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管道运输服务精选(九篇)

管道运输服务

第1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一、对当前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思考

为了适应各个时期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需要,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科学、系统的经验和方法,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运管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和不足,运管队伍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备。有不少基层单位没有专门机构,缺少工作人员;有的单位没有专门的政工人员,仅靠办公室和工会挂职人员撑撑门面;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到位,抓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什么特色。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认识淡化的倾向。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多以行政手段代替思想政治工作,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不细致,粗线条,简单化。

三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新思路,缺少新方法,说到底,对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信心不足,缺少激情,有厌倦懈怠情绪。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盲点。从目前运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分析,注重机关教育管理较多而对相对分散,处于一线站点执法人员教育管理不够,仅仅局限于开会布置或重大活动提提要求而已,深入到一线督查、落实的少,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很难在一线站点体现出来,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最为薄弱环节。

二、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运管队伍思想觉悟和执法理念

运管队伍的执法是形象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直接关系到交通部门乃至政府的形象。构建高素质的道路运输管理执法队伍是当前新时期工作的需要,也是执法队伍重塑形象、取信于民的需要。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运政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组织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贯彻十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尤其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我们要结合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地广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和道德意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我们要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载体,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执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把握重点,重在务实,讲究实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作为国家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运管政工队伍建设。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必须把握两个主要环节,首先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做到有班子,有队伍、有阵地,要重视对政工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要关爱政工人员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对其个人和家庭都要通过组织上具体的体贴等激励措施留住人,知人善任,激发其工作热情。

第二,作为道路运输的政工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休养,不断为自身“充电”,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尽快适应新形势下运管工作需要。作为运管系统的政工干部必须确立四个观点: 一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认识到不更新必将被淘汰。二是确立学习是充实自我,调整精神状态的重要途经。三是加强学习改善形象,提高修养,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体现。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和部门努力工作。

第2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管理

近年来,合肥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统筹加强全市道路综合运输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自主研发创新新技术应用,推动运输服务新模式与市场资本的对接,以政府购买服务、政企合作共建(PPP模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信息化集约效益和倍增效应,在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高品质的道路运输服务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卓有成效的业绩。

1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总体规划新常态经济下提升道路运输行业

治理能力要有新思路,不能以“小米加步枪”来推进道路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合肥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就提出“通过科技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市道路运输行业创新发展”工作思路。明确指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驱动的先导力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提供“互联网+智能交通服务”的综合应用,为合肥市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领域、运输企业服务领域、公众出行服务领域,提供详细、具体、快捷、绿色环保的信息化服务。总体目标是建设以“一个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平台、一个交通运输指挥中心、三套保障体系、四项智能交通运输服务应用”为内容,构建合肥市“互联网+智能交通服务”信息化综合体系。一个交通综合运输服务平台是指:统一平台窗口。构建不同层次的面向管理部门、企业用户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网上和网下同步,系统间互为补充、互为调用、互为关联。一个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是指:提供集基础支撑的云计算与大数据、动态监管与应急指挥、统一热线服务等功能一体的复合性运营团队。三套保障体系是指: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道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四项智能交通运输服务应用是指:综合运输政务与公共信息服务“一网通”、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一号通”、区域公共客运交通“一卡通”、综合客运枢纽运营服务“一站通”。

2加强自主研发和大数据建设工作,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成效初显

信息资源自主研发和大数据应用是贯穿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的主线。通过近两年大力推进和行之有效的实际工作,目前,合肥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实施和建设中,项目已在日常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效。第一,在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上。分别立项和启动了OA门户系统、运政综合管理平台、货运源头治超联网系统等信息化建设工作,综合应用系统覆盖客运、货运、维修、驾培、执法、安全等各业务领域。第二,在行业监管信息化建设上。开通了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原96333)、客运站场视频监控系统、驾校培训场地视频监控系统。“两客一危”并网进入交通部“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第三,在企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上。实现有合肥市汽车客运多元化联网售票系统、小件快运系统、合肥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驾驶员培训服务管理系统等。第四,在探索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上做出有益尝试。目前开展正在积极建设的《合肥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就是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开招投标,引入第三方投资的运营模式。

3继续加大推进力度,不断丰富道路运

第3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Abstract: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s a high-risk industries, relates directly to the masses of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with maximum security for traffic safety, is the eternal topic that the traffic department faced.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alyzes how to strengthen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only.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informatiz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080-01

0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土地和金融进行宏观调控,交通继续沿袭以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为以提高交通运输工作管理为主转变,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型发展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明确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要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如何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交通运输工作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于我省交通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和服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管理中寓含着服务,服务中必须加强管理。因此,从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涉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和服务主要应该分为两大类,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与服务和企业单位的管理与服务。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其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和对象有别于服务型政府机关。我们知道,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对于交通运输厅下属的国有企业来说,他们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不再具有市场的监管功能,而单单是在企业自身运营过程中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运转,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

