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识字教学的定义精选(九篇)

识字教学的定义

第1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我个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汉字的音和形以及字义的辅导方法,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字义,对字义的教学主要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区分对待。

汉字的构字方法有三种: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一、象形字字义的教学

象形字是汉字中古人模仿事物的外在形态逐渐演化而来的,虽然部分象形字不如甲骨文上的一样和事物形态联系紧密,但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便会发现字和事物外部形态的相似部分和联系。教学这样的字,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把字和事物相结合,找到字和事物的相似点,学生就理解了汉字的意义,而且字音和字形也在无意之间让学生掌握了。

二、会意字字义的教学

会意字是指字的整体意义由组成部分的意义合成。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将会意字的组成部分的意义和合成后的整体意义让学生理解,就能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更让学生对汉字的深层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形声字字义的教学

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80%,其构成分为形旁和声旁,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根据构字规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偏旁,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类的事物和动作形态,学生只要找到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就能大概了解这个字的音和义,而且还记住了字的字形。前面我提到大部分教师在识字课中用的加偏旁、换偏旁的形式十分热闹,而学生却没有抓住形声字的规律来了解字义。

第2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教师要采取合理的策略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认字量。帮助学生形成识字技能并且学习运用这程序性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改变教师的认识与教学行为。

一、形音义紧密结合是打开高效识字教学的通途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一般来说,在识字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是字形。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因为绝大多数生字是常用的实词,学生对部分字词的音、义是熟悉的,但独立分析字形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识字教学应以字形识字为主。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儿童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提高了,但由于虚词和含义较深的字词不断增多,字义理解逐渐成为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这里涉及一个教学材料的弹性、针对性、持续性和整合性的问题,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的取舍,都是紧紧围绕字的形音义进行教学的。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备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仔细研究低年级教材中的识字部分不难发现,教材本身更尊重学生的识字规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为引导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应当建立在对汉字本身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上,识字教学要从字的音、形、义出发,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着手。例如,教学形声字时,以形声的方法来分析字形;教学形近字时,以类比、迁移和内化的方法进行分析。此外,教材还为识字教学预留了充分的再创造空间。例如,在教学形声字“马、妈、吗、蚂”时,可先让学生掌握“马”的韵母是a、表声,然后在教学“妈、吗、蚂”时,指导学生分清字的哪一部分是表形、哪一部分是表声,再指导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生字。“妈”是跟女子有关,所以部首是“女”字旁;“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是助词,用“口”字旁;“蚂”跟虫类有关,所以部首是“虫”字旁。这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教一字,识一串,使学生牢牢地建立起自己的“字库”,强化了识字教学的容量性、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语境,在发现中识字是识字教学高效的动力

识字教学离不开具体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的识字教学关键在于语言情境的创设。字形的分析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讲解字义离不开一定的字理情境。识字教学“要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里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写、不考。要求学会的字,由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如果一味地强调识记生字,非但记不好字形,字音也容易忘记,字义就更难理解深刻了。而把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联系上下文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熟悉对汉字的运用。例如,在教学形近字“渴――喝”时,涉及一个教学层次的问题:第一,利用课文提供的语境识字;第二,引导学生再造识字语境;第三,改换“渴――喝”出现的语境来测评学生的识字情况。在具体的语境中,只有引导和发动学生找出两个字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识字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能认识出现在固定课文中的字,还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其他语境时也能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并能独立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强化、巩固和升华。

三、习惯与兴趣为识字教学插上高效的翅膀

从表面上看,学生学习识字、写字是为了掌握交际工具,落实语文的工具性;从深层次来看,汉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随着学习的深入,汉字数量逐渐增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摸索出汉字的结构规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识字习惯有很多,比如师生共同参与发掘、整理,形成规范,并使这些识字习惯从学生无意识地不自觉地识字逐渐成为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因为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处于优势,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为此,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喜闻乐见的识记方法,如“读儿歌”、“演情景剧”、“编顺口溜”等,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让识字教学处处透着新奇、透着活泼,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四、指导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和形似字,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3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更要从一、二年级起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方法,包括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的方法,查字典的方法,让他们"学习独立识字",以后逐步提高培养识字能力的要求,最终做到无师自通,独立识字。

读准字音的方法主要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适当利用形声字的声符类推生字读音(可靠性较差),用部首查字法确定生字读音,以及"据词定音"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例如:有拼音的字可以直接拼读,如各课新学的生字。同一声符的形声字可以采用"形声归类法"类推读音,如以"青"字为声符的"清""情""请""晴""蜻"等,读音与"青"相同或相近。多音字可以根据词语确定其实际读音,如根据"班长(zhǎng)"、"长(cháng)短"等确定"长"的读音。还可以用部首或音序查字法确定或辨析汉字的读音和意义。

