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化学研究范文

化学研究全文(5篇)

化学研究

第1篇:化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寻找的二次循环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减量即省资源、少污染,减少三废的产生与排放。第二,拒用即不使用一些无法替代、污染性较强的药品原料,进而有效杜绝污染。第三,循环利用,如催化剂、载体,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第四,回收即回收未反应的试剂、非反应试剂、副产物,助溶剂等。可见,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强调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探究途径

2.1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并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的教育,把保护环境知识一点一点有效地渗透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把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放在教学内容中,如化工厂氯气的外溢,不仅会造成人呼吸困难,而且还会使蔬菜枯萎,损害人体健康。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还应该把不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及不合理处理可能会导致的安全事故告知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回收、做好相应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多增设一些实验后废气物无害化处理的教学环节,多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回收实验废弃物,进行废物利用。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回收的废酸(硫酸、盐酸)用来冲洗厕所,这样既能提高试剂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污染,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废气材料变成宝贝,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

2.2安排绿色化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是从源头制止化学污染的生成。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载体。所以,为实现绿色化教学,教师应尽量挑选一些能够反映绿色教学内容的教材,如果教材中没有特别介绍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实验内容整体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忽视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有效的实验题目,其内容应该围绕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开设大小型的污染实验,如气体摩尔质量的测定、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真实反映化学现象,还会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尤其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模拟化学仿真实验,减少药品的损耗,实现安全、方便、快捷且污染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再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检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获得和累积化学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环保意识、环境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在实验室进行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及防范措施,实验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节省药品及试剂用量,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2.5采用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这些实验有可能会排放有毒的废弃物(毒气、毒水、毒渣)污染实验环境,并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毒性大、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实验方法,又使这些有毒、危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它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将绿色化学渗透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节约试剂、减少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2.6采用微型实验

对于危险、有毒、昂贵、污染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尤其重要。微型实验可实现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及点滴化,从源头上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杜绝实验过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试剂药品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显著减少了有毒、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量实验既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有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7妥善处理三废,达到绿色排放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和废渣(如固体产物、剩余的固体原料、破碎的玻璃仪器、废纸等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将影响实验室人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环境。若将酸、碱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会腐蚀、损坏排水管道。若将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水体,不但是一种浪费,还会污染实验室周边水体,且重金属一般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某些重金属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三废一旦产生,应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废气,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的除尾气装置进行处理。对于有些不好处理的三废,应由实验管理工作人员按照三废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处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用绿色化学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从准备实验到操作实验,最后结束实验都要做到绿色化,从源头抓起,从源头阻止污染,让传统化学实验成为更清洁、无害的绿色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2016,(32):22-25.

[2]徐汉生.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24):1-4.

[3]唐嘉,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3):48.

[4]刘超.谈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泰山学院学报,2016,(03):12-14.

第2篇:化学研究范文

一、绿色化学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在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课堂实验,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所谓的理性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针对知识内容建立起对实验成果的理性认识,简单说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每个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利与弊。所谓的利,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演练明白了实验结论所要表达的内容,并能通过实验结论产生相关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所谓的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许多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以及实验垃圾等。同样拿PH值实验来说,学生在使用PH试纸的过程中应当考虑节约资源和如何回收废弃物。于是在使用试纸时可以选择两头使用;回收试纸时,可以用完一张放一张,最后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二)在习题练习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所谓在习题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就是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绿色化学的相关习题[2]。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对应的习题练习,或者设计一份绿色化学知识框架图,根据思维导图设置试题,作为课后测试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各类题型触类旁通,透彻理解理论知识。其次,策划小组习题演练,制订对答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绿色环保观念。再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式”教学进行课后复习,以此检阅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将题海战术转变为问答模式,增进师生互动,使得知识点的讲解愈发清晰明了,调动课堂氛围。(三)在知识点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在知识点当中渗透化学理念,就是将学生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去,不能让知识简单的只是知识,而要学会应用知识,形成绿色化学意识[3]。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相关内容的搜集和调查,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方便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内容,以案例支撑课本知识的理论。其次,讲解化学知识理论和推导公式时,重点突出污染物质,自然过渡绿色化学概念,深化其内涵,引导学生思维。再次,切合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点的糅合,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将绿色化学理念结合到具体课程知识点中,一方面可以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试剂浪费,避免污染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环保应当从小事做起。

二、实验教学中正确处理“三废”

化学实验中的“三废”主要指废水、废气和废物。正确处理“三废”,是为了避免实验室成为污染源,同时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进行磷燃烧的实验时,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有毒又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在实验前一定要事先做好防范工作,避免肌肤直接接触到这一白色粉末,以免造成伤害。可将其储存于干燥的仓库内,远离火源,可作为干燥剂使用。抑或是在实验中用于检验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进行科学的保存和储藏。在进行Mg的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取材时要适度,不宜取得过多。Mg的化学性质活泼,和空气接触后特别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危险。实验中若出现Mg的未完全燃烧产物,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按照要求妥善处理。浓硫酸在使用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避免和皮肤接触。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即使是废液也会对金属管造成腐蚀。未经处理的废液一旦排放入水,就会造成水体污染,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正确处理“三废”说到底就是如何正确使用化学教学试剂。教师要学会通过小事告知学生应当如何去践行绿色环保,由小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建立起来的环保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之后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将绿色理念渗透到化学实验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阶段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首先应当在教学目标中适当增加和绿色环保有关的内容,从教师层面,让教师主动树立起环保意识,并通过教学,将这种理念不断地深入到学生脑海中,使他们逐步形成环保意识,建立起环保观念,最终实现二者相互融合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蒋韵.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41.

