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精选(九篇)

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

第1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关键词:危险货物;应急处置预案;铁路运输

一、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预案概述

(一)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主要措施包括:1.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

(二)铁路危险货物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

铁路各站段的危险货物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铁路总公司铁路危险货物应急预案为基础,密切结合站段实际情况,真实、具体、简练、准确地用图、表、文字表述,编制的预案必须经过涉及部门的讨论及有关专家论证后,报上级部门批准 。批准后的方案应当不断演练修正。

(三)铁路危险货物应急演练的提出

由于应急处理方案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对协调要求比较高,因此在预案编制后要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让所有应急救援的员工清楚一旦事故发生,本岗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近年来,广铁集团公司每年定期举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并对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同时通过演练检查、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二、液氨罐车泄漏事故应急演练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笔者全程参与了2015年广铁集团液氮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并在后期为其制作了面向岗位员应急处理培训的教学视频,经过分析,演练预案的设计与实践包括以下的几个环节。

(一)预设事故概述

突发事件为2015年11月19日10时10分,在岳北站场17道,2次小运转列车驶入,该列车挂有一组6辆液氨罐车。

按规定着装的两名货检员执行双人双面检查制度进行货运交接检查,并与随车的两名押运员会同检查,检查至编号为0843216的液氨罐车时发现顶部冒出白烟,发出吱吱响 ,同时闻到刺激气味,经确定是发生了液氨泄漏。

(二)对发生泄漏的货(车)性质进行分析,明确泄漏部位与可能产生的危害

1.对发生泄漏的危险货物性质进行分析,确定泄漏可能导致的危害性

事故发生,首先,要求相关人员对发生问题的货物的性质有一定了解,从而确定处置方法。以本事件为例,铁路货检员要对液氮的特性有一定了解,并应会同押运人进行共同处理。

液氨的用途比较广泛,譬如在屠宰场的制冷剂,火箭、导弹的推进剂,是无色液体,有强烈 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密度0.617g/cm3;沸点为-33.5℃,低于-77.7℃可成为具有臭味的无色结晶。在铁路运输时使用罐车装运,其时是液态,一旦泄漏则为气态,具有一定毒性,会通过呼吸、口腔或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染。

2.对发生泄漏的罐车结构进行分析,确定泄漏的部位及应采取的措施

事故发生时,要求相关人员对发生问题的货车结构有一定了解,从而明确泄漏点。以本事件为例,发生泄漏的货车是罐车,液化气体铁路罐车罐体为圆筒形卧式储罐,安装在底架上,罐车的罐体为钢制焊接结构,封头为标准椭圆形,罐体内部不设防波板。在罐体上部设有一个直径不小于450L的入孔,全部装卸阀件及检测仪表均设置在人孔盖上,同时设置坚固的防护罩进行保护。阀件周围设有操作走台和罐内、外扶梯,以便于操作和检修作业。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泄漏主要是安全附件的泄漏,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阀、液位计、角阀和气液相阀的泄漏。

(三)液氨罐车泄漏时的处置方法

1.铁路货检员会同押运员共同检查

在铁路运输中,对于性质特殊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加以特殊防护与照料,以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因此托运人会指派对货物性质及防护熟悉的押运人全程押运。液氮属于此类货物,所派的押运员持有《培训合格证》《押运员证》,对所押运的危险货物特性了解并携带了所需的各类防护用品。因此,铁路货检员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押运员共同检查,并提出应急处置方法。

2.铁路货检员立即执行逐级上报程序

铁路货检员会同押运员共同检查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进行汇报,请示解决方法或请求相应支援。一般来说,铁路发生突发事件执行逐级上报的程序。以本事件为例,铁路货检员应该立即通过对讲机向货检室汇报情况,货检室再根据情况向上级请求汇报 。

在本事件中,明确泄漏点为罐车顶部,需要押运员上车顶堵漏,因为所处岳阳北站为电气化铁路区段,接触网有电导致押运员无法上车顶处置。此时,铁路货检员向货检室汇报请求向行车调度员要停电的调度命令。

3.启动铁路危险货物货运事故速报

发生铁路危险货物货运事故时,应及时逐级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并在1小时内向有关站段、铁路集团拍发“货运事故速报”电报。

铁路危险货物货运事故速报的内容应包括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地点、发生事故货物的品名等信息、事故概况与初步分析、事故地点周边环境等内容。

4.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及响应预案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响应等级一共分为I、II、III、 IV等四级,根据灾难条件确定预案级别 。其中,I级是指事故后果已经导致死亡人数达到30人;或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中毒(重伤)人数小于等于100 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小于或等于1亿元;或需要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小于10万人,运输设备遭遇破坏中断行车达到48小时。II级是指事故后果已经导致死亡人数在10-29人之间;或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中毒(重伤)人数在50-99人之间;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10000万元之间;或运输设备遭遇破坏中断行车达到24小时。III级是指事故后果已经导致死亡人数在3-9人之间;或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中毒(重伤)人数在30-49人之间;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5000万元之间;或运输设备遭遇破坏中断行车达到12小时。IV级是指事故后果已经导致死亡人数小于3人;或事故后果已经或可能导致中毒(重伤)人数小于3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或运输设备遭遇破坏中断行车达到8小时。

本事件中,经过铁路货检员与押运员现场共同确认,因接触网带电不能确定具体泄漏原因,货检员立即汇报信号楼车站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向站长汇报,站长启动车站应急预案,车站值班员向调度所申请岳阳北站内接触网停电施救,并停止站内一切调车作业,同时通知公安部门派员警戒。站长向车务段段长、值班室汇报,段长宣布启动车务段应急预案,同时向集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车务段值班室通报货运中心值班室,中心值班室向中心主任汇报后,货运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结束语

铁路危险货物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当铁路一旦发生危险货物事故时,可以使相关岗位员工快速明确事故应急处置的流程,进行有效处置,从而实现有效缩短应急反应时间,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因此,预案的编制要有针对性,要以迅速控制危险源为主,以消除危险为主,事故后要查清事故原因为主。同时,由于危险货物预案涉及抢救、撤离、信息联通、设备物资供应等多重环节,涉及铁路车、机、工、电、辆多个部门及外部消防、医院等部门,因此要在编制危险货物预案时充分考虑到各因素,便于做到有效组织,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铁路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科技信息,2007(11)

[2]郭长缨.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践.铁道货运,2012(10)

[3]郭玉华.强化安全风险管理 深化货运组织改革 全面提升货运安全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铁道货运,2014(08)

第2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2012年春节前夕,在济宁市高新区海川路中段,一辆大客车与一辆危险化学品运输槽罐车发生追尾事故。危险化学品槽罐车冒出白色烟雾,现场不时发出爆炸声。大客车上传出呼救声和痛苦的声,部分乘客受伤困在车内。

情况危急、人命关天、刻不容缓,济宁市政府迅速启动了全市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救援力量迅速就位,展开救援……附近的群众以为真发生了事故纷纷跑来,其实这是济宁市开展的一场全市春运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每逢春节前夕,客流物流加大,为有效做好春运期间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东省济宁市都要展开应急演练。2012年1月20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就进行了一场春运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此次应急救援演练模拟了济宁市高新区海川路中段发生客运车辆与危化品运输车辆相撞的道路交通事故。险情设计为在济宁市高新区海川路中段,一辆大客车与一辆危化品运输槽罐车发生追尾相撞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槽罐车危险品气体泄漏,大客车上15名乘客受伤被困亟待救援。此次演练分为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结束3个阶段。在参加演练各部门和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危险化学品槽罐车得到成功堵漏,受伤人员得到了及时救治,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救援圆满收场。

