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交通发展建议精选(九篇)

交通发展建议

第1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乌鲁木齐市近几年来公共交通的发展,使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分析,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需求和交通量迅猛增加,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新建或扩建道路的代价日益增大,所以应优先考虑有效地使用现有城市道路网来缓解和解决交通危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根本出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文件,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一、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近几年来,乌鲁木齐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和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1.2004年至2005年,由乌鲁木齐市公交总公司组建乌鲁木齐市公交线网规划优化课题小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二次比较全面的客流量调查,分别采用跟车调查和IC卡充值调查等方式进行,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对乌鲁木齐市线网的整体情况进行研究讨论,制定出一系列的线网规划优化方案。

2005年11月,世界银行与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在乌市召开了城市交通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十余名交通、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及有关人员参会。根据与会专家提出的制定实施停车管理政策、成立乌鲁木齐市城市停车管理机构等12条建议,乌市确定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

2.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建设。自2005年起开始筹建公交智能调度中心,现已投入使用。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正向着全面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考虑将出租车这种公共出行方式纳入其中,进行整体管理。至今,已有多条线路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对公交车辆的运营情况(包括运营速度、车辆情况、发车时间、到站时间、电子报警显示等)进行全面监控,积极推行“无路单”运营。少数公交车辆安装了客流自动监测装置,可以实时对各停靠站点的上下车客流量进行监测。

3.2008年,启动中心城区“六纵四横”公交专用道网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积极开展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4.停运中巴车,改善公交环境,缓和城市交通压力。乌鲁木齐市城市客运统管办决定“乌鲁木齐市中巴车使用年限到期后,逐步退出运营”,对已达8年报废期的中巴车,不再予以办理城市客运行政许可手续。自2006年起至今,已有多条线路(1路、101路、2路、52路、17路、37路等)的中巴车退出乌鲁木齐公交市场,预计到2008年底所有中巴车将陆续停运。

5.积极推行公交改制。2006年5月29日,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公司、公交珍宝巴士公司成立,乌鲁木齐市引进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香港珍宝巴士集团,对乌市公交进行全新的改制重组。香港珍宝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和乌鲁木齐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在原公交总公司基础上分别合资组建为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乌鲁木齐公交珍宝巴士有限公司。珍宝巴士集团购置900台环保公交车,使公交资产状况得到改善,车辆成新率和环保性一跃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先进水平,改善了乘客的乘车环境,提高了企业的营运服务能力。

另外,还通过扩建改建城区道路、增加港湾式停车站、增加公交线路等措施来发展公共交通,使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是,也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进行及时改善。

二、看法与建议

笔者下面就目前乌鲁木齐市公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1.随着中心城区“六纵四横”公交专用道网络体系的建设,应加强公交专用道的使用和管理。建议采取各种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公交专用道的“专用”性,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权。

2.随着公交改制的推进,多家公交运营企业陆续进入公交市场,多条公交线路陆续开通,与2005年相比,各运营企业共增加公交线路30余条。建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严格公交线路的审批制度和开通公交线路的理论论证和实践分析,使新开通的公交线路在更多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的同时,尽量少增加或者不增加市区的交通压力。另外,仅仅依靠增加公交线路,增加配车数,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并非长远之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优化公交线路,优化运营调度管理,优化公交线路的运营组织,最大限度地挖掘运营潜力才是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并保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在2004—2005年进行公交线网规划优化的基础上,对原有公交线路和新开通公交线路进行综合整合,以期降低整个线网(尤其是市中心区)的重复系数,为市中心的北移提供有利先决条件。根据不同线路的特点,采用多种运营形式,比如区间车、大站快车等,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4.随着中巴车陆续退出市场,应进行全面规划,联合各运营企业,积极推行运力的有效和合理补充。

5.因为公共交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需要保证公众的利益。在一些客流量比较小的地区,应在营运企业内部,对特定的公交线路予以政策性和经济性的扶持。杜绝“最孤独司机跳槽,69路公交线路停运”的现象(从美居物流园开往三宫村的69路公交线路是2006年开设的,开设时有三辆车。由于平时乘客很少,2007年运营公司将69路公交车减为两辆,2008年初又减为一辆。2008年7月,由于路况和车况都不好,开车的司机跳槽,唯一的一辆69路车就暂时停运。由于该路线的客流量不大,即使恢复运行,暂时也不会考虑增加车辆和班次)。

6.公交驾驶员是公交行业第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规律,加之,运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细化,使得该岗位员工的流动性很强,不利于公交行业的发展。建议采取相应的制度上的措施,结合经济上的补贴,使该岗位上的员工能更稳定更积极地从事公交工作,使乌鲁木齐公交行业的发展更趋稳定化,为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7.通过更多的措施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1)发展绿色交通。城市道路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机动车的增长是无限的,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积极提倡公交出行,推行合乘车等措施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出路。

(2)城市逐步设置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合理配置交叉口信号配时,在绿灯时间上给予公交车辆以优先通行权。在公交车顶装置优先通行控制器,当公交车通过路口时,控制器向路口信号机发射无线信号,遥控路口信号灯变成放行信号,使公交车优先通过路口。

(3)可考虑将公交站点设置在路口,事先配置好配时,公交车停车上人后路口绿灯即亮,公交车可以迅速通过路口。

三、结束语

对任何城市而言,道路的拓宽速度永远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拓宽道路解决拥堵是不现实的,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今年来乌鲁木齐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现状已得到较好改善,希望在积极投入资金进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能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来挖掘现有道路的潜力,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欣环,刘晓勇.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

2.张亚平.我国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研究.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2)

3.李世豪.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新发展和城市客车市场新趋势.城市车辆,2004(4)

第2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交通发展;能源转型;汽车社会;电气化;去油化

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背景下,通过加快交通运输模式创新和技术变革,重塑能源生产利用方式,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能够实现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从而大幅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持续刚性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增长迅速,是继工业之后能源需求增长主要领域。新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年均增速达9.0%,高于全社会能源需求7.3%的年均增速。汽车保有量“爆发式”增长,从2000年的1608万辆跃增到2015年的1.6亿辆。目前,我国人均交通用能不足美国水平的1/10,不足欧盟、日本水平的1/5。如果延续目前粗放发展趋势,我国交通运输用能需求可能还将增长数倍,不仅能源安全、资源环境等将难以承受,而且将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物流成本负担。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中型城市,交通运输粗放发展导致的拥堵、雾霾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损害城市宜居程度和竞争力。研究表明,机动车在北京市PM2.5排放中占20%左右,重污染时段达40%以上。一些中小城市千人汽车保有量甚至超过大中城市水平,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尤其突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交通运输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汽车保有量将不断上升,交通发展道路选择不仅直接影响能源需求、环境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还关系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交通物流体系成本效率等,加快变革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二、交通运输领域具有大幅提高能效、降低能源需求的潜力

