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精选(九篇)

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第1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环保 锅炉 排放 取暖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将散落的自然村屯散户就近归纳到一个新建“城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真正达到小康标准。这个思路,已经纳入各级政府有关农村发展的战略思维。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有些试点的新农村有很多短板,盖完楼房农民不去住,有的成了“鬼村”和“鬼屋”,存在某些盲动性。目前制约新型农村建设进行城镇化管理有两个现实问题:一是生态和环保问题。二是供热取暖问题。笔者认为,只要从根本上认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本文就这两方面问题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如下研讨:

一、实行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由之路

由政府规划并斥资,建立统筹的区域性和流域性环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并保持正常运转。

(1)区域性环保体系包括:垃圾的处理、粪便的处理、植被的覆盖、庄稼杆棵的合理利用和家畜的饲养等。1)垃圾的处理:对于无公害或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可采用填埋的手段处理(农村周围沟壑很多);对于有公害的垃圾可在区域内建立垃圾处理站,进行焚烧或碳化处理;对于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可进行回收;为防止白色污染,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包装袋。2)粪便的处理:粪便经过发酵后是很好的农业有机肥料,但管理不好会污染空气,必须集中封闭式处理。可在区域内建立沼气池,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变废为宝。此项目应设立享受国家补贴运转机制。3)绿色植被的覆盖:提高居民区和田间地头的绿色植被面积,是提高空气质量、防风护沙和防止水土流失最好的举措,可以统筹搞一些退耕还林和增加湿地面积的项目。4)庄稼杆棵的合理利用:目前,在北方地区庄稼的杆棵仍然是农家做饭和取暖的主要燃料。一到饭时,千家万户炊烟袅袅。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粮食产量剧增,各家各户剩余大量庄稼杆棵,大都在田间进行露天焚烧,一时间黑烟笼罩,向空气中散发出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这种普遍的无可奈何的实施行为,不但浪费了能源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利用庄稼杆棵的能源及解决生活需要又环保呢?笔者将在第二个题目中叙述。5)家畜的饲养:家畜是向城乡居民提供肉、蛋、奶和相关食品,不可缺少的食物原料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植下,饲养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大多已经实现规模化饲养。但是,目前在村屯还有存在相对数量的零散养殖户,走进村屯粪便满街臭气熏天,造成严重的空气的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下,养殖业在形成规模化养殖的同时,地址必须远离居民区,牲畜的排泄物送往建在区域内的沼气池处理。6)在新农村的条件下,再统筹规划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一个有机化肥厂,统一处理可利用的肥料,变废为宝。

(2)流域性环保体系包括:污水的输送、污水的处理、污水排放和“流域系统”之间的衔接进行合理排放。1)污水的输送:居民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入沼气池附近的封闭式的污水池,等待处理;养殖场的污水和粪便通过地下管道或封闭运输送入沼气池等待处理;锅炉排污水和小型作坊污水通过地下管道可直接送入水处理站。2)污水的处理:建立污水处理站,接受和处理由沼气池出口、锅炉排水和小型作坊(如豆腐房)污水。3)处理后水的排放:所谓的“流域系统”:就是经过整合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选址尽量建立在有河流的沿岸,包括河流的上游和下游,自然形成整体的排放和导流系统,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环保部门的监控。4)在流域内的新农村建设,政府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个污水处理站要负责一个或多个新农村的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站应由政府斥资建立,并建立长效运行和监管机制,保证排水质量符合现行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二、采用锅炉集中供热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后续保障

东北地区在新农村的条件下,如何供热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设计原则:一是不能再千家万户冒烟,因为涉及环境保护问题。二是不能燃煤,因为燃煤涉及成本问题,价格太高农民接受不了。无论目前和长远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集中供热,燃料就地取材。实施办法是:采用一个或数个居民点进行集中供热。这样,既解决了新农村的冬季取暖问题,又节约了能源和环保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生命力。

(1)锅炉的设计:由政府招标,设计出以杆棵作为燃料又环保的锅炉。(见附件1锅炉燃料炉灰流程图)。1)锅炉的热效率应在78%以上。2)锅炉的排污水必须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再排放。3)锅炉的排烟必须达到环保的排放标准。4)锅炉的炉灰经过湿化处理或通过密封传送到有机肥料厂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料使用。

(2)杆棵的处理。1)利用打包机,就地打包。2)就地就近,分散储存。3)注意防火。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研究,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对于如何解决的环境保护和供热取暖两个问题,做了专业和针对性论述。对于如何进行科学和综合性管理,应借鉴城市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化新型农村建设和管理模式,为早日在农村实现和普及小康社会做出努力。

(作者单位为四平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公主岭检验所)

[作者简介:孔庆禄(1972―),男,吉林公主岭人,本科,毕业于中国计量学院安全工程系,四平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公主岭检验所所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S].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设计方案[Z].

[3]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8-2010[Z].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防治法[S].

[5]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S].

第2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污泥;处理机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1.污泥处理的意义

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其中,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的环境保护、水体质量保护、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企业污水的产量不断的加大,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规模的日益加大,污水处理后剩余的污泥量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既关系到城市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泥是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污水处理方式下产生的污泥的量也是不一样的,但平均下来,污泥量一般占到处理污水量的0.3%-0.5%。这些污泥既含有大量的寄生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如果不加处理的将这些污泥随意排放,不仅对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城镇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与我国以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原则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污泥资源化,是我国在进行污泥处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说,我们期望的污泥处理办法应达到如下效果:妥善处理有害物质、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质,合理利用有用物质。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三化的同时,也实现污泥的资源化。目前,我国对污泥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将污泥用于果园、林地、农田等,实现污泥资源的土地利用价值;将污泥用于水泥制造、陶瓷制造、瓷砖制造等,实现污泥的建筑材料利用价值;还有的将污泥用于热能制造等,这些措施都很好的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1]。

2.传统污泥处理方法

传统处置方法通常将污泥用于填埋、焚烧、天海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2]。这些方法对处理污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这些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方法在很多方面并不能达到国家对环境保护制定的标准。

2.1 填埋法

填埋法在初期对污泥处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污泥的土地填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且日趋成熟。然而,填埋技术自身的很多缺陷是无法克服的。利用土地填埋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的前提条件是选择一块合适的土地进行填埋工作。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批的农村居民涌入城镇,随着人们对住房需求的加大以及政府各种建设项目的增多,城镇的空闲土地面积越来越少。污水排放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污泥产量的急剧增加,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地区选择大面积的空闲土地进行填埋工作并非易事。此外,采用土地填埋法处理污泥还需要将污泥运到填埋现场,运输费用也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选址难以及运输成本高这两个因素限制了土地填埋法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填埋法将污泥填埋在地下,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环境的污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环境污染的进度。例如:对污泥中的有害物质不加处理便直接将污泥埋在地下,这些有害成分便会渗透到地下水中,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总之,土地填埋法的上述弊端决定了这种方法并不是污泥处理的最佳途径,其发展市场极为有限,最终将被更合理的污泥处理方法所取代。

