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精选(九篇)

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第1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一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

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逐渐加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主要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方面。这就要求各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维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生态系统功能,保证可持续发展。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的文明形态,需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索取于自然并无害化废弃于自然,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而环境生态学是推进环境保护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环境生态学是以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两学科为主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应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选择一本难度深度适中、教学案例丰富、技术先进实用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在进行环境生态学课程讲授时,选用的是由盛连喜主编的《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较为详尽,在知识结构体系上能反映学科发展的特点,便于突出环境生态学中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比较适合环境科学类各专业的使用。生态系统的研究是生态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新起点,是现代生态学的标志。[2]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以“生态系统”为关键词,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术充分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的结构组成,进而阐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服务功能,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以及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之家的关联性,再结合当今的环境问题和具体的工程案例,讲授如何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和合理地进行生态系统管理和规划。而对于那些与其他基础课程相似或重叠的内容应当弱化,如环境污染物与毒物的概念、毒性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在环境工程这门课程上已有阐述;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监测和影响评价等在环境监测上也已详细描述。[3]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本专业特色,把水生态系统的内容耦合进来,讲授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分析水环境中常见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解析水环境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在《环境生态学导论》中,讲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内容。群落多样性是群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在预测(水)生态系统功能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多变,包括鱼类、浮游生物、藻类、微生物以及底栖生物,这些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估和预测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至关重要。而群落或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主要有三个空间尺度的多样性指数:alpha(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每个空间尺度的环境不同测定的数据也不相同。其中,α多样性(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的计算分析相对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建议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相关介绍,把α多样性中常用的度量指标加以解析,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指数的计算,为将来深入学习生态学理论打下基础。α多样性一般指生境内物种的多样性程度,即不侧重于比较,而只是评估生境内的多样性程度。群落生态学中研究生物多样性,通过单样品的多样性分析(α多样性)可以反映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包括一系列统计学分析指数估计环境群落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α多样性常用的指数包括Ace丰富度估计量(theACEestimator)、Chao1丰富度估计量(Chao1richnessestimator)、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diversityindex)、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diversityindex)、Pielou均匀度指数等。其中,Ace丰富度估计量和Chao1丰富度估计量常用来计算群落物种的丰富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则是计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常用指数。Ace丰富度估计量和Chao1丰富度估计量的值越大,表示群落物种丰富度越高。香农-威纳指数是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中包含两个因素:①种类数目,即丰富度;②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equitability)或均匀性(evenness)。种类数目多,可增加多样性;同样,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增加也会使多样性提高。辛普森指数越大,表示多样性越低。辛普森指数多样性指数中稀有物种所起的作用较小,而普遍物种所起的作用较大。这种方法估计出的群落物种多样性需要较多的样本。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是α-diversity的标量。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两环节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4]首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并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充分理解基础理论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5]例如,讲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时,及时向学生发问,判断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并解析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关键组分。在讲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时,从实际生活中举例说明人为干扰的可能形式,并描述人为干扰会对生态系统带着哪些负面影响。此外,积极推进交互式教学的应用,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和时事新闻,了解自己家乡出现的生态问题,并与教师相互讨论可能的治理措施。例如,最近几年较为严重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家住临海的学生应该有切身体会。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造成了沿海滩涂和近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塑料堆积和污染等问题,水体中的生物大量摄食塑料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正常代谢,造成了该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水生态问题。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让其运用所学知识认真思考、分析,搞清楚生态问题的来源和现状,通过与教师交流沟通后,给出自己的理解。另外,双语教学也是一种值得推进的教学方式,其可以加强课程内容与国际接轨,增强学生对生态学的全面认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生态学专业的留学生与教师共同上课,在给学生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相关的英文专业词汇的基础上,以不同的视角向学生传达了对环境生态学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增进了学生间的联系和沟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设课外实践活动,增加创新训练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践环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极其重要。[6]在学生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把学习到的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7]例如,在《环境生态学导论》中,讲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含义及计算过程,了解并掌握生物多样性(如α多样性)的测定和计算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相关内容讲授后,我们组成学生开展了野外实地考察,监测分析了玄武湖水体沉积物中的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和牛首山中不同植被群落的多样性,利用所学的α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评估了底栖生物和植被群落在对应区域内的物种分布特征,同时尝试分析了其中的环境影响因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实施了实验方案的制定、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结果的解析,把生态学导论中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应用到了实践当中。整个实践过程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增加学生的创新训练的参与度,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以创新训练项目的形式,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如(水)生态系统的问题解析和修复措施类的项目。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以实际环境问题为导向,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把问题总结归类,分析问题的来源,解析问题的控制对策,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可显著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第2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要吃透,精心设计教案。同时耍了解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每个教学环节始终抓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做文章。中学物理教学同样如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有的学生注意力差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的声、像、影等手段刺激学生的观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学生对物理现象更加感兴趣,对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有了较强的求知欲: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他们能形象、直观地看到宏观和微观的物理现象,这使得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的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有的问题比较抽象,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就较为容易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具体、形象。帮助了学生对问题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讲解物质的构成时,学生对于原子、分子的认识以前是基于教师的口授,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而现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为学生演示出了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构成及排列,这就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课,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既可以加深同学难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容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在课前就对要上的课进行精心的设计,把课堂教学所需各种知识的相关媒体经过设计,合理安排,使得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同时由于没有了使用粉笔和板擦,又省去了一些时间,增加了课容量。再有就足可利用多媒体设计习题,形式更多样,更有趣,具有思考性,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新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扩大了课堂的内容,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精讲精练,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教学任务多、效果好、质量高,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多媒体应用可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讲“电流”时,适当地运用动画,展示在电压的作用下,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电流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电流的深刻理解。在讲“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时。电子怎样移动使物体带电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运用动画就非常形象地将电子转移使物体带电展示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多媒体应用能调节学生的学习规律

