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精选(九篇)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第1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应用 高中 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12-02

前言: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新时期高中教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所谓研究性学习模式其实质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体现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目标与需求,也表现出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新课标背景下,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为宗旨,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性与实践应用性。由此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由单方面的技术教学课程,上升到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课程。因此,以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为基础,引进研究性学习模式,一方面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质[1]。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根据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起点不一致。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都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现行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以学生信息技术零起点进行编制的,内容基本一致,重复性的学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了兴趣。由此可以看出,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重复性教学内容较高,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差距;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前后讲解、演示,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一种技能,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与机会并不高;③新课标背景下,要求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质为目标,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与评价标准,进而有效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2]。

二、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策略

我国教育部门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而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以及信息素质的提升。

2.1信息化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信息化研究性学习模式可理解为: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相互合作、帮助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例如,在幻灯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教学生幻灯片制作的过程与方法,然后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个体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某一项目的幻灯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与素质。

2.2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例如Word办公应用软件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历,学生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与途径;②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单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4]。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以研究性学习模式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新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有利于开展探究式、开放式、自主式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学生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可以亲身感受与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与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质,进而实现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5]。

参考文献:

[1]邵霞艳,张世军,刘家林.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运用探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02):101-102.

[2]钱扬义,刘豪玲,李晓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与成效-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J]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理论版),2009,23(15):135-137.

[3]韩昨楠,李建玉,张百城.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与应用[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7(09):163-164.

第2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整合 探索与思考

一、 背景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研究学习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完成对研究课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完成的时间大部分在假期期间,教师定期进行指导,学生大多是个人寻找资料,学生无法实时得到小组内同学研究的进度情况,并且无法达到团队合作的目的,学生的团队意识在研究中也得不到实现,学生集体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能够真正得到体现,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优点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极大地丰富了研究性学习所需的大量资源,并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平台,在研究、学习、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并能实现资源共享,对研究的学习成果进行分享、讨论和。

二、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基本目标定位

1.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2.要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能力,即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

4.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5.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要培养学生对研究成果的展示及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三、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扩展资料获取方式

传统的资料搜索方式存在局限性,信息技术很好地扩展了资料的获取方式,但有些资料可能由于时间的流逝,生活中很难搜索到,而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上面遇到的问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当中,学生自由搜索资料,没有了传统教师的讲授,难免在网络上搜索资料时遇到问题,学生这个时候可以互相教学,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解答自己遇到的问题,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变换了教学方法,对学生今后自我学习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习成果的分享

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将学习成果进行分享。让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及时了解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在第一时间也及时了解到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研究性学习进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通过信息技术知识中的网络知识,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上传到网络上,让各个成员了解小组学习情况,自己也能够将个人的资料研究成果展现给大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会成果的分享,培养一种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四)研究过程中的学习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学生在课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资料收集工作的同时,更要注意资料的整理工作,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并从中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判断,选择出和小组研究课题相关的素材,对资料进行辨别,然后上传到小组的空间当中,小组内进行资料的进一步探讨研究。

(五)在课程整合中的价值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从另一个方面看,将信息技术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各门研究性学习当中,各门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扩展了学习的方式方法,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交流,团队的学习意识逐渐增强,信息技术水平在研究性学习当中也得到了更好地提高。

四、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整合中的几个注意点

1.选题要科学,要选择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问题。

2.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在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所感兴趣的内容及本人个性特长,确定自己的课题类型。课题一经确立,必须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着手具体研究活动的框架,不同类型的课题还需采取不同形式的研究方法。

3.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从知识、心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充分备课,选择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研究课题,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使学生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方法,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

4.发挥学生的优势。科学分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评估、组织和分析相关信息,通过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3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英语;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围绕高中英语的教育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问题为主,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独自搜集、分析、选择信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它是一个自觉的学习过程,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新的知识。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开展研究性教学是践行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基本要求,有助于转变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研究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信息资源有限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大多数学校都普及了校园网络,但网络中能够为师生所用的信息资源却非常有限,有限的信息资源疏于管理和维护,学校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重复开发问题十分严重,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制约了研究性教学活动的顺利幵展,不仅造成较大人力财力浪费,也影响了资源库质量的提高。个别学校资源库与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不匹配,主要表现为资源的难易程度与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不相符,存在信息资源建设问题,影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二)技术平台建设滞后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英语研究性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各校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老化,系统软硬件不能支持信息技术与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整合。高中学校校园网络技术、设备更新与升级不适应信息技术发展,也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英语教学需求。加上维护、管理不及时,造成设备的日常使用率、设备的功能使用率不高,功能扩展没有得到重视和幵发。不能整合利用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图书资料、音像和音频、视频、师资、科研成果、公共信息等,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对于已经建成的信息技术平台也是相对封闭的,没有形成统一各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标准,学校之间的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滞后问题,影晌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利用,也制约了研究性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缺乏研究型教师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英语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首先,在英语研究性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研究性教学的需要。主观上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不重视,对中学信息化建设和推广不积极,部分老师找理由,找借口否定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还有部分老师虽然肯定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和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但因为没有掌握信息化知识技术,不懂利用信息化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的系统工作原理和知识体系。影响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研究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还有部分英语教师在新事物面前束手束脚,不敢尝试,甚至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于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纠缠于高考的应试规律与技巧,盲目对学生进行应试训练,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不务正业,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逐渐鋭变为应试教师,既没有幵展研究性教学的主观愿望,也不具备研究性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整合,制约了英语研究性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英语研究性教学的对策探析

