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精选(九篇)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

第1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批判性

长期受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极其缺乏批判性与敏捷性的思维,尤其在数学等自然学科方面,小学生早已习惯于听从老师的解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更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对小学生思维过程中批判性与敏捷性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小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对相应的数学材料进行正反两面的分析,并区分相似概念,区分不同运算法则和定律适用条件之间的区别等。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模式,首先就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老师进行争辩。由于学生长期地、惯性地听从与教师的观点,因此,为打破这一思维惯性,教师可在初期授课时,故意制造一些错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予以纠正,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惯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的习惯。

在运用理论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思维、推理中存在的漏洞与错误,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推理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反省错误,逐渐培养其自我反省的主动性。其次,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进行多项选择式练习,它不同于单项选择或计算题,多项选择题因其题目设计内容广,陷阱多,有助于学生锻炼其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能够选取最优路径,尽量缩短思维过程。这一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优选择。作用到数学学习中,则可帮助学生缩短思维过程,简化解题思路,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重所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转换。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抓住原则性、基础性的知识点,讲明知识的体系结构,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性质相似的知识点进行迁移,从而将大容量的知识点归纳为几个相似的结构形式,即将解决简单问题所运用的方法和结论,类推至比较复杂的情形中,化繁为简。

第2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言:

批判性思维自杜威(J.Dewey)在倡导反省思维以来,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多种领域的研究。在我国《思维发展心理学》指出“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由此可见,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所以,开展对思维批判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批判性(Critical)其意思是提出本质、弄清楚、进行分析,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的知识的真实性、精通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

2.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2.1时展的必然选择

时代不断地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已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的多种多样,但即便互联网能快速地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提供无数的答案,如果人们不知道答案的确切含义,无数的答案只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人们要学会选择。只有具有足够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不会被信息时代浩海如烟的知识所淹没。

2.2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都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批判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引导学生在主动地思考为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2.3化学教学的必然体现

化学作为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化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并设计了很多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验证或推导有关化学规律。设计思路本身就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确定这些化学规律的正确性,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空间。

3.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3.1批判性精神的特点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品质,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精神,根据批判性精神所包括的内容概括具体以下几个特点:

3.1.1真理性

批判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事物的否定、再否定,然后上升到肯定。要否定某一东西,必然要受到被否定方的反对和经受由此产生的压力。因此,追求真理的精神、性格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水平,更能促使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3.1.2独立性

独立性特点体现在思维中的抗压因子是力破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向旧的习惯传统挑战。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坚持独立思考。这样,有助于批判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3.1.3开放性

开放性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精神影响较大, 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可以克服学生在过程中的“教学必有固定的模式”的思维定势。教学的开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式的不确定性, 不去一味追求固定的方式, 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形成开放的头脑。

3.1.4过程性

教学的设计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完整思考的过程。学生必须经过多次的思考才可以把所有知识点和条件都考虑周全。这种反复的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过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乐于思考的批判性精神。

3.2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的特点

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能促进提高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与思维精确性,使学生能及时纠正思维中不符合事实的情况。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对作业、试卷中答题出现的错误,不是先进行反思调节,寻找错误的原因,而是急急忙忙对照正确答案进行修正,以致屡错屡犯。这是缺乏思维批判性的表现。对思维进行反思调节,就是能积极主动地严格检查、挑剔、甚至否定思维过程和结论。因此,自我调节与监控能力强的人,不但思维精确度高,而且学习的效率也高。

4.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4.1做个“笨”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让学生独立去思考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要鼓励学生一起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动手做过的,印象更加深刻,做个“笨老师”,把主动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学”,你会发现你变“笨”了,可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4.2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思考,进行开放性教学

有了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学生就容易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大家的讨论。经过辩论,其实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3充分利用化学试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技能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试验教学中的有利因素,锻炼学生的辨析对比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4.4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第3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小学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精细地估计数学材料,准确选择推理条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推理过程,并能及时调整和校正。在推理过程中表现为善于从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区分相近概念;善于区别不同的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及其适用的条件;善于发现并指出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排除错误的干扰。在运算过程中表现为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善于进行辩证地思索与分析,自觉检查思维过程,自我控制和调整思维方向,对解答结果能自觉作出估计和检验。在思维效果上表现为推断、估计、自学以及对结论与推理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较强。