交通运输领域重塑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实质上就是利用国内外现有可行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最佳实践、创新模式,在支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交通运输领域需求减量、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潜力。

(一)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市化模式,从源头减少不合理运输和出行需求

在交通运输领域,货物运输和旅客出行需求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驱动,也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密切相关。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降低工业化发展对重化工行业的依赖,选择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能够明显降低煤炭、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运输需求,并减少不必要的运输距离。目前,我国单位GDP货物运输强度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3倍以上,是日本的10倍以上,具有相当大的下降潜力和空间。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去产能”进程中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我国货物运输需求增长速度可以明显减缓。在城市化方面,通过引导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紧凑型城市,推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向多中心、混合功能、小街区模式发展,积极发展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购物等,也能够大幅降低机动化出行需求。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已经在反思和改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以宜居程度为核心的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等理念。丹麦哥本哈根还把发展自行车道作为城市规划优先任务,提出打造全球最好的骑行环境,我国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也在推行“摩拜单车”方式,解决居民出行“前后一公里”问题。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升级发展关键阶段,彻底改变“摊大饼”式发展模式,探索高效宜居的紧凑型发展道路,在从源头节约能源、土地、水等各类资源方面都具有很大潜力。

(二)以铁路和公共交通为骨架,打造现代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以铁路、公共交通等替代卡车、私家车等运输出行方式,是打造现代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第二的铁路网络、世界第一的高铁网络,中东部地区单位国土面积铁路密度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推动交通运输由“总量不足”向“结构优化”方向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加快完善人口密集地区轨道交通网络,深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我国铁路运输占货物运输比重下降的趋势有望得到扭转,铁路在客货运输出行中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铁路、水运等高效方式在货物运输中的比重,是降低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增速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公共交通体系方面,我国主要城市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出行分担率等方面,与东京、纽约、香港等发达城市还有很大空间。在城市规划、资金投入、土地安排、路权分配等方面,“公交优先”战略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今后伴随“市民化”成为城市化工作重点,把公共交通切实放在城市发展首要位置,对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业的支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圈、城市带发展进程中,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人口、经济等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提高电力、天然气在交通用能中的比重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具备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截至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已经突破试点示范起步“瓶颈”,有望进入快速普及发展阶段。通过积极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等,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化石能源需求,而且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贡献。在汽车快速进入家庭过程中,我国有望开创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新路。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我国具备实现赶超跨越的战略机遇。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新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型的特征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及时调整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加快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购车许可、限制行驶等辅助政策,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有望在全球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社会”。在交通能源需求增量中,石油需求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电力、天然气等替代。

(四)乘用车和载货汽车并重,大幅提升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

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内燃汽车也具备持续提高能效的巨大空间。截至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7亿辆,汽车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辆,绝大多数仍是传统内燃汽车,并且汽车平均油耗水平明显高于欧洲、美国水平。研究表明,通过持续提升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加快普及轻量化、小型化、动力总成升级优化等先进成熟技术,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有望下降到3L/100km左右,比目前平均油耗水平下降一半以上。同时,由于货物运输能耗占我国交通能源需求的60%以上,载货汽车领域能效提升的潜力更大。目前,美国能源部实施的“超级卡车”项目,仅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成本有效的技术,重型卡车的实际能耗能够下降50%以上。对我国而言,通过提升卡车装备水平、发展甩挂运输、优化物流组织管理,实际能耗下降的幅度将更大。此外,在“中国制造”创新升级过程中,伴随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等共性技术发展突破,也将有利于汽车能效持续提升,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降碳带来更大的外溢效益。

三、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是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主要方向

根据我们的研究,通过推广应用国内外现有可行的先进理念、成熟技术、最佳实践、创新模式,我国交通运输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进程将显著加快,能够实现交通发展与能源需求、交通用能与油品、交通服务与碳排放“三个脱钩”。

(一)以较低的能源需求增长满通运输与城乡居民出行的快速增长需求

到2050年,我国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货物和旅客周转量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3.9倍、4.9倍,私人汽车保有量相比2010年增长5.9倍。如前所述,在交通部门重塑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方式,交通运输终端能源需求增速大幅放缓,2050年仅比2010年增长1.3倍。同时,交通终端用能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进入持续下降通道。

(二)交通用能摆脱对油品的高度依赖,实现电气化、清洁化、多元化

在高速铁路、电动汽车发展推动下,电力将成为交通部门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到2050年,电力占交通终端能源需求的比重达到22%,远高于目前1%的水平。交通用能全面实现清洁化,电力、天然气、生物液体燃料占交通终端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汽油、柴油等油品需求增长大幅放缓,并且交通用油需求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

(三)交通运输体系的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显著提升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2030年左右成为市场主流,在汽车销售量中的比重超过一半,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先进。交通运输体系综合效率明显改善,2050年单位客货周转量的能源消耗相比2010年下降一半以上。不仅交通运输体系的系统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推动下,交通运输的组织效率、经济效益也显著改善。

(四)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出重要贡献

尽管交通运输重塑能源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需要增加在铁路、公共交通、电动汽车、高效卡车方面的投资,但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投入。与延续当前的发展态势相比,交通运输重塑能源到2050年需要的累计额外投资仅16万亿元,远小于其带来的节约能源、减排污染物等效益。同时,在节约不必要基础设施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在促进电动汽车、智能交通发展方面,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为繁荣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四、启示与建议

(一)明确交通运输重塑能源长期战略和实施路线图

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涉及宏观经济、行业管理、技术选择、政策体制等方方面面,其长期愿景目标也不会自动实现。要把新一轮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产业革命等大势与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衔接起来。坚定去油化、电气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中,针对货运、城间客运、城市客运、汽车、慢行交通等不同细分领域,明确分阶段目标和实施路线图。

(二)及时调整炼化、汽车等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

交通运输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对未来油品需求、汽车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如果延续目前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恶化炼化、汽车等产能过剩问题,带来巨大的投资沉没损失。同时,伴随交通用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电力、天然气等将加快替代油品消费,汽油柴油失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要全面停止新建炼化、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并在“去产能”进程中加快既有产能改造升级,适应多元化、清洁化变革趋势。

