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计算机的认识教案精选(九篇)

计算机的认识教案

第1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

计算机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其它学科对比分析,计算机教学更具备实际意义,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受到以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大部分中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只是将计算机教学看作是副科,这样致使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推广受到约束。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展现计算机的优势,优化以往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策略。

一、指导看书的教学方案

这一教学方案的提出是因槭艿郊扑慊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依据计算机教学促使学生了解操作计算机的方案,学生结合对计算机的全面学习达到终身受益的目标。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很多抽象化的知识点,如英文字母构成的程序编码等,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喜爱操作但却忽视了书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导致实践操作难以获取预期的成绩。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灌溉式”教学,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提出的知识,会逐渐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思维、指导看书的教学方案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依据课本构建正确学习方案。课本中计算机知识过于复杂,抽象性的知识难以理解,实践操作存在困难,但是计算机教材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最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方案阅读教材,在阅读中认识各种形式的操作要求、相应英语单词以及经常应用的图表等。之后,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存在的图片,并且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插图是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计算操作的图例方案、电脑中经常出现的菜单、窗口以及对话框。教材中存在的插图与教材有着一定的关联,结合插图实施教学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更好的理解和分析相关知识点,促使学生构建判断插图和理解插图的能力。同时,在理解插图的基础上,依据实践计算机操作,促使学生认识知识点的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可见,阅读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根本内容[1]。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主要是针对学习计算机目标不准确的学生提出的,其主要是为了构建学习方向,结合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问题。计算机课堂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初中生大部分都认为中考中没有计算机的考试科目,所以不需要努力学习。由此,在实际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发展和现实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实际学习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训练的技能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提升实际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是以学生为学习主题,教学工作与学习任务设计的活动大都以学生为根本,更多的展现出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计算机知识较为多样化,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上存在一定的自觉性,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不同方向的知识点。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是一种突破传统意义上学生服从教师设定的形式,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套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知识进行对比、整合、研究以及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留下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的重难点,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支持学生应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文字输入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和学习方案选择多样化的汉字输入方式。在学习内容中,学生可以选择平面设计、Word界面的基础操作等相关知识。由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平台和机遇,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四、支持研究的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过程中具备研究兴趣和对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这也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当然也是学生拥有强大学习动力的基础。支持研究的教学方案不但是初中教学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案,更是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可以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重要保障,此学习方案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有效实现了学生的个人价值理念。支持研究的教学方案一种开发性强的教学方案,可以选择的问题答案非常多,存在多种解答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出自身构成的理念,并没有唯一的答案。支持研究的教学方案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可以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构成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优质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拥有的计算机技能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2]。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依据目前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优化以往的教学方案,注重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案,全面总结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案例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5-0000-01

Cas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c Course

Chen Min,Yu Shang

(Chongq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fice,Chongqing404000,China)

Abstract:"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Networks"course as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computer related major basic courses,student awareness, understanding effective way to network,but also to learn the basis of the follow-up cours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computer networks have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earning,work and life.So,how do w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how to build a small network,network infra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courses for the computer problem,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explain the course knowledge can explain when a clear,thorough,The point of this knowledge to explain the clear and thorough,I think that is undoubtedly through the case to explain one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Teaching methods;Case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建立的ARPANET网络,随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管在军用还是民用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通信,更带来了更多的网络资源,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利用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下达通知等功能,在生活中我们利用网络查阅所需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利用手机实现无线通信等功能。网络不仅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便捷,而且更为我们学习、了解更多信息提供了途径。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应用于各专业,在教学中,该如何将这门基础课程讲授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对教师而言是如何教好该课程,对学生而言是如何学好该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亦处于主导地位。

那么,教师该采用哪种方法讲授好该门课程呢?由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数据通信、OSI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管理与安全等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点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在教师教学中该采用哪种方法来讲授这门课程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教材中各个章节知识点分散的、独立的进行讲解,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框架,导致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感觉没有收获,感觉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知识点的讲解,更不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目前,国外和国内探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国外的巴班斯基教学法、拉斯卡教学法、威斯顿和格兰顿教学法,国内的李秉德教授、黄甫全教授等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且均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而言,我认为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更为得当,因为这门课程除了基础性强以外,它的动手操作性更强,而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知识讲解的清晰、透彻,只有将理论知识依附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案例来讲解,这不仅让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能将内容讲解的更清新,更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直观、更透彻。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引用的必要性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将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案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知识点的讲解将依附于该案例。对于案例的选取应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及涵盖了某一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这样的案例才能更为有效地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首先,教材的选取是致关重要的,以往的一些教材知识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因此,教师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就应该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相应的教材,可选取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以案例为依托的教材,如以学校某一建筑物的构网或某一企业建筑物的构网等为案例的教材。同时,教材知识点的覆盖面要广,在涉及到重要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点时,教材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要要精。在教材的各章,应说明各章的重点、难点,以明确教学目标,教材的相关知识应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整本教材以案例为主线,贯穿整本教材,且在教材各章的最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在教材各章的最后应附有相应的习题,且习题最好是与案例息息相关的,这样我们选取的教材才符合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将案例引用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各个知识点与案例挂钩,通过一个完整案例的讲解,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课程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而言,按照考核方式将其划分分为两方面:理论和实践。在理论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的讲解方式贯穿整个学期知识的讲解,且在学期的最后对整个案例,进行整理和总结,能让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期更为透彻的了解构建一个简单网络的思路与步骤。

