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精选(九篇)

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

第1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长时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十分狭隘的,认为身体没有生病、没有损缺便是健康,更多地把健康与身体、生理健康完全等同起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目前多数学者同意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安宁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个定义明确地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健全)、心理健康(心理没有问题与疾病)、社会健康(个体具有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只有具备这三种健康者,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中学时期,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又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和支配他的社会行为。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健康的内涵,从教育的因素来理解,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它包含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与健康习惯的教育。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理解,健康教育是指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水平的教育。它以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体育为生活方式的调节手段,注重体育对人的内在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追求精神升华和人格的完善,在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中达到挑战生活、驾御生活的目的。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的科学性教育和体育的文化性教育,注重对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和创新。

2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倾向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中学里,尽管也在进行健康体育的改革和实践,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从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备课方法却还在原版套用。对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检查考核工作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是主要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从一些中学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为评价的依据,没有到基层和教学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真正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工作依据。同时,中学体育健康观念的对象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全方位地转变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思想。

(2)传统的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与认识没有真正转变。由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负面影响较大,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同时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加、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往往被忽略,更影响了中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

(3)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制约中学体育健康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仅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革,没有将体育健康教学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过程变化不大,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气氛较差;同时由于过分地强调“统一”,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体育课缺乏生机。3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对策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全面的健康,他们才会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反之,如果忽视健康教育,学生的身心问题与疾病很多,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家们一直倡导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中许多中学的教育仍然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考试成功与否逐渐成了评价教师、学生、学校的主要标准,致使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基础教育,在现实中变成了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考试成功为教育目标、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与任务,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由于智育培养一直处于优先侧重发展的地位,中学体育工作被置于整个学校工作的次要位置,致使人们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更有些人把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1)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用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和论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学的一线去解决问题,使中学体育健康的教学有自己规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和设置,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建立不同的内容体系,以便进行不同的考核,避免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的“吃不饱,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

(2)把体育技术的教学和健康知识观念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体育健康思想去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从而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终生健康体育的思想。结束单纯的体育健康理论课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意识知识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讲“理论课”而上“理论课”,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建立科学规范的体育健康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实践建立优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优化的教学课程体系。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需要高索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体育健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通过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等,构建各阶段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保证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轨,向普遍化、专业化、现代化、本位化、本土化方向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

第2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心内科;效果评价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展现了护理工作的又一功能,即“促进健康、加强预防”[1]。对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避免疾病复发。2012年1月――2012年5月,我们对486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2年1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486例患者按住院号码末尾数的单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3例,男112例,女131例,年龄45-83岁,平均67.5岁。试验组243例,男118例,女125例,年龄47-81岁,平均6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及出院当天给予相应的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以口头宣教为主。试验组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入院当天给予入院指导,并评估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1.2.2住院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利用不同的时机,根据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单的内容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全程健康教育。

1.2.2.1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单的运用实施单上的项目内容包括入院介绍、疾病知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活动休息指导、检查指导、心理指导、特殊指导、出院指导等,根据患者需求个性化安排教育计划,对已宣教的内容由施教者在相应项目下打勾签名,并及时评价效果,未掌握的予以强化指导。护士长及质控小组成员对科室所有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每周督查一次,在督查者一栏内签名,并将督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

1.2.2.2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我们针对心内科常见疾病编印了健康教育卡片,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发放相应病种的健康教育卡片,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指导。对患同一疾病的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小组式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讲座,配合模型、幻灯片进行宣教。根据患者文化层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宣教方法:口头宣教、书面宣教、形象教育等。另外每月一期板报宣传、每日医院广播宣教、科室刊物阅读栏等多种形式,使患者可以从不同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健康知识。

1.2.2.3利用不同的宣教时机进行教育指导,避免患者一次接受过多内容难以消化掌握如在发放口服药、换接输液瓶、做治疗时做好相关药物指导,在患者用餐前加强饮食指导,在下午治疗完成后进行活动休息指导,在为患者进行特殊检查和护理操作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1.2.3出院前1-2天由责任班护士做出院指导,包括服药、休息、饮食及复诊时间等,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复发或再发的诱因等知识。

