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计算机相关方向精选(九篇)

计算机相关方向

第1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2006年北大全面开展四年一度的教学改革讨论和实践,本次教学改革校方总体思路是“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加学生对于课程、专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许智宏校长提出:“大学是培养人的,大学是要培养特殊的产品――人才。但是大学不是工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培养的人才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现在的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同学们的兴趣也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植物学家,我更希望看到校园是多元化的,希望大学是个花园。”

作为北大最大的一个学院,信息学院培养了全校近六分之一的本科生,其中计算机专业又占了信息学院三分之一的大比重,另有三分之二为电子学、微电子学、智能科学的学生。北大关于教学改革的需求促使我们认真审视并重新设置北大信息学院本科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另一个方面,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近十年来的蓬勃发展,中国逐步步入信息化社会,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要求我们设置更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求的先进学科体系。

在此背景下,我们研究了国际上关于计算机课程体系的IEEE/ACM CC2005系列规范,研究了排名最靠前的MIT等美国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重点研究了以多元化培养ThreadsTM方案而走在教学改革前沿的佐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Tech),实地考察了香港最好的3所大学,在这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重视理论基础、加强工程实践、细化专业引导”的教学改革方案,本教改方案在2007年初全院教学研讨会议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2 国际知名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从著名的Computing Curricula 1991到现在尚未完成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目前称为CC2005),中间经过了十多年。万维网Web的出现以及在全世界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和广泛的应用,使得计算的概念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C1991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融合在一起,而CC2005包含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CCCS(计算机科学)、CCCE(计算机工程)、CCSE(软件工程)、CCIS(信息系统)和CCIT(信息技术)。其中CCIS与我们国内的“信息管理系”(原图书馆系)比较接近。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2001-2005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于2006年也正式推出了计算机科学方向、软件工程方向、计算机工程方向、信息技术方向这四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以有效地指导不同办学单位的定位,鼓励按照多规格发展思路办学。

我们研究了MIT、CMU、UC Berkeley、Stanford、Harvard、Princeton、GeorgiaTech等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发现各大学在保持其各自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也逐渐吸纳了CC2005的一些课程改革理念,例如Berkeley在计算机理论、计算机工程方面都开设出系列的课程;Princeton在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等方面有明显的方向分流;MIT明显地强调EE和CS的融合,其硬件课程非常重,而硬件和软件实验课程都很扎实;Stanford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可以分出算法理论、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图形和人机交互、网络与分布式系统、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设计等方向。

2.1 GeorgiaTech的线程设置

在着力于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教学改革方面,佐治亚理工学院校长韦恩・克劳福(G. Wayne Cloush)走在了前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在招生政策、交叉学科、人际沟通、高屋建瓴的工程素质训练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成功的改革,并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他的观点就是应该“提供更恰当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更多的教育”(《世界是平的》――Thomas L. Friedman)。

2004年,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提出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8个专业线程(Threads):计算建模(computational Modeling)、嵌入式系统(embodiment)、计算机基础(Foundations)、网络和信息技术(Info Internetworks)、人工智能(intelligence)、媒体技术、计算机与人(people)、计算机平台(platforms)。每条线程代表的不是垂直方向,不以传授给学生一套固定技术和知识为目标。线程代表的是水平方向,其目标是让学生广泛积累各种技能和学习经历。

自2006年秋季开始,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始采用全新的ThreadsTM培养方案。ThreadsTM包含线程和角色两个构件。线程是学生的计算身份,由两个交织的线程决定。一个线程就是课程的一个子集,它提供了一组直觉的、灵活的和交互强化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构建某一计算领域的独特技能。获得计算机专业的学位必须通过两条线程的课程,学生在第二学年才开始选择方向,而且允许他们灵活地调整。角色则代表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和技能的轨道。

如果说线程是学习内容,那么角色就是学位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目前,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定义了实践者、企业家、发明家和交流者四种角色,学生可选择一个或多个角色获得学分,这些角色帮助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并指导他们选择学院提供的课外活动。

例如,一个想成为实践者的学生就会选择实验室课程或新架构工作室课程,因为该类课程提供了密集的实践技术。而一个想成为企业家的学生则可在管理学院修一个或多个学分并通过参与新的计算项目,实现计算机与管理方面的跨学科学习。

由此可见,佐治亚理工学院的ThreadsTM培养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织课程的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计算机课程设置的僵化、缺乏灵活性与透明性等问题,代表了一种远离垂直方向的课程设置趋势,即多元化、多方向的培养模式,并废除了单一核心课程加一堆选修课程的模式,构建了一种长期的动态的课程体系。该培养方案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自我调整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并给予了学生在广泛的领域中选择专业方向,以及将个人学习计划纳入市场大环境中的机会。

2.2 对三所香港名校课程体系的考察

2006年12月,我们在对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这三所大学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仔细研究了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并与负责课程设置的教授讨论了他们关于课程改革的设想。香港的同行也十分重视CC2005的课程体系,在他们的课程改革中也参照了该体系的思想,而且大家都非常重视数学基础和编程基础。港大和中大具有比较浓厚的人文基础,在人文和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很有特色,例如“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for computer science”、“Engineer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Engineering and Society”、“Engineering economics and finance”、“Professionalism and ethics”。

