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化学化工专业全文(5篇)

化学化工专业

第1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一、全面整合、突出重点,以跨学科性思维分析石油化

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特点本书按照石油化学化工产业现状编著,将产业模块分解成若干专业群,再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呈现出结构清晰、构成规律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全书包括“化学化工概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工业基础”、“石油及其冶炼”、“化工过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及“能源”六大部分,每个部分下对应若干专业模块(单元),重点突出专业模块与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采取此种层层细分的编撰方式,不仅有助于不同专业读者有效掌握对应专业英语翻译特点,同时也表达出强烈的跨学科性思维,这是遵循石油化学化工产业实际现状的表现,因为现实中“石油化学化工”是一系列现代工业要素的综合体,行业企业本身就涉及到多个学科,如石油勘探与开采、石油设备与技术、石油经济与贸易、化工工艺与管理等,由此衍生出的相关知识还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组成部分。通过跨学科性思维分析,本书归纳出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三大特点:其一,具备复杂的术语及符号表达体系,本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特点,但在“附录”及各单元下的中英文对照表中,明确地传达了这一特点,其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术语与符号与石油化工化学没有直接关联,如“石灰岩‘钻井平台”、“环境工程”等,但这些知识点是全面、深入了解石油化学化工不可或缺的,也是重要的英语翻译元素,如较常见的LPG(LiquefiedPetroleumGas)指代液化石油气,DPG(diphenylguanidine)用来指代二苯胍,这也反映出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词汇构成冗长、复杂,由此衍生出专门用途英语术语及符号体系是必然的。其二,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中的语序非常简洁,具有鲜明的学术表达风格,在石油开采、石油冶炼、石油贸易等翻译场景中被大量运用,如石油化工企业介绍、产品说明、工艺分析等文本中,常见到“itbe……”,“……hadbeen……”被动语序,在突出简洁明了的语序结构特征同时,还可以确保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前置,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关注。本书对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中的语序特点的总结,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简洁语序能够减少信息失真、强化信息对称,提高所描述内容的客观性。其三,在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中存在大量的抽象名词,这恰恰是传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原则上,任何一门语言语用实践中都要符合语境特点,这样才能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很显然工业生产语境与社会文化语境是不同的,通过在动词、形容词后加上后缀,如-ment、-ly-、tance、-hility等,转化成抽象名词进行表达,可以凸显出英语表达的精细化、严谨性。

二、系统考察、深入洞悉,以问题意识发掘我国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弊端

《石油化学化丁专业英语》一书的构成主体是阅读材料,作者根据不同单元主题、搭配对应的阅读文本,如PartiIntroduction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中第一单兀“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主要介绍的是化学化工的理论知识,作者搭配的阅读材料为“化学工业介绍”,涵盖了化学工业缘起构成、核心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等。又如Part2BasicKnowledgeofChemistry中第二单兀“Acid,Base,amiSalt”主要介绍了酸碱盐三种基础化合物,作者搭配的阅读材料为“酸的强度”。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有阅读材料均摘录自权威文献,涵盖外语论文、化学工艺专业书籍(英文版)、网络英语资料等,这样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纯正性,语法、语序、语境、语用等贴近英文出版物,原汁原味,同时,本书建立的“专业知识+阅读材料”的单元组合,可用于国内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教学现状考察,专业知识用以定位英语翻译范围,比如第三部分“化学工业基础”中第一单元“传质操作”,所涉及的专业英语翻译元素集中在蒸馏、精馏、萃取等方面,学生通过中文教材即可充分掌握,书中该部分仅采取了中英互译的方式呈现,进一步在阅读材料中进行综合检验,如书中与传质操作对应的阅读材料是“多相反应中的传质”,采取全英文表达的方式,客观上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中文语境下的名词、术语,还要充分理解英文表达的内涵与意义,如果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则说明在该领域的掌握并不牢固。通过上述考察模式,发现目前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中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专业有余而英语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实践应用层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然而,一旦强调“专门用途英语”翻译实践,就容易陷入中国式英语的思维陷阱中,按部就班地将中文语篇逐字逐句地转化成英文词汇。这一表现的形成原因,与传统授课模式有很大关系,通过本书“课前导人”及“课后练习”栏目的设计不难看出,作者摒弃对照文本、堆硇单词的翻译形式,倡导整篇阅读、整篇理解、整篇翻译的递进方式,而这种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外部方向上拓宽了英语翻译要素范围的途径,因为在整篇的视角下,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最新工艺、产品、数据等关注,引用到英语翻译策略中进一步完善翻译文本。

