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经典励志故事精选(九篇)

经典励志故事

第1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6、《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7、《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8、《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9、《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10、《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第2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2、春节里,元宵日,短信祝福必连天。晚风醉月欢声庆,爆竹轰鸣烟花灿。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就在咫尺中。甜甜年糕年年高,圆圆汤贺团团圆。xx敬上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3、赏花灯,闹元宵,好运问候来得早,一声快乐最美好,快快乐乐人生高,吃汤圆,看月圆,吉祥如意来陪伴,一句幸福乐心田,和和美美好梦圆。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4、带上诚挚的祝福,愿元宵的彩灯带给你五彩缤纷的世界,愿元宵的汤圆带给你滚烫的明天,愿元宵的短信带给你吉祥的鸡年,元宵节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5、亲人是太阳,朋友是月亮,晒晒太阳生活安康,看看月亮心情舒畅。亲情给太阳,友情给月亮。在阳光的温暖下,带着好心情渡过元宵的团圆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6、元宵滋味多,每口甜心头:芝麻陷,祝你芝麻开花节节高;红豆馅,祝你红红火火日子好;白糖馅,祝你百尺竿头好运道!祝你元宵节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7、元宵节,祝你好运“元元”不断,幸福“元元”不绝,快乐“元元”流长,生活“元元”满满,与开心有“元”,和甜蜜结“元”,元宵节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8、元宵节来啦,我要亲手给你做碗汤圆,用“快乐”活面,“开心”做馅,在“健康”的水里煮熟,用“幸福”的小碗盛到你面前,希望您元宵节快乐!lvP励志名言_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文章_一生励志。

第3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关键词】青春励志剧;市场消费;文化工业;建议

一、青春励志剧广受欢迎的原因

(一)青春靓丽的男女主人公形象

统观国内新世纪青春励志电视剧,我们发现它大都启用的是形象气质颇佳的国内青年演员。正是因为这些时尚光鲜包装下的青年演员或所谓的偶像,使得大部分受众能在众多电视剧中快速识别,下意识或无意识地比较容易的接受这些电视剧,从而选择消费,达到良好的收视效果。

(二)贴近年轻人生活实际的“青春”特色

在鲜明的选择性前提下,青年群体较为先入为主的接受了与他们年龄、生活实际状况较为接近的青春励志电视剧。他们可以在故事中很自然地感受到青年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气息,例如,年轻人穿着的某种品牌的服饰、消费的某种饮料以及经常娱乐的某种场所等等;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或身边熟悉的朋友的影子,会发现剧中的某人和自己有某些相同的生活经历或遭遇,从而达到感情共鸣。

(三)符合普通大众口味的视听语言

作为中国普通大众而言,人们往往比较喜欢通俗易懂的、直观明了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观看青春励志电视剧时,我们往往是以一种我们“默认的”收视思维习惯进行了对剧情的解读,潜移默化,符合中国人普遍的生活经验。有时,我们似乎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了然于心,达到基本一致的认识。同时,它没有过于官方化、程式化的色彩,从青年人的年龄与文化特征出发,设计了比较个性化的日常生活语言。这些语言具有时代特点,贴近生活,轻松幽默,且通俗精炼,非常符合普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口味。

(四)充满时代感的“励志”精神

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与竞争的社会。各种人群在社会交往中会面临不同的困惑与压力。新世纪青春励志剧立足社会现实,围绕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式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人文情怀,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予广大青少年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撑起了一面具有时代感的“励志”大旗。青少年们可以在故事中寻求年轻人自己的“自我确认”或进行“心绪转换”抑或其他诉求。通过与剧中人物的对照参考,青少年们积极思考人生,纠正自我,努力改变,成就未来。

二、市场消费推力下的文化工业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文化形态,同样是一种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在社会商品出现极度丰富的情况后,人们对商品的消费趋于对商品“符号意义或价值”的消费,而不是对物品本身使用价值或实用性的消费。“一件商品,无论是一辆汽车、一款大衣、一瓶香水,都具有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这就是商品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彰显它的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 ①