香港大学率先完成了新课程体系的设置,除了把IT的内容融合到SE中以外,他们的课程方向基本上体现了CS、CE、SE、IS这4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他们关于信息系统集成方面的课程很有特色,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而过去国内外大学都很少开设。学生毕业后很多都从事系统集成工作,即使将来作研究,具有系统集成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文大学的CS、CE两个方向的设置非常明显。而且他们正在进行新的课程设置,准备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在高年级能够进行专业分流,例如数据库、图形图像处理、网络与信息系统等。中大有一个非常成功的work-study项目,学生保留学籍到公司工作半年到一年(相应地延长学籍),然后回来作毕业设计,每届学生有50%以上选择参与该项目。

香港科大的选修课程比较丰富,也有CS、CE两个方向。明显地提供了数据库、网络、图形图像、模式识别等系列专业课程,有些课程实际上是与研究生合上。科大非常重视程序设计能力训练,有5门编程课程。另外,科大对于程序设计原理、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研究性学习、毕业论文等课程,设置了“honor track”(优秀学生班),进入优秀班的学生大约为全体CS、CE学生的1/8,共30名左右。学生并不固定,需要通过任课教员的考试或认可,并没有强制的成绩限制。优秀班授课广度深度和教学进度都高于普通班。优秀班的成绩评定不受正态分布的限制,完全是教员说了算。

3 关于北大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建议

近年来,学生希望学校在课程和专业选择方面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北大信息学院计算机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修经济双学位,还有一些学生选修数学双学位,2006年秋季学期末一位大四的学生总共参加了11门课程的考试“5门专业+2门通选+马政经+3门双学位”。一方面,说明有些学生希望加强数学训练、为将来科学研究打好理论基础;另一些学生有扩展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领域的需求,以适应将来的软件项目管理角色。另一方面,这样大范围的学生选修双学位,势必多数学生处于应付作业、疲于奔命的状态,而且这种盲目从众、缺乏指导的选课,不利于我们有计划地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提高毕业生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增加学生对于课程、专业的选择机会。我们要有时代责任感,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社会人才需求,依托北大信息学院现有的科研力量,创出具有北大特色的新课程体系。

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来看,IEEE/ACM的CC2005课程体系规划了5类人才:计算机科学(CS)方面的专家主要关注计算的理论和算法,重点在于计算的理论基础;软件工程师(SE)主要关注大规模软件在它的生命周期内的开发与维护;计算机工程(SE)专家致力于开发和维护基于计算机的产品;信息系统(IS)专家关注信息资源获取、部署、管理以及在组织内的使用;信息技术专家(IT)则在一个组织或社会环境中通过计算技术的选择、创建、运用、集成和管理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考虑到北大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特点,不适合建设IT方向,而北大的信息管理系(原图书馆系)比较符合IS的培养方向,表1主要比较CC2005对CE、CS、SE三个方向在各知识领域的不同强度要求。

北大是一所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具有浓厚的人文背景。北大信息学院在计算的理论和算法、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软件工程、电子工程等方面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教师力量,我们可以在CS、CE、SE这三个领域开设出很强的系列课程。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北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以做三件事情: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及计算机信息管理、处理和应用。

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基础扎实的传统(数学、程序设计、体系及系统软件基础课),打通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的通路,增加与最新计算机技术接轨的新技术课,在计算机软件(对应于CS)、计算机硬件与体系结构(对应于CE)和信息技术及应用(对应于SE)这三个专业方向上进行课程建设。增加学生的选择意味着学院要开设更多更好的课程,我们将采取对于基础课因岗聘人、对于新技术课采取因人设课和因岗聘人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北大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方向目前课程已比较完备,可以与智能系共建一些理论课,例如随机过程、信息论基础、机器学习导论等。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工程)方向可以与电子学系共建,在软件的基础上开设一些硬件相关课程。

信息处理及应用(软件工程)方向可以采用本院教授和公司共建的方式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北大毕业生要求总学分为140分,其中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占了24学分、通识教育类选修课占16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只有94学分可以用于专业课程。

在这些专业课程中,有一些是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基础课程26学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12学分,专业数学基础12学分,软件基础10学分,硬件基础12学分。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其基础课程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对于数学物理基础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偏数学类(CS方向),或者偏物理类(CE方向),或者数学物理基础都比较均衡(SE方向)。

还有22学分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程,分为计算机相关理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及新技术三个大类。

下面是各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学时学分要求。

1.数学物理基础 26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情况自由组合,可能的组合:(1)偏数学类(CS方向,或智能方向),1+2+(5,6,7)中的一门;(2)偏物理类(CE方向,或者电子、微电子学方向),3+4+5+6+7;(3)数学物理基础都比较均衡(SE方向),2+3+(5,6,7)中的任意两门。对偏物理类的CE方向学生建议将(5,6,7)改为普通物理(上、下)。