(三)以基础设施高效升级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突破“瓶颈”制约阶段,在升级发展过程中,要以节能高效为重要原则,引领生产力合理布局、城市化紧凑发展,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效益。在城乡一体规划中,要围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协调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加大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等支持力度。

(四)在电动汽车、高效卡车等重点领域尽快取得普及突破

第3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运输

一、引言

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通过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1]。目前,我军的运输保障高新技术含量还比较低,严重影响了运输保障效能的提高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落实,因此大力研究和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成为目前我军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 智能交通技术在美军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1 自动识别监测技术

1996年,美军提出了四项作战原则:“精确打击,制敌机动,全面防护,聚焦后勤”。其中,自动识别技术是美军“聚焦后勤”的一项重要内容[2]。自动识别监测技术在美国军队的应用包括二维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跟踪定位系统、自动装货清单系统(AMS)、运输车辆自动测量系统。

2运输定位技术

美陆军利用GPS定位技术研制成功了运输跟踪系统,美军从2000年开始试用该系统,该系统能使运输控制人员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指挥人员确定运输工具的位置;可根据战场需求的变化和战术部队的转移而让途中的货物与部队改变运送终点;可用来提供危险警报、给途中的车辆布置任务以及优化运输路线。

3 全球运输智能化系统

其中包括全球运输信息网、全球运输可视网和运输供应系统。该系统使运输过程全程“透明”,使各种包装的物资“透明”,能够提高空运、海运和预置的能力,减轻部署负担,减少运输过程中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是支持“聚焦后勤”的强有力的系统。

三、 我军与地方在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差距分析

我国ITS的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ITS的研究应用主要体现在: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收费系统、路径导行系统、公共交通运营与管理、交通安全与紧急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这些系统在一些城市都已经成熟应用。而这些系统在部队的应用还比较少。我军在智能交通系统方面高新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如指挥控制手段落后,无法对运输线上的运输工具和汽车部(分)队实施实时的指挥调度;交通动员信息不畅,不能迅速动员和调集社会交通保障力量及时地投入到军交运输之中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军运输保障效能的提高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落实。

四、 发展我军智能交通系统的几点建议

1 利用国家技术和力量,发展军队智能交通系统

可与国家交通部门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确保军交运输指挥自动化系统纵横贯通、兼容共享,既减少了经费投入、缩短建设周期又能发挥指挥自动化系统整体效能。可对一些现成的信息软件进行改造,为军方所用。

1.1视频监控系统。现在好多城市已经在用这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只是地方政府在应用,部队用不了,这就造成部队车辆一旦离开本单位,就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和监控。如果这个系统能和部队共享,那部队的车辆将会实现可视化的监控。

1.2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通过在车辆上上安装预存缴费电子卡,可以使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不需要停车开窗,只需要放慢速度通过收费匝口,通过收费站的扫描仪对缴费电子卡进行扫描即可完成交费。这个技术其实可以应用在部队的营门,这样车辆进出营门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复杂,只要车辆派出合理,驾驶员不用下车登记,营门值班人员就可以在电脑上做好登记并提前开门。

1.3先进车辆控制系统。也称为车辆智能驾驶系统,包括车辆自动导航、车辆自动控制和驾驶两大系统。为了防止泄密,可以建立一套军队运输系统与我国的(下转第81页)(上接第79页)北斗系统进行信息融合来对车辆定位,同时通过车载传感器和控制器实行距离控制。

1.4 车辆故障信息无线传输系统。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列车故障监测系统已经应用于某些型号的机车上,现场使用表明,该系统效果比较好。列车故障信息无线系统经过改造应该可以为部队所用,这样部队车辆就可以实现远程故障处理,对战场抢修的时效性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2 加强汽车部(分)队的数字化建设

增强汽车部(分)队的数字信息化装备,在训练组织、作战指挥及遂行保障任务等方面,都能得到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数据,这样,可以实现汽车部(分)队全部信息数字化,实现单车、车队、分队、机关与指挥中心之间数据的快速交换与处理,提高了汽车部(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3 加强ITS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ITS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中人的素质对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目前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有关院校要搞好教学内容改革,适当增加有关课程比例,为全面发展我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还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地方在ITS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地方组织一些学术交流,共同研究,健康发展。

五、 结束语

ITS的发展对提高我军交通运输效能,实现“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势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力研究和发展我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迫在眉睫,也为我军解决军事运输保障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第4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湖南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湖南在推行“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把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湖南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资源分散、缺乏整体竞争优势、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机制不顺等诸多问题。如何整合既有资源,加强企业合作,逐步聚合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带动湖南整体工业发展成为发展湖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湖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项目方式带动产业重组,构建核心企业,把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湖南核心支柱产业的建议。

1湖南发展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优势

轨道交通包括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两大体系。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一般由技术装备的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轨道、机务等专业和土建工程共同构成,其中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主要指车辆、牵引供电)是其中的主导产业,大约占到轨道交通工程总体造价的40%左右。下面笔者将对湖南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优势加以分析。

1. 1主导产业的综合实力位居前列

湖南轨道交通制造业现有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时代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湘潭电机集团3家主体企业。此外,株洲车辆厂是我国专业生产铁路货车的核心企业。3家主体企业共有员工2.45万人,资产总值69.05亿元,2004年销售收入为53.8亿元,实现利润21.6亿元,与全国其他轨道交通设备企业比较,2004年株洲电力机车厂的产值占全国著名的4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厂总产值的31.3%,员工占总数的32.1%,城轨生产能力仅次于长春客车厂。

1. 2城轨车辆制造在全国具有优势

株洲电力机车厂是城轨车辆设备国产化定点企业,其生产的地铁车厢在全国有较大知名度。该厂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引进车体、转向架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地铁制造实力,从而一举取得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和广州地铁3号线68列共288台、总金额超过30亿元的地铁车辆制造合同。湘潭电机集团1991年试制出我国第一台C型轻轨车,2000-2003年,结合长春市轻轨线工程,中标研制成功18辆Q6W-1型六轴双绞接70%低地板轻轨车和10辆4轴有轨电车,交付长春投入营运。在运行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得到了用户的肯定,成为我国第一条运行良好、具有真正现代化意义的城市轻轨线,时代集团在香港地铁辅助变压器等设备招标中多次中标,体现了企业在这一领域中强大的技术实力。

