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金融对经济的影响精选(九篇)

金融对经济的影响

第1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其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极其强烈。经济金融化概念包括反映在四个方面:其一是经济和金融彼此之间相互融合,金融成为当前各经济活动的主要核心;其二是社会资源配置体现出金融化,其拥有的资源能够在配置过程中更加的高效和实际;其三是资产形式趋向金融化,提高金融资产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其四是经济关系之间实现金融化,金融关系得到全面扩展且能够对金融调控具有主导性。

二、经济金融化发展趋势

(一)非金融企业经济金融化过程

非金融企业的经济金融化过程主要反映在对企业结构的调整方面。一方面,是非金融企业的资本不断增多,且发展趋势明显超出了产业资本发展趋势。也就是说,非金融企业所需发展资金不再单纯的通过产业化发展来取得,而是能够通过金融资产来满足其发展;另一方面,是非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收益都是由金融资本扩张所得,而产业资本的经济收益则明显减少。非金融企业合理优化金融资本分配,通过利用红利、股息等金融方式来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进而是使得非金融金融经济收益也随之增加。

(二)金融企业经营发展快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的形成和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并提供了相应的方便条件。我国对外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实施,也同样使得我国经济快速与国际化形势相接轨。2012年,我国国债发行达到14442.38亿元,股票市值达到181658亿元,保险公司保证费达到15487亿元,同时黄金和外汇也分别达到3389万盎司和33115.89亿美元。在此种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金融企业逐渐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金融产业不断发展并壮大,其发展速度、规模等都超过了非金融企业,其经济地位也在国家发展中越显重要,经济金融化发展形势逐渐明晰。

(三)金融业利润比重上升

我国当前经济整体利润中,金融业利润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且逐渐超出了非金融企业利润比重,呈现出猛烈的上升趋势。近几年来,由于我国非金融企业盲目拓大经营和大量生产产品的现象存在极其严重,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局限化,大量产品产能过剩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使得较多的非金融企业经营陷入困局,资金需用和运作出现了困难。2014年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为7.38%,比上年同期增长10.2%,而房地产业占GD比重6%,比上年同期增长2.3%。与此同时,金融业利用其经营优势,使得其利润比重快速上升,并逐渐成为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经济金融化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重心逐渐向金融服务行业转变

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较多企业的关注,也使得企业通过购买金融产品或证券等多种方式,来将资金投入到了金融行业中来。资产价格的提升使得金融产品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经济发展重心也逐渐向金融服务行业转变。我国资产价格方面的明显上升主要表现在房地产行业经营发展方面。与此同时,国家资本和民营资本越来越多的进入金融行业中,而为了实现和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其用于大量购入金融产品来作为一种实现保值、增值的方式。这些来自不同出资方的资本投入,推动了金融交易的增多和经济金融化全面发展,但同时也使得资本分配出现偏差。

(二)虚拟资本增多促使货币金融化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全面实施,我国虚拟资本快速增多。经济金融化使得大量的纸质所有权在市场体制经济中流通,且经当前股票市场运作,大量纸质所有权以超出自身实际价值的资本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中,然而,这些虚拟的纸质所有权资本却并不一定可能转变为实际的生产资本,因此,虚拟资本的增多促使我国经济金融化不断发展,也使得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逐渐增多,货币和银行资本所占比重快速减少。比如,房地产行业金融化逐渐明显,甚至其逐渐发展成为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化现象,使得其行业泡沫化越来越严重,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社会债务增加且社会分配存在不公

经济金融化使得我国社会债务大量增加,一方面其表现在居民的住房贷款;而另一方面其表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现象。随着土地价值的不断上升,地方政府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其对土地价值的控制欲则越来越强烈,因此,地方政府在通过融资方式来抬高土地价值的时候,其也在加大自身的经济债务。与此同时,由于土地价值的快速上涨,居民住房环境和投资功能被大大弱化,居民对住房的金融化需求和对住房的需求两者逐渐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居民债务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金融化持续发展,企业生产逐渐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明显降低,进而使得社会分配存在不公平性。

