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性非主流范文

个性非主流精选(九篇)

个性非主流

第1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2、别到处嚷嚷世界抛弃了你,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

3、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深深打动我的心。心若一动,心则就痛,泪水不停地在眼里打转。伤心的泪儿,不知谁来擦;破碎的心,不知谁来拼凑;心中的伤,不知谁来抚平?

4、时间从我们身上带走很多东西,最后我们只剩下回忆。

5、冰冷的情,刺骨的伤,无解的恋,看似冷漠的爱情杀手,谁知原是曾被伤透,才成如今这般模样。

6、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最后会有两种结局:要么自己累死要么让别人整死。

7、不要把我的关心当成理所当然。不管我有多爱你,最终也会有疲惫的一天。

8、犹如那深山的召唤在远处,我忘记了孤独,寂寞,快乐,幸福。

9、我静静地站着,轻轻地转身,望了望灯光忽视了的房间,阴暗埋藏进了每个角落。我哭了,散落着的头发,跪倒在了地平线。此刻只能做的低头,变得那么主动,随后只能等眼泪一点点的滑落。

10、这是一个模糊的场景,像一个布景。搭的很美,却不见该出场的人。某段时刻里,感觉自己是黑暗剧院里的一个观众。她等着一场戏上演。最后却发现自己看错了时间。只剩下等待。

11、突然发现,“我爱你”第一个字母,加起来是“玩”。

12、不要轻易嘲笑别人的疤,因为那是你从未感觉过的痛什么都没有了,就不怕失去了。

13、我知道再回首时,那些眼泪想来可笑;却不知再回眸时,那些欢声笑语也能叫我潸然泪下。

14、人生无悔,是圣人贤人的人生,我们市井小民,没有智者的远见卓识,毅力操守,我们该后悔的时候还是后悔,只是不要事三过还再错,真的愚不可及了。应该要常常提醒一下,三思而后行,少一点后悔。切记!切记!

15、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碰见了你的前任恋人和他的新欢在一起,请不要心酸,因为那已经与你无关了。

16、不是不想为一个爱的人,陪着他同甘共苦。如果有一个男人值得深爱,为他抵上命也是幸福的。

17、你知不知道每次我和你擦身而过,而你却没有正眼看过我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18、有些人一直在心里固执的爱了那么多年,原来只能等真正失去了,才明白那份爱终究不是属于自己的。结局,便只能自己孤单的在黑夜里舔拭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19、不传照片,不发状态,安静的时候,来访的人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

20、男人的谎话排行榜,第一句:我不在乎你的容貌。

21、敞开心扉,期待交流沟通,可没有一丝的风雨滑过,无助的感觉就像是置身于黑夜的山谷,凄凉。

22、看着镜子反射的倒像,憔悴得不相信是自己。冲一杯清茶,伫立窗前,凝望着黑夜,试图寻回那久仰的睡意。

23、能围着你打转的只有电风扇能陪着你说话的只有汤姆猫,能为你遮风挡雨的只有雨具能跟你花前月下的只有蚊

24、风摇曳着路边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个秃顶老头儿,受不住西北风的袭击,在寒风中直哆嗦,使人心生凄凉,萧杀,冷寂,落寞之情不由得袭上心头。

25、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在我面前骂我二逼,却在别人面前说我多好。

26、当快乐结束,冷漠开始,没有原因,不需要任何理由,大家都默默的遵守;单薄透明的玻璃,隔着两方世界,没有人反抗,没有人逃走。

27、我不爱你,难道爱涮羊肉么?我不想你,难道想大白菜么?

28、我做乐一个梦,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凄惨,让我经历乐真正的爱情,震撼乐我的心,从未有过的心痛,那么疼,疼的无法呼吸,醒来,我哭乐,心痛的哭乐。

29、身在人间,可我不知自己到底为何而存,为爱为事业还是为了吃饱喝足,然后就是工作与无聊的过日子。难道人生就是这样的乏味与没有情趣。淡淡的情愁让人啼笑皆非,走过朝阳,避过骄阳,遥望夕阳,生命难道就是这样的平淡,惶惶中只见日落西山,却不见生命的奇迹在哪里守护。

30、他们说,距离产生美。可是为什么,我们之间有了距离,却没有美。

31、现实中,我们用真名说假话。网络中,我们用假名说真话。

32、我一巴掌拍死五只蚊子,其中四只来了例假。

33、一个女生愿意放下尊严来挽留你,说明你很重要。

34、有些人,表面不阳光也就算了,心里怎么还那么不健康。

35、当时不小心把你下载到我心里,而现在,它告诉我“此文件无法删除”。

36、有时候,露出笑脸,只是不想让你担心罢了;但其实,我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

37、吐出心声,没有回应,就连看你的眼神也是冷冷的,无助的感觉就像是脸上挨了重重的木板,呆滞。

38、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时间。

39、爱情,就像生长在对岸两旁的彼岸花,年年对望,等候着春天,年年守候。爱情也就从生长到荒芜,那相恋时的甜蜜,相处时的执拗,离别时的苦涩。而我,经不起经年的**,蚕食着青春,踏上了一条不知道来路,不知去处的路……

40、恋时,情侣们常感叹上辈子积了什么德;结婚后,夫妻们常怀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41、对自己说句:对不起,这些年没有好好爱你。

42、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43、嘈杂凌乱的音符,谱写一首游子,书香萦绕的一捧古卷,舒卷一席幽梦平仄婉洱的诗句一任的流浪,李白那风烟弥眸衔来了举头望月,低头思故的无尽情怀,恍惚一梦中,漂泊了千年画卷。

44、她是一条鱼,被强迫扔在阳光充沛的海岸上,可是,她需要幽暗寂静的海底。

45、活在阳光下,生在希望里,人生就是一不不断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不管结局如何,生命的过程同样可以明媚,朝气蓬勃的岁月,可以挥洒浪漫自由的写生;阳光灿烂的生命,可以尽显情趣妙胜的拼搏;温婉柔美的生存,可以挽起抑扬顿挫的生命之歌。

46、一直以来它都无法诉说什么,只能沉默无助地守望,因为它只是一条鱼,一条有思想却弱小的失败者。有点可悲,没有机会去伸手讨要什么就离开了世界,甚至最后竭力争取的安静幸福也被剥夺。

47、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我致命的曾经,沿途的风景我只能边走边忘。听说旅行的意义就是逃离,逃离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段记忆。

48、带着伤口回到当初背叛的城市,唯一收容我的却是自己影子。低下头摸摸自己的影子,也只有你对我是不离不弃。

49、动了情没有错,但我不该太痴,太执着。往昔美好终已逝,何必苦苦痴执着。放弃沉迷过去,放弃回忆,坦然面对未来。

50、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嘴唇感到干燥无比。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浸入骨髓的冰凉似乎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的塞在胸肺间。

51、你进入我的世界,光明正大的偷走属于我的东西,结果一声不吭的走了,我的心呢,你把它藏哪了。

52、爱情因为浪漫而唯美,因为婚姻而升华,浪漫固然是爱情所追求的,安稳平淡才是爱情的最终归宿。

53、独自斜坐在咖啡屋的一角,灯光昏黄发案,没有咖啡和点心,只有一杯水。

54、我一直希望有个人,能对我说:走吧,喝酒去,不醉不归。

55、她的心已经死了。她说,当她想爱一个人的时候,他可以爱。如果不想爱,她就可以不爱。换言之,她可以爱上任何一个人,也就是其实她无法爱上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水龙头,可以随时的开,随时的关。有人问她,那有没有人可以让你感觉到水龙头失控呢,她沉默了一下。轻轻的摇头。

56、爱上一个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发不可收拾。分手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放不下。

57、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想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

