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精选(九篇)

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第1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应急管理;在线培训;效果评价

当今社会,危机如影随行,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个环节中,卫生应急人员必须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急处置技术和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将最先进、最有效的技术知识进行传播和应用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而传统的培训形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基层卫生应急人员的需求。在线培训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已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我国卫生领域应用相对较少〔1〕。为此,笔者卫生应急人员在线培训和面对面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哈尔滨市疾控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0名,年龄22~45岁。

1.2方法

将选取的280名培训对象按照年龄和专业平均分为两个组。一组进行面授培训,另一组依托卫生公益项目研发的“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应急能力在线培训与演练信息平台”(简称云平台)进行在线培训。周期为5个月,学时数不少于100个;培训内容为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技术;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

1.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有280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及考试,回收试卷280份。面授培训组62人及格,及格率44.29%;在线培训组83人及格,及格率59.29%。在线培训组及格率高于面授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在线培训形式新颖

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是集中授课,需要场地、组织人员、师资、印制讲义和教材,安排就餐等,筹备复杂。以课程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往往是短期、一次性培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多,受训者数量有限还无法跟踪培训效果。在线培训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是可重复性的持续教育培训方式。受训者只需简单注册就可随时随地参与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既节省费用、又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既丰富了学习资源,使资源利用率高,又可有效跟踪培训效果〔2-3〕。

3.2在线培训内容实用

传统突击性的培训方式及大量自上而下开展的知识更新和培训活动,不能根据受训者的培训需求设计课程,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导致很多培训成为形式化和走过场,无法切实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和水平,与文献报道相似〔4〕。本文在线培训应用的云平台,是科技部、财政部、卫生部支持的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建立在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及来自于疾控机构1000份在线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习和掌握卫生应急关键技术必需的相关基础知识系统整合集成为知识平台,作为培训学习的重要资源,它知识涵盖多,覆盖面广,模块设置合理,检索快速,使用便捷,可根据受训者的需求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又能使卫生应急的宝贵知识、经验、技能得到有效、及时、快速的总结、传承和推广,弥补了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3.3在线培训平台功能齐全

第2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字:高校;国防动员;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86-02

国防动员建设,是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基本保证。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着眼应付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动员能力。高校具有人口密度大、人员素质高、信息传播快、高技术手段集中等特点,加强高校国防动员建设对提高国防动员建设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自身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应急意识,做好教育衔接

利用高校资源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应急意识是实现高校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融合衔接的有效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良好的高校国防教育,是使高校大学生在国家采取紧急措施时,能够快速、及时地由平时状态转入应急、应战状态,有利于迅速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突发、紧急事件服务。

着重集中教学教育,突出国防教育效果。新生军训是集中教育的一种方式,加强新生军训是贯彻《兵役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扎实地开展好军训工作能够为以后的国防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在军训过程中,大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一些有用的军事理论知识,包括军队职能、军人的职业道德、连队生活制度、基础技术动作和战术动作,如队列动作、步兵单兵武器操作、“三防”知识以及单兵和小分队战术等,还可以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逃生演练、普及防火、防盗、防水、防电、防骗的安全知识。应急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进行,使学生认识到应急分队与安全责任的重要。通过军事理论教育,了解更多国防知识,掌握军事宏观思维,能够分辨信息真伪,增加对一些应急突发事件的预知,懂得如何应对和把握。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而且在面对紧急事件时也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迅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加强专题教学教育,提升大学生国防知识。专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能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到革命圣地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前辈吃苦耐劳的革命斗志。专题教育做到以典型促进步,以先进带落后。应急管理机制要在实践中得到完善,通过学习,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做到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相衔接,高校国防理论教育必须确立好教育目标,使专题教育能够有的放矢。高校的专题教育应当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基调,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国家利益观;培养大学生对国际时局政治的观察能力,提升他们主动学习应急应战知识的意识;以革命英雄主义和光荣传统教育大学生,激发他们爱军习武、拥军爱军的精神;学习军事常识和军事高科技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做贡献。