应急指挥

2012年1月20日上午9时,“滴铃铃……”济宁市122公安局指挥中心响起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就是警情,指挥中心的干警迅速接起电话。“122吗?我是一名液化气槽罐车驾驶员,在济宁市高新区海川路中段,我的车与一辆大客车追尾相撞。现在液化气正在泄漏,大客车上十几名乘客受伤被困。请你们赶紧救援。”指挥中心回应:“请稍等,你马上撤离到安全地带,我们马上派警过去。”

指挥中心一边立即命令交警四大队事故股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一边向市交警支队支队长作了电话汇报。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在第一时间向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进行了电话汇报。分管副市长当即宣布立即启动全市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尽最大努力抢救受伤群众。

济宁市政府即时成立了全市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实施对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工作的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市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市安监局局长任副总指挥。市安监局、市应急办、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气象局、高新区政府为成员单位。市应急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部、现场抢险组、现场医疗救护组、交通管制及事故调查组、环境保护组5个应急功能小组。

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长迅速调度各有关部门。各有关救援单位集结待命,迅速编成5个应急功能小组等待指令。总指挥长向各现场救援组下达了救援命令。

应急响应

9:05,交警巡逻人员首先进入事故现场,立即拉起警戒线,同时引导客车乘客紧急疏散。

9:08,现场指挥部成立,各个应急救援小组在接到救援命令后,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快速有序进入一线救援。

现场指挥部由市安监局、市应急办等相关单位领导、专家组成,市交警支队支队长任现场指挥长。他们在听取交警、消防支队事故灾情的处置汇报后,制定了“救人第一、先控后堵、协同处置、确保安全”的行动方案。现场指挥长开始担负起一线指挥的重大职责,按照既定的行动方案,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小组和人员顺利就位,确保应急处置的高效、快速、有序。

交通管制和事故调查组紧急赶到现场,他们由公安局负责,由交警支队、高新区分局有关人员组成。他们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迅速封闭有关路口,对事发地段进行交通管制,指挥疏散路段车辆,引导应急救援车辆顺利通行。

作为抢险主力,由消防支队组成的现场抢险组到达事发现场。消防支队救援人员迅速与事发现场交警人员对接险情,在对事故现场进行简要分析后,随即现场成立了稀释冷却掩护组和救人组。稀释冷却组迅速铺设2支水枪,对泄漏点实施稀释冷却,防止起火爆炸;救人组使用双轮异向切割锯、液压扩充器等救援器材破拆大客车车门,为受困人员打开逃生通道。

9:15,车门破拆成功,15名受困人员成功救出。市交通局安排的换乘车辆早已等候在事发现场,受困人员随即乘上换乘车辆安全离开事故现场。市质监局救援人员穿着封闭式防化服,按照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消防支队及危化品事故专家共同制定的《液化气槽罐车泄漏处置方案》,利用专用堵漏工具对液化气槽罐车的泄漏处进行堵漏。

由市卫生局及各医院急救力量组成的现场医疗救护组抵达现场。9名急救人员从3辆急救车跑下,抬着担架跑向事发客车,在消防人员的协助下,迅速将受伤人员抬离客车。一部分医护人员将受伤较轻人员抬上救护车,一部分医护人员把受伤较重人员抬至安全地带,实施胸肺复苏等现场急救措施,随后送往有关医院进行医疗救治。

环境保护组由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组成。市环保局人员进入现场后,马上分成两个行动小组。第一小组利用专业仪器设备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第二小组分散至事故现场周边,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两个工作小组边监测边将监测数据实时报告给现场指挥部。经过全面监测,两个环保工作小组做出了各项指标正常的评价。市气象局气象专家利用气象车的车载装备,实时监测事发现场的气象情况,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气象信息。

应急结束

经过各个救援小组的密切协作,现场抢险组进展顺利,成功完成了堵漏。消防人员开始对场地实施洗消工作,环保人员用专业仪器现场监测空气因素。事发现场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交通管制和事故调查组进入事故现场,他们携带专用勘查工具,对事故现场展开细致勘查。勘查结束后,市交通部门派出的牵引车进入事故现场,将槽罐车拖离事故现场。救援工作进入尾声,市公路局路政人员进入现场,在消防人员协助下开始清理事故现场。

9:20,在确认事故现场得到成功处置后,交警、消防人员陆续撤除警戒。至此,被困人员已经全部救出,受伤人员全部送往医院救治,乘客已安排换乘车辆送往客运站,事故现场未发生污染,道路恢复畅通,应急演练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演练共动员各类救援设备、车辆40台(套),参加演练人员200余人,从事故发生到救出被困人员共历时20min 19s,充分检验了《济宁市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高了春运期间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处置交通事故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

演练小结

这次演练既有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又有对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紧急处置,是一个复合性演练科目,对事故的成功处置得益于参演单位的密切配合,也得益于市政府重预防、打基础、抓演练、强素质的一系列举措。通过这次演练,我们有以下几点启发和认识。

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济宁市政府把预案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济宁市政府对部门的预案进行整合,变部门单灾型预案为政府综合型预案,由各部门共同磋商、编写,增进应急管理共识,强化责任落实,明晰运行机制。

预防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保障

济宁市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重心前移,重抓预防,夯实了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济宁市对全市高危行业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排查,逐一调查摸底、辨识,对1340个危险源全部登记建档,建立了包括危险物质名称、理化特性等内容的管理台账,并对71个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监控,建立了完整的危险源资料库。这些危险源通过信息终端与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互联,实现了实时监控、可控、再控。同时,通过信息互联,政府部门可以及时将预警信息迅时通知企业,让企业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第3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近几年来,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管道输送、使用、经营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上,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重大环境污染。来自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称,从2008年到2012年这5年间,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达48000多起,平均每天27起。消防部门掌握的数据主要表现在危险化学品流转的末端环节,即主要来自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使用环节。如果加上生产阶段的工业泄漏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总量巨大,损失无法估量。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正在运行的锅炉63.53万台,压力容器271.82万台,气瓶13880.84万只,压力管道85.13万公里。由于承压设备内盛介质的危险性及需要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工作,泄漏和爆炸事故较易发生,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防范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安全意识淡薄、专业处置手段不足、专业化抢险救援团队缺失,专业抢险救援装备不完备是目前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救援处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上述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量泄漏事故从小事故演变成大灾害。

2013年发生的几起重大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客观分析灾害事件酿成的原因,不难得出上述结论。上海宝山区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根据调查结论,其直接原因是因为单冻机的管帽脱落导致氨泄漏事故发生。造成管帽脱落的原因,是严重违规作业造成。从该厂女工反映出,大多一线工人未接受过安全培训,甚至对液氨危险性都不了解。发生在吉林省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深层次的原因是抢险救援装备和人员的缺失。“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也反映出了企业主体安全意识淡漠、处置手段落后、专业救援人才不足的现实。

元旦节前,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摩尔玛商场、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均因天然气泄漏导致爆燃,造成人员伤亡,财物受损。本来国内民用天然气的压力一般不高于0.02MPa,即便有泄漏发生,如果采取规范的堵漏手段和先进的抢险装备,杜绝一切明火,完全可能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往往重大泄漏事故的前兆是微小泄漏,如果不重视对小的泄漏事故的规范处置,小事故最终就会酿成大悲剧。

记者在走访一部分基层消防中队后了解到,针对公共消防领域,多数消防中队器材配备相应完善。但在我国工业领域已经应用成熟的专业堵漏方法和技术装备还没有装备消防部队,同时对于危险化学品堵漏抢险装备的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使用不熟练的问题。有的中队,虽然配备了抢险堵漏器材,但消防战士却根本不懂如何使用。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及处理方法的专业知识也存在明显缺陷。这些问题,很可能造成面对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时,抢险救援人员束手无策,贻误战机。

