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雕刻专业培训精选(九篇)

雕刻专业培训

第1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优势

0 引言

在吉林省文化产业中,松花石产业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发展潜力。但就目前来看,该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人才困境的制约。面对这种情况,地方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松花石雕刻专业的建设,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继而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 松花石雕刻艺术与其产业发展问题

1.1 松花石雕刻艺术

从自然特征上来看,松花石由方解石、铁和石英等多种矿物质构成,所以其色调十分丰富,目前数量较多的为绿、紫、黄等色调的松花石。从视觉上来看,松花石能够给人带来质地坚硬和形状多样的感受,并且拥有奇特纹理。而松花石摸起来则有细如肌肤、温润如玉之感,叩击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松花石自明清以来就被当成是制作砚台的材料。而利用松花石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刚柔并济、质地致密等特点,雕刻成的砚台更具有贮水不涸、涩不滞笔及滑不拒墨等优点。在清朝,松花砚更是被当作是清宫廷特制贡品。[1]所以在历史上,松花砚雕刻技艺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而随着多年的发展,松花石雕刻技艺也得到了发展,除了对过去的手工浮雕技艺进行了继承,又研发出了镂空雕、透雕等新的雕刻技艺。

1.2 松花石雕刻产业发展问题

近年来,随着吉林长白山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吉林地区的松花石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以白山市江源区为例,该地区人口共计27万人,从2008年至今,该区域松花石加工企业由两家发展为100多家,奇石馆则由100多家发展为500多家,从业人员由2000多人发展到10000人。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吉林省政府开始积极探索松花石雕刻产业的发展途径,以便通过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带动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很多地区都通过发展观赏石雕刻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例如,山东临朐通过打造观赏石集散地,完成了当地雕塑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而该基地拥有820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与个体文化工商户,从业人员达2.2万,市场年交易额约10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但就目前来看,松花石产业发展面临着人才困境。

首先,吉林地区的松花石产业雕刻人才队伍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情况。以吉林省通化市为例,目前该地区仅拥有2名部级制砚艺术大师,而拥有中级技术职称和高学历的人才却较少,千人的从业队伍中仅有不足10人的中级技术职称和高学历人才。目前,该地区大多数中小厂家及手工作坊聘请的雕刻人员多为附近农民,不具有独立设计雕刻能力,大多需要通过模仿复制品进行松花石雕刻产品加工。这些毫无创造性且做工粗俗的仿冒品充斥市场,则会导致大量的松花石资源遭到浪费,同时也会对松花砚的品牌形象造成影响。

其次,由于缺乏足够文化底蕴,松花石雕刻人员在松花石雕刻设计方面更容易受到外来品牌的冲击。目前,吉林很多地区的松花石雕刻缺乏地域特色,以至于松花砚无法成为当地的文化代表。在松花石雕刻设计方面,由于雕刻人员缺乏对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制砚文化的充分理解,并且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所以只能沿袭“端歙”砚台的雕刻形式,常常导致松花石特有的艺术美感遭到破坏。

再者,在与外界高层次的研讨会上,吉林地区的松花石生产厂家及作坊常常面临着集体失语的尴尬困境。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行业缺乏松花石雕刻人才队伍,以至于无法完成有关松花石雕刻、审美标准等有关理论的系统研究,继而导致吉林地区松花砚设计创新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2 地方高校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的意义分析

结合吉林地区松花石产业发展需求,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解决一直困扰产业发展的问题。依托地方高校的资源和力量,并联合松花石企业进行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养,则能完成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队伍的建设,继而使松花石产业面临的人才困境得到突破。就目前来看,现代松花砚设计已经不同于过去,不再一味追求实用和美观,开始注重松花砚的审美意蕴和独特的观赏价值。在松花石雕刻方面,开始进行与人文内涵相适应的自然形态的塑造,以便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面对这一发展需求,松花石雕刻人员还要拥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和能力,敢于运用“新思路”和“新技术”进行松花石雕刻,继而实现松花石雕刻技艺的继承与发展。而地方高校进行松花石雕刻专业的建设,则能完成多批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从而凭借自身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并使松花石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就目前来看,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地方松花石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并利用自身的软硬件优势进行应用型、实践性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在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同时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3 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的优势分析

3.1 地域优势

地方高校是将地方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纽带,需要以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指导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为地方提供能够为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生产、建设和管理等工作服务的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就目前来看,吉林地区正在积极推进松花石产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松花石雕刻专业人才,为地方高校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提供地域优势。目前,仅通化、白山两地从事松花石加工产业的企业就多达350多户,从业一万余人,销售收入近3亿元,创利税千万元。由此可见,吉林地区有大量的松花石雕刻人才需求,能够为高校松花石雕刻人才就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吉林省各地政府也给予了松花石产业发展以较大支持,并且开始重视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养问题,所以能够为地方高校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提供一些政策优势。在松花石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方面,通化市政府完成了通化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在该市场中,进驻的企业共135户,其中71户企业经营松花石产品。在这71户企业中,有40户企业经营松花砚。该市场年营业收入高达1.5亿元,其中大部分收益来自于松花石产品的经营。在财政支持方面,为推动松花石产业发展,通化市政府为松花石企业提供的贴息贷款达一千多万。在民间集资方面,吉林瑞Z松花石有限公司投资8600万,完成了面积为5500平方米松花石交易中心c博览中心建设,设置了68个松花石展销商铺,并展示了230多种规格的松花石精品。图1为松花石的部分品种。

除了有大量的松花石雕刻人才需求,吉林地区还拥有4000多年松花石器物和记载。1997年,为庆贺香港回归,各省都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了礼物。而吉林省的礼物则为通化美术厂制作的“松花紫荆情系列根砚”,由此可见吉林省政府对松花砚雕刻技艺的重视程度。2007年,松花砚雕刻技艺被列入吉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此外,在吉林地区还拥有较多的松花石雕刻大师,如张国江、刘祖林等人,都是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和轻工业联合会评定为首届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而这些地域文化优势的存在,也能为地方高校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提供更多助力。

在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方面,吉林地区拥有一定的建设经验,所以在地方高校设立该专业具有更多优势。目前,吉林地区的通化师范学院已经开设了艺术设计雕塑专业,并在市职业教育中心开设了松花石雕刻与设计专业。通过联合通化市内美术厂进行联合办学,通化师范学院已经被确立为吉林省松花石设计和雕刻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专业人才多达100余人。

3.2 软件优势

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方面,除了拥有地域优势,地方高校还拥有人才资源密集、学科门类齐全和严谨实例雄厚等优势。作为地方高校,通常是地方区域内科技、文化和思想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地,能够实现该地区行管产业的高端资源的整合,并且拥有先进的教学质量和对外交流经验,同时拥有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直以来,地方高校都以培养地方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所以在地方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方面更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应用实践。针对吉林省面对的松花石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境,地方高校完全可以通过发挥自身软件优势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因为相较于当地松花石产业中的企业、工厂及作坊,地方高校显然更具有对外交流优势和人文优势,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关人才的培训。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高校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拥有丰富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中,其能够通过发挥自身实践教学能力进行大量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的输送,从而使松花石产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3.3 硬件优势

