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精选(九篇)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

第1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 陕西高校 体育课程 网络资源库 建设

建设具有网络学习特质的体育课程资源库,渐已成为世界各国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在陕西高校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建设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就连有的体育教师也认为体育课的特殊性就在于组织形式上以室外活动为主,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并不适合高校体育课程。[1]目前陕西各高校校园网中的体育网站建设虽然已基本达到普及的程度,但其体育教育功能并未得到较好的开发和体现。从整体上说,陕西高校体育网站的建设还很不完善,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使用率低、体育主页的数量有限、栏目设置不够全面、体育知识不足、信息更新较慢、网站多层链接少甚至尚未建立等问题。有鉴于此,陕西高校建设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大力开发校园网中体育网站的体育教育功能,目前已是当务之急。

陕西高校加强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从整体上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包括课程实施层面的体育教学,还包括师资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高校要实现体育教育的育人目标,需要这些方面的密切配合。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从整体上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已是必然之势。国内外一些名牌大学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了优秀的网络课程,包括更新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授课模式,事实上也已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教育改革。[2]相比之下,由于陕西高校起步较晚,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强化。只有及时跟上世界的脚步,主动开辟体育教学新的发展空间,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

近年来悄然兴起的微格教学法,被认为教学效果良好。微格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视听资源和网络图文资源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做法是:首先录制教材,如在课堂上录制学生参加某项体育运动的片断或全过程,然后给学生播放录像带,让学生参照图文资源,边看录像边找差距,通过自评或互评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强化练习,进而提高体育技能。一方面,网络视听资源所传递的信息,可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通过对动态画面的观察学习,将抽象的运动经验具体化,从中学会分析、综合某项运动技术的要领。另一方面,网络图文资源作为一种相对静态的可变性资源,其特点是可以随时更新,便于对某一连续性较强的运动技术做静态的分解,有利于学生迅速而全面地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问题还在于,高等学校往往要求体育教师是全能型的,然而实际情况是,能把所有运动项目都做到具有示范效果的体育教师几乎不存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示范,更容易保证学生接收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视听资源和网络图文资源,可将难以模仿的抽象动作变得直观而容易领会,对学生理解与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大有帮助。[3]

(三)将体育教学由课内延展至课外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为繁重,往往只是注重完成额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况且学生数量众多,教师也不可能面对面指导每个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学生体育技能的巩固和提高基本上靠自觉和个人努力,这显然不利于多数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加强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便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在论坛、留言板上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和同学进行广泛交流。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理解和掌握不了其重点和难点,课后可以通过反思课堂练习的体验,通过与老师要求的对比和借鉴其他同学的成功经验,形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也可以通过评论别的同学的表现,强化同学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上传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譬如结合国内外重大比赛讲解足球基本战术、篮球基本战术的课件,让学生在线欣赏和学习,这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4]

(四)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从体育教育中常常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甚至无力拒绝根本不想要的,因而被动学习的现象普遍性存在。如果高校体育教学有朝一日能够让学生为了爱好而学习,学生将不再是以学为苦,而必将是以学为乐。因此,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审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努力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观,落实因需设课理念,满足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毫无疑问,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他才能真正享受到体育学习的无穷乐趣。建设具有个性化教学等特质的体育课程资源,之所以成为各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具现实意义的正在于此。利用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束缚,可以为任何愿意获取体育知识的学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机会,学生只需打开手机上网,就可以自主选择体育学习的具体内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体育教育,教师应如心理咨询师一样,随时准备着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技能辅导和体育知识咨询服务。体育教师应在充分把握学生需要和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空间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内在需求出发,合理利用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寻求并把握学生内在需要和体育课程标准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实现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与完善。

第2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大学体育;校本课程;警察擒拿格斗

在全国高校扩招趋势下,警察类高校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服务社会也加入了扩招高校的行列,招收与警察类专业相近的法律事务、安全管理、公共管理等普通专业,执行普通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其体育教育与警察类专业的体育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都有明显不同,即同一个学校,执行两套完全不同的体育教育课程。警察类院校的警察擒拿格斗教育,对非警察专业的大学体育公共课是体育特色资源,非警察专业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将之进行“去警察化”改造建设校本体育课程。本研究对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非警察化建设校本防卫术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以期对警察类院校的大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有些帮助。