学生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组合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的选择需要班主任、导师等教师肩负更多的指导责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多基础课程都是大一就开设的,此时有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整体面貌、对专业方向(大方向为计算机、智能、电子、微电子,小方向为CS、CE、SE)的选择都不太确定。因此需要班主任和导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选择,而且对于那些将来兴趣改变了的学生,应该允许他们转换方向并补修相关基础课程。

2.程序设计基础(12学分)

强化动手能力,每学期开始考试,合格者可以免修该课,同时选修一门相应的课程难度更深的课(相当于香港科大的honor course),对于大班课,增加习题课辅导的环节。

6.计算机专业课程(22学分,8-10门课)

以下1-3是目前已经开设的课程系列,对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都是开放的。4-5是准备建设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信息系统及应用”两个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系列,其他方向的学生也可以选修。

(1)计算机相关理论课程

建议:打通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的通道,对于将来进入本院读研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其学分可以记入研究生课程;对于毕业出国留学或直接工作的学生,其学分可以转入本科成绩册。

下面,对三个专业方向的办学定位和课程设置分别予以介绍。

3.1 计算机软件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CS)

本专业方向“计算机软件”的名称借用北大计算机系传统的叫法,比较接近于CC2005的“计算机科学”CS方向。“计算机科学”是一门研究计算机和可计算系统的学科,包括它们的理论、设计、开发和应用技术。主要的领域包括算法与复杂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设计与理论、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网络、人机交互、计算科学等。涉及数学、概率、逻辑、心理学等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CS方向毕业的学生适合于进入计算机专业相关研究领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CS方向建议课程体系如下:

3.2 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方向(计算机工程,CE)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名称比较能体现北大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专业方向比较接近于CC2005的“计算机工程”CE方向。计算机工程学是现代计算系统、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实施和维护的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学牢固建立在计算、数学、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上,并应用这些理论和原理解决在软硬件和网络的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计算机工程学是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的交叉学科。为了设计小规模电子系统、微处理器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学特别加强了对数字逻辑设计部分的要求。

设计是所有工程的根本。对计算机工程师而言就是应用科学和数学理论、原理设计硬件、软件、网络和工艺解决技术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考虑到组织结构、技术、工艺、方法、接口和部件选择等因素,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过程。毕业生必须熟悉计算机系统原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系统构造和分析过程。他们必须拥有系统级视点,深刻理解系统如何运行,而不是仅仅知道系统能做什么和使用方法等外部特性。一个计算机工程师应具备设计、建立和调试软件与硬件系统的亲身经历。

基础知识包括基础科学、离散和连续数学以及概率与统计的应用。计算机相关的课程都来自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软件工程以及通信。电子工程相关的课程一般来自于电路、数字逻辑、微电子、信号处理、电磁学以及集成电路设计。

CE方向的建议课程体系如下:

3.3 信息系统与应用(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要求课程

“信息系统与应用”的名称比较通俗,专业方向比较接近于CC2005的“软件工程”SE方向。“软件工程”是一门用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的学科。主要的知识领域包括: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软件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和软件管理。软件工程教学既重视理论知识和较高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重视软件设计和工程实践。培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和良好工程素养,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工程活动以设计为中心,设计在软件工程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项目需求,工程设计过程必须对潜在的冲突和约束进行折衷。工程设计涉及技术、经济、法律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因为软件的特殊性,软件工程与传统的工程学不同。软件工程更关注抽象、建模、信息组织和表示、变更管理等。软件工程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实现和质量控制。持续的演化是软件产品的重要特征。软件工程设计的关键是工程设计决策,它将用于软件抽象的各个层次。软件工程的相关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计算机工程、管理学、系统工程和人类工程学等。

SE方向的建议课程体系如下:

4 结束语

上述课程设置建议可能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推进北大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最主要的是数学和编程基础,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除数理逻辑、集合论与图论、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等离散数学外,开设概率统计、计算方法、理论计算机基础、信息论、随机过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理论课程。

(2) 在北大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专业引导,可以设置计算机软件CS、计算机体系结构CE、信息系统与应用SE三个方向。其中CS的数学基础更强、算法理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更多。CE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并重,更多开设计算机系统工程、数字电路、VLSI设计、硬件测试与维护等方向的课程。SE方向在项目管理、软件模型与需求分析、软件验证与测评、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开设相关课程。要注意各个专业方向知识体系的建设,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流于若干课程的堆积。

(3) 打通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的通道,让本科生选修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例如数据库、网络、图形图像、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以达到类似于GeorgiaTech那样专业细化的效果,培养更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4) 开设“优秀班”(honor track)课程,这样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领袖人才。

(5) 加强关于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与交流、金融管理、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训练,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在传统的政治课中完成。

总体说来,我们的课程设置理念是“重视理论基础、加强工程实践、细化专业引导”,欢迎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同行专家进一步关注北大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情况和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CC2005, The Overview Report of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 /portal/cms_docs_ieeecs/ieeecs/education/cc2001/CC2005-March06Final.pdf