从硬件优势上来看,地方高校是一个地区的科技文化资源的聚集地,所以能够实施高层次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地方高校内,建设有实验中心、教学基地、图书馆和各种科研中心,并拥有各种高级教研设备、专业图书资料和高速计算机网络。同时,地方高校大多与一些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工作,所以有着稳固的校企联合途径,能够切实了解地方松花石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且通过整合和利用优秀学术资源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3]此外,通过与企业联合,地方高校也能够有效加强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更好地满足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养需求。

4 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优势的发挥途径

4.1 建立“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为发挥地方高校的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优势,还应建立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就是由政府主导进行地方松花石行业优质资源的整合,在对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而使地方高校联合企业完成区域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地方高校需要负责开展市场调研和专业设置等工作,并制定能够满足松花石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而松花石行业则要发挥人才培养指导作用,提供行业标准规范,并进行行业资源整合,以便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4]此外,企业需要联合地方高校完成岗位标准的制定,并参与人才培养与课程开发,同时联合进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施实践教学,继而使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2 以传承技艺为使命建设专业

为使吉林地区的松花石雕刻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力保护,地方高校还应以传承技艺为使命进行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一方面,高校应承担保护松花石雕刻技艺的责任,采用校内筛选人才和校外选拔人才等方式进行招生,并安排学校领导亲自负责专业建设,确保生源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应走访相关企业和院校,积极拜访松花石雕刻名师,以便通过引入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名师开展实践教学,进而更好地完成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养。

4.3 以产业发展为契机开展教学

地方高校在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时,还应以产业发展为契机开展教学,从而使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具体来讲,就是高校应该使松花石雕刻专业的办学成果惠及普通百姓,通过举办松花石雕刻艺术展览进行学校与社会交流的平台搭建,从而使吉林地区的人民了解松花石雕刻艺术,并主动进行该种艺术的推广,继而使松花石雕刻技艺得到发扬光大。[5]采取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松花石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学校扩大招生范围,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在加强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5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地方高校在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方面不仅具有一定的软硬件优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所以,地方高校应积极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加强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满足地方松花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而使松花石雕刻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千,李英睿.松花石设计雕刻人才培养方略与实践――地方高校对松花石设计雕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5):77-82.

[2] 郑志明,徐元俊,郑燕娥.探索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之路――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雕刻类专业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2):12-15.

[3] 方园.“阜新玛瑙雕”非遗传承教学实践研究――玛瑙雕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戏剧之家,2016(13):186.

第2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石雕素描;传统素描;石雕

素描课程是艺术创造与工艺技能高度结合的基础,石雕专业的素描课程以往采用的是传统素描教学方法,传统素描教学因过于强调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削弱了客观事物的特征可能引发人的联想,造成了学生造型技能上的呆板与创造性思维的缺乏,因而造成基础素描教学与石雕专业的学习脱节,为此寻求相匹配的素描教学方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笔者通过近两年来的探索研究,发现综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优点,结合石雕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构素描教学新模式,笔者称之为“石雕素描”。

一、石雕素描她如向阳花木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石雕素描是为适应石雕专业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素描教学形式,如同向阳春木一般,一旦发现就给石雕专业基础素描的训练带来了春天。她在思维方法、观察方法、表现目的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传统素描有所差别。

(一)她独具匠心

传统素描与石雕素描的差异是明显的,传统素描主要以单色线条和明暗来塑造物体形象,比较注重构图与造型的审美功能,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质感、明暗关系为目的。石雕素描是以设计活动为目的,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所需要的去描绘,在创作时比较注重立体关系,也就是比较注重绘画的逻辑关系、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在技法上,传统素描只要掌握了作画的过程,基本上也就掌握了素描的技法。石雕素描的表现形式主张紧扣专业要求,主要采用简练的线条来表现,它对比例的要求尤其严格,为了更加准确地以线条的形式进行造型,就要学生充分地理解对象的结构及本质,所以有怎么样的专业就决定了有怎么样的理解。如石雕工艺就决定了它以理解对象的结构变化为最终目的,在训练时石雕素描的观察是多角度、多方位的,造型更注重理性,在造型表现别强调思维的推理和有序性,所以有时会更多地要求学生凭理性推理去表现,而不是根据实物的视觉效果来造型。

(二)她博采众长

传统素描教学,要求学生描绘的对象要从整体、结构、明暗、空间等多方面进行观察,所以,培养学生观察力与造型能力是关键。整体把握不仅是传统素描写生要遵循的原则,也是石雕素描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如石雕人物设计,不仅要把五官各个部位表达清楚,还要整体考虑各五官的比例、位置和大小协调,这样才有整体的视觉效果。真实再现是传统素描教学的精华,这种特定的训练方式,为训练学生素描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恰恰也是石雕工艺学生必备的技能要求,也是石雕工艺者必备素养。素描教学的改革不是要削弱写实表现技能,而是要强化写实技能的作用,这与石雕雕刻讲究写实是一脉相承的,学生掌握了素描的写实造型技能,也就为石雕雕刻写实技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由于培养的目的不同,传统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注重对客观物象再现能力的培养,石雕素描的画面效果则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物象结构表达是否正确是能力培养的衡量标准。在空间的表现方面,特别强调立体的全方位意识,要把物体的前后左右的关系刻画清晰,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成为学生训练的主题,所以画面的视觉效果不再成为石雕素描的衡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要进行削弱或舍弃。

二、石雕素描她似春泥护花

“化作春泥更护花”,石雕素描是引导学生从绘画向石雕设计方向转变的训练课程,它侧重分析和理解,并将素描表现、造型和石雕设计紧密结合,学生通过石雕素描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空间结构、石雕设计的理解,掌握素描与石雕设计的关系,促进学生对学习石雕工艺的浓厚兴趣,为从事石雕专业奠定造型基础。石雕素描是为石雕设计服务的,是石雕工艺者利用绘画表达设计创意的手段和语言。在教学训练中,是以提高学生设计能力、表现技巧、创新方法为主的教学;它是以提高学生石雕设计素质为目的的教学;它更强调学生对物象的理解,以立体方式去表达物象,这为学生进行石雕设计提供了最初的立体思维雏形;它使基础素描的训练与石雕工艺设计高度衔接,彼此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石雕工艺学生的石雕造型与设计能力的发展。石雕素描本质还是绘画,通过绘画训练,使学生在四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快速捕捉与表现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三、石雕素描她正轻装扬帆

“洒泪祭奠别旧梦,轻装扬帆荡长河”。石雕素描就是在肯定传统素描结构、空间、明暗的前提下融入设计的元素,通过素描的学习达到为石雕专业学生提升造型能力的目的。“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在素描教学中,要注重对石雕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分析比较,取长补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专业特色,紧紧围绕着专业制定素描训练模式,以促进学生石雕技艺的长远发展。

