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

第1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预防接种 儿童 保健

1 健康儿童预防接种

对丁儿童在接种疫苗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家长应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下面介绍儿童任接种前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1)家长应当详细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所有内容,知道儿童在相应的年龄段应该接种何种疫苗,每种疫苗可预防哪种传染性疾病。与此同时家长还要知道疫苗接种次数以及接种的时间。特别值得家长注意的是那些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的疫苗接种,比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须任每年的5月份进行疫苗接种。

(2)家长必须十分了解孩子的基本健康情况,是否有不利于接种疫苗的疾病在身,是否存接种疫苗前吃过药物,都应详细的告诉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以便医护人员检诊确定是否接种。虽然免疫接种程序的安排是考虑到了儿童接种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期,但是疫苗使用说明中有明确规定的,儿童处于一些疾病状态时是不能进行疫苗接种的。例如高烧发热、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及恢复期、过敏体质(哮喘、荨麻疹)、重症的慢性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病儿)、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婴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症状或疾病均须暂缓接种。在接种前最近6周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被动免疫,也应延缓活疫苗接种,这样可以避免对所接种疫苗的下扰。

(3)家长应该了解儿童在接种疫苗后要注意的事项。一般来说,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在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反应例如: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会强一砦,出现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等。接种疫苗后儿童体温在38~C以下属于正常反应,这种情况持续2、3d就可恢复正常。如果接种疫苗后持续发烧38~C以上、扎针部位红肿持续时间超出1周或者接种疫苗后身上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应该立即向疫苗接种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除了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外,其他药物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现在有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接受了疫苗接种就算进了“保险箱” ,肯定不可能在感染相关的传染病,这是错误的想法,任何免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都不可能达到100%保证其免疫的效果,由于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孩子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也有所不同。

2 儿童保健原则

2.1 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较新生儿时期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其活动范围变大,接触事物逐渐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幼儿出现意外创伤和中毒的事件。饮食已从乳汁转变为饭菜,因此需要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而其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是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时期,因此防病是此时期的保健重点。

2.2 学龄前期保健学龄前这个时期的孩子体格发育速度较慢,而智能发育比较快,求知欲强,能参与较复杂的动作,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卫生习惯,为入学作好准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学龄前的孩子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随着接触事变多,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学龄期的孩子也应该做好防病预防保健工作。

第2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1.1健康教育入社区工作,我社区首先针对接种反应处理的相关知识着重进行了宣传。疫苗接种后,会出现一些不适现象,这在疫苗接种中都属于常见的反应。但这些常见的反应,却会因为孩子的父母缺乏疫苗接种知识而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使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给父母带来压力加重了负担,同时还会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阻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进展。为此,我社区通过健康入社区的活动通过多种手段和宣传方式,对疫苗接种反应如何处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着重介绍和宣传讲解。我们将儿童接种后哭闹、发热、易怒、局部红肿等症状和副作用的反应实例进行归纳,然后在其后列出儿童在发生该反应后的处理促使和应对方法,整理编辑成册,发放给家长。在发放的过程中,告知家长,在儿童出现诸如此类的副反应时,按照册子中的方法进行处理,学会家庭护理方法,使孩子的副反应尽快消失。尽量多与儿童的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特别对那学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更要格外关注,他们的疫苗接种知识相对更加瘠薄,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让自己的孩子在疫苗接种后出现反应及时处理避免加重现象的发生。健康教育入社工作不仅消除孩子父母对免疫工作的一些误解,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得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不再发生,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2健康教育工作与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相融合。对于即将分娩的产妇,医院和医务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对产妇和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要对告知他们有关新生儿的相关疫苗接种知识,并在第一时间(24h内)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卡介疫苗,同时发放疫苗接种登记卡,通知其他疫苗接种单位、具体时间和有哪些手续。这个阶段,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还要向新生儿的家长计免的相关资料,如《家长需知》等。有些家长觉得新生儿,太小了,不舍得打针,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有耐心向他们解释新生儿容易被传染和传染病的危害,通过健康教育让新生儿家长主动积极配合,按时接种。此外还告知新生儿家长新生儿都需要接种哪些疫苗,具体的接种时间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到前面,避免孩子在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加重。在最近的几年里,在健康教育的帮助下,我社区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一直开展的非常好,常住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始终在97%以上,新生儿的建卡率已经达到100%。