[2]巩立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第3篇:化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绿色化学;研究 

“绿色化学”是化学界提出来的一种新观念,主要特点就是经济性和环保性,既要做到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又要实现“零排放”,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1]。将绿色化学渗透到有机化学教学中,在拓宽学生视野、知识面的基础上还能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本文从有机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着手,针对具体的渗透方法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当前社会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绿色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学校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当前开展绿色教育的高校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有机化学教学中也逐渐开始渗透绿色化学教育[2]。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创新型、实用性人才为主,并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有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科学技术等手段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当前高校存在课时短、任务重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绿色化学很难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学科开进行教学。而有机化学是公共基础课,在高校的开课面比较广,将绿色化学渗透到有机化学课程之中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化学老师在进行有机化学教学的时候,若是涉及到了绿色化学内容,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并且适当加深和更新知识内容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引用实例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能使化学教学内容活泼、生动、有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绿色化学教育。这种渗透式的教学方法,既不会造成课时紧张,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化学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学,首先要从教材着手。前文中也已经提到,在当前高校课时原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单独开设一门绿色化学专业不切实际,化学老师进行有机化学教学的时候,在涉及到绿色化学教育内容时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因此,加强教材的建设应当作为渗透教学的第一步骤。“绿色化学”是化学界提出来的一个新观念,这个领域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绿色化学的内容在化学教材中并未做具体详细的阐述,很多有关于绿色化学的内容都并未在教材中突出来。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第一步就是调整化学教材。遵循绿色化学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出发点,更新和选择一些与绿色化学有关并且具有时代性的化学内容,例如洗涤剂无磷化、汽油无铅化等,采用新技术和新试剂开发环境友好工艺[3]。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化学教材中,有一节内容是介绍烃类烷基化反反应,在这类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一般是三氯化铝和氢氟酸,这些催化剂属于液体酸类,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够腐蚀相关的化学设备,并且还会污染环境,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为了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对新型催化剂进行研究,从超强酸、杂多酸以及分子筛等新型催化材料中对烃类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进行探索,并且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成果。其中用生产线性烷基苯催化剂代替传统的氢氟酸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还有一种乙苯液相烃化技术在化学界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这种技术来自于新型分子筛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催化的寿命比较长,而且乙苯质量回收率比较高,据资料显示,已经超过99.6%。类似这样的绿色化学研究,将其整合到化学教材之中,就可以让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化学老师在进行有机化学教学的时候,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当前绿色化学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并且知道了新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材料。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将绿色化学的一些基本原则等以专题化形式纳入到化学教材的后面,丰富教材的内容。在教材的整改和编写中,要实现教材内容由传统化学到绿色化学的转变,但是不能对传统的化学采用完全否定的态度,而是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调整思想,将绿色化学中概念、原理和新思维有效凸现出来。

(二)精简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机化学在高校无论是一门公共课还是一门基础课,教材的篇幅和学时都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化学老师在进行有机化学教学的时候渗透绿色化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化学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专业,对化学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即精简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到的化学知识都是有用的,能够和专业其他学科实现有效整合。例如,园林专业或者农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农药是有机化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农业与园林和农学都是息息相关,因此老师可以将关注点放在这一方面,并在这方面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对农药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农药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降低副作用、提高药效的过程。例如艾氏剂、六六六,这种毒药的毒性可以不断累积,内吸磷,这种毒药有严重的急性毒性,还有二溴路丙烷、杀虫脒等,这类毒药有致癌作用。这些毒药具有多样性,而且在杀虫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危害,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先后禁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十几年,人们对于新型农药的研究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一些生物活性很高的农药,在杀毒的时候只是针对靶标,而对于非靶标的生物基本无害无毒,还有一些除草剂和杀菌剂等,也具有特别的作用机制,此外还有一些昆虫生长调节剂,都是新型的农药品种,这些新研发的农药和试剂,既起到了杀菌杀虫的目的,又无害于环境和人体。除此之外,化学防治概念也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重视,以前人们对于有害生物,采取消灭和杀害的态度,而现在更多的采取是控制措施,随着绿色化学的研究发展,化学农药也逐渐成为绿色农药,可以被直接应用在绿色植物和相关的绿色农产品上。除了园林和农学专业,还有很多专业也涉及到有机化学教学,老师在教学有家化学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对绿色化学教育内容选择性渗透。还有一些专业的学生,例如兽医、食品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采取少讲或者不讲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学,适合采用诱导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当前的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老师不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将启发学生思维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绿色化学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原子利用率”这个绿色化学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引入两个案例,一个是利用现代催化氧化法制取环氧乙烷,还有一个是利用氯乙醇法制取环氧乙烷,通过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制取环氧乙烷的优势和劣势,指导学生掌握“原子利用率”的基本概念。在讲解类似酯缩合等缩合反应以及狄艾反应等加成反应时,化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原子利用率进行计算,加深学生对“原子利用率”的理解,并学会用这一新型概念去体会有机合成中不同反应的环保意义和经济价值。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书,多媒体教学拥有更多的教学优势,化学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和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相比,这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式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点,有效缓解高校课时紧的问题。除此之外,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图片、视频等方式立体化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快速消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学,不仅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还能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老师可以从化学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多个途径着手,将绿色化学教育一点点渗透到有机化学教学之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恒.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亚太教育.2016(29):07-10.