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国防思维。国防实践教育,是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从实践中探索,着眼人才培养的军事化,在大学生中实行军事化日常规范,在学生组织中建立高效顺畅的管理体制,建立责权明晰、结构合理的管理体制,将实践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方式。强化高校实践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思维,对于应急意识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坚持用好高校主阵地与部队大熔炉两种资源,以创新精神推进创新实践,逐步健全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渠道,提高大学生的军事技能,能有效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要能够迅速行动起来,真正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强大后备力量。

实施网络国防教育,拓展大学生国防视野。实施网络国防教育,是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科学技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开展网络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如构建网上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最新信息。开展网络国防专题应急处理教育,是针对突发事件开设的专门性网站。开展网上“应急问题热点、难点”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开展高校网络国防动员与应急方法技术实践、开设国防安全网络课程,针对安全形势,应对突发事件,实现高校突发应急事件处置教育的网络渗透。网络信息量大,要能辨认真伪信息,预知突发事件,正确处理。让网络国防教育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国防知识的热情。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国防教育形式,以网络为平台,适应新时期信息化的需要。

二、紧贴高校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人力资源衔接

国防动员无论是“应战”还是“应急”功能,首要的都是人力资源的调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应急人力资源储备的一体化,其实质是着眼国家综合安全的需要,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在后备力量建设中注重开发其平时“应急”的功能。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经过军事化培训――军训,基本具备了国防军事观念和处置应急事件的能力,在突发事件人力资源调配中能够担当骨干力量。

创新组织机制,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军训团营连体制的结合。要切实利用好军训团营连体制,发挥组织优势,使其长效化、固态化发展。军训团营连体制下的学生在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中可作为常备力量随时投入使用,不管是“应战”还是“应急”,在军训连制度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即可按需要使其发挥作用。每学期以团营连为单位固定开展一到两次应急疏散训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国防知识与军事知识教育,做好知识储备。

挖掘固有优势,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应急分队建设相结合。重点在于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整合应急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要整合应急力量,统筹高校中的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平时应急,又要立足战时作为后备军力量应战,按照平战结合、专业对口、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如消防、抗洪、维护治安分队等,实施二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高校资源丰富,人才力量充足,切实结合学校特点,优势资源十分凸显。

利用高校资源,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在校国防生的结合。在高校建设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中,国防生应发挥主力军与示范先锋作用。国防生军事化程度高,组织机构完备,纪律意识强,国防知识丰富,特别是接受过军事技能训练和高强度体能训练,在国防动员体系中可作为领导与优先力量考虑。国防生的优势在于组织与纪律,这也是处置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国防生能够担任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骨干力量。

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与退伍军人的结合。近年来,大学生入伍人数越来越多,相对而言大学生退伍军人也明显增加,加之学校吸收的干部,这些有过军旅经验的人将在国防动员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的融合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们经历过正规军事化培训,具备各项军事技能,组织纪律性强。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将很容易发展为高校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的中坚力量。

三、完善国防设施,发挥高校优势,做好硬件衔接

高校人员密集、知识层次高,着眼高校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的衔接融合,完善完备高校国防硬件设施,进一步发挥高校科学技术先锋队对地方国防建设的支持作用刻不容缓。

利用现有设施和储备,加强维护和补充。目前,各高校均有完备的防空警报系统,大部分高校也有防空洞等紧急避难场所。各高校要充分利用防空警报网络和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的演练,确保整个学校能够迅速由平时转入应急状态,由平时转入战时。在平时要加强防空、防火、防电、防水的演练,确保发生紧急事件的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学校电力维修部门也储备有大型起降机械、专业维修器材等装备,确保能在第一时间保障最紧急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紧贴学校实际,加强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高校存在人员、建筑物密集,资金紧张,应急设备老化淘汰等问题。学校要加强应急设备建设力度,完善应急警报网络和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空间,修建地下防空设施和露天体育场;与地方开展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建立防空应急设施和物资储备体系,共同进行应急设备的建设和物资的储备,广泛拓展应急避难场所的范围和种类。设立专门的应急设备基金项目,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并将此做法制度化,用于老化、淘汰硬件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使高校拥有更为先进的高技术设备,提高应急和国防动员的效率,迅速处理出现的紧急情况。