2.2 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法主要是通过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又易于燃烧的特点对污泥进行处置的。污泥燃烧法是处置污泥比较彻底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分为两大类的:一种是脱水污泥直接送焚烧炉进行焚烧,另一种是将脱水的污泥先干花,除去其水分,然后再进行焚烧。至于选择何种焚烧方式,应根据焚烧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和其他的污泥处置法相比,污泥焚烧法有很大的优势,如,通过污泥焚烧法能够迅速降低污泥的现存量,且焚烧污泥后的产物不含细菌,也没有异味。然而,用焚烧法对污泥进行焚烧对焚烧设备和焚烧条件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操作也比较麻烦,资金投入也比较大,不具备推广应用的现实条件。与此同时,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虽然焚烧后的产物不会污染环境,然而污泥在焚烧过程中却产生了很多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就会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污泥焚烧过程中也将有用的营养物质焚烧掉了,没有实现污泥的资源化[3]。这些弊端都限制了污泥焚烧法的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其他方法使用受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污泥焚烧法对污泥进行处理。

2.3 海洋排放法

通过海洋排放法实现污泥的处理常见于一些临海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过污水后,直接将剩余的液态污泥排入大海中。英国、美国和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多采用海洋排放法对污泥进行处理。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全球一体化这一概念认识的加深,海洋排放法遭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各个国家也命令禁止通过海洋排放法处理污泥,以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海洋排放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转移到了海洋。虽然将污泥排入海洋表面看似乎是处理了污泥,但由此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污泥进入海洋后,直接污染海洋,导致海洋水质恶化,许多水生物的生存遭到了严重的威胁。鉴于此,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向海洋排放污泥,保护海洋环境。

2.4 土地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入城镇,使得城镇的空闲土地急剧减少。然而,依然存在一些的土地类型可以接纳污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如城镇的农业用地、牧业草地以及一些绿化带等等,污泥中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很好的植物营养物质,因此,可以把污泥当做肥料用于这些类型的土地。然而,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寄生虫等,将污泥不加处理的用于这些类型的土地,容易造成土地的污染,并且有些有机物特别难降解。因此,如果想将这些污泥用于土地,实现其土地利用价值,必须对污泥进行处理,防止污泥中的重金属以及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对土地及其上的作物造成二次污染,真正实现污泥的资源化[4]。

3.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3.1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

国外在实现污泥资源化上,远远领先了我国的技术水平,我国应学习外国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改善我国污泥处理现状,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早日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型和资源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是由国外引进的,主要指的是通过无氧加热技术对污泥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然后使污泥在干馏和热分解的作用下分解成油、反应水、不凝性气体以及碳四种产物,然后对这四种产物尤其是油进行合理的利用。这种方法很好的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油和碳的化学性质都十分稳定,保证了污泥低温热解技术进行过程的安全性,生成物碳可以作为能源参与到对污泥加热的过程中作为补充能源。鉴于该技术的安全性、无污染性以及科学合理性,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开始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2 污泥合成燃料技术

城镇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如果作为燃料,将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如果能够合理提取污泥中的有机物制成燃料,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燃料市场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污泥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污染大气。污泥合成燃料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污泥合成燃料技术主要是将污泥放至高温气化炉内进行燃烧,而不是直接对污泥进行燃烧处理。在高温气化炉内对污泥进行燃烧,可以防止污染,与此同时,作为煤型粘结剂的污泥还可以改善高温下煤型的内部孔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型的气化反应,使煤渣中残碳的含量大大降低了。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燃料,其在燃烧过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常规的气体净化装置除去,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污泥合成燃料技术为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3 污泥堆肥土地利用技术

第3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镇污水管网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迅速崛起,工业化城市、旅游城市、经济开发区等异军突起,国家一片昌盛繁荣的景象。半个世纪以来,国家很大一部分市政公用设施都在不停的发展改造,唯有地下管线的新旧层次突出,部分城市甚至仍在使用明清时期的排水设施,这不得不让行业同仁深思。可喜的是,国家及地区领导人近年来开始重视管网设施改造的工程,加大了改造力度,因为毕竟这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下管网设施由于其掩埋于地下的特殊性,导致各方面工作开展都很困难,这给我们排水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其实管网设施改造在国外也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如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在未来的几年将所有的老龄管线全部更新,目前他们这项工作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而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也开始做出了一系列的举动,向国民证明我们改造管网的决心。

一、城镇污水管网系统现状存在主要共性问题

1、缺乏污水系统规划

一些城镇长期缺乏超前、可操作性强的排水专项规划或根本就没有排水专项规划具体指导其建设,致使敷设的污水管网不成系统。甚至有的污水工程在没有任何排水专项规划的前提下匆匆上马,导致各排水管段自成一体,与区域排水不可衔接,不能形成完整的排水管网体系。另外,由于城市的扩建和改造,原有排水管道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管径偏小,导致上游大管,下游小管,以及区与区之间,上下游之间污水管埋深不协调,上游管底标高低,下游管底标高更高,不能良好衔接等现象。

2、污水处理厂与污水管网建设不匹配

污水处理厂与污水管网的建设不同步,甚至污水处理厂早于管网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较简单,它集中,牵涉面小,建设周期短,而污水管网建设相对较复杂,牵涉面广,建设周期长。本应污水管网建设到一定程度,再建污水处理厂。而目前出现相反现象,造成污水处理厂“无米之炊”。污水管网投入太少,造成配套的污水管道系统不足与落后,因此加强城镇污水管道系统的建设,是今后城镇水污染防治的中心环节。

3、管理力度不够

排污管理力度不够,该分流的未按要求分流,或该截流的未按要求截流,乱接乱排现象较严重,导致分流制系统失效,污水量增加,从而降低了污水浓度。污水管网缺乏维护,未能及时疏通,造成污水管输水不畅,无法满足原设计的输水能力。

二、城镇污水管网改造的问题解决方案

1、排水的管网调查

管网改造方案的确定无疑离不开对管网设施的了解。了解越透彻,我们制定实施方案就越有把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来讲,先改造最需要改造的那部分排水管网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因此对排水管网现状的调查是我们目前管网改造的重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些管网调查的方法:向养护单位调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设施都有专职的养护公司进行定期养护,养护公司专职的养护工作者通常对辖区内排水管线的使用状况了解比较清楚。尽管大部分一线养护工人可能文化层次不是很高,但是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因为他们对辖区内哪部分管道容易淤积,哪部分管道流量很大,甚至是管道的管龄他们都如数家珍。因此管网调查的第一步笔者认为除了调查管道的竣工图(老龄管大部分可能遗失)外就是对专业养护工人进行调查。

目前排水管道检测国外常规的方法是对管道进行 CCTV 内窥检测,原理是通过摄像机器人对管道内部进行全线摄像检测,然后通过专业人士对管道状况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排水管道的现状。这是目前国际上最科学的了解排水管网的方法。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部分地区),排水管理部门也开始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对管道进行检测,但由于设备的引进和技术的引进存在一些差异,具体实施并非一帆风顺。而国内也有部分企业发现了这一点,专门从国外学习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希望能为国内发展起到星火燎原的作用。但由于信息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服务还是仅限于局部地区。

对路面进行巡视。针对柏油路面,通常管道的问题会伴随着路面的开裂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其调查(当然这种调查需要经验)我们能判断地下管线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查。此方法可在经济基础相当薄弱的城乡进行,也是在最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但对于水泥路面很不适用,因此最容易出问题的也是在水泥路面,因为它通常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轰然倒塌。