1. 3科研水平及人才储备实力突出

3家企业在各自的产品领域中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人才优势,3家共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部级科技专家42人,拥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超过500人,3家企业都拥有各自的博士后工作站及各类技术中心和科研开发机构。株洲电力机车厂已建立国内唯一部级的轨道电力牵引技术中心,曾先后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和第一台高速电力机车,其机车牵引传动力系统及监控等辅助系统在国内居于技术领先水平。株洲时代集团是国家变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拥有近20项发明专利,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科研试验、信息化管理手段及工艺装置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湘潭电机集团则拥有全国唯一的部级牵引电气研究所,是全国电工行业标准制定单位。

1. 4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支撑实力强

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原长沙铁道学院)的铁路综合技术、国防科大的磁悬浮技术都对3家主要企业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的货车及工程车辆,铁道部株洲桥梁厂的轨道交通专用桥梁,和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南车集团电机公司的牵引电机,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的勘测设计,湖南路桥和湖南建工的工程施工、华菱的钢铁产品等,也能为3家企业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另外,3家企业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都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出了我国的第一辆电力机车,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国内电力机车的唯一生产厂商;株洲时代集团则为我国所有的电力机车提供牵引传动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是机车电传动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湘潭电机集团则是我国第一条地铁的牵引电气提供商和第一条真正现代化意义的城市轻轨线的整车制造商。这3家企业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所拥有的技术实力和历史积淀是国内任何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2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

2. 1缺乏核心企业的领导作用

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主导产业产生的吸附效应,作为湖南轨道交通制造业主体的3家企业,虽然在技术能力、产业规模等方面都具有业内领先的水平,但由于缺乏核心企业的领导,企业各自独立发展反而在总体上没有体现出湖南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所具有的优势,在由国家批准立项并且已经落实招标采购计划的9个城轨项目中,3家企业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2%,这与湖南在这一领域的实际能力不成比例。

2.2资源分散

湖南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虽然基础很好,但生产和研究均较分散,资源、技术和人才的分散,没有形成合力。3家主体企业在实施轨道交通车辆国产化过程中,分别承担着多项国债技术改造项目,而这种项目资金除国家注入少量资本金外,绝大部分由企业自行筹措和贷款,项目实施中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如株洲电力机车厂承担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建设项目和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电动车组产业化项目的3.3839亿元的总投资中,自筹资金1.6639亿元,占49.2%,银行贷款1.37亿元,占89.7%,两者合计占40.5%,),其他资金来源(中央财政、南车集团、省引导资金等)仅占10.3%。

2.3机制不顺

湖南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3家主体企业目前由国家、省两级国资部门直接管理,但业务上受铁道部的影响,另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条块分割,铁路、城市政府、建设部门各行其是,提高了轨道交通规划、投资、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成本,阻碍了上述3方之间必要的合作。尽管轨道交通设备是一个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但各相关企业的技术并没有共享,如时代集团的电传动技术就没有应用到湘潭电机,而湘潭电机的电机技术也未用于株洲电力机车厂的电力机车上,各相关企业之间缺乏相互联系。

2.4产业带动效应不理想

按照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应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由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形成空间上的聚集,并能保持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涉及到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先进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型环保装备技术等专业,属于高科技产品,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从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采购内容来看,包括了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4大优势产业,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电站及输变电成套设备中的3大产业,加上构建物流体系以及时代、湘潭电机的电动车项目,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就涵盖了湖南机械装备制造的全部优势产业,这样将直接带动湖南省整个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湖南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剂,遗憾地是,湖南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目前仍是相对独立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并不紧密,更谈不上产业的拉动效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远不如钢铁、机械、有色等行业,这与其实际潜力实在是相距甚远,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2.5市场竞争激烈、主体企业市场地位急剧下降

随着南车、北车集团的建立,国内的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两大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在极力打造完善的产品体系,无论是在两大集团之间还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都形成了激烈的竞争,随着铁路市场的逐步放开,民营企业也进入到这一领域参与竞争,并依靠自身的灵活机制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湖南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发生动摇,市场地位急剧下降,株洲厂和株洲所的市场份额由独占市场下降到不到60%,许多细分市场甚至不到30%,而具有中国“电工产品摇篮”美誉的湘潭电机受到的冲击更大,已在市场中处于劣势。

3加快发展湖南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建议

3. 1落实产业重组方案,造就核心企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面临的威胁超过机遇,不迅速确定对策采取行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将会迅速滑落,优势将转化为劣势。对此,政府应该高度警觉,从带动整个湖南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抓紧时机促进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重组,通过调整产权关系造就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核心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共同发展,达到资源共享、能力互补、优化格局、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效果,形成湖南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方面的整体优势,使湖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通过主动变革维护市场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顺应国内轨道交通发展的大好机会,不断发展壮大,构建湖南核心支柱产业。

3.2确定工作责任的主体,安排专项运作资源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组不仅是湖南省的事情,同时涉及到国务院国资委和铁道部、涉及到国家交通装备产业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变革,难度大,工作涉及面广,权利、利益关系复杂。任何一种重组方案都将经历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的博弈,严格规范的程序,耗时费力,因此,应建立专项工作的组织机构,安排专项人、财资源,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加速该项工作的进展。

3.3启动长株潭城际轻轨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形成

轨道装备产业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形成产业集群的纽带,所以,通过本地项目的带动,使得相关的产业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自愿地聚集在核心企业周围,有助于新的产业集群尽快建立经营体系,积累项目总体运作经验,形成业绩基础,对参与产业重组的各方也是一个现实的利益驱动因素和信心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 瞿强,产业簇群与城市竞争力分析[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2] 梁宏,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第5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公共交通是与市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但在便利性、快捷性、舒适性和公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矛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市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发展战略中,要将加快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推动。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出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确定公共交通在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等方面的优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的原则,优化公交资源配置,改善公交基础设施,完善公交服务体系,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切实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目标任务

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规模上可承担中心城区居民基本出行需求,范围上覆盖市郊、辐射周边县(市),品质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安全、快速、舒适、便捷、生态、信息等特征的现代城市公交系统。

到2012年,开辟、调整公交线路30条,增设公交站点200处,公交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大于47%,中心城区大于72%。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000台,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5200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4标台以上。建成公交首末站10个,换乘枢纽站2个。公交专用道达到63公里。中心城区(因道路改造施工改线路段除外)公共汽电车平均运送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公交车辆准点率达到85%以上。建成地铁1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2%以上。