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批判性呢?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数据用两种方法求图形面积(单位:厘米)。学生计算后发现,两组相对应的底和高求出的面积不相等。这是为什么?教师便引导学生讨论,找原因,从而发现:两条直角边长度之和等于另一条边,就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设计,在审题时即对题目条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同时还向学生们渗透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必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性和快速性。具有这一思维品质的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应紧急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得到结果。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推理的缩短取决于概括,“能‘立即’进行概括的学生,也能‘立即’进行推理的缩短”。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的数学特征、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在理解过程中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熟练地进行等价变换。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用压缩了的结构进行数学思维,思路清晰,弯路少。在推理效果上表现为从冗长的分析推理中解脱出来,减少中间环节,简缩数学推理过程和相关的运算系统。

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于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这种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例如,以“两商之差”数量关系为基本结构的应用题,抓住a/b-a/c=f这一结构形式,就可把以下具有可逆关系的10种题型统一在这个关系之中。①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360/20-360/30=f);②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可提前几天?(360/12-360/18=f);③原计划30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了计划?(360/b-360/30=6);④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台?(360/b-360/18=10);⑤生产360台机器,实际20天完成,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原计划多少天完成?(360/20-360/c=6);⑥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提前1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几台?(360/12-360/c=10);⑦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30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20-a/30=6);⑧生产一批机器,原计划每天生产12台,实际每天生产18台,结果提前10天完成,这批机器有多少台?(a/12-a/18=10);⑨生产360台机器,原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实际的1.5倍,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360/b-360/1.5b=6);⑩生产360台机器,实际每天生产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提前6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台?(360/b-360/1.5b=6)。

第4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主动性;领域相关性

作者简介:陈洪泉(1977-),男,山东高唐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信息作战系,讲师;张安清(1964-),男,湖北黄冈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信息作战系,教授。(辽宁 大连 1160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47-02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功能应当是培养会思考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会背书的庸才。批判性思维是基于事实论据进行合理的推断、质疑和辨析的思维过程,其特征是求真思考、公正思考和独立思考,在本质上恰好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家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甚至发展中国家委内瑞拉,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列为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并将此目标写进了会议重要文件《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该宣言第一条明确指出:教育与培训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和独立的态度。近几年,我国也开始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就对批判性思维培养中几个易于忽视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过于强调培养形式和方法,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要求

当前,很多人研究如何来培养批判性思维素质和能力,方法涵盖了从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到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很多高校都在这些方式的研究和实践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过程中,对作为批判性思维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思考”这一本质需求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相关问题。多数学生或者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是学习的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形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主要源于下面两点。

1.多数学生缺少学习兴趣这一“第一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的传统教育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各种辅导班和大量的题海训练中疲于奔命,大部分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学生高中毕业了选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却对这些专业知之甚少,很多时候是根据别人的建议选择哪个专业更有“前途”,等上大学之后才发现对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兴趣,转专业又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把专业学下来,这样的学习状态也就无从谈起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以主动思考为基础的。

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在美国很多小学生的作业中就能体会到这一点,他们要完成的很多作业都是开放性的,比如《我怎么看人类文化》。这种开放性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从小就开始逐渐体会到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去思考,搜集资料的目的不是简单堆砌,主要是“我怎么看这个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容易进行主动思考,具有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更容易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美国,大学需要在学校学上一年后,再来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这种选择完全凭学生个人的专长、兴趣、爱好和未来需要,学生更容易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方向,找到学习上的感觉,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才肯钻研,从而进行自主思考。

