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兽医临床诊断学精选(九篇)

兽医临床诊断学

第1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课堂教学;回归;发展;

作者简介:白万胜(1956-),男,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学。;王永(1979-),男,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学。

“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均属于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兽医内科学”的基础,“兽医内科学”是“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具体应用。掌握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理论与技能,能够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但是当前“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的发展与实际需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具体表现为:(1)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实际与课程的教学目标脱节;(2)科学研究与教学内容脱节,未能实现融合与统一,从而难于实现知识的快速更新;(3)部分教师缺乏独特而先进的教学思想,没有明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普遍重视科学研究,忽视教学研究,缺乏系统的课程培养体系和明确的课程培养目标;(5)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坚守着较为单一的考核方式,未能构建综合、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未能很好地继承,同时缺乏发展的战略眼光。为此,“回归与发展”思想的提出,有利于课程和学科协调发展,为动物医学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回归

所谓“回归”并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在技术进步的今天有选择地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服务理念,使“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回归到兽医实践的“正途”,而非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的存在。回归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而是立足现在的深刻反思。

(一)回归临床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

动物医学(兽医)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其中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是体现实践技能的典型代表。目前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课程,理论易讲,实验难开。其中“兽医临床诊断学”多以健康动物为检查对象,仅能从方法学上得到锻炼,而无法在症状学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论上得到提升。至于“兽医内科学”,实验更为困难,健康动物不能满足实验要求,而病例复制又存在着诸多限制。因此,借助动物医院等平台,回归临床实践,才能实现课程的最终目标。能否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动物健康问题,是衡量一名兽医的起码标准,而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恰恰是输在临床实践这一起跑线上。

(二)回归现场教学,培养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兽医人才

目前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以大班为单位在大教室内完成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论学习尚可,对于病例的具体处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回归以前的现场教学,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过去能够有效进行现场教学,一是因为大学精英化,招生人数少;二是因为我国当时尚未实现机械化农耕和集约化养殖,家畜及病例数量多。目前,现场教学极为少见,其原因一是因为招生数量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二是因为我国实现了集约化养殖,生产单位距离学校远,且病例有限;三是因为教师忙于科研,实践经验明显不足,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所谓回归现场教学,就是要加大教学投入,实现课程教学“临床化”,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全面传授诊疗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这里所说的“临床化”就是让广大师生多接触临床,实现临床课程教学在动物医院、兽医站、奶牛场等临床诊疗一线单位内完成。塔里木大学集中在牛场等生产单位集中完成“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兽医产科学”课程就是回归现场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进一步推广。

(三)回归教师本色,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其中传授知识(即教学)是其首要任务。作为一名兽医教师,不仅要精研专业知识,而且要研究本专业范围内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但现实情况是多数教师只懂专业,不懂教育,未能推动兽医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即便是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也仅是依靠过人的天赋摸着石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其本身并不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要想使兽医教育实现质的飞跃,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沉淀是根本,然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非常有限,至今未见本科兽医教育教学专著问世,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广大兽医教师要回归教育、教学本色,探索兽医教育规律,摸索兽医教学方法,总结兽医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指导兽医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兽医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四)回归病例讨论与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病例讨论与分析能够充分调动方法学、症状学和方法论三方面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疾病诊疗能力。病例讨论与分析在有限的课堂上难以充分展示,因此需利用第二课堂有组织地开展,或定期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分析与讨论时尽可能搜集病例的所有资料,如问诊内容、临床检查所见、病理剖解结果及实验室检验报告等,同时应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予以充分展示。此外,对于典型病例,在诊疗结束后即可组织师生开展讨论与分析。讨论需有序展开,尽量引导学生去思考,做出自己的诊断。最后由教师分析各方面可能的原因,给出权威的、有理有据的解释。

病例的讨论与分析,是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诊疗思维锻炼的最佳途径,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讨论与分析,可以突破思维局限,提高诊疗水平,积累诊疗经验。目前,国内重点农业院校均设有病例分析课程。但是,要想使学生诊疗水平有较大提升,使欲致力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学生学有所成,必须将病例讨论与分析常态化,且实现定期深入分析和随时(典型病例诊疗之后)展开讨论的有机结合。

(五)回归应用研究,为提高兽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

目前的研究,普遍偏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对于临床上的应用研究则少有人问津。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成果难以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而这又与高校普遍存在的考核、晋升方式相左。为此,即便是兽医临床系的教师,若想有出路,仍然要一头扎进基础研究的狭缝,为发表高水平论文而苦苦挣扎。回归应用研究,是从事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学科工作人员的立足之本,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兽医诊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里所指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诊断技术的革新,治疗手段的提升以及防治方案的优化等。

二、“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发展”

回归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和继承,而发展则是放眼未来,把握方向,时刻保持学科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回归是重新坚固基础,发展是在坚固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必需在新的形势下,展现其独特魅力,使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推进。