四、应对经济金融化对我国金融发展的措施

(一)合理分配经济金融实体与金融资本

实现金融资本发展,就应当充分的、全面的意识到金融资本的显著特征。金融资本能够和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但其必须以实体资本为核心,难以创造和产生剩余价值。如果金融资本得到全面发展,且免受实体经济发展的局限,且则较为容易发生金融资本膨胀现象,进而逐渐转变成泡沫经济。这样不但不能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损害实体经济利益。所以,应当切实的意识到金融资本的明显区别,合理分配实体和金融资本以实体资本为根本充分发挥出金融资本的真实价值,同时还要根据经济实际情况,对金融资本发展进行合理化限制,使得金融资本能够切合实际的为实体资本提供服务。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适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取消或降低一切不合理费用征收,让金融资本能够支持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二)建立健全金融体系且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体系,通过合理化规范市场监督与管理,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现代化经济金融体系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各地方政府部门通过实现强化管理,加强对短期交易的控制,积极鼓励开展长期投资,并利用征收资本所得税的方式来限制投机行为的发生。同时,各地方政府部门还要加信用贷款管理,防止信用膨胀过度,造成货币价值快速上升,利用信用贷款供应方式的有效控制,来提升资本成本价值,进而规范资本效应扩张趋势。

(三)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金融开放

积极参与和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打开我国对外经济市场和提升国际市场地位,通过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带动我国金融行业的良行发展。同时在经济体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即要重视金融资本所具备的实际价值,又要充分的控制金融资本膨胀现象发生。以当前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为根本,实现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提升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实际我国金融的平稳发展。国家相关政府执能部门应当控制好投资方向,降低由于投资失误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可能性,结合实际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合理化调整。

第2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浙江省 金融发展 经济发展 分析

一、经济竞争区域化的现实背景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在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背景下获得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同时承受的经济冲击影响越来越大。经济竞争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演变而来的,具体表现在各国经济体制不断开放,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也结合了自身文化、教育、发展方式等特点进行竞争力的累积,由于区域之间的竞争累积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逐渐形成经济竞争区域格局化,受到的金融发展影响程度也随之不同。浙江省在我国属于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经济区域,与国家化市场的交易合作频繁,形成以浙江省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圈。基于济竞争区域化的现实背景,研究分析金融发展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利用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浙江省经济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

二、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金融发展的内涵表现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各国对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学术界对金融发展内涵表现分类主要包括经济金融化、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对外金融、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化、金融创新等。综合金融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金融体系结构、金融体系效率、金融体系风险、金融体系环境四个因素。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表现

经济发展的内涵表现相对来说较为丰富。传统的经济发展内涵仅仅包括省份GDP或人均GDP,主要是对经济量的提高进行概括,现代的研究的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量的提高概括,还包括生产要素、资本的充足、资源配置、科技进步、人才实力、环境可持续、文化软实力等多个方面综合国家实力的提升。经济发展质与量的提升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都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交通施设更便利、教育资源分配更合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化,生活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提升等等。

(三)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现阶段,学术界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为功能论和机构论两个方面。功能论影响方面内涵是金融体系发挥的金融功能在多个方面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因素,如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等不同的金融机构系统。

三、金融发展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1、金融行业产值的发展情况

综合收集的调查资料分析,在1990-2011年期间,浙江省的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产值增长幅度大,从44.48亿元增长到2730.2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66%,发展速度以16.46%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并且浙江省金融行业产值的提升水平平稳,呈逐年上升趋势,从金融行业产业与浙江省生产总值的关系分析,在1990-2011年期间,金融行业产值有所下降的时期,浙江总生产值也有所下降。

2、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变化

为了判定浙江省金融行业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地位,通常采用金融业区位商进行分析判断,区位商判断法通常用于判断某个产业是否有足够条件构成该区域的专业化生产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经过收集资料分析浙江省金融行业的区位商数值,在1990-2011年期间,浙江技能区位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浙江省金融专业化程度值达到1.60以上并呈现平稳发展趋势,成为了浙江省的专业化生产部门。

3、金融体系市场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金融市场包括国有金融体系与非国有金融体系,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由国有金融占主导地位,因此以国有金融体系作为主要因素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在1990-2011年期间,浙江省国有金融银行贷款总值呈上升趋势,但从相对值来看,国有金融体系存贷款比重相对降低,非国有金融存贷款比重上升,浙江省金融体系发展逐渐迈向市场化。