1.2.4出院后由科室选出沟通能力好、专科知识丰富的高年资护士作为“回访天使”,对出院三个月以内的患者予以电话回访两次,包括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指导正确服药、休息与运动,约定复查时间,指导患者季节性保健常识等。

3讨论

3.1规范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更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单的运用使护士能按照健康教育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且利用不同的时机阶段性地进行指导,逐项落实,避免了宣教内容的遗漏,也避免了采用填鸭式方式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而患者不易掌握的情形。其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增强了患者的学习兴趣,且健康教育卡片交患者自己保存,可随时复习宣教内容,可以使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避免了单一口头宣教时患者不易理解宣教内容且过后容易遗忘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健康宣教的达标率[2]。

3.2规范化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实施全程的、连续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患者获取到更多有益于己的康复、保健知识,满足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4小结

通过对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促进了疾病康复,降低了疾病复发率。规范化健康教育使护士接触患者的时间更多,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3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1、如何理解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与目标的制定

在新课程改革中,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才能促使体育教师主动更新观念,积极投身体育教育改革,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对于新课程的内涵必须从它的性质、价值、理念与目标的制定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1.1新课程的性质,即新课程到底是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相对于原有体育课程来说,突出的一点在于提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1.2新课程进一步指出体育课程的具体价值,即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新课程比较重视体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

1.3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三个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运动的本质);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人文主义体现)。

1.4课程目标变得更加具体、明确,注重课程目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新课程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只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这有利于体育教师结合本校的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达成学习目标;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2、如何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是以课程目标为宗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坚定不移地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标”。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切实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二是掌握2―3个体育项目和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强身健体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要实现上述课程目标,就必须对现有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需要在继承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早在前几年国家教委提出的《体育两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中的体育课程由原来的体育课改成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部分,将单一的学科类课程体系变成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娱乐有了时间、空间和课程的保证;使健康健身理论知识的传授、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和学生体能的发展能得到很好的结合。这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活跃身心、增进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律、自强、自信。我认为两类课程相结合的理论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还是应注重学会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在此基础上再来实现其它更高的目标,不能为追求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忽视健身这一体育课的功能,如当前一些体育公开课场面轰轰烈烈,但无运动量,无技术可言。脱离了原有体育课的三基,这是不可取的,也是对新课程的错误理解。

3、如何对新课程中健康教育教材的定位

新课程增加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内容,把有关身体发育、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纳入教材。这里就有一个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谁重谁轻的问题。课程虽然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但健康教育教材并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的简单合。

3.1在目标上,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内容强调的是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的联系起来。

3.2手段上,我们说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标服务,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不能单纯地用体育训练的方法来进行,必须采用体育与心理、社会、美学等多种创新的手段结合来完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3.3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知道健康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在健康教育内容选择上要有所择重,但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影响人的健康因素是多元的,体育锻炼只是增进健康的一个方面,不能让学生地错误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可以代替如营养、医疗、睡眠等条件。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决不能简单化的理解为与体育有关的医学知识,而应注重学生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培养,积极的保持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能力与态度的培养。

4、教材的理解

传统体育教材选编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其实仅以此三方面为依据选编教材是不全面的。影响教材选编的因素很多,传统的体育教材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4.1编者往往考虑最多的是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所选内容是否符合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是否严密,是否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好基础,而较少考虑学习内容对学生是否必需的、恰当的,缺乏从学生身心需要出发考虑,脱离学生实际的需要。

4.2传统选编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生理和体育项目着眼的,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4.3教材体系的封闭性与教材内容的绝对权威性。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4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国民的健康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化学学科凭借着独特的优势,构建了自己的化学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 高中化学;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

健康教育是高中化学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主题就是“化学与健康”。健康教育已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发展要求,更是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认识化学处处与自己的健康有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体系

健康教育是涉及众多领域的教育主题,每个科目都不同程度的承载着健康教育的职责,但是,因为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化学学科承载了较多的健康教育的责任,因为它化学与人类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化学关注环境,化学关注能源和材料等,这些也都是在关注人类生存,这些自然将化学与健康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化学学科课程结构中逐步形成体系,也不断得到了强化。下表就概括了化学学科健康教育的内容标准:

1.内容: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所属模块和主题:化学1,认识化学学科

2.内容: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方式:无

所属模块和主题:化学1,主题: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3.内容: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学习方式:讨论:食用油脂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4.内容: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5.内容: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学习方式: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6.内容: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并讨论:铅、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7.内容: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8.内容: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9.内容: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学习方式:查阅某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所含的添加剂。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10.内容: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11.内容: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并讨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

12.内容: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学习方式:讨论:如何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的 污染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

13.内容: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式: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实验:蛋白质的性质。

所属模块和主题:5.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既包含了健康意识,也有健康知识,甚至还教会学生一些健康技能,这些都体系了化学学科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凸显了化学学科对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化学健康教育的模式。

在上面内容可以看到,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是通过讨论,阅读,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这些学习方式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探究和体验”,还有一些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决定和安排,我们也可以从“探究和体验”的方式进行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习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化学健康教育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健康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它不仅仅是化学学科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国民的健康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化学学科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这就是构建化学健康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张汉卿,卢志强,张甜,康海霞.健康与化学是一门受欢迎的素质教育课[J].大学化学.2007(03)

[2]于英.浅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3]武晓丽.从化学与健康的角度谈改变偏食习惯的重要性[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1(03)

[4]I.Thornton,李方林.9O年代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全球展望[J].地质科学译丛.1993(03)

第5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让患者主动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模式,进而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被公认为治疗成败的关键。近几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数目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当前,我国医院普遍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对共性问题应用根据计划、循序渐进的机体教育方式[2]。临床工作中不能深入调查了解患者的需求,仅凭主观经验来开展健康教育,使得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没有针对性,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需要。通过对20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源于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200例,年龄28~79岁,其中:28~36岁43例,37~55岁82例,56~79岁75例;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上学历共126例,中学以下学历共74例。

1.2方法 根据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要,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分两部分,分别为个人基本资料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其中,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疾病相关知识,化疗药物相关知识,出院相关指导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整理成卷(见表1)。需求的程度指标按分值计算分别为,不需要1分,需要2分,很需要3分。分值越高,需求程度越高。发放200份,收回200份,回收有效率100%。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概况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对于健康知识需求的选择情况,12个项目中很需要的概率为68%,需要的概率为24%,不需要的概率为8%。很需要与需要的概率为92%,明显高于不需要的8%,由此表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是极为紧迫的。

2.2对于患者需要的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调查结果,见表2。

3讨论

健康是生存之根本,健康与身体、生理、心理均相关,进行健康教育应以平衡为根本,以体育为实践。健康教育是理论教育,健康教育内容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3],健康教育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的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疾病的防治、护理的基本操作与康复知识等[4]。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有效防治疾病。

在女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中,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排在第一位,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其疗效已经获得肯定,诸多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有效改善,甚至是治愈。但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也会因为对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化疗目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的了解不够,而出现治疗依从性不高的情况,继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应该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化疗治疗有一定的认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通过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内容排名首位的是"病情状况"占比为83.0%,排名第二的是"发病原因",占比为80.0%,由此可知,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最想了解的知识是与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这也提醒了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如实说明病情,不可有任何隐瞒,另外还应该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向其普及妇科肿瘤肿瘤的病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同时鼓励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本研究结果还显示,79.5%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非常想了解出院后的饮食调理,77.0%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非常想了解用药的不良反应,由此可知,患者非常希望能够通过饮食来改善病情,尽可能低减少各类药物的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也提醒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实施饮食护理与用药护理。

4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通过对其对展开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有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能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贺伟.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6.

[2]蒋春青.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2,12(3):168-169.