识记字形的方法主要是用基本笔画、识字部首、"六书"造字法等知识分析汉字,使学生理解字的构形、读音的依据,帮助记忆字形。例如:根据基本笔画的差异区别"刀"与"刁"和"力","大"与"犬"和"太"等。根据识字部首(形旁)含义的差别区分"订"、"盯"、"钉"、"顶"、"町"......利用"六书"造字规律识记字形,"日"像太阳,"月"像月亮;"上""下"两字的"一"表示界限,一竖在上表示"上",一竖在下表示"下";两人相跟就是"从",不正为"歪";形符"忄"表示字意和心理有关,"日"表示字义和太阳有关,它们与声符"青"合起来,分别就是表示心理的"情"和表示天气的"晴"。这几种方法往往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综合使用,并衍生出更多辨析和识记字形的方法。如,加笔画:乌+、=鸟;减笔画:禾-ˊ=木;换笔画:用-丨+乚=甩;加偏旁:是+页=题;减偏旁:较-车=交;换偏旁:独-犭+火=烛等。

了解字义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根据造字法或汉字字理从字形上判断生字的意义,以及通过词语、句子或查字典了解字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直接表意的文字,如"山"和"水"、"刃"和"本"、"采"和"苗"等;形声字可以通过形符(识字部首)了解字的大体意义,例如"扌"的形声字大都是与手的动作有关的动词(扶、提、拔、扫......)。多音字"挨"的意义必须结合词语"挨(āi,紧靠)着"、"挨(ái,遭受)打"才能判断。多义字"花"的意义必须结合词语"眼花(看不清)"、"鲜花(花朵)"、"花(用)光"等词语才能判断。多音多义字"好"的读音和意义在"好(hǎo,容易)读书,不好(hào,喜欢)读书;好(hào,喜欢)读书,不好(hǎo,容易)读书!"中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明确判断。

查字典的方法,主要是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可以解决疑难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对识字也很重要,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会。

其次,教给学生对所学汉字整合梳理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要把对生字的音、形、义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学文结合起来,把新学和已学联系起来,使原本零散的生字有组织、有意义,从而学得更准,记得更牢。如可以进行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近义字(词)、反义字(词)的辨析活动,可以进行读生字或含生字的词语、句子、片段练习,还可以进行组词、扩词、造句、说话练习练习。面对一个生字,可以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把它和其它汉字区别开来,联系起来,在已掌握的汉字体系中给予其准确位置。

第4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形声字 形旁表意 声旁表音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留学生习得汉字的重点部分。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形声字的教学。从研究时间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的教学研究比较晚,大致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研究的方向和取得的成果来看,它主要分为形旁表意研究和声旁表音研究,围绕这两个领域许多学者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当然这其中仍然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于形旁表意的研究

形声字的形旁到底能不能表意?康加深指出,虽然汉语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使形旁的表义功能有所弱化,但根据统计,现行汉字形旁的总体表义度还高达43.79%。若从形旁和意义相关的角度来分析,则85.92%的形声字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而施正宇也认为现代形声字形符的有效表意率为83%。所谓的“有效表意功能”即指“形符独立使用时的某一义项,与它所参构的形声字的某一义项存在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又能为现代人所理解”。之后,施正宇在《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中分析了以拼音文字记录母语的外国留学生的形符书写错误,认为造成形符书写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形符表义的内涵,以致造成错误的形符改写,这其中形似形符的替代更能说明学生此时头脑中对字形的似与不似处于含混状态。二是混淆了汉语的字词关系。这表明,学生一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汉语能力,对汉字的形义关系也有了一个粗浅而模糊的认识,面对所记录的汉语词,他们可以由词义而词形、由词形而字形地推导演绎,显示出某种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又混淆了作为语言单位的词与作为语言书写单位的汉字的界限,误将字所记录的词义甚至句义等同于形符的意义,并据以改写形符,将表示字义的形符当作汉语的表意单位。她还指出,形符书写错误同时也表明学生对形符的把握还处于从非理性向理性过渡的中介状态,而对这种中介状态的描述与研究应成为今后汉字教学与科研的重要课题。