(二)经济总体的发展情况

1、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

浙江省由于处于沿海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对外经济参与度高,人均GDP高于我国的平均值,直到2011年,省内生产总值达32318.58亿元,整体的经济增长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2、产业结构的优化

浙江省不仅经济比较发达,其发展环境也较良好,受到的生产污染较小,主要云因是浙江省的产业以轻工业为主,产业逐渐升级与优化,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近年来的平均增幅比较平稳,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金融发展对浙江省的影响

通过近几十年来浙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以及从收集的专业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较显著。主要是金融体系市场化率、银行效率和证券化率这三个方面对浙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作用较大。其中金融体系市场化率与银行效率对浙江经济发展综合力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率与证券化率的作用是提供经济综合竞争力,银行化率的作用是影响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一、金融危机的简要介绍

既然想要给大家介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么首先本文就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关于经济危机方面的内容。所谓的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者濒临倒闭。或者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者债市暴跌等现象。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影响也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下面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金融危机多我国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1.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恶化。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推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因此,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紧张形势,导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条件逐渐的恶化。不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的成本。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另一个不利的影响就是进口商品的成品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逐年的丰盛起来。相对于其它国家,我国的服务于相对比较发达,而重工业就相对比较落后。落后的方面就需要依靠其它的国家才能发展。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许多国家的金币贬值,加之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在进口商品时花费的资金要比以往多很多。这就大大的缩减了我国进口商品的运行,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非常困难。以来资金比较缺乏,二来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国家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建设。近几年经过国家和金融界人的不断努力,我国金融市场逐渐有了起色[1],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了重创。这不但打击了金融市场的信心,也使得我国近些年来做的努力几乎功亏一篑。这也是金融危机多我国不利影响的内容之一。

4.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金融机构,以此来管理国家金融事业的运行。可是这么说金融机构相当于大脑和心脏,而各个金融行业就相当于肢体,接收着大脑的支配。因此当金融危机带来的时候,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金融机构。也就是说损失最大的不是个别企业而是金融机构。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5.中小型企业艰难度日。当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一些大型企业依靠自身多年的实力和经济基础,可以勉强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危害。然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或许就是毁灭性的冲击。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比较少,人员的素质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2]。因此能够承受的压力和打击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来说就要小很多。也正是因为中小型企业的这一特点。美国金融危机的那一年,我国宣布破产的中小型企业多达二千多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剩下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也是艰难度日,勉强的熬过了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经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大家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内容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1.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金融危机也是如此。虽然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也为我国创造了一定的商机。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钱。这也就从侧面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金融危机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因此为了避免当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时,我们国家再次受到伤害,因此我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做了一定的改善。

2.促进我国各行各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经过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各业都打起了警钟。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危害,我国各行各业都更加的注重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美国的金融危机更是给我国各行各业上了一堂意义非常深刻的课。让各行各业都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投资有风险,入行请谨慎。同时也使各行各业明白了一个道理,经商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的时候,因此应该提前做好风险的应急准备,以此来把未知风险的伤害降到最低。

3.为我国跨国并购提供机会。金融危机是杀机同时也是商机。就看商家怎么看待这一形式。在金融危机时期虽然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宣告倒闭。同样的国外的许多企业也都宣告倒闭。这一点对于我国许多大型企业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便可以在金融危机时期进行跨国并购。跨国并购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打造国际品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第4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二) 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比较

湖南金融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为56.37%,大于50%,说明湖南金融产业为生产服务业,金融产业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的特点要比作为消费资料的特点明显得多。湖南金融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被用作生产资料重新投入到其它经济产业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只有少部分被用作最终消费品,用于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社会的出口等最终需求。

湖南金融产业的中间投入率为38.37%,小于50%,说明湖南金融产业属于“高附加值,低带动力”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其产业特性是附加值创造能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相对较弱。

(三) 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

湖南金融产业的影响力为1.0861,说明湖南金融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最终产品,将会拉动湖南经济增加1.0861万元的总产出。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比,金融产业影响力最小,表明金融产业对湖南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最弱。湖南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3674,小于1,说明湖南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低于各产业平均水平。

(四) 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

湖南金融产业的感应度为2.2944,说明湖南各经济产业都增加1万元增加值时,会推动金融业增加2.2944万元的总产出。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比,金融产业的感应度仅次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三产业 。说明湖南其它经济部门对金融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大,仅次于第二产业。