到2017年,建成地铁3号线工程,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6000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5.2标台。公交专用道达到116公里。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平均运送速度达到25公里/小时以上,公交车辆准点率达到90%以上。建成公交首末站115个,换乘枢纽站49个,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与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相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二)重点工作

1.编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按照“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布局和实施安排,修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公交线网规划》、《公交首末站规划》、《公交换乘枢纽站规划》、《公交专用道规划》等专项规划及《市“十二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各项规划要与城市整体布局、人口产业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重点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分布、场站布局、用地规模、建设计划等。(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

2.优化公交运营结构和公交线网布局

———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包括常规公共汽电车、快速公交、轮渡船只、轨道交通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充分发展常规公共汽电车交通,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快速公交系统,适度发展江上轮渡。形成多种交通形式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乡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

———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建立市区、郊区紧密联系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线网格局。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新变化,有序推进公交线网的调整优化,逐步完善由骨干线、区域线、接驳线组成的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新型公交网络。稳步增加地面公交线路,延长营运里程,扩大站点覆盖面;优化线网结构,围绕二环、三环和中心城区道路,形成放射型线网,适当增加三环、四环的线网配置。发展新城区和郊区公交,推进新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公交连接,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局配合)

———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结合路网改造和新区开发,在市区主干道上发展大容量公交车,开辟以大站快车为主要形式的快速公交线路,缩短市民出行时间。(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区政府配合)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2012年建成地铁1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地铁3号线开工并适时启动地铁2号线建设。2017年建成地铁3号线。(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配合)

3.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换乘枢纽。在大型公交客流集散地和重要交通节点,规划建设综合换乘枢纽站。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中转换乘枢纽站。通过换乘枢纽规划建设,实现常规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在城市边缘地区,大力发展停车换乘的交通枢纽,配套建设相应服务设施,吸引运用其他各种交通工具出行的人们在换乘枢纽改乘城市公共交通。(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土资源局配合)

———加快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新老城区公交首末站、保养场的建设,弥补公交场站建设历史欠账,解决马路停车、马路发车、马路修车、公交车辆露天停放和在居民区集中停放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财政局、城市管理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配合)

———加快公交运力发展。优化公交车辆结构,加快公交车辆升级,增加大容量、低地板、电子化、环保节能、造型美观、乘坐舒适的中高档车型,减少普通车型,加速淘汰老旧车型,改善乘车硬件,提高乘坐舒适度。到2012年底前,将经行我市主干街路的公交线路营运车辆全部更换为大容量高档次公交车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财政局、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提高道路承载能力。按“两轴、四环、十射”的城市路网总体规划,以推进完善道路布局、优化道路功能、加强南北两岸联络为重点,加快构建以快速路、主干道为主,次干道为辅,支路网均衡,交通衔接顺畅的城市交通组织网络。2015年前,完成三环路江南段和三环路东江桥工程建设;改造建设道路154公里,提高道路标准和通行能力;打通老城区46条城市次干道。同时,推进实施松北、群力、利民等新区规划道路建设,对三环以内540条建成时间较长、承载结构薄弱、翻浆破损严重的街路,逐步实施结构性升级改造。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六车道以上(含六车道)市区主次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或专用线。在市区主次干道上,建设凹进式港湾公交途经站。(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配合)

4.完善公交市场运行机制

———深化国有公交企业改革。按照“总体规划、渐进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深入推进以车队集体承包为主导的新一轮国有公交企业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精干主业,剥离辅业。深化企业人事、用工、薪酬“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国有主导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市场化和发展建设集约化,逐步使国有公交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市场主体。(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加快民营公交企业整合。以资本为纽带,采取国有公交集团收购和民营公交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式,加大民营公交企业整合力度,引导企业规模发展,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数量,提高市场集中度。(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局配合)

———加强公交特许经营管理。严格落实公交特许经营制度,完善公交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对公交企业在特许经营期限内履行合同情况的考核,对考核不达标和因经营管理不善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收回线路经营权。通过加强公交特许经营管理,深化国有公交企业改革,推动民营公交企业整合,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公交市场格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5.推进公交科技发展和节能减排

———加快公交科技创新应用步伐。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公共交通系统,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城市公交运营和管理系统,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公交地理信息系统(GIS),完善车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功能。建设公交信息系统、乘客出行信息查询系统。采取GPS联网、信息传导等手段,推进城市公交管理与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连接,实现公交车辆运行与道路交通信号系统的科学配置,保障公交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优先通行。(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配合)

———积极推进公交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大容量、低能耗、环保型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公交车辆的使用,适度发展以电能为动力的公交车辆,逐步实现公交车辆能源结构合理化。加快淘汰技术条件差、污染环境严重的公交车辆。从起,新购公交车辆要达到国Ⅳ排放标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财政局、环境保护局配合)

6.提高公交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交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方向,努力实现公交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推行公交服务行为规范。加强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和车辆、场站、设施、装备等的维护保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乘车、候车环境。按照公交线网不同功能,确定公交线路编码和公交车体颜色,方便群众乘车和换乘。加强公交文化建设,弘扬“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交通精神,树立公交战线的“先、优、模”。将“关注民生、让百姓满意出行”安全优质服务竞赛长效化,把服务竞赛与特许经营考核结合起来,奖优罚劣,激励先进,淘汰落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监管制度和社会评价体系,建立群众监督、媒体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考核的监督考评机制。(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加强安全运营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公交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公交安全运营管理,严格执行公交车辆安全“三检制度”(即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进行安全检查的制度)。严格新购营运车辆落户管理和在籍营运车辆审验管理,严禁未经审批对营运车辆进行改装,防止因车辆不规范改装形成运营安全隐患。强化排查治理,利用一至两年的时间解决公交基础设施中尚存的安全隐患。(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财政局、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规范公交运营秩序。加强对公交企业经营资格、技术、质量和服务的监管和审查,促进企业规范服务。健全完善公交运营时间、车辆配置、服务设施、安全行车等服务规范,加强对公交企业行车计划、车辆配备、首末班车时间、服务质量、行车秩序、安全营运等日常监管与考核。健全完善公交站亭、站牌及车辆广告等设置标准,全面进行公交站牌标识和车辆广告清理整治。(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三、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支持扶持措施

(一)发挥规划调控作用。通过编制实施《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和土地配置模式(TOD)。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把交通影响评估作为交通敏感区域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和规划控制的基本措施。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的监管力度,切实防止和纠正违反规划、侵占公交基础设施及其建设用地的行为。(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土资源局配合)