58、尘世依旧,往事难回首,那些记忆如同昨日的梦,沉淀在时光里散发出淡淡的忧伤,惊醒了多少深眠的惆怅。被放逐的夜,思绪在静谧的空中反复游荡,流连着,那绵绵不绝的感伤,牵手夜的妩媚,一起迷醉在心灵的最深处。

59、停止了一切,迷茫中我恍惚看到你那陌生的脸,许久的沉默,许久的叹息。

60、这世间有一种距离,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无法企及的。

61、孤单的夜晚,只有我一个人在不断的行走,走过一季繁华;走过一季悲凉;季节一季又一季的交换;眼泪一波又一波的掉落;人一回又一回的憔悴;心一次又一次的撕碎。

62、他们已经把彼此逼得无路可走,可是依然彼此需要。伤口对着伤口。恨对着恨。

63、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代替不了深海里的鱼再怎么样,也离不开水。

64、爱情就像大便,水一冲就再也回不来了。爱情就像大便,来了之后挡也挡不住。爱情就像大便,每次都一样又不太

65、我的心好冷,我不是不想你,我不是不爱你,只是默默的在这里祝福你,静静的爱你,默默的等待你……等待又一季冰雪融化,等待又一季春暖花开。

66、你以为,我可以很迅速的恢复过来,有些自私的以为。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一路走来,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怪你。我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也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大方。只想让你知道,感情不在,责备也不存在。

67、季节的动感,纷飞着风行的时间,驱赶着服刑的载动。流露着神韵的多姿,倾听着丰美的滋润。品尝着历历在行的千姿百态,探向无谓的力断。

68、请不要问我好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我很好,起码假装的很好。

69、我爱你的时候,你打我骂我,我都忍了,我不爱你了,你再碰我试试。

70、只有两件事情能让我忧郁,贫穷或寂寞。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只剩下寂寞。

71、我怕背叛怕离弃怕相信怕没人爱怕难过怕夜晚怕欠别人的人情可不是我怕就有用那些害怕都还是要承受的

72、世上只有骗子是真心的,因为他是真心骗你的。

73、花开花落,是时序的轮回,与季节似乎有关联也似乎没有关联。当一个人以为可以天荒地老的时候,偏偏已到了结局。如此不堪的不知道是爱情,还是人生?岁月带着人们渐行渐远,我带着记忆越走越远……

74、你是否也曾这样,明明很想和某个人聊天,却希望他先来找你,呆呆的看着他的头像一遍又一遍。

75、是谁,在我的心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痕;是谁,在我的心里刻下悲痛与凄凉;是谁,在我的心底烙下深深的印迹。

76、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

77、在开心的时候,喜欢听悠扬欢快的歌曲;在伤心的时候,喜欢听忧伤凄美的韵律;在心冷的时候,喜欢听伤感凉意回荡的旋律。

78、老师,作业讨厌我,不让我碰他,虽然我想了千方百计,可他就是不让我碰,他可能喜欢老师您,我还给您。

79、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能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佛曰:我佛慈悲。能多乎,一下乎死减轻痛苦。

80、那些爱耍心眼的人,麻烦离我远点,我们不是一路人。

第2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2、这颗平常心,承载不了那么多的爱。

3、心若一动,泪就千行。

4、我又心软了。我又原谅了你。只希望你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5、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6、我当年也是个痴情的种子,结果下了场雨淹死了。

7、失去了情绪再多的文字或语言都已是废话。

8、让泪水滴进海里,随浪而去。

9、全世界都可以放弃,只有你不可以代替。

10、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11、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12、你应该删除你所有聊天记录那样我就看不到你和她之间的故事。

13、那些花儿,盛开了,散落了。

14、可能我要用一辈子才能弄明白这两件事,当初我们说旳天长地久,和现在你的一去不回头。

15、记忆像是掌心里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1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它却让我爱上黑夜给我的疼痛。

17、该舍弃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不再伤害。

第3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啊”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声发了出来。

“猴子,昨晚不睡觉,抽什么风?”套躺在床上,一副懒洋洋的姿态。

“抓不住爱情的我…。.”听到了套的诱惑,猴子似乎又开始沉醉在昨夜的猴子演唱会,大放猴声,听得我们是“醉生醉死”,就在这时,枪王使出必杀技,一枪致命。

"呀,惨无猴道”我们将猴子逼到墙角,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向我们扫来,但在猴的眼里,只见有十一个面目狰狞的非人类,在向他......

“哇,猴哥你的唱功好棒呀!”棍在一旁笑嘻嘻的说道。

也就在不到三十秒的时间,我们对猴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转换,“今晚我们来唱通宵吧”套在一旁建议,接下来,恐怕玉皇大帝都睡不成觉了,因为,那歌声,真的称得上时“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长”。说着,演唱会开始了。现在觉得,我们不像在学校,更像在疯人院。

“头上一片青天,心中一个信念......”高阳随性大唱一首,便是掌声连连,呐喊滔滔不绝。

“灯火辉煌的街头,突然袭来一阵寒流......”猴子,套,枪王来了个三合唱,我呕呀,此时真的想死掉,别人唱是要钱,他们不要命,是让人生不如死呀!如果让孙楠听了,肯定把他们仨扒了皮,抽了筋,喝了血,因为,那太难听了。

不知唱了多长时间,唱了多少首歌,听得我昏昏欲睡,就在我准备和梦中情人相见时,又一声河东狮吼,吓得我差点见阎王。把我吓死不要紧,可这次,竟把老管招徕。

“008,真是太过分了,现在几点了,狗都睡了,你们还吵什么!”气的老管蹬鼻子瞪眼。而我们,一个个在装睡,全当他在唱催眠曲。

“你们给我起来”老关似乎更加生气,接着,便把我们的被子掀开,一人一脚,都不知老关吃什么,人到老年,力气比牛都大。

第4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姓名:郗江涛

芳龄:18岁

绰号:小希

:睡觉教主

血型:阴柔并集

个人宣言:如果说“对不起”有用的话,那还要警察作甚麽

个人资料:拥有最美的嗓音,当磁性的声音响起时,地球两级的磁场也会被他征服,嘹亮甜美的乐音,陶醉于世间的一草一木,透过那薄薄的碎片,可以看到深情的眼眸,最喜欢单身情情歌。

姓名:曹伟

芳龄:17岁

绰号:丑丑

:已被共产党消灭

个人宣言: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个人资料;人长得马马虎虎,学习马马虎虎,普通话马马虎虎,欢迎程度马马虎虎,总之,就是马虎。

姓名;王军旗

芳龄:17岁

绰号:军妓

:一切随风而去

血型;标准欠打

个人宣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谁别人的觉,让别人无觉可睡......

个人资料;比小沈阳帅点,比苏有朋帅点,比庞龙得度数大点,比潘长江的个头高点。

姓名:高阳

芳龄:19岁

绰号:枪王

:睡觉

血型:网络游戏

个人宣言:piease you tell me love you is a 错

个人资料:拥有天使如星辰般的闪烁的亮眼,额前的粟发,将其打扮如婴儿般的可爱,粉色的薄唇,轻轻上扬的弧度,能将众生迷的死去活来,在偶的宿舍里,他的眼睛是最漂亮的,最喜欢打篮球。

姓名:王佳晨

芳龄:17岁

绰号:奶娘

:暂时明教

个人宣言:我喜欢她,她喜欢我吗?......我沉默

个人资料:全宿舍最胖的一位,【其实不胖】但很可爱,两个红彤彤的脸蛋,比晚霞还要迷人,其歌声是最富感染力的,是偶宿舍学习最好的,也是各位居家必备的好男孩,因其晚上多陪舍友睡觉,所称奶娘,再次,我深情的叫一声奶妈。

姓名;张鑫

芳龄:17岁

绰号:套

血型:高贵王子

;个人崇拜

个人资料;拥有阳光男孩的纯真,眼前的刘海将其双眼轻轻的遮挡,却更是帅气,声音嘹亮,富有激情,集宿舍所有帅哥优点一身,喜欢篮球,在球场上的风采,引无数的女生为之着迷,超高分贝比得上十万电压,全身散发着王子的气息,是偶宿舍第一帅哥。