从感应度系数来看,金融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 0.7762,小于1,说明湖南其它经济部门对金融产业的推动作用虽然较大,但还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五)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的比较

影响力系数小于感应度系数,表明湖南金融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小于其它产业对金融业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2007年金融产业对湖南经济有以下影响:

(一)湖南金融业直接影响、制约自身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湖南金融业是生产服务业。其产业特性是附加值创造能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相对较弱,是“高附加值,低带动力”的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因此,金融业是湖南经济理想的产业发展方向。

第5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

从次贷危机到信用危机。自去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一旦信用问题发生,流动性短缺将会出现,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流动性断裂。民众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转坏,创新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暴露,成为信用危机蔓延的前提。同时,房地产市场违约率上升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正常运转,最终导致金融市场整体流动性的短缺。加之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对美元信心不足产生持续抛售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信用危机。而信用不在,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所难免。

金融工具创新与金融监管滞后之间存在矛盾。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口,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创新层出不穷,其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高收益性使投资人得到更多的选择,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客观上,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监管机构在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体系以及银行风险集中度管理方面应该实施新的措施,以避免风险的过度集中。但随着资产证券化的盛行,相应的金融监管并未随之更新,对金融工具创新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上的金融创新的制约机制缺失,直接扩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相关的真实性数据掌握不够,难以建立一套合适的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加上金融体系本身“市场失灵”的存在,从而加剧了系统风险。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60%以上,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受到的制约是不言而喻的。美国经济会不会一直衰退下去,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在危机过后会有怎样的变化,都将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重要因素。当前仍在持续的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必将波及到实体经济部门,导致宏观经济整体上受到影响,我国经济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不会像前期那样双位数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影响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毕竟有限,且开放程度不高。二是毕竟我国还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在分析预测今后趋势的前提下,制定应对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我国经济将相对平稳的增长,并以此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对我国持有其债券的金融机构将产生直接影响。截止2008年9月20日,已有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民生、中信、兴业、华夏等9家上市银行持有雷曼相关资产,涉及金额约5亿美元,相比其利润收入,损失依然在可控范围之内。加上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不发达,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因此美国金融市场不会对我国金融机构产生根本影响。当前让金融机构更担心的是因为整体经济衰退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而非对陷入困境的美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经济放缓,市场动荡,银行必将产生一定的坏账,影响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美国金融危机也给我国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尽管金融创新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风险防范意识必须强化。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雷曼兄弟破产虽然不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直接影响,但是如何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防止泡沫破裂造成金融风险,是我们应该深思和积极应对的问题。所以,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贷款风险格外重视。事实上,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对房地产信贷风险已经给予了高度关注,人民银行、银监会曾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严格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而各家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批也已表现得更加谨慎。

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启示

房地产市场资本化须理智。房地产市场的资本化尽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刺激经济,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房贷机会,但其风险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金融机构对待房地产金融业务应该更加理智,避免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规范抵押贷款市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政府应该制定并坚决贯彻相关政策,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膨胀,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以保障金融运行的安全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金融市场开放须稳健。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市场体系并不健全,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低,经济整体对外依存度高,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备,接受外来冲击的抵御能力有限。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开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外部条件应该进一步得到完善,对自身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定位要有清醒认识,实体经济部门实力需有效增强。同时,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仍需得到进一步改进,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应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金融市场的开放要稳步推行,切忌为了追随全球化而忽视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

第6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金融创新;新兴经济体;稳定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0日

一、金融创新与新兴经济体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什么是金融创新?许多知名学者就其概念进行商榷,但最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答案,但总归来说,就是在经济利润的驱动下,促使人们不断探求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结构、新的金融服务等等一系列的相关因素,进而变更现在所运行的金融体系,实现利润效益的最大化。当然,金融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概念的理清也是一个过程。总而言之,对金融创新概念的理解可以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解释。

从宏观层面来说,金融创新就像人类发展一样是一部不断更新的历史,它的发展往往与金融界的重大事项紧密相连,金融界每一次登上一个新的台阶,都是金融创新推动的结果。在此层面上的金融创新呈现以下特征:时间跨度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且形式多种多样。之所以呈现时间长,是因为每一次创新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过程,都需要时间来完成;之所以范围广,是因为创新不仅仅在技术领域还包括服务领域、市场机制、结构体系以及与银行相关的一系列业务。