2强化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协同理念,推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如何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推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管理协同功能的交通运输大系统。交通运输工作管理协同就是将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或孙子系统以及更小一级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机、有序、和谐地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发挥大系统的整体优势。因此,交通运输系统能否形成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个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来决定的。如果管理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的运作,那么就会产生协同效应,好的协同效应可以放大或倍增系统的管理功能;反之,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互相掣肘、离散、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整个管理系统内耗增加,系统内各子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致使整个系统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2.1 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旨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移动通讯(GSM)、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核心技术,建立基于Internet环境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在构建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地理数据库、客运信息数据库、货运信息数据库、车辆信息数据库、运输服务企业数据库、车辆维修企业数据库、装卸搬运企业数据库、仓储信息数据库、公路运输管理数据库和构建基于GSM基站/汽车行使状态记录仪的车辆GPS跟踪系统、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型的公路运输网络优化分析及决策支持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以天津为中心节点,各地、市、县运输管理机构及大中型客运、货运、运输服务、车辆维修、装卸搬运和仓储企业为不同等级节点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实现客运、货运、运输服务、车辆维修、装卸搬运等五大运输市场信息实时搜集、处理和,实现道路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透明度,面向运输管理机构、道路运输企业和需要获得公路交通运输信息的机关、企业和个人及时提供可靠的公路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和网上预售等电子商务服务,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形成和发展,建成集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运输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于一身,人、车、货、路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管理服务体系,使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能够有机、有序、和谐地进行,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

2.2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与监管工作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职队伍,完善安全责任制度,积极组织全员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履行好自已的职责,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对驾驶员、车辆和客运场站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农村客运车辆的安全管理;要严格落实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对不符合安全运行技术标准的运输车辆,坚决不能放行;要严格落实行李安检制度,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上车,确保源头防范到位;要严格落实19座以上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船)安装GPS或行车记录仪的规定要求,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运;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经营行为,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运输企业、个体业主及司乘人员,或发生重大运输事故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对屡次发生有责事故的运输企业要依法依规暂停或取消其营运资质。要加大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投入和支持,加快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信息的收集、汇总、与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化水平。

2.3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调查研究加强调查和研究,注意发现和研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监管体制与机制、监管方式与手段、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制定科学有效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并落实阶段性目标,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条件成熟时,推广使用智能化站场管理系统,促进交通运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已步入法制化、市场化轨道,我们要切实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尽快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理念和手段的现代化,为天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交通运输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道路运输;实践

一、包头市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

包头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准格尔煤田,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是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南方与北方、国内与蒙古国大宗物资和煤炭、稀土、钢铁、农产品等原材料输出的集散地和重要枢纽。目前,包头各类交通运输经营业户20379户,营运车辆36950辆,全市道路从业人员62889人。客运217条线路辐射国内1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类货运站场10处。近几年来,累计投资1350多万元,建成了的包头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全市的营运车辆开始实施入网管理,实现全天候、大范围、多车辆的实时动态定位、调度、监控,适时掌控各种车辆的运营状况;建成了运政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得到整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中心相配套的管理规范化、费收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稽查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道路运输智能化的“六化”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二、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数字运管”,确定“三步走”发展规划

从2003年开始,包头运管处把道路运输管理的发展目标锁定为建立运政管理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加快对传统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推进道路运输行业信息系统和道路运输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包头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第一步,加大硬件投入和全员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培训力度。第二步,建设信息中心。与中国卫通公司包头分公司合作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包头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按照交通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编目编码规则》和《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指标体系》等技术标准,结合目前先进的模块化技术(.net)开发环境建设包头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信息中心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网络六个系统”的信息中心库(即:一个网络为运政管理虚拟广域网络;六个系统为货运管理、长客管理、出租车、维修企业、驾驶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和包头运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步,应用GPS和GI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在全行业实施“15321”工程。即:1个中心,5个平台,3个综合应用系统,2个内外门户、1套信息化支持保障体系。1个中心,即:由客、货、修、驾培和运政管理机构五个分数字库组成。5个运政管理服务平台,即: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GPS和GIS卫星网上运行监管平台、网上通报通告平台、网上货运配载平台、运政稽查管理平台。在3个应用系统中,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开始应用;道路运输综合信息分析系统与道路运输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正在不断补充完善中。2个内外门户包括内部监控管理门户和对外运政信息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基础支撑的基础网络门户已开始使用;1套信息保障体系,即:交通运输客、货、修、站场、驾培应急指挥救援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正在开发中。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努力提升运政管理水平