[2]刘鸿杰.独立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5(02):08-12.

第4篇:化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新课程改革;特点;要求;参考方案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发展关系着其他学科,进一步来说,关乎社会的发展。化学的重要作用,从在新课程中对其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高中化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之后,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还有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特点分析

(一)注重应用

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难发现,它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如盐与酸的反应,用酸除水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因为与生活实际贴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实验,产生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单单是学习理论,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能力,而不是唯成绩至上。

(二)以学生为主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的实验,一般会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只是在听实验,而不是在做实验,即使遇到一些可实施的实验,也只是走形式的演示实验,容易出现实验课堂松散的现象。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了解到精细的实验过程,一则对学生的兴趣提升没多大意义,二则对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也没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的做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细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教师只要做好对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试验后,对学生对实验的反思进行引导。

(三)强调探究

探究性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特点,而很多教师把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忽略了。为了不落下课程进度,为了刷高考试成绩,对于重要的性质与结论,教师会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探究性的新标准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研究中的问题。

(四)重视能力

新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先发现了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之间对一个实验进行合作交流,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提出的要求

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做,并不是说教师都不用管了。高中学生化学知识浅薄,只了解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对于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好指导。如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必须进行使用规范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充分,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用过的试剂如何处理,都要给学生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意识。其次,对于实验成果、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走形式,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让学生回答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建议方案

(一)采用分组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虽然不难,但有些实验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分组教学能使组内成员能够进行互补,通过互相合作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各自想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三是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锻炼学生与人的相处能力。

(二)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环节一——实验准备环节。教师自身要对实验进行研究,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同时,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环节二——讲解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详细地把实验过程、步骤、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环节三——指导实验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指导。环节四——引导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指导和提示。环节五——实验总结。既要总结实验得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以使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不断提高实验技能。高中化学试验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探讨之后,掌握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特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三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特点浅析[J].考试周刊,2014(94).

[2]朱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3]吕海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4]李素霞.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1.

第5篇:化学研究范文

摘要:准确操作演示实验、妥善布置分组实验、合理安排科技实验等,会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搞好实验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化学实验;动手能力;策略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体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职业学院所开设的化学课是为其专业教学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搞好实验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准确操作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演示实验不同于其它实验,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巩固和验证理论上有关的化学知识。第一,在演示实验中师生必须目的明确,搞清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操作要领、实验的现象、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等。演示实验中,教师要严格演示操作,发挥示范作用。教师的演示操作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演示中教师必须讲解清楚,操作规范,步骤正确、药品取用,试剂滴加,仪器放置合理得当,切忌粗枝大叶草率操作,给学生带来疑惑。第二,在演示实验中“为使实验现象鲜明,提高清晰度,关键处可反复观看,还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即组织观看实验课件,实验录像片,实验图片或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在讲解渗透压时,文字的叙述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一章节对于医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涉及了生理教学中的人体渗透压,临床教学中失衡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及临床表现。我就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观看,其现象明显,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学生观察详细,直观。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应用。第三,对演示实验中教学进行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对一些易于观察的实验,老师只操作不讲解,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先说明原因或寻出结论,还可以把部分容易操作而又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登台演示,如对卤素中CL2、Br2、I2活泼性的比较。

二、妥善布置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

学生分组实验是训练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一种有力措施,为了使学生分组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在做好分组实验时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好预习,学生在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操作过程中和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写好预习笔记,切忌“照方抓药”,边看教材边做操作,由于实验步骤不熟,慌乱中做错而出现事故等等。第二,做好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充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严禁走过场,穷于应付。其次,认真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验中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的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多数学生对分组实验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在这种积极的深处却常常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好玩心理,尤其对那些有特殊现象的实质观察不细或不全面。当实验完毕要求回答现象的原因或得出什么结论时往往回答不上来,还有的学生实验做成功,现象也很明显,但对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或不完整,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合理安排科技实验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有效方法

化学是为其专业服务的基础课,特别在我校药剂和检验专业中,化学更显示出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把化学基础知识技能和专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学后服务的教育,并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专业课实验,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酸碱滴定,我组织学生进行水的总硬度测定,使学生认识到了化学实验在专业课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是学科实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化学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验中确实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能力中作用,才能够真正把化学科学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改进化学实验评价方法,建立新的实验教学导向

从评价内容方面讲,化学实验课到底应对学生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就应集能力、方法、态度、技能、知识等目标与一体,既要考评学生对化学实验原理、结果和实验器材使用原理的理解,更要考评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态度、能力。这是体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的根本思想。从评价方式方面讲,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这可采用多种形式:考查、评估、考试。考查是教师平时对学生化学实验活动表现的观察与检查,包括对学生能力、技能、实验态度等的评价;评估是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进行量化测评,首先确定实验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估标准由教师评价、同组同学互评和学生本人自评,三方面有不同的评估权重,较准确、公平,但有些内容很难量化,因此评价内容往往不全面;考试有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一般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评,其实,化学实验课也可采用考试的方式,只是注意考试内容一定要与化学实验有关,一定要通过做化学实验才能答出。

