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质综述范文

生物质综述精选(九篇)

生物质综述

第1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1检验样品的质量控制

1.1标本的采集:样品的采集质量某种程度上是获得正确检验结果的保证。虽然样品的种类繁多,但不同的样品都要采用标准规范的方法和要求进行采样。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自已的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正确地把握标本采集的时间和部位,同时要合理选择标本及采集方法,严格控制各种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使用的器材必须消毒彻底,存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安全可靠,不得混有任何消毒、防腐剂;采集消毒剂和含有消毒剂的样品(如自来水)时,必须在容器灭菌前加入相应的中和剂。采样者必须详细填写采样单,注明样品名称,数量,批号,规格,包装情况,被检单位,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并签名以对样品质量负责,对样品有异议时,实验室可会同现场人员采样。

1.2样品的保存和送检: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的运输和保存方法,防止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改变。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的,应把标本放入合适的保存液内冷藏保存,最多不得超过48小时。标本送检必须有专门容器,样品不得倒置,如培养脑膜炎双球菌的标本因对温度和营养要求较高应注意保暖,立即送检。送样时,必须附有送检单,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拒绝接受,以免造成更大的浪费和作出错误的结论。

2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2.1对检验人员工作质量的要求:一个检验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决定检验质量的好坏,不管他的水平有多高,技能有多好,如果没有良好的责任心,永远不会有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因此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程序及实验室内规章制度,必须坚持理论基础的学习,注意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及时收集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提高理论水平和微生物鉴定操作中的准确判断能力。

2.2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各类培养基的标准,控制培养基的质量,详细记录培养基购入日期、启封日期、批号、配制日期、数量、种类、标记、操作者等,配制好的培养基要求作以下检查:

2.2.1一般质量控制

2.2.1.1外观:液体培养基应清晰,固体培养基要保持适当的硬度、水份、颜色和透明度。不可出现混浊、沉淀。

2.2.1.2灭菌:含糖类易变质的培养基用55.16Kpa15min;含蛋白质类的培养基用血清凝固器或流动蒸汽间歇灭菌;其他一般培养基均用103.43Kpa,试管分装灭菌15min,100ml三角烧瓶灭菌20min,2000ml三角烧瓶灭菌30min。

2.2.1.3PH:定期抽样检查,相差不能超过规定PH的±0.2,PH试纸精度不够,不能以此为依据。

2.2.1.4培养基的倾注与保存:平板琼脂的厚度一般3mm,药敏试验用琼脂为4~6mm;斜面不超过试管的2/3。制备好的培养基应放在冰箱(2~8℃)保存,为了避免水份过快地丢失,应放在严密有盖的容器或塑料袋内,这样平板类的可保存两周左右,试管类的可保存1~2个月。出现干裂和污染不得使用。

2.2.2各类培养基的质控:

2.2.2.1增菌培养基:选择适当的菌株接种在增菌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结果应该是目的菌呈优势生长,而其他细菌则被抑制(如普通肉汤,GN增菌液,SC增菌液等)。

2.2.2.2分离培养基:在鉴定分离培养基的优劣时,主要看目的菌在上面是否生长良好,同时,又能阻止其他细菌的生长,在进行培养基质控实验时,应采用上级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菌株。

2.2.2.3鉴别培养基:用经过专家确定的某些阳、阴性对照菌株,经过鉴定确能出现预期目的的生化反应,方可使用。

2.2.3其他相关材料的质控

2.2.3.1染色液:染色液要标明配制时间,用前须用适当的标准菌株作阳、阴性对照,鉴定其性能,如革兰氏染液可用金葡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对照菌。经常使用的染液要一个月核对一次。

2.2.3.2试剂:对做生化反应用的各类试剂,在配制后均应进行必要的鉴定,用已知阳性及阴性菌株进行试验,如硝酸盐还原试验的还原试剂,应定期用阳性菌株(大肠杆菌)和阴性菌株(硝酸盐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其他试剂如氧化酶、酶触试剂等易失效,应定期核对。

2.2.3.3诊断血清的质控

购入的诊断血清(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必须记录购入日期,血清必须透明,出现混浊不得使用,保存在4℃冰箱中;使用前应检查批号、透明度及效期,并用已知菌作试验证实其特异性,一过有效期应经常检查其效价是否降低,降低即不可再用。

2.2.3.4药敏试验的质控

影响药敏试验的因素有培养基、药敏纸片和接种的菌量等三方面,培养的要求同前所述;药敏纸片尤其要注意其效价降低,温度特别重要,必须保存在冰箱中,特别是青霉素系统和头孢菌素系统的抗生素,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再就是每批试验均需用质控标准菌参于试验,按照规定的培养基,接种一定的菌量与标准菌同时进行,观察结果应首先观察质控菌株是否符合规定的抑菌圈大小,如不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试验。

2.2.3.5常规仪器设备的管理

2.2.3.5.1灭菌器的管理:使用各种灭菌器必须安全可靠,定期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记录。监测方法:湿热灭菌可用生物学方法(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菌片)和化学方法(121℃灭菌化学指示片),干热灭菌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时间(达到160℃2小时)。

2.2.3.5.2温箱、水浴箱、冰箱的管理

这类实验设备温度必须恒定,每天记录温度;温箱、水浴箱应控制在36±1℃;普通冰箱一般为2-8℃,低温冰箱一般为-20±5℃。这些仪器内存放物品不得超过总容量的4/5,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均衡一致。

2.2.3.5.3厌氧培养箱的管理

应用化学标记及生物学标记,以保证厌氧培养的有效性。

2.2.3.5.4接种环、接种针

接种环应保持园整光滑,圈直径为3mm,长度为5-8cm,每环相当于1%毫升;接种针长为5-8cm。

3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

实验室间的评价包括县(区)内,市内,省内以至全国,由省市实验室组织,负责执行质控检查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培养基的标准化、实验试剂及其他器材的性能进行检查,同时进行模拟标本的盲样考核,并将评定结果反馈各参加实验室,以帮助各单位实验室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查找原因,改进工作,提高检验质量。

3.1各实验室所用培养基、试剂及诊断用品等应符合标准化要求,实验室必须建立各类常见病原菌质控用标准菌株。

3.2定期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统一检验方法及操作程序。检验业务人员特别是基层业务人员,学习培训机会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足,上级业务部门应经常组织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

3.3各级疾控检测机构定期(一年一次)对其所辖的疾控检验机构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考核,进行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活动。

第2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一 宇宙中的一切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循环之中,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这些运动的结果。科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观察、记录、解释、预测这些现象。

现时的现象和过去的现象

满晰博认为:人们在观察和感知,即获得正面经验、逼近实际现象(有效现实)的时候,直接来自于现时,间接来自于过去。

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现时的现象(结果)由运动、瞬间变化、动态过程、生命变换、功能等构成;现时的现象或结果(如运动与功能)无定量特征(如重量和数量),不能定量测量;它们只显现出方向性,只可以定性描述。

