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精选(九篇)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1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体育素质教育的特点

体育素质教育的特点是教育性和教学性相结合。首先,在国际教育改革的环境中,我国学校开展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应顺应世界潮流,树立体育素质教育新思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确立“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的新型体育观。其次,体育素质教育应与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新需要,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逐步增强体育育人新功能。最后,体育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的影响,发挥主体性作用,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理解,完成全身心的健康锻炼过程。教师的教育性对学生个人的行为能力、吃苦精神、人格品质等各层面都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2.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

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是我国继续发展经济和迎接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转型期的一种主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立足于素质教育目的性价值标准,兼顾素质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标准,具有稳固的社会合理性。体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树立团结友爱、献身社会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学校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对策

3.1树立“健康第一”新思想,设置科学合理新课程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据有关调查显示,学校中约有10%~ 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说明: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适当地调整课程设置、尽快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是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3.2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过多注重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致使教学中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造成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活动中复杂的挑战。素质教育既要强调开发学生智力,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合理地增加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内容,以掌握“三基”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3.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不可争论的事实。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并非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主体能力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和管理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实现“教”与“学”双方密切配合,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3.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系统学习”模式一直以来被广大教师所普遍采用。这种模式虽然对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参与、机械性模仿,丧失了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可见,在明确了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发展水平和可行性的教学条件,选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是提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3.5开设“第二课堂”,增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机会

在校期间,一些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愿望,但受到体育项目、活动场地和教师科学指导等因素的限制,锻炼计划只能搁浅。因此,了解学生意愿,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开设“第二课堂”,发挥教师专长,教师定期辅导,更有助于不断地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并不断地提高健康水平。

3.6.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广纳贤才,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人才,不断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地做好“以培养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他们进修和拿学位,从而不断地更新知识,普遍提高教学工作能力。

3.7.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和导向功能。以“体育节”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从而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技巧和赛制的认识,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与体育情感;同时,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贯彻与实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重要作用。(作者单位:沈阳铁路机械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润平.新时期高校体育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5(3).

[2]闫领先.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6)

第2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摘要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起对合作学习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学生个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与策略,就可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恰当评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恰当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又能考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是促进合作学习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问题,与广大同行进行如下交流。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通过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精神。在教学评价上,合作学习把个人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

二、合作学习的评价特征

(一)合作学习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合作学习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关注其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察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这样可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三)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小组成员的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合作学习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努力的过程,无论是结果和过程的评价还是小组集体与个人的评价都应注重小组合作的情况。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一)评价目的重激励

合作学习评价强调激励性理念,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或遭受失败时,更应以激励为主,肯定学生的进步,营造学生体验成功的情景,使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使命感、进取心、自信心的体验和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等通过课堂学习体现出来。合作学习评价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必须注意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学习过程中。

(二)评价主体宜多元

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在参与的评价者除了教师以外,还包括学生或学习小组等;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体现在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上;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对学生个体合作学习行为的评价都要突出“合作”二字。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都是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但各有侧重。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基于学生和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侧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自己在合作学习中行为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就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学目标迈进。

(三)评价方法应多样

多样化体现在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无论是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还是集体评价,对学生个体行为方式的评价都要突出“合作”二字。组内成员互评时,要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互相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条理,表达是否简练,操作是否正确、规范等。评价小组合作过程时,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教师要适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对组及组员进行综合评价,如“你赞成哪一组的观点?为什么?”“请你评一评他们的说法。”……组内互评时可以让组员充分阐述各自的理由,为组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组内互评也给不同的学生搭建了成功的平台,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从而解决合作学习中对个体的评价难的问题。这样评价做到了既有个体又不失去全体,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以学生是否掌握体操技术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小组竞赛法、表演法、自选动作法等。只要教师为学生营造“情境”,处理好角色的选择,就能使学生在竞争、合作、探究的良好气氛中,陶冶情操、规范行为、获得能力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3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方面来进行,这也是高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提倡体育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思路和观念想方设法进行转变,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教学中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挖掘一切资源,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及意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1.采用分层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需要向学生灌输分层教学的意义,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定位,让学生明白人的意志能力及身体素质本身就存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找准发展的目标,从而使体育训练更好地开展起来。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等级: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且具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分为一级,占总学生比例的5%;体质较好,能够对训练内容轻松完成的学生归为二级,占总学生比例的30%左右;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的,但是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体育训练内容的分为三级,占总学生比例的45%左右;体质弱,运动技巧差以及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归为四级,占总学生比例的20%左右。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以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活动。如,小组研讨、竞争游戏、即兴发言、情景模拟等。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教学法,让竞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使课堂变得活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团队精神。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也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竞争机制,通过教学评价来对竞争的结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需要教学过程的支持,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过程,创新无从体现,所培养出的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体现不出来,教学的效果很难得到检验。所以,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1.分组竞赛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竞赛,营造浓郁的竞争氛围。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差异,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分组,如果此时让学生自己单独进行训练,那么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分组训练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参与到竞赛中,从而使体育项目的训练高效地开展起来。如果某一层的学生人数较少,可以直接进行训练竞赛。例如,如果一级学生的人数比较多,可以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训练,一般每组5个学生为最佳。训练活动要保证在学生的能力允许范围内展开,在教学中营造出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可以交流心得、合作学习,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提高的目的。