(一)加大研究性教师的培养力度

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研究性教学任务。[1]信息技术应用于髙中英语研究性教学务必努力培养研究型教师,通过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自觉性和有效性。要让高中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研究室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力量源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2]。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规律和趋势下,引导教师抛开应试教育教学的束缚,学习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钻研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拓展区域性信息资源库

校园信息资源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保障。区域性信息资源库就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对高中英语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成为一定区域范围学校共享的资源系统。加强校际合作与协调,制定区域性建设规划,加强资源库建设的管理,切实推进资源库建设。从而避免重复性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库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形式多样的高中英语研究课题专题教学网站,促进各校互相学习交流,为研究性教学活动服务,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促进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信息技术的大量信息高速增长,快速传播,急速转化,对研究性教学活动有价值信息的筛选、归纳、整理意义重大。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研究性教学活动,迫切需要简单实用的教学软件,以提升研究性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信息技术平台建设,要个根据研究性教学的需要,根据培养学生综合研究能力的需要,围绕服务研究性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工具,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丰富研究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软件库建设,建立统一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库,要结合研究性教学的要求,服务师生的课题研究需要。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 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案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研究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阶思维培养取向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试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分析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刍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及指标体系 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多元评价法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新教学体系应用的研究 国民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饮食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赵文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王海燕,田变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初探――以陕西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为例[J]. 当代教师教育,2009(12).

于颖慧.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评价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5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改革传统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多是通过学生一本书、一支笔、老师一张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开展,也就是通过灌输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来进行教学的。由于教学思维的局限、教学形式的单一、互动较少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收效甚差。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诸多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能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信息素养的能力,能促进班级学生的合作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2)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客观需要。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实施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变革。”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学习方式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 ,却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练,考试时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题目加以灵活应用,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现在,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教思想政治课本”为“用思想政治课本教”,从“书中学”到“做中学”,变“教书”为“铸魂”,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这样,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现实需要。传统的政治课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清楚自己为什么教、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现在,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湖南省衡山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该校”)作为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正在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近几年,该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引进等方面投入较多,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学校建有网站,已拥有校园网,各组室之间能相互交流,同时在每个教学楼中都配备了若干多媒体教室,便于日常教学使用。学校这些硬件设备的具备,为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物质保证。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更浓,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实践过程

 

(一)信息技术在教材内容学习中的应用

 

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来看,它阐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涉及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的内容与实际有密切联系。因此,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有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的特点,既有助于使理性知识情感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授高三政治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时,首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总统布什访华、胡锦涛主席访美的图片,引出问题“当代世界的主题是什么?”然后以多媒体若干问题情境设问“为什么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情境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明白为什么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多媒体播放萨克斯名曲《回家》,将课堂气氛推向情感体验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和平的可贵,作为青年人应该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将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信息技术在时政专题学习中的应用

 

时政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有效载体。从时政专题学习的一般环节“时政专题确立——资料收集、整理——演示文稿制作、成果展示”来看,都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关注,也加强了对时政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下面就《全国两会时政专题复习》为例介绍其应用信息技术的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从中精选重大时政问题,这是时政专题课的基础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以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提供的信息中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并进行汇总整理,然后从中精选出大家最为关注的若干社会热点问题(本学期开始就确定“2015年全国两会”为时政专题内容)。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汇总、整理有关时政问题的背景材料,这是时政专题课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成立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两大内容的研究性小组,每位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材料收集、汇总、分析、整理。由于现代信息资料的多样性、广泛性,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学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啊!”这时需要教师予以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来选择合适的材料。第三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进行成果展示,这是时政专题课的最终环节。同学们将前面整理、汇总的有关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概述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概述”的演示文稿,然后选派代表运用多媒体技术予以汇报交流,最后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材料分析说明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原理予以分析,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中,学生的成果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可以有Flash动画、幻灯片、电脑小报、政治小论文等,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展示成果搭建专门的舞台。例如,举办学生成果展览、政治小论文评比、政治小报评比、开设校园网专栏等。

 

