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识字教学的核心精选(九篇)

识字教学的核心

第1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为基础的课程,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语文教学应该要关注人的生命成长,要从传统的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来,要从只关注教师“教了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了什么”以及“学会了什么”,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使得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语文实践中涵育语文情感,习得语文知识,把握语文方法,砥砺语文能力,生成语文品格,成为具有丰厚素养的语文人。

一、 涵育语文情感,酿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浓度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富有情感的儿童,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给予他们的应该是一种鲜活的语言,一种灵动的实践,一种快乐的体验,一种幸福的生活,一种温暖的生长。对于和来说,语文学习只有饱含着浓郁的情趣和迷人的魅力,才能够吸引儿童,让儿童喜欢上语文,爱之,学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好之”,这“乐之”,皆为一种情感,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试想,儿童对语文倘若没有这样的一种“好之”“乐之”的情感,何来学习语文的兴趣?没了兴趣,又何来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所以,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首先要致力于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用炽热情感来酿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浓度。儿童这种对语文“好之”“乐之”的情感是在亲历学语习文的实践中潜滋暗长、日益养育起来的,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和伤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给学生带来的必将是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心灵的激荡,一种精神的陶冶。语文学习呈现给儿童的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思想的旅行,而不是一种无边的题海和机械的操练。这样,儿童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就不是一种冷冰冰的知识,而是一种活泼泼的智慧。这样,他们对语文的情感自然就是满腔的热爱,而不会是一脸的无奈。

情感需要情感来孵育。培育儿童的语文情感,教师首先要对语文充满着情感,成为一个热爱汉字,热爱母语,热爱祖国文化的人。教师当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去影响儿童,激发和唤醒儿童对汉字、对母语、对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情感也需要实践来培育。培育儿童的语文情感,还得把儿童置身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当中,切实地让儿童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揣摩和感受语言文字的张力和魅力,习得方法,生成智慧,进而对语文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

情感还需要智慧来化育。培育儿童的语文情感,还得要有一种落雪无痕的方法和润物无声的智慧,以此来化育儿童的语文情感,吊起他们胃口,使他们对学习语文拥有一种“饥渴感”。而儿童一旦有了这种“饥渴感”,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内在动力,就会乐此不疲地去亲近语文,学习语文,享用语文。

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有了一种真挚的情感,他们就会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形成一种自觉习惯,不待老师教,他们也会主动地去学语习文,享受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无穷快意。

二、 习得语文知识,校准语文核心素养的宽度

有研究者指出: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可见,知识是形成素养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淀,语文核心素养从何而来?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是离不开语文知识的传授的,用知识来校准语文核心素养的宽度。这里的宽度,不是传授知识的多与广,而是知识的少而精。所以,在教学时,要善于取舍,精准发力,遴选那些少而精当的、富有生长力的种子知识来让学生学习、积累,因为这样的知识才最具力量,也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生成核心素养。这是其一。其二,要潜心研究学生将以何种方式来学习这些富有生长性的种子知识,才能又好又快地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变化为智慧,积淀为素养。

语文知识,就是关于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于此不难看出,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要着力强调这么几点:

第一,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而,它是因文而学的,且有一定的必要性。

第二,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切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而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第三,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切不能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定义,也不能把概念作为考试的内容。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宗旨,不要机械刻意地来传授知识,而要让知识的学习变得自然而然,且富于生长性。比如,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必然要让学生学习到“借物喻人”这一写作知识,但我们切不能把这个知识只当作一个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它就行了,而是要凭借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现象,揣摩、感悟“借物喻人”的真实意蕴:第一,所借事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要有相通或相似之处;第二,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重点描写,要把“人”的特点寓于事物特点之中,如此来还原、拆解、建构,学生既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又对“借物喻人”这个知识有了深刻的领悟和把握。这样,“借物喻人”这个知识点,就在品味文字的过程中变得立体而丰满起来了,自然就积淀成了学生的一种知识经验。这样,他们今后在阅读到类似文章的时候,或者用此种手法写作的时候,就有一种阅读和表达的智慧。如此日积月累,核心素养就会在这种反刍、内化、运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形成。

三、 掌握语文方法,延伸语文核心素养的长度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该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使得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此延伸语文核心素养的长度。语文是实践性课程,方法的获得当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方式上,要强化学生的“学”,淡化教师的“教”,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富有创意地学,乐此不疲地学,在学的实践中不断操习,不断积累,进而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手中得有一些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从语文学习兴趣的角度看,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合理运用有效的方法,维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从语文学习方式的角度看,教师要能够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语文的学习活动,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给予一种自主选择的学习权利,真正地把课堂让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读书、真实的思考、真实的发问、真实的探究、真实的合作、真实的表达的过程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从语文学习目标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不只是语文知识,而是以课文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字、词、句、段、篇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自能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识字写字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从字音上,要学会借助拼音、请教他人和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区别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从字形上,要学会通过图解、猜谜、编儿歌、换部件等识字法,记住字形;从字义上,要学会与词语的理解相结合,能够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具体的语境和生活实际,弄清字词的意思;从书写上,要学会笔顺笔画规则,能够正确、规范和美观地写好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又如,在阅读方面,要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能够运用多种读书方法感受、理解、欣赏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实,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就能够在生活中自主阅读,自能学习。

四、 砥砺语文能力,垫起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也是语文课程最本质的属性。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衡量人语文素养的一把尺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能力又是在语文实践中得以培养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砥砺能力,用能力来垫起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

