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精选(九篇)

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

第1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欧元区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其中反映出一些战略性问题,其道理如下:

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有某种战略含义,欧元倒下对美元的霸权有利。应该说,欧元是为了对付美元才出现的,是为了打破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的霸权。第一个提出欧洲统一货币主张的人是比利时经济学家特里芬,而恰恰是他第一个揭示出了美元的两难选择。这不是偶然。特里芬提出,美国如果没有贸易赤字,则其他国家不会有美元储备;而如果美国贸易赤字太大,则其他国家又担心美国会利用美元贬值来转嫁债务负担,于是就可能产生挤兑,就会产生危机。他曾提建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创造一种人造的货币:特别提款权,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管理,用以解决美元这一美国的货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两难问题。然而,当尼克松政府决定让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大幅贬值后,美国人就认识了特里芬说的两难解决了,他建议创建的特别提款权也被束之高阁。特里芬很生气,提前从耶鲁大学退休回到了比利时,后来便积极推动欧共体国家建立共同货币机制,最终创立了统一货币――欧元。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出现时段似乎也不那么偶然。法国的战略研究人员认为,当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时,正巧是欧元债务总额要超过美元债务时,这似乎不那么偶然。他们问道,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前后有没有美国的战略安排?希腊如果没有美国高盛的“金融创新”安排,根本不够条件进欧元区。所以希腊进入欧元区就如同美国在欧元区内安置了一个“特洛伊木马”。引爆这个木马的恰恰又是美国评级公司给希腊债务的降级。

2008年爆发的债务危机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美元的信誉受损严重。在债务危机中,重要的是拉住新鲜资本,谁抓住新鲜资本,谁的债务就能滚起来,谁就能控制债务成本。如果欧元区陷入债务危机,新鲜资本只能流向美国,美国就可能靠新鲜资本让自己的债务重新滚起来。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清楚。因此美国的金融公司不仅可以借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发一笔财,而且还可以把大笔亚洲及产油国的剩余资本拉到美国去,压低美国的债务收益率,帮助美国政府廉价筹资。

欧元区内部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战略。德国不愿意出资救助受灾国,表面上说是为了怕其他国家沾便宜,不愿出资援助陷入危机的成员国。但德国强烈反对中国干预。这似乎更像是德国不想让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迅速结束。

第2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关键词】债务危机;高校;三角关系;国退民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截止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向银行贷款的总量大约在1500-2000亿之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在提交解决高校巨额贷款的提议中认为,保守估计高校债务达4000亿。面对如此巨大的债务压力,高校基本不可能在规定期限内偿付本金。

目前研究高校债务的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分析高校负债的原因、现状以及高校负债的风险;二类是从经济学、法学或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探析如何化解和防范高校债务。本文从高校债务归属的解析出发,讨论了政府、高校、市场三者的关系,探讨通过高校体制转化,实行国退民进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债务危机。

一、公立高校债务归属解析

1.基于法人产权制度的视角:从我国公立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来看,国家是我国公立高校的唯一投资人。按照1999你那1月1日起实行的《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实际情况则是,我国尽管在法律上赋予了公立高校法人的地位,但其却没有真正享受到上述的法人产权,存在法人产权缺位的问题。将高校的法人权利看成是从投资人权利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即权利的分离,这是导致公立高校债务归属责任人不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公立高校贷款的盲目性与非科学性的根源。

2.基于委托―制度的视角:对高校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是政府部门和高校校长之间的委托―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存在着明显的激励与约束的不对称。作为人的校长,高校经营的好坏均不会给他的显性收入带来任何影响。对高校经营业绩的评价,比较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任职期间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等硬件指标。

这样,只要政府契约不禁止,理性的选择就是不断地扩张,不停的建设,不止地贷款。其次,作为委托人的国家管理部门给高校的贷款提供了制度性许可的同时却没有明确贷款的偿还主体。

二、“政府、高校、市场”三角协调模式

英国高等教育学家E•阿什比首次引用的“平衡模型”来分析各国的高等教育体制。阿什比教授认为,长期以来,美国来自市场的力量最大,苏联来自政府的力量最大,而在欧洲的英、德等国则来自大学体系本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力量最大。如图所示,阿什比教授画出了力的平衡模型。

在“三角关系里”,政府权力代表的是社会的集体意志;学术权威则是由资深教授和学者组成,其影响力来自其知识和专业的权威并通过正式及非正式渠道来对教育发展做出影响;而市场,则是个别“消费者”的意愿。克拉克指出,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各有偏向。假如国家为高校提供大部分的经费,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控制便提升,反之,市场或非国家领域扮演投资主体,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便会相对减弱。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已难以完全承担教育开支,非国家及市场的力量不断注入高等教育领域,由此造成“三角关系”重整和再定位。

三、化解危机的根本办法-高校体制改革

1.国退民进的理论依据

政府的职能是为大众提供公共品,但由于单一的政府供给模式成本高、效率低下,并有可能让政府陷入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在公共行政体系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虽然高等教育是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来提供,但并非一定要由政府来直接组织生产经营。政府可以采用提供贴息、补息、付费使用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金介入,构建多层次的公共品供给层次。也可以以合同形式将公共品直接交由居民个人或企业生产,然后再由政府购买后提供给公众。按照市场原则为公共提供价廉优质的公共产品。

2.国退民进的具体措施

(1)“债转股”等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实行股份制办学

股份制办学是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它能够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短缺与国家扩展高等教育的矛盾,促进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增强高等教育的选择性,提高学校经营管理的效率,避免公立学校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我国股份制办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华侨大学、汕头大学、涉外经济学院、上海大学的悉尼工商学院等股份制发展如火如荼。

(2)将债务中的工程由民间资本TOT方式特许经营

TOT(Transfer Operate Transfer)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形式,指政府把已经投产运营的基础项目的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移交给投资人,通过在约定期限的经营,移交方凭借所移交的基础设施项目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现金流量),一次性地从投资者那里融通资金,将其用于偿还贷款或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待特许经营期结束后,民间投资人收回合理投资及回报后,政府再将项目所有权收回的一种投融资模式。

深陷债务危机的高校也可以运用TOT的方式,将学校的食堂、超市、宿舍等债务工程,以招标等方式交由民营资本来经营。

(3)将负债严重的高校进行转制

公办学校转制是指将原来属于公办的学校,在保留国有教育资源产权不变或部分产权合法转移的前提下实现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吸引民间资本,使之成为一种产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学校。公办学校转制的核心是推进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制不是改变学校的所有制,也不是学校私有化,只是将一些公办学校的所有权与内部管理权分离。将学校的内部管理权委托给民间资本。随着民间资本的进入,可以使高校得到充裕的办学资金,可以偿还高校债务,实现办学资金的多元化。政府从原来对高校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转变为一种宏观的、指导性的调控管理,对政府与高校现有的虚拟委托关系进行市场化改造,构建出政府与高校之间真正的委托关系。

参考文献:

[1]彭清平.高等学校债务危机成因及化解对策[J].财会通讯,2007(11).

[2]乔海曙,陈志强.高校融资规模效益的实现路径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6).

[3]Andy Green.Educ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Europe and East Asia:Covergent and Divergent Trends[J].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1999,14(1):69-70.

[4][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3,51.

[5]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9-160.

[6]袁广林.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结构的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

作者简介:

第3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Abstract: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ability has formed more than 10 years. How to resolve the debt crisi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urgent, public proper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cided its solvency is weak, so in practicethey should use increasing revenue and reducing expenditure policy together, and take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warning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udit, which can solve the debt crisis of present universities truly, prevent crisis repeat, and mak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校负债;成因;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 liability;caus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30-02

1我国高校负债的发展现状

高校负债的发展最初是从1999年开始的,1999年中国拉开了高等教育扩招的大幕,在政府的推动下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很多高校从此拉开了扩建和兼并的进程。扩招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各高校纷纷向银行大规模举债征地建新校区、教学楼等基础设施,高校负债开始显现。对于目前高校的具体债务是多少,没有一个精确的数据,据南方都市报的资料“保守估计当前全国高校负债高达5000亿-6000亿元。”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40亿到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化解部分高校债务,但这些资金对于解决高校债务是杯水车薪,以现有的高校财务状况,偿还这么多的本金和利息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许多债务是通过工程建设方垫资,这些款项尚未结算,形成了隐性债务,隐性债务期限更短,还款的压力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有可能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隐性债务,这样又加剧了显性债务的规模。

不但如此,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未来的招生是个不小的压力。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到2020年,我国18-22岁年龄段的人口总数为8920万,比目前的12438万将减少3518万。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达到2979万[1]。以此推算,从2010年到2020年11年间,我国高等教育预计增加规模571万,也就是每年增加大约50万,然后持续保持这一招生规模即可。可以预见,未来10年,很多学校将不再扩招,甚至减招。也就是说,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小学生人口在不断下降,几年之后就会波及大学适龄人口。巨额的债务本来已经压得一些高校喘不过气来,由于大学适龄人口减少而导致生源萎缩,学费收入减少,更使这些高校雪上加霜。扩招扩建热使很多高校都在“高负债运行”,即将到来的还款高峰和生源萎缩或许将使很多高校面临“破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巨额高校负债发展到今天,是多方造成的结果,如何化解目前的高校债务危机是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一下高校债务形成的原因,找到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办法。

2高校负债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投入太少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高校债务激增,政府投入不足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从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在绝对数上虽然有所增加,但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却连年下降。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使得其中一部分转移到被教育者身上,在我国总教育经费当中政府负担65%左右,但大多数国家,包括印度,总教育经费当中政府负担达75%以上,甚至接近80%,也就是说我国受教育人口的家庭教育负担非常高,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样就使得总家庭支出被教育支出挤占,影响了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从长远看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已经到4.5%,我国直到现在财政投入教育的比重只有3.5%,剩下0.5%的缺口要靠社会投入,而这个缺口达到了800亿-1000亿!