2.动态管理

学生上进心理的激发需要建立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基础上,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从而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对学生间的差异能够兼顾;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分层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对于部分已经超过上一层次的考核要求或者已经达到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及时进行层次的调整,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倡导快乐体育教学

1.教学内容的精选

在进行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及内容,同时,也要与学生的体育兴趣及需求相符合。如,在篮球教学中,关于技战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把每一个方面都训练到,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基础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注重实用性,如,可以多训练运球技术及投篮技术等。像运球后转身、胯下运行及背后运球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在课堂中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而对于其他重点内容,就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力争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在实际运动中发挥其内在潜能。

2.用战术吸引学生

在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以足球课堂为例,由于足球和战术的变化存在直接的关系,所有对比赛中队员的技战术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如,相互之间的配合、位置的变化等。在体育课教学中,举行足球比赛,能够让学生充分锻炼球技,并享受比赛的过程。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学生会不停地在球场上来回奔跑,不但要与对方球员进行竞争,还要和本方队员进行配合。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都高度融入比赛中,也能体验参与比赛的愉悦感。除此以外,还要教育学生不要过度关注比赛的结果,胜利了不能骄傲,输了也不能气馁,力争下次比赛的胜利,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体育比赛。

3.适当强度的训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倡导快乐体育,开展阳光体育教学活动,其实现的形式就是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及既定的教学目标,不但要让学生学会一定高度训练方法,还要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得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最终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运动量非常大,而且比赛的对抗性也比较强,因此对学生的体能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此外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战术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因素,学生才能在比赛中享受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些因素都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组织比赛时,按照实际情况,把握好训练的强度。

对于学校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发挥其引导、解决问题的作用,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扶持和解决的措施,为体育教师排除困难,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成效。对于高中体育教师而言,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标准来制订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当然,可以根据大纲要求适当地进行变革,不能一味追求与大纲的一致,使教学陷入僵化。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做到的时要采取创新型的教学策略,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体现出体育教学的进步性与科学性,从根本上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立.高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1(7).

[2]刘兴川.浅论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化思路[J].体育时空,2013(8).

[3]张德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第4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自2008年起,锡山区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的的“三品课堂” 建设(即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稳步推进的系统工程,至今,经历了区域设计、校本实施、学科推进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的阶段。在学科推进中,笔者就本区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品质” 的理解和相关层面的现状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提供帮助。

一、“课堂教学品质”的理解

1、“三品课堂”建设作为一个课堂教学发展的顶层设计,我认为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是课堂教学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是人文精神观照下,教师生涯发展设计与经营的蓝图,体现了对教师个性和生命的关怀。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三品课堂”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能帮助学生确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与理想。因此“三品课堂”中“品位”、“品质”、“品牌”应该是如下一个关系。

“品位” — “品质” —“品牌”,构成塔形关系,品位在塔底,品质在中间,品牌在塔尖,在“品位”与“品质”之间,“品质”与“品牌” 之间又有相对模糊的交叉区域。

2、“品质课堂”对于教师而言,从课堂上体现出来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所谓“非典型性”就是 “典型教师”(成功的教师或者说是一些名师、能手教师、新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个性特点或特质。而“典型性”那就是“典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共性特点。因此,如何来理清“典型教师”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又是基于“品位课堂”标准(即是从“品位课堂”标准上提升出来的)对于推进“课堂教学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

麦克伊万在《培养造就优秀教师》中所说,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一种能够通过培训来教授的技能或技术。艺术:一种无法教授的天赋才能。所以真的要理清就显得教条。

对于学生而言,简而言之就是学业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上。

因此,对于提升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品质”进行的调查研究,我从两个层面着手展开。一是教师层面: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等视角。二是学生层面:基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情况。

二、现状与问题

(一)“课堂教学品质” 在教师层面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有追求大而全现象,缺乏反馈

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知道教学目标的的全面性、完整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却不知道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完整性、具体性往往与可操作性相矛盾,会导致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具体表现为对三维教学目标中主要目标的确定、次要目标筛选缺乏理性,不能很好理解“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是教学目标的基础,“运动参与”是达成前一目标的保障,“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体现在“运动技能与身体健康”目标的培养过程中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反馈,把教学反馈和课堂练习混为一谈;不能区分教学反馈的目的和手段;还有的教学反馈和教学目标结合不紧;教学反馈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教学中缺乏即时反馈等。

2、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有待提高,要抓住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概念不够清晰,并且它们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确,往往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缺乏结合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筛选教学内容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和重点、 难点的把握上,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抓住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还有待加强。如:做学情分析与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不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具体的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的分析不透彻。

3、能关注教学生成,缺乏生成教育意识

教学生成主要表现为课堂偶发的问题或见解的表达,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生成性的特征。然而当教学生成有效发生后如何利用,即如何开展生成教学(或者说境遇教学),教师缺乏观照和研究。