砥砺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咬定语言文字不放松。教师要能够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语文学习资源,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让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乐此不疲地投入到语文实践中来。课堂上,要关注和利用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语言现象,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置身于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的情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去认识汉字,并能一笔一画地书写汉字;能善于倾听老师和伙伴的说话,并能听懂他们说话的意思;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讲清楚、说明白;能专心阅读,潜心会文,并能用准确、凝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能读中学写,自由写作,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课堂外,可以让学生去收听广播,阅读书籍、报刊和各种说明书,讲述故事,与人聊天,上网浏览、发邮件,等等。如此这般,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的^程,体会语言文字的意味和情味,揣摩语言文字的分寸和美感,感受语言文字的张力和魅力,探索和发现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这样,学生在亲历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经历”演变为“经验”,进而形成一种一听就明、一说就顺、一读就懂、一写就通的语言文字运用智慧。

砥砺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语文实践的本质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习得语言文字表达智慧的思维过程。所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要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开启学生的思维,要遵循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所采取的方式不是机械的灌输,也不是烦琐的操练,而是充分利用语文资源,精心创设一些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期待,引领学生潜心钻研,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在静思默想中探究问题,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历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语文实践一旦有了思维力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会有思想的质感,有生长的活力,言语思维能力也就会有更好地发展。

砥砺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擦亮学生的审美之眼。审美能力也是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能力。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也要注意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其实是一门最具魅力的课程,语文之美无处不在。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就是一个神奇的故事。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发现汉字的美,需要用眼去看,感受它的形态之美;用耳去听,感受它的音律之美;用心去悟,感受它的意蕴之美。如此感受汉字,汉字所蕴含的情趣、意趣和理趣,就变得灵动起来了;如此学习汉字,汉字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就变得立体起来了。汉语是最富意味的语言,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动人的经历,都是一部生命的礼赞,它融聚着作者的思想和智慧,文质兼美。从内容上看,能启迪心智,催人奋进,阅之,可滋养精神生命的成长;从语言上看,字字珠玑,富有说道,读之,能促进言语智慧的生成。语文学习就要把课文的这种内容和形式之美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阅读中发现美,在品味中感受美,在表达中创造美。

第2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一、生活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幼儿园中有着许多图画、图示、标识和文字等,这些符号和文字构成了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发展。我们按照功能将这些符号和文字分成三类。

进程类:主要通过图画、图示或图加文的形式呈现一个事件、一个操作过程或规则要求,让幼儿阅读并理解这些有意义的符号和文字,按照这些符号或文字所表达的要求进行操作活动。例如,在洗手池上方,通过照片或简笔画的方式将洗手的基本步骤呈现出来,以提示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这种与具体操作活动相结合的符号和文字不仅能帮助幼儿操作学习,也有助于幼儿发展“前识字”核心经验。

名称类:主要通过图画或图加文的形式将某一事物的名称呈现出来,让幼儿阅读这些事物的名称,并与自己所看到的具体事物形象联系起来,形成有关文字功能和文字形式的意识。这类符号和文字在幼儿园中大量存在,如教玩具的名称、生活用品的名称,班级名称、保健室和活动室等门上的标牌,在座位、椅子、柜子及绘画材料上用幼儿的照片或代表幼儿的某种动物图片以及幼儿的名字来呈现这些物品的使用者。通过接触这些符号和文字,幼儿往往能自然地获得对许多符号和文字形式和功能的理解。

警示类:主要由图示、图画或文字构成,但简洁、醒目,用来警示某种危险,禁止某种做法,告知某些信息。这些符号和文字的呈现同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符号和文字功能、形式方面的意识,并帮助幼儿理解其他相似符号的意义。例如,在操场边的树枝上挂有“当心树枝”图画的牌子,提示过往的幼儿当心被树枝划伤;在花圃前面树一块“禁止摘花”的牌子,牌子上画一双小手正在摘一朵花,旁边是一个红红的、大大的叉,告诉幼儿摘花是一种被禁止的行为;在楼梯口贴上“小心台阶”的标志,让幼儿知道这四个字表示走台阶要格外小心。

在创设生活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所呈现的符号和文字必须是幼儿能够感知、理解和运用的,在空间位置上要与幼儿的身高相当;二是所呈现的符号和文字必须是幼儿容易理解的,或是在教师的解释下幼儿能够迅速了解其意义的,环境中所需要的材料往往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制作的;三是环境的创设要与教育主题和幼儿的兴趣相统一。

二、教学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教学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主要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自然呈现的符号和文字。这些符号和文字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的。比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初步感知散文诗《伞》之后,教师通过提问,用图画、图示、文字呈现诗句的结构“××是××的伞”,在这个过程中,图画、图示和文字的呈现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幼儿通过对这些符号和文字的认识,联系自己所听到和理解的散文诗内容,不仅可以梳理散文诗的结构,同时可以获得有关符号和文字功能的经验以及“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文字阅读规则的经验,懂得口头语言和文字对应的关系。

类似的“前识字”环境也经常出现在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使用这些符号和文字,一方面能帮助幼儿减轻记忆负担,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也给幼儿提供了发展“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文字往往容易被认为是在识字,是“小学化”。我们认为,从“前识字”核心经验的视角来看,教学活动中呈现的符号和文字只是学习内容的一种书面表现形式,是幼儿学习相应内容的一个工具,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样以散文诗《伞》为例,教师在通过提问总结出散文诗的名字“伞”后,如果边说“这首好听的诗的名字叫《伞》”,边出现“伞”的字卡,那么字卡的呈现就是一种“前识字”环境;相反,如果教师在说了“这首好听的诗的名字叫《伞》”后,再出现字卡,重复念“伞”,甚至让幼儿跟读数遍,那么这个字卡就成了“识字”的材料,这种教学就可能成为“小学化”的教学了。