三、总结

目前,国内外对于教学方法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见解,不同的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习惯。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对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最直观,也是最能有效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从基础知识讲解时就引入某一案例,这样不仅能将某一知识点讲解的更为透彻,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才能更为有效的进行教学,学生才会将这么课程学好、学精,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3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的七个基本能力,即中英文文本录入能力、Windows操作系统及Internet操作能力、Word文档编排能力、Exce数据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能力、Fontpage网页制作及能力、办公软件能综合运用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作风和责任心,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设计

2.1课程主要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7+X”模块,其中7是7个基础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设计若干案例,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案例1认识计算机,案例2中英文录入,案例3计算机病毒防治;模块二:操作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案例4系统基本操作,案例5文件资源管理,案例6计算机管理,案例7互联网接入与冲浪,案例8收发电子邮件,案例9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模块三:Word文档排版,主要包括:案例10撰写招聘启事,案例11制作电子报刊,案例12设计求职简历,案例13群发通知,案例14编排毕业论文;模块四:Excel电子表格处理,主要包括:案例15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如图1所示);模块五: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6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模块六:Fontpage网页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7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模块七:办公综合运用,主要包括:案例18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X为职业岗位特色模块,不同的专业其岗位特色模块的内容不一样,此模块是为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岗位角色而设计的,各类专业特色案例为:医药卫生类:药物使用说明书、化学公式;人文社科类: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计分系统、行政公文;经济贸易类:财务管理系统、市场营销分析报告;制造技术类:电子产品说明书;水电交通类:汽车类产品使用说明。

2.2授课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授课,平均每周4课时,授课计划如下:认识计算机(2课时),中英文录入(2课时),计算机病毒防治(2课时),系统基本操作(2课时),文件资源管理(2课时),计算机管理(2课时),互联网接入与冲浪(2课时),收发电子邮件(2课时),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2课时),撰写招聘启事(2课时),制作电子报刊(4课时),设计求职简历(2课时),群发通知(2课时),编排毕业论文(4课时),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6课时),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2课时),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6课时),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2课时),职业岗位特色案例(6课时),综合练习(4课时),共计60课时。

3教学组织

3.1教学模式。(1)案例驱动,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动手操作性很强,在教学中,应采取以学生做为主体,以案例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学生边做老师边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知识;(2)全程训练,推行三步递进训练方案。三步递进的训练是同步训练、自主训练和拓展训练。同步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过程考核,实行能力达标机制。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模块都实行考核达标机制,学生要提交指定内容的作业。

3.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围绕以下六步进行:(1)展示案例:教师展示案例,讲述工作任务;(2)提出问题:教师说明学习情境,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与资讯,提出实施计划;(3)讨论分析:教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学生形成工作计划,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教师综合评价,确定实施方案;(4)实操制作: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学案例的制作;(5)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各组提供文档,汇总保存;(6)归纳总结: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迁移。

4考核测评

4.1能力达标。能力达标即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标,主要包括七个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考核学生七个模块的应用能力,能够实时反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合理调节教学实施的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个能力目标都要达标。

4.2期末成绩评定。总分(100分)=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平时成绩=汉字录入+学习表现(主要指作业情况和考勤情况),期末考试成绩采取上机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综合知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电子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给出成绩。

4.3社会认证。社会认证是指学生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内容一致,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考试认证,能够表明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为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因此,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认证。

第4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02-02

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还是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都是重要且必需的。但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使得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了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在这个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部分学生连计算机都没有接触过,在大学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实体,更别说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一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过计算机,并且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对于课程教授的难度。

此外,不同的专业对于计算机教学的程度、难度以及对学生课程学习完毕后所应掌握的技能要求不一样。但目前,高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都采取全校统一版本,不仅教学内容繁多复杂,而且课堂使用同一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不同专业学生的教育,这样很难实现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因此,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二 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学内容要明确,清晰地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希望学生掌握的、教师教授的内容是什么、最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其次,因为大学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大都使用统一的教学课本,所以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各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不同,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各专业的特色,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再次,学生学习的最初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认识不深刻,认为只要会一些基本的操作就行,这样就会使学生慢慢地失去学习热情,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将学生学习的激情、主动性调动起来很重要;最后,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本人在这里介绍了案例教学、以信息素养为中心的两种教学方式,期望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还要学习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原理、概念和技术;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工具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具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知识。

2.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学习热情

大学是一个知识人才的储备库,为了能够与社会做好接轨,学校开设了不同的专业,并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了不同的课程。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因为专业的不同,各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软件专业和法律专业,软件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后续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等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法律专业学生是为了能够拥有基础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就要认真地进行备课,针对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错误认识。有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认为计算机基础课也就是打打字、画画图。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使他们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失去了热情。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将其学习主动性和激情调动起来。要让学生了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这个阶段为了尽可能避免与中学课程的重叠,淡化了Office等基础操作,加强对程序设计思想、软件工程、数据库等知识的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授不仅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还希望通过数据信息类知识的教授,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3.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都非常注重的课程。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于创新性、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方法、采取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三个较典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学习包含许多知识点的实际个案,引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采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掌握学习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案例能够很好地体现授课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案例的要求不同。在学习初期,适合采用简单的案例,在后期以及几个单元结束,可采取综合性的、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案例,更容易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采取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案例的选取。合适的案例选取,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适合的案例,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的案例选取应遵循以下几点:第一,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第二,选取的案例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不能只是教师单纯的讲授;第三,选取的案例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求知欲。