第6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高职体育健康改革

一、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健全

在设置课程方面,很多学校依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设计的课程整体布局混乱,不具备延续性与整体性,一般都是前2~3年根据普通高中或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工作,之后的1~2年应用一部分高职体育与健康课内容,未曾兼顾课程的完整性与延续性。

2.教学内容不具备实效性和健康性

在设置课程内容方面,仅仅注重传统竞技运动的教授,忽视了学生感兴趣、实用性强、健身效果好的运动,建构的教学内容不具备层次性和系统性。除此之外,设置的内容未曾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相符合,较难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3.教学模式不先进

当前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中心依旧是教师,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未曾出现改变,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体育素养、终身体育观念。在教学中太过注重统一性,缺少兼顾学生的运动技术基础、学习技能、兴趣特点等,不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不同之处,这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发展个性。

4.教学评价不科学

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中的主导是运动动机,评价仅仅重视结果,未曾兼顾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不同之处,过程性评价缺失,也未曾全面地评价学生。

二、中高职衔接教育视阈下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措施

1.实现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

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之前,体育教师首先要考虑清楚教法与学法。落后的体育教学很少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健康安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方法要把目标效果的单一性和多元化相结合。在整合课程目标方面,应兼顾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对学生发展基础与发展个性的关系进行协调。因为五年制高职的前三年跟中职的学段水平一致,因此在定位课程目标方面,应重视学生稳定兴趣、特长的发展。在后两年的阶段,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专业素养与将来生活方面进行关注。在实际操作上,应确保五年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跟学校的实际状况相统一,应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条件,整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中。并且,还应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各个领域间的横向整合,有效统一课程目标的运动技术、运动参与跟发展心理、发展身体、适应社会,以发展作为学生的运动终极目标。

2.建设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

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现状,形成跟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要求相适应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3+2”框架体系,也就是前三年注重基本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后两年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框架内容体系,以此作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建构一系列项目的教学模块纲要,且模块化设计一系列教学内容,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统一可行性与科学性、世界性和民族性、文化性与健身性,有效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兴趣爱好,根据学校固有的课程资源,科学开发民族传统项目、传统运动项目、新兴体育项目,建构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因为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缺陷导致的一系列消极影响较为突出,一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和教学管理思想,一切基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教师也应时常跟学生交流互动,注重因材施教,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心理素质。

4.构建更加科学、专业的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教材

在改革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身体发育现状,这样才可以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执行中,需要有效统一运动项目技巧与高职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且将趣味性活动引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中,在保障学生身体素质跟社会要求相符合之后,再引导其学习具体体育项目技术,从而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具体来讲,需要分析校本教材,进而对高职体育与健康教材跟课程种类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高职学校能够结合设备、场地、师资等现状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种类予以确定,像是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短跑、长跑等传统项目,且增加学生热衷的一些新课程,像是网球、游泳、瑜伽、健美操、滑冰等。高职学校统计业已清晰的课程,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形成校本教材,所有的学生在选择体育与健康选修课之后,发放具备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校本教材,进而构建更加科学、专业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教材。

5.强化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教材跟专业之间的联系性

在改革高职体育与健康课教材中,务必注重专业性,即体现高职学校专业的特色,从而使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像是针对服装纺织专业、机电专业、烹饪专业的学生,需要其具备较高的腿部、腰部、肩部肌肉力量等,能够引导其参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且在编写教材中增加以上专业的职业需要,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一系列体育练习。而针对装潢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其需要练习腹部、腰部、上肢肌肉力量,可以引导其参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足球、篮球、田径等。

6.建构科学的五年制体育与健康课评价机制

在教学评价的优化与改革上,需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评价方法,开发与改革有助于课程目标全面实现的新的教学评价模式。结合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学习现状、行为表现、出勤率等标准对学生实施全面性的教学评价。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选择予以尊重,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评价学生的学习中,需要注重发展与激励的作用、实现评价选拔和甄别作用的淡化。评价内容需要体现学生发展个性、全面发展,评价重视结果与过程,尤为重视过程评价,以及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等。

第7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24-01

一、多维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新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施这一目标体系,要遵循以下规律:一是目标的权威性。课程目标是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的,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二是目标的灵活性。新课程目标体现了总体要求的规定性与实施单元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在选定具体项目或内容后,执教者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目标;三是目标的层次性。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将目标纵向分解,形成目标树,使各阶段教育目标具体化;四是目标的针对性。体育与健康课必须关注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在总体目标范围内,根据学生性别和年龄特点确定教育目标;五是目标的全面性。体育与健康课目标既有显形的习惯、技能目标,也有隐形的品质、情感目标,设计目标应综合考虑,不可偏废。

