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精选(九篇)

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

第1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这是一个追求“速成”的时代

而这又是一个追求精致的时代

这是一个崇尚价值的时代

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其艺术价值并不亚于传世名画

雕刻艺术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被誉为“刀尖上的芭蕾”

雕艺的贵族记忆

玉雕和漆雕被称为“北京四大特种工艺品”,它们原料昂贵、工序复杂、做工又十分精细,宜远观而不宜亵玩,举手投足之间,贵族风格尽显。

玉不琢,不成器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 ,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才赋予其新的价值和魅力。在中国这个崇尚玉文化的国度,玉雕源远流长,最受重视,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漆雕红,深宫藏

2012年初,网友曾经热议,在百元大钞伟人头像两旁,各印有一幅“跪拜猫”:一只大猫张嘴直立,眼睛大若铜铃;两只小猫托举前爪,作跪拜状。有专家指出,此图案是出土于我省江陵县雨台山、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图案,湖北漆器在全国漆器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与漆器相伴而生的,还有漆雕工艺,漆雕也叫剔红,其技艺始于唐代,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

[万馆长说收藏]

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曾提到,中国古代大户人家的收藏多是金石古玩字画,少有收藏雕塑的,因为“雕”——雕虫小技,士大夫不道也。而在梁思成看来,“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诚如梁思成所说,雕刻,实际上就是人类将思想和愿望通过固体的实物展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精巧的技艺改变着外界:从磨制石斧到雕刻石像。雕刻的历史,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史:从商周时期的精美玉器到卢沟桥上的狮子,从皇室贵胄常用的漆雕工艺品,到布衣秀才们吟诗作对时用到的竹雕笔筒,雕刻艺术既可登高雅之堂,也可入寻常百姓家,既可随千年记忆尘封,又能默默见证千年沧海桑田……雕虫非小技,而是刀尖上的芭蕾。

雕艺的草根情结

雕虫非小技,在庙堂之上,它们端庄秀丽;而处江湖之远,则平易近人:民间生活中,很多建筑物、木器工艺、日常用品都离不开雕塑,植根于传统文化、民间故事以及民间风俗的沃土,竹雕、木雕和瓷雕等技艺,能化腐朽为神奇。

兰亭雅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传世之宝,此竹雕选用小巧的楠竹雕琢而成,阴刻阳刻、深浅浮雕、镂空、圆雕等技术都融入其中,外壁通景刻饰兰亭雅集景致,于一勾一划中,回味魏晋风骨。

苍龙教子:竹雕纹饰分三层,以深浅浮雕互相映衬,苍龙在上,蟠螭在下,两两相对,舔犊情深,作为香筒用于书房,寓意深刻。

刀,竹为纸

竹雕,也称竹刻。我国的竹雕艺术源远流长,我们的学术、考古界一直认为,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记事。这种最原始的竹雕,应该先于甲骨文。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

徐海清,字兴汉,别号竹痴,农夫山人,享有农民怪才、全才、奇人之称。1969年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研究竹雕二十六年来,他继承着祖父的竹木雕基因,延续了中国明清时代的雕刻风格,其手法传统与现代兼收并蓄,多次获得大奖。此外,他在六岁时便显示了独特的绘画天赋,擅长书法、中西绘画、宣纸烙画、板烙画、布烙画、蛋烙画、剪纸、传统皮影、雕塑、竹木石、瓷雕刻等和各类工艺美术的研制,是收藏界被公认的艺术杂家。

陶瓷画,刀下活

瓷雕集国画、书法、油画、雕刻于一体,需要胆大心细,艺术家用锋利的刻刀在坚硬、易碎的瓷器上一点点刻出人像、花鸟、山水,让画面逼真立体,而瓷器本身却无一点损失甚至裂缝,这是一项令人叫绝的工艺。

木雕艺、荆楚情

湖北地处长江流域中游,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从艺术的角来看,楚文化堪称长江流域的代表,其艺术成就可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相媲美。其中,木雕艺术便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湖北木雕主要包括建筑木雕、家具雕花、木雕神像和装饰摆件四类,从古建筑、庙宇、佛像到民间姑娘出嫁时的陪嫁品,都渗透着木雕的工艺。

鲁迅:随着木头的形状创制,下面的一段用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的手笔,寄托了作者对于一代直言不讳,为民请命的文豪和文风的怀念。

甲骨文字:此雕塑重点展现“且”字,带有很浓重的男性特征,有意思的是,“且”与带有女性特征“示”字共同组成了祖先的祖字,在文字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古朴的生殖崇拜。

雕心凿路:木雕甲骨文字“雕心凿路”四个字,“雕”和“路”为阴刻,“凿”和“心”为阳刻,四个字分别是甲骨文、大篆,汉印体,小篆,寄托出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志向。

第2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关键字:木刻工艺;永北镇;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基本概况

永北镇地处永胜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八个居委会和四个村委员会,幅员面积247.2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140米,气候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的寒温带型,年平均降雨量929.8mm,辖12个居(村)委会,141个居(村)民小组,22276户56557人。雕刻工艺流传永北镇西南街居委会。西南街居委会地处永北镇西边,距永北镇政府所在地0.4公里,东邻东北街社区,南邻凤鸣社区, 北邻胜利社区,辖西街、南街、西山新村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41户,乡村人口3301人,其中农业人口1316人,劳动力842人,是汉族为主的回族、纳西族、其他民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932人,纳西族 24人,回族192人,其他民族153人。全村国土面积1.79平方公里,海拔2140米,耕地面积697亩(其中:水田604亩,地93亩) 人均耕地0.53亩,林地95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2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5亩,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蓝桉等农作物。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悠久的雕刻文化。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木雕、石雕、泥雕等工艺,则大都流传在民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况且他们在吸收传统技法之后又独自创新,使雕艺术更上一层楼。

二、雕刻工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雕刻工艺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永北镇的雕刻主要分布在西南街社区,雕刻制品称雕刻工艺,做工十分的精细,所以逐渐从实用品转变为欣赏品,因此被人们称为特种工艺。其内容有木雕,木雕是木工进行操作, 木工在制作木器具的同时,逐步向美的装饰方面发展。木雕制品(如:神龛用紫檀、柏香、犁树木等、颜色);观音像用泥、稻草、纸、麻、铁丝、颜色、漆等;龙头用木料;圆桌用牛骨、贝壳、银子、铜、木材等、骨镶)石雕选用石料,根据所需选料,制品(如:花卉、盆景、假石山)、根雕选用善好的树根。传统雕刻的特征:传统的雕刻纯属手工雕刻,是一种工匠型的劳动,运用可雕性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它是雕刻师“高智能和高技能”的综合活动!雕刻成品是否成为珍品完全取决于雕刻师对艺术的理解、对材料的感觉、雕刻技巧的发挥和孜孜不倦的精神,这不是普通人所能胜任的,也正是由于如此难能可贵,“雕刻”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的象征,其木雕工艺制作为纯手工制作,作品古朴、文雅、端庄、大方、制作精细、装饰性强。作品图案多为中国汉族民间吉祥图案。雕刻具有玲珑剔透、视线不受障碍等艺术特色。雕刻的图案花纹制必须经过精心制作,使其富于图案化。

