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产业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资源型 创意型 制造型
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同,成为学术界和大众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正确认识广西文化产业现状,深入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对策,确立广西文化产业在全国的有利地位,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实现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本文中采用冯子标教授的分类方法,即依照文化产业所包含的产业内容将其分为:资源型文化产业,即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业,文博业、民俗文化产业等;创意型文化产业,即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的产业,包括演艺业、音像业、游戏业、广播电视业、报业、广告业等;制造型文化产业,即以生产技术和产品制造为基础的产业,包括各类文化产品的制造及经营部门。
一、资源性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资源型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为基础,包括文化旅游业、博览业、民俗文化产业等。这些文化资源的特点是地域性强,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和不可模仿性,因而具有极明显的资源竞争优势。广西具有独特、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具有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我区近几年来在这一文化产业领域也取得了重大发展。对于广西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议构建如下的发展模式(见图1)。
广西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内涵:
1.以广西特有的区域文化资源为基础,辅之于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不断丰富广西特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旅游业、文博业、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业等3个文化行业。
2.以旅游业为基础,形成旅游(游览观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朝拜、健身疗养、生态田园、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带动文博业(民族生态博物馆类、自然科学博物馆类、历史文化博物馆类)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业(壮族民俗、苗族民俗、侗族民俗)的产业化发展。
3.面向市场,以企业和文物博览馆、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利益联合,发展广西资源型文化产业,构造特色文化旅游内容和旅游线路,引导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倾向。
4.实施文化资源开发的品牌战略。以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品牌,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形成品牌链,提高文化资源开发效益。
5.政府和企业联动,共同打造广西资源型文化产业。政府以做好文化资源开发的基础为主导,企业以开发文化资源的价值为主体。
图1 广西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示意图
二、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创意型文化产业以知识创造为基础,包括动漫业、音像业、游戏业、广告业等。这一类型文化产业的典型特征是以知识创造为基础,这种特征决定了人才和人力资本在创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意型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和产品差异化与文化资源有关,但它的消费有的具有地域消费特征,有的则不具有地域消费特征,这是发展创意型文化产业必须关注的方面。对于广西创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广西的具体特征,建议构建如下的发展模式(见图2)。
本质上看,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特征,但其文化内容可以有地域文化特征。因而,这一模式不具有广西的典型特征,它具有一般性,相对于广西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这一模式要求结合广西浓厚的区域特性和知识型人才现状来理解其特色。
广西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内涵:
1.本发展模式要求广西的创意型文化产业要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结合广西特色文化资源和已有的文化知识型人才为背景,形成以文艺创作、文学研究、民俗民风研究、艺术创造和创意理念互动的知识基础,区内外人才资源互补,为广西技术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2.构建文化企业和文化营销公司为广西技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和中心,以文化企业和文化营销公司与创作人才的市场联系为手段,以市场导向为目标,一体化联合发展广西的创意文化产业。以文化企业和文化营销公司为发展广西创意型文化产业的中心,可以促进企业、公司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直接面对市场,同时也可以市场机制打破广西文化单位的事业性倾向,为创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塑造主力军。
3.文化营销公司是联系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一般来说,文化营销公司与市场联系广泛,市场目标明确,市场信息丰富,营销手段专业化,是文化企业走向市场的有力中介。
4.政府要为广西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为此,政府必须在建设文化广西的战略目标下,为创意型文化产业的知识型人才的成长和知识创造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图2 广西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示意图
三、制造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制造型文化产业是以生产技术和产品制造为基础的产业,包括各类文化产品的制造与经营部门,如旅游纪念品制造、文化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玩具制造业、娱乐用品制造业和工艺美术用品制造业等。
广西本身的文化产品制造业不发达,相关的企业多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基础薄弱。另外,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也不在制造型文化产业上,因此,此类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应该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心所在。
广西文化产品制造业如果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其发展模式上,应该采用产业开发的“产业循环式发展模式”或“雁行形态发展模式”。因为这一类文化产业属于制造业,不具有所谓的广西特色文化特征,因而遵循制造业发展的一般模式(见图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程度对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广泛就业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创新性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英国提出的13类文化创意产业部类,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软件设计、手机文化产品,也包括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提供设计、理念、增值服务等,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需求。
(二)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服务活动的内容,是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全球性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各国主要产业,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体系的形成带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流动的体系。电影、书籍、电视节目、音乐唱片等可以在全球同时发行上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更加速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进程。随着全球化分工体系的形成,文化创意产品如同其他产品一样纳入到全球分工体系中,全球文化资源得以共享。
二、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特殊价值