2.2 投入不均衡政府对高校的投资扶持政策,首先是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然后是各省部分别支持或共建的重点大学,更多的高校则无力分羹,在资源博弈竞争中被边缘化。其次,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相比,在投入上差距也非常巨大。我国不同类型高校之间,所获得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生均经费存在着显著差异,部属高校生均经费在8000元以上,而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只有3000元左右。

2.3 政府是高校负债的隐性担保者高校负债居高不下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扩招惹的祸,但细分析我们就可以想到,高校能够从银行贷到款项,在这其中政府起到了高校债务隐性担保者的作用,高校巨额债务的产生实际上就是行政主导的结果[2]。高等教育部分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因为高校的这种属性,决定了政府应向其提供财政拨款,但政府拨款捉襟见肘的时候,高校又缺乏其他有效的途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时往往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高校是事业单位,高校的实际管理者又具有行政级别,同时公立高校又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因此政府与高校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高校与政府之间权责不清。纵观我国的公立大学,既是国家所有,靠财政拨款吃饭,但同时又能擅自举债扩张,赢利赚钱,也就是由于所有者的虚位导致了我国的公立大学呈现了在运行中的双轨制。有些高校的管理者会这样认为:借款是高校的事,还款是国家的事,由于大学的特殊性质,即使未来诉讼,法院不会支持查封高校的资产。正是由于在高校巨额负债中政府起着隐性担保的作用,高校很容易得到银行贷款。

2.4 监督缺位高校负债发展到今天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督缺位。监督可以作为财务状况变化的预警系统,也可以作为防止财务状况继续恶化的止损标准。对高校的监督,按照范围上划分,监督的主体可以是外部的监督,也可以是来自内部监督。但目前监督的缺位,直接导致高校财务状况恶化。政府作为公立高校的投资主体,在高校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对于高校筹资中的自筹部分没有作出相应的限制与规范,作为公立高校投资主体的国家没有对高校借贷的规模、基本的财务比率等作出限制,没有对高校的还款能力、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作出评估,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高校债台高筑。

在实践中,监督主体能否履行监督职责是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是知情权。监督要求信息是透明的,但很多情况下高校的财务信息是不透明的。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有详细的信息披露要求,而对于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在过去几乎没有。现在虽然有些法规要求规范高校的信息公开,但在实际的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就明确,财务资产管理信息纳入主动公开的范围,但该办法要求公开的项目过于简单,没有被细化。从各地制定的配套政策来看也是过于粗略,例如学校的债务情况、每年的利息负担等敏感的信息未要求强制公开。其次,监督权的实现要有必要的保障条件,高校的决策机构在决策的时候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监督要有渠道,否则监督权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

2.5 大学教育发展的无序化大学教育发展要制定中长期战略,无序的发展将会产生很多问题。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校无序扩招,在这个发展中不是遵循合理有序的发展,而是跳跃式的发展。大学教育片面的追求毛入学率,学生人数、校园规模等这些表面的指标,导致不停的兴建新校区、教学楼等,与此同时财政资金和高校收费不能满足高校跳跃式的发展,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有限,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融资手段单一,因此只能通过银行信贷融通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大学教育的发展没有一个宏观科学的规划,见到利益大家一起上,导致了扩招―扩建校-增加负债-再扩招还债,这样一个怪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高校几乎没有能够扩招的可能性,因此无序化发展的结果将吞噬高校的核心竞争力[3]。

3解决高校债务危机的对策

解决高校债务危机的办法主要就是两个即开源和节流,这两方面都有文章可做。首要的是解决目前的债务危机,但更要防范未来的财务风险,避免重蹈覆辙。因此除了开源与节流政策的运用外,其他预警等配套也应一并使用。开源政策主要包括:政府投入、学生缴费和高校自筹,但按照现在的情况不是所有的开源途径都可以继续使用,比如学生缴费,目前学生和其家庭的负担都非常重,学生缴费收入已经没有提高的空间;高校自筹中的银行贷款现在也不适合继续使用,因此真正能用的开源对策并不多。

3.1 开源的对策

3.1.1 增加政府投入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是导致高校债务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政府的投入是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办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1]。但增加政府投入不是意味着政府对有负债的高校增加投入,而是指政府对所有高校增加投入。对于一部分财务状况比较好的学校可以借增加的政府投入提高软件水平,对于高负债的高校只能把新增的政府投入用于还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适度的公平,适度的均衡可以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得到缓解。

3.1.2 鼓励社会捐赠社会捐赠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一些著名高校的捐赠与捐赠基金会投资收入,已占学校年度预算的20%-40%。美国大学收入的30%左右来自个人捐献,巨额捐助使美国大学资金雄厚,实力强大,从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在中国,募捐比例仅为3%左右。鼓励社会捐赠对于化解高校财务危机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这一办法的实施要靠高校自身品牌的建设,取得社会的赞誉,才能赢得更多的社会捐助。此外,捐赠收入的获得还要有税收、制度等的保证,对捐赠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政策的优惠,加强这方面的立法[4]。例如给捐赠者退税,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个人所得税因为捐赠而退税的相关程序规定。退税手续办起来及其复杂,曾经有一位纳税人因为2000元的捐赠要求退税,结果历尽波折办了2年才办成,因此鼓励捐赠必须从法律法规的制定上给捐赠人明确的程序,使公益捐赠的退税不要停留在纸面上,不要使捐赠退税成为制约捐赠的门槛。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捐赠资金的用途,很多捐赠者不愿意捐赠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捐赠资金或款物被滥用。高校的财务透明非常重要,要向特定或不特定的捐赠者披露捐赠资金的使用。此外,也可以效仿国外的高校成立基金会,选择优秀的人才管理基金,通过非限定性捐赠基金投资的收益偿还高校的负债。

开源的对策很多,有些学校也曾经实践了一些做法,例如土地置换等,但都由于违反相关的法律被叫停;还有些高校通过对周边商户冠名权的拍卖或者房产出租取得一定的收入,但这些收入都不是特别多,对于解决目前的高校债务危机帮助不大;曾有学者提出引入民间资本解决高校债务危机,但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操作;还有高校利用学校的学术项目经费还贷,但这部分资金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同时这部分经费数额具有不确定性;还有学者建议发行教育公债化解高校负债,但目前没有明确法律和法规的支持。

3.2 节流的对策节流在具体运用上一定要注意,该节约的要节约,有些方面可能还要加大投资力度,高校要鼓励教学和科研的开支。在巨大的银行债务面前,大学肯定会进一步压缩教育开支,减少甚至取消一些正常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降低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等等。这种局面的出现,直接会导致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因此在节流的运用上的原则是反对铺张浪费,但对于正常项目的开支是不能压缩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相反还要加大投入。

3.3 建立相应的负债规模预警机制问题不能等到发生才想办法解决,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内。在发达国家的高校,学校的重大决策,都要由教师委员会或者理事会作出,涉及与外界发生关系的,比如征地办学行为,还要提交当地议会审批,这确保了办学决策的科学与民主。与此同时,学校每年都有年报,详细地公开学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接受师生和校友、捐赠者的监督。在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都可以申请贷款,但申请贷款的金额最多不能超过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的80%,同一所高校再次申请贷款的时间距离上次必须间隔5年以上,这些措施有效的限制了高校的非理性扩张。纵观我国目前的高校负债,相当大的一部分债务,高校凭借自身的实力是无法偿还的,因此在未形成过度负债之前有个预警机制就可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5]。这个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建立在对高校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例如对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的限定,这样就可以未雨绸缪,避免高校陷入债务危机。

3.4 加强监督以往都是高校主管部门对高校财务状况进行检查,这相当于自己查自己家里人的财务状况,很难保持这种检查的客观公正性,检查的结果也仅是内部资料,外人很难知晓。笔者认为这些检查往往都流于形式,不能保持检查的独立性,应该引进独立第三方,比如注册会计师对高校财务进行审计。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学校建设规划的资金来源、贷款额度、贷款使用情况、确保贷款资金符合既定要求,将高校贷款风险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审计资金的利用效率、贷款的偿还能力、学校的各项费用的变动是否有异常、对学校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审计结束之后将审计意见和学校财务状况的结果,通过合适的途径向信息使用者公布。同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高校贷款责任追究机制,超标准的建设要予以制止,对擅自改变资金用途、违规建设的行为要予以纠正,对相关责任人要依法查处。此外,还应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二者相辅相成,可让信息使用者的知情权得到实现,学校的资金使用透明,财务状况改善也会使潜在的社会捐赠者有可能变成现实的捐赠者。

3.5 高校由外延式规模化扩张转换成内涵式发展世界一流的高校不是因为有豪华的办公楼才称之为一流的高校。193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有大学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正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精辟阐述。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高校将发展目标抛开政绩考虑,将精力用在如何建立真正一流的大学上的时候,突击式花钱建校园的情况就会缓解,债务规模扩张的速度就会得到控制。高校债务不是简单的经费不够用的产物,因此解决起来也相对复杂,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教育的发展模式、体制等根本上找原因,高校不正常的负债增长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关系的理顺,高校巨额负债应该得到解决,高校将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赵小剑.化解高校负债危机应采取真正市场化手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林莉访谈[N].南方周末,2007-5-9.