第2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学科特点

0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1 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 时效性强 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 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 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 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 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 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 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计算机的分类组成、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等模块。学生在巩固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到了必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学相应的 “专业方向知识模块”。

比如,软件方向的就将重点落在不同开发工具软件调试时的出错提示,可以以c语言、c++、java语言为例实施教学,网络方向的可将侧重点放在网络的常用命令,网络的配置命令等知识上。图形方向的将重点放在英文版图形操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fireworks,3dmax,dreamwaver等软件的菜单及应用上。

3.3 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的教学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我们可以灵活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

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专业英语课,使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贯穿大学整个三年的学习,并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步,并且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应与本学年、本学期的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这样,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及时解除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英语词意不明确而带来的障碍,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配合和促进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研究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断修正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相信会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回归;项目属性相似性;协同过滤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109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227- 04

0 引 言

协同过滤推荐是当前最成功的推荐技术之一[1],根据过滤操作对象的不同,协同过滤算法可以分为基于用户(User-based)[2]和基于项目(Item-based)[3]的算法。User-based协同过滤算法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多,要从大量用户中寻找最近邻居用户的问题成为推荐系统发展的瓶颈,而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通过将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性转换为计算项之间的相似性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中,项目之间相似性的度量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整个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而实际上,由于系统用户评分数据的极端稀疏性,传统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系统的推荐精度往往会很低。为了提高系统推荐精度,一些研究者们对项目相似性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项目属性相似度和用户评价相似度,计算项目之间的综合相似度,但项目属性相似度的计算公式只简单考虑两个项目间相同的属性数,未考虑项目属性的重要性差异。因此将项目属性相似度和项目评分相似度的线性组合作为最终邻居相似度,在计算项目属性向量的相似度时,使用加权计算来解决项目属性的重要性差异问题。以上算法的核心就是用基于项目属性的相似性来改进传统Item-Based协同过滤中目标项目的最近邻居项目集的查找,项目属性相似度的计算是这类改进方法的关键。但是,目前基于属性相似性的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将项目属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简单的线性化处理,忽略了项目属性的非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算法的效能。

Vapnik 等人根据统计学习理论提出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7] 方法具有诸多的优良特性,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SVM方法最早是针对模式识别问题提出的,Vapnik通过引入不敏感损失函数,得到了用于回归估计的SVM方法,称为支持向量机回归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 [8],SVR方法被引入非线性回归领域,显示了其巨大威力[9,10]。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的回归能力,解决项目属性的非线性关联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算法大幅提高了推荐算法的精确度。

1 支持向量机回归

一般的回归问题可表述为:给定l个训练样本,学习机从中学习出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依赖关系、映射关系、函数关系) f(x)。考虑一个训练样本数据集{(x1,y1),…,(xl,yl)}。对于i=1,…,l其中xi∈Rn每个代表了样本的输入空间,存在一个目标值yi∈R与其相对应。回归问题的思想就是从中学习出一个函数,能够精确地估计未来值。

在公式(5)中,点积可以用核函数k(xi,x)来代替。核函数能够在不知道变换具体函数的情况下,使用低维空间的数据输入来计算高维特征空间中的点积。通常使用的核函数包括线性函数、多项式函数以及RBF等。

2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相似度优化方法

2.1 项目的特征属性

一般来说,推荐系统至少存在3个基本数据表,一个用来记录注册用户信息, 一个用来记录项目信息, 还有一个记录用户的评分信息(记为用户评分表)。通过对记录项目信息表的整理可以得到项目特征属性矩阵A。假定接受评分的项目数是n, 每个项目挑选k个具有代表性的属性描述, 在此将其抽象为{ Attr1, Attr2,…, Attrk}。见表1,项目属性矩阵A(其中1表示某个项目具有某项属性,0表示某个项目不具有某项属性) ,项目特征属性的抽取可以从项目的简介网页中提取,或者从推荐系统中用来记录项目信息的表中整理得到。

3 实验及分析

3.1 数据集

数据集取自MovieLens数据集[11],该数据集由明尼苏达大学GroupLens研究小组通过MovieLens网站(http://movielens.umn.edu)收集,包含了943位用户对1 682部电影的100 000条评分数据,每位用户至少对20部电影进行了评分,所有电影分属于19种电影类别。为了分析实验数据稀疏性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本文从MovieLens数据集上随机抽取100、200、300位用户的评分数据组成3个数据集,分别记为TDS100、TDS200、TDS300。