从中观层面来说,金融创新的内涵要比宏观层面的内涵更加清晰,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局限在金融领域的技术以及产品上,通过对这些金融项目进行更新,进而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从而提高金融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就技术创新而言,是指运用新的技术或者重新组合各个要素,从而制造出新功能的产品。就产品创新而言,是指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传统产品所不具有的新性能,也提高了原有产品的质量,整体上性价比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就制度创新而言,则是指变更原有的管理、形式、规则等,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效率都在原有程度上有所提高。就此层面的意义来说,这是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转嫁金融风险,把风险限制在最低限度,积极地适应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变化而做的努力调整。

从微观层面来说,金融创新单单指金融工具的创新。从创新实践上来看,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分为四种类型:信用创新型、风险转移创新型、增加流动创新型以及股权创造创新型。

(二)新兴经济体的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新兴经济体”这一新的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世界,那么如何对新兴经济体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如何正确的审视新兴经济体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新兴经济体在全世界经济发展中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处理同发达国家与加强自身合作的关系?这些问题是自20世纪末期以来都讨论的话题,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都认同的是新兴经济体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持续不断的蓬勃发展,进而成为新的经济实体,主要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再者,从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逐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经济迅速增长,呈现赶超态势,城市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另外,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虽然新兴经济体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主要的冲击在发达国家,且新兴经济体在危机过后恢复崛起的势头很是强劲。

(三)金融创新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关系。那么新兴经济体与金融创新有何联系呢?新兴经济体能够快速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推动,金融创新是新兴经济体持续发展、后劲充足的动力,崛起中的新兴经济体日益改变着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掀开了人类迈向新世纪的新篇章,但是这一过程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金融创新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机遇,促使其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助力,这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充分认可。根据数据统计,这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而金融的创新又给新兴的经济实体注入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金融业属于第三产业,在21世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抓住第三产业的机遇发展自己,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新型经济体的增多和发展,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日益有声,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有了希望。旧的国际经济格局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他们才是最大获益者,促使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登上历史舞台,将有利于构建平衡、稳定、互利互惠的格局。

二、金融创新对新兴经济体稳定性的影响

新时期,经济领域的环境十分复杂,尽管金融创新促进新兴经济体经济不断增长,但是经济的过热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制约着经济的增长速度,影响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总而言之,金融创新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有利也有弊,金融创新的积极影响体现在:第一,相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者可以审时度势选择比较安全的金融方,增多了选择项,提高了投资者实际的效益收入;第二,对于筹资者来说,为筹资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使其能够聚集社会上闲散资金,为其提供了资金保障;第三,对金融机构而言,减少了程序处理的流程,节约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资金运转的效率;第四,对经济发展本身而言,打破了资金流通堵塞的障碍,促进经济迅速的发展。但是,金融创新也不可避免的伴随着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金融创新产生了新的金融工具,这些新的金融工具货币性较强,给货币政策如何制定、如何实施带来了困惑。与此同时,金融创新给金融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竞争,因此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性就大大减弱,这些矛盾的存在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新时期,世界各国普遍呈现出经济增长放缓的态势,出现放缓态势一是由于需求不足;二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了牵连性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施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以缓解金融创新带来的压力。金融危机产生的市场疲软不仅仅在发达国家,也表现在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因此需求乏力将是各国面对的一种经济常态。

(二)新兴经济体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自从爆发了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找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其中,低碳经济被人们提上了讨论的日程,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试图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研发高新技术支持能源的循环利用。然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没能在低碳经济原则上达成一致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倡导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可想而知,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还是正在进行时,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还是支撑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实施无疑会限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三)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10年间,世界各国的大宗商品,其价格都有所上升,有的还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商品价格有的呈现回调之势,但总体上仍然会持续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商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更重要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逐步迈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金融创新对新兴经济体而言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更多的是一项挑战,因为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相比掌握着更多的资源。