三、雕刻工艺的历史渊源

段家的雕刻技艺师承形式为祖传:1、神龛雕刻艺术,尤其是木雕艺术,在汉族中使用,起源很早贡奉列代祖宗牌位,用于宗教祭祀,在民间比较流行。2、观音像是佛教文化传入永胜,泥塑菩萨技艺也随之兴起,用于宗教祭祀,在民间比较流行。3、龙头雕刻艺术,在汉族中起源很早,用于民间龙灯活动、安葬仪式等。段瑜的雕刻技艺父辈相传,在继承祖上精雕细刻的基础上,工艺不断完善和创新,研究出了骨镶技艺。

四、重要价值和濒危的状况

汉族的雕刻艺术很有特色,是一种美术工艺,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工艺的美术品,美术品,离不开构成工艺品的各种材料和制作工具,这是物质文明的产物;工艺品,按一定的工艺,构成一定的图纹、造型,体现一定的意识,具有一定的艺术,这又是精神文明的产物。因此,工艺品的起源和发展,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早在秦汉史资料中。艺术家们以刀,在坚硬的材料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民间家庭、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而木雕最基本的功夫首先必须是—个好的原始木匠,经过木匠精心制作而成艺术品。

濒危的状况:由于此项工艺需具有很强的相关专业水平,不易普及,致使传承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使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手工技艺逐渐被淘太,手工艺品也得不到广泛流传。电器化自动操作,使许多“木匠”已没必要再学习以往的一些木工技艺,就可以做出美观的家具、门窗、箱柜等,而木雕最基本的功夫首先必须是—个好的原始木匠。木雕技艺不仅需要一定的悟性,而且要有一定的耐力,它不像—般的木匠在两三年内就可出师,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来年。另外,一件木雕从原木到成品,操作时间长,与工业化工艺品相比,周期长、见效慢,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耗时太长的技艺,即使有少部分人学成了,但为了经济效益,又转行了。段家的雕刻技艺现无下一代传承人。

五、传承谱系和代表性传承人

其木雕技艺师承形式为家传,段瑜1987年初中毕业后开始跟随父亲段克禹学习木雕工艺,木雕工艺制作为纯手工制作,作品古朴、文雅、端庄、大方、制作精细、装饰性强。段瑜在继承祖上精雕细刻之风的基础上,增加了时代精神风貌,有所创新和发展。其工艺品远销省内外,1997年制作的观音阁,为一客商看中,以2500元价格自行包装馱运印度庙堂供养,现永胜程海镇凤羽毛氏宗祠里的匾对也均由其定做加工。段瑜以高超木雕技艺赢得了乡邻的赞誉。一九九九年,被命名为“丽江地区民族民间美术师”。2005年被列为市、县保护名录。

段光乃第四代传承人,1992年初中毕业,开始跟随父亲段克禹学习木雕工艺,其木雕、石刻、根雕。近年来自己自学花卉、盆景、假石山等。工艺制作为纯手工制作,作品古朴、文雅、端庄、大方、制作精细、装饰性强。段光在继承祖上精雕细刻之风的基础上,增加了时代精神风貌,有所创新和发展。段光以高超雕刻技艺赢得了乡邻的赞誉,其作品远销省内外,每年100余件。

木刻技艺是永恒的。保护木刻技艺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新时代赋予了木刻技艺以新的机遇和新的使命,相信在政府、艺人和专家通力合作下,木刻技艺的振兴也是必然的趋势,为维护我国的文化命脉和民族特质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正延.文山民族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发展[J].文山学院学报,2010(1).

第3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蓝先琳在《民间砖雕》一书中说“:砖雕是砖的艺术.砖有黏土胚料经高温烧制而成,有耐磨、耐湿、易于雕琢的特点,由于原料和烧制方法不同,又有青砖、红砖和花砖之分.工艺是形成砖雕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民间砖雕基本沿袭明、清的做法,主要工艺有烧活、搕活、凿活、堆活等.”[3]7徽州砖雕的古老制作技艺现已无法准确考据,但这并不影响砖雕的时代传承,相信随着时代的不同,制作工艺上必然有发展和创新,跟全国各地发砖雕制作比较,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区别,而且徽州各地可能在制作上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使用的原料、制作的工具,制作技艺等等都可能不太相同.因为作为砖雕的制作,还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每个地方并不一样,再者使用的原材料比如砖泥的性质、砖料的烧制也不一定相同.砖泥质地多样,但多取自当田地,山地,河床等特定土层.泥土有带红色的,也有偏黄的,一般泥土杂质较少,有粘性.尽管原料可能不同,制作工具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在制作手法及工艺、效果上又基本相同.以黟县的砖雕制作为例,黟县的砖雕在近几年发展较快,由于旅游经济及广泛的社会需求使得砖雕从业者又开始增加.在黟县城关及西递、宏村、屏山等地都有相应的作坊和工场.有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表明发展态势很好.以屏山为例,当地至少有四、五家做砖雕的作坊.砖雕工艺首先涉及到砖泥的淘洗、制作工序,过去落后的泥料制备比较麻烦,需要选泥,捣练、淘洗、沉淀等多道工序,完全手工操作,出泥量有限.现在随着制砖技术的改进,练泥这一步使用练泥机器即可完成.这种练泥机一般是为制砖使用的,产出的泥料也经过反复加工,虽然有的还是不如手工操作的泥料精细,但完全能达到制作砖雕的要求,因为从砖雕的风格来看,主要还是以简洁、概括的造型为主,这是泥料的的特性决定的,大多数作品不可能像木雕、石雕那般精细.因为烧制成的青砖料质地较脆、不易细刻.其某些所谓精细的风格也只是相对而言,比如人物众多,层次丰富.大多数以概括、简练、粗狂的风格为主.制作的步骤上,大体可分为干刻和湿刻两种,干刻使用较多,即先烧制成砖料,再刻制,刻制的步骤是先构思草图,并复制于砖料上,先刻出大形,再根据设计好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细节刻画,最后还有修整,打磨,接合等工序.

