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免疫培训范文

免疫培训精选(九篇)

免疫培训

第1篇:免疫培训范文

一、免疫范围和对象:全县范围内对0—3岁儿童(2001年元月1日以后出生)进行强化免疫活动,无论其出生地和是否有免疫史,一律普服两次脊髓灰质炎疫苗,两次服苗时间间隔一个月。

二、免疫时间:第一次:2004年12月5—6日,第二次:2005年1月5—6日

三、具体实施情况:县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县继续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的通知》文件,在文件中就活动实施的对象、时间、疫苗接种方法方式,人员培训、宣传发动等做了严格细致的要求。活动期间县卫生局组织了活动督导小组对活动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监督指导:各乡政府分管领导均参与活动,参与本乡强化免疫活培训会议、有的亲自给儿童喂服糖丸、有条件的乡镇还进行广播或电视讲话;县乡村三级均以电视、广播、宣传单、板报等不同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全县共打游走字幕56条次、政府领导进行电视广播讲话24人次、发放宣传单40000份、办宣传板报1000余板次,使儿童家长全面详尽的了解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县疾控中心在2003年11月28日例会根据文件精神如何做好本次活动对29个乡级防疫人员进行了培训,村乡防疫人员培训工作由乡卫生院在11日29—30日进行培训,县乡村三级共培训专业人员340人和临时人员26人;县乡镇两级均积极检修冷链设备,及时购进、贮备疫苗,并严格按要求时间及数量发放疫苗至乡村两级;全县共确立薄弱乡镇5个,薄弱村22个,流动人聚积地3个,进行重点督导,各级接种人员均能够真正做到送苗到户、看服到口、服完再走.

四、活动成果:现场调查应服苗儿童620名,合格接种616人,服苗率达99.35%;各乡村均按要求及时汇总、上报接种情况,两次共下发糖丸10100粒,应种77840人,实免疫适龄儿童76978人,免疫率达98.89%。

县疾病控中心

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县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总结

为迅速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保护易感人群,保持我县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贯彻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卫生部《关于在全国重点地区开展2004/2005年度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的通知》和省卫生厅[2004]102号文件要求,我县于2004年12月5—6日2005年1月5—6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一、免疫范围和对象:全县范围内对0—3岁儿童(2001年元月1日以后出生)进行强化免疫活动,无论其出生地和是否有免疫史,一律普服两次脊髓灰质炎疫苗,两次服苗时间间隔一个月。

二、免疫时间:第一次:2004年12月5—6日,第二次:2005年1月5—6日版权所有

第2篇:免疫培训范文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四种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做到“五到位、五不漏”,(即责任到位、组织到位、培训到位、疫苗到位、免疫到位和不漏村、不漏场、不漏户、不漏针、不漏记),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控制。

二、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狠抓集中强制免疫

从即日起到4月中旬前,用一个月时间,各镇(街道、农场)要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全面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4种强制免疫疫病的防疫注射任务。

1、落实责任。要逐级召开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镇(街道)的会议要开到驻村干部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通过召开会议动员部署,进一步明确春防的目标任务。要层层签定岗位目标责任制,区与镇,镇与村,村与防疫员要层层落实责任,签定岗位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落实到岗到人。

2、坚持专业队的做法。要创新模式,积极推广动物防疫专业队的做法,分区划片,调整充实免疫专业队,强制免疫注射要由镇(街道、农场)兽医干部牵头、村委带队,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白天打畜,晚上打禽,逐村逐户逐畜禽开展拉网式免疫注射,确保散养户畜禽免疫不留空白点。同时,春季强制免疫期间,镇(街道、农场)畜牧兽医人员要加大对规模饲养场的监督力度,督促养殖场内兽医按照免疫程序开展免疫注射、建立档案、加挂标识;村级防疫员要对每个规模饲养场免疫工作进行监管,对饲养场强制免疫情况进行复核,并在《动物免疫证》上进行签字确认。

3、实行免疫密度领导签字确认,及时规范做好信息报送。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工作要求,春防期间,强制免疫进度实行周报制度,要求每周周四12:00前,将本周免疫情况统计表,上报到区疫控中心。所在行政村春防结束后,免疫统计汇总表由村委会主要领导、动物防疫员签字确认,加盖村委会公章,报镇(街道、农场)备案。免疫汇总表由镇(街道、农场)分管领导、畜牧兽医站负责人签字确认,加盖公章,报区农业局备案。

4、加强疫苗管理。为杜绝疫苗浪费,保障疫苗供应,要严格执行疫苗领用、保管制度,按照《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管理使用办法》,实行全区统一疫苗使用登记制度,记录疫苗进出台帐,对各规模养殖场领用的疫苗实行押金领用和空瓶回收,对散养户实行入户核查,加强疫苗使用的监督检查,有效提高疫苗利用率,确保疫苗真打真有效。同时,要规范疫苗自购行为,各地要根据《省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管理规定》(农医[]401号)的要求,落实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制度,符合自购条件的规模场,要向区动物疫控中心申请、备案。