[3]王先述.高负债状态下高校管理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2009,(6):153-156.

第4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一、对欧债危机发展的判断

面对欧债危机,欧盟采取两条战线作战,一方面是短线,安排紧急救助机制,另一方面是长线,建立一系列长远机制,特别是在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方面出台一系列举措。通过危机的解决,欧盟开始着手解决统一货币与统一财政的匹配问题,因此,欧元区并不存在解体的可能,欧洲一体化仍在向深度发展。

当前欧债危机状况还将维持2-3年,原因有以下几点:1.没有达成解决危机的共识,特别是在增长和紧缩两者之间存在分歧,还有发行共同债券等问题。2.欧洲国家在实施紧缩财政方面,特别是削减社会福利方面,仍受到国内限制,态度会出现反复。即使各国都遵守紧缩政策,但政府负债规模占GDP比重减少的情况据乐观估计要到2016年才会出现。3.建立银行联盟在原则上取得共识,但操作上还没有一致意见。4.短期内,投行、对冲基金会继续制造题材,从危机中获利,西班牙等重灾国依然能从市场上获得低成本资金,这种情况不利于危机的最终解决。5.欧元区央行实行的是中性货币政策,而解决危机需要刺激经济,要求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两者匹配方面会存在矛盾。

但是,欧债危机并不会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主要原因是:1.重灾国三分之二的债务是长期债务,欧债危机仅是违约风险,没有真正违约,这与当年南美债务危机不同。2.欧元区国家赤字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4%,现在已降到4.1%,还略低于美日水平。3.欧委会从重新启动内部大市场入手,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欧盟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72%,美国是78%,欧盟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4.欧洲最主要经济体德国经济情况良好,加上部分西北欧国家的经济实力,为欧盟经济提供了坚强的后盾。5.欧洲各国政府不愿意看到欧盟,也不愿意看到欧元终结,希腊等重债国希望继续留在欧元区内的意愿仍十分强烈,目前仍然是各种力量和利益集团之间开展博弈,在关键时候,各方还是会作出让步。6.解救措施不断出台,机制建设也在跟进,欧盟正在逐步走出危机。

二、对欧洲经济走势的判断

欧盟多国经济已经陷入二次衰退,经济增长发动机德国经济增速放缓。5年内乐观估计能维持在1%-2%低速增长水平。短期内欧洲在福利制度改革、劳动力成本降低、创新和提高竞争力问题上都无法实现重大突破,社会矛盾加剧,制约着经济结构调整。但是从长期来看,欧洲有机会形成新的突破。首先,欧洲拥有较强的软实力,特别是规制创议能力,包括一系列新思想、新概念、新议题的提出,成为欧洲引领世界的新动力。其次,如果欧盟能在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方面得到巩固,欧洲一体化将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欧元将重新走向坚挺,为欧洲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另外,欧盟在深化统一大市场方面将采取进一步措施,特别是在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技术标准方面,欧盟已经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欧洲统一大市场对欧洲经济的发展起着独特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判断

欧洲建立统一大市场之后,就产生汇率稳定的内在压力,统一货币应运而生,但是,只有统一货币,没有统一财政,制约着欧元区经济的正常运转。此次欧债危机,使欧盟主要国家充分认识到制度缺陷问题,并认识到统一财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德国也希望借此机会使欧盟的机制建设朝德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以救助为手段,力促制度建设。因此,欧元区总体上向更加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危机后,一系列关于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的措施的提出,是危机前所无法想象的。欧洲一体化的基本逻辑就是“自行车”理论,只有不断前行才不致倒下。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程度,欧盟所有成员国,包括英国和希腊都认识到,只有留在欧盟和欧元区之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欧洲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靠一体化发展来解决。保持整体性和一体化是欧盟战胜危机的砝码。所有成员国都充分认识到联盟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们参加联盟的根本意义。此次危机和以前历次危机一样,会形成“倒逼机制”,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新动力。但是,欧元区这一轮的调整和整合,估计需要10年时间。

四、欧洲国家内部关系的发展

欧洲在危机背景下,社会不满、抗议增多,极端、极右势力上升,对政治、社会生态有影响。传统政党力量受限制,执政基础错乱,实用主义主导,政党左中右色彩淡化,网络政治兴起,新型政党涌现。传统政治架构难适应后现代社会,欧洲政治进入相对不稳定和不确定时期。另外,欧洲内部的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北部国家创新经济的发展,东部国家的赶超,南部国家在欧盟内的边缘化和失落感将增大。在经济治理方面,特别是财政联盟问题上,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博弈将更趋激烈,财政联盟的形成和发展仍然面对较大挑战和困难。

此次危机,使德国政治权力得到加强,德国如何将经济实力转为政治实力,德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处理,法德轴心的动向,仍值得密切关注。总体而言,德国对于欧盟领导权仍十分谨慎,法德轴心并不会根本改变,德国不会挤兑法国成为欧盟单一领导者。同时,德国对于付出也将变得更为谨慎,将在经济权益付出和政治权力获取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第5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德国选择了用强硬态度来回应世人,坚决反对让欧洲央行变身为“最后贷款人”来购买债券,市场因此越来越缺乏耐心。目前,不仅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的国债收益率越过了7%的高压线,欧元区核心国家意大利的国债拍卖收益率也在上周一举创下欧元问世以来的新高,甚至德国本身的国债拍卖也在市场遭到冷遇。

如若德国还坚守原则,那么离给欧元区送葬的时日恐已经不远。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11月27日干脆说,英国政府这几个月加强了规划措施,目的就是为欧元区可能发生的解体做准备。

欧元区解体――这个概率极小,但一旦成真就会引发巨大破坏力的“黑天鹅事件”真的会出现吗?

现有措施仅是隔靴搔痒

市场将化解债务的希望先是寄托于EFSF(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扩容。10月底的欧盟峰会提出将EFSF由现有的4400亿欧元扩容至1万亿欧元。11月29日,欧元区财长批准采取两种方式对EFSF进行杠杆化扩容,并计划求助IMF掏钱。但市场反应极为平淡,因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即便EFSF成功扩容到1万亿欧元,对危机的真正解决也难堪大任。

截至2011年9月底,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未清偿国债本金规模达2.72万亿欧元,本息为3.7万亿欧元。这意味着即便EFSF成功扩容至1万亿欧元也仅是杯水车薪,日后仍旧面临不断扩容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未来一旦身为EFSF主要出资国之一的意大利自身出现问题,市场很容易感到这种“挤牙膏”式的救助不是长久之计,从而生出危机疲劳,最终失望崩溃。

明年1~4月,意大利将迎来债务的集中偿付期,这个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国家的巨大债务偿还压力将真正考验欧元区的神经。金融市场对此提前给出了清晰的判断:在上周二意大利拍卖价值75亿欧元的国债时,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达7.56%,3年期国债收益率高达7.89%,均创下欧元问世以来的新高(10月末这两个期限国债收益率仅为6.06%和4.93%)。7%一直以来被视为欧元区国家是否能够继续在债券市场融资的警戒线。

评级机构穆迪迅速作出反映称,这场危机的“迅速升级”对欧元区所有国家的评级都造成了威胁,可能将调降欧盟15个成员国中87家银行的次级债评级,被评估的银行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与法国等核心国家。穆迪担心,在危机情况下,这些国家的政府可能拿不出很多的现金来救助这些银行。

另一救援方案则提出,发行统一的欧元“稳定债券”,这一办法可有效降低债务国的融资成本,稳定市场信心,促进欧元区财政政策的一体化,被视为目前最有力的解决方法。但德国担心此举加大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融资成本和信贷风险,因此强烈反对让欧央行更大力度地干预债券市场。

引爆政治危机

似乎再没办法了,但情况已经更加紧急。随着各国从市场上融资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法国也站在了降级的边缘。法国认为,在欧元区都岌岌可危之时,欧洲央行何必再死守保持欧元和物价稳定的单一标准。

现在,甚至是全球都要求德国让步,但德国总理默克尔仍然坚持强硬态度。上周一,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称,德国无法承担整个欧洲大陆的沉重负担。如果欧洲央行成为欧元区的最后贷款人或者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那么“没有欧洲国家将能保住AAA最高评级”。“即便是德国,也没有大到足以凭一己之力支撑整个欧洲或者整个欧元区。”

欧债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危机,而是一场政治危机。宏源证券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努力中,政治利益的协调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处于危机中心的国家在进行财政整固的过程中承受着来自于被削减福利的民众的强大压力,以致希腊总理不得不诉诸全民公投来迫使反对党支持财政整固方案;而压力之下一片混乱的意大利政局终于使得贝卢斯科尼走下舞台,换上经济学家蒙蒂;11月21日西班牙首相的更替也标志着“PIIGS”五个债务问题核心国家的最高领导全部更换。

而博弈的另一方德国也并非不可理解。在两次大战后经历过两次恶性通胀的德国对货币超发、物价上涨有着本能的恐惧,德国需要警告那些财政纪律松散的危机边缘国家必须加强纪律,告别宽松的预算约束,否则必须恪守原则,坚决不让欧洲央行充当欧元区“最后贷款人”角色,像美国那样通过无限量购买债券来量化宽松。在德国看来,欧洲央行应当坚守其唯一使命:维持物价稳定。