第5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作者简介:李晓勤(1963-),女,四川沐川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080-02

非主流文化作为当前社会文化结构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作为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一种超前的或者滞后的行为,是一种与大众文化潮流相背离的文化现象,可以堪称是一种边缘性的、颠覆性的和批判性的文化现象,对于张扬人的个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高等教育把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非主流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借助非主流文化来完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教育工作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工作理念、方法和内容方面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混同。因此,端正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正确认知,通过非主流文化来合理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非主流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大文化范畴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形成的历史背景需要从国际、国内方面来加以追溯。从国际的发展格局来看,由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以美国、苏联为代表的两种社会文化形态在交互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文化在相互竞争与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彼此的相互博弈,形成了多种强势文化并存的发展格局。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各类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使世界各国不同文化潮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认知结构趋同,铸就了当今世界文化各具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并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过程中,为世界各国的非主流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可能就会成为另外一个国家的非主流文化,如: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化、英国的绅士主义文化、中国的仁爱主义文化、德国的严谨主义文化等等,从而为世界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和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这也是当今非主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

从我国非主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使西方文化引入国内,开放的思想也由一种非主流文化演变成为主流文化,这也是我国非主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微观文化载体;其次,当人们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实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从而为我国的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融合创造了一个重要契机;第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的教育系统内也开始限制了各种对文化的约束,非主流文化与教育的发展为非主流文化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因此,从非主流文化形成的自身来看,其在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世界的和谐发展,不断为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为张扬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但是,不可否认,由于文化的差异,对非主流文化的盲目接受会使部分人群的价值观念走向偏激的一面,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所以,非主流文化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既要认识到积极的一面,也要认识到消极的一面,并加以科学合理的引导,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非主流文化的特征

主流文化表达了国家意志、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文化,其对应社会的发展无疑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因此,主流文化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和正规性。而非主流文化则表现出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往往以一种异端的方式来反映不同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并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支配作用,但是,它可以把人的心灵从现实的主流意识中暂时解放出来,为人们创设一个自由的思想空间。由此看来,非主流文化作为与主流文化共存的状态,从非主流文化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说,不起到支配性的作用,而是在服从于主流文化的前提下,用一种较为异端或者称之为个性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意性和非系统性

非主流文化是在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单纯依靠社会权威来实现的,并非主流,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并未形成一个系统而又严密的理论体系,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点或不同文化环境而发生变迁。

(二)社会性

也就是说非主流文化的形成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演变的,是社会大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隐蔽性

非主流文化由于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类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或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现出新的非主流文化形态,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四)渗透性

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它是通过各种复杂而多变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实现着与主流文化的渗透,这样才能使一个社会的非主流文化发展成为主流文化的可能。

三、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一)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提升大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从非主流文化的形成来看,因为非主流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因此,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潮流文化,因此,对于崇尚自由,追求上进,热爱战胜自我,挑战自我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另外,非主流文化为端正大学生的处事方式,激发大学生的探索意识,开拓大学生的视野,转换思维方式,形成乐于思考和尝试创新能力,以激发大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2.开拓大学生眼界,丰富个人知识储备。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吸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关键时期,因此,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世界的视野,教育大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视觉来观察和理解世界,从而不断加深对本土主流文化的认识,在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3.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类信息的广泛传播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因此,在当前信息爆炸背景下借助非主流文化来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升思辨能力就成为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思维方法。

(二)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的消极影响

1.价值观念的逐渐偏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主流文化也正义囊括一切的方式充斥着很多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一些非主流文化中的功利主义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对大学生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自然、感恩父母的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2.消费观念的逐渐扭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消费观念的逐渐渗透,在充分张扬和展示自我的非主流文化的驱使之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强烈的震撼和倾斜,表现在吃、穿和网络消费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物欲消费、超前消费、名牌消费的非主流价值观,从而丧失了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这也是当前大学生抑郁、压抑、自卑等心理的根本原因,无疑,压抑了当前大学生的个人成长。

3.形成交际的障碍。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但是,在当前(诸如:网络)这一非主流消费文化的影响下,迎合了非主流文化中大学生的盲从心理,大学生仅仅把自己的消费空间拘囿于宿舍内部,并把网络作为与他人交往的主要媒介,大学生只是在一个相对虚拟的环境中与他人交往,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与他人交往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个人情感世界的丰富。

4.心理失衡,承受能力下降。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塑造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但是,大学生在接受主流文化熏陶的同时,也受到给类非主流文化的感染。特别是在当前钱本位、官本位、商本位等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个人的信仰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嬗变,造成政治信仰的丧失。另外,大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处事风范在追求时尚、名牌的非主流文化的熏陶之下也变得黯然褪色。再者,在现代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由于在毕业、就业方面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的思想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承受能力下降,这也是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持续升高的根本原因。

5.娱乐的感性媚俗。在当前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对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西方的节庆庆典活动由于追求潮流而愈来愈重视起来,而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很少关注。这一对非主流文化的感性媚俗现象,更凸显了非主流文化对他们审美追求的侵蚀。

四、非主流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正确认识非主流文化,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要想有效规避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首先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交流,认清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关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为基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创新意识,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开放的胸襟和客观审慎的态度来加以科学引导,真正实现非主流文化向主流文化的理性回归。

(二)加强主流文化引导,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针对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需要通过主流文化来加以引导,让学生端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另外,还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传统文化养成教育,社会心理情绪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从言传身教中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和理性思维,以消除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高教育实效性

消除非主流文化中的功利主义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目的之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挖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宣传媒介不断对大学生进行主文化教育引导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并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无形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职业培养、社会实践、日常活动等形式来展开。

参考文献:

第6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关键词: “非主流”文化 审美特征 美育

一、“非主流”文化的界定

“非主流”,最早为“主流”一词的否定式,是和“主流”相对的概念。从字面上看,“非主流”代指一切和“主流”相对的事物,即同一时期的同类事物中,只被少数人群接受和认可的,包括已经式微的或新兴的事物。从文化范畴看,原初的“非主流”文化指的是社会要求与期待之外的文化。

但现在流行于青少年之中的“非主流”文化是一种特指,即“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潮流”的文化。“非主流”文化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因为广受12-22岁学生的欢迎,这个词常常与“90后”人群的行为举止、心理体验、审美倾向相联系。这里我们讨论的“非主流”文化也特指此类文化,其主要类型为明星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色情文化、西方文化。

客观地看,“非主流”文化有缓解和宣泄压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但是,负面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思想上,容易使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自我认同迷失、是非标准混淆;极端的利己主义膨胀则导致责任感缺失;放纵的性观念导致和玩弄感情;此外,过于关注自我和排斥主流信息导致政治意识淡薄、民族认同感弱化。学习上,使得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态度懒散化。生活上,容易导致生活态度消极颓废,沟通能力退化,消费观念扭曲。所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其对审美观的影响,从而适当选择有针对性的美育方法与形式。

二、“非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审美观特征

随着“非主流”文化在校园中的流行,其推崇的极端个性和不为“主流”接受的言行举止同样会给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带来种种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非主流”文化让大学生们敢于和勇于追逐审美潮流,注重个性发展,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审美实践中,告别种种心理定势,依据自己的好恶来精心设计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个性。这种自我化的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充分地展现了大学生的自由意志,使得他们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鲜明而又独特的个性特点。结合“非主流”的种种外在表现和内在特质,我们将其审美特征归纳如下。

(一)审美的泛化

审美的泛化指的是打破美与非美的界限,审美的客观标准和稳定性也不复存在。“非主流”文化崇尚反叛,追求“酷”、“个性”和“另类”,在言行举止上,也往往打破固有的界限。