一、警察院校建设校本防卫术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1.警察院校发展的需要。警察院校要发展、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学科建设,与警察类相近相似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同时也是繁育警察专业、深化警察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需要,只有厚实的边缘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才能夯实警察类学科的基础,才能使警察类学科有所突破和超越。同时,警察类专业具有强烈的政策属性和职业属性,不可能无限扩大和任意发展,只能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招生和发展,这种局限性将在许多方面限制学校发展,因此,只有从与警察类相近相似专业上有所突破和扩大,才能使警察院校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学生个性发展与求知的需要。在学生人数上,各警察类高校普通专业大多已超过警察专业的学生,成为警察类高校不可忽视的群体。但与之相对的是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严重滞后,一些警体教师在思想上仍将其列为自己的“副业”而不是“主业”。长期以来,非警察专业学生对这种一校两制的体育教学是不满的。据课题组成员2007年对湖南、广东、福建、湖北四省11所警察类院校的调查,有超过80%学生对警察擒拿格斗课程有强烈学习兴趣,希望开设或选修警察擒拿格斗课程,一些学生提出当初选择警察院校就读普通专业就是冲着警察院校这块牌子来的,以为可以学些防身自卫的本领,结果连看的机会也不多。当然,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并不支持普通专业学生学习警察擒拿格斗课程,警察擒拿格斗课程是警察专业学生独有的专业课程,但同时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并要求高校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和求知需求,并设法满足这种个性发展需要和大学生的求知需求。如何不违反有关规定又满足学生强烈求知欲及个性发展呢?将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去警察化”建设校本防卫术体育课程是其主要选择。

3.警体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需要。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充满困惑、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也是一个充满希望、挑战的领域。在警察院校建设体育校本课程,据课题成员前期了解所知,全国警察院校尚未有这方面的突破,但课题成员前期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警体教师对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去警察化的开发有兴趣,有约10%的警体教师正想研究对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的去警察化开发,有超过50%的警体教师认为自身具备对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去警察化开发的能力,只是学校没有扶植政策等。在警察院校建设体育校本课程,它将使警体教师享有参与课程开发与决策的权利,同时也增强了警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由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存在多方面的困难,需要警体教师深入地认识和研究课程、研究学生、探索社会,这对警体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价值,将有力地提升警体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

4.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2],因此,在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去警察化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决策中让学生直接参与,在决策过程中进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警体教师将社会上对学生体能的要求反馈给学生,学生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教师,然后共同商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去警察化校本体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构建以学生的身体、心理、学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为宗旨的体育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警察院校的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当其冲承担这个任务。

二、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去警察化建设校本防卫术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1.国家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校本防卫术课程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由此开始了构建我国“三级课程体系”的改革,校本课程在我国出现并引起重视。至今,各高校各学科的校本课程建设已经很成熟,取得了许多成果,对警察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建设有很好的借鉴。同时,国家颁布的《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明确提出学校应: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这为警察院校普通专业学生大学体育课的“警察擒拿格斗特色资源去警察化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3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课程;资源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继续教育的发展任务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可见,继续教育在国家教育战略计划中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创办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继续教育的课程和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开放大学教育有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治学宗旨,决定了继续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是相互重叠的,因此,课程和资源的建设应避免重复和资源浪费,处理好各种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关系。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应该以课程和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带动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同时,完善课程建设。

一、天津开放大学继续教育课程和资源建设的现状

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远程教育的成效和结果。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就业压力增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学历教育开始弱化,继续教育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是,结合现代远程技术,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

1、整合优化课程和资源,以课程建设为主体,提升资源共享能力

继续教育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关键,开放大学的办学课程针对学习者的学历水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设置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同时以课程为载体,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些便捷、高效、易获得的资源。

在课程体系改革和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天津开放大学结合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课程特点,提供了学生自主、自助学习为主,教师辅导、辅助为辅的教学模式。开放大学的教学活动集中反映了电大的教学特色和资源共享情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课程和资源内涵,促进课程教学手段转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课程和资源的包容性和适用性。

2、采用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远程教育为主,面授辅导为辅

天津电大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交流的时间更加自由、对学习内容的获得也更为便捷。现如今社会进步和时展,要求教育传播方式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

开放大学继续教育采取的课程模式和资源传播方式能够服务多阶层、多样化的不同学生。目前,继续教育课程教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面授课程面临的多数是在职成人学习者,他们学习的内容与职业联系更为紧密,是有目的性的学习;二是远程教学造成了师生分离、教学分离,在时间、空间上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远程教与学的分离对学生的自觉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二、天津开放大学继续教育课程和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天津开放大学继续教育的课程和资源建设,以网络为基础,资源建设为核心,课程改革为发展趋势。

1、非正式教育方式是开放大学继续教育课程和资源改革的指向标

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以及授课对象的开放性决定了开放大学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开放大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资源传输方式,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和启发性。这种教育手段能够迎合开放远程教育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灵活机动的需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应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更为有效地教学体系。选择恰当的媒体资源,搞好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启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远程资源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2、师生互动是开放大学继续教育课程和资源改革的重点

开放大学继续教育的主体是全日制专科学生和在职的成人,他们是在完成了义务教育后,在开放大学继续深造,以满足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远程教育造成了师生分离的学习局面,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媒体来获得学习资源。

开放大学网上教学方式以实时讨论为主,非实时讨论为辅。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规定时间内的进行辅导,在课下,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各种困难。未来开放大学的网上教学方式,既要在教师设计教学课程、传输教学资源的环节上,同时也要在师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和互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天津开放大学继续教育课程和资源开发的建议

1、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资源和信息的获得方式更加简便、易得。提出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要求、提供教学辅导、学生获得教学信息、学习指导和学习自我检测方面,都是符合时展要求的课程和资源建设重点。

2、加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增加提供支持的能力

网上资源建设是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应加强对远程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要在实时与非实时的讨论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服务,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

无论是继续教育的课程还是资源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网上资源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大、技术力量强,因此,开放大学的继续教育课程和资源建设,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走开放、共享、合作共建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冠凤.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机制研究――以上海开放大学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3年第6期.