3.2 评价标准

评价推荐系统推荐质量的度量标准采用统计度量方法中的平均绝对偏差MAE(Mean Absolute Error)进行度量。MAE通过计算预测的用户评分与实际的用户评分之间的偏差来度量预测的准确性,MAE越小,推荐质量越高。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以传统Item-based协同过滤(Item-based CF)、基于属性相似性的Item-based协同过滤(Item feature-based CF)[3]以及基于属性线性加权的Item-based协同过滤(Item feature weighted -based CF)[4]为对照,检验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计算各种推荐算法的MAE。实验中最近邻居个数k取30, 推荐集元素个数r取10,项目相似性平衡参数α取0.6,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Item feature-based CF方法优于Item-based CF方法,说明在计算项目相似性的过程中考虑项目属性相似性,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面临的“稀疏性”问题,提高推荐算法的推荐质量。Item feature weighted -based CF方法优于Item feature-based CF方法的性能,说明通过加权计算可以解决项目属性重要性不同的问题,能有效改善推荐方法的性能,而本文提出的方法的MAE值较Item feature weighted -based CF方法的MAE值有大幅度的降低,说明加入支持向量机后明显优于线性组合的特征加权,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改善项目属性相似性的计算,能使得项目的相似性计算更加准确,进一步提高方法的性能。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协同过滤相似度优化方法,该方法在计算项目属性相似性时考虑了项目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联问题,使得项目属性的计算更加合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获得更准确的项目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推荐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D Goldberg, D Nichols, B M Oki, et al. Using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o

Weave an Information Tapestry[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2,35

(12):61-70.

[2]P Resnick, N Iacovou, M Suchak, et al. GroupLens: An Open Architecture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of Netnews[C]. Proc. of the ACM CSCW′94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CM,1994:

175-186.

[3]B Sarwar, G Karypis, J Konstan, et al. 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C]//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2001.

[4] 彭玉,程小平.基于属性相似性的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J].计算

机工程与应用,2007,43(14):144-147.

[5] 庄永龙.基于项目特征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

件,2009,26(5):244-246.

[6] 张忠平,郭献丽.一种优化的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 2659-2683.

[7] V N Vapnik.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M].NeuYork,NY:Wiley,1998:35-

53.

[8] V Vapnik. An Overview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J].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1999,10(5):988-999.

[9] Smola, Scholkopf. Learning with Kernels[M].Cambridge,MA: MIT Press,

2002.

[10] Smola,Scholkopf. A Tutorial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J]. Statistics

and Computing, 2004(14): 199-222.

[10] Miller B N,Albert I,et al. Movie Lens Unplugged: Experiences with an

第4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发展 运用

本文针对于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运用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一是详细分析了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由于在需求的驱动下,并且计算机技术建立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因此全面的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稳定、迅速的选择机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二是详细探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当今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类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了如下几种计算机技术:智能化超级计算机、新型高性能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以及纳米计算机等等。三是分析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计算机会向着高度,广度和深度发展。通过对上述3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完成本文要呈现给读者的全部内容。

1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1.1 在需求的驱动下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生产力不断的提高,才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而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另外,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因而需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去传输大量的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的性能以及能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计算机技术需要比市场的需求要发展的迅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2 计算机技术建立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还建立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信息共享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只有将信息进行共享,才能够让计算机让更多的人所熟知,被更多的人所应用,才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正是满足了信息共享的条件,将创造活动建立在最新的信息平台上,进而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3 稳定、迅速的选择机制

何为稳定、迅速的选择机制?主要就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围绕计算机技术的若干选择判据和机制及其影响要素在同时发挥作用,选择的环境常常是非常敏锐和稳定的,这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是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计算机技术需要面向多方面的选择,不仅需要被市场所接受,并且被用户所接受,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因此,计算机技术研究者为了能够更好的占有市场上的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需要不断的创新计算机技术,这在客观上也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是计算机技术专家与用户团体之间的认识是一致的。计算机专家通过不断的研究新技术,使其能够更好的被用户所接受,用户通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选择更好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应用。归根结底,计算机技术专家与用户团体都是要选择最好的计算机技术。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专家与用户团体之间的认识是一致的,选择机制在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进化和认识进化之间明显地提供了一种双向的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智能化超级计算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而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如今的发展中,出现了智能化超级计算机。智能化超级计算机主要的优势在于计算机的结构采用的是平行处理技术,进而能够使智能化超级计算机系统在进行命令的执行过程中,能够对多项命令进行执行,并且可以在数据处理上也能够对多项数据进行同时处理[5]。另外,在运行速度上,智能化超级计算机运行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智能化超级计算机在设计上,与普通的计算机相比,智能化超级计算机是由上千个处理器组成的,能够完成更多的大型复杂的任务, 进而为各种大型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智能化超级计算机具有更多的智能成份,在智能方面接近于人脑,能够进行更多的智力活动。在智能化超级计算机的实践方面,像很多电影中的特技效果都是通过智能化超级计算机来完成的。进而全面的促进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2.2 新型高性能计算机

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的问世,也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应用的硅技术,其芯片的材料是由硅构成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型高性能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所在,并且在计算机专家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新型高性能计算机技术会日渐的趋于成熟,有利于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2.3 量子计算机

在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会逐渐的向量子计算机发展。所谓的量子计算机主要就是指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6]。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量子计算机技术虽然在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相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量子计算机在计算机技术研发方法能够得到更大的突破,进而也会推动整个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4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也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光子计算机主要就是利用光子进行数据的传输,光子计算机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特点。一是光子计算机在数据的传输上,由光子完全的取代了电子,并且光互连替代了导线的互联,大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二是不同波长的光能够对复杂的任务进行处理,并且光子计算机运算的速度更快,更有效率。