三、依托范文、展现技巧,以多种翻译技巧构建石油

第2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成果导向;地方高校;化工专业;教学质量保障;评价反馈

自Spady等人在1981年提出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经过多年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OBE理念已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1]。教育部在2018年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突出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反馈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2]。OBE理念为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思路,但每个高校的生源质量、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都存在差异。各高校应该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OBE教育体系。地方高校软硬件基础薄弱,且目前大多处于转型阶段,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健全与实施。

1地方高校化工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当遵循教育内在规律,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构建高效的教学质量监管与保障机制[3]。目前地方高校多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估对象被动等弊端。地方高校化工专业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化学化工产业发展,为地方培养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地方高校一定要结合地方产业和区域特色,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坚持“成果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我们结合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的办学特点及OBE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多维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图1);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化工职业素养等方面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从规章制度、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统筹管理等方面确保学校对化工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支持;从化工人才需求、资源供给等方面确保单位的需求和支持。

2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多维度评价反馈体系构建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评价反馈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形成教学、管理和社会反馈,以此促进学生做好学习、教师做好教学、学校做好管理服务的良性互动[4]。化工专业因其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特点,评价反馈体系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堂教育、化工实践教育,提高院校的管理监督与服务质量。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地方高校化学化工专业服务地方行业特点,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教师、学校、用人单位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见图2)。

2.1师生维度评价指标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受益者,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最直观的感受[5]。对教学质量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要坚持评价教师与评价学生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化学实践能力是否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化工专业素质是否匹配,教学内容和手段是否适合学生需要,教学指导过程是否合理和到位。学生是教学的目标主体,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反馈体系中占据主导作用。考虑到学生评价的重要地位,我们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化工学院或教务处发起学生评价,教师根据评教结果调整教学组织与设计,提高教学能力。教务处根据评教结果优化制度提高对学生的服务。学生评价指标及权重如图3(a)所示。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评价维度由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等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完成。教师自评和同行评价指标及权重如图3(b)所示。同行评价主要是判断教学内容与进度是否适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育技术是否先进等[6]。教师结合课堂提问、课程论文、课后作业、课堂测验等多方面对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价,如图3(c)所示。

2.2学校维度评价指标

学校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扮演制度保障、软硬件支持、教学统筹管理等多重角色[7],建立良好的管理性评价指标及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改进对化工专业教学的重视及支持。学校维度评价指标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单项评价,如图3(d)所示。

2.3社会维度二级评价指标

社会维度作为评价客体接受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作为评价主体对实习学生、就业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实践指导和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和反馈。本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社会维度的结果性评价,即实践基地、实习单位、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化工综合素质进行单向结果性评价,如图3(e)所示。评价结果是化工专业定位与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等的重要参考。

3结语

第3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培养基地;专业教育;双创教育

1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等多方面原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多种途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已成为扩大就业人口、激发社会潜能的重要战略举措[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2];《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到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3]。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我国高校重要的教育职责之一。高校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需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5-6],美国斯坦福大学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个专业之中,实现了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7-9],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渗透进欧美高校教育体系中。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校通过建设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专创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这种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激发专业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学习渠道[10-12]。

2研究内容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教育占据主体地位,专业教师通过课堂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夯实专业知识,获取专业知识,指引就业方向,专业教育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知识保障。与专业教育不同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帮助大学生锤炼专业技能、积累专业经验,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运用专业所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前瞻性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思想,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过程里不断提升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通过反复的认知、实践过程,使专业知识得到升华,从而提升其对专业所处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