另外,在各级政府消防器材招标采购中,出于价格因素,无火花的堵漏器材配备数量及装备的实用性上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装备安全可靠性无法检验,目前国家对无火花堵漏器材还没有颁布和实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也没有针对无火花器材提供实际效能检测的部级检测机构。如果无火花装备由于质量工艺问题,在实际救援中产生火花,则可能因装备质量问题,导致燃爆事故,必须引起重视。

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问题上,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引起了足够重视。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编制应急预案,科学、迅速、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减少损害,降低损失。2013年11月15日,国务院安委会发文《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对应急主体责任不落实、救援指挥不科学、救援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作了明确规范。

但是上述几种隐患的客观存在,如果不及时解决,危险化学品泄漏酿制的灾害事件还会高频上演。相关国家部门亟待采取四种措施,防微杜渐,切实提高生产主体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养,提高抢险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实用性,以最大程度的防灾、减灾,降低损失。

第一,面向全国消防部队抢险救援队伍、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大队、企业专职救援队伍的骨干力量,开展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培训。从安全意识、常见危险化学品化学性质、处置技术手段、处置常用装备使用方法等方面,由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进行全面教育培训。以保证应对突发泄漏事故时,救援人员能够了解介质,知悉风险,安全快捷,科学有效。

第二,拉网排查各种应急救援队伍在装备配置的数量和实用性情况,重点排查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堵漏装备配备情况,迅速补足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实战中专业装备的不足。

第4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关键词:环境体系 应急准备 响应

通过近三年公司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保持,对标准中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的日常管理有以下体会和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对应急准备和响应标准要素的理解,重视和提高全员应急和预防意识

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中4.4.7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或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和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上述标准条款要求企业应对可能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进行程序化管理,程序中应确定组织存在哪些可能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并规定预防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在事故发生时做出响应,预防和减少随之引发的污染损害,预防和减少环境影响。这类程序应定期检验、评审和修订。

企业在策划制定程序前,首先应分析确定企业可能遇到的潜在的环境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或应急计划;其次应考虑紧急事故发生时,如何采取措施以便使由此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至最低。在条件允许下,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装置及程序进行演练,以判断企业现有的应急设施和程序用来预防与控制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的有效性,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

然而在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对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不熟悉,有的甚至没有经过标准知识的培训。企业所提供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文件内容简单,层次间多数没有补充,起不到相互支持的作用,附件不全。以上绝不是积极地按标准要求去执行“预防为主”的原则,而是对标准要素的片面理解,是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视不够。

二、应急预案的编写应结合企业实际,强化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企业在编写体系文件时,通常做法是先建立环境体系管理手册,引出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而在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中写出应急预案。下面就以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写来探讨一般的方法: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一般是指现场预案,以重点环保设施或环境活动为具体目标,以现场应急指挥为主。其结构可采用“公司级+车间级或部门级”的组成模式,即公司层级上的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围绕废水、废气、固废环保设施运行,危险化学品泄露、重点防火部位、变电站运行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车间级或部门级应急预案要突出重点,不易过多,以专项预案为主。总体上应急预案要具体、有效,文件之间有一定关联性,查询途径要快速直观。

在编写应急预案时,首先应对自身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以提供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为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突发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及其后果的分析、识别、评价;针对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文件涉及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物资。

2.企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现场指挥及其应急小组成员名单、应急准备和响应(信息报告、应急启动、应急处置、应急疏散、应急救援)等各程序中的负责人、配合部门及职责分工。

3.企业内部消防队员、医护人员、保卫人员等,明确他们的联系电话和备用电话,明确报警、联络方式;确定应急指挥机构和人员疏散路线。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通讯工具、堵漏工具、应急物资(泵体、收集容器、吸附材料)等。

4.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首先考虑人员安全,进行紧急疏散,迅速报警和现场急救,对外泄造成环境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掌握的应急处置方法进行清除;这一过程中还要防止二次泄漏与危害,其次要考虑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5.明确规定恢复现场的程序,规定现场清理和设施恢复顺序。针对恢复后受影响区域进行事故调查和后果评估,避免现场恢复过程中潜在的环境污染。

6.明确对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频次和更新。预案演练后,在规定时间内定期评价预案的合理性等。对其涉及的国家法律法规及要求列出条款,以确保预案适用的合规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后应强化培训,必要时进行应急演练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后进行培训的内容包括:操作人员自己所处的工作区域存在哪些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可能发生的事故性质与应急特点,相关的应急、报警电话,事故报告程序,应急防护措施等,使每个人掌握应急预案的具体分工。

日常审核中发现有些部门对应急培训走过场,一部分人员回答不出所处区域潜在的环境影响;有些应急预案受控文件未能发放到使用现场,操作人员对相关内容不清楚;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

四、应针对潜在重要环境因素配备完善的应急资源

首先应根据组织职责,确保应急人员及分工明确;其次是针对危险化学品或潜在环境事故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配备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应急物资、堵漏工具、防护工具等;再次是要使相关人员会正确地使用应急设备。在审核中也会发现,有些部门虽然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栓、沙土和铁锨,但是忽略了化学品泄漏的应急物资;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就不能有效、快速的做出应急响应。

五、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管理的完善建议

1.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相关的体系文件,相关层次间要保持一致性和适宜性,文件查询途径要清晰明确,可以不强调其文件的形式和数量。

2.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文件必须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受控管理,文件更新经过会签、审批,评价其有效性。

3.根据现场观察法,评价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适宜性、可操作性;应急资源配备是否合理、准确,是否满足预案规定的要求。

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重点应放在事故预防上。企业应模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开展应急演练,对预案进行合理性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验证有效。

第5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落实安全责任,强化防范措施,切实做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公司安委会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检查安全责任和制度落实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落实安全责任和隐患整改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具体自查内容如下:

一、安全制度和责任的落实情况

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备案存档工作完整,各制度健全,应急预案完整,演练可行,各项操作规程考核效果较好,各级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制度和规程内容,无违章现象。

公司领导与生产一线各班组组长签订了《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书》,各班组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较强,切实贯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职工在自己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为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

公司根据上级领导的整体安排,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等形式,宣传和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二是丰富宣传活动形式,通过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参加消防安全演练及氯气泄露演练,并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各种安全知识、及安全法规。使广大员工深入了解安全,广泛重视安全,极大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警示牌、宣传栏、标语等)使员工明确自己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明确在危害发生时的救护措施。培养员工熟练掌握小型工伤的紧急处理技能,将伤害控制在最小程度。使职工能够熟练的使用劳动卫生防护用品,降低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使职工能在突发事故中正确熟练地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公司共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3次,召开安全生产会议5次,总结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与预防措施,交流安全工作经验,传达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布置有关安全工作,通报安全检查情况。

三、落实安全责任和隐患整改情况

设备、管道、安全防护装置及平台、爬梯、护栏、支架等防护设施的保养维护记录齐全有效。设备、管道表面清洁,无破损、裂痕,无跑冒滴漏现象,各种阀门、仪表正常。各种安全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合格有效,操作人员按规定穿戴劳保防用品。有毒有害场所设置事故柜存放的防护急救用品齐全有效,并进行定期检查。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修,由电工操作,非电工不准装修电气设备和线路,对易发生事故的电气设备有专人管理,责任到人。电工人员作业时能够按规定配备劳动保护用品,按操作规程作业,并定时检查线路及一切电器设备,所有高压危险场所,都设置了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非电工作业人员严禁进入配电房或电气设备护栏内、严禁私拉乱挂、严禁靠近高压危险场所。

安委会小组成员按照要求,分阶段开展了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春节、春季、五一、安全生产月)。检查出的各类隐患作出整改及治理方案,真正消除了事故隐患。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坚持撌凳虑笫恰⑾钢氯妗⒉涣羲澜恰⒉蛔吖??的原则,针对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安全制度是否落实,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漏洞隐患是否纠正。

第6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急管理;核泄漏;教训;启示;日本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09-02

