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足球体育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足球体育教学反思

第1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以人为本;校园足球;应试教育;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5-0110-05

Abstract: From the people oriented perspective, the authors reflected on issues currently faced b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concluded that the esse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people oriented is to base the root on students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ople targeted is the natur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people oriented, students oriented is the found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people oriente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people oriented.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major issues currently faced b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dissimilation of campus football generates the crisis of dissimil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the multi-idea coexisting ideological syste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romote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people oriented to become one sided and extreme; the issue of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abse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eople oriented;campus football;exam oriented education;China

体育的人文精神复归转变人们一贯的体育观。体育不再是单纯的“育体”,而是在肯定其生物性效果的基础上赋予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生物、心理与社会三位一体的三维体育观得以生成并渐入人心。早在20世纪末,胡小明先生[1]便提出体育要呼唤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要避免体育无“人”的现象。而就教育来说,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离不开人,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以人为本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2]。因此,无论从体育还是教育视角,学校体育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并将其作为指导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根本理念。

“学校体育以人为本”虽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以往的研究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或是如何以人为本,却对其内涵、本质置之不理,更缺乏对学校体育进行以人为本的反思,这便为实践中的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带来阻碍。目前,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既有学校体育自身指导思想混乱带来的实践困境,也有发端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应试教育问题等,诸多或理论或实践层面的问题看似并无关联,却均是违背了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问题的本质与根源等方面有着必然的联系。以人为本作为治国理念,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在学校体育事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必然要清楚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内涵与本质,如此才能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找准方向。而且,各种学校体育思想都是以育人为目的提出的[3],都要归于以人为本,校园足球等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视角审视我国学校体育,无疑更能窥得矛盾本质,进而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

1 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本质

“学校体育要以人为本”的观念早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其内涵仍未明确。王安新[4]在《“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是要体现人的主体性,要将人作为根本,以人为中心,指出以人为本中人的主体性的重要地位,但并未阐明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内涵,也没有区分“主体性”与“主体”的差异。对二者的区分是必要的,如果混淆两者概念,实践中可能会产生以物为本、视人为工具的情况。

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首先要明确“人”是什么,以人的什么为本?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类存在物,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更体现“人是目的”思想,区别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我国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管子曾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管子虽较早地提出以人为本,但是带有明显的工具性标记,因为在管子心中,君主的统治才是目的,而国民只不过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工具而已[5]。可见,管子的“以人为本”之 “人”并不是作为目的的、体现主体性的人,而仅被视为实现目的的工具,本质上更倾向于以物为本。2003年7月,在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6],其中之“人”既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又包含他们的根本利益,将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作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就学校体育而言,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学生及其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这既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必然,也是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对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诉求。首先,学校体育应以人为目的,学生不是工具、手段,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及其发展,这是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其次,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也是学校体育实践工作的对象,以学生为本是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基础。以学生为本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单个、部分学生为本。以单个、部分学生为本,一味地迁就,学生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并不符合学校现实的条件与学生整体发展需要。近年来,一些学校管理者由于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自觉地将“以人为本”变成“以人情为本”、“以个人为本”,变成没有原则的宽松管理和对学生的一味迎合[7]。以学生为中心虽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难以关怀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学校体育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终极目的和终极关怀是引领和帮助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因此,学校体育以人为本要关怀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是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全面发展不是单纯生物体育观下的增强体质,而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体育观下的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关照体质的增强,又要兼顾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即终身体育。终身体育在兼顾学生学校阶段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后形成身体锻炼的习惯,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因此,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学生及其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人为目的是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本质,以生为本是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基础,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坚持以学生及其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是实现学校体育“育人”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学校体育自身长期良好发展的前提。