从区域发展角度考察,由于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所独具的,因此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价值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区域的战略性产业,它是地方经济的新增长极,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是地方特色文化,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从原有的硬资源扩大到软资源,在各个区域之间对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就显得更有意义了。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将加速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传统产业的升级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二)社会价值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大大提升文化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使文化与经济成为区域发展的两翼。地方特色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民众在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地位,它将为区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将极大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推进区域精神文明建设。
(三)文化价值
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将有效地推进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从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开发,从资源投入转变为资源产出,从简单挖掘转变为深度开发、提炼升华,这将彻底改变文化事业发展模式,使文化事业在新的层面上得以更好发展。
三、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和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
制定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化整合政策,充分利用文化创意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股份制、集团化为目标,整合经营性文化创意资源,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用市场化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文化创意资源,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措施,从优势资源入手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下对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配置和整合的重要作用,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支持有一定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并举,鼓励中小文化创意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二)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法律规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研究出台税收扶持、产业准入、市场开放、经营性文化创意事业单位转制等优惠政策,形成健全的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同时要完善政策,加强引导,采取贴息贷款、低息贷款、政府奖励等扶持鼓励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鼓励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机制。尤其应利用好有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制定本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推动其率先发展,加快发展。
[关键词]创意产业;互动关系;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55-03
作者简介:赵瑞霞(1978-),女,河北保定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师,硕士;胡黎明(1978-),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师,硕士。
随着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创意经济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而当前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很多城市在产业发展中的创意环节遇到困境与瓶颈,处于瓶颈阶段。产业升级迫切需要研发、设计、商业运营模式等创意环节的支持。但是,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主体之一的地方政府,在发展城市经济时需采取怎样的政策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此本文将进行相关分析。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
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在1998年11月第一次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后,又基于国家政策层面把创意产业界定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R·Caves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基于微观决策层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Scott以微观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简化了创意产业的定义:在现代资本体系下,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娱乐、修饰、自我等需要而产生的蕴含着审美和符号意义的产品的经济部门,这些产品是和功利主义相关的,具有高度的象征价值。J·Howkins则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基于产业研究层面扩展了创意产业的范畴: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知识产权法的每一部分相对应的产业,所有这些产业的总合就组成了创意产业。当前,国内学者对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也大致上可分为这四类观点。
(二)创意产业的特征
1.文化是创意产业的基础。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创意产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人的思想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合理互动才会产生创意。创意产业按照其性质和应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消费性创意产业,其通过赋予历史文化某种新的内涵,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某种艺术想像力;二是生产性创意产业,主要包括通过探索适合本土文化需求而进行的产品设计创新或企业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等创新。
2.创新是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是创意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创意的深入策划、细化并操作实施,是一个将创意变为现实成果的复杂过程。
3.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创意产业从其产生的根源可以看作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同时创意知识在转移中又不具有排他性,所以必须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创意产业才能创造财富。创意产业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意产业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构筑技术或信息壁垒,从而保护了创意的回报;二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合理的收益率,从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资源主动寻求创意;三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意有偿扩散,从而扩大了创意的应用范围。
