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化学教学范文

化学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化学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化学教学

第1篇:化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学;渗透;绿色

化学绿色化学也称之为清洁化学、无害化学,在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之初就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之中产生污染物质,从而保障化学反应污染物质零排放。总的来讲,绿色化学就是把化学知识、化学方式以及技术积极应用在化学的反应过程之中,从而有效降低化学污染物质对于环境的严重污染,将化学实验之中的污染、不良影响等降低到最小,以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化学反应效益。

一、在化学理论教学中贯彻绿色教学理念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绿色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中,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焦化厂的化验车间、回收车间、精制车间生产流程,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工厂对工业三废的处理措施。另外,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到三废治理工作难以落实的原因。治理工作难以落实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二是治理费用高,企业难以负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研制开发绿色新产品或新工艺等,从根源上切断污染,这对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行为。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教学理念

第一,化学教师讲授知识可以采取化学演示方式,这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教学方式。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正确的教学示范,以确保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在整个化学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操作,同时将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中。第二,针对高职院校化学教材中存在的一危险系数高的化学实验,教师应当对其进行修改和创新。另外,教师还应当降低化学实验对玻璃实验仪器的依赖性,对于那些能够明确辨认出颜色的实验,应当尽量使用点滴板操作。某些定性实验还可以在滤纸上进行,比如说,醛基的检测、电解饱和食盐水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等进行仿真实验,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必须建立在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基础之上。第三,将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掌握了部分化学实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了解了有关的规范操作知识。以此为前提,化学教师在绿色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思考,加强对学生绿色化学精神的培养。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彻绿色教学理念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只有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学生才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化学的价值。教师在绿色化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兴趣小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焦化厂、洗煤厂、污水处理厂等,观察和思考工厂在三废处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在参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关于工厂三废处理的课题,启发学生对工厂生产废液的转化利用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对学校附近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的绿色化学知识来进行解决对策的制定。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做到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贯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目前的绿色化学教育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化学教师继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教育理念。只有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真正地渗透到化学教育的各个层面,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降低污染物排放,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使化学充满绿色,需要在化学教育之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应在化学理论教学、化学实验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积极贯彻绿色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曲永红.浅谈大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121.

[2]曾琦斐.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8):97-98.

[3]吴绍艳,祝媛媛,李琴,刘先达,张丛兰.绿色化学理念在应化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广东化工,2016,43(11):293-294.

第2篇:化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

1引言

化学学科是高中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式。较好地开展化学课程教学以及进行化学实验,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随着教育改革和化学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化,微型化学实验逐渐走进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之中,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教学成果越来越显著。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促使微型化学实验被越来越多的高中化学教师所接纳和应用。微型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且清晰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明确相关理论知识及其形成原因,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体验实验的乐趣以及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化学的核心素养。

2微型化学实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将以金属焰色反应实验为例,进行微型化学实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就金属焰色反应这一实验而言,我们所了解的是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遇热灼烧时,其火焰会呈现出特殊的焰色。传统的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是将装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当火焰颜色呈现出与原来的相同时,再用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放在火焰上,观察火焰颜色。微型化学实验则是用滤纸代替铂丝,将滤纸放在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中,十分钟后取出晾干。之后将干燥的滤纸放在无水酒精中浸泡,再拿到酒精灯上灼烧,便能够看到相应颜色的火焰效果。通过这个典型的化学实验两种教学实验模式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微型化学实验更加简单和安全,更加环保和易于操作,提高了化学学科的教学效率。

3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优点

3.1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以示范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学生们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盲目进行记忆,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的探索兴趣,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微型化学实验则可有效地规避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增加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行分组实验,然后共同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现在的主动获取知识,极大地带动学生们探索化学世界,进行化学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化学实验,因为可能具有危险性和不可操控性,或者成本高的缺点,无法满足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需求。只能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化学成绩。微型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少、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主动学习化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成本低,易于操作,这就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用仪器进行化学实验,动手操作,从而真正理解化学原理,提高教学效率;微型化学实验器材小,便于携带,可以增加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望;微型化学实验特点也表现在其灵活便捷上,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促使了学生对化学的追求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水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小巧轻便且成本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化学实验耗费多成本高的局面。学生们在获取教师传授的相关专业知识后进行化学实验,充分利用理论知识,亲自动手操作,最终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环保的仪器产生兴趣,从而创造出更多环保高效的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结束语

微型化学实验具备操作简单,新颖独特,绿色环保和安全性高等优势,打破了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因此,化学教师应该该把科学合理的微型化学实验,大力应用于高中课堂,并利用其优势进行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也要明确,微型化学实验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堂上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微型化学实验这种新式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的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质量。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促使了教育工作者对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完善。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同斌,王玲.浅谈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9(15).

[2]刘忠山.高中化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剖析[N].发展导报,2018.

[3]王京.浅议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9(04).