二、多育并重,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多方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首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趣味)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第二,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原则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第三,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第四,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宜宾市八中根据自身运动场地狭窄的实际,自编了室内徒手操,开辟室外趣味体育活动场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五,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校内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调动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或家庭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宫、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协调的良好局面。

第8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育

健康教育是关系到青年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大问题, 探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的方法, 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 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倾向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中学里,尽管也在进行健康体育的改革和实践,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从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备课方法却还在原版套用。对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检查考核工作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是主要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从一些中学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为评价的依据,没有到基层和教学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真正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工作依据。同时,中学体育健康观念的对象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全方位地转变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思想。

(2)传统的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与认识没有真正转变。由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负面影响较大,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同时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 “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加、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往往被忽略,更影响了中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

(3)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制约中学体育健康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仅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革,没有将体育健康教学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过程变化不大,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气氛较差;同时由于过分地强调“统一”,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体育课缺乏生机。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全面的健康,他们才会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反之,如果忽视健康教育,学生的身心问题与疾病很多,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家们一直倡导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中许多中学的教育仍然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考试成功与否逐渐成了评价教师、学生、学校的主要标准,致使应以学生全面发展 为己任的基础教育,在现实中变成了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考试成功为教育目标、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与任务,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由于智育培养一直处于优先侧重发展的地位,中学体育工作被Z于整个学校工作的次要位Z,致使人们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更有些人把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1)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Z,并用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和论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学的一线去解决问题,使中学体育健康的教学有自己规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和设Z,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建立不同的内容体系,以便进行不同的考核,避免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的“吃不饱,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

(2)把体育技术的教学和健康知识观念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体育健康思想去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从而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终生健康体育的思想。结束单纯的体育健康理论课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意识知识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讲“理论课”而上“理论课”,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第9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 高校;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构建;措施;保障体系

近年,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多,各种挑战与日俱增,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心理健康程度与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更与大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学习成绩再优秀都难以成为一个健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效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目的在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求助是强者”的信念,获得调适情绪和行为的技能,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格特质。

一、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心理问题的甄别和转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等,涵盖适应性、发展性和干预性三个版块。但目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临人员少,任务重,难以完成覆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任务,是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临的困难,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高校相比,相差甚远。

一些学者提出尝试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建立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院(系)二级心理教育服务站是指在高校原有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基础上,由院系设立的、致力于本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主要负责适应性、发展性咨询两个部分,适应性咨询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适应现实环境,合格地完成自身的社会功能,发展性咨询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其意识范围,悦纳自我,完善人格特质,明智地面对来自生活的挑战。

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各院系开展的活动和讲授的内容不一,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难以形成一个覆盖全员、互为补充、形成合力的工作体系;二是承担教育服务工作的辅导员培训时间长短不一、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工作质量和提供的服务缺乏统一性;三是不利于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对各院(系)教育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因此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具有前瞻意义,为校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把握和发展进步提供了新思路。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指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融合为一个资源平台,为院(系)全体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具有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易操作等特点。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建具有以下意义:

1、标准化、规范化的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益补充。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老师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重点和 难点问题。

2、可以提供弹性好、适用度高的共性化及个性化服务,便于各院(系)大学生按需选择教育服务项目,提高针对性和契合度。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具有创新性,界定了院(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的工作内容,更新了“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的原有观念,便于承担此任务的辅导员团队集中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建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成

2015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学院进行了一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研,发出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6份,其中有效问卷594份。通过调研了解到:认为自己在现在、将来有心理健康需求服务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1.34%。

在选择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方式时,选择各项答案占有效问卷的比例如下: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式各有其受众群,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块时不但要考虑是否能全员覆盖,还要细化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与需求的吻合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应由共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两个部分组成的,共性化部分分为:心理委员培训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专题讲座以及通过现代媒体软件开设的微课堂。个性化服务模块包括:个体咨询、主题团体咨询、主题沙龙。具体见图一: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构成。

共性化服务模块主要为院(系)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兴趣话题的专门介绍、心理学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目的系帮助大学生厘清自身的问题、增进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促进其对心理学产生兴趣,降低病耻感,并进一步接受心理咨询是维护和保障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方式。

