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林地资源重要性精选(九篇)

林地资源重要性

第1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  道德属性  林业伦理管理

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她不仅是生物圈第一性生产力的主体,太阳能向地球有效能量的转换中大部分是通过她实现的;而且她还具有保存生物物种,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防止空气污染,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等功能,她的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其它自然资源无以伦比的。此外,森林还能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果品、油料和药材等日常生活品,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以及科学研究、审美和旅游价值。然而,人类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她、保护她,特别是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由于人们的无知、贪婪、失误和目光短浅,世界森林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究其原因,这都是缘于“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错误或不完善的认识造成的。人们只认识到了她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只看到了相关地区人们及当代人的经济、生活对于她的极大依赖,而没有看到她的极大的生态价值,没有从全人类的角度去认识她的生态价值。人们更多的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没有从道德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她。森林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属性,更具有重要的道德属性。研究森林资源的道德属性,寻求道德属性基础上的林业管理理论将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森林资源的道德属性

1.1森林资源的产权道德属性

理查德·T·德·乔治的“世界资源的所有权”观点有三种,它们同样适用于对森林资源的认识。第一种是社会现状观点,它强调资源的地理分割性和由此而产生的独占性和垄断性。这种观点应用在森林资源上就是把森林资源的占有权看成整个产权,扩大了占有权的概念范围,拥有了占有权,也就拥有了产权。然而产权是一束权力,除了占有权外,还有其它的权力形式,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割性仅说明了某个国家或地区对其地理范围内的资源拥有占有权,但是它占有并不一定为它所有、为它使用、为它受益、为它随意处置。因此,这种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只是对森林资源产权的一种最低级的认识,它只从经济的角度看森林产权,排挤了道德的因素。第二种是公共所有权观点,它否定了第一种观点,在自然资源产权的认识上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像森林这样的自然资源,它表面上,甚至在法律层次上,其产权(占有权)属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如果将它扩展到伦理层次,或从道德上考虑,它的产权应该属于全人类,它要超出地区或国家的界限。占有权可以属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但占有权不应当是森林资源产权的全部,森林资源的占有权属于你,但所有权不应该属于你,它应属于整个人类。第三种是共同使用权观点。如果说第二种观点强调了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上的共同拥有性,那么第三种观点则强调了森林资源在使用、收益和处置权上的共同拥有性,即人们在处理森林资源的行为上不应是随意的,而应为所有的人谋福利。总之,人们不能因为对资源的独占性而忽视了资源是为全人类所共有的,人们应该因资源的全人类共有而发展为全人类所共同享用。

1.2森林资源的共同体道德属性(权利属性)

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要求人类应该尊重更大范畴的生物共同体,土地就是这个更大范畴的生物共同体,它包括土地、水域、动物和植物,当然森林自然系统应该是大地共同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共同体,人类共同体也应该是这个生物共同体整体中的组成部分。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理论则进一步论述了价值的共同体性。自然是一个不断进化着的整体,整体的进化不仅孕育了有丰富的内在价值的个体,包括人本身,而且也使自然在整体上更加完善。整体中每个个体的价值都是和其它个体的价值以及自然整体的母体价值紧密相连的,它们既有以自身为目的的内在价值,也会按照既定的规律转换为其它个体或整体的工具价值。同样,森林资源也是自然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人类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樊篱,不能把森林仅仅看作是征服和利用的对象,而应该尊重森林长期存在的权利,像尊重人类自己一样。

1.3森林资源的公共道德属性(价值属性)

森林资源就价值而言具有双重物品属性,一方面它会因一个国家的主权或天然的地理分割而属于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或者通过产权界定属于某个个人或企业,这些国家、地区、企业或个人可以垄断性地、排他性地享有它的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私人产品;而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很多无法通过国家主权、天然的地理分割或者产权界定而确定归属的能够造福于整个人类的价值,也包括由于人类的无知、贪婪和挥霍而造成的对这些价值的损害,这些价值和损失都是公共的,不可能只有直接相关者所享用或者所承担,相反它要由整个人类所享用或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森林资源又属于公共物品,它具有外部性。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事实都证明: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所带来的价值比作为私人物品所带来的价值对人类来说更为重要,人们应该更为重视森林资源的公共价值。然而由于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天然缺陷,人们往往重视第一种价值而忽视甚至损害第二种价值。因而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森林所有者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付起道德责任,保证森林资源的多重价值性;而非森林所有者也应意识到森林资源价值或损失的外部性,积极关心、帮助、支持森林所有者对森林实施“多价值管理”。