湿刻也是一种制作方法,与干刻不同的是,湿刻用淘洗过的软泥先制成干湿适度的泥版,泥板厚度和宽度则根据需要制作,还要考虑到泥料干后的缩水后的大小.小型砖雕泥板较薄,层次也较少,一、二个层次的普通砖的厚度就可以了,砖雕所刻层数最多的有多达8、9层的,大的砖雕,层次较多的则厚度较大,一般厚度达八到十厘米不等,有的可达十五厘米以上,最深刻下去,最薄处可剩几毫米.大型砖雕往往要分割成几块,以防止烧制时裂开.湿刻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许多为刻工自制,只要好用就行.后面的刻制步骤与干刻步骤相当,只是湿刻时泥料较软时容易变形,但好处是未干时,前期刻坏了容易补上,不像干刻,刻坏了只好最后用特制的粉末甚至是胶或水泥沾上了,因此干刻技艺性更强,要求刻工技术下刀要狠和准,尽管刻工较湿刻难,但刀味更明显.而湿刻工艺可塑性较大,前期有的刻工把雕刻和塑造(堆塑)结合在一起进行,加法和减法基本并行使用,随着泥料渐干,雕刻也过渡到细节的刻画,刀味较柔和,整个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污染小于干刻.干刻的工匠往往在初期工作中要借助现代机械如电摩进行加工,以加快进度和减少体力支出,但使用电动工具产生的风尘大,环境污染较严重.

湿刻好的砖雕,必须阴干,才入窑烧制,烧制几乎一律用当地的砖窑,要烧成较好的砖雕,颜色、质地都很重要,以青灰色为基本色,色质均匀,望去如黟县青石般,硬度相当,太脆、太松则不牢固.烧窑往往是经验丰富的窑工,知道烧到什么温度,一般一千度以下为红,一千度以上基本为青灰色,工人称不用煤、柴而用木屑烧,发火较快,什么时候加水都有讲究,洒水很关键,如不均匀,砖雕或开裂或色彩不均匀.烧制过程要持续多天才能完成.从装窑、烧制、加水冷却到开窑,有时要十几天,光烧就要五、六天,因为砖雕数量较少,往往是加在烧青砖的窑里同时烧制,据工人说,像三十厘米乘一百厘米左右的砖雕,烧制费在几百元左右,泥料过去一拖拉机也仅数百元.砖雕的形式以浅浮雕和深浮雕为主,但也有几乎为圆雕的形式,比如做一些瑞兽、如狮、虎、鳌鱼、龙、及用于屋脊上的脊兽,则几乎为圆雕,制作大多是通过分段、模制,再接合而成,有的纯为手工制作,为使之牢固和便于安装在门头上或屋脊上,往往要配以底板、就像陶艺制作马时,以平板加固四肢一样.砖雕的模制技艺也被广泛运用,这在砖雕的产业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用于翻制的种模有用水泥制的,也有木质的.显然大部分模具的制作还没有借鉴新材料的使用,比如高强度石膏和树脂材料.

2徽州砖雕的发展现状

由于徽州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砖雕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据统计徽州砖雕制作的作坊、工场至少有十几家.它们制作的砖雕工艺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的民间刻工技艺精良,品味也较高,所做砖雕有独特构思,如徽州区名家方新中为徽州砖雕传承人,具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刻工虽技术成熟,但缺少创造力,作品往往以模古为能事,还谈不上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砖雕在徽州运用广泛,大量古建筑需要维护和翻新,甚至重建,离不开这些装饰砖雕.一些仿古的酒楼,宾馆、民居、公共建筑都要大量的砖雕装饰.比如徽文化博物馆、休宁县状元博物馆的外墙砖雕装饰颇有代表性.由于徽文化的影响力及旅游信息的广泛交流、传播,砖雕工艺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扩大了影响力,徽州以外许多工程负责人也慕名而来,请徽州砖雕工匠协助完成相关工程.这给徽州砖雕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局面.由于砖雕的制作成本较低,而利润比较丰厚,所以吸引了一批能工巧匠.“砖雕的实际运用范围正日益扩大.除了古典是园林的屋面的门楼、门罩、回廊的窗、景门上的门楣、漏窗间的嵌画、屏风墙角花以及水榭、阁、厅事、亭台等处,都可根据适当部位,灵活设计,收到装饰美的艺术效果.”

第4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许海峰(1980-),男,浙江上虞,双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非遗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研究。

宋蓉蓉(1983-),女,浙江温州,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研究。

摘 要:东阳木雕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目前对其的“非遗性”保护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将结合当下的内外部环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性,提出对东阳木雕进行生产性保护概念,并对此进行理论研究,为其在当下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1、概述

1.1“生产性保护”概述

“生产性保护”的概念最早是由现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先生于2006年在其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直到2009年元宵节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大展系列活动”中,对“生产性保护”的概念也作出了深入的、全面的解释。“‘生产性保护’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形态和文化内涵,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市场化手段,将具有转化经济资源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对具备进行产业开发条件的项目,形成相关产业,通过产业化促进其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活态性保护、原真性保护等保护方式与手段一起,并列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的基本方式和原则之一。

1.2东阳木雕历史与现状

东阳木雕是以地处浙中腹地的县级市东阳市地名命名的一项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具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其起源于商周,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应用在建筑及其装饰上的以平面浅浮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雕刻艺术。” [2]东阳木雕是浙江三大雕刻之一,位于国内四大木雕之首。其在2006年其被录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至此,东阳木雕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在新世纪得到了新的发展,如东阳市目前已把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作为市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东阳市现“全市已有木雕企业2733家,专事木雕制作的加工点、家庭作坊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3.4万人,产品涵盖建筑雕饰和建筑装潢木雕、家具和日用品雕饰木雕、陈设欣赏品木雕、宗教用品木雕等四大品类,年产值达145.2亿元。” [3]截止2012年底,“东阳市木雕・红木家具上规模企业95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生产企业1200余家,经营户950余家,从业人数近10万余人。全市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完成产值约120亿元,新增投资约2.4亿元。” [4]其中年产值已超亿元企业10多家,5家企业入中国红木家具30强,拥有自主品牌15个,2012年其产业值约达120亿元,新增投资约2.4亿元。目前,东阳市拥有艺海路、吴宁东路、东阳中国木雕城、东阳红木家具市场、南马镇红木家具市场及横店镇红木家具市场等数个专业性市场,木雕产业已成为东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次,人才方面,目前,东阳木雕现有从业人员13.4万余人 [5],并具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1名,部级艺美术大师6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5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家10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3人、省级5人。全市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68名,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28人、工艺美术师215人,助理工艺美术师631名。 [6]以上人才,绝大部分是从事木雕事业,强大的专业人才优势在全国手工艺行业中视属罕见。综上所述,东阳木雕在产业发展、人才方面都拥有较好的基础,产业化发展红火。因此,我们认为,基于东阳木雕的历史特点以及其自身属性,当下的产业化发展为其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实行“生产性保护”符合其保护与传承的特点与要求。

2、“生产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2.1“生产性保护”的目的

东阳木雕是随着传统传统建筑的发展而来,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对其器具的设计与制作、装饰与美化一项传统工艺。其不管是在建筑装饰与室内陈设设计与制作中,还是在传统的婚嫁的嫁妆器具中,均是东阳木雕集聚展示的区域与载体。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以适合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存在并以此连绵不断地发展至今。确切地讲,东阳木雕至今还能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与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是因为其适应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物品的设计与制作、装饰与美化,符合了区域百姓的审美要求与心理需求。因此,对其提出进行“生产性保护”是符合东阳木雕作为传统手工艺的自身基本属性、特点与要求。