4、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脱离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统一的方法。教学方法既包括教的活动方式,也包括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 而实际上,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宣布自己准备怎么教, 没有考虑学生应该怎么学。 教的法子也没有根据学的法子来进行。

(三)“课堂教学品质”在学生层面

实体思维指导下的学生学业质量(考业)的检测是当前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而关系思维指导下的意义生成领域的评估监测,缺少成熟有效的模式。为此,三维目标的检测不能全方位实施,只能按照课程三级管理模式的要求,根据无锡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所学的规定内容进行监测,其中包括基本技能和基本身体素质。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需要体育中考,而且正值考试季节;小学阶段体育教师还有非体育学科的兼职教师的因素,因此,只是针对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所教学生进行检测。根据抽测结果(见附表1、2),说明学生掌握地方课程规定内容的技能情况较好,身体素质情况制止了下滑,出现的拐点。然而,由于有以下三个因素:抽测;避开了支撑跳跃和单双杠项目;避开了非体育专业的兼职教师,因此局限性很大。今后还需要在评价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方面深入研究,进行综合改革。要切实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要进一步促进学校间应有场地器材的均衡发展,使每一所学校的体育基本设施满足教学的需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主要对策

策略之一: 嵌入式学习

每天大课间活动、上课、课外活动、训练等等工作,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白天静下心来进行教学研究、学习的时间几乎没有,一般都要占用晚上或休息日。而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接踵而至的问题,只能是凭着经验,忙于应付。为此,借鉴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培训的经验,体育教师须将学习“嵌入”到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通过阅读书刊、网络学习、互助学习、团队学习、观摩学习、培训学习等形式,在学习中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间题,这样就能使自身在专业上得到较快的发展。

策略之二: 建设健康的组织文化

学校和体育教研组的文化是影响体育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气候,对体育教师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

学校的组织管理文化它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如:什么事该做,做什么事是受鼓励的;哪些话可以说,它是受欢迎的。它能促使体育教师选择和趋向与之相符合的行为方式。

体育教研组文化是体育教师在常规的教研组活动中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在专业发展上,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的互动而接受他人的影响,从而带动自身的不断发展。

因此, 良好的学校和体育教研组的文化,可使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营造出“学习化”、“专业化”的体育群体,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策略之三: 进行学生研究

“备学生”是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基础。从“主导”与“主体”关系看,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生发展需要”是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发展需要,要从学生发展需求的立场出发,否则会造成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品质。体育教师要研究所教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运动基础、认识上的困惑等实际状况和需求等,来设置学生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要把学生的爱好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体育教师的个人特点密联系起来,备课备到每一个细节,这样就能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策略之四: 反思性自我诊断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体现,也是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要。只有注重实践能力的积淀,才能够提炼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使之转化成为习惯,进而融人工作方式与研究方式。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以诊断出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能使问题得到比较彻底、有效的解决,使自己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最终推动专业发展。

因此,从有意识的积累,而后习惯性的反思,进而理性的实践,这一的执着追求过程,是普通体育教师到特级体育教师;是“品位课堂”到“品质课堂”再到“品牌课堂”的成长发展过程。

策略之五: 尊重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课堂教学品质”从“非典型性”发展来看,一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而且形成的过程是从模糊逐渐清晰。如:有的善于教学科研、有的善于训练、有的某项专业技术特别好,有的善于上课与学生沟通。另一方面,个人特征的形成是一个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的过程。

因此,就需要尊重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专业与自主是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自主需以专业为基础,而专业必须通过自主来实现。体育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专业自主权,可以说是体育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关键,也是形成“品质课堂”进而造就“品牌课堂”的基础。

四、几点思考

1、学校领导要通过教育评价、提供专业成长平台等为体育教师发展提供支撑力(外环境)

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师教育评价、绩效考核等制度,是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学校要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为教师制定近期及远期培训、进修计划,并按计划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提高广大体育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为体育教师订阅专业类期刊、杂志等书籍;开放网络研讨平台,鼓励参与专业QQ群、专业论坛等,尽可能多的为体育教师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要合理配置学校体育教师的年龄、性别结构,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计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2、体育教师要有专业发展的生命质量意识(内驱力)

绩效考核背景以及教师职称评聘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但是,面对课堂这个被誉为的“安全场”、“对话场”、“训练场”或者说是在师生共同的“生命场”,体育教师应该要有一定的境界。

黑格尔说,人“首先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其次他还为自己而存在,观照自己,思考自己,只有通过这种自为的存在,人才是心灵。”

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视为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视为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将切实提高专业素质成为自己生命的必须,来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生命的共生、共存和共同成长。

3、高度关注教师表现性素养的提高(提升方法、路径)

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研究中,需要体育教师切实提高表现性素养,因为它更是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素养。体育教师的表现性素养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表现的认知行力和行为力方面所具备得素质或修养。它包括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表现的认知,又包括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育表现的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 曾素林,靖国平. 教师的表现性素养探析.教育学术月刊,2011.5