5、做好免疫建档工作。根据农业部要求,免疫档案和畜禽标识将是今后免疫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各镇(街道)和农场强制免疫后,要用市里统一规定的免疫档案格式建立免疫档案,加挂畜禽标识,发放《动物免疫证》,做到镇(街道、农场)、行政村和养殖场有免疫档案、养殖户有《动物免疫证》、动物有畜禽标识。区动物疫控中心要进一步规范强制免疫档案工作,全面推进《动物免疫证》入场(户)工作,确保《动物免疫证》入场(户)率达到100%,严禁将《动物免疫证》放在镇(街道、农场)或村级防疫员手中。在依法实施强制免疫的同时,做到统一规范免疫记录,使免疫记录、免疫证明和免疫统计表的数据一致。

6、创新培训模式,强化技术指导。要遵循急用先培、用培结合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提升畜牧兽医部门的整体实力。在培训内容上,由单一的岗位技能培训向提升素质能力转变;在组织上,由个体学习向团体学习转变;在方式上,由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培训向适当超前、主动培训转变。实施区、镇、村兽医人员全员培训计划,普及动物疫病防控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本领恐慌”、“效能不高”等现象。

各镇(街道)和农场要实行春防工作干部挂钩指导制度,区农业局畜牧兽医干部要挂钩指导镇(街道)和规模场,镇级畜牧兽医干部要挂钩指导行政村。春防开始后,各挂钩干部要下到挂钩点,指导督促春防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7、做好抗体监测,确保免疫质量。4月中下旬,作为今年春防的集中监测时间,将对辖区规模场和农村散养户畜禽血样的抽取、检测和棉拭子的采集及监测。对抽查不合格的镇(街道、农场)制定免疫效果复查方案,开展全方位复查并全区通报。

(二)强化动物卫生监督

1、规范检疫行为。要严格检疫申报制度,将产地检疫同区域疫情状况、强制免疫实施、畜禽标识佩戴、免疫档案建立、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以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规模场为突破口,开展产地检疫,努力提高动物产地检疫率和检疫面。抓好屠宰检疫工作,严把“入场检疫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确保各环节操作符合规范要求。严格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规范出证主体及相关标准。

2、加强准调证管理。要严格实行动物及其产品准调证明制度,对于需要到外地调入动物及其产品的,要严格审查,加强跟踪,认真核对,防止因调入动物及其产品引发动物疫情。

3、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经营、运输、屠宰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重大案件或触犯刑法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部门从重从严查处。

(三)做好应急准备,果断处置可疑疫情

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指挥部畜牧办要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镇村两级也要设立值班制度,随时掌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动态,受理动物疫病可疑病例报告和群众举报投诉,确保信息和政令畅通。坚持“发现疫情,要立足早、快、严、小”的防疫灭病方针,一旦发现动物特别是家禽大批急性死亡等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报告程序》和《重大动物疫情认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应急措施,不得犹豫不决,不得心存侥幸,不得贻误防控最佳时机,要果断地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

第3篇:免疫培训范文

1.1 村级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能不高,动物卫生服务水平低 主要原因:一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能供选择的范围有限,不得不用年龄大,靠有丰富经验的老防疫员;二是工资待遇太低,很多职高和中专毕业生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担任防疫员;三是父子相传或亲友相传,业务素质太低;四是新聘用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非专业人员。

1.2 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差,技术手段落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大多数无固定工作用房。全市2071个行政村、160个社区村级动物防疫室挂牌的仅占三分之二,而其中50%仅是临时挂牌;二是设施设备差,防疫资料无法保管,疫苗质量难以保障。多数已挂牌的动物防疫室无资料柜及办公用具,也无消毒锅、电热炉,更无小型冰箱、保温瓶,疫苗保管和使用存在隐患,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技术条件差,器具消毒不严。由于无消毒锅、电热炉,注射器具难以按要求进行消毒;四是服务物资紧缺。常用的酒精、碘酒、消毒药棉不能常备,注射消毒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免疫救治药品紧缺,不能及时对免疫反应动物进行紧急救治。

1.3 农村动物养殖方式落后,组织和补偿经费不到位,基础免疫难度大 我市畜禽养殖模式大多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且禽类养殖很大一部份没有笼舍,栖身于住宅周围或放养于农田,本身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加之免疫反应救治迟缓、免疫反应死亡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免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公开抵制或阻挠免疫工作的进行,加大了免疫难度。

1.4 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强度大,工作风险大,待遇低,队伍难以稳定

1.4.1 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员要完成春、夏和秋季动物的普免工作以及平时的补免、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普查和动物健康巡查及报告、参与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还要协助动物产地检疫,任务非常繁重。