1.4森林资源的生物保护道德属性

生命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奇迹,地球上的生命及生命形式远远超出人类的意愿、控制和利用范围。因而。阿尔贝特·史怀泽的敬畏生命思想要求人类不仅敬重自己的生命,还要敬重其它有生命的存在物的生命,敬畏生命是绝对的伦理。就像人类需要生存和发展一样,其它生命形式和由各种生命形式构成的生命共同体——森林同样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按照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理论,任何生命形式都有价值,都有权追求自我的内在价值。森林作为生命共同体,它自身以及它内部的各种生命形式也都有价值,都有权追求自我的内在价值,人类应该尊重他们的价值,尊重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权利。

2基于森林资源道德属性的林业伦理管理

H.罗尔斯顿和J.库福尔认为:“一个比较全面的森林职业伦理,不仅应当是森林工作者对人类社会负责的伦理,而且也应当是林业工作者尊重森林自然系统的伦理。”林业管理就应该跳出纯粹经济管理的边界,“把科学和良心、实用的科学和实用的伦理,史无前例的融合起来”,建立起“比较全面的森林职业伦理”,努力实施对森林的伦理管理j。

第2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林地林地特性林地重要地位

0引言

林地管理直接研究的对象是森林里森里资源。林地的概念各有其说,通常人们把树木成林的土地称作林地,这只是最简单的概念。目前我国的林业工作者所称林地,不仅是有林地,而且林业用地中的无林地(宜林地),统称为林地。《森林法实施条例》中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小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一些学者和林业专家认为,从生态观点而言,林地是由一个气候、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所组成的林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为林地是活立木的载体,是林木和森林生长的基础条件,是构成森林的基本要求,所以说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部分。

1林地的特性

在人类生存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林地占有特别的重要地位。林地在林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林业生态发展中,林地是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能量循环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必要环境条件。可以说,没有林地,也就没有林业和林业生产建设。

1.1林地是自然本身的产物一些生产资料,多半是劳动的产物,而林地这种生产资料,一方面是自然本身的产物,另一方面人类可以在土地上营造人工林。从森林在生态效益上发挥的作用看,人工林(特别是人工纯林)与天然林相比,这类林地具有改变土地种类的特性,这就启示我们既要珍惜和保护自然森林资源,又要利用和改造土地资源。

1.2林地的有限性由于土地受到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限制,所以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林地的面积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全部林地,不断提高集约经营程度,从而使有限的林地生产出更多的木材和林副产品,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

1.3林地的永久性人类往往使用一些生产资料过程中,常常至陈旧、直到报废。但林地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和改造的得当,就会成为永久性的生产资料。相反,违反自然经济规律,不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将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林地失去它的作用,而变成荒山秃岭。因此,必须按照自然经济规律,对林地资源合理规划,合理经营,使林业建设保持继续发展。

1.4林地位子的固定性其他生产资料可以移动,而林地则是固定的,不能随意移动。因此,林地的利用和改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必须依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林业生产,调整森林结构,持续发展林业事业。

1.5林地的可变性林地经自然或人为破坏,而形成迹地,由于自然环境或人类不干预,而形成“不毛之地”,则就不成为林地。相反,土地具有适宜自然环境空间或人类干预,则它又可恢复成为林地。因此,要掌握林地的可变性,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力作用,将对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林地的重要地位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两个重点课题。保护好林地和森林资源与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生产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另一方面,传统的工业化生产,高投入高产出,先污染后治理、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森林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林地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林地与木材供需,林地与农业的建设,林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集中反映了当代林地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2.1林地与木材供需的关系人类生存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以及间接林产品,都依赖于林地的供给。因此,人类对林地的依存关系,将日益增强。我国是少林国家,林地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林区,包括山区,林地数量不仅不能减少,而且应当有所增加。非林区域在国家整体规划下,大力营造人工林、防护林,以增加森林覆盖率,从而生产各类木材和林产品,以缓解木材供需的矛盾,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2.2林地与农业等建设的关系林地对农业等各项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林地是森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轻洪涝灾害等功能。保护好林地和森林资源,对农业丰产增收和国民经济各项建设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正效应。森林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安身和立命之本,更是农业和农村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农村再生能源的短缺,导致对林木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植被的严重破环,加剧了山地农田的严重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地肥力衰弱、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地的重要地位不能忽视,只有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建设完整良好的森林生态体系,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和资源合理利用,使农业环境与社会经济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3林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从林地概念出发,林地本身也是环境,是一个林地生态系统。土壤、森林等都是林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林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是指林地生产力的保护和破坏对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林地与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互为作用的关系,这种联系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来体现的。物质和能量流从外界环境如大气、太阳能和动物遗迹等向土壤不断输入,并通过土体内迁移转化,引起土壤成分、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从而促进林地生产力不断提高。同时,物质和能量流从土壤向环境输出,导致环境成分、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使不断改善。林地和环境条件的这种相互作用,使各类森林的结构和生长发育不断加速。但是,当物质和能量流的循环系统的某一环节,受到自然因素或认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时,则循环系统的自净作用将受到破坏,使林地的生产力受到破坏,进而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因此,要合理利用林地,保护林地生产力是改善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关键。为此,要加强林地的管理,严禁盲目的毁林开荒,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森林和青山,保持林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为林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新年.林业生产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胡继平,杨君临.当前林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5年04期.