2.2“生产性保护”的意义

东阳木雕作为传统手工艺,其具有固有的雕刻技法、传承模式、传承特点与要求等,在历史上东阳木雕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进行。行内形象地概括了其学习的历程,即“三年学徒,四年半作,十年出师。”这说明了东阳木雕这样技能学习的难度与时间的跨度,“这基本上是一个东阳木雕师傅的成长时间表,古时如此,现今亦然。跟中国其他传统技艺一样,东阳木雕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拜师学艺,练得十年功,方可有所成。” [7]东阳木雕能发展至今,该种保护与传承模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据非遗传承的基本模式与特点,即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授”模式与学徒自身的“偷学”加实际项目的实践,并在与师傅的实践和指导中习得东阳木雕的“核心技艺”。因此,东阳木雕的传承实质上是在实际的项目生产过程中加以传承与发展的。鉴于此,当下我们提出的“生产性保护”概念是适合东阳木雕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实质和属性要求的。

3、东阳木雕“生产性保护”的路径与策略

东阳木雕的发展始终是扎根于传统建筑、百姓日常生活器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符合百姓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当下提出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保护,在遵循非遗产本质属性与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对非遗保护成功案例与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东阳木雕进行“生产性保护”应遵循的路径与策略有以下几点:

其一、坚持工艺精品的纯手工制作的路径与策略。

东阳木雕作品中的精品工艺,其代表着东阳木雕的历史、工艺水平和艺术品位。同时,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木雕艺人在雕刻过程中对材料本性、设计内容的定位、设计意图的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思考,加之在雕刻过程中对雕刻灵活多变的处理,是艺术性、独特性、灵活性、不可复制性等特性的集中体现,这也是雕刻艺人的设计思想、文化底蕴、个人喜好、艺术修养等综合体现。鉴于此,我们认为,这也是东阳木雕核心技艺难以传授的难点之处。

东阳木雕的“核心技艺”是从设计、打胚到装配等二十多道程序,而在当下的工业时代,传统工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业技术的渗透从而导致其“核心技艺”的丢失。因为,我们认为,只要其“核心技艺”不在社会的进步与变迁中流失,东阳木雕这门千年传统工艺也就不会流失。而依据东阳木雕实际,我们认为具有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人们,鼓励其坚持纯手工制作,主要生产传统的木雕作品为主,重点突出作品的原创性、独特性、收藏性、观赏性、艺术性等属性为主,从而实现东阳木雕较高的经济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等价值属性,以打造东阳木雕精品为主,以此促进大师们的收入,从而改善他们的创作环境,并反哺于东阳木雕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其二、走现代工业与流线型生产制造的路径与策略

东阳木雕的产生与发展根植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器具的设计与制造、装饰与美化过程中,鉴于其较强的日用性特征,加之当下东阳市大力发展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我们也认为,对于东阳木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基于其核心技艺不丢失的情况下,鼓励其面向市场进行产业化发展。但在发展中我们认为可以依据以下方式进行:(1)流水线式人工操作模式。把其作为工业产品在对其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可参照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分解东阳木雕生产过程步骤,各个步骤均以熟练的木雕工人进行实施,把握其总体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速度。同时,也可以此对东阳木雕的雕刻技艺的提升与精化。(2)“精雕机”应用的适度化生产模式。在当下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精雕机的使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可促进生产的快速化、标准化、统一化,也是工业化生产所需的设备之一。我们尊重合理利用现代化工业生产形式与方式对东阳木雕进行生产,并以此形成规模效应,促使产业化发展,提升东阳木雕品牌效应,并以此反哺于东阳木雕的更好传承与发展。但是我们认为,精雕机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能促使东阳木雕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并反哺其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如利用的不好,则会更快的促使东阳木雕“核心技艺”的流逝。因此,笔者认为,精雕机只能适用在如现代东阳红木家具等工产产品上或只能应用在其辅助工序上,绝不能应在其雕刻的核心技艺上。确保其核心技艺的不流失。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东阳木雕的“生产性保护”应该坚持以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坚持以各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主,设计制作以原创新、独特性、欣赏性、收藏性、艺术性为主的纯手工作品,保护其“核心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坚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并建议流水线式人工操作模式和精雕机”应用的适度化生产模式,从而确保其核心技艺的不流失。本文以此抛砖引玉,对东阳木雕的“生产性保护”进行必要的思考与探讨,从而为这门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能取得更好、更全面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来源: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创新项目《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R466005

参考文献

[1] 汪欣.对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念的认识[J].艺苑,11(2).

第5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一)选料。首先要选取集安境内特有的蛇纹玉石为雕刻原料,选料要选取没有杂质、俏色明显、颜色鲜艳的原料备用,这样才能雕刻出满意的玉石产品。

(二)开料。将选好的玉石原料根据雕刻的雕刻作品的需要进行开料。开料下刀时要求角度准确,下刀利落。分割的玉石原料要经济适用,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画活。将每一块选好的待雕玉石,按照玉石的形状、颜色和质地,以艺术家的眼光进行审料,形成臆想中的雕刻形象后,将需要雕刻的对象以简练的线条画到待雕刻的玉石上,然后根据所画的形象准备雕刻。

(四)雕刻。在雕刻时要先进行毛雕出坯,毛雕出坯时要将雕刻者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理想充分融入到作品中,根据所雕的器形形态,用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平面雕、阴刻等手法进行细雕,雕刻的顺序为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先重点,后一般。要先雕刻作品的细微处、要害处、特殊部位。在雕刻过程中石料颜色、瑕绺分布如果突然发生变化,应随机应变,因料施艺,剜脏去绺,化瑕为玉。(五)抛光。将雕刻成型的玉石工艺品用粗细不同的砂布进行14遍打磨,然后用油石打磨工艺品的细微处,打磨后用高温熔化的腊为工艺品上蜡抛光,最终形成工艺品并根据不同工艺品种类分别安装基座。

集安玉工艺品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集安玉雕刻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是继松花石砚雕刻后的长白山又一重要的雕刻技艺,素以原料精美、雕工奇特而闻名,丰富了东北地区玉石雕刻记忆内容和玉石产品的品种。

(二)文化价值。集安玉雕刻是继松花石砚雕刻技艺后又一重要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底蕴的雕刻技艺,是长白山文化和鸭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历代工匠的不懈努力,成为蕴含长白山历史文化和满族文化底蕴,成为融会贯通中国玉文化的一枝奇葩。