[2]张艳超.面向企业教育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第6期.

[3]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学术论坛.2007年第1期.

第4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精品资源;课程建设;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46-02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背景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1.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

2.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课程拓展资源能充分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

二、课程建设思路和改革的方法途径

课程以“改革课程,服务专业,强化能力,厚德育人”为课程建设理念,以专业需求为目标,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构建了“模块化、专业订单”的课程结构,功能定位从原有单一基础转变为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基础课程如何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支撑服务方面探索示范,并建成完整的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资源。

1.德育为先。本课程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尽快从普通大学生转变为医学生,为培养学生的职业和社会能力做好早期铺垫。

2.准确定位。通过早与专业结合,多与专业结合,反复与专业结合,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在专业建设发展中的定位。有针对性地为专业课程做知识的铺垫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其有能力有信心进行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

3.整合设计。及时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的教育观念。根据后续课程及各专业的需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解构和重组课程内容,完成了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内容有机整合为一门课程,为学生提供完整、立体、统一的正常人体知识框架。同时针对专业对本课程的需求,针对不同专业选取的“一对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整合设计,在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与专业培养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对接。

4.有效实施。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增强与专业结合的有效性,形成以理念为导向、教学为中心、育人为宗旨、教学条件为支撑、网络为平台、教师为保障的课程改革建设思路。在教学实施方面以“精理论,多实践,理论够用,技能练透”为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模拟性。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专业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学、练”同步教学、启发式讲授、主题讨论、病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将教学课件、挂图、标本、模型、尸体解剖及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将抽象难懂化为易学易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资源建设。将课程改革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结合起来,贯穿在教学文件、教材开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动画、图片以及教学案例等资源建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方便地选择最好的教学资源,设计最好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其他社会学习者,可以快速灵活地获取资源,为渴求知识的学习者和想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求知者打开第一扇学习之门。

三、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学校政策与措施保障。学校将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纳入重点工作,出台了《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奖励办法》将课程建设纳入职工绩效考核指标,设立专项资金,激励课程建设。教务处以此为抓手,推动课程建设,信息网管中心为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人力资源、资产管理等职能处室全力配合,对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课程的可持续建设。

2.教学观念转变及提升。课程组教师不断学习领会职业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逐渐改变原有学科教育理念,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形成以理念为导向、教学为中心、育人为宗旨、教学条件为支撑、网络为平台、教师为保障的建设思路。课程组教师分别参加国家、市级及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多次开会研讨,力争全面、深入和准确把握工作要求,使课程顺利完成转型升级。

3.加强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网络教学能力,将课程改革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结合起来,贯穿教材开发、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工作,为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提供保证。

4.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学资源。课程教育资源共享开放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课程组对教案、讲稿、教学大纲、课件等基本教学资源进行了严格细化改进,建有人体解剖图库、人体视频库,多媒体动画演示库等。课程涉及的知识及技能为临床专项技能应用提供依据,建设适应各专业的教学案例库,基于临床工作过程的临床应用技术库等,为学习者提供大量清晰直观的各种教学资源,实现全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第5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体育教学;视频资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7—0074—0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新的视频应用如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等等,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熟悉,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趋于网络化、数字化、自主化发展过程中,以计算机网络引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体育教学过程更主要是以学生的反复身体练习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通过学生的各种身体练习,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术与技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下,如体育教学视频的应用可以将语言式的训练指导变成直观的图像,使学生首先建立动作表象,进而可以通过视频慢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技术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体育各种项目的技术动作的表现首选视频资源。同时,在学习之余,学生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观摩教学资源学习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或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以巩固技术要领,纠正技术动作,促进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

根据教育心理家统计分析,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94%,3d以后能记得70%,均远远超过其他传播方式。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中,重视和推进体育教学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扩大对体育知识的传输量,增大体育教学容量和密度,对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建设目标时实现教育信息化,也是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的基础和关键。体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个长期复杂、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对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与教师本身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技术形成突出矛盾,突显了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专业制作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1年讲话中指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工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领域,教育资源建设要突出网络资源的建设,适应新时期教育资源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发展趋势。为创建一流体育大学,加快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建设,从2007年开始,北京体育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务处结合教育部开展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了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推广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初显成效,它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教与学的视野,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的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涉及文献资料检索、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方法的应用。通过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如通过CNKI网络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了解国内外高等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方法,包括网络技术的文章。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同行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成功经验,不断调整本学校的研究方案,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调查,深入进行研究。