(一)她重构了教学目标

传统素描强调观赏性、审美性,石雕素描则强调功能性、适用性,所以石雕素描的教学目标就是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系列的课题训练,使学生了解石雕素描的基本知识,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与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物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造型能力,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简而言之,石雕素描是立体的,是多面空间的理解与表达。比如,知了(如下图)的素描训练,传统素描强调的是画面的艺术效果,是在二维空间中表达三维空间,而石雕素描则强调学生对昆虫本身结构的理解与表达,是在二维空间中表达四维空间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结构效果,学生往往要通过两个及以上的画面去表达。基于此石雕素描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素描截然不同,它主要包括:结构素描训练,创意素描训练,抽象素描训练,精细描绘与表现训练等四个方面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大量的草图训练,以课题的形式传授技巧,逐项训练达到教学目的。

(二)她调整了教学内容

传统素描教学以“写实”为造型手段,是一个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写生能力的过程,然而对于石雕工艺学生来说,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石雕素描教学呈现多样性,训练内容更加的拓展,如想象素描、结构素描、创意素描等,就青田石雕工艺特点来看,主要以立体设计为主(镂雕、圆雕、高浮雕等),平面设计为辅(浅浮雕、线刻等),根据这一特点,素描课程教学可以整合为:结构素描、明暗线描和创意素描这三种素描技能。特别是明暗线描,在石雕创作与设计时非常具有实用性,在教学同时要灵活,针对石雕专业的要求,可以在教学内容上针对明暗线描训练进行更多的调配,对于明暗线描的教学,除了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大师的作品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欣赏大师设计稿,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眼界的开阔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学训练,根据石雕专业的特点,逐步推进,第一学期临摹石雕素描,第二学期开始石雕素描练习,第三学期进行解体重构练习,第四学期提高到局部超写实写生、超现实创意思维想象表达,以此循序渐进。

(三)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石雕素描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应当摆脱固有模式的束缚,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首先,素描的对象不局限于课堂的石膏、静物或其他的实物写生,可以是临摹带有抽象的图像,还可以描绘大师的石雕作品或将石雕作品进行联想描绘。其次,素描的训练手段也不再是局限于临摹与写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表达,学生可以在一张画稿中体现多种的绘画表达方式,可以是部分写实部分写意,可以是部分线描部分明暗立体,也可以通过临摹与写生相结合创作,突破传统素描的工具、材料、技法等形式,拓宽素描的语言和规范,这样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更大,突出了学生的表现能力而不是刻画技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言,“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再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不再局限于讲授与示范,而是更多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度或能力,针对性地给予训练。在人物绘画实践时,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针对五官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深入描绘,其他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拓展练习。最后,要重视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改变传统素描教学价值观,摆脱传统素描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多层次肯定学生积极的一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设计之路。综上所述,石雕素描教学作为石雕工艺基础训练课程,我们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素描,即“扬长”,还要融入现代设计的元素,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即“补短”。笔者通过系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意识普遍增强,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云,刘升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21(3).

[2]杨文.传承基础秉赋内涵:设计素描教学思考[J].甘肃教育报,2003,6(5):60.

第3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模仿;创新;课程教学

玉雕是我国传承千年的传统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玉雕艺术在当代蓬勃发展、成果显著,给广大的玉雕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玉雕艺术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在当今玉雕人才的培养上,也面临着如何创新的问题。如何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出一套良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当代高端创新型玉雕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这一教学过程,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1 《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概述

1.1 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概述

玉器设计与工艺是我院特色专业,根据目前广东省的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主动为本土的玉器产业培养大批欠缺的玉雕专业人才,结合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特色,实施“分段递进、项目驱动、双能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构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体系。

1.2 《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概述

《玉器设计与制作》是我校玉雕艺术设计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玉雕设计与制作工作过程的课程。本课程教学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玉石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雕刻的专业技法,了解国内外玉石造型设计与雕刻发展的动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玉石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同时解决好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掌握玉器设计与制作的规律,导入玉器制作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以及玉石材料设计的综合能力。

《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安排至第二学年下学期,以玉器鉴赏、玉器纹样设计、仿真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为基础,进一步为顶岗实习等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依据玉雕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具体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2 《玉器设计与制作》实施模仿与创新的专业意义

2.1 传统玉雕艺术传承以模仿为主

在传统玉雕艺术传承中,玉雕工艺人才是“师带徒”式的培养模式,艺术传播过程最主要环节就是模仿传统的造型,根据笔者走访平洲、四会等玉器城调查发现,目前盛行于行业间的模仿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实物模仿,如雕刻玉米时,就会以真实的玉米作为对象进行写实模仿。第二,模仿优秀的作品,如颇具禅意的邱启敬系列作品,就是目前很多作坊竞相模仿的对象。模仿固然重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玉雕的从业者大都只停留在不断地重复固有的作品的阶段,难以有新的突破,从而导致玉雕技艺的创新之路发展缓慢。

2.2 创新是玉雕行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是传统工艺发展的动力。一个行业要发展,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玉雕行业也不例外。如果对其仅一味传承,而没有与时代融合,会限制玉雕行业的发展。受传统传承方式的影响,玉雕行业创新目前集中在题材上的创新,如近几年出现的以食材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将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创新方式虽颇具争议,但仍是一个探索性的方向。

2.3 模仿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模仿作为学习知识技能的第一步,在玉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模仿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已有的原始素材,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并在将其重现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与探索玉雕技艺和造型的基本规律,从而心、手合一,逐步获得相应的技能。初级的课程会选取叶子、如意等易于掌握的传统题材,加以讲解和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将一个现成的作品再现出来,让他们熟悉玉雕的流程,加强对材料和工具的掌握,具备入门级的雕刻技艺。

3 《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模仿与创新的应用

玉雕设计与制作课程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模仿,即通过对现有作品的模仿训练,具备初步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就是创新,即设计能力,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赋予玉石材料,通过技艺的传达,将其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能力。

3.1 从“模仿”到“创新思维培养”

(1)初期模仿阶段。初期模仿是学习雕刻基本技能的基础途径,学生被要求对优秀作品进行简单模仿。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熟悉雕刻的工具、培养立体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学生们往往处于“知其美”却“不知其所以美”的状态,所制作的作品从外观上与原作非常接近,但这种结果却是在模糊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并不完全是学生自发主观意识的结果。但大量训练是萌发创新思维的条件,在教学中,通过反复地训练寻找美的规律,逐渐为己所体悟,最终完全理解艺术精品的精华。因此,如何使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新思维的飞跃,是本专业教学的一个核心环节。