第3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加强;林业资源;保护;重视;林业;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66-1

当前社会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尊重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策略,加大正确的领导,重视林业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所取得的长足发展和优秀成绩,形成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法律体系,分析现实,准确把握当前森林资源及其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发挥林业持续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明晰思路,努力完成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的各项任务。

党的教育政策指引我们不断增强可持续性能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并实现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并创造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建设必须牢固完善森林生态管理系统,构造森林植被为主的国家安全体系,并重视坚持以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和持续利用为方针,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性发展,重视森林的生态系统建设,依法治林、科技兴林、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并提供有效保障,提高森林覆盖面积,重视提高山川的秀美程度,增强生态状况,促进林业的良性循环,提高林产品的生产总量,建设森林生态体系,形成林业产业的奋斗目标,增强林业的贡献。

1 不断加强林地林权保护管理条件,防止资源流失

林地是森林的根本,我们要将林业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上,重视保护,明确森林资源的产权,建立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实现森林资源的维护工作,保护森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征用占用林的审核和审批规范,重视杜绝按照林业审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来进行林业设置,抓紧林地保护利用的规划,将林业用地落实到山头地块,加强林地用途的管制。要严厉打击林地行为,完善林地保护法规,出台林业管理的方案,按照林业根地来积极创造法律的依据。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分区的政策管理,实现分类管理

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重视生态保护,重视全部管死,突出森林的利用效率,加强限制,增强利用效率,重视坚持森林砍伐制度,消除森林砍伐的关口,尤其对待生态区域的重要性和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特点,要提高森林的产量,保证森林的休养生息,重视对商品林,尤其是商品中的人工林,生产林,化工原料林的建设,重视按照法律建设林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我们要加强对现有森林的培养,不断提高森林的质量,重视对木材加工的管理,重视规范木材的经营秩序,坚决取消对木材市场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管理。

3 要进一步加强综合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的综合监测

要按照森林资源监测的重要性,整合现有监测的资源,扩大监测的内容,逐渐丰富并建设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增加森林监测,重视对森林资源和生产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森林信息化建设,加强森林管理,提供给森林建设性平台,全面增强森林资源的监测力度,重视森林监测成果的效果。要重视加强森林监测和分析,重视增加森林资源,不断突破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全面增强森林资源的发生和发展。

4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的力度

要不断增强森林管理的力度,重视积极推进家庭承包和转包、出租和互换、转让和招标等各种形式的林业产权的改革制度,并增加已经划定的自留山,重视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林业,重视对分包到户的责任山,重视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性。要积极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着重抓好林业区划分重点的落实,重视国有林业森林管理制度改革,逐渐建立产权更加明晰,政府和企业更加分开,实现责任和权利、利益相统一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

5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第4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东北地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可行性;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79-1

1 绪论

森林是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自然界最丰富和稳定的基因库、资源库和能源库,对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国家的经济、国防及科技建设事业提供了不可估计的价值。

我国分布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比上一次清查净增0.2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净增2.1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净增11.28亿立方米,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我国的林业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东北区森林资源面积为6×1011hm2,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8.1%,是全国最大的林区,包括名列“中国十大森林”的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和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吉林省东部、辽宁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大兴安岭林区。东北林区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又是东北区平原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价值。

东北地区林业资源尽管丰富,但是随着自然因素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的影响和破坏,使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遭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其森林功能严重减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林业资源的主要输出和储存基地,对其进行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 对现阶段东北地区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可行性与必然性研究

建国以来,国家及东北各省政府对改善林业资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森林整体质量下降。(2)荒漠化扩展。

此外还存在诸如土地恶化、土壤污染、森林植物、动物各物种濒临灭绝等严重问题。给东北的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将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

可持续发展自提出以来,遍受到世界各地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尤其在我党十七大报告中,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在此大环境下,我国林业资源尤其东北的森林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和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和进程中,也给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建设和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在现阶段人们心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的提高以及东北林业资源本身的雄厚的基础和优势,都使之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也成为了必然。