一、日本核泄漏危机事件简述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地震是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全世界第三高地震,其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此次事故不仅严重影响到日本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导致20万余人紧紧撤离福岛第一、二核电站附近的辐射区;也对日本的工业、农业、旅游业等造成较大影响,使得日本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更是雪上加霜。日本一家智库机构2011年5月31日报告称,核泄漏损失将达20万亿日元(约合1.6万亿人民币)。据凤凰网财经频道2012年01月12日报道,受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影响,2011年1―10月日本农产品出口额为3 644亿日元,与前年同期相比下降8.2%。到目前为止,仍有44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限制日本农产品进口的措施,完全解禁的只有加拿大和智利两个国家。

二、日本应对核泄漏危机的教训

1.应急预案和应急评估存在缺陷,导致应急准备不足。一是应急预案不完善,缺乏针对小概率事件的应急举措。福岛核泄漏是特大地震、特大海啸、全厂断电、应急柴油机损毁、辅助给水系统瘫痪等一系列小概率事件同时发生造成的。英国《金融时报》在分析东京电力公司在本次核危机应对中指出:“东京电力公司内部的灾难应急方案虽然获得了日本监管机构的批准,也提供了应对小规模紧急事故的指导,但该方案没有对出现核电站自身无法应对的事故的处理方法,甚至没有向附近核电站寻求帮助的条款,整个方案能够解决的事故规模与此次福岛第一核电站面临的灾难相差悬殊”。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一次新闻会上表示“政府应急准备不足,没有预想到会遭遇这场‘前所未有’的地震和海啸”。二是应急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排查出潜在的技术风险隐患。首先,核电站的选址不合理。福岛第一核电站本身建设缺乏足够的安全性考虑,日本近海海水较深,若出现海啸将对处于海岸线附近的福岛核电站造成极大威胁。其次,抗震设计存在缺陷。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抗灾强度设计上,对特大自然灾害的综合评估不足,设计抗震指标仅为7级地震。再次,应急资源准备不足。当核电站因海啸造成应急供电设施全部损坏时,核电站仅能依靠备用电池进行冷却,但供电时间仅有8个小时。最后,设备老化留下安全隐患。截至3月26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寿命已有四十年,而在日本,运行三十年的核电机组即被视为“高龄”机组,根据设备老化情况只能进行保守运行,但事故发生前仍作为东京电力公司的主力机组在运行。

2.行政机构条块分割,导致处置初期缺乏统一指挥。目前,日本政府采用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制应急体系。以中央一级为例,内阁府负责汇总、分析日常预防预警信息,制定防灾和减灾政策,但并不对核、工业事故、环保事件进行管理,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文部科学省牵头负责,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则由经济产业省牵头负责。从而导致在此次巨灾初期,出现了抗震救灾、处理核泄漏危机多头指挥、多头负责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事故处置效率。直到核泄漏危机事态不断恶化后,才由内阁府统一指挥。

3.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导致应急决策迟缓、失当。由于日本发展核电主要依循“国策民营”的模式,即民间企业负责经营核电事业,经济产业省负责日常管理,这就导致负责核事故处理的部门――文部科学省却无法对核工业企业进行有效的日常监管,收集数据和信息迟缓、不准确。2007年1月,东京电力公司在向经济产业省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承认,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和柏崎刈羽核电站的13座反应堆总计199次的定期检查中,存在篡改数据和隐瞒安全隐患的行为。这其中就包括造成本次福岛核事故中的紧急堆芯冷却系统失灵问题,相关数据曾在1979―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篡改。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只能依靠东京电力公司提供的有关信息进行应急处置,而缺乏主动可靠的信息来源渠道,致使公布的数据出现瞒报、迟报等情况,如在1号机组厂房爆炸后,东京电力公司未第一时间向政府汇报,导致日本政府多次在公众媒体上宣称无核泄漏事故危险,直接影响了政府对核泄漏危害的认识程度,以致错过了最佳的消灾和决策时机。《华尔街日报》援引日本政府人士的话称“此次灾害有60%是人祸”。

4.政府应急救援组织不力,应急物流系统运作不畅。一是灾害现场救援组织不力。日本政府调集救援队伍和装备赶赴现场时,由于救援队伍对核电不够熟悉、装备与核电站的接口不匹配等因素,使得救援队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有效救援。二是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缓慢。一方面,日本政府与援助国家在协调物资需求上耽误了时间,如欧盟从3月11日就开始准备救援物资,直至3月26日才运抵灾区进行发放。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未在第一时间内抽出足够的运输工具用于专门调度救援人力和物资,造成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缓慢,出现备用电力设备等应急物资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三是对国际救援存在顾虑,加重了灾害损失程度。从核泄漏危机刚发生时起,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就曾表示愿意对日本施以援手,但却遭日本一再拒绝,其救援队人数也受到严格控制,直到事故不断升级,日本才逐渐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法国、美国救援,错过控制核泄漏的黄金时期,加重了灾害损失程度。

三、对中国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启示

1.科学合理设计应急预案,增强应急演练实效。一是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在“墨菲法则”的指导下,应充分考虑小概率事件,合理设计应对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预案,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相应的举措。二是充分吸取“福岛教训”,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并根据演练过程和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切忌流于形式。三是加强核知识和应急处置安全教育。大力开展核灾害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知识的宣教和培训,提高民众对核事故的避灾意识和能力,以减轻民众对核事故的恐慌心理。

2.加强应急风险评估管理,提升灾害防范水平。建立统一化、标准化的应急风险评估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应坚持科学设计、安全规范的原则,制定出台《各行业应急风险评估标准化体系》,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物理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人为因素等风险源,依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统一划分出风险后果等级,以此确定风险处置的优先级和策略,制定出标准的风险处置措施。尤其对部分特殊、重点企业,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既定的风险评估标准和行业类别,对尚在规划和建设的企业的选址、设计标准、生产条件等情况以及现有企业的生产与运行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准确评估出其潜在风险。对于处在高风险等级的在建与运行企业,政府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此提升灾害防范水平。

3.建立健全综合性应急机制,统一政府领导,提高救灾救援效率。从“单一性灾害应急处置”向“综合性灾害应急处置”转变,建立“复合型”紧急事件处理机制,包括事前预防、灾害发生时的抢救、事后的重建复员、灾民的心理辅导等内容,以便于集中力量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抢救、事后复原,使损失降至最低。同时,明文规定各部门的法定权责,在地方成立“地方政府紧急事件处理中心”,建立“中央”及地方政府完善的纵向及横向联系机制。此外,必须坚持政府应对灾害的主导原则,建立统一的救灾机构,统一管理和调配各种应急资源物质,统一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置方案和救灾措施,切实提高应急处置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4.构建信息网络监测平台,增强应急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针对部分特殊、重点企业,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建立企业运行信息网络监测平台,实行24小时自动监控,将企业日常生产运行数据以及企业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情况,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直接接入监控中心。一是根据职责和管理权限,划分出监测、分析、决策和执行四个层次。在监测层中,由网络监测中心精确、实时、动态跟踪各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在分析层中,企业监管部门负责对跟踪数据进行分析,在平时,加强日常监管,有效防范企业瞒报、迟报和篡改数据等行为,在灾害发生时,一旦分析结论出现重大情况,在第一时间里将分析情况上报至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决策和执行层中,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专业救援队伍统一组织现场救援。二是鉴于应急管理现状,可先在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对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重点行业及生产企业率先进行信息网络监测平台试点,待试运行成熟后,逐步扩大到其他行业。

日本大地震,汇集了强震、海啸及核泄漏三重灾难,它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具有标本性的研究示范价值,无疑是吸取教训和学习经验的“富矿”。中国应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的研究,从应急预案的设计、应急风险评估管理、综合性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以及信息网络监测平台的构建等方面,切实提高灾害防范水平和救灾救援效率,以便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引发的次生灾害。

参考文献:

[1]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矿工业出版社,2007.