[2] 马玉琪. 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 上海教育科研,2012.10

第5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成功体育学生主动学习

成功体育是在成功教育的思想启迪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思想。成功体育是让每个学生都学得有趣,学有所成,学有提高;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特别是使那些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让所有的学生都受到应有的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要为培养21世纪人才服务,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成功体育正是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造意识、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思想,实现体育运动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使他们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探求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途径,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试图以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和成功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成功体育的教学模式,促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一、“成功体育”的理念

成功体育是运用运动手段和组织措施,使每一个学生树立个体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产生自我超越感,达到自身满意的效果,使其获得成功感,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成功体育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展,强调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它是以为每个学生都创造成功的机会为手段,以教师获得成功技能为途径,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为基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模式。成功体育注重从“现在”到“未来”的过渡,它不仅着眼于现在,而且放眼于将来,通过学生对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1、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实施成功体育,首先要从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成功教育的思想观念入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激发学生成功的期望和成功的潜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我们应当使每个人在志趣、情感、道德、情操、审美以及其它精神领域多方面的、完整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体育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接受体育精神、体育思想、学习方法的熏陶,并将其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往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群体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沟通。这种交往活动,既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交往技能和形成集体意识的基本条件,又是学生个体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要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尤其是要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创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

2、致力于学生的潜能开发

素质教育是在‘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素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成功体育提倡学生在学会一些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发展的同时,从内心喜欢体育、理解体育。成功体育主张的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的特长发挥和个性得以发展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相辅相成的,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成功体育在教学思想上,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为什么而教的问题。在体育的价值取向上要求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而且要放眼于未来。成功体育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问题。成功体育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究怎么教的问题。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生来就有学习潜能,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纠正错误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的全过程中体验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全过程都渗透对学生自信心、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致力于发展学生潜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3、以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成功体育的宗旨是对学生负责,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因此,学校体育要以育人为根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体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成为他们自己所理解、所热爱的体育,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体育和健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意志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获得成功后的兴奋、喜悦等情感体验,并使学生获得永无止境的心理感受和获得不断进取的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本的途径是改革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强化人本意识,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机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从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健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天赋的容许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功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新的发展观和教学观的基础上。新的发展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活动能力的提高。新的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以适应学生特点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通过活动和练习,促进他们充分发展。

成功体育的核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之间的差异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取得发展的成功,形成自主性的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

体育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成功教育的理念出发,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自我成功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立足于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因此,成功体育的教学策略,最终应体现在为学生发展的成功,落实在学生自信能够成功,学生自主争取成功,学生个性发展成功和学生体能发展成功等方面。

二、“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学模式是教学观念、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化和抽象化。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桥梁,是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逐渐形成自身不断追求成功的一种教育。

1、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实施成功体育,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策略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体育教学具有独特的身心合一参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生理负荷必须在达到一定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如中长跑教学,学生普遍怕苦怕累,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内容上的巧安排,教学方法上的巧设计,采用各种变换队形跑、追逐跑、超前跑、往返接力跑、越野跑、负重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运动量。教学中我们还通过游戏教学、分组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逐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让学生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积极主动地学习。

2、尊重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是对知识的能动的智力加工活动。尊重了主体,学生才可能发挥主动性;才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知识,善于运用知识,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尊重差异,首先是承认差异;其次是区别对待。尊重差异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学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前提。被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爱”的核心。激励学生成功是在正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的教育行为,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尊重学生的选择,正视学生的潜能,善于把差异当作资源来开发,才能从学生需求的层面来研究学生主体的发挥。教学中尊重差异,能使教育恰到好处地施加于每一个学生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从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各种激励的教育措施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品格、智慧充分自由地发展;通过教师激发学生主动性、主体性,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使外动力转化为内动力,外激励转化为内激励,由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主体而实现自我超越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3、分层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

成功体育是采用多种激励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一种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那些体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时,能较多地获得成功,从而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能力不太强或因某种生理、心理上的特殊原因,使得他们很少或很难完成同等条件下的教学任务,因而也就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分层教学就能减少部分学生的失败感。如在跳高教学中,为了能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高度的练习场地,由学生自己选择有把握跳过的高度,并可以根据自己在课上的练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一些以前的失败者,由于在多次跳过较低的高度后,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去跨越新的高度,体验新的成功。分层教学不但能使所有学生领会、掌握其动作要领,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获得了成功和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主动地学习。