课堂40分钟学生眼睛盯着荧光屏产生疲劳感,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在“电学计算”这堂课的设计中,在课前加入情景问题,“两灯L1、L 2并联,滑动变阻器在干路上,K1是总开关,K2控制L2,闭合、断开K1和K2,观察开关的作用,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零和最大时,计算两灯的电功和电功率”。在师生讨论的操作、计算过程中,学生既直观观察灯的亮度变化,又深入情景之中,感悟情景的变化过程。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实验课教学

第3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1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xx周年,也是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xx周年,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按照生态环境部部署要求,为扎实开展我省的专题宣传活动,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关注并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法规政策宣贯,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各市环保局要组织部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认真履行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职责,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紧紧围绕“绿盾20xx”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鼓励公众自觉参与专项行动、监督专项行动,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加大对典型违法案例的曝光力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通过宣传和参与,全面提升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科普知识和保护成果宣传,引导绿色消费方式

各市环保局要通过网站等新媒体,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湿地博物馆、生态馆、鸟展馆等科普宣教设施的优势,举办生物多样性展览,展示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使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到自然保护工作带来的美好生活环境。加强对环保科普基地的宣传,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焚烧、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作为重要的宣传基地,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全社会参与环保工作、支持环保工作的自觉性,走低碳绿色消费之路。

三、工作要求

各市环保局要坚持节俭办活动的原则,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化协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切实做好20xx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各项活动应于5月20日前全面展开;5月20日至22日,请各市环保局、各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每日向我厅报送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5月25日各市环保局将宣传活动工作总结报送我厅流域处。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2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纪念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提高师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唤起大家对地球大家庭的关爱。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围绕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整合力量。接到通知后,我校及时成立领导小组,高度重视“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开展工作,并纳入各科教学活动计划当中,统筹安排,提前策划。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宣传活动教育教学方案。

二、贴近实际,增强效果。为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本着宣传环保意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宗旨,围绕XX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结合本校实际,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和辐射效应。我校开展了如下活动:1.低年级读图识图辨认动植物游戏2.中高年级手抄报比赛3、游校园认识植物活动。

三、总结经验,交流成果。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都有帮助。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师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了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现状,唤起了大家对地球大家庭的关爱。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3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进一步落实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相关规定,加强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20xx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主题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倡议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广大群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结合我市环保工作实际,5月22日,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宣传活动。一是组织职工观看生物保护宣传片,开展生物多样性小知识问答比赛;二是在本单位公示栏、LED电子屏幕、qq群里宣传生物多样性资料,让广大职工在工作之余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三是组织职工到辖区人流集中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展板介绍攀枝花特有苏铁以及国内濒危动植物的情况,并发放生物多样性及环保资料共20xx余份,让更多的市民意识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爱护地球大家庭,其实也就等于是在爱我们自己。