细心观察发现,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其实充满着浓郁的消费文化气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从剧中的广告植入来看,《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剧中反复出现的高档中西式餐厅、“奥迪”轿车、钻戒等等具有典型消费文化特点的景象。即使是在具有较浓主旋律特征的《士兵突击》、《恰同学少年》等剧中,我们仍然可以察觉到消费文化的蛛丝马迹。具有偶像气质的主人公们的典型示范着装,如时尚帅气的迷彩服和贝雷帽、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山装和淑女装,在电视剧热播后掀起了一种新的时尚复古潮流。

“文化工业”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的。在他们看来,文化产品在现代市场机制下,已经偏离了正常的文化轨道,正以大众消费的形式,以现代传播媒介为手段,一步步趋向物化,直到沦为纯粹的商品。②

青春励志剧首先从制作和宣传模式上采取了商业化机制。发片商和投资商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他们的电视剧主要诉求于哪些收视群体,吸引哪些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行为具有鲜明的策划特点。这个过程中,传媒、商家与影视明星形成了高度的合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传媒利用自己掌握的合法性的霸权话语资源,高密度、广范围的推广影视明星,换取高收视率和高回报的经济利益。商家则通过影视明星回收广告费用,实现产品营销和消费的推动、引导。明星则在收获更高的知名度的同时,得到了自己满意的收入。③

作为“文化工业”典型特征之一的“模式化”、“类型化”、“复制性”在青春励志剧中体现得也十分突出。无论是男女主人公讲究的服饰和发饰,还是颇具个性色彩的人物台词、场景等都表现出了很多相似性和可重新复制的特征。如《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这类都市青春励志剧,故事的情节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人公如何在都市里去奋斗,如何实现理想去展开。剧情中都基本设置了主人公遇到了某种挫折,在经历生活沉淀后,最终实现人生认识的突破、超越。有经验的观众似乎可以从最初的剧情线索中,按照以往收视的典型经验,大致推论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最后结局。

三、建议

在我国,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在本土化实践上已经走出了自己坚实的脚步。但不可否认,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在本土化实践上仍显单薄,广受不同群体喜爱的剧目还不多,属于偏向于青少年的小剧种。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应立足生活,进一步坚持本土化实践,积极融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心理特点,探索符合现代青年人喜爱的励志风格,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励志电视剧。

新世纪青春励志剧仍显得“青春过剩,娱乐有余”,缺乏具有震撼性的情感力量和人物在转变上欠深刻的毛病。一些青春励志剧偶像剧气息十足,剧情脱离现实,励志主题显得较为空洞。新世纪青春励志剧应该将故事放置到广泛的历史、社会生活的背景下,深入挖掘生活和人性的真实性,尽可能展示生活的丰富、复杂性,达到真正的励志目的,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掌声。

注释:

①罗刚.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

第4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小说叙事;电影叙事;励志经典

[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63-02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图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一部热映电影很快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民众的话题焦点。所以,我们在关注电影的同时,更应关注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强势媒体,电影受众面广,有助于小说更广泛的传播,但是如果没有一部优秀的小说作为基础,那么也就不会有如此成功的电影。本文通过对励志经典之一《肖申克的救赎》的小说文本和电影叙事进行比较,来分析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及其对于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一、从小说到电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一书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为了论述的方便,在本论文语境中,我们将小说文本也称为《肖申克的救赎》。故事叙述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律师陷害以杀妻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最后靠一己之力逃离监狱。电影不仅在结尾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伟大的悬念,而且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表现及对友情的刻画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肖申克的救赎》电影将小说进行改编,增加了小说中不曾有的情节,并在拍摄时通过镜头突显出人物与环境的特征,因而有效地强化了可视性效果。

安德烈·勒文孙说过:“在电影里,人们从形象中获得思想,在文学中,人们从思想中获得形象。”①小说和电影在叙事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小说的叙事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让读者尽情发挥想象,塑造出理想的人物形象。而电影的叙事主要是通过声音和画面,通过较强的物质空间的展现,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盛宴。