4、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体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积极自觉的渴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的全过程中体验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全过程都渗透对学生自信心、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取得成功时,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就能主动掌握所学动作的要领,提高运动能力。但传统教学只管教、不管学,教学模式单一固定,体育课成了机械的“训练课”,学生成了“练习的机器”。 由于教学中不顾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潜力的实际,采取“一刀切、满堂灌”的教法,造成不少学生成了学习上的失败者。又由于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只注重硬性指标,忽视了学生的原有基础和认真学习后的进步程度,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器械设施过于“竞技化和正规化”,学生无法得到成功的体验。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学生的情感,难以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乐趣,使不少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一部分学生年龄越大越不喜欢体育课;部分学生的运动能力随年级升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运动技能高的学生看不起运动技能低的学生;体育困难生垂头丧气,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些都影响了合格人才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的心理需要时,就容易丧失自信心,产生畏难、胆怯的情绪和焦虑、恐惧心理(如:身体弱小,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在进行对抗性项目时;身体笨重、高大的学生在进行协调、技术类项目时;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在进行耐久性项目时)。其主要特征有:思维紊乱,注意力无法集中,相关肌肉紧张,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等。这种心理现象造成了学生技术动作变形,或者无法完成练习,严重的还会造成伤害事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教学中,我们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情况下,采取改变练习的难度和练习条件,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如双杠教材的教学,在新授课时,教师摆动幅度做得过大或器械难度过大,初学者则会感到危险而产生恐惧感。教学中,我们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示范的难度,教师的完整示范做得恰到好处,不将动作的难度做得过大,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再提出新的要求和提高示范动作的难度,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适当降低器械难度,用低杠代替高杠或在双杠下加高垫子;三是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个别“重点对象”教师亲自保护帮助,让学生有安全感;四是采用诱导过渡的手段,将动作分解和设置有效的辅助练习,增加辅助练习的内容,并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五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稳定学生的练习情绪,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个别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适当地降低教材内容的难度与要求,让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之后,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树立自信心,从而达到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就越能激发他们去追求新的成功体验。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要冲破以竞技运动教材为本的束缚;改变“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对于个别能力差或各种心理、生理上的原因而不能顺利获得成功的学生,应加强辅导和适当降低练习难度,使他们获得成功。

5、因材施教,激励学生成功

从成功教育的理念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自我成功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做到目标分层提要求,检测分层定标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内反馈,注重强化与矫正,把学习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教材处理上,找准起点多设台阶,分层递进;在教学要求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鼓励学生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可以取得一个层次上的成功,然后再向另一个目标前进。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前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起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分层次教学,实质上是因材施教,其出发点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不同程度学生的自身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大进步和获得较大的提高。

成功体育既表现为一种思想,也表现为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牢固地形成这样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集体,又要关心个别学生,二者相辅相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备课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了如指掌,同时应设计好向学生提问的内容、讲评时的要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规律和身心特点,适时提出练习的要求和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注意熟悉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他们划分为四种类型:(1)身体素质好又踏实;(2)身体素质好但不踏实;(3)身体素质一般但踏实;(4)身体素质差又不踏实。在教学中我们对身体素质好又踏实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鼓励他们“冒尖”;对身体素质好但不踏实的学生,经常检查他们在活动和练习中是否认真,帮助他们克服不踏实的缺点;对身体素质一般但踏实的学生,经常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使其更上一层楼;身体素质差又不踏实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检查他们是否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否掌握练习的方法,并及时纠正他们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的质量,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6、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其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成功体育旨在使体育教学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跟上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其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成功体育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正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你任何时候都有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我们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除,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实施成功体育,教师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全身心地、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要善于捕捉激发他们成功欲望的最佳时机,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重新找回自信,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自我目标的设立,通过自我的超越,获得成功的感受,得到快乐的心理体验。

成功体育是从学生的学法入手,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良性的心理刺激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自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变学生的练习以失败告终为在练习中始终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学生练习中的“失落感”为“满足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心理的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创造一个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和使之能实现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他们成就的需要,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准确的教材概念,并在“用什么教”和“教什么”两个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如纵箱分腿腾越是我们从许许多多的支撑跳跃技术中选出来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我们教这项技术却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想通过这项比较典型的支撑跳跃技术的教学,来发展学生支撑跳跃的能力,以及对时空的理解和勇敢意志的培养、灵敏素质的发展、跨越障碍的的获得和对支撑跳跃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支撑跳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此来锻炼身体。换句话说,我们是用分腿腾越作为“媒介”、作为“范例”来教给学生内含于其中的生理、心理、技能、文化、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纵箱分腿腾越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有恐惧心理,不能按要求完成练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除进一步讲解、示范,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外,还要改进教学方法,适当降低跳箱的高度或缩短踏跳板与跳箱之间的距离,帮助和保护这些学生进行练习,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动作技能。在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鼓舞下,学生就会逐步掌握正确的动作,逐渐消除恐惧心理,独立完成练习。当学生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成功时,不但能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练习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使教育行为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

三、结束语

1、成功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要尽量减少学生的失败感,使人人都获得成功。因为“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失败会使人痛苦,甚至于丧失自信心。而成功能给人以自信和快乐。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每次都获得某方面的成功,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对学习产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增强自信心,努力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追求新的成功体验。

第6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72-01

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体育知识的初始阶段,在这之前,学生尚未系统的接触体育知识。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各种体育活动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特性使得学生很难对某项体育活动形成较为稳定和长久的兴趣爱好,往往是三分钟热度。然而这一阶段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到日后学生学习体育的效果,所以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随着当今小学生课业任务的繁重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小学生日常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然而,小学时期正是青少年身体成长的黄金时期,加强锻炼必不可少,因此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各个小学基本都设有体育课,但小学体育教学的总体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学校、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上课马马虎虎,教授内容不成体系,甚至随意取消体育课,这样就很难充分起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加强学生体质锻炼的作用。其次,体育教学资源以及硬件设施匮乏,日常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接触和兴趣培养。再次,体育课堂上,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服从教师的指令,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压抑,以致于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最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按照教师上课的进度和安排统一开展某项体育活动,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不利于学生自身体育潜能的挖掘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策略