2、 排水管网改造的原则

(1)科学合理地确定排水管网

旧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既要根据旧城改造规划所确定的原则进行,还要遵循旧城的总体规划,注重排水管渠对旧城改造规划的影响。城市排水量包括居民生活污水量与工业废水量,而这些排水量与旧城区改造的人口数量、工业企业规模、建筑层数等规划内容有关,故确定排水管渠的位置和走向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将管线敷设在规划道路下,发挥其效应。

(2)旧有排水设施的合理利用

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于20世纪50~60年代,迄今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合流制排水设施仍在运行,破损并不严重,可利用的程度比较高,多数分布于老城区内,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逐渐改造,如何合理利用旧有排水设施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目前一条城市干道下敷设的管线多达十多条,而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与地下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度,排水管受重力流的制约,在高程上可调整的余地较小,其它管线为它让路,给管线综合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于旧城区合流制排水管,如其埋深、管径满足水力要求,管道完好无损者可改为雨水或污水管道使用,其余视具体情况逐渐废弃。充分利用旧有排水管网,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切实可行

旧城区排水管网的改造根据规划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建设逐年实施,不断完善,所以改造设计工作要根据政府部门对旧城区改造规划的具体步骤,确定排水管网逐年改造的安排计划,切实可行做好经济估算,保证管网改造落到实处。

第4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摘要:资源化 回用 策略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北京地区水资源的特征是淡水资源不足。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年降雨量不足六百毫米,但降雨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而年季的变化又相当大,据实际资料记载,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四倍之多。

    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五分之一,在世界一百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或主要城市中居百位之后。北京市年需水总量约四十二亿立米,而可供开采的水量只有32~35亿立米,亏水达七~十亿立米,碰到枯水年份,水就更加紧张了。

    其次是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北京地区地面径流分布的特征是东部地区水量较多,西部地区较少,而地下水分布的特征,亦是东部平原地区及近郊中心区为富水区,西南部地区为贫水区。

    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功能,无论是工农业,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宝中之宝,常言道摘要: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水!可见水之重要。但是人们对取之则来,随手可得的所谓“自来水”,并不重视,总是错误地把水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便随意加以浪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后北京地区的需水量将会成倍增加。需水量增加和水源的不足将成为今后首都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问题,如何开源节流,寻找水资源及合理利用,是北京的首要任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必须当作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1 城市污水资源化(污水回用)是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北京市领导为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新问题,曾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且还有个说法;“假如北京缺水的新问题解决不了,要考虑首都迁址的新问题”,新问题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不外乎开源(引新水源)和节流(使用和管理)。在开源上人们往往只想到寻找新水源,从很远的地方去引水,如北京梦想了多年的“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之水调入北京,谈何轻易!这要花费多么大的投资和人力物力呵!人们盼望等了多年,但实现还十分渺茫,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城市污水是一种水资源,往往被人们遗忘,和自来水量几乎相等的城市污水每年约有8亿立米左右,这部分水中只有0.1%污染物质(比海水3.5%少得多),其余的绝大部分是以水源的形式存在,成为城市的第二种水源,如能回用,将大大节省自来水的供给量,还能减轻排入河湖水体的污染,既解决了供水紧张,又改善了环境,真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拿北京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来说,国家花了十几个亿的投资建成了一座天天能处理100万m3/d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其二级出水的污染物质只有0.001%,和河水对比相差无几,对这样的水稍加处理再花少量的钱,就可以满足某些工业用水的要求,回用于那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而且用量又大的工业、冷却、冲洗以及市政绿化等。假如天天有50~100万立米的水回用,这就意味着天天可以减少50~100万立米的自来水(相当于一座大型水源厂),将大大减轻城市供水的负担,让出好水供居民生活饮用,那么北京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即可望得到改善。此外城市污水就近可得,不受枯水旱季的影响,经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再稍加深度处理,即可回用,基建投资和处理成本相对比自来水低得多,比“南水北调”不知要低多少倍。假如经处理的二级出水不加利用,让其白白流走,岂不弃之可惜!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在国外已有很长时间,规模也很大,并收到了相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资料调查,美国有300多个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其中用于农业占58.3%,回用量为3.0亿m3/a; 回用于工业占40.5%,回用量为2.0亿m3/a。城市污水处理后用于工业和冷却用水,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前苏联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他们的污水回用也有相当的规模,莫斯科市东南地区设有专用的工业水系统,有将近40家工厂使用处理后的污水,天天回用量达55.5万m3。闻名的库里扬诺夫污水厂出水36.5万m3/d,回用于工厂企业,获年利润超过300万卢布,并颁布了利用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做工业用水的规程及污水处理后应达到的卫生化学指标。

    日本早在60年代就开始利用城市污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的实践,建立中水系统,用于公共建筑的冲厕及洗涤用水。建立系统供给工业区的工业水厂有摘要:东京都江东地区水道,即是利用三河岛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补充处理后供工业用水,水量为16.7万m3/d。川崎市工业水道,水量为18.8万m3/d,名古屋市工业水道,水量为3万m3/d。三菱化成黑崎工厂引城市1万m3/d,用作工业用水。此外,在南部非洲的纳米比亚,利用城市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给水系统的补充水源。

    我国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起步较晚,从80年代以来进展较快。从中心领导到专家学者一再强调水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万里同志曾指出摘要:“水资源保护利用,在当代我们这个地球上很重要,在我们国家,也是个重大的国策。水资源是我国考虑新问题的出发点之一,无论做计划、办工业,搞其他事业,办什么事情都要考虑这个新问题。”建设部将城市污水回用列为“六五”和“七五”科研攻关课题,受到了足够重视。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多次召开污水回用技术专题交流会,把污水资源化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开展了污水回用课题的试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由东北给排水院和大连市建委合作进行的大连市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出水回用于工业的示范工程,解决了深度处理流程、水质标准、腐蚀性试验,微生物结垢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建立了供化工厂冷却用水系统,水量为4万m3/d。

    武汉建材学院和青岛市政工程局,完成了污水回用于洗涤海带、市政、建筑工地用水等,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北京市政设计探究院从80年代以来,对污水回用开展了从小试到中试,到示范工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是对首都机场的污水处理,进行了回用水的处理试验,水质指标达到了日本杂用水的中水水质标准。在方庄污水处理厂工程中,设计建造了4万m3/d规模的回用水系统(提供电厂回用水3.5万m3/d、住宅小区用于冲厕、绿化0.5万m3/d)。

    从90年代以后在全国最大的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中,建造了一座处理规模1万m3/d的回用水处理系统,为厂区提供污泥脱水机冲洗滤布、检修、喷洒、浇洒绿地、洗车用水水源。并进一步将处理后的二级出水,提供四周电厂的冷却补充用水,天天将达到8万m3/d。目前,我院正将在进行50万m3/d的中水回用于工业和城市绿化的设计,不久将付诸实现。这将是一个不小的节水数字。