通过此次宣传,让环保职工及广大市民对生物的种类及现状有了更清楚地认识,认清了目前我国及全世界的生物保护必要性与迫切性,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4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进一步落实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相关规定,加强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主题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倡议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广大群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结合我市环保工作实际,5月22日,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宣传活动。一是组织职工观看生物保护宣传片,开展生物多样性小知识问答比赛;二是在本单位公示栏、LED电子屏幕、qq群里宣传生物多样性资料,让广大职工在工作之余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三是组织职工到辖区人流集中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展板介绍攀枝花特有苏铁以及国内濒危动植物的情况,并发放生物多样性及环保资料共20xx余份,让更多的市民意识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爱护地球大家庭,其实也就等于是在爱我们自己。

第4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男人的“理”和女人的“理”不一样,不是同一个理。男人有男人的思维方式,女人有女人的思维方式。当两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时候,俩人讲理就是鸡对鸭讲,就是对牛弹琴,就是不可理喻。

为什么男人的思维和女人的思维不一样?这个问题要从人的生物本质说起,从生命的根本意义说起。

生命的目的和意义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一个根本和共同的目的和意义:自我复制、传种接代。当一个生物个体没有自我复制和繁衍子女的愿望和能力时,这个个体就没有下一代。当整个物种群体都没有自我复制和繁衍子女的愿望和能力时,这个物种就都没有下一代,那这个物种早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因此,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大欲望和全部生活目的就是:繁殖后代。只有具有这个特性的生物物种才能在亿万年的生物演化中被选择和保存下来。反之,则被淘汰。因此,人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一样,他/她的所有思维和行为都是为了子女的繁衍,都是为了结婚生子,自我复制。世界上人类制造的所有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也都是为了保证人和人的群体――民族,能更好的生存和繁衍。

然而,男女的生理构造不一样,他们在复制生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也就不一样。男女所有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不同都能从他们复制生命的角色不同上找到答案。

女人的美和男人的帅――什么是“美”?

人人爱美,但不是人人都懂美,都讲得清什么是美。男人的帅和女人的美不一样,女人和男人的审美观也不一样。文学家和艺术家能用各种各样的优美文字、图画、音乐、舞蹈来展现美、描述美、定义美,但很少有文学艺术家能懂得和道出美的实质:生殖美。人类所有关于美的定义和描述都逃不出生命的定义:复制。人类文化的所有形式和内容也逃不出人的生命本质:性。

女人美是美在哪里?女人的美是美在三围、美在年轻。三围的每一围都是为了生殖:胸围是为了哺育;腰围和臀围是为了生产;年轻则是生育的最佳年龄。十八岁的女孩个个“美”,只有生殖力和哺育力强的女人才是“美”女。

男人帅是帅在何处?男人的帅是帅在体格、面容和大脑。而男人体格的高大强壮,面容的英俊(性格的反映)和大脑的睿智是他捕食生存、战胜竞争对手和占有女性的必需条件。只有有力量和能力获得女性、抚养后代的男人才是“帅”男。

因此,“美”有性别。男人的美和女人的美不一样,男人对美的理解和女人对美的理解不一样。男人和女人在穿着打扮、艺术欣赏、购买物品、房间布置等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上的审美观也都不一样。

了解了美的实质,了解了男女对美的理解的不一样,就理解了为什么年轻夫妻在房屋装修上的意见总是相左,总是争吵不休。不是谁比谁更有美的修养,而是男女的“美”不一样。

男人为什么都不是“好东西”?

女人常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句话说的是男人都“花心”,都喜欢在外面“寻花问柳”,欣赏和寻找老婆以外的女人,而女人却很少在外面找丈夫以外的男人。这是怎么一会事?难道女人的道德水准都比男人高?难道男人从小到大受的教育和女人不一样?我们没有一个家长和老师会教育男孩子成为一个“花心男”。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显然解释不了男人和女人的这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这种行为上的道德差别只能是天生的。

其实男人的这个行为从动物进化的“繁殖原则”看就很容易理解和明白。人和其它动物一样,所有欲望和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下一代的繁衍。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不一样,作为雄性动物的男人,是24小时不眠不休制造的工厂,每个男人体内的数量高达40亿到70亿,产生的能力可以伴随一生。雄性动物为了后代的繁衍就要朝两个方向去努力:一个是后代的数量,一个是后代的多样性,数量和多样性都能增加后代的存活率。一个雄性动物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那就是配偶越多越好。配偶越多后代就越多,后代的多样性也就越大,进而在进化选择上的优势就越大。因此进化选择了“花心”的“坏”男人。同时,雄性动物为了多后代,就必须有能力养活他的配偶和后代,因此多配偶和能力强是相关的,进化选择了“坏”且“强”的雄性动物。而雌性动物需要雄性动物的能力来帮助她繁衍子女,因此,“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在选择能力强的男人的同时,也选择了“坏”男人。