1.3健康教育入社区对流动儿童计免工作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种疫苗,因其流动性加大了计免工作的难度。由于大部分的流动儿童的父母相对文化水平低,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对孩子关注不足,总以为不会就传染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侥幸心理。加之流动人口工作的忙碌与辛苦,他们很少接触报纸,杂志或收看相关知识的电视节目,对于此方面宣传的知识对他们很难奏效[1]。为此,这就需要我们的社区居委会通过健康教育方式对他们进行宣传而起到教育的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入社区的活动,对他们进行常规调查摸底、宣传和教育,有的放矢的面对面交流,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这些流动人员能获得相关的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加强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健康教育将重点宣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危害。儿童享受免费疫苗接种的国家政策和疫苗接种时间和机构的地方。通过宣传教育模式,真正的将孩子计从面对面的传授知识的流动儿童的父母。通过健康教育入社区,我区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已经达到91%以上,建卡率到达95%以上。

2健康教育入社区后,提高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

为了解健康教育入社区活动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角色的重要性,我们调查了本社区6周岁以下孩子的父母。计免人员要与幼儿园和居委会密切合作,在幼儿园或居委会这样的公众场合举行健康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疫苗作用、传染病相关知识、疫苗接种程序、注意事项等,面对面的对儿童家长进行详细的的讲解。为了调查健康教育效果,特别进行了健康教育讲座的问卷调查,问卷由家长自行填写,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3打造社区专业护理队伍,提升新形势下计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第3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儿童家长 健康教育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工作,旨在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它是一种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儿童是计划免疫接种的主要对象和受益者,但决定权却在家长手中。在现实情况下,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卫生风俗习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免疫预防知识认识不足,因此,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我们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提高了儿童预防接种率,并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总结论述如下:

1、在孕妇来我院住院分娩期间,由产科医护人员告知产妇及其家人新生儿疫苗接种知识,并为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将新生儿基本信息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放预防接种证,告知其它疫苗接种的时间、机构和相关手续。计免人员及时对新生儿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健康宣教,发放《家长需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等宣传资料,宣教新生儿易得传染病的危害、预防知识,需要接种的疫苗和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注意事项,使家长认识儿童接种疫苗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助下,我院所辖社区常住儿童的建卡、建证率达到了100%。

2、新生儿满月后家长带孩子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第一次预防接种,我们对家长热情接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进一步完善孩子预防接种相关信息的同时及时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工作中。告知家长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预防接种受法律的保护,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等内容。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并按照预约时间,在孩子健康的情况下带孩子接种疫苗,接种前要给孩子洗澡更衣,以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应让孩子吃饱,不宜在饥饿的状态下接种疫苗,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等。并主动告知我们的联系方式,邀请家长加入我们专门为家长建立的“预防接种QQ群”以便随时进行交流指导,提醒家长要妥善保管儿童预防接种证,今后将凭证接种。

3、每次接种前后我们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结合健康教育内容,对家长履行告知职责,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途径。主要内容包括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体检、有无过敏史、此次接种的疫苗名称、预防的疾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禁忌证、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并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开展预防接种前儿童健康状况询问和有关情况告知工作,让家长了解《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规定: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乙脑、流脑、甲肝、麻风腮等一类疫苗纳入规划免疫之内,儿童应按免疫程序免费接种;而水痘、流感、肺炎等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让家长了解到疫苗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只是一般反应,这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也不必紧张,可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1~2 天即可恢复。如发热体温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并做好解释工作,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并放心地让孩子接种疫苗。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1)接种现场除了接种流程、免疫规划程序、接种注意事项、预防接种宣传画、接种后的留观提示等上墙公示资料外,给家长分发我们印制的各种健康处方:如介绍各种传染病、小儿常见疾病防治与护理知识的;介绍疫苗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接种后的观察与护理知识的,让家长了解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原因、禁忌症的范围、疫苗的偶合反应、预防接种正常反应有哪些表现、出现不良反应应如何处理等等。设立咨询电话随时处理家长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上门跟踪调查和电话回访,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定期下社区发传单,上门宣传,争取居委会工作人员、幼儿园老师协助配合工作,使社区所有居民获得预防接种的信息和教育。做到宣传通俗易懂,阐述问题注意分寸,消除家长怕接种反应的心理。在居民中树立“预防接种有益一生”的价值观念,让家长主动参与疫苗的接种,提高接种率。(3)与教育部门合作,每学期开学实行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未按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的儿童及时给予建卡、建证及补种工作,对无接种证的儿童要强制在1年内完成基础免疫。并形成与教育部门互相配合长期督导的制度,创造良好的预防接种工作环境。(4)利用我院开展的一周一次的“健康大讲堂”、重大节日、每年的“4.25”预防接种日等活动,广泛的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发放资料,解答疑难,调查研究,对群众进行培训。(5)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把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家长及监护人作为特别关注对象,进行着重宣教、反复宣教,使家长充分认识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主动配合预防接种工作,使预防接种不留死角,消除免疫空白。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通过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了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消除了危险因素,预防了疾病,促进了健康。正是由于我院长期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开展了健康教育,使家长懂得了预防接种知识,主动带小孩接种,从而提高了儿童接种率,保证了疫苗接种效果。使我院辖区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流动儿童接种率达90%。同时,健康教育在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卫生工作人员认识。现在,医院逐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中心,医院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保障和加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飞飞.唐广心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1.