    另外,据了解天津纪庄子污水厂和东郊污水厂亦开展了工业回用水的试验和探究,为天津工业区提供冷却用水和洗涤用水。

    总之,国内近几年在城市污水资源化方面,已形成一股趋向,但目前多处于试验探究阶段,发展缓慢,真正用于工程实践尚有一定距离,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和沿海城市严重缺水的形势下,如何促进回用工程的尽早实现,克服熟悉上、管理上和物质条件上的种种阻力,是有关领导机关和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下面就我在多年工作中的心得,谈谈对当前存在的新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的个人见解,作为一个给排水工作者对北京缺水的焦虑和对节水的非凡关注,提请有关部门重视,把污水资源化的新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尽快落实到工程实践中去,保证首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污水资源化的策略

    2.1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该建立一个统一规划管理的机构

    目前北京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地面水主要由水利部门来管理,为农业浇灌和城市工业生产服务,但水利部门又不了解工业和城市发展要求,而城市、工业的发展,却很少考虑开辟水源工程的投资,并不考虑生产负荷量增加对原有供水设备的可能性。一些部门的建设和扩建,往往是在水源不太落实的情况下进行的,轻易发生工农业用水之争,顾此失彼。

    地下水资源也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目前状况是规划局管,节水办管,水文地质部门管,水利部门也管,形成“多龙治水”的局面,结果可想而知,谁也没有管好。

    至于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更没有专门的机构去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和监督实施。我个人认为应当建立一个象英国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那样的机构——“全市水资源委员会”“一龙治水”,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组织上来保证协调各种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2 要确立污水回用在水资源中的地位

    过去人们在寻找水源时,总是优先选择地下水,次之是地面水,就近没地面水,就长距离引水。但一般都不把污水回用和这几种水资源平等对待,在规划水资源时,往往把污水不看作是资源,是废水。我认为客观评价水资源的顺序,应是地下水、地面水、城市回用污水,最后才是长距离引水。建议规划部门今后在规划评价工程建设的同时,对水资源部分应加上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能性,否则是不完善的。对像北京市最大的华能热电厂的建设地点,就考虑了其污水回用的因素,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四周,这样高碑店处理厂就有可能考虑天天向电厂源源不断地提供约10万立米的循环冷却补充水,否则将要花去向阳闸长距离引水的巨额投资。如遇枯水年份,将无水可供。

第5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摘要:资源化 回用 策略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北京地区水资源的特征是淡水资源不足。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年降雨量不足六百毫米,但降雨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而年季的变化又相当大,据实际资料记载,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四倍之多。

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五分之一,在世界一百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或主要城市中居百位之后。北京市年需水总量约四十二亿立米,而可供开采的水量只有32~35亿立米,亏水达七~十亿立米,碰到枯水年份,水就更加紧张了。

其次是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北京地区地面径流分布的特征是东部地区水量较多,西部地区较少,而地下水分布的特征,亦是东部平原地区及近郊中心区为富水区,西南部地区为贫水区。

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功能,无论是工农业,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宝中之宝,常言道摘要: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水!可见水之重要。但是人们对取之则来,随手可得的所谓“自来水”,并不重视,总是错误地把水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便随意加以浪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后北京地区的需水量将会成倍增加。需水量增加和水源的不足将成为今后首都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问题,如何开源节流,寻找水资源及合理利用,是北京的首要任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必须当作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1 城市污水资源化(污水回用)是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北京市领导为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新问题,曾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且还有个说法;“假如北京缺水的新问题解决不了,要考虑首都迁址的新问题”,新问题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不外乎开源(引新水源)和节流(使用和管理)。在开源上人们往往只想到寻找新水源,从很远的地方去引水,如北京梦想了多年的“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之水调入北京,谈何轻易!这要花费多么大的投资和人力物力呵!人们盼望等了多年,但实现还十分渺茫,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城市污水是一种水资源,往往被人们遗忘,和自来水量几乎相等的城市污水每年约有8亿立米左右,这部分水中只有0.1%污染物质(比海水3.5%少得多),其余的绝大部分是以水源的形式存在,成为城市的第二种水源,如能回用,将大大节省自来水的供给量,还能减轻排入河湖水体的污染,既解决了供水紧张,又改善了环境,真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拿北京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来说,国家花了十几个亿的投资建成了一座天天能处理100万m3/d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其二级出水的污染物质只有0.001%,和河水对比相差无几,对这样的水稍加处理再花少量的钱,就可以满足某些工业用水的要求,回用于那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而且用量又大的工业、冷却、冲洗以及市政绿化等。假如天天有50~100万立米的水回用,这就意味着天天可以减少50~100万立米的自来水(相当于一座大型水源厂),将大大减轻城市供水的负担,让出好水供居民生活饮用,那么北京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即可望得到改善。此外城市污水就近可得,不受枯水旱季的影响,经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再稍加深度处理,即可回用,基建投资和处理成本相对比自来水低得多,比“南水北调”不知要低多少倍。假如经处理的二级出水不加利用,让其白白流走,岂不弃之可惜!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在国外已有很长时间,规模也很大,并收到了相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资料调查,美国有300多个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其中用于农业占58.3%,回用量为3.0亿m3/a; 回用于工业占40.5%,回用量为2.0亿m3/a。城市污水处理后用于工业和冷却用水,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前苏联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他们的污水回用也有相当的规模,莫斯科市东南地区设有专用的工业水系统,有将近40家工厂使用处理后的污水,天天回用量达55.5万m3。闻名的库里扬诺夫污水厂出水36.5万m3/d,回用于工厂企业,获年利润超过300万卢布,并颁布了利用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做工业用水的规程及污水处理后应达到的卫生化学指标。

日本早在60年代就开始利用城市污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的实践,建立中水系统,用于公共建筑的冲厕及洗涤用水。建立系统供给工业区的工业水厂有摘要:东京都江东地区水道,即是利用三河岛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补充处理后供工业用水,水量为16.7万m3/d。川崎市工业水道,水量为18.8万m3/d,名古屋市工业水道,水量为3万m3/d。三菱化成黑崎工厂引城市1万m3/d,用作工业用水。此外,在南部非洲的纳米比亚,利用城市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给水系统的补充水源。

我国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起步较晚,从80年代以来进展较快。从中心领导到专家学者一再强调水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万里同志曾指出摘要:“水资源保护利用,在当代我们这个地球上很重要,在我们国家,也是个重大的国策。水资源是我国考虑新问题的出发点之一,无论做计划、办工业,搞其他事业,办什么事情都要考虑这个新问题。”建设部将城市污水回用列为“六五”和“七五”科研攻关课题,受到了足够重视。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多次召开污水回用技术专题交流会,把污水资源化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开展了污水回用课题的试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由东北给排水院和大连市建委合作进行的大连市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出水回用于工业的示范工程,解决了深度处理流程、水质标准、腐蚀性试验,微生物结垢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建立了供化工厂冷却用水系统,水量为4万m3/d。

武汉建材学院和青岛市政工程局 ,完成了污水回用于洗涤海带、市政、建筑工地用水等,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北京市政设计探究院从80年代以来,对污水回用开展了从小试到中试,到示范工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是对首都机场的污水处理,进行了回用水的处理试验,水质指标达到了日本杂用水的中水水质标准。在方庄污水处理厂工程中,设计建造了4万m3/d规模的回用水系统(提供电厂回用水3.5万m3/d、住宅小区用于冲厕、绿化0.5万m3/d)。