2.1课程建设

兰州理工大学应用化工专业为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首先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以21世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能源与环境材料为切入点,建设“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通过整合并创建创新创业课程和研究资源,推出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且持续推出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的课程面向全校学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实验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一对一”(一个教师团队指导一个创新团队)的“精英”培养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项目式”的创新创业实际训练,塑造学生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沟通、表达、实践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未来创新创业工科人才。2.1.1课程体系。迄今为止,实验班已经开发有十几门课程,这些课程均是化工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课程,其中《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大讲堂》、《化工发展史中的创新思维》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实验班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譬如,《创新思维与设计》、《产品服务系统创新》是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入门课程,《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实战》、《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生产实践》这两门课程为即将参加学生竞赛项目的大二大三学生的讲授的进阶课程,创新创业相关的研讨会是为已经参加过创新系统训练的大四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2.1.2学时分配。“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及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合计2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共5学分,小班授课,由创新创业学院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共10学分,由专创融合理论课程(5学分)和专创融合训练课程(5学分)构成,由石油化工学院“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导师团队完成。课程以强化学生在能源新材料与环境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实行小班授课,研讨式教学和“一对一”的实训教学。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共10学分,由石油化工学院“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导师团队和签约企业共同完成。课程以项目为引领、竞赛为驱动,在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创新创业实战(作品制作)、企业实习、竞赛、项目路演等实践活动完成。

2.2人才培养

目前国际教育界普遍认可T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3],即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较广,能广泛涉及各领域知识、同时专业知识学习深入的综合人才。参考T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化工专业培养出未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及专业、社会能力:大学生应具备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合作共赢得团队精神,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担任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的角色,在项目的进行中树立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具备发展的能力。在多学科背景下,有专业特长,具备科学研究与应用的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运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科学归纳,通过设计实验提出解决方案,再综合分析得到有效合理的结论,能源与环境新材料,以及环境应急处理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保等因素。具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掌握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应用。学生通过撰写论文,帮助学生建立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路演等方式与行业领域的专家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培养陈述发言及回应指令的能力。专业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行包含了“教学—项目—外部拓展”三位一体的开展模式,实施方案的教学部分主要包含了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聘请企业专家做的创新创业相关讲座与专门培养计划,项目部分则涵盖了科研项目、大赛项目及课题组研讨会,外部拓展主要是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化工专业借助斯坦福大学资深研究员Etzkowitz创建的三螺旋体系,将政府、大学、企业间的关系紧密结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如图1所示。

2.3创新创业教育与化工专业教育融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分析

兰州理工大学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要求,削枝强干,形成了“四大课程群”为主干,化工化学分支方向核心课程为拓展的理工融合型主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设计了“通识课程(1学分)+专创融合课程(3学分)+实践课程(2学分)”的“1+3+2”创新创业课程为核心,以《创新思维方法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案例》等3门选修课为拓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形成了知识、体验、挑战、收获与反思的全过程、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增加学生非主修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作为教改的重点,开设跨学科课程,形成了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项目式”课程模块;关注学习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通过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项目和设计挑战性的实践方案,落实“聚焦成果、扩大机会、提升内涵、反向设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搭建了“学、研、创”三位一体、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依托兰州理工大学化工教研室及甘肃省应用化学主干课程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了3门创新创业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了“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和兰州理工大学绿色化学科技创新基地等平台,签约了河南大朋电子、利安隆、皓天科技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组建了跨学科、校企联合的甘肃省应用化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团队的指导下,专业学生近3年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全覆盖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结语

第4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转型;应用化学;社会实践;就业

1应用化学专业办学定位

从传统的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强调学术性转变为注重应用性,逐步建构了“2+1+1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贵州川恒、瓮福磷矿、贵州金正大、贵州芭蕉田等含磷公司及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环保监测站、黔南州药品食品检验所、贵州有色物勘地质队、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践实训基地,构建化工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增加学生的就业率[5]。

2教学模式的转化

化学化工学院在转型下培养适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人才,在2015年修订应用化学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化学专业的应用拓展的模式,切实从2+1+1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实训学时,把学生从学究性转向应用技术性[6]。

2.1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包含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选修课、实践教育课等课程等。主要实践项目: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应化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课程设计,除了掌握高等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外,着力拓展学生应用能力,将原有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体系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改变了原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各个方向课程都有涉及、面面俱到的布局,增加两个专业选修模块,增加实验学时和学分及实训周期,增加顶岗实习和试用实习,拓宽了学生社会实习的时间长度和实习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实社会,增强学生就业的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实习工作需要[7]。