第3篇:化学教学范文

一、利用魔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手段。在化学课堂中为学生设置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各科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有许多,而利用魔术创设课堂情境却是基于化学学科特征的路径,与其他课堂引导截然不同,别开生面,因此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得更好的化学教学效果。例如,将魔棒点灯这一化学魔术用来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教师煞有其事地开始表演魔术,将事先蘸了高锰酸钾粉末和浓硫酸混合物的玻璃棒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沾一沾,酒精灯就会被点燃。看到这一现象学生肯定会感到惊奇:并没有见老师用火却点燃了酒精灯,真是不可思议!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要想学习老师这一本事也不难,只要你们跟着我认真学了氧气的制法和性质这部分内容,你们也就有了这样的超能力。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利用魔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利用化学魔术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并且让学生大胆参与魔术表演,动手实践一些简单的化学魔术,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化学实践中体验学习过程,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神水浇花的魔术创设课堂情境。教师事先制作一束白色纸花,并且准备两把小喷壶,一把装入酚酞试液,标记A。另一把装入碳酸钠溶液,标记B。在课堂上,教师开始表演魔术,先用A喷壶喷洒白色的纸花,学生看到纸花洁白如初。教师再用B喷壶喷洒纸花,魔幻的情境就出现了,洁白的纸花变成了鲜艳的红花。学生肯定会非常惊异,老师用了什么法术让花在瞬间变了颜色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纸花变色的原因呢?这样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酸与碱的性质,并且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表演这一魔术,从而让学生能够牢牢的记忆碱遇酚酞变红色这一化学知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魔术揭示化学原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化学魔术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就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最积极有效的路径。通过化学魔术,可以使学生基于对魔术现象强烈的好奇心而积极地去探索其中的秘密,从而加深对相关化学原理的理解。如初中学生大多都喜欢看林正英表演的有关打鬼的电影,这些电影常常有一个情节,那就是道士用符咒捉住鬼,然后用剑砍在符上,这些符上就出现了血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表演这种魔术。教师要先用滤纸剪一个纸人,并用三氯化铁溶液浸泡然后再晒干。再做一把木头剑,然后用一团布浸满硫氰化钾溶液。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表演斩鬼:先用布沾湿木头剑,然后用木头剑砍小纸人,纸人上就会留下一道清晰的血迹。看到这一现象学生一定会很惊异,这时老师就可以揭开谜底,向学生讲述这一魔术现象的化学原理。这样学生对这一化学原理的理解一定会非常深刻,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

四、利用魔术实现知识迁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将化学魔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更能够强化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如将铁树开花魔术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先用一束铁丝在上边用棉花做上一些洁白的花朵,固定在一个花瓶里,并把这些花朵浸入酚酞试液浸泡并晒干。教师表演化学魔术,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着花瓶,然后在里面滴入几滴氨水,魔幻现象就出现了:原来是一束白花,顷刻之间就变成了一束艳丽的桃花。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这一古诗名句。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接受了文学艺术的熏陶,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发展。总而言之,魔术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魔术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高效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第4篇:化学教学范文

一、认真完成化学实验预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化学实验有效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师设计化学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时间及操作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实验预习任务。强化实验预习时,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预习,唯有如此才确保学生完成实验预习,充分掌握实验中的重要原理及方法,并对实验方法与目的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充分开放化学实验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试剂的认知,同时使他们掌握化学设备与药品的合理用法,并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克服过去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盲目依靠化学实验报告带来的诸多问题,营造出相对活跃的化学教学气氛。

二、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

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是深入开展化学自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师生间合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必要时还可以协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他们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其次,营造开放的实验交流气氛。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除了分析、讨论实验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体现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总结化学实验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鼓励,然后认真总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接着教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予以补充,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任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不可或缺,对学生化学兴趣激发及自主实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一定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不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目标。此外,化学实验中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赞 单位:舒兰市第十二中学

第二篇

一、关于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有些实验仪器很难找,或者是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转眼就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使化学实验现象显示过程更加的清晰形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暂停、放大等途径让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的理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把它拍摄下来,制作成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在化实验教学中,我们只有鼓励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才不会盲目的跟随课本知识和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诸如在教授“能量守恒”知识点时,如果实验中的Na2CO3和HCl进行与Me带进行燃烧时,得出的实验结果是质量不相等.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质量不相等向学生提出更多的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为什么出现质量不相等,难道是不守恒吗?然后将其中的知识点加以演示,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通过多种实验演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集中其注意力.因此,不同化学物质实验得出的不同结论,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震撼,拓宽了学生的创新视野.

3.凸显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对手设计实验的能力

相对于学生来说,动手设计实验是一种新的挑战与尝试,而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能够给与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如,在学习“铁生锈”的有关知识点时,可以设计和组织一个“如何防止金属锈蚀”实验.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参考.另外,还可以运用所学有关大气的知识,对空气中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培养开拓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享受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实验的创新能力.