过去的现象(结果)由物质,累积的、物化的、肉体化的效果构成。过去的现象或结果(如静止的实体)无定性特征(即方向性),不能定性描述;它们只显现出定量特征,只可以定量描述。

就一个个体的感知能力来说,在某个确定的时刻,通常不能同时聚焦于过去和现在,他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抉择。显然,感知和说明功能与实体,需要应用不同的感知形式和认识方法。

感应综合法和因果分析法

那么,感知和说明功能与实体,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对应于什么感知形式和认识方法呢?满晰博指出:

为了感知功能、生命过程、瞬间变化,必须记录现实的动态特征;为了合理地区别同时发生的现象,必须记录它们各自的方向性—这就需要我们应用感应综合认识模式和方法论。

感应综合法(inductive synthesis)是指,相互产生作用的动因是自觉地维持或聚集的。“感应”(induction)意味着动因和效果(以及感知)是同时存在的。现时的效果构成动态的效果、功能和运动。

为了感知和说明物质、物化、实体或肉体现象,必须关注过去的、积累的、物化的现象;为了合理地区别不同的累积现象,必须记录它们的定量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应用因果分析认识模式和方法论。

因果分析法(causal analysis)是指,一个被观察的效果与其他同时发生的效果的所有关系,都被有意识地分离或者抑制,而与其原因的关系却被明确地建立。在时间上,原因公理性地发生在效果之前,因此,原因处于过去。过去的效果构成了物质化的效果,因而也构成了物质。

中国医学和中国科学、西方医学和科学的方法论

电磁学里的左手定则、右手定则,中医学里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都是典型的感应综合法;而化学的还原方法,现代医学的放射、造影等诊断方法,都是典型的因果分析法。因此,满晰博认为:中国医学和中国科学,从诞生起直至现在,就严谨地、连贯地、独一无二地应用感应综合的方法论。它的表述是对动态、现今现象的直接领悟;对比之下,西方医学和西方科学,至少从19世纪开始,就排他地应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它的表述限于对于过去的、物化的、肉体现象的说明。……只有在现代电磁学、核物理等领域,感应综合方法论的应用才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二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满氏公理的基本表述形式:如果某一实体的同质性越大,则这一实体的功能的时间稳定性(一定时间内方向、倾向或性质的不变性)越小。反之,从直接可感知的功能来说,稳定性越大的功能(也就是很容易观察到的功能),产生于同质性越小(异质性越大)的实体。

满晰博解释说:实体的这种同质性在基本粒子中表现最大,它将顺着这样一个方向减小—原子、分子、细胞、原始和高级有机物的组织、动物、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社区,行星和银河系统等等。

……功能的稳定性在银河系是最大的,在行星系,文化、政治、社会社区,人类个体、高级和低级动物等等,显示了连续下降的趋势。换句话来讲,功能的稳定性与相应实体的同质性的变化方向相反。

满氏公理的延伸和推理包括:实体的同质性越大,其异质性(复杂性)越小,个体性(个体差别)越小;定量描述的效果越好的实体,其定性描述的效果越差;运用因果分析法的效果越好的实体,其运用感应综合法的效果越差;反之亦然。

三 满晰博对因果分析法的效果随实体同质性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作了这样的说明:

任何教科书上给出的信息,如关于氧原子的信息,决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的氧原子进行观察的结果;相反,它是以对许多这类原子进行具有统计意义的观察为基础的。

由于原子的高度同质性(个体差别小),这一观察过程产生的表述,其或然性几乎等于1。类似的结果也适用于其他现象,明显的限制是,同质性降低(等于个体差别增大)将降低因果分析法表述的严谨性、或然性,因此也就降低了表述的正面质量。

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进行化学试验、生物试验和药物试验,对同质性高的实体(如原子、分子或组织)做出的分析和假设,正确率较高。而人的个体差别比原子大得多,所以在生命科学中,特别是在人类医学中,以因果分析法为基础的随机信息、统计数据,对于确定正面的、精确的描述几乎毫无意义。

例如,不同的人对酒精有不同的反应程度;对于各种药物也有不同的反应;人的内在功能比微生物的更为复杂,诊疗功能性疾病比诊疗仅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更为困难,因果分析的诊疗方法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而感应综合法更为有效。满晰博对感应综合法的效果随功能稳定性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作了这样的说明:

第3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考试方法 改革策略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考核环节一直为我国高校相关专业所重视。传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试环节主要以闭卷检测作为考核方式,以考试分数作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法难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原则与思路

(一)考试方法改革原则

由于细胞生物学课程专业性及理论性较强,对该课程考试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及个人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1]。对专业成绩的评述不应单纯地以闭卷理论试卷成绩为最终成绩,应当综合评价学生日常课堂表现、实验课表现及课堂讨论等环节表现出的能力,并对成绩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具体考试方案由各专业教研部门自行确定。通过引入综述论文、课堂发言、实验课表现等环节的成绩评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考试方法改革思路

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主要将考试成绩合理地划分为“闭卷理论考试(60%)+论文综述(10%)+实验课表现(20%)+日常课堂表现(10%)”四个部分。

1.对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课堂学习为主,因此对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基础。因此,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10%作为日常课堂表现的分值,主要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讨论问题积极性、师生互动与沟通、课堂出勤率等方面进行考察,从而有效地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

2.对学生实验课表现进行考核

细胞生物学课程主要由理论课及实践课构成,实践课教学可以有效地对理论进行验证,是学生深化理论、接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途径。传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试主要侧重期末闭卷考试的考试成绩,对实验课考核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绝大多数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重视。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20%作为实验课表现的分值,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3.设计论文综述环节进行考评

为了提升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评的合理性,可以设计相应的论文综述环节,对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力进行考核。论文综述环节可以在考试周前一周至两周进行,由教师提前布置相应的论文论述主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撰写论文、制作幻灯片,在考核过程中由学生自主上台进行论文汇报,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在评分过程中,可以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10%作为论文综述环节的分值。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相关教师的素质培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虽然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仍然处于主导者地位,教师的职业素质及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贯彻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有效性,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开展周期性培训,培养生物教师相应的职业素养,相关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教学活动的推进对教师进行跟踪性的培训,积极开展教学前期培训、教学中期检测及教学末期总结,保证生物教师可以明确细胞生物学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并从考试改革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贯彻落实相应的考核操作

在明确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原则与思路之后,应当将相应的方案与思路落实到实践中,用实践检验理想化的方案,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合理性[2]。在实际考核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考核流程,并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出勤情况等评价因素进行了解。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单一性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教学模式,引入相应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评价机制,尊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评估。

(三)在考核过程中加强教师的协作

由于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理论性,且考试改革涵盖面与考察面较为广泛,学生成绩考核工作难以由一个教师单独完成,因此应当以过程性目光看待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工作,加强各环节教师的协作与沟通。在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学生日常表现统计、学生论文综述情况、学生试卷批阅等环节。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之间进行合理化分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成绩考核的合理性。

(四)引导学生注重日常学习过程

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不仅具有检测教学成果的功能,还具备评价功及引导功能[3]。传统侧重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模式对教学成果的评价较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学习时仅注重考点的学习误区。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对学生日常表现、实验课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的日常学习课程,尽可能地消除功利性的学习目的。

总而言之,细胞生物学不仅是一门集理论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学科,而且是临床医学及生物学的学科基础。在教学考核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当明确考试的评价功能及引导功能,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利用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考核内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1]窦晓兵,高佳,范春雷,胡林峰,钱颖,沃兴德.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09,23:327.