“非主流”推崇者喜欢用手机进行自拍,主要以斜上方角度拍摄脸部为主,拍摄后会对照片进行后期修正,营造寂寞、空虚等感觉。照片中,大部分男生会追求中性化的穿着打扮,戴耳环、耳坠,挂项链;也有部分女生留短发,穿着男性特点的服装,背离传统女性美。在网络发表日志也是“非主流”推崇者的一大特色,在日志中,喜欢用“×男子”或“×女子”自称,这些自称包括“贱男子”、“子”、“疯女子”等;此外,在备受“非主流”推崇的图片之中,也不乏充满恐怖与扭曲色彩的行为艺术,鲜血淋漓的有之,自残身体的有之。

实质上,审美泛化或者说审美标准的缺失常常导致其推崇者价值观的迷失。“非主流”推崇者往往以丑为美,以叛逆为美,以颠覆主流审美观为美,因此,这种基于颠覆心理而形成的审美倾向具备了太多的颓废、消极的非道德甚至反道德因素,它让“非主流”的推崇者们对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及价值标准产生消解,从而引导他们产生错误的言行和举动。

(二)审美的感性化

在审美需求上,选择娱乐性强的、轻松快乐的非理性的艺术作品。大学生们摆脱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问题,在缺少压力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导致他们排斥和抗拒崇高的、悲壮的艺术作品,审美趣味大多停留在身体与生理层面,追求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

表现在阅读与写作上,以浅文本阅读为主体,推崇感性化写作和个人化叙事风格强烈的作品;表现在着装上,则为试图通过爆炸头、烟熏妆和颜色鲜艳和夸张的装扮来表达个性和情绪;表现在图片上,则为推崇各种轻浮与暴露的自拍与阴郁、伤感、颓废的贴图。

过于感性化会导致理性审美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如丧失深度的文艺作品和图片使得大学生培养出较为低幼化的认知,对理性、高深和典雅产生抗拒心理。

当这种自我化感性化的审美被无限夸大之后,不仅会放纵他们原本就被夸大的感官与肉体欲望,而且会不自觉地使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低级化,生活品位恶俗化,降低其生存境界,导致宏大理想丧失,精神空虚,消解其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而当感性审美被一味放纵之后,只能带来崇高感、责任感和尊严感的消失。

(三)审美的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书中提出:“艺术的目的是要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长度。”“非主流”文化试图远离主流的文化和审美观,颠倒习惯化的表达方式,通过装扮、阅读、写作、文字、视像等来营造陌生化的效果,达到“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长度”的功效。

“非主流”所使用的文字――“火星文”,是最具陌生化效果的。“火星文”是由符号、繁体字、冷僻字、日文、韩文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成的。“火星文”本身的字体怪异、意义飘忽、难以辨认和随意性等特点非常符合他们对于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等特殊情感的需要。“非主流”推崇者也不屑于使用正常的文字,在人为营造的语言沟壑外,利用仿拟、谐音等手法构造新词,并在这种构造游戏中,体会特殊的审美感受。

“火星文”本身就是对正常文字的拒绝,且不可避免地会给语言文字带来种种混乱和弊端。这里,我们不能否认“陌生化”的“火星文”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但是当“非主流”推崇者广泛使用并陶醉于其中时,“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长度的难度和时间长度”的效果就变成了交流和沟通的障碍,这种审美倾向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就导致其主体对现实社会的疏离和对正常言语交际的抗拒。

(四)审美的世俗化

追求娱乐性、流行性、休闲性和刺激性的东西,欣赏和感兴趣的都是尘世的、现世的东西,对具有超越性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敬而远之,将审美拉下形而上的神坛,步入轻飘的形而下的享受和感官的愉悦。他们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蔑视权威,有意疏远和逃离成人世界,而怀疑和否定的方式趋于雷同和一致,采用的手段和表现也是世俗化的。

“非主流”推崇者很少吸收和选择古典的严肃的艺术作品,而是选择时下流行的伤感唯美类型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否认此类作品本身具备艺术性和思想性,但当此类作品通俗化、泛滥化时,就呈现出“非主流”的世俗化倾向。在诗歌与网络聊天、交响乐与流行音乐、古典小说与感伤浪漫小说之间,他们往往选择后者。

“非主流”文化讲求“美”容、“美”饰,注重外在形象和打扮,其凸显个性的手段和方式往往为外在的形式,而非内在气质、学识与修养。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了,其审美活动与美的实践是一种重复的、复制的和再造的行为。当互联网开始流行某一种新兴的“非主流”言行时,会招致所有“非主流”拥趸的追捧和效仿。

三、结语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实际上,无论是审美泛化导致的价值标准消解,还是感性化导致的宏大理想消失,或是陌生化导致的疏离现实社会与交际,再或者是审美世俗化导致的逃避形而上,最终影响的都是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大学生中盛行的“非主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美学问题,“非主流”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大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倾向,而这一问题实质上也暴露了传统的美育观念、美育内容和美育方法的诸多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美育进行一次全面的反思,从而应对“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种种消极影响,尤其是在美学范畴内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7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关键词:生态视角;高校;非主流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4-0010-05

生态视角下的高校文化指的是高校文化的一种生态衡量和生存状况,良好的文化生态是高校文化生存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正确认识非主流文化,处理好非主流文化与高校文化生态建设的关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非主流文化,对推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主流文化是社会要求、期待高校及其成员应具有的,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信念、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在内的文化。高校非主流文化是相对高校主流文化而言,客观存在于高校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辅助文化。主要是指由大学生创造的,与学校精神、学校纪律和主流文化相分离的高校亚文化,是一种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的显性文化。非主流文化在层次上是一种通俗文化,是大学生在文化选择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具有随意性和非系统性、非正规性的特点。表现形式主要有:手机文化;食堂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兼职文化等,其中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没有社会期待的愿景,也不与社会期待发生冲突的文化。可称之为积极非主流文化;另一种则是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违背的文化,即消极非主流文化。

一、非主流文化对高校文化生态建设的负面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因素多元化,往往在不经意间导致他们接受、移植、内化一些不良的非主流文化。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涉及学习、生活和思想三个方面。

1.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首先,非主流文化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受实用主义的影响,有大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他们在选课时专拣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程,热衷“快餐式的学习”;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没有都行”;对专业课学习持有“60分万岁”的态度。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在教育适应现实社会变革时,首要的是保持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以避免过于轻率地适应眼前需要而放弃长远责任”。高校文化如果不关注超越现实的目标。则将失去自己的灵魂而沦为现实的附庸。

其次,非主流文化容易导致大学生学习方式网络化。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和学习的模式,“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时代悄然来临。尽管网络具有辅助学习的功能,但知识的内化需要自身的消化吸收,而部分学生在借助网络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存在只求知识数量而不重学习质量、只注意掌握结果而不注意学习过程等错误倾向。这极易导致学生个体思维片面化,缺乏逻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抽象本质的精神。形成自身思维的被动和僵化,滋长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

第三,非主流文化容易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主体强烈的内部动机是自觉学习的原动力,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现实中,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课堂上形形色色的课桌文化。此起彼伏的短信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寝室里贪玩的室风、低俗的卧谈不利学生身心发展;社会上各种不正规的兼职信息加剧学生的功利心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使学生学习动机弱化,进而影响学习质量。

2.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生活的负面影响

一是容易形成消极的生活态度。非主流文化给大学生提供了一片自由的天地,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释放对人生、社会和他人的看法,其中包括错误的看法。这种非主流文化的多元化取向,使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视角多维化,文化选择多样化,生活趋向多元化,也容易使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弱化,进而影响到主流文化教育、导向、凝聚、激励功能的发挥。

二是容易造成沟通能力的退化。由于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善,再加上剧烈的的竞争给大学生造成的沉重压力,有些学生往往不能直面现实。据调查,4%至13%的大学生患有网络成瘾症。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甚至网恋,过度地在网络