(三)经济价值。用集安玉石雕刻作品,品种丰富、特色鲜明,地方文化元素显著,在造型上深厚古朴而又不失典雅,严谨统一而又极富变化,可谓形神兼备,极富生气,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倍受来集游客的青睐,成为带动集安经济增长的有力产业链条。

集安玉雕刻技艺濒危现状和保护措施

(一)濒危现状。黄金有价玉无价,在各种玉产品大行其道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种玉石雕刻技艺鱼龙混杂,良莠难辨,雕刻手艺传承人也很难寻找,技艺传承链条易于断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使,各种玉雕作品粗制滥造,技艺混乱,以次充好,见利忘义,造成技艺杂乱和作品的低劣庸俗。要成为集安玉传统手工雕刻技艺的传承人,必须有一定的雕刻基础和艺术修养,较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还需要耐住寂寞,坚守艺术,因此传承人培养存在极大困难。

第6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工艺美术大师俞世英,出生于漆画之家。父母亲及两个妹妹均从事漆画艺术工作。他受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影响,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父母亲的艺术熏陶。1962年小学毕业后进入福州石雕厂当学徒,并师从寿山石雕大师周宝庭。周宝庭是一个品格高尚,德艺双馨的大师,为培养接班人和发展福州寿山石雕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周宝庭是寿山石雕工艺“东门派”第四代传人中的代表,他技艺精湛,辛勤地开创出“周氏寿山石雕风格”。他所留下的艺术精品,是当今寿山石界的宝贵财富。他所教授的弟子,在寿山石界都各有突出成就。俞世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俞世英在跟随周宝庭的多年间,得其悉心传教,受益非浅;加之平时潜心练习,勤学好问,雕刻技艺进步很快。为提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他后来先后参加文化学习和雕塑专业培训,并到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深造,进一步拓宽视野,与不同风格的雕刻工艺师深入交流,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学习西方素描及中国传统风格雕塑,并将西方素描的写实风格与中国传统雕塑工艺中圆润、古朴、流畅的风格相结合,这为后来形成雕刻技艺的个人鲜明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5月,俞世英由于表现优异,厂里委派其到浙田学习镂空雕刻技艺。他向青田石雕同行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牢牢掌握了镂空雕刻的全部精华,受益非浅,为日后创作各种风格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久他就开始带徒传艺,而且负责石雕厂雕刻工艺的质量检验工作。这项工作是全厂质量管理的重要关口,由于手工生产的特殊性,他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严格审定,一切从产品质量出发,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厂有关方面反映。期间曾先后与厂技术部门配合召开“产品质量现场会”十余次,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这为1982年该厂荣获国家质量“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规格产品银杯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俞世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良师的指导,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勤奋探索,他的寿山石雕技艺日益精进,表现技法丰富,作品构思新颖,形象生动,为同行所称道。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不懈地创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认真研究寿山石雕东、西两大流派的艺术特色中,并在“东门派”精巧灵通的基础上吸收“西门派”古朴淳厚的风格,融两派之长于一体,又汇集古代艺术之精髓,兼收并蓄,形成自己刻工精细、刀法严谨、构图新颖、意境深邃的艺术风格。

受周宝庭大师的影响,将自己对石雕古兽的技艺不断探索的经验化为创作动力,近年来所雕刻的古兽印钮七百一十二枚。所雕之古兽,憨厚古拙,轻灵婉转,既不失古兽的威猛,又有宠物般的可爱,令人爱不释手;有的只用寥寥几刀,就把小动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显得稚拙灵巧,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古狮戏球”中的狮子或跳或跃,或仰头,它们争抢圆球时的灵动、趣味显得栩栩如生。在形态各异的古兽作品中,既承师意,又有创新,成为“石雕传统艺术之瑰宝”。

俞世英1980年代创作的《济仙》《李太白》《双童渔翁》等样品送当年春交会得到订货,成为工厂的拳头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历年参加创作展礼品的任务中也是荣誉不断,1983年厂里参加首届新加坡寿山石雕展览会,所创作的大型“钟馗戏鬼”作品(约1米高)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新加坡晚报》刊登报道;1984年创作的《西施浣纱》《醉三仙》《十三子弥》等陆续刊登在全国各报刊;特别是1987年2月创作的浮雕《十八罗汉尊者》参加1988年首届工艺美术如意奖大赛获得二等奖,受到业界瞩目,同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工艺美术二级名艺人”的荣誉称号。

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一系列过程,进入1990年代以来,他的雕刻技艺已完全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吸取寿山石东、西门派特点之精华,擅长人物、花鸟、古兽等题材的雕刻。雕刻技巧既有尖刀法的深刻、剔透、灵巧,又有圆刀法的薄画、深厚、凝重,并通熟圆雕、浮雕、镂空雕及薄意雕刻。尤其喜爱用圆雕技法刻画人物形象。尊重天然原石的经济价值,依石就势,利用石料的奇形怪状和天然俏色进行巧妙构思,作品每每别出心裁、情趣横生。他的人物作品,特别注重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而在衣着的处理方面则简练流畅,对比强烈而协调,力求作品形神兼备的理想境界。

1990年8月,他创作的旗降石(寿山石的一种)作品《十八罗汉》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大赛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这是当时全国工艺品创新大赛的最高奖项。因之1992年12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荣誉称号。

寿山石雕作品刀法细腻,刻画入微,端庄中见秀巧。而近年来的作品已趋古拙凝重,浑然潇洒,古朴的造型、生动的神态和圆浑的刀法给人以沉静素雅的自然美感。

近年创作的新作品主要有《铁拐李》系列、《玉鼠金瓜》系列、《八仙人物章》系列,等等。2001年以来,从寻找石料,构思方案,底稿修改到以刀创作的大型浮雕作品《水浒108将》也已完成。

第7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文|《小康》记者 刘源隆 河北曲阳报道

位于河北省中西部的曲阳县,西倚太行山脉,东瞰华北平原,北依京畿,南通省会,近连保定,远瞩津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曲阳县总面积1084.6平方公里,辖5镇13乡,总人口60万。

《水经注》云:“城在山之阳,是曰曲阳。”曲阳之名见于文字记载,出自战国初期。《史记・赵世家》有:“赧王十年(前305),赵武灵王二十一年伐中山合军曲阳。”

据曲阳县城北部的灵山聚龙洞发掘出土文物考证,早在10万年前,曲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氏族部落在这里出现;到商周时期,县城西部的孟良河流域出现村落;秦统一六国后,始置曲阳县,属巨鹿郡,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2016年11月末,《小康》记者走进曲阳,亲身感受了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县城。

石雕之乡的艺术传承

在曲阳县羊坪镇的石刻大道上,长达10公里的公路两侧分布着2000多家石雕企业,每一家企业的门口都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石雕作品,令人震撼。这里有佛教、道教神像,有欧式古典人物雕像,还有钢铁侠、米老鼠等等,全国各地的城市雕塑、文化雕像大都是在这里生产的。