二、时空叙事差异中的励志内涵

小说文本中的叙述时间是跳跃性的,福斯特说过:“但是小说里却永远有一只时钟在滴答作响。作者也许不喜欢他的那只时钟。”②每一部小说中都存在叙事时间,但是有些小说家喜欢对故事时间进行重新安排。在这部小说中,叙述的时间是与雷德的回忆紧紧关联的,雷德回忆到哪个部分,时间就跳跃到哪个部分,因此,小说中的时间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跳跃性的。首先是从雷德的倒叙开始,他在20岁时被抓入监狱,然后回忆到安迪1948年来到监狱,1949年向他要海报,又回到1947年讲述安迪与妻子发生矛盾的情节,突然时间又转到雷德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间,接着时间又进入到安迪被指控的时间。小说中许多情节都是在这种往复跳跃的状态中进行。这种交叉的叙事时间构建成一个变化多样的时间世界,而在这种变化多样的时间世界中,安迪就被置于一种复杂的困境中,从而使小说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电影与小说跳跃式的叙述不同,它从始至终采用相对统一的叙事时间,是严格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结构,通过线性叙事模式,基本按照单一的顺叙时间展开情节。影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安迪入狱并与雷德相识;第二部分发展到安迪在监狱中不同于他人的举动,后来安迪的境遇开始转变,他经历一系列的对抗,最后安迪出逃;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安迪越狱的经过,监狱长诺顿的自杀以及雷德出狱后与安迪相聚。这种时间的顺序展开,使整个电影的情节结构比较简单,同时便于观众进入剧情的发展。

小说家对空间的细致描述,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故事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引导读者进入虚构的故事世界。③小说文本中的叙事空间就紧紧与情节发展和人物内心相联系。其中,肖申克监狱在小说中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它不仅是主人公安迪每天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地点。在采用雷德的视角展现故事空间时,故事中的环境空间既是人物所处的真实空间,同时又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投射。比如,雷德在形容运动场时说运动场很大,北边是外墙,两侧各有一个瞭望塔,上面站着武装警卫,还配着望远镜和镇爆枪。东边是一堵厚墙,墙上有很多小得像缝隙的窗子。通过他的这些空间描述,我们不难感受到叙述者的主观倾向和意图:囚犯虽然身处在运动场上但时刻处于被监视的状态,完全没有自由。然而典狱长诺顿形容安迪好像把运动场当成自家客厅,从他的形容中可以看出安迪并没有将运动场完全看做是囚犯放风的地方。可见,环境与心境是相互映照的,小说中的故事空间通常是叙述者及其人物内心的外化,是叙述者及其人物内心活动的“客观对应物”。

电影中的叙事空间则主要是监狱空间,它是权力的空间,影片中用俯视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肖申克监狱的全貌,所有囚犯都被森严的监视着,监视者能够看到一切,这增加了安迪越狱的难度。在监狱中,典狱长是最高权力统治者,狱警是权利的执行者,而囚犯则是位于权力统治中的最底层。但是安迪不同于普通犯人,他精通财务和税务,被安排在图书馆工作,摆脱了繁重的体力活,这已经使他高于一般囚犯。后来他与一位狱警面对面交谈,最后握手,这也体现出他在权利空间中地位的慢慢抬升。马尔丹在其《电影语言》一书中曾说:“空间加剧了人的渺小感和痛苦,许多关键性场面常常是在无穷尽的地平线前展开的;人是空间的俘虏,他们孤独地、默默无言地在那里会面。”④确实如此,尽管安迪的地位在慢慢升高,但他依旧是一名囚犯,始终摆脱不了最高权力的统治。然而,安迪是唯一没有被体制化的人,他不屈服、不放弃,始终存有一丝希望。因此,与老布不同,他虽然肉体被困在监狱当中,但精神是自由的,他的身上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最后他拥抱自由,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

三、励志主题同一性的当代价值

不论是作为小说还是作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都可被誉为励志经典。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主题的深刻性,并且成功塑造了鼓舞人心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肖申克的救赎》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希望。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中,安迪是一位始终拥有希望的励志者形象,因此我们看到他在监狱屋顶上为狱友争取来的每人两瓶啤酒,六年里坚持不懈地给州议会写信申请扩建监狱图书馆,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教授汤米知识,不断改变雷德对自由的看法,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获得一种自由的感觉,不只是帮助他自己,更是帮助他的狱友们,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的重要意义。