三、区域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营造的“前识字”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区域中由有关文字的游戏材料和优秀图画书所营造出的“前识字”环境;二是其他区域中由符号和文字等所营造出的“前识字”环境。

语言区域的“前识字”环境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有关文字和特定符号的游戏材料。这种材料聚焦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中有关文字形式和文字规则的意识,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获得“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发展。例如,制作正面印有文字“苹果”或“香蕉”、反面画有代表该文字含义的图案的卡片,将卡片划分成不同形状的几个部分。幼儿的操作任务是将这些卡片组合成汉字,从而发现汉字的形成规律,知道自己拼出的汉字的含义。另外,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多样的书写材料,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给他人写贺卡、写信,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等。二是在语言区域或单独开辟的阅读区中给幼儿提供的高质量的图画书。图画书封面上不同字体的文字给幼儿提供了了解文字功能和初步形成造字规则意识的机会。当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时候,教师在一旁朗读书中的文字,也给幼儿提供了形成有关文字功能意识的机会。幼儿在图书角阅读自己熟悉的图画书时,常常表现出“假装阅读”的现象。事实上,图画书中的文字往往也给幼儿提供了猜测字义的机会。如在阅读《我的妹妹是跟屁虫》的活动中,当教师提到“这本图画书的名字叫《我的妹妹是……》”的时候,有的幼儿因为认识“很”字,发现“跟”字和“很”字有一个部件是相同的,就会接着教师的话说“很屁虫”,而有的幼儿可能对“眼”字更为熟悉,就会接着教师的话说“眼屁虫”。不难看出,这些幼儿已获得初步的有关文字的“前识字”核心经验,优秀图画书的阅读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这种经验。

其他区域活动中呈现的符号和文字也是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的重要凭借。在主题活动中,幼儿采用图画、图示、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这种“前书写”表现给幼儿提供了发展“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机会。例如,在科学区中,幼儿通过图画、图示和文字展现自己在“糖不见了”的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发现。在美工区中,幼儿利用陶艺室中不同图案、文字的拓印材料进行拓印,获得拓印的快乐和接触文字的机会。

第3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一、核心经验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前识字”核心经验包括“符号和文字功能的意识”“符号和文字形式的意识”和“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三个范畴,在“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这个范畴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组成规律、采用一定策略(如情景线索、语法线索和部件线索等策略)猜测汉字是幼儿应该获得的重要经验。这种经验与汉字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有关“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的核心经验中,部件线索策略是指幼儿根据生活中习得和理解的部件,关注和猜测遇到的与部件相关的词汇的含义。80%左右的汉字是合体字,合体字大部分是由偏旁和部首组成的,汉字的偏旁往往具有表形达意的作用。例如,带有“扌”的汉字绝大部分与手的动作有关联,如提、挂、摇、拉等;带有“氵”的汉字绝大部分与水有关,如河、江、湖、海等;带有“犭”的汉字绝大部分与动物有关,如狗、猫、猪、狼等。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与动作有关的汉字偏旁的学习,给幼儿提供展现已有识字经验的平台,梳理幼儿已有的对文字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利用“部件线索”去猜测、学习新的汉字,并对文字产生兴趣,增强对文字功能和文字形式的意识。

大班幼儿已经获得了一些文字功能和文字形式方面的经验,知道文字与符号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并自然习得了一些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开始接触到许多有相同部件的合体字,他们对这些相同的部件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有些幼儿在阅读中会就图画书中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讨论,试图猜测这些有相同部件的汉字的含义和读音。我们认为,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现已有的有关汉字习得的经验,梳理幼儿对相同部件(偏旁)的经验,进而发展幼儿有关文字规则的经验,能够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提升。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动作都是用手来完成的。推拉门、抬桌子、擦椅子、拥抱、握手、拍手……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动作。因此,结合幼儿有关“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这一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大班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扌”这一教学活动内容。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要以游戏为教学形式,在有意义、功能性、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开展这一教学活动。

1.玩一玩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们选取带有“扌”动作的游戏“猫捉老鼠”“你好”作为暖身游戏。“猫捉老鼠”是孩子们平时很感兴趣的游戏,它不仅能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也能让孩子们感知“捉”的手部动作。“你好”的游戏由“拍”肩、拥“抱”和“握”手三个手部动作组成,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使用手部动作,做了与接下来将出现的三个拥有“扌”的字有关的动作,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这些跟“扌”有关的动作与手直接有关,幼儿容易理解。在游戏活动中重复做这些动作,幼儿能初步感受到它们的相同之处,从而为接下来从理解具体动作的相同点过渡到理解表征符号的相同点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做完游戏后,我们请幼儿回想一下:刚才做了哪些动作?这些动作都跟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关?我们重复幼儿的回答“这些动作都跟手有关”,然后呈现这些字的字卡,通过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这些“扌”的字,从理解动作的相同点转到理解表征符号(文字)的相同点,表现自己对“扌”的认识,进而归纳、提出“扌”的含义,并将这些字上面的“扌”用显著的颜色标示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通过提问和呈现文字卡片的方式使幼儿从关注动作的相同点过渡到关注表征符号的相同点,从而发展有关“汉字的组成规律”的核心经验。幼儿知道了手部动作可以用“扌”的字来表示,为后面据此猜测新动作、新的带有“扌”汉字的含义奠定了基础。在大班,许多幼儿已经认识“捉”“拍”“抱”“握”等字,但对这些字在表征形式上的共同点缺乏关注,教师通过提问可以让幼儿充分表现他们已有的“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水平,通过集中观察、比较则可以促进幼儿有关“汉字组成规律”的核心经验的发展。