(二)加大政府对公交发展的资金投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将城市公交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由市财政统筹确定年度公交发展项目专项资金。2011至2013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国有公交企业运营车辆更新补助。将已落实用地规划的公交场站建设、智能公交发展和既有公交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治理统一纳入城建计划,在每年安排城建资金时统筹考虑,逐步解决公交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和智能公交发展滞后问题。(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交通运输局配合)

(三)落实《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将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区、风景名胜区、开发区、市级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火车站、客运码头、机场、轨道交通首末端、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大型工业企业和文化教育、体育会展等建设项目以及人民群众出行不便区域,在规划中要优先考虑公交首末站或公交枢纽站的设置。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要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分期开发建设的项目,必须在一期开发项目中完成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公交基础设施用地以无偿划拨方式供地。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项目建设成本。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循环审批和工程竣工,须征求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产权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由公交企业无偿使用,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城乡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土资源局、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配合)

(四)完善公共交通经济补贴、补偿政策和机制。在推进国有公交企业改革和民营公交企业整合进程中,探索建立规范的公交企业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合理界定公交企业成本标准,有效保障公交企业利润空间和投资回报率。该项制度建立之前,在现有机制框架内执行政府补贴补偿政策,并根据公交企业由于不可控因素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带来的成本上涨,结合国有公交企业改革和民营公交企业整合逐步提高补贴额度。(市财政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审计局配合)

(五)建立规范的城市公交票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考虑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以及政府财力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公交票价,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适时予以调整。采取以政府补贴为主,调整票价为辅的办法,化解公交企业由于不可控因素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带来的成本上涨。(市物价监督管理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六)实行扶持公交发展的税费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车船税减免政策。对公交企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经由纳税人申请,按税收管理权限办理。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由市政府征收的相关配套费用给予适度减免。(市地方税务局负责,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七)建立7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由市财政每年补贴300万元,与公交企业共同设立7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基金,建立7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市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牵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配合)

(八)保障公交车辆的道路优先使用权。在车辆通行和公交出行量较大的道路或路段,有选择地设置全天候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十字交叉路口公交专用道、逆向行车公交专用道(实行单向通行管制措施的道路)。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管理,设置监控设备,加大占用公交专用道和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运行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公交车辆实行通行信号优先,在部分单行路、禁止车辆左转弯的路段、路口采取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措施。对具备公交车辆通行条件的部分拥堵道路,可设为除公交车辆外其他车辆禁驶区域。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期,要以公交优先为原则,通过限制其他车辆的通行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营。(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配合)

(九)增强公交优先发展的科技支撑。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技术需求优先给予支持。对公交优先的道路网利用和信号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有关标准等组织立项,加大科研力度。制定和实施适合北方寒带气候特点的公交车辆标准体系。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技术需求,给予优先支持。(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科学技术局、城乡规划局、公安局、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配合)

(十)健全法制保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市城市公共汽车电车轮渡船客运管理条例》。借鉴国内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成功经验,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确保公交优先发展的法规体系。开展《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市城市公共交通IC卡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待条件成熟时纳入政府立法计划。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交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监管,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营运活动,维护公交客运市场秩序。(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配合)

(十一)切实保障公交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城市公交行业主要提供公共服务的特点,建立职工工资增长主要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相联系的机制。确定每年9月22日(城市无车日)为公交工人节。(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十二)强化公交优先宣传。加大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理念的宣传力度,形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浓厚氛围。以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城市无车日”及“公交工人节”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充分的社会动员,让全社会理解公交优先与城市环境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引导交通参与者转变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提高全社会优先使用公交出行的意识。(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配合)

第6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不久,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交通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志亲自参加今天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交通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次会议邀请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省驻市相关工作部门的领导参加。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各区(功能区)分管交通工作的领导,交通行业主要企业以及交通行业各协会及中介组织负责人,市交通局机关全体及所属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共200多人。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交通发展的意见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同志关于交通工作重要批示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会议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和全国、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7年交通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安排2008工作。

今天的会议有三项议程:一是传达全国、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二是总结我市2007年交通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安排今年的交通工作;三是###市长作重要讲话。

全国、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的精神,会议材料已印发,请大家回去后认真学习。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市交通局局长###同志作全市交通工作报告。

……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市长讲话。

……

同志们,我们今天这个会议,规格较高,#市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开得很好。刚才,###局长总结了2007年并安排了今年的交通工作,#市长就如何推进我市大交通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切实把这次会议精神传达好、学习好、落实好,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迫切要求,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全市交通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要在全面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迅速把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下面,就如何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把#市长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学习好、落实好。

#市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我市交通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要求大家要坚定树立“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扎实有效地推动我市大交通建设。会后,各部门、各单位要尽快把钟市长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传达好,深刻领会#市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市大交通建设的几点要求,结合今年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统一广大干部职工对“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和“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意义的认识,调动全行业的积极性,保持昂扬向上、拼搏奉献、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市长的要求和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与工作上来,增强加快大交通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

第二,要结合我市的实际,抓住工作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和今年交通工作的任务已明确,各相关单位要突出重点、加强沟通、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特别是各单位的领导,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加强重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交通行业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对今年交通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要继续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金海路等公路主骨架、2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等主枢纽港和轨道交通建设,并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完成,认真配合做好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努力实现交通发展的新跨越,以交通事业的新发展来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

第三,求真务实,狠抓落实。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推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交通各项工作的落实、在落实上下功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完成今年交通工作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身体力行,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今年交通工作的整体安排狠抓落实,并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要继续解放思想,敢于迎难而上,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信心、更有效的办法,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第7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经局党组研究,今天我们召开交通系统民主评议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交通系统民主评议工作。刚才,孙民江副局长对民主评议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就切实抓好交通系统民主评议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民主评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评议工作的主动性和自党性。

交通部门是政府的一个大部门,承担着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管理、运输保障等重要职能,既是一个建设部门,又是一个执法部门,也是一个服务部门;交通工作的实际决定了交通行业与社会各界的接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密切。特别是当前,不仅为我们交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拓宽交通服务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搞好这次民主评议工作意义重大,既是对我们的工作一个实际而有力的促进和推动,更是一次乘势而上、再求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是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局党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大力加强交通行业软环境建设,使交通系统的政风行风和社会形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系统的个别单位和人员身上或多或少仍存在一些的问题,如在政令执行上,少数单位和个人对上级布置工作执行力不强,有些事情需要局领导出面协调才能落实;少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服务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如不认真解决,交通发展就不能“提速”,交通服务就不能“创优”。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正确对待这次评议工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搞好这次评议工作,努力在把握交通发展的规律性,提高发展的主动性,增强发展的创造性上取得突破。