第二,采用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教学。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将教师的课堂讲授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充分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让学生进入到一个自主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使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好地将教与学结合起来,使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构建学生的学习体系。

第三,采取各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在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大宗旨下,可采取各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教学和探究式教学。首先,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讲,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的专业特点考虑进去,将教学的内容进行划分,可分成一个或多个教学任务,然后再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到学生的专业中,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浓厚兴趣。其次,就探究式教学模式来讲,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注重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欧小凤.浅谈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咨询,2012(9)

第5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今年,在县公安局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我始终坚持“为法律负责、为民警负责、为群众负责”,在法制工作岗位上坚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做一简单的总结:

政治理论学习部分

工作部分:

一、加强案件审核,确保案件质量。法制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自从我从事公安法制工作以来,始终牢记着这个宗旨,今年以来,我继续狠抓案件的审核把关工作,对于每一起报送回来的案件,都逐一的进行审核,认真查找案件办理当中的问题,在审核工作中,我坚持做到案卷不看完不放手,问题不找准不放过,事情不解决不放下。在案件审核当中,共发现各类问题/处,对于这些问题,我都逐一列出清单反馈回案件办理单位。今年,共审核各类案件/案,按照案件审核标准,评查合格案件/案,依照规定退查/案,通过我审核的案件,没有被相关机关退查的问题发生。在案件的研究中,我认真履行法制审核部门的职权,及时提出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当前,随着对公安执法工作要求的越来越严格,有一些办案民警还有些不适应的地方,个别民警对案件的审核把关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认为法制部门是在挑刺、找毛病,对此,我总是认真的进行解释,结合现状,在案件的审核过程中,我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能通过弥补解决的坚决不退查,能现场解决的坚决不发评查通知书,对于一些不大的问题,我多次亲自找到办案人员,进行耐心的讲解,帮助办案人员解决问题,还多次会同办案人员一同进行调查取证,既保证了案件的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办案民警对案件审核评查的抵触情绪。5月份,我还组织各办案单位,进行了案件交*评比活动,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目的。

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执法水平。今年,先后组织开展了《刑事案件现场勘察规定》、《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暂行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培训工作,先后进行了3次测试,并举办了知识竞赛活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把培训和案件审核工作结合起来,在评查案件中以案说法,加深了民警的印象。

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简单的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素养。我需要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在此期间,我努力地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计算机教学工作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指导纲要》。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课分三个方面:

①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②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③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教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在这次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中,我担任的班级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获得相应的证书,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第6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思维;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实践

0引言

程序设计课程属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公共课,主要基础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Basic程序设计”、“VisualFoxPro程序设计”、“VisualC++程序设计”等,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全体学生比例约为90%,其程序设计课程一般采取大班上课,学生刚开始对程序设计课程颇有兴趣,但随着知识点的增多,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新概念、新术语、新规则大量出现后,逐渐感觉课程难度加大,且认为与后续专业课程结合不够紧密,未正确认识到计算科学在本专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下降,学习效益低。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欠缺,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计算思维

目前,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国际和国内计算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国际上广泛认同的是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JeannetteM.Wing教授在ACM上发表的《ComputationalThinking》(计算思维,简称CT),她提出:“CT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她认为计算思维是除阅读、写作、算数外,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我国,2010年《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的核心要点也强调“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2]”。从国家层面上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这门课程的定位就是基础课程,也就是与数学、物理同等地位。既然是基础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就应该像数学与物理一样,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思维教授给学生。计算和计算思维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科学家已将计算思维和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并列为人类三大科学思维。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强调和深化“计算思维”的培养,既有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国家战略型人才的培养。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二个内容:第一,算法学习,即学习问题求解的方法;第二,编程实现,即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算法的,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算法。课程学习不只是编写程序,而是算法思想与问题求解的思路。总之,要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逐步形成计算思维。

2程序设计教学与计算思维

程序设计课程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平台,而计算思维则提供了重新审视程序设计教学的视角,将计算思维融入到程序设计教学中是改革的必然趋势。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计算思维的抽象是使用符号代替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变量,每个程序包括各种标识符、常量、变量、数组、函数和结构体等符号语言,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思维的自动化则体现在程序的机械式执行,这也是冯•诺伊曼计算机体系的本质特征。要实现自动化,就必须要设计精确的算法和严格的程序语言体系。计算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点。⑴严谨规整。完备的算法是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它的实现必然要使用严格的数学符号描述。计算思维要求用确定、形式化并且无二义性的语言描述问题,这就要求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计算思维训练。例如学生在编写程序时使用了错误的符号或者语法,都会在编译或运行时提示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实证精神和编程的良好习惯,这些都属于强化计算思维严谨性的范畴[3]。⑵目标明确。计算思维是用来解答问题的,它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抽象化和程序化的形式表示出来。通常解答问题的过程如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程序设计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强化利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描述问题和使用机器语言解决问题的训练。例如,成绩5级计分制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成绩等级计分的理解写出数学式,然后用多分支结构算法进行描述,最后上机实现。⑶机械化。用来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算法有三种形式[4]。①生活算法:完成某项任务的计划,例如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②数学算法:对一类计算问题确定统一的求解方法,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公式。③计算思维算法:精确描述问题和求解问题的自动化形式语言,比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思维算法强调利用计算机的速度和存储优势,通过严格机械化的操作时序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可以使用两个二元方程组进行数学求解,但是计算机算法则可以使用穷举法进行简单重复的操作求解,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优势。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强化计算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使用机械化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5]。