中寻求刺激,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阻断了大学生正常社会化的情感渠道,造成现实生活中沟通能力的退化。

三是容易导致消费观念的扭曲。有的大学生一味追求物质享乐,忽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造成自身价值观的平面化。收入高的家庭和收入低的家庭所存在的消费差距,使大学生在现实中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导致消费观念的扭曲和消费行为的失衡。

3.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其一,道德意识弱化。大学生普遍注重人生价值的实现,渴望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但在学习实践中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他们不大关注时政与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对生活哲理的探究,存在利己与利他意识失衡、道德与法制观念淡化的现象。这种道德意识的弱化趋势,表现为生活中追求物质的满足,感官层次的舒适和快乐,而不注重行为上的修炼,道德的提升。

其二,自我认同迷失。自我认同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结构中,通过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个人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统一的状况。大学生的自我认同迷失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心理层面表现为情绪低落,例如自卑、厌学、焦虑、抑郁;行为层面表现为冷漠、孤僻、经不起挫折。自我认同迷失的群体往往没有理想,没有方向,不能清楚地认知自己。当长期焦虑不能解除,在受到挫折时,就容易人格破裂、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其三,是非标准混淆。大学生的价值观在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下与主流文化存在失调和对立,同时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又依附于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由此造成价值观念上依附与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纷争”,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重标准并存的局面,道德的判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丧失。例如有学生认为诚实无价的观念是过时的;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是非标准模糊的表现。

二、非主流文化对高校文化生态建设的积极作用

高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非主流文化在消解主流文化的同时,也为主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精神支撑,增强了主流文化的包容性、创新性,进而优化高校文化生态。

1.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接触多元文化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具有价值取向上的多元性和价值评判标准的双重性特征。他们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又注重现实、讲究实惠和实际,注重物质利益和生活目标。当代非主流文化在大学的盛行,使 单一的大学产生了许多看似“另类”的文化,如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等。在异国的主流文化或非主流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与此同时,校园非主流文化的新奇性、鲜活性和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正符合与印证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对他们接触多元文化、满足心理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

2.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

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是创新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从某种意义而言,非主流文化的新奇性和创造性恰恰是创新的具体表现。在非主流文化的催生下,大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新的思想与行为。有些“非主流”文化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这种非主流文化的创造及被认可的过程客观上为大学生创新行为提供了现实环境以及动力源泉,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催化作用。

3.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独立自主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以往的社会本位转向了个人本位,而这种价值取向的主要表现就是崇尚自我,为个人奋斗。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张扬个性、表现特长的平台,实现价值取向的独立自主。而在主流文化的夹缝中顽强生长的非主流文化所表现出极强的自我张扬性和自主独立性,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让他们在欣赏、追求与创造中,实现自我个性的突破和自主意识增长,呈现出更具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

4.非主流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倡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举措。然而,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主流思想文化,却在某种程度上束缚着大学生与社会及其

他群体的联系。非主流文化以其自发性和非正式性极大地激发出大学生展示真实情感和自我个性的热情。非主流文化自身就是各种不同文化的合成。具有包容性和鲜活性,更促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群体及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切磋。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找准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中实现自身的社会化。

三、高校文化生态建设要加强对非主流文化的正确引导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非主流文化,努力消除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以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生态建设。

1.正确认识和看待非主流文化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非主流文化归类为落后文化,而要客观分析其内部的复杂性、多样性。积极加以引导。

其一,非主流文化在培养学生知、性,意、行的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言行和成长已经或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面对非主流文化,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站在主流文化的立场上一味地进行批判或否定,而应站在更为中立客观的立场上,以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去对待、去审视,去吸纳。

其二,主流与非主流作为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是相互转换的。当非主流文化与社会需求和期待不相冲突时,它就有可能转化为主流文化;反之,非主流文化则会被所扼制或约束;当非主流文化既不与社会的要求与期待相背,也不被社会明确认可时,则将继续自发地发展。高校的各种文化形态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相互排斥。而是并存和互补的关系。各层次、各类别的文化只有保持对话、交流和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其三,非主流文化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别。积极的非主流文化能够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行,增强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与主流文化合力的作用下,对大学生起到社会化的作用。消极的非主流文化则强调自我放纵,背离传统价值观,如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蜕变为落后的文化,阻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导作用

由于大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交往,在共同的言行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因此,以下几点有助于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导作用。

第一,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影响。同辈大学生群体,心理相容性强,观念特征、知识结构以及生活志趣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更容易形成价值观念上的群体认同。每位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场、生活圈中并存着先进和陈腐两种观念,当群体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会给个体带来正面效应;如果群体思想道德观念落后、颓废,就会给个体带来负面效应。因此,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培植积极向上的主流风气,可以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

第二,充分发挥近龄群体的沟通引导作用。高校的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年龄相近,社会生活环境相同,思维方式也更为接近,相互之间的认同度更高。因此,青年教师更易成为大学生的朋友。在学生面前,他们往往不是以长辈的尊严,而是用兄长般的友谊和关爱与之进行沟通,这种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更能提高沟通引导的效率。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导向作用。大学生社团的形成和存在是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高校的各种社团涉及教育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兴趣特长以及性格脾气,自发地组织或者参与,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在活动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体验人际关系的微妙,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积累社会经验,增强道德理性。

3.强化制度文化约束机制

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制度文化。要保持制度文化的严肃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是行为规范制度。即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规范化要求;二是管理职责制度。明确规定各级管理组织与各方面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与要求,使他们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三是考核测评制度。根据具体的测评对象和测评内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测评细则。四是奖惩制度。奖惩要力求褒贬分明、奖惩适度。同时,要对执行制度的情况经常加以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用

度文化规范和促进高校文化生态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其二,要强化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刚性。制定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教化。实施规章制度旨在通过制度的约束,实现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网上公布、大会宣讲、小组讨论、印刷成册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发挥大学生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参与自我管理,增强认同感,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

其三,要在制度文化中体现人文关怀。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要从学生思想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制订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制度文化。

4.完善高校咨询服务体系

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健康发展。其中,“疏”的关键是要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完善高校咨询服务体系。

完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校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渐趋定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他们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无所适从性。因此,要积极完善心理咨询服务,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育。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才,而且对建设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良好的文化生态反过来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总之,在高校文化生态建设中,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价值观,乃至大学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非主流文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德育机缘,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兴利除弊,因势利导,充分利用非主流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就一定能建设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文化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卿,近两成大学生有心理疾患网瘾近13%[eb/ol].http:/aearninsohu.com/20080409/n256174520.shtml,2008-04-09.

第8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青少年;思想品德;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1―0074―02

当今的校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主流文化虽然仍然是学生的“正餐”,但非主流文化这个“点心”对青少年学生也有很大的诱惑力,并越来越严重地销蚀着主流文化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

一、非主流文化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文化,从广义而言,包罗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昕有活动及其成果;从狭义而言,指的是由文字、线条、符号、图像等记载的人类精神文明的活动及其成果。主流文化是指已成体系的、传统的、大众的、起主导作用的文化;非主流文化则是指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易于流行的次文化或亚文化。不管是主流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都是历史和现实的反映。作为身心和品德都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作为过去被视为净土的社会单元――学校,深受如下几种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1.非主流网络文化。互联网中的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冲击令人担忧,多少青少年在游戏、网恋和聊天中着迷、沉沦。有教育者把它称之为“社会毒文化”,有家长把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根据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公布,载至2005年6月3日,我国上网户数突破1亿,为1.03亿人。其中18~24岁年轻人就占37.7%。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万人,14~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占了整个网瘾青少年的20.9%。上网成瘾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发生剧烈变化。“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网络爱情”和“网络迷信”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非主流音乐文化。音乐本是最具教育作用的艺术门类之一,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幼儿园的儿歌,小学、中学、大学的校园歌曲,都曾起到过很好的引导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因为音乐天生有着感染性、渗透性、潜在性的教育作用。然而今天,主流音乐已经逐渐失落,非主流音乐却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大行其道。幼儿园和小学里小朋友们喜欢哼“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流行歌曲;而初中生、高中生则流行《黄蓉》、《喜唰唰》、《双节棍》等一些情感歌曲;大学生则吟唱诸如《不得不爱》以及《不要再来伤害我》之类的流行歌曲,那些积极向上的传统和主流的歌曲却难有市场。而在今天这个纷乱而庸扰的商业社会中,主流音乐已经变成背景,各种娱乐场所,如歌吧、酒吧、咖啡吧等搞的都是一些非主流的所谓狂歌劲舞和一些嗲声嗲气的情爱歌曲。校园内外的这些非主流音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有负面影响的。