我们在加强体制创新的同时,切实加快了信息化在运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通过实施“数字运管”,努力实现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转变。首先,从加强行业网络与信息资源管理、促进行业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为出发点,切实保障全市道路运输信息化的统一、安全和快速发展。其次,在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方面,推行“一厅式” 管理。其三,实现网络化管理,对各类信息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对各业务大厅实行工作时间全天候电脑监控管理。其四,建立功能强大、安全性高的全市运政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式办公和运政业务办理电子化、网络化。其五,加快道路运输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提高道路运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我们已经建立了包头市全部营运车辆、业户信息的数据库,可以针对车辆和业户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对车辆和业户进行业务受理、相关证照的发放和征收运管费等操作都是联网进行,区、县运管所、稽查大队等部门利用虚拟隧道(VPN)通过网络访问“信息中心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

二是适应全处“所辖各所管理职能与行政执法分离”的行业管理体制的转变,建立了全市道路运政稽查管理系统。将行政执法管理纳入网络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运政稽查违章处理相关制度,形成独立执法,集中处理,罚缴分离的“大网络、大稽查”格局,同时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实现稽查、违章信息的全市同步传输和实时共享,进一步加大了行业监管力度、统一处罚标准、规范行政执法等行为。

(三)、强化政务公开,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一是在互联网上开通包头市运政网站。“包头运政网”的成功开通,在包头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和服务对象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将运输管理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监督予以公示,并将执法内容和行业管理动态及时在网上公布,让服务对象了解运输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让社会监督运政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统计工作。建立了道路运输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查询服务系统。采用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统计报表计算机自动生成技术,分级分类向社会公众提供道路运输业相关统计信息、行业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车辆户籍验证等专业信息服务,增强行业发展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和研究机构提供公开的信息咨询、产业导向和决策参考。

(四)、加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运政管理系统从客运、货运、维修、驾培、车辆运营安全、市场稽查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全部运政业务。实现了对业户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客运站场管理、客运线路管理、安全稽查管理、数据统计管理等功能;营运车辆的基本情况、维护保养、技术检测、年度审验、规费解缴、客运路线及违章记录等信息记录在中心数据库中,实现业务台帐电子化,准确、及时、快速地反映各种业务数据。

第5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关键词】道路运输 市场监管 从业人员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入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服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入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E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性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是道路运输监管管理的重要范畴,也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在公路等重大建设项目中,坚持安全与建设并举的方针,把运输安全工作充分融人到公路施工、维修、养护中,这是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内容,一是在公路、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安全性能,提高安全防护标准,确保消防、抗震和保护设施齐全有效;二是强化安全生产,做到文明施工;三是规范维修作业;四是加强对危险路段、易发生事故路段、危险桥梁、陡坡、视距不良路段警示警告标志设立;五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和除雪防滑工作。

总之,既然把道路运输行业定义为公用事业,那么对此行业进行经济性和社会性市场监管就是顺理成章的政策取向了。根据我国当前把道路运输行业视为一般服务行业的做法、我国道路运输业市场竞争不完全和运管部门管理缺乏力度的现状,必须加强政府对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M].商务印书馆,2001.

[2] 张昕竹:中国规则与竞争:理论和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第6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按照省厅的统筹部署,围绕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便民利民,以推动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发展,全面提升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好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力争巩固成绩、取得突破、抓出亮点,为“十四五”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重点抓好以下11方面共32项工作。

一、全面完成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民生实事

1.坚决完成交通运输部更贴近民生实事。2021年,列入交通运输部更贴近民生实事的工作7项(5项主办,2项协办)一是便利老年人打车出行。鼓励推动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推广95128电召服务号码,推动我省网约车电召服务加快发展,实现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电召服务全覆盖。指导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便利老年人出行。二是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共享站场运力资源,共建运输服务网络,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运输发展模式。依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和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打造农村客货统筹、运游融合、服务优质、智能高效的新样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运输服务保障。三是实现道路运输驾驶员等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依托交通运输部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吉林省互联网+道路运政服务系统,鼓励通过“全程网办”方式,推动实现道路旅客运输、普通货物运输以及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补发、换发、变更、注销及诚信考核等5项高频事项的“跨省通办”。四是推广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服务。完成与部电子客票系统对接,逐步推动二级以上客运站实现电子客票。五是扩大“司机之家”覆盖范围。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物流园区等,改造建立“司机之家”,新增建设2个符合标准要求的“司机之家”,推动7个现有“司机之家”提升服务品质,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六是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协办)。推动在重要城市群、都市圈等重点区域、客运枢纽等交通运输服务场站建设充电桩、充电站。七是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协办)。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和红十字会,指导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交通医疗急救箱,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在条件成熟场站布设医务室、红十字服务站和医疗急救设备。

2.高质量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指导各地主动向政府汇报,落实省政府考核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全面完成公交化改造线路50条的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二、推动客运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出行品质

3.启动道路客运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制定《关于促进我省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制,实施省政府绩效考核,压紧压实属地改革和维稳主体责任。二是指导各地采取调研摸底、专家论证、企业约谈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提请当地政府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确保改革稳步实施。三是加快推进《吉林省道路运输条例》和《吉林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修订准备工作,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和文件。四是建立风险评估和应急保障机制,邀请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市县两级交通运输部门准备充足应急运力,应对罢运、停运和重点时段群众集中出行等突发事件。