[2]肖明珠,毛建文,李红枝.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172-173.

[3]杨丽,张君,谢菁,徐文静,王岩.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69-70.

第4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关键词:描述 阐释 中心问题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逐步深入,试题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重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年考核目标和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试,基本上是从“审题-思考-组织答案-回答问题”的答题思维顺序来安排能力要求。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课本的基础知识、生活实践和试题的具体情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解题的关键步骤。此项目标和能力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试题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为材料题和问答题,属于应用能力的范畴。即结合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迁移、重组基础知识,运用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编制答案的过程。该项目标又作了三个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对已获取信息的表达能力,尤其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表达。学生必须精心审题,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限定项、求答项、中心项、提示语(有些试题没有),进行信息转换,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地表述事物或现象。

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如某一规律或现象的成因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特征,从多方面的现象中发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概括,作出正确的阐释。

3.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此项要求重在对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学生应从自然和人文等多角度、多侧面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

例1: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36题(图略)

(1)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

℃,其原因是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此题从整体构思上看,由浅入深,体现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试题(1)问中的“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这一地理现象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正确描述F、H两地气温等值线向低温处凸出这一规律,利用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凸低为高”,确定F、H两地为高温区域,这是对此题问答项正确回答的前提。此小题的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结合具体区域背景和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抓住影响该区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地形,利用经纬网和重要地理事物──黄河,判定F、H处为汾河谷地,把握“地势低,温度高”这一基本规律确定试题答案。试题(2)问中第一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正确描述图示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并根据相邻等值线差值相等准确表述图示区域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推断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等温线数值为2℃,北京附近等温线数值为-6℃,并计算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为8℃。这是对1月份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试题(2)问中第二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把握“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本质特征,整合所学知识和具体问题情境作出正确阐释,即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温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1月份北京比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太阳高度角小、昼长夜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温度低这一地理现象。试题(3)问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又要能够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内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与阐释。本题结合南水北调这一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京津地区缺水的原因。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抓住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这一地理现象的本质,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再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多角度对京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辩证地、历史地进行分析和阐释。①供:从自然原因看,京津地区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从人为原因看,京津地区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存在水污染和水浪费等破坏水资源现象。②需:京津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由于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由此而产生的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试题(4)问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对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提取对农业发展有利的区位条件,即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综合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达到意义完整这一要求。

例2: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39题地理部分(图略)

(5)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6)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

本题为文科综合题,从整体构思上看,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考查。利用东南亚与中国较近的地缘关系,围绕区域发展这一主题,要求学生从政治角度──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历史角度──中国和东南亚历史上的联系、地理角度──人类地域联系的一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综合描述和阐释,达到对区域的综合论证和评价,意义完整。但每一小题所体现的能力层次仍有差异。试题(5)问为地理问题,侧重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通过对铁路的营运里程、现有铁路基础、地形、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结合试题所给材料辩证地、历史地对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进行综合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试题(6)问侧重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须结合具体地理背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电子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影响出发,进行综合分析,突出电子工业对科技、现代交通、环境的要求。

对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几点建议。

1.狠抓课本,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这是学生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地表述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的前提。基础知识主要指本学科常见多用的知识,如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空间分布的知识应巩固在地图上,掌握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应把握其发生、发展和变化,了解其原因和演变过程,以及其结果和影响,人类采取的对策;对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应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运用其分析、推导、判断、评价一些地理事实或地理现象。

2.加强地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对其作出正确的阐释。地理基本技能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数据说明、存在状况、内部构造、外部联系,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形象显示等的重要方式。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辩证地、历史地对其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高考考查考生对新问题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独立判断和编制答案能力。新问题的切入点不会是教材原文照搬,高考命题取材于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实,或以时政热点为背景,从地理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能照搬课本,而是根据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网络,表述地理问题。

参考文献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

第5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一、用实验背景考查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表象的认识来自于对形态结构的观察。例如: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的分布,可以得知DNA、RNA分布的规律及联想DNA的复制、RNA的形成和它们的遗传、转录、翻译等功能特性;通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可以得知这两种细胞器各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许多科学的结论,离不开对现象的实验论证和内在规律的揭示。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论证了植物细胞的液泡的作用和原生质层的宏观假设,同时揭示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条件,还可以检验出植物细胞生理状态及死活情况。

高考生物实验的试题除上述考查方式外,还有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考查,可以通过实验中常见的错误结果和不正确步骤来设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的追溯,也可以通过图表、图解等方式考查有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操作的整合。也有对实验结论的验证,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利用。例如:关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一般几种色素带的呈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会辩证地看待实验结果,并从滤纸条尖端的处理,滤液细线画法技巧,滤纸条在层析液中的位置、层析液的多少等方面深入分析就可以找到准确答案。

通过一些经典实验的呈现,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和修订。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从实验材料的选择、母子噬菌体的结构变化特别是有关DNA和蛋白质的化学成分来源的变化进行评价。

通过以药学实验为情景,考查考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并作出合理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例如: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第4题,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对照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正确选项为D。考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淆“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不了解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分布于红细胞内这种生物学常识,从而导致推断错误。

二、通过识图、生物事件和生物实验,考查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呈现有关图解、图表或图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要求考生具有能有效地处理和正确表述图、表、文字、数据等提供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论解决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例如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中的第8题,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数量与30℃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数量最多。C温度高于2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数量开始减少。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数量相等。正确答案为A。考生答题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不能正确理解曲线的真正含义。光照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测定的CO2吸收量是净光合作用强度,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但是有的考生把测定的CO2吸收量误认为是总的光合作用强度。②在图中曲线上找点不准确,导致不同的温度所对应的值及有关计算不正确。③不能准确理解有机物积累量和有机物制造量的区别与联系。

以生物事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的第27题是以癌症为背景材料,并给予一定的文字图表信息,考查了考生对细胞学、免疫学等有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图表及相关文字信息,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实验探究能力;通过整个试题渗透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更为可贵的是该题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按照基础知识,实验探究,综合运用的主线逐层深化。