2 校园足球异化带来学校体育“目的异化”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滑的既成事实,一度使学校体育陷入社会舆论问责的尴尬境地。社会各界质疑学校体育的同时,也纷纷反思责任是否应全然落在学校体育身上。答案是否定的毋庸多说,但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根本任务的学校体育自然难辞其咎。管理部门与学校体育理论界开始思考如何方能力挽狂澜、学校体育究竟该向何处去的问题,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效应,校园足球便是其一。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2013―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先后出台文件要求加强校园足球工作。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有深远影响,加之中国足球萎靡不振,足球进校园符合社会舆论的期盼,作为依托的学校体育也将摆脱“失责”之困境的希望寄托其中,校园足球活动理所当然成为社会各界聚焦的热点。然而,受管理部门的责权分配问题、非理性的社会期望以及布点学校具体工作的落实等因素影响,校园足球产生异化现象,原本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最终目标的校园足球异化为一味追求中国足球事业发展,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为最终目的的中国足球崛起工具[8]。这便造成学校体育旧的困境尚未摆脱,新的矛盾又悄然显现之局面,并可能带来学校体育目的异化。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根本,而非以“制器”为目的。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虽然大幅度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与运动量,有益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但校园足球似乎已偏离以人为本的理念。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方案》的出台对中国足球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足球事业乃至学校体育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足协的调整、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社会足球的普及等措施昭示着中国足球改革的决心与信心,然而当其对校园足球发展进行优化的同时,无疑引起校园足球的异化。《方案》强调要“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的基础性工程”。将校园足球定位为:夯实足球人才培养,让更多青少年学踢足球,这是振兴中国足球事业的人才根基;校园足球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足球是先行先试的改革,很快会推广到其他运动项目上去;校园足球要落实教育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9]。毋庸置疑,《方案》将校园足球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点,体现了校园足球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打破学校体育“失责”窘境的立足点,但是《方案》中将校园足球作为“振兴中国足球事业的人才根基”等对中国足球事业发展、足球人才培养的过度强调,却易误导基层学校具体工作的开展,加重校园足球具体实践工作中现有的诸多问题,即仅关注少数足球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仅关注足球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仅关注足球的普及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最终加剧校园足球的异化。异化的校园足球以足球事业发展、足球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8],以少数学生发展、学生片面发展为本,背离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倘若异化问题得不到解决并推广到其他项目,生成类似异化的“校园篮球”、“校园排球”等,那么学校体育将可能“误入歧途”,成为如同职业体校般的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其发展理念将以竞技运动发展为导向,其最终目的产生异化,表现为:以育人为本、以观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学校体育(主体)对象化了的客体(以足球等竞技运动项目发展为最终目的)脱离主体独立存在,并对主体产生影响。作为客体的学校体育视学生为工具、手段,虽同样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但却违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制器”而非“育人”为本,阻碍了学校体育自身良好发展。此时学校体育与过去的唯一的相似,恐怕是仍尴尬地处于学校教育边缘化的困境中难于自拔。可以说,解决校园足球的异化问题已成为校园足球乃至学校体育长期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足球等体育项目进校园既有利于帮助学校体育走出青少年体质水平持续下滑的困境,又能够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是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然而,足球等体育项目进校园是以学校为依托,属于学校体育范畴,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育人为导向,在观照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体育事业。仅关注少数学生发展、学生片面发展,过于强调体育项目发展,视学生为工具、视学生发展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附属等,不以育人为本,而以体育项目发展为根本的改革终将使学校体育面临目的异化的危机。

3 学校体育“一元指导,多元并存”思想体系促使以人为本片面化、极端化

以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起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至今已有百余年。回顾百余年发展历程,扼要地说,多是在借鉴国外学校体育思想,如清末引入源自德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学习借鉴苏联体育理论以及20世纪80年代经由日本传入的快乐体育思想等。国外学校体育思想对各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实践工作具有重要借鉴作用,以军国民体育思想为例,《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起步,军国民体育思想的传入不仅为清末时期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工作指明方向,更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不同时期引入的国外体育思想还促成我国目前“一元指导,多元并存”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形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体质教育思想、运动技术教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等纷纷登上了学校体育的舞台,并最终形成了现如今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一元指导,多元并存”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共同作用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3]。不难发现,学校体育多元思想体系中的运动技术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等均是脱胎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外的教育体育思想。思想体系的多元化丰富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内涵,对学校体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它促使我国学校体育吸收了当代世界先进的学校体育发展理念,具有世界性、民族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指导思想多样和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10]。甚至一些学校体育思想的产生并未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就已经开始传播和运作,在推广上较为激进,在效果上较为欠缺[11]。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学校体育多元指导思想中的理念,不仅指导学校体育具体实践工作,也是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无论是健康第一思想、终身体育思想还是体质教育思想都是以“育人”为目的提出的,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而学校体育“一元指导,多元并存”思想体系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片面化。体质教育思想重于身体发展、快乐体育重于心理体验,所谓的多元并存似乎仅仅是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思想等分化、交叉形成的一些只重于片面的“子思想”,诸“子思想”共同作用于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难免导致学校体育实践工作的差异化、极端化,为学校体育长期良好发展埋下隐患。如一些体育教师曲解快乐体育思想的内涵,认为快乐等同于玩乐,形成了一种 “放羊式教学”,只要学生能够体会到快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推崇到了极致[12]。部分教师在体质教育思想影响下片面认为学校体育仅仅是增强体质,学生身体健康就可以。然而单一的体质教育指导思想容易陷入“生物体育观”、“目中无人”的责难[13]。总体来说,当前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混乱、范畴不明确等问题已对学校体育实践产生影响,在片面的“子思想”影响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误读,学校体育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难以实现,并造成了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学校体育多元思想体系急需一次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整合与梳理。

4 应试教育成为学校体育功能缺位的重要原因

应试教育虽然屡受诟病,但受我国长期以来的考试制度以及社会观念影响,应试教育问题仍普遍存在。中小学校对升学率的过度重视、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各种“状元”的追捧宣传、家长对学生成绩与未来的期望等无不成为应试教育的诱发因素。多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扼制应试教育问题,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应试教育现象不仅没有被扼制,反而愈演愈烈[11]。应试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是应试教育不把学生当人,而是当成了家长和学校实现自己利益和愿望的工具;二是应试教育将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把本应是揭示知识规律、提高认识能力的教育内容变成许多互不关联的死的知识点和标准化的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虽也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很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4]。不把学生当成鲜活的有个性的生命个体,而当成家长和学校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过于重视智育、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体育课边缘化,变成“小三科”之一,忽视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等的重要作用,有违“以人为本,以学生及其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不得不说,现如今的应试教育实质上培养的是头脑膨胀而身体萎缩的“畸形的人”,而这正是学校体育发展困境的根源所在[15]。