3.猜一猜

在幼儿获得了大部分与手有关的动作都有“扌”这个文字规则的经验以后,我们就引导幼儿利用部件线索策略来认识新的文字,即幼儿看到“扌”的字,就会主动想到从手的动作去猜测字的意义或读音。我们首先出示了“擦”和“扫”的动作图,让幼儿猜测图中有什么动作跟“手”有关,并加以模仿或示范。我们在总结后出示“擦”和“扫”的文字,让幼儿观察文字中是否有“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观察图画中的动作和自身动作两个方面帮助幼儿将跟手有关的动作与文字建立了联系。接着,我们又分别出示了“提”和“摸”字,让幼儿去找一找文字中是否有“扌”,并根据这个“扌”去猜“这个字宝宝是什么意思”。我们示范提水的动作和摸幼儿的头,在幼儿充分猜测后说出这个字,并提示“我在用什么摸”,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和字中的“扌”认识到这个新字跟手的动作有关,并准确理解其含义,最后我们出示动作图加以验证。

4.找一找

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强调符号、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强调多种感官参与。因此,在“有趣的提手旁”活动的“找一找”环节,我们让孩子们在图画书中找出有“扌”的字,使他们认识到不仅仅是幻灯片里所呈现的那几个字有“扌”,在我们的图画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字,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文字、符号的兴趣。

当幼儿在图画书中找到有“扌”的字时,我们就将幼儿找到的字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操作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扌”这个部件的学习水平。我们把幼儿找到的字的含义说出来,让幼儿根据汉字做动作,来理解这个字是否跟手有关,从而形成符号和文字规则意识的核心经验中利用部件线索策略来猜测汉字意义的能力。

三、教学启示

教师应如何通过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前识字”核心经验?通过对“有趣的提手旁”这一活动的组织和反思,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

1.“前识字”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核心经验,而不是识字

“前识字”活动和“识字”活动的目的不同。许多“识字”活动,尤其是一些机械、枯燥的识字活动往往是以认识多少字为目的的,活动过程往往是先认识汉字的结构,然后接触偏旁部首,再到认识汉字,每一步的学习都以认识这个汉字为主要目的。而“前识字”活动关注的是与幼儿未来识字有关的基础性、根本性的经验。本次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认识多少带有“扌”的文字,而是让幼儿理解文字所代表的意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对偏旁部首和汉字产生兴趣,并初步感知“扌”和手的动作有关,从而为今后学习其他偏旁部首和理解文字含义作铺垫。尤其是“找一找”活动环节与识字活动的区别就体现得更加明显。同样是出示幼儿找到的带有“扌”的汉字,在以识字为目的的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先让幼儿认识这个字,记住这个字的发音;而在本活动中,我们是告诉幼儿这个字是一个什么字,然后让幼儿想出、做出与这个字有关的动作,以判别这是否是一个跟手有关的字,目的在于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有“扌”的字往往是跟手的动作有关,进而去猜测这个字的含义,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理解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从而习得文字。

2.应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开展“前识字”活动

幼儿是以生活中的符号和文字为载体来发展“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在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中,我们可以选择类似“汉字的起源”“生活中的标识符号”“某一部首(偏旁)的文字”“百家姓”等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

本活动中,有趣的“扌”就属于“某一部首(偏旁)的文字”中的内容。同一部首(偏旁)的汉字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部首(偏旁)的汉字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来发展幼儿的“前识字”核心经验。我们要选取幼儿可以感知、体验、表现含义的文字。幼儿对手的动作有生活经验,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并能表现和表达出来。但有“扌”的汉字很多,并不是所有有“扌”的汉字都可以纳入教学内容,我们集中呈现的“捉”“抱”“握”“拍”“擦”“扫”“摸”“提”等字,其动作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感受、能够直观展现出来的。

第4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五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29-01

语文新课程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构成。语文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五个方面”。

一“一个核心”

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核心。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也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为主要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适应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考虑,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三个维度”

1、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点。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语文教育界的研究者提出语文知识包括生字、词语、句子、章目、语法、修辞、逻辑、文章,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我们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必须把知识和能力当作语文学习的一个维度,这样才能促进语文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和谐的教育环境的建设,也要注意教学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这里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概念,也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要渗入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离不开教学过程,只有把两者有益的结合,学生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我认为,和谐教育环境的建设,也离不开这方面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人生态度的思索过程,也是人生价值不断形成的过程。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好之”“乐之”就是包含了情感的体验与价值的判断。过去,我们用空洞的说教来代替学生价值观的判断。如在教学语文课文时,特别是在提炼中心思想时,有些教师就按照参考书,甚或说按照自已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把答案抄给学生,让学生背会就行了。新课标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喜欢语文,在语文中感受学习的愉乐。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不可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

总之,三个维度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我们不能忽视,也不可以忽视。

三、“五个方面”

1、识字与写字是语文教育的传统,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在追求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时,中国优秀的识字与写字传统不能丢了。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识字与写字这一点千万要提出来。

2、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点,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新课标强调对话,强调阅读感悟,强调阅读速度与数量,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读通课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总结课文的内容,给课文分段,从而领略其中的内函。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不能用图片来支解文字,更不能让图片阻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谐的教育环境的建设,更应该如此。

3、写作是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再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展示 它强调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发现,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学生语文程度的高低从作文中就能体现出来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比较狭小,又不能很好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所以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我们教师尽量寻找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写作材料,解决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

