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化学化工专业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化学化工专业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化学化工专业

第1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一、全面整合、突出重点,以跨学科性思维分析石油化

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特点本书按照石油化学化工产业现状编著,将产业模块分解成若干专业群,再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呈现出结构清晰、构成规律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全书包括“化学化工概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工业基础”、“石油及其冶炼”、“化工过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及“能源”六大部分,每个部分下对应若干专业模块(单元),重点突出专业模块与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采取此种层层细分的编撰方式,不仅有助于不同专业读者有效掌握对应专业英语翻译特点,同时也表达出强烈的跨学科性思维,这是遵循石油化学化工产业实际现状的表现,因为现实中“石油化学化工”是一系列现代工业要素的综合体,行业企业本身就涉及到多个学科,如石油勘探与开采、石油设备与技术、石油经济与贸易、化工工艺与管理等,由此衍生出的相关知识还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组成部分。通过跨学科性思维分析,本书归纳出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三大特点:其一,具备复杂的术语及符号表达体系,本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特点,但在“附录”及各单元下的中英文对照表中,明确地传达了这一特点,其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术语与符号与石油化工化学没有直接关联,如“石灰岩‘钻井平台”、“环境工程”等,但这些知识点是全面、深入了解石油化学化工不可或缺的,也是重要的英语翻译元素,如较常见的LPG(LiquefiedPetroleumGas)指代液化石油气,DPG(diphenylguanidine)用来指代二苯胍,这也反映出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词汇构成冗长、复杂,由此衍生出专门用途英语术语及符号体系是必然的。其二,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中的语序非常简洁,具有鲜明的学术表达风格,在石油开采、石油冶炼、石油贸易等翻译场景中被大量运用,如石油化工企业介绍、产品说明、工艺分析等文本中,常见到“itbe……”,“……hadbeen……”被动语序,在突出简洁明了的语序结构特征同时,还可以确保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前置,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关注。本书对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中的语序特点的总结,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简洁语序能够减少信息失真、强化信息对称,提高所描述内容的客观性。其三,在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中存在大量的抽象名词,这恰恰是传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原则上,任何一门语言语用实践中都要符合语境特点,这样才能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很显然工业生产语境与社会文化语境是不同的,通过在动词、形容词后加上后缀,如-ment、-ly-、tance、-hility等,转化成抽象名词进行表达,可以凸显出英语表达的精细化、严谨性。

二、系统考察、深入洞悉,以问题意识发掘我国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弊端

《石油化学化丁专业英语》一书的构成主体是阅读材料,作者根据不同单元主题、搭配对应的阅读文本,如PartiIntroduction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中第一单兀“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主要介绍的是化学化工的理论知识,作者搭配的阅读材料为“化学工业介绍”,涵盖了化学工业缘起构成、核心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等。又如Part2BasicKnowledgeofChemistry中第二单兀“Acid,Base,amiSalt”主要介绍了酸碱盐三种基础化合物,作者搭配的阅读材料为“酸的强度”。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有阅读材料均摘录自权威文献,涵盖外语论文、化学工艺专业书籍(英文版)、网络英语资料等,这样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纯正性,语法、语序、语境、语用等贴近英文出版物,原汁原味,同时,本书建立的“专业知识+阅读材料”的单元组合,可用于国内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教学现状考察,专业知识用以定位英语翻译范围,比如第三部分“化学工业基础”中第一单元“传质操作”,所涉及的专业英语翻译元素集中在蒸馏、精馏、萃取等方面,学生通过中文教材即可充分掌握,书中该部分仅采取了中英互译的方式呈现,进一步在阅读材料中进行综合检验,如书中与传质操作对应的阅读材料是“多相反应中的传质”,采取全英文表达的方式,客观上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中文语境下的名词、术语,还要充分理解英文表达的内涵与意义,如果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则说明在该领域的掌握并不牢固。通过上述考察模式,发现目前石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中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专业有余而英语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实践应用层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然而,一旦强调“专门用途英语”翻译实践,就容易陷入中国式英语的思维陷阱中,按部就班地将中文语篇逐字逐句地转化成英文词汇。这一表现的形成原因,与传统授课模式有很大关系,通过本书“课前导人”及“课后练习”栏目的设计不难看出,作者摒弃对照文本、堆硇单词的翻译形式,倡导整篇阅读、整篇理解、整篇翻译的递进方式,而这种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外部方向上拓宽了英语翻译要素范围的途径,因为在整篇的视角下,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最新工艺、产品、数据等关注,引用到英语翻译策略中进一步完善翻译文本。