作者:张淑红 单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第二篇:翻转课堂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将翻转课堂引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这一突破性的改变,可以真正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及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都是恰当的,并能够真正实现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所谓翻转,是指重新构建学生的学习流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每天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回家完成相应作业;在翻转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进行自学,回到课堂上师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完成作业并展开讨论,做一些实践性的练习,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解决问题。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它把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放在课下,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可以在课上发生,这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就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预见,“翻转课堂”将会给现行的中学教育教学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的引入、应用和普及,对中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翻转课堂”在实验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学习效果

对于大多数中学来说,学生的实验课时相对较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教版)中只包含了8个基础学生实验,共8课时。对于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相对较少,相应的拓展探究则更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而“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外,通过预习时间最大化完成了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能够在实验课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中,教师先把实验中涉及到的几个基本操作——称量固体、量取液体、研磨、溶解、过滤、蒸发等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视频自学,掌握操作要点,回到课堂上练习实验操作时,可以大大缩短实验的时间,提高实验的成效率和成功率,进而有多余的时间来完成一系列拓展性的探究,如在称量、量取后,增加一个拓展活动,设计实验并验证如何测量一滴水的体积。

二、“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北宋欧阳修的话,用读书来修身,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在有限的精力中学习别人的经验方法,读书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的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无暇他顾,学生主动涉猎的书籍太少。将“翻转课堂”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希望能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未知领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形成主动学习和阅读资料的习惯,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种境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翻转课堂”全面提升课堂互动、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翻转课堂”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实验演示者、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在视频学习时的各种问题,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讨论中去,对学生实验探究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的讨论中,我们会注意到一部分学生会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那么我们就要及时给予指导。同样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在教室内巡视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不断产生疑问、大胆质疑、设计验证进而解决问题。“翻转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后的质疑和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教师不再是指令的人,而是学习的指导者。

四、“翻转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个性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问题我们很早就认识到了,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原有的基础差距,使得教师往往无法兼顾到每一名学生,比较常见的做法是照顾大多数同学,制定相应的学习进度。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感觉上课无聊,没有收获,而那些学习缺乏热情,同时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统一的课堂授课无法真正做到分层教学,而“翻转课堂”弥补了这一缺点,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来调整学习的速度,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实验的探究,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多次观看视频反复学习,寻求教师的指导,牢固掌握操作要点,这让他们后续的知识学习不会遇到阻挠,从而使学生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经改良,现在的“翻转课堂”中,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安排进度和完成与之匹配的作业,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录制的视频可以分为基础模块、延伸模块两部分,基础模块就是本实验的演示,要求学生通过这组视频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操作要点,延伸模块是指与本实验相关的一些拓展研究、前沿介绍、趣味实验等。教师设计作业时同样分为基础题、应用题、挑战题,基础部分训练基础知识要点,应用题是所学基础内容的学以致用,挑战题是指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有余力或者有这方面学习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成,这样就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要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实验教学是学校培养探究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理论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和深化的核心环节。在线学习(E—learning)日益盛行的今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的个性化辅导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与学效率,减轻了教师授课负担,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益。“翻转课堂”是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但一定要注意,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用这种模式,重要的是其代表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王新.“颠倒的教室”与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戴宇 单位: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校

第三篇: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生活化分析

摘要:生活化的实验教学顺应新课改理念,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探索对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针对如何将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做了研究论述,提出了在实验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中融入生活化,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实验;情景教学;生活化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意义

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观察来理解课堂所学的化学内容,以便对现象、气味、颜色以及状态等有更深刻的记忆过程。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讲课内容做出了一些大胆创新的举动,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情景相融合,以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来展开实验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化学知识更好的带入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

二、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具体方法

(一)实验设计的生活化

在课堂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实验设计的时候还是要以教材为依据,但是可以联系身边生活中的例子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同学上课的热情,活跃教学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比如在讲酒精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拿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度数的白酒为例,在上课前我会先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家里酒桶里的白酒没有人喝还会变少?让同学们仔细想答案,然后分别在不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不同度数白酒,在液面处的烧杯壁行画一条线做标示,然后让同学们观察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言论,猜测实验的结果,有同学猜烧杯中的白酒会随着度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少,有的猜烧杯中的白酒不会发生变化,也有同学对刚才的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回答,但是我没有给予评价,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待等几分钟后,同学们发现烧杯中的白酒逐渐变少了,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变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不断地问我“为什么?”,看到实际已经成熟,便给予了一番解答,也就对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做了解释说明,同学们才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化学的神奇之处,也提升了同学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实验内容的生活化