4.持续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一是指导通化市按要求完成“公交都市”试点建设任务。二是持续推进公交车辆新增、更新,鼓励各地优先使用新能源车辆,推动公共交通绿色发展。三是开展全域公交新模式试点工作,在双阳开展首个“全域公交”试点创建工作,并积极培育、推动其他具备条件的县市开展全域公交试点建设,适时召开全域公交试点经验推进会议,示范引领全省全域公交发展。

5.大力推广定制客运等新模式。一是积极开展定制客运服务,选择“黑车”较多、客流集中的线路,实施定制客运改造。二是鼓励各地积极发展到机场、高铁站的客运服务专线,加强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推动联程运输。三是鼓励客运企业形成定制客运联盟,整合共享运力资源,积极开展运输合作,拓展定制客运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6.加快客运站转型升级步伐。一是鼓励客运站拓展旅游集散和服务功能,改造升级为旅游集散中心,享受相关补贴政策,增加客运站收入。二是支持客运站通过自营或招商等方式成立商贸综合体,充分利用场地、房屋等资源,开展小件快运、公共停车场、中转换乘、汽车检测、维修、汽车租赁等多种经营。三是大力发展客货同站,鼓励客运站与客运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合作,开展“小件快运”业务,拓展物流服务功能。

7.巩固农村客运发展成果。一是建立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客运公益属性,指导各地积极向政府汇报,以退坡资金使用为契机,完善政府补贴机制。二是优化农村客运组织模式,指导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城市公交延伸、镇村公交、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周班、集市班、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方式,满足农民群众出行需求。三是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者、驾驶员、乘务员的服务行为,提升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四是加强村村通动态监管,完善村村通客车监测系统功能,对全省建制村通客车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通返不通”问题。五是建立特殊时段运输组织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各地与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春耕、秋收农民集中出行运输保障长效机制,统筹运力资源,保障重点时段出行需求。

三、推动货运物流降本增效,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8.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一是立足我省汽车、石化、农业、医药四大优势产业和农副产品布局,加强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加快推进中澳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优化物流节点网络布局。二是推动出台关于推进我省道路货运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推动我省现代货运物流发展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鼓励1-3户基础条件好的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积极参与国家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工程,争取中央投资,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四是规范培育网络平台企业,发展网络货运企业2-3户,支持省内企业积极构建网络货运经营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车源和货源,形成覆盖全国的货源、运力资源池,提高物流增值服务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降低社会和企业的物流成本。

9.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覆盖县乡、辐射村屯、便利高效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一是推进“村村通物流”。 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的各级分销网络、客运班车运行网络和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实现“三网合一”,结合客运体制机制改革,以客运站为节点,以客运线路和客运班车为依托,开展小件快运,物流配送业务,推动货物下乡进村到户,打通我省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二是扩展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推广公主岭、磐石、大安、扶余等地“网红带货”“商超+物流”等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指导各地围绕农副产品、特色种养业等运输需求,深入发掘农村市场潜力,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物流,激发农村物流市场活力,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是优化农村物流节点布局。制定出台《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农村物流发展投资扶持政策,对实施客货同站改造的客运站给予资金倾斜,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推动农村物流节点网络建设,为农村物流发展奠定基础。四是积极打造农村物流品牌。结合国家农村物流示范创建活动,指导乾安县驿家人、双辽市四海物流、长岭县盛和物流、镇赉县依天物流等农村物流企业提升服务品质,打造部级农村物流品牌,示范引领全省农村物流发展。

10.扎实开展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治理工作。一是借鉴浙江省危货运输管理经验,研究符合我省实际的危货运输管理系统。组织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及电子运单应用培训。二是贯彻落实《吉林省道路危货运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对危货运输车辆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会同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部门,开展联合督导检查,确保集中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三是督促各地尽快编制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危货运输行业发展规划,促进危货运输市场健康发展。

11.积极推动国际运输互联互通。一是继续做好经珲春公路口岸开展进口运输俄罗斯液化石油气试运输工作,进一步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支持我省运输企业“走出去”参与能源运输。二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我省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与罗先经济开发区陆海联运局协商就加强两省区国际运输合作签订备忘录,促进圈河—罗先国际道路运输有序进行。三是做好中俄国际道路运输车辆北斗导航车载终端安装工作。

四、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发展

12.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严格执行IM制度,规范汽车维护维修站建设和管理,每月向社会公布和更新M站名录和联系方式,便民就近查找M站进行维护治理。与省生态环境厅主动对接,实现“检验、维修、复检”闭环管理,确保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13.强化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监督管理。一是继续推广使用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提高系统覆盖率和应用水平。二是加强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监督管理,加强维修企业备案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维修企业非法改装货车行为,督促维修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维修质量主体责任。