(2)多角度观察培养阶段。对任何一个艺术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如果从文化背景、象征寓意、雕刻技法、后世影响等方面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理解和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应当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去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大胆的理解和解读,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式,多方面、多角度地阐释一个作品的意义,从而达到初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的效果。因而,通过这个阶段训练的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就会逐渐打破思维定势,就可以创作出丰富的作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传统优秀玉雕作品,用心感悟和理解作品的立意、构图、造型、技法等,再用自己的手尽力去尝试重复原作的创作过程,通过“眼观――心悟――手作”三大环节的培养,最终完成一件作品。笔者在进行授课时,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鼓励学生对同一弥勒佛像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并布置不同作业:第一小组侧重衣纹的变化;第二小组侧重弥勒佛脸部表情的变化;第三小组侧重整体动态的变化;第四小组侧重整体造型的简化设计。通过分组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独立地观察,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理解同一对象的能力。结果,学生在后期作品的细节把握上确实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3)横向拓展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式,形成固定模式的“匠人”,不但需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的思维模式,并且需要通过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和学习,加强艺术思维的横向拓展。而提高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采取横向思维进行突破创新,创造出更优秀的玉雕作品。例如,在玉器造型设计课程中,笔者在授课时,为了建立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全新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将玉雕造型艺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同样采取抽签的方式分组教学,将不同的传统工艺造型(包括木雕、佛山陶瓷、根雕、刺绣、雕塑等)让学生抽取,抽到同种工艺品种的为一组进行造型元素提取,并根据不同的石头进行设计。例如,抽取佛山陶瓷的小组,首先要收集大量的佛山陶瓷资料图片和历史发展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他特色元素提取出来,结合自己小组的玉石材料进行设计,课程最后每一小组进行汇报。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改变了对固有题材以及传统造型的思维定式,并吸取同类艺术的精华进行创作,大大丰富了创作的内容。

(4)思维创新阶段。本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和项目引进,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成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入企业项目,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运用平时积累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一个明确的创作主题,将自己的意识通过作品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完全属于自己创作的作品,从而跨出运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独立创作的第一步。

3.2 创新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玉雕企业要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技能熟练的技能型人才,还需要拥有源源不断创新的能力,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立足,然而当今企业中的创新型人才却极度匮乏。与此相反的是,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却与真实的市场存在一定的隔阂,造成了创意与实际作品的脱离。因此,我们将教学课堂与优秀的玉雕企业紧密合作,将企业的创作项目引入课堂,集思广益,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和展示创新思维的平台。在实际的玉雕课程中,我们定期针对一些特定的玉石材料,让学生进行分组创作构思,然后与学校老师、企业的玉雕师一起沟通,将优秀的、可行的设计构思加以遴选,转化成可以成型的艺术作品。这种模式的推出,对学校而言,有利于借助市场资源打造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提高人才的素质;对企业而言,则是拥有了高层次的发展动力,对于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竞争力都大有益处;对学生而言,则是提供了良好的个人发展的机会,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从一般技能型人才到高端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重大飞跃。

4 结语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在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通过模仿深刻认识玉雕纹样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又要培养其针对不同玉石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丰富的课程内容以及多种艺术形式的交叉碰撞、实操项目的引入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宗延,等.中国玉石学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2] 迈尔(德).课堂教学方法・理论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4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育 学习兴趣 创意雕刻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240-01

近年来,国家经济突飞猛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物质生活普遍比较优越,在培养孩子方面,家长更倾向于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因此,新一代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如下的特点:智商较高,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有很多学生还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经济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受教育对象的改变,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程训练课程授课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现在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不再像以往一样仅仅满足于认真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更希望有所选择的学习,要求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动手制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的工程训练作品。

针对这种情况,该文进行了工程训练数控铣床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训练项目――创意雕刻,通过创意雕刻训练项目,增加学生学习数控铣床编辑及操作加工的兴趣,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动手制作个性作品的要求。

1 工程训练中数控铣床教学的特点

工程训练是高等教育重要的实践教育基地,学生通过工程训练,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在接近于企业实际生产的工程环境中上课,了解接近于实际生产的加工工艺过程,了解不同的制造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控铣床教学是工程训练的重要组成环节,通过数控铣床加工训练,学生掌握数控铣床的加工原理,编程方法以及加工方法。目前,数控铣床加工课程针对工科类专业学生讲授,授课时间为1~2 d。课程内容安排为:第一天讲解数控铣床编程代码及编程规则方法,学生进行编程练习。第二天讲解机床操作方法,学生进行程序加工及机床操作练习。

具体编程操作内容为凸台零件的编程及加工。凸台零件是比较典型的机械加工零件,学生在数控铣床程序编辑中自由创作的空间较小,编程课程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反应程序编制枯燥无味。此外,由于材料成本及加工时间的限制,实物零件加工只能满足单件产品加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大多是空机操作,而不进行实物凸台零件的重复加工,学生的加工兴趣也不浓。

近期授课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非机械专业的同学,对机械零件的加工更没有兴趣,综合上述情况,机械凸台零件的编程及加工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新一代大学生,要求能自己创意编制程序,而且能动手加工自己的创意作品,同学们特别提出最好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加工,所加工的作品能够带走留作纪念。

为了解决授课与学生学习要求的矛盾,我们引进了数控雕刻设备,提出了数控创意雕刻授课方法。数控创意雕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意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

2 数控创意雕刻的教学实施

2.1 数控雕刻设备

雕刻设备:采用华中数控雕铣机,型号为DKJ40A,工作台尺寸350 mm×400 mm,主轴转速范围24000 r/min,数控系统采用华中数控世纪星系统,与原有立式数控铣床的数控操作系统完全相同。

2.2 数控创意雕刻的刀具及材料

雕刻所用刀具为合金雕刻刀,0.2×30度刀角,雕刻所用材料为彩色铝塑板材料。

彩色铝塑板材料由金属铝箔及塑料组成,材料质地较软,易加工。采用合金雕刻刀具铣削掉铝塑板的彩色铝箔,就可以形成图案花纹。

采用合金雕刻刀雕刻铝塑板材料,加工用时较短,材料成本较低,可以满足学生创意加工及保留加工作品的要求。

2.3 数控创意雕刻的具体课程实施

根据创意雕刻的特点,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理论学习及上机编程实践。

全部授课时间的30%用于讲解加工原理,机床性能以及数控铣床编程方法,随后授课时间的30%用于学生创意零件程序设计。

其中,创意零件程序设计的地点为编程教室,单人单机,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创意设计自己的作品,满足了学生的创新要求,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编程兴趣。

此外,编程教室还配备有仿真模拟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先期对学生的创意设计作品进行仿真校验,发现错误及时修改,大大节省了机床操作时因程序错误而进行程序修改调试的时间。

第二,学生实践操作及创意雕刻加工。

剩余课程40%的授课时间全部用于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学生创意编辑的程序通过在数控雕刻铣床上进行铝塑板材料雕刻来实践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铝塑板材料成本较低,加工用时较短,一般学生创意作品的加工用时在10 min左右,由于学生编程能力不同,学生的编程速度有快有慢,编程快的同学,可以较早的进行加工,学生的加工操作就进行了自然的分流。