李蕊在《留学生形声字形旁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中用实验考察了留学生形旁意识的发展过程。结果发现:①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具有一定的关于形旁表义的概念,但是还不能自动运用到阅读任务中去。面对陌生汉字时,还没有根据形旁猜测字义的意识。②留学生学习汉语7―10个月的时候,逐渐发展起比较自动化的形旁意识,对各种频率的目标字都能利用形旁线索进行意义相关的选择。③留学生学习汉语14―15个月后,形旁意识完全达到自动化程度,已经能够十分熟练地运用形旁线索来猜测字义。④留学生形旁意识的发展有一个从“学习到的知识”发展为“习得的知识”的自动化过程,与二语习得的发展路径有某种类似之处。这个实验测试的对象是非汉字背景包括汉语初级水平(学习汉语6―7个月)、中级水平(学习汉语10―11个月)和高级水平(学习汉语14―15个月)的留学生。其中她指出,如果说第7―10个月是留学生的形旁意识逐步走向自动化的关键时期,那么第11―15个月就应该是他们形旁意识走向成熟的时期。根据所有的实验结果,她又提出了对教学的几点建议,认为初级阶段引入形旁的概念应该在相对较晚的阶段,大概在第一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比较合适。因为此时学习者已经接触到了一定数量的形声字,有了概括形旁义类的基础,这样的形旁教学才不会显得空泛。而留学生在学习汉语7―10个月的时候(即学习汉语的第二、第三个学期)又是进一步进行以形旁为主的汉字教学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恰好是形旁意识开始自动化的阶段,此时的理性教学必定能促进形旁意识的发展速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潘先军提出,在教学实际中,虽然教师竭力利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辅以相关汉字学知识教授留学生掌握汉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留学生在对形声字的学习中仍出现大量偏误。首先,他指出了产生偏误的原因,认为这是形旁表意功能的负迁移。他引用了鲁健骥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中的观点,解释这是由于留学生“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了偏误”。他进一步指出,留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形旁表意”的知识特点,在对形声字进行识别、书写的“再加工”时出现“想当然”的依据,因而造成了“过度泛化”。这是从留学生主观方面来说的,再从客观方面来说,他认为施正宇的“现代形声字形符的有效表意率为83%”的观点放在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身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列举和归纳了一些不能完全表意或完全不能表意的形声字,指出了形旁表意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形旁表意功能负迁移的原因。之后,他又指出这种负迁移主要表现在构成留学生汉字能力的最基本的两项因素上:辨识和书写。在辨识方面,他认为留学生在对要辨识的文字没有完全掌握下,就需要跨越辨识障碍来理解内容,也就会自然地根据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判断、推测而达到理解的目的,进而出现“想当然”的偏误。例如“亲切”,学生理解成了“亲自切”,就是“自己砍”的意思。而书写方面,主要体现在形旁错位、形旁替代和生造字三方面。他指出,形旁错位,就是书写时把形旁放错了位置,如:走+取(趣),这是留学生把左下形右上声按左形右声来处理了。形旁替代就是把表示同一意义的多个形旁混淆使用,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往往是使用频率高的形旁替代使用频率低的、容易书写的替代难书写的、表意明显的替代表意相对隐蔽的,例如泠(冷)、米+并(饼)。另外留学生的生造字现象也比较普遍,如米+食(粮)。最后,针对这种形旁表意功能负迁移现象,他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完善《汉字大纲》,制订教学字表;二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寸,防止目的语知识的误导;三是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互补偿。

李俊岩在其硕士毕业论文《留学生形声字意符表意意识的实证研究》中指出利用意符推断形声字的意义是一种习得汉字的比较科学的方法。其实验结果表明,透明度和熟悉度是影响被试成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意符透明的形声字更容易被识别;留学生对熟悉度不同的形声字采用了不同的加工方式:熟悉字趋向于从记忆中直接提取整字意义,生字则倾向于根据意符推断整字意义。同时,他还发现,一年级留学生已经发展了初步的意符表意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意符表意意识也越来越强。汉字圈留学生和非汉字圈留学生意符表意意识在一年级有显著差别,在二、三年级差别不大。汉字圈留学生的意符意识发展比较平稳,而非汉字圈留学生意符意识发展较为迅速。

二、对于声旁表音的研究

相对形旁表意的研究来说,更多的学者把目光对准了声旁表音的研究。周有光在《现代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上指出,汉语是一种非拼音文字,其字形结构与字音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规律。汉语的基本书写单位是汉字,而一个汉字在口语中对应的一般是一个音节,汉字与音节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对于拼音文字系统来说更具任意性。但是汉语存在大量的形声字,虽然声旁可以为整字提供一定的语音线索,但是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仅为39%。