2.2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

把实验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理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化工等基础实验。实验的教学环节将原有300个学时、10个学分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群,转变为新的实验核心课成群,学时提高到440学时、学分提高到16学分,通过整合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同时增加专业特色及创新实验学时比例。这样整合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的整合与结构调整,可以避免知识低层次重复造成的学时浪费,为实践课程学时的增加提供可能,使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更合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整合的基础上重构的专业课程体系,更容易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的本质,学习和掌握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增进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8]。第二层次为专业实验或者开放性实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该环节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在化学、化工、制药等技术领域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的能力,针对应用化学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转型的需要,适应工厂的需要,从事技术检测和工产技能,我们着力对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应用实验所涉及工作的需要,进行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的、原子吸收、电位差计、电导、X衍射实验等专业实验的训练,还有化工制图,CAD制图等技能训练,强调学生实验和技能的应用性,同时开放实验,让对实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的在开放实验室做自己的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会上应用性实验,例如豆腐制作,酒的蒸馏、中药提取。茶叶检测和提取,矿物质成分的分析和食品腐败的分析及钢铁电化学腐蚀等实验,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并获得专业技术技能,使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落到实处。第三层次为专业特色实验和创新实验。在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我院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特色,立足黔南地区的磷煤化工、民族中药材深加工和茶叶生产技术等资源优势,我们就地取材开展了一系列磷矿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题:区域熔融法净化磷酸的初步研究、结晶净化法提纯磷酸的研究、溶剂萃取法净化萃余酸制备磷酸二氢钾工艺研究、硝酸氧化法净化黄磷,除砷的研究、磷石膏中微量元素氟、碘含量提取、磷矿硝解液法提取中稀土元素、化学净化技术在三聚磷酸钠生产中的应用、磷石膏在工业上的应用等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学生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利用课后时间在实验室工作,处理实验数据,在老师指导下写出研究论文,有的学生将在省级及核心期刊上,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素质,满足了黔南州地区对磷化工技术人员的需求,拓展了学生就业率。

3社会实践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工厂见习

化学化工见习是化学化工学院应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化工基础、化工制图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通过见习,巩固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让学生了解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3.1见习的内容

了解见习单位的生产概况,并对所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来源、产品性能、规格、用途、检验方法及成本等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工厂生产的反应原理、生产工艺条件,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比较;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保问题及解决方法。

3.2见习的工厂

见习着眼于黔南州社会占星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产学研发展方式,因此选择黔南磷矿企业和公司及黔南工业,黔南州附近的剑锋公司、瓮福磷矿、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是见习的单位。化工见习时间为期一周,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厂生产情况与书本知识的不同之处,了解生产工艺及生产安全,尤其了解黔南磷酸、硫酸、磷肥生产工艺,以及黔南磷矿企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企业的投身和贡献;还有污水处理及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处理,了解身边环境与污染,保护自身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4社会实践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工厂实习

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研究训练,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问题及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的素质、工程的思维方法的一种综合性检验,为将要撰写的毕业论文奠定重要的基础,更是为将来服务社会、工厂作了充分的专业和思想的准备。

4.1实习内容

应用化学专业实习项目设定为5个模块:安全生产技术、化工生产操作训练、化工生产工艺技术、化工研究性实验和企事生产实习。前3个项目根据实习企、事单位特点设计培训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的实施,化工研究性实验项目,是指导毕业学生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时间制定实验计划项目,此研究实验可以在实习之前、实习之后完成论文实验内容,也可以根据实习的内容将毕业论文的研究实验在实习中实施,生产实习主要是在大四第七学期(下学期)进行专业实习,由企业、事业和研究所与学院(学生)根据双向选择原则或实习前双方签订的就业协议的规定进行实习工作。在实习阶段,提倡学生与企业、事业、研究所建立深层次的协助、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参与事企单位、研究所的各项工作,包括生产劳动、工艺技术革新、产品研究开发、产品营销等工作。