2.多数高等学校的学习压力不够

在中国目前考取本科比较容易,而考上一所好大学确实比较困难。但无论什么样的大学,毕业都比较容易,好大学是“严进宽出”型,一般大学则是“宽进宽出”型,由于本科教育阶段十分重要,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这种对学生的低要求有极大的危害。经历了高考的压力之后,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是彻底的自我放松,再加上学校的低要求,很多学生的本科四年就在浑浑噩噩中不知不觉毕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什么压力,本身也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十分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美国的本科教育是典型的“宽进严出”型,学生要毕业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美国大学本科的课外作业特别多,需要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思考才能完成各类作业;平时学习与作业情况都是教师评价学生每学期总成绩的重要指标,学生们是一点也不敢松懈的。

总之,学习的兴趣和压力并存,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理想土壤,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在当前大的教育背景下,要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兴趣这一问题可能比较困难。但却可以在大学生学习压力这方面寻找一些具体的方法,使得学生不能轻轻松松毕业,而是要提高毕业门槛,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被动的情形下完成一定程度的“主动”学习,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二、过于重视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培养,忽略了批判性思维的领域相关性

批判性思维不是一种在任何时刻针对任何内容均适用的艺术,而是一种即使经过系统训练的科学家也可能失败的思考形式,批判性思维极度依赖对领域知识的认知和实践。

目前国内外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专门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大量研究主要关注如何锻炼学生对各种论辩技巧进行分析、如何读出文献的言外之意以及如何进行批判性的阅读,[1]但这样的课程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态度,对于相关领域内的深入研究还远远不够。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思考的过程与思考内容(领域知识)是紧密纠缠在一起,不能够分离的。以为通过一门批判性思维课程的系统训练就达到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的的观点是不客观的,在一个领域富有批判性的学者在其他领域往往毫无建树,Willingham DT(2008)指出批判性思维必须与领域知识相结合,[2]纯粹的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只是教会了学生应如何思考,没有背景知识的实践,他们就无法有效在该领域将这些学到的内容实践出来。

既然单纯的批判性思维培训课程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锻炼有所缺欠,就十分有必要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引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这一训练目标,将领域知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机结合。目前针对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贯穿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系统,也缺少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法。我们认为,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在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课堂设计、作业的布置(尤其是开放性作业的布置)、学生的成绩评定等方面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形成合理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体系。

三、过于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实践方面重视不够

批判性思维需要基础,既包括理论基础也包括实践基础,过于重视理论基础只会夸夸其谈,眼高手低;过于重视实践基础则批判性的思维则没有深度。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

目前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整体上动手能力欠缺,虽然很多高校开展了一些创新能力培养项目,能够使一些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得到锻炼,但达不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反观美国大学的很多本科课程都有工程性质的作业,极度重视动手能力,这些作业既注重工程实现,在理论方面也极具挑战性,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动手实践才能完成,这种性质的作业极大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考有效实践出来,这样的作业更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大学重视实践能力这一事实还可以通过其成绩评定标准展现出来,很多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中Course Project所占的比重达到了40%。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很多学者研究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3]与这种课程中的大作业是不同的,这种大作业的要求往往是基于学到的知识,往往又高于学到的知识,留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空间,督促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而能够很好地起到在领域知识中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

基于上面的事实,为了扭转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在某些重要的专业课程中尝试这种大作业方法,并在成绩评定时给予足够的比重。虽然这种大作业对授课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但教师也往往能从学生完成的作品中发现思想的火花,对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总结

批判性思维素质和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指出了在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主动性缺失、领域知识重视不够以及实践锻炼欠缺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须要和领域知识相结合、要充分重视课程中的大作业等解决措施,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实践这些方法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英]Stella Cottrell.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医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14-0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日益受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理论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批判性思维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维特质与科学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是有着一致的共识。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与特征

杜威的反省性思维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内涵。如批判性思维是“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1] “是积极地、成熟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2]这些解释,主要集中于“比较、分析、反思、评估、判断、综合”等词汇上。因而,可以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以质疑为起点的基于有效事实的、合理的分析判断、综合评论与反思。批判性思维是人们为决定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的合理性决策的有效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独立的、创新的思维形式。近年来,我国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逐步成熟化,逐步从偏重批判性思维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转移到对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养成,其中,也内在地包含了心理、态度等情感。