雷德曾说:“我们都高兴他走了,但也有点难过。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你知道把它们关住是不对的,所以你会为它们感到高兴,但如此一来,你住的地方仍然会因为它们离去而显得更加黯淡和空虚”。⑤他是在强调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显然,安迪就是这种渴望自由、总会挣脱束缚的鸟儿。他在充满希望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希望,救赎大众,因此,安迪的成功越狱完成了整个肖申克的救赎,这是鼓舞人心的,具有显而易见的励志作用。

所以,安迪的存在净化着人们的灵魂和思想。同时,安迪的这种对希望的坚定信念正是当代人所缺失的,因而对当代人也有不可否认的励志意义和作用。他是一股清泉,为精神生活匮乏的当代人带来了甘甜的精神之水,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生活中的苦难如同鲨堡,每个人都会遭受不同的挫折,而生命的本质在于认同,当找到内心的方向时,生活便会充满希望。安迪告诉读者和观众,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只要一个人怀有希望、坚持不懈,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改造周围环境,任何人都能够成功。在影片最后当雷德最终与安迪在蔚蓝的大海边团聚时,自由与希望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物欲横流的市场化经济的操纵下,虽然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而破坏了精神生活的平衡,所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充满困惑和苦恼,而重温这种励志经典使人们重新思考并渴望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对于重塑当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注 释]

?譹?訛〔美〕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②〔英〕E.M.福斯特著、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81页。

③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9页。

④〔法〕马塞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第185页。

⑤〔美〕斯蒂芬·金著、施寄青等译:《肖申克的救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参考文献]

[1]〔俄〕巴赫金著,白春仁、晓河译.巴赫金全集·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涌.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第5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一、充分把握好唐诗宋词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经过时光洗礼,精雕细刻成为文章中的精髓,有利于学生牢记古诗词中的典型句子,扩展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把握好唐诗宋词部分的教学,综合课内拓展阅读和课外阅读资料,使阅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二、文言文促进语文教学的经典性

文言文与其他类型的文章比较拥有一种古朴之美,不仅有利于学生基本语文素质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塑造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

如教学中《狐假虎威》一节,在课程结束前,总结文章升华情感时,可以引导学生创设对话的教学情境。

教师:这节课程学完,对于文章中“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句话,假如让你模仿下,你会怎么说?

学生甲:看百兽见吾而敢不走乎?

学生乙:窥百兽遇我而敢不走乎?

古味十足,让人称赞,同时课堂学习氛围也得到活跃。在课堂上,学生结合文中意思自己总结,完成一个精彩的对话练习,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此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引入经典故事使语文教学变得轻松

第6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正文快照】:

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医学典故常常困扰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医书常有典故命名者.笔者将常见的典故今收录如下: 杏林:为医学或医术的脊称。《神仙传.叛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度中医药基础奖奖励项目[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年03期

2 ;中国中医药五十年[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9年05期

3 张庆柱,凌秀珍;运用药物史典故提高药理课教学质量[J];药学教育;1996年02期

4 荣叶;;继承抢救 发扬光大——省继承老中医经验拜师会于郑州举行[J];河南中医;1991年03期

5 杜汉阳;;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供需洽谈会(湖南片)召开[J];中成药;1992年07期

6 ;信息之窗(66)[J];陕西中医;1992年07期

7 洪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名单[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5年03期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管理杂志》支持与协办单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年02期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5项非典临床研究课题启动[J];天津中医药;2003年03期

第7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音乐陶冶。体育课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在教学中,教师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引进恰当的音乐和歌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唤起参与活动的信心和激情,促使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利于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利于体育教学基本任务的完成。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如果教育适当,节奏和和声比什么都深入人的心灵,比什么都扣人心弦。人人知道,当我们的耳朵感受音乐旋律时,我们的精神就会起变化。”歌以咏志,从现代奥林匹克诞生起,音乐与体育的结合犹如一对孪生姐妹。有了音乐元素的注入,体育就像插上有力的翅膀,飞得更高,舞得更美。如《生命之杯》《我相信我能飞》《为今天喝彩》、《爱我中华》、《让世界都知道》《亚洲雄风》等歌曲成就了多少冠军的梦,展现了人类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当这一首首回肠荡气的“天籁记忆”呈现在课堂上,相信会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食粮。