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束缚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外,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沦为“鸡肋”。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以分数、 升学率作为评判教学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体育让位给其他高考科目,成为“弃儿”[16]。“边缘化”的学校体育把增强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任务搁置一旁,一切为学生能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让路,甚至在学生参加重大考试前出现体育教师“被生病”、“被停课”的现象。学校体育的“育体”功能难以实现,既限制自身发展,也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对内,身处应试教育的洪流中,学校体育自身也难以避免“应试”的影响。体育教学虽不同于其他科目,考试形式也以身体活动居多,但既定的评分标准、严格的考核制度等,使得体育考试少有甚至从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特征。在此情形下原本作为检验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考试,却从手段演变成为目的。学生跟着应试的指挥棒调整着自身的体育参与行为,“达标”、“满分”逐渐成为学校体育关注的焦点[15]。应试教育下学校体育的手段与目的错位,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课程内容变为考试达标的手段,本作为检验手段的考试形式成为学生争相追逐的目的。内部与外部的束缚阻碍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发挥,限制学校体育发展,同时使学校体育陷入“边缘化”困境,造成了学生肥胖、近视、体质问题等在学校蔓延。

无论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应试教育问题,还是竞技体育的“入侵校园”现象,或是学校体育自身指导思想混乱带来的实践困境,本质上都与背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内外两方面的束缚,是学校体育被“边缘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校园足球活动则是为了摆脱学校体育“失责”尴尬、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自我救赎措施。而当前学校体育多元思想的混乱、缺乏有机整合及由此形成的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片面化等,对学校体育面临的“目的异化”危机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各种问题相互作用、影响,更增添了学校体育问题解决的难度。理清各种问题的复杂关系,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回归以人为本,坚持真正的以学生及其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单独某一方面的发展为本。“以人为目的,以学生及其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既是素质教育下学校体育的必然,也是学校体育的自身发展诉求。

参考文献:

[1] 胡小明. 人文体育观的渐入与生物体育观的淡出[J]. 中国学校体育,1999(2):65-65.

[2] 姚姿茹,杨兆山.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3):17-20.

[3] 梁立启,邓星华. 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13,20(5):12-16.

[4] 王安新. “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J]. 体育学刊,2002,9(3):4-6.

[5] 新华文摘杂志社. 新华文摘精华本:哲学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5-156.

[6] 李慎明.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 中国社会科学,2007(6):4-18.

[7] 刘海生. 学校管理,别误读了以人为本[N]. 中国教育报,2009-06-02.

[8] 李新威,李薇. 我国校园足球的异化现象[J]. 体育学刊,2015,22(5):1-4.

[9] 岳川. 王登峰:校园足球将成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EB/OL]. (2015-03-16) [2015-10-25].

http:///ty/2015/03-16/7133594.shtml.

[10] 董翠香,茹佳,季浏. 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探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88-92.

[11] 武海潭,季浏. 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范式的流变――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审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6):109-114.

[12] 李吉远. 学校体育的异化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336-338.

[13] 贾洪洲,陈琦. 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0(5):3-7.

[14] 郭振有. 应试教育之弊端:反科学发展观[J]. 中国教育学刊,2005(9):5-6.

第2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

 

0.前言

足球青少年队伍的建设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除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的提供,更重要的是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文化素质的培养。足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项以智力为灵魂,以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质为血肉的竞技运动。做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来讲,学会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作为培养的努力方向。我国的职业运动员绝大多数从少儿时期就开始专业训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超负荷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上,错过了人生的最佳学习时机,一些体育行政管理者和教练员又过分重视运动成绩,对运动员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造成了运动员脱离社会,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应成为当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方向。

1.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针对文章的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

2) 调查法:通过对保定市一些足球学校及区县业余体校、俱乐部的调查,了解各单位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免费论文参考网。

3) 观察法:对我国同年龄段青少年足球水平与文化水平进行对应比较。

2.分析与讨论

2.1新时期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素质的定义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人们最初的理解为单纯的科学文化知识到今天“文化”所包含的广阔范围。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文化素质不应仅仅包括运动员的智力因素,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包括运动员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团队精神和比赛中的自我牺牲精神等诸多因素。

2.2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知识培养的现状

足球是一项动脑筋、比智慧的运动,脚仅仅是一种执行器官,是达到某一目的的工具,双方在比赛中不仅是比身体,还要斗智比意识。比赛中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运动员通过眼、耳、身感受到比赛中的各种情况,与自己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并经过大脑分析、估计、判断、应变等思维活动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对比赛至关重要。近年来,韩国、日本足球水平提高很快,这与韩日两国近年来注重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了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无关系,据日本1996年材料统计,当年职业球员共有485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占58%,大学文化程度占42%,韩国国奥队队员大都是在校大学生,即使个别职业球员也是大学毕业后才进入职业队。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足球运动员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著名的巴西球星苏格拉底是一名医学博士,丹麦的著名门将尼里斯·波是物理学家。有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一旦到了二线或一线队后,大都就停止了文化知识的学习,青少年球员大多数是在体育学校或是足球学校学习,过早的专业化、职业化,文化学习受到师资和课时的限制,其水准与普通教育系统培养体制相差甚远,长此以往,造成了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从整体上与社会同龄人的总体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此外,青少年运动员在这种单一环境中成长,性格和心理晚熟,自控能力弱,足球智能滞后,后劲自然不足。而中国足球教练员的产生仍是师傅带徒弟、徒弟成为师傅再带徒弟的模式,这无疑都会妨碍运动员思想政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影响竞技水平的发展。