“石雕”是曲阳最为瞩目的一张名片。曲阳石雕历史极为悠久,它起源于汉代,兴于北魏、唐代,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部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画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曲阳县石雕艺人的杰作。

曲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雕刻业作为龙头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组建新型雕刻、园林建筑雕刻等9大集团,推动雕刻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曲阳雕刻已成为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之一,雕刻、定瓷是曲阳的传统产业。目前,全县共有雕刻企业2300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15年,全县雕塑产业实现产值67亿元;雕塑文化园区被评为部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近年来,曲阳县委、县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将文化旅游作为提速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来抓,确立了“两都两地”(世界雕塑文化艺术之都、北方瓷都、全国文化旅游目的地、绿色产业发展基地)的发展定位。对雕塑产业重点实施了“四大推进”工程。

曲阳县委书记王M向记者重点介绍了“四大推进”工程的实质与内涵。

第一,实施转型提升工程。谋划实施羊坪雕刻小镇项目,深入挖掘曲阳雕塑文化内涵、充分展现曲阳雕塑文化魅力,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融雕塑创意研发、会展销售、休闲体验、旅游度假为一体。“强力推进雕塑文化园区建设,目前投资2亿元以雕塑创意研发为主的艺术家部落投入使用,投资20亿元、可容纳200家中小雕塑企业的现代雕塑园区进展顺利,投资5.1亿元的雕塑创意园投入使用,对于雕塑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了拉动作用。”

第二,实施艺术创新工程。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大力开展产品创新,打破传统雕塑题材,针对不同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开展研发,生产符合现代审美的生活雕塑、旅游雕塑和创意雕塑。大力开展市场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和信息扩散优势,线下和线上营销相结合,积极发展雕塑产品网上销售和营销造势,培育一批网上名店、名商。大力推进联合创新,组织县内雕塑企业联合国内8所专业美术院校,成立中国曲阳雕塑产业创新联盟,推动雕塑产业迈向高端化、艺术化。

第三,实施名牌再生工程。积极筹办“中国曲阳雕塑艺术节”,增强雕塑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开展雕塑艺术交流合作,举办不同层次的雕塑大赛、雕塑论坛、雕塑会展等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建设世界级雕塑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加大雕塑名牌产品创建力度,加大对雕塑文化创意公司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2-3个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艺术品品牌,打造3-5个雕塑产品著名商标,提高雕塑产品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拉动产业向高端突破。

第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积极推进河北雕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培养更多雕塑人才。抓好雕塑大师队伍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大师总量突破500人。实施万名雕刻工匠培训计划,对全县雕刻技工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执业资格水平。同时,鼓励美术大师和优秀雕刻从业人员收徒授艺,扎实做好雕刻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

如何让曲阳人找到文化归属感?

曲阳的名片还不止石雕,定瓷、北岳和石雕并称为“曲阳三大文化瑰宝”。曲阳县先后被授予中国雕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雕、吹歌)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等称号。此外,曲阳还拥有北岳庙、定窑遗址等6处国保单位及文昌塔、黄山八会寺等7处省保单位。

定瓷烧制始于唐,d于北宋,失于元,是我国北方大地上繁衍几代而影响深远的一个著名窑系。同当时的汝、钧、官、哥窑一起,并称我国宋代五大名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历史上的金宋之战,使兴旺发达的定瓷业惨遭劫祸,定瓷工匠随时局南流,故史有“北定南迁”之说。

直到1978年,以陈文增为领军人物的定瓷研究小组成立,他们到定窑遗址踏勘,到一些大博物馆看藏品,画造型,勾纹饰,用最朴素和最简单的方法感受宋人的理念,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复原出定瓷。

目前,曲阳县共有定瓷企业和作坊1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值1.5亿元,拥有部级非遗传承人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

据曲阳县文化文物旅游局局长张向红介绍,去年,曲阳县组织召开了定瓷烧制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定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筹备会,制定定瓷申报世界非遗工作方案,确定定瓷申遗工作流程。成立了定瓷协会,组建定瓷申遗团队,着手进行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申报文本的起草,申报片的拍摄制作等各项工作。

“先有北岳庙,后有曲阳城。”曲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斌说,“中华五岳全国闻名,但要是提到北岳恒山,很多人都会想到山西省浑源县境内建有悬空寺的那座恒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的北岳恒山就是唐县、阜平、涞源三县交界的大茂山。”

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始建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改建为北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古北岳恒山神的场所。直到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才将祭祀地点移到山西浑源。从此,古北岳恒山就不再称为恒山,而只称大茂山。北岳庙规模宏大,古建成群。

1949年,从西柏坡进京时参观了曲阳北岳庙,当看到精美的壁画时赞叹不已,指示河北省在东、西壁画前修建了两道护廊,对壁画进行保护。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级政府多次对北岳庙进行修缮。1982年,国务院确定北岳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曲阳县政府对北岳庙朝岳门、碑廊等建筑进行修缮,对庙前“莲花汪”进行清淤,重现清水满塘、莲荷争艳美景。

王M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曲阳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众多的优势,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坚持挖掘和整合并重、传承和创新并重、引领和服务并重,推动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转变。”今后,曲阳还将重点实施文化保护工程,挖掘和整理雕刻、定瓷、北岳庙等传统文化和擎歌、大幡、吹歌等民间文化,擦亮“中国雕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等文化名片,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归属感。

严控、治理、修复: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曲阳县采访的两天,京津冀地区正遭遇着雾霾的侵袭,静稳的天气没有一丝风吹动。在大雾的笼罩下,深处京津冀腹地的曲阳能见度很低。

雾霾不是北京一地所苦恼的问题,在治霾行动上,京津冀必须协同一体。 “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GDP增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一些地方为了追求GDP增长速度而牺牲生态保护,致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些深层的矛盾日益凸现。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提及生态保护,王M说得斩钉截铁。

曲阳作为山区县,产业基础差、层次低,部分产业过多依赖资源,对环境破坏严重,生态较为脆弱。为了保护好这方水土,县委、县政府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要是在严控、治理、修复三方面下功夫。”王M具体解释道。

一是严控,把绿色、生态、环保作为引进项目的前提和底线,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准引进;二是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力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彻底解决村庄脏乱差现状;三是修复,把北部山区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区域,引导矿山开发企业有序退出,搞好山体生态修复,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打造绿色生态长廊。

此外,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曲阳县也逐步启动绿色导向。

对于传统产业,曲阳县开始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为加快雕刻、定瓷产业发展,曲阳县研究制定了雕塑、定瓷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工艺美术大师奖励办法。加强与全国各大美院、科研机构合作,在高端设计、创意研发、对外交流、市场开拓等方面搭建平台,积极谋划举办世界性雕刻艺术博览会,引导雕刻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推动雕刻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定瓷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定瓷由高端艺术品向生活用瓷转变。