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重视和借助声旁表音呢?石定果、万业馨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中经过调查发现,留学生对字音的高度重视超乎我们的想象,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多强调形义关系,认为这是汉字的特殊性所在,也是难点重点,但是习惯于使用拼音文字的留学生很自然地对汉字也要“因声求义”。因此他们提出今后应在汉字字音教学上加大力度,并找出有关规律。但同时也指出留学生对声旁语音线索的利用非常有限。

江新在《外国学生形声字表音线索意识的实验研究》中以母语采用拼音文字系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作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学习和掌握汉字读音过程中,对汉字形声结构中声符表音作用的意识及其发展,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①和汉语儿童相似,外国留学生对规则形声字的读音均好于不规则字,这表明外国留学生对汉字形声字的读音也明显受到声符表音规则性的影响;②三年级留学生的形声字读音规则性效应比二年级留学生大,表明外国留学生对形声字的读音规则性效应随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增大;③三年级留学生比二年级留学生更多地使用声符类推策略(含同声符邻近字类推策略)去推测生字的读音。他指出这表明留学生对形声字声符表音作用的意识随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因此提倡在汉字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汉字形声结构中声符表音作用的意识,重视教学生认识并利用形声字声符的表音作用,提出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①声符带形声字;②形声字带形声字;③形声字带声符。另外他还指出,我们在教学生认识声符表音作用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声符表音作用的局限性。

陈慧、王魁京在《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留学生积极利用声旁提供的语音信息去学习和掌握汉字,并得出一些较为具体的对汉字教学的启示:①外国学生靠一定的汉语学习经验、母语的经验和成年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较快意识到形声字的声旁的表音作用及局限性,但是他们对形声字精细加工的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关于形声字声旁、形旁的知识,学生对形声字的精细加工的能力将会更快地发展起来。②汉语词一般都是由一个、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语素(或曰词素)组成,写出来就是一个个汉字。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自然有助于对汉语词义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了解到汉语词构造的理据。对于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由于受母语经验的影响,或受汉语教材里生词翻译的影响,或受其他工具书的影响,他们对学到的汉语词常常以整词的形式进行储存,而不是以字的形式进行储存。这种储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他们提出如果在教学中能加强单字的学习,在阅读中有效地提取单字(语素)及其意义,做到举一反三,就能灵活地应付变化的词语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江新的《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实验综合考察了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汉语初级阶段)的汉字加工策略,认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字加工策略,受学生母语文字加工策略的影响。其中,实验结果具体显示,日本、韩国学生的汉字拼音成绩和意义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而印尼、美国学生汉字拼音和意义成绩之间有显著相关,江新解释说,这表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学习汉字时对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的关系,随母语背景不同而变化,有表意文字背景的日韩学生记忆汉字的意义可能不依赖汉字的正确读音,而表音文字背景的印尼、美国学生记忆汉字的意义则可能依赖汉字的读音。他认为这个结果支持“母语的正字法影响第二语言的文字加工”的观点。

郝美玲和舒华在《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中考察了利用教学手段能否使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短期内意识到汉语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并积极利用该功能来学习和记忆生字,发现了规则字的读音正确率显著高于韵母相同字的读音正确率,且二者都远远高于不知声旁字的读音正确率,从而提出教学中可以引导留学生发现声旁的表音功能并可积极加以利用。其中,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刚学了一学期汉语的留学生就可以意识到声旁的表音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声旁提供的全部或部分语音信息来学习与记忆汉字,认为在听说优先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声旁意识的培养,既利于留学生的口语发展,又利于他们汉字识记能力的提高。另外,他们认为只有将汉字部件与其表音(声旁)表意(形旁)的功能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提议,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笔画和常用的、组字频率很高的部件后,可以适当引入形旁和声旁的概念。具体到教一个形声字时,不仅可以教该字的读音,而且可以给学生出示该字声旁的读音,并提示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关系,并指出教师在教授了若干声旁相同的字以后,应该总结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关系,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声旁提供的语音线索。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形旁表意的研究,还是对声旁表音的研究,我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中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反馈到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上的如我们究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周有光.现代汉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J].中国语文,1978,(3).

[2]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形符研究.陈原编.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施正宇.现代形声字形符意义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

[4]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1999,(4).

[5]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6]江新.外国学生形声字表音线索意识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2).

[7]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

[8]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2).

[9]潘先军.形旁表意功能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对策[J].汉字文化,2002,(3).