2.3提高文化素质对比赛中意识及技术运用合理性的影响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对球场内各种情况的思想反映,并支配运动员整个比赛中行动的思维活动。比赛中运动员的一切行动都和意识相联系,运动员掌握的技术动作、战术组合、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都与场上的意识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随着科学化训练对运动员的开发进度加快,许多新事物和新现象有力地冲击着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投入的习惯,如果不加强文化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仍坚持老一套,就会被淘汰。免费论文参考网。同样,随着科学化对运动竞赛影响越广泛,越深刻,成为科学化竞赛对象——竞赛中的人与科学化竞赛联系越多,越要求运动员开发自己的智力,以适应科学的发展。免费论文参考网。要提高运动员比赛意识,首先要从技术、战术理论上进行研究分析,在运动员头脑中建立一个系统的意识概念,再通过运动员的思维理解形成对技术、战术的正确反映,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际比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反应。如果运动员文化程度低,知识贫乏,理论上理解不了,临场比赛反应迟钝甚至错误,就会出现不正确的意识反应,产生不正确的行动,加之比赛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更需要运动员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4提高文化素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影响

注重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建设已成为世界足坛发展的趋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发展首先要符合教育规律,在许多国家,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在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运动员顺利完成学业。从年龄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正处在文化教育的阶段,他们是在受文化教育的同时增加了足球运动的教育。提高足球训练科学性,一方面取决于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运动员的悟性、感觉能力和创造性,而这些很大程度依赖于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也是运动员非常需要的智力支持,有资料调查表明,在同年龄段、同等水平的运动员中,相对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足球技术动作、战术意识不仅需要先天的悟性,更主要的是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对技术动作、战术意识进行学习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地运用。足球运动员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具备宽阔的知识面作为基础,只靠对技术动作、战术意识进行简单的堆砌和机械的模仿,是很难适应现代足球发展的。

3.结论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问题是影响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客观因素之一,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给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力的智力支持,更加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优秀的团队精神,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更可以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生命。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是一个优秀的整体,各项素质缺一不可,单纯注重技术的提高而忽略了文化素质的培养,当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受到文化素质的制约。同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可以带动中国足球的发展,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身的人生道路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避免了运动员运动技能高但综合素质低的情况。因此,中国足球要赶上韩日,早日腾飞,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立体的梯队建设应成为重点,而提高文化素质则是重中之重。

通讯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保定学院化学系。电话:张朋收

第3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足球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法;领会教学法;反向思维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29-0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 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 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方法选用的好坏决定了整个教学的质量。因而, 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完善发展推陈出新,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随着当今足球这一世界第一运动的蓬勃发展, 足球运动已深入人心, 加之我国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所以我国各级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足球课程的开展和研究。但现今各高校足球教学内容及方法比较滞后, 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相对匮乏, 因此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十分显著, 如何改进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各高校足球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问题。近几年来足球教学方法的改革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许多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兴趣教学法

1.1通过游戏加强技术练习:由于游戏自身的特点,广大学生不仅喜爱而且也容易接受,对足球教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结合所要授课的不同内容,设计游戏,要求学生游戏过程中尽量运用所学过的足球技术。在技术动作熟练的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提出技术要求,做动作要动中有变,增强实战应变能力。在运传球、接传球等技术教学训练中结合各种二过一配合练习,提高运球的起动、急停、急转和脚步移动的灵活性。在多人传球与配合射门练习中, 根据学生水平, 设计一些复杂的传跑路线, 在路线上有意设置一些干扰,用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判断能力及转移球的意识,以提高学生运用足球技术的能力。

1.2通过竞争强化学生足球技术训练。竞争是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潜意识,在足球竞赛中处处都能体现初竞争激烈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竞争,在足球教学课堂中体现初竞争的特点。例如:通过一对一对抗, 培养学生敢于控制球或掩护球快速突破; 防守时能冷静封、堵, 突然"对脚"抢截或积极铲球主动进攻的意识。通过一抢三、四对二、三对二、传、跑、抢、截等练习, 培养学生传接球时的反映与应变能力。通过二对二、三对三, 四对四等攻防训练与传、跑、抢、截等练习,使局部位置配合默契,熟练基本战术(二过一、二过二、三人配合等)的打法。

2.领会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法截然不同的是,"领会教学法"不是从基本技术教起, 而是让学生先对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规则、技战术特点有所了解, 着重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 并把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它把战术意识的学习置于首位, 而把技巧的学习排在其后。学生先建立足球运动和比赛的概念, 获得一些战术意识, 在理解的基础上然后学习、改进和提高相应的运动技能, 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它对完善人格因素, 培养个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信与乐观、独立与合作、好奇与兴趣方面更具特色, 这符合当今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观念。

教学中, 首先从引导学生领会足球运动的本质入手, 在球场上运用各种技战术, 为的是给本方创造得分机会, 并阻止对方得分。通过比赛了解动作的实效性和合理性。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有所实践后, 教师才视学生的能力及需要, 引导学生进入技能演示阶段, 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动作的要领和合理运用技术的诀窍。如"二过一"战术,在学生教学实践后, 再讲解、示范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及"二过一"战术的技术要求, 这样学生能较快的理解和掌握动作。开始时, 不要苟求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规范, 练习后, 再对较突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通过反复结合实践的练习和比赛来巩固, 从而促使他们完成相应的、有质量的、有效果的动作,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掌握动作, 最终达到比赛中运用自如的目的。因此, 教学效果较好。运用"领会教学法", 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练习的时间及强度大大提高, 因而身体素质提高幅度相应较高。