而女性则完全相反,作为雌性动物的女人的卵子数量是一定的,一生只产500个左右的卵子,一个月只排一个卵,一年只能生育一次。因此雄性配偶的数量对女人意义不大,而雄性动物的能力和质量对雌性动物却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每一个卵子的成活率和以后子女的竞争力,女人必须精选男人。因此女人为了一个她所钟情的男人会不顾一切。进化选择了“精”女人。

懂得了“情”的生物学原理,就懂得了女人的“情”是专一的、排他的;男人的“情”是广泛的、包容的。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然而在现代文明的世界里,人已经不再是动物,人成了文明人。人要意识到自己天生的动物“坏”性,从而能自觉地、努力地脱离动物性,把动物的“情”转变成人类的“爱”,进化成为一个懂爱、懂尊重的文明人。

女人为什么总是“抱怨”?

男人常常头痛女人的“烦”和“抱怨”。女人为什么要抱怨?男人为什么不抱怨或者少抱怨?这同样也不是因为男人的文化教育和修养比女人好,不是爹妈对男女的教育不一样,而是天生的,是男女的基因不同造成的,是进化选择了女性抱怨的性状。女性也不是生下来就抱怨,30岁前的“女孩”都“可爱”。女性一般是过了生殖旺盛期,长成了40岁的“女人”后才开始抱怨。为什么40岁以后会抱怨?大家都说那时候女人不再年轻漂亮了,男人不喜欢了,是男人的不喜欢导致了女人的抱怨。其实不尽然。造成女人不满和抱怨的原因不仅仅是男人的行为,还有自然的选择。自然在动物进化中选择了丧失生育能力后喜欢抱怨的女人,让女人通过不满和抱怨驱赶自己的男人远离自己。

男人为什么要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而不更喜欢成熟、理智的女人?是什么让男人对年轻漂亮的女孩情有独钟?说到底还是为了生殖。因为年轻漂亮和生殖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当雌性动物生育能力降低后,雄性动物就不再喜欢,否则雄性动物就是在浪费他的。这样的雄性动物也早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被淘汰了。能够繁衍到今天的雄性动物都具有喜欢生育能力强的雌性动物的特性,是进化选择了喜欢年轻女性的男人。

那为什么生育能力下降后的女人要抱怨呢?那不是让男人更讨厌自己,远离自己吗?一个让雄性配偶远离自己的性状怎么会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被选择和保存下来呢?这就要讲到人类的另一个特性:群体性。人类的祖先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的一个进化选择的机制就是选择能让自己的群体越来越强大的性状。当群居动物中雌性动物的生育能力下降时,一个能保证群体繁殖的机制就是让不再有生育能力的雌性个体被她的雄性配偶所讨厌,从而驱赶雄性配偶出去寻找新的、年轻“漂亮”的、生育力更强的雌性动物。只有具有让自己的雄性配偶去寻找更多的雌性配偶性状的雌性动物,才能保证他们家族群体的强大。虽然雌性动物的这种性状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甚至给自己带来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已经不妨碍后代的繁衍,而只有具有这种行为的雌性动物,才能让她的子女和他们所属的群体更有竞争力、生存得更好。自然选择的原则是繁衍,任何保证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繁衍的性状在物种进化过程中都会被保存下来,因此在人类的早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了丧失生育能力后会发脾气、抱怨、令人生“厌”的女人。自然也选择了“抛弃”自己女人的“坏”男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女人的抱怨是女人的一种被动的、为群体繁衍做出的自我牺牲,是对群体繁衍的贡献,也是对自己子女的保护,因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还是比“外人”更能互相帮助。

了解了女人抱怨的生物学来源,男人就能够理解、接受、体谅和原谅女人的抱怨,女人也会主动地避免和克服自己的抱怨行为。

基因和环境的关系,动物性和文明性的关系

男人和女人都是生物。生物是由基因定义的,不同的基因定义了不同的生物,也定义了不同生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人也不例外。男女的基因不同,因此决定了他们生理的构造不同、身体内激素的种类和水平不同。这些生理构造和功能的不同也同样影响到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因此男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