[2]张莉.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

第4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铜仁市;健康人群;抗体水平;HBsAb;麻疹IgG抗体;HBsAg

为了全面了解铜仁市常住人口乙肝、麻疹针对性免疫水平,评价免疫规划的成效,及时为免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2014年~2015年在全市6个区、县抽查了1560人健康人群为监测对象,进行了麻疹和乙肝IgG、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的4月~10月和2015年的4月~10月,每个区、县采样点调查8个年龄组(小于1岁,1~2岁,3~4岁,5~6岁,7~9岁,10~14岁,15~19岁,≥20岁)人群,每个年龄组随机至少抽查30名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标本,并分离血清2ml送至本实验室-20℃冰箱保存待检,铜仁市2014年~2015年抽查了6个区、县,共采血1560份,血清标本编号:按照要求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冻存管的编号用数字编号,年-TR+各县汉语拼音缩写(2位)+乡镇名+每组血清编号(1~30)+采集者姓名,同时要求采样管(冻存管)上登记的信息和《贵州省健康人群计免针对疾病IgG抗体水平监测调查表》上一致[1]。

1.2标本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关疾病的IgG抗体。

1.3检测试剂 麻疹IgG抗体试剂海泰生物,严格的按照说明书来进行操作。HBsAb试剂上海科华,按照说明书来进行操作。HBsAg试剂上海科华,按照说明书操作,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检测。

1.4检测内容 麻疹病毒IgG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分别对1560份进行其麻疹lgG抗体、HBsAb、HBsAg进行检测。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来对实验数据分析,技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来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总体HBsAb、麻疹IgG抗体、HBsAg情况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参与人数一共为1560份,HBsAb的阳性有769人,阳性率为49.29%,其中,3~4岁、5~6岁、7~9岁、10~14岁四个年龄段阳性率较低小于1岁的年龄段阳性率最高,各个年龄组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麻疹IgG抗体呈现阳性的有1194人,阳性率为76.54%,其中小于1岁、10~14、15~19三个年龄段阳性率相对较低,而3~4岁、7~9岁两个年龄段的阳性率较高,总体性差异不大,各个年龄段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HBsAg呈现阳性的有35人,阳性率为2.24%,小于1岁、3~4岁两个年龄段的阳性率为0,大于20岁的阳性率最高,各个年龄段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不同地区健康人群HBsAb、麻疹IgG抗体、HBsAg阳性率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见表1。

2.2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HBsAb、麻疹IgG抗体、HBsAg统计分析 在8个不同的年龄组中,4岁以下的HBsAg阳性率几乎为0.00%,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阳性率不断增高,阳性率最高的为20岁以上年龄组。HBsAb、麻疹IgG抗体阳性率的分布差异性非常大,HBsAb阳性率最高的为1岁以下年龄组,为93.48%,1~9岁则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阳性率不断降低,之后则在不断的波动;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则是3~4岁年龄组,从1~4岁一直处于阳性率不断增高的发展趋势,在4~9岁则属于平稳发展阶段,之后阳性率则不断下降,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不同地区健康人群HBsAb、麻疹IgG抗体、HBsAg统计 2014~2015在六个区县中,思南县的HbsAb阳性率比较低,松桃线的HBsAb阳性率最高;德江县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万山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高;松桃县HBsAg阳性率最低,思南县HBsAg阳性率最高,见表2。

本次结果表明,免疫规划工作已取得很大成就,针对这次免疫水平的检测结果,建议今后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免疫水平的监测工作,提高预测预警。

3 讨论

人群免疫能力直接的关系到传染病实际的传播因素。作为免疫规划的重要内容,人权免疫的监测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监测结果能够直接的影响到1s的接种效果,实现人群免疫结果以及免疫状况的把握,形成科学依据,制定更加科学的免疫策略。作为疾病控制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措施[3],免疫疫苗有利于提升身体健康能力,这就需要注重健康人群的抗体监测,及时的制定对策,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查主要是结合铜仁市2014~2015年健康人群的抗体结果,从HBsAb、麻疹IgG抗体、HBsAg三个角度入手,说明年龄组、地区等对铜仁市健康人群的免疫水平进行调查,为健康人群抗体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海涛,李永成,李力,等.天津市2007年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09(09):1850-1852、1875.