[2] 金嬴.日本核泄漏危机的教训及其深层次矛盾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6).

第7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1.1编制目的

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市的安全和稳定。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应急工作由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总负责,各相关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分工负责。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体系

*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体系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组成。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为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是*市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应急指挥部。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安监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政府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监察局、安监局、公安局(含消防、交警,下同)、建管局、交通局、发改局、卫生局、质监局、环保局、人防办、教育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气象局、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等有关部门组成。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安监局局长兼任。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下设9个工作小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置工作。

2.2职责

2.2.1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领导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命令;

(2)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的实施工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意外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在全市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应急力量、物资和设备;

(4)及时总结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

(5)承担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6)上级预案启动时,按照上级指挥部的指示开展救援工作。

2.2.2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

制定本部门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预案;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协助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工作;完成各项救援任务;建立相关信息资源库,提供救援资源和决策依据。

2.2.3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指导和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负责事故的接报工作;协助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进行紧急状态下各应急组织间的协调工作;负责市危化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2.4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工作小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以市政府应急办、市安监局为主,组长由市应急办负责人担任。负责重特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通知,协调各专业处置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应急办)报告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事故应急救援现场会议。

(2)安全保卫组:以市公安局为主,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秩序、疏导交通、疏散群众及伤亡人员身份确认等工作。

(3)事故救援组:以市消防大队、安监局和事发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组长由市消防大队负责人担任。根据事故性质,组织协调消防等警力以及其他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4)专家技术组:由市安监局、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牵头负责,组长由市安监局负责人担任。组织有关专家为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5)医疗救护组:以市卫生局为主,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和专家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6)后勤保障组:以市交通局、经济局、财政局为主,组长由市交通局负责人担任。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运输保障和物资保障等工作。

(7)新闻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牵头,市公安局、安监局等部门配合,组长由市委宣传部负责人担任。组织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信息工作。

(8)事故调查组:由市安监局牵头,市监察、公安、工会、检察等有关部门配合,组长由市安监局负责人担任。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或配合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9)善后处理组: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市民政、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和事故单位配合,及时、妥善处理事故的各项善后工作。

2.2.5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

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市应急指挥部相关成员、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参与救援单位的负责人及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救援方案的确定和实施;指挥、调动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及时向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报告安全生产事故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完成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

2.2.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职责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依据单位自救和政府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业安全管理规定,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建立应急机制,储备应急物资,保证应急投入,做好应急准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在做好自救的同时,为现场应急指挥部提供事故现场及周边情况,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全力配合救援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控与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有关企业要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信息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110公安指挥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要立即报告市安监局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单位名称、地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类别(火灾、爆炸、泄漏等)、危险化学品名称、初步认定的事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固体、液体、气体)、数量、危害的形式;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波及影响范围(厂矿企业、居民区、重要设施等);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能否控制;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3.2预警预防行动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并根据事态进展,通报其他有关地区、部门、救援队伍和专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分析事故灾难预警信息,必要时建议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信息。

4应急响应

4.1事故响应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

(1)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收集事故有关信息,采集事故相关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

(2)开通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通信联系,密切关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

4.2应急响应的基本处置要求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从业单位要立即启动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事发地政府在接到报警后,要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和控制。

市各有关部门接到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通知后,负责人应迅速作出安排,组织有关人员赶赴市应急指挥部和事故现场,参加相关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事故发生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引导各部门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伍任务。

专家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的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

各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要服从指挥人员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按各自分工展开处置和救援工作。

事故现场各小组应按照职责要求开展事故抢救及相关工作,并做好救援准备。各小组应将现场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告市应急指挥部,保证事故抢险工作协调、有序、有效地实施。

事故得到控制后,要进行现场洗消工作。

4.3现场处置注意事项

(1)现场指挥和各专业救援队伍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在非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人力保证通信。

(2)对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大量泄漏的救援,应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钉的鞋和化纤衣物,手机应关闭。

(3)对有毒物质泄漏的救援,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防毒面具。对于对皮肤有危害的物质,必须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戴防护手套。

(4)事故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有明显的警戒标志。

(5)按照国家规定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进行记录、拍照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物件。

4.4抢险中重大事项的决策

当事故危害危及周边居民需要疏散时,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研究做出决定,同时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后,由事发地政府组织力量实施。市交通、民政等部门负责解决运输车辆、疏散人员安置地点及相关物资。

事故抢救需要有关人员、设备、器材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市应急指挥部,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督促有关部门予以调集解决。

当事故现场需要部队支援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迅速联系求援。

作出事故抢救的重大决策措施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必须迅速报告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同意后方可实施。特殊紧急情况下,经现场应急指挥部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可以在报告的同时采取相关紧急措施。

4.5事故救援的善后处理

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事故单位确认事故危险消除后,方可停止现场抢险,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留下少量人员予以监护。

经环保部门监测周边环境危险化学品的浓度已降至标准规定值以下,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向市应急指挥部建议结束本预案实施。市应急指挥部向各有关部门发出指令,组织疏散居民返回居住地。

现场清理及设备的检查、生产的恢复,由事故单位按照预案确定的程序及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

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及治疗,由善后处理组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和治疗。

4.6扩大应急响应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故抢险工作和事态的发展,一旦发现实施应急处置仍未能控制紧急情况,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可能波及更大范围造成严重危害的,必须立即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建议启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当事故发展到市政府难以控制和处置时,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或市政府向沈阳市安委会办公室或沈阳市政府报告,请求支援或提请启动相应的上一级应急预案。

在启动上级预案之前,本预案各机构仍按职责实施应急救援。启动上级应急预案之后,本预案各机构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实施救援。

4.7现场紧急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针对上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置方案和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4.7.1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接警。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现场负责人的联系电话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应将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撤离到安全区域,一般是向上风侧撤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应组织人员进入较为安全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内,并关闭所有门窗、通风、加热、冷却系统。直至危险过去。

(4)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引发事故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4.7.2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火灾事故

确定火灾发生位置、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及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及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确定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2)爆炸事故

确定爆炸地点、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及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确定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3)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

确定泄漏源的位置、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泄漏量,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预测泄漏扩散趋势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确定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

4.8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当对事发地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要时,要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短暂培训后,再开展救援行动。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其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防酸碱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9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疏散和防护工作,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疏散和转移。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组织和指导群众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取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自我防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集合点、疏散人员的照顾等。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4.10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技术力量对现场事故规模、影响边界及气象条件,水体、空气、土壤中爆炸性物质或毒物的种类和浓度,受损建筑等进行监测,查找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4.11现场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报请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

4.12应急恢复

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上级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后,各参与应急救援的机构、组织、部门、队伍及有关人员,投入救援的车辆、装备、设施、设备,消耗的救援物品、药剂及损坏物品等,要尽快恢复、补充、维修,在48小时之内恢复正常应急状态。

5应急保障

5.1应急救援与装备保障

有关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需要和特点,建立特种专业队伍,储备有关特种装备(泡沫车、药剂车、联用车、气防车、化学抢险救灾专用设备等)。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清理、登记可供应急响应单位使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下属大型企业包括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及应急救援组织人员、物资、设备、车辆、器材装备的资料档案,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抄送市安监局、公安局。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以相关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重点,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习。公安、武警消防部队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支援力量。其他兼职消防力量及社区群众性应急队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

事故初发阶段现场抢救以事故单位救援人员及所在地政府调动的救援力量为主;在各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建立现场抢险指挥组后,现场抢救以市消防局为主,事故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协助。

必要时,市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征用社会物资和调动社会救援力量。

市气象局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5.2交通运输保障

市交通局等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事发地政府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最大限度地赢得救援时间。

5.3医疗卫生保障

市卫生局负责组建危险化学品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等应急工作,并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根据本市危险化学品种类和可能造成的伤害后果,准确掌握本市急救资源状况,建立动态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治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长等。