融生活情景于化学实验内容中,可以从身边发生的事或物的变化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对于常见的事物,同学可能不太会注意,但是单拿到实验课堂上,做一些具体的实验,就会增加实验的乐趣,常见的现象也就变得意义不一样了,会让同学从中学到很多化学知识,增加理解记忆的深度。比如在学习钙元素的变化这一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鸡蛋壳为例,在上课的时候,我拿了一个整只的鸡蛋放到了两个烧杯中,一个烧杯中装满了水,另外一个烧杯中装满了盐酸,浸泡了一会,让同学们观察现象,有同学说鸡蛋的表面覆盖了一层气泡,有同学说鸡蛋在动,有同学说装了算的烧杯有气泡生成;我将两个带火星木条分别放到两个烧杯的杯口处,同学发现盛酸的烧杯上面木条熄灭了,纷纷感到奇怪;过了一会我又将鸡蛋取出来,同学发现盐酸中的鸡蛋壳变软了,有白色物质生成。就这些现象,我向同学们发出了提问,问他们为什么?几个同学给给出了答案,说:“木条熄灭了,因为O2不足。”、“鸡蛋壳变软了,因为被酸腐蚀了。”、“有白色物质,因为有新物质生成。”等等,气氛一度活跃的要收不住场了,我顺势就这些现象给予了解答:“鸡蛋中壳中含有CaCO3成分,在酸环境下会发生反应,分解成CaO2白色固体和CO2气体,也就是同学们看到的这些现象的原因。”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将知识传授给了他们,对于理解记忆大有帮助,还有同学要自己回家用醋做实验,爱学习的精神值得同学学习,也提高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验仪器的生活化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充满神奇和乐趣的教学活动,对于即将发生的现象和结果,同学们还是十分期待的,但是初中的化学实验课不一定要按照书本的要求按部就班来完成,既然是实验,就可以使用不同的实验器材来完成同一个实验,做一下对比,其结果会更加的明显,更加的让人印象深刻。在兴趣实验的时候,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用品带入到课堂,比如说测量温度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别用量体温的温度计、测室温的温度计或者是电子测温计等,放在同一种温度的水中,观察不同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否相同,然后讨论一下为什么,不明白的就请教老师。这样不仅能解决化学课的枯燥乏味,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严谨古板的操作实验流程简单化,提升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比如在做溶液酸碱性检测的时候,可以用几个规格较小的罐头瓶装不同酸碱性的澄清溶液,用PH试纸分别测溶液的PH值,比对标准色卡来分辨溶液的酸碱性,也可以采一些花瓣来做试纸,不同的花瓣,对酸碱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可以据此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这样一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解的比较透彻,联系实际的情况也比较多,对生活中的化学也会有所感悟,通过联想就能解释一些生活中出现的奇特现象。

三、结语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创造让实验在教学中说话的机会,多创造让学生能把化学实验和生活联系起来的机会,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的魅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并逐步学会探究,这样才是真正发挥实验教学作为“生活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生活化”沟通桥梁的教学功能。当然,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实验结论往往有差异,但在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验中对知识的体验和对实验现象的思考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翠平.对中职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新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作者:韩萍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第四篇:化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大学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实验课程,也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教学实践,从优选实验内容、注重基本操作、组建课程群、引入开放实验和修改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并进行了探讨,以期适应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当前,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和高校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形成了广泛共识,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1,2]。近几年,随着我校转型发展(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组织各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后面简称化工专业)作为学校第一批转型专业,其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工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实验课,其课时由最初的45学时变为现在的32学时。课时压缩了约三分之一,但课程任务和教学要求几乎没有变化。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难题。为了在新形势下培养优秀的人才,课程组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精选实验内容

由于学时压缩,实验项目数必须减少。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对实验项目进行了精选,最终确定10个实验,具体如表1所示。实验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与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相互促进和本课程的覆盖面两个因素。实验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实验1和2)、基本化学原理(实验3∼6)、基础元素化学(实验7和8)及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实验9和10)四个方面[3,4]。为了改变以往元素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照方抓药”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中减少了专门的元素化学实验项目,将元素化学的内容分散在其他多个实验中。如,实验4中涉及到几种盐的水解,实验9和10中涉及到几种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定,实验5中更是包含了大量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在10个实验中,两个综合性实验(实验9和10)为4学时,其余8个实验均为3学时。

2注重基本操作

连续几年对大一新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化工专业的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做过的实验屈指可数,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从未做过实验,因而课程教学从零开始、从基本操作的训练入手。为了规范基本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组老师把同类型实验进行比较进而优选出包含基本操作较多的实验。安排的10个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有仪器的洗涤和干燥、酒精灯的使用、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结晶、试管使用、试剂取用、电子天平的使用、气体的发生和收集、量筒使用等。同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员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巡回指导,给学生做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此外,要求学生观看部分基本操作视频。影像、图片、声音、动画的综合使用使基本操作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

3发挥课程群的作用

对化工专业学生而言,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均为基础化学实验,为了更好地进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我们将这五门实验课整合为一个课程群。多位老师共同制定基础化学实验课总的教学目标、各门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并对交叉内容进行讨论和协调。如在无机化学实验中,未涉及到容量瓶、吸量管和滴定管的使用,该内容转入分析化学实验中,而分光光度计和电导率仪的使用则分别转入仪器分析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中。这样安排的结果是,虽然各门课程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的目标没有改变。

4引入开放实验

尽管进行了不少改革,但我们发现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对于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非常有限的实验课学时内要学会课程要求的基本操作、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难度很大,因而,我们把开放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补充。开放实验内容的选择限于本专业实验教材和化学(应化)专业实验教材中的实验项目。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安排了几个趣味实验。进行实验前学生需要预约以便老师安排。练习的实验可以是实验课中已完成的实验,也可以是未做过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课程组安排一名老师巡回指导。