对于新兴产业,曲阳县锐意创新,积极拓展。依托雕刻、定瓷和古北岳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整合全县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将曲阳打造成全国文化旅游目的地。羊坪雕刻小镇、北岳古城和嘉禾山自然风情区三个引爆点已经率先启动。曲阳还充分发挥山场面积广阔的比较优势,与央企名企合作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目前已实现并网发电370兆瓦。

曲阳县曾是河北省煤炭生产基地县之一,但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提高,目前,全县所有煤矿都关闭取缔,原来以生产原煤为主的产业逐步转变为以销售山西、内蒙古、张家口蔚县煤炭为主的产业,即煤炭物流业。

“但与现代物流业要求相比,我县煤炭物流业仍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制约因素及问题很多。”王M直言,一是煤炭物流企业规模“小、散、弱”,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粗放;二是煤炭物流企业多分布在定龙路两侧,乱占乱建现象普遍,环境污染严重。此外,煤炭行业对县财政贡献率也逐年下降。

因此,曲阳的煤炭物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曲县积极引导煤炭储运企业进驻园区,建设北台乡煤炭物流园区, “项目建成后,可以将我县定龙路两侧及其他所有储煤点搬入园区,将彻底解决我县小煤场沿路经营,分散经营污染大、难治理的现状,极大改善公路两侧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对于生态保护,王M表示曲阳人决不妥协,他的表情坚定中透着浓浓的希望,这或许正代表了曲阳人的性格。

图说

第8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1历史概述

木雕作为雕塑艺术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因它特殊质材及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雕刻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同样的古老,人类成为高等动物重要的一步是制造工具,但更重要的是创造形象。人类先制造工具,后创造形象,许多世纪中人类用石头或较软材料,如木、骨、角等制造工具供实用,实际上,任何削制的石头、木、角质的工具已是一种雕塑形式的雏形。中国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7000余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木雕工艺兴起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当人类历史有了木器业,可以说,也就真正有了木雕工艺,因为木雕主要是装饰木器具的,如建筑中的木结构装饰部件与实用木器具等。早期没有专业的木雕工,雕刻是由木工进行操作。那时的木工在制作木器具的同时,逐步向美的装饰方面发展,譬如一些线型的制作,起初没有线刨,而是用凿子凿出来的。进而由单一的直型线条发展为曲型线条。在掌握了刻线条这一基本的雕刻技艺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木雕器具的逐渐普及,专业的木雕工匠应运而生。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木雕作品。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这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就有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元明时由于海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木材种类有所增加,许多由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使木雕工艺得到长足发展。明清期间是木雕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艺人及其作品,是古代木雕艺术的一个高峰。清末至明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聊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及挖掘,木雕也重新焕发出生命,涌现出一批部级、省级木雕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秉承传统、立意深远、讴歌时代,体现了大师们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直抒重获新生的胸怀和报效国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2红木雕刻的工艺手法及作品分析

2.1工艺程序

结合当前国内原材料实际情况,笔者在制作作品时更加慎重,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负责,把有限的资源利用的更加合理。一件优秀红木雕刻作品的问世,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设计构思,构思成熟后就开始设计图纸,画好效果图经过反复修改后定稿,再画整体结构图、局部小图以及制作样板等。

(2)定稿出来以后,将经过自然风干或蒸煮等工艺处理过的原材料,根据图纸、样板的需要取料,再进行框架、榫卯结构等工艺流程的加工。

(3)把图纸贴在取好的材料上,然后根据作品需要选择不同的雕刻技法进行雕刻。木雕创作表现形式多样,具体可分锼空雕刻、浮雕、浅雕、立体圆雕、锼空贴花等。①浮雕。浮雕是在古建筑中运用得最广的一种木雕艺术形式,如门窗、厅堂隔扇的裙板、天花板以及梁柱等。浮雕是在木料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凸起,与浅雕相反,雕刻技法上属于“阳文”。它的操作原理与篆刻艺术中的“朱文印”相同,所不同的是篆刻是单线条的,而浮雕则要分层次,要表现题材的立体感。从某种程度上讲,要胜于其他任何一种木雕表现形式,尤其深浮雕,能表现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具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②锼空、镂空雕刻。锼空、镂空雕刻在古建筑的木雕装饰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锼空雕刻,习惯上又称透雕和镂空雕刻(镂空是用凿子雕凿),是在木板上用钢丝锯条锼刻空洞,并施以平面雕刻的一种工艺技术,一般要经绘图、锼空、凿粗坯、修光、细润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成。因为它有比较匀称的空洞,能使人醒目的看到雕刻的图案,视线不受障碍,玲珑剔透,并有强烈的雕刻艺术风格,极富装饰性。我国大多数的古建筑都饰以锼空、镂空雕刻艺术。③立体圆雕。立体圆雕最适宜表现专供欣赏的小件陈设品和大型的具象和抽象的木雕艺术作品。立体圆雕又称圆雕,是木雕艺术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形式。圆雕分装饰性即“规格型”和独立性即“自然形”两种。④浅雕。浅雕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较浅的简洁明快的线条。在雕刻技法上属于“阳刻”其工艺性质又如篆刻艺术中的“白文印”相同,具有典雅古朴的艺术效果。它具有工具少,操作方便,表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设计不受规格制约等特色。适合于装饰大面积板面,如橱门板、屏风、挂屏、隔堂板、大型室内壁画等。⑤锼空贴花工艺。贴花是一种新型的工艺,属于木雕艺术范畴的装饰工艺。具有代表性的贴花工艺是西式家具上的木雕装饰,被称为“西式花”。方式是图案被雕刻成型以后用粘合剂粘贴在家具上,所以称为贴花。锼空贴花工艺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利用锼空这种雕刻技艺。将要表现的装饰题材锼刻出来。这种式样飘洒自如的图案花纹贴到器物上后,有浮雕一样的艺术效果,却不需要浮雕那么大的制作时间与材料,是一种经济实惠、美观大方的装饰工艺。在我国的装饰、装潢工艺中,锼空贴花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主要装饰手法之一。

(4)把雕刻好的作品用不同规格的砂皮及工具打磨出理想的效果,最后进行传统大漆工艺或抛光。在制做的每一个过程中都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木当作黄金想,力求全面体现雕刻的典雅的外在形式和深厚沉重的文化内涵(见彩图9)。