2.1 重视日常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目前小学生的课业任务日益繁重,但是良好的体育教学不容忽视,受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学校、教师认为体育课程不在考试科目之列,所以对待体育教学马马虎虎,随意取消体育课的上课时间,课堂内容毫无规律体系,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对待不爱运动呆在角落的学生也不加以积极地督促和引导,以致体育课堂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然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够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学生之中也形成了体育课程不重要的认识,对体育课采取敷衍的态度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发现体育的魅力,对体育产生兴趣呢?所以,当务之急是各学校、老师端正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不任意取消、占用体育课的上课时间,科学合理规划课堂内容,丰富体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2.2 完善体育教学资源,丰富体育课堂内容。尽管各个小学都设置了体育课程,但是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大都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并且部分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研究认识不够,缺乏组织进行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无法有效地保证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而体育教学用品的匮乏使得体育活动形式单一,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积极引进优秀体育教育人才,为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加强各学校之间体育教学的学习交流;同时,买进大量体育教学用品,增加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保证课堂上每个学生有相应的器材使用,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和认识,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使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来。同时也要对现在有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让体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的精彩,达到对学生视听感受丰富的目的,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3 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与其他科目的上课模式相似,小学体育教学也是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课之前计划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上课后按原计划带领学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最后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但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接受程度,导致整个过程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丧失,是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过于严肃的体育课氛围也是学生对体育课难以形成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实践表明,学生对于过分严厉、喜欢批评学生的老师没有好感,对于十分凝重的课堂氛围提不起兴趣。因此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体育情绪的高涨,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2.4 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大都采取集体活动的方式,大家统一参与某个体育活动的展开,不注重区分男生和女生在体育活动参上意愿的不同,不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体育爱好,使得不同的体育活动占据大约相同的体育上课时间,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接触较少,反而在不喜欢的各项体育活动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被各项繁杂的活动项目充斥,难以形成相对固定的兴趣爱好。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即使在小学中,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体育活动的选择上就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大部分男生偏爱篮球、足球等相对较为激烈地运动,而女生则更喜欢跳绳等较为安静的运动,这种差异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协调,那么势必会造成一方体育学习兴趣的减弱。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体育兴趣爱好,促使学生在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运动,同时,注意协调体育活动的安排,尽量做到吸引全体学生的目光。

第7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原则;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笔者通过这几年教学改革的实践,对体育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方向和思路。教改是为了更好地教学,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在吸取原教学大纲的精华的基础上,增加符合课改精神的新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为终身体育奠定好基础,使学生全面地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作为教学要素的体育知识与体育实践的内容,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微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构成体育教材的各个单个项目组成的教学内容。而本文的研究重心则放在微观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上,即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现状研究

1.教学中竞技味道太浓

由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长期受前苏联教学模式和我国近20年竞技运动项目为轴线的教材体系,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能力有差距。教学中往往受规则和技术的制约,如在跳远教学中,由于考核规定学生必须在起跳板起跳才能计入成绩,在跳远教学中就加入了“助跑”踏跳技术的教学,而“助跑”踏跳技术无论从跑的姿势和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来看都是不实用的,以规则方式纪录的跳远成绩来评定学生跳的能力是不科学的。再如,“拍球走”成了“运球”,“走步”限定了学生拿球走动的自由性等,使好动的孩子被限制在篮球规则的框框中,而没有体验到篮球运动的游戏性和快乐性,使越来越多的人不能接受对体育项目规则的限制而背离运动项目。

2.非体育性教材的涌入

由于新课标取消了体育教学内容具体的规定和指导,而地方也没有及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因此各级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上不断地发挥创新思维,创造出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题材,创新项目名称,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但同时也导致了不少非体育性教材涌入,如魔术、电子竞技、、多米诺骨牌、劳作等,在体育教具和器材方面也出现了生活物品及其蔬菜和水果进入课堂,诸如扁担、箩筐、扫把、南瓜等。这些课程内容的选择使体育课的性质和教学性质发生了蜕变,也使体育教学设计出现了庸俗化和幼稚化的倾向。

3.缺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加入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教学内容单调、没有趣味,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这和其他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在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少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4.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有时选择的教学内容难度过高,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有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太容易了,学生不必努力就可以轻松完成。这两种情况都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如,有的教师在“水平四”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的水平目标的指导下,选择了8×50米往返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我们知道8×50米往返跑比较适合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显然是降低了难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这样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师只注重了练习的兴趣,没有考虑运动项目的难度和锻炼效果。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策略研究

1.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1)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中一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竞技体育的趣味性比较差,要求学生的运动水平比较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各异,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满足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健身、健美、终身体育的需求,全面考虑学生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水平差异

一个人完整的学龄阶段可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每个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的特征都是不同的,因此选择课程内容要考虑各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因素。