以生物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2007年理科综合第26题,就是以普通小麦常见的三种不同育种方法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

三、以知识树、图表文字、数学方式、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考查考生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以知识树为背景,考查考生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例如:2007年理科综合第3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又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正确答案位C。本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人类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考查学生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地位、作用及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还可能将DNA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细胞的有些分裂、减数分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翻译、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在一题中综合考查。

以图表文字、数学方式为背景,考查考生准确地描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内容。例如: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第2题,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正确答案为B。本试题用曲线图考查考生理解胰岛素的功能,血浆的代谢途径和调节,正常人血浆含量的变化等等内容。但部分考生没有把握住四条曲线与4名不同受试者的对应关系,找不出四名受试者所对应的四条曲线,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正常的血糖浓度及血糖的代谢过程,误把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作为胰岛血糖素患者,错误地认为曲线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类物质,而没有把尿糖考虑进去。

第6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第7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国内学者王忠敏(2012)认为标准的历史演化可分为朦胧、古典、传统、现代四个发展阶段,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服务标准相继出现,如社会责任、公共安全、社会管理标准。

    关于生态标准是否要纳入质量标准,Baumol、Oates(1971)认为生态标准除了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可保护第三方免受那些在生产和消费商品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外部性。政府通过实施标准,来限定那些造成负外部性的最大生产量或排放量,或者通过设定特定要求的产品标准,以减少产品使用或消费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Baumol、Oates(1988)指出环境规制将促进环保技术的提高,从而减少污染和使生产成本降低,因此质量标准中应融入生态标准。

    关于社会标准是否要加入质量标准,Robert J Flanagan(2002)提出劳工标准可以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纳入贸易中进行研究。Robert M.Stern and Katherine Terrell(2003)也有相同的看法。吕忠梅(2008),赵国栋(2010)认为我国现行的生态标准没有以人体健康作为核心地位,存在灵魂的缺失,即重技术标准轻价值标准。陈佳贵(2009)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李明涓(2006)从贸易壁垒角度,王晓莉(2008)从番茄的技术标准演化出发,舒辉(2002)从国际规则出发,一致认为标准的社会性应当加强。伍世安(2012)从技术制度角度出发,认为当代国际关于技术制度的质量要求,已从技术标准向环保和社会标准延展,从商品的基本功能向附加功能甚至废弃回收功能延伸。

    目前尚未发现直接与国际贸易货物质量标准演化相关的文献,而以绿色、蓝色贸易壁垒为研究对象的资料则较多。通过对质量标准的相关概念及分类的综述,质量标准应该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也就是说国际贸易质量标准在传统的技术标准下加入生态、社会标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过相关经济理论与演化动因关系综述,得出比较优势较为适合解释国际质量标准演化之动因,这是由于比较优势是两国进行贸易的基础,并体现了相对价格对贸易的影响,并在制度变迁理论中相对价格对制度变迁也起到较大作用,故笔者对其综合之,得出比较优势(相对价格)为质量标准演化之动因,并产生规模经济。通过对质量标准演化趋势的综述,目前学界还未有在质量标准中加入生态、社会标准这一提法,但根据标准的发展情况,国际贸易质量标准已具备这一趋势,并将在商品的质量标准中得以体现。通过综述,还有以下不足或并未解决的问题,如什么是国际贸易货物质量标准,为什么质量标准中要加入生态、社会要素,以及怎样科学制订质量标准的问题,以上问题都有待探讨。

    本文以标准作为国际贸易质量研究的切入点,深入探讨和论证国际贸易货物质量标准的演化机理,把其表现形式概括为“三个维度、两个主体、一个动力”。演化路径具体有两条,第一条是质量标准的形成最初表现为以市场为主体的质量技术标准演化,产品将从中获得比较成本优势,第二条是质量标准的形成辅之以政府为主体的质量生态、质量社会标准演化,产品将从中获得比较竞争优势,两条路径协同演化。课题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该章系统阐述了本论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通过对质量标准概念的综述,关于国际贸易货物质量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及分类。通过对演化动因及趋势的综述,同样未发现直接关于国际货物质量标准演化动因的分析,但发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制度变迁中均有提及相对价格是经济演化的动因,而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即为比较优势。关于演化主体,文献都指向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从演化趋势上看,质量标准的演化具有从质量技术标准演化为质量生态、社会标准的趋势。第二章为国际贸易货物质量标准概述。通过对质量标准的涵义、分类、作用的辨析,提出本文质量标准的分类方法,即商品的质量标准不仅包括质量技术标准,还包括质量生产过程标准,即质量生态标准、质量社会标准。质量技术标准、质量生态标准、质量社会标准共同构成商品质量标准体系,其中质量技术标准解决商品技术层面的问题,质量生态标准解决商品负外部性如何治理的问题,质量社会标准解决社会福利内部化的问题。第三章为国际贸易货物质量标准演化的回顾。通过历史、逻辑、实例描述,分别回顾了质量技术、质量生态、质量社会标准的演化过程,认为质量技术标准的演化具有“阶梯”形态,质量生态标准的演化具有“壳层”形态,质量社会标准的形成具有“塔状”形态。

    二、质量观的定义

    质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广泛地运用于商贸领域。科学质量观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商品的质量,从而促进商贸的发展。ISO(世界标准化组织)对质量给出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这一定义是从 “特性”和 “要求”两者之间关系的角度来描述质量的内容,即某种事物的“特性”满足某个群体“要求”的程度,满足的程度越高,就可以说这种事物的品质越高或是越好,反之则认为该事物的品质低或差。

    依据质量的定义,本文认为品质应包含供需两重含义。从供给面看,主要体现为商品品质标准;从需求面看,具体体现为品质要满足市场消费者对质量技术性、生态性、社会性的需求;通过供需双方共同决定商品的质量。

    三、质量观的演进回顾

    (一)国际贸易货物品质技术标准的演进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品质技术标准则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规范的刻画,成为商品交换的必备要件之一。可见,商品的技术标准,自商品交换就已有之,《茶经》、《相马经》对之已有阐述。品质及技术标准的制定,能辅助企业检验产品是否符合格,并使消费者充分了解商品成分含量信息。

    1.国际贸易货物品质技术标准演进的特点

    遵循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演进路径,技术标准从企业标准到国际标准即完成一个周期。其中企业标准是技术标准的诞生期,行业标准是技术标准的成长期,国家标准是技术标准的成熟期,国际标准是技术标准的消退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品质技术标准都严格按照上述路径演进,这需要考虑技术标准演进的路径依赖程度。一旦某一技术标准被广泛模仿,被锁定。由于被消费者长期性的使用,即使出现了操作性更好的产品,也难以打破原有使用惯性。