4.创意产业处在价值链的高端。通过分析创意产业相关概念可知,创意产业已经超越一般文化产业,同时更加强调文化产业与其他三大产业的融合和渗透。创意产业的根本观点是通过“越界”促成跨领域、跨行业的重塑与组合,它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概念。因此,创意活动是通过重新塑造传统产业结构来实现其价值的,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创意产业定义为: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新为根本、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以生产并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的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业态。
二、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一)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创意产业在一些国际性大都市中迅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点,对城市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创意产业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重塑作用。在创意产业不断扩张时,通过融入相关产业价值链环节,可明显影响传统产业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影响三大产业的纵向产业格局,这种产业纵向整合使产业升级路径有了新的选择。在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相关环节上的参与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在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合作的价值链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同时又涵盖各类产业,从而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创意产业对城市形象具有提升作用。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看法、观念和印象的总和。创意产品的消费一般带有一定的文化体验,消费者与城市之间的文化距离也在消费时缩小,这种体验还增强了城市的亲切感,在无形中令城市品牌得到了大范围的更深度的推广,促使产品与城市的品牌价值都得到良性的互动增值。
3.创意产业对城市的就业具有拉动作用。创意产业作为价值链高端产业,间接制造出的工作机会大大超出了其产业本身。据预测,未来20年城市创意产业的就业人口将占世界城市总就业人口的25%,成为最重要的就业部门之一。
4.创意产业引导城市治理制度的全面创新。城市品牌化是一种对未来城市发展前景的描述,主要强调工业城市向以文化、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意型城市转化的过程。面对全球竞争,城市要想发展,就必须在相应的社会制度等方面提供更具优势的条件,从而促进城市由原来的依靠生产成本竞争转化为以质量和创新取胜。
(二)城市发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意,当然,城市的发展也会推动创意产业不断发展。所以,从根本上讲,创意产业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1.城市的创意氛围有利于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般来讲,创意阶层都拥有较高的个人收入,他们更加注重工作的灵活性和生活的稳定性,更加重视城市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因此,干净卫生的城市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设施、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优良的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吸引创意人才的重要基础。
2.城市先进的媒体平台有利于创意产业的发展。由创意产业的特征可知,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快速、准确、全面地收集和扩散信息。另外,由于其处于价值链的高端,与其他经济部门的信息交流较多,在拥有发达媒介的城市里,基础媒介可以吸收和传播创意信息,通过相互结合也能产生新型媒介。而新型媒介的产生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创意信息流动的质量和数量,也支持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3.城市较高水平的制造业有利于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般来讲,创意价值的实现,要以相关的工业制造产品作为依托或基础,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且促使制造业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同时创意产业也得到有效发展。另外,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中产阶级,对高附加值消费存在巨大需求,为创意产业的崛起提供一定的拉动力。
4.城市充裕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利于创意产业的发展。由于创意是产生于人的思维过程中的,而人才又是创意思维的来源,所以充裕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创意实现的必备条件。人才的教育、制度及科技和管理人才所占的比例等方面的情况决定了未来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
综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既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
三、政策建议
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认为,创意产业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蛙跳”,是具有优势的产业部门。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使城市成为国家范围内高度依赖于内生增长路径的核心地区,同时也使其成为拉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当然,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创意产业的发展,由于区域经济不平衡使各城市发展存在差别,这就要求各城市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确立创意产业发展思路。若城市发展水平高,那么创意产业就应被确立为主导产业,其基本定位也应该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层面;若城市发展水平较高,那么创意产业就应该定位在推动地区信息化和提高科技水平的层面上;若城市发展水平较低,那么创意产业就应该以本地历史文化的产业化为基本发展方向,将重点放在对传统、落后产业的改造层面上。
结合创意产业的性质及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培育城市文化生态,构建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基础,城市要发展创意产业就必须培育适合创意生成的文化生态环境。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提是致力于构建适于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即通过搭建中介平台将文化创意转化为资本,将文化资源、文化积累产品化,实现其市场价值。创意产业能够创造巨大财富的关键是产业链的形成。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合理的城市创新体系。创意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意义重大。创意产业以创新为根本,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点在于建立合理的城市创新体系,对其加大R&D资金投入。
3.完善城市软硬件设施,集聚创意人才。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意人才一般属于高收入阶层,更加关注城市的音乐、艺术等人文环境和气候、地理景观、生态等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城市将成为创意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
4.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产业突破口。创意产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所涉及的行业众多,而各行业在各城市的发展又相对不平衡。因此,各城市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来确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扶持,力求形成自己的优势行业。
[参考文献]
[1]刘友金,胡黎明,赵瑞霞.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耦合演化过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151-158.
[2]刘友金,胡黎明,赵瑞霞.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88.
[3]胡晓鹏.基于资本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5-12.
[4]王志成,谢佩洪,陈继祥.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8):49-57.
[5]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刘芳.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分析——以新经济地理学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08(6):21-26.