故事激励。一位同学说:“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不应该只是组织项目训练,还应该给我们讲一些体育新闻、体育明星轶事等。比如老师给我们讲的‘每次只追前一名’的故事,我永远也忘不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名人故事,宛如“暮鼓晨钟”,使其振聋发聩,或疾步奋进,或猛然惊醒,从而产生积极的理想追求,树立起雄心壮志。在实际的上课和训练过程中如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可以采用讲“体育励志”故事的方法来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从心理上认同,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参与者。如中国射手王义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带病酬壮志的故事说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在河南省十一运会田径女子乙组1万米决赛中年仅16岁代表洛阳参赛的小选手施丹丽跑鞋被踩掉了以后,继续光着脚跑了19圈并勇夺冠军说明荣誉比生命更珍贵。通过这些震撼人心的小故事或发生在学生身边典型事例和典型个人,让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和爱护个人荣誉,培养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体育训练,主动自觉地提高身体素质。可以这样说,每个体育明星的背后都有一个励志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潜移默化,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见到一个新姚明,一个新刘翔,一个新李娜和林书豪。

视频鞭策。在上室内课时,用多媒体播放雅典奥运会刘翔110米栏夺冠视频,看体育健儿的训练和比赛集锦等。通过观看电影、视频片段,并开展以“小小梦想,放飞希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名人成功背后的意义:离不开过去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训练和比赛积累,只要厚积薄发,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播放的视频,可以是励志教育内容,也可以是泛教育的内容,如热点时事,最近体育界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纳入视线。内容要经常变换、调整,与时俱进。

第8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关键词] 老人院;叙事模式;情节;励志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比例的变化,“老龄化”“养老”等越来越为当下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因为背负巨大生存压力的国人要面对日益老去的双亲(四亲),也更因为在忙忙碌碌中他们蓦然意识到衰老离自己比想象得更近。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像《桃姐》这样口碑、票房俱佳的作品,不能不说这与时下人们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度有密切关系。内地导演张扬的《飞越老人院》(以下称《飞越》)也是在此种背景下对老年题材做出的大胆尝试。

导演张扬在谈影片的构思时,曾说自己并不想表现老人院的晚景凄凉,“而是想拍一个‘飞越’一点,好看一点的片子”。为自己的影片做宣传时,他又重提“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老年励志片’,哪怕现在是70岁,你都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但为了降低由于题材的陌生所带来的拍摄风险,影片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家庭伦理主题。为此,《飞越老人院》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老人们为参加电视节目而偷跑出去的励志故事;另一条是以葛家三代人矛盾纠葛为核心的伦理叙事。随着故事的发展,老周与女儿的故事也潜伏其中并担当重要的叙事功能。前者是主情节,围绕励志旅程展开,后者是次情节,穿插、交织于主情节的始终。因此,影片的质量很大程度应该取决于主情节励志叙事的构建和完成。

根据大卫·波德维尔在《新好莱坞的故事讲述》所总结的:好莱坞经典叙事绝大多数主流叙述的特征都是由建制、复杂行动、发展、高潮四个主要部分加上一个尾声而组成。这五部分都清晰地表现在经典叙事的主要特征之中:一个或者多个主要人物试图实现明确规定好的目标。但又被一系列的复杂因素所阻碍,主人公通过苦思冥想找到挫败敌手的方式,最后由持续的高潮组成。[1]28下面本文将参照经典叙事对《飞越》的叙事结构进行梳理、分析,以清晰展示其在情节结构设置上的特征和得失。

伪励志故事

影片以老人院的老周试图组织一个节目参加电视节目比赛开始(任务设置),恰好此时因老伴去世而无家可归的老葛来到了老人院,并加入参赛队伍。因此,影片一开始就构建了两条线索,老葛的入院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这是影片的建制部分,“它的任务在于建立人物的世界,确立主要人物的目标。”[2]24由于这部分以展示老葛的家庭矛盾和老葛的处境为主,很少提及另一主要人物老周(他是行动的发出者)的生活状况,因此影片虽然设置了任务(参赛),但没有对这一行为的动机进行充分铺垫,老周生活的世界建构得不够完整直接影响了情节的发展。