4、口语交际是我们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表现为一个人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它是对听说训练的改造,它要求学生具有演讲与辩论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交际水平。有人讲,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可能会局限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并不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正是培养了这种能力。我曾看过一位老师flash制作的《乌鸦喝水》的动画,这段动画把乌鸦喝水的全过程完全展示出来了,特别是乌鸦的心理过程,展现的惟妙惟肖。这段完全动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纷纷举手描绘乌鸦喝水的过程。他们不但把动画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还绘声绘色地加上了很多自已的思想,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5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一、将马列经典著作引入语文课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含诸多内容,既包含拥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也包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涵盖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共同认可的各个层面的文化追求。语文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直接的莫过于课本直接选用马列经典著作。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列经典被直接引入语文课本的越来越少,这当然是对过去一个时代的纠正。但在文化空前繁荣的当前,在语文课本中出现马列经典又有何妨?《共产党宣言》里的某些段落,每次读都让笔者忍俊不禁;恩格斯的《从巴黎到伯尔尼》是多么优美的游记;的《为人民服务》寓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于生动的事例、浅白的语言中,读起来又是多么的发人深省……当然,正如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仅要靠道德准则的课堂讲授来实现一样,语文课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可以有多样的载体。只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管古今中外,任何有益的文章都可借鉴和学习;只要能实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的,不管是直接灌输还是通过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潜移默化影响,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言文字在国家和民族的形成中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首先也体现在对国家、族群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认同上。汉字不同于表音文字,具有形、音、义结合的特点。一个汉字引申开去就可以体现一种文化,如“中”字。“中”字在甲骨、金文、篆书中有不同的写法,有人说“中”的本义是日中旗影,由此可引申至天文历法知识;有人说“中”字是箭射中靶心,由此可引申至古代军事知识;有人说“中”是投壶投中,由此可引申至古代的文化习俗。从字义上讲,中有“中心”“核心”之义,可以引申至各种中心、核心;“中”有“中国”义,既可以引申讲中外关系,也可以讲“中国”的形成及历史演变;“中”还有“不偏不倚”即中庸”“执中”义,既可以引申讲儒家哲学,也可以引申到中国文化特点,更可以讲中西文明的不同……如此引申下去,即使是讲语言文字的小语文,也将无限放大,包容大文化。

三、文化观下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第6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及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旅游专业技能,具备旅行社及酒店管理工作能力,适应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经营和服务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本专业能掌握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应用文写作等工具性基本知识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经营管理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能培养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和导游讲解、带队领队、接待服务等工作能力、旅游酒店相关工作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评价分为毕业论文评价、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三个部分。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

(一)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结合本专业所学的各课程理论知识,结合毕业实践单位或具体岗位在旅游管理领域选定某一题目,写一份毕业论文。字数3000~4000字。根据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和评分。

(二)岗位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由学生带回学校。

(三)项目考核评价体系

本考核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从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中,任选一项考核。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方案撰写阶段,每个人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在对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进行调查或实际工作、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幻灯片制作,每人的成果经评阅教师评阅计为单项得分。第二:现场考核阶段:以每个人为单位汇报和展示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现场评委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出相应的现场得分,单项得分加上现场考核得分,即构成了本项目化考核的分数。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1.文档考核评价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 策划方案;应用技能: 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策划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管理策划方案字数1500~2500字。管理策划方案包括管理策划书、项目策划书、战略策划书、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策划书、某一旅游企业或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调查分析报告;应用技能: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估价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游酒店管理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字数1500~2500字。

2.现场考核评价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PPT讲解;应用技能: 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个人基本素养及专业技能的整体表现;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时间为20分钟,每位学生利用幻灯片汇报和展示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一)毕业论文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及评价要素的内涵、分值如下:

1.平时表现:严格遵守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工作努力,态度积极主动,4分;

2.选题:选题符合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能较好地联系社会经济实际和毕业实践单位具体情况,4分;

3.文献综述:掌握本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并有自己的见解。能正确引用相关文献,2分;

4.论文内容:第一,思路清晰,概念清楚,文笔流畅,撰写规范,字数达到要求,6分;第二,善于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全面、正确且有一定深度,6分;第三,论文有创见,且有一定的理论和推广应用价值,4分;

5.论文格式:格式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2分;

总计得:30分。

(二)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标准

指标项目及分值、评定等级标准、评定成绩得分如下:

1.工作作风 5分: 服从领导,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责任心强。(5分)服从领导,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较强。(4分)尚能服从领导,工作表现一般,有一定的责任心。(3分)不服从领导,工作马虎,责任心差。(2分)

2.岗位业绩 10分 :在具体实践岗位上迅速适应,有很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在具体实践岗位较快适应,有较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分)在具体实践岗位适应,有一定的业绩。(6分)不能很好适应岗位、没有工作业绩。(4分)

3.岗位能力 10分 :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独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全面掌握各项技能。(10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一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很好掌握各项技能。(8分)尚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基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掌握一定的技能。(6分)操作能力较差,基本不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4分)

4.组织纪律 5分:能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90%以上。(5分)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75%以上。(4分)一般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有时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3分)组织纪律性差,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2分)

综合得分30分。

(三)项目化考核评价标准

1.文档考核评价标准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选题、问题把握、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规范要求,合计(20分)。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符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范围。(4分)问题把握: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和要点,方案具有建设性、实用性。分析过程正确、合理。(4分)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4分)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6分)规范要求:封面、字体、字号、段落、图表等符合规范要求。(2分)

(2)“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调查分析内容、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调查分析材料、规范要求,五项内容各占4分,合计(20分)。

调查分析内容:调查项目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调查过程全面、方法得当,分析过程科学有理、正确;

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

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

调查分析材料:材料真实可靠、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施性。

规范要求:方案过程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层次性,封面、字体、字号、段落符合规范要求。

2.现场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的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合计(20分)

知识运用:对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的熟练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内容的充实。各占2分共4分;