5.4治安保障

由市公安局会同事发地政府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做好治安工作。

5.5事故单位的现场抢救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市安监局及主管部门备案;设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专业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演练;定点配备事故抢救所必需的物资、器材,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检验,保证其完好;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积极与周边有关单位签订事故应急救援协议。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按规定建立监控管理系统,准确地反映重大危险源的实际情况,对非正常情况及时判断、处置和报警。

5.6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安监局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专家库档案,专家数量和专业能力应能满足本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急救援的需要。

市安监局根据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情况,利用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和基本情况台帐,建立重大危险源和化学品基础数据库,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基本信息。根据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有关内容,利用已建立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逐步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化学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等应急研究,加强化学应急救援技术储备,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5.7通信与信息保障

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网通*分公司等相关通信运营企业,负责完善公用通信网功能,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必要时可征用其他部门和社会通信设施,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卫星、微波等手段,保证各方面的通信联系畅通。

有关人员应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有关单位的调度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

事故单位负责完成非正常情况下人力通信的需要。

5.8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规定向公众和员工说明本企业生产、储运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政府要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按照规定参加业务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

(3)演习。由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决定并组织每年一次的定期演练。演练时,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及各小组负责单位应做好演练过程的记录,演练后要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6附则

6.1名词术语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过程中由危险化学品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事故(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爆炸事故、放炮事故除外)。

6.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以及外地发生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需根据事故教训对本预案进行修订时,由市安监局组织修订。

修订后的预案应按照预案程序重新。

6.3本预案与其他预案的关系

本预案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市级专项预案。

第8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应急制度

为预防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我市在2006年就制定了《**市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建立了响应机制,2007年又制定下发了《**市中心城区大气环境污染处置应急预案》,2008年又再次进行了充实完善,印发了《**市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2009年根据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又印发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彭环发〔2009〕262号)、修订了**市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应急处置小组职责,公开了**市突发环境事件接报工作联系方式,并由**市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编印了《环境突发事件管理资料汇编》,提供排污单位以及企业从事环保工作人员阅读,促使企业更好地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增强做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处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二、夯实应急基础,完善应急物资

2009年,我局坚持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通过良好值班制度的执行以及及时上报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来保障特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完善了环境应急装备,采购水质快速监测仪烟气黑度仪、酸度计、GPS卫星定位系统、声级计、低频声级计、无线网卡、电筒、雨鞋、防酸碱手套。

为加快全市重点排污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健全环境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有效保护环境,我局于2009年8月20日组织召开**市重点排污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培训会议,主要培训了重点排污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和环境事件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增强做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处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在规定期限内制定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储备加强实战演练、提升防范能力、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切实增强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能力,防范于未然,确保环境安全。

三、加强监督指导,组织应急演练

今年,我局从长效管理上狠抓落实,结合污染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开展了春节期间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开展环保执法综合检查、开展噪声专项执法检查、开展电解锰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开展环境安全月专项检查、“国庆平安”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文化市场无证无照经营场所集中整治、建筑钢材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全市重点排污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重金属企业专项检查、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工作检查、沙石场专项检查等专项行动,并将重点排污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准备情况作为检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查处。

在日常巡查中,我局加强了对企业应急处置工作的监督指导。针对我市辖区内使用酸、碱、盐、有机溶剂或其他化学品的企业很多,污染物排放量还很大,以彭环发〔2009〕248号下发《**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重点排污单位环境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与演练工作的通知》,将全市重点排污企业62家分为三批,明确环境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级别,要求企业限期按要求完成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为了检验环境应急处置预案的可行性和提高我局现有处置机构的应急能力,2009年11月25日,我局联合工业、安监在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开展了一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主要内容为聚合釜停电、停水事故。演练中,按照已定的时间和方案,参演人员恪守岗位,相互配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演练顺利结束。这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技能。

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情况

(一)化解“3月9日联邦污水管网堵塞险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009年3月9日,四川利基建设有限公司在建设联邦东路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压坏光明路和正在建设的联邦东路交汇处的城市污水管道观测井盖,导致混凝土砖块、砂袋等落入排水管道,造成排水管道堵塞,影响了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邦公司)生产废水的正常排放。上午10时,我局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在日常现场巡查中,从联邦公司获知其废水管道与城市排污管道交汇处的废水排放不畅。在联邦公司和施工单位协调处置过程中,由于采取的堵塞物清除方法不当,加剧了堵塞,联邦公司及时调剂了废水排放量,避免了废水外溢。但到16时30分堵塞现象愈加严重,联邦制药环保负责人石泉生立即向我局报告。

我局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市政府付超副市长报告,按付市长指示,环保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环境监察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果断措施,保证联邦公司生产废水的正常排放和堵塞物的清理疏通:

1、立即要求联邦公司进一步调剂减少废水排放量,启用应急池,将部分已处理废水抽入应急处理池暂存,为疏通堵塞管道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2、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调集了3台抽水泵、1台挖掘机等设备、设施,抽调了20多名抢修人员,并及时接通了临时用电,迅速展开抢险工作。18时30分,开始用抽水泵将堵塞点上游观测井的废水抽到相距15米远的下游观测井排放,保证了联邦公司的正常生产,同时,用挖掘机掘土约150方,以寻找堵塞点破管清理。在挖掘过程中,请**市消防大队支援,尝试用高压水枪冲出堵塞物,消除堵塞现象,未能成功。到22时20分完成破管清理堵塞物工作。进而对破管处用强力胶粘结高强度塑料,其外再用钢丝网浇注水泥混凝土进行管道修复。管道修复后,联邦公司生产废水开始逐步恢复正常排放。

3、22时50分,焦锋同志召集在场的有关部门同志,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兴彭公司、四川利基建设有限公司和联邦公司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处理好堵管事件。从今晚到明日9时,五个单位都要安排专人值班,加强对联邦公司废水排放和破管处修复情况的观测,做好异常情况的处理处置。二是要求联邦公司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做好联邦公司废水排放的协调与配合,联邦公司要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保证处理后废水稳定达标;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做好处理联邦公司废水的各项应急准备,确保联邦公司生产废水得到有效处理,保障环境安全。三是值班人员要对修复的管道进行昼夜观测,确保修复处无废水遗漏;在水泥混凝土凝固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如出现异常情况,随时向市环保局报告。四是各单位要从此事件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消除原成都湔江化工厂遗留氧氯化磷重大环境隐患

2009年3月10日,我局接到小鱼洞镇政府关于“小鱼洞镇罗阳村一废弃工厂内散发白色、刺鼻气体,附近农田作物已出现枯萎现象”的电话报告。接到报告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处置。

现场调查情况: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会同小鱼洞镇政府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经现场勘查和调查了解查明,废弃工厂为原成都湔江化工厂厂址,在其废弃厂址靠近东南角因地震已倒塌的仓库内,现场发现数十个(经现场逐一清点后为63个)塑料桶,塑料桶表面印有氧氯化磷字体。白色气体从部分塑料桶腐蚀破损口冒出,并有刺鼻气味,四处是因地震围墙倒塌后凌乱的砖瓦。在对四周观察后发现,散发的白色气体挥发极快,离场地10米外就闻不到刺鼻气味了,而塑料桶内物质没有流失现象。受腐蚀性气体的影响,现场紧临农田中种植的1.2亩川芎已有1/3出现枯萎、发黄、死亡现象。现场距离小鱼洞镇场镇约100米,距离我市饮用水源上游的湔江河岸边约200米。如果桶内所装物质一旦受外力影响流失进入湔江河,将给我市饮用水源造成巨大破坏。