然而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是受环境影响的,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其它的生物一样,也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会通过改变基因产物表达的量、活性、功能和时间来改变生物的行为。因此,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教育环境能通过调控一个人基因产物的表达和生化活动来构建一个人的大脑、塑造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

人生下来是一种含有不同基因和具有不同发展潜力的动物,人从一个“动物人”进化到“文明人”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完成的,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脱离动物性的一生。如果一个人出生后没有任何人类文化的教育和修养,他长大后就是一个动物人,而不是一个文明人。是人类的文化教育让一个人从动物变成有知识、懂尊重、有爱心的文明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人后天的发育和成长过程中把人塑造成不同思想、不同习惯、不同道德、不同修养、不同行为、不同职业的人。同样的道理,含有不同基因的人在相同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下也会长成不同的人。因此,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了解了人的动物本性,了解了基因和环境在决定一个人的文化属性中各自的作用和权重,就理解了人、理解了男人和女人的区别、理解了不同人的思维和行为,就清楚了文化和教育的功能和方向,就知道了人、家庭和社会走向理智、文明、和谐的道路。

男人要不断努力,蜕去自己身上的雄性动物的“坏”;

第5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的一门学科。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规律法则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能效。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们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又如做电路实验,教师切忌自己在讲台上连接线路,因为坐在稍后的学生什么也看不见。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若用一开头就抄黑板写定义的方法,是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2.通过应用,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沸腾概念的学习为例,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而忽略了其变化,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等,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

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往往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总结概括,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如在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又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教师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若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率”这一章,学生在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4.注意教法多样化

(1)从错误中强化概念的认识

物理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以一个力学中典型问题为例:一木块沿斜面下滑,问下滑中木块受几个力作用?很多学生会回答重力、支持力、磨擦力、下滑力,无形中多出了一个下滑力。分析错误产生原因,就是因为死记概念,没有理解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可见,概念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错误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2)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电阻等,在定义的时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性。对这些概念,通过类比,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例如把电流做功比作水流做功、把电压比作水压,可使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类比成实实在在的水,从而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实质。

(3)把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教学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如向下的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做功与功率等对这些概念加以归纳,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教学中选择好恰当的教法,或者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应用,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大昌,廖伯琴主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2]柴振群主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养.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2004-07.

[3]朱雄主编.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

第6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物理学习;方法;探讨

物理是属于理科性质的学科,要想学好物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理性思考能力,需要自身的不断的努力。学好物理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比登天还难,学习物理就像进入苦海一般,有很多说不出的痛苦。但是物理是生活性的学科,里面包含着很多生活道理,能够让学生懂得很多事物运转的原理,学好物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热爱物理,喜欢学习物理。本人根据物理学科的某些特性,总结出了一些物理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常思考,勇于提出问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老先生在教弟子们学习的时候就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容易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容易疑惑,学习与思考需要并驾齐驱,同时进行,要学思结合、相辅相成,那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透彻。在物理学习中同样如此,学生们要在学习之后有所思考,弄清楚某个定理为何如此,想清楚某个题为什么要那样解,理清楚某个实验为什么要那样操作等等,要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只有将这些问题思考透彻了之后才会将知识掌握全面、掌握牢固。另外,在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或者对某个知识点有自己不同的观点的时候,那就要勇敢地将这些疑问说出来,向教师、向同学请教,直到将心中的疑问弄清楚为止,还要敢于将自己内心的观点发表出来,将自己的意见与同学们进行探讨切磋,争取在不断地摩擦中将知识掌握的更牢靠、更透彻。

二、常记忆,强化定理概念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只有记住了某些知识之后才可能更加顺利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其他地方,更加牢固地掌握某些知识。所谓的“死去活来”法说的就是要先将知识记住之后才能将一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当然,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要讲求方法,切不可死记硬背,否则就会将自己带入一个痛苦背诵却一无所获的怪圈,让自己的物理学习痛苦不堪。首先,记忆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理解了某个概念的含义、理解了某个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之后才能够更轻松地记住这些知识,并且在今后将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中才会更加灵活,不容易出错。其次,记忆要注重强化,反复多次记忆才能将知识记的更牢。曾经有心理学家研究过记忆消失或者记忆永存的规律,发现只有在一定时间内对记忆过的知识进行重复多次记忆才会不易遗忘,头脑才会逐渐将这些记忆内容转化为长时记忆。因此,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记忆的时候一定不要奢望只记一次就能够将所有知识记住,而要勤奋刻苦,将所学知识反复记忆。最后,对记忆内容也要有所选择。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常常是一些概念、定理,只有将这些“死”的东西记住之后,才能更加灵活地将它们运用到各类题目、各种实验操作中去,因此,学生在选择记忆内容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那些固定的物理概念、定理,强化对它们的理解。