(三)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亮点”。研究性学习一般分成提出问题、研究活动、表达交流三个环节,其中“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将有助于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1. 信息技术在提出研究性问题环节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学生研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研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的问题就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尽量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序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例如在学习《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这一课时,教师通过调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了学生中存在的高消费、盲目攀比的资料,提出了“中学生如何消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师生共同提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和设计项目:“家庭经济条件与学生的消费观”“中学生的品牌与名牌观”“当今中学生消费的调查”“中学生网吧迷”现象等课题。

 

2. 信息技术在研究研究性活动环节中的应用

 

研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研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研究任务。如在《南岳衡山旅游的现状及对策》的课题研究中,首先同学们从网络、书籍报刊查阅大量资料,并利用数据处理绘制图表,说明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一个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设计问卷调查南岳衡山旅游业的现状、旅游经营情况及不同层次居民的旅游状况,并制成图表。最后针对南岳衡山旅游业的现状,提出若干建议:利用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资源开设山上观日出、自助餐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双休日“农家乐”活动、登山比赛活动的宣传活动,改善旅游项目的基本建设设施和交通设施。

 

3. 信息技术在表达研究性学习交流环节中的应用

 

表达交流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得出科学结论的阶段。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政治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表达研究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更深入、更开放。如使用Word可以完成文字处理,利用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我在指导学生开展“中小学生零花钱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活动中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 用的实践效果

 

1.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各种情境资料,使得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且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变浓了,激发了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精神。如在“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时政专题研究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情景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不仅满足在打砸抢烧这一暴力事件的现象上,而是在网上查找西藏达赖集团恐怖分裂势力制造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背后阴谋和实质。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所特有的多彩逼真的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再加上教师恰当的讲解分析,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比如在公开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师生共同研究确立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经济效益?”“为什么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有哪些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企业不提高经济效益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课前,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现给全体师生,不仅使学生了解这一框题的具体内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形成新颖的师生关系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达到最恰当、最生动的演绎,将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具体的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索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基础,真正做到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同时,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师生间不分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可以向老师学,老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形成了新颖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课后思考

 

(1)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对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政治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如何避免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怎样不断地完善教育评价,使之与教学有机结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研究适合政治课教学多媒体软件的类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第6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目前,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一、我国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信息技术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信息技术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信息技术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信息技术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信息技术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信息技术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信息技术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具体运用

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1、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2、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3、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第7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3]刘婉华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

[7]黄秉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之探索》,《人民教育》,2002.4;

[8]郑晓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杂货内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2.2;

[9]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

[10]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11]毕作勤刘强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

第8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教授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在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上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1、 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研究性学习周课时3节,高中总授课时数288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施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的能力。同时,《纲要》还规定了各个教育阶段(初中、高中)的教学目标、内容、任务等。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2、 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 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和性,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连接世界上上亿台计算机的网络系统为教学资源的享用提供可能性,而网络的快速传播和简单易行的上传方式又令各类信息资源空前丰富和易于传播。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3、 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在于知识的建构,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目的指向由面向课程转为面向学生。面向课程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是否完成各门课程教学任务为标准;而面向学生的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能否有效地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新知识为标准。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4、 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使双方适合两种学习模式的内在需要。(1、)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在需要。在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中,包括研究课题的确立、资源的收集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 论文展示,研究成果评价,都是需要网络教育资源的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假如问题情境阶段、实验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搜集本学科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建立研究小组,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网络在这个过程的作用无可非议的。 在实验体验和表达、交流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研究成果。 (2、)研究性学习适合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 如果按照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划分,网络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辅助课堂教学,②协同教学,③发现教学④发现教学,⑤讨论,⑥模拟,⑦问题求解,⑧教育资源的查询,前四种教学方法注重在说明教学过程的特点,辅助课堂教学;后四种教学方法是网络教学方法的实质具体化。在运用几种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网络技术不能单纯依靠自身开展活动,它必须依托一定的“内容”和“过程”,研究性学习在诸如讨论、查询等方法领域拥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创设问题情景,使网络技术教学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在中学各课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手段、模式,既有效,又可行,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实验,付与教学实践。【参考文献】[1]张 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2]程 智,《网络教育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3]刘婉华 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4]陆 宏 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 [6]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7]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8]毕作勤 刘 强 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9]童光慧,《研究性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10]陆 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cn 教育科研网)。作者真实姓名:梁柏明通联: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信箱邮编:524048E—mail:

第9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一、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主动学习;主体尝试——尝试自学,动手实践;主体归纳——实践小结,体验成功。

发挥学生自主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运用到信息技术课中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应用到信息课中,需要做到:

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的状态。信息技术课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外界获取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创设主题或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这样的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应该做到: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及传输过程中,计算机都是最主要的处理工具之一,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必不可缺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就要分析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重组,能够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好务,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指导他们,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基础学科,参加会考但不参加高考,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2)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a.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b.信息能力。c.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d.信息道德。

(3)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

(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并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3、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讲述者”“讲述者”、“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

4、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