5修改考核方式

以前,实验课的考核多采取笔试的方式,但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因而,现在将考核方式改为实验操作和口试(各占考核成绩的80%和20%)。操作的考核注重细节、规范性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口试的内容包括基本操作、各个实验的原理、思考题和实验注意事项等,注重考查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及应用、化学语言的规范使用等。此外,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将实验台面整洁度、试剂摆放和废物处理情况等纳入每次实验考核当中。

6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获得了较大成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实验热情明显提高。学生能够做好实验预习,认真操作,在实验课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第二,学生操作基本功更加扎实。化工专业学生在校内实验技能大赛和省内实验邀请赛上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第三,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验技能得到了后续实验课程指导教师的广泛认可。此外,本课程的改革也为课程群中其他基础实验课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改革持续进行,为了更好地顺应改革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课程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2]董仁忠.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挑战[J].职教论坛,2014(23):1.

[3]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赵新华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朱刚 吴雪梅 焦宝娟 石奇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第五篇:高校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摘要: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由基础化学实验向毕业论文设计和进行科学研究过渡的重要桥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综合化学实验的研究不断进步,对具体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很多的改进方法,特别是注重了对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结合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在具体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化学实验课程。它建立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基础之上,旨在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撰写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我院过去选择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较多采用无机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实验。例如实验室废液的处理,蔬菜或水果中某些成分含量的测定,涵盖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仅仅涉及两个二级学科,有机、物化、和仪器分析方法几乎没有涉及。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缺乏相关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不能将各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系统化、综合化的训练。近年来,我院在综合化学实验内容的选取上做了大胆改革,在选题方面不仅要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以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为基础,还要考虑到当前国内外前沿、热门课题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内容的选取上,可以是无机物、有机物或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提纯,并使用大型仪器分析表征;也可以是密切联系实际,如天然产物的提取与鉴定,环境水样的水质分析,废旧电池的综合利用;学生还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和自身的兴趣能力,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自主设计一些内容涵盖面较广、实验步骤比较简洁的实验。

二、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

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具体的5个环节。第一,教师预先对选定的实验题目,查阅文献,掌握实验要领,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引导,保证实验的有效性。第二,教师要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明白基础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的不同之处,不是“照方抓药”,而是让自己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让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进自己的想法。第三、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成功点在哪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实验数据,更要关注学生对实验的分析、总结过程,有无独特见解,有无创新思维,并给予充分的鼓励。第五、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及时总结,对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和发展。

三、综合化学实验的实践教学分析

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有着很大影响。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重点内容的讲解,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涉及多门基础化学实验的知识和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提炼,无须面面俱到。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实验“八角金盘花中多糖的提取”中,重点要求学生在提取方法上进行比较、选择。可以让2~3名同学使用同一原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并互相借用数据,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总结和分析提取方法的优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进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施互动式的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影响。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听取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想法,及时了解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有效解释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实验中很容易出现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会给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因此。教师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一方面,及时和学生分析原因,改进实验方法;另一方面,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获得有效进步。

四、结束语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教师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璐珊,张文雄.化学类本科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通报,2012

[2]刘二东.高校分析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5

作者:王丽 单位:常州工学院数理与化工学院

第六篇: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摘要: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下,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和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化学实验教学体制做了一定的思考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实验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验部分的教学被忽视了,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变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人教版化学教材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都来源于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化学实验课程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被激发,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信念基础,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2.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化学实验的进行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身体器官的作用,将身体器官协调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动手做,还要用眼观察,用鼻分辨气味,用脑去思考问题,在器官的配合下,帮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能够根据看到的现象进行理论的思考,通过实验过程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现象提出疑问,从而逐步得到实验启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3.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教师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帮助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测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未知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现阶段,在教育制度改革进行中,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做一定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

1.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虽然在新课程理念下,许多学校已经将实验教学纳入了学习化学的课程体系中,但是实际上,化学实验教学在推进的过程中没有被真正落实,课程结构中,仍然缺乏对实验教学模块的重视力度。

2.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手段。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逐渐认识到了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中,教师却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将应该通过学生动手的地方改成了传统的对实验的背诵记忆,这就忽视了实验教学的本质,没有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3.实验教学资源的不完善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实验的进行需要实验装备等物质保障,现阶段,由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等原因,导致学校在实验教学的装备上较为落后,不能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三、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还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总结分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课堂角色的变换。

2.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选择进行实验的演示,为学生进行实验做示范,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过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变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在实验中,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在师生共同参与中,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有效的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提高实践能力。

3.将抽象的化学实验趣味化。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对于做实验的兴趣也降低了,为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实验的形式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实验与实际生活结合。实验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将实验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探索环节,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人教版的《化学》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实验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铁钉生锈的现象呢?那你们知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铁钉才会生锈呢?通过实验,在学生对铁钉观察一周之后,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铁钉生锈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简易的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5.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实验装置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之一,但是在现实实验中,实验装置的优劣好坏是不能很好控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装置进行简易的改进。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中,有一项教学实验是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进行测定,白磷属于剧,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很难达到实验目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实验做如下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连同红磷一起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通过装置的改进,使得实验设备更加简单明了,并在改进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验教学作为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极大重视,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教育改革,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杰明.如何打造农村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

[2]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

[3]伍素琼.初中化学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J].成功•教育,2011(5).