1.4.2 工作风险大。村级动物防疫员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要面临“四大风险”。一是受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二是意外伤害的风险;三是人为伤害的风险;防疫员在从事强制免疫工作中,由于群众的接受程度不一,个别养殖户对村防疫员无理取闹,甚至还出手伤害村防疫员;四是责任风险大。

1.4.3 防疫待遇低。对于从事强制免疫、产地检疫、消毒灭源、疫情观察、无害化处理和防疫工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来说,风险和利益不相符合,工作量和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部分技术单一、经验尚浅的防疫员,收入更加低下。因此,严重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2.1 指导思想 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兽医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为基础,以建设村级动物防疫室为重点,建设村级动物防疫服务网络,从整体上为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夯实动物防疫基础。

2.2 发展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养等措施,力争到XX年,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村级动物防疫室,建立起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立起运转有效的村级动物防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满足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增强动物防控手段,全面提升动物防疫能力。

2.3 主要措施

2.3.1 充分认识村级防疫体系建设在我市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改善村级动物防疫服务条件,提高村级动物防疫服务能力,对于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提高村级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水平,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各级要高度重视,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要求,将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摆在整个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位置,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布置,统一安排,统一考核,切实解决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素质,增强村级动物防疫功能。使其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2.3.2 多条腿走路,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增加村级防疫员收入,稳定村级防疫队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公共卫生的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研究村级防疫队伍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从而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地位和工作地位,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增加村级防疫员财政补贴预算。各县(区)人民政府在财力增长的情况下,应逐年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三是增强村防疫员的服务能力。业务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手段,使其成为动物健康服务能手,增加服务项目,通过阉割服务、医疗服务、常见动物疫病的预防免疫服务、兽药饲料的经营和配种服务等增加收入;四是开展保险。各地要结合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规定,为村级防疫员买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解决村级防疫人员的后顾之忧。

2.3.3 多项投入,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改善村级防疫员的工作条件,为村级防疫员提供服务阵地。村级动物防疫室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础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增强村民的防疫意识,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的投入纳入县(区)动物防疫预算资金。各县(区)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列入当年动物防疫财政预算资金,每年从动物防疫预算资金中拿出10%~20%投入到村级动物防疫室的建设上;二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基础是动物防疫,畜牧业发展的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各级要将村防疫室建设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结合,将村防疫室建设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现代畜牧业园区或养殖专业村的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三是将村级防疫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动物卫生是世界“三大卫生”之一,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将村级防疫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通过多项投入,在现有基础上,按每年再建15%的进度,在XX年前建立起覆盖全市各行政村、基础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室,增强村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第4篇:免疫培训范文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护儿童健康,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于2012年消除麻疹。*年,卫生部制定了《*-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年,省卫生厅下发了《*-2012年广东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我省消除麻疹目标:“到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不含输入病例),无本地麻疹病毒传播”。为遏制麻疹疫情上升的势头,确保2012年我镇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办〔*〕88号),东莞市卫生局、教育局《转发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通知》(东卫〔2009〕8号)、《东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实施时间

2009年3月1-15日。

三、实施目标

以村(社区)为单位,所有目标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分年龄组的接种率≥95%。

四、目标儿童

自强化免疫活动实施之日起,各村(居)委会辖区范围内8月龄-14周岁所有儿童(含流动儿童),无论免疫史如何,均接种一剂次(0.5ml)麻疹疫苗。

强化免疫接种麻疹疫苗,符合常规免疫程序的,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剂次或复种的剂次,具体如下:

(1)18月龄以下儿童

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接种可记为第1剂次;

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仍需接种,并在18月龄后常规复种第2剂次。

(2)18月龄及以上儿童

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一个月后可安排第2剂次常规复种。

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2剂次复种。

五、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病例的重要策略措施之一,关系到我镇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镇能否在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为加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领导,镇成立由卫生、教育、财政、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等部门组成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协调小组,负责全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过程中,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协调小组要认真组织做好工作计划、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等工作,并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确保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

*镇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协调小组:

*

在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医院要具体负责强化免疫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包括宣传发动、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疫苗及注射器的分发、现场监督、辖区接种率调查等各项工作。宣传发动由李燕军负责、黄敏如协助,技术培训、疫苗管理由姚考玲负责、邓敏珊协助,注射器的准备分发、回收处理由邓敏珊负责、陈佩仪协助,报表汇总上报由黄敏如负责、刘述话、钟锦坚、李升炽协助。

教育部门和学校、托幼机构负责有关学校、幼儿园学生接种的组织工作,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的宣传、张贴“公告”、发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同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附表1的填写和组织学生接种麻疹疫苗等到相关工作。

财政部门要按照《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市镇财政补助方案》要求,保障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所需经费。

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和各村(居)委会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辖区范围内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宣传发动、摸底造册、接种组织等工作,并协助组织适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

宣传文广部门要通过镇电视台公布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有关信息,让强化免疫活动有关知识进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

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站负责辖区内适龄散居儿童(包括散居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相关资料的登记、上报等工作。

(二)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为更好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成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