三、依托范文、展现技巧,以多种翻译技巧构建石油

第2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成果导向;地方高校;化工专业;教学质量保障;评价反馈

自Spady等人在1981年提出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经过多年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OBE理念已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1]。教育部在2018年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突出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反馈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2]。OBE理念为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思路,但每个高校的生源质量、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都存在差异。各高校应该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OBE教育体系。地方高校软硬件基础薄弱,且目前大多处于转型阶段,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健全与实施。

1地方高校化工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当遵循教育内在规律,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构建高效的教学质量监管与保障机制[3]。目前地方高校多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估对象被动等弊端。地方高校化工专业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化学化工产业发展,为地方培养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地方高校一定要结合地方产业和区域特色,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坚持“成果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我们结合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的办学特点及OBE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多维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图1);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化工职业素养等方面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从规章制度、师资配备、硬件设施、统筹管理等方面确保学校对化工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支持;从化工人才需求、资源供给等方面确保单位的需求和支持。

2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多维度评价反馈体系构建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评价反馈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形成教学、管理和社会反馈,以此促进学生做好学习、教师做好教学、学校做好管理服务的良性互动[4]。化工专业因其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特点,评价反馈体系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堂教育、化工实践教育,提高院校的管理监督与服务质量。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地方高校化学化工专业服务地方行业特点,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教师、学校、用人单位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见图2)。

2.1师生维度评价指标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受益者,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最直观的感受[5]。对教学质量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要坚持评价教师与评价学生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化学实践能力是否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化工专业素质是否匹配,教学内容和手段是否适合学生需要,教学指导过程是否合理和到位。学生是教学的目标主体,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反馈体系中占据主导作用。考虑到学生评价的重要地位,我们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化工学院或教务处发起学生评价,教师根据评教结果调整教学组织与设计,提高教学能力。教务处根据评教结果优化制度提高对学生的服务。学生评价指标及权重如图3(a)所示。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评价维度由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等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完成。教师自评和同行评价指标及权重如图3(b)所示。同行评价主要是判断教学内容与进度是否适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育技术是否先进等[6]。教师结合课堂提问、课程论文、课后作业、课堂测验等多方面对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价,如图3(c)所示。

2.2学校维度评价指标

学校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扮演制度保障、软硬件支持、教学统筹管理等多重角色[7],建立良好的管理性评价指标及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改进对化工专业教学的重视及支持。学校维度评价指标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单项评价,如图3(d)所示。

2.3社会维度二级评价指标

社会维度作为评价客体接受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作为评价主体对实习学生、就业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实践指导和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和反馈。本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社会维度的结果性评价,即实践基地、实习单位、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化工综合素质进行单向结果性评价,如图3(e)所示。评价结果是化工专业定位与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等的重要参考。

3结语

第3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培养基地;专业教育;双创教育

1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等多方面原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多种途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已成为扩大就业人口、激发社会潜能的重要战略举措[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2];《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到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3]。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我国高校重要的教育职责之一。高校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需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5-6],美国斯坦福大学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个专业之中,实现了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7-9],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渗透进欧美高校教育体系中。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校通过建设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专创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这种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激发专业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学习渠道[10-12]。

2研究内容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教育占据主体地位,专业教师通过课堂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夯实专业知识,获取专业知识,指引就业方向,专业教育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知识保障。与专业教育不同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帮助大学生锤炼专业技能、积累专业经验,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运用专业所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前瞻性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思想,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过程里不断提升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通过反复的认知、实践过程,使专业知识得到升华,从而提升其对专业所处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

2.1课程建设

兰州理工大学应用化工专业为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首先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以21世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能源与环境材料为切入点,建设“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通过整合并创建创新创业课程和研究资源,推出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且持续推出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的课程面向全校学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实验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一对一”(一个教师团队指导一个创新团队)的“精英”培养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项目式”的创新创业实际训练,塑造学生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沟通、表达、实践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未来创新创业工科人才。2.1.1课程体系。迄今为止,实验班已经开发有十几门课程,这些课程均是化工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课程,其中《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大讲堂》、《化工发展史中的创新思维》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实验班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譬如,《创新思维与设计》、《产品服务系统创新》是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入门课程,《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实战》、《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生产实践》这两门课程为即将参加学生竞赛项目的大二大三学生的讲授的进阶课程,创新创业相关的研讨会是为已经参加过创新系统训练的大四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2.1.2学时分配。“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及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合计2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共5学分,小班授课,由创新创业学院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共10学分,由专创融合理论课程(5学分)和专创融合训练课程(5学分)构成,由石油化工学院“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导师团队完成。课程以强化学生在能源新材料与环境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实行小班授课,研讨式教学和“一对一”的实训教学。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共10学分,由石油化工学院“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导师团队和签约企业共同完成。课程以项目为引领、竞赛为驱动,在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创新创业实战(作品制作)、企业实习、竞赛、项目路演等实践活动完成。