PPT制作:格式:文字、图片风格统一,格式规范,版式合理。视觉效果:色彩效果、图文比例、动画美观、合理,符合汇报主题。内容:内容精练、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符合汇报时间要求。设计思路:符合陈述思维,导航、超链接清晰合理,过渡恰当。各占1分共4分;

表述:语音:普通话规范,口齿清晰,语音纯正。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语言:语言流畅、准确,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影响力:表达自然,情感得当,富有感染力,具有气氛调动能力。各占1分共4分;

礼仪:形体语言:坐、立、行的姿势优雅得体。服饰:大方、得体、统一。举止:从容、端庄、适度。态度:精神饱满、态度亲切。礼貌:主动、规范、得体、尊重评委。各占1分共5分;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沉着冷静,抓住重点,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准确无误。共3分 。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一)考核工作流程

1.毕业训练动员(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公布毕业训练考核评价体系(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2.分散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一周);集中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四周);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第六学期,第十周)

3.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第六学期,第一周);第一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第二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4.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第六学期,第一周);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二)考核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第7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45-02

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是自动化类专业必修的行业通用能力模块,是自动化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参照高、中级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电子部分),以工作任务为引领、职业技能为导向构建以工程项目模块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本文以“简单数字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为例,探讨高职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能力目标及学习模式设计

(一)教学能力目标设计

1 专业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能借助常用仪器仪表判断集成芯片的好坏;(2)能对电子线路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熟练使用常见的电子仪器仪表;(3)能根据电路图对电路进行安装、调试、维修;(4)能按照最优化设计理念对电路功能进行改进与改造;(5)会对电子产品加工进行组织安排、管理等。

2 方法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会识别和测试常用TIL、CMOS集成电路产品;(2)能进行相应资料信息的查询、收集与整理;(3)能应用AutoCAD完成简单数字抢答器的原理图、接线图设计,用面包板完成项目实际制作;(4)能分析和排除项目中的简单故障等。

3 社会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能够做到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节约用电;(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3)具有质量、效益、成本意识;(4)能够正确表达和展示工作成果,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二)学习模式设计

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的主要情况为:具有一定的电工操作技能,获得了维修电工初级上岗证,但是自学能力不足;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学习主动性,但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足;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软件应用能力不足。根据以上学生情况分析,本项目以2人为一组,实行“先进带后进”的学习模式,让学习先进的学生与学习后进的学生组成一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一)确认项目任务

“简单数字抢答器”项目是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课程的第一个项目,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该门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该项目既包含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可行性,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转换思维,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可将“简单数字抢答器”项目分为五个子任务:逻辑代数的认知;逻辑门电路正确使用;不同类型集成门电路的接口;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识别与检测;会使用常用集成门芯片、按钮、指示灯以及合适的连接线制作简单数字抢答器电路,能应用AutoCAD画出电路的原理图、接线图,能安装、调试、维修电路等。

(二)制定项目教学计划

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完成应用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Au-toCAD绘图及应用等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使用工具、仪表,会进行电路的布线与操作,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数字抢答器”项目教学计划大致可分为:各项目小组制订项目计划,所有小组共同论证项目计划的可行性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设计的“简单数字抢答器”原理图进行分析,明确元器件连接和电路连线;应用AutoCAD画出布线图;制作电路的元器件清单以及调查所需元器件的市场价格,购买所需元器件,并完成元器件的检测工作;根据布线图制作“简单数字抢答器”电路;完成“简单数字抢答器”电路整体功能检测和简单故障排除;完成项目报告及心得体会。

(三)项目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实施本着“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原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它既注重项目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又注重项目完成的成果,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出功能更加完善的项目电路图,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简单数字抢答器”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如下:

测试常用集成门芯片的逻辑功能,如测试芯片74LS08,74LS32,74LS04(CD40106)、4LS00(CD4011)的逻辑功能;通过亲自布线,掌握常用集成门芯片对信号的控制作用;了解常用74系列门电路的管脚排列;正确使用面包板,正确安装元器件与集成芯片,布线合理,符合工艺要求,具有成本意识与安全意识;画出简单数字抢答器的电路原理图以及布线线图;实际安装制作简单数字抢答器电路;检测、调试、维修简单数字抢答器电路;验收简单数字抢答器电路,并完成项目报告。

三、学习评价设计

项目考核均采用“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即学生自我评价、班组评价、教师(师傅)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评价模式中,学生不仅会自行设计与制作简单数字抢答器电路,而且能提出该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缺陷,能对该电路进行一定的电路改造,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自信心。

(一)期末总评设计

期末总评采用“235”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20%+期末理论综合考核30%+项目能力考核50%。

(二)项目能力考核评价设计

项目能力考核评价设计详见表1。

(三)期末理论综合考核设计

第8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数字出版;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52?04

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任务和“高职教育要面向职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调研行业人才需求特征、梳理人才培养规格,并以课程为基本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高职数字出版专业肩负着为数字出版领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遵从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行探析非常必要。

一、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格

数字出版产业特性对人才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需求。一条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概括起来应包含产品设计与创新、内容加工与创造、内容解构与重塑、内容呈现与交易等环节,需要策划创意、编辑加工、技术创新、营运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是高层次数字出版人才,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创新能力,在学科建设、技术开发、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可以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完成数字出版产业形态设计的高端人才;第二是中层次数字出版人才,是懂行业知识、懂技术、懂管理的出版策划设计与执行者,能策划选题并设计出符合读者数字化阅读需要的数字产品的编辑加工人员、多媒体技术人员和产品营销人员;第三是低层次数字出版人才,即能够根据策划者的意图和要求、不同群体的文化生活需要进行技术制作、、数据加工的数字技术工程师。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数字出版人才结构应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即数字出版人才按高、中、低三个层次应保持合适比例,才能确保数字出版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数字出版产业人才需求层次看,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主要为数字出版产业培养基础性、支柱性人才,即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创造加工型和技术革新型人才为主即能掌握传媒类专业知识、技能,熟悉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新闻出版素养和踏实工作的职业精神,符合数字出版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标准。