2.5 分子计算机

分子计算机主要的优势体型非常的小,并且存储量非常的大。分子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特点。第一,速度快。如果运用分子计算机进行计算,大概需要的时间为10微微秒,与人类的计算速度相比,至少比人类的计算速度快200万倍。第二,存储容量大。分子计算机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第三,耗能较小。分子计算机与电子计算机相比,电子计算机的耗能量大概是分子计算机的十亿倍。分子计算机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十年内,分子计算机技术就会相当的成熟,并且分子计算机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人类进行更好的服务。

2.6 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也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纳米技术已经较为的成熟,并且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但是,纳米技术在计算机行业的应用近几年才开始的。纳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效的成果。相信在未来的20年内,纳米计算机会相继的问世,并且会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纳米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通过采用纳米技术研究的计算机芯片,其体积与电子芯片相比,电子芯片的体积是纳米芯片的数百倍,第二,纳米计算机不仅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纳米计算机在日后的计算机发展中,会逐渐的成为主流,并且会被社会公众广泛的所接受。具体如图1所示。

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分析

3.1 向“高”度方向发展

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上来看,首先表现在“高”上。“高”主要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发展的2个方向,一是速度越来越快。从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速度来看,可谓是越来越快,主要体现在各种处理器的高速运行,并且体现在多台计算机的并行操作,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市场竞争激烈,如果计算机不进行技术的创新,那么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而计算机技术在实际的发展中,各个计算机品牌都在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二是计算机性能越来越好。计算机的性能主要与处理器有关,在一个计算机中,一般有上千个处理器,而计算机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大量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处理相互之间的高速通信。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研发过程中,需要结合处理器的性能情况,更好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2 向“广”度方向发展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可以说,现如今各个行业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技术。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的娱乐、生活以及工作都需要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计算机技术正在向着更广泛的范围发展。相关研究学者认为,计算机的普及趋势可以称之为无处不在的计算。主要表现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计算机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在家庭中各种电器中寻找到计算机,也可能在未来的学校中,学生已经不再使用纸质的书籍,而是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的价格上,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价格也会越来的越便宜,进而成为家庭生活中的日用品。由此可见,计算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向着更为广度的范围发展。

3.3 向“深”度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还会朝着深度的方向发展。主要就是指信息的智能发展。计算机会通过采用自身的技术将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进而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并且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更好的利用。因此,对信息的处理是计算机技术研发的重要课题。在日后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计算机也会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像可以通过人工语言的方法与计算机进行对话,进而能够做到人机交流,逐渐的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实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还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努力。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胡鸿彬,关冬辉.当前科技应用领域计算机发展的一些特点及在NMR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09(03).

[2]下一世纪计算机将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变化[J].质量天地,2010(06).

[3]李志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4]张舒婷.浅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S1).

[5]邱志明.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6]黄建儿.浅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1(09).

[7]杨佩璐.未来三年计算机产业经济发展的前景预测与分析[J].中国商贸,2009(07).

第5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当今世界,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军事国防、文化教育、工业、农业、服务业、航天航空、资源勘探、气象预报、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生态保护、决策管理、体育娱乐、家庭生活等等诸多领域,计算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越来越多的领域渗透和扩展。计算机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广泛、深刻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像计算机科学一样,发展如此迅猛;没有任何一种工业产品像计算机一样,应用如此广泛,而又如此频繁换代。

在各个技术领域,科学家们和计算机工作者进行了艰苦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无数宝贵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纷纭杂合多种技术成果的推动下,未来计算机究竟将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它们对人类社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它学科的哪些理论和技术成果可以以及如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从而产生哪些新的计算机种类?无疑会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走向具有战略性、指导性意义,同样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我们应该去研究和探索这些问题,并运用此类研究成果从宏观上指导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2 “计算机未来学”的任务和内容

计算机未来学是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未来发展走势的学科。它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揭示计算机科学未来走势和在未来社会中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可能性。它的任务是运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过去的和最新的成果),在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关或潜在相关的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和设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未来走势和可能出现的成果,描述未来计算机的大致模式,以及在未来社会中对人类生活将会带来的影响等等。

计算机未来学的研究方法,在广泛收集计算机科学及与之相关或潜在相关各学科技术过去和现在的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通过揭示“决定未来发展动态最重要因素”,预测其大体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成果,研究、预测或设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向其它领域渗透和其它学科技术成果向计算机学科转移的可能性,论证这些成果应用于未来计算机的可能性和应用设想;同时运用“未来学”中关于未来人类社会的预测成果,并由此提出未来计算机的蓝图性构想,勾勒出未来计算机的大体模式及其对未来人类社会生活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未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指出指导性方向和目标。