3 对于现阶段东北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改善土壤植被质量

土壤是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部分,土壤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的质量。因此对东北地区的土壤进行检测、规划及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3.2 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努力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这一措施直接起到了保护森林的作用。同时建立森林保护区。

3.3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建立林业科学的管理制度

同时制定合理的林业利用计划,保证了在制度上的先进性。

3.4 保护森林中其它物种

保证其繁衍数量。有助于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3.5 节约资源

让人们充分认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 结论

林业资源对于人们的衣、食、住、行来说,是赖以生存的资源基地,保证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发展等的正常进行。而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林业资源的储存地和输出地。所以,对东北地区林业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阐述了对保护和利用东北地区林业资源的一些成就,说明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同时列举了对其进行开发保护的具体措施,说明了东北地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有利于东北地区林业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对于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第5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林政资源;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74

前言

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实现全球人民共同绿色未来是保证。我国现阶段对林政资源管理依旧存在着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强化林政资源管理环节分析

1.1 林木管理

1.1.1 提升对林木重要性认识

森林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森林资源也是实现生态建设中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α帜咀试吹闹匾性认识。只有首先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出我国森林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突出我国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2 适度采伐原则和科学经营理念相结合

我国《森林法》当中明确规定了要坚持适度采伐的原则,这也是避免我国森林资源被过度开发,以及进一步提升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监管力度的重要措施。经过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总数量正在呈现出良好的攀升趋势,同时森林资源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1.3 建科学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

应该充分学习其他省份中对于林木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同时以我国林政管理理念为指导,并在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具体情况集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良好的管理经验以及发展模式,除此在外还应该在本省中选取一个试点地区作为实践基地,在当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的实践与探索工作,通过在实践中总结先进经验,突出试点地区的模范作用以及辐射作用,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的管理效果。

1.2 林地管理

1.2.1 严格遵循林地限额制度和林地使用相关许可制度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基础设计建设工程不断开展,因此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林地资源的破坏状况,因此也对我国的林子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针对此类问题,应该严格遵照我国林地限额制度,并执行我国的林地使用许可制度。

1.2.2 合理设置林地保护发展规划

为了使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和适应,确保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受到影响,应该在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林地资源保护及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实践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以促进林地资源保护为基础的、以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保护与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设置林地保护与发展规划,提升本身林地资源管理效率,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1.3 林权管理

1.3.1 强化林权维稳工作

稳定可靠的林权管理工作是确保我国构建起生态环境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通过实施的林权制度改革,能够为我国进行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以及发展工作等提供更加有效的政策性保障。通过构建起责权利相明晰的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尤其是明确好公益林与商品林的产权,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与不同产权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政策等,全面提升地区中开荒造林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提升保护林木资源的意识。通过以上分析能够发现通过实施好林权维稳工作不仅是关系到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的大问题。

1.3.2 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

通过积极开展我国集体的林权制度层面的改革,同时通过调整好各项生产环节的关系。对于各项生产要素等进行优化的合理配置,使生产要素在林业发展范围内合理的流动起来,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确保我国林业农民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侵害,也只有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才能够实现我国林业工程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2 目前我国林政资源管理的现状

2.1 砍伐树木资源缺乏合理性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们发展和谐社会的基础。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倡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到现在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推崇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似乎自然环境的好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它的实质性表现主要有经济能力、社会合力以及生态支持力。自我国1992年之后实现新林业发展政策显示,至今我国现阶段的保护政策是正确的,我国林木的覆盖率也在不断上升,虽然我国的森林资源总数在不断提高,但依旧存在着树木任意砍伐,监管力度不够等实质性的问题。例如,在砍伐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对各地区砍伐的总体数量进行限额,就会出现在砍伐过程中大量幼苗遭到砍伐,或是在树木生长比较贫瘠的地区,如果按限额对树木进行砍伐,就会造成林木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林政资源中动态变化的表现

在现有的条件下,由于林木资源物种繁多,其生长周期和生长季节与生长数量都会有所不同,再生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导致树种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相互干扰、变异,这种量变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会对林业资源整体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所以,在种植这些林木时,应掌握林木资源的动态以便其更好地生长。除此之外,针对林木资源实施的有效调控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控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调整中的基础在现实管理中,往往存在由于人力、物力及资源不足的情况而无法对不同种类的林木资源使用相同的管理办法。所以,这也是林政资源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3 林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林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当今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存在相对的矛盾性,但是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林业资源的不可再生资源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尊重,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针对这一现象,在林业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维护性的政策,让林地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林地资源的完整性等。这样我国的林地资源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我国的林地资源在实施具体的维护过程中需对树木的成长情况进行管理,在保证树木的生长,并为林地资源的开发创造更大的空间,同时也要确保生物类别和生态环境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如何改善林政资源管理的缺漏