影片在接近二十五分钟时进入了复杂行动部分——“聚焦或是重新修正影片中的主要目标。”[2]26为了参加比赛,老人们必须获得家属的同意。然而比赛的事情因两位老人表演时扭伤了脖子而遭到了家属的强烈反对。当然,这是好莱坞经典叙事中必然出现的情节——设置反对者阻碍任务完成,打破故事的平衡。为了再次聚焦目标,影片必须设置支撑主人公们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在好莱坞的经典励志片《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电影中,主人公在这一部分往往会遇到更大的挫折,艰难的处境反而让主人公更加明确了内心追求。对于这群年入古稀的中国老人,影片也需要有转折点为老人们的行为寻找精神动力来突破障碍。然而《飞越》并没有从人物内心需要寻求动力,而是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即让老葛无意中得知了老周身患晚期膀胱癌,并知晓参加比赛是他此生最后的愿望。显然,用满足老周的心愿作为其他老人的参赛动机无疑偷换了励志片的精神内核。

影片再次确定了目标后进入了发展部分。在这部分的开始,由于院方和家属的反对,老人们开始策划“偷逃”并取得成功。这一行动是整部影片最具想象力的片段并推动了行动的发展。从冒险之旅开始,大量公路片、喜剧性桥段填充了影片的发展部分,主情节被延缓下来。凭着导演对公路片元素的驾轻就熟,沿途不仅有美丽的风光一扫老人院的阴霾;与年轻人的疑似飙车和打群架增加了影片的笑点;河边饶有情趣的野餐以及后来在蒙古包里饮酒、载歌载舞,也为影片营造了轻松的娱乐气氛,老人们在旅途中表现出来的活力感染了观众。不管公路片元素的插入是否从整体上融入了影片,这些片段确实带给观众很多快乐。值得注意的是,为阻止老人们的“瞎折腾”而驱车追来的家属代表钱总和老葛孙子,在老人们声泪俱下的恳求下顺从了他们的意愿,从而由反对者变成了护送者(帮助者),使得旅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在路上,成为护送者的老葛孙子有机会与爷爷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延续着父辈与子辈矛盾——和解的主题。

然而作为励志片,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往往由内外两部分矛盾——外在阻碍势力与由此导致的主体的迟疑和自我否定共同构成。由于《飞越》没有挖掘老人们的内心矛盾,影片的内在张力远不足以支撑故事。因此影片情节的推动更多依赖于外在阻力。但影片发展到七十分钟时对抗者迅速转变为帮助者,外在动力便随之消失。要延续故事情节,影片唯有利用“巧合”来聚合情节。按情节发展要求,在高潮到来前必须设置一个“最黑暗时期”来烘托“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影片设置了比赛即将开始前老周因病情突变住进医院的情节,使比赛遇到了挫折。反复利用“病情”来推动情节发展反映了影片内在张力的欠缺,并直接导致了影片结构的松散和情节的牵强,也大大降低了人们观影的愉悦感。

因此,当老忍病痛与同伴们站上了舞台并获得表演成功时,观众们早已是意兴阑珊了。在没有营造出“高潮”氛围的高潮部分,老周吐露了自己拼死参赛的秘密——为了赢得去日本决赛资格再见女儿一面。影片试图以老周对女儿的良苦用心来感动人们,以达到情感共鸣的高潮。如果说这一谜底揭晓前,老周尚算是这群老人中最具励志色彩,最有生活激情角色的话,那么随着这一谜底的曝光,影片便彻底回归到父女和解、合家团圆的家庭伦理主题。中国式伦理主题成功偷换了励志片的内核。而本片的尾声部分,老周在临死前去海边看日出的情节不过是对亲情主题的反复加强和渲染。