第3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10个市、地区2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应急小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1.2.1设计调查问卷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和灾害护理培训方法3部分。一般资料:应急护士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科室,是否有救灾经验,所在医院类别、等级等。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需求包括灾害护理概况、灾害护理相关理论和技能、灾害护理管理知识3部分共18个项目,为更清楚反映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各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级计分法,设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一般3分、不需要2分、非常不需要1分,总分18~90分。灾害护理培训方式需求则是针对培训内容18个项目分别对理论授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等9种方式进行勾选。调查问卷拟定后,请从事护理教学工作20年以上的护理教育专家、省灾害护理学组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论证和修订,并对本院应急医护人员90人先进行小样本的预调查,然后对问卷作进一步完善。1.2.2调查方法以邮寄的方式向浙江省灾害护理委员会各位委员所在的医院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但不引导回答,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后寄回。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8份,回收率99.4%,其中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92.8%。

2.2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调查浙江省杭州、温州、嘉兴、金华等10个市、地区2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应急护理人员共323人,男9人,女314人;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2±7)岁;工作年限:0~3年74人,4~5年30人,6~10年73人,11~15年55人,>15年91人;文化程度:中专12人,大专72人,本科233人,硕士6人;职称:初级189人,中级99人,高级35人;工作科室:急诊科147人,ICU54人,病区122人;有灾害救援或救护工作经历112人,无经历211人;医院类别:综合医院309人,专科医院14人;医院级别:三级医院285人,二级医院38人。

2.3灾害护理培训需求情况2.3.1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需求323名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需求总分平均(81±8)分,显示出对培训内容较高的需求。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急救文书”“自我防护”,培训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及“案例分析”,见表1;技能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现场急救”,培训方式选择主要为“示范教学”“情景模拟”及“理论授课”,见表2.2.3.2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分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和工作科室应急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对理论知识“灾害认知”和技能知识“院内急救”知识的培训需求低于初级护士(t值分别为2.78和2.79,P均<0.05),但在其他培训内容上,不同职称护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危机识别等6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有救灾经历的应急护士比无救灾经历的应急护士需求更高,见表3。不同医院类别应急护士的培训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三级医院的应急护士在10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高于二级医院应急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不同科室应急护士对“灾害认知”“检伤分类”的培训需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3.1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高有研究[3]显示,即便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或曾经学习过灾害护理课程,但绝大多数护士依然认为自己尚不具备足够能力应对灾害。应急救护护理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4]。本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对象虽然大多数为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219人(67.8%),且201人(62.2%)来自急诊科和ICU,但对灾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需求依然很高,所有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尤其是“现场急救”“自我防护”和“急救文书”是培训需求得分最高的,反映了应急护士对灾害救援基本知识、救护技能和应对灾害时的法律责任等知识的需求更高、更急迫。

3.2不同职称和科室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不显著调查显示,初级护士与中高级护士只在“灾害认知”和“院内急救”知识方面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除此以外,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培训内容需求上没有差异,这可能与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临床工作时间长,临床实际工作中急救机会较低职称的护士多,对“灾害认知”“院内急救”经验相对丰富有关。而来自不同科室的应急护士只在“灾害认知”和“检伤分类”的需求上存在差异,ICU护士对上述两项的需求最低,急诊科护士最高,这与知识需求产生的要素有关,知识需求产生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个体所从事的业务过程,另一个是个体本身的知识经验或者认知结构[5]。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更多应急救护和检伤分类的工作经历,因此其相对应的知识需求也更为显著。尽管急诊科护士有更多检伤分类的经验,但我国护士救护能力调查中发现受过检伤分类培训且熟悉检伤分类标准者仅占0.41%[6],而国外相关调查均显示应急护士掌握最好的是急救技能和检伤分类[7]。因此检伤分类是我国应急护士今后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3.3三级医院应急护士培训需求较二级医院更高在检伤分类、心理干预、环境评估等10个项目上,三级医院的应急护士需求均高于二级医院,这可能与三级医院有更多机会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救援有关。

3.4有救灾或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经历的应急护士灾害培训需求更高调查结果显示,既往有救灾经历的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更高,且更关注灾害救护流程的各个环节,如“危机识别”“转运救护”“指挥中心”“物资管理”等。莅临灾害现场救援活动可能使应急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丰富和具体化,并使其更加认识到具备灾害救护能力的必要性[8]。