2.2作品分析

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带给无数家庭优越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和谐社会的形成促使笔者充满激情地创作了《家》这一作品。没料到她的出炉,与当前国家所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不谋而合。《家》作品采用点睛之笔,以点代面,以一座徽派建筑的门楼,把艺术家内心的表述全盘托出,使人既懂得其深刻的寓意,又遐想无穷。老房子凝聚了太多的感情和岁月痕迹,它本身就是一段历史,当我第一眼看见徽州民居时,那种久别重逢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因为那些古村落,那些粉墙黛瓦和家乡的老房子是那么像,一样的格局,一样的风格,朴实无华,同样拥有岁月的痕迹,而如今在南通这样密集的建筑群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徽州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所给予它本身的意义和内容却太具有地方特点了。一样地美人靠,在徽州,它深藏于深宅大院,在南通却能沿河面而建;一样的天井,在南通它平和而绵延,在徽州它是那样地高不可攀;一样的宗祠,在徽州,它是让人敬畏而崇高无上的,而南通却显得那么亲切温和。所以,那些看似相同的老房子,却在不同地方向人述说不同的历史。可是,它们又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明清时期,大量的徽商聚集于江南一带,附庸风雅,以儒饰贾。在江苏无锡的惠山至今还有当初他们留下的徽商会馆,而且“薛家花园”也是由徽州人建成的,整个宅邸是典型的江南宅院风格,格局却又是徽派建筑的风格,在徽州也是处处能见江南的影子。在深邃的天井里藏着的是缩小的江南园林,在窗格门板上雕刻的是江南的传说戏曲,画卷中描绘的也多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有甚者在徽州唐楼村竟有一排江南骑楼景观,两地民居有如此深厚的渊源,这就是笔者选择徽派民居作为创作题材的动因。安徽民居建筑的工艺特点就是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雕刻多以镂雕、透雕、立体圆雕和深浮雕为主。从作品中反应出徽派建筑的基本面貌,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空间。木工中的榫卯对接、房檐下的斗拱构造、门沿上方的剔地浮雕花卉文饰、镂雕人物走兽、门口嬉戏的主体圆雕童子等,众多雕刻技法成熟、严谨、细致入微的表述,使一件作品形神并貌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此作品力求给读者以心灵上地冲击力,采用繁简对比地手法,精雕细刻的部分都浓缩在门楼这一范围内,向外延伸的是平整高大不雕文饰的防火墙,给人以无限的张力,似乎感觉到了连绵的建筑,把人带入了联想,这也正是好的艺术品所具备的特征及意境。所以好的艺术家必定是一个胸有成竹的造境大师,能引导读者以视觉及心灵上的享受。画面再一次展开:新春伊始,家家张灯结彩,家门口两个童子正在欢快、忘情地燃放爆竹,门后的影壁墙上一只富贵牡丹纹花瓶映入眼帘,像是为读者道一声平安的祝福。

3红木雕刻的生存现状

(1)原材料的匮乏。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消费群体的增加,一些不可再生或再生周期很长的珍贵原材料即将消耗殆尽,致使其出产地国家不得不限制开采或零开采,导制了原材料紧张,价格一路上扬,红木类原料更是如此。我国是红木制品的消费大国,红木材料自古就依赖进口,现在随着全世界对温室效应环保问题及物种保护的重视,多数国家已不轻易开采山林、出口珍贵木材。这对红木加工业的影响极其深远,促使红木行业内不得不重新洗牌,一些资金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作坊或小型企业将被逐个淘汰,红木制作将迎来精品化的时代,只有资金雄厚、制作精益求精的企业和个人,才能成为市场的主流,引领行业队伍。红木雕刻行业以及整个工艺美术行业的制作者,能够客观认真地对待原料问题,因为,在行业中做到不出次品、劣品就是在保护资源,要有精品意识,通过做减法将优美的中国传统木雕文化清晰地展示给大众。

第9篇:雕刻工艺的工艺流程范文

木雕的历史

我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了木雕工艺品。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趋于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被称为是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明清时代的木雕题材,多以吉祥纹样,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等为题材,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

木雕的用料

考虑到木材温润、热胀冷缩的性征,为防止其开裂或霉变,木雕艺术品的用料及其考究。普遍使用的有樟木、榉木、香榧木、红松木、椴木、桧木、黄杨木、紫檀木……而其中受到雕刻家和收藏家普遍喜爱的稳定性能优异的木材,为桧木。而桧木中,又以加拿大桧木最为普及。

加拿大桧木:红桧与扁柏合称桧木,加拿大桧木的生存仅见于北美山区,桧木林为最古老生态系,与银杏、水杉等等同为世界顶级的古老珍宝,被誉神木。桧木散漫迷人的芳香气息,色泽淡雅,纹路细腻,含有丰富芬多精,百年不变。

木雕工艺品

木雕工艺品是人们喜爱、收藏的艺术品类之一,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它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统一,在形形的木雕中,充分展现出其中蕴藏的由环保材质和工艺创造出的立体之美与手艺之巧。据专家介绍,木雕可以分为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两大类。

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

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

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或半圆雕的工艺技术雕制,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还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有思想意义的作品。如温州黄杨木雕,产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刀法纯朴圆润、结构虚实相生,有诗情画意的特色。

实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如:宫灯、落地灯、屏风、镜架、笔架、镜框、钟座、首饰盒、佛龛以及建筑部件、家具雕饰等。还有专为其他工艺品配制装饰的几、案、座、架,如玉器、牙雕、花瓶、首饰,瓷器等,这些艺术品配以木雕装饰,烘托了主体,丰富了整体,并增加了艺术欣赏价值。

在木雕艺术中,工艺木雕虽然是根据某种装饰需要(它们大到传统建筑、古典家具、寺庙、神坛;小到生活用具、案头摆设),但却是雕刻艺术中的精华部分。

由于这种木雕需要量大,应用范围广,所以一般是由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或工艺美术师设计雕制,再由工艺娴熟的工人大量雕刻复制的。因此在题材上表现形式上就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制作工序也很明确,分出坯、修细、打磨、上光、配置、底座等流水作业。

艺术木雕通常是指构思精巧内涵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艺术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

艺术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它雕塑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

艺术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也就是“因材施艺”。艺术木雕的表现手法丰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精雕细刻、线 条流畅;有简洁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艺术木雕不仅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而且也是装饰、美化环境 、陶冶性情、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我国当代雕塑家有不少喜欢从事木雕创作。他们往往都在正规院校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熏陶,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有深厚的艺术素养。他们的作品往往立意不凡,制作独特,能激发人们的欣赏欲和拥有欲。

木雕作品和任何其它艺术品一样,无论它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变化多端、隐晦曲折,它总是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和作者内心世界感情的激发。作品本身实际上是作者借以传情达意的载体。

木雕种类纷繁复杂,按抵御归纳起来有五大种类:

1.东阳木雕

2.乐清黄杨木雕

3.福建龙眼木雕

4.广东金漆木雕

5.中原木雕

如今这五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享誉全国,东阳木雕涎生于宋代的浙江东阳,擅长雕刻,图案优美、结构精巧。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之“雕花之乡”的东阳地区,竟有127多名工艺师被召进京城,修缮宫殿;乐清黄杨木雕从清代中期起就成为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以雕制小型黄杨木雕人物陈列品而闻名中外;明初有长乐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树根进行雕刻,是福建龙眼木雕特有的传统工艺,被世人所重视;广东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