运用实验研究法,通过网络软件平台建设,控制教学资源建设过程,收集有关资源应用的信息和数据。

同时,使用行动研究方法,以解决具体资源辅助教学问题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不断经过从计划到实施,从效果考察到反馈与调整,研究与应用螺旋式相互促进不不断深入。根据国内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究方法,借鉴其他行业的教学资源建设研究成果,结合本学校发展建设规划及教学现状,确定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从三个层面的建设方案,即: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内容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组织建设。

2 结果与分析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从技术上看,它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上说,它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网络时代大学理念的秉承发展。教育信息化必须有计算机网络及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和具有现代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领导并促成大学在利用网络作为教育媒介的方式上实行革新,树立网络时代大学传播知识方式,展现高校改革创新的大学理念。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内容具体包括网络软硬件环境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利用评价三个方面,本文从网络软硬件环境建设的框架,从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学校师生用户需求导航各方面展开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

2.1 多层次的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构架在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建设中,兼顾各种教学应用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做到建设、管理、应用相互促进,充分考虑网络运行的特点,选取的视频格式是网络常见的AVI、Rmvb、WMV等流媒体格式,分析把握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将研究内容分成三个层面,一是数字化教学环境研究,二是教学资源内容研究,三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组织建设研究(图1)。

其中,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的环境建设包括网络设施,以及多种用途的教学软件系统的集成构建,它是资源的呈现载体,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堂内外的互动性及学生广泛的参与性,只有师生都成为这个系统中活跃的元素,这个系统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才会有其生命力。再者,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的组织建设是前提和保证,实现实时更新,教学互动,快速反馈,需要建立教师、学生应用的激励机制,资源更新机制,以保证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长久的生命力。

2.2 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内容

2.2.1 特色鲜明的体育教学资源体系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选择、加工与组织,网络资源与非网络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内容除了课程核心的授课用的视频资料以外,相关体育学科和体育组织的专项资源,其他学校的开放资源,网络公共资源,特别是国际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可以极大地对课程教学基本资料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但由于这些资源来源复杂,内容涉及面广,资源建设并不是原始资源的简单堆砌,需要按照体育学科教学需求进行甄别、筛选、分类等工作,从而形成一个条理清楚,易于搜索的共享资源系统。

体育教学资源的范畴可以界定为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活动的所有各类资源的统称。除了人们习惯的用摄像机拍摄的真实场景与人物,包括视频剪辑加工后的视频电视片之外,体育教学资源呈现需要多种形式,各具特色。常见的形态例如教师授课的电子教案,制作周期短、应用方便灵活、资源共享性强,缺点是功能有限、表现形式较少。还有运用视频流技术将教师授课实况和电子教案结合在一起的流媒体课件,可以使用网络直播、点播的方式观看学习。课堂录像和电子教案增加了教学实况感,缺点是交互性差、形式单一、占用存储资源。再有就是网络课程,它是运用网络编程技术结合流媒体及Flash、数据库技术等展现教学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源信息。特点是交互性强、表现方式灵活多样,缺点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开发周期长。上述不同方式的体育教学资源呈现,离不开基础的、大量的、各类的体育教学素材的支撑。

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及不足,分析体育教学资源的不同的应用环节,结合工作进程实际需求和核心任务,提出了以采集体育比赛的视频为基础,大范围搜集体育专题和大学开放课程,重点推进精品课程网络建设,鼓励和辅助教师校内课程进入BB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等方式,建成了具有体育教学特色的流媒体资源系统平台,支持多用户并发,具有带宽自适应、视频同步、加密保护等特点。初步形成了包括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体育比赛、专家讲座、专题片、大学开放课程组成的体育教学资源,形成了多层次的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图2)。

2.2.2 立体化的体育教学资源应用模式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的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传播条件,对网络、教室的环境也有一定的软件、硬件要求,我们从体育教学整体网络环境中去构建,有视频点播、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资源下载、课堂录制、网络直播、WebTV各子系统的交叉应用,从应用深度层面分析,覆盖了各种网络流媒体应用类型,对应于学习的应用广度,覆盖了网络在线浏览、资料下载、交流各环节的各种需求,形成了立体化的体育教学视频应用模式(图3)。

网络视频点播子系统学习基于流媒体技术,是体育视频资源利用的有效组织方式,将各种体育教学内容转换成流媒体式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快、慢、反复等多种交互控制,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网络在线直播教学子系统是基于流媒体技术,可以在网上直播课堂教学的现场,学生在网络的任何一个接入点都能实时观看到现场直播教学,实现实时同步授课。现场直播教学结束后,可以随时点播在课堂上没听明白的内容,该方式主要用于讲座式课程,既实现更大范围人数的教学资源共享,也是解决学校热门课程师资紧缺的重要手段。

WebTV网络电视直播子系统,旨在为师生快速提供第一手的体育比赛视频教学资料,同时满足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WebTV网络电视实现了AV视音频技术、IT数字网络技术和先进教育手段的紧密结合,对国际和国内的多套卫星电视进行数字化收录、转码、存储、管理和传输,各个终端可通过网页点播各个体育频道的节目,并可以依据师生需要进行实时或者定时的节目录制,对录制的文件进行回放监看、文件剪辑、合并和加工处理等操作,上传到视频资源服务器,提供给师生进行点播及组播。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的系统,Blankboard平台既可以展示课件,方便学生复习预习,又可以进行讨论、收发作业和师生交流,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开辟网络空间。

