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终身发展;立德树人;初中数学

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1],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会上最终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敲定为六大核心素养[2].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成为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具体落实的可操作性和适宜性尤为关键.本文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提出了对六大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的一点思考.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3],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是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是我国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构建我国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二、提倡核心素养的意义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的作用.在每个学段每个学科落实好核心素养,对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有深远的意义.

三、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师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数学知识成为素养,形成智慧;如何在教学中促进人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以下是对六大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落实的一点思考.

(一)人文底蕴

数学是人类的一N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教学过程也要渗透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没有人文积淀,数学将沦为培养做题机器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选用与人文密切相关的素材.比如“百子回归图”是十阶幻方,也是一部数化的澳门简史;在讲距离时,教师可以用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来引入;在讲黄金分割时,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女神维纳斯雕像上0.618的印记,古埃及的金字塔高与底面边长比,人的肚脐高度和人体总高度的比值,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长度的比;在讲概率时,可以让学生思考键盘中字母为什么这样排列;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从国际象棋中放麦粒的故事开始……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数学课堂上会感受到数学的和谐之美,灵动之美.数学课堂因为有了人文色彩而富有生命力.

(二)科学精神

学生在数学学习、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会形成自身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生是否有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探究中思维的切入点和深入程度往往会带给我们惊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再是权威者,而必须是引领者和鼓励者,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使学生不盲从任何所谓的权威,唯真理和自由是学生一生追寻的目标.

(三)学会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在进入社会不到一两年就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数学中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建模等思想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领域的很多方面都应用广泛.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称之为善学,在钻研中严谨认真,不断反思提炼,才能积累深厚的数学素养,再迁移到各种知识的学习中,就会不断成长.

(四)健康生活

数学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留意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思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也显著发展.但是由于初中内容比小学繁杂,有的学生在没有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或者遇到挫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习得性无助”“自我评价不当”“孤独感、压抑感增强”等一系列心理适应不良问题.教师要在安排数学课内容上有层次性、进阶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使学生更自信;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时要用爱心和耐心给予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并施以帮助,使他们掌握有效摆脱学习困扰的方法,乐于和其他学生合作.在学生的评价机制上,要多角度、有可持续性,不能唯分数论.

(五)责任担当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意识.中国的古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数学起源于仰韶文化,距今有五千余年历史,在周公时代,数乃是六艺之一.在春秋时代十进位制的筹算已经普及.中国古代以算法为核心的《九章算术》与西方以演绎为本的《几何原本》中西辉映,推动了世界数学文化的进步.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重视数学史的介绍.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要让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六)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初中数学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多联系生活实际.在几何问题中,多让学生用直尺、圆规、三角尺、量角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注重合情推理.图形的变换中结合折纸操作、画动态图形、制作空间立体模型等;在函数问题中,注重方案的设计、事物变化规律、合理决策等问题;在统计概率部分,可以让学生去社会实践,统计生活中垃圾摆放,参加社团活动,交通方式等.在实践中思考,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分析的结果再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弊端、不合理设置、不方便设施和规则等.

四、结语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通过发展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人生目标不断努力.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初中教育阶段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核心素养的落实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唯有不断探索,终身学习,才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0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66-02

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以至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数学思想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增强数学意识,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并会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遍实用性,抽象概括性,知识容易遗忘,而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很大作用。初中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分为:具体技巧型――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逻辑型――分析与综合、演绎归纳与猜想、反证法、直接法、间接法;宏观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数学模型等。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钻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具体地说,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3创设悬念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维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

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

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

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的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台之前,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则是必须和有效的,但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们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在学习导数的应用,如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致于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

②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画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师 初中学生 基本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84

教师的素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等也会产生影响,新时期只有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如此重要,而对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进行的研究却不多,这就导致理论方面的缺乏。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师的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一、科学定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素养,就是能够从整体上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进行科学定位,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有科学的认识,为教师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学提供指导。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数学学习,而初中阶段,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常识性的数学学习的一种深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J识,同时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又是学生高中阶段进行数学学习的铺垫,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打好了数学基础,才能在高中阶段顺利的进行难度更大的知识点的学习。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进行科学定位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二、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不断学习,作为肩负着重要教学使命的初中数学教师,更是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初中数学教师的学习应该有多样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方法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加具有艺术性的展开教学。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认识不清,在教学的过程中进取心不足,既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又不注重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结果教师逐渐难以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可见,新时期教师有较强的学习意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