(一)以执业兽医为导向,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执业兽医是指具备兽医相关技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取得兽医执业资格,依法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而各高校的动物医学专业肩负着培养执业兽医的重任,为此必需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方式,以执业兽医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技能,在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兽医考试。以执业兽医为导向,关键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1)以执业兽医考试科目为主干课程,并且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渗透;(2)各课程在考核时应有一定比例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以强化意识,巩固知识;(3)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广泛开展病例讨论与分析,努力培养学生的诊疗思维;(4)专业知识要全面,基本技能要熟练,实习范围要广;(5)注重职业道德培养,让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止于兽医。

(二)以诊疗技能和诊疗思维为培养目标

目前,兽医诊疗技能和临床诊疗思维是兽医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原因如下:(1)招生人数过多,实践教学资源相对有限;(2)课程学时压缩较大,用于实践的学时更少;(3)多数高校用于实验的动物种类较为单一,且数量有限;(4)部分学生对兽医这个行业仍心存芥蒂,嫌脏怕累,不愿动手;(5)部分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过关,不能全面示范和传授;(6)缺乏诊疗思维培养的意识、方法和手段。诊疗思维的培养既可以单独训练,也可以渗透于诊疗技能的培训之中。有熟练的诊疗技能,才有准确的观察结果,有准确的观察结果才能利用缜密的诊疗思维做出正确诊断和预后。

诊疗技能的培训可通过专项训练予以实现,如动物保定训练、注射训练、穿刺训练和听诊训练等;也可分散于临床诊疗的实习之中,碰到什么技术,教师示范并讲解,学生练习并领会。在诊疗思维锻炼方面,很多高校开设的病例分析课程就是一种有效途径。塔里木大学一直推崇的“悬疑讲堂”[1]也是训练学生诊疗思维的有效手段。此外,兽医推理小说[2]的创作与发行,很可能会开启诊疗技能与治疗思维全面推广的新局面,但目前尚未实施,有待于相关人员进一步努力。

(三)拓宽教学思路和科研思路

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能达到此目的,任何方法和手段皆可应用。如“兽医内科学”可以开展“以发病机理为中心的授课模式”[3],“兽医临床诊断学”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遵循“四个符合度”[4]。此外,尚可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采用“乱序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和病例贯穿式教学等;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可采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三法”(像《围城》一样的比喻,像推理小说一样的结构、像“孔门问答”一样的互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三原则”(设疑、答疑、留悬念)以及开放的问答式教学等。教学思路的拓展是无极限的,但要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还需要数代人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值得肯定的是,只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总结,新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层出不穷,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

科研是知识的创新,也是兽医教育所必需的。通过科研,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能满足兽医诊疗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科研可解决诊疗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是广大兽医教师必需要坚持的。科研思路的拓展可以瞄准学科前沿,也可以致力于技术更新,还可以坚持疾病监测和新药开发等。总之,一切利于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研究均可着手去做,只有教学思路和科研思路的充分拓展,才有兽医人才的知识广博。

(四)建立独特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生教育事业的行动指南,因此必需独特而先进,唯有如此才能彰显特色,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兽医人才。从2006年始,塔里木大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就提出了立足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复孔门问答,做当代名师(教师);勤生产实践,为今世名医(兽医)”[5]。该指导思想有力地支撑了“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建设和“临床兽医学”学科建设,接下来它还将进一步发挥其巨大的辐射作用,继续支撑动物医学专业建设。

教育教学思想的提出需依据自身条件,所处环境,生源质量及学校的发展目标等而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具有强大动力,能够指引广大教师为培养合格兽医人才而努力奋斗,反之,则毫无方向可言,再多的成绩也难以建立有序的系统。

(五)发展兽医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是我国兽医人才培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缺乏兽医教育教学理论,在兽医人才培养中就缺少应有的章法和必要的手段。兽医专业课教师均非师范院校毕业,教育教学理论几乎一片空白。虽然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也曾接触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但是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根本无助于日后的教育教学。目前的兽医教师一般将精力集中于两点:一是科研,易出成绩,利于职称评聘;二是生产实践,利于提高收入。而对于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则了无兴趣。因此,当前的兽医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多为本能的模仿,少有独到的见解。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散见于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至于专著几乎为空白。综上所述,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设立长远目标,而不能局限于偶得灵感。除了系列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外,还应进一步做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撰写出具有一定分量的教育教学研究专著,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兽医教育向纵深发展。

第2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兽医临证思维训练,就是在遵循兽医学基本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以临床病案为载体,采用媒体再现或模拟的方法对临床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独立的思维训练。兽医临证思维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技能(检查方法)训练:兽医临床检查(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是诊疗动物疾病的基础,六诊技能训练强调操作的规范、准确和全面,通过系统的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敏锐的宏观和微观观察能力。辨证思维训练:辨证是临床兽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过程,是兽医临床思维的精髓。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剖析,锻炼学生临证的辨证思维和诊断分析的能力。质疑(逆向)思维训练:兽医临床误诊是伴随着临床诊疗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通过对既往临床误诊案例的分型与回顾,从反面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借鉴,让学生学会临证质疑,形成良好的科学诊断思维习惯,为将来的兽医临床诊断工作奠定基础。