现场采取的紧急措施:由于该事件现场在我市饮用水源上游,检查人员高度警惕,当即采取在现场四周布置警戒线进行隔离、把倾斜的桶置正等果断措施,使现场局势得到有效控制后,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和请示,并根据领导指示,迅速联系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立即组织专业处置人员和运输车辆,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将所有塑料桶全部安全转移。

环境安全处置情况:在公司安排专人和准备好运输车辆后,3月11日上午局分管领导亲自带领相关人员赶到事发地点,联合小鱼洞镇政府和当地村委会监督公司妥善处置现场和进行安全转移。

1、遗留物现场鉴别。公司专业处置人员在黄厂长带领下赶赴现场,经分辨、鉴别,确认桶内物质为氧氯化磷。氧氯化磷为透明发烟液体,属酸性腐蚀品,遇水猛烈分解,分解为氯化氢、氧化磷、磷烷,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如出现异常情况,可以与石灰中和进行应急处置。围墙倒塌时已砸坏8个塑料桶,仍有63桶,每桶50kg,共计约3150kg。由于近期降雨,被砸坏塑料桶内的氧氯化磷遇水发生分解,腐蚀塑料桶并产生大量烟雾,并产生热量影响相邻塑料桶,使部份相邻塑料桶严重变形。

2、遗留原因调查。经现场调查公司专业人员,该批氧氯化磷,因堆置在公司已废弃多年堆放杂物的房间内,以前多次现场检查没有被发现,在2001年原厂被公司收购时也未列入原料名单,在“5.12”地震后,周围设施受到破坏,塑料桶才显露出来。

3、安全转移。公司专业处置人员穿戴专业防化服装,在我局执法人员和政府人员的监控下,经3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将所有氧氯化磷塑料桶稳妥、安全地转移上运输车辆,并用200kg石灰对遗留现场进行环境安全处置。

在场人员现场商议了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采用的措施,并在车厢内备好应急需要的200kg石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现场处理,严密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确保运输过程不出一丝一毫危险后,我局执法车辆作为导引车辆并全程监督运输过程,运输车辆在公司监控车辆的监视下安全转移运输至公司。63桶氧氯化磷安全运至公司后,暂存渣场(存有大量石灰,出现紧急情况可以用石灰进行紧急处置),实行警戒隔离,采取防雨、防渗、防流失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在小鱼洞镇政府、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的配合下,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存在的巨大环境安全隐患得到了化解。

4、进一步处置处理措施

责成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立即安排氧氯化磷详细成份分析工作,待分析结束后,针对所含成份制定具体的处理处置方案,报我局同意后再依法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公司在组织实施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过程中,要继续做好各种环境安全应急工作,确保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过程的环境安全。

(三)消除遗弃氯气、氨气储罐环境安全隐患

我局在对全市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及使用危化品的老、旧、倒闭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中,于2009年4月30日发现,龙门山镇的原彭县蛇纹矿旧厂房内有4个装有不明气体钢制储罐,在龙门山镇团山村村委会内,遗留有1个装有不明气体的钢制储罐,且无人看管。经现场调查、核实查明,装有不明气体的5个钢制储罐(长=180CM,直径=60CM)其中4个遗弃在龙门山镇团山村原彭县蛇纹矿旧厂房内的为装有氯气的储罐,该车间为一硅加工车间,蛇纹矿倒闭后该厂房租借私人进行生产,2002年,因经营不善倒闭,至今未对车间内遗留的液氯进行处置。另一储罐为原团山村化工厂所遗弃,该厂于1996年倒闭,经核实查明,遗留的为装有氨气的钢制储罐,且有外泄现象。“5.12”地震后,放置原彭县蛇纹矿的4个钢制储罐的厂房均倒塌,储罐暴露在外无人看管,位于团山村化工厂内的1个储罐经当地村民发现,转移至该村村委会存放。

现场处置: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局立即联系相关专家赶赴现场,对现场遗弃的5个钢制储罐进行处置。由于这5个钢制储罐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锈腐现象,随时有破裂泄露的危险,因两处遗弃地点都距离白水河约100米,周围存在大量的住户,一旦泄露,将对我市饮用水源及周围居民造成严重威胁。我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在龙门山镇政府的配合下,设立警戒范围,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看管,另一方面,立即联系有处置能力的单位前往现场进行处置。

转移处置:

1、氯气罐的处置情况

2009年4月30日下午,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安排专业处置人员赶到现场,在该公司的协助下,将遗留在彭县蛇纹矿内的4个装有氯气的钢制储罐转移至该公司存放、处置。同时,我局要求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在储罐转移至公司后,立即安排人员对储罐内的气体进行分析,在进一步确定成分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利用,并将处置情况报告我局。

2、氨气罐的处置情况

因**市没有具备处置氨气资质的单位,我局立即与成都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联系,委托成都红光实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危化品运营资质单位于2009年5月18日将1个氨气储罐安全转移到青川县,交由四川·青川县天运金属开发有限公司处置,并在转移过程中加强跟踪监督,确保了安全转移。

此项处置行动在龙门山镇政府、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成都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的配合下,行动迅速、措施果断有力,及时消除危害,环境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化解。

(四)运送盐酸罐车在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生产区内发生泄漏事故处置情况

自贡顺心物流有限公司驾驶员徐进,驾驶容积30吨的川C09382车载着自贡鸿鹤化工厂生产的31%的浓盐酸15吨,到达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6APA102提炼车间外盐酸贮罐处,准备将盐酸转移入贮罐。约17时10分,由于运输车手制动系统故障,车辆自动后退使罐体尾端中下部撞在排污天管桥架柱上而破裂造成盐酸泄漏事故,约有10吨盐酸泄漏在附近厂区的路面,少量流入雨水沟和排污系统内。

事故安全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联邦公司和市级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出动工人100多名、消防车5台(未使用)、铲车3台、装卸车1台,采取堵截措施阻止泄漏盐酸大面积漫延,采取中和等果断措施降低盐酸的酸性和对环境的危害。

一是分段堵截。在102车间外、6APA发酵车间周边路面和6APA发酵车间东面雨水沟等三处分三段采用砂子进行堵截,共耗用砂子8吨多。

17时20分,我局接到市政府办关于联邦公司内30吨盐酸泄漏事故的电话通知。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环境监察、监测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与控制污染源。

二是中和处理。对于堵截在路面和雨水沟里的盐酸,采用袋装碳酸氢钠、碳酸钾等碱性化学品进行中和,并用砂子、粉煤灰等进行吸附;对于进入排污沟的盐酸采取碳酸氢钠,在各阴井口进行分段中和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再处理,耗用碳酸氢钠和碳酸钾各4吨,耗用砂子和粉煤灰15吨。

到17时40分,险情得到控制,到19时,泄漏的盐酸基本处置完毕。对于吸附用的砂子和粉煤灰,当即清运到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粉煤灰堆场,一律不得外运。到19时30分,全部完成清运和现场清理工作。

三是上下协调污水处理。首先是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随时监控污水的pH值和污水处理效果。其次是通知下游的**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领导还亲临现场积极参与处置工作。通过严密监控和入水pH值调节,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直正常运行,污水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未出现异常。

四是及时监测水体水质。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09年11月17日18时07分对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外东南角排沟内清下水(堵住未排)、污水处理站总排口废水和场外东南方向农灌沟水及时采样进行了分析,场外东南方向农灌沟水质正常,清下水pH值呈酸性,清下水和污水处理站总排口水中氯化物偏高,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泄漏盐酸的影响。为掌握有关水体水质变化情况,于当日21时58分再次采样及时进行水质分析,清下水(堵住未排)pH值仍呈酸性,且在下降;污水处理站总排口氯化物还略偏高。

由于组织有力,处置及时,措施得当,使该事故得到及时正确处置,确保了环境安全,避免了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五)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氯气泄漏事故处置情况