第5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预防接种 儿童 保健

    1 健康儿童预防接种

    对丁儿童在接种疫苗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家长应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下面介绍儿童任接种前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下。

    (1)家长应当详细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所有内容,知道儿童在相应的年龄段应该接种何种疫苗,每种疫苗可预防哪种传染性疾病。与此同时家长还要知道疫苗接种次数以及接种的时间。特别值得家长注意的是那些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的疫苗接种,比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须任每年的5月份进行疫苗接种。

    (2)家长必须十分了解孩子的基本健康情况,是否有不利于接种疫苗的疾病在身,是否存接种疫苗前吃过药物,都应详细的告诉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以便医护人员检诊确定是否接种。虽然免疫接种程序的安排是考虑到了儿童接种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期,但是疫苗使用说明中有明确规定的,儿童处于一些疾病状态时是不能进行疫苗接种的。例如高烧发热、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及恢复期、过敏体质(哮喘、荨麻疹)、重症的慢性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病儿)、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婴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症状或疾病均须暂缓接种。在接种前最近6周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被动免疫,也应延缓活疫苗接种,这样可以避免对所接种疫苗的下扰。

    (3)家长应该了解儿童在接种疫苗后要注意的事项。一般来说,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在机体产生免疫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反应例如: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会强一砦,出现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等。接种疫苗后儿童体温在38~C以下属于正常反应,这种情况持续2、3d就可恢复正常。如果接种疫苗后持续发烧38~C以上、扎针部位红肿持续时间超出1周或者接种疫苗后身上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应该立即向疫苗接种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除了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外,其他药物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现在有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接受了疫苗接种就算进了“保险箱” ,肯定不可能在感染相关的传染病,这是错误的想法,任何免疫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都不可能达到100%保证其免疫的效果,由于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孩子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也有所不同。

    2 儿童保健原则

    2.1 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较新生儿时期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其活动范围变大,接触事物逐渐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幼儿出现意外创伤和中毒的事件。饮食已从乳汁转变为饭菜,因此需要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而其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是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时期,因此防病是此时期的保健重点。

    2.2 学龄前期保健学龄前这个时期的孩子体格发育速度较慢,而智能发育比较快,求知欲强,能参与较复杂的动作,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卫生习惯,为入学作好准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学龄前的孩子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随着接触事变多,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学龄期的孩子也应该做好防病预防保健工作。

第6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因为喜欢孩子,所以做了儿科医生

采访一开始,张峰首先谈及了她当初为何选择儿童保健工作的往事。她风趣而又坦率地介绍说:“说实话,我跨入儿童保健这一行纯属‘误打误撞’。那还是在1983年12月,我当时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北京市燕山区――现在已经与房山区合并为一个区了――正在筹建一个门诊部,这个门诊部就是‘北京市燕山区门诊部’。毕业以后,我便随其他医学院校的18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一起,来到了当时的燕山区,参与到门诊部的筹建工作当中了。因为喜欢孩子,在北京市燕山区门诊部,我选择了做儿内科医生。”

1987年1月,张峰的儿子出生了。幸福地做了母亲的张峰,没想到藉此也改变了她的工作。对此,她接着介绍说:“我在母亲家坐月子时,恰巧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的老主任邵慧燕大夫到家里来做新生儿访视。在聊天的过程中,邵主任得知我在生活与工作上存在一些困惑,就问我愿不愿意到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工作。我当时没多想,就一口答应了。后来,在老主任的努力下,我很快就于当年的11月份正式调入了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就这样,我开始真正从事儿童保健工作了,而且一干就是25年。”

张峰认为:“在这25年中,是北京儿童医院培养了我,使我从一个小医生成长为今天的主任医师、特级专家;是北京儿童医院成就了我,使我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成为部门的管理者;是北京儿童医院以及儿童保健的前辈们,使我从对儿童保健领域一无所知,到今天能够特别热爱这个专业并对其深有所悟。”

说到自己“特别热爱这个专业并对其深有所悟”的缘由,张峰解释说:“因为通常国际上会采用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来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的综合指标,而婴儿死亡率,是直接影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想降低婴儿死亡率,就离不开儿童保健工作。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与国家日后的兴衰;所以说,儿童保健工作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优劣,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同时还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由此可见,儿童保健工作是事关‘国脉’的重要工作,它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必须注重儿童保健工作的

“四结合”特性

一口气干了25年的儿童保健工作,那么,作为一名该领域的“资深”工作人员,张峰对于儿童保健工作都有哪些见解和看法呢?