*

(三)社会动员与宣传

在活动开始前充分利用电视、电信、报纸、标语、板报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公益广告,提前3-5天开始,并持续至活动结束;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的宣传活动可与强化免疫同步进行,可以采取张贴标语,印发传单等形式;各村(社区)新莞人服务管理站要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开展入户宣传,力争宣传工作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对幼儿园、学校学生的宣传,*医院组织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交由各学校、幼儿园分发给学生,保证每名目标儿童家长都能收到接种通知单。通过大力宣传使广大群众知晓麻疹的危害性、了解麻疹的防治知识,主动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四)经费保障

本次强化免疫活动所需疫苗、注射器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基层预防接种劳务费由市财政支付,工作经费由镇财政安排。严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收取任何费用。

六、技术措施

(一)人员培训

要高度重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培训工作。2009年2月教育办负责人、*医院分管业务院长及防疫组参加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动员大会。同时派*医院专业人员参加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专业人员业务培训。

2009年2月下旬,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并完成辖区参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人员的培训。*医院负责对本次强化免疫接种人员进行接种技术培训,经培训合格获“东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人员培训合格证”人员方可参加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二)摸底登记

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提前登记所有应种儿童(附件1),是保证高接种率,使全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各村(居)委会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辖区目标儿童数。

各村(社区)新莞人服务管理站负责辖区内流动儿童摸底工作,向流动人口派发回收“新莞人子女资料登记卡(附件9)”,将未入托、入学的散居儿童资料填写到附件1,并在强化免疫活动开始前将填写好的附件1交到本村(社区)接种点处;本地散居儿童资料由社区医生(乡村医生)会同村干部收集(填写附件1);学生摸底登记以学校提供的学生名册为主,各学校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资料填写好附件1。在摸底过程中要向家长或学生发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附件11),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地点和接种时要携带预防接种证和签名后的通知单。

为保证摸底调查质量,届时镇将组织人员开展摸底调查质量评估,未达要求的地方要重新开展摸底调查。

(三)接种方式

接种方式以设立临时接种点的接种方式为主,各村(社区)选定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站或村(居)委会作为临时接种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期间适龄散居儿童前往村临时接种点接种麻疹疫苗,具体时间地点见附件12;学校、幼儿园学生强化免疫工作由*医院在学校、幼儿园设置临时接种点,具体时间地点见附件13。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每个接种点必须具备疫苗冷藏相应的保存条件和应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的人员和药品。每个接种点至少应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并根据负责接种对象的多少适当增加人员数量,人员分配及职责:

1、现场组织员

由村(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新莞人服务管理站副站长、学校班主任担任。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登记工作,并负责在现场向儿童家长进行有关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内容的宣传。

2、现场记录员

现场记录员由村医生(社区医生)或医院防疫组医生担任,负责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有禁忌症儿童,记录禁忌症的种类,并将记录有禁忌症的处方交由儿童家长保存,作为快速评估时不计入应种儿童数的凭证;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和接种登记;对已接种儿童可进行标记;每天接种工作完成后进行资料整理和上报。

3、现场接种员

现场接种员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持证上岗,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接种。

(四)疫苗运输和后勤保障

由于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服务范围大,应种目标儿童多,*医院要切实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强化免疫活动。

疫苗和注射器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发给*医院,*医院再分发至各临时接种点。

*医院要做好疫苗、注射器计划,于2009年1月10日前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医院负责完成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发的各类宣传培训资料分发至医院各门诊部、各村(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站、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站、学校负责本单位宣传专栏等宣传资料的制作。

(五)实施安全接种

接种工作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接种。接种人员必须经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的正规技术培训方能参加本次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按规范的接种实施步骤,核实接种对象、登记预检(掌握禁忌症)、接种疫苗(严格操作规范)、记录、观察等。

本次强化免疫保证每一名儿童接种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注射器领发、使用和销毁要进行登记,要指定专人管理。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必须放入安全盒等专用容器,统一由*医院回收处理。

麻疹疫苗免疫禁忌症: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或对鸡蛋有过敏史者不得接种;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和妊娠妇女不予接种。注射免疫球蛋白者接种麻疹疫苗至少应间隔4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免疫球蛋白。强化免疫期间如遇有28天内注射过减毒活疫苗(糖丸、麻疹疫苗、风疹疫苗、麻腮风疫苗、水痘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狂犬疫苗等)者,可暂缓接种,并在满足时间间隔要求后进行补种。

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事项:

1、冻干麻疹疫苗加水溶解后呈橘红色透明液体,如发现有颜色变紫、变黄(变紫是安瓿有微细裂纹、变黄有杂菌生长)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溶解不好,超过效期等情况,均不可使用。