2兽医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临证思维训练过程中的优势

2.1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临证思维训练过程中的意义

误诊案例是对临床误诊过程的真实记载,在临床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与大学3~5年级学生相匹配的、易理解接受的临床误诊案例,在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临证诊断思维模式的构建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1.1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临床误诊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可能就是由于某个观察角度不同,某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某个理论理解不够全面,某个临床检查技能操作的不规范,或某种辨证方法的使用不当所导致的。教师通过媒体对误诊案例的情境展示,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寻找或发现临床检查操作不当或不规范之处,分析临证思维过程中所用理论的准确性及不足,促使学生对误诊案例中易出现错误理解或运用不当的重点、难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2.1.2拓展学生的临证逆向思维

传统的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以正向教育(成功典型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易使学生形成直线临证诊断思维,当其在临床上遇到真正的复杂案例时,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而兽医临床误诊案例更多的是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教学过程中引入误诊案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从案例中反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寻误诊的关键原因,培养学生临证的逆向思维,避免误诊的发生。

2.1.3贴近兽医临床诊疗实际,构建学生的辨证思维模式

动物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和诱因复杂多变,在诊治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更有误诊误治的教训。在临床兽医学课程教学环节引入误诊案例,让学生在接触兽医临床之初,就了解到临床并非如同教材或名家医案所记载的那样,均是成功有奇效的案例,误诊在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更加贴近兽医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对误诊案例的剖析,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牢记误诊造成的危害和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随病情或病程发展的动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

2.2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兽医临证思维训练中的优势

应用临床误诊案例导入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更符合临床兽医学的特点,因为与兽医临床上有关的误诊误治往往会引发医疗纠纷,甚至造成较大的不良社会影响。病例形象、直观,引人入胜,当扣人心弦的病例造成了一种深刻的视觉冲击时,转入与误诊案例主题相关知识点或临床检查操作要领的阐述,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形成形象、深刻的记忆。通过误诊病例教育还可提高学生的社会及责任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与此同时,误诊病案中往往能揭示其它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以及一些非医学因素对疾病诊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误诊病案时不仅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旧知识点的前后贯通,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已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间接亲历的误诊案例进行思维和推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现象(症状中)深刻认识疾病的本质,明白误诊病案的根源,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生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临证鉴别诊断能力。

3基于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临床思辨

3.1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师生对临床案例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动物表现出的一组初始症状来判断一个疾病,并利用相关临床检查或检验结果来作出进一步解释和判断,形成一个或多个与病因或诱因相关的假设诊断,在假设诊断生成的过程中有助于临证思维的聚焦。随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鉴别诊断或论证诊断)对假设诊断进行恰当的评价,确定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或防治方案。如果师生能够确诊,那么就可以着手进行治疗;否则,师生必须返回到假设诊断,重新评价所考虑的假设诊断的依据,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上次假设诊断错在哪里,新的假设诊断依据应当通过什么检查或检测手段获得,并进行验证,以达到临床正确诊断的目的。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往往是根据先前的临床经验和知识贮备来予以评价和理解案例中的失误,比较案例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解析临床误诊案例误诊原因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部分:①识别,案例中动物疾病的症状;②回忆,过去的相关临床经验,并将其与案例动物的疾病症状关联起来;③应用,通过假设诊断生成的方式将回忆的信息应用到案例疾病的诊断中;④鉴别,通过临床检查或检测,获取更多的疾病诊疗信息,以辨别所有的可能假设诊断;⑤解释,原有或遗漏信息,以确定或案例中可能的假设诊断;⑥评价,假设诊断是否正确或错误原因所在。这些部分是以循环的方式进行运作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提高临证思维能力,避免产生误诊。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3.2影响临床误诊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3.2.1教师扎实的理论讲授是临床误诊案例分析的前提

临床误诊案例分析是在辨证思维的指导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临床误诊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导致错误诊断的关键原因,就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翔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将临床误诊案例引入到临床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时要求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更加全面、深入和透彻。

3.2.2以学生为主体是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预先将临床误诊案例发给学生,留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由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完成对误诊案例的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认识和见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后,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过程以启发为主,着重针对本案例误诊的关键点进行讲解,总结原有诊断的思维路线、存在的问题和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新的诊断假设及依据,应注意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等。

3.2.3与正向案例相结合是保证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目的的关键

每一个误诊案例都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导致误诊的关键因素,将其与对应的理论和技能的讲解相结合,与此同时尽可能寻找与其类似的正向经典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案例对比,让学生了解临床误诊案例失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正向案例其成功的原因又在哪里,进而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加强理解与记忆,真正达到临床误诊案例的教学目的。

3.2.4借助网络平台是拓展临床误诊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由于临床误诊案例的剖析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临床兽医学各课程的学时是一定的,我们将临床误诊案例引入到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并不是去和原有的课堂讲授抢时间,而是强调在确保课堂讲授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以作业或兴趣小组讨论的形式布置一些主要是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临床兽医师容易出错的问题,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少而精”临床误诊案例,让学生借助图书、网络等资源去寻找与之相契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4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第3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 兽医 诊疗 课程建设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38-01