4.适度改进原料,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用的原料虽然比较固定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系数,对实验所用原料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实验可视性更明晰,有利于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譬如,在铁丝的燃烧实验中,由于铁丝容易生锈,往往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因此,对生锈铁丝必须打磨光亮后才使用,我在实验中使用做纱窗用的新铁丝网,既经济、实用,又不需要打磨,实验现象清晰,成功率比较高.

二、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是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化学教学新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构筑实际、实用、实效的有效课堂化学教学大厦添砖加瓦.

作者:冯霞

第三篇

一、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化学教学目标要求,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思考,最终实现三者的统一.在三者统一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几个转变

对应着上述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从重复教材实验到设计实验的转变

回顾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改前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按着教材中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步骤准备仪器和药品,学生对照着实验报告册上的具体步骤,结合教师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没有失败,没有惊喜,仅仅是重复了教材中的做法,整个过程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没有深入到思维层面.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相违背.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转变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设计实验的过程归还给学生,不仅教材中的探究类、设计类实验课题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还应该以这些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开发设计性、探究类实验的素材,让学生的思维更积极,视野更开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富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首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先不急着做实验,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到讲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猜想自己的实验将看到怎样的现象,让实验设计有了实在的期待,让学生踊跃展示实验方案的过程是对学生实验进程的一种宏观控制,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其次,有些学习小组如果在实验方案设计上不是很完美,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便于接下来的实验探究顺利进行.此外,这个过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猜想,这对于接下来的实验关注点和思考点是一种暗示与强化.

2.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生活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课本身就比文字解读来的有意思,如果我们的实验现象更有趣一点,那么学生的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对现象的理解会更为深刻.尤其是和学生上的第一堂化学课,与其说化学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好玩,还不如直接给学生呈现几个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如“自制牛奶”、“隐形小猫现形”、“白酒变红葡萄酒”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与有趣.当然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性那就更完美了,所以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有趣的同时,感觉到化学的有用,如此一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对化学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3.从课堂走到课外

第5篇:化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护理专业;实践

1注重教学内容联系与逻辑性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和调控规律等多个领域,包含蛋白质、核酸化学、酶化学与维生素、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与核酸的生物合成等内容,相对于护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来讲,生物化学本身内容就复杂繁多、抽象难懂,且存在较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较为头疼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保证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自己先形成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前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借助于框架式结构图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有效的保障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改革。具体而言,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以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等内容为主线进行讲解,再从静态生化和动态生化两个方向分别开展教学,最后引导学生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记忆,强化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讲解“核苷酸代谢”相关内容时,可以将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作为结构图主干,然后从核苷酸的合成进行扩展,延伸出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与补救合成途径,利用框架结构图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形成知识体系。此外,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坚持生化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师要实时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资讯,及时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引用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例如,教师在讲授衍生物、酶的失活及细胞凋亡等相关内容时,可以将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加入其中,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展知识面,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2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正所谓“有法却无定法,教无定法是为至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生物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可以应用以下集中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2.1问题教学法

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成为问题思考与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析与讨论,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对“丝氨酸蛋白酶的催化特异性”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胰蛋白酶为什么会特定水解碱性氨基酸的羧基和其他氨基酸的氨基之间形成肽键?凝乳蛋白酶催化水解的是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与其他氨基酸的氨基之间形成的肽键吗?”借助于这两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愿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从而保障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

2.2案例教学法

教师还可运用案例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选择真实生动的典型案例,并围绕案例设计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问题,作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实现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效改革。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疯牛病的发生”作为教学案例,通过这一实际生活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疯牛病的致病机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和结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2]。

2.3对比教学法

生物化学课程知识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复杂繁多,并且有些知识是相对亦或者是相平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法,利用归纳、总结、分析、比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改革,将生物化学各方面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各知识点间的共性和差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授课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相关内容进行对记忆;在讲授DNA分子组成与结构相关内容时,可以与结构组成相似的RNA分子一起进行分析讲解;此外,对于课本里出现的一些相似、相近的专业术语也可以应用对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辅酶与辅基、酶与酶原、核酸与核苷酸等等。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印象,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更好掌握知识点。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改革

相对于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模式而言,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具有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数字、音频、视频等多种载体为一体,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特点。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视觉化、形象化和互动化,可以有效的利用听觉、视觉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教师讲解蛋白质、核酸结构和功能时,可以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将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直观的呈现出来,也可运用动画或视频对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活动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使重点、难点内容更容易理解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把黑板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整合,也要将微课、慕课、移动教学平台、校园学习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全新的、生动的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应用到教学中,合理规划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胰凝乳蛋白酶三联体催化机制”时,内容复杂抽象,晦涩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在平台上观看指定的教学视频,授课时再利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示催化机制,使整个催化过程在学生脑海中清晰明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因素的系统,其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生化内容,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最终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学成为了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尝试,从积极注重教学内容联系与逻辑性、创新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希望几点浅见能够对以后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起到一点借鉴作用,能为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护理人才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