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化学考试技巧范文

化学考试技巧全文(5篇)

化学考试技巧

第1篇:化学考试技巧范文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应用研究

创新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使学生将原先的思维方式进行改变,以更加灵活、全面且具有创造力的方式进行思考、解题。将创新性思维应用于化学解题方法、技巧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可以将计算过程进行简化。因此,教师要将创新思维的应用重视起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应用创新性思维进行解题呢?下面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创新性思维给化学解题带来了怎样的思路

(一)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将思维内容进行联结、组织。因为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可以将事物之间的关系、顺序理清,所以将逻辑思维应用于解题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提取有用信息[1]。并根据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借助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结论,可以为论证、推理过程的正确性提供保障,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知道,创新性思维的应用在提高学生做题准确率、简化学生解题过程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创新性思维进行解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样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试着分析这些说法是不是正确的:1.只有进行加热,才能发生吸热反应。2.在常温情况下,不一定能发生吸热反应。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可以决定放热、吸热。4.放热反应的速率常常会高于吸热反应的速率。想要对这些题目进行准确的判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放热反应及吸热反应的知识。由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学习,所以学生会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在粗略阅读题目后,学生发现第四个知识点教材中没有提过、教师也没有讲过,所以学生会直接排除。但是在某些题目中,学生产生了疑惑,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掉入了习题中的“坑”,即:一定、只有等带有全部肯定、否定的词汇。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看到这类词汇后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举例、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为答案的正确性提供保障。比如:第一个习题中说道“只有进行加热才能发生吸热反应”,但是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会通过烧煤提供温暖,而这一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通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只有进行加热,才能发生吸热反应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二)开放性思维

高中阶段的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题型变化多端。为使学生将这些问题有效地解答,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借助这些题目将开放性思维利用起来。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也可以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进行解题[2]。例如:在教学”物质的量浓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知道,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常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试卷上。为使学生在面对这种题目的时候能快速准确地解答,为使学生进行创新性解题,教师可以将开放性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提取NaCl、NaBr中的Na混合物,然后取一些清水,将两者混合。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1000ml的溶液。在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使两者产生化学反应。随后,对其进行蒸发、干燥,便可获得结晶,但是结晶的质量在不断地减少。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在看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想到推理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将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出来。虽然这样的思路没什么问题,但是在这道题中并不适用。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解题会使难度加大,而且没办法保障解出来的结果是对的。但若是将开放性思维应用起来,站在另一种角度进行思考,就可以将解题过程简化,也可以为答案的正确性提供保障。根据题目信息来看,只需要将钠离子的浓度推理出来,并借助钠离子的浓度得出其他物质的浓度就可以快速、正确地将问题解决。由此可见,将开放性思维运用起来,可以将学生的解题效率提高,解题过程简单化,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提高。

二、化学解题方法、技巧中应用创新性思维的策略

化学隶属于理科,所以在出题的时候会按照理科的方式出。简单来说,一道化学题中会涉及各种各样的内容,如: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化学原理等,这些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有一定的复杂性。若是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将创新性思维运用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将题目中的关键内容快速地抓住,并在已经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从而快速地进行解题,且为答案的正确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具体来讲,在化学解题方法、技巧中应用创新性思维的策略有以下两种:

(一)将知识点融合,灵活地运用

知识点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教师只顾着对知识进行教授,而忽视了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会使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找不准知识点[3]。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并且灵活地进行运用。例如: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到化工原料HNO3,在制造医药的时候人们会用到这一原料,在制造炸药的时候会用到这一原料,在制造塑料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一原料,同时,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用到这一原料。在制作HNO3的时候,常会发生以下几个化学反应:4NH3+5O2=催化剂,高温=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NO2被水吸收了)。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制造出化工原料HNO3,但是会浪费大量的原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由于当前的社会主题为节能减排、环保,所以在制作化工原料HNO3的时候要将环保重视起来。但是怎么做才能将NO2的转化率提高呢?怎么做才能实现环保呢?结合题目及学过的知识点来看,NO2转化为化工原料HNO3的效率并不是很高,仅有三分之二,剩余的NO2转化为了NO。所以想要将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学生需要突破教材限制、突破思维局限性进行思考,要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最佳的方法找出来。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很容易被某个点绊住,并且钻“牛角尖”,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将自己想到的方法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和组内成员一起探讨,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操作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比如:有的小组总结出了这样的方法:在烧杯中装满NO2,将烧杯倒立放在水槽中,随后,把O2通入烧杯中,使NO转变为NO2,并与水融合产生化工原料HNO3,如此一直重复,便可转化出大量的HNO3。并且通过反复实践发现:运用这一方法转化出来的HNO3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而学生之所以可以将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是因为学生运用了创新思维,并且将所学知识进行了融合,灵活地进行了运用。因此,学生的思路得到了有效地拓宽,思维也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应用创新思维进行解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快速正确的解答题目,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通过估算法进行解题