3.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它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是对常规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对那些传统的教学观点结论进行反向推理,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构想。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我们在足球教学中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反向思维,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共性,而反向思维法则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小集团"的合作性、研究性教学方式,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教学的主要环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性为前提的学习法,基本做法是"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向教师寻求解决问题的帮助"。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似乎只是一种顺序的逆转。但学生却是从被动到主动的逆转,由盲目接收到自觉学习的逆转。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学效果颇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难易结合,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比赛方法应综合化,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评价方式上应多元化,以纵向评价为主,横向评价为辅。

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自我效能感法,合作式教学方法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不再一一叙述。总之,为了提高我国足球教学成果,教师应该勇于探索,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

第4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机器人;虚拟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5-0063-04

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深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及应用,给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做为一门工具学科。由于它强大的功能特点,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越来越紧密。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由原来的单一的技术性、工具性,向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方向不断发展。

AI-RCJ虚拟足球机器人做为一种好的游戏工具、好的教育载体、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它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学生可以从虚拟实践中获得创新思维,在思维创新中涵养综合素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AI-RCJ虚拟足球机器人是AI-CODE游戏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以虚拟足球机器人为控制对象进行程序设计和比赛竞技的教育系统,它综合运用了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学生可以运用机器人快车,通过流程图式的图形化编程方式编写程序,赋予足球机器人进攻和防守的能力后,再在虚拟平台AIRobot上进行对弈赛。

整个智能足球机器人教学体系包括五部分,其中,《初识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动起来》是基础类,《进攻机器人》、《守门员》、《我的球队》三个模块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在这三个模块中渗透给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学平面坐标、体会不同质量的物体碰撞带来的不同效果和状态。

《单向进攻机器人》是《进攻机器人》模块中的一课。在《进攻机器人》的模块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设计成《单向进攻》和《双向进攻》(如图2),入门由浅入深,将课堂教学成梯度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将教学难点分散,学生能够理解也容易实现,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气氛中进入更深层的思考。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在此之前学习了《初识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动起来》两个教学模块,对AI-RCJ智能足球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图形化编程环境有所了解,对足球机器人充满好奇,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条件循环”和“将球踢入某点”图标。

(2)理解球场坐标,能简单计算球门点坐标。

(3)会编写单方进攻足球机器人程序。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分析机器人的动作,大胆运用图标指令,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并大胆尝试,通过反复试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

愿意和小组同学交流思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通过比赛竞技,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提高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球场坐标,会编写单方进攻足球机器人程序。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机器人的动作,大胆运用图标指令,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并大胆尝试,通过反复试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直观演示法、尝试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整合教师的启发教学和学生探究法的优势,并加入多媒体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环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教学环境。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2000/XP,计算机需要安装AI—ARJ虚拟足球机器人软件。

六、教学反思

《单向进攻机器人》点燃了学生研究足球机器人的热情,许多学生在课后都将AI-RCJ软件拷回家中使用,还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兴趣浓厚。现在许多学生都喜欢网络游戏,作为教师怎么抓住这一契机转移学生的兴趣点,引领学生。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的发展,笔者认为这种竞技类游戏软件无疑是一种好的途径。

随着学习的深入及难度的增大,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游戏的表象真正走进理性的思考,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将专业术语转换成生活化语言

笔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将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转换成生活化的语言。如:将程序设计中的变量,比喻成“小匣子”,循环,介绍说为“反复做”。这些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容易理解它们的作用。课堂上将生活化的语言和专业术语有机结合,学生好理解,并较快地接受了专业化名称。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有梯度,入门要由浅入深

在整个智能足球机器人教学体系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每节课设计的内容应呈现梯度,入门课由浅入深。

如:本节课的《单向进攻机器人》就是《进攻机器人》模块的第一个梯度,将机器人简化为单方进攻,将球踢入球门的位置简化成具体的坐标点。这样学生只需要使用三个指令、设计一个参数,就可以实现一个进攻机器人的设计。等学生能够理解这样的设计思路后,再进入第二个梯度,将单项进攻改成双向进攻。这样的课堂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能够理解也容易实现,看到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能够进球,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在欣喜的同时有了持续学习研究的动力。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气氛中进入更深层的思考。

(三)小组合作,重在学生去探究发现,重发展性评价

第5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足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并且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课程。做好体育足球教学工作,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运动。

关键词:

足球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当前教改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足球的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引入新的创新方法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束缚与弊端,为学生足球技能及知识的掌握、运用提供保障。本文将针对足球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

1足球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的方法与目标落后

当前高职院校未能紧跟教改的步伐,致使自身足球教学方法落后,无法达到教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时采用传统方法授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加之课时紧张,学生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对学习的足球技术及战术进行实战演练。其次,足球教学内容体系繁杂,教师授课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但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目标及任务无法有效完成。

1.2需要对欠缺的教学体制进行完善

高职院校足球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体制存在问题。由于长期沿袭传统教学体制,导致教师在授课中采用一碗水端平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了忽略,没有有效的进行因材质较,使学生基础未能打牢;在进行技能及理论教学时未能做好完善的准备,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由于传统教学体制思想束缚,体育教学的地位与意义受到了忽视,导致学生足球教学环境不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1.3学生缺乏对足球学习的热情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样受到传统教育体制与思想的制约,其也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学生在校内学习时不自觉的就远离了体育,对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相对不高,对学习足球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意识也就更加低了。由于学习压力的影响与学校、家长的督导,学生基本丧失了学习足球的兴趣,仅仅将其作为压力释放的场所,未能真正的对足球知识、技术、技能进行良好的学习,从而使高职院校足球教学开展速度缓慢。