小学低、中年级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在该阶段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不应出现完整、独立的运动项目。低、中年级的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可选择游戏或一些基本运动。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都开始逐渐成熟,所以应当以独立的运动项目作为基础来分类。这里的运动项目是指作为体育手段的独立的运动项目,它可以来自竞技体育项目,也可以来自娱乐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和生活体育等。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更加成熟,已接近成人的水平。因此,教学内容就应该具有一定的专长,体现出更高难度的特点。高中阶段除田径为必修课程内容之外,其余系列可由教师或学生选择。

(3)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行性和可评价性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必须重视其开发、利用的程序完整性和系统性。其中,尤其要注意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实施利用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评价性。可行性就是所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符合教师的教学能力,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学校所具备的条件。可评价性就是指根据课程内容制订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只有当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可行性和可评价性,体育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4)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建立在大纲的基础之上

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合理的、科学的,它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体现,对我们当时的体育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而新课标虽然强调尊重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应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和辩证地吸收其内容,改革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开拓和合理引进新的内容。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1)重组运动项目,改革竞技运动项目

我们在安排课的内容时要重组那些纯竞技性的项目,我们要从简化异化竞赛规则和挖掘运动项目内容的多种功能两方面着手。通过教材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场地器材的改革竞技运动项目。简化复杂的难度大的运动技术动作,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就能掌握,并且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根据课程目标对这类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动作的结构,辅助游戏、比赛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人物,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练习,不受各种枯燥的技术练习和动作结构的要求限制,激发运动参与、体育运动乐趣。因此,同样是“跑”这个教学内容,在小学的教学中就可以创设“开火车”“送动物出游”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练习。而对于排球的教学,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专业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实践花在垫球、发球等基本的技术动作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本身的乐趣,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普遍畏难、厌学情绪。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个教学内容改造一下:可以采用软式排球作器材,减少练习中对学生身体的伤害,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改变比赛的规则,采用小场地、低网,降低练习难度。修改比赛规则,废除三次必须过网的规定,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标准化”场地和器材。如,在小学安装标准化篮球架,那小学生几乎不能使用。如果我们能在篮球场安装不同高度的非标准篮球架,运动场上将会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篮球场地进行运动。在排球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将网调整到适合学生的高度,那么学生在类似扣球等技术动作时就会乐此不疲,在快乐中享受体育。

(2)开发各种体育资源为教学所用

①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根据体育校本课程目标合理地选用课程内容。不同学校在选用校本课程内容时应全面分析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例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可以把街舞、轮滑、网球、跆拳道、棒球、橄榄球等新兴项目作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选用这些课程内容显然不太现实。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偏远山区的獐山中心小学,利用学校周围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山林、置身于田野、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大自然中,不断的探索、考察与反思中逐渐形成了“松树林”“竹林”“茅草地”和“大田梗”等活动板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内容。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校本课程的大力开发是体育课程内容的来源之一。

②新兴项目的开发

未来的体育课程内容在竞技运动项目的选择上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现在和将来生活的需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健康的运动项目,并注意挖掘这些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

除了改革竞技体育项目之外,我们还要增加一些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稍加锻炼就能起到健身作用的新兴体育项目,例如,搏击操、街舞、体育舞蹈等这些社会流行的运动项目,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有些竞技类的项目,如田径中的短跑,极少有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以短跑为锻炼身体的方式。因此,要把新兴的项目引进到校园,让他们走进课堂。

③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其特点除了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和健身性之外,其中还有不少可以借以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当代学校体育值得开发和利用的。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大多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技巧。如,放风筝、滚铁环、捉迷藏、荡秋千、划旱船等,更能创造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会环境,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中还有不少传统保健、养生知识。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都有益于学生保健、课外健身运动和心理调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生理、心理的差异进行保健内容的选择。

④隐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

隐性体育课程就是指隐藏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那些关于体育情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以及学生人格(心理、性格、社会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隐性体育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品质、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隐性课程内容也具有隐含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通过有意识的、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将体育课程内容中隐含的、不确定的课程内容开发出来,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3)体育游戏教材竞技化

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并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更好更快地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做法上,可将教育体操、舞蹈、基础体力和游戏这些学生喜欢的内容统一起来,并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以健身为主的运动项目体系。体育教师在确定了体育课的标准,并按年龄阶段,确定了各阶段的学习重点。然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内容或由游戏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竞技运动项目。注意目的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增强体质的,而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4)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利用

学生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资源,因为它们直接源自学生真实的生活,有些内容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学生集体智慧的象征。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将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不仅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过程。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做到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效地发挥体育的功能。但这不意味着体育课程以将来的社会生活为定向,贴近社会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

(5)课堂上生成的内容的挖掘

体育教学课堂空间的广阔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运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就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非预设性、非线性、开放性等方面,要求教师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非预设性,教学路径的非直线性和教学内通的开放性等。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生成了动态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评价、文本内容与形式[J].体育学刊,2007(4).

[2]黄国良.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体育师友,2005(5).

[3]杨正刚.大自然,我们共同的乐园:獐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体验[J].中国学校体育,2006(4).