估算法,简单来说就是将知识进行基础的推理、估算,从而得出答案。而将估算法利用起来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起来,可以让学生的解题效率提高[4]。例如:在解决强酸或强碱的稀释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知道,涉及的PH值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学生没有将这一规律掌握,解题的时候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计算,而且问题的答案很有可能出现错误。而将估算法利用起来,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得到问题答案。虽然估算法算出来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精准的,但是可以确定答案的范围,使学生求解更加方便、快捷。不过在使用估算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时候,学生需要结合题目灵活地进行运用。倘若题目中提供了较大的数值,而且计算过程繁复,那么运用估算法是没办法将正确的答案得出来的。而遇到计算量比较小而且数值不算太大的习题的时候,将估算法利用起来可以将答案的范围缩小,可以将具体的计算过程呈现,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计算,就可以将答案确定出来了。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分析、应用,可以看出,在解答化学习题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创新。通过应用相关的解题方法、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理论联合实际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且提高解题效率为学生答案的正确率提供保障。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出拥有创新性思维且可以灵活运用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让学生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题,学会学以致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结束语化学学科虽然与其他科目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应用创新思维的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解题,就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让思维得到发展,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提供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出一些具有逻辑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借助这样的题目锻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通过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培养、发展;教师可以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题目,让学生将完善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将知识点进行融合,灵活地运用;教师可以将估算法利用起来,让学生在解题的时候确定大概范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解题效率得到提高,才能为学生的答案正确性提供保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鹏宇.创新性思维在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技巧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7,000(021):144.

[2]代文.创新性思维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中的应用分析[J].高考,2020(28).

[3]曹桁瑞.作图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6(2):77.

第2篇:化学考试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考;工艺流程;解题策略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高中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指出:“化学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化学工艺流程题正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

一、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关于工艺流程题的考查概况

1.工艺流程题的来源

工艺流程题脱胎于无机框图推断题,它创设了一个以工艺生产为背景的真实情景,将主要的生产阶段用框图表示,用箭头将反应原料与目标产品联系到一起。基于此,出题人可将科学发展、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其中,以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工艺流程题的知识主线仍然是无机化学反应,但相比较于单纯考查元素性质的无机框图推断,工艺流程题则给出了更大更深更广的考查空间,它所设计的问题基本可以遍及化学模块的各个领域,主要涉及元素化合物、物质的分离提纯、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实验。设问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题干阅读量大,生产流程比较陌生,题材新颖,考查方式灵活,无法猜题,更好地体现了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

2.工艺流程题的设问角度

工艺流程题的问题设置一般都由易到难,逐层深化,立足基础,注重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常见的命题角度分为以下几种:(1)化学物质化合价的判断或元素的电子式的书写。(2)书写工艺流程中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也会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分析工艺流程中试剂选择及选取原因。(4)判断工艺流程中间部分产生的物质的种类。(5)选择合适的物质分离提纯的方式,能准确表述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6)计算原料实际的需求量以及产物的产量。(7)工艺流程优化的具体措施。

3.工艺流程题的考查内容

工艺流程题尽管设问和考查内容较多,但都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命题,不会出现偏、难、怪的问题。其主体考查内容并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高考真题全面概况了高中的知识点,同时也突出了重难点。因此,在复习工艺流程专项的过程中应该反复研究琢磨高考试题,抓住高考出题思路,掌握命题的趋势,提高解题技巧。教师与学生都应深入了解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的主要考查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复习。以下对高考工艺流程考查内容的“十算”“十掌握”,有助于大家制定更加科学的复习计划。(1)工艺流程题中的“十算”,即高考工艺流程实验题中涉及的计算:根据电子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按方程式系数比进行相关计算;根据盖茨定律进行相关吸放热焓变的计算;溶液中物质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溶液中水解平衡的计算;工业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计算;溶液中pH的计算;原料转化率及产率的计算;产品纯度的计算。(2)工艺流程题中的“十掌握”: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电子式等基本化学用语;掌握部分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及对应产物的判断;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及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掌握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掌握常见物质溶解度。高考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会涵盖许多知识点,这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以上几个方面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合学习。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关于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1.树立正确的解题意识