    2.技术标准检测项目日趋增多

    以茶叶的技术标准为例。茶叶的品质标准最初是从对茶叶品质优次、真伪的鉴别到借鉴样品进行判别,随着人们对商品认识的提高,对卫生安全要求增强,使检测盒限制的项目增多,如放射性物质、金属元素和微生物等,目前已经列入进口货出口标准内。2000年7月,欧盟对产业的农残检验标准又有了更严格的规定,2006年9月欧洲茶叶委员会新颁布茶叶农残检验标准与之前的检验标准进行对照,涉及37个项目的修改,其中新增的农残检测项目有26个。以至于我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规范必须在原有茶叶生产标准的基础上,更多考虑国外茶叶相关农残和重金属检验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我国茶叶商家的成本。

    (二)国际贸易货物技术标准演进的规律

    国际贸易货物品质技术标准从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的演进,隐藏其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市场,主要动力是比较成本优势。假设某国某企业作为率先制定品质技术标准定的企业,其有两条道路的选择,一种是标准得到市场的认可,被同行业效仿,从而进一步演进为行业技术标准。第二种,标准没有跟随者,得不到市场的承认,该标准废止。

    在第一种情况下,该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标准的指导下,形成规模化效应,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进而形成国家标准。假设该行业为外贸型行业,由于国际标准时进行贸易的商品品质的重要参考,国家标准进一步形成国际标准。假设另一国某企业向某国家出口同类产品,则B国进入A国家的条件为达到或者超过始于某国的国际技术标准。

    可见,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努力争取标准的话语权和制定权,在于这是其追求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反应,是其具有标准要素比较优势的体现。一个技术标准从企业标准成长为国际标准,一方面以为这该技术标准能更好地传播,其他企业随着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渐渐学习到了技术,但另一方面也以为这该企业的比较优势淡化,租值消散。

    总之,技术标准从企业标准到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即完成了一个技术标准的生命周期,企业要想再次获得比较成本优势,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形成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技术标准的竞赛如跷跷板一样,此消彼长,从而推动技术标准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质量标准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尤为明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进行了蒸汽机革命,生产技术标准得到了提高,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形成了较大的比较优势,雄踞世界霸主,德国美国在英国的高技术标准下,主动采取了超越战略,发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店里技术革命,使后来者居上,形成了新的比较优势,从而改变了贸易格局。

    ( 三)国际贸易货物品质生态标准的演进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政府在制定环境政策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把生态要素纳入生产和消费的决策过程,这一议题在国际贸易领域展开了广泛的谈论。

第8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股权质押典当借款合同模板一

典当权人(质押权人)(简称甲方):____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典当人(质押人)(简称乙方):

乙方因资金周转困难,自愿将其具有所有权并有权处置的财产做质押,向甲方申请办理典当质押借款。为了维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典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订立本合同,并共同遵守:

第一条 乙方用作典当的质押财产为拥有所有权并有权处置的股票、基金、债券、资金等股票帐户及资金帐户上的全部资产(详见________号股票质押协作函)。

第二条 借款金额:甲乙双方对全部质押物进行评估,估现值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元整;按评估价值的________%折价,乙方实际借款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元整。(________元)

第三条 借款期限及利率:借款期限自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综合费用为月________‰;利率为月________‰。

第四条 甲方支付乙方典当借款时预扣综合费用,在典当期内,乙方可以提前赎当,提前赎当不返还预扣的综合费用,利息按实际用款天数计算。

第五条 甲方承诺合同生效后一日内将借款给付乙方。

第六条 乙方保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如果乙方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偿还借款,必须在合同到期五日内向甲方申请办理续当。经甲方同意后,方可办理续当手续。办理续当手续时,乙方应付清前期利息和当期费用。否则,到期不予续当。续当费率在首次典当费率的基础上增加________%。

第七条 典当期满后,乙方没有在五日内赎当或办理续当手续,即为绝当。绝当后甲方有权处置乙方质押的股票及股票帐户和资金帐户的所有资产,(包括冻结股票交易,卖出所有股票、基金、债券等有价证券,提取现金,收回贷款,追偿欠款)。用于偿还典当借款本息、各种费用及罚息。不足部分甲方有权继续向乙方追偿,偿还甲方后剩余部分资产甲方应当退还乙方。

第八条 绝当后,乙方与甲方协商赎当或续当时,逾期费用按日________‰计算,利率按原规定执行。

第九条 在典当期间如果乙方帐户总市值降至(人民币):________佰________拾________万________仟________佰______拾_____元时,乙方必须自动地在二日内将市值补至(人民币):________ 佰________拾________万______仟______佰______拾______元,如果乙方在二日内未补至上述市值以上,甲方有权随时处置乙方质押资产(包括冻结股票交易,卖出所有股票、基金、债券等有价证券,提取现金,收回贷款,追偿欠款)。用于偿还典当借款本息、各种费用及罚息。不足部分甲方有权继续向乙方追偿,偿还甲方后剩余部分资产甲方应当退还乙方。

第十条 当票、股票质押协作函、授权委托书等与本合同有关的材料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均不得违背。甲乙任何一方认为此合同需要公证的,由公证机关公证,公证费由乙方承担。

第十一条 双方其它约定:

第十二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章后生效。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或其授权人)

年_________月_______日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或其授权人)

年_________月_______日

股权质押典当借款合同模板二

当 户(借款人): 以下简称甲方

证件号:

地址:

电话:

典当行(贷款人) :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典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前提下,经友好协商,甲方同意将其自有的或其享有处分权的股权作为当物质押给乙方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 综合费, 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甲、乙双方就上述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兹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 定义

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本合同项下的下列词语采下列含义:

1.1“本合同”由《股权质押典当借款合同》及其附件,双方达成的《股权质押合同》 以及任何补充协议、对账单、甲方出具的并由乙方接受的任何承诺、声明、授权、证明、确认书、第三方履约保函、当票、续当凭证、乙方通知等共同组成,组成各部分互为补充,均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当票》中典当须知项下内容、 《续当凭证》中续当须知项下内容亦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 “综合费用”指乙方提供典当管理和服务应当收取的费用,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包 括保险费、保管费等直接费用。

1.3 “日”指自然日,包括工作日、法定休息日、节假日。

1.4 “月”指当金发放之日起(含当金发放当日)每届满 30 日为一个月。

1.5 若签发当票, “当票”系指甲、乙双方间简明借贷协议、甲方收到当票上记载当金 的收款凭证,并系甲方赎取当物的惟一凭证。

1.6 “续当”系指甲、乙双方在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内以及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届满之日起 5 日内达成的顺延借款期限的行为。 续当一次的期限最长为 6 个月,续当期自前次典当 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日起算。甲、乙双方为续当行为,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签发续当凭 证或直接在当票上注明续当及续当期限等方式进行。

1.7 “赎当”系指甲方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期限与乙方结清当金本金、利息、综合费、违约金、乙方垫付的费用等,以消灭当物上的抵/质押担保负担。