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特征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首先是合乎理性的质疑。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提出质疑。事物的发展态势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性,通过对其合理性存在的分析,找出事物的发展空间,往往需要从提出疑问开始。好的设问可以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开启大门。其次,是辩证的分析与推论。以事实为基础,对事物加以考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做出合理的推理与论证。最后,是必要的反思。对于理清提出的疑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释与论证,达成一种怎样的结果,之后必须对这一过程、方法与结论进行有效反思,即自我校准,以推动事物进一步向前发展。在拥有批判性思维技巧与技能时,还需要有强烈的敏感性,捕捉可以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敏感点,保持对应用批判性思维的热情与积极性,反复、长期第将批判性思维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思维品质。医学生应以充分的热情、高度的自信以及坚定的独立自主性来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与技能,用批判反思的态度对待医学的发展,从而推动医学生合理的审视医学理论水平,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成为适用医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合格人才。

二、批判性思维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1.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创新医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恰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内涵。医学教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本身就需要有新的活力注入,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医学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冲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所遭遇的问题瓶颈,也有助于开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视野及研究领域。因而,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到各类医学课程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益于为医学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因而,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突出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学习与研讨,实质上创新了医学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

2.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

批判性思维可促使学生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进而由疑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终演变成学生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之源。批判性思维强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哲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了学生的思维、情绪变化以及体验,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自身价值,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批判者、研究者和创新者。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新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医疗方法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都有赖于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有助于医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思维能力、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分析、判断、思考,形成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大胆的想象力、突出的创造力。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挑战传统医学权威,反思医学发展。而且,养成批判性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思维技巧,能使医学生毕生收益。[3]医学生在学习研讨过程中真正发挥自己思维的力量,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也适用了医学事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3.批判性思维培养是推动医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支持、需要有硬件条件的保障,但最主要的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在于人。医学生作为医学事业发展的基础队伍之一,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在学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创造、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医学才能。目前,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新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4]医学生本身要养成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要关注医学中各方的相互关系,应具有全局观念,善于发现推动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拥有和应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双向的推动医学人才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精神状态,这也将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从关注人的层面适用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从而为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路径

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多个医学院校也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但是,总体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仍不够强,依然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而,从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评价与教学氛围等方面进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1.构建平等的教学文化

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秉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5]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在医学教育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解惑者,更应当成为帮助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指导者与帮助者。教师应当根据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与自我探讨,激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质疑、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培养问题意识,形成平等互动交流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去独立分析,大胆假设,最终促成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简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素质和体现教学水平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地将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科研水平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而且要加大其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权威比重。应重点关注如何发挥医学生的医学潜能,尊重医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医学生自我学习、评价、判断与反思能力。与此同时,关注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知识、情感态度与心理健康,要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停留在专业知识技能领域,在人文素养、精神品质上也应着重关注。医学生将来不仅要在生理上治疗病人,也应当关注社会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因而医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心理健康品质等,理应成为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3.创新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医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医学生积极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医学生由于其专业属性,在生理与心理上已经趋于成熟,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恰当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便可推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等。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医学生通过理论探讨、实际操作、相互交流,最终成长成才。而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学生批判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重视隐形批判性思维教育

应形成课堂上与课堂外良性互动的良好机制。如前所述,批判性思维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发展的,因而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要注重无形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在医学生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应形成鼓励学生养成批判性精神的氛围,着力创造有利于批判性精神形成的良好环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于点滴中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新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3).