3.1 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保护森林资源

随着工业的发展壮大,“雾霾”似乎成为当下的热门词汇,与之相对应的“还我一片蓝天,保护森林资源”也成为人们心中翘首期盼的愿望。在我国制定的《森林法》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保护森林资源,防止乱砍乱伐的相关要求,因此,在面对乱砍乱伐时,不仅要重视林木资源的总量也要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保护森林资源。

对林木进行科学化管理,首先应认识林木管理的重要性。林木资源对于建设平稳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先从思想上改善对林木资源的意识,提高其重要性,之后在行为上提高对林木资源的管理,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对林木的重视度,防止乱砍乱伐,科学有效的管理林木。

3.2 制定相应的林地维护计划

随着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许多乡镇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随之而来的即是我国林地被占用情况得到一定控制,林地资源被非法侵占的状况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林地Y源的保护有了一定保障。为了使国家林地资源管理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林地保护计划,在节约林地资源的同时,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前进。使经济与生态环境合作共赢。

3.3 推动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林木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保证林权的运行工作,稳定其发展,提高林权的管理。为了建立更好的林权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林权维护中的合理化程度,严格维护好我国林农的权益。在对集体的林权进行优化,对内部资源的不同生产要素进行改革,使其生产生活得到合理性保证。并使生态发展趋于平衡,就要使林权制度进行相应的更新,维护林木的生态环境,确保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界限,制定好相应的产权管理制度,增加林农开荒面积,使林农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晓军.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第6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 保护 管理 工程 措施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是林业工作的基本内容,特别在新时期更应该以林业资源保护为手段,达到推进林业健康发展实现的目标。本研究根据林业资源保护的实际工作,对当前林业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梳理了林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性问题,从林业资源保护的观点出发,提供了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工程性措施和管理性措施,希望以适合林业资源保护实际的方法实现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升级,达到促进林业工作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1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1.1林业发展的实际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和建设工作走向正规,林业的基础性地位再一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林业资源保护、造林绿化事业得到了普遍开展,形成了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态势。进入新世纪,林业的价值和作在社会上已经建立了共识,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最新结果显示,我国已有近20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首次突破20%的森林覆盖率,有150亿立方米左右的活立木总蓄积,≥135亿立方米的森林蓄积。其中,人工林面积在6000万公顷以上,已经成为世界首位的人工林建设国家。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和生态日益恶化,这都给林业资源保护带来了现实性的问题,林业工作者必须迎接这一挑战,通过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实现对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支撑。

1.2林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首先,我国是一个经济待发展、社会待提高的人口大国,尽管有非常丰富的森林面积以及储量,不过由于人口众多,加之高速增长的经济需求,使得林业资源的利用不规范,消耗很大,以至于林业资源保护的严重不足。一般的说法为:我国人均森林储量仅有世界人均储量的1/8,这一实际情况值得林业工作者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要时刻提醒自己。其次,受气候以及地形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从整体上看西部更为落后,再加上投入不够,不完善的林业体制、机制,以及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突出;最后,因人们受利益所趋对林木大肆地砍伐,没有重视林业资源真正的价值,因此造成了不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最终使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再就是管理体系的缺失、执法不到位等,尽管林业资源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但消耗的却要多得多,这就要求在开展林业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管理与种植齐抓,科学地管理和保护。

2提高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措施

2.1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工程性措施

浪费以及破坏林业资源,不但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造成人们生活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和灾难,也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大整治措施,特别是采取一些工程性的措施。首先,采取工程性措施对天然林加强保护,以保证天然林面积和储量的稳定。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使林草面积不断扩大,加快林业培育速度;其次,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不能把其内在和价值忽略掉了,加大投入力度,倡导退耕还林,是人工林的面积以及储量不断增加,减缓甚至解决一些地方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问题;最后,对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确保稀有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更加宽阔,进而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湿地,即使发生旱涝灾害,也不会严重威胁到生命以及安全。

2.2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管理性措施

林业行业的强项就是管理,在当前的背景下更需要狠抓管理,因此这就必须深化改革,对管理机制、体制进行完善,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对林地林权加强管理,以防资源流失;其次,对林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森林利用率,加大森林砍伐以及木材加工的管理力度,使林业建设更加规范化、法律化,提高森林质量,减小付出且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对现有林业加强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使森林事故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更加完善,重视林业信息化建设,搭建林业信息化平台,确保林业发展得更加健康和安全。此外,加强对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管理队伍的稳定,使管理人员的质量不断提高,倡导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管理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营造良好的森林执法环境;还需加大旅游业倡导的力度,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并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在管理和政策层面上实现为林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确保林业健康地发展。