2、麻疹病毒对温度和光线抵抗力较弱,接种现场要保证疫苗和稀释液的温度要求,并避光保存,不能反复冻融,不能提前大量稀释疫苗等待接种。

3、冻干疫苗经溶解成液体,必须置于适宜温度下,在半小时内完成注射,未用完的应废弃。

4、启开安瓿和注射时不能使用消毒剂接触疫苗。

5、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不能用碘酒消毒,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6、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各接种点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及时处理,并立即逐级上报。

(七)督导

1、督导方式

由卫生、教育、财政、新莞人服务管理等部门联合组成镇麻疹强化免疫督导组,督导组分成几个督导小组,巡回对各村(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摸底、宣传、现场接种工作等情况进行督导。*医院选派责任心强和业务精通的人员组成定点督导组,分片负责,加强对各接种点强化免疫活动的督导,确保强化免疫活动保质保量开展下去。

2、督导内容

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附件7、8)。附件7、8由督导员完成,并带回本级督导单位。

在接种前进行督导时,应重点督导基层的应种儿童摸底登记、宣传、培训、物资和接种的准备情况。

进行现场实施阶段督导时,重点了解摸底调查质量、现场接种工作组织情况、知晓率等情况。

进行后期评估阶段督导时,重点进行接种率快速调查、了解资料整理、汇总和报告质量等情况。

3、督导方法

通过现场观察、询问、主动调查和听取当地组织实施等情况的介绍等,全面了解当地强化免疫工作情况。

4、督导反馈

镇督导组每天督导结束后,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到镇政府和被督导单位,对发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妥善解决。同时将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经验向本级督导单位进行汇报,督导组及时收集各督导点信息,并将各组信息和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对于可能发生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至现场各督导组,以便在后续督导过程中予以关注。

七、评价和总结

强化免疫活动评价内容包括活动实施情况评价和麻疹疫苗接种率评价等内容。在活动完成后,各相关接种单位应按方案要求及时进行资料汇总,对强化免疫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及时上报。

(一)接种率评价

接种工作完成后1周内,*医院要组织人员对辖区接种工作进行检查、评价。按照《东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表》(附件3),完成本镇接种率的快速评估,接种率快速评估后将附件3的资料汇总到附件4。届时镇将组织人员对部分村(社区)进行检查、评价。接种率未达到95%的村(社区)要查漏补种。

接种率快速评估方法如下:以*医院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随机抽查1个村或社区,每个村或社区入户调查约10名目标儿童,累计调查30名儿童;随机抽查一个学校,调查30名目标儿童;在市场或车站调查30名目标儿童(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期间不在本镇(街)的儿童也要调查,但注明来源,不计入30名儿童)。市场、车站等地调查时不查在校学生。结果的判定以儿童家长(或学生本人)认可及接种记录同时符合为准(市场调查可不查接种记录),评估中发现未按要求免疫的儿童,应进行登记并通知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补种。调查地点的抽取应有完整的记录。

第5篇:免疫培训范文

为确保秋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全面顺利完成,畜牧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督查领导小组,并成立由局技术干部组成的四个督查组分片区对我市各镇秋防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二、加强培训宣传,秋防技术到位

市秋防会后,全市各个镇乡均陆续展开秋防工作。各镇乡政府都召开了有村主任、包村干部、畜牧站工作人员、村防疫员等参加的秋防动员大会,参会人员共计630人;各乡镇政府已发文本年度秋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村防疫员、畜牧站工作人员等进行了培训,培训了技术操作规程,处理应激反应等关键技术,培训人数共计455人。

三、加强组织工作,秋防工作到位

今年我市秋防共组织防疫人员392人,带队防护和消毒人员2089人,各镇乡按照秋防会议精神将全镇所有兽医、村防疫人员集中组织,以村组为单位由村组长带队逐户逐头进行免疫注射和逐圈消毒。到九月二十七日,秋季动物防疫已完成70%。

四、作好记录、记载,秋防管理工作到位

各镇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和村防疫人员根据防疫服务卡填写内容要求,认真填写了免疫、消毒情况,并由畜主和村组干部签字确认;各镇乡畜牧兽医站对防疫物资、生物药品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进出有登记,账目清楚。

五、加强督促检查,秋防质量到位

督查组对各镇乡秋防工作进行了督查,随机抽查了36个村名小组的540户农户,了解了各镇乡的秋防免疫密度、免疫质量和清圈消毒情况,生猪免疫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682头;鸡免疫鸡新城疫、禽流感33720羽;鸭免疫鸭瘟、禽流感1015羽;鹅免疫禽流感985羽;兔免疫2014只;牛羊免疫口蹄疫39头;清圈消毒1478间。做到应免尽免,免疫率均达到100%,达到了秋防工作目标。

六、加强人畜共患病防制,保证公共卫生安全

各镇乡对犬只进行了摸底登记,同时对春季漏免的犬只进行了狂犬病疫苗补免;对3月底以来的新购牛口服吡喹酮药物,防治耕牛血吸虫病;规模养殖场的防疫监管落实到人,奶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七、存在问题:

1、畜禽免疫要处理很多在免疫过敏反应,需要切实解决免疫治疗费用、死亡补偿费用和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费用。

第6篇:免疫培训范文

计划免疫工作是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除一些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适龄儿童接种疫苗的种类剂次越来越多。随着儿童家长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知道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就显得尤其重要。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对门诊工作人员在现场告知的知识未能理解,接种疫苗后未能采取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副反应进行性加重。这样不仅给儿童带来了身心痛苦,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而且还会造成家长对接种人员产生不信任感,无形中增加了医患矛盾,甚至严重的会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宣教,普及家长预防保健知识势在必行。

我区于2010年11月份开展了“免疫预防知识培训讲座”的课程。俗称“妈妈班“,是专门针对刚刚出生一个月左右的婴儿妈妈们的一个培训讲座。这批年轻妈妈由于大多数文化水平较高,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对她们的培训免疫知识一般都讲得比较深,比较全面。授课形式是以幻灯片为主,授课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疫苗的价值:从为什么要接种疫苗开始向家长宣传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介绍基本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给宝宝造成的危害性。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副反应的处理等免疫预防知识介绍。让家长充分意识到接种疫苗是利国利民利已的必不可少的预防举措。

2、介绍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相关知识:一类疫苗是国家为了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健康而免费提供的疫苗,所有的宝宝都应该接种。然而,一类疫苗能预防的疾病毕竟有限,而威胁宝宝健康的疾病还有很多,由于预防这些疾病的疫苗不在国家免费接种之列,因此它们被统称为二类疫苗。例如:肺炎球菌可导致如肺炎、菌血症、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生命;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又比如二类疫苗中脊灰灭疫苗和一类疫苗中脊灰减毒疫苗和相比,安全性更高。完全避免了宝宝出现疫苗相关的风险。

从开展培训至今,共有近400名家长参加了“妈妈班”的讲座。

家长们知道了接种疫苗应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以得到更好的接种效果。也使得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更主动地选择自费的二类的疫苗如水痘、肺炎、流感等,在没有培训之前,我区二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的首针接种率是10%,全区四个培训点的六次培训结束后,现在的首针接种优率在20%-30%之间。肺炎疫苗的接种率也迅速提高。这不但让家长了解到预防重要性和对宝宝更好的保护,同时又使计免科室增加了经济收入,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对家长进行有规划的健康宣教固然重要,然而由于接种人员的自身责任心问题有时也会给接种儿童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出现差错事故而造成医患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加强接种人员安全接种意识,履行正确的告知和查对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1、 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安全接种意识,对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技术性操作标准,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对接种人员进行专业的预防接种培训。尽量做到“一苗一课”,实行执证上岗制度。只有有了过硬的技术本领、足够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免疫规范,也才能做到自我保护,避免和减少由于接种不当引起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 以仔细全面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职业规范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接待接种儿童时首先要做好电脑扫描登记工作和预防接种记录。登记前仔细询问儿童家长,儿童有无过敏史、禁忌症等,严格核对好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月龄、住址、剂量、针次、接种日期、生物制品的名称、是初种还是复种以及上一针接种相隔时间等有关内容。同时告知家长所接种疫苗种类、预防疾病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填写接种单时要清晰、准确。有过敏史或不能接种的要注明原因,并请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这样不仅能让受种方参与、选择、行使预防接种权利,同时医护人员的自身权利也能够得到保护。

3、 接种现场接种室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畅,每天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在接种操作中,我们要严格遵照三查七对的操作规程,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不能在有炎症、化脓、硬结或患有皮肤病处进行注射。在接种前再次询问儿童姓名,月龄。并告之接种疫苗的名称和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及接种后注意事项。注射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进行安全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接种,同时要备好1:1000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以备急需之用。从各个流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通过与家长形式各样的沟通,定期性的宣教措施来满足家长对疫苗防病的求知欲,增强了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视度和信任度。使家长积极、主动、及时带宝宝 接种疫苗。同时也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提高了接种人员自身素质。全程科学严谨的查对制度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展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和基础。达到了我们为千家万户儿童防病保健的工作宗旨。

参 考 文 献

[1]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 [P].2006,11,2.

第7篇:免疫培训范文

一、工作目标

本市强制免疫疫病包括猪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

1、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规模饲养场畜禽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全年计划用苗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80万毫升、口蹄疫疫苗60万毫升。

2、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

3、狂犬病免疫密度达70%以上。全市统一免疫标识、免疫证,统一编号、户籍管理。对未免疫犬及时组织力量扑杀。

4、全市无原发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疫情发生;无重大动物疫病流行。

5、免疫猪、羊100%使用免疫耳标。

二、免疫

坚持“春秋大防与程序免疫并重”的原则,全市散养畜禽重点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并做好平时补针工作;专业饲养场户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1、3月份—5月份集中开展春季普查免疫。3月25日前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普免任务;4月15日前完成牲畜口蹄疫普免任务;5月底前完成狂犬病普免任务。普免完成后,每月对新繁、新补栏畜禽实行补针。