[4]郭建明,张小芬.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2007(8).

第8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发展对策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走过了32年的风雨历程。站在科学发展观视角,分析目前的状况,寻求发展的策略,无论是对高校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的建设,还是对推进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不完全一致

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涵盖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内容。从理论上看,它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念。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个体水平不同,要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五个领域的教学任务是极其困难的。加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给大多数学校带来的教师资源不足、体育场地设施短缺等问题,要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事实上几乎不可能。

(二)教学效果测量与评价不科学

教学效果测量方法与评价标准的改革步履维艰,至今仍未走出“生物体育”的怪圈。测量与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通行方法是监控学生的心率变化,无论什么类型的体育课,也不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是什么,无一例外的是通过“摸脉”获取学生心率的变化情况,由此推断其生理负荷,进而评价教学效果。至于教学目标中运动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心理品质培养等方面的指标,或是因为课时计划中原本就没有设计具体的达成路径与措施,或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操作而不得不将其束之高阁。

(三)教学改革重心偏移

长期以来,国家、省(部、委)重点资助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985”、“211”大学,教学改革的试验区也局限在位于中心城市且办学条件好、生源质量高的重点大学。真正能够代表我国高校主体的地方院校,始终被搁置在边缘地带。教学改革实践中,站在教师“如何教”的角度,进行“教法”改革的项目与成果俯拾即是,而站在体育课程学习主体―学生的角度,研究“如何学”的问题,进行“学法”改革项目与成果寥若晨星,改革的重心偏失。

(四)课改试验事倍功半

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的活动”[3]。课程改革试验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局部乃至整体的失败都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失败了,至少也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讲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传统教学理论近乎是颠覆性的“新课改”试验。自2001年开始在全国38个部级试验区试行,至今未见到任何实验区的任何实验失败的报道,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二、体育教学发展策略

(一)理顺主体关系,调整教学改革重心

重点大学在我国科技、文化、教育领域的学术引领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项实操性极强的工作,简单地把重点大学成功的教改经验、教学模式,照搬到一般院校,常常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遵循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理顺改革的主体关系,在借鉴重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同时,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一般院校。

(二)坚持实事求是,规范教学改革试验

在教学改革试验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科学研究的规范,从理念、制度、行为、器物四个层面整体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方案。将理论思辨与实证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可能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科学监测试验的每一个环节,客观报道试验数据和结果,不断从试验的真实过程中归纳、提炼具有普适性意义的理论观点,通过客观的抽象和逻辑论证,概括出新的课程教学理论学说,逐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体育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三)倡导学术批判,促进教学改革争鸣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教学改革中的每一个事物都会受到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永恒的、无限的发展变化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参与所有的实践活动,更不可能摆脱个人主观能力、条件的局限而使自己的认识穷尽真理。任何部门的指示、意见,任何专家的观点、学说也不可能是超越时空的永恒真理,都有待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果“没有学术怀疑和学术批判,新的理论就无从产生,学术发展就会失去活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会停滞不前”。

(四)尊重学科特点,引领教师健康发展

体育是一个包含大量运动技术、技能在内的综合体的复杂工作。因此,考核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和业务水平,应充分注意到学科专业的特点,科学界定学术论文与教师实际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关系,客观评价他们的劳动成果。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打造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平台,引导他们围绕本职工作开展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努力锤炼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昕,胡红梅.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0.

第9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范文

一、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教育思想有待深化

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健康的体育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不够深入,部分体育教师也未完全突破原有教育体制的束缚,仍然把体质增强或运动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环境民主化程度不高

虽然国家近几年一直倡导民主和宽松的教学方式,但从实际收效却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因为部分体育教师仍然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变相体罚的严重问题。

(三)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前提,然而当前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一大特点是单兵作战,按照事先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程序化教学,并且据此设立相应的教学资源。从现实来看,这一模式不仅有悖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四)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体育课程评价的核心,甚至为唯一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实际成长与发展潜能缺乏相应的具体指标。此外,针对个别体育“困难生”,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损其信心与个人尊严。

二、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进一步突出健康教育思想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建设工程的推进,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应当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突出健康的教育思想,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不能从单纯的体质增强目标出发,仅仅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要深入结合学生自身发展实际,完善以健康为重点的教育体系,并相应的修正相关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创造民主与宽松的教学环境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按照这一思想,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当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创造力。对此,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尝试放宽教学内容与框架,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杜绝一切以“体育训练”为名的变相体罚现象。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

(三)综合开发体育教学资源

体育作为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科学,必须依靠强大的课程资源作为依托。针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资源短缺与不平衡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体发展实际,有计划、分步骤地扩宽体育教学内容的外延。同时,学校的管理层也应当对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在必要时,也可以加强与外校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学框架,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索。

(四)建立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与之相配套且切实可行的多维度课程评价体系。具体来说,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倡综合化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将学生成果评价的重心放在其个体的实际成长与发展潜能上,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运动成绩,还要着眼于学生的这个运动与发展的过程,特别要给予体育困难生一定的人文关怀,使其树立信心和尊严。此外,要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