课堂录播子系统可以完成课件、教师上课视频的屏幕集成,有效保存精品课程的成果,为学校无形资源的传承积累宝贵资源。

资料下载是校园网的基本功能模块,方便共享教学资源。网络视频点播、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资源下载、课堂录制、网络直播、WebTV电视系统对于体育教学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立体化的应用模式改革了原有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与共享,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2.3 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数据库的数据标准化建立资源统一数据标准的体育教学资源数据库是实现体育网络教学中资源应用的基础,同时解决避免大量重复性工作的问题,解决如何面对日益增多的各种教育教学软件系统、进行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数字化体育视频资源既要完整呈现体育学科分类,又要方便检索,需要将各个体育项目进行合理归类,易于维护增加。因此,在创建统一支持的体育教学资源数据库时,按照体育图书分类标准,参照体育学科、夏季奥运会项目、冬奥会项目、非奥运会项目的结构进行资料分类整理。而体育教学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查询方式是教师应用时最为关注的焦点,合理的设计方案可大大提高其应用水平,本数据库检索和查询是按名称、分类、录入时间等进行编制。

3 研究结果与应用效果

结合“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先导,逐步扩展网络课程、体育比赛、专家讲座、专题片、大学开放课程等内容组成的多层次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推广工作,各种应用模式包括视频点播、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资源下载、课堂录制、网络直播、WebTV各子系统,内容包括可在线点播的近十年的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视频资源、多层次的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其他类教学资源等,直接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服务于实践教学,服务于教师备课、授课等教学过程。Webtv网络电视满足了学校广大师生学习最新体育资讯的需求,日均点击率达2000人/次。网络辅助教学Blankboard的应用,每学期使用Blankboard开展教学活动的课程占注册总课程的20%。总体上看,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为中心,实现教与学双方信息资源传递的双向性、响应反应的及时性,以达到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的高度互动,交互嵌入到各自不同的网络教学应用模式中,不断根据学生、教师的反馈意见随时调整资源建设,这也是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环节。2007年至今,取得初步成效,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而且拓展了师生教与学的视野,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 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目前,北京体育大学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在资源库优化、应用模式、个性化服务,以及对教师的激励机制,特别在组织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体系和发挥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作用,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6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 MOOC 开放课程 启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1999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至2003年已完成近200门网络课程和各类资源库建设。2003年教育部又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1500门部级精品课程,以期使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全国共享。各地区也参照教育部的模式制定了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掀起网络课程建设高潮。但也应该注意到,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当前MOOC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学资源的无序化管理和重复性建设

尽管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十几项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建设环境还不完善, 致使标准规范难以有效推广, 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许多资源成为离散的、独立的“信息孤岛”,多数闲置浪费。

1.2封闭式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

目前网络课程建设,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教师课题组模式, 二是商业公司制作模式。两种开发模式多数不支持《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难以实现分布式协作开发和资源共

享,特别是商业公司,更难于跨越利益分割的障碍。因此基本上是处于独立的、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封闭的开发模式不打破,重复建设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1.3离线的网络课程开发方式

无论哪种开发模式,都需要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作为支撑。但大多数教学平台不支持在线课程开发,课程是在制作者自己的电脑上制作完成后再上传到服务器。因安全性问题和资源的一致性问题不可能给每个开发人员都分配FTP 权限,因此,每一次的更新都颇费一番周折。在任务分工过程中,还要考虑目录结构、修改权限、版本记录、数据备份等诸多问题。

1.4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脱节

《规范》虽然明确规定了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之间的关系,但现实情况是网络课程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严重脱节、互不关联。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形式,更直接服务于教育对象,因而也就更受到重视。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教育资源建设就是网络课程建设,也就忽略了网络课程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素材资源的滞后发展反过来阻碍网络课程发展的脚步,使开发周期延长,质量不高。

2基于资源共享的MOOC开发模式创新

2.1架设资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事实上网络课程开发大量的工作是素材资源的收集和制作,而这些缺乏有效管理的教育资源又很难收集和共享。如果我们能将分散、无序的资源整合起来,使用户能方便、高效的将其利用于网络课程建设之中,将极大地缩短网络课程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因而, 国家在鼓励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着手解决好资源的管理和共享问题,即构建以服务为目的、开放的教育资源网络。有关教育资源网的规划,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许多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如以区域划分的资源服务中心,以学科划分的学科群资源网站等。

2.2推广和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领域的协调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标准规范的支持。标准的推广不一定非要采取强制手段,关键要有推广的环境条件,要具有可操作性。实际上,《规范》更多的是规范管理体系和指导平台建设。对于网络课程和素材资源开发者来讲,技术规范的具体意义大多是通过平台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平台符合技术规范,同时也自然约束网络课程和素材资源开发者遵循技术规范。比如说,《规范》要求了具体的图片大小和格式,当制作不符合要求时,平台若能自动给出提示并拒绝接受,《规范》自然会得到贯彻执行。