3结语

需认识到林业资源对人民群众和社会生产的重要价值,要从促进进步和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林业资源的保护问题,要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转化为促进林业工作全面进步的途径和动力,从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以促进林业工作整体性的进步。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还是要在此强调提高管理工作的价值,要依靠法律、技术的力量,发挥管理的优势,在促进林业资源保护目标实现的同时,创造出林业健康发展的新态势。

参考文献

[1] 叶庆辉.浅谈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05)

[2]吴剑锋,张燕婷.如何解决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业信息.2012(17)

[3] 祝思明.浅析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4)

第7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有赖于森林资源客观存在着的稀缺性,加之构建绿色低碳型社会进程的日益推进,森林资源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中越来越凸显其生态意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已愈加重要。

( 一) 我国森林资源禀赋状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2 月25 日的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1. 63%,全国森林面积2. 08 亿公顷。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 /7。森林资源的稀缺性不可避免,仅靠市场的自我调控难以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

( 二) 森林于生态环境之重要性

森林资源较之于其他自然资源而言,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远高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对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维护生态系统,彰显生态绩效发展林业不仅仅意味着挖坑种树,提供林副产品。森林资源不同于纯粹的市场产品,其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保障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生态功效。林业部门是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门。由此可见,森林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凸显生态功能。

2. 完善能源结构,助推低碳经济就全世界范围而言,木材、钢材、水泥是传统意义上最主要的三大原材料。较之于钢材、水泥,木材明显具有清洁、无污染、环保之重要特性,可谓是对环境污染与破坏最小的原材料之一。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也愈发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第四大世界性战略能源,这对于改善能源利用现状,调整和完善能源结构至关重要。

3. 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国际责任森林是最大的碳储存库,加强营林造林,发展林业碳汇项目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排放,能有效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没有《京都议定书》的减排任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理应肩负起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的重任,切实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展现大国责任形象。

二、关于森林资源的国内法规定

我国虽未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自然资源立法体系,但在森林、草原、土地等资源品种方面已有专属的行业法律法规,并确立了相关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在森林资源立法方面我国已有诸多尝试。

( 一) 涉及森林资源的立法体系

我国确立了上至宪法下至地方条例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关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等事项已有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下简称《宪法》) 从根本法之地位确立了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了森林资源作为一般物所应具有的权利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主要列举了涉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类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从大体范围层面界定了自然资源的监督管理等事项。作为林业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以下简称《森林法》) 则从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植树造林、森林采伐、法律责任等层面对森林资源加以界定。作为《森林法》的实施细则,《森林法实施条例》针对《森林法》所确立的框架进行了细化的列举式规定。《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则就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了专门性的规定。

( 二) 现行立法确认的相关制度

关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法律救济等具体内容,现行法均有不同的规定并创设了相关的法律制度。

1. 森林资源权属制度《宪法》确立了森林资源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制度,《森林法》第十五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森林资源的权属流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或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森林资源的清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地区的各类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森林质量等因子进行调查和核查。森林资源建档是在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上,将清查结果加以分类、整理、汇总、保存的制度。准确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是森林资源建档的数据来源和基础,而完备的森林资源建档能够有效地反映森林经营的实际成效。林业规划是就我国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等事项的纲领性计划,在林业规划的指导下,应科学地编制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的具体方案,即森林经营方案。应当说,林业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合理监管。森林植被恢复费制度运用在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或征用林地等情况下,用以弥补因上述行为导致的林地面积锐减、森林破坏等负面影响。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部门主管并同意安排植树造林。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破坏,外部经济性难以克服,但森林植被恢复费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增加环境违法成本,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3. 森林资源保护制度《森林法》以及《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森林采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采伐的原则、采伐审批程序、采伐方式和期限等,并特别明确了限额采伐制度。对于荒山荒地、幼林地等生态脆弱的林地环境,国家加强区域监管,设定封山育林制度,在封山育林区和封山育林期内禁止或者限制砍柴放牧,以实现对于特殊林区和森林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现行立法还规定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并确立了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的相关责任制。缘于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为更好地应对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侵袭,国家专门制定了《森林防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治理等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第8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可行性建议