3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是学会用计算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因此计算思维可以贯穿于程序设计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

3.1计算思维视角下的课程引入

首先,在引入程序设计类课程之前告诉学生编程能力是计算思维的具体表现。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相关知识,而且要能够应用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就是VisualBasic语言。正像自然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同样,计算机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则是人类使用计算机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从计算机语言的基本语法到其整体结构,都渗透着许多计算思维。因此,将“计算思维”引入“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学就是: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也要讲授其中所反映的计算思维,通过思维强化知识,通过知识培养思维。人们利用计算机就是为了处理信息数据,而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其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实现信息数据的表示、存储和处理的,这其中蕴含的计算思维又是什么。首先,根据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从软件方面考虑,可通过声明或定义不同类型数据以表示不同类型的信息;从硬件方面考虑,可通过存储元件可实现信息数据的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占用不同长度的存储单元。但仅仅完成信息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是远远不够的,而要真正实现数据处理,由此便产生了计算机语言,即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数据处理程序指挥CPU(中央处理器)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这个通过人、机共同努力完成的“问题求解”过程,就是一个计算思维的实现过程。显然,实现这样一个信息处理的计算思维,是需要计算机语言的技术支持即:数据表示(数据类型)、数据存储(变(常)量)和数据处理(表达式和控制结构),并由此引出VisualBasic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3.2梳理内容,加强基于计算思维的关联案例库建设,创新教学方法

笔者在深入研究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知规律、思维模式和专业背景后,站在计算思维的层面上按照课程知识的内在体系结构梳理教学内容,突出“案例化、实用化”,强调基于计算思维的关联案例库的建设。关联案例,一方面是指案例中的知识点相互关联,另一方面是指案例和生活、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相关联。例如,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知识点,按代表性、实用性、趣味性原则来设计关联案例,如计算器、字幕、闹钟、文本编辑器、菜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将设计全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第一堂课中就展示经典案例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以一个简单实用的例子展示了“VB”小程序的制作,介绍了VB编程环境和VB编程四部曲,说明VB编程上手的容易,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更快地入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贯穿“案例引导,精讲多练,教学互动”的教学原则,探索和自创出一套适合程序设计课程的关联案例式教学方法(“关联案例展示—案例剖析—讲解相关知识点-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即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关联案例式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用案例“登陆界面的制作”讲解基本控件(form、label、text、command等),用案例“出租车计费问题”讲解分支结构,用案例“计算器”讲解控件数组,用案例“成绩管理系统”讲解菜单和多重窗体程序制作等。这些实例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还可以尝试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多种直观、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讲授for循环语句时,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老师多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答案,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再由老师补充完善。例如,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计算1+2+3+……+10这个问题开始,然后让学生计算10!=1×2×3×……×10,再让学生计算1!+2!+……+10!,这样不断地制造问题,让学生不断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用改变循环体的方法,化特殊为一般;用比喻的方法降低学生对累加器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不断地感觉到学习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乐趣,积极地思考、分析、归纳,从而使计算思维得到训练。又如讲到数组中对数据的排序问题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游戏法和课件演示教学法,游戏法是让几个同学上来,站成一排,然后按身高进行排序,课件演示教学法师则用Flas把排序过程详细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新的方法破解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展技能和技巧。