[7]任雪飞.创造阶级的崛起与城市发展的便利性——评《创造阶级的兴起》[J].城市规划学刊,2005(1).
[8]胡彬.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容与途径[J].城市问题,2007(7):2-5.
关键词:创意产业;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10)07-0085-05
一、问题的提出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智力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城市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并以5%的速度逐年递增(Howkins,2001)。创意产业的低能耗、低污染以及高附加值和高融合性,使其能够在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因此,创意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功能转型、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紧张和城市发展自身的内在规律,丧失了发展大规模制造业的优势,面临就业岗位流失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产业升级迫切需要研发、设计、商业运营模式等创意环节的支持。因此,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升级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其核心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附加值率。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意产业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运用创意来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成为了众多城市和地区新的发展思路。
二、创意产业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互动机制分析
(一)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重要途径
1、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创意产业在不断扩张的同时,通过融入相关产业价值链环节,可以显著改变传统产业的内容,甚至也可以改变以三次产业为特征的纵向产业格局,这种产业纵向整合的功能也将赋予产业升级以新的内容。厉无畏(2006)口指出,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跨行业、跨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概念。任意一种创意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通过重塑传统产业结构来完成价值实现。如消费性创意产业重塑传统产业的服务内容,生产性创意产业中工艺创意重塑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商业创意重塑传统产业的盈利方式。
(1)创意产业是提升传统资源依赖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就是如何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只注重有形资源和客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驱动其发展的主导要素主要是自然资源、土地、资金、机器等。由于近年来制造业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的稀缺,使得传统制造业附加值非常低。因此如何增加制造业的工业附加值成为了产业升级的关键。创意产业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首先,创意产业可以通过提供最新的技术来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创意产业强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掌握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强调人的创造性这种无形资源和主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建立面向市场的,产、学、研三方资源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从而提升产业的附加值(胡大立、张伟,2007)。
其次,创意产业可以通过产品设计的创新和营销手段的更新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产品的价值包含两部分,即使用价值和观念价值。随着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内在属性,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更关注于产品的外在包装、产品形状所带来的美观感受。根据日本日立公司的调查显示,每增加1000万的销售收入,来自工业设计的贡献占到52%,来自技术改进的贡献仅占21%。设计创意企业可以通过向传统企业提供设计技术支持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广告公司和咨询策划公司也可以为传统企业提供符合企业本身特征的营销策划,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最后,创意产业可以通过产业融合,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益。创意产业是附加值很高的知识化、智能化产业,并且具有高渗透性和高辐射性的特点。因此,创意产业必然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的途径带动传统产业附加价值的提升。目前,创意产业已经和很多传统产业实现了产业融合,极大地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例如现代所提出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的创意,就是把旅游业和传统的农业、工业相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增值。服装设计类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和传统的服装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与传统的服装产业融合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为传统的服装产品附加文化创意内涵的过程。
(2)创意产业是提升区域价值实现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还可以通过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形式拉长其它产业的价值链,为传统产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创意产业具有延伸性,也就是说创意产业具有一次投资、多次收益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创意产业可以无限延伸,产生很多相关的延伸品。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使得很多创意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突破原有的产业界限,在产业链上向上游或下游方向延伸,从而获得新的价值。
(3)创意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内部自身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转换机制促进传统产业内部自身结构调整。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转换机制,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资源逐步从传统产业流入创意产业,从而会加剧传统产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传统产业内部自身的结构调整、升级。首先,创意产业的发展吸引了资源从传统产业进人创意产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兴起,必然意味着相关产品的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在最大化自身价值的目标驱使下,原处于传统产业的资源就会流向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必然需要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这些资源一部分来源于传统产业的增量资本;另一部分来自于传统产业的存量资本。增量资本投向的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方向,存量资本的投向变化则意味着传统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其次,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引发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使传统产业产生了更多的创意需求,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制造业在产品设计方面产生了新的需求,可以把某一段工序独立出来进行专业分工或者业务外包。广告业、设计业就由此衍生而来。另一方面,创意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内部分工甚至产品分工,从而优化了传统产业内部结构。最后,创意产业的发展使非物质要素创造价值的理念得以发扬,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资源由单纯的物质资源向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并重转换,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2、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战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工业发展迟缓,因而制造业集中的城市普遍出现衰退现象,如美国制造业、传统工业集中的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一度被称之为“冰雪带”(snowbelt)和“霜冻带”(frostbelt)(吴缚龙,2006)。