针对这些问题,张峰坦言:“以往人们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很肤浅的水平上,认为儿童保健工作不过是称称体重、测测身高、打打预防针而已,没有什么真正的技术含量。刚踏入儿童保健工作的大门时,我也有同感,但历经25个春秋后,使我渐渐加深了对儿童保健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对这项工作也多了几分热爱与崇敬,更加懂得儿童保健工作的意义的重大。”

张峰进一步阐述说:“实际上,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门既具有临床医学特色,又具有预防医学特色的、较为新兴的学科,重点工作对象是7岁以下儿童。它的目标是保护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我们通过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群体或个体儿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减少儿童的发病率,减低死亡率。其实简而言之,儿童保健工作所服务的对象,重点是18岁以下的两部分儿童,即健康的儿童和介于正常与异常之间,但并非疾病状态下的儿童。”

关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内容,张峰详细介绍说:“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以及心理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研究各种儿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尤其是肺炎、腹泻、贫血以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常见病的防治措施;研究儿童各种疾病康复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对儿童实施系统的早期综合保健管理;深入社区、托幼机构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相对于其他学科,儿童保健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儿童保健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它涉及多学科领域,与临床医学、营养学、心理学、发育行为学、教育学、预防医学、免疫学、康复医学、妇产科学、遗传学、社会医学、人文科学、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其次,儿童保健学所研究与服务的对象年龄跨度比较大,且变化多,包括从胎儿期直至青春期。18岁以下的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时期。它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被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研究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再次,儿童保健学研究与服务的措施具有多样性,例如鼓励母乳喂养、提供平衡膳食、普及免疫规划以及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口服补液盐的应用、推广生长发育和生命监测、各种早期疾病以及发育偏离的筛查等;同时,儿童保健学又体现了‘四结合’的特点和特性,即,临床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群体和个体相结合,躯体与精神卫生相结合,临床与社区相结合。”

针对上述认识,张峰感慨地说,从事儿童保健工作20多年来,她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儿童保健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原有的儿科疾病谱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急性或烈性传染病以及严重营养不良为主要致死原因,转变为由先天性畸形、意外伤害、中毒、恶性肿瘤、遗传代谢性疾病和环境因素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也使感染性疾病呈现出新的特征,如艾滋病等传染病正快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以及禽流感等病例呈上升趋势、SARS的突发流行、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等。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养育方式的变化,儿童所承受的压力明显增加,使得儿童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问题凸现;而且,儿童的营养问题也从过去单纯性的营养不良转变为营养紊乱,例如肥胖、营养不良以及微量营养素的缺乏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儿童的生存问题以及儿童所应具有的权利也将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如儿童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意外伤害以及环境保护等,女童权利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生存权、健康权、休闲权、受教育权、享有医学保健服务权、不参加繁重的谋生性的劳动权和避免遭受暴力、歧视、性损害权以及疾病控制的优先权等。

那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儿童保健工作者呢?张峰认为:“从事儿童保健的工作者,不仅应具备临床各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有多方面的素质及能力。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儿童保健医生,应具有5年从事儿内科临床的经历、熟练掌握儿童保健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未来儿童保健医生的努力方向,应力争成为‘五星级医生’,即,医疗保健的供给者:能够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决策者:能够为维护儿童的健康决定保健的策略;宣教交流者:对儿童家长或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社区领导者:在从事儿童保健的工作中,若发现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干预措施;最后还要是一名管理者:能够对健康儿童、体弱儿、高危儿等进行健康管理。”

免疫规划工作的四大发展趋势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过一组统计数据: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每年新出生婴儿人数超过8000万,但按计划接种疫苗的儿童还不足10%,因此,每年都会有100万儿童因常见传染病而死亡,同时还有500万儿童因病致残。仅从这组数据即可看出,免疫规划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当话题触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时,张峰的谈兴更浓。