从90年代以后在全国最大的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中,建造了一座处理规模1万m3/d的回用水处理系统,为厂区提供污泥脱水机冲洗滤布、检修、喷洒、浇洒绿地、洗车用水水源。并进一步将处理后的二级出水,提供四周电厂的冷却补充用水,天天将达到8万m3/d。目前,我院正将在进行50万m3/d的中水回用于工业和城市绿化的设计,不久将付诸实现。这将是一个不小的节水数字。

另外,据了解天津纪庄子污水厂和东郊污水厂亦开展了工业回用水的试验和探究,为天津工业区提供冷却用水和洗涤用水。

总之,国内近几年在城市污水资源化方面,已形成一股趋向,但目前多处于试验探究阶段,发展缓慢,真正用于工程实践尚有一定距离,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和沿海城市严重缺水的形势下,如何促进回用工程的尽早实现,克服熟悉上、管理上和物质条件上的种种阻力,是有关领导机关和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下面就我在多年工作中的心得,谈谈对当前存在的新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的个人见解,作为一个给排水工作者对北京缺水的焦虑和对节水的非凡关注,提请有关部门重视,把污水资源化的新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尽快落实到工程实践中去,保证首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污水资源化的策略

2.1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该建立一个统一规划管理的机构

目前北京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地面水主要由水利部门来管理,为农业浇灌和城市工业生产服务,但水利部门又不了解工业和城市发展要求,而城市、工业的发展,却很少考虑开辟水源工程的投资,并不考虑生产负荷量增加对原有供水设备的可能性。一些部门的建设和扩建,往往是在水源不太落实的情况下进行的,轻易发生工农业用水之争,顾此失彼。

地下水资源也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目前状况是规划局管,节水办管,水文地质部门管,水利部门也管,形成“多龙治水”的局面,结果可想而知,谁也没有管好。

至于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更没有专门的机构去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和监督实施。我个人认为应当建立一个象英国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那样的机构——“全市水资源委员会”“一龙治水”,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组织上来保证协调各种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2 要确立污水回用在水资源中的地位

过去人们在寻找水源时,总是优先选择地下水,次之是地面水,就近没地面水,就长距离引水。但一般都不把污水回用和这几种水资源平等对待,在规划水资源时,往往把污水不看作是资源,是废水。我认为客观评价水资源的顺序,应是地下水、地面水、城市回用污水,最后才是长距离引水。建议规划部门今后在规划评价工程建设的同时,对水资源部分应加上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能性,否则是不完善的。对像北京市最大的华能热电厂的建设地点,就考虑了其污水回用的因素,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四周,这样高碑店处理厂就有可能考虑天天向电厂源源不断地提供约10万立米的循环冷却补充水,否则将要花去向阳闸长距离引水的巨额投资。如遇枯水年份,将无水可供。

2.3 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的科研和技术交流

污水回用是个复杂的技术课题,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及各种工业污水处理涉及技术新问题也十分复杂,对设备腐蚀新问题、微生物结垢新问题……,为了减少技术事故的发生,维护回用水的声誉,必须深入开展回用水技术课题的试验探究,建立全国性的学术组织污水回用协会,在有关学会专业委员会领导之下,进行学术交流,技术经济政策分析,参和各大城市的水资源规划,协调科研设计任务,搞好国内外技术情报交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4 有关污水回用的运营费用和收费政策

一般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的费用,按照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计算,处理成本为摘要:0.33元/m3水(不计折旧)。如作为工业冷却水的水源,尚需再作补充处理,按照一般的常规处理,混凝沉淀(石灰法)、过滤、消毒,处理成本为0.13元/m3水(不计折旧)。则最后1立方米回用水的总价为0.46元,比目前自来水售价1.5元/m3(居民用水,工业用水价格更高)低一些。但是还有一种计算方法,二级处理的费用0.33元/m3,不向工厂收取,只收后一段补充处理的费用,只有0.13元/m3,这对工厂有更大的吸引力,其价格政策起到了鼓励回用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对城市污水处理实行国家财政扶助政策。

城市污水本来应该进行处理,这部分费用不应分担在回用的工厂身上,而应该实行排污收费的办法,目前各大城市都收取了排污费,但仍然偏低,只有0.3元/m3,根据价格的提高,假如对每排1立米污水的价格适当提高,此部分费用足以维持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费用。

另外,对于用户(即使用污水厂出水的工厂)来说,为了使用这部分新水源,厂内要建立双管路系统,甚至要改建、增建一些构筑物,这笔投资也不小,只有在水费明显有利的情况下,工厂才乐于接受。搞好污水回用发挥用户的积极性十分必要,单靠行政命令是办不成事的。目前我国的污水回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用户还顾虑重重,从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大局出发,应该实行低水费制,不能一下子让污水厂过度到以卖水为盈利,这就要靠政府部门的政策,污水处理厂仍是公益事业,还是应该由政府部门进行财政补贴。相反的对那些确实能用回用水而不愿意用却用好水,指标超标的单位,要狠狠的罚,甚至到停止供给他们好水。

2.5 建立地方水资源法

为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不受破坏和污染,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北京地区水资源管理统一法规(包括污水回用),制定各工业部门的用水消耗定额标准,出水排放指标,使各部门有法可依。

2.6 有关污水处理厂的名称改革新问题

污水处理厂,非凡是将出水供工厂作水源的污水厂的名称有值得推敲的必要。污水一直被人们和社会所厌恶,甚至有的在污水厂工作的小青年连找对象都成新问题,一听说在污水处理厂工作,人们心理上就接受不了。目前上海、深圳一些污水厂更名为“水质净化厂”,或“复新水厂”,“再生水厂”……,以改变职工的社会形象。希望这个新问题,在全国应该有一个统一规定为好。名称新问题,其实反映的是污水处理厂的方向新问题。只有所有污水厂都明确地以污水回用为方 向,“复新”、“再生”才能名符其实,实至名归。

2.7 工业回用和市政杂用水应用前景

在北京市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再经适当处理回用于工业及市政绿化、公园景观、道路喷洒,其潜力很大,前景是乐观的。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工业回用约52万m3/d,市政杂用水约4.6万m3/d,总计为56万m3/d。目前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0万m3/d,完全可以将处理后的污水尽量作为水资源加以利用,这将大大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第6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死猪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从2009年开始,嘉兴提出了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办法,养殖户可以打电话通知由专人上门收集,也可以自己送到填埋场,不需要农户掏钱。

既然相关处理费用并不需要由养殖户承担,为何还是在江面上出现这么多的死猪?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散养猪户嫌麻烦。因此,要禁止死猪被抛江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就像不少地方实行死猪补贴制度——规定病死猪可以获得80元/头的处理补贴。但仅仅有激励还不够,同时还要有惩罚机制。

激励和惩罚尽管有用,但还是不能避免死猪在江河中漂流的现象。嘉兴的做法是对河道实行河长制,对辖区内河道进行分段管理,一旦发现死猪,及时进行打捞。

现在黄浦江打捞出7000多头死猪,而不是在嘉兴境内就解决。从这个意义而言,目前的河长制是失效的。嘉兴死猪漂至上海,本质上是一个跨界污染问题,如何解决?最为关键的是以行政区域为界,地方政府承担起明确的责任——上游产生的死猪,其成本不应该由下游来承担。