二、高职数字出版人才的素质要求

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资源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殊的素质。

1. 学习能力

数字出版属于文化产业,它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要特点的,数字出版又是一个外延相当丰富的产业,普遍具有兼容性、文化性、精神性、经济性、技术性等产业属性,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应兼通艺术与经济、文化和技术,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数字出版人才要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的观念和善于运用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的本领。

2. 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从事数字出版工作,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产业,它与创造力是分不开。内在的创造性思考和外化的创造性行动是数字出版人才的灵魂素质,它决定了从业者在职业道路上的成功率,同时也决定着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产品形态、盈利模式等都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因此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仅要具备“我要成功”的理想还要具备“我能成功”的能力。这句话,对数字出版专业学生尤其重要。

3. 核心竞争力

数字出版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集合,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1]。技术是实现数字出版的基本手段,也是数字出版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数字出版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和提升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生产经营战略和良好的经济素养,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公司组织指挥能力,有扎实的廉政工作作风;在数字出版活动中综合性能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创新、灵活应变、社交、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有运筹帷幄的综合能力、逆境中追求成功的积极心态。

4. 抗挫折能力

出版是一项创新活动,在当今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数字出版领域充满了机遇、挑战和竞争,成功与失败形影相随。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数字出版人才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力、对挫折的处理能力与其他能力同样重要。

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应该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是具有“个人创造力、技能与健康心理、自我复制机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数字专业出版人才的课程体系建构

1. 以“项目+模块”为架构建立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需要,我们基于数字出版职场岗位关键能力提出系统化的“项目+模块”的高职数字出版课程新体系(如图1所示)。

“项目+模块”数字出版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两大项目:“出版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新闻出版素养,主要有《编辑概论》《文稿校对》《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营销》《出版选题策划》《出版项目策划》等课程[2];“数字出版教学做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数字化制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涵盖数字出版基础课程、数字出版核心课程,并融通数字出版实训项目和数字出版拓展项目,主要课程有《数字出版基础》《出版数据加工》《排版与版式设计》《网络编辑》《网络书店操作》《出版物网络营销》《电子书制作与传播》《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自助出版》《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等[2];“实践模块”为提升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数字出版领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依托工作室,承接天闻数媒的电子书包数据加工业务、湖南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公司的图书数字化营销业务,通过真实的商业项目操作,培养学生在数字出版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数字出版实训项目”和“数字出版拓展项目”主要镶嵌在“数字出版教学做模块”中,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培养学生的数字出版单项操作能力。

2. 以职场岗位关键能力为主线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对重构的课程体系实践摸索,并与深度合作的企业、行业广泛沟通,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建设《数字出版基础》《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图书编辑》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电子书制作与传播》《图书编辑》5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网络编辑》等5门核心课程涉及到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参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与标准、前导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制定并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并以这些核心课程为先导,逐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3. 以“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基本演练平台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以“出版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平台,构建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参与各种竞赛活动等为主要环节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构成要素:① 出版基础技能:主要针对出版处理流程,着重解决校对、编辑、策划、营销等单项操作技能的局部行为向连贯行为的转移,一般以课程实训的形式进行。② 出版岗位技能:着重解决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岗位上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从连贯到熟练的问题,一般以综合实训形式进行。③ 出版综合技能:解决学生对出版职业能力的运用从熟练到自如、从适应到创新的转移,一般以综合项目课程、顶岗实习形式进行。实践课程体系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各课程中自成逻辑的实训项目;二是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

(1)各课程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实训项目。以《网络书店经营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有5个综合实训项目(见表2),这些实训项目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形成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实训体系,通过系统的实训项目达到培养目标。

通过实训,学生参与网络书店搭建,亲身体验网络书店搭建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参加实训项目和完成任务过程中,尊重团队成员,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采纳团队成员建议,支持团队决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解他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与评价,养成遵守团队合作纪律、关心团队业绩和个人成长的良好习惯;树立服务意识,具有与团队、客户和用户沟通协调能力;热衷自主学习、发现探究问题;培养网络表达和网络交际能力,建立自信和健康的竞争心态;具备系统性思维、创新思维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构建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引进公司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发构建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为主要环节,使单项实训、综合性实训和创新设计性实训有机融合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形成的有机结合,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以培养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如出版数据加工员、排版员、出版物营销员、策划等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按出版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将实践教学分为出版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出版岗位技能训练阶段、出版综合技能训练阶段,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帮助人才渐次形成出版基础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等专业实践能力(见表3)。

参考文献:

第9篇: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数字信号处理;主体式教学

作者简介:吴杰(1977-),女,安徽临泉人,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陵科技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编号:jit-b-2012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78-02