在《〈飞越老人院〉四人谈》中皇甫老师说:“现实是无法超越的,真正能超越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飞越老人院》就是对自我内心的超越,对年龄的超越,对死亡的超越,并且是以一种略带伤感的浪漫手法呈现的,这是影片在艺术层面和社会学层面最具价值的地方。”[1]然而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片中的老人对当下的生活颇有微词,然而他们抱怨的既不是生命意义的空缺,也不是自由的沦丧,而是子女们的冷漠与不负责任。因此,他们行动的愿望并不是自觉地想要改变现在的生存状态,而只是为了完成一位老人濒死前的心愿。老人们最后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当他们经历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狂欢后回到老人院,他们对生命的体悟并不会因此有多少改变,更不用说完成自我超越。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本片只是披上了件励志外衣的亲情片。

说教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本片的家庭伦理叙事不仅贯穿影片始终,起到补充、延缓主情节的作用外,同时也是故事发展的推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家庭伦理仍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度,父子冲突、和解的母题最易调动观众们的集体无意识。此片赚取泪水无数或许与它的艺术性没有太多联系,千百年的文化深深沉淀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影片主要触动人们想起自己年迈的父母,想到父母在却远游,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在,莫不为其所动。然而经过理性分析不难发现,张扬虽一贯擅长表现父子关系,但与这部影片有关的家庭叙事和情感表达却存在模式化的严重不足。

老葛与儿子间的恩怨纠葛本是次情节的主要内容,却并没有得到充分展开。从老葛闯入孙子婚礼送钱到儿子退钱,再到孙子去老人院要钱和儿子出面阻止,老葛与儿子见面不到四次,每次碰面镜头给的时间都不足两分钟,他们的会面只有简单的互相指责,儿子对多年不来往的父亲除了愤怒,基本上处于无语状态。而老葛与孙子较为融洽的相处又暗示了儿子对父亲的怨恨有些不近人情,影片似乎是把父子间的矛盾简单归结为子辈的自私。实际上,双方的和解应该以各自的反思和努力来达成,但影片没有展示这一过程,因此最后父子的和解显然缺乏说服力。

各种类型片元素的混搭无疑带给了《飞越》足够新鲜感和娱乐性,却也大大分散了叙事着力点,这大概是次情节没有细节铺排的重要原因,粗略的表达很难真正触动人心。与此对照,《桃姐》中俯首即是的生活细节,看似寻常却远胜过完全仅靠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没了润物细无声,就只能依靠不断煽情、靠人物的泪水来挑动观众脆弱的神经。那些本该由细节铺垫自行流露的道理却成了影片处处可见的对白,难免不给人以说教感。而影片中如影随形的配乐更是把影片的情感空隙挤得满满当当,不留丝毫空白。显然,影片对情感表达的拿捏欠当和急于求成,大大冲淡了情感的浓度。

仔细想想,后辈将老人送入老人院,因为怕担责任而反对老人做想做的事情,固然是老人痛苦的重要原因。但如果将老人问题与伦理问题完全等同起来,尤其把父辈间的矛盾全然归咎于子辈,必然也是对“老人问题”的简单化理解。正如《桃姐》所探讨的,身体的衰老,行动自由和尊严的丧失,等待死亡降临的恐惧等都是更为深层的原因;更不用说那些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浮躁的社会对老年群体人文关怀的缺失所带来的现实痛苦。影片几乎都不曾涉及。作为推动本片主情节发展的动力,家庭伦理叙事的粗略必然直接导致主情节进展的乏力。同时由于对老人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影片呈现出来的现实也必然是隔靴搔痒式的。

就人物性格塑造来说,《飞越》的主人公老周与老葛的个性欠鲜明且少变化。他们的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弧线”运动。尼古拉斯·卡赞说过:“所谓性格弧线(就是)你要让每个人物都去学习某些东西……当人物为了解决外部问题而被迫直面他的内心冲突之时,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就会增进并且巩固。”[2]16老周基本没有变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坚强而积极的人;相比之下,老葛的精神状态从开始的消极到结束时较为积极,性格虽有一定的变化却并不明显,因为影片并没有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因此变化的过程也没被很好地展示出来。很难说“人物学习了什么东西”,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因为一次“飞越”而丰盈。

综上所述,《飞越》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内核的缺失而使故事的情节缺乏张力,导致影片的后半段后继乏力、拖沓牵强。另一方面,原本最能触动人们感情的伦理故事又终因叙事仓促、表达粗略而流于表面,降低了情感表达的深度与浓度。这恐怕是原本希望将影片拍得既能打动人又有可看性的导演所始料未及的。

[参考文献]

[1] 张扬,杨式宪,等.《飞越老人院》四人谈[J].当代电影,2012(05).