[2]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3]王小荣等.中医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及模式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

第6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关键词:生殖医学 批判性思维 医学生

生殖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生殖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方面不断有独特的新发现、新技术涌现,新技术带给人们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风险、伦理、法律和遗传学问题,这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鉴于生殖医学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医护工作者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综合技能,也需要有审视问题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型生殖医学人才,本文着重探讨在生殖医学教学过程中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通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

目前对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比较完整的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调节与监控功能。

1.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1)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2)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4)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加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及观点;(5)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6)在更大的背景中检查适用性;(7)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等。

2.批判精神。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图和倾向。包括:(1)独立自主;(2)充满自信;(3)乐于思考;(4)不迷信权威;(4)头脑开放;(4)尊重他人。

3.自我调节与监控是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批判性思维中具有自我意识、计划、调节的功能。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使其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并能评价这些知识、技能,进而创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在生殖医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由于医学具有为人服务的性质和不断发展的趋势,使医学者不但要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且要不断地对其审视、质疑,并改善医学科学。生殖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当然也需要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医学生自我完善提高和生殖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不仅需要选择最具价值的知识并整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而且医学是需要医学生终生学习。因此,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使其受益终生。如临床工作和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医学生应具备分析和明辨的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增强其时代适应性,提高其对临床、科研、职业道德信息的选择、理解和评判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其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积极参与生殖医学中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

2.批判性思维教育是适应当今医疗环境的需要

医疗相关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医生的执业风险和临床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医学生在临床的动手训练的机会减少了很多,与此同时,临床带教的老师们也发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主动性。因此,在平时的在校学习理论和相关实践知识的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到临床实践中就能有意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其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其临床技能。

三、在生殖医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国外教育学家提出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三种:(1)设置单独的课程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2)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学校中最常见的方法;(3)通过隐性课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精神极有帮助,但发展相对不够成熟。在生殖医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获得和提高。

1.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意识

“惯于提问”是良好的批判思维者应具有的特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平等民主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和质疑,在学生的意识中埋下批判性思维的种子。例如,在生殖医学的学习中,老师一般会先介绍: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生育困难的问题,如男性的弱精症、少精症或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导致男性的生育能力大大降低。那么学生会问:什么是弱精症或少精症?它们为什么会导致男性不育?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这样的问题就引出“发生和形成”“受精”等理论内容的学习以及试管婴儿技术的学习。通过对所学知识和理论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判断,跳出预想的有限的思维模式,培养批判精神和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在1870年首创,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至全世界。案例教学不是单单讲解案例,而是要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指导学生提前阅读,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在讲解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发的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都成为参与者。生殖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病理学、诊断学、妇产科学等许多学科,案例教学能将系统的理论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进行跨学科讨论,给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去考虑问题。例如,教师给出这样一个病例:某医院生殖中心接诊了一对年轻夫妇,婚后2年未能生育,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学生讨论如何对这对夫妇进行临床检查并最终做出临床诊断,采取治疗措施。由于生殖医学的相关课程是在医学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后学习的,故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有能力对这一病例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那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就能提出生殖医学领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思维和方法的讨论和质疑,想法和思维的碰撞,使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以便适应以后的更为复杂的临床工作。

3.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将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查阅资料、推理分析和总结。例如,生殖生物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部分内容,基于学生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妇产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先提出诸如“女性生殖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卵巢和子宫的周期性变化和二者之间的联系”等问题,让学生从解剖、生理、内分泌角度初步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然后,再深入地提出一些女性生殖系统在生殖生物学中更专业的问题,例如:卵泡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受什么因素调节?受精过程中和卵子是如何识别的?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和得出的结论,予以指导、肯定和纠正。在PBL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查阅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对于查阅的资料内容的筛选和对他人观点的审视,逐渐建立起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生殖医学实验课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常规的实验教学将授课重点放在知识传授和实验技能训练方面,授课方式一般为教师在半小时内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逐一介绍,然后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进行课堂指导,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做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动手操作都比较被动。要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应该让学生在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方面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课堂中。在生殖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在常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以下几点做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主动参与到实验内容中;(2)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3)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生殖医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其知识基础和临床技能,还能培养和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当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和事实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上,通过批判性思维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在教学中,积极互动将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尤其是其中的思维过程,因此,学生要不断进行反思、整理和完善;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阐释,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作为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医学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医学的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始终。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我国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1):56-61.

[2]卢莉,刘志伟,程牛亮,等.新形势下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78-79.