1.8 “转当”系指在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届满后,因甲方未赎当,乙方与甲方达成的以新贷还旧贷行为。甲、乙双方为转当行为,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或直接在当票上注明转当及 转当期限等方式进行。转当一次的期限最长为 6 个月,转当期自转当之日起算。

1.9“抽当”系指典当或续当期限届满后,甲方不能全额偿还全部当款本金,而偿还部分当金本金,但当物上的抵/质押负担并不消除的行为。乙方同意甲方抽当的,甲方必须首 先结清截至抽当之日甲方欠付的利息、综合费用、违约金、乙方垫付的费用及乙方已发生的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否则不成立抽当, 甲方支付的款项直接用于冲抵甲方欠付的前述项目费 用和甲方付款之后即将发生的前述项目的费用。抽当不影响绝当的发生。

1.10 “绝当”系指甲方未在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以及转当期限届满的 5 内日赎当或与 1 乙方达成续当一致的,即为绝当。乙方依照本合同约定提前收回贷款的,视同绝当发生。

第二条 当物

2.1 甲方自愿以其对 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享有的 %的股权及其派生的权益(以下简称该股权)作为当物向乙方借款。乙方同意接受甲方以上述股权 为本合同项下债权之担保。

2.2 股权及其派生的权益系指该股权所享有的所有现实和将来的权利和利益,包括但不 限于出质人对标的公司的投票权和其他管理权、 请求支付红利或其他款项分配并收取该等款 项的权利、剩余财产的分配权以及其在标的公司章程下享有的任何其他权利和利益。当物担保的债权 债权范

第三条 当物担保的债权范围及处置当物后清偿顺序。

3.1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当物担保范围为本合同项下的当金(¥:)及 按第六条计算的息、费,违约金、赔偿金和乙方代垫的费用及实现债权而发生的费用(包括 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仲裁费、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等)。

3.2 续当所产生的利息、综合费、违约金、赔偿金及续当期限届满后(含绝当后)所产生的利息、综合费、违约金(含《股权质押合同》项下的违约金) 、赔偿金,乙方代垫的费 用及实现债权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 诉讼费、仲裁费、 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等) 。无论续当是加重当户息、费率负担还是减轻当户息、费率负 担的,均属于担保范围。当户不续当的,典当期限届满后(含绝当后)所产生的息、费均属于当物的担保范围。

3.3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续当时将甲方拖欠的利息、综合费、逾期违约金等转入续当后的本金的,该等部分所产生的利息、综合费、逾期违约金等亦属于当物的担保范围。

3.4 绝当后及乙方按照第十一条约定提前收回贷款, 乙方处置当物后所得价款款按以下顺序清偿乙方的债权:3.4.1 乙方代垫的费用及实现债权的费用

3.4.2 利息、综合费、违约金、赔偿金

3.4.3 当金本金 当金及用途

第四条 当金及用途

4.1 该股权典当借款金额(简称当金)为人民币大写

4.2 甲方借款用途为 受乙方对当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第五条 典当期限

典当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如签发当票, 典当期限以当 票上记载的内容为准。

第六条 息、费率

6.1 甲、乙双方一致确认,本合同项下的月综合费率为 为 元。 %,以第三条约定的当金为基数从乙方发放当金之日起算。

6.2 甲 、 乙 双 方 一 致 同 意 , 乙 方 一 次 性 预 扣 典 当 期 限 内 月综合费大写 %、月利率为 %,合计 元( 元)。 , 甲方应按借款用途使用当金, 并随时接。

6.3 典当期限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支付利息,于典当期限届满当日支付;典当期限超过一个月的,甲方必须按月向乙方支付典当期内的利息,支付的日期为每届满 30 日的次 日,最后剩余期限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支付利息,于典当期限届满的当日支付。续当利息支付标准和方式同上。

6.4 若乙方仅一次性扣除部分月综合费, 对于剩余月份的综合费,甲方应在当月利息支 付日与利息同时支付。

6.5 本合同项下的利息和综合费用不受典当期限及续当期限的影响,典当期限及续当期 限届满的, 利息和综合费仍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标准连续计算, 直至乙方债权获得完全清偿之 时,利息和综合费的支付方式同 6.3、6.4 款。

6.6 乙方按照第十一条约定提前收回贷款的,已预扣的综合费不予退还。

6.7 乙方依照第十一条约定提前收回贷款的, 在不违反 6.7 款规定的前提下, 甲方应偿还至实际偿还之日期间的按前述标准计算的所有的利息、 综合费以及第十条约定的逾期违约 金、第十三条约定的违约金等,且甲方偿还上述债务不以当物的变现价值为限,当物实际变现价值低于乙方债权金额的,甲方仍应负清偿责任。6.8 双方一致确认: 乙方向甲方收取费用未明确注明收费性质的,均视为收取本合同项 下的利息和综合费,若乙方收取的上述费用超过甲方依据本合同应支付的利息和综合费金 额, 则超收的费用自动转为后期发生的利息和综合费, 不发生偿还乙方当金本金的法律效力。甲方向乙方银行账户支付的款项, 均视为支付本合同项下的利息和综合费, 若甲方支付 的上述费用超过甲方依据本合同应支付的利息和综合费金额, 则超收的费用自动转为后期发生的利息和综合费,不发生偿还乙方当金本金的法律效力。

第七条 续当

7.1 在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内以及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届满之日起 5 日内, 甲方可向乙 方申请续当, 经乙方同意续当的, 甲方应结清前次典当或续当期限内的利息和综合费以及乙 方垫付的费用,并按照乙方的要求办理续当手续, 包括但不限于对续当之前发生的债权进行 对账。

7.2 除双方另有约定外,续当利息和综合费的支付标准和方式同第五条。

第八条 赎当

8.1 甲方提前赎当,应经乙方同意。

8.2 甲方提前赎当,乙方已预扣的综合费不予退还;若乙方仅预除了部分综合费,甲方应按第六条约定与乙方结算利息和剩余综合费。

8.3 在绝当发生或乙方决定提前收回贷款时起至当物被处置前,甲方选择赎当的, 应结 清之前拖欠的利息、综合费、乙方代垫的费用以及乙方为实现债权已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按 照第十条承担逾期违约金。

第九条 绝当

9.1 若甲方与乙方在本合同第十六条中约定由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处置当物的,从其约定,但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应在绝当或乙方决定提前收回贷款之日起 6 个月内处置完毕。

9.2 若甲方与乙方未在本合同第十六条中约定由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处置当物的,或者甲 方指定的第三方未在绝当或乙方决定提前收回贷款之日起 6 个月内处置完毕的, 乙方有权单 方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当物进行评估,并决定以拍卖或变卖方式处置当物, 但乙方以变卖方 式处置当物的,变卖价格不低于评估价的 70%。