刘煜辉表示,在这场博弈中,德国不拿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不会松口,而它想要的东西就是修改欧盟公约,使之可以更紧密地监督债务国的财政预算政策,让危机国家更大程度地让渡其财政。

保住欧元区难免量化宽松

表面上看,德国是欧债危机中最无辜的供血者,因此在救助谈判上态度强硬一点没什么不对。但实际上,德国是欧元区成立以来最大的得益者。“如果没有南欧国家的巨额逆差,又何来德国享有的长期贸易顺差。”刘煜辉说。

早在1992年9月,欧洲货币机制就曾解体,以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告终,引发金融危机。瑞穗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沈建光称,当时德国在危机之中强势与不愿妥协的表现与目前的态度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史为鉴,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德国应该放弃强硬态度,让欧洲央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6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往年的11、12月份,应该是陈然最忙碌的时刻。他位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日用品及礼品仓储在圣诞前需要大量进货,然后批发给二级分销商。有的时候,圣诞节销量甚至能达到全年销量的一半。但是2011年,陈然却没有进货,因为近三年连续积压的库存已经足够支持整个圣诞供货,而且来买东西的人寥寥无几,库存恐怕还要继续积压。和兴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陈然非常无奈,“以往这个时候应该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坐下来聊天。”在接受《中国新时代》记者视频采访的40分钟内,陈然的仓库仅仅来了三位客人,只有一位客人买了东西。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陈然就感觉市场在缩水,他逐渐减少了进货量。但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库存越来越多。2011年末西班牙的失业率达到22%,是欧盟失业率最高的国家。高失业率让西班牙人民不敢消费,陈然解释:“原来圣诞节大家用过圣诞树,礼品之类的东西直接就扔掉了,现在人们把用过的东西都留着,下次再用。”另外,基础建设投资不足,无法带动其他行业,因此整个国家经济都惨淡萧条。

坏情况不仅发生在西班牙,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每况愈下。据香港《文汇报》网站11月25日报道,由于希腊当前债务危机深重,国民被迫缩减开支渡过难关。严冬之际,不少希腊国民因无法负担中央暖气的昂贵开支,只好以火炉烧柴取暖。希腊接受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贷款援助,条件包括推行严厉的紧缩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提高能源税。这一措施导致希腊国内取暖用燃油价格上升逾40%,加上政府在国民的电费单上增收物业税及一次额外入息税等,意味着许多家庭需额外缴付数百以至数千欧元的账单。不少国民为了省钱,纷纷拒绝支付住宅大楼中央暖气系统的费用,宁愿以火炉烧柴取暖。

情况有多坏

如果把现在欧洲的落魄归罪于债务危机,是不准确的。欧债危机实际上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和延伸。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经济下滑的震波不断外延,谁都难以独善其身。回想两年前,冰岛的外债规模为其 GDP 的300%左右,总额高达800 亿美元。理论上来说,冰岛已经破产,出现了债务危机。幸亏IMF 等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冰岛进行了救援,从而使得冰岛暂时告别了债务危机。现在,希腊平级直线降到BB+,偿债能力受到质疑。如同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紧随其后的是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

欧债危机的情况会更加恶化,甚至蔓延到全世界吗?大部分专家认为不会。

欧洲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债务问题,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匹配以及政府政策失调的问题。现在欧盟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积极应对。即使不能下定论说欧债危机已经结束,但至少可以说危机已经得到了暂时平缓。

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经济与金融处处长、一等参赞梅兰德说,爱尔兰的各种经济数据已经开始好转,其他国家也都在实施拯救措施,因此我认为情况不会继续恶化。现在我们已经到达最低谷,不过这个低谷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然后会有所好转。

欧盟的大型跨国公司也表示,他们的业务很大一部分不在欧洲,而是遍布全球,如中国、日本、南非、新加坡等没有问题的国家,所以他们的情况良好。

各有各的不幸

所谓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并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有债务危机,例如芬兰、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梅兰德认为,“危机时刻,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混为一谈,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特征。”

虽然经济增长乏力是突出体现,但是各国的原因都相去甚远。例如西班牙,西班牙王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康磊(Jos Luis Kaiser)介绍:“债务不是西班牙当前的主要问题,债务与GDP比值大约70%,比德国和法国还少。西班牙的问题是失业率飙高和经济增长乏力。债务不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明年经济增长将非常缓慢,这是主要问题。如果西班牙的经济增长能达到2%-3%,那我们就没有问题了。倘若未来几年经济不能增长,那么债务就可能成为我们的主要问题。”

房地产过剩是西班牙的主要病因,西班牙的房地产建设总量是欧盟其他国家的总和。2002年到2007年,西班牙的经济增长势头很好,基本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可想而知,泡沫过后,西班牙的情况会有多糟糕,经济危机爆发之时,西班牙房地产行业占经济总额的25%。

爱尔兰与西班牙在这方面类似。爱尔兰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人均 GDP也比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高出两成多,更是葡萄牙一倍左右。爱尔兰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其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浮现泡沫,爱尔兰的研究机构认为,房价从2006年的高点算起,已经下跌36%,很多爱尔兰开发商已经破产。在2000年间,爱尔兰的住房抵押贷款以25%的速度递增,从2003年占GDP的40%上升到2006年的65%,而2007年,爱尔兰的住房债务占GDP的81%,是欧洲之首。而且,其国内81%的个人信用,全押在房产上。高度灵活和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重创,爱尔兰的经济从此陷入低迷。

康磊认为,“希腊首先爆发危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希腊有最高的负债与GDP比值,第二希腊是后加入欧元区的,而且是最弱的国家。”截至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希腊的情况与上述两国还有不同,它的经济以旅游业、服务业和航运业为支柱。希腊与西班牙的情况有部分相似,两国旅游业和服务业都很发达。而这两个行业在萧条时期不能起到支撑作用。2010年希腊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 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 20%,而工业占 GDP的比重仅有 14.62%,农业占 GDP的比重为3.27%。

在友邦保险高端财富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演讲中说,意大利现在是解决欧债危机最大的绊脚石,也是解决欧债危机最重要的一环。意大利不是希腊,意大利经济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希腊没什么产业,意大利是有产业的,菲亚特在2009年还并购了克莱斯勒,菲亚特旗下有法拉利,意大利的丝绸行业仍然比浙江厉害,意大利还有不错的石油工业。最重要的一点是,意大利老百姓储蓄率很高,企业储蓄率高,民间有钱;而且意大利人有家庭观念,有家族企业的理念。虽然意大利的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不愿意缴税,但他们买国债的积极性很高。

奢侈的背后

康磊表示,如果希腊要解决问题,那么希腊人民就要牺牲一些生活水平。我们也是一样。事实是,过去十年,大家花了很多钱,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钱是要还的。贷款容易、利息低廉,人民没有攒钱的习惯。人民不断的向银行借钱。现在我们发现,不能一辈子依靠贷款生活,更不能借钱还债。”

国家和个人都在寅吃卯粮。消费和福利水平应该每年都有所提高的,一旦持平,或者在短期内略微下降,就让老百姓很难接受。消费增长是刚性的,一旦提高到某个水平了,再降下来就很难。因此,国家要维持高福利,就要向人民借内债,或者跟其他国家借外债。长此以往,新债加旧债,国家无力偿还。

究其原因,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邢国均认为,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其实都是一样的,发起原因是一样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是经济发展比较迟缓,第二就是国家债务负担比较重。政府为了让广大选民支持自己,就要给人民高福利,因此政府支出高了。政府支出的来源是税收,而税收的增长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迟缓,税收的增长比例和GDP增长比例都低于债务收益率,因此国家偿债能力受到了质疑。

从数字上看,希腊国家债务总额超过年GDP的130%,意大利、美国、爱尔兰等国家的债务总额也都超过GDP的100%。可以理解为,这个国家所有的人,一口饭不吃,一口水不喝,不吃不喝的工作一年,还不能偿还债务。

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德国第三季度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欧洲大部分国家则完全停止增长,西班牙和荷兰的实际GNP则出现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

另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欧洲的问题国家,如西班牙、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共性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过渡慷慨的福利制度,都在抑制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结构性的低增长、高失业。

谁能救欧洲

对于G20会议上主席被当作“救世主”的事情,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飘忽忽的优越感。欧元区是否到了必须依靠别人才能走出困境的时刻呢?答案是否定的。接受记者采访的欧洲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是欧盟自己的事情,没人能帮到他们。

刑国均认为,美国人的事情美国人自己能够解决,欧洲人的事情他们自己也能解决。

欧元区的人均年收入是30000欧元,中国的人均年收入是4000美元。让赚钱少的中国人去帮欧洲人,有点让长工借钱给地主买燕窝的感觉。在西班牙生活的陈然表示,即使是现在危机时刻,大家也绝不担心没饭吃,只是不如以前日子过的舒服。

其实,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只能自己拯救自己。问题根源不是单纯的缺钱,而是国家政治、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及残忍的市场经济和慷慨的国家福利之间的矛盾。

尽管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不能否认他们都遇到了问题。对于如何解决问题,专家都认为不是单纯的给钱就能解决的。