4.2实习要求

专业实习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一律不得免修。组织学生在企事单位进行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而且为学生大学毕业之前提供一个熟悉的贴近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试验职场,这个试验职场一定为学生提供合法权益和人身保障,不能伤害学生的合法利益。同时实习的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实习的意义、义务和责任,使之实习顺利地进行。对学生实习的基本要求:(1)全面了解实习所在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组织管理体制、生产或事务的运作机制;(2)了解实习所在的企事业单位企事业文化、人事组织、经营状况和管理理念。(3)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机构、技术前瞻和管理模式,与之沟通交流,虚心学习。(4)掌握实习各个环节生产计算特性、生产工艺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5)通过实习,观察,模仿、实验和体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编辑和整理实习生产工艺数据和研究成果。(7)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或实习论文。

4.3实习方式与场所

实习方式:按教师带队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教师巡回检查三种方式,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一种实习方式。结合2009-2014等五届应化专业的实习,实习实际采用分为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我们主要以集中实习为主,由学院院长、应化系主任与实习单位联系。实习单位的选择一般能满足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的校外挂牌的实习基地或化工企业、检测中心、分析化验室、研究院所(本省或省外)等。在2009应化、2010应化、2011、2012、2013应化、2014应化这五届应化专业学生实习在检测部门及单位是:黔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黔南州环保监测站、都匀市环保监测站、黔南疾病疾控中心、黔南粮油检测中心、黔南质量技术监测所、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黔南分中心、黔南州药品食品检验所,贵州有色物勘地质队,工厂及公司分别是:瓮福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在厦门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通过中介组织介绍的,对于山区民族高校的学生有意去厦门大城市,带队老师和中介亲自厦门纤化公司了解公司内部情况,通过两届学生实习的情况,反应良好,学生通过实习锻炼自己,而有了一定经济收入。贵州金正大有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都位于黔南瓮安县和福泉县,以磷矿石为主,生产磷肥的化工公司,为我们应用专业的学生的实习提高了良好实训基地,学生从事公司的管理、营销、科研、检测、班组工段工序操作等各方面的实习,从各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实习锻炼。的确培养了学校不能培养的应用能力。

4.4实习时间分配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工作从每年年5月开始启动,外出实习时间为半年,即每年7月初至12月31日。增加实习时间,就是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得到更高应用性培养,同时定期检查实习情况,了解实习学生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习单位共同解决实习住所、就餐、相应的报酬实际问题。

4.5实习考核

实习考核很重要,它是衡量学生实习阶段的工作能力。40%学生实习单位鉴定评分成绩(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成绩×40%)+60%化学化工学院鉴定学生表现成绩分(尊敬师长、团结协作成绩×10%+出勤情况、纪律表现成绩×10%+实习记录×20%+实结报告×20%),对实习阶段违反实习单位纪律,不能按时完成实习任务,拈轻怕重。就不上进的人,除了做好思想工作外,可以采取鼓励或处分,甚至退回大学校。总之实习是学生适应社会,具体实际工作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集中的体现,不能掉以轻心。

5社会实践模式-应化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进行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科研意识、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科学作风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启动工作在每年的五月,十二月结束,学生与老师进行双向选择。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对应化专业的学生实行新的政策。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应化专业的学生只有50%选择实验,另外50%的学生选择文献综述。为了培养应化学生实验能力及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从大二上学期开始,由实验中心选拔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跟随有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进入实验室,辅助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的实验和实验设计。这样一部分的学生可以由指导老师指导其毕业论文,学生根据科研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实训获得一定有益数据,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上有所突破,有成果发表,并顺利结题,指导老师可以推荐学生申请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还可以给予学生科研上的物质鼓励。在毕业实习中,可以让实习单位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给予实习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在黔南州环境保护监测站、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黔南分中心和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及贵州晟扬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瓮福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中心实习的2013级应化、2014级应化学生可以根据实习不同内容,由所在实习单位的工程师和研究员指导其毕业论文,学生将在毕业论文与实习内容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解决了实际生产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校内毕业设计与校外生产实际脱离的不足。大大地拓展学生毕业论文的创新及应用,多方位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毕业论文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6社会实践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毕业之前的工厂(公司)试工