第7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我国关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讨论已有多年,但是其效果并不显著。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从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效教育模式。20世纪70年代首先从美国兴起的“批判性思维运动”,是美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教育模式反思的结果,其目标是落实美国的大学素质教育,这给我国对大学素质教育的思考提供了必要的参照。

一、批判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如何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素质。要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有必要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本身及其对现实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1.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首先从美国兴起的被称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维运动”,是美国对自己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所存在缺陷的警觉和反思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和以前相比:一方面,现在的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但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工业化国家,并有继续弱化的趋势。如果把现代社会的运作比作一架傻瓜相机,美国人发现,他们的教育确实培养了足够的能熟练操作这架相机的人,但其中能发明新相机或改进旧相机的人却越来越少。一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做的研究统计显示,“科学知识分子”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从20年前的5%下降到当时的3%。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有反思性质的批判性思维逐渐引起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注意,并逐渐演变为一场影响美国教育改革的批判性思维运动。

批判性思维运动的目标,是有效地发挥逻辑(主要是非形式逻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教学生思考什么。教学生如何思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即能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称之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越强,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强调,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和教育方式的革新都应当包括培养批判性思维。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也开始呼吁要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

在我国,批判性思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语,人们对批判性思维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存在三个基本误区。第一,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否定性的,即本质上是发现缺陷,却没有同时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也是建设性的,因而是片面的。批判性思维是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思维。它不仅仅具有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更有关注发展优点和长处的肯定性含义。第二,认为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控制的手段起作用,是有害的、应避免的东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人自治的基础,一个自主的人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或自我指示的。自主使一个人较少依赖并因此较少受他人的规定、指示和影响。换句话说,一个自主的人必定是自律的;而且,只有是自主的,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也才是健全的人。第三,认为批判性思维并不包括或鼓励创造性。实际情况是,创造性常常包括大量遵循规则。迈克尔・乔丹之所以被誉为“空中飞人”,与其说是打破了训练篮球基本功的条条框框,不如说是“随心所欲不逾矩”,遵守这些条条框框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任何一位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思想家,都是遵守思维规范的大师,因此,批判本身包含着创造。

不仅如此,创造蕴含着批判,要以批判为前提,二者统一于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科学问题的发现源于对现状的批判性分析,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有效力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时必须敞开思路,这个思考过程越是处于自发状态,越有可能产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批判性的判断把好的观点提取出来,在诸多可能性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对大多数人来讲,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平衡发展是生活的要求。

广泛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无论是对于大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还是大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素质教育要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素质

素质教育所要培育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气质、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好的精神气质、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是批判性思维素质三大要素,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精神气质。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气质是一种正确的思考态度和观念,是批判性思维的个体倾向性,是有意识地进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倾向。它有以下几个要点:(1)追求真理;(2)开放性心灵;(3)好奇心;(4)独立思考的习惯;(5)充满自信;(6)自我矫正,即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利用反馈了解什么地方出了错,发现并抛弃无效策略,改善思维过程。

2.思维品质。一个好的批判性思维应当具有以下思维品质:(1)清晰性。它意味着思考问题要有层次、有条理,要清楚明白。(2)一致性。人们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自己和朋友用一种标准,但对对手用另一种标准,并不惜偏激地证明自己赞同的思想或否定与自己的利益不相符合的思想。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想像把自己置于他人的处境,以便真诚地理解他们;努力以相同的方式对待相同的情形,做到言与行的一致。(3)相关性。相关性意味着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意味着所思考的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重要的、有密切的逻辑关系。(4)正当性。正当性意味着使用真实可信的理由为信念做出强有力的担保。(5)整体性。批判性思维要有深度,能够抓住事情深层次问题;而且要有广度,不能局限于仅仅认识到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必要性。