个性化服务模块主要为有意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大学生提供服务。目的是扩大来访学生的意识范围、提高参予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关注其移情焦点,提供稳定的客体。并给予多种选择的主题沙龙为大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在活动中成长提高。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抗压、抗挫折能力和求助能力。只有具备这四种能力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履行社会功能,避免危机事件发生。

2、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机制。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覆盖院(系)全体学生、贯穿整个求学过程的有机系统,其中涉及各项内容实施的前后顺序、单元时间、耗时总和、是否定期、是否封闭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机制从中调解,以保证最终目的的一以贯之。

①建立心理委员选拔、培训、考核长效机制是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委员与普通同学的比例应在1:30~60之间,比例过高,心理委员无法完成如此巨大的监控和排查危机事件的工作量,比例过低心理委员又难以开展团体活动。心理委员的选拔应经过个人申请、心理测试、一对一面试的方式选,选拔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常见病症的特点、朋辈辅导技术、团体活动带领等几部分,心理委员的工作还应在每学年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应包括: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危机事件的及时上报、朋辈辅导的开展和倾听、共情技术的使用等几个方面。

②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每个学期的主题应根据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新生入学时应以人际关系、情绪调节为主题,毕业前应以释放压力、分离焦虑为主题。专题讲座、心理微课堂等应根据大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需求来开设,可以半月一次,也可每月一次,时长约为60~90分钟,人数在20人左右。讲座和沙龙的主题多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主题,例如杨丽娟追星刘德华事件、或社会上风靡一时的色彩心理学等。

③个体咨询应定时为每周的固定时间,时长约45~50分钟,咨询师固定、咨询场地固定、咨询时间固定。动力学取向的咨询次数不低于30次,认知行为疗法取向的咨询次数不低于8次。

④主题团体咨询也应每周固定时间,时长约60~90分钟,参予人数在8~12人之间,团体咨询时间总长不低于36小时。最好采取封闭式团体方式(即团体形成后不再接受新人),给予成员自我暴露的安全感。其中人际关系主题团体咨询可采用开放式团体模式(即团体形成后可以接受新人),便于成员在人际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改善和调节人际关系,学习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处事方法及态度。以异往为主题的团体咨询,成员中需考虑男女比例,便于成员在与异性互动中,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接纳自我。

(2)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主体。辅导员是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的实施主体,承担着全部工作内容。辅导员团队应在学年开始前制定实施方案,分配实施任务,且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培训的方向、程度制定学习计划,努力专业能力。

承担教育服务工作的辅导员应具备以下资质:国家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动力学取向或认知行为理论取向心理咨询培训、团体辅导初级证书或参予团体治疗不低于48小时,另外还可进一步学习沙盘游戏初级或中级课程、释梦技术、催眠技术、焦点解决、正念治疗等心理咨询方法,进一步增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个性化服务和吸引力。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重点。根据多年心理咨询实践,大学生最常见的求询问题依次是: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情绪问题、个性发展问题、自我认知问题以及神经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研有一项主题是调查“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选择各项答案占有效问卷的比例如下:

可见人际关系、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和就业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因此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的实施重点应包含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中的具体内容见图二: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实施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是一个连续谱系,来访学生并不会永远处于适应性咨询或发展性咨询中的,有时他的问题可能既是适应性的也是发展性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保障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在运作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承担模块体系实施任务的辅导员团队需要定期地接受指导和督导,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站进行咨询。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利用好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的辅导员团队力量外,还需请到“外援”。

(2)承担上述工作的辅导员还应组成团体小组,并为组员提供团体督导,有利于辅导员净化来访学生带来负性情绪和情感,保护辅导员的心灵不受戕害。另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定期为辅导员提供案例督导和咨询,可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水平,优化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老师可定期为学院辅导员进行培训、督导,尤其在危机的识别和处置办法的培训要准确、程序化。

(4)院系还可与高资质的校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心理咨询机构定期为学院辅导员进行培训、督导,为学生进行契合度高的专题讲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公益心理咨询,这就为一部分不愿意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服务的同学开辟了另外一个寻求帮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颜廷.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完善对策思考[J].学术研究,2016(1).

[2] 张曼.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