9.3 乙方拍卖或变卖当物后或甲方与乙方达成以当物折价抵偿乙方债务后,甲方应按照 乙方的指示和要求办理当物的过户手续。

9.4 乙方处置当物所得价款,若不足以清偿乙方全部债权,甲方应继续承担清偿责任;若在清偿乙方债权后尚有剩余部分,由乙方退还甲方。9.5 本合同若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乙方可直接依公证执行文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人民法院决定当物的处置方式。

9.6 乙方也有权在任何时候不经上述 9.1/9.2/9.3 款规定程序而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 处置当物。 乙方也有权在任何时候不经上述 的价格不得低于估价金额的 70%。

第十条 逾期违约金

10.1 甲方如未按期支付利息及综合费,甲方应每日按当金的万分之 期违约金。

10.2 甲方如逾期偿还乙方本金,除按本合同约定的利率、费率支付利息及综合费外,还应根据逾期天数每日按所欠当金的万分之 向乙方支付逾期违约金。

10.3 上述两项逾期违约金互相独立。

第十一条 提前收回贷款

甲方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乙方有权宣布债权立即到期,提前收回贷款,并依法处置当 物:

11.1 未经乙方书面同意,擅自改变借款资金用途;

11.2 未征得乙方书面同意,擅自为除乙方之外的第三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11.3 当物未按照乙方要求投保险,或当物 价值可能严重贬损、或当物可能灭失、 或擅自 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转让、典当、赠予、再质 押、 托管、 入股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置) 当物;

11.4 财务状况恶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11.5 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被行政处罚、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或涉及刑事诉讼等,足以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11.6 破产、歇业、解散、被停业整顿、被吊销营业执照;

11.7 甲方的任何其它借款、担保、赔偿、承诺(含甲方对乙方的其他借款)或其他偿债责任因违约被司法部门勒令提前履行, 或到期不能履行, 致使乙方认为甲方履行本合同项 下任何条款的能力已受到影响;

11.8 当物有隐蔽瑕疵或当物的市场价急剧下降的,甲方应收到自乙方通知起三日内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当物予以置换, 并重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 否则乙方有权提前收回贷款;

11.9 当物灭失、部分损毁或价值减少,甲方应收到自乙方通知起三日内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当物予以置换或补足,并重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否则乙方有权提前收回贷款;

11.10 当物被查封、扣押、监管或被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但甲方在上述情形出现后三日内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当物予以置换,并重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的除外; 4 9.1/9.2/9.3 款规定程序而直接变卖当物, 但乙方变卖当物 向乙方支付逾 向乙方支付逾期违约金。

11.11 拒不接受乙方经办人对质押财产进行查验或拒不接受乙方对甲方贷款用途进行 检查和监督或在上述查验、检查、监督过程中提供虚假资料的;

11.12 拒不配合乙方的对账要求的;

11.13 违反《股权质押合同》中的义务的;

11.14 出现其它严重危及乙方利益的情形。 第十二条 甲方声明及保证

十二条 甲方的声明及保障

12.1 甲方已经根据中国有效法律法规和标的公司的章程、相关合同等对质押人履行了全部出资义务, 其对本协议项下质押股权的部分及全部享有合法、 完全和充分的所有权和其 它权益、权利,并保证在质权存续期间,甲方持续地享有以上权利及权益,并免于任何其他人基于对质押股权的所有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或其他担保利益而提出的权利主张;

12.2 在签署本协议之前, 在任何质押股权之上甲方没有设立或允许设立任何担保权利,并且在质押期间甲方已经并将在任何时候享有对所有质押股权的合法所有权, 并不再在质押 股权上设定任何新的权利负担。

12.3 本合同项下的质物依法可以设定质押,且不存在任何设定、实现质权的障碍与限制;

12.4 甲方提供给乙方的与质押有关的所有材料真实、合法、准确、完整,且保证履行股权质押有效设立的所有法定程序;

12.5 本合同项下的质物未被查封、扣押、监管或被采取其他强制性措施。若在本合同签订后,质物出现上述情形,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并向有关部门告知存在质押的情形;

12.6 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转让、典当、赠予、再质押、托管、以股权进行联营、入股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置质物;

12.7 没有针对质押股权和/或甲方的任何诉讼、仲裁或行政程序存在、悬而未决或有这样的威胁;

12.8 甲方向乙方披露的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均是真实,并担保标的公司在股权质押期限内不出现亏损情况;12.9 甲方承诺:一旦标的公司在股权质押期限内出现亏损情况,甲方将立即以自己的其他财产向乙方提供担保;

12.10 甲方承诺承担本合同项下有关费用支出,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财产保全费、律师费、评估费、拍卖费、执行费、财产保全费、登记、保管、过户、公证等费用;

12.11 本合同项下的质物在质押期间发生配股的, 出质人应以自有资金出资购买并随质物一起质押。出质人不购买而出现质物价值缺口的,出质人应当及时补足;

12.12 出质期间,因质物而取得的分红、派息应作为保证金存入质权人的保证金账户,作为保证金担保,乙方指定的账号为:

12.13 准许乙方及其经办人,在任何合理时间内进入标的公司检查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

12.14 甲方保证按本合同的规定,按时还本付息、费。如逾期不还,息、费算至甲方全部还清本、息、费时止;

12.15 当有任何诉讼、仲裁或法院聆讯等正在对乙方股权质权有不利影响时,保证 5 日 内书面通知乙方并采取补救措施;

12.16 按照乙方合理请求,采取一切措施及签订一切有关文件,以确保乙方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13.1 甲方违约责任 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和除第十条外的其他约定,乙方有权行使下述一项或几项权利:

13.1.1 按当金本金的 %向甲方收取违约金。

13.1.2 要求甲方对本合同项下所有债务提供符合乙方要求的新的担保。

13.1.3 有权宣布债权提前到期,收回当金本息及相关费用。

13.1.4 本条违约责任与第十条逾期违约金是相互独立的。

13.2 乙方违约责任 乙方应按本合同约定如期发放当金,否则,应根据违约金额和天数,每日付给甲方万分之 违约金。

第十四条 保证人责任

14.1 保证人对甲方依本合同的全部债务对乙方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

14.2 乙方无须先向甲方追偿或起诉或处置当物,即有权直接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即保证人保证责任与当物的担保系平行的、 并列的, 乙方可以选择优先实现保证债权, 不受当物担保物权存在的影响。

14.3 如存在两个以上的保证人,各保证人均对甲方依本合同的全部债务对乙方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即各保证人之间的保证责任亦是平行的、并列的,乙方可以选择分别或同 时向各保证人主张无限连带保证责任。

14.4 本合同项下的当物的担保不成立 (不论是否系因甲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造成)被 、 确认无效、被撤销或乙方单方面解除、抛弃的情形,各保证人仍对甲方依本合同的全部债务 对乙方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不因当物的担保不存在而产生任何影响。