3.3以上机实验为重点,思维多样化的计算思维强化训练

⑴以上机实验为重点笔者在讲授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上机实验为重点的计算思维训练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消化知识,强化计算思维。实验内容采用“验证-调试-设计”的形式进行设计;上机实验采用流程化管理的方式,对于任何实验内容,都要求学生按照“阅读题目-分析总结-设计算法-编写实现代码-上机调试-优化程序”的顺序进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编程习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错误,不轻易否定和批评学生,而是指导他们分析难点和错误,自己解决。同时,给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或排除未知问题的满足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胆创新。强化计算思维,实验内容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创作适合学生知识和心理特点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不应是课堂内容的简单复习,要给学生提供计算思维的创新空间。课堂内容要符合实验内容,要给学生留问题,让他们自己分析总结,在实验上机时解决,提高自主思维能力。例如,实验案例:公主出嫁。美丽的公主伊丽莎白长大成人,邻国的六个王子来提亲,公主有三位侍女,她们猜测哪位王子会得到公主的芳心。侍女一说:“我认为公主会嫁给科尔王子,或者是威廉王子。”侍女二说:“我想公主一定不会选择亚瑟王子,因为他的身材实在太矮了。”侍女三说:“不管怎么说,公主肯定不会嫁给菲利普、查理、路易斯三位王子,因为他们的国家正准备和我们打仗。”事实上,三个侍女中只有一人猜对了。试编写程序,找出哪位王子能与公主喜结良缘。为了找出伊丽莎白的白马王子,从计算思维的角度进行逻辑推理。首先引入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规定一些符号变换规则,将三个侍女的话分别转换成逻辑表达式,给出综合判断条件,再借助这些符号和规则将逻辑推理过程在形式上变得像代数演算一样。比如定义6个整型变量——A、B、C、D、E、F分别代表6位男嘉宾,变量取值为0表示不是伊丽莎白的白马王子,为1表示是白马王子。每位男嘉宾都有两种可能:“是(1)”或者“不是(0)”,6位男嘉宾按A、B、C、D、E、F顺序,有64种取值:000000,000001,…,111111。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①掌握解题的重要一步是将人的想法写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表达式或操作步骤,要用到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②用计算机解题经常需要从多种可能性中寻找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因此,要用“枚举法”,当遇到大量重复计算时,自然就引出了循环结构;③分支是计算思维的重要方式。笔者借助这个案例题把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当学生建立起这种认识之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可以体会到计算思维的精髓[6]。上机实践要有目的地训练五种能力:①分析题目,找到问题,并将其抽象为数学模型;②构思算法;③编写程序;④调试程序;⑤分析运行结果,一旦出错,应该仔细认真找出原因,提出改正的意见。大多数学生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是在实验课的讨论中逐渐清晰和升华,对思想启发、计算思维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依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知的规律,我们设计了生活化、趣味化的实验内容,如俄罗斯方块游戏、计算器、打字游戏等。⑵以思维多样化为核心点由于学生认知方式和心理特征存在个体差异,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思维多样化的现象。教师要尊重这种认知方式的差异,倡导多样化的算法思维,即“一题多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用不同的程序实现算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强调多样化的算法思维,可以有效地强化计算思维,让学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好的算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个问题和每个学生,并且几乎所有的算法都有局限性。在设计上机实验内容时,教师要考虑给出一些可供学生重构的程序片段,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所谓重构,就是在已有的程序基础上衍生出的新的解决问题算法实现。这种通过分析已有程序的优缺点,修改并把自己的思维融入新程序的过程,就是最好的锻炼计算思维的训练手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创新联系,达到简化和优化算法的目的。这个简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强化计算思维训练,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好程序设计课程。比如“百鸡百钱”问题,大多数学生都采用三重循环的算法实现。我们就可以提出改进方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何采用二重循环的方式实现,然后再比较两种算法的性能,三重循环的次数达到了100万次,而二次循环是1万次,性能提升了99%。一个简单的循环就可以让学生认识算法优化的魅力,这就可以让他们继续思考如何简化问题,公鸡数量不可超过32,就可以在循环中把公鸡数量由100降到32,同理,母鸡也降到98,这样循环又降低了10000-32×98=6864次,比之前的二重循环又减少了70%左右,这一系列的简优化处理,对于增强计算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计算思维的特征,提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并进行了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如计算思维视角下的课程引入;重新梳理和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基于计算思维的关联案例库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以上机实验为重点、思维多样化为核心点的计算思维强化训练等。将计算思维贯穿于程序设计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将计算思维引入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教师从计算思维的角度重新审视和组织程序设计基础的课堂和实践教学,提炼课程中含有的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通过精心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验指导,可以让学生树立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意识,认识到计算机对于人的优势和局限性,最终自觉地运用计算思维来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由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转变。我们不仅要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强化计算思维,还应努力把它推广到更多的计算机课程中去,真正地把强化计算思维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putational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ACM,2006.49(3):33-35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9

[3]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J].计算机科学,2009.1:1-4

[4]陈杰华,戴丽娟.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程序设计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25-127

[5]臧劲松.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2:78-80

第7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思维;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实践

0引言

程序设计课程属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公共课,主要基础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Basic程序设计”、“VisualFoxPro程序设计”、“VisualC++程序设计”等,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全体学生比例约为90%,其程序设计课程一般采取大班上课,学生刚开始对程序设计课程颇有兴趣,但随着知识点的增多,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新概念、新术语、新规则大量出现后,逐渐感觉课程难度加大,且认为与后续专业课程结合不够紧密,未正确认识到计算科学在本专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下降,学习效益低。最终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欠缺,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计算思维

目前,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国际和国内计算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国际上广泛认同的是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JeannetteM.Wing教授在ACM上发表的《ComputationalThinking》(计算思维,简称CT),她提出:“CT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她认为计算思维是除阅读、写作、算数外,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我国,2010年《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的核心要点也强调“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2]”。从国家层面上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这门课程的定位就是基础课程,也就是与数学、物理同等地位。既然是基础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就应该像数学与物理一样,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思维教授给学生。计算和计算思维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科学家已将计算思维和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并列为人类三大科学思维。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强调和深化“计算思维”的培养,既有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国家战略型人才的培养。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二个内容:第一,算法学习,即学习问题求解的方法;第二,编程实现,即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算法的,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算法。课程学习不只是编写程序,而是算法思想与问题求解的思路。总之,要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逐步形成计算思维。

2程序设计教学与计算思维

程序设计课程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平台,而计算思维则提供了重新审视程序设计教学的视角,将计算思维融入到程序设计教学中是改革的必然趋势。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计算思维的抽象是使用符号代替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变量,每个程序包括各种标识符、常量、变量、数组、函数和结构体等符号语言,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思维的自动化则体现在程序的机械式执行,这也是冯诺伊曼计算机体系的本质特征。要实现自动化,就必须要设计精确的算法和严格的程序语言体系。计算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点。⑴严谨规整。完备的算法是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它的实现必然要使用严格的数学符号描述。计算思维要求用确定、形式化并且无二义性的语言描述问题,这就要求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计算思维训练。例如学生在编写程序时使用了错误的符号或者语法,都会在编译或运行时提示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实证精神和编程的良好习惯,这些都属于强化计算思维严谨性的范畴[3]。⑵目标明确。计算思维是用来解答问题的,它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抽象化和程序化的形式表示出来。通常解答问题的过程如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程序设计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强化利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描述问题和使用机器语言解决问题的训练。例如,成绩5级计分制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成绩等级计分的理解写出数学式,然后用多分支结构算法进行描述,最后上机实现。⑶机械化。用来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算法有三种形式[4]。①生活算法:完成某项任务的计划,例如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②数学算法:对一类计算问题确定统一的求解方法,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公式。③计算思维算法:精确描述问题和求解问题的自动化形式语言,比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思维算法强调利用计算机的速度和存储优势,通过严格机械化的操作时序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可以使用两个二元方程组进行数学求解,但是计算机算法则可以使用穷举法进行简单重复的操作求解,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优势。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强化计算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使用机械化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5]。