三、金融创新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健康稳定发展的路径

在金融创新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出路在于能够适时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以便可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性的发展。而今,新兴经济体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些成就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掌声,这就在客观实际上掩盖了新兴经济实体追求经济发展与快速积累的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跳出大多数国家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一)培育中产阶级,扩大内部需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业的创新带来的机遇是共享的,带来的危机也是波及各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新兴经济体不应该被外部的需求减少打垮,因为新兴经济体内部还有未开发出来的潜在消费者,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像中国、巴西等这些新兴经济体要设法把潜在的消费者变成实际的消费者,培育正在发展中的中产阶级群体,激发其消费需求,给予其消费能力,创造各种条件发挥自身存在的优势资源。

(二)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20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把自己成熟或者增加值低的产业向外转移,转移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从客观角度来讲,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推动了新兴经济体走上工业化的进程,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发达国家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发展中国家以产品制造业为主的局面。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应该调节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自身的产业实现升级,适应发达国家的需要,另外还要抓住改革创新中的机遇,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三)完善市场机制,创造制度环境。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发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制度来规范实施。再者,金融创新要想顺利进行,也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来保障,没有好的市场秩序,金融创新就是一纸空谈,金融业也会加大经济的不稳定,从而使经济陷入困境。总之,新兴经济体能否在完善的市场体制下实现调整,既关乎自身命运,也关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2]应寅锋.金融结构对金融稳定的作用机理:功能观的分析视角[J].经济理沦与经济管理,2009.8.

第7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一、准确掌握互联网金融的涵义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其融合了互联网的优势以及金融行业的各种功能,是新兴行业的一种,实现了对互联网行业业务种类的拓展,同时,发挥了对金融行业的补充作用,因此,极具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将网络平台作为背景,为金融领域涉及的资金融通、支持以及投资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应对传统金融中的不足和缺陷,更加贴近大众,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信任,积极推广和使用,为互联网近视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但是,随着互联网金额的快速发展,问题也比较突出,加之互联网金融本身风险较大,在风险规避和管理方面缺乏完善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互联网金融抵抗风险的能力,强化监督管理,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积极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立足金融结构,互联网金融明显优于传统金融方式,同时,金融功能更加全面和多元化。为此,对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同时,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线上平台作用被全面激发,与此同时,线下平台又发挥了对其某些功能的弥补作用,如支付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加多资金的筹措,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为企业资金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营造更加稳定的金融环境,彰显资金支持力度的强大,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有助于促进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

随着整个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维护大众权利、有效降低企业以及大众的金融投入风险,国家重视对金融利率的有力控制。但是,与此同时,也诱发了资金滞留、货币流通缓慢的问题,诱发经济出现膨胀或者紧缩现象。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有效实行了对这一问题的缓解,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促使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在根本上推动宏观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业务开展中,有效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获取渠道增加,有效缩短资金筹措的时间,将零散资金进行有效的集中和利用,为各种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援助。

(三)互联网金融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

对于传统的资金借贷,其模式彰显成本高、流程复杂、时间较长的缺点。在资金借贷中,无法直接建立资金与借贷者的关系,需要借助资金机构来实现,发挥第三方协助的功能,推动借贷关系的形成。立足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借贷模式中的不足,促使流程和环节更加便捷,有助于资本投入的降低。另外,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的解决作用重大,为其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违约风险较高

在全球化影响下,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需要承受更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网络息息相关,离不开网络传播媒介的作用。虽然网络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有效降低交易中的成本,但是,为了实现地个人隐私的保护,网络活动能够在匿名下进行,因此,促使整个网络的隐秘性增强,彰显网络这一媒介的风险性。

(二)商业银行中高风险业务类型较多

在互联网金融中,比重比较大的业务类型是互联网理财,其发展状态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随着互联网理财在互联网金融比重的不断提升,风险呈现上升的趋势。借助互联网这一功能,互联网金融能够获取大量投入低、风险小的资金,因此,立足这一平台,投资者为了实现个人投资收益的增加,不惧冒险,将大量个人资金,甚至是所有存款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购买,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资金压力,因此,急需进行资金获取渠道的扩展。借助这种方式,虽然有效解决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压力,但是,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资金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因此,为了保证收支平衡,保证资金业务的继续开展,需要开展高风险的银行业务。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收益停留在客户短期资金投入活动中。