对于高考化学实验中的工艺流程题,我们要明确考查内容,熟练考查方式,还要寻找解题方向。解化学工艺流程题应具备五个意识:(1)科学意识。采用合理的分离除杂原理和恰当的物质转换方式。(2)成本意识。考虑浸出率、转化率、利用率、材料价格、能耗的控制、原料能量的循环利用,尽可能地降低消耗成本。(3)效率意识。选择合理的反应条件,在一定情况下投入催化剂的使用。(4)环保意识。绿色化学应遵循无污染、无腐蚀的原则。(5)安全意识。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较强、不稳定物质的处理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通过认真研读高考试卷的评分细则,我们不难发现,在学生知识储备相当的情况下,能否细心规范准确地答题,是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例1.2019年的全国II卷(节选)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例2.2017年的全国II卷(节选)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易错解答:起到了氧化性作用。分析原因:指代过于广泛,没有具体到某一特定情境中。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认真审题,理解答题要求并规范作答,教师也要在平时训练中及时向学生展示标准答案,并向学生告知答案的评分细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答题时,学生要注意所写答案与题目要求是否相同,避免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发生。在正确理解题意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有条理性,扣紧采分点。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说明:叙述类问题并不是书写的字越多越好,答多的部分如果出现了错误,反而会被扣分。另外,要规范化学用语,注意可逆、沉淀、气体符号书写等细节问题。最后,要强调在整张试卷上答题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杜绝因字迹潦草而失分。

3.掌握工艺流程答题模板

在工艺流程题中,最受出题人青睐,也是考生得分率较低的一种题型为简答题。它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包括思维的严密性、精确性、完整性、创造性,也能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而学生会因为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抓不住要点,叙述不规范不全面而导致得分普遍偏低。所以,在平时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传授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在书面练习方面给予学生规范性指导,总结一些常见化工问题和实验操作答题的模板。如涉及到增加原料浸出率的措施,可以写搅拌、提高温度、增加浸出时间、增大压强等;加热的目的一般为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一个方向进行移动;滴定终点的判断是当滴入最后一滴XX溶液,溶液颜色由…变为…且半分钟后不褪色;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将沉淀放入过滤装置中,沿玻璃棒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流尽后重复操作2~3次(若滤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等。通过进行相关答题技巧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答题模板,在考试答题过程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不但能准确作答,也能节省答题时间。

参考文献:

[1]鲁名峰,申燕,桂耀荣,徐俊龙,白建娥.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研究(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3).

[2]刘洵.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第3篇:化学考试技巧范文

关键词:基础差异;实验方案;评价体系;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实验是大一新生进入大学阶段初次接触的实验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锻炼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科学实验能力,也是为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后续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很多大学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很难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大学课程与高中课程的差异较大,不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在学习的知识点的深度上,都有明显差异[2,3]。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地区差异:在高中阶段,不同地区的学生的课程设置不同。相对而言,沿海城市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沿海地区的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机会在学校实验室接触到教材中提到的实验过程或实验现象,甚至有可能有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而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中的内容。而不少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仅仅只能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没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因而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使大学老师的实验课程教学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且教学效果不好。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不同:在现行的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家长和老师起主导作用。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去一所理想的学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监督下,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可以埋头学习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而大学需要学生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大学老师往往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学习。高中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解题能力为主而进行的大量解题技巧的练习。

高中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并未得到挖掘,在课堂上更是很少记课堂笔记,课后也不会翻看课本回顾知识要点,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任务,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由于高中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很少有空余时间去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料,不能很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在大学中,课时相对较少,但教学信息量多,知识点较深入,因此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进行大量相关书籍或资料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领会到知识的精髓,才有可能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另外,高中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材为依据的,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体系基本相同,但其深度相差较大,高中的教材编写是以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基本只涉及基本原理,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训练,常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处理,而化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事实讲述较少,不能联系实际。但大学化学不仅关注最基本的原理、思想、研究方法,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学生除了要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能量关系、不同结构的物质的异同点等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外,对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等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利用。③学生成绩评价不够全面:目前的实验课程教学成绩主要由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组成。实验预习仅通过预习报告评价预习的效果,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往往是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产物的外观等。这种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让学生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理解和吸收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和实验技巧是每一个高校教师的职责。同时,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参与者,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差异,尤其是教学目的的差异。高等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化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较高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型人才。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探索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