数控雕刻机配备有与数控立式铣床相同的华中数控系统,数控系统的操作完全相同,学生通过加工自己的作品,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实践机床的开关机,回零操作,G54对刀操作等实践内容。创意雕刻作品的加工极大的增加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兴趣。

2.4 学生创意雕刻作品实例及评价

数控铣床课程成绩最终以创意雕刻作品的实际加工情况为评价标准,包含了对学生编制程序水平以及实践动手加工能力的考查,而且加工出的作品质量一目了然,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也相当认可。

第5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2012—2013年,贵州傩文化发展的一件大事便是傩戏傩面具的展览。2012年8月15日至9月9日,贵州民族文化宫与北京民族文化宫、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了“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展出地点:国家大剧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傩文化展览。展览分为“傩的历史”、“傩戏艺术”和“傩面具艺术”三个单元,共展出各式珍贵的文物近500件,包括傩戏表演时使用的傩案、法印、铃铛、牛角等道具和古朴精致的傩戏服装。有来自藏、仡佬、苗、壮、土家、毛南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傩面具,其中贵州的傩面具占了很大的比重。展览期间,平坝天龙地戏队还应邀前往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三英战吕布》、《陆文龙双枪战五将》等地戏节目,共演出了14场;“地戏头”陈先松还于8月19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地戏文化的专题演讲。2012年11月28日至2013年1月17日赴厦门陈嘉庚纪念馆进行巡展。2013年5月18日至7月20日,“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在贵州民族文化宫展出。配合展览,主办方邀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表演贵州地戏,并邀请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陈玉平教授作“傩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讲座。以上三次展览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立于1993年3月的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是国内惟一的傩文化专题博物馆,2008年8月1日经国家批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馆的展览内容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技等,同时组织多场傩文化表演活动。

2012年春节期间,从正月初四至初七在馆内开展一系列傩技傩戏表演;2012年“三八妇女节”期间,聘请傩技演员现场表演傩技绝活;2012年5月18日第36届“国际博物馆日”,搭建大型舞台进行傩戏傩技演出;同年6月9日以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开展大型的傩文化宣传活动,还演出了大型傩戏节目《傩堂神戏闹灯》。近两年,铜仁傩文化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2年4月24日,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正式更名为“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并于2013年5月28日举行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新馆位于铜仁市风景优美的“民族风情园”内,馆舍建筑面积8174平方米,共三层,每层展厅面积为1000平方米。新馆以展出贵州省的傩文化为主,分为“傩的起源和贵州傩文化概况”、“傩文化的表现形式”、“傩文化的艺术特色”、“铜仁傩文化的影响和研究”、“曲六乙捐赠精品展”五个单元,主要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类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道具、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尤为难得的是,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原会长曲六乙先生将其毕生收藏的百余件傩文物和文献资料、著作全部无偿捐献给贵州傩文化博物馆。该馆还被中国傩戏学研究会、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铜仁学院设为研究基地。2012年度,以肖光华为首的岑巩县傩戏艺人先后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河南省洛阳市、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济南市、湖南省凤凰市及省内等地开展文化交流和演出,共演出100多场次,表演了上刀山、过火海、赤脚踩红犁、口衔红铁、喊竹等傩绝技及《杨四郎》、《腾龙翻山》、《飞凤望月》等傩戏剧目。2012年初,平坝天龙地戏班的所有演员积极参与以地戏为主题的电影《脸谱》(由贵州傩戏堂文化传播机构投资拍摄,唐煌执导,于2012年2月18号在安顺开机)的拍摄,地戏神头(戏班负责人)陈先松更全程参与了电影的演出。

2012年湄潭县傩文化研究会、傩戏艺术团组织了多场演出。包括:“三八”妇女节在抄乐乡进行义务演出;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在茶乡广场进行演出;同时在高台镇、新南乡、抄乐乡、兴隆镇都多次进行了义务演出;为中央电视台7频道《乡村大世界》栏目在邓家寨、田家沟演出;正月初六傩戏艺术团在县城“浙大广场”进行演出;正月十三日又在茶乡广场演出。息烽流长阳戏班在2012年贵阳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在阳郎风情小镇进行演出。2012年德江县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傩戏演出队演出了3场(大龙阡香会义演、德江玉龙湖开盘仪式傩戏演出、人民公园傩戏刀杆落成庆典演出)。2013年春节期间,德江傩堂戏赴台中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先后演出了傩舞、傩戏12场(次),深受台湾观众青睐。2013年7月,应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邀请,安顺市黄果树艺术团赴保参加第佩尔尼克国际化妆假面活动艺术节。当地电视媒体对演出实况在保加利亚全国进行直播。戏班还接受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采访。

二、经营与开发

贵州傩文化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了经营开发的道路,道真县、德江县、西秀区刘官乡等地的傩文化企业正逐步壮大。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间艺人韩洪柳经营的“中黔傩文化艺术承传有限公司”,主要进行傩文化工艺品(包含傩面具)开发和组织傩戏绝技表演等。韩洪柳从事雕刻20多年,并获得过多项荣誉。他通过深入研究,自创了“刮刀”、“线锉”等傩雕工艺。此外,为传承仡佬族优秀传统文化,韩洪柳还举办了傩文化和仡佬民间工艺文化培训班。在道真自治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支持下,他自费聘请3位民间艺人担任授课教师,开办了民族文化教学班,免费给该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70名学生授课,主要教授雕刻、刺绣、剪纸、傩文化等知识。