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巨大的生物能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木材与产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但仍然存在着管理上的漏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意见,旨在解决林业资源管理问题,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林业资源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不同温度带,因此我国具有多样的树种,由国家第六次与第七次的森林资源普查对比可知,我国森林资源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森林覆盖率上升了2.15%,而国家投入的天然森林保护工程也不断增多,人工林木种植力度不断加强,都说明我国对林业资源的重视。我国森林资源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森林面积落入世界较低行列,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但我国人工林发展迅速,人工林的面积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我国林业产业总值高达5860亿元,出口家具13亿件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业产品也已达7000多万t。目前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林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但林业资源管理方面仍存在着很多劣势,因此要重视林业建设与林业的资源管理,保证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传统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往往将林业发展建立在森林的无偿使用上,不利于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可优化林业资源的配置,降低对林业资源的破坏,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变传统林业木材垄断收购的局面,培育多方收购的竞争力量,调动森林资源的培育的积极性,促进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林业资源物种丰富性,是林业发展的制度保证,组织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保证天然保护林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林业资源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可以调节水土资源的平衡和对气候的调节,林木的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林木的种植对噪声也有有效的隔离作用。因此,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林业产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自身的净化、防风固沙功能对环境的改善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林业资源总量不足,人均面积非常低,管理难度大,破坏严重,林业资源的损失给国家林业产业资源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具体来说,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对于林业开发者来说,林业损失、征占面积严重,由于工程建设、耕地占用、矿石开采等因素的影响,每年有近56.2万hm2的林地被占用为非林业用地,使得每年的新增人工林地中很大一部分付之流水,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增长缓慢;林业资源的质量逐年下降,由于人工破坏,天然林向次生林转化,林业功能明显下降,我国现有的1.0亿hm2的天然林只有不足20%为原始林,树龄结构的低龄化对后备资源造成浪费,林木的单位面积储集量降低;同时,企业开采林业破坏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无序开采造成林业资源的严重破坏,只开采不种植破坏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展开,而政府的管理工作往往忽略林业资源的保护,不重视经济利益少的林业管理,同时对于企业泛滥开采林木的行为没有严格的管理与惩罚机制,也没有林业资源监督的健全、有效机制,使得林业资源管理陷入困境。

四、林业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企业及政府部门对林业资源的不重视,只为谋取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林业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灾难。同时,缺乏林业资源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使得资源破坏的行为得不到制止,而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趋于形式化,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林业资源管理民众意识薄弱,参与度低,很大程度浪费了民众监督的参与力量。其中,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薄弱是导致管理困难的重要原因。

五、解决林业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严格规范

森林采伐管理标准严格规范森林资源的采伐标准是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森林资源的高利用率与森林资源的合理的结构调整,严格遵循“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管理标准,同时提高林业单位面积的林业产量,对天然林业资源保护的同时加强人工林业的种植,保证林业资源的质量,对林业资源的采伐建立统一管理系统,认真监督核查林业资源的采伐量,对于过度开采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与惩罚。

(二)管理维护

林地权要保证林业资源的持续供给就必须保证林地的资源面积,对林地的占用额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林业发展的空间,对于林业占用情况进行合理保护,对林业占用进行登记制度,做好林业的规划工作;同时,对于林业占用严重地区采取退耕还林,严格限制占用林业土地的行为,协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可对某些地区林业使用地进行试点分析,对林业地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林地产出量,保证林业资源的质量,促进林业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林业资源的监督及惩罚制度的完善

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的管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对于林业资源的监督,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林业资源监督工作队,保证林业资源监督工作的落实,定期进行各部门的监督报告,规范监督工作的实施,对于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汇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制止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严惩,同时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民众积极举报林业采伐违反行为,做到全面监督、严格执法;对于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压,政府应加大惩罚制度,完善林业资源的法律体系,严格按照法律制度进行林业资源管理,在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的同时采取公众曝光,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四)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意识与宣传林业资源的管理

同时也需要民众的参与,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才能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增强林区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教材,从小培养民众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还可建立专门的保护森林资源的社会团体,集合环境保护自愿者,组织形成有制度、有目标、有活动的社团,对有破坏资源行为的个人或组织以团体的力量进行制止,或用法律的武器进行资源的保护。此外,林业资源的管理还需要宣传与舆论的引导,林业管理部门设立网上宣传公众号或微博,对地区林业动态进行及时公开,让民众意识到林业资源情况,还可以林业资源保护为主题开展网上宣传视频、摄影等活动,使民众参与并认识到资源浪费的严重性,对于林业资源破坏情节严重的进行舆论曝光,对破坏行为进行舆论谴责并起到警示作用。

六、小结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越来越重视林业资源的管理,推动林业资源的资产化改革,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的角度,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林木资源的多样性,加强资源管理,保证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林业资源管理的问题,推进林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珍明.林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6(6):223-224.