2、9月下旬—11月上旬集中开展秋季普查免疫。

3、各乡(镇)、街道防疫专管员建立辖区内专业养殖场户动态存栏档案,严格按免疫程序开展免疫。

4、实行免疫进度月报制度和通报制度,各乡(镇)、街道每月20日前上报辖区内动态存栏数及实际免疫数,每月进行通报。

三、监测监控

坚持日常监测与监督检查监测相结合,全年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检测样本3000个,口蹄疫抗体监测样本1000个。

1、设立杭州市级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点1个、猪口蹄疫监测点2个、奶牛布氏杆菌病监测点1个,每月开展一次实验室检测。

2、根据区域重点,设立*市级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点20个、牲畜口蹄疫监测点15个,每月开展一次实验室检测。

3、5月、11月春秋两季普免结束后对每个乡(镇)、街道散养畜禽分别开展一次免疫效果监测。

4、结合防疫监督检查不定期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5、建立免疫效果评估制度,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及时指导各乡(镇)、街道,各养殖场户调整免疫程序,有效提高免疫保护率。

6、完善村级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做到疫情测报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常态下实行月报制度,在国内外有重大动物疫情流行期间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四、检疫

1、切实开展产地检疫,规范检疫程序,坚持凭免疫耳标或免疫档案出具检疫证明,家禽实行免疫检疫。产地检疫率85%以上。

2、屠宰场检疫严格执行调入前备案制度,调入后报验制度和准宰通知制度,屠宰检疫率达100%。

3、3月份开展奶牛布氏杆菌病检测,检测率100%;4月份开展奶牛结核病检疫,检测率100%;对检出的“两病”阳性牛及时采取扑杀措施。

4、昌化公路检疫检查站坚持24小时上路检查。必要时,在横路及横畈设置临时检查点。

五、防检监督

1、2月、8月春秋两季普免前,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全市各乡(镇)、街道防疫情况开展调查;

2、3月、10月春秋普免由市政府(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各乡(镇)、街道分别开展一次督查并予通报;

3、市级联场带户责任人定期到场开展技术指导,全年不少于6次;每月电话访问不少于1次,做到存栏动态、免疫动态随时掌握。

4、全年开展农贸市场监督检查不少于5次。

六、宣传培训

1、2月份对全市疫情测报员及动物防疫员进行分片培训1次。

2、基层动物检疫员全年集中培训不少于3次,年末进行理论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纳入对乡镇防检工作业绩考评。

第8篇:免疫培训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行政机构

全县共辖10个乡镇,78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XX年年末总人口37,1072人,其中8月龄至14周岁的儿童84251人,约占总人口的22.7%。

(二)学校设置

全县共有12所中学,382所小学(包括单小),托幼机构7所,共有学生7,7231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61312人,占学生总数的79.38%。

(三)医疗机构

全县有4个县级医疗机构,10个乡镇卫生院,78个村卫生室,35个村卫生室门诊点,3个民营医疗机构,共有医疗卫生人员620人。

(四)麻疹疫情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县的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今年1~9月全县共发生麻疹27例,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8.57%,主要分布在盐井、豆沙、柿子等乡镇,以儿童发病为主。

二、具体措施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确保我县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的正常开展,县政府于2009年11月5日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国均为组长的**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领导组,并下发了《**县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盐政办发〔2009〕107号),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以及免疫活动的实施范围、实施时间和接种对象。

县卫生局于2009年11月3日成立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诊断小组、医疗救治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并以盐卫发〔2009〕44号印发到各相关部门。

11月11日前,各乡镇根据本辖区实际,先后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长或副书记为组长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和督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二)责任明确,重点突出

本次强化免疫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把它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1.各乡(镇)及时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工作经费,协调和动员人员技术力量,安排部署本辖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合理设置接种点,确定强化免疫接种小组,并按时将实施方案、接种点设置情况和接种小组的现场组织员、记录员、接种员名单以及接种时间安排上报到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组办公室和县疾控中心。各街道社区、村、社干部均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摸底、宣传动员、发放接种通知单和宣传资料等工作。

2.县卫生局根据**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做好了接种单位人员落实与安排、人员培训、宣传动员、疫苗与注射器等物资分发及储运等工作。具体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医疗救治和物资保障等职责。对临时抽调的320名接种人员进行了临时资质许可并下发了通知。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和督促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宣传动员、接种对象摸底调查,发放接种通知单,组织学生配合接种单位进行现场接种和参与相关工作的调查与处理。

4.公安、药监、广电、妇联等部门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治安的保障、流动人口的摸底、疫苗质量的监督、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社会宣传动员等做了积极的工作,提高了群众对强化免疫工作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5.疾控中心和各级各类接种单位与接种门诊对辖区范围内应种对象摸底与接种工作积极认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个乡镇有1~2名县级定点督导员,每个行政村有1名乡级卫生工作人员参加强化免疫活动。