14.做好车辆技术性能核查和网上年审工作。一是认真落实道路运输达标车辆核查工作,严把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辆技术性能准入关,指导各地严格执行国家达标车型。二是继续巩固“三检合一”和网上年审成果,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网上年审知识,推动普通货运车辆网上年审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五、优化驾培服务质量,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15.深化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改革。取消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将相关考试内容纳入相应等级机动车驾驶证培训,驾驶员凭培训结业证书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16.提高驾培机构科技管理能力。一是建立吉林省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对驾驶员培训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引导、鼓励培训机构自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计时培训系统,对合格的教练车辆、驾驶模拟器、理论教室等安装计时设备终端,设定电子围栏,自动识别正规驾培机构、教练车、教练员、学员等信息,规范驾培机构经营行为。二是积极推进与公安考试系统联网对接,实现培训与考试信息共享。建立信息交换和违法违规信息披露制度,向社会公布学员投诉率、考试违规行为、考试合格率等信息,引导学员选择质量高、服务好的培训机构,推动驾培市场健康发展。

六、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推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

17.推动出租车行业“两化一稳”。一是加快推动巡游车网约化,引导巡游车行业积极深化自身改革,通过深度借助和融合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促进新老业态双向互济,良性互动。二是加快推动网约车合规化,强化服务意识,以长春市、吉林市两个重点城市为引领,以点带面,加快为符合准入条件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办理许可,力争年内长春、吉林两个重点城市实现网约车合规化运营。三是维护行业稳定,加强行业动态监控,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处置突发事件,保持行业稳定。

18.规范小微型客车租赁管理。一是以分时租赁新业态为切入点,推动汽车租赁企业和租赁车辆备案制度。二是会同法制部门认真研究《吉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纳入小微型客车租赁管理相关内容。三是以长春市为试点,指导长春市修订完善小微型客车租赁管理办法,妥善解决新形势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9.提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将保障运营安全始终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加快提升运营单位以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为核心的管理水平。三是切实推动《长春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落地见效,进一步维护轨道交通乘车秩序。

七、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最后一公里”,维护行业安全稳定

20.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认真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危险货物运输、农村客运等重点领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进一步加强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力度,统筹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持续保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

2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与业务办理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系统运行模式,进一步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治理不及时、信用评价为“黑色”的驾驶员、车辆和运输企业,通过系统判定后同班车客运联网售票、旅游客运包车牌、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等业务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并通过运政系统对其业务办理进行叫停或限制,实现“一处违规处处受限”“不完成整改不解锁”“安全隐患不消除无法上线营运”,从根本上解决隐患整改不到位问题。

22.应用科技手段推进非现场监管。一是加强动态监控设备应用。严格落实每天抽查、每月通报、每季度考核工作机制,优化动态监控应用约谈通报制度,认真梳理动态监控应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形成典型问题清单,及时下发到属地管理部门,督促企业按照闭环管理要求进行整改。完成全省“两客一危”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安装工作。指导各地抓好系统应用,发挥智能视频装置在自动识别、自动提醒、自动纠正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源头预防和减少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二是与公安部门共同加大协同监管系统推广应用力度。定期将运输车辆、从业人员信息与公安部门审批处罚信息比对,及时发现违法异常情况,并实施重点监管。进一步向公安等部门开放动态监控、智能视频监控、外省抄告违法信息等数据资源,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长效工作机制。

23.提高应急处置和重点时段保障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及制度体系,常态化组织开展演习演练和应急车辆、人员点验。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点时段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强化极端天气和各类地质灾害预警防范工作。

八、深化道路运输改革,全面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24.深化道路运输“放管服”改革。一是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流程、材料、时限,选取具备条件的行政审批事项及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二是加强数据共享应用,向省政数局申请个人身份信息、暂住证信息等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信息动态互联共享,方便百姓办事。

25.创新监管模式强化全流程管理。一是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道路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及时收集、共享及公示相关信用信息。二是深化道路运输协同监管机制,综合交通、公安等部门的违法违规信息,对企业及驾驶员进行“黑、橙、黄、绿”四色评定划分,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提升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

26.深耕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一是推行电子档案。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基础上,依托“互联网+道路运政服务系统”,推进许可文书电子化,建立电子档案库,实现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实时调取,逐步取消纸质档案。二是修订《互联网+道路运政服务系统考核管理办法》,加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能力考核,实现网上办理率不低于50%。三是加快开展“互联网+道路运政服务系统”、从业资格管理平台与省好差评系统、互联网+监管系统的对接工作,落实国家“好差评”管理要求。四是做好道路运输政务服务数据开放工作,开展企业自建管理系统与省级政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公开数据接口,规范数据交互。