3.思维技能。如果说批判性思维气质强调的是“勇于批判”的精神,那么批判性思维技能则强调的是“善于批判”的策略和能力。掌握和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气质和养成好的思维品质。关于进行有效批判思维活动应具备哪些技能和策略,美国哲学学会发表了一个定义批判性思维的德尔菲研究计划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具体说来:(1)解释:理解和表达经验、情景、数据、事件、惯例、信念、规则、程序和标准的意义。(2)分析:包括确定各种表达式在论证、推理或说服语境中扮演的角色;确定陈述、描述、质疑或图表是否表达或企图表达论证;分析推理的未表达前提;分析论证的整个结构;审查那些并不打算作为所述推理的一部分,但作为背景信息的任何项目等等。(3)评价:对陈述、判断、信念的可信性进行评价;评价论证、推论的逻辑力量。(4)推论:辨识和把握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说等。(5)说明:陈述推理的结果以及该结果的正当性等。(6)自我校准:自我审查、揭露错误或不足;如果可能,设计补救或校正那些错误及其原因的合理程序。

三、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1.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

国外批判性思维课程有三类:其一是具有逻辑风格的课程。该课程主张运用逻辑的概念和逻辑的方法来理解、分析和评价、表达论证。认为进行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首先要把诉诸理性的逻辑论证从诉诸情感和信誉的说服论证中区分出来,才能使受训者的思维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其代表性教科书是《批判性思维》。其二是具有修辞风格的课程。该课程强调,对论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表达应当回归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的本义上来,其代表性教材是《好理由》。其三是具有交际风格的课程。该课程将批判性思维定位为处理交往“短路”(由于争议发生冲突而终止)和“交通阻塞”(由于缺乏有条理的意见交换步骤和不遵守论辩规范而导致的交往混乱)的有效工具,以建构合作式的论证与解决意见分歧为目标。其代表性教科书是《合作性论证》和《论证:分析、评价和表达》。笔者认为,第一类课程是基础,第二、三类课程是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三者共同构成完整的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和气质为目标,在传授与日常思维(批判性思维属于日常思维)密切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论证为中心,围绕论证的辨识、分析、评价、重构和表达(包括批判性写作和口头表达)等内容展开,以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原始材料为实例,将规则的正面叙述同反面的谬误辨析有机结合起来,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2.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

(1)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受训者都主动参与训练过程,贡献自己的智慧,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和能力。(2)进行专门的批判性思维技术训练,特别是论证的辨识、分析、评价和表达技术(包括批判性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3)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担任具体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自己先要接受批判性思维训练,然后将批判性思维训练落实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落实到受训者日常的读、说、思、写等过程之中、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能够把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法精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的理念真正内蕴于其批判性思维教育过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现代化建设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陈慕泽.逻辑的非形式转向[J].河池学院学报,2006,(1):24.

[2]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与理论创新和逻辑教学[R].中国逻辑学会第七次会议宣读论文,2004.

[3] Peter A. Facione.“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executive summary ”in The Delphi Report Millbrae[M].CA: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4] Tracy Bowell,Gary Kemp,Critical Thinking:A Concise Guide[M].New York:Routledge,2002.

[5] Lester Faigley,Jack Selzer,Good Reasons[M],Boston:Allyn&Bacon,2000.

第8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近一二十年来,批判性思维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受到了高度重视。众多的学校纷纷设置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来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

维的培养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在我国,强调素质教育的教育综合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将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上议程。英语作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培养预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切入口。

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倾向调查对预科教学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举办和管理民族预科班、民族班,要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品德和文明风尚;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调查将从七个亚类: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批判性思辨品质倾向现状。针对不同民族的预科学生的思维品质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预科学习的要求。

二、思维和语言

思维是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教育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数千年来,世界上有很多杰出的学者作出过巨大努力去解答有关思维的问题。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外物作用于特殊感官发生感觉感觉遗留下意象多次留下一物的意象后就形成对于它的简括形象即所谓经验。随后人从这些经验中抽出概念或把它们概括成原理,这就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恩格斯曾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指出思维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对思维的探索是人类科学史上对人类自我认识活动最为重要内容的探索。