这种治理模式下,鉴别死猪来源就显得异常重要。目前是通过耳标识别,不过养殖户为了逃避责任,在很多时候也会剪下耳标。当年嘉兴和吴江跨界水污染纠纷是一个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十多年前,嘉兴深受上游吴江工业污染之苦——吴江盛泽的印染业排出的污水自苏嘉运河顺流而下,涌入浙江嘉兴,导致嘉兴境内养殖业受损——有些养殖户甚至为此倾家荡产,跨界污染成为江浙两地的矛盾集中点。

不过自2008年以后,两地因为环境污染而产生的纠纷渐渐减少,方法和技术改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通过对苏嘉运河吴江段上下游的水质监测,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吴江所要承担的治污责任。为此,吴江在境内设立13个水质监控断面,每天监测,一旦发现跨界河流水质异常,监管机构就会查处肇事污染源。通过将近5年的治理,江浙两省交界断面水质逐年好转。

第7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自掏腰包买垃圾

上海青浦区杨家村的路面上铺着红红绿绿的地砖,整齐而好看。大概谁都不会想到,这些地砖竟然是以废弃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料做成的。

2003年,上海宝钢集团的研究员方月卿发明了一种将生活垃圾及污泥不经分解,直接做成建筑材料的技术。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表明,这种产品在质量和环保上都符合规定。为了让技术及时转化成产品,技术研发人方月卿开始到处寻找投资商。各个主管部门他都去过,银行、投融资单位他也跑过,结果却一无所获。

找不到投资商,方月卿只能自己掏钱,在一个垃圾堆放点旁建了一条简陋的制砖生产线,以每吨一块钱的价格购买垃圾作为原料生产建筑材料。而旁边那个占地10亩的垃圾堆放点,却每年可以从上海市领到300万元左右的占地补贴。

垃圾堆放着不处理,政府能够给补贴,而自己消化垃圾却要掏钱买垃圾,甚至还要纳税!这让方月卿不解。

技术不难体制难

无独有偶,浙江省杭州中威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国庆几年前发明了“污泥配页岩烧结多孔砖”的技术,可以将污泥制成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材料,通过国家建筑材料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产品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的要求。

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令人头痛的污泥处置问题,减少了污泥处理费用,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耕地。中威公司所服务的杭州萧山东片污水处理厂排污能力为100万吨,全部投产后,日产污泥150吨以上,按照这样的规模计算,每年至少要用55亩土地来堆放污泥,而若用同样规模的黏土来制砖(按年产1.2亿万块标准砖计算),挖土所需的耕地至少50亩!也就是说,这项技术一旦正式投入生产,每年可节约土地100多亩。据权威部门调查,2003年,浙江全省生产的粘土标准砖消耗耕地面积3.63万亩,按这样的土地消耗速度,用不了几年浙江省将无地可耕。

这项技术早在3年前就已经认证通过了,却迟迟不能投入生产。

他说,建立这样一座污泥处理工厂需要用地100亩和定向划拨的原料矿山600亩。虽然杭州市萧山区政府早于今年2月28日就下发批文予以立项,但因少数农民为迁坟之事致使土地征用手续耽搁至今。他跑了许多相关政府部门,但都互相推委。

几年来,应国庆污泥制砖技术研发已经投资350多万元,批下土地后还需要投资3300多万元,对于一个私人企业来说,压力很大。应国庆几年来一直为污泥制砖的投产到处奔波,所拜访的政府部门都给此项技术以正面的评价,表示是利国利民的好技术,但是一涉及实质性问题,如贷款、征地等,就没有人为他作主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对他说,按国家政策,处理污泥可以得到适当补贴。但你是私营企业,我们怎能把国家的钱补给你私人呢?一席话,弄得应国庆哭笑不得。对于贷款,有关金融单位也是这样的态度。7年时间就在这样无奈的奔波中耗费掉了,应国庆的企业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有人挖土烧砖浪费土地没人去管,而我利用污泥制砖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却处处受制肘?”

污泥也有垄断权

江苏扬州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王保辛副研究员也有同样的无奈,他一直从事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技术研究。利用蚯蚓消化污泥,在消除污泥“二次污染”的同时,还可以产生蚯蚓和蚯蚓粪(一种良好的有机肥)等具有较高经济与生态价值的副产品,可谓一举三得。然而,在技术研究开发过程中,王保辛就连实验用的污泥都要从扬州广陵区环卫局以每车50元的价格购买。

王保辛告诉记者,只需要400万元的投入,就可以做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消化目前广陵区所有的污泥,然而此技术一直推广不了,主要是因为涉及到某些垄断部门的既得利益。比如说,污泥如果交给他来处理,广陵区环卫局就得不到每车150元的运输补贴,这等于无端取消垄断部门的一笔丰厚收益,谁肯干?于是,王保辛若要继续研究与开发蚯蚓处理污泥技术,只能从环保局购买污泥,别无他道可走。

王说:“现在国家不是提倡建设循环经济吗?怎么这项技术就不能推行起来呢?为何废弃的污泥到了垄断部门手里也值钱了,谁也奈何不得?”

扯皮扯在“认识”上

对于上述3位专家的遭遇,许多人表示同情,但也有不同的看法。

建设部有关专家表示,环保经济与循环经济首先要“经济”,没有市场开发前景与效益的技术是没有前途的。从目前来讲,不成熟的技术,要得到政府部门的补贴是很难的。要得到政府部门的补贴,这个产品首先要有市场,只有等到项目成功产业化,产品被市场认可后,政府才会给予支持,但目前科技成果如何转化还要自己想办法。

另外一些专家则表示,节约型、环保型技术,投资比较大,风险比较高,但社会生态效益高,政府应当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在开发阶段就给以扶持。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认为,目前我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达600多座,每年排放的污泥约900多万吨(含水80%)。这些污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仅靠政府出资解决或垄断经营不能解决污泥处置问题,必须要有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污泥处治,如给污泥处理的企业和个人以优惠政策,包括在减免税收方面的照顾和政策性补贴或贴息。

第8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化验分析;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污水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性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各类资源利用不断增多,同时造成的工业以及生活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多,城市原有的排水设施已经不适应于现有的城市规模,进行城市的污水处理对于城市良好环境的建设以及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污水处理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有限的、相对紧缺水资源,保障和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非常严峻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是对水自然循环过程的人工模拟和强化。发展污水再生利用,推进污水资源化,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必然选择〔5〕。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将污水中含有的各种寄生虫、微生物和重金属等进行处理,有效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经过污水处理的剩余污泥能够作为肥料或者作其他用途,中水可以再生利用,是一种再生资源的利用过程〔1〕。但目前来说,进行这种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较高,导致我国的污水处理方面还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2、污水处理能力是城市发展水平的一种象征

当今社会,由抽水马桶、下水道和污水厂构成的污水处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象征之一。而生态环保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经济水平来进行衡量的,经济发展的快速,能够带来城市面貌各方面的改变,从而也能带来基础建设的较大投入。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污水处理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方面,也是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工程的具体实施

污水处理是环保理念,是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发展理念。污水处理具有经济发展的长远目光,能够获得更大化的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工程的建立是长期的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环境保护工程还存在着许多技术上以及观念上的困难,而进行城市的污水处理就是对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和体现。

二、城市污水处理中的难点

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通过对污水的净化和水体的保护,是水资源不再受到破坏并能实现良性的再生循环。目前,在城市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1、城市污水管线工程建设困难