第4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一、明确培训范围,有序推进培训工作

坚持面向社区、农村居民;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以及高危行业和特定人群。

1、区红十字会培训站以救护员培训为主。重点是:

1)基层红十字救护队成员的复训及日常演练;

2)基层组织、委办局、医疗系统、企事业中的骨干培训和复训。

3)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在亭林镇“救护培训进课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落实27所红十字工作达标、示范学校,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进课程工作。

2、镇(街道)、工业区红十字会培训站以普及培训为主。重点是:

1)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旅游行业、建筑行业等人员;

2)结合区域发展功能定位,面向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开展普及培训。

3)结合家庭急救包发放工作,组织60周岁以上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培训率达40%;

二、明确培训内容,有效推进培训工作

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需求,选择有侧重点的培训内容进行培训。

救护员培训主要内容:是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现场处置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的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的现场初级救护、灾害预防、逃生避险、常见急症救护等知识和技能;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结构,有针对性、分级进行培训。

三、明确培训要求,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1、加强组织建设,重视各红十字培训站的管理。继续发挥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小组的作用,落实专人负责培训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严格“四统一”要求,坚持“六结合”原则。按照市红十字会“学大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发证管理”的要求,规范教学管理,强化监督指导。坚持“六个结合”,即将应急救护培训与急救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与应急体系建设相结合;与学生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相结合;与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教育相结合;与社区健康教育、安全生活相结合;与百姓需求相结合。借助救护培训机会,传播红十字理念,弘扬红十字精神。

3、建立公开课听课制度,适时进行听课,加强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明确培训目标,健全培训工作网络

1、健全应急救护培训网络,完善应急救护培训管理体系。年内,各镇(街道)、村居分别建立15名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护队和救护小组以及救灾联络员组成的三支队伍(建立名册),进行救护员专业化培训和复训;并结合日常活动,重点进行专项性演练活动。

2、重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师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师资教学评估制度,发挥师资志愿者主体作用。建立师资档案,科学安排教学任务,做到培训人数、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保证培训质量;定期(每季度一次)组织教学评估和教研活动,开展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帮助师资提高教学水平。年内,重点加强中小学师资培训,为探索救护培训进课程做好师资储备。

五、明确培训台账,健全培训工作档案

1、各镇(街道)、金山工业区尽早制定培训计划,广泛动员、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参加复训;精心组织,落实普及培训任务,切实保证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2、建立每月培训计划上报制度,务必要求每月25日前,上报下一月的计划培训的班次,时间、地点、培训对象、人数和授课教师等情况。

第5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 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 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 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 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 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 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第6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超级秘书网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第7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护理人员是患者接触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医院形象,故应加强业务学习,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11、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整体护士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每月组织全院性业务讲座一次,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和教学查房一次;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晨会提问,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开展疑难病例护理会诊,坚持“三基”培训与考核工作。“三基培训计划”要求人人过关,并将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护理人员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综合实力。

①根据护理发展需要,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

②鼓励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大本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冲刺,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实行护理论文零突破。

③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快对三年以下的在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④规范教学,加强对实习、进修、新上岗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⑤充分培训护理人员组织参与性,操作比赛。5月12日护士节举办一次护理操作比赛。

4、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士仪表规范,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每一个护理岗位。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2一.目的

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需求与医疗同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学习形式、内容及次数

1.形式

通过理论讲课、看光盘、多媒体等形式,要求各科护士长轮流讲课,必要时请上级专家进行讲座。

2.内容

护理刊物、报纸上的新知识、新理论、到上级学习的新内容。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可增加专科知识的内容。

3.次数

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不少于10次,要求参加人数在90%以上,科室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1—2次。

三.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效果

讲课者需提前备课、备讲稿,讲课者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听课者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护理部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3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促进护理学的发展,注重实用性、可行性,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年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主的护理学教育为模式。

二、授课人员素质: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讲课。

三、授课形式:各科准备培训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讲课。

四、学习方式与管理:护理部业务学习在前一天内安排时间、地点。参加培训的人员除值班、病假、产假外全部参加,无故不参加者按旷工处理。学习期间遵守课堂纪律,按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学习地点,并认真做好考勤工作。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4在--年护理培训年基础上,结合--年,以及我院护理人员有很多年轻护士,普遍护理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年护理业务学习计划,重点偏向护理操作的培训考核。