给“问题国家”直接的资金援助并不是治标治本的办法,要治本就必须改变其经济构成。例如增加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其他产业等。现金并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只能是短期的作用。如果说中国能帮到他们,那么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贸易关系或许有用。邢国均认为,美债危机或者说欧债危机,将是一个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长期的顽症,这个东西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纠结着当达资本主义国家。

第7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关键词:希腊债务危机、债务、解决路径

自金融危机之后,一系列债务危机接二连三的爆发。2009年年底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超过12%,随即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均下调了希腊评级。

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如果债务比重大幅度增加,可能面临无法偿还未来的风险,这就是债务危机。现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借入大量外债,当经济出现波动时,一些国家可能面临无法按时偿还未来债务的风险。

一、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剖析

1.货币掉期交易为债务危机埋下伏笔

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1)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2)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2001年刚刚加入欧盟区的希腊距这两项标准相差甚远。为了顺利加入欧元区,希腊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以虚构的汇率实际借给希腊10亿欧元,从而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构成了此次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为希腊在2010年的违约风险埋下了伏笔。随着这笔债务到期,而希腊政府财政上又面临超比例的赤字,此时就进一步增大了希腊政府偿还公共债务的压力,增大了希腊政府的违约风险,造成其无法及时偿还的困境。而且不够资格的国家勉强加入了欧元区,从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但却没有履行自己所应尽的义务,结果不仅给欧元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且给本国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希腊脆弱的经济结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必然会发生债务危机

如果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没有发生,或许这笔货币掉期交易永远不会被人们知晓。随着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希腊本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3%上升到12%。金融危机来袭后,作为其支柱产业的旅游业更是受到了重创。旅游业收入占希腊全国GDP的15%,加之公共部门支出占GDP的40%,因此造成希腊政府财政收入锐减,这才造成其财政赤字一路飙升的原因。

这主要归结于希腊国内的经济状况存在着结构性弊端:过度依赖旅游业、没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却实施高福利制度、市场竞争力疲软、加之腐败问题等等,让希腊财政入不敷出,唯有靠对外举债才能维持运转。债务的不断增加,经济的持续疲软无力,让希腊不堪重负,当债务增加到一定临界点,必然会出现债务危机。特别是美国的次债危机传导到希腊之后,更是让希腊经济雪上加霜,让希腊的债务临界点提前到来。财政收入的减少造成了希腊无法按时偿还2010年即将到期的530亿欧元外债,这是造成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二、希腊可行的道路

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途径有两方面:短期中国外举债、国内实施紧缩政策,长期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在短期中,在欧元区的框架下,主体思路是以债还债。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以发国债,先在欧洲市场举债,如果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再到北美市场或者亚洲市场发债。如果成本和风险过高或者发国债仍旧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资金量,那么可以求助于欧元区及其各个国家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以低于市场的优惠利率向它们借款。对于希腊来说,无论是欧洲货币经济同盟(欧元区)、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不会任由希腊破产,短期的拯救是必然,只是方式可能不尽相同。国家和公司不一样,债权不会超越。如果希腊选择退出欧元区,那么情况将大不一样了,可以通过货币贬值、与债权人谈判等方式来缓解债务危机,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国内方面,由于希腊是欧元区的成员之一,要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因此只能调整本国的财政政策;外债当头,势必要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缩减政府开支,加大税收力度。在长期中,希腊在未来三年中还有将近300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要偿还,要想顺利按时还债,关键还要看其国内改革的力度、经济结构的调整状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

1.希腊在欧元区体系内解决债务危机的途径

在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体系下,既无法让货币贬值,也不能调低利率或多印钞票以刺激借贷,只能依靠向外借钱来筹集资金、以债还债。在欧元区框架内,举债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行为,利率由市场来决定,即希腊政府在各个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国债,借入大量不同期限的资金以偿还到期债务;另一种是以协定利率和附加条件的方式向欧洲货币经济同盟(欧元区)和IMF借款来偿还到期债务。两种方式对于解决债务危机问题都很有效,但是适用于具体情况时利弊不同。

(1)在各市场上发国债会增大希腊未来的违约风险

2009年年底,希腊债务高达2800亿欧元。紧迫的是,希腊政府要在5月中旬前筹到110亿欧元,2010年要筹到530亿欧元才能顺利摆脱债务危机。

如果可以通过在各个市场上发外债来度过债务危机,那么这条路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债务国家需要考虑的是:发国债的成本和风险是否能够承受,即评估能否通过合理的市场利率借到所需的资金。当债务额度和比例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时,意味着信用风险和还债能力还处于正常可控水平,通常可以以合理的市场利率借到足够的资金来弥补债务。但是,当债务额和比例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还想在市场上借到足够的资金,这时的利率将会出奇的高,信用风险将会急剧增大,还债能力会显著下降。此时还想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筹资,就变得相当困难了,而且越往前走会越困难,因为以高利率借来的钱以后还是要还的,这进一步增大了未来的违约风险,正所谓资本向来是“救急不救穷”的。对于希腊来说,其预算赤字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高达12%,而且根据测算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会更高,这种债务比例还想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债务危机,简直是太自不量力了,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大了未来的违约风险。

(2)向欧元区和IMF借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无论是求助于欧元区还是求助于IMF,都可以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信用贷款。当希腊已经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市场行为准时还债,或者希腊的债务危机给欧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此时求助于欧元区和IMF似乎变成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唯一选择。

关于求助于欧元区。首先欧元区各国可能自身都难保,很难拿出大笔资金来救助希腊;其次欧元区各国政府就救助计划和救助策略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再次欧元区各国人民认为没有理由为希腊付出代价。因此只有当希腊债务危机伤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整个欧元区的利益时,大家才会愿意出资帮助希腊度过难关。此时,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此才有了7500亿的欧元救助计划,不是为了救希腊,而是为了救欧元。但是欧元区的资金也是各个国家出资共同构成的,这实际上已经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财政的压力。如果大部分国家都出现财政危机的话,那么后果将是欧元的瓦解。所以如果救助希腊对于欧元区各国来说没有任何压力的话,那么这是解决希腊债务危机最好的方式,而且这是欧元区内部利用危机优化监管权限和机制、并进一步加快欧元区一体化建设的决好机会。如果救助希腊对于欧元区各国来说有较大的压力,那么希腊可以同时求助于IMF。否则会给欧元带来更大的压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快欧元的瓦解。

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是全球最大的资本救援机构,它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优惠的利率。当欧元区各国的能力无法负担时,这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不过IMF会提出相当多的条件包括对希腊的经济政策的监管等一系列的要求。如果早一点向欧元区和IMF借款,市场情形会比走到绝路上再向外求助要好得多。

2.退出欧元区独自解决债务危机对于希腊和欧元区是弊大于利的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欧元区内大部分国家债务比例都超过了60%的红线标准,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国家赤字占比都超过了3%的红线标准,如果希腊退出了欧元区,那么接下来还会有其他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所以无论是希腊还是欧元区的各个国家,都极其不愿意看到这一结果的发生。如果希腊真的借不到足够的资金,而又无法做到欧元区所要求的货币政策,那么退出欧元区便成为无可奈何之举,可以算是一个下下策了。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那基本上离欧元崩溃已经不远了。

对于希腊来说,退出欧元区以后的投资环境、信用等级等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如果希腊现在就退出欧元区,将导致希腊违约和债务重组,因为希腊将被迫用不断贬值的本国货币来偿还以强势欧元计价的债务。那么希腊的债券将无法避免地大幅下挫,并大大推高收益率。在本国货币贬值及不与债权人协调而导致债券自然违约的情况下,债券持有人将遭遇巨额损失。希腊债务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将取决于其货币的贬值幅度、债券合约的条款及全球市场的整体状况。在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进行自愿债务重组。这一点IMF有详细的两种方案CAC和SDRM。

3.希腊国内相配合的财政政策

希腊的债务余额从2009年的占GDP 124.9%到2011年将上升到占GDP 135%的水平。2009年年底,希腊债务总额为2800亿欧元。为了控制财政赤字占GDP比例的不断上升,能够及时还债,希腊一方面应该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GDP。

(1)精简政府开支以控制财政赤字

为了能够解决债务危机、准时还债,希腊政府只能过起节衣缩食的日子。减少政府开支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减少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降低公务员工资,其次还包括延长工作年限、减少退休金的发放等。但是这些措施会引起国内民众的不满和各种各样的全国性罢工,会阻碍希腊政府的经济计划,甚至会使经济陷于瘫痪状态。因此,稳定压倒一切,在稳定的基础上控制财政赤字才是最可取的办法。

(2)增加税收

增加税收是增加财政收入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既可以提高税率也可以修改税制、增加税种。然而,这需要经议会投票通过才能生效,因此需要的时间较长、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后受到重创的希腊经济迫切需要恢复,此时增加税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税收与发展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这是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矛盾之处。因此增加税收这一做法实属下策。

(3)货币政策方面

希腊加入欧元区,这给它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流入和廉价的贷款,从而给希腊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当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评级时,部分的赛跑行为――银行挤兑、抛售货币和撤回跨境银行间信用便开始发生,这不仅给希腊国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过紧缩压力,而且也给其经济恢复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得借贷和投资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受制于欧元区的规定,希腊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或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来刺激本国经济,也不能在必要时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度过债务危机。