作者:康金泰 单位:甘肃省兰州新区保家窑中学

第七篇: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分析了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实验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环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环境专业;教学改革

环境专业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表现[1-2]。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依靠自身优势及相关背景学科相继建立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环境专业一年级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本文针对环境专业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对我校环境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和实践,以实现学科交叉,突出环境专业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和创新思维能力。

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项目设置简单、陈旧,与专业衔接不紧密

包括我校在内的大多数高校环境专业所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几乎都源自化学类专业的有无机化学实验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教师选择的实验项目延续了化学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多数为基础实验及验证性实验,与专业内容未能真正结合,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感觉到该门课程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因此缺乏学习的热情。

1.2对实验的重视及创新不够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常被认为是理论课的补充,实验计划学时数相对不足,整个实验过程压缩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造成实验质量不高;且目前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主要为基本操作及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缺少思考、见解及创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

1.3未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缺乏环保意识

为了使实验现象和结果明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取用试剂和药品时总会认为“多多益善”,过多取用实验试剂和药品;实验结束后,就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渣等,而这些废液、废渣和废气没有经过回收处理就直接排放;学生没有发挥其专业特长,缺乏废液处理和回收意识。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内容,增加专与业联系

现行的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项目较为陈旧,主要为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内容。这类实验多数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就能知道实验现象和结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主观积极性。因此,我们首先在环境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适度调整、压缩单独的基本操作实验项目,将基本操作训练实验、简单的无机制备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三部分内容优化整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形成套完整系统的理论及实践结合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设计特色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紧扣环境专业特点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与环境专业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例如,水中钙、镁、氯离子含量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实验水样选取附近水域的自来水、污水等进行检测,达到对实际水质进行分析;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材料选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进行测定;酸碱滴定实验利用醋酸、小苏打、氨基酸等的酸碱性进行滴定;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实验,选取日常食物如:馒头、米饭等进行测定。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让学生领悟到环境与化学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2.3引入绿色实验概念,增强环保意识

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教学,在化学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具体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上,首先,在实验项目的筛选中,根据教学大纲,应该在保证学生应有的实验技能得以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毒性小、污染少、实验成本低的实验项目。同时改进实验方法,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使用及微量、半微量的实验模式来进行实验。其次,对于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己设计方案合理有效地处理这些的废弃物。例如: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废液,可将废酸、废碱溶液分别集中回收存放,通过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处理;含重金属Cr(Ⅵ)的废液可通过加入硫酸亚铁和石灰法进行处理,使Cr(Ⅵ)转化为不溶物Cr(OH)3除去[3];含Pb2+的废液先加入石灰乳做沉淀剂,使Pb2+转化为不溶物Pb(OH)2,再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后,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PbCO3除去[4];含Hg2+的废液可先将废液的pH值调至偏碱性,再加入过量的Na2S,使Hg2+以HgS沉淀析出,最后再将沉淀分离、提纯后再利用[5]。对于成分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的的废液,可以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以上举措,不仅有效控制了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如:污染控制等的教学提供了具体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借助多媒体、视频软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图像、文字、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6]。鉴于目前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时量较少、内容较多、信息面宽的特点,课前播放多媒体演示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就能够准确地得出结论。例如,对于基本操作实验,在实验前播放相关实验的视频影像资料演示实验内容和规范化操作要点,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视频演示,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对实验教学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师在对实验原理和方法讲解的同时也可借助多媒体,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加形象和直观。

2.5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合理评价学生成绩

为了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改革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按平时成绩、实验结果和实验考试等内容相结合的实验考核体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实验成绩可以按照平时成绩(60%)、操作考试(20%)、笔试成绩(20%)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和测试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这种做法比较客观、合理,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对平时操作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

3结束语

对环境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实验内容,设计特色实验,引入绿色实验概念,突出环境专业的特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实验考核体系,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焱,胡蓉,刘国东.中国环境专业学科发展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1-4.

[2]李焰.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63-113.

[3]沈晓君,华德尊,李春燕.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0):107-108.

[4]彭实,田曙坚,吴良莉.关于学校化学教学实验废液量及废液管理状况的调研报告[J].环境保护科学,2009,35(6):14-15,16.

[5]王芳,曹晓群,杨荣华,等.高校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35(7):34-35.

[6]史娟,葛红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专业有机化学教改探[J].广东化工,2012,40,(19):141-142.

作者:李利华 郭豫梅 夏冬辉 王芹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第八篇: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兴趣不高、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且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相同。本文分析了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工科院校

分析化学及其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思维和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动手能力,在以化学专业为基础的非化学专业中,普遍开设了分析实验课程,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责任,还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1]。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操作规范、计算准确、结果可靠合理,并且能够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3]。在工科院校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也存在一个教学大纲,不同专业一刀切的现象,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情况不一样、且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一样[4-6],这样就给教学带来各种弊端。

一、工科院校开设分析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

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专业包括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环境、食品、生物、制药、医学、建材等专业,这些专业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各不一样,冶金和材料专业偏向于金属离子的分析和应用,环境和化工偏向于水体分析和应用,医学和建材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化学专业要求相对全面。从学时分布来看,化学专业一般64学时,环境专业48学时,冶金、材料专业32学时,化工、生物、制药24学时,而建材、航空等专业一般16学时,从学时的分布大体也能看出各自专业对该实验课程的要求和目标。从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看,冶金、材料、环境、建材等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各自专业和化学实验学科相差较大,学生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相差也较大。因此,工科院校不同专业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以及实验课程与专业的衔接。