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促使其在全球流动并使生产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转移,因而城市制造业纷纷转移到郊区或不发达地区。但由于城市地理位置的不可更改性,因而那些不能适应产业结构时空变化的城市不得不面对发展地衰退,迫使城市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第三产业升级转变。由于城市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因而在吸引人才、技术创新和产品销售等方面有很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促使创意产业区的出现和发展(肖雁飞,2007)。总而言之,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主要手段,而城市衰退的产业为其提供了空间。创意产业通过将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转化为经济成就,改造了传统产业,衍生了新兴产业,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也大大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伦敦通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已成为伦敦最大的产业部门之一,产出和就业量仅次于金融与商业服务业,成为英国创意产业的集聚地。
(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创意产业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差形成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差距,将在某区域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或将要获得比较优势的区域,因此,传统产业的相关企业为了企业生产和成长的需要踏上了向其它相对落后地区转移的道路。如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很多上海的棉纺织企业就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江苏等地,希望利用江苏人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低廉的优势进行生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浙江的一些民营企业也把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转移到浙江“西部地区”,一方面为了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来组织生产。陈建军(2002)就认为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差形成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差距,将在某区域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或将要获得比较优势的区域,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又有利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转移带来的结果是双赢的。
从各个国家创意产业的成长来看,传统产业的外移为创意产业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基础。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创意产业常常萌发和集聚于已淘汰的旧厂房、旧仓库里。例如美国曼哈顿的“苏荷”(sOHO)原是纽约的工业区之一,遗存有50多幢由独特精致铸铁工艺构建的小工厂和仓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约制造业衰落,这些工厂大批关闭或外迁,许多房屋空置破败,一批艺术家将其改造以后作为创作、展示和经营文化艺术的场所。纽约政府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明确规定:“苏荷”是以艺术品经营为主,辅以餐饮、旅游和时装设计的历史文化景区。政府的政策指引使得众多的艺术家纷纷入住“苏荷”,从事创意活动,促进了纽约创意产业的成长壮大。英国伦敦的泰德现代艺术馆也是由原来的发电厂改建而成的,经过4年多的发展,这里成为了全世界吸引最多的美术馆和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范。
三、创意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模式分析
(一)产业融合模式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创造性成为了投入要素,而创意产业成为独立于其它产业,并为其它产业提供智力支持的新兴产业之后,创意产业之间以及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性更加明显,这将进一步拓展各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注重有形资源和客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资本的构成中硬性资本占据了主要地位,驱动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土地、资金、机器等;创意产业则强调无形资源和主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级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技术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软性资本成为其核心驱动要素。其中,特别注重人的创造力,强调文化要素的推动力。因此,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促进创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融入到传统产业的生产要素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生产要素的改变,提高软驱动要素在产出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软化”升级。另外,创意产业强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掌握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强调的是创造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与传统产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有利于新的创意和将最新的技术扩散到传统产业,影响和改变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状况及其价值创造过程,从而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改变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实现产业创新。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趋势,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和消失,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可以促使传统产业过渡成为富有创意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实现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龚雪,2009)。
(二)产业关联带动模式
产业关联(industry's mutual relations)指的是各产业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都需要其它产业为自己提供一定的产出,以作为本产业的中间要素投入。与此同时,也将自身的产出作为一种要素输出,满足其它产业对中间要素的需求。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各产业才得以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生存和发展。产业关联带动模式指的是某产业自身的发展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创意产业是从其它产业的发展中分离出来的,本身就与那些产业具有密切的联系,当其分离为单独的产业后,由于创意产业本身便是高渗透性高融合性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它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另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发现需求、创造需求的产业,其生产的过程就是生产要素不断演绎的过程,而创意产业又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往往是以高新技术的面貌出现,通过获取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会带来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改变,使得传统产业在原有生产要素的状态下,提高系统的产出,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创意产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这种辐射效应主要表现在对相关产业和其他区域的辐射上,而且较传统产业具有更强的扩散效应。创意产业的发展会极大推动区域内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因此,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通过产业关联模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创意地产业的出现就是创意产业带动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例子。创意地产是依托创意产业而出现的,其核心是一种新型的商业地产运作。创意地产主要是通过商业地产范畴内商铺(商厦、商业街等)、办公楼和其它商业设施的改建、新建等方式,营造适合创意产业运作的建筑空间,并把这些建筑空间以租赁或者销售的方式,提供给从事创意产业的机构乃至个人。有限的土地上能够承载的建筑是有限的,但是能够承载的创意是无限的。创意地产通过打造创意产业粘性产业空间,形成创意产业集聚效应乃至产业集群,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集约性的利用,使有限的建筑发挥最大的效能。同