张峰坦言:“随着计划免疫、扩大免疫规划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实施,全球已有超过80%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扩大免疫规划的活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覆盖率正以迅猛的速度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免疫接种可避免每年250万人的死亡,免疫规划为人类以及儿童健康事业所创造的业绩是毋庸置疑的。”

提及国内免疫规划方面的情况,张峰介绍说:“近几十年来,在我国,随着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提高,有效地控制了免疫规划所针对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2000年在我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本土病例,实现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无脊灰目标;随着免疫规划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免疫规划管理体系、特异性脊灰与麻疹监测等系统敏感性的提升,已成为我国控制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功模式。”

在谈到全球免疫规划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时,张峰认为,未来免疫规划发展的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从疫苗的种类及范围上看,疫苗的种类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所能接种疫苗的种类比以往有显著的增加,仅我国国家免疫规划范畴内的疫苗,就已从原来仅有的五种疫苗增至十五种,而二类疫苗目前也至少有十种以上;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种类更加宽泛,所接种的疫苗已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非传染性的疾病如:人瘤病毒疫苗,HIV、戒烟疫苗、防龋疫苗、宫颈癌疫苗、抑制肾癌复发疫苗等已研制出或正在研制过程中。其次,接种方式也将发生改变,接种方式更趋于联合免疫。所谓联合免疫可有两种方式:一是不同的疫苗通过不同的途径同时进入人体;二是不同的疫苗通过同一个途径同时进入人体。后者是未来更加被推崇的联合免疫方式,无疑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联合免疫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可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减少接种针次,提高儿童接种疫苗的依从性,简化免疫程序,减轻相关机构冷链系统的负荷,减少儿童家长往返医院的次数和家长儿童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概率,也为引进新型的儿童疫苗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联合疫苗以往仅有二联或三联疫苗,如今五联或六联疫苗的诞生,为儿童带来了新的福音。美国在2009年五联疫苗的使用份额已占到了90%,早在几年前,我国香港以及台湾地区也已引进了五联苗,2011年我国也制定了五联苗的使用指南。序贯程序也将广泛地应用于免疫接种中,以肌注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为例,IPV可应用于具有免疫缺陷或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并可用于制作联合疫苗的特点。而OPV则可在肠道局部形成免疫,具有使用方便、接种简单易行、价格便宜、成本低廉等特点;同时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属减毒活疫苗,有可能发生疫苗基因突变或毒力返祖现象;还可因儿童自身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服苗后而发生疫苗相关病例(VAPP)。而IPV/OPV的序贯程序指的是一个儿童在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将IPV与OPV相结合,将不同的剂次使用不同类型的疫苗,采用序贯程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降低VAPP的发生率。再次,接种途径也将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疫苗接种的途径仅限于口服,皮下、皮内、肌肉注射等方式。疫苗接种最主要的受种群体为儿童,为减少儿童因疫苗接种而产生的不快,通过采用喷鼻以及高压枪等接种疫苗的途径正悄然兴起。最后一点,张峰认为,安全接种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因为安全接种首先会涉及到接种禁忌证的界定问题。如:过敏者是否所有的疫苗均不能接种?以麻疹疫苗为例,过去认为对鸡蛋有过敏史的人接种麻疹、麻风以及麻腮风疫苗会增加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因为这些疫苗是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制备的。然而,有资料表明:麻疹、麻腮风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和鸡蛋抗原的超敏反应无关,而和疫苗的其他成分(如:凝胶)有关。对鸡蛋过敏的人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非常低。因此,在美国对鸡蛋过敏并不是接种麻疹、麻腮风疫苗的禁忌证。但是,在我国因目前相关疫苗的说明书以及知情同意书中明确:对鸡蛋过敏是麻疹、麻风以及麻腮风疫苗接种的禁忌证,所以,目前在我国对鸡蛋过敏者仍不可接种麻疹、麻风以及麻腮风疫苗。

针对未来免疫规划工作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张峰继续阐述说:“未来10年免疫规划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就全球而言,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难以负担,多数发展中国家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管理水平以及负责该项工作人员技能的不足,无法适当处理引入更多的抗原和覆盖新的目标群体,因此采用新疫苗的进展速度缓慢;由于与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时间相关的媒体报道、数据的误解以及信息的错误,使得一些国家推迟采用或暂停使用新疫苗。在我们国家,一方面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环境的改变,疫苗接种禁忌证把控的尺度成为医务人员以及家长们所关注的焦点;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的认识不足,存在思想松懈、工作放松的现象;由于某些地方财政保障的落实不到位,至今常规免疫接种滑坡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免疫规划的整体工作发展并不平衡,东中西部存在较大的差异,西部和流动人口中的免疫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的管理难度较大;实施免疫规划基层人员的队伍尚不稳定、业务水平有限;冷链设备尚需进一步更新;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疫苗的涨价,部分省份将原已纳入免疫程序之内的疫苗则准备退出;疫苗的接种率距离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维持无脊灰和消除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控制任务繁重,至今局部地区麻疹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还时有暴发、流行情况等等。”