一、前言

我国相关的兽医诊疗技术中提出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原则,因此要求畜牧业和动物医疗行业具有相应的职业操守,并且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本文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进行相应的探讨。

二、兽医临床诊疗课程地位与课程构建

1.兽医诊疗的课程地位

在畜牧兽医类的专业当中,兽医临床的诊疗技术是一门基础的课程,对学生诊断动物疾病的掌握,基本治疗方法和基本治疗技术的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畜牧医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是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临床课程及畜禽生产课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桥梁”作用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是防控和诊断动物动物疫病和畜禽生产课程一门基础课程,同时是把课程和临床诊疗结合起来的一门课程,而且国家在考核“动物疫病防治员”时也是以该课程来作为重要的考核课程。

2.课程构建

在我国,培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十多门课程来完成,在这些课程中,分门别类的对相关诊疗的基本办法和基本技能作为介绍,并通过这些之后才能对课程的核心理论和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这样就使得在对动物基本诊疗时出现基本办法交叉和重复,并且各自封闭,对动物疾病诊疗不能够达到完整和系统的情况,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显得比较分散,基础动物医学教学联系不紧密,使得专业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整体水平不高,无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所以要参照国际上动物医学教育的现金方法,根据兽医专业高职学生工作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进行设置其专业教育模式,通过相应的临床病例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人文社科、基础医学知识,把传统各专业课程诊疗内容融合,进行整合、优化并改革。以兽医基础平台为基础,开发出崭新的,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课程体系,把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禽生产课程作为专业课程。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材建设体现以人为本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兽医工作者也具有了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要求其临床诊断办法和技术符合新时展,并对新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应对和处理,动物在种类和疾病的情况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形。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传授时,要进行相应的教材删减和补充,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补充,其教学内容要反应出新时代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水平,并且要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突出讲授“常见症状”,分别从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思路进行分析;在诊断的对象中把伴侣动物、特种经济性动物以竞技性动物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当中。

2.课堂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2.1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把能力培养跟启发式教学互相融合起来,主要通过讲师进行讲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讲授内容侧重教材各章节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突出重点、难点、疑点,注重联系生产实践,并注意介绍兽医临床诊断技术的新成就、新发展;

2.2把多媒体与板书、实物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对多媒体丰富的录像资料及彩色图片资源进行良好利用,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获取丰富的信息;

2.3对学生采取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和意识。通过课后思考题的样式,来促发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理解,并通过对课文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的查阅,来增加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一个加深和增强的作用。

3.实践教学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制定和安排时,重点注意课程的理论结合实践,并采用实践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的计划当中,把实践教学跟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要重点关注,把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的实用价值通过实践和创新来进行体现,让学生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并进行创新。

4.充分利用课外环境,强化实践教学

4.1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生产实践当中,并安排学生到动物医院进行相应的实习。其实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比如病历摘要,典型病例的诊疗资料、病情分析、评估,参考资料等;

4.2让学生在假期之间进行专业性的实践,对畜禽疾病进行诊断,并参加技术咨询和畜禽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研讨会,创造机会给学生来对最新的疫病发展和流行进行了解;创立学生疾病诊断科技小组,对畜禽病例和病料进行了解并利用兽医临床诊断实验室来实现,通过临床诊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锻炼并提高;

4.3派系里知名专家和教授来担任顾问,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咨询服务小组,由系,同时还请一些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定期给咨询小组进行培训。通这样的科技咨询方式,让学生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对专业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检验,同时真正的做到吧知识转化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畜牧兽医的教学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存在,有些是授课教师不能克服的,比如说门诊病例减少、实习场所不够、经费不足、动物单一等等问题。所以,要对我国兽医诊疗技术的课程进行深化的改革与创新,让兽医诊疗技术的课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尚需学校、地方、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长坤,杜维军. 谈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教学法,民营科技,2012年10月,第32期,42-44页

[2]韩蕾,王长坤. 浅谈禽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民营科技,2013年05月,第75期,88-90页

第4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是结合1~2年级的《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老师应认真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实验步骤和过程,使学生熟悉实验的基本方法、尽快入门,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临床诊疗实验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学习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将进入到《家畜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和《兽医寄生虫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而这些课程与兽医临床联系最为紧密。因此从实践和临床角度出发,分别构建相应的临床诊疗模块,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诊疗及预防技能。

2.1临床诊断模块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模块包含:临床诊断的基本技术(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动物动物病理解剖技术、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技术、家畜的接近与保定技术等。

2.2实验室诊断技术模块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包含:病料的采取、保存及送检方法,血涂片的观察,显微镜油镜的选用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标本片制备及染色法,细菌的分离、移植和培养性状的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常见寄生虫检查技术,常见疫病血清学诊断技术(快速诊断),超声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技术。

2.3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动物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包含:药物的配伍与治疗、灌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穿刺法、冲洗法、麻醉、技术、动物助产手术、疝及骨折外科处理等。