3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是学会用计算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因此计算思维可以贯穿于程序设计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

3.1计算思维视角下的课程引入

首先,在引入程序设计类课程之前告诉学生编程能力是计算思维的具体表现。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相关知识,而且要能够应用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就是VisualBasic语言。正像自然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同样,计算机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则是人类使用计算机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从计算机语言的基本语法到其整体结构,都渗透着许多计算思维。因此,将“计算思维”引入“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学就是: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也要讲授其中所反映的计算思维,通过思维强化知识,通过知识培养思维。人们利用计算机就是为了处理信息数据,而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其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实现信息数据的表示、存储和处理的,这其中蕴含的计算思维又是什么。首先,根据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从软件方面考虑,可通过声明或定义不同类型数据以表示不同类型的信息;从硬件方面考虑,可通过存储元件可实现信息数据的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占用不同长度的存储单元。但仅仅完成信息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是远远不够的,而要真正实现数据处理,由此便产生了计算机语言,即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数据处理程序指挥CPU(中央处理器)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这个通过人、机共同努力完成的“问题求解”过程,就是一个计算思维的实现过程。显然,实现这样一个信息处理的计算思维,是需要计算机语言的技术支持即:数据表示(数据类型)、数据存储(变(常)量)和数据处理(表达式和控制结构),并由此引出VisualBasic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3.2梳理内容,加强基于计算思维的关联案例库建设,创新教学方法

笔者在深入研究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知规律、思维模式和专业背景后,站在计算思维的层面上按照课程知识的内在体系结构梳理教学内容,突出“案例化、实用化”,强调基于计算思维的关联案例库的建设。关联案例,一方面是指案例中的知识点相互关联,另一方面是指案例和生活、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相关联。例如,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知识点,按代表性、实用性、趣味性原则来设计关联案例,如计算器、字幕、闹钟、文本编辑器、菜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将设计全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第一堂课中就展示经典案例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以一个简单实用的例子展示了“VB”小程序的制作,介绍了VB编程环境和VB编程四部曲,说明VB编程上手的容易,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更快地入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贯穿“案例引导,精讲多练,教学互动”的教学原则,探索和自创出一套适合程序设计课程的关联案例式教学方法(“关联案例展示—案例剖析—讲解相关知识点-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即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关联案例式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用案例“登陆界面的制作”讲解基本控件(form、label、text、command等),用案例“出租车计费问题”讲解分支结构,用案例“计算器”讲解控件数组,用案例“成绩管理系统”讲解菜单和多重窗体程序制作等。这些实例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还可以尝试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多种直观、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讲授for循环语句时,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老师多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答案,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再由老师补充完善。例如,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计算1+2+3+……+10这个问题开始,然后让学生计算10!=1×2×3×……×10,再让学生计算1!+2!+……+10!,这样不断地制造问题,让学生不断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用改变循环体的方法,化特殊为一般;用比喻的方法降低学生对累加器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不断地感觉到学习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乐趣,积极地思考、分析、归纳,从而使计算思维得到训练。又如讲到数组中对数据的排序问题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游戏法和课件演示教学法,游戏法是让几个同学上来,站成一排,然后按身高进行排序,课件演示教学法师则用Flash动画把排序过程详细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新的方法破解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展技能和技巧。