2.2人才培养

目前国际教育界普遍认可T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3],即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较广,能广泛涉及各领域知识、同时专业知识学习深入的综合人才。参考T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化工专业培养出未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及专业、社会能力:大学生应具备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合作共赢得团队精神,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担任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的角色,在项目的进行中树立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具备发展的能力。在多学科背景下,有专业特长,具备科学研究与应用的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运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科学归纳,通过设计实验提出解决方案,再综合分析得到有效合理的结论,能源与环境新材料,以及环境应急处理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保等因素。具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掌握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应用。学生通过撰写论文,帮助学生建立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路演等方式与行业领域的专家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培养陈述发言及回应指令的能力。专业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行包含了“教学—项目—外部拓展”三位一体的开展模式,实施方案的教学部分主要包含了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聘请企业专家做的创新创业相关讲座与专门培养计划,项目部分则涵盖了科研项目、大赛项目及课题组研讨会,外部拓展主要是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化工专业借助斯坦福大学资深研究员Etzkowitz创建的三螺旋体系,将政府、大学、企业间的关系紧密结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如图1所示。

2.3创新创业教育与化工专业教育融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分析

兰州理工大学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要求,削枝强干,形成了“四大课程群”为主干,化工化学分支方向核心课程为拓展的理工融合型主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设计了“通识课程(1学分)+专创融合课程(3学分)+实践课程(2学分)”的“1+3+2”创新创业课程为核心,以《创新思维方法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案例》等3门选修课为拓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形成了知识、体验、挑战、收获与反思的全过程、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增加学生非主修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作为教改的重点,开设跨学科课程,形成了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项目式”课程模块;关注学习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通过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项目和设计挑战性的实践方案,落实“聚焦成果、扩大机会、提升内涵、反向设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搭建了“学、研、创”三位一体、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依托兰州理工大学化工教研室及甘肃省应用化学主干课程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了3门创新创业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了“能源新材料与环境+”创新创业实验班和兰州理工大学绿色化学科技创新基地等平台,签约了河南大朋电子、利安隆、皓天科技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组建了跨学科、校企联合的甘肃省应用化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团队的指导下,专业学生近3年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全覆盖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结语

第4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由符德学主编的《化工化学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年5月第3版)一书系“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荣获了“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该书结合最新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编写大纲及教学需要编写,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涉及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精细化学、化学新能源等众多知识点。语言通俗平实易懂,侧重于实践操作与技术实施,具有极强的专业适用性。同时,为了提高该书的适用性,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编者在书中增加了能力培训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编制了专业英语教学课件与练习题,将化学化工工作实际中经常会遇到的生产工艺使用说明、设备仪器使用说明及产品说明书等内容引人书中,夯实了教学基础。

化学化工英语具有与通用英语极为不同的特点:其一,从化学化工专业文献可以看出,其最大特点就在于语言简洁、文体朴素,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不容易产生歧义。其二,结构严密,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句型结构都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以保证翻译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其三,常用IT句型结构的句型来表述长句与被动语态,特别难以理解的句子还会配以相应的公式、数据或插图以作说明。针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这些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会尽量使用直译法,严格按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更加准确地体现原文内容。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专业+英语”,而是在通用英语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上,将化学化工专业与英语翻译教学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掌握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目标。