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在学生做完毕业论文,所有课程将结束时,还在学校没有毕业的学生,有这样一段时间,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招聘考试,为寻找工作做准备。而有的同学在实习期间有意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或有意向签下合同,但因为没有毕业证书,不同于公司和工厂的正式工,我们将这种状况的学生称之为顶岗试工[9]。虽然还不等同企业的正式工,但企业也有意签下他们,给他一段试用期间的工作,但他们仍是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作为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尽管还没有毕业,我们老师殷切希望他们安全试工,遵守试用单位一切规章制度,同时有权要求试用单位给与他们合法利益,我们还可以严格要求他们约束自己言行,以一个大学生正能量的形象树立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的榜样。2012级应化和2012级化工专业的学生大概有21名学生在贵州川恒公司、金正大、芭田公司有意留下来继续在这三个公司工作,2012级应化专业毕业后有1名学生留在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做助理研究,我们希望这些学生发挥应化专业的学生的素质,为学院争光,为这三个公司和研究所的发展做出贡献。试工为学生在最后学期准备了一个走出学校踏进社会的历练的过程,同时给学生一个思考的阶段,他们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他们的化学基础知识、应化技能和实习素质是否在转型的社会里还需要怎样的提高?同时给我们化学化工学院一些启示,转型下的应化专业的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模式打造该怎样尽快满足社会转型经济人才培训的需要?的确给我们很深的思考。

7结语

地方高校从师范院校向应用型技术性方向转型,极大刺激地方高校转型的思维和高校改革力度和必然,从治理结构、专业结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探究地方高校的发展。黔南师院化学化工学院应化专业定位应用技术性、社会服务性、地方特色性,尤其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模式上,加大实训和实训创新能力,为黔南及西部地区培养社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地方、产教融合中实现了自身特色办学和多样化发展,提高应化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拓展就业渠道,打开了一线劳动者成长的通道,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秘书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资料汇编[Z].2014,2(002).

第5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由符德学主编的《化工化学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年5月第3版)一书系“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荣获了“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该书结合最新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编写大纲及教学需要编写,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涉及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精细化学、化学新能源等众多知识点。语言通俗平实易懂,侧重于实践操作与技术实施,具有极强的专业适用性。同时,为了提高该书的适用性,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编者在书中增加了能力培训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编制了专业英语教学课件与练习题,将化学化工工作实际中经常会遇到的生产工艺使用说明、设备仪器使用说明及产品说明书等内容引人书中,夯实了教学基础。

化学化工英语具有与通用英语极为不同的特点:其一,从化学化工专业文献可以看出,其最大特点就在于语言简洁、文体朴素,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不容易产生歧义。其二,结构严密,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句型结构都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以保证翻译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其三,常用IT句型结构的句型来表述长句与被动语态,特别难以理解的句子还会配以相应的公式、数据或插图以作说明。针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这些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会尽量使用直译法,严格按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更加准确地体现原文内容。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专业+英语”,而是在通用英语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上,将化学化工专业与英语翻译教学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掌握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目标。

我国目前化学化工专业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化学化工专业与英语的深度融合,影响了教学效果。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本身具有较高的难度,只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才能贴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要求,并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更多的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准确翻译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文献的前提是掌握足够的化工专业词汇与科技用语。掌握构词法是掌握更多化工专业词汇的重要途径。常见的构词法有转化法、派生法及缩略法三种。对此,编者在书中设置了附录环节,将化学化工常用构语及常用化学术语及词汇引入其中,帮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掌握更多专业词汇。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化学化工专业文献。翻译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实践,多读多翻才能真正获得并提升翻译能力。编者除了课文外,还引人了具有前沿性、内容精辟、篇幅合理的化学化工专业文献作为补充阅读材料,并对引入的所有课文与阅读材料进行了全文对照翻译,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翻译的过程中熟悉掌握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之间的不同,从而掌握化学化工英语翻译的技巧。另外,从语句翻译及专业术语翻译两个方面入手,教授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技巧。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被动语序,超过30%的长句难句都是以这种能够客观准确表达化工化学知识及内容的被动语态体现出来的。因此,针对被动语句的翻译,可以采取顺译、倒译及长短句等方式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以强调翻译的客观准确性。当然,专业英语翻译同样要遵循通顺、简练、明确的原则,绝不能简单地逐字逐句的直译,而是要采用专业英语表达的方法翻译,既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又提高译文的通顺性。最后,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技巧的教学,应当紧跟时展的步伐,引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来辅助学生的学习,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的同时,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锻炼,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