3.3以上机实验为重点,思维多样化的计算思维强化训练

⑴以上机实验为重点笔者在讲授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上机实验为重点的计算思维训练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消化知识,强化计算思维。实验内容采用“验证-调试-设计”的形式进行设计;上机实验采用流程化管理的方式,对于任何实验内容,都要求学生按照“阅读题目-分析总结-设计算法-编写实现代码-上机调试-优化程序”的顺序进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编程习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错误,不轻易否定和批评学生,而是指导他们分析难点和错误,自己解决。同时,给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或排除未知问题的满足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胆创新。强化计算思维,实验内容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创作适合学生知识和心理特点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不应是课堂内容的简单复习,要给学生提供计算思维的创新空间。课堂内容要符合实验内容,要给学生留问题,让他们自己分析总结,在实验上机时解决,提高自主思维能力。例如,实验案例:公主出嫁。美丽的公主伊丽莎白长大成人,邻国的六个王子来提亲,公主有三位侍女,她们猜测哪位王子会得到公主的芳心。侍女一说:“我认为公主会嫁给科尔王子,或者是威廉王子。”侍女二说:“我想公主一定不会选择亚瑟王子,因为他的身材实在太矮了。”侍女三说:“不管怎么说,公主肯定不会嫁给菲利普、查理、路易斯三位王子,因为他们的国家正准备和我们打仗。”事实上,三个侍女中只有一人猜对了。试编写程序,找出哪位王子能与公主喜结良缘。为了找出伊丽莎白的白马王子,从计算思维的角度进行逻辑推理。首先引入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规定一些符号变换规则,将三个侍女的话分别转换成逻辑表达式,给出综合判断条件,再借助这些符号和规则将逻辑推理过程在形式上变得像代数演算一样。比如定义6个整型变量——A、B、C、D、E、F分别代表6位男嘉宾,变量取值为0表示不是伊丽莎白的白马王子,为1表示是白马王子。每位男嘉宾都有两种可能:“是(1)”或者“不是(0)”,6位男嘉宾按A、B、C、D、E、F顺序,有64种取值:000000,000001,…,111111。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①掌握解题的重要一步是将人的想法写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表达式或操作步骤,要用到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②用计算机解题经常需要从多种可能性中寻找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因此,要用“枚举法”,当遇到大量重复计算时,自然就引出了循环结构;③分支是计算思维的重要方式。笔者借助这个案例题把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当学生建立起这种认识之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可以体会到计算思维的精髓[6]。上机实践要有目的地训练五种能力:①分析题目,找到问题,并将其抽象为数学模型;②构思算法;③编写程序;④调试程序;⑤分析运行结果,一旦出错,应该仔细认真找出原因,提出改正的意见。大多数学生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是在实验课的讨论中逐渐清晰和升华,对思想启发、计算思维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依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知的规律,我们设计了生活化、趣味化的实验内容,如俄罗斯方块游戏、计算器、打字游戏等。⑵以思维多样化为核心点由于学生认知方式和心理特征存在个体差异,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思维多样化的现象。教师要尊重这种认知方式的差异,倡导多样化的算法思维,即“一题多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用不同的程序实现算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强调多样化的算法思维,可以有效地强化计算思维,让学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好的算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个问题和每个学生,并且几乎所有的算法都有局限性。在设计上机实验内容时,教师要考虑给出一些可供学生重构的程序片段,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所谓重构,就是在已有的程序基础上衍生出的新的解决问题算法实现。这种通过分析已有程序的优缺点,修改并把自己的思维融入新程序的过程,就是最好的锻炼计算思维的训练手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创新联系,达到简化和优化算法的目的。这个简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强化计算思维训练,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好程序设计课程。比如“百鸡百钱”问题,大多数学生都采用三重循环的算法实现。我们就可以提出改进方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何采用二重循环的方式实现,然后再比较两种算法的性能,三重循环的次数达到了100万次,而二次循环是1万次,性能提升了99%。一个简单的循环就可以让学生认识算法优化的魅力,这就可以让他们继续思考如何简化问题,公鸡数量不可超过32,就可以在循环中把公鸡数量由100降到32,同理,母鸡也降到98,这样循环又降低了10000-32×98=6864次,比之前的二重循环又减少了70%左右,这一系列的简优化处理,对于增强计算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8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引言

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模式中,工科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在本科阶段,一般认为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已经能够支撑其专业学习与应用的需要[1-2]。但从研究生教学实践看,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储备是参差不齐的。在郑州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环节当中,“C++、Java程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研究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可以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实现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在传统程序设计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讲为主线的教学冲淡了以学生学为主体的目标实现[3]。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辛勤的灌溉者,优秀的教学方法则是科学的培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法便是这个科学的“培育方式”,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4]。通过让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5]。所以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培养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在一些西方国家中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高等教育中,很多学校通过举办案例教学知识讲座、优秀案例推选、新媒体互动版式设计案例以及案例教学成果展示等来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6]。根据近年针对工科研究生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一种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每一个教学模块都运用一个实用系统的开发案例作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术的实战项目。案例选择不片面追求大规模和高复杂性,而是力求典型,使案例和知识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形成整体,使知识讲解更直接具体,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

2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是国内外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被普遍应用于医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围绕案例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掌握其原理和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推导出结论。通过案例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内容建设

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还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更新。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3.1课程特点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郑州大学工科研究生必修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课程教学呈现出如下特点:

3.1.1知识点繁多

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也通过使用各种例题来讲解和说明语法和知识点,但教学方法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老师讲、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模式,重语法、轻思维能力培养,或者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教学案例,没有掌握案例教学的本质,学生学完该课程以后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研究面向研讨型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3.1.2实践性强

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水准以及学习新知识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能力,学生要达到“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设计实现一定功能的程序及计算机设备(软硬件)操作能力”的能力要求,课程教学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性。

3.1.3较高地位

学生计算机知识储备量的大小、程序设计经验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程序设计课程的质量和收效。作为工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后期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协助导师完成纵向和横向课题,教学内容的定位与实施十分重要。

3.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的结构与实施目的,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以及对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来实现程序设计课程的改进。体现在如下方面:

3.2.1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编写的,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有的案例着眼于算法设计,有的案例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界面设计,有的案例着眼于系统测试,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编写者不同的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项目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学生进入程序设计体系的切入点。问题使学生产生疑惑、对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优质地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2.2多样性为条件

多样性为条件是指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为最终目的,内容和方式视情况被赋予多样性。结合案例教学思想的程序设计课程不像传统教学对案例分析的片面教条,避免对程序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单一,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力和创新力。

3.2.3以思考和讨论为手段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常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决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讨论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和讨论将贯穿于计算机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基于案例教学的程序设计课程对思考和讨论的要求更高,只有勤思考,多讨论,实现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单线联系转变为双向和多向联系才能取得优质的教学成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结合案例教学思想的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多次互动的过程,每次互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不断扩大信息面,并调节自我认识,发现错误,逐步深入思考。