思维与感知觉一样, 均属于人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的进行除依赖于感知觉表象所提供的材料外,还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材料,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依靠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的表达,结果即思想是靠语言符号的物化而固定而表现的。思维是语言的核心,是语言的灵魂,没有思维一切智力活动都将停止,那么语言的表达也就无从谈起。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对语言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由此来看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可见语言对促进人的智力,特别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能准确地掌握和应用语言,就不可能有正确而敏捷的思维。现在许多学者直接把语言因素当作智力结构的组成部分,其理由就在于人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智力因素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定义、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智力活动也不能脱离语言而进行。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高低与思维能力的强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预科英语教学和批判性思维

英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指导人们学习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而思维这一智力因素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因此我们应当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地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我们也完全思维有可能通过英语教学有效地全面地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思维能力为突破口,英语学习就会高屋建瓴,纲举目张。

第9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精神伴随在我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做出恰当的决策的过程中,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批判性思维也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贯彻培养学生具有灵活性和灵活的批判性思维,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海量的知识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增加。“知识经济”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正在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世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良好知识基础又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有力保证。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使得学生在抓住知识要领的基础上,敢于和善于质疑辨析,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合理推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质疑和科学判断力。很多人不敢质疑,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不会质疑,不知道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思维,不论对问题的怀疑还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都是建立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所怀疑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推理,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对自己提出问题全盘否定,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解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过程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上时,一些学生就结合有些报道说发现超光速的物体进而提出问题,提出超光速真的存在的话,现有的以光速为极限的理论是不是都得坍塌?甚至一些学生在学习了狭义相对论后,武断地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就被淘汰了。这说明学生也提出了问题,但是缺乏合理质疑和对科学的判断。这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批判思维思考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要根据直观的感觉接受已有的知识或者结论,不受外部环境的暗示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依据,反复检查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明辩事非曲直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合理推断和科学的批判精神。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在人类知识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条固有知识都可以被质疑,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能够成为知识向前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基石。知识的新旧更替过程绝不是新知识的简单叠加在旧知识之上,而是伴随着对旧知识进行合理修正和扬弃的过程,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知识创新过程就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旧知识基础上推陈出新的过程。例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些学生发现了书本上有些知识的不足之处,却不能提出解决或者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就不利于推进知识的进步。而批判性思维就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旧知识提出合理的质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理性探究,最终找到可靠的知识和真理。这一过程必然伴随有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质疑前人的学说,提出合理的假设和推断。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然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二、大学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发展和变革时期,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在我国一些大学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物理学是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规律的认识和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利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精神理所当然地充当重要的角色。我们认为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以下方面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

1.必须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反思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好地获取知识。例如讲解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假说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此概念的提出要么就不去想物理本质,要么简单地从字面上把它和传统的传导电流混为一谈。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安培环路定理在非恒定电流情形下遇到的矛盾,面对这样的困难,提出我们是否存在对一些物理概念理解的误区或者不足。然后讲解麦克斯韦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并且利用电流的连续原理和高斯定理导出了非恒定情形下的安培环路定理,认为变化的电场也产生磁场,提出了“位移电流”概念,并且进行了有效论证。这样使学生明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批判性思考的巨大价值,启发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2.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特别是在讲解物理历史中一个新理论产生的过程时,教师要注重向学生展现这些大物理学家们在遇到问题时所突现出来的敢于突破固有观念束缚的批判性精神,引导激励学生尝试去建立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例如讲解量子论的诞生过程的时候,首先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与经典物理给出的结果的矛盾展现出来,陈述很多物理学家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但遭到失败的事实。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评判,然后讲解普朗克是如何批判性地提出与经典物理学概念格格不入的能量量子化假设而使得问题得以解决,能量量子化概念冲破了经典物理框架的束缚破茧而出。这样彰显了勇于向传统理论提出质疑的批判性精神的重要性。

3.教师要注重培养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和技巧。有的学生善于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物理问题,但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技巧,相反有的学生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却没有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老师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培养起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和技巧,因为二者的相互促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例如讲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运动的个性和共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讲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是在光的二象性的启发下提出的,他是以科学类比的方式提出一个科学命题,并对此命题展具体论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类比等方法思考问题,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技巧。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