2.4疾病防控技术模块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模块包含: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防控、动物畜舍消毒技术、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免疫技术、抗原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动物隔离检疫、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

2.5临床病例讨论模块根据临床常发病及各门理论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寻找或制作经典的传染病病例模型和普通病病例模型,病例讨论课完全这些病例模型展开。根据每种疾病的特点,在疾病发展的每个特征阶段,能够利用“病理学、诊断、内科、外科、产科、寄生虫、传染病”等各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科所需要的化验、检查方法对动物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给出阶段性诊断结论,并根据所学所有专业课程知识和课程实验知识对病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实施诊断和治疗。通过系统的治疗使学生将各种专业实验中掌握的方法和理论有机融合,并与实践接轨,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治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不管是4年制还5年制兽医专业的学生,在进入这一阶段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可根据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选择生产实践或研究型实验作为自己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方向。有志于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学生,可选择与临床诊疗密切的实习工作,如猪场、牛场、宠物医院等,通过自身的临床实践以病例报告或病例调查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而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可将教师的部分科研课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作为实验内容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构思与设计、仪器的选用与测试、试剂的配制与标定、材料的采集与处理、资料的收集与检索、数据的记录与整理、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等全过程,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

第5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1.1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校大多数采取的是素质教育,过多的文化课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同时,由于学科体系的限制,很多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只能在高年级开展,而高年级学生又面临升学、就业等问题,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另外,我国兽医专业的本科学制大多为四年,与国外五年制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教学模式上,国外主要采取单类疾病集中教育的方法,针对性较强,通过这样短时间的系统学习,效果显著,且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印象的加深。而国内教学,课程拖沓,实用性和连贯性不强。在课程考核方面,国外课程考核是在课程结束后考试,在毕业之前又有覆盖五年所学知识的一个考试,这就使学生时刻保持着紧张的学习状态。

1.2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课程是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组成。理论课占据课程课时的2/3,且实验课总是开设在理论课之后,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不愿深入地思考和动手学习,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新奇性。此外,这种“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病例临床诊断的操作流程,但这与实际临床病例判定相差较大。实际临床诊断是从未知到已知,而实验课的结果已知,只是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个结果,这将给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应用中造成很大的障碍。此外,现在的实验课程多为验证已知性实验,学生只会机械地照搬课堂上的实验操作流程,而不会去深入地思考其内在的发病、致病机理,这也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和应用能力的拓展。同时,传统教学方式老化,以“填鸭式”、“灌注式”教学为主,课程抽象难懂,实际运用价值不高,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照抄实验报告现象常有发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大大降低。

1.3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程设计相对滞后

传统实验教材内容陈旧,结构单一。常规的视、触、扣、听检查现已不能满足现代兽医临床诊断的需要。血球、泌尿、心电图及X射线等新型实用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受到畜主的欢迎。同时,随着伴侣动物及宠物诊疗的快速发展,多数毕业生更愿到宠物医院工作。若实验动物还是停留在大家畜(马、牛、羊)疾病诊疗教学模式上,显然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这些由于实验经费问题学生都极少能实现操作,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2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课程改革的内容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我国动物疾病防治战线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2.1课程安排上的整合

从学科发展规划设计做起,突出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浓缩理论课,增加实验课程所占比例。在基础理论授课完成后,提前进行实验课,让学生在实验课上保持着对实验内容的新奇性和未知性。同时,理论课的学习将会加深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双重印象。突出理论课侧重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概括,实验课侧重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传授。

2.2实践操作平台及条件的整合

针对现今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趋势,依靠本校动物医院创造先进仪器操作平台,引入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B超、心电图检查等先进临床检查设备为学生创造高水平的仪器操作条件。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建立多渠道、涉猎范围广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并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意向组织学生开展中、短期实践小组,扩大与社会的接触。举办实践总结交流会,让学生交换实习期间的学习心得,分享实习经验和教训。

2.3课程资源及实验动物条件的整合

根据课程实验经费实际情况,采取与其他专业实验课共同采购部分实验动物的方法,力争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实验动物。例如,与外科实验课程合买实验所需山羊,先由诊断实验课程进行听诊、保定及采血等基础诊断技能训练;再开展外科实验,瘤胃、胆囊等手术的操作;之后再由诊断实验课程跟进动物恢复性治疗与监测。这样一方面既保证了实验动物的数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也形成了完整的临床疾病诊疗过程。结果证明,此种方法对培养学生兽医临床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2.4以解决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模式的引入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学习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针对现今实验课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减少已知验证性实验,增添以小组分工为形式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利用“人工造病”和动物医院及养殖户送检病例开展以PBL教学模式的探索。要求学生针对送检病例组成分析小组,制订诊疗方案,并提交指导教师审核,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进行具体的诊疗操作实施,并详实记录诊疗过程与结果。要求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在诊疗结束后针对病例进行小组内总结交流,撰写诊疗记录,着重书写各项分工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诊断思维。