(三)影子银行的风险被增大

互?网金融除了自身具有的风险外,给影子银行也带来风险。影子银行不受银行监管,同时,有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是一种信用中介,其利益的形成极具不稳定性。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对整个资金市场影响巨大。但是,一些实力薄弱的商业银行会借助影子银行进行贷款活动的开展,为投资提供保障,鉴于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不足,监督缺乏完善性,使得影子银行的利益遭受损害,使得违约风险增大。

四、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

首先,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规范。要立足投资金融机构、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全面管理,提升治理水平,强化统一管理,确保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其次,不断完善立法,对相关职责进行细化。重视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构建健全的司法保护制度。再次,将互联网金融归属为反洗钱监管,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最后,重视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成立,强化自身监督,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宏观调控;影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3月5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战胜了冰雪灾害、地震灾害、遏制了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等各种艰难险阻。当前,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入和蔓延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因此,尽管我们在2008年国民经济仍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金融危机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继续对中国经济产生更加严峻的影响。因此,研究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考察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及现状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布什政府及时推出了减税政策。2001~2004年,美联储连续13次减息,联邦基金利率一度降低到1%的水平。美联储的降息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和信贷消费的发展,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然而,通货膨胀压力也重新显现。从2004年6月起,两年内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2007年3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次级抵押借款人违约而陷人坏账危机;4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7月,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8月,美国第十大贷款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申请破产保护;10月。房地美、房利美相继陷入困境,美国雷曼兄弟的破产,彻底粉碎了人们的希望。2009年初,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正在不断蔓延,当然也包括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在社会各个方面已经有所体现。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2008年以来,美国次债危机给全球股市带来剧烈振荡,间接增加了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全面开放,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这使我国证券市场避免了直接受外部的冲击。特别是这次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两会期间,美国道琼斯指数连连下挫,而我国股票市场却小幅上涨,冲上了2200点关口。但是,如果这次危机使周边市场继续恶化,中国的投资者心态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并反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加重企业和个人对经济减速或衰退的预期,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二)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如今美国房地产业已经是萎靡不振,美联储自2008年9月以来开始放松银根,连续三次降息及大规模注资救市,在美国放松银根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近期有一定程度的加大,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会继续增加,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流动性会加大过剩。值得关注的是,两会召开之际,房地产业虽未能进入中国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但股市和楼市的价格由于政府的干预(比如,契税降到1%),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有所上涨。

(三)对我国贸易渠道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指出,我国在肯定2008年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将会降低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这无疑将使中国的出口大幅度减少,极大打击我国出口外贸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依然不够旺盛的情况下,净出口的大幅下降很可能会恶化产能和供给过剩问题。为了应对出口贸易渠道的受阻,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力度,转变调控思路,扩大内需来解决问题。

(四)对我国利率和汇率的影响

在降低利率、经济衰退等预期下,经济危机很可能促使美元继续贬值,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客观上有利于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缓解中美贸易冲突,但是过快的升值则会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美元贬值还会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延伸到中国资产价格的涨跌、通货膨胀加剧等情况。美元贬值将对中国持续带来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三、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1309年3月5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适当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和规范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深化保险业改革,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因为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快慢和幅度需要考虑到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如果人民币仅仅对美元升值,而对其他主要货币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升值幅度很小甚至贬值。那么,我们就没有摆脱原有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机制。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我国将因为进口价格上涨,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胀加剧,令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抑制通胀的努力失效。但如果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中国将面临一些出口加工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的风险,进而冲击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进入2009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需要进行适当控制。

第9篇: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原因;中国经济;影响

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关于金融危机的定义,著名经济学家雷蒙德指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一次急剧短暂的、超周期的恶化,这些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资产价格、偿债能力以及金融机构的破产等”。这一定义没有提及外汇短缺这一特征,显然与历史上金融危机实际不符。金融危机是指社会系统中爆发的危机,它集中表现为金融系统运行过程中金融资产价格等金融指标在短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现象,这些金融指标包括货币利率、短期利率、证券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金融机构倒闭数目等。金融危机会使金融系统陷人混乱,丧失其配置资金、服务经济的基本功能,导致经济动荡和经济危机。