2足球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方法

2.1对教学的观念进行更新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增强

教师应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重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发展的空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先练后讲的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时间中发现不足、学习知识,然后寻找改正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足球知识的掌握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足球技动作进行技能的讲解,然后知道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足球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优越感,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足球的技能。第三,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耐力、思维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一般可以通过射门等训练方式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各项素质。

2.2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完善

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足球技巧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特征选择合理的练习方法,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不断地提高对足球的控制能力与技巧的使用能力,在演练中可以联系单脚发球、胯下横拨等技术动作的使用,通过自身的对方法的调节运用,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采用情景教学方法。由于高职院校教学往往脱离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足球技术的练习,导致其技术的使用得不到实战的检验。所以,高职院校应多次组织、开展足球技术竞赛,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所学习的足球技术及战术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技术及战术的掌握运用能力。第三,对足球教学评价进行完善。(1)在评价学生足球的学习时,应该多角度、多元化地评价,从而使学生对自我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深入发展。(2)应该结合各种评价方法,促进评价体系的全面化,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动态性掌握。(3)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足球教学的独特性,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展开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公正性、客观性评价。

2.3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为学生培养新的创新思维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足球技能及技巧的掌握能力,通过训练等方式积极的纠正学生错误,使学生对足球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更加的深入。所以,教师应采用针对性教学训练方式,使学生掌握创新技能动作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好后续的教学铺垫工作。第三,教师应通过不断的讲解足球相关的趣味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足球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研究研究技巧的使用与战术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足球的实际运用能力。

3结语

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足球的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增强,所以,做好足球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不断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足球运动的特点进行足球教学方法的实时创新,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

作者:石磊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晓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创新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5.3.

第6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高校的体育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全球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足球这项体育竞技运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受到了大量青年爱好者的追捧。随着课程体系设置的不断完善,足球已经被纳入到体育教学中,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但当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体育教师需要就当前的足球教学展开讨论研究,完善足球教学。

一、新时期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

1.学生重视度较低,学习积极性不够。足球是一门比较激烈的体育运动,在进行足球运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员在进行足球运动时,身体需要慢慢的适应其激烈性,待身体适应了当前的强度之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足球运动中。反观当前的高校足球教学,部分学生由于之前未受过专业的足球训练,导致在课堂上学习进度缓慢,慢慢丧失信心,降低学习热情;部分学生对足球课程不够重视,在选修课中不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用专业的视角看待足球训练并开展运动,比如在热身的时候“开小差”,在教师授课的时候认为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在训练中也只是随便的踢几下,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其热情的减退,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空洞、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对于高校体育足球选修课教学来说,其教学对象是来自全校不同年纪、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出于对足球的兴趣爱好,才选择该项课程的,因此,学生的体育足球运动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教师为了让同学们轻松的掌握该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开展足球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教学。长此以往,就会扼杀同学们对足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场地设施不健全、考核评价有待完善。高校的运动场大多只有一个,但基本被全校的体育课程所占用,同学们在接受足球教学时,没有专门的运动场地,无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足球技能,阻碍了同学们的足球学习。除了足球运动的场地设施不健全之外,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也是阻碍足球有效性教学的因素之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体育足球教学评价仅仅依靠最后的期末考试,但足球教学作为一门技术类课程教学,这样的考核评价模式无法有效的反映出高校足球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无法通过考核评价模式认识到自身足球教学的不足,仍旧采用落后的教学模式。

二、新的教学形式下创新体育教学的策略

1.改善学生足球学习态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态度决定一切。当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足球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其是选修课,没有必要认真上课,面对教师的足球教学,同学们抱着一个敷衍了事的态度完成足球学习。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强同学们对足球学习的正确认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足球,了解足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人才保障,学校要加强足球教学的队伍建设,积极选聘具备较强教学水平以及体育素养较高的专业人才担任足球教师,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团队的培训,特别是足球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鼓励教师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以此来完善高校的体育足球教学。2.加强实践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团队意识。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教师在足球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师要平衡理论知识授课与足球实践教学,要帮助同学们掌握扎实的足球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又要规范同学们的足球动作操作,提高同学们的足球专业化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素质拓展训练,以此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通过团队比赛,提高团队成员的责任感与团队凝聚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体育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运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其足球学习优势,为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规范足球教学。3.加大资金投入、扩充足球教学场地资源、完善足球教学评价体系。专业足球教学用地充分表现出学校对体育足球教学的重视,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体育足球教学质量,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扩充足球教学场地资源,建立健全相关的运动设施,为同学们的足球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完善足球教学评价体系。有效结合足球教学专业性一级体育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传统的期末笔试考核形式可以保留,用来检验同学们对足球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度、运动专业性以及课堂小测等,全都纳入到考核机制中,为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做出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总结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高校足球选修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体育教师要及时的反思自我,找到当前体育足球选修课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创新足球教学,满足同学们的体育学习需求,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第7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排球;偶发事件;处理

体育教学是看起来简单实际复杂的过程。表现在每一节体育课除了要完成,给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机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教学任务外,还要处理一些课堂偶发事件。