[10]李俊岩.留学生形声字意符表意意识的实证研究[J].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

第5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57-01

一、识字教学的质量观

如何衡量识字教学的质量?怎样估计识字教学的效率?长期以来,认识还很不一致。有些老师认为,教师教了字,学生识了字,过后能巩固,识字教学质量就算很高了。但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来看,对识字教学的质量观应该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要达到识字的要求

识字教学当然是要教会学生识字,要达到教学大钢的规定的识字的要求。即:“在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读准字音”要在“准”字上下功夫,尤其在方言区。对近音字要区别清楚,对多音字要掌握定音方法。“了解字义”是要懂得字的意思。要着重把字放到词、句当中理解它的意思。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一定要达到巩固。学过的字,不读错,不写错,不用错。看到字形,能读出字音,明白字义;知道字的音和义,就能写出字形。这样识字,达到音形义的全面掌握,才能真正有助于阅读和写作。

(二)要有一定的速度

识字的数量少、速度慢,把识字的时间拖得很长,这是影响识字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学会常用字三千个左右。前三年学会二千五百个左右。为四、五年级较快的提高读写能力打下基础。因此,要把识字的数量、识字的速度作为识字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教材合理编排识字数量外,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识字的效率,力争用少一些时间,教多一些生字。有的教师虽然努力按识字要求教学生字,但花的时间很多,一堂课识字的数量很少,或者很难完成全学期的识字任务,这就影响了识字教学质量。

(三)要具备识字的能力

识字能力是指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能够自己识字,即具有自学识字的能力。具体来说,能够自己识字,即具有自学识字的能力。能够运用汉语拼音自己读准字音,或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字音,自学字音能够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结构,辨清、记忆字形;能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衡量识字教学的质量要掌握上述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识字教学如果只是教学生识字,而不重视提高学生活识字能力,就没有抓到根本。即使识了字,由于学生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识字也不易巩固。识字也要讲究数量、速度,但不是片面的追求数量,如果只孤立地看一节课、一个月识字多少,百分比是多少,这只是看一时的成效,很难预见到识字以后是否巩固,能力是否有提高。因此,不能为教识字而教识字,也不能只顾数量忽视质量,应该是既要达到识字的要求,又注意识字的速度,特别是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中,努力提高识字率、默字率是十分必要的。但识字率、默字率只反映识字的巩固程度和是否达到识字的要求,还未完全反映出学生识字的能力。有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默写生字时,正确率往往达到90%以上,但到了三年级作文,错别字就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没有认真地抓好识字能力的培养。因此识字教学不能停留在只教学生识字上面,然而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也不要以只提高识字率、默字率为满足,立足点应放在识字能力的培养上。

二、对识字能力的要求

下面介绍识字能力的调查。在二年级学生中,让学生自学十个注上音的生字。这十个字是:决、靠、绕、段、坚、胀、哭、挽、围、众,这些字在字音方面包含各种类型的章节,如果拼读有一定难度的翘舌音、三拼音以及拼写规则。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准确的学会字音。在字形方面,包括各种字形结构,形声字、会意字,以及笔划容易错误的字。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构字规律分析字形、记忆字形。通过以上两项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学生识字的能力差异很大

按第一项检查,能力强的班级默字率达百分之九十八:即绝大多数生字在教师不作辅导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学:能力低的班级默字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八,即能够自学的生字只近一半。

(二)识字的速度、效率很不一样

在具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学生中,由于识字的基础、方法有不同,智力发展有差异,识字的速度、效率就不一样。

第6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得掌握汉字学的有关知识。

一、教师应掌握一些汉字科学知识

为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掌握以下汉字科学知识:

1.汉字因义构形,形、音、义结合。

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如“潮”,“氵”表义,“朝”表音,意为海水的涨落;“巢”,下边是树木,木上“田”为鸟窝,“巛”表示三只鸟,合起来以众鸟栖于树窝表示“巢”义。“潮”和“巢”虽然同音,但形、义不同,掌握其形、义,阅读、写作时自然容易区别。

2.汉字构字有规律,具有严密的系统。

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应该指出,古人并不是先定出六书原则然后才造字的。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会意和形声在多数情况下也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如象形字“木”,似树木形■;指事字“本”,在“木”下加一横,指明树根之所在,义为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会意字“休”,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为休息;形声字“沐”从水,木声,本义为洗头发。其中形声是一种最常用的造字方式。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包括《次常用字表》)3500个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就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每个汉字都不是孤立的个体,都和其他相关的汉字建成不同的系统,如部首系统、声符系统、意符系统等。如与祭祀祈祷有关的字多归“礻”意符系统“禄、祸、祈、祝”等;“抱、饱、雹、鲍、胞、苞”中“包”是声符系统。

3.汉字书写知识。

有的汉字的写法与字理无关,是为了书写速度快和美观而改变了笔画,甚至调整了笔顺,这与汉字书写的知识有关。如“车、牛”做左偏旁时末笔的横改成了提,笔顺、笔画皆变了;“尹、争、寻、雪”等字都有部件“彐”,有的横右出头,有的却不出头。为了免于小学生的死记硬背,教师是否应将这里面的道理教给学生呢?