张峰认为:“在免疫规划工作未来的10年间,如果力争实现免疫目标,并达到研究和开发的指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使公众加强对疫苗使用和筹资的支持力度;通过扩大疫苗供应规划的覆盖,确保高危人群、尤其是儿童获得疫苗的保护;期望在新疫苗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规划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并加速相关二代疫苗的供应;通过调整或改进供应系统、挖掘与拓展新兴市场,来满足疫苗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张峰的介绍中,笔者感悟到,仅从免疫规划这一个层面,便可看出儿童保健工作为儿童的健康事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其意义并不亚于儿科的临床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儿童保健工作甚至比临床工作更具实际意义。

对此,张峰深表赞同,她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归结说:“俗话说得好:‘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治疗。’因此,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对人类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

第7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始终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之本,人体免疫系统各组织器官分布有神经纤维,所有神经又受大脑指挥,大脑活动直接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免疫细胞数目增长,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从而起到充分保护机体的作用。老年人更要注重心理健康,该想的想,不该想的不要想,以免影响情绪。

日常行为要科学规范。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是造成身体疾病的致因和诱因。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持续地作用于身体,会刺激免疫系统,扰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了免疫力下降。所以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力戒不良生活嗜好等,确保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脏的营养和脂质代谢,促进全身血液和体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机体组织的老化,相应地延缓了免疫系统功能衰减的进程。

做好自我健康监护。老年人应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及早防病治病,特别应注意定期做身体检查,以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存在的隐匿性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其对免疫系统的损害,使免疫机能处于完好状态。

预防接种有关疫苗。人进入老年后,对许多感染性疾病都程度不同地减少了或完全丧失了免疫力,易受到感染,受害也较深。预防接种有关疫苗,被认为是老年人补偿免疫系统缺陷和防病治病的最有效措施。适宜老人接种的疫苗有甲肝、乙肝、流感、哮喘、破伤风疫苗等。接种疫苗后,老年人对这些感染性疾病将拥有较高的免疫力。

第8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以2~6岁最常见,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下降[1]。从患者年龄分布看,现在普遍认为婴幼儿机体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是RRTI的主要因素之一[2]。本文将患病儿童的免疫学相关指标与健康的孩子进行对比,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儿童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5.8周岁。研究对象全部符合我国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学术会议的标准,排除先天性免疫疾病、呼吸道畸形、接受过激素及其他免疫调节剂治疗的患儿,所有患儿均无肝肾功能疾病。正常组指标来自体检中心体检的儿童,检测结果无心、肺、肝等器质性病变及炎症感染的健康儿童65例,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6.0周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及年龄上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方法:所有检测对象均于晨间空腹取静脉血,置于加盖试管内,3000转/分的转速离心,分离血清待测,不能及时检测的血清于-20℃保存待测。①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定:有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检测以上指标,elisa试剂盒,具体方法参照说明书操作。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的检测:由本院的检验科检验,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1200),及配套的试剂盒。

统计学处理:患者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有差异,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根据检验科T细胞亚群检验报告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CD3+、CD4+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的比例,且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两组有差异;RRTI患儿血清中CD8+水平却有所升高,跟对照组比较,P<0.05有差异;且患儿血清中CD4+/CD8+的比值降低,见表2。

根据检验科免疫球蛋白检验报告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IgG、IgA浓度含量降低,且均低于健康儿童的浓度,且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有差异;RRTI患儿血清中IgE浓度却有所增高,跟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血清中IgM浓度没有差异,见表3。

讨 论

从研究结果看,T淋巴细胞直接参与了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在研究的患儿中T淋巴细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缺陷,且年龄越小,RRTI发病率越高的特点,说明免疫功能异常是小儿RRTI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CD3分子表达在人全部T细胞上,是鉴定T细胞的重要标记。CD3分了是由γ、δ、ε和η等几种多肽链组成,并与T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形成TCR/CD3复合物,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稳定T细胞受体(TCR)结构。CD4阳性T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是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供受体,病毒感染CD4阳性T细胞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功能降低,是发生免疫缺陷性疾病的主要原因。CD8分子分布在抑制性T淋巴细胞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表面,在鉴别T细胞亚群中有重要作用。这些成熟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与人体免疫系统息息相关[3],其在人体内的分布高低直接影响到免疫功能的强弱。这与我们研究中RRTI患儿检测结果一致。