铜仁市以傩为主题的开发公司有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傩工艺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傩乡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德江县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德江县王国华傩面具雕刻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家。这些企业在傩文化的经营与开发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德江县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产业开发包括傩文化工程项目,傩文化产品开发与销售,傩戏节目的编排与打造等。2012年9月傩缘公司与重庆市帝瑞园林绿化公司签约,完成德江县人民公园的傩文化元素部分工程,主要涉及具有傩文化元素的广场石凳、傩文化指示牌、傩文化雕塑、傩文化长廊、傩文化主题刀杆等。傩缘公司研发与销售的傩文化产品,从2011年的3件,增至现今的18件,主要有:傩文化饰品挂件、摆件、傩文化衫、傩面具钟、笔筒、傩戏木偶等,其中已有部分产品申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畅销省内外。2012年6月,傩缘公司筹资2万多元,邀请全县傩艺师20余人,共编排傩戏曲目23个。2013年4月8日铜仁市政府上报的“德江乌江傩文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得到省人民政府的批复,获准通过(黔府函〔2013〕55号)。项目包含有傩堂戏独立景点。该景点位于稳坪镇铁坑村,面积约0.45平方公里。铜仁市还推出了“铜仁市德江县世界傩都文化旅游区”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的核心为傩文化,其总体定位为:打造集历史科考、学术交流、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人文旅游、商务会议(会展)、疗养健身、文化娱乐为主体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该项目将世界傩都划分为以下三个游览区:傩文化体验区、傩文化学术研讨区和傩文化影视拍摄基地。此外还推出了“铜仁市江口县梵净山“傩祭、傩戏、傩技”傩文化园建设项目”。整个园区分设“傩文化博物馆、傩文化表演区、傩文化祭祀区”三大部分。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村是一个以傩面具雕刻闻名的村寨,被誉为“中国傩雕第一村”,被文化部评为“中国傩雕文化艺术之乡”。刘官乡成功申请了“周官”傩雕文化品牌,统一注册了傩雕商标,申报了十二龙鼻、傩柱、傩公、傩母等傩雕名称14个专利。为传承和发展傩雕文化,壮大傩雕艺人队伍,周官村借助各方力量和资源,多次开展傩雕技艺培训,并与高等院校和有关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有效传承了傩雕文化,为傩雕产业化打下了基础。2012年4月,在安顺市、西秀区两级文化局的支持下,刘官乡周官村开办了安顺木雕技能培训,培训学员53名。2012年6月举办了首届李花节暨傩雕展示会。2012年10月开办了傩雕培训班,二传手技能培训,培训学员100名。并组织协会会员注册成立企业公司,共有19人得到微型企业帮扶。2013年8月,为期一周的“雨露计划”傩雕技能培训班在刘官乡政府开班,接受培训的学员共100余人。刘官乡周官村采取基地+协会+公司+厂+艺人的发展模式,引导公司、雕刻厂、民间艺人根据旅游及各类市场需求进行大胆创新,并采用数控机床进行雕刻,傩雕年收入突破1500余万元,民间艺人的年均收入达4万余元。现在,周官村有多家有一定知名度的雕刻作坊。如“周官雕刻名将坊”、“大明公司”、“明胜公司”、“荟精雕刻厂”、“创意雕刻厂”等。安顺市文联于2012年5月,启动“艺术名家工作室”计划,周官村的秦发忠、胡科伟的雕刻公司(厂)获得命名。2012年胡科伟工作室的产值已经超过500万。

三、调查与研究

第6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俄罗斯的美术(雕塑)教学体系,在一段时间内曾经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一些著名俄罗斯雕塑家在国内美术院校交流讲授雕塑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被借鉴和保留,但是在教学传播过程中被兼收并蓄后的俄罗斯艺术课堂教学体系和审美指向多少有些改变,其中教学内容或是教学过程出现断层,以致一些教学手法、教学项目的目的被曲解,带着对俄罗斯雕塑教学的崇敬和现实雕塑学习的疑惑,笔者曾两次近距离观摩学习了俄罗斯雕塑大师的授课(另一次为谢尔盖?阿纳多利耶维奇?库巴索夫2000年在吉林艺术学院的雕塑研修班授课)在2011年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谢尔盖耶夫的授课课堂上,对俄罗斯雕塑一些课堂教学项目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以下笔者就一些教学内容和环节谈些认识。

一、时间不长的泥塑慢作

本次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谢尔盖耶夫副教授(以下简称谢尔盖耶夫)的雕塑授课项目是以人物的形象塑造为题材,安排有头像写生,1/3人体、1/2人体等项目,在作业的完成度上是要求有细节刻画的,完成形式类似于现在学院教学的稍长时间的长期作业。但是每次的课时不长。在谢尔盖耶夫给学员指导和修改作业的话语中,可以感觉的到,并不是因为本次的培训时间短而缩短了课时,而是他一直强调的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个体对模特形体的感受和对形体的处理,对形体的刻画反对细节的表面的处理,反对照抄模特,“像”是建立在形体结构和体积研究上的像,类似于速写般的慢作,强化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才是他训练的目的,因此即使是带有长期作业性质的课程,每次训练的教学课时安排也不长。这和我以往的对俄罗斯雕塑长期课的理解在课程时间分配安排上是不大一致的。

二、不可忽视的泥塑速作小稿训练

泥稿速作小稿的制作在国内的教学里也有,也会有单独的课时安排,更多数时候是在搞创作的时候对一些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实体展示,实际上经常是被忽略的。但是在谢尔盖耶夫副教授的课堂上,小稿的制作行为常常被鼓励,与谢尔盖耶夫同来的他得助手同时也是他的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所有训练中,都坚持占用大量时间做速做小稿。我想这不是一个偶然的表现,在与该同学聊天的过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她所学习的俄罗斯雕塑教学课程中,速做小稿是一直伴随她所学的各个课程的,这种创作性的小稿是她或是“她们”学习和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雕塑主题课程并行的,这种训练能够更加直接的发掘和表现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良好的,丝毫没有因为速作影响主题课程的进行,反而是有力的补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持之以恒的速作小稿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艺术创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每一科造型课程上速写或是速作的训练和创作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忽视的。

三、平面设计类专业对雕塑课教学内容形式的借鉴

第7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角雕工艺;文化历史;市场经济;技艺水平;失传;企业;扶持;传承;发展

角雕工艺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是历史的见证,它记载着时代的工艺水平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角雕工艺品是指以动物的角为原料加工雕刻的工艺品。目前国内销售的角雕工艺品都是利用家养牛羊角及蹄而制作的。角雕工艺品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角雕工艺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嬗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兴旺到衰落,又逐渐复苏的过程。角雕工艺品是特殊商品,本文试图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传承角雕技艺、传承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一些探讨。

一、曾经辉煌的角雕工艺品

1、角雕工艺文化历史渊源

我们的祖先在旧石器时代就用兽角制造工具,从事狩猎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角器的制作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工具。后来,人们把牛角作为辟邪、镇灾的信物。把一双不作任何加工的牛角摆在家里厅堂之上,用于辟邪、消灾,这种民间习俗使牛角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从生产工具变为陈列供奉的信物,牛角的身价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长期摆在家里的一双裸牛角产生了原始的“审美疲劳”,于是,有能工巧匠用利器在牛角上刻画一些花草、动物,它比裸牛角美观大方,牛角作为一种供欣赏的工艺品由此产生。雕刻牛角由浅深浮雕逐渐发展到立体雕刻,尽管当时雕刻的题材还比较有限,但其技艺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角雕蟠龙工艺品,该作品用一个中空的兽角透雕而成,呈现三个蟠首龙互相缠绕的形态,构思十分灵巧,堪称古代雕刻艺术的精华。