6.针对县城的特殊环境,把县城接种点的设置和县直各中小学、托幼机构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由盐井镇镇政府统一安排、实施。所需专业技术人员由卫生局从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新区医院、铁路医院和沙坪桥门诊抽调。所抽调人员在活动期间由盐井镇镇政府统一安排。

(三)认识提高,宣传到位

1.县政府于2009年11月7日召开了全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启动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分管副乡镇长(副书记)、中心校校长、卫生院院长和防疫干部;县妇联、卫生、教育、药监、财政、公安、广电等分管领导;县直各医疗机构、中小学、托幼机构负责人;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共计98人。会上卫生局局长汪正彬就我县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做安排部署。教育局党组书记王华对相关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县政府陈国均副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当前麻疹防控工作的严峻性,明确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二是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强化宣传;三是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取得实效;并与各乡镇签订《**县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目标责任书》。 县疾控中心的几位专家对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实施方案、技术要点、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等做了培训。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全县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认清了当前我县的麻疹防治严峻形势,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县的麻疹发生和流行奠定了基础。

2.各乡镇分别于11月10日至11日召开启动、培训会议,对相关各类人员进行了培训,共培训534人;共发放培训技术资料534份。各乡镇将宣传工作放在首位,努力做好免疫接种前的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将本次强化免疫接种的目的、时间、地点、接种对象和接种禁忌症进行宣传。

3.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县城、集镇、学校和流动人口多的地方悬挂横幅标语53副,学校手书标语398条;制作宣传板报、墙报197版次,张贴公告363张,电视播放通告120次,同时向家长及监护人发放了告知书85019份、宣传画612副。各接种点均设立明显的接种标识,并张贴接种禁忌告示680张。

(四)狠抓落实,取得实效

1.扎实摸底工作。各乡镇在工作中对在园、在校儿童由学校教师分年级、班级提供名单,对农村和社区8月龄~14岁散居及辍学儿童由村委会及社区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由于本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个别地方采取边摸底边接种或边接种边摸底的方法进行。截止2009年11月30日,全县共摸底儿童数84251名。

2.广设接种点。全县设置了102个固定接种点,283个临时接种点,共385个。

3.统筹接种力量。全县安排村级接种人员294名,乡级接种人员38名,县级接种人员12名,共344名。

4.强化督导检查。接种期间,乡级督导74人次,县级督导13人次,市级督导18人次,共105人次。

5.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处置工作。在整个强化免疫过程中,全县仅发生两例疑似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并在当地卫生院处置治愈。

6.加大查漏补种力度,提高免疫接种率。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2009年11月22-23日省麻疹强化评估领导小组对我县麻疹强化进行了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73%。11月30日,县疾控中心快速调查762人,已接种752人,接种率98.69。活动截止11月30日,我县麻疹强化免疫应种儿童84251名,实种82547名,占97.98%,比上级下达的指标高2.98%。

三、基本经验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对本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并与乡政府签订责任目标书。乡党委、乡政府领导具体负责,分片包干狠抓落实;村、社干部积极参与动员摸底与接种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明确、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将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三)方案符合县情、切实可行。特别是对组织情况、接种点的设置、接种时间安排以及县城的接种安排等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宣传广泛深入、摸底全面扎实。确保宣传无盲区、接种无遗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专栏以及发放接种通知书、张贴通告等形式进行宣传;认真做好中小学、托幼机构的摸底注册,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及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摸底、接种工作。

(五)技术培训有效、督查指导到位。确保依法、安全、有效接种。实行县培训乡,乡培训村的培训方式,培训范围广人员多;每乡镇均有县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导员(兼督导员),每村安排有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员。

四、存在问题

由于时间短、 范围广、对象多、要求高、自然环境差、人口不集中、人员流动大、接种人员少、接种经费少等诸多原因。我县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宣传、摸底和接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第9篇:免疫培训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繁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我国也先后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实践证明,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兽医工作队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近年来,各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项工作整体上进展还很不平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经费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极不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需要。各地一定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不断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和水平。

二、积极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

(二)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要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明确责任、择优选用、注重素质、创新机制”的原则,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结合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立起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三)科学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配置,要与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相适应,要确保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在基层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畜禽饲养量、养殖方式、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免疫程序等因素综合测算,科学合理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要设立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禽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或者交通不便的地方,可按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

(四)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制。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承担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标识加挂、散养户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等公益性任务。各地要进一步量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任务,细化质量标准,明确考核指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具体、要求严格。

(五)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建立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制度。村级动物防疫员要优先从现有乡村兽医中选用。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掌握选用条件,严格选用程序,严把进人关。要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明确其权利义务。

(六)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各地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纳入动物防疫队伍整体培训计划,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七)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各地要把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村级动物防疫的工作开展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报酬补贴挂钩。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要坚持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综合考评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办法,严肃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纪律,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行为。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本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指标,逐级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