三、勤动手,多做相关总结

面对物理这样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并不是学生们将所有的题目做会,将所有的实验步骤记住、将所有概念记牢就就能够学得很好的科目,而是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多运用、勤操作才能有所收获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对物理进行学习的时候要多动手操作,这里所指的操作不仅包括在实验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正规的实验操作,还包括课后在生活中的一些操作,比如修一修家中的闹钟、自行车、门铃等简单的生活用具,只有像这样常常动手操作才能真正领悟到物理课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科目。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学生还要学生总结。因为学习也是有阶段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反思,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前一阶段做的不足或者做的较好的地方,并且做到将好的地方继续发扬,将不好的地方做出改进。学生应该将多次实验操作的经验写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一定时间后将这些笔记拿出来温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我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将会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反思总结。

四、细观察,注重细节学习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习只需要掌握一些定理、一些规律,只要能够将这些定理用于解题,只要能够做一些物理实验就能够学好物理,学习物理知识并不需要细致的内心,并不需要仔细的观察。但是他们却没有清楚全面地认识到物理知识中也会涉及到很多数字,物理实验中也会涉及到一些细小的动作,因此,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时候也要有一双敏锐的、善于观察的眼睛,时刻洞察出那些容易被人遗忘、被人忽略的细节知识。在进行观察的时候,除了要注重细节之外,观察还要有主次之分,观察主要点,使次要点退居其后,这样才不会使观察的结果主次颠倒,本末倒置。观察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观察中还要有所思考,如果不对眼睛看到的事物进行思考,那就很有可能造成“为了观察而观察”,达不到观察学习的目的。

五、会自学,积极主动看书

自学是一种学习的态度,积极地进行学习才是主动的,是永不停息地进行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永远只知道在教师的安排下、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学习,那那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没有主动性的,这样的学习态度将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学习的半途而废。物理学习同样如此,学生要学会自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这种积极主动表现在要主动地多看物理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一些与物理相关的事件,如火箭的发射、日食现象、天气变化等等;要主动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课后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复习;在课堂上学生也要有认真听讲的态度,对教师所讲知识进行学习并不断思考。只有这样对物理学习积极主动,学生才会有可能更轻松地吸收更多的物理知识。

六、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第7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解决策略

如何解决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育理论以及认知理论这两方面出发,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提出相关性的解决措施。通过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

1.初高中衔接难

物理的学习是需要在探究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所谓的“物理学习困难”其实就是指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态不能很好适应。高中和初中的物理之间存在很大差别,高中物理具有概念抽象、解题方法繁多、思维要求高等特点,这样就使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觉得“物理好难”,而致使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降低。

2.物理规律的难掌握

物理规律就是对在特定条件下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过程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规律的一种反映。它主要是通过发生物理变化时各个因素之间本质上的联系,来揭示特定条件下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3.日常生活的影响

物理来源于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与物理学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日常生活给学生学习物理带来了一定的瑕疵和障碍。在生活中人们的感觉以及习惯性的说法,是用科学验证不了的,但由于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这种不正确的说法。这样对于物理学中完全相反的解释学生就难以理解,这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解决困难的相关策略

1.解决初高中衔接难的措施

(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后,很多学生都处于一个极度放松的状态中。而他们缺乏一定的认知水平以及认知的监控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面对困难时的充分准备,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努力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对物理学习逐渐提高兴趣、重拾

信心。

(2)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因此,物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意见。

①课前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的预习习惯。在进行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将自己疑惑、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将自己一看就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然后在课堂上重点听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本堂课涉及的一些旧知识点,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进行加强、巩固。

②课堂听讲。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保持精神集中,重点听预习时疑惑的问题,重点听解题思路,要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的问题,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

③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入和巩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复习的好习惯,在复习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合理的情境、多媒体教学、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2.消除思维障碍的措施

(1)明确学生的认知定向。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思维方向。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认知定向,以便于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并能灵活运用。