总的来说,城市污水的处理时需要明确的分类,也就是环保治理所说的环境分层治理方法,针对不同的废水种类要进行分类处理,在管道上就要采取网格式、分区式,对于不同的废水采取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一般生活废水可处理再使用,处理掉城市生活废水内的富营养和人畜污染后这类水源是可以再次循环使用的,但是对于一些工业废水,内部化学污染物或者重金属污染物处理工艺复杂,需要专业的化学反应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这类工业污水处理难度会增加,管道建设工作也更复杂。

对于这类分层比较细致的网格化管道的铺设对于已经建设好的城市来讲这种改造是十分困难的,不论是在施工上还是在治理资金投入上都是一种巨大的困难,由于城市规划建设不易,网格式管道多要建造于地下,因此就需要挖开已经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公路,因此对城市的市容市貌破坏是巨大的,此外建设这类管道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的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管道的铺设没有资金注入就无法开展管道铺设工作。

2、水体污染物的处理问题

在很多城市中水污染治理的工作分工并不明确,因为规模较小的城市只是单一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因此就会直接导致很多废水不经过一系列处理直接注入到污水处理厂,因此这类高浓度污染的废水处理不到位,其中多种物质未经过特殊方法处理直接以处理完成的水注入到河道中,造成处理不彻底的二次污染,并且对于污水内部的污染物没有合理的处理方法,易导致接近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不合理现象

此外对于这类污染物问题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例如设备、技术等问题。在设备上污水处理设备有严格的分类,一定要遵照操作说明有专业的人员操作处理对应的水体污染问题,一旦处理对象混淆会造成处理效果差、设备损伤、处理不到位等现象,造成处理成本过高问题。还有废水处理运输上也需要相应合理的方案,管线的设置也要合理否则容易造成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的问题。

3、处理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必须要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虽然污水达到了国家规定排放标准,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虽然经过了各种不同工艺处理,产生的污泥却不能够有效处置,这样,污泥还会带来二次环境污染;还有,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不但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导致操作运行人员身体健康问题,同时,还会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安装除臭装置,解决处理厂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水处理就是为了保护环境,我们保护环境的企业自身更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三、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对策

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一些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其次,是一些城市盲目建设问题,还有,就是再生水利用率不高,一些城市污水管道网络不够发达,一些工厂生产污水严重超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水质安全达标,影响着污水处理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改善管线设置资金问题

资金不足的问题是许多城市环境工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污水处理行业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办法,改变原有的融资模式,采用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将污水处理事业面向市场,改变政府资金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渠道,积极扩展融资渠道。我们可以采用托管运营模式,同时,也可以采用BOT模式以及TOT模式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运营。另外,积极学习外国先进运营管理经验,改变思想,创新思路,开创污水处理新局面。 2、加强污水处理工艺的评价

对于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评价,要综合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对污水水质的检测、污水处理技术的使用范围和规模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加以考虑,那就是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如果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那么对其污水处理技术工艺水平的要求就相对的要高一些,而与之相反,如果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水平就会相对降低。总之,在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综合评价时不能够单单考虑到一方面的因素,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

3、了解污水水质的特征

污水处理厂接纳的污水主要为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城区工业企业经过预处理的工业废水。或虽未经处理但水质较好的的工业废水无论何种工业废水,其水质均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20425-2006中的规定允许值后,方可进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严禁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工业废水进人污水处理厂。在评价污水处理工艺时必须对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如各类工业废水的比例、排放规律、污染物构成及主要污染物浓度等,对污水的可生化性指标。能否采用生物脱氮技术的指标和能否采用生物除磷工艺的指标进行评价。

4、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4.1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生成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4.2生物膜法是正在发展中的处理工艺,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其他物质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

4.3氧化法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微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5、充分利用污水回用技术

目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而水作为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也同样在日益锐减,这与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回用技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这种危机。但是在使用污水回用技术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实行之前要充分的对目前城市污水污染和回用现状进行考察,做好分析报告,再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回用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农业水(包括林、牧、渔业)、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和补充水源水。当作为农业用水、环境用水和补充水源水时,应对可能产生的地面水、地下水、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9篇:如何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城市污水控制 水资源 污染

1 摘要

本文探讨城市水、城市水资源及污染控制的相互关联。水源与污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指出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认为用水、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在城市水资源和污染控制中应统筹考虑,解决水资源、水污染问题,从量上应避免和补偿城市化给水循环带来的干扰,从质上不要简单地把水作为我们废物的运输工具。分析欧洲城市水资源与污水控制中几个方面的得与失,指出传统排水模式的缺陷,思考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水污染控制途径。

“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足够的自然净化能力和简朴的消费模式是如此美好的生态画卷的根本依仗。现实的情况是:沿江密布的城镇、有限的环境容量,君已经不使用干厕了,他的废物流进了江河,江水还满载着其他人的……

大量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水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大多数城市所面临的现实。我们已经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弧线上走了很远,应当“痛心疾首”。深圳治污理念之争并不在于是否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圆明园补水的背景远远超过事情本身。中国有600多个城市,无数的乡镇,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

2 认识上的误区与水系统的整体观

我们习惯了用上水和下水,给水和排水来界定水资源和水污染控制,所以解决水资源问题我们第一想到的是开源,而在防止水污染上把目标定在排放达标上。但高密度的人口和有限的水资源早已不允许我们这样界定了,作为水源的河流常同时肩负着纳污的重任。水污染控制本身也是开发、保护水资源。

我们习惯于把雨水看作“第二水源”,而事实上雨水是唯一的第一水源。在雨水利用的定义上,我们应该从狭义的直接使用走向广义的水圈循环。

我们习惯于把地下水和地表水分开考虑,通常当地面开始下沉时我们才直觉到过量开采地下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城市的规划中很少考虑到地下水、地上水的相互联系。

我们习惯于把“是否能直接使用”作为水的价值的衡量标准,把污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的意义更多地理解成直接再用的节水效益上。事实上,污水的处理深度是一个城市水系统的决策问题,不直接使用的水的价值并不比直接使用的水的价值低。世界上不只是有污水直接再生再用的成功经验,也有通过维系良好的水圈循环来解决水源贫瘠的成功案例。中国已有案例研究显示水域污染控制(也是水资源保护)本身也要求污水不只是达标排放,而是需要最大限度地节水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

我们目前最着急的是普及污水处理,污泥问题才刚刚开始。“尽管污泥的量只占污水的1%,但它的费用占了污水处理的30%,在我们发愁的事中占了90%”,这是德国工程师Imhoff几十年前的一段话。今天德国污泥处置上的花费已达到和超过50%,污泥的去处和如何实现资源回收仍在让人们发愁,因为在污泥处置上现在的常规做法已根本切断了“人类废弃物土地食品”的物质循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的祖先一直重视系统。水资源、水污染也是一个系统问题。只有把握系统本质的规律性,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缓解水资源危机。

3 规划和行动中的“正本清源”

水资源、水污染的规划与评价必须要成为城市发展、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个根本议题才能真正走向完善。