(4)国内政策的总结

国内方面实行紧缩型财政政策,毫无疑问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会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和大量的罢工。金融危机后,尽管复苏基调向好,但是依然需要依赖经济刺激政策来维系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因此这些刺激扩张政策,导致了财政赤字的过度膨胀,致使债务负担大幅增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希腊政府至此陷入两难的局面:如果持续扩大财政支出,债务问题则将更加严重,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经济体的信用和融资;相反,减少相关支出,刚刚确立的经济增长趋势很可能无以为继。如此一来,在“保增长”、“保就业”与“削赤字”、“按时还债”之间取得平衡,显得困难重重。

无论是否在欧元区,无论找谁融资,通过发行新债务来解决旧债务,效果只能是减缓危机而不能消除危机。希腊得到新贷款的主要用途就是偿还旧贷款,虽然燃眉之急的债务危机暂时解决了,但是债务并没有减轻,而且,IMF给希腊的救助贷款利息为5%,这会使希腊的利息负担进一步加重。因此,希腊国内的紧缩型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可以作为配合国外借债使用的辅助手段,要想在未来几年中不发生债务违约,从长期来看还是以国内的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

三、解决债务危机长期要以发展国内经济为中心

多年来,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借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希腊也不例外。在希腊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总产出占GDP的3.4%,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12.4%,由于自然资源和可耕种土地的短缺,希腊在农产品上无法自给自足。第二产业工业部门总产出占GDP的20.8%,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22.4%,由于希腊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此海边的雅典作为他的工业中心,既有其连接性又有交通的便利性,主要包括:采矿、石油、食品和烟草的加工、冶金工业、纺织品和化学制品。其第三产业,和欧洲的其它国家一样,是服务业,占GDP的75.8%,对解决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为65.1%,比如:零售业摊贩、旅馆业、酒店业、公共管理和电信业等,其中旅游业收入占到了希腊全国GDP的15%。

金融危机中,希腊原本过度依赖的旅游业受到重创,金融危机过后,旅游业仍旧没有迅速恢复起来。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重建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广希腊在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的优势特征;另一方面,要启动产业结构的改革,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大教育医疗等的投入,使国内经济持续复苏、财政收支保持平衡,这样经济结构性调整才能顺利进行,长期中才能彻底解决债务危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伟、覃东海:“国际债重组:博弈视角的分析”,江苏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

[2] 臧海蓉:“从冰岛金融危机谈国家破产”,经济学研究,2009.10

[3] 贺力平:“债重组机制国际讨论的新进展”,世界经济,2004年第3期,69-72

[4] 明金维:“希腊危机 更大挑战在后面”,经济参考报,2010年04月14日

第8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解读1

解读美债危机的影响

美国国会和共和党围绕上调美国债务发行限额展开激烈辩论,曾经引起国际社会对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可能到期违约的担心。2011年8月1日奥巴马总统发表讲话,宣布国会两党达成一致意见,历时二个多月的国会辩论才告结束。正当媒体评论,一场美债违约的风险终于可以避免的时候,8月2日国际各大金融市场的股价却纷纷暴跌,唯独金价呈现快速上扬,市场弥漫了金融恐慌的情绪。8月5日美国标普公司进而宣布,把美债的信誉评级从3A级降低到2A+级,再次引发证券市场的恐慌性抛盘,欧美和亚太地区的股市二次暴跌,一共蒸发了超过15%的市值,中国市场的上证指数也从之前的2800多点连续下挫,一度下探2437点的最低,与此同时,世界黄金市场的价格却突然暴涨了大约20%。要问国际金融市场为什么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答案不在美债真的是否会发生违约,而在美国的经济战略调整和它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全球金融危机还可能进一步加深的信号。

8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国会两党达成一致意见的《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内容涉及提高美国政府的债务发行额度上限,允许奥巴马政府可以分二步走增加政府的债务发行,先后达到2.1和2.4万亿美元的额度限制,覆盖美国下一届政府掌政之前的全部联邦到期债务偿还,避免在2012年开始的总统竞选期间再起债务发行额度的两党之争,同时规定政府在今后的十年内必须削减2.1万亿美元的联邦预算开支。美国现在的公共债务总额有14.3万亿美元,2010年的经济总量为14.62万亿美元,增加债务发行额度后,接下来的政府负债率就要超过国际公认的100%债务危机警戒线。超过危机警戒线的到期债务融资,每年的还本付息会超过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致使政府债务恶性循环越滚越大,直到最后危及国家政权的生存,正如现在一些欧元国家正在发生的一样。而要在债务高位采取压缩政府债务的措施,也会变得非常困难,不仅要面对政治上的反对派压力,而且措施选择不当也很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紧缩和急剧衰退的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的普遍担心是美国的下一步政策出台,不仅不会改善美国目前的经济衰退局面,而且还会把美国的危机转嫁到世界范围的很多国家,引发新一轮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根据新法案削减财政赤字的要求,美国下一步的政策有很多选择,在财政方面有增税、削减政府预算开支、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刺激出口、压缩贸易赤字等,在金融方面则有新一轮的量化货币政策和新一轮的美元贬值,让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务刺激商业银行扩大信贷。其中增税和削减政府开支,可能影响企业投资,迫使裁员和导致更多失业,进一步影响消费和进口,加重经济的不景气,而加大科技投入的结果,也可能再次助长世界军国主义的抬头。刺激军事装备的出口贸易和通过控制国际原油价格输出通货膨胀,配合美元的贬值,也是美国压缩海外债务负担的重要选择。过去两年美国实行量化货币和美元贬值的政策,已经给世界很多国家造成了成本输入型的通货膨胀,美国继续推出这样的政策,会对全球造成新的通胀压力,迫使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被迫采取非常紧缩的货币政策。

美国的债务危机与欧洲国家有所不同,它有强大统一的经济体来承担美元流通的责任,可以通过不断的美元贬值来转嫁危机和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在技术上只要有美元的流通,就不愁债务违约的发生。美元是当今世界上流通比例最大的国际货币,虽然存在币值下降的问题,但是眼下欧元和日元更加不可靠,除了美元无法找到更好的国际货币,因此美国不愁继续增加债务发行的困难。但是私人所有的美国标普公司仍然要下调美债的信誉级别,让美债史无前例地丧失3A级信誉。标普公司的做法,并不是什么坚持正义和公平的宣示,而完全是受利益的驱动,因为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一批各色各样的跨国投资机构和金融公司,这些机构的行为有如网络黑客利用网络漏洞,惯于利用目标国家的货币制度和财政金融制度缺陷,通过信息引发大规模的市场恐慌,从中得到交易获利的机会,而把因此产生的恶劣影响交给当事的政府和普通的市场投资人。

降低美债的信誉评级,产生的具体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1、制造恐慌,导致股市暴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金价飚升,投资者纷纷寻求没有利息收入的黄金充当避险保值的手段。2、拉高债务发行成本,引发对欧元国家爆发更多债务危机的担心。3、迫使持有大量美债的各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社保机构、保险公司、各国央行等,为了保持他们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质量,不得不采取减持美债的措施,由此可能引发世界金融危机的二次探底。在所有金融资产的信誉评价体系中,美债历来享有最高的信誉级别,在国际金融市场具有信誉评级标杆的作用,是各国政府和各类企业发行债务的基本定价依据。在欧美经济恢复乏力的时机降低美债的评级,对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十分脆弱的信心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市场暴跌之后,奥巴马总统、美国财长和欧美央行的领导人都纷纷站出来,为消除市场恐慌发表讲话,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也发表了维护法国国债3A等级不变的讲话,美国监管机构还开始了对标普公司的调查,检查是否存在可能涉嫌操纵市场的行为。但是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和欧美国家的财政问题,不会因此消除,降低美债评级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可能还要继续。

由于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中国巨额的国家外汇储备,迫不得已只能大量购买美元资产,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持有美元债务最多的国家,也成为国际金融动荡可能因此蒙受损失最大的国家。目前在全部的美国政府债务存量中,属于美国社保信托基金持有的占19%,美国财政部持有的占11%,中国央行外汇储备基金持有的占8%,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海外债务持有人。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3.2万亿美元,其中接近70%为美元资产,有超过1万亿的美国政府债务。之前的美元贬值和国际油价波动,中国已经蒙受了外汇储备贬值的巨额损失和美国转嫁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美国企业减少投资和增加裁员,中国要面对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美国实行量化货币政策的措施,中国要被迫严厉紧缩银行信贷冲抵巨大的国际游资冲击。如果美国债务的风险上升导致发行价格下跌,中国持有的美元储备就又要蒙受新的巨大损失。

在世界工业化社会的历史上,资产和资源价格的暴跌伴随金价的飙升,往往预示着很大的社会经济动荡。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当时股权资产的价格暴跌60%,金价飙升70%,随后就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对国家的领土争夺,直到二次大战的爆发。1972~1980年日本经济崛起的十年,国际金价从每盎司64美元开始一路暴涨到850美元,欧美国家因此经历了十年的经济滞涨,期间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促进了前苏联的解体,因为它的中央财政没有力量可以维系与加盟国和卫星国的紧密关系了。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开始遭遇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美债危机又出现了股价暴跌和金价飙升的局面。研究历史的朋友警告我们,伪造和歪曲的历史不可能成为事实,但是真实的历史悲剧往往都会重演。