九、统筹交通规划布局,稳步推进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27.加强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一是深入研究道路运输规划布局和重大政策,完成道路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省投资政策编制工作。二是加强运输经济指标分析,对多式联运和货运业营业收入增速指标、机动车维修业营业收入增速指标库内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跟踪,对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推进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

28.加快推进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客运网络节点布局,改善旅客候车环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2021年预计完成投资0.6亿元,新改建15个客运站项目。二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公路、运输行业省地协调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国家和省级示范县考评、评审、通报等工作,推动农村公路港湾式候车亭和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三是继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指导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申报一体化示范县,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对示范县的培育和指导,确保按步骤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创建工作。

十、坚持慎终如始,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29.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因时因势调整完善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交通运输春运工作。坚持“人”、“物”同防,完善疫情防控的指挥体系、政策体系、预案体系、力量体系、物资保障体系。全力做好新冠病毒疫苗运输保障工作。

30.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一是落实公路口岸“货开客关” 政策和疫情防控举措。加强入境人员“点对点、一站式”接运。做好道路领域国际运输一线作业人员个人防护工作,加大冷链运输环节疫情防控力度。二是按照分区分级防控指南,严格落实交通运输工具及场站消毒通风、人员防护、乘客测温和信息登记等措施,坚决防止疫情通过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传播扩散。

十一、加强队伍和行政风建设,夯实行业基础工作

31.做好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做好机构改革衔接工作,按照国家推进机构改革要求,切实做好行业改革涉及的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职能划转和承接工作,做好机构改革的“下半篇文章”,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科学合理确定改革后的“三定”方案。

32.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和政行风建设。一是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积极引导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从业人员行业归属感。二是提升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全省运输管理重点工作,深入挖掘富有运输行业特色的经验和典型,利用网站、微信等载体,加强行业宣传,展示行业风采,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增强行业荣誉感,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强化一岗双责,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预防腐败问题发生。立足纠正“四风”,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坚决破除“玻璃门”“半扇门”现象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第7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一】xxx公交有限公司经营道路旅客客运,车号分别为 为了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旅客的乘车需求,确保广大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做如下承诺:

一、车辆符合部颁《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19)规定的要求,车辆技术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车标准,车辆完好,能确保安全。

二、驾驶员、乘务员和具有良好的业务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并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驾驶员领取了与所驾车辆相适应的从业资格证,乘务员领取了上岗证,导游领取了导游证)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三、公司制定了经营管理、财务、统计、安全、劳动和服务质量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公司所属车辆实行公司化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结算,不挂靠经营,不承包经营。

五、严格按照运管机构核定的经营范围运行,不擅自暂停、终止经营,不非法转让客运经营权,旅游客车不以旅游客运为名从事班车客运。

六、诚实守信,文明服务。

1、车辆统一标识,车容车貌整洁,车身外侧喷涂经营者名称和投诉电话。

2、司机、乘务员在工作时着装整洁,佩证上岗,热情服务,规范作业,接受监督。

3、保持车辆清洁和车内空气清新,不播放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影像节目。

4、不强迫旅客乘车,不甩客、倒客、敲诈旅客,不粗暴待客。

5、实行服务承诺,提高服务品位。

七、经营期届满,以上车辆自动退出客运市场。

八、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和《山西省旅游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定期对司机、乘务员和导游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对客车进行检测和维护,发车前对客车进行安全例检,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车辆不超速超载运行,驾驶员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车、不违章行驶,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600公里)的配双班驾驶员。

九、遵章守纪,依法经营。营运车辆各种证、牌齐全有效。经营等过程中遇到问题,由公司逐级反映,不出现停驶、罢运、聚众闹-事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十、自觉遵守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规定,服从各级交通、旅游主管部门和运管机构的管理,按时缴纳规费。

如违反以上内容及有关规定,自愿按规定接受处罚。

承诺方法人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车籍地市运管处(监督方)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二】为规范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活动,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保护旅客的合法权益,我公司向社会、员工慎重承诺:

一、遵守《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山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二、遵守《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驾驶人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并认真执行。

1、保证定期对客运车辆进行检测和维护,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安全运输。

2、保证定期组织驾乘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及业务培训,使驾乘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

3、保证所聘用的驾乘人员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驾驶员领取了与所驾车辆相适应的驾驶证、从业资格证,且三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身体健康,胜任工作。

三、遵守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规定,服从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相关单位的管理。

1、保证所经营的班线客运车辆实行集约化管理、公司化经营,不挂靠经营。

2、客运班线在经营过程中,公司承担一切经营风险,遇到经营困难、纠纷等问题,由公司自行解决,并妥善安置车辆及从业人员。如需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应逐级反映,保证不出现擅自停运、罢运、聚众闹-事、承包人集访、群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3、保证按照规定的经营期限经营,经营期届满,主动退出客运市场。