(2)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对于物理规律的学习,学生都习惯性地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对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规律的过程,又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加强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学生的思维在对规律进行认知的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规律的表述以及适用的条件,来加强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缜密性。

3.消除生活常识障碍的措施

(1)完成“同化”和“顺应”。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的物理现象,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理解,做到“同化”和“顺应”。

(2)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生在认识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时,应该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生活的角度上升到科学的角度。

(3)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一个比课堂更广阔的实践场所,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新的认知。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的困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一物理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38-01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1 摸清新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特点

作为新教程的物理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程的“六变”。摸清新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特点。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所以在新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寓教于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2 把握初、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很多原理、结论要求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3 转变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努力构建探究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及理论。

4 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我们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三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人分析连接体问题。

5 关注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教材里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追求真理的;开普勒怎样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了解物理学是怎样带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搞好人文物理教学,以便为高二选修打下人文基础教学。

6 把科技制作引入课堂,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自信心

我市开展了校园文化科技节活动。对科技制作活动,我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在高一年级开展。每个小组2~8人不等,学生自由组合。我们经历了发动学生、自由编组、确定项目、设计、寻找材料、精心制作、展示作品等环节。活动都由各小组自行确定,所以制作的作品形式多样,有水火箭、雾化器、节能灯、万能充电器……等五十多样。在送报教委评选中有大多数作品获得了奖。我们目的是发挥物理学科的实验优势,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善于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7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艺术,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

第9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范文

1 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化,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教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学生有问题也不好意思问老师,老师想跟同学互动,但却没有几个同学愿意配合.而多媒体教学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现象,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不能控制主导学生的思想,要做到师生互动交流,才可以更好进行教学活动.而且多媒体是有声课件,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听课体验,多媒体的音频、图片以及动画等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可以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在过去的物理实验课上,我给同学们讲解电场线分布的特点,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我只能用语言形容实验过程,但由于学生们年龄小,认知水平不到位,表现的也是一面茫然和不知,我想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我再说什么.若有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讲课自然事半功倍,因为多媒体的影视功能可以现场“表演”实验过程,同学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如何做,以及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让每个同学都有亲身经历的感觉.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至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时,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规律,形成一个知识与生活的链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习效果.

2 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物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一些抽象的物理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而多媒体技术的模拟教学方法能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上通过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动态变化等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从动态图像中获得信息而形成鲜明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如电源电动势、曲线运动的轨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等.一些实验教材对实验的原理等都有较详细的介绍,但面较窄、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在预习时难以掌握,使用多媒体技术,则可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等都以生动的动画展示出来,大大增强了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通过模拟实验后使学生学得更加扎实、透彻.

3 有利于抽象问题形象化,加强教学效果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抽象学科,虽然不像数学那样知识数字和结构,但物理的抽象在于它是分析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还是太空中的物体,都是存在物理规律的,这样我们讲课的时候,就要讲解一些平时我们接触不到的事物,若教师只是在讲台上说,没有有形的展示,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如果我们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话,用计算机可以做出很多音频,形象的体现抽象事物的运动和规律,这样自然是胜过了老师的千言万语,而且同学们还能具有深刻的记忆.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是理解定义,还是得出抽象理论的结论,对学生来说都不是难事.例如,在讲授“圆周运动”的时候,我先是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告诉同学定义,再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这个实验的慢动作片段,据此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知识点和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揭示圆周运动的规律.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以为将来扫清了障碍,为后面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大物理实验的直观性,提高物理实验效果

高中物理实验数量多,非常严谨,但某些传统物理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结论直观性不突出,不足以推导、总结出物理原理和规律,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影响物理教学有效性.个别物理实验根本不可能创建出理想化的物理操作实验环境,只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虚拟实验,让学生观看、总结、反思获得物理知识.例如,弹簧振子的振动,这个实验需要设计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无法实现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虚拟出这样理想化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交互式多媒体演示实验平台里,观看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最终得到简谐振动的规律和原理,掌握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理解了简谐振动周期公式,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又如,光的折射定律可以通过传统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获得初步直观的感性认识,但不足以反映各种折射条件和环境,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虚拟实验平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任意摆放光线入射位置和旋转入射角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光的折射定律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必然规律.它直观形象地掌握了折射光路和入射角、折射角,更深刻掌握了折射率是描述介质对光线偏折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通过物理教师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大大加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物理实验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物理实验过程,建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5 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实验教学空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