解读2

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战略调整

美国经济战略调整对全球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判断美国经济战略调整的先行指标是总统经济顾问团队的人事变动。2011年元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调整白宫经济顾问班子的名单,启用前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班子的大部分人马,准备加快经济恢复的步伐和控制美国的债务规模,为赢得2012年的总统大选争取选民支持。当日美国股市小有回升,中国股市则应声而落。在1993年到2001年的克林顿总统任期内,美国经济不仅克服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还实现了美国历史上少有的财政盈余,这些成绩得到了美国民众的充分认可,也帮助总统得到了公众对其性丑闻的原谅。根据克林顿时期的美国经济政策和当前美国经济的政策资源储备,美国经济战略调整在今后几年里即将出台的政策措施,很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的更大冲击。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需要如何应对,应该是政府议事日程中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

2011年元月奥巴马总统宣布任命新的经济顾问团队,其中有四位克林顿总统经济决策班底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是曾经担任克林顿经济顾问的亚伯拉罕,这位解决汇率问题的老手,现在再次被任命为白宫经济委员会顾问。在克林顿时期连任两届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和主任的吉恩・斯佩林,作为克林顿的重要幕僚,他成功协助克林顿与作为反对党的共和党人达成了《1997年的预算平衡协议》,现在再次担任该委员会主任。曾经担任美联储主席现年已经80岁高龄的沃尔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经采取大幅加息的措施,领导了美国与日本的利率大战,迫使日本签署了日元升值和降低利率的广场协议,现在被提名担任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此外还有摩根大通高管戴利被提名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他在克林顿任期担任美国商务部长,与企业界有广泛的交往和联系。这些人都在财政金融和货币政策领域具备很深的专业背景,在过往的任职经历中都有过非常突出的业绩表现。

在克林顿的任期内,美国以平衡政府预算削减财政赤字和刺激企业投资作为首要的经济政策纲领,具体措施有降低企业税负鼓励私人投资,降低个人所得税和鼓励金融创新,促进民用科技创新的发展,提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放宽移民政策和高科技人才的准入门槛,广纳全球优秀科技人才的移民流入,同时加快房地产建设满足移民需要等等。因为这些政策的实施,美国经济实现了比较长久的繁荣,1998年还实现了历史上十分少见的财政盈余,但是全球经济因此受到的影响就很不乐观了。80年代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早在1991年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破裂后,就开始了现在被称之为经济增长的“失去的10年”。亚洲各国的外汇储备从1993年开始进入了严重短缺的时期,伴随每年5%到10%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一直延续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国家和亚洲泰国的货币制度,中国香港的金融市场,都先后受到了背靠美国的国际金融炒家的严重攻击。中国经济在1993年到1998年间,也经受了外汇储备急剧减少、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崛起、银行流动性严重短缺、地方中小银行陷于破产的考验。

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还不能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有接近10%的失业率,消费严重不足,财政赤字严重,地方财政尤其困难,地方中小银行的破产仍然很多,这些问题使得美国吸引本土投资有很大困难。为此,美国央行出台量化货币政策,而其产生的大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除了增加购买和持有国债以外,就是大量流向国外。而在世界市场上,一是美元、欧元和日元互相贬值,黄金价格暴涨;二是世界原油、铁矿石和农产品等资源产品的价格大幅度波动;三是日本经济仍然很少改善的迹象,欧洲国家陷入政府债务危机的困境,很可能还会继续恶化,亚洲国家的货币制度仍然十分脆弱,目前只有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增长还跑在快车道上。但是印度和中国的货币制度存在严重依赖外汇储备的问题,而美国外债又是他们储备的主要构成,2009年和2010年国际货币组织已经先后帮助这两个国家增持黄金储备和国际货币基金份额,以减轻对增持美国债务的依赖。但是这样的调整与这两国的巨大经济规模相比,只够象征性地解决问题。国际社会越来越担心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制度对外汇储备的过高依赖,以及他们过高的美债构成,会使得美债很容易遭受市场抛售的投机打压,引发新的市场恐慌和加深危机的爆发。

奥巴马任命新的经济顾问班子,2011年出台的第一项措施还是老的思路,就是联合欧盟国家参加利比亚战争。此举意在,通过大幅度拉高国际原油价格,打压中国经济,让石油美元的利益分配有利于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处理过剩的武器装备库存,加快新技术研发,推销欧美国家的先进武器装备,增加采购订单,拉动本国的制造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通过控制利比亚的原油生产,迫使中国的投资撤出产油的利比亚。但是利比亚的局面并非如预期的可以很快稳定下来,危机和战争给美国财政造成了超过预算总额10%的财政赤字,欧美国家不得不再回到自己的财政问题上来。奥巴马经济顾问新班子推出的第二项措施,就是削减财政赤字的计划。财政赤字需要增发国债的收入来弥补,因此增加债务发行额度就成了国会两党激烈争论的焦点。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的预算审批权归国会,国会两党每年都要围绕联邦预算的制订展开激烈的争论,今年的美债上限争论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关系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中东及非洲战局的变化以外,还因为奥巴马要把下一次债务上限的立法讨论推迟到2013年的政府换届之后。

有中国媒体批评美国两党围绕政府债务上限的争辩是毫无意义的政治作秀,因为中国的政府债务决策从来没有这样的公开讨论。但事实上,这种围绕政府预算收支和赤字弥补方式的两党争辩,恰是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十分关键的一环,也是奥巴马政治智慧的充分展示。首先是经过国会两党你死我活的彻底争辩,国会立法对财政决策的刚性约束,一届政府一届债务的责任,以及对执政党经济决策的严格监督,都得到了很大的宣传。其次是奥巴马总统借此完成了对下一步计划出台的经济战略调整的政治动员。削减国家财政赤字的经济战略调整,专家们说起来容易,政治家做起来却要面对很大的困难,削减军费、裁减雇员、压缩医保和社保开支、提高个人所得税等等,每一项调整措施的出台,都会触及到很多社会集团的既得利益,都要面对他们的反对和抵制,只有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让立法机构和政党派别都来一起承担责任,才能彻底克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当今世界,有不少国家的总统首脑在卸任之后,变成了国家司法追究的对象,而美国的制度正好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会两党的政治家们不可能甘冒风险,放弃自己的责任,引发国际国内舆论对他们错误决策的谴责。

全球化的时代,大国的经济政策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美国的经济战略调整不能仅仅关注国内的经济问题,而是必须还要关注与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因为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把他们同美国的利益全都联接在一起了。现在欧洲已经深陷政府债务危机,日本的经济本来就已经陷入了长期的衰退,经历了核泄漏的打击之后,更难恢复了,他们都需要美国的救助政策,都与美国有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只有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增长,还有力量继续大量购买美国的债务和帮助美国维护美债的价格稳定,但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国际社会呼吁中国为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美国需要中国帮助维护美债的安全,中国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扩大对全球事务的影响,保护中国的海外投资和国际贸易,解决中国外汇储备过度膨胀的问题。但是中方派出负责国际沟通的专家学者,往往不是提出任何可以付诸行动解决问题的交易条件,而是热衷政治宣传和回避问题答非所问,很难深入到专业技术的层面解决互相合作的问题。缺乏积极有效的专家对话渠道,丧失了互相交易的国际合作机会,美国的经济战略调整就很容易损害到中国的利益。

中国现在的很多政府经济决策研究机构,他们的用人并不关心政府宏观决策问题的解决。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要解决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最后都要落到财政金融领域的具体措施上。2011年8月标普公司下调美债评级在国际金融市场引发的巨大恐慌,情况虽不如原先估计得那么糟,但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前景依然十分凶险,隐藏着可能一触即发的严重矛盾。应对当前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国现在同样需要全球视野的经济战略调整,用于扩大国际合作,用于推进国内的经济改革解决现实问题。中国现在的货币制度、财政金融制度和土地制度,从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过来,虽然经过了很多重大的改革,但要适应当前的开放市场环境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仍然还有很多急待克服的严重缺陷。已经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的辉煌历程,衡量经济规模的很多指标开始排在世界的前列,但是经济改革的步伐却都放慢下来,很多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当前要想解决这些一环套一环的复杂问题,政府决策研究机构的彻底改革,已经到了必须尽快突破的关键时刻。

解读3

美债危机给中国敲响的警钟

欧洲债务危机给中国的警示,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否则债务的累积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陷入恶性膨胀和借新还旧无力自拔的困境,直到最后国家政权要靠外援才能生存。而美债危机的警示还要更进一步:大国的政府债务危机,不可能依靠外援获得解决,即使债务规模还在可控范围,但是仅仅因为还债能力的信誉评级下降,也同样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市场恐慌,使得治理起来变得非常困难。中国的政府债务目前还在可控范围,但是增长速度快,隐性债务多,发行权缺少约束,资金使用缺乏监管,偿还责任无法落实的问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对之高度警觉,积极想办法加以治理。

中国的政府债务规模,因为缺乏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目前还没有财政部的公开数字,只能通过间接测算。根据人民银行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截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约占当地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30%,总额超过14万亿元。今年7月国家审计署第35号公告,也称审计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超过了10万亿。又有纽约《华尔街报》援引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的数字,称中国政府的总负债可能高达GDP的77%,其中除了中央发行的债务以外,还包含了地方政府、铁道部和国有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务,以及国有金融机构持有的历史坏账。