4、保证不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转让或变相转让客运经营权。

5、保证严格按照运管机构核定的经营范围运行,为社会提供连续服务,不擅自暂停、终止经营。

6、保证客运车辆各种牌、证齐全有效,按时交纳国家税费,并为旅客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7、保证在办理相关业务和申报过程中,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

四、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1、保证车辆不超速、不超载,驾驶员不疲劳驾驶、连续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行车。

2、保证车辆统一标识,车容车貌整洁,并在规定位置喷涂企业名称和投诉电话。

3、保证驾乘人员在工作时着装整洁,持证上岗,文明礼貌,服务热情,规范作业,接受监督。

4、保证车辆清洁、卫生,不在车内播放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影像节目。

5、保证不强迫旅客乘车,不甩客、倒客、敲诈旅客,不粗暴待客、不私抬票价、不恶意杀价,正班正点,安全行驶。

五、遵守所制定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服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调度、管理和指挥。

我公司经营的所有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车辆,在此慎重承诺。 如违反以上承诺,自愿按规定接受管理部门处罚。

承诺单位:

法人代表签字(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三】我公司于x 年x 月x 日为确保运输服务质量,我公司将严格遵守 对本公司道路货运管理的规章及合同规定,秉着实时、安全的原则并作出以下郑重承诺:

一、承诺对贵公司提供定时定点的运输服务,并提供运输管理、货物交验全过程信息跟踪及反馈。

二、在接到发货时间通知要求后,及时安排车况良好、车型合适的车辆,及时交接清点货物数量差异,办理相关承运手续,当天装车、准点发车、按时到货。

三、发车前将承运司机的姓名、电话、车牌、发车时间以及预计到达货时间通知客户并做好收货的准备工作。

四、我公司在接到货物后,在安全到达交货地点并由收货方签收盖章前,货物的安全由我方承担。

五、我公司承诺,运输过程中承运司机电话把持24小时开机状态。

六、如因天气异常恶劣,交通事故等不可抗力确实造成货物无法准时到达,应在情况发生过后1小时内通知及收货人。

七、凡出现外包装异常、造成货损、货差,立即向收货方报告,并按《货物运输合同》作出赔偿(详见《货物运输合同》第六条)。

八、根据终端客户(收货方)的要求,逐步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保障体系、并制定服务方案。

第8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一、准确把握我省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道路运输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客运、货运占综合运输的比重持续提高,运输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道路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增强。但道路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有效供给能力不足,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安全形势不够稳定等问题,有待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发展形势。“十一五”时期,随着“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客货流量将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将长足发展,城乡一体化、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将持续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将不断加快,这些都对道路运输业的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的推进,资源能源约束、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也给道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围绕交通跨越式发展目标和“六大工程”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客、货、维、驾四大子行业的发展水平,继续推进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市场准入、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安全保障五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道路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

(四)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性化服务贯穿始终,将道路运输安全和行业文明建设置于突出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道路运输的需求;坚持全面协调,统筹交通建设和道路运输发展,统筹道路运输各子行业发展,统筹道路运输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坚持长效管理,以市场引导为主要方式,以市场规范为主要方向,以市场机制为主要保障,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五)主要目标。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建立起运力充足、结构优化、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道路运输体系,在全国率先初步实现道路运输现代化。省内和长三角区域的快客、快运、快修、租赁、稽查、投诉、咨询等综合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渐趋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运力调节机制灵活有效,黄金周和春运需求得到保证,旅客滞留、货物积压现象基本消除;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举报投诉、群众上访明显减少,无证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到2010年的主要指标为:客货运总量、运力结构、班车密度、维修能力、驾驶员培训总量、安全指标等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客运量保持全国第2位,货运量进入全国前5位;货运车辆厢式化、重型化、专业化、社会化综合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五年中集装箱车辆年递增35%以上;客货运企业集约化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行政村准四级公路客运通达率达到95%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到50%;年机动车维修量达到1600万辆次;年驾驶员培训量达到80万人次;驾驶员培训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达到国内示范水平;运输企业责任死亡率呈零增长。

二、全面提升客、货、维、驾四大子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优化运输网络和组织方式。发展和完善省内大中城市之间和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直达快速客运网络。建立以主要旅游景区为依托、与干线客运相衔接的旅游客运网络。发展以省内中心城市为结点的超长线路结点运输。构建省内及长三角地区的快运网络,打造立足省内、联合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快速货运体系。培育一批集约化程度高、网络覆盖面大、组织方式优的道路运输龙头企业。

(二)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步伐。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快农村适用客车的研制和推广,进一步提高干线客运车辆档次。适当降低厢式化、重型化、专用化、社会化货运车辆规费征收标准,优化运力结构。引导运输企业选用自重轻、载质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的环保型、节约型车辆。鼓励运输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提高快速客运、现代物流、快速货运等技术含量、组织水平、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较高的业务在行业中的比重。引导运输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重组、兼并,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经营。引导运输企业创立品牌,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向服务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化。