2.5创新实验课程考核形式

摒弃传统上交实验报告的形式,倡导口试和实践动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课堂考核和最终考核。课堂考核,例如在基本操作牛羊采血实验中,告知学生下次课要考核采血基本操作,要求每个学生在两针以内采出至少不少于3mL的血液,给学生以适当的压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考核时针对实验课所学知识,由任课教师随机设定诊疗场景及病例特征,由学生口述诊疗过程及操作方法,并结合学生分析小组所撰写的诊疗记录随机考核学生任一分工应注意的事项及操作,根据学生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

3小结

第6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目前我国只开展了兽医综合知识的考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分为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和综合应用4份试卷,具体内容涉及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相关法律法规、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15门兽医重要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兽医专业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下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相当于通才教育,尤其近10年来,兽医高等教育在实践环节上较之前有所滑坡,致使中国兽医专业教育在体制上、在人才教育质量等方面难以与国际接轨。2009年,我国开展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在执业兽医的甄别选拔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执业兽医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动物生产及疫病防治行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管理的更加规范。但一个好的执业兽医不是考出来的,执业兽医接受教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执业水平和从业能力。因此,兽医专业教育是培养合格执业兽医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新时期下,推行执业兽医制度的举措与兽医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这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机构对培养合格兽医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兽医专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与国际兽医专业教育体制接轨。尽管我国的兽医制度尚在建设中,但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兽医专业高等教育是为兽医公共事业培养人才的基地,为适应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兽医专业高等教育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时变革兽医教育。面对这一新课题,兽医专业教育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设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利用好高等教育资源,保留已形成的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兼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真正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1参考执业兽医制度,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

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素质、强实践”的原则,结合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对课程建设与整合的合理性进行重新审定,力求在确定课程及名称时,避免为了迎合考试而过于强调学科分类,但也要考虑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所涉及内容确定课程,尽量使所开设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考试科目一致;同时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客观实际和要求,合理分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在不增加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将考纲中规定的考点纳入课程学习标准,融入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同时根据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适当修订人才培养体系与考核标准。此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将尽量选用该校教师编写的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并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引入到平时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对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现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作风。

2.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采取分层次的方式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宜。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依据学生志向,将学生分为2个层次。第1层次:为有志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者,对这类学生采用“高级科技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第2层次:为准备参加工作者,依据学生兴趣和志向采用“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用于临床生产实践的人才。

2.3专业方向分流,按兴趣学习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对属于第2层次的学生,依据其兴趣和志向进行专业分流教育,如拟将动物医学分为小动物医学方向和普通兽医学2个方向。其中小动物医学主要进行小动物,如犬、猫等小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教学工作,普通兽医学主要进行奶牛、猪、羊及禽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教学工作。

2.4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多途径拓展实习基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校企共建、双向受益、产学结合、教研同进”的建设模式,建设了20处标准化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制定了标准化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实习基地网络平台,创新了“2•2”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创建以培养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为目标的课程实验实习和专业生产实习;以培养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社会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2个层次4个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将前期的2个实习与后期的2个实践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逐渐加强。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实践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周六、周日和假期时间进入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小动物方向学生在宠物医院进行实习,学习从接诊到化验、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最后达到单独完成全过程的程度;奶牛场实习的学生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实习,可全面掌握奶牛的生产过程。

2.5建立专业综合实验培养模式

为了更有利于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与学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制定以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为基础的动物医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体系,力争创立以点及面,点面结合的综合性、创新性培养模式。1~5学期主要为专业基础兽医学课学习时间。在该基础上,第5学期实施基础兽医学实验,将所学课程进行整合,实施综合试验计划;第6学期主要为预防兽医学学习时间;第7学期主要为临床兽医学课程学习时间。因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计划在第6学期开设预防兽医学综合实验,第7学期开设临床兽医学综合实验。经过7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在第8学期,结合学生的毕业实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计划开设动物医学专业大综合实验。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综合实验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业务能力,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有利于所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第7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 兽医诊疗 畜牧业发展 诊疗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72-01

一、我国兽医诊疗历史及现状

1.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是由县级的兽医院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的门诊来进行我国兽医诊疗,村级的村兽医主要是作为乡级和县级的补充部分,主要从事零散畜禽的诊疗。兽医诊疗工作主要处在县级部门的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发展迅速。畜牧部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动物防疫、检疫、繁殖改良、生产上,从而导致诊疗的力量削弱。但是,在逐步放开对兽医诊治经营之后,对兽医临床工作的需求增大,兽药用量也加大,进而促进了从事兽医诊疗事业的人员增多。这些从事兽医诊疗业务的人员,大多是从畜牧站退休、下岗或者在岗的兽医人员,还有原来从事兽医诊疗的村兽医、个体兽医,也有通过学习后当的兽医等等,从事兽医诊疗的人员队伍相当庞大。