古代的角雕许多用犀牛角制作,犀角比象牙更为稀有,因此,用犀角雕刻的工艺品更为珍贵。北京故宫等博物馆就藏有明清时期的犀角雕刻工艺品。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两千多年里,尽管改朝换代,历代的能工巧匠依然将角雕技艺传承下来。晚清时期,一些地方的艺人用黑牛角制作各种笔架、笔筒、砚架等,产品题材有鹰、鹤、飞鸟、卧鹿、松鼠、虾蟹等,尽管多为浮雕式或半圆雕刻,但大大拓展了角雕的品种,得到更多的人喜爱。合浦在明代开始有了角雕,当时只是在牛角上刻上些简单的避邪图案,到了清代,合浦角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图案结构艺术化,合浦角雕由最初的避邪图腾转化成一门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不论是雕刻工艺还是作品造型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系统。随着对角雕工艺还是不断传承和创新,合浦的角雕艺人们用自己的毅力和才智,形成了以镂空雕刻技艺为主体特色的合浦角雕工艺技术。

2、角雕工艺市场曾经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传承历史悠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角雕技艺,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共和国民间艺人的身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广东省的高州县及合浦县(后划归广西)先后创办了角雕工艺厂。由于企业刚起步,所以很少有角雕产品投放市场。“”期间曾一度停顿。到了70年代初,根据总理努力生产出口商品增加外汇收入的指示,国内原有的角雕厂相继复产,各地角雕企业陆续增加生产工人,扩大生产。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是角雕工艺品出口的鼎盛时期。国内的角雕曾出口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牵头主办的一年两届的全国工艺品、旅游工艺品交易会的举办,也为角雕生产企业销售产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80年代中期开始,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都有生产角雕的企业,尤以两广的生产厂家居多,全国几百家企业及作坊近三万从业人员。从那时起至90年代末,是建国以来角雕生产、销售最兴旺时期。全国绝大部分省会、许多大中城市、旅游胜地、景点都有角雕工艺品销售。在全国的工艺品销售市场中,角雕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3、当代角雕艺人技艺水平

国内出产的牛、羊角因产地不同,角雕原材料各具特色、形态各异、色泽丰富,因此它可以表达广泛的题材;无论何种牛角都坚而不脆,薄则呈半透明,经加热可变形,可弯而不断;可以制作薄如绸绢的鱼鳍、蝉衣和蜻蜓翼;可制作细小又柔软的虾须、富于弹性又缠绵卷曲的蔓藤……。总之,自然界的虾蟹鱼、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等极细微的部位,都可以雕琢得栩栩如生,这些角雕的特点和优势,别类雕刻很难做到;在雕刻技艺上,角雕除继承传统的平雕、圆雕、透雕、镂空及镶嵌等技法外,还可以因材施艺进行入榫组装,大型产品还可以拆散包装,以保障运输途中不受损等等。这些都是角雕产品的优势。

角雕工艺品从上世纪70年代初复产至今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角雕技艺经过不断超越自我以及市场的历练,传统与现代的契合,角雕技艺水平达到了高峰,角雕产品已成为全国一流的工艺品。近几年,角雕作品选送参加全国工艺品展屡获大奖,其中代表作有:广西庆祝建国60周年工艺美术精品大赛获金奖作品《大展宏图》、2013年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百花杯”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作品《春潮》和2013年在扬州举办的全国第48届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设计大奖赛获金奖作品《鸿运当头》

二、濒临失传的角雕技艺

角雕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持续兴旺了多年,到了90年代后期,市场销量逐年减少,市场萎缩。全国许多小型企业相继停产,部分厂家只经营了几年就自行停产了。跨进21世纪的角雕企业全国仅不到10家(含个体户)。能够坚持到现在仍然正常生产的角雕企业已屈指可数。曾经辉煌的角雕工艺品为何衰落了。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1)、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使过热经济回落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使过热的经济增长势头合理回落,因此造成内需减少,市场的日用商品销售大部分锐减,作为“奢侈品”的角雕也不能例外。这是国内经济大背景下造成的大影响。

(2)、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金融、商业系统改革,直接影响到角雕生产企业(一般都是集体企业)的资金运作及产品销售。角雕销售减少,势在必然。

(3)、以低技术低成本的企业发展之路已走到尽头

进入21世纪后,角雕生产的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不断涨价,尤其是主要原材料白牛角价格飙升,生产工人的工资也相应提高,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但产品的售价无法按比例提高。因为企业产品的出厂价必须经得起销售商翻三倍的价格出售。因此,生产企业在无法“贵买贵卖”的情况下,只能压缩利润,企业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制约了企业新产品研发及扩大再生产。

(4)、牛角材料自身缺陷及其他种类工艺品的竞争

牛角与象牙、犀角、珍珠等物品,自身存有生命,都带有蛋白质,易受光照的影响而缓慢降解。主要表现为作品刚做出时非常漂亮、色泽亮丽,但随时间推移和光照的作用而逐渐褪色凋光,影响产品销售。随着改革开放,工艺品市场新品种层出不穷,如塑料工艺、树脂工艺、玻璃工艺等诸多工艺品物美价廉,虽然无收藏价值,但价格便宜,迎合一些人“一次性”使用的消费心理。而角雕价格相对昂贵,令一些人“望雕兴叹”。

因为上述原因,导致一些角雕企业倒闭转行,至今仍然继续生产的企业在全国已不多,他们在苦苦支撑,坚守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

三、亟需扶持的角雕生产企业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角雕市场出现了转机,全国各地销售角雕的门店有所增加,一些旅游景点往往出现角雕供不应求的现象。尽管全国的角雕市场好转,但角雕企业要扩大生产,仍然面临困难。

首先是企业技术力量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现有的角雕老企业中的生产工人陆续退休,由于当前就业门路多,年轻人不想从事传统行业。角雕技艺不是一项简单易学的手艺,初学者没有两三年功夫不能独立工作,培训工人必需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而且企业培训工人也带风险,自己培训的技术力量如果流失,企业受到的损失难以挽回。因此,企业培训新工人的积极性不高。如今,企业难以补充自然减员的缺口,角雕技艺的延续已经出现新老交接的空档。显然,角雕工艺要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的是角雕技艺传承问题。

其次,由于角雕生产利润低,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遇到淡季,企业可能亏损,生产越多亏损越大。因此,企业大多以销定产,企业对扩大生产慎之又慎。

诚然,要发展我国的角雕工艺产业,传承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技艺及其历史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以保护、给予支持

角雕技艺迫切需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是列入市、省级保护,其后继续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这项频临失传的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

角雕生产企业是一种特殊行业,作为一个微利行业,政府相关部门在帮扶企业发展方面政策要适当倾斜。如税收的返还(90年代初期曾有过政策),银行的贷款优惠等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利于企业,使企业摆脱困境。

2、企业需加大培训投入与新产品的研发

第8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实践动手能力;服务社会;应用型人才

2006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之一。我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被列入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群,在建设中,建设工作围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建设等内容开展。我们以课程建设和实训教学平台建设为重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辐射作用,引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发挥重大作用。而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的建设成果,是检验示范性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建设的目的:通过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打造一个“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实训平台,提供精雕行业、模型模具行业实训操作平台,用于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精雕设计与加工、特种工艺的实训教学任务,使之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实训的基地。在不断提高实训室教学功能的同时,让学生对企业各生产环节,均有所了解或掌握,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为实现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适应就业提供保障。