(二)是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的需要。政务公开的目的是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这与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是民主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政务公开与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有机结合,可以把我们交通部门的政策、为民办事和所做工作成效公布于众。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及时、准确,群众是否满意,通过民主评议活动来验证;开展民主评议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又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公开透明的服务型单位。三是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是加强交通党风廉政建设十分必要的形式。民主评议是加强对交通干部职工勤政廉政教育的过程,是交通内部深化改革、建章立制、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的过程,是规范交通权力运行、防止的过程,也是纠正问题、查处问题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因此,我们要以这次工作为契机,以加强教育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四是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是加强交通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就是要从学习教育入手,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健全政风行风考核、激励和惩戒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工作责任,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达到依法依规管理的目的。各单位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和落实好这次评议工作,促进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民主评议工作顺利开展。

这次民主评议的指导思想、对象、内容、步骤和方法在实施方案中已经做了明确。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评议,使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服务行为得到明显规范、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突出“四个重点”,即:

要突出“宣传发动”这个重点。民主评议是一项比较敏感的工作,只有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正确理解和正面回应,才能顺利开展。各单位要把宣传发动作为评议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交通系统评议工作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争取系统内外的参与、理解和支持。要采取各种形式,在全系统大力宣传评议工作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努力形成“人人参加学习,人人提高认识,人人了解评议,人人参与评议”的氛围。要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宣传,充分报道我们从严从实开展评议的决心,充分报道我们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诚意。

要突出“转变作风”这个重点。要把民主评议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标准,练好内功,忠实履责。一是建立健全政务督查工作机制。严格实行督查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把手”督办分管领导、分管领导督办分管单位和分管科室的执行落实机制。对局党组议定的事项、局领导交办的事项等,要实行重点督办,公开通报落实情况,达到严明政纪的效果。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彻底梳理,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不够健全的要及时修订完善;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时限、责任、质量等标准和要求,使交通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张有序、高效运转。三是建立健全政务、企务公开机制。要严格落实《交通系统政务企务公开管理办法》规定,主动接受监督。

要突出“服务为民”这个重点。民主评议,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落脚点,各单位要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切实做到服务为民,促进各项工作提速创优,以良好的工作成绩检验工作效能,以群众满意、基层满意来检验工作的效果,以依法办事、及时办事、办成事的事实来检验工作的效率。

要突出“群众参与”这个重点。群众既是评议工作的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和监督者,最有发言权。要把评判的尺子交给群众,让群众对交通工作评头品足,让我们直接听取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一是发动群众评工程。交通工程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涉及到群众的民生工程。要围绕政策是否落实、资金是否到位、进展是否顺利,充分发动群众评工程,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二是发动群众评服务。要发动服务人员评,发动密切相关的对象评,评服务承诺是否兑现、评服务措施是否实施、评服务质量是否满意。三是发动基层评机关。各单位广泛开展基层、一线职工评机关的活动,重点评机关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切实找准找透机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机关运行效能。只有在评议过程中全心全意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把群众请进来,广泛征求和倾听群众意见,开门搞评议,才能确保民主评议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搞好“四个结合”。开展民主评议工作,要始终立足于服务发展,促进工作。各单位要正确处理开展民主评议与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要与交通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政务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民主评议加快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推进交通文明创建工作。

要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作风建设,使我们的工作“亮点”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同时,并把这些“亮点”转变成为我们的“闪光点”。

要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把民主评议工作贯穿于交通各项工作之中,大力加强交通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树立全行业的廉洁自律意识。

第8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GMPLS;LSP;路由协议;信令协议;链路管理协议

0 引言

控制平面是体现ASON智能特性的核心部分,ASON的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控制平面的3个基本功能:信令功能、路由功能和资源管理功能。相应地,控制平面所使用的协议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信令协议、路由协议和链路资源管理协议。目前,相关组织已经展开了协议的制定工作,IETF通过对IP网络中原有协议的改进,提出了一种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协议框架,并把对这种可应用于多种技术网络的控制协议应用于ASON中。

1 GMPLS技术

随着光网络的部署,IP面临的接口类型也日趋多样化,原来MPLS要求承载IP数据的LSP起始于一个路由器,但很多实际的网络管理域可能以其它网络设备为界,所以MPLS需要支持多种类型的接口。

GMPLS就是一种在MPLS技术基础上扩展起来的、支持多类型交换的通用技术,一方面它沿用了MPLS原有的技术,如控制与转发相分离、标签交换、路由技术、信令技术等;另一方面,又对MPLS进行了扩展,从而使其不仅支持分组交换,而且还支持时域的TDM交换、光域的波长交换、空间域的光纤交换等多种类型交换。

GMPLS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是:自动发现、状态信息分发、路由功能、信令控制、连接管理等,所以能比较好地实现ASON的各种功能。因此,伴随着光传送网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在SDH或OTN层面上加载GMPLS控制技术是实施ASON的首选方案。

1.1 GMPLS标签

为了支持多种类型的交换,GMPLS对原MPLS标签在时域和光域都进行了扩展,将光纤、波长、TDM时隙等也用标签进行统一标识,从而使其成为不仅可以支持以太网、IP、ATM的数据交换,而且还可以支持TDM电路交换(SDH)、波长交换、光纤交换的通用标记。

1.2 标签交换通道LSP

GMPLS可以构建多种类型的LSP,如分组LSP、TDMLSP、波长交换的LSP等。

在建立LSP时一般也是由入口节点向出口节点提出建立LSP的请求,然后由出口节点返回应答、提供FEC、标签绑定信息等。GMPLS在“标签请求”中增加了对要建立LSP的说明,如LSP的编码类型、负荷类型等。对于建立光连接的LSP,为了减少LSP的建立时间,GMPLS定义了一个“建议标签”,它采用标签由入口节点发出,不需要得到出口节点确认便进行硬件配置的方法。

另外,GMPLS会同时建立双向对称的LSP,而不像MPLS那样需要分别建立两次单个的LSP。GMPLS建立的LSP具有嵌套功能,即分组的LSP可以嵌入到TDM LSP之中,而TDM LSP又可以嵌入到光交换LSP之中等,从而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3]。

2 GMPLS协议

控制平面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软件即相关协议完成的,GMPLS 的相关协议主要包括路由协议、信令协议与链路管理协议[4]。