2.3整合网络教学和资源管理平台

实现基于资源的网络课程开发,必须要解决好开发环境问题。针对目前网络教学和资源管理平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互不兼容的现状,国家教育机构应该组织力量进行整合,在平台的问题上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百花齐放。把那些优秀平台比较成功的设计思想和成熟的技术吸收进来,比如北京师范大学4A 远程教学平台的整体架构和教学设计思想、清华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的教育资源库、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教学支撑平台的网络课程在线开发系统和流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参照《规范》推荐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进行设计,由国家出资建设通用的资源管理系统和教学平台向全国免费推广。

2.4确保网络课程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协调一致

从《规范》推荐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中,可以明确看出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之间互相依托的关系。网络课程和素材资源建设在平台中是统一的行为,不应人为界定彼此和先后。在技术上保证这种关联不可分割和同步协调。举例说明,一个图片素材不可以不经过素材库的管理直接链接到网络课程中来。网络课程中对素材的引用一定要指向素材库,尽量避免多重副本共存。开发网络课程的同时, 素材资源库也自然在补充,素材库的更新也保证了网络课程的同步更新。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发模式才是基于资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真谛所在。

第7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分析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措施建议,对远程网络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深人发展,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已经成为远程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建设高质量、符合远程教育教学规律、适应远程教育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更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现状

自从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以来,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形式,作为一种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作为在当前我国还缺乏教育资源的形势下办好人们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全国电大从1999年开始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从教育部对电大试点工作评估的总体情况来看,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空间还是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能随时随地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其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有很大不同,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和传统远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既可实施非实时教育、也可实施实时教育,使更多的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需要享受教育的平等和机会。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仅要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具备丰富充实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情况来看,远程教育课程的教育资源建设基本上都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涵盖了印刷媒体、音像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等基本结构。但随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长足发展,当前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日益成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制约瓶颈。因此,加快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完善从建设、管理到评价、维护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对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在快速发展。但是,要认识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滞后,与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当前教学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认识不够充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等。

〔一)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认识不够充分

第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教学资源层次不齐。集中表现在:从资源的内容看,绝大部分比较接近或雷同,以至针对性不强,可交互性资源不多,专业特色体现不够明显,多数为内容的翻抄;从资源的数量看,名目繁多,来源广泛,但资源品种基本相同;从资源的实用价值看,大量课程资源存在简单的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

第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滞后。主要表现在:由于远程教育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但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甚少,教学活动无异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搬家;教学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和考核方式的局限,很多学生认为考试就是背书本,多媒体资源看与不看一个样。教学水平的滞后和教学方法的过时,致使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第三,对网络课程的理解不到位。有人把网络课程简单地理解为网络课件,更有人把网络课程理解为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而网络课件就是把网络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

第四,课程资源不够丰富。一方面表现在表现形式单一。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静态网页形式呈现,主要表现为:文本和静态图像、POWERPOINT讲稿、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另一方面表现在学习内容单一。目前网络课程只关注本课程的教学,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虽然不可能做百科全书式,但可以建成电子图书馆式的资源库。

(二》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力军,财力、物力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资源运用是教学资源建设的两个重要环节,只有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正是由于目前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不够合理,成为导致资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一,教师配置欠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课程团队的每位老师参与,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指定I-2名老师去完成,这样很难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因为一方面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教学管理、科研和资源建设工作,这对教师来说要求相当高;另一方面,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需要不断引人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术,对于部分老教师来说,要及时地适应新的开放教育教学观、掌握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教师不能够掌握网络知识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没有办法教会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对于这样的情况,加强教师的培训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硬件设施配置不合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硬件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比以往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而要传输大量音视频多媒体资料,就要求采用高效的压缩编码方法,同时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提出高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制作教学资源所需要的多媒体素材十分贫乏。因为教师可能会将各种图像、视频、声音等采集到计算机里面变成数字格式,这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作,而当前很多远程教育院校的硬件处理系统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此外,即使有一定硬件设施的院校,其教学平台软件的建设可能会存在较大问题,致使无法精确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或者对于教学资源的检索设置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不能合理地使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客观因素也成为影响教学资源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财力配置欠科学。财力是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但从目前各个院校远程教育专项资金来看,在购置计算机、提高网络带宽,聘请专家等方面都投人了大量经费。但是学校财力必定有限,同时又将有限的资金平均分配到每个教学资源的建设项目中,这样,并不利于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同时,从资金投向来看,对教师继续培训投人还很缺乏,因而不利于教师掌握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理念、方法及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无疑受到制约。

(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缺乏规范的基于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协作建设、资源共享的环境,自行其是,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规模不经济,同时,对教材一体化涉及的指导力度较弱,多媒体资源设计和制作方法不能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第二,课程资源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和考试),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而这两种评价对于获得学习成就感非常有效;缺乏学习过程设计,网络学习是由学习者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组成的,并不是只有起点和终点,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学花目标的设计、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目前的网绍课程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缺少彰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对学习者学习活琐的关注,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第三,建设标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尽管彭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十几项教育信息让技术标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环境还不完善,致使标准规范难以有效推广,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目前的教学资源普遍存在“重教学资源建设的形式和数量,轻所建资源的内在质量和应用效果”的现象。此外,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评价机制,致使教学资源质量良芳不齐。