1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做好高中和大学的衔接

并努力减少地区学生在实验课程方面的差异首先,我们要对当前无机化学实验教材在衔接高中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明确认知,熟悉各个地区高中化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现有教材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生的普适性教学方法。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大学化学实验课前的预备知识学习[4]。在熟悉不同地区高中化学教学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库(包含与大学化学实验相关的基础性知识,相关的实验操作示范视频和拓展材料)。与大学化学实验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包括与课程相关的预备知识(可能是不少地区高中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无机化学课程内容资源;实验操作示范视频包括接下来实验中涉及的操作规范及高中阶段应该了解的实验操作等;拓展材料包括与实验相关的现阶段的重要科学进展、趣味化学知识和部级精品课程学习网站等。这些资源将通过班级微信或QQ群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了解足够多的信息。同时,教学资源库中的素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不同层次的区分,可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相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完善基础理论的学习,而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以阅读稍有难度和拓展性的知识,为以后的科学创新打下基础。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及预习情况,我们将建设在线平台。可以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包括学习时长,学内容等;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或在线交流等方式与教师交流讨论。这样教师就能及时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所碰到的问题,为后续进入实验室试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同时,我们会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课前预习情况给学生打分,并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一部分而计入最终成绩。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优化教学体系,也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前沿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2完善实验内容并注重实验方案的优化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自然学科,通过基本的实验锻炼,让学生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在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技巧。首先我们通过现代传媒技术让学习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得到提高,达到或基本达到教学的要求。同时,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大一新生首次接触到的比较系统的实验锻炼机会,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5,6]。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实验前我们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室的一些规章制度。对于基础化学实验,我们应介绍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在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的规范化;对于在实验中不按要求(乱加试剂或改变添加试剂的顺序)的学生,要求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加强对实验现象背后科学本质的了解和学习;同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潜在希望,是发展之基。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对于实验中积极思考,改进实验方案的同学,我们应积极鼓励,哪怕实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只要实验方案可行,且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都应该给予高分。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结构,增加设计型或研究型实验的次数,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个人和团队)。例如在学习原电池之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验室参观一下燃料电池的制备过程,然后自己做一个苹果电池等。这样开放式的试题,会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跳出固定思维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积极讨论,让学生独立挖掘实验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会促使学生回顾和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要点。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主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3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分模块考核将得使实验教学考核更客观[7,8]。因此,我们设计了分模块的考核方式,其具体的评价体系如表1。

4结语

高中化学知识其深度和广度与大学化学差异较大,尤其是化学实验方面。文章基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及大学课程与高中的衔接问题,论述了结合现代传媒技术从重视和解决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差异、注重实验方案的优化创新和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解决当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这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而为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和为后续化学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翟怡,胡涛;MOOC与我国高校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国大学教学[J],2015,6,44-47.

[2]尚国香,张欣;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大学化学[J],2016,2,15-19.

[3]李静.新课标下大学与高中化学教育衔接研究,西北大学[J],2013,123.

[4]卢行伟,田茂毅;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大学计算机混合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8,36,203-206.

[5]齐鑫;浅谈高校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科教导刊[J],2012,36.

[6]王国辉;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打造优质化学课堂,考试周刊[J],2014,14.

[7]曾宪彩,姬鄂豫,程爽,刘玉洁,杨丽斌;转型背景下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想,广州化工[J],2018,46,160-161.