三、科学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肩负的职责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科学的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教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把握,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或者常识,而是要切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有效的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而且要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这才真正使数学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结合了起来。

教师的教学不是随心所欲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状况才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最大的实际。数学教师要对初中阶段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进行研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进而使教师的教学能够与学生成长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实现知识的传递,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是应该引起每一个教师重视的。尤其在实现知识点传承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更加有效的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教师能够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并不代表教师就能够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毕竟不同教师的课堂,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专业知识点学习,从更加系统、全面的角度去掌握知识点,不仅对单个的数学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有深入的理解,进而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五、能够充分认识数学学科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而且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同时,又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通过数学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数学被视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可见数学理论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同时又是一门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学科,尤其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对数学学科的意义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

六、有效的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8)

03—0113—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国民素质,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为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找准切人点,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和发展。

一、注重數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二、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中心之一,然而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基本解题技能。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典型例题,带领学生进行全面分析与综合,突出所运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决相近的问题。如在进行“解不等式组”的教学时可利用歌诀“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指导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运用口诀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很方便快捷,但学生若对口诀的得出过程不了解,一旦在使用时记错,就会造成错误的结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教学时可由学生将不同结构的不等式的解集一一画存数轴上,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然后再编成口诀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看着数轴记口诀,背歌诀时会在脑海中浮现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解的形象。在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时候,也要引导学生结合绝对值的概念利用数轴进行求解,学生会很直观很轻松地完成。以上利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求学态度

数学的应用范围极广,尤其是一些高科技尖端产品的研制过程更是离不开大量周密的数学运算。因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求学态度,对问题中的关键字词深人推敲直至理解,尤其是对数据的观察与应用更要谨慎认真,千万不能粗枝大叶。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在学生阅读题目这一环节上加以重视,引导学生对文字及较多的题目进行反复认真的阅读,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

四、心理素质的教育数学

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积极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他们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小学学生要严重许多,但是这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其智力水平并不差。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两极分化现象分析

通过对“差生”的调查分析后,笔者发现,之所以他们成绩差、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模糊不清,不能用语言去再现概念,公式与定理,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其次,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眼珠子照着老师转,看上去一副认真听讲、认真思考的样子,其实内心并没有思考,只是眼神机械地跟随教师。更不用想让他们去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再次。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与练习。对于老师布置的练习与作业漠不关心,不肯思考问题,不肯动脑筋。解题基本靠蒙,作业基本靠抄袭,马虎了事。

最后,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初中生应该是激情四射、充满生气的,对分数比较在意的,正是这种“在意”激发着他们学习的动力。然而部分学生极其不重视考试。完全不把考试放在心上,缺乏竞争的意识,得过且过。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利的。

因此着重培养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是极其必要的,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措施

1.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其一,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与抽象性的学科。因此教学时应该着重直观与形象。可以做课堂中必要的教具、模型、幻灯片等直观教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展现数学的形象,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就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

其二,数学是一门乏味的学科。差生往往在课堂上思想情绪不稳定,如果老师按传统的教育方式按部就班进行教学,那就不会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巧妙地创设与本节数学知识有关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积极的思维,达到教学目的。

其三,对差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对差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逐步养成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其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布置的作业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而过于简单,又会让学生掉以轻心。因此,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注意难易结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差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导,让其完成布展的任务,并渐渐赶上大家的步伐。

其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自觉学习。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时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师更要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要求他们课前必须预习,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去预习,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有何联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便能养成预习的习惯,培养了自觉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其三,注重方法的传授,提高解题能力。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还要传授解题的方法。注重对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的讲解,对例题解题思路的分析。通过编口诀、图像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公式定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注重运用例题的一题多解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多归纳总结,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培养院良思维品质。