圆明园补水的事,更应看到城市生态水(地上、地下)的贫瘠。滇池的富营养化久治不愈(建污水厂、挖泥、截留…)至少说明系统的庞大和问题的复杂。深圳污水控制思路,有众多高级学者、院士参谋、会诊,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有600多个城市,乡镇更是不计其数,在规划中不可能像深圳请到这么多专家。专家也常术业专攻,请哪些方面的专家,请多少,专家能有多少精力,这里边都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有必要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更广泛的分析与介绍,作为其它城市的参考。

为了规范管理,设置统一的指标体系是有意义的,如排放标准、节水率、生态住宅评价体系、节水型社会指标体系等等。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环境容量的有限,分门别类的部级指标体系在一个区域或城市的水资源决策、管理中无法取代与地域特征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水系统的规划和宏观决策分析。

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圈的良性循环应成为各项指标体系的最高宗旨,否则会出现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无法反映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是否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深圳治水的争论并不在于污水处理率是多少,更多的是一个地区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用水排水模式的争论,由此可见一斑。

水的规划和决策中应把握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笔者的初步理解,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是尊重自然规律,从量上,我们应避免和补偿城市化给水循环带来的干扰,从质上,不要简单地把水作为我们废物的运输工具。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现在还无法看出人类能改变水圈循环的基本原理。雨水是地下水、地表水的源;地下水的量受地表水量影响;水源与废水无清晰界限,地表水、土壤的污染可以引起地下水的污染;水源质量受纳物量影响;蒸发、下渗、径流是地表水的三大走向等等。这些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内在规律是规划决策中必须考虑的

城市化对自然水圈带来的量上的明显改变是地下水减少、又得不到补偿;地表水停留时间缩短,下渗和蒸发减少,径流量增加。而在质上,则是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即水源的污染。

4 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只是近二十年的事。城市虽然已经高楼林立,但在基础设施、城市管网建设等方面仍需走很长的路才能达到欧洲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现在或几十年前的水平。

在重视单项技术引进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在治水方面已走过路程的研究,分析这条路还有多长和这条路是否是唯一选择。在对策的研究上,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紧迫感,因为我们每年都有上千万的人进入城市,因为我们每几年在城市化道路上所走的路程是现在西方用几十年才走过的,因为我们高速发展进程中的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带来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

以下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列举几个局部,并不全面:

1、传统污水末端集中处理模式的问题与局限。

欧洲传统的排污治污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主要体现在:

(1)高耗水,从理念上把水作为废弃物的载体;污染物和营养盐经历混合、稀释、运输、降解/转移、浓缩分离,进入地表水体和产生污泥。欧洲很多案例研究可以证明,即使最现代的污水处理厂,其出水水质与地表水水质要求仍相差很远(比如含磷在1mg/L水平,而城市周边缓慢流动的水体为防止富营养化需要达到比这一数值低近百倍的水平),也就是说,耗资巨大的现代污水处理厂出水仍需要大量的稀释才有可能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才有可能作为资源再用。

(2)污水的大水量、长距离输送是末端集中处理模式中最主要的费用组成,是几代人不断积累的结果。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发达国家历史上修建的污水管网逐步进入翻修、扩展期,污水管网对他们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发展中国家在城市人口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很难效仿。

(3)污染物的降解和浓缩分离是污水处理中两大基本过程,但传统的排水模式是将污染物和营养盐先进行上百倍的稀释,然后再消耗大量能量再分离。

(4)在各个单元操作达到较高技术水平后,污泥问题仍是污水处理中一大难题。混和的污水成分复杂,从技术和管理上难以实现成分复杂的污泥的返田。污泥处置的费用已经达到和超过污水处理本身,并呈继续上升趋势。

(5)违背生态循环原则。截断了原有的“粮食-人居-废物-土地”物质循环。过去的40年中,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但化肥的产量增加了10倍。磷矿是有限的资源,制造氮肥(目前人类从大气中的氮气制氮肥的固氮量已经是地球生物固氮总量的37%,Gijzen(2001))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污水处理厂脱氮也需要耗能。在污泥消化后,对液相利用MgNH4PO4沉淀的方法回收磷也只占进水总量的15-30%(Heinzmannet.al.2002)。污泥焚烧处理的飞灰中,磷的分离回收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用铁盐作为化学混凝除磷所产生的污泥虽然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工艺技术回收磷和铁盐(Karimnia,1988,Zhang,2000),但由于经济性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些方法均未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广。实际情况是,现代污水处理厂的这些营养盐在永久地流失。

2、雨水管理关键在于实现雨水的良性循环。

城市区域中把雨水储存、直接利用是有很大局限的。欧洲有大量实例说明,城市广泛实施分散的雨水生态工程不仅能有效恢复、补偿地下水、改善城市小气候,而且通过减小雨水对城市管网的压力在经济上同样有巨大意义。

出于对市政管网经济性的考虑,约在一百年前,欧洲国家就有在城市区域中修建分散的雨水缓冲池的例子,用于消减暴雨径流对排水系统构成的短时间高负荷。七十年代后,出于经济和生态上的考虑开始实施分散的、大规模的雨水反渗地下水模式,作为城市土地硬化后对原有的雨水自然下渗进行补偿。

3、污水作为生态水再利用的意义不一定亚于直接的中水回用

已如上述污水和城市水资源并无清晰的界限,德国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逐步流行的、不直接去地表水而是河水反渗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做法与这一认识不无关联。这里介绍德国一个“缺水城市”的实例。

柏林虽然地表有6%是浅水湖,但缺水:这些湖水几乎不流动,其进水主要是雨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柏林年降雨量仅约500mm,比我国许多北方城市的降水量还小。

位于西柏林的Tegel水厂负责周边65万人口的供水,始建于1877年。1883年改建成采用地表水,1901/1903年改建成采用地下水。由于污水和雨水地表径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水达到含磷量1-10mg/L。为改善水源和恢复Tegel湖水质,在1985年,在湖的东北部入口(TegelerFliess和Nordgraben)建成深度处理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为防止西南部的水(水质也很差)倒流,设泵站将一部分水打到东北部的进口一并处理(总设计处理量为6m3/秒),出水含磷小于0.01mg/L,其它污染物通过综合指标浊度来控制。Tegel水厂处理工艺为曝气,沙滤,不需要加氯消毒,供水水质为直饮水。

5 挑战与机遇

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共识是近一、二十年才形成的共识,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城市高耗水、直肠式、末端混合处理模式建立和壮大的阶段至少在时间上是与对自然资源和殖民地的掠夺、工业化高速发展与自豪、较低的城市密度、较大的环境容量这样一个大背景同步的。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水生态保护上,西方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

中国大规模、高速的城市化一方面对水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对水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但另一方面,能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总结别人过程中的得与失,也为我们“一开始”就注重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个大议题,笔者下面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点思考。

城市污水控制的资金来源渠道是污水控制中的一大障碍。城市、乡镇扩展和老城的现代化改造是城市化发展的两大模式,把给排水和污水控制与房地产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可能会有效地解决资金渠道问题,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地的开发开始就得到积累,事实上,它在地价、房价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在这一背景下,分散的(可能在万人规模大小)水污染控制具有很多优点和可操作性。它可以避免集中污水处理方式在城市区域发展进程中多年排污量逐步增加,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时续上或者超前或者落后的问题,可以避免污水的远距离输送所带来的经济和管理上的困难,可以将资金来源与地产开发更好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污水的源头控制,将污水治理与责任群体进行更好地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