2、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建设的意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实训平台施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二、打造校企共建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

艺术设计学院通过合作办学、校企共建、订单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让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校提供必要的设备、并选派企业技术骨干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

如自2002年起艺术设计学院就与北京精雕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在与企业的多次接触中,了解到企业及企业客户对掌握精雕操作和设计技术人才的急切需求,但由于当前各类高校均没有此类课程开设,使得精雕技术人员岗位一度出现空缺现象,面对这种情况,艺术设计专业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通过企业协助建设了校内精雕实训室,并由企业无偿提供70余万元的精雕设备。率先设置了艺术设计类边缘学科――《精雕设计》课程,并根据企业及企业客户对实际岗位人才的要求,构建能够使设计艺术与精雕技术完美结合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以培养学生对精雕软件的应用能力和对精雕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由企业直接参与《精雕设计》课程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企业为专业提供实训技术人员支持,将全新的精雕行业的前沿信息带入教学内容中,并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增减、更新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技术的掌握上和信息的获取上永远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

目前,经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艺术设计专业为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定期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在北京、沈阳、青岛、广州、深圳、宁波、武汉等大中城市都有企业客户分布,这就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众多的选择,从而也保证了学生能够优质就业。同时企业又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初步的建设规模。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是对核心技能课程的有力支撑

示范性专业建设以来,艺术设计学院积极调整办学定位,通过对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信息的调研,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了以平面设计、精雕技术设计和特种工艺设计三大核心课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同时按照示范性建设目标分解表和计划书的要求,通过对企业进行走访、调查、考察,花费了大量资金先后购置了金属精雕机、非金属精雕机、模具灌注机、真空注型机等大型设备十余台,形成了支撑三大核心课程的综合实训室,即为平面服务的平面设计实训室、为精雕课程服务的精雕实训室、为特种工艺课程服务的特种工艺实训室。校内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和完善。

通过在实训室的实战演练,让学生们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平面设计、平面雕刻设计加工、虚拟曲面浮雕设计加工、模型模具翻制工艺、模具压制工艺、丝网印刷工艺、漆处理工艺等专业技能。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的管理与运作

1、完善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训室现已制订了一系列管理规定,还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予以保证效果,实行专人管理制度,负责设备的登记、维护、保养、管理和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同时要把企业文化引入其中,包括一些企业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度。实训基地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校企一体型、校企融合型的运作模式。基地实行车间化管理,根据企业工作生产方式设立管理岗位,以企业员工标准来管理实训学生,实现企业管理与学校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

2、提高设备利用率:实训基地在承担全部的教学、实训任务之余,还承接院内各部门的生产任务,并努力拓展外延。实训室成立了外联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在工艺品市场和建筑装饰材料领域,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

自实训基地建设以来,已经为社会企业服务加工了一些产品,受到了认可与好评。我们将以良好的服务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加工和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产品。

五、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平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技术队伍落后。目前实训室人员配置达不到要求,特别是懂技术的人员缺少,从本校内部培养,成熟较慢;而外调技术人员又受到政策限制。

第9篇:雕刻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高校;动画专业;雕塑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07-01

一、探索的必要性

在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中,对于将来从事动画设计和创作的学生而言,雕塑课是造型训练的有效手段。雕塑课程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动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现实情况出发,由于综合性高校教学形势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导致这类型雕塑课的教学遇到了许多实际的问题。

长期以来这类型雕塑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系统的教材。有的高校直接搬用各大美术学院雕塑系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以泥塑写生为主体,以写实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如此一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相对扎实的写实能力变得不太可能,就连学生基本的动画立体造型能力也难以保证。而且,相对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置,对于初学雕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综合性高校动画专业雕塑课程教学的探索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教学的中心

综合性高校动画专业雕塑课程教学的基本中心应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以动画专业特色为中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性高校和专业性美术院校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课时安排等等方面。其中课时量少是综合性高校突出的现象,课时只有一百个左右甚至更少,这与雕塑专业学生完成一到两件作业的课时量相当。因此,在学生基础、教学设备等其他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若仍然沿用雕塑专业长期写生的教学内容显然不合时宜,更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的重点

本雕塑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通过立体造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动画造型的理解,以及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综合性高校动画专业雕塑课不但要发挥雕塑作为造型能力训练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突出动画专业的特点,明确雕塑为动画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三维空间造型能力,掌握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基础的雕塑训练和动画专业紧密的结合,才能真正服务于动画创作。

在雕塑欣赏课、素描课以及动画角色设计等相关课程的铺垫下,再让学生玩捏泥巴,掌握雕塑知识和技艺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对于动画造型的理解和设计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雕塑课程教学内容,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雕塑基本造型能力培养。通常传统的学院雕塑教学中强调对形体的深入观察、研究和练习,基本都是以人体作业为主,但这需要大量的课时作为前提。不论是雕塑专业还是动画专业,基本的写实造型能力是绕不开的课题。通过基础的形体训练培养学生立体造型的基本功,了解、学习雕塑的基本语言,在此基础上向动画语言上的转换也会更加顺利。因此,适当降低写实的比重和要求,以免严谨的训练成为学生学习雕塑语言的障碍,产生厌学情绪。可以布置针对性强的作业,比如小型、简单的人物速塑作品临摹。首先让学生学会怎样用泥巴、铁丝、木板等基本的工具材料来完成一件雕塑作品。然后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对比例、体量、形体等基本要素做详细讲解,并且同步示范操作的过程,怎样观察对象,把握对象的基本特征。此时不需过分要求学生准确、细致的表现对象,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难度大,单一枯燥的内容会让其耐心受挫。传统的雕塑课强调学生空间感受能力和对形体的修养,这样的教学没有完全突出动画专业的特点,基础课时不强调专业特色,等到以后教学时效果往往不佳。作为基础的雕塑教学,要突出动画的专业特色,强调人物形态、情态,面部表情的夸张,与写生拉开距离。

第二,动画角色造型能力训练。之前的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基本掌握了一定的雕塑塑造的技法,接下来可以稍微提高点难度,将设计好的动画角色造型用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表现对象,要求准确、生动、立体的表现出来。例如:经典的动画人物形象,或者选择家人、朋友、自己,还可以把前期动画角色设计课的作品转换并完善它们,赋予他们一个角色,设计一个动态以及所需的配饰等。在这个作业中偏重头部的塑造,鼓励再创作。还可以选择其他题材,比如在国内外文学典故中或者民间神话传说中发掘对象,把文字的描述通过可视化的雕塑造型表现出来。教师带领学生收集、整理、欣赏优秀的作品,通过具体作品分析,讲解动画角色中雕塑语言的运用、情感传达等,打开学生创作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摆脱刻板的要求,将感兴趣的角色运用雕塑手法变成三维立体的形态。同时还可从中国传统雕塑技法中提取有益因素,掌握塑造动画角色形象的基本方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