3.非主流影视文化。影视文化是社会大众文化,在当代文化家族里是一种强势文化,它对人类的影响是强大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好莱坞的大片冲击着几乎整个世界,尽管我国党和政府也十分努力地“以好的作品引导人、教育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商业的原因,各种非主流的影视作品、影视文化仍然充盈着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随时侵蚀着青少年,影响着他们身心的成长。

4.非主流商品文化。经济社会,一切都过于商业化、市场化、交易化,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商业社会应该有商业社会的主流文化,比如诚信、守法、公平等等,然而,在我们目前的社会里,主流的商业文化尚在构建当中,非主流的商业文化仍然大有市场。虚假的商业广告,低俗的商业宣传,“性”息满天飞舞,等等,这些非主流的商业文化正在侵入孩子们的头脑,以至于有的中学生写日记,把“兴趣”都写成“”。的确,如今以“性”为卖点的广告充斥着人的眼球与耳膜。这些低俗的商业文化,成了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的可怕“病毒”。

5.非主流理想文化。传统的理想教育是要孩子们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比如当老师、医生、工程师、军人和科学家等。但由于当今社会非理性、非主流的东西太多,拜金主义盛行,家庭和社会官本位、商本位、钱本位的潜影响,让青少年变得很现实,连幼儿园里孩子的理想都很非主流了。你问他们长大了要干些什么,许多孩子都会回答,长大要当科长、局长、书记,或者要当经理、老板什么的;小学生、中学生的理想,也是家长的理想,首先是要考一个重点初中、高中、大学;到了大学,青年人的理想也很简单,就是要找一份好的工作或考研,考研是为了更有把握找到理想的工作。你要是教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谋福利、作贡献,难保他们不在心里笑话老师的幼稚。

6.非主流生命文化。生命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类两大生产和再生产之一,即“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因此生命不光是个人的,更是属于家庭的,属于社会的,属于人类的。然而这些理念、观点许多青少年不去记了,他们把生命看得很个性化,“生命属于我自己”,常常成为青少年的“名言”。由此带来的是生命的自私,缺乏为人类为社会为他人的牺牲精神,以至于少数青少年视生命为儿戏,动不动就自虐和轻生,受不起挫折,受不了困难。目前,在我国,青少年自杀率有愈来愈高的趋势。媒体报道的一件件青少年自杀事件,都说明了非主流生命文化确实值得社会和教育者警醒和反思了。

二、理性看待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

1.非主流文化繁衍、流行的国际和国内因素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就制度而言既有资本主义社会,也有社会主义国家;从文化而言,既有强势的西方文化,也有并不弱势的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内核的东方文化。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起,西方对东方,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渗透,从政治到经济,从制度到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这就是非主流文化繁衍、流行的国际背景。

从国内来看,体制变革,经济转型,利益多元,文化振荡,道德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转化,传统道德体系削弱,在这个巨大的“转型场”中,各个社会阶层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既经历着一种新鲜、解放和满足,又经历着一种艰辛、痛苦和无奈,既渴望过去的稳定、秩序,又追求现在的突破和偏离――尽管这种突破和偏离是进步和合理的,但在破旧的同时,新的未必就容易形成,也许是混乱、无序和基本规范的缺失;人的生命活力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广度释放,有些是积极、健康、发展的,但同时并存的还有贪婪、邪恶和荒唐。多少人为了谋利,无孑L不入,紧盯市场,而青少年多元的文化消费需要就成为他们谋生、求利的大好机会,非主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文化也就有了良好的繁衍、流行的土壤。

2.非主流文化繁衍、流行的人口和教育因素

在研究非主流文化和青少年的关系时,人口结构情况和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切入点。当代青少年,从大的分类来说,一类属于农村人口,一类是城市人口。从家庭人口结构来说,城市青少年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面是“娇生惯养”,一面是“成龙成凤”的过高要求;农村青少年,虽然不一定是独生子女,也不一定“娇生惯养”,但“跳龙门”、“干大事”同样是父母、长辈的共同愿望。这就使得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了不同一般的特点,压抑和释放,成为一代青少年的共同“时代病”和“个性追求”。再说,我们的教育,在传统和时代中变异,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是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追逐“精英化”――要考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和好的大学,而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又是那么的稀有,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真是有越不完的“大山”和“险滩”,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的苦恼又常常被大人们所忽视,以至于不理解。因此,那些反传统、非主流的文化往往就轻而易举地“俘虏”了我们的青少年。

3.非主流文化繁衍、流行的主流文化因素

文化具有三圈层构造的特点,外层说的是器械工具文化,中层说的足制度文化,内层是心灵文化。对照我们当今的主流文化发展情况,我们的文化外层建设已经相当发达了,有耗资巨大的“鸟巢”国家大剧院等许多堪称世界一流的文化场馆,有相当发达及普及的文化传播网络,有一大批倡导和发展主流文化的文化人员。文化中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传统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制度建设。然而我们对心灵文化即人的价值理念、伦理规范、生活哲学等文化核心层面的建设却显得力不从心,缺乏有效的手段,没有一条好的“路径”。结果是,国家和社会化了的成本投入,而引导人、塑造人、美化人的主流文化却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被人为地“异化”――过于经济化和利益化了。所以有学者论说,非主流文化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主流文化不争气造成的。青少年在成长的日子里是需要文化去滋润的,主流文化的弱势,必然造成非主流文化的乘虚而入,去浸润青少年干涸的身心。对青少年来说,他们对文化的接受是生吞活剥式的,辨别能力和消化能力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以免贻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国家和民族“永远的痛”。

4.理性看待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害

非主流文化繁衍、流行有着上面所述的深刻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讳疾忌医是不可取的,只有理性分析,正确应对,才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在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冲突日趋频繁的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需要找到一个缓解压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途径,而非主流文化营造的轻松、虚拟和多样的文化空间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非主流文化反映了最新世界的生活图式,它与多变的时代特殊生活经验紧密联系。非主流文化还提供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情况、知识和趣味,有的非主流文化也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内涵,更由于它具有“天然”的情绪化、表征性和传递性的特点,青少年十分容易“触非”,这些都是非主流文化存在、繁衍和流行的合理因素。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面对非主流文化,既不可淡“非”色变,又不可放任自流,而是要做到趋利避害,通过上E确的“抑”和科学的“扬”,去发挥其积极作用,并尽快高扬起主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时代主流文化的大旗。

三、构建校园文化新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面对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理性的办法去对待。

1.用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苘兰哲学家冯・皮尔森对“文化是什么”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拓展义化概念并使之动态化。他指出:目前人们正在经历加速发展时期,文化的研究应“着眼于未来的文化策略”。这是他的研究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的区别,即由过去转向未来,由“传承型”“凝固态”扩展到“未来型”和“流动态”一这些新观点新理念对我们是很有启迪的。