国际上比较广泛接受的政府债务安全警戒线,是政府债务余额不超过GDP的60%,财政赤字不超过预算开支的3%,财政赤字要靠债务发行来弥补,赤字金额就等于每年新增加的债务余额,二者关系紧密。今年8月初美债危机爆发的时候,财政部的专家曾经发表谈话,称中国的这两个数字现在都还在安全警戒线以下,但事实是中国的这两个数字还有很大的不可比性。首先是用作参照对比的美日和欧洲国家都有很大的境外GDP并不计算在内,中国则基本没有境外生产的GDP。其次是中国的财政收支统计,并不是政府预算收支的全部,庞大的预算外收支也有赤字或盈余,但都不包含在公布的财政赤字中。第三是中国的政府债务增长很快,大部分都是最近十几年大量发行不断膨胀积累的结果,而美欧国家的政府债务差不多都能追溯到二次大战之前。

过去10年,中国的GDP持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也是每年超过两位数的增长,而干部职工的工资还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2004~2007年中央财政还出现了盈余,是完全不需要政府大量举债的,但事实上政府债务的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国家立法,规范和约束政府债务的发行,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和落实债务偿还责任的归属。政府的债务管理,依靠借新还旧,可以把还债的责任推给下届政府,因此债务最容易积累膨胀,削减债务的决策也最容易招致反对。因为缺乏立法的约束,政府的债务管理和预算管理若隐若现,无法发挥监督的力量,各级政府只管借不管还,依靠举债创造政绩的问题愈演愈烈。2009年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发行2万亿债务,又进一步打开了把偿债责任集中转移到中央的通道,一些腐败严重的政府机关,还乘机把借入的资金放到地方融资平台私下获取丰厚的投资利润和利息。

美国政府的债务控制有非常严格的立法规定。首先是宪法规定政府的预算审批权属于国会,联邦议会每年都要审查政府申报的预算收支项目,包括预算赤字和赤字弥补方式,增加债务发行额度属于弥补预算赤字的一种手段。审查通过后的联邦预算具有法律的效力,政府执行预算要受联邦司法部门的监督,执行违法要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总统和高级官员执行不力,会受到违宪调查和弹劾的处罚,被弹劾过的官员永远不得再到政府部门供职。为了控制预算支出和防止政府滥用公共资金,联邦司法部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政府部门的机构编制设立、专业分工的职责范围和干部用人资格,及时撤并没有必要设立的部门机构和编制,及时辞退不能充分履行职责的政府官员。州政府的预算收支归州议会审查批准,通常不允许做赤字预算,没有钱的项目只能不断推迟到未来的年度,发行地方债务要做财政还款计划和提供担保。

中国的政府债务发行,基本没有立法机构的审查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各级政府的预算开支和债务发行控制都不透明,公众无法确切地知道每笔政府债务的具体发行原因、债务发行收入的分配和去处、所得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债务的偿还计划和偿还责任由谁负责,等等。缺乏透明度的结果,是责任无法分清,监督无法介入,发生债务超发和滥发的问题,事前无法预防,事后追究责任,可能政府班子已经换人。债务偿还责任,是对债务发行的强有力约束,政府债务对外也称国家债务,是要用国家完整来承担偿还责任的。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国会掌握最高权力,承担最后的偿还责任,总统和政府部门要听命立法机构的指挥,政党可以通过议会法案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变成国会立法,但不承担债务偿还的责任。中国现在的财政体制是各级党委负责制,国家宪法和人大立法机关很少有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各级政府发行债务由党委拍板,偿还责任本级党委承担不了,就由上级党委解决,本届政府还不了,就留给下届政府,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的偿还责任就很可能要集中到执政党的中央了。

欧美国家的政府债务大部分都是经济危机和战争的积累。大量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们,一旦政府债务膨胀达到很大的规模,政府的各种经济决策和战略决策就会陷入极大的困难。一方面,选择继续维持,就要面对借新还旧的成本不断加大,迫使政府压缩基本预算开支的问题,直到最后政府被迫请求外援丧失的结局,现在一些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国家正在上演着这样的过程。另一方面,如果选择削减债务的措施,压缩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遇上经济危机,就会雪上加霜更加困难了。2008年美国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联邦政府挽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和房地美房利美,留下了大批政府债务,按债务余额达到GDP的100%计算,即使只有平均2.5%的利率,利息负担也会超过财政开支的10%,加上到期还本的负担,数字还要再大上几倍。欧元国家正在爆发的政府债务危机,目前已经危及到一些国家的生存,陷入危机的国家,政府只能仰赖国外的贷款维持最基本的政府职能。中国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正是中国被逼还债的时候,当时的艰难状况,老一辈的人应该还能记得。

第9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美国众议院于8月1日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这一决议在8月2日大限到来之前让全球金融市场有惊无险的渡过了难关。美国国会参议院8月2日以74票赞成,26票反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旨在削减预算开支并提升联邦政府借贷上限的法案。法案要求分两步,将目前14.3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借贷上限提高至多2.4万亿美元,并在未来十年间削减赤字额度2.1万亿美元。

尽管美国提高了债务上限,但早些时候国共两党的债务谈判僵局已经让投资者们心神不宁。美债危机虽然得到缓解,但市场于美元的信任开始瓦解。美国的债务僵局迅速得到市场的反馈,美国时间8月5日晚,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取消了美债保持了70年之久的AAA评级。

正当全球热议美国的债务危机和标普降级之事,美前议员罗伯特?贝纳特(以下简称为贝纳特)来到了中国,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们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头脑风暴。

美国到底能承担多少债务?

据美国财政部资料显示,自1960年以来,美国国会已经78次提高债务上限,平均每8个月提高一次,其中49次是在共和党总统任期内,29次是在总统任期内。自奥巴马2009年1月20日就任总统以来,国会已经三次提高债务上限,提高总额为2.979万亿美元。

金融危机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举债度日成家常便饭。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为13.58万亿美元,GDP占比约为94%,同年年底一举突破14万亿美元。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意味着,和其他的AAA信用评级国家相比,美国似乎能够承担占GDP比例更高的债务。但是美国能承担多少债务?

“到底多少的债务是太多的债务呢?我想这个数字在不断变化,这要取决于经济规模的增长。只要经济稳定增长,可以继续举债。然而当经济出现了问题,增长缓慢或是负增长,继续举债则可能会导致破产,国际的投资者也会带来风险。我们可以描述继续举债的情况,却不能说出具体的数字。”贝纳特说。“如果说要判定美国到底能举多少债务,这需要两个数字的综合,第一个是整个经济的价值,第二个是持续举债的能力。两个加起来就可以有美国举债的最高限额,但是这两个数字在不断变化。”

在美国,于美债上限有两种看法。以凯恩斯经济学派的人士认为,目前美国举债仍然不足,应继续举债,刺激经济;另一方面,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继续举债会导致风险,于提高美债上限应做慎重的考虑。面国内两种不同的说法,美国的债务问题更显扑朔迷离。

然而,即便美国两党早些时候通过了现在达成的这种方案,美国的财政赤字和整个公债的规模,或将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继续增加。根据美国国会办公室的预测,到2020年美国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会从现在的不到65%上升到9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测最快2015年美国公债占GDP的比例会超过100%,美国的国债在整个全球金融市场上规模会越来越大。

并非纯经济问题

“如果看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令人乐观的迹象。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这是一件好事。当美国经济走出危机的时候,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会比之前更强。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平衡比较好,虽然我们的房地产和楼市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他的经济领域能够吸收和抵抗房地产经济的冲击,我们的经济还可以继续增长,虽然增长可能会慢一些。”贝纳特评论道。

然而,标准普尔美国信用的降级,却与贝纳特的评论相悖。贝纳特认为,应从政治角度看待标准普尔美国信用降级的问题。

“要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转移到政治学。”贝纳特解释,“80年来,美国一直同欧洲一样,为退休人员提供很多福利,初步形成了一个福利国家。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人口结构偏向老龄趋势,政府福利所占开支的比例日益增加。目前,承诺资金占据政府开支的67%,这部分承诺资金包括社保基金、医疗保险等。”

美国开始成立社会体系之时,总体的政府开支还没有如此庞大。彼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美国人中,只有一半的人会活到65岁的退休年龄。而另一半的美国人平均寿命为72岁,退休后,他们只能享受到7年的养老保险的福利。如今,有80%的人会活到退休的年龄,平均寿命是80岁。退休人员的福利成为美国政府开支的一个重担。

美国的政府开支中,除了67%用于承诺资金外,还有16%用于国防开支,而剩下的17%要支撑政府的所有活动。“无论怎么调整,我想我们都无法解决更深层的问题,所以要保证承诺资金,美国会继续负债累累。从这一点来看,标普的降级,是个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

尽管奥巴马所在的支持成立了许多美国政府承诺资金和项目,但这次债务危机的出现,曝光了美国经济结构中更深层的问题,使得两党都在更加认真待这个问题。“如果调整政府承诺资金,我们或许可以预见到一些问题,比如受到政治反冲,出现暴乱等情况。但好消息是,美国两党都意识到需要减少政府开支的问题。”贝纳特说道,“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推迟减少政府开支的问题,如今到了实践的时候了。”

调整税收结构是关键

分别按照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计算,美国的税赋分别占全国GDP的35%和47%,属于发达国家中的较低水平。美国长期以来的财政赤字都是由举债进行弥补,从而造成了美国债务危机的长期积累。美国国会参议院将债务上限提高至2.4万亿美元,并在未来十年削减赤字2.1万亿美元,这一法令的最终结果仍会使美国债务进一步上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再单纯是本国内的政策,而演变为国际性政策,牵动着世界多国的经济神经。于美国长期依靠不断增加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要求美国调整国债政策,提高国内税赋水平的声音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