2009年11月27日20时45分,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液氯包装岗位在检修过程中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我局21时50分接到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和市安监局的报告,环境监察执法人员22时10分到现场后立即开展调查工作,了解到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打开喷淋装置对泄漏的氯气采用喷淋稀释等应急措施减少对周围的环境,稀释废水排入公司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并在市安监局的指导下已经处置结束,造成事故的汽化器(A)底部阀门已修复完毕。经详细调查,该事故是由于液氯岗位在检修汽化器底部阀门的过程中阀门自行炸裂致使气化器中部分氯气泄漏排向环境,估计对下风向的村民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了一定影响和部分损害。

2009年12月1日我局联合市政府应急办、市安监局、市公安局、九尺镇党委政府,会同华融化工公司共同协调,对事故处理基本达成一致意见:1、对本次事故造成的农作物伤害,如果绝产的,按照市价补偿;如果减产的,按照减产情况进行补偿;2、对本次事故造成的家畜、家禽受害,如果死亡的,按照市价补偿;如果需要医治的,按照医治费用进行补偿;3、对相关人员的体检和治疗,按照实际体检和治疗产生的费用进行补偿。目前,公司的生产已恢复正常。

五、存在的问题

第9篇:化学品泄漏演练总结范文

关键词:氨站;设计方案;选择

一、 火电厂液氨站的设计

1、 液氨储存及制备的设计选型导则

还原剂储存及氨气制备系统宜为全厂公用,当机组台数较多或考虑扩建需要时,应根据总平面布置格局采取分组布置。

液氨储罐:液氨储运宜采用槽车运入、常温压力储存的方式。液氨储罐的容量应满足BMCR工况下液氨消耗量所要求的储存天数要求。

液氨蒸发器:总出力宜满足全部机组BMCR工况下的氨气需要量,至少留有5%的设计裕量,另设1台备用;液氨的加热宜采用水浴管式间接加热方式。

液氨输送泵:我国南部地区不需要设,只有当厂址地区极端最低温度达到-20℃及以下时,液氨储罐与液氨蒸发器间应设液氨输送泵。

氨气缓冲罐:蒸发器后应配置与蒸发器单元运行的氨气缓冲罐。

2、工艺设备的布置

液氨储罐应布置在敞开式带顶棚的半露天构筑物中,不宜布置在室内。全压力式液氨储罐应布置在防火堤内,堤内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最大的一个储罐的容积,与液氨储罐相关的其它设备应布置在防火堤外。

设备布置应顺工艺流程合理布置,并满足其设备间的净空大于1.5m。液氨系统设备布置的防火间距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3、安全措施

液氨卸料、储存和制备系统应配置设备及管道内置换残留空气的氮气吹扫系统。液氨储存系统内的含氨气体宜由氨气稀释罐吸收;

储罐应设置检修平台,储罐的附件应布置在平台附近,平台应设置不少于两个方向通往地面的梯子;

液氨储罐应设置喷淋冷却水系统,并应设有氨气泄漏检测器;

氨区应根据现行行业标准《人身防护应急系统的设置》HG/T 20570.14的规定,设置安全淋浴器和洗眼器;

氨区应配备防毒面罩、橡胶手套、橡胶靴等劳防用品。

二、新旧规范对氨泄漏监测的主要差异

1、规定氨气为有毒气体

旧规范中的有毒气体系指硫化氢、氰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环氧乙烷、氯乙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和“预防为主”的宗旨,国家又在旧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颁布了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规范。新规范第2.0.2条提出“有毒气体指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的有毒蒸汽或有毒气体”。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确定了31种气体和蒸气,其中有毒蒸汽或有毒气体有: 二氧化氮、硫化氢、苯、氰化氢、氨、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氯乙烯, 光气(碳酰氯)等。对比可知,新规范明确地把氨列入了有毒气体之中。

2、提高氨泄漏检测系统的要求

新规范中第3.0.2条强制规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系统应采用两级报警”。在旧规范中并没有强制要求两级报警。一级报警为常规的气体泄漏警示报警,提示操作人员及时到现场巡检。当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达到二级报警值时,提示操作人员应采用紧急处理措施。无论新旧规范,都强调当区域环境内“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同时报警时,有毒气体的报警级别应优先”。在新规范中第309条建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独立设置”,以最大发挥报警系统应有的作用。

三、火电企业脱硝液氨站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液氨站安全配套设施完善。目前火电企业液氨站设计防晒顶棚、围堰、符合标准的防火实体围墙;安装避雷针、静电球、风向标、洗眼器、卸氨机械臂、防撞柱、安全阀、管道连接跨接线、摄像及门禁系统等安全设施;配置急救箱、灭火器、防爆工具、防冻服、防毒面具、正压空气呼吸器等应急工器具;液氨站配套设计放空稀释系统及氮气吹扫系统;液氨储罐区和液氨蒸发区设计液氨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配套设计降温消防喷淋装置。

2、液氨站安全管理措施到位。①设备管理:执行点检定修,建立健全设备、设施历史台帐(含安全阀、仪表校验记录、设备消缺、检修技改记录等),加强精密点检与劣化分析,保证设备性能精度及自动化程度,确保生产设备及安全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防止硬力原因造成系统变形或损伤而发生泄漏事故。②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与门禁准入制度;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报政府监管部门评审备案后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活动;强化运行操作技能与安全意识培训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利用“春检、秋检、安全大检查”等活动实施对标自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及时闭环整改,确保液氨站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3、现状分析:尽管火电企业液氨站严格按照国标设计,配套安全设施齐全,安全管理与监督执行了标准和规程,可上述所有措施都集中在“事前防范”方面,而对于液氨泄漏后污染扩散没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液氨泄漏不光要强调“事前防范”,同时还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事后控制”措施。“水幕吸氨防护工艺”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

四、氨站的安全设计

1、工艺设计:

(一)液氨卸料:液氨在卸料过程中必须做到密闭,在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要有安全防范措施,并严禁超压。

⑴液氨装卸车,采用密闭式液下装卸车鹤管,禁止使用软管。

⑵在距卸车鹤位10m以外的装卸液氨管道上设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

⑶液氨卸车处设置水喷淋装置,一旦装卸过程出现脱扣、充装臂断裂、连接法兰呲开等情况大量泄漏时,可关闭紧急切断阀,启动水喷淋装置,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二)液氨储存:液氨储存采用常温压力卧式储罐,液氨储罐安全充装量不得超过储罐容积的85%,液氨储罐设置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液位高限报警仪、压力高限报警仪、温度高限报警仪,并设置超流阀、逆止阀、紧急切关断阀和安全阀。储槽四周安装有工业水喷淋管线及喷嘴,当储槽温度过高时自动淋水装置启动,对槽体自动喷淋减温;当有微量氨气泄露时也可启动自动淋水装置,对氨气进行吸收,控制氨气污染。

(三)氨缓冲罐:氨气缓冲罐操作压力0.2MPa(G),属于压力容器,设置安全阀、压力表。

2、氨管道的设计

(一)氨对铜、铜合金、铝等有腐蚀性,相关的管道、阀门以及仪器上不能使用这些材料。

(二)氨管道除需要采用法兰、垫片、螺栓连接外,均采用焊接连接;法兰选用凹凸面带颈对焊法兰,垫片金属缠绕垫片。

3、仪表和监控

氨站采用PLC控制系统,所有控制及检测在PLC系统上进行显示、控制及报警。氨既是可燃介质,又是有毒介质,在报警设置上只考虑有毒气体报警设施,有毒气体探测器选用电化学型,氨报警器报警设定值为30mg/m3(100%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五、结束语

根据我国对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整体的要求,火电厂进行脱硝项目的液氨存储制备区域,已经构成了对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头,因此,氨站的整体设计务必要求设计人员,在其氨站的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相关的规定与各项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崔洪波. 氨站设计方案的选择[J]. 辽宁化工.2012(06):40-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