用这些观念和理念来观照我们当代教育和文化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认识到,文化对于教育来说,不冉只是书本上以各种符号或非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来自过去的知识,也不再有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传统贮存式的功能。在当代,文化在教育中的功能更应成为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义的方式,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学校将不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要求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胞都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和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也是被作为动态和运动在教育中活动的。在一个缓慢发展、变化的时代,昔日对待周围世界的有效目的就是应付现实和未来。但在今天急剧变化的时代,学校更需要革命性的转化。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把社会的变化拒之门外,把世俗和流行视作洪水猛兽,筑起围墙来保护经典的净土,而足要既高度重视文化的教育功能作用,又以发展的理念、开放的心态、主动的变革去适应时代的要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2.整合非主流文化,构建校园文化新体系

非主流义化在礼会上、校园里繁衍、流行并不可怕,问题足怎样对待它?放任自由不可取,扫荡出门不可能,让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轮流坐庄不行,把非主流文化拿来当做主流文化的“伴料”也不行。笔者认为,可取的战略或合理的对策是整合,整合的办法是判断、取舍、综合和消化。

判断,即对非主流文化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非主流文化是一个庞杂的“大家庭”,鱼龙混杂是其真实的写照。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一线的工作人员,对各种非主流文化进行“盘点”,理性和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对非主流文化盛行的现象进行规律性的探究,不要仅仅归咎于时代的原因或青少年们的“不争”,只有对非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动因、产生机理、表现途径、文化效益等问题有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才可能真正找到根本的解决之策。

取舍,即按照“扬弃”的哲学观点对非主流文化进行“合理使用”我们要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通过价值评价,进行科学取舍,合理使用,把非主流文化中鲜活的“新生儿”保留下来,把有害于社会、有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那些“脏水”通通倒掉,去伪存真,去劣存优,从而使非主流文化由混乱走向有序,从无度走向有度,使坏事变成好事,推动主流文化更好地发展。

综合,即对非主流文化进行综合改造。我们要在x寸其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取舍的同时,进行文化的综合或者杂糅,认真研究各种文化的关系状态与关系性质,列出非主流文化的社会图表,进行科学的分析,该剔除的剔除,该整合的整合,该融入的融人,以综合对多样,以主流对非主流,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好文化“大合唱”的文章。

消化,即对非主流文化进行反刍、吸收、消化,使其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用养料的过程。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而不衰,就在于她有着强大的包容消化功能,多少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等,都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成为中华大文化里的一支血脉和一个细胞。既然我们这个社会不可能只有单纯的主流文化,学校也不可能只允许主流文化存在,那么我们就要以开阔的胸怀、理性的眼光和智慧的手法去接纳、吸收、消化非主流文化。对于青少年米说,在当前主流文化尚缺丰富性和强势性的时候,如果强行将非主流文化拒之于校园之外,他们就会“饥不择食”,乃至“欲罢不能”;相反,如果有选择地让一些有品味的、小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主流文化“随行就市”,学牛就会有更多的文化选择空间,使他们在选择中识别、批判和斗争,最后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关键足不能让青少年长期“偏食”,而是要把主流文化的蛋糕做大做甜做香,增强主流文化的磁力效应。

3.校内外联动,创新主流文化建设机制

中国经济近30年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但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的许多同志,许多地方,没有真正按照邓小平所教诲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足忙于抓经济指标,抓GDP,而对于文化这一被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的“软实力”、“软经济”,总是抓得不力,或者说没有抓到点子上。国家的将来在青少年,肯少年能否健康成K,有无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指引下,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立足于青少年的文化需要,校内外联动,创新文化建设机制,以强势的主流文化,去滋润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在纷繁的经济社会中,真正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代又一代优秀共和国公民。

一是国家在制定文化事业的改革政策时,既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国家要像重视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一样重视文化建设,要加大对主流义化的发展力度和政策力度,对一批从事主流文化创作、创新的人员要“养得起、看得重”。

二是要鼓励一大批文化工作者深入青少年群体当巾去,了解他们的好恶,不断创作出一批又一批青少年乐于接爱,容易“上瘾”的主流文化产品,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性灵需要和心理需要。

三是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区域状况创新文化教育内容和方法,使文化教育的内涵渗透到课程教育和活动教育当中去,并充分注意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文化教育的衔接,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是加大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文化活动场所的建没和管理力度,解决文化活动场所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和一些活动场所侧重于经营创收,偏重于培养特长学生以及与学校教育不衔接等问题,加大投入力度,理顺、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切不要在我们历史性的关注西部地区农村孩子教育的时候,忽视了社会整体性的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大问题。

第9篇:个性非主流范文

[关键词] 冯小刚;《非诚勿扰》;形式;内涵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非诚勿扰》第一部给了观众一个很主流的结局:笑笑死过一回,与秦奋“上了同一条船”,给老情人打了一个报幸福的电话后就把手机甩进了大海,示意与秦奋开始新的美好生活。这个符合大众期待的主流形式的结局,似乎留给观众没有悬念了,然而2010年的《非诚勿扰II》演绎的却并不是符合第一部主流结局形式的奋笑的美好幸福生活,而是在大团圆主流结局之后续演了盛办离婚典礼、试婚分手、隆重举行人生告别会等出乎大众意料的非主流形式的情节。在非主流形式的情节中弥漫着独具冯氏或葛氏幽默的非主流形式的话语,无论是非主流形式的情节还是话语,都以“陌生化”的方式吸引了观众的视线与笑声,持续冯氏电影一贯的“逗乐”而赢得了票房与好评。然而,吸引票房与好评的情节与话语都只是导演或演员独特的风格,它以出乎观众意料的非主流方式激发起观众的好奇心与认同感,而贯穿在情节与话语背后的是导演意欲探索与揭示的内在“诚意”。

一、主流与非主流

一般情况下,主流是指时下流行的为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主要趋势,属于常规固定模式;非主流则是逆其道而行之,是由少数人秀出自我的时尚的另类流行风,属于非常规流动模式。在电影审美与批评中,主流是指为大众所认可、追求和期待的形式和内容、风格和范式。非主流则是那些出乎大众意料的、与大众的思维、审美、期待定势大相径庭的表现与趣尚。

中国当代电影创作与审美思潮的主流,20世纪50年代开始激扬的理想主义,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幻灭,至70年代后期与80年代前期努力重振,在“改革”阵痛与社会转型的旋涡中,至80年代中后期,以“社会主义――崇摺―英雄主义”为审美核心的理想主义渐渐退出审美文化舞台的前景。90年代至当下,逐渐形成一种合力结构。

“中国审美文化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以下三者的合力结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中国审美文化当前的三分天下中,崇高和英雄主义只在主导文化中尚保留一席之地,而且往往通过特定的体制化的手段来实现这种保留。相反,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中,似乎存在着一种反抗崇高和英雄主义潮流。……占‘主导性’的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它的特征体现为,一方面沉湎并满足于日常生活的现状,滋长着强大的现世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感官主义。在越来越关心现实生活,越来越讲求日常生活质量的潮流面前,生活的哲学就成为普遍的意识形态。”[1]

冯小刚的电影便以其平民意识与普通生活融入这种生活哲学的主流之中,调侃、京味、冯氏幽默是其吸引与赢得观众的独具特色的非主流形式。他一方面以其生活化、平民化、大众化的题材与处理融入当下电影创作与审美的主流,一方面又以他独特的非主流的形式吸引着观众,再一方面则在时代的主流大潮和独具个性的非主流形式中潜藏暗索着有关社会、人生、人性等深层次的问题与思考,意欲通过影片表达或传递某种深远而真诚的意图。

二、非主流的形式

冯小刚电影的主要特色是“逗乐”,以出其不意的调侃、幽默逗乐观众,从而赢得观众。其“逗乐”的主要方式是情节与话语的非主流形式。无论是情节的选择与安排还是话语的选择与运用都出乎观众的常规思维与期待之外,从而以意外的效果引发观众的笑声。