二、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单一、枯燥、陈旧。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简单、单一,除了常规的操作练习外,基本是验证性实验,如酸碱滴定、水中总硬度的测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等,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基本只需要预习、听课、按流程操作,就可以得到考评分。而对于一些分组性的实验,如分光光度法测铁、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氟、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氯离子等实验,通常多人分成一个小组,少数同学甚至没有参与到实验操作中。这样的情况使得部分学生难以主观积极参与,有时甚至连目标都不清晰,这些都不利于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更难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生操作能力差、照方抓药。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是有严格的规范,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各项注意事项,在实验课中锻炼。但很多学生学习时重理论、轻实验,操作能力差,甚至连基本的仪器都不认识、没见过,在实验过程中只能照方抓药,变成了完成任务、演练一遍,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7]。这也表明了学生提前的预习工作不到位,思考问题也不全面,只好按照老师的演示实验进行操作,或者模仿身边同学的操作进行,实验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

3.教师的教学模式程式化。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量大面广,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巨大,教学过程难免程式化,包括既定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评制度,实验教师也难以个性化的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学生也会以现有的考评制度为导向,尽量争取更高的分数:认真写好预习、做好记录、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但这样完成任务式的过程,失去了实验课堂的真正意义。

三、提高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1.结合专业特点施教。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同于化学专业的教学情况,不仅基础不一样,而且对实验内容的要求和侧重点也不一样,任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大纲吃透的基础上,了解各教学班级的特点和专业要求,从而在课程讲解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专业的结合点。例如:冶金专业的学生对金属离子的准确滴定法十分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方法学的对比,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离子色谱法、重量法等,这样可以引导他们课下做大量的文献调研和比对,课上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食品专业的学生对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测定的酸的种类,以及如何对各种酸进行定性和定量。这样的深入引导,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实验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2.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分析化学实验的很多实验内容需要理论课内容的支撑,然而部分学生在理论课中学得并不扎实,对实验的理解就变得困难,如果老师不正确地加以引导,教学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如果合理加以温习巩固,则会事半功倍。例如,锌铝混合离子的分步滴定实验中,很多学生难以明白分步滴定的条件,也就是为什么可以分步滴定,实验老师应该简要而系统地介绍金属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锌铝混合离子的分步滴定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中如何考虑细节问题,这样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实验的内容和操作细节,还反过来巩固了配位滴定的理论内容,并且两者互为促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

3.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目前,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的版本众多,很多学校甚至还有自己的实验讲义,但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应该适时更新实验教材,不能只采用一种教材用到底。科学研究的发展速度很快,且各种新颖的成果很容易从图书馆下载获得,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编入到实验教材中,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同时也接触到较为新颖的知识。例如:最近几年出现的牛奶中三聚氰胺事件,是否可以考虑采用分析化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呢?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一定能够调动学生投入实验的兴趣。再比如,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钙离子,是否可以考虑测定鸡蛋壳中的钙离子呢?虽然只是更换了测定样品的种类,但学生的兴趣大增,实验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还有食品的有害色谱添加剂测定问题、地沟油的分析测定问题,这些都是很好的实验题材,应该适时地进行整理,并写入到实验教材当中。此外,采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同一测定内容进行比对分析,例如:锌铝混合溶液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选择滴定法,也可以采用重量分析法,也可以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难以突破现有教学内容和模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难以得到应用。

4.实验教学中加强交流。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理解和要求与化学专业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且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存在操作紧张、担心失误等情况,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提出问题尽量不要针对个人,个性化的问题尽量单独辅导,直接示范操作;鼓励学生胆大心细,遇到困难或问题先独立思考,学会讨论、交流,确实不懂再请教老师。此外,实验课程开始前,老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预习情况,询问存在的困难,然后集中进行解答;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班级的整体情况,对于共性的问题应该及时强调;实验结束后,应该关心学生取得的收获与得失,而不仅仅是给出一个分数或评价。这样的指导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消除了学生的各种担心和顾虑,也使得师生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和谐。

5.开设公选课,强化自然科学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工科院校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不浓是一个共性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之一,开设公选课,以自然科学通识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多方位、深层次的了解化学学科知识,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例如:在化学通识课程中介绍有关诺贝尔化学奖、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常识、体育竞技中的禁用兴奋剂、艾滋病病毒与药物、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化学、化学武器、化学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烟草化学、中药化学等。这些与化学相关的课题,学生不仅充满了兴趣,有些还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关性,学生接触了这些有趣的化学知识后,自然而然的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为今后再深入学习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奠基,这样的强化方式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弓晓霞.加强高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5,(16):195.

[2]赵燕,程苑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2):107-109.

[3]赵春玲,阮喜荣,万端极,等.对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探讨[J].大学化学,2009,24(5):27-29.

[4]蒋心惠,何丹,袁佩,等.临床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86-87.

[5]韦国兵,胡奇军,廖夫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62-63.

[6]刘红霞.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思路[J].广东化工,2015,42(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