为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教育部在全国逐步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综合素质优秀、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对卓越工程师的核心要求。培养优秀的卓越工程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全方位培养能力素质为目标,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作为通信、电子专业的必修课,是信息工程类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核心之一。但是其涉及的知识面宽、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过程参与性不高,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传统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实践性课程如MATLAB、DSP技术等由于在单独教学中常因应用目标缺乏等原因难以落实教学效果。因此,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课程群,以主题牵引课程群教学,将理论、实践、技能和素质贯穿于工程环节,探索以主题引导锤炼提升理论和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离散信号的Z变换、傅立叶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以及滤波器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1]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微积分、复变函数、数理统计等众多学科作为基础理论支撑。同时,数字信号处理又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背景的学科,其核心部分的内容如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部分与通信理论、工业控制、模式识别、语音处理、图像处理、神经网络等应用学科关系密切,在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课程应用背景的了解,将实践教学贯穿到理论学习中,突出实践教学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MATLAB语言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将其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中,可以很方便地把抽象的概念用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2]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DSP芯片是为了快速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而专门设计的工程实践平台,可以很好地架起理论教学与工程应用的桥梁。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应用目标不明确,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和上述课程的教学特点,组建了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中心,以“信号与系统”、“MATLAB应用”和“DSP技术及应用”课程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综合,以专业生产实习为实践,以毕业设计为拓展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群,以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

二、主题式教学设计

课程群主题式教学以“兴趣驱动、主题牵引、技能主导、理论优先”为指导,采用“单主题、双杠杆、多环节、宽拓展”的教学路线,主要抓好教学、考核、实践和引导四个环节。

1.有机融合要求和兴趣,精选课程主题

以全面培养优秀的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为牵引,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师资源、实验室资源和实践安排,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时分配和掌握能力,在深入调研社会需求、培养要求和新时期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确立了主题式教学的思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积极产生问题需求,主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从而全面培养体系化、工程化的思维模式。在课程主题的选择上,教研组在综合考虑课程教学特点、当前研究前沿和学生兴趣领域等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10个课程主题,对于不同的生源背景、不同的专业方向等进行量身定做。其中,为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选择了“数字式调音台”这个主题,每个学生都应当通过设计计算、原型验证(MATLAB平台实现)和工程实现(DSP平台、C#平台)来创新性的打造个性化的音控系统。

2.合理评价理论和技能,突出教学目标

考核决定了学习的价值导向。在考核杠杆方面,采取理论和技能一体化考核。每门课程的考核都分为作业、卷考、机考和设计四个部分。作业和卷考以书面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侧重点放在对课程本身的基础学习上;机考,通过在计算机上的设计和实验,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设计,即随堂课程设计,在课程一开始即布置,在课程结束时上交设计报告,阐述利用课程知识进行工程实践的心得和体会。

在考核比例的分配上,要求四项全部合格方可通过该门课程,按照1∶4∶3∶2的比例计算该门课程的最后得分,突出了工程和实践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

3.全面整合设计和实践,树立工程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工程应用背景为主线,以课程设计为牵引,让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课堂上、从教材上、从参考资料和网络上寻找答案。以明确的工程背景,牢固树立工程应用的思想。以数字式调音台主题为例,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以数字式调音台的工作原理和设计需求为主线,在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以MATLAB为平台,以软件形式设计出数字式调音台,输出其响应波形,加深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在学习“DSP技术及应用”课程的过程中,以数字式调音台的硬件原理为主题,让学生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进行DSP软硬件设计的工程方法和典型应用背景;在与之配合的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安排DSP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制作,通过配发的软件实现其硬件调试;在毕业设计阶段,让同学们结合理论设计和硬件平台,完成最终的数字式调音台样机。通过这一整套的主题式流程,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在实践过程中又要求学生不断复习旧知识,探索新问题,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把握课内与课外,明确发展方向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课堂知识很难直接解释学生遇到的新事物,尤其是DSP芯片厂家多、型号多,且各有特色,ARM、DSP、多核复合等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困扰着学生。为使卓越工程师能尽快和社会接轨,在教学过程意安排了前沿讨论课程,以宣讲、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接触新事物,了解课程群在其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增强未来信息时代主流工程师的自信心。

三、教学模式分析

开展“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群主题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整体性强

整个课程群围绕典型的应用主题探讨,从信号与系统开始,在MATLAB、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各课程中反复讨论一个大案例,使学生明确各课程、各知识点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体系。

2.工程味浓

主题的提炼来源于工程背景,最终通过成熟的工程实现来解决,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各阶段,完整实现了工程实践中所必须经历的理论计算、方案设计、原型验证、调试分析、再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在经历在校学习各阶段时,也能完整地实践工程开发过程。

3.创新驱动

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无数研究表明,创新能给予学习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兴趣和最大的动力。要成功地完成主题工程,仅靠课堂、书本、教师还远远不够,必须走出去,走进图书馆、书店,打开网络,互相交流,体会创造的快乐与创新的快乐。

4.综合提升

在整个课程群学习过程中,课程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学习相互交错,理论与工程相互印证,学生不仅能从课堂上知道结论是什么样的,也能通过MATLAB实践在电脑上看到直观的现象,了解误差的存在与影响,更能在最后的硬件系统上发现设计和实现的不一致性,看到工程调试和理论计算的差异性,深层次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水平。另外,通过创新驱动解决了学生学习惰性和无目的性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群主题式教学,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结合自身特点确定教学主题、如何保证学生完成全套的主题训练、各教师间如何进行知识体系准备、如何进行无间隙的配合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小组,整合教学资源,调整课程安排,逐步协调规划的方式在实践探索中深入解决。

四、结论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群主题式教学,以主题贯穿课程群教学始终,以应用驱动学习,以工程实践理论,统一了理论、技能、实践、工程等各环节的学习目标,打破了以往各课程间“自成体系,独立考核”的模式,优化了教学目标,在反复实践中固化了理论知识体系结构,形成了“主题鲜明,理论主导,技能多元”的能力培养体系,使学生时刻都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做什么,明白理论、工程、前沿和未来之间的关系,自主搭建良好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结构。

卓越工程师主题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逐步推广,让学生通过若干主题的学习,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顺兰,吴杰.数字信号处理[M].第二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