因此,笔者认为高效的识字教学应遵循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构字规律、系统性规律、汉字书写知识等来展开。教师应当掌握以上有关汉字科学的知识。当汉字学知识支撑语文教师的学科知识时,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二、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之大不同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当教师懂得一些汉字学知识后,在识字教学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学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也就会大不相同。

1.教学方法大不同。

教师不懂汉字科学知识,教学汉字自然会出现许多不科学的方法,其中最突出、最明显的是忽视汉字的表意性质,违背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和汉字的系统性规律。由此带来的教法多表现为:教师出示生字后,把“自”放给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于是,学生们产生了各种方法。比如眼中无汉字特点的死记硬背法,用当下最盛行的方法“加一加”――“山+夹”来识记“峡”。再如随意解字“形”的拆字法:“富”――有宝贝有一口田就是富有,将“宀”断章取义,对“”这个象形字(酒坛形)任意分解;“胖”――是“半”个“月”亮,不知“月”是“肉”,“半”是声旁。

像这样不顾汉字特点任由学生的曲解字形法、机械加减法等识字方法,看似民主、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是忽略或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之所以“失守阵地”,放任学生“想怎么记就怎么记”,是因为不懂汉字学知识。当教师懂一些汉字学知识,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大不相同。如我们课题组的教师这样教这几个字:

“峡”:“两山相夹”的水道称为“峡”,如长江三峡。引申为两山之间,如峡谷、山峡;“夹”表义兼表音。教师只要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点破,就将“峡”的音、形、义关系统一地教给了学生,这教法是不是比教师不懂、不解析,只让学生肆意发挥,机械抄写容易理解、识记呢?

“富”:上部“宀”是房屋,下部“”(fú)是象形字,古文字“■”,像酒坛子形,并非“一口田”,本义是酒坛子。可见“富”表示的是有住有吃还有酒喝的富足生活。“”还兼表音,在“”这个声符系统中,还有“副、福、幅、蝠”等字。学生理解了“”的形、义,书写时就不会漏写“一”这个酒坛口,少了它酒坛就不完整了。

“胖”:“月”叫月肉旁,在很多字里表示跟肉体有关,比如“肌、肠、胃、肾”,“胖”用月肉旁说明跟身体有关,“半”表音。

学生自由识记的方法看起来很形象,好像很容易记住字形,其实,如此解析汉字不但违背了汉字科学,而且只能就一个字认识一个字,不能做到系统化地识字,从长远看反而造成识字效率的低下。

2.教学效率大不同。

第7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选自《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有删节。“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关于课文出处的注释,可以使学生学到版本知识,读书要选择最佳版本;同时还为课外阅读作者其他作品提供查找线索。对有关词语(如“社”)的注释可使学生增长百科知识。其中关于是否有所删改的说明,最有利用价值。凡修改处,或原文逻辑上不合事理,或语法上成分不搭配,或修辞上有失准确、连贯、得体,或标点运用有误。下面是编辑对原文的修改([]号内是原文,其后是改文)。

①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像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长江三峡》)

②每只工蜂都愿意用自己[采来]分泌的[花精]王浆来供养它。(《荔枝蜜》)

例①中第4小句只可承前,不可接后,所以应该把它前面的句号改为逗号,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改后,语义清楚,语脉分明。例②原文是行外人语,不符合科学道理。这些都没有逃过编辑的眼睛,并且作了恰当的修改。教学时,将改文与原文比较,或由学生揣摩领悟修改的原因,或由教师讲析其中的道理,或将原文交学生修改,正如鲁迅所说的,学生会从正反两方面学到“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的道理,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

初中和高中阶段都有较重的识字任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生要掌握3500字。高中尚未规定明确目标,可依据北京语言学院的统计,认识4547个字。生字注释,既为学生自学课文提供方便,又为识字教学提出了教学内容和目标。它提示师生,凡注音的字都是新增字,就是学这篇课文的识字目标,依次识记,不断巩固,就可以掌握数量可观的汉字。