众所周知,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掘金融危机的成因,首先必须搞清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对于从事次级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次级债无疑是一项高回报业务,由于次级贷款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给次级房贷发放机构带来的风险也更大。不断实现信用增级与风险分离,次级债获得市场的广泛青睐,这种封闭的投资链条最终导致了信用衍生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完全失效。一旦危机发生,通过层层的债务链条使风险在各机构间传染、扩散,导致金融机构出现大范围亏损。

次贷是美国政体经济产生的结果,次贷危机与美国政体格局是息息相关。奉行扩张性经济政策,采取宽松的经济政策刺激经济,使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快速的发展包含着经济衰退的源泉,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为今后次贷危机埋下了祸根。为了刺激投资和消费、防止经济衰退,采取大幅度减免税收的做法来刺激经济,并期望通过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复苏。为了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降低了准入门槛,即可以对“信贷偿还能力比较差”的人提供按揭贷款等,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超低利率政策更是为次级抵押债危机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美联储的降息和加息是促使房地产市场由热变冷的动因。房价的不断上涨刺激了金融房贷机构的逐利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美国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大量违约客户出现,此时,次级债危机就产生了。由于抵押品价值的相对下降,很多炒房地产短线的人士认定房价短期内只会上升,自己完全来得及出手套现,用这类贷款去负担远超过自己实际支付能力的房屋,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对于大部分困难家庭来说惟一的选择就是停止还款、放弃房产,最终酿成抵押贷款市场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由次级抵押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问题,即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尤其是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迷失。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暴露出不一致性。以负有维护美国经济整体稳定重责的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无权监管投资银行;负责投资银行的监管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只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这就使得像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涉及多领域的“巨无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根本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金融创新”。金融评级机制在此次危机中,也出现了严重问题,那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项出现了问题,金融评级机构都能“视而不见”,仍然给予“优等”的评级。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未能对抵押支持债券(MBS)、担保抵押债券(CDO)等证券给出正确的评级,只要发行和担保MBS及CDO的机构是AAA级别,其发行的金融衍生产品自然可获得相应高的评级。评级的缺失使得全球投资者放松了对信贷衍生证券风险的防范。

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长期出现巨额的逆差,中国经济因此也在出口的带动下出现长期的快速增长。这次“次贷危机”,将严重打击美国的消费信心与消费实力,影响我国的外需,将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影响。从最近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另外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的出口导向型的工厂倒闭。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出口的大幅下滑会促使中国的经济出现增速放缓。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在于可能导致出口的负增长、投资增长的放缓以及外汇资产的贬值或损失。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已经高达60%,我国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将受到最大冲击,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受到冲击的程度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影响逐月增加,从11月开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1月份当月我国口1149.9亿美(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7页)元,下降2.2%,中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33.3亿美元,下降11.1%;其中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进口721.8亿美元,下降21.3%。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9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其中我国的外汇储备一大部分已投向美国的国债或进行了股权投资。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演化,势必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美国债市的走低,消费信贷市场的低迷,这些因素必然使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因与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相同:房价虚高,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利率的不断调高,这次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预警。由于投机炒作成风,我国房价不断上扬,通胀压力迫使央行持续升息,这一情况类似于“次贷危机”爆发前的美国市场。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信贷资产没有证券化,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不明且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在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正步入违约高风险期。商业银行必须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按揭贷款和房地产项目商业贷款风险,并要做出资金安排,提足风险拨备。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银行国际业务收入增速的下滑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加大这两个层面上。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却出现了部分银行在金融危机下的国际业务的逆市增长。深圳发展银行总行离岸业务中心主管林娜总经理介绍,金融危机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了沉重的打击,2009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相对上年同期下滑24.9%,山东下滑是20.2%,青岛下滑是15.6%。青岛的部分银行的国际业务却出现了逆市增长,增长22.6%。这其中,离岸银行业务成为了拉动经济国际业务增长的“重头戏”。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外贸企业如何真正有效的“走出去”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外贸企业有效解决“走出去”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离岸业务,这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寻求机遇的“出路”。银行国际业务和外贸企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企业“走出去”推动银行业务的同时,也要自身不断创新,丰富业务,为企业提供更宽的发展思路。

总之,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很复杂,既有体制、政策层面的原因,又有基本制度方面的深层次根源。汲取西方国家引发危机的深刻教训,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决不盲目照搬西方的模式,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又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决不能因噎废食,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