三、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特点,由于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就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此时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从根本上理解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组织与传送渠道,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资源的质且

开放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搞好资源建设对于学生学习起关键作用。搞好资源建设,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必须注重实用性。要满足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则必须注重其实用性。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它的易选取、易重现及具有交互功能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养成浓厚的上网学习习惯。内容可以包括重点、难点问题解析,实务操作训练,综合模拟测试,学习效果检查等;音像教学资源,它是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直观的动态画面来反映教学内容的,可考虑以实务训练、模拟实验和具体操作为主进行设计并尽可能展现文字教材不易表达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资源建设 中,应尽量避免文字教材的缩减和已有资源的重复,要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所需内容,让学生感到有帮助、有启发,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再创造,使教学过程得到升华,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对文字教材的辅导和补充为主,主要侧重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点的辅导,要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并要借助其优势不断提高复习指导、实务训练、检验测试等教学环节的交互环境,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科学的网络资源导航结构,方便学生上网学习。

其次,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资源建设中根据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内容,适当增加讲解典型案例、实务操作和能力培养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需要。考试中,要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内容的突破和创新。为此,要考虑改变传统教材设计模式,如较多地增加图文解释,增加实际操作范例等。在视听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应按一体化设计的原则,巧妙安排、有机配合,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不同模块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方便学生学习。在具体设计上,可考虑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座谈讨论、难点分析、案例点评、热点透视、专家访谈等各种交互方式进行。总之,要根据学生需求,科学设计远程教学资源的内容,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资培训,推进资源建设工作进程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带来了教育对象、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多媒体一体化教材总体设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建设出符合开放教育教学要求的高质量教学资源。

首先,远程开放教育使得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改变,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因此培训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种角色意识的转换,帮助教师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参与课程开发的意义,去促进自身的角色转变,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有渴求和极取新知识的愿望,要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的教育视野、广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抓住教材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提炼出教材精华,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的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能独立设计制作课件的脚本,并提供相应的文字、视频资料供教育技术部门进行整合制作。

(四)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资源的利用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加强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当前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应抓好教学设计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所谓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媒体内容的侧重及其呈现方式的设计。重视课程的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就是在资源建设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功能,发挥不同媒体功能的作用,实现资源建设达到优化结构的目标。在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中,应综合介绍课程的各种资源以及其运用的策略,并且将文字教材内容与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这样有利于课程音像教材、VCD光盘、IP课件、CAI课件、直播课堂、计算机网络等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其次,开发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媒体资源的利用率。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各章节的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包括不同地域、不同背景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不同,开发动态的媒体资源。

第三,加强对教学平台的建设,改善教学资源利用的网络环境。作为开放教育来说,很多资源都是通过教学平台加以利用的,所以加强对教学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资源利用的桥梁,其功能的设计与完善十分重要。如何将众多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增加检索渠道,便于广大师生查阅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资源利用的网络环境,成为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8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西安市基本建成了基础教育资源服务体系,2011年西安市13区县教育局全部接入陕西基础教育专网工作,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免费开放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西安市和各区县教育局门户网站的建设,以及城市和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园网站的建设,形成了由上至下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同时,西安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依托国际合作方式——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教育课程培训、国家行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模式培训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地区行为——本土化信息技术培训等三类培训项目,共培训2万余名教师。

西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情况来看,西安市基础阶段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问题。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的总体水平低,目前37.21%的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条件;城市部分中小学硬件设备老化想象严重,维护更新投入不足,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与资源应用的多元化需求,现有的城市学校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在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中,过度重视硬件设施进行盲目建设,轻视教学和学习服务的软件资源建设,导致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校园网的持续教学服务能力不足。(2)教育教学资源与应用系统建设的问题。由于前期各学校领导的意识观念未转变,使得各学校对于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内涵认识水平不高,没有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和管理机制,同时,由于各学校资源建设的各自为政,导致资源重复建设,高质量资源不多,没有形成信息化资源的共享与共建。(3)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区县之间、学校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明显,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事业单位主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高于政府办学学校,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西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发展目标