4案例教学运用到程序设计课程的预期

通过案例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历史长河的漫游中体会和感受计算机技术的意义与伟大,了解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Java语言概述、Java数据类型与运算符、Java流程控制语句、Java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通过具体需求案例介绍程序设计的系统结构,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是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程序设计是目标明确的智力活动。程序是软件的本体,在软件研究中,程序设计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我要去买饭,买到饭是我想要的结果,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几个步骤。就简单的步骤来说:第一步找到想要的饭馆,第二步挑选自己想要的饭菜,第三步付费结账。简单来说,如果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还要多一些。刚才那三个步骤是用文字表述的程序,也就是自然语言,这也是程序。程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解决买饭问题的步骤就是买饭的程序。如果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那个程序变身为计算机语言程序。程序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或者既定方式。编程就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写出来。而计算机编程便是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将其方法步骤写出来。通过编程实例学习编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编程语言并运用该技术设计和开发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程序来实现特定的需求,在教学实践环节选择开发环境,实现该程序功能。例如:C、C++、Java,这三种编程语言因为不同的需求而研发。通过编程实例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三种语言的不同,运用不同语言解决相同的问题所需要的开销,从而发现Java与前两者相比的优势在于可移植性强,对于系统和硬件要求不高。只要有Java虚拟机,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机器上运行,而C和C++是没有这种特性的。

5总结

案例教学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训练大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案例设计时需要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案例设计要指向高阶学习环节(综合、应用、评估、创造),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维,如何通过教师自己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认知模型;案例教学改革是范式变革,是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与之相应的学校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制度也应改革,以支持案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案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以所教课程为对象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即用学术的方式做教学研究,使研究成果达到必要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卫东,虞勇勇.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2(23):29-34.

[2]李波,冯博琴,韩丽娜.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J].计算机教育,2011(1):41-46.

[3]汤丽萍.应用型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15(4):114-117.

[4]杨雪青,海燕.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3):72-73.

[5]王华荣.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1(4):61-63.

第9篇:计算机的认识教案范文

近年来,“计算思维”思想概念在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改革中被称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向,随即展开了关于“计算思维”的教育研究的热潮,尤其是对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研究。陈国良教授等研究学者认为“计算思维”与逻辑思维、验证思维一并称为推动人类和现代科技发展的三大思维,计算机与数学、物理一样是培养新时代各个领域人才的必备基础课程。计算思维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及影响力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enWilson在他的获奖演讲中就提到计算在他的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都与“计算”有关;“计算思维”是理解自然、社会等现象的新视角,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是创造知识、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途径。成都理工大学的孙淑霞教授针对地方高校进行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基于计算思维的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周以真教授的定义,可以将“计算思维”看作是一种思想或方法理论。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每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问起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作用时,教师通常给予“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方式思考问题”等类似的回答。虽然在朦胧之中,也有将“计算”的基本思路注入到教学中去,但也难免为枯燥、烦闷的计算机理论所掩盖。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制订教学目的时以学生掌握了多少操作为基本考核目标,这就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陷入了“狭义工具论”的深渊。会使学生感到“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计算的愉悦———计算原理的相互影响以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思维方式”,对计算机的教育非常有害,这样会使学生对计算学科的认识淡化,无助于计算技术中最重要的核心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一线教师和教学改革者的燃眉之急。下面,就依照我校近两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现状,浅谈在农林类高校中如何进一步发展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二、基于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实践

1.课程的构建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构建方面,采用了“一个教学目标、三个实验层次、分专业立体”的培养原则。“一个目标”是以提高人才的基于“计算思维”等综合素质或能力为目标;“三个实验层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专业、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课程的层次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合网络学习资源,建立了包括自主学习系统、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辅助系统的“分专业立体培养体系”。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既有内延又有外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素质的提高。

2.教材的修订

从教材的修订入手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修订后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具有如下特点: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体现最新计算机技术前沿以及“计算技术”在农业院校的应用;强调“技能”实用性,更新书中的大量案例;应用性和概念性内容与时俱进,通过算法及基于Raptor的程序设计基础等以问题求解为核心的内容设置增强“计算思维”思想概念的引入和理解;知识点组织模块化,对于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3.编写基于“计算思维”的与农业各领域相关的案例集

在精选案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层次的不同,将案例集的整理分为两个层面:基础案例集和项目驱动型案例集。基础案例集中的案例采用迭代式案例模式,比如在Excel教学中使用同一个案例,采用迭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重点讲解单元格格式引用公式排序分类汇总图表数据透视表图表输出等知识点。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使枯燥的计算方法变得生动,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乐趣。使用案例驱动的方式讲解程序设计的语法现象和知识点,结合生产实践和经典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讲解解决思路,引出常见的语法现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达到“计算思维”培养的目的。项目驱动型案例集依托服务垦区和地方现代化大农业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各个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进行构建。这些案例来源于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横、纵向课题,例如选取“水稻本田现代化管理系统”“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等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格式转换、A/D转换等内容作为数据表示部分的案例展示;将横向课题“农场社区管理系统”和“农场党建管理系统”作为数据库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思考中,学习和领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根据专业进行进一步细化。

在现阶段区分文科类、理工类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成农业工程类、文科经管类、农学类、动物科学类、生命科学类等等。不同的专业运用“计算思维”的核心问题解决思想理解各自专业的实例,将更有利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2.合理配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软件应用培养要分层,技术基础培养分专业,“计算思维”的培养是根本。

3.教学过程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