3 几个值得探讨的宏观议题

在计算机未来学的研究中,人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未来计算机。自然而然就会特别关注计算机如何走向未来和未来的计算机将是什么样子。无疑,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攻克大量难关,解决大量问题。其中有宏观走向性问题,又有微观技术性问题。本文从“计算机未来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讨论。这些议题有:

(1) 计算机换代标准与换代频率的研究;

(2)“拟人化计算机”出现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哲学思考;

(3) 未来计算机的能源供应方式研究;

(4) 远景计算机的宏观构想;

(5) 未来计算机的元器件形态、体系结构、软件生成方式;

(6)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终极结果及“发展度”的把握;

(7) 未来计算机犯罪问题及其对策;

(8) 未来计算机的疾病感染、防治――病毒及机体损伤和修复;

(9) 关于未来计算机的立法问题。

等等与这些议题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这一系列问题,构成了计算机未来学的一簇课题群,值得广泛学科的专家深思和探讨。

第6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以此来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虽然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模式已经逐渐的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但是就当下模式研究的水平来讲,还不能十分有效的适应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模式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了促进模式发展的策略。

1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存在必要性分析

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得我国以往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加顺利的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在培养方式上,就必须转变以往的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就计算机专业自身来说,就是需要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人才。再加之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就业压力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在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2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虽然在教育领域相关人员的不断研究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模式应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计算机教学与就业的目标有一定的偏离,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多个领域的发展之中,所以,对于当下的教育发展中,大多数院校都设有这一上热门专业。但是,计算机专业之所以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广泛性,但是对于其就业的具体目标却没有明确的确定。第二,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相脱离。部门学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虽然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情况来开展教学,但是其教学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的教学上,而在实际的应用以及操作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3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发展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我国当前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的目标上,还是在实际的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所以,计算机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在此对其模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有助于发展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3.1 就业目标应该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

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应用首先就应该使得就业的目标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院校的相关方面,对社会。市场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查,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调查,研究出企业所需要何种类型的计算机人才。使得计算机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得培育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够直接的投入到工作上去。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计算机专业本身对教师个人的素质要求就非常高,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更加的严格,不仅具备超强的理论素养,能够通过理论来解答学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超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核心内容,而且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出操作规律交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3 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除了要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课程加以重视,合理的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重点。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笔者认为根据就业需要建立一个计算机教学实践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的设备和场所,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院校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增加校企合作的数量,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都能有一个合适的实习岗位。总之,无论是建设校内的实习基地,还是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其目的都是建立在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之上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同时更有利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教育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重视和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的培训与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增强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相信,通过多个方面共同的努力,一定会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方面上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财辉,刘福来.基于“服务外包”的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0).

第7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学科特点

        0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1 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 时效性强 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 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 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 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 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 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 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第8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方面;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TP312

谈及计算机的发展升级,就必然要讨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而计算机软件开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即为软件开发语言,它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根本支撑。从计算机兴起发展至今,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完善成熟的过程。总体看来,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成熟依次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上述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笔者便逐一对这三个发展阶段存在的及其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方案展开了分析和阐述。

1 面向过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

1.1 面向过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概述

对于原先局限性较大的软件语言来说,面向过程编程语言确实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一项重大突破。面向过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对使用者的技术及专业知识要求降低,使用者不需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各硬件特性就可以进行程序编写,这样就能够扩大应用范围,减少操作的技术性失误。此外,这种语言使得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相互分离开来,并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行业。

1.2 存在的问题

面向过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是通过逐步细化设计的方式产生的模块,因此其结果具有针对性,只适用于特定的应用条件,而不能够面向所有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进行广泛推广。

C语言的语法限制不太严格,对变量的类型约束不严格,影响程序的安全性,对数组下标越界不作检查等。指针是C语言的一大特色,可以说C语言优于其它高级语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指针操作可以直接进行靠近硬件的操作,但是C的指针操作也给它带来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从应用的角度,较其他高级语言来说,C语言在掌握与应用上具有较大难度。

1.3 解决方案

对于C语言的缺陷,要想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加以克服,就要掌握其核心概念,例如,结构化、三个执行流程、指针、重载、文件、优先级、函数、共用体、作用域等概念。从宏观角度分析,C语言编程的思想基础是结构化,C语言的每一个功能模块就是一个结构,每一个结构实现一个运算或一个算法,这个结构就用大括号表示,尤其要注意大括号的位置,其直接就决定结束算法功能的步骤。从微观角度来看,函数是C语言的驱动机制,由函数驱动来实现所有语句,熟练掌握函数命令和相关的配置参数就可以有效利用C语言的优势。如果能学会调试,就可以对函数功能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 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

2.1 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概述

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概念的实质在于,在一个问题空间中客观存在的实体称为对象,形色不一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相互作用、通信组成了客观世界这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核心特征即为对象的多态性和继承性。多态性指的是以多种形式呈现相同的界面。在使用函数编程时,软件设计人员只需要明确施加在对象上的动作,而不必关注此动作的实现方法等细节;继承性指的是一个对象获得另一个对象特征的过程。继承性可以利用层次分类的方式对大部分知识进行管理,实现了一次性定义不同对象的共同特征。面向对象的软件语言不要求使用者全面熟悉对象在工作状态下的细节,使用者只要明确对象的相关作用并且能够对其进行访问就可以实现软件开发。一般认为,较典型的面向对象语言有:Simular67、Smalltalk、EIFFEL、C++、Java等。