不过,对这些生字在教学上不应该一视同仁,而应该依据使用频率和使用广度区分每个字的教学程度。不作区分,就不是科学的有现代意识的教学。因为课本中的生字有常用、较常用和生僻之分,如果把精力用在认识生僻字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字反而不认识,学生毕业后就不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交际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应该将生字教学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运用”,即听音知形、义,见形知音、义,说写时能正确运用。二级为“再认再现”,初中要能再认再现课本中使用频率略高的非常用字,高中要能再认再现4547字以外的字。三级为“初步识记”,即课堂上留有印象,但以后不作巩固练习,更不考试。如《故乡》一课注释了以下生字:“晦、猹、獾、汛、髀、愕、、瑟、睥惘、黛、(五)行、吓hè”,教学程度目标分别是:

运用:晦、汛、愕、、瑟、黛、行、吓

再现:睥惘、獾、髀

识记:猹、

确定生字的教学程度目标,不能单凭个人识字用字经验,主要依据国家语委文字处的《常用字表》、《通用字表》及北京语言学院的4547个字的字表。

这里的词语,指一般词汇,不包括专有名词。词语注释是课文注释的主体。充分利用,可以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练习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一)利用注释掌握丰富的词汇

如果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侧重文字,那么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就侧重语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词汇,无论对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还是认识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

课本的词语注释,多数是解释词语的语义。词语的语义基本跟它的词典义相同(不同的是课本只注释多义词在课文里体现出来的一个义项,而词典注释全部义项)。如果是单义词,掌握了课本注释的义项,就掌握了词语的意思。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意思,教师应该熟悉并进而教育学生掌握课本词语释义的体例。比较重要的释义体式有三种:

1.用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按被释词语的语素或词的顺序一一对释。如:

[奇观]罕见的美好景象。·········(《老山界》)

[向午]将近中午······(《社戏》)“奇观”先释“奇”为“罕见”,再释“观”为“美好的景象”。“向午”先释“向”为“将近”,再释“午”为“中午”。懂得释义的这个规则,便无须死记硬背,抓住关键字“观、向”,词义就不难解释。

2.用反义词或有关词语的否定式,或肯定与否定结合式,来解释词语的意思。

[颓唐]精神不振作。(《背影》)

[淡如烟云]形容对名利冷淡,不热心。(《钓胜于鱼》)对于难以用同义词解释的词语多采用这种方式释义。这种释义体式可以说是从反面释义,所谓正面不通走反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3.有些形容词、动词要指出适用范围。

[矍铄]形容老年人···精神健旺的样子。(《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跻身]指身分上升到某种地位。(《大自然警号长鸣》)

以上都是单义词。汉语多义词丰富,学生只有把握多义词的全部义项———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才算掌握了这个词。可是,课文的词语释义只注释多义词在该文中的一个义项,不能象词典那样注释全部义项,又怎样利用课文注释掌握多义词呢?这首先要求教师熟悉初高中全部语文教材的词语注释,清楚了解哪篇课文注过哪个义项,全套教材遗漏了哪个义项。其次,善于运用比较方法。教材全有的搜集一处;没有的补上,与已有的语例搜集一处,进行比较教学。

(二)练习解释词语临时义的能力

词语有着固有的稳定的意义,否则人们无法进行语言交际。但语言运用,贵在新颖与创造。作家根据词语间意思上的某种联系,在该用甲词语的地方偏偏用乙词语,这样乙词语就临时带有甲词语的意思,而且附加某种感情色彩。

于是乙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偏离了它的固有的稳定的词典义,而出现了临时的灵活的意思。

①晚上瞎摸乱闯,跌到深谷里就把我这材料队长“报销”了。(《夜走灵官峡》)

②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威尼斯》)例①“报销”本是财务上勾帐的意思,这里用来指“摔死”,附加上幽默情味。例②“酽”本指汁液浓,如“酽茶”,这里却指“海水绿得浓”,增添了形象性,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第8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一、打好基础,掌握识字工具,重视培养识字能力

(一)教会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一是汉语拼音;二是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三是按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生正确而熟练掌握了这三套识字工具,就为他们独立识字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并且要注意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如分析字形,开始只要求用笔画和笔顺分析字。当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偏旁部首和独体字时,就要求学生用部首来分析字形。等学生具有一定识字能力后,就要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鼓励他们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独立掌握字的音、形、义。

二、识字教学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字的音、形、义结合。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识字的过程就是牢固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过程,当学生感知字的任何一个因素时,要能准确地再现另外两个因素,即见形而知音、义,听音而知义、形。要做到音、形、义的结合,首先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生字的音、义是学生熟悉的,那么要在着重培训学生辨认字形的同时,兼顾字音、字义的教学,使学生对生字进行准确而完整的感知、理解,进而牢固地掌握。如果学生对生字的音、义都不熟悉,则要先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然后分析字形,使识记形具有理解性;其次,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也就是让学生在学词学句和阅读中识字。这样识字便于结合词句和上下文准确地理解字义,并能与字音、字形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使字的音、形、义建立起牢固联系的效途径。