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依据,结合西安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为目标,启动了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育e时代工程”,通过构建统一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共建机制,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启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工程通过制定《西安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西安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达标考评细则》,统一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分别由市和区(县)共同投入建设普通教室(班班通)、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项目,由区(县)投入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制作室(电子备课室)、网络视频系统(数字化校园闭路电视)、校园广播网项目。启动基础教育精品教学资源建设工程集中加强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的建设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基本思路,采用引进、征集和立项建设等手段,形成一批具有西安基础教育本土化特色的精品资源。包括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引进一批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课程资源,面向各学科和年级征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化教学案例资源,立项建设一批以中小学学科课程为代表的急需紧缺资源。同时,依托西安教育网,统一资源建设规范,建设符合国家教育资源库标准要求的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形成优质高效、使用便捷、超大规模的西安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启动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录播系统建设工程在全市省级标准化中学和省级示范小学建立课堂教学同步录播系统,以国家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西安市中小学现行版本的教科书为基础教材,全市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广泛参与,共同协作,逐步建设完成覆盖中小学主要学科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视频点播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逐步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讨等系列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不断丰富教学案例资源,逐步开展网络支教活动,利用教育网和校园网站实时转播各学校课堂教学实况,参与教师实时交流经验,及时存储,课外通过视频点播方式回顾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和城市教育共同体学校进行远程交互、实时分享、共同发展提供便利。

第9篇: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

一、教育信息数字化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的必然趋势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千兆网、万兆网的广泛应用,已经为各种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可靠、高效的技术平台,而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是院校教育的有效拓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化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当前世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所谓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学制、专业、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根本,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关键。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反映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成就。本世纪中期出现了教育传播学、应用传播理论与技术研究探索人类的教育活动,阐发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它涉及教育的结构与模式、教育设计与组织形式、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等等。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项革命性的内容,就教育手段而言,现代教育已从传统的电化教学向无纸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利用网络技术,依靠一定的技术平台,制作网络课程,开展网上教学已为国内许多院校所应用。同时,通过实时传输技术,将课堂教学搬上网络,建设开放式的教学课程,这就使得网上的教育资源信息量剧增,使教育形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2、适应现代教育规律,开展信息化教学成为必然。现代教育技术革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交互式是21世纪教育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教育技术的发展将给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因此,高校如何运用教育规律,探索适应社会对高层人才的需要,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知道,无论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如何定位,但其课程的开设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是公共基础课,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具有通用性。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又非常适合通过建设网络课程的形式来实现,从而可以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年度(2000)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应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才,其培训模式千差万别,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应用型与研究型两种人才模式。一般而言,本科以下的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而研究生以上的教学一般以研究型人才为主,但部分专业也必须突出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向学生提供的各种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通过建设适合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层次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公共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保障力度

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除依照学科专业的要求进行组织外,还必须以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公共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保障水平。

1、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促进学科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根本保证。公共信息资源是指为各种学科专业、不同课程所共有的,具有共享意义的资源体系,这类信息资源可以根据学科领域来建设,也可以根据其表征体系来进行组织,只有具有一定量的公共信息资源,才能推动学科资源的建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建设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素材来完成,因此,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可以定义为素材层面上的信息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这些素材可以为开发建设专业素材,建设网络课程提供最基本的元数据。建立公共信息资源体系,实际上就是通过建立知识资源与管理系统,把教员分散的知识变为单位的系统知识资源,然后在通过宽畅的知识通道,再为人人所共享,反过来又变成教员的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增值,这是一个1+1>2的过程。例如,一个教员在组织一门课程的教学,往往需要本专业其他教员的相关经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例和案例,才能设计出一门完整、内容丰富,生动和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教学,而这些知识和资料不可能被一个或极少教员所拥有,如果没有一个高效运转的公共信息资源体系,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和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如果建立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体系,实现了知识共享,就一定会方便容易得多了。

2、强化教育技术部门的职能,加强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保障力度。公共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个涉及高校各教学单位的系统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依靠教育技术部门来进行,即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与组织机构来全面实施公共资源建设。应坚持以教育技术中心为主体,统一协调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强化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保障力度,并根据学科建设和调整的趋势,将资源建设重点放在特色学科的建设上。通过统一的领导与强有力的协调工作,来统领全校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从而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合本校教学需求的教育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

3、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依托于学科力量进行。公共信息资源建设是为学科建设服务的,也是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自学所广泛应用的资源体系,如何适合学校的学科建设需要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依托于学科力量,也就是通过与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教师的通力合作,进行专业资源的建设,依靠建设完成的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将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成为适应各专业、各类课程所需要的有机体,这样才能使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为牵引,努力建设具有政治理论学科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

近几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新型政工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新军事变革,贴近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贴近军事斗争准备,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从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首先,在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充分反映、积极服务于我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三个贴近”为标准,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力求建设一个符合我院教学需要,反映我院学科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使我院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不仅能够为本院教学服务,还能够成为全军政治理论教学和军队政治工作学教学的信息资源基地。其次,在教育信息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立项上,对符合“三个贴近”标准的项目予以优先安排,集中精兵强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力争出精品。第三,对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出了“新、快、军”的建设要求。所谓“新”,是指及时吸纳采集与我院学科建设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员、学员能够获取各专业领域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所谓“快”,是指信息资源更新快,始终跟踪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及时充实新的信息,使整个资源体系动态发展,充满活力;所库存“军”,是指建设中贴近部队建设实际,大量采集整理与部队建设和军队院校教学紧密相关的信息,力求更好地为院和部队建设服务。目前,我院已初步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其内容基本涵盖了我院各学科专业,为教员利用先进手段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也为学员的学习成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