第9篇:经典励志故事范文

近年来,__镇中心小学以“书香德育,和谐共舞”为主题,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润中实现道德品质的主动建构。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以汇报:

环境是育人的隐性课堂。会“说话” 的校园,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过程中,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漫步__镇中心小学,你会感受到校园处处皆文化、处处皆育人、处处皆亮点。

亮点一,丰富多彩的“廊道文化”。两栋教学楼,一层一主题。前一楼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的经典诗画,教育孩子做一名品德高洁、志趣高雅之人;后一楼的炎帝文化,旨在让孩子们了解炎帝伟绩,传承炎帝精神;还有二楼古代圣贤的故事,三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介绍,四楼唐诗宋词的赏析,无不对学生的知识面、书卷气、好品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亮点二,回归自然的“阅读吧”。吧室以绿色为主色调,配以生动、活泼的设计,散发出浓浓的大自然气息。“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念,与我校的“本真教育”、__的“生态教育”不谋而合。

亮点三,感恩教育的“国耀大道”。这条刷黑大道是昔日的__学子杜国耀先生捐建的。“拳拳赤子心,悠悠教育情”,这条大道已经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知恩感恩教育的一个主阵地。

亮点四,曲径通幽的“紫藤书廊”。书廊上方的彩色卡片,有孩子们自己写上去的读书感悟或人生理想;书廊左边的好书介绍,右边的名人名言,都引领、激励着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校园。

学校还有随处可见的德育牌匾,如校门口的激励语、花坛中的精致小品、寝室里的温馨提示、运动场旁的励志文化等,集美观性、教育性与发展性为一体,于细小处见智慧,平凡中显人文。

如何将书香德育这一活动由虚做实?我们紧紧围绕着“书香满园、体艺绽彩”这一特色发展思路,丰富书香德育的文化载体,开展了“一园二阵三吧四队五经典”的系列活动,以特色引领书香。

一园:“书香园”校园广播。美文赏析、经典品读、故事荟萃,日复一日地为孩子们做着道德的洗礼和生命的美容。

两阵:太极扇方阵、经典诵读方阵。一文一武,既继承传统文化,又陶冶学生性情。

三吧:阅读吧、手艺吧、乐韵吧。三个吧室动静相合,孩子们在这里养成了静思默想的习惯,训练了大胆创新的思维,形成了团结合作的品质。

四队:花样毽球队、活力棒操队、太极球队、贴画队。四个校队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华、飞扬自信的良好舞台。

五经典:背经典、诵经典、唱经典、画经典、舞经典。同样的经典美文,在这里却有不一样的精彩。“背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诵经典”胸藏文墨虚若谷,“唱经典”此曲只应天上有,“画经典”诗情画意写春秋,“舞经典”一舞诗意溢四方。这些喜闻乐见的演绎形式,让孩子们觉得经典再也不枯燥了,经典书籍中蕴含着的真、善、美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又一个标杆。

除此之外,学校先后汇编了《诗海拾贝》《新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走进经典》等绘本,每学期开展手抄报、课本剧、书画竞赛、口头作文竞赛、诗歌朗诵竞赛等书香活动,使得学生们在书香德育中成人成才,和谐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书香德育,浸润的不只是学生的品行,而是阳光普照,书香四溢,德满校园,很好地诠释了我校的校训“德艺双馨,知行合一”。

实例一,教师读书沙龙会上的感动。每月初,我会结合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每位老师送出一本书,月底进行读书沙龙活动。曾记得患病的朱老师在沙龙中有感而发,泣不成声,引发了全体教师对同事的无限关爱和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实例二,《弟子规》带来的惊喜。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弟子规》1080个字,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我校自开展“诵读《弟子规》,养成好习惯”活动之后,很多家长反映,以前呼唤孩子时,没个三五遍是不会回应的,现在孩子上下学居然会主动与父母问好了;以前那些爱占小便宜、不讲卫生、说话不文明的现象都减少了许多。《弟子规》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惊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