2.2 存在的问题

我们利用某些数据把一个特定图画的信息储藏起来,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相应的显示、缩放等操作呢?方法是将以模块的形式对已经储存到源文件中的图画的相关数据和函数进行处理。其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没有明确数据和函数之间的具体关系,对这一状况不同的程序编写员有不同处理方式。有的程序员把数组用链表来代替,还有的程序员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编写特定的函数。这就可能导致整个程序在调试的过程中出现混乱及其他各种错误。

此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例如C++,Java等都提供了对RTTI的支持,并从而操作被subsumption遗忘的属性和方法,这种方法一般被叫做RTTI(Run Time Type Identification)。RTTI指的是在程序运行时保存其对象的型态消息的行为。某些语言实现仅保留有限的型态消息,例如继承树信息,而某些实现会保留较多信息,例如对象的属性及方法消息。但由于理论及方法论上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它破坏了面向对象的纯洁性。第一,它破坏了抽象,使人们不正确地使用了本来不应该被使用的方法和属性;其次,运行时类型具有不确定性,它使程序变得更脆弱;第三,消除了程序的扩展性。

2.3 解决方案

总体看来,应该设计相应的标准来明确数据和函数的关系,提供切实的管理方法,使得程序编写元能够按照统一的方法来对数据和函数进行处理。此外,对于RTTI,其看来好像不可避免,所以由于其存在方法论上的一些缺点,从而必须被非常谨慎的使用。今天面向对象语言的类型系统中的很多东西就是产生于避免RTTI的各种努力。比如有些复杂的类型系统中可以在参数和返回值上使用Self类型来避免RTTI。当加入一个新类型时,需要仔细阅读dynamic_cast或instanceof的代码,必要时作出相应的改动,以保证这个新类型不会导致程序的混乱。特别是dynamic_cast常用于从多态编程基类指针向派生类指针的向下,它可以保证程序在运行时进行正确的转换。

3 面向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

3.1 面向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概述

面向方面软件开发语言的适用对象通常是面向对象的顾客产生的问题。面向方面软件语言是从“方面”这一角度编写程序。面向方面语言可以通过引进联结点、告知切入点等重要机制,在各独立的方面之间设置特定的联系,使各方面在运行中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3.2 存在的问题

以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开发为例进行分析。用例能够实现需求与关注的分离,但是在从需求到实现的映射过程中缺乏一个有效的支持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封装、继承和多态机制能够以相对容易的方式实现用例的包含关系和泛化关系,但是对于用例之间的扩展关系缺乏切实的实现方案。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方法在处理扩展用例时会经常引发代码的纠结或分散,以至当改变需求时,就会影响其他模块。

3.3 解决方案

目前有一种名为Encase的轻量型框架,其在整体上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的不同部分仍然受面对方面编程语言的影响,但是,选择轻量型框架并应用良好的编程实践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减轻大部分负面问题。Encase框架的用途是简化切点、混入和方面组合。开发人员能够通过代码在Encase中应用方面,从而代替大多数其他轻量型AOP框架使用的配置文件(例如XML)。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也克服了各种阻力,应不同时代对计算机操作的需求,先后经历了由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方面的逐渐升级。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在原理和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软件开发人员提高自身能力,在实践中探究对其加以改进完善,为计算机及其软件开发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媛媛.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研究[J].科技风,2011,12.

[2]金波.有关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

第9篇:计算机相关方向范文

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得我国以往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加顺利的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在培养方式上,就必须转变以往的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就计算机专业自身来说,就是需要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人才。再加之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就业压力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在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2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虽然在教育领域相关人员的不断研究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模式应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计算机教学与就业的目标有一定的偏离,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多个领域的发展之中,所以,对于当下的教育发展中,大多数院校都设有这一上热门专业。但是,计算机专业之所以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广泛性,但是对于其就业的具体目标却没有明确的确定。第二,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相脱离。部门学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虽然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情况来开展教学,但是其教学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的教学上,而在实际的应用以及操作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3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发展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我国当前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的目标上,还是在实际的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所以,计算机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在此对其模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有助于发展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3.1就业目标应该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

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应用首先就应该使得就业的目标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院校的相关方面,对社会。市场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查,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调查,研究出企业所需要何种类型的计算机人才。使得计算机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得培育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够直接的投入到工作上去。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计算机专业本身对教师个人的素质要求就非常高,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更加的严格,不仅具备超强的理论素养,能够通过理论来解答学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超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核心内容,而且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出操作规律交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3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除了要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课程加以重视,合理的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重点。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笔者认为根据就业需要建立一个计算机教学实践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的设备和场所,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院校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增加校企合作的数量,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都能有一个合适的实习岗位。总之,无论是建设校内的实习基地,还是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其目的都是建立在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之上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