3.实施情感教育,并培养学生自信心。

其一,教师对学生要实施情感教育,师生关系融洽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尤其是对待“差生”,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同时,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对其多加表扬,让他们鼓起勇气,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其二,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面对成功,做到胜不骄,面对失败,做到败不馁。一次考试考了高分,不要骄傲,争取下次考试能拿更高的分,甚至是满分。考差了,要教导学生不要气馁,分析原因,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1. 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有目的地榜样言行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但教材的叙述一般比较枯涩,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在数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获得知识。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和求知欲。注意编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碑的故事,让学生对求丢番图去世的年龄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讲矩形时,我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四边形的特殊的一种?除具有什么图形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利用直观教具,用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能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和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煅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在长期实践煅炼中形成的,不经过艰苦的磨练,任何良好的个性心理都不可能形成。自信心和勤奋,是对待自己的态度方面所表现的两种个性特征,它对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信心,那他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自然要降低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就要教育,鼓励和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克服学习上的自卑感。

坚韧性是学习中不可少的意志力,有了这种品质,在学习时,就会成不骄、败不馁。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鼓励他们,教育他们要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困难,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

自觉性是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能自觉进行刻苦学习的品质。在实践中结合数学教学经常向学生进行目的和前途理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激发学习的责任心。

4. 实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性格

4.1 实行多层次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不同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进度要照顾大部学生,一方面不能使基础好、思维敏捷、能力较好的学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基础差、思维迟钝、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达不到要求,屡遭失败而失去信心。所以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多个层次进行。比如把一个班按成绩上、中、下编成三个组,布置作业时分别给予难度不同的作业。如上等成绩可多布置复习参考题;中等成绩多布置习题,而下等成绩多布置练习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成绩。

4.2 实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原则。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一、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做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部分学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抄作业,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和求知欲。注意编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讲矩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四边形的特殊的一种?除具有什么图形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直观教具,用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

三、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家庭条件较优越及家长的包办代替,动手能力较差,这给数学的学习带来了障碍。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教具,在完成操作过程中将直觉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每一个学生先准备好一个硬纸做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都把这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再和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平角。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定理的证明思路。再如在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角、两角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定理。通过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制作教具,实物在手,看得见,摸得着,对它们的特征记忆深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批边算的习惯。

2.听课方法的指导。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一专三动”,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堂上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

3.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和档次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协调教学中各种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辨析质疑能力,激活创造思维。

一、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中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怀疑、敢争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师生、生生形成一体,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了失误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帮助他们弄清失误的原因,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从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新的先导,也是创新的源泉。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呢?在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以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有理数加法法则”时,我提出如下问题:理财是一门知识,如果你是家长,你应怎样去估测一年来家庭的收入情况?此问题一提出,马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2.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立体图形”时,出示一些立体图形,让学生亲自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主视图,侧视图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结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3.联系实际生活,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推动了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纵深发展,它被广泛应用在现实世界的各种领域。这样,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尽可能缩小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以充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统计与概率”中,可让学生思考,为迎接校运会召开,班上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应怎样合理购买各种型号的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对班上每一个同学穿鞋的尺寸做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整理成数据,并根据数据做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统计知识的了解。再如:学习“立体图形展开图”,让学生根据要求做一个精美的正方体包装盒,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很好地学习了书本知识。

三、训练学生辨析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不但要善问,还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有所疑,然后才有所发现,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去,做学生的朋友,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你们愿意交流各自的想法吗?”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信任,敢于质疑的勇气随之产生。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不贴边或质量不高,这就要求教师适时诱导,教给他们质疑方法。

笔者常用的方法有:

1.注重教师示范,如在讲完平角、周角后,向学生提问“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

2.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的问题大胆质疑。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材料,课本里的知识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提出新问题,可以问:这一章的重点知识是什么?这一节与以前所学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这个公式该如何应用?为什么要注意条件?通过教师的训练,学生逐步树立提问的意识,就会有质疑的理念。

3.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进行质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含有不少数学运算和关系,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良好的数学素质之一。因此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质疑,提出不同的观点,如生产中的成本问题,可以质疑:哪个环节改进后,成本会更低?等等。

4.调控解答质疑,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仅仅掌握质疑的方法还不够,因为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质疑”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

结语: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肩负起创新教育的重任。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总结以及改进,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符小珍.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新课程(中学版).2008.(03)

2.郑志强.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认识[J].中国冶金教育.2002.(02)

3.章保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刍议[J].教育评论.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