第4篇:化学考试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计算能力;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对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同,化学计算是学生对相关化学概念、原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过程,不是简单的方法技能复制。因此,化学计算可以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在面对化学计算时,往往有束手无策之感,进而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基于这样的学习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对于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教师更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一、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因素分析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见:学生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数学计算,而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过程。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如下:

(一)相关基础知识、原理掌握不牢

化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首先,充分掌握化学概念是提高化学计算能力的基础。如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都是学生计算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将难以进行有效的化学计算;其次,对化学原理的掌握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保障。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各种化学原理如质量守恒定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原理掌握不够充分,则将难以有效地计算出相关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总体而言,学生对基础知识、原理等掌握不够牢固,是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二)学生存在思维惰性,对化学计算兴趣不浓,自主独立能力低下

化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但是,在当前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存在较强的思维惰性,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的农村孩子而言,由于父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隔代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们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他们不愿意思考和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进而影响了其在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技巧,从而使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原理和计算方法等掌握不够透彻,最终影响了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一)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提升计算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首先需要的就是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概念、基础知识、计算原理等烂熟于胸,这样,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才能够很好地审题,了解题目的意义,并懂得用相应的原理来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度,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二)找准问题关键,培养解题技巧

教师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原理、常规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找准问题的关键点,从关键处入手,快速有效地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一定温度下,有某种物质的溶液若干克,将其分成两等份,一份通过自然蒸发减少水分20克,溶液即变成饱和溶液;另一份通过加入6.8克该物质后,也变成了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面对这道题,很多学生会感觉到束手无策,觉得问题很棘手。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就能快速轻松地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饱和溶液的相关概念;其次,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同样的溶液,一份减少水分20克,一份加入6.8克溶质,两份都成为了饱和溶液,从这两个数据入手,问题马上迎刃而解。所以,面对棘手的化学问题,学生要掌握解题技巧,这样就能快速地解决化学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解题思路

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题让学生来解答。化学题目可谓是千变万化、各式各样的。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面对不同的题目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不同的题目,学生都应当能够触类旁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思维惰性、缺乏独立性等,基于这些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技巧、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等多方入手,为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琼琳.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命题[J].中学考试研究,1999(9):2-3.

第5篇:化学考试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三学生;化学实验;结构分析

一、高中化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我国化学教育长期存在的教育现状是教学理念与时代的发展不能保持同步,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代代延续没有更多的创新内容,因此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于实验前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原理和反应方程式,实验后的器具整理背得有条有理,真正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得一塌糊涂,这其实严重偏离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科特征。新课改下我国要求进行素质教育,抵制应试教育。强调课程的学习不应该以考试为目的,而是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但是在高一、高二本该多做实验的学习阶段,学校的实验课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根本不上,学生的知识学习只停留在教材上,对实验现象基本没有印象。因此关于实验的知识经常背也经常忘,而到了高三这种后遗症就更加明显,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节奏快,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学习。

(二)轻视实验课作用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从以前的缓步发展过渡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我国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学校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放到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不进行相关改革,在推进素质培养的大背景下,即便高三学生拥有良好的应试技巧,在其考入大学以后也必须面临动手实验的情况,而没有相关的实验基础就会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甚至导致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或者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高中化学教育是为大学化学教育铺垫,大学教育强调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不是化学理论的熟记能力,所以高中的化学教育不能重理论轻实验,重考试结果轻实验过程。尤其是高三阶段,学生各科的学业压力都达到负荷时,化学老师切记不能通过减少实验课来加强高三学生的高考化学科目应试能力。因为高三学生通过实验课推敲化学现象的原理,不仅能够加强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还能维持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同时也能培养化学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其实对化学课而言,实验课程才是化学课程的基础,化学课不是单纯的文化课,而是一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课程。新课程的改革标准也强调化学的突出特征应该为强调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进而为培养全方位、多样化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

(三)校方只关注升学率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始终会将高考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当前社会对于学校是否优秀的衡量标准也是学校的升学率是高还是低,这就导致了校方、教师和学生始终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考试成绩而不是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多数学校会将三年的学习课程压缩到两年内讲解完毕,会将所有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课统一安排在一两节课内进行教授,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实验进行预习和分析。有的学生刚步入高中并初次接触到实验课的而产生兴趣,最初一两节实验课,老师不会过多强调时间让学生享受实验课,随着课程压力的堆积大多数化学教师为了赶进度大部分时间也是以展示为主,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被大大缩短了。尤其在高三阶段,大多数学校都会关闭实验课,将原本课表安排的实验课时间作为化学文化知识加强课,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更有甚者,因为实验材料有限或者害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出现安全事故,更是取消了部分或者全部学生的实验课,完全不考虑化学课程教学中实验课的重要程度,这也是我国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1]。