(二)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录像、动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建立词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在识字的过程中增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三)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识字、学词是为了运用。学生学了字之后,要指导他们认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字、词、句的意思弄懂。这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从而得到巩固。在讲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结合学词学句,加强对字、词的理解。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样,既有利于字词的巩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识字和写字结合。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识字后,如果不及时指导他们书写,就容易遗忘。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在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掌握字形的基础上,通过写字来巩固字词。这样,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9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有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1.把握音形义的各自重点,不要平均用力。(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音难攻音,形难攻形)

2.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3.加强直观教学,尽量激发兴趣。

至于怎样调动积极性,那就要老师来随机应变了,本人认为,老师犹如演员,要尽可能利用生动的语言、体态、实物、挂图等加强直观教学,还可以画简笔画、编顺口溜、猜字谜、学生自己编字谜等教学手段,对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应有所帮助。

识字教学其实有很多种方法,又在近年来的工作、学习中又学了一些方法,现把有关识字的内容整理如下:

一、从我国识字教学的主要流派看新课程识字教材的科学编排

1、我国识字教学的主要流派

(1)分散识字 ,特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

(2)集中识字,特征:同音归类 ;突出字形、兼顾音义 ;“基本字带字”。区别 :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语言交际中词、句的联系,即在词、句等上下文的纵向关联中识字。 集中识字:在字的形、音、义诸方面的关联中完成认识,即在字与字之间的横向关联中识字.

(3)注音识字: 先学拼音后识字,寓识字于读写之中,“边读书,边识字”。 先阅读拼音课文,再阅读汉字注音课文,进而阅读汉字难字注音课文,最后阅读汉字课文。 (4)部件识字 (5)字族文识字 (6)字根识字 (7)字理识字 …………

我总结出“文本——词——生字——新词——新文本” 这样一条识字链。首先,随着文本的出现,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读音;在读词的过程中强化读音、感受字义;在单独识字的过程中,完成字形的识记,巩固字的音、形、义,体现 “认读字音——了解字义——认清字形”的梯度认知要求,让学生轻松认识生字。 接着,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把生字放到新的语言环境(新词、新文本)中, 提高生字的复现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识字教学“三步走”: (1)初读课文侧重字音,要用多种方法读字音。将“读准字音”与“正确读课文”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2)再读课文侧重字义,要用多种方法解字义。如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通过比较、借助插图以及利用直观实物去理解等。 (3)总结课文侧重字形,要用多种方法记字形。识字教学识记字形是难点,教师在总结全文后,可集中进行字形分析的指导。分析字形不应字字力量均等,方法一律,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生字字形的难点,无论是“编字谜”还是“做游戏”,最终还是要以养成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为目的。

二、对识字教育的基本认识:识字观念素质教育化; 识字教育课程多元化;识字教育内容生活化;识字教学方法综合化。

识字观念素质教育化: 教育观念要实现从小学识字教学到小学识字教育的转变。识字教育课程多元化 :识字教育课程应该成为生活性十分强的综合课程,而不是脱离生活的学科课程模式。 低年级确实应当把识字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但是,它不应当是语文学科一家的事,要其他并行的所有学科也都承担识字教育的任务,开拓识字教育的“课程源”是十分必要的。识字教育的“课程源”:生活资源 ;来自学生的“识字源”;“古有桃花源,今有识字源”(识字剪报、识字简报、小名师题库、‘字多星’);图书资源(走进图书室、走进书城、读给学生听)。识字教育内容生活化 ,识字教育不应脱离生活、脱离儿童迫切需要识字的“渴望”而先学拼音,要先学一定量的字,使儿童识字的“渴望”得到初步的满足,激发起“多学”的积极性。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景,将枯燥的认识、记忆变成愉快的生活经历,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教学方法综合化: 1.整体策划、高度综合的单元识字模块: 2.摸底排查(寻老朋友找熟字) 3.分类自学(生活环境识新字)4. 随文攻关(课文学习攻难字)5.复现巩固(归类巩固巧记字)(快乐阅读复现字)

第一册89页8个生字的处理建议:

衣——被、袖、裹(基本字带字)

本——未、末、朱(字理识字)

冻、冬——寒、冷、冰、(冶)

变——业、又(找结构)

地——他、她、池(形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