二、兽医诊疗存在的问题

1.兽医诊疗队伍人员良莠不齐

1.1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兽医诊疗队伍不断扩大,但是大多数是没有经过正式培训学习就开始兽医工作,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诊疗经验缺乏,水平欠佳,操作不规范,给动物疫病的存在、传播,甚至是动物体内药物残留进而对人体伤害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1.2 大多数兽医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受思想的局限,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随便给动物用药,滥用抗生素,对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残留以及“休药期”等都缺乏考虑,甚至有些兽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休药期”,胡乱诊疗,行动中随意性较大,导致大量的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对畜禽产品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3 从事兽医临床诊疗的人员,由于缺乏正规有效的管理,对动物疾病防疫的观念十分淡薄。对于大肆宣传的各种疾病,缺乏及时防备的意识,有的发现了动物疫病,为了经济利益隐瞒不报而自行诊疗,甚至有些兽医声称几十元包治根治,从而导致很多动物疫病只能治标不治本,难以根除,给疫病流行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大多数兽医缺乏管理,受利益驱动,私自到农村畜禽饲养户中进行免疫注射。但是其疫苗来源、质量、注释剂量等都存在问题,对政府的计划免疫、强制免疫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2.传统思想的阻碍

传统思想中的基层兽医诊疗人员,就是人们所说的“江湖医生”、“赤脚医生”,兽医诊疗工作多是他们的副业,是经济来源的一个小方面,因此,在实际的兽医诊疗工作中,为了争夺客户源,即使遇到了疑难杂症,他们宁愿误诊,也不愿意与其他的兽医交流,生怕自己的客户被他人抢走。由于这种传统狭隘的思想,大多基层兽医工作人员们之间,缺乏往来,更不用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给我国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加强兽医诊疗管理的有效措施

目前兽医临床诊疗人员队伍处于一个无序状态,对畜禽产品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兽医诊疗队伍的管理是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加强收益诊疗管理,如何提高收益诊疗水平是一个难题,笔者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调查后思考得出以下一些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兽医诊疗

我国相关畜牧业兽医诊疗的的法律主要是《动物防疫法》,其中第四十五条二款规定:“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取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中设立了“动物诊疗场所应当符合的动物防疫条件”,但是在法律责任里就这些并没有明确规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对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具体资格条件以及管理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因此,作为国家的立法部门需要加强和完善关于《动物防疫法》、《兽医从业资格证》等相关法律,必须通过一定的惩戒措施,来确保基层兽医诊疗管理有法可依。为基层兽医诊疗水平提高奠定法律的基石。

2.建立并完善管理机制

县级以上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本辖区的动物诊疗活动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机制。

首先,需要全面的确定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的从业资格,通过一系列的审核、考试来确定执业兽医资格,未通过的一律取缔从业资格。其次,对诊疗场所也要进行审核,合格的办法动物诊疗的行政许可。对“赤脚医生”要严厉禁止,从而确保基层兽医诊疗大环境的优良。要通过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来打击各类“无证行医”人员。

3.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

县级以上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动物防疫监督部门,需要加强对本辖区的一切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监督检查。

要建立兽医病志和处方制度,规定动物诊疗必须有此二项,对于违禁兽药,严禁使用,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违规者轻则行政罚款,重则取消行医资格。

4.建立医疗事故处理机制

建立专门的兽医医疗事故处理机制,正确处理诊疗活动中发生的医疗事故,可以保障兽医诊疗人员以及养殖户们的最大的利益。

5.建立培训机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水平

针对目前基层兽医诊疗人员的基本素质现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抓住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职业培训,从而提高兽医诊疗人员的诊疗水平,保证合理科学的用药,让兽医从业人员在原有的诊疗水平的基础上的得到提高。

加强对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思想意识,同时加强对“禁药”的宣传学习,减少违禁兽药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影响。

6.成立兽医协会

成立兽医协会有助于促进兽医诊疗人员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共同提高诊疗技术,提高行业水平,也能够促进行业自律。

参考文献

[1]贾继军. 加强兽医诊疗管理 促进畜产品安全生产[J]. 农民致富之友,2013,08:215.

[2]姚仲山,王秀英,李真伍,胡雪峰,李小野. 加强兽医诊疗管理 促进畜产品安全生产[J]. 吉林畜牧兽医,2007,01:53+55.

第8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摘要分析了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进行兽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abstract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animal culture and health car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were analyzed,and the reform measures about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were raised,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 of the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in agricn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o brought up a great deal of the talent of the clin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with the original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practice capability.

key words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teaching situation;teaching reform;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离,注意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试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考试观念。兽医内科学试卷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施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并结合学习经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3,5]。

3参考文献

[1] 杨德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 卢正兴.适应时代的需要 探索兽医教育的未来[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9):3-4.

[3] 杨自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108-109.