(四)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教师层面上来说,为了保证自己所带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完全不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道理,而是只着眼于课本上的固有知识,在讲授完以后就用题海战术将学生淹没,用多做题来代替多做实验,这样从考试结果上来看或许和用几节课带学生进行过实验的结果相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好,但是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可能也随着题海被淹没了,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高三学生着眼的是更好的深造,而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化学成绩。由于最初的教学目的就偏离了教育的规律,学生对知识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构建,长此以往,学习化学也就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当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重担过重,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长时间的学科成绩无法提高,会让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并且放弃这一科目,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偏科的原因。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或许学生不擅长学科的知识背记能力,但是在实验课动手能力方面颇有天赋,那么停止实验课会导致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错失了为我国培养实操和动手能力强的化学人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探索者,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教学问题,重视实验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

二、高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结构分析

从目前的高中教学方式来看,对于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因素且随时都会变化的,化学实验能力也只是学生总能力培养上一个重要的分支。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的构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其二是实际操作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其三是在选择实验目的后能否对实验进行合理设计的能力。这基本也是目前高考对考生的要求,高考要求能够以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手法进行学生实验,实验过后学生要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对于实验数据进行基本的记录、总结和处理。对于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并且对于实验仪器和装置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能够正确地组装和绘制,最后能够设计一些实验。但是高三学生实验能力的三步培养计划中,第一步和第三步的培养方式主要通过不同类型化学题海战术进行[3]。例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让学生熟记物质化学反应特点,得到化学实验大题的分数,完全与新课改化学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背道而驰。又例如,培养学生选择实验目的后能否对实验进行合理设计的能力,高三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题探索,只能通过各类型的化学实验设计题型,加强自己实验设计的理论能力,无法通过实验课进行实践论证自己的实验设计是否具有可行性。针对第二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传统的高三化学教育重视理论教育,有些学校只在高三开课前或者高一、高二阶段完成实验课程教学,因此学生动手能力得到的锻炼不足。实际上,化学实验的过程远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力结构分析就能描述清楚的,在具体问题的考查时一般会进行相应的深挖以及变形。对于观察能力而言,一般的要求是肉眼可见的变化,因此学生对于物质的固液气三相变化均不可以遗漏,在做出了基本的判断之后还要对相应的检测手段有所掌握。在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查中,学生要熟悉化学实验操作的规章制度和正确流程,包括一些防毒、防氧化、防变质、防爆沸等操作。数据处理的考查一般指的是目标数据的记录,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公式的变形,然后将数据进行绘图、计算、判断误差等。化学实验的考查内容其实较为复杂,知识点琐碎且操作要求较高,如果不是经常进行实验练习很容易将实验操作步骤弄混乱,总的来说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非常全面的[4]。

三、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措施

首先是学校和教师都要对高三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有所重视,只有在思想上足够重视,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在化学实验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课前的充分备课是一节实验课能否顺利且高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化学教师在备课是要明确课程的课堂目的,对各部分的教学进行相关的时间规划,并且在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全面,要以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实践操作,在课程结束后,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整理,否则学生就只是将实验课当作一次玩乐,做过以后只在大脑中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象,这样就没有达到实验课的预期目标。对于校方而言,同样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可以多多组织同年级之间的化学实验比赛,分为课内组和课外组,课内组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外组则是命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化学素质能力全方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化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不同类型的化学类型活动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能力,如化学知识竞赛和化学实验展览等活动都能够不同程度地锻炼学生应用化学的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这才是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的真正内涵[5-7]。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的教学目的自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举一反三,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更有深度的学习中,这体现在化学实验能力培养方面就是没有构建起学生最初的做实验的感觉,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基础抓起,即便是高三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依然要从最简单的实验做起,这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8-10]。在正式开展化学实验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首要策略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验的前提中其实已经包含了所要采取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目的,最初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提取实验要求中的重点,在学生经过多次实验课的锻炼以后基本就能培养出自主阅读的能力,尤其要注意监督学生对一些化学概念和化学术语的积累。在目前教学要求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教师们需要改变曾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包办为辅,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课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马建峰.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徐淑芝.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J].吉林商业高专学报,1997(2):57-59.

[4]张莉,何春萍,向德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广州化工,2018(16):170-171.

[5]许磊.高中化学实验课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2018(11):61.

[6]王佳佳.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统计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19.

[7]田翔.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8(38).

[8]陈瑜兰.高三学生化学解题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9]洪兹田,罗德炳,张贤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重构:以“有机制备实验”复习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9(6):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