前者内容多,任务大,但教师可以事先考虑到。只要周密策划,认真备课,就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后者,即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却无法用主观意志控制它的出现。且常因事出偶然,出乎意料,打断了教师备课的安排,增加了教学干扰。若教师机智、沉着地进行处理,则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进行,反而能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呢?从排球课教学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非份要求勿斥责 事实教育效更佳

给初二学生教授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才第二节课,便有好几名同学兴致勃勃地要求上网比赛。面对一张张天真而渴求老师许诺的面孔,如果只用解释的办法说明他们的现有水平还不能打起比赛,学生定会不服。而且同老师“据理”力争。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会给学生留下抱怨。如果只说:“不行!”,强行他们练习垫球,虽然少费口舌,也争取了时间,却未免有些武断。还会挫伤同学们的自尊心。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佯装沉思,显得很为难,而后便精神抖擞,爽快地答应,并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好“红队”和“蓝队”投入比赛。可想而知这样的比赛只是频繁的轮换发球和连连失误。不到五分钟时间就会有同学自己说:“没意思!”“算了吧!”“还是先练垫球吧!”这时老师终止比赛,重新组织同学练习垫球时,就会惊奇地发现:通过短暂的比赛,学生练习更认真,积极性更高了,并主动请教垫球技术。这是因为通过比赛,同学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水平离“打比赛”相差太远,并将“能打起比赛”作为学习的目的和内在动力 ,变被动为主动的结果。

二、外界干扰不彷徨 因势利导出新招

北方的冬春季节,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有一次课上教学生练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动作,课前还好好的天气,课时过半突然刮起大风来,学生背风站立,既期待风早点停下来,又试探老师有何对策。显然主教材的内容是无法进行了。若满足部分同学提出“回教室”的要求,当然是很省事了。但作为一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人,此时此刻应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导致同学们知难而退,淡漠体育中的拼搏精神。若改做单纯的素质练习,由于内容枯燥 ,学生积极性不高,更何况当时就有一部分同学提出要回班,面对当时的情况,我急中生智地喊到“天宫不做美,但人定胜天。老天不让打排球,我们就打‘橄榄球’”。话音刚落,同学们一片欢呼:“好!打橄榄球!” 个个蠢蠢欲动。有的同学问:“橄榄球呢?”我笑着举起手中的排球取代 ,临时设定了场地和比赛办法、规则。尽快的组织同学投入了比赛。……紧张而新鲜、有趣的比赛很快结束了,课堂小结时给同学们补充说明了:橄榄球分为“英式”橄榄球和“美式”橄榄球,其比赛规则、运动员穿戴和服装大不相同。有关橄榄球的知识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在今后理论课上给大家介绍。

小小的游戏比赛,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增长了学生战胜自然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于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增强了奔跑反应,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众人犯错真棘手 及时匡正选良策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有器材上好课,还应保护好体育器材,并引导学生爱护器材。“踢排球”就是一种不爱护体育器材的不良行为。教师虽已明确提出不许踢排球,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情绪活泼,兴趣转移较快,自控自制力较差等因素,踢排球现象偶有发生,且情况不一。

假如是一两个人忘乎所以踢几脚,教师看见了单独提醒教育便可。如果遇到某些特殊原因老师必须离开课堂一会。回来后发现好几名痴迷足球的同学趁教师不在,用排球踢“足球”。这时老师一定很恼火。如果带着情绪指责学生的行为是不爱护公物,当众批评。这种处理方法,虽然当时制止了学生踢排球,一定程度上也教育了其他同学。但细细想来总感觉此法欠妥。第一、带情绪显得老师浮浅沉不住气。第二、有伤同学的自尊心,甚至造成逆反心理的恶性循环。我的做法是将全班同学集中起来,问同学们:“你们打过排球,踢过足球。谁能说出排球和足球有何区别?”从同学们众多的答案中选出最显而易见的两点:一、排球用手打,足球用脚踢;二、排球轻,皮质薄,足球重,皮质厚;老师进而说明:第一、排球、足球各受比赛规则限制,有身体的合法触球部位。篮球也是如此,所以既不能踢排球,也不能踢篮球。第二、排球皮质薄易踢坏,损坏器材对以后排球课教学有严重影响,而篮球大而重,踢篮球很容易使脚受伤,于自身也不利。

如此处理,不仅是同学们明确了不能踢排球和篮球的道理,也复习了三大球类的有关知识,避免了由于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因素,踢排球的同学自然会明白老师的意图。由于教师很含蓄地教育了他们,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会对老师产生好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和老师积极配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因势利导的效果,触类旁通的效果。

第8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足球运动;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影响

足球运动是高校中较为常见的一项运动,其本身具有的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众多大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并以其内在精神文化,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相关概述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大学生基于各项体育活动而产生的所有精神财富。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体育观念等[1]。这一文化的具体形式就是各类运动竞赛、体育报告会、学校体育节等能够反映大学生体育知识、精神等的精神文化形式。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具有全面教育性、娱乐性、渗透性、时代性、相对稳定性等多个特征。全面教育性就是指其在学生身心健康及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教育作用。娱乐性即其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使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而渗透性则是指大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时代性是指高校体育精神文化能够反映一定时期高校所处的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展现时代风貌。相对稳定性便是指这一精神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2]。