一、培训内容

1、3月份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主讲 张化

2、4月份

留置针操作、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 主讲 王文

3、5月份

各种评估表的使用、交接班制度 主讲 王学无菌技术 主讲 楚霞

4、6月份

消毒隔离知识、心肺复苏、查对制度 主讲 孙霞

5、7月份

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处理医嘱制度 主讲 庞龙

6、8月份

修订后制度的培训(医用冰箱、高危药品、急救车封车、各班护士职责、各能级护士职责) 主讲 王欣

7、10月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鼻饲留置胃管、口腔护理)主讲:孙玮

8、11月份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导尿(男女) 主讲 孙霞、王玮

二、培训时间:定于每月第三周星期五下午2点30分

三、培训地点:七楼会议室或八楼示教室

四、培训方式: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指定护理人员讲课

六、根据--年度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护理部业务学习内容可以有所更改,由护理部具体安排。

七、要求:

1、当月讲课的人员,请于当月10号前将课件复印件交给护理部备案。

2、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年底以签到次数统计,缺课达2次以上,年抵扣一次性奖金50-200元,值班护士由护士长签名备注,病假、产假除外

3、年底根据全年培训情况,评选3位备课讲课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4、请自带笔记本,年底检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5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配合--年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有计划的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疗环境,现制定--年护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的

1 .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

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三、培训学习要求

第8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开发

随着中国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入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队伍中,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员就成了政府和企业急

需的人才。高级网络管理员培训势在必行,其课程的开发定位,有利用从事网络管理和服务或有意从事此工作的劳动者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快速掌握网络管理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提高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技能,成为网络管理和服务高级技能人才。

一、网络管理人员需求分析

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

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以及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据相关报道,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其中有占八成的企业,其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络应用人才缺乏的困境,市场急需大量从事网络开发、组建、维护及管理的高级网络管理人员。

目前,用工市场需求反映,网络管理和服务技能人才需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机关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工程的实施,急需大量网络管理人才。自政府实施数字化工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政府搭建的网站数量,全国已不少于15万个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从

业人员总需求数量较大。

2.企业电子商务需求量猛增。目前全国已有企业网站300多万个,今后企业网站增长速度还将大幅度提升,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人才将不少于100万人。

3.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发展更加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开拓。

作为珠三角地区,数字化工程的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网络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网络管理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急需培养一支能从事网络开发、组建、维护及管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开发依据

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说明职业标准:2002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网络管理员职业的国家标准,为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提供客观、规范、统一的从业依据和资格要求。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促进稳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网络管理员就是保障网络(包括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其他数据通信系统)正常运行,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如,公司员工可以共享打印机、传真机等硬件或软件)的职业。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定位和排除错误,设计、组装、管理和维护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提供计算机技术咨询与支持,以保证企业信息安全。

高级网络管理员岗位说明:是指从事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并能承担监督、管理各种已有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以确保网络中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用户主机的正常运行,以及网络通信的畅通。负责企业中各种网络应用系统的部署、维护与管理,确保所管理的网络系统全天候正常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如,不能出现长时间中断,更不能出现长时间的网络瘫痪,当然用户提出的应用问题也不能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只定义了网络管理的5项功能: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流量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目前安全管理则已自成体系,并且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学习内容上,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学生积极的参与,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转变以往讲授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并对教师的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3.在教学方法上,行动导向型教学使用了一整套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如,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校企协作教学法等。

我们主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开发,并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校企协作和实操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开发采用工作岗位任务分解模式,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基本原则。每个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个人能力(责任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和技术(技能)能力。工作岗位任务分解模式是把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任务,设计成一个贯穿学业全过程的链状课程,即工作岗位任务分解课程。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目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或训练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能力。工作岗位任务分解课程是根据某一职业岗位或某类相近岗位工作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组课程,该课程组中的职业技能课、职业技术课及职业岗位综合实训课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级网络管理员岗位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使学生既具备现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掌握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技能),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从事各行各业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与维修;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站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岗位工作。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课程相应的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习网络”“使用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其他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工作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内容:

图2

职业道德包括:基本知识、职业守则。高级网络管理员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学习职业守则做到:遵纪守法,尊重知识产权、爱岗敬业,严守保密制度、爱护设备;团结协作。

基础知识包括:电源系统基础知识、空调系统基础知识、消防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主要有:数据传输与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基础知识、网络设备基础知识、网络管理基础知识、网络应用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英语专业术语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劳动法的相关知识、国家有关信息网络的法律法规。

工作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按照高级网络管理员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课程培训内容包括以下相关知识,才能达到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目标。

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采用新型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模拟实操,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并结合企业网络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授课。具体教学课程安排如下: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课程4∶6比例组织授课。

跟岗实习。通过到学校的中央机房观摩学习,真实了解网络组建,并分批安排到计算机网络集成及开发公司跟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学习和训练网络组建及日常维护的经验并参与解决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积累工作经验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对接,从而使学生通过技能培训更快地适应网络管理员岗位技能要求,成为企业急需网络管理技能人才。

四、课程开发的改进思路

职业培训专业课程的开发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的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训结业后学员及使用单位的跟踪调查,共回访约20名学员和5家企事业单位,对培训后的课程评价,总体反映良好。同时提出本培训课程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课程通用性强,但与岗位对接性不够,培训教材实用性有待加强;对于从事集成组网岗位的可否提供操作手册和工作流程;对于从事单位网络维护的希望课程提供常见故障排查手册,以便于日常实际应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课程开发中,将从以下方面

改进:

1.进一步明确课程开发定位。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使职业培训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

2.加强培训目标与岗位对接。紧扣社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应用特色。

3.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解决职业标准的置后问题。

4.以职业鉴定与用工单位使用评价相结合,采用学生就业跟踪机制,不断收集企业用工评价完善教学内容和操作手册。同时,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培养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2008.

[2]李希敏.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

[3]张六成.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2011.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调查报告,2011.

第9篇:课件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一、目标任务

2011年至2020年期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9个现代服务业领域,每年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80万名。大力开展以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重点的岗位培训,每年培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9万人。

二、组织实施

(一)项目实施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采取年度项目计划管理的方式进行。

(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根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工程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和实际情况,制订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三)各领域牵头部门,负责本领域两个项目的总体规划、专业指导、技术引领、行业动员。根据本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将培训指标分解到省级牵头部门,由省级牵头部门提出落实方案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四)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省内各部门的落实方案进行总体平衡调整,确认本地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项目总体指标,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

(五)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中央企业和部级重点行业协会等涉及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需求较多的单位,可直接向工程指导协调小组申报培训指标,并按工程指导协调小组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六)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及各地各部门继续工程教育协会、行业性协会学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相关领域牵头部门,主动承担工程培训任务。

(七)每年年底,由各省级牵头部门汇总本地区本领域培训情况,同时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上级牵头部门。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本地区工程各领域培训情况进行汇总,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中央层面各领域牵头部门对本领域培训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

三、培训要求

(一)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主要依托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有关培训机构,开展集中培训、高级研修、岗位轮训、实地考察、案例研讨、在线学习等活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行业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培训方式。

(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要紧贴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根据急需紧缺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以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内容。对专业性强且需要持续深化的相关领域,可采取跟踪培养方式进行。

(三)岗位培训要结合工作岗位的专业特点,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开展人才理念更新、知识更新拓展、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技术适应、创新创业等能力提升训练,重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职业发展能力。

(四)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时间每人每年不少于72学时,岗位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36学时。

四、考核监管

(一)工程项目承办单位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相关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记录相应学时。

(二)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的课程备案公示、证书登记统计制度,依托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管理网站和工程各重点领域相关网站进行。

(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定期对本地区各领域培养培训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组织管理和实施效果等进行抽查,提出考核意见,记录考核结果。

(四)国家工程指导协调小组要加强指导和监督,通过督导检查、监测统计、情况通报、专家评估等办法,加强对工程组织实施工作的监管。

五、经费支持

(一)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各级政府承担的工程项目任务,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各部门承担的具体工程项目任务,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向同级财政申请经费支持。

(二)政府财政专项经费主要发挥对工程项目经费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用于培养培训的选题论证、专家授课、教材及课件开发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