(三)加强运输站场建设和管理。根据道路客货运流量、流向,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合理规划运输站场布局,建设一批现代化运输站场。鼓励大中城市发展综合枢纽型客运站,实现长、短途运输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农村地区公路沿线的港湾式停靠站、招呼站,要与“乡村康庄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实现“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行站运分离体制改革,建立和推广客运站特许经营制度和独立法人制度,逐步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客运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建设能够提供综合运输服务的货运站场。

(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积极、稳妥推动农村客运线路改造工作。按照集约化经营、公司化改造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要求发展城乡网络化运输,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线路站点,积极理顺城乡交通管理体制。鼓励大中型客运企业从事农村客运经营,鼓励采取“冷”、“热”线捆绑招标的方式发展农村客运班线,鼓励农村客运经营者根据农民出行特点采取各种营运方式,扩大经营自。县域内占农村客运班线主要份额的企业,可优先申请干线新增线路。引导和鼓励主要经营干线的客运企业在资金、管理等方面帮扶农村客运企业。对因定价偏低、承担社会义务而导致政策性亏损的客运企业,应给予一定的补贴。

(五)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招投标为主的出租汽车经营权配置机制。积极引导出租汽车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取消高额承包等转嫁经营风险的行为。

支持建立集餐饮、加油、维修、洗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出租汽车服务区。鼓励汽车租赁业实行网络化经营,推行异地租车还车业务。

(六)推动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货运骨干企业,引导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货运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延伸和完善服务链,发展网络运输、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等高效运输组织形式,围绕网络化、快速化、信息化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货运配送车辆专用牌照制度等,推动城市配送物流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物流基地等货运集散地。

(七)提升机动车维修保障能力。引导维修企业建立能力充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清洁环保的机动车维修服务保障体系。整合行业资源,调整网点布局,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行业结构。在城市规划和乡村建设中,充分考虑维修网点布局,满足维修服务需求。鼓励维修企业实行专业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快修连锁经营。

(八)提高驾驶员培训服务水平。引导驾培企业实行规模经营。强化教员资格管理,提高教员综合素质。完善教学条件,改革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手段,确保培训质量。推动计时培训,实现培训模式多样化。促进培考有效衔接。

三、继续推进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市场准入、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安全保障五大体系建设

(一)制定道路运输“十一五”发展规划。推进近、中、长期相衔接、综合规划与专题规划相补充、阶段编制和动态调整相结合的规划体系建设,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十一五”道路运输发展规划。

(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及开业技术条件,从源头把好客货运市场准入关。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关,逐步使能耗高、车型老旧、技术状况差、排放超标的车辆退出运输市场。强化维修企业资质监督检查。把好驾培市场准入关。建立从业人员培训管理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资格审查、考试管理。对达不到相关经营条件、经营行为要求的经营者、车辆和从业人员实行强制退出机制。切实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道路运输经营者诚信档案,建立企业诚信与市场资源分配挂钩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三)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以打击无证营运为抓手,加强交通、公安、财政、工商、物价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非法营运车辆依法开展集中整治。加大对站外组客、车辆外挂、非法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客运承包管理,完善客运承包管理办法,通过规范承包行为、缩短承包周期等办法,消除客运线路私下炒卖现象。严禁客运车辆挂靠经营。建立适合我省实际的危险品运输车辆日常监管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强化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处理)等操作规范。统一执法尺度,规范自由裁量权。建立道路运输业务网络管理系统,规范业务流程。

(四)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合理调整对客运班次、运价等方面的管制,切实加强对货运企业的政策调控,努力减少超载、低价等无序竞争现象。根据运输业务特点确定道路运输组织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整合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五)提高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技创新,鼓励运输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装备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信息服务平台。以全省道路客运站售票系统联网为重点,加快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以网上行政许可系统为主线,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形成数据资源共享、内外门户统一规范的运政管理信息服务网络。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

(六)努力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围绕“三关一监督”(市场准入关、人员资格关、车辆技术关,车站门检监督),进一步加强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引导运输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技术装备、安全管理装备、事故救援、重大事故和险情预警系统建设等的投入。加强运管、路政、稽征、公安交警部门的协调配合,构建道路运输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实行营运驾驶员违章淘汰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行政领导负责制,落实乡镇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营造和谐稳定的农村客运环境。

四、切实加强对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一)按照分级负责原则落实发展责任。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由各级政府牵头制定执行,各级交通、财政、公安、建设、国土资源、工商、物价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加强对当地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对农村客运发展的扶持,理顺交通管理体制,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

(二)努力保障道路运输发展和管理资金。每年按照规费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道路运输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财政部门另行制定。各级财政要同时保障必要的道路运输管理经费。鼓励各地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吸引民资、外资参与客货运站场等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第9篇:管道运输服务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加强基拙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措施。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