14.5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为乙方债权到期日起的两年。

14.6 甲方及甲方授权代表与乙方达成的补充协议、续当、对账单,均自动对保证人发生法律效力, 但甲方及甲方授权代表与乙方加重甲方负担的利率和综合费率的, 保证人仅在 第六条约定的息费标准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14.7 甲方及甲方授权代表与乙方达成转当一致的,各保证人对乙方的转当债权仍承担无限连带保证责任, 乙方与各保证人之间无须再另行签订保证合同, 但乙方提出要求的除外。 甲方及甲方授权代表与乙方加重甲方负担的利率和综合费率的, 保证人仅在第六条约定的息费标准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14.8 保证人特别承诺:在乙方债权未获完全清偿前,保证人暂不行使对甲方及其他保证人的追偿权等,待乙方所有债权获得清偿后,保证人才有权行使该等权利,否则乙方有权 要求保证人全数交还乙方。

14.9 上述条款, 除乙方与保证人另行达成的补充协议中明确约定废止其中的任一条款,否则上述条款仍然有效。

第十五条 其他事项

15.1 乙方无需征求甲方同意,可将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权益转让他人。但甲方未得乙 6 方书面同意,不得将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任何还款责任或义务转让予第三者。

15.2 甲方继承人或接办人,仍须向乙方或乙方继承人、接办人继续承担本合同项下的还款义务及其他责任。

15.3 乙方在本合同项下的债权,未经乙方书面同意,不得抵销。

第十六条 通知与通讯

16.1 甲方指定 为履行本合同的联系人和人, 与乙方进行对账、代办质押手续、收款、还款、续当、转当,赎当、处置当物等,甲方人的行为直接对甲 方产生法律效力。16.2 乙方指定 为本合同的联系人, 代表乙方与甲方进行联络,乙方代表 人对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益的放弃、变更、或减低均对乙方不产生法律效力。

16.3 甲方联系方式 , 通讯地址 ,电子邮 。 箱 乙方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子邮箱 。 任何一方变更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必须在变更后三日内通知另一方,否 则另一方向上述通讯地址、电子邮箱,邮寄、发送文件等视为送达。

第十七条 解释

本协议的理解与解释应依据协议目的和文本原义进行, 本协议的标题仅是为了阅读方便 而设,不应影响本协议的解释和标题项下的任何条款应有的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 附 则

18.1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含对保证人责任部分) ,首先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的条款仍须履行。

18.2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18.3本合同一式 份,甲乙双方各执 份,保证人各执 份。

第十九 补充约定 19.1 19.2 19.3

甲方: (签字或盖章)

乙方: (签字或盖章)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

保证人一: (签字或盖章)

第9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关键词]地质找矿 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39-1

1概述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即地质找矿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思想可以指导勘探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对伴生矿物、同生矿物进行综合利用。

另一方面,在矿产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理念亦可以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作出指导,并且,在余热、废气、废渣的循环利用方面,资源综合利用思想也可以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矿产是工业的粮食”,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矿产资源消耗量逐年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原油年消耗量达4.93亿吨,钢材年消耗量达6.46亿吨,煤炭消耗量达37亿吨。

据专家预测估计,未来15年里,我国各类矿产需求量将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2020年,或将有约25种矿产资源出现明显匮乏。

由此可见,资源短缺正逐步成为我国在日后经济、工业化发展道路所不得不面临的一项颇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提出科学、有效的资源利用方案,并以此作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资源利用的指导。

2地质找矿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

在进行地质找矿工作的过程中,所谓“矿”,其指的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石富集。矿石的富集程度通常以矿石品位作为评判标准,矿石品位越高,则指示矿石的富集程度越高,矿石含量越丰富,矿的开采价值往往越大。可见,只有当某矿的矿石品位达到一定水平后,方能确保矿床的开采具有了经济效益。

2.1矿产的综合利用可以降低地质找矿开发成本

矿石品位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勘探开发技术条件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勘探水平的发展有着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并呈下降趋势。

例如,在19世纪初铜矿刚投入开发时,只有当铜矿含铜量达到10%时,矿产才能投入开发,而如今,随着采铜工艺的不断提高,开采成本有了大幅下降,铜矿含铜量仅需达到0.5%时便可成为有经济开采价值。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矿产的开采效率,同时还能够在某类主矿物进行开采的过程中,提高伴生矿物的开发程度,帮助矿床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

可见,通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在矿投入开采以后,可以收到更多的开采效益,同时降低了开采成本及矿石品位。使得更多的“贫矿”增加了经济效益,并投入到开发之中。

2.2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地质找矿的重要评价标准

在开展地质找矿工作的过程中,地质人员必须始终坚持以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为基础进行矿产勘探,对所勘探得到的各类矿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特别是对于复合型矿床,需对其中每类矿产均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除对主要矿物进行勘探外,尚需对伴生矿物进行必要的分析,并适当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方案,确保伴生矿物不荒废,并得到科学利用;在将来的矿产利用过程中,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理论同样可以起到作用,其可以对矿产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余热等进行再次的回收,并予以合理的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起到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作用。只有符合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原则的地质找矿行为才是真正科学、理性的找矿模式,那种一味“抓大放小”“保大失小”的勘探方式是当前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所不提倡的。

2.3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目前地质找矿形势下的迫切需求

如前文分析所述,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大,且在开发过程中贫矿比重较大,同时,我国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导致了各类矿藏中伴生矿产较多的现象,在地质找矿过程中,为提高贫矿的开采效益,加强伴生矿物开发力度,因而必须依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指导理论进行矿藏开发。在历经了数十年的矿产开发之后,我国现已探明的矿藏中,尚存在着大量矿产并未投入开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矿藏开发后经济效益较低,需通过降低成本,提高采收率等手段,方能实现弃矿的再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便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其可以通过对伴生矿物的开发,实现矿藏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矿产价值的提高。

2.4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缓和了地质找矿的严峻形势

由于目前矿产资源的勘探成果无法充分满足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因此,地质找矿行业倍受压力、形势严峻。若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加大探矿采矿力度,提高矿产开发效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矿产储备。另一方面,还应该有效控制矿产的使用量。为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矿产需求量的控制,则必须要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这便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了需求。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将提高主要矿物的使用效率,同时,更加注重对于同时产生的废余资源的再次利用,以满足其他行业的需求。以煤炭的使用为例,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思想的指导之下,将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使得煤炭燃烧将更加充分;同时,在热量输导过程中将减少热量散失,提高传输效率;对于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亦可进行回收,并在农业大棚种植中进行再次利用,促进农作物生长。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采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控制矿产的需求量,帮助地质找矿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得到逐步缓解。

总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兼顾了矿产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为地质找矿工作作出了科学指导的同时,亦促进了矿产的有效利用。在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我们应更加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实现矿产开发与使用效率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