[2]吴剑锋,张燕婷.如何解决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业信息,2012(17):58.

[3]张美华.中国林业管理体制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2.

[4]徐元柱,于贵滨,史津鹏.浅谈如何解决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7(6):222.

第9篇:林地资源重要性范文

1 引言 森林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一直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森林资源与其他的自然资源相比,它具有特殊性———不是一个单独的资源体形式,并与大气资源,水资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保护好森林资源,可以有效地阻止水土资源的流失和对大气进行良好的调整,同时为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但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地方对森林进行了不加节制的砍伐,严重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自然灾害常常发生。从林业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来看,林业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同样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林业产品为国民经济的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因此,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治理和重塑不仅可以调整自然环境,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分析 2.1 加强造林育林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一些西方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城乡绿化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力度远远还不够。如日本是一个特别重视森林资源的国家,日本的每一棵树的砍伐都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因此在对原有的森林加强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大造林育林的力度,增加后备的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其实还是一个积极的民生工程,不仅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条件,还促进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林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随着我国林区事业的发展,很多方面都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除了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还需要政策的保障,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资源补偿的制度,积极的鼓动群众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大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植树造林,绿化山野。健全的资源补偿制度不仅可以避免了人们对资源的大量的浪费,还能有效的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再生。 2.2 调整林业发展结构 调整林业发展结构,主要是要根据当地的森林资源的特点,采用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当地的林业产业。林业产业的发展,应充分的利用当地的森林资源的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林业经济,摆脱传统单纯的用材思维的局限,与现代的经济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例如规划出不同的林区———经济林区;防护林区;水源林区等。制定的发展计划重点突出,着重发展效益明显而又恢复快的速生林经济,如大力发展竹林经济。竹的生长期短,成长快,而且经济价值高。调整林业发展结构的时候,就可以将竹林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项目。但是为了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可以建立一个立体的发展林业的模式,将养殖和林业加工经济充分有效的结合起来,丰富林区的经济类型,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2.3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时代的进步,加速了科学水平的发展和运用,林区建设不能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应该将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林区的建设当中,促进林区的发展,因此应建立一系列林区科技研究体系,从试验、示范、推广等各个领域加强科技的水平。提高林区的生产的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对绿化林的检查制度,保障绿化林健康的成长。 2.4 重视生态林业保护工程与林区开发 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就是根据生态学和林学等生态控制的原理,通过对的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与传统的森林培育和经营的技术目的相比较,林业生态的保护工程的优越性更加突出,传统的森林防护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提高当地的绿化覆盖率。使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但是生态林业保护工程的建设,却是从全局入手,讲究的是森林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的持续发展。这样的生态建设的理念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5 加强森林防护工程 及时的监测和排查林间中存在有害物质;做好森林的防火的工作。当发现林间存在有害物质的时候,相关的部门要及时的进行治理。森林的防火工作的具体的工作的内容包括;提高大家的消防防护的意识,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防火林业带以及防火阻隔带,完备好森林防火的抢救设备等。 3 森林资源的开发应遵循相应的原则 3.1 生态发展的原则 对生态实施开发,一定要把握好开发的度。一方面既要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方面还要维护好生态系统平衡。不能只是为了眼前的经济的利益而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科学的开展利用森林资源,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报保护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林业事业的相关的方式,保障森里资源的持久的使用,更好的满足生活的需要。 3.2 多样化的开发原则 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一定要讲究多样性,单一开发模式对森林资源的长久发展很不利,如开发的产品由于市场需求量达到饱和状态后,很难在获得很好的市场效果,导致大量的产品滞销,严重影响产业的整体的发展。单一的发展模式,往往具有盲目性,纯粹的为市场作为产业的导向,不顾后果的开发,不考虑森林资源的合理运用,常常给森林资源带来毁灭性的开发后果,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恶化了当地的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要多样化的进行开发。针对不同的森林资源的不同的状况,在实际的考察的基础上,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用途的林业资源,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开发的手段和方法,确保开发的产品就有实用性和市场价值性。 3.3 注重开发的实施性 森林资源一旦经过开发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恢复,所以,开发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是否能对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当地的经济社会的条件是否都符合开发的要求。如果忽略了以上因素,盲目的岁资源进行开发,就会给国家的的林业资源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p#分页标题#e# 3.4 把握好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维护关系 林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发展林业产业的时候,要把握好对生态的维护。从目前的经济发形式来看,发展林业的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正因为如此,更要注重生态的平衡。所以,对林业资源的开展应该建立在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在开发的同时又完善了保护的作用,坚持自然资源可持续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了森林资源开发和生态的维系,平稳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