在研究结果中,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而IgM、IgE则呈相反升高状态,跟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报道吻合。有研究发现[4],呼吸道分泌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免疫球蛋白IgM、IgE和IgA、IgG完全相反,与免疫功能呈负相关。幼儿T细胞免疫缺陷,往往会导致B淋巴细胞成熟障碍,产生的抗体相对减少,加上感染消耗抗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反复发生,形成恶性循环,即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体液免疫缺陷有一定的相关性。

总之,RRTI患儿普遍存在着免疫力缺陷,从而导致了机体对外界抗感染能力的降低,以至于反复感染。且儿童年龄越小,免疫功能发育越不完全,患有该病的几率越大。所以,RRTI与儿童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儿童免疫功能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宋秀凤,黄梅,孙旭辉.41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37):90.

2 陈汶,卢亚陵,郑红,等.103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8,37(7):759.

第9篇: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区计划免疫 儿童 预防保健 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6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82-01

计划免疫是为预防传染病发生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措施。根据“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的要求,所有儿童都须接受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并且在评价各国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最低限要求中规定“对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进行免疫接种。”

1 社区计划免疫概述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强、管理要求高的技术性工作,包括实施管理、监测和评价等内容。

因此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尤其是直接接触、具体实施的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清楚在实施管理中的任务、职责、接种的技术规范等。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社区计划免疫是一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手段。

2 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方针、策略和手段也更加明确,效果更明显。与20世纪50年代初期相比,无论是传染病的总发病率、还是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均大幅度下降,传染病在死因顺位中也由第一位降至第六位以下,使平均期望寿命大幅度提高。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社区计划免疫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提供保健服务是针对每个寻求服务的个体提供服务,而社区的儿童保健工作是在解决个体问题的同时,考虑整个社区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而降低整个人群传染病的发病率。因此,社区的常见病的防治更侧重于群体的干预。

3 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较为专业的妇幼保健服务,如儿童保健门诊,智力、听力测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并负责管理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卫生点的全科医生(或团队)开展初级儿童保健工作,收集和管理妇幼卫生服务信息,协调相关的公共卫生和妇幼卫生服务,如计划免疫、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全科医生或全科医学服务团队承担辖区内的初级医疗卫生工作,包括建立辖区内儿童档案,掌握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开展各类家庭访视,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维护、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督促服务儿童接受正规的儿童保健服务(新生儿访视和筛查、儿童生长监测和计划免疫等),协调居委会干部、企事业单位保健人员、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儿童社区保健措施的社区落实,需要社区内各组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各职能科室、各岗位人员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时有效的培训,得力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公平合理的奖惩等管理措施。为了计划免疫顺利有序地进行,应注意两个主要环节。

3.1 计划免疫的主要保证措施。①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社区计划免疫领导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有效地组织免疫实施工作,负责处理意外事故,安排有关计划免疫效果的考核工作。②充分运用冷链设备,维护正常运行,保证生物制剂的效能,严格遵守保存和运输过程的要求。③备齐接种器材,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行一次性注射器。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要专用。④加强免疫工作科学管理。认真调查免疫对象,严密制定免疫工作计划,建立常规操作制度,详细记录和认真填写接种证、卡、加强资料保管,对计划免疫人员做好技术培训工作。⑤扩大宣传。配合学校和家长以及社区组织机构,共同搞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并对儿童进行教育,提高对计划免疫重要性的认识,使儿童主动积极接受预防接种,及时反馈有关接种的反应。

3.2 计划免疫的考核。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对免疫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计划免疫考核是必要的,考核主要内容有:①基础资料:社区人口资料,计划免疫对象的年龄资料,现场接种记录等。②生物免疫制品管理:生物免疫制品的领取、运输和保存登记制度及制品消耗和过期失效报废处理等。③接种情况:对建卡率、接种率、覆盖率、免疫成功率和有关传染病发病率等。④检查核对制度:开展自检,对口检查和社区间联合检查等。⑤专业人员的培训:系统学习有关计划免疫理论知识,接种技术严格训练等。

伴随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儿童的预防保健与计划免疫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社区进行儿童预防保健与计划免疫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因此,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相应的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儿童预防接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积极的进行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