2足球运动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2.1对体育观念方面的影响

体育观念是体育精神文化的本质和核心。能够引导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体育观念也就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知,据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足球运动在提高身体素质、增加愉悦感、宣泄不良情绪、强化交际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身体所有器官都会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器官系统功能得到改善,达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足球运动具有娱乐性的特征,一些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足球运动,能够将平日里的愤懑发泄出来,获得愉悦的感受,有助于心理健康。同时,足球运动也需要一定的战术,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且在运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结识到更多的培养,实现了自身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参与足球运动,大学生获得了多重效益,更加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有重要作用。

2.2对体育知识方面的影响

学生所获取的体育文化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在参与足球运动后,学生对足球方面的体育知识十分渴求,据调查表明,有77%的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上获取足球方面知识,认为教师应将足球知识纳入到体育课程内容中。足球运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并进一步促使教师增加对体育知识的传授,不断补充教学中的不足,完善学校体育文化体系。同时,很多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后,逐渐开始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途径观看足球比赛,查询足球知识,参与足球俱乐部,不断补充自身足球基本知识,例如比赛规则、比赛战术,并学习与足球相关的体育知识,例如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等,促进了体育知识在学校的应用和传播,实现了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中文化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2.3对体育精神方面的影响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中的体育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协作精神、遵纪守法精神、顽强拼搏精神等。在足球运动中,这些体育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扬。足球运动不仅是一项消耗体力的运动,同时也需要付出一定的脑力,运用不同的战术击败对手。在一般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基本的足球运动战术,但是在足球运动中,学生则可以切实运用这些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转变战术,对足球运动技术和战术进行适当创新,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重要作用。足球运动主要是以竞争的方式进行,在该运动中,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所有人的目标都是成为获胜的一方。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竞争,在学校需要在学习成绩上竞争,毕业后要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而竞争,工作后还需要为了业绩而竞争,失去竞争精神,便意味着被社会所淘汰。足球运动的竞争方式,恰好为学生提供了演练竞争场景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勇于进取、敢于奋斗的竞争精神,良好适应生活中面临的各类竞争。足球运动中的每支队伍都需要十一名队员,在运动过程中,这些队员需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比赛。要求队员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默契,每一名队员都要注重与其他队员的协作配合,在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身才能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团队合作。这就使团结协作成为了所有大学生的目标,也使大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比赛有输有赢,在足球运动中,大学生不能因对方踢进了一个球而放弃比赛,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奋斗获得更多的分数,直至取得胜利。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大学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一旦历经挫折便失去了自信,无法再次迎接挑战,足球运动能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断奋发向上,直至达到人生目标。通过足球运动,高校体育精神的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对培养学生优秀体育精神、促进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对体育风尚方面的影响

体育风尚就是盛行的体育习惯和风气。体育风尚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心境和思想。大学生在参加足球运动后,平日的体育运动有所增加,据对某高校参与足球运动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82%的学生每次参与足球运动的时间大于30分钟,其中,每周参与足球运动次数大于三次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8%。在自主锻炼的调查中也发现,有83%的学生是自愿参与足球运动,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在足球运动的影响下,已经被充分调动起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本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也在高校中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风尚,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

4结论

足球运动是在大学生中较为普及的一项体育运动,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念、优化高校体育文化知识体系、发扬高校体育精神、形成良好体育风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还需高校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宝,李大鹏.浅谈足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1,1(1):96-97

第9篇:足球体育教学反思范文

一、当前高校学生足球运动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之后,足球教学被纳入教学体系中,也促使足球运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高校足球运动逐渐地发展起来,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足球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高。与前些年相比,现在我国的足球运动人口总数有显著的增加,在这些足球运动人口中,高校学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同时,高校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促使我国的足球运动得到了更好的推广与发展。现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当前,足球运动已成为高校学生休闲娱乐的一项重要活动,而且在有的高校中建立了足球社团、校足球队,这都促进了高校足球运动的推广。对于高校学生的足球运动来说,只是一种课余活动,无任何的功利性,高校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足球运动中,享受足球运动后身体得到锻炼、心情得到放松的乐趣。

尽管当前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在推广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还需要反思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足球到底是实用性的体育运动还是道德教育的载体,二者之间如何实现平衡;足球运动推广要以何种方式推广等等。

二、对我国高校足球运动推广的反思

1.从高校当前的客观环境出发

足球运动之所以能在高校中得到持续性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自身喜欢足球运动。对于学生来说,足球运动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而且驱使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动力就是欧洲足球。在欧洲各国之间,每年都会进行联赛,而且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杯更是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关注,正是因为观看比赛才促使学生产生足球意识,进而主动地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在校内、校际之间会有足球比赛,这是促使学生将对足球的关注转化为足球练习的根本动力。在中国的各大高校中,都会举办足球比赛,而且高校都会有足球队,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足球队担负着比赛成绩的压力,而且训练方式比较落后,影响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另外,足球队队员的经济水平有限,使得高校的足球运动处在了比较尴尬的地位,这都会对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的推广产生影响。

2.从足球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出发

高校的足球运动与其他的足球运动还不相同,因此要将高校足球放置在高校学生的生活及高校的教育系统中,深刻地分析其在高校教育的地位,从而探索出适合的推广途径。目前,足球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很多父母不认可足球教育的作用,认为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在社会中平稳发展。另外,尽管相关的体育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资历水平,但是相关的体育项目中并不包含足球。基于这两方面,会阻碍高校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但是,高校推广足球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让足球能够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培养出学生对足球的热情。

3.从高校足球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