第一部中秦奋怀着极大的诚意征婚,征婚广告写得极为实在与坦诚,来应征的对象却不是同性恋者,便是性冷淡者;不是公墓推销员,便是视婚姻如炒股者;不是不停地用笔记录却过后就忘的健忘症患者,便是被人始乱终弃肚里怀着别人孩子的未婚先孕者;甚至还有坐飞机后转长途汽车再坐一天汽车一天拖拉机一天牛车才能到家的身处边陲观念保守的少数民族少女;有着虽然自己一见钟情极为中意却对方是第三者的仙女般的空姐。诚意的征婚招来的应征对象都是些不着调、不靠谱的出乎人之常情的非主流的特殊人物。一个接一个上场的不靠谱的特殊人物与主人公的诚意期待之间的落差巨大,世事的乖违与主人公的尴尬造就一种极具戏剧性的幽默效果。第一部中秦奋在北海道小教堂长达四小时的忏悔,既出乎邬桑、笑笑的意料之外,也出乎牧师的意料之外,也是一种出乎大众意料之外的非主流的情节安排。

第二部中的为离婚办理比结婚还隆重的典礼,从七年之痒、相依为命开始到没有了激情还能不能不离不弃、一个瘫了另一个能不能伺候他吃喝给他洗澡推他遛弯的试婚,死亡前的人生告别会等情节的安排,都是出乎众意的一些非主流的内容,以一些陌生于观众常规的场景与安排瞬间吸引观众的视线。如果说情节的非主流是冯氏幽默吸引观众的外衣,那么推动着情节发展的非主流式的对白则是构成外衣的丝与线。

第一部中最为经典的当属秦奋与未婚先孕女及秦奋与炒股女之间的对话。

秦奋不乐意当未婚妈妈肚子里孩子的爸爸,说:“宝马车头上插一奔驰的标,这恐怕不太合适吧?”“要是出了故障,奔驰的零件配不上,宝马又不管修,那可怎么办?”瞬间而来的比喻,出人意料而又贴切委婉。接着说明自己不乐意接受这样的婚姻,用了忍痛割爱、不劳而获、自力更生、外援等移用的词语,将本该用在其他场合的语言用在当下情境,让人感觉新奇陌生又心领神会,幽默瞬间产生。炒股女说征婚跟炒股一样,说秦奋跌破发行价,说自己不只是短线玩玩,是长期持有,有当没有;同时持有多只股票,不担心秦奋这股会不会永不坚挺。对秦奋极尽调侃揶揄之能事,让观众在主人公的尴尬与炒股女的妙喻中尽享非主流语言的幽默风趣。

第二部中也频频以妙语引逗观众。如离婚典礼中的“请二位旧人入场”之“旧人”,“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见证,……芒果和香山结束他们维持五年的婚姻,从夫妻变回熟人”中的“熟人”,及其后的“对钱发誓”;又如人生告别会中介绍香山:“李香山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名不见经传的一生。先生出身平凡,长相平凡,从小不好好念书就知道贪玩,先生离过两次婚,办垮过仨公司,历任无业游民、饭馆厨师、愤青、冒牌艺术家、总经理、环球总裁、权钱勾结中间人(简称媒人)。先生一身邪气,一生没少让家人操心,没少连累朋友,谁跟他近谁倒霉。但是我们爱他,爱那个一身缺点叫香山的坏家伙。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他喜新不厌旧,贪财不爱财,办砸了事认┰浴…”,一反生平介绍偏好“誉”的主流传统,四分之三的篇幅尽是“毁”言的非主流形式,频频逗乐观众。

三、主流的诚意

如果说冯氏电影以非主流的形式在瞬间逗乐了观众,并留下了一些日后长期流行的经典幽默的词汇句子或场景,是其外在的影响与效果;那么,冯氏电影对社会、生活与人生及其本相的真诚关注与思考,则是其内在的深层而长远的意味所在。

冯小刚在被问及为什么要拍《非诚勿扰》电影时说:我要诚心诚意地拍一部片子给观众看。[2]这种“诚意”就是掩藏在非主流情景与话语所造成的幽默表象之后的对社会、生活与人生本相的反映与思考。“《非诚勿扰》这个喜剧更像是一个社会问题剧,有主题、有内涵、有深┒取!…以荒诞的形式承载了生存的本相:社会本相――追求和谐;生活本相――呼唤理性;生命本相――渴望安宁。影片由外到内,层层推进,由形而上到形而下,逼近了现代人的心灵真实――精神家园的寻觅与守护。”[3]其在影片中具体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百态的真诚关注;一是对社会生活百态本质的冷静思考。

秦奋以其实在的征婚广告彰显了求婚的诚意,虽然征来的对象都是不合乎和谐幸福婚姻主流的非主流人物,但她(他)们恰恰代表了同性恋、性冷淡、多角恋(炒股女)、第三者、未婚先孕却被抛弃、健忘症、蛮荒边陲少数民族少女等边缘人群或说社会另类者的婚姻现状。通过秦奋这个圆心聚集起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散布于各个角落的难为主流社会所理解与容纳的婚姻失意人,她们都不合乎秦奋的本意,使秦奋在一次次碰壁后也一步步地滑入了婚姻失意的深渊。由一人串联起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层面,扩展了影片反映的社会生活广度,延伸了观众对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深层意味的思考,彰显了导演对社会生活广度与深度及其流行度的真诚关注。在闪婚闪离日渐普遍的当下,在绝症常发生命无常的现世,导演用影片的方式、以非主流的情节与话语为观众奉上了离婚典礼、试婚、人生告别会的思考途径,传递着他对那些常见却又漂浮在社会生活表层为普罗大众困惑的诸如离婚、试婚、猝死等人生重大主题的真诚关注与诚挚思索。

贯穿两部影片始终的秦、笑恋爱与婚姻,是影片“诚意”的焦点所在。秦、笑分分合合的辗转经历隐含的是影片“诚意”的内在本质。笑笑应征秦奋之婚并非出于诚意,对秦奋的不诚源于她对情人的“深挚”的爱。挚诚的爱得不到婚姻时,她每日醉酒,她跳海殉情,她努力去爱上秦奋且与秦奋试婚……然而,终究是“好感不能代替爱情”,她选择了分手;即使经历了香山的人生告别会后两人又走到了一起,然而“据说,秦奋与笑笑正式结婚在2030年”,秦奋已年入古稀。笑笑一直不诚于与秦奋的婚姻,只因诚于自己的爱情;同样,秦奋因诚于对笑笑的爱情,先不介意笑笑的身体忠诚而心开小差,后则笑笑跳海后无论摔成怎样他“都接着”,再是直到古稀才正式与笑笑结婚。笑笑对情人与秦奋对笑笑的深挚爱情足以让人死让人活,却因幽默、逗乐的形式掩盖了其感人至深的效果。当然观众也不难看出影片对真诚的爱情、爱情与婚姻的统一性等深层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至于比结婚还隆重还高雅的离婚典礼,则负载着影片“离了还是好朋友”,“双方不抱幻想了,才能做到真正的包容,这朋友交得多踏实”的离婚理念。人生告别会中对李香山“毁”过于“誉”的生平介绍,隐含着对于个人的理性评价:虽然他一身缺点,但他有着“喜新不厌旧,贪财不爱财,办砸了事认栽……”的人所应有的品格与气质。对个人的评价与期待不似传统单纯的好或坏、优或劣,而是理性的缺点与人格气质并存。影片对离婚对死亡、对生离、对死别、对爱情都试图在探讨一种理性的回归:死亡――“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爱情――“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来不去”;婚姻――“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那么宁静,却那么永恒,因为永恒,所以挚诚。这既是影片的理想,也是大众的期待,所以说是主流的诚意。

[参考文献]

[1] 杜剑峰.从王朔到冯小刚――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审美流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04).

[2] 李英然.非诚勿扰:欲望之旅的挣扎与回归[J].电影文学,2009(1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