第9篇: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兽医 临床 不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22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了畜禽养殖的巨大利益,纷纷加入。有的搞养殖,也有的从事兽医诊疗等活动。规模化的养殖场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规范科学,而以家庭为主的一些中小型养殖场由于技术、资金上的缺乏,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导致养殖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端,特别是在使用兽药上,更是一无所知。而基层兽医,由于技术不足或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用错药、乱用药的现象处处可见。通过对养殖场和基层兽医在临床用药的了解,发现存在有诸多的问题,本文对用药存在误区及对策进行阐述。

一、用药误区

1.诊断与用药不科学

不能及时准确诊断疾病,盲目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等。基层兽医缺乏诊疗设备和实验室诊断条件,往往凭习惯经验和一知半解的理论知识对病畜禽开展诊疗活动。基层兽医不论何种疾病都使用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和激素。滥用抗菌素不仅使致病菌耐药性增强、胃肠道菌群失调、热型混乱,掩盖疫病真相,甚至造成畜禽机体防御能力降低等,造成药品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有的导致畜禽不良反应和动物性食品的兽药残留。见泻就止,也是兽医临床上的一大误区,往往没有考虑畜禽腹泻也能排除体内毒素。畜禽发热和腹泻是体内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利于增进机体抗病能力和排除体内毒素及有害物质,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

2.对药物适应症不了解

相当一部分基层兽医对兽药药理、动物病理及病原微生物特性不了解,只能按药品标签说明书上的“病症”描述或凭自己的习惯胡乱用药,结果造成动物药物中毒、治疗失败。用抗菌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

3.没有掌握治疗剂量和疗程

有些基层兽医不认真或不会计算用药量,也不懂药物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有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擅自加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或者用药量不足,结果导致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产生、药物中毒、过敏反应等,加重动物病情或加快患畜死亡,反之,则因用药量不足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有些药物给药1次即可奏效,如解热镇痛药,但大多数药物必须按规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抗菌素要求有充足的疗程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并避免产生耐药性,绝不可给药1~2次出现药效就立即停药。例如:抗生素一般要求2~3d为一疗程,磺胺药则3~5d为一疗程。有的基层兽医在疫病流行期(如猪流感、流行性腹泻、仔猪大肠杆菌病等高发季节)往往顾此失彼,无法保证每个养殖户患畜的疗程导致治疗失败,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临床上有时出现病畜稍好就停止用药,造成病情反复,甚至转为慢性病。在有些烈性传染病初发期,基层兽医不及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希望用药物治疗,结果导致延误最佳控制时期,严重的造成疫情扩散蔓延。

4.给药途径错误或操作方法不当

给药途径指的是给动物用药的方式,如内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灌注等。相应的药物要选择不同的用药方式,给药途径直接影响到治疗或预防效果。一般来说,给药途径取决于药物的剂型,如注射剂须作注射,片剂作内服。不同的给药途径,由于药物进入血液的速度和数量均有不同,产生药效的快慢和强度也有很大差别,甚至产生质的差别,如硫酸镁内服起下泻作用,若作静注则起抑制中枢作用。另外内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受动物种属影响较大,如单胃动物内服容易吸收,反刍动物则吸收很少,许多药物可在瘤胃分解破坏。家禽由于集约化饲养、群体给药时,为方便给药多采用混饮或混饲的给药方式,但要根据不同气候、疾病发生过程及动物吃入饲料或饮水量不同,适当调整药物浓度。

5.不合理联合用药

有些基层兽医在临床上常发生盲目联合用药,以致出现颉抗作用及配伍禁忌,造成不必要的严重后果。例如在静滴酸性药液中加入磺胺嘧啶钠(SD)注射液,SD在PH值降低时便可析出结晶,引起药效降低及不良反应;青霉素和四环素合用出现颉抗,在四环素的作用下,细菌蛋白质合成迅速抑制,细菌停止生长繁殖,青霉素便不能发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作用。

6.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没有分类管理,违规使用违禁药物

为了保证动物性产品的安全,近年来,各国都对食品动物禁用药品种作了明确规定,我国兽药管理部门也规定了禁用药品清单。但一部分兽医和动物饲养场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使用违禁药物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未遵循休药期规定,标签外用药等造成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安全。

二、提出对策

养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畜禽健康成长,少投入,多收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要树立一个理念:那就是养殖重在养,而不在于治。把精力重点放在饲养管理上,多考虑如何减少疾病的发生,没有疾病,也就无需用药了。有这样一个疾病控制理念很不错的,那就是:一个畜禽养殖场在疾病控制上,需要花50%的精力做好环境控制,30%的精力做好畜禽保健、免疫和预防,20%的精力做好药物的预防和治疗。在发现动物有患病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隔离病畜禽,及时调查病因,确定病情,大群没发病畜禽对病用药进行预防,发病畜禽隔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请专业的医生来诊断治疗,制定合理的治疗疗程、给药时间以及药物的剂量,同时考虑药物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配伍禁忌;在用药的时候要防止产生耐药性,有条件的话,可以先做一个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动物如发生急性肠胃炎,除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外,还要用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体液,以及碳酸氢钠纠正酸碱平衡等。

总之,在动物防治疾病过程中,要求用药者不但要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毒理、药性、适应症以及用法、剂量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而且使用兽药时应遵循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广谱高效、安全方便、经济实用、对人体无害的原则。才能避免进入用药误区,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