我国目前化学化工专业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化学化工专业与英语的深度融合,影响了教学效果。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本身具有较高的难度,只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才能贴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要求,并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更多的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准确翻译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文献的前提是掌握足够的化工专业词汇与科技用语。掌握构词法是掌握更多化工专业词汇的重要途径。常见的构词法有转化法、派生法及缩略法三种。对此,编者在书中设置了附录环节,将化学化工常用构语及常用化学术语及词汇引入其中,帮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掌握更多专业词汇。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化学化工专业文献。翻译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实践,多读多翻才能真正获得并提升翻译能力。编者除了课文外,还引人了具有前沿性、内容精辟、篇幅合理的化学化工专业文献作为补充阅读材料,并对引入的所有课文与阅读材料进行了全文对照翻译,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翻译的过程中熟悉掌握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之间的不同,从而掌握化学化工英语翻译的技巧。另外,从语句翻译及专业术语翻译两个方面入手,教授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技巧。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被动语序,超过30%的长句难句都是以这种能够客观准确表达化工化学知识及内容的被动语态体现出来的。因此,针对被动语句的翻译,可以采取顺译、倒译及长短句等方式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以强调翻译的客观准确性。当然,专业英语翻译同样要遵循通顺、简练、明确的原则,绝不能简单地逐字逐句的直译,而是要采用专业英语表达的方法翻译,既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又提高译文的通顺性。最后,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翻译技巧的教学,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引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来辅助学生的学习,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的同时,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锻炼,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翻译能力。

第5篇: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1化工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程的有机联系

化工专业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化工科学理论的理解能力,具体涉及了许多分支学科的理论,与诸如生物学、物理学、几何代数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从社会应用层面看,化工专业培养的是能够独立进行化工科技研发、化工生产工艺改良、化工材料创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素养兼备的人才。高校德育教育课程通常是思政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主要以革命精神、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注重以精神意识和抽象思想来感染学生,使其形成较高的道德素质,是对学生认知价值观和道德精神方面的塑造。化工专业德育教育创新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化工专业课程与人文性较强的德育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这方面可以借鉴当下化工专业课程改革中较为常用的“课程思政”改革手段,化工专业的德育教育要突出自身专业特征,在满足学生对化工专业知识学习探索需求的基础上,将德育课程内容以新颖的形式融入其中,使其成为推动化工专业课程教学的粘合剂、催化剂,使学生对化工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出来,两套课程形成互惠互利、协调并进的教学格局。

2传统文化与当下高校化工专业德育教育的联系

传统文化是与德育教育一脉相承的文化理论,尤其对于偏重分析研究和操作实验的化学化工专业的德育教育具有一种“软化”作用。基于化工专业学生对数据、化学方程式、化学理论名词、化学实验等有较高的感知力,而对抽象的思想精神意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化工专业的德育教育必须另辟蹊径,以创新独到的形式展开。儒墨文化是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发展,已经深入社会德育教育价值体系中,用其来引导化工专业的德育教育是不错的选择。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儒墨文化价值观与当前德育教育的部分内容具有重合性,执教者可以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作为引导化工专业学子立德立言的文化因子,弥补化工专业学生对人文思想课程接受能力相对弱势的不足。在德育课程和化工专业课程之间建立稳定联系,使传统文化成为化工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软化剂,激发学生对两类课程的学习兴趣。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在化工理论和化工技能素养方面的培养已经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因此,要进一步挖掘化工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就需要从学科外部切入。而以传统文化为媒介,利用传统文化与德育课程的有机联系,使德育课程和化工专业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实现两类课程教学成效的双赢,是传统文化赋予化工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大好时机。综上,以儒墨价值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当下高校化工专业德育教育的支持是多方面的。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容、提升了一线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认知,还有助于创新当下德育教育课程模式,建立新的德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为整体上提升化工类专业学子的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提供助力。

3化工专业学科性质及其德育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化学化工专业是一个覆盖范围较广的专业大类,下面包含了许多分支专业。总体上看,化学化工各专业与经政文史类专业表现出明显的区别。第一,化工专业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与文史类专业不同,化学化工是以科学理论和公式以及经过实践检验的数据为支撑的专业学科,化学化工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与文史类专业单纯对语言文本进行阐释分析是完全不同的。笼统地说,化学化工专业学科更注重实践理性,注重开拓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高效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文史类专业学科则更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塑造学生对抽象社科理论的理解能力。而德育教育恰恰属于需要学生对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充分理解和提炼能力的学科,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化工学子在这方面的弱势,证明了对化工专业德育教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当前,化工专业的德育教育处于变革发展阶段,但由于专业学科性质的限制,加上未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办法,化工专业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短时间仍然难以达到教学大纲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课程教学模式呆板单一、教学理念陈旧僵化、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教师队伍思政素养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因此,要对化工专业学子实施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就要做好立足现状、整体考量、各个突破、全面推进的准备,抓住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达到推陈出新、一击即中的效果。而儒墨价值观作为凝结了无数先贤心血的思想精华、经历长时间考验的文化遗产,将其纳入当下德育教育的版图中,定能扭转化工专业德育教育颓势,使化工专业的德育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4传统文化对化工专业德育教育创新的启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