2.1 路由协议

GMPLS基本上沿用了MPLS的路由协议,如OSPF-TE或IS-IS-TE协议,以完成路由的计算与选择等功能。但为了支持多类型交换,GMPLS对原路由协议进行了扩展[5],GMPLS对路由协议的扩展主要包括:支持无编号链路(不具有IP地址的链路如光波长链路),指示链路保护类型(LPT)、增加了接换能力描述符、带宽编码、链路捆绑等。此外,为了可以查出哪个物理设备可能会被一个普通的错误事件影响,GMPLS路由也引入了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的概念。GMPLS-OSPF和GMPLS-ISIS则分别描述了OSPF-TE和ISIS-TE对扩展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GMPLS路由协议主要用于I-NNI接口的路由,即ASON域内路由。

2.2 信令协议

GMPLS基本上也沿用了MPLS的信令协议如RSVP-TE或CR-LDP协议,以完成资源预留、建立标签交换通道LSP。同时也对原信令协议进行了扩展,明显的扩展有以下几点:

(1)扩展标签:将MPLS中的标签概念扩展后用来包含不同标签格式,以符合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技术。

(2)普通端到端(End-to-End)标签:此扩展允许网络中的交换机判定一个普通端到端标签。在没有波长转换且相同波长(标签)必须使用端到端的全光网络中,这个特性很有用。

(3)双向性:GMPLS信令扩展支持建立单向和双向连接。而在MPLS-TE中仅仅支持单向LSP。

(4)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分离:MPLS-TE信令和数据在相同的网络接口中传输。而GMPLS信令允许控制接口和数据接口分离开来。因此,可以用一条单独的控制链路来控制网元之间的多条数据链路。此外,GMPLS信令还有这样的设计:控制平面的错误不会影响数据在先前建立的连接里面传输。

(5)控制平面重启程序:这些扩展允许网元在一个节点或者一条链路出现故障之后可以恢复它们的信令控制状态。

2.3 链路管理协议

LMP是 GMPLS 用于管理链路的协议,主要有4个功能,即控制通路管理、链路特性关联、链路连通性检验、故障管理。其中前两个功能是必须的,后两个功能是可选的[6]。

(1)控制通路管理

所谓控制通路,就是在两相邻结点的互相可达接口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主要是控制信息)以支持路由、信令与管理的链路。控制链路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如光纤、WDM的波长、以太网链路、IP隧道与数据链路的开销字节等。LMP并不具体规定控制通路的实现方法。控制通路管理就是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建立并保持、维护控制通路。它是通过在相邻结点接口之间交换“配置”消息与不断地交换“Hello”消息实现的。

(2)链路属性关联

链路属性关联是用来实现TE链路属性的同步和配置的校验,可进行链路绑定,可以修改、关联和交换链路的流量工程参数。LMP使用的相应消息有:“链路汇总”、“链路汇总应答”(Ack)、“链路汇总非应答”(Nack)。

(3)链路连通性检验

链路连通性验证用来证实数据链路的物理连通性,动态发现TE链路和接口ID的映射关系。链路连通性检验通过在数据链路上发送“测试”消息,在控制通路上反馈“测试状态”消息来实现。“测试”消息只能在数据链路上传送的LMP消息,而“测试状态”消息的交换通路是在控制通路上进行。在检验过程中,“Hello”消息将连续不断地在控制通路上进行交换。

综上所述,GMPLS可以提供一套构建ASON的完整解决方案。基于GMPLS的ASON控制平面不仅能够支持包括分组、TDM、光波长等多类型业务交换,把交换与传输融合在一起,而且还能提供自动呼叫与连接、网络的保护与恢复等多项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继军,杨状.新一代城域光传送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28-136.

第9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一、认真落实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责任制

我局及时召开局党政联席会和全局中层以上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了县政府召开的关于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交办工作会议精神。局成立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提案办理工作方案,下发了文件到各基层相关单位,局人秘股、农建股、公路站、运管所为办理工作成员单位,落实了提案办理程序和办理工作责任。为进一步办理好提案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积极征求办理工作的意见

为了办理好建议提案,我局班子成员分头行动深入到有关乡(镇)村和单位进行实地了解调查,与代表委员面对面交谈。凡是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中提到农村公路建设立项补助的问题,我局都尽最大的努力,同时建议有关乡村动员一切积极因素,想方设法从其它渠道立项补助;二是对列入“十二五”公路计划盘子的项目,我局与相关的乡(镇)村共同协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进行外业测设,指导乡村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在年底前建设完工。三是在我局尽了最大努力,今年确实难以办到的情况下,或举我局一家之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局并非简单一推了之,而是积极地出主意,帮助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意见和策略,从而做到既积极维护了代表委员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权威,又进一步树立他们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三、注重办理工作实效

5月以来,局里将建议提案按内容分类后,一件一件落实到局相关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明确责任人。每一件建议提案的答复从初拟、修改、审核、定稿每一道程序都有专人负责。然后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将议案办理情况答复件送到代表委员们的手中,真心实意地征求他们对改进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设想、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将我局的管辖和管理权限以及上级对建设农村公路方面的方针和补助政策作进一步的宣传,得到了代表们的支持和理解。

“十二五”上级交通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政主要是农村客运网络线建设、重点县乡道升级改造、解决25户以上自然村组通水泥路。百姓事无小事。代表委员们的建议代表着地方发展经济、建设交通和城乡居民工作和生活出行的共同呼声和愿望。为此,我局抱着为农民群众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办好事、办实事工作态度,仍然积极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同时转达农村群众要求改善交通的迫切愿望。在我们尽了最大努力,难以争取到年度增补计划项目的情况下,我局也能做到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有关乡(镇)村,一方面积极帮们出主意,动员他们通过其他渠道争取,争取早日实现代表和村民的愿望。

通过我们多方走访,与代表委员们面对面,坦诚交换意见,进一步增进与代表委员和当地农民群众沟通,加深了了解。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他们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关心与支持,从代表委员反馈给我局的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征求意见表中所反馈的情况看:主办的21件建议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当然,这些情况既是代表委员们对我局办理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将认真对待,争取今后把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好。

四、办理工作存在的困难

由于我县乡与乡、村与村的经济发展的状况不一样,我们办理代表建议工作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的乡村经济条件不宽裕,当地群众要求修路和改善发展经济环境的愿望与热情很高,由于难筹修路建桥配套资金。

2、“十二五”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主要侧立于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和农村客运网络化联通工程建设,以及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25户以下自然村修路需求难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