时,创意地产或通过老建筑文化资源的发掘,或通过新建筑文化形态的创新,塑造创意地产的灵魂。创意地产还注重时尚消费文化经营,通过具有创意性的会展、餐饮、娱乐、休闲、体育、购物等场所,带动相关时尚产业的发展,从而引领时尚消费经营(曾光,2009)。
(三)产业结构“软化”模式
创意产业的出现体现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趋势,符合区域产业高级化过程的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软化”,也就是说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增加,则产业结构会朝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财富的产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价值和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创意产业是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新型业态,它摆脱了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体现了创意在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领域的创造力。因此,创意产业的成长过程就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软化”,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大,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越大,则产业结构越高级化。
四、结论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36-02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经济学家厉无畏认为,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人们智慧的凝聚或艺术的设计形成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具有高文化、高环保、高效益的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模式,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消费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创新为理论核心,瞄准文化高新技术发展前沿,为形成高文化、高环保、高效益的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如下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创意思维经营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现代产业的基础上,把文化艺术、产业技术,以及市场需求有机地链接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它不仅继承传统产业的精华,而且重视文化艺术、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强调创意思维、多业互补、提高综合协作能力,注重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文化创意产业强调推广应用不同的文化和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强调开放性与特色性有机统一, 要求打破传统的封闭式产业生产模式,建设开放的生产体系,开放利用产业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等各类市场要素的最优化利用。
3.文化创意产业在运作机制上具有市场化特征,在生产经营上具有文化性、智慧性、创意性特征,在产品供给上具有特色化、品牌化特征。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学透视
大量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一定的动力机制基础之上的,具有自身发展的经济学基础。
(一) 文化创意产业迅速涌现的经济学背景理论
1.资源禀赋变化的诱致性变迁理论。特定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会引起人均资源禀赋的减少。人均资源禀赋的下降,会使已选择的资源利用方式发生从适宜到不适宜的变化。当资源利用方式难以维系下去时,人类会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以提高特定资源禀赋的承载力,使资源禀赋、资源利用方式和社会发展三者继续保持协调。人均资源禀赋变化得越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频率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人均自然资源禀赋变化的诱导下,通过知识融入、技术和制度创新,以相对丰富的要素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要素资源的过程。
2.边际收益理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之一,是由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的,即生产要素的增加达到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价值和产量将会逐渐递减,甚至没有增长或衰减。但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传统经济学的这一定律却失去了它的解释力,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显示的是边际收益递增规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在其“新增长理论”中提出,知识或者是创新科技这种新型要素作为要素投入其他生产要素中时,对其投入应用和改进越多,这个要素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产品的核心价值越高,则市场价格就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带来边际收益递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的不再是稀缺的有形资源,而是无形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智慧和创新思想,在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成本与价格之间往往没有关联,价格竞争已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市场需求成为创意产品价格的主要推动力。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今的需要而又不牺牲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从协调资源、环境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创意学思维、文化艺术学、生态学、美学和旅游学等学科知识,增强产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通过各种创意要素的植入,使产业资源得到“二次开发”,促使产业系统产出和增值功能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产业及文化事业的综合协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化性、持续性、和谐性、协调性和生产模式的创意性方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利益主体。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类型的显著特征是他的利润目标与福利目标可以相容,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经济效益,而且能向外部提供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通过它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来实现,社会效益通过它所具有的消除或化解负外部性、增加正外部性供给的能力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以生产效率更高的产业生产模式替代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产业生产模式的过程。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富有创意、附加值高,所以企业和农民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受益者;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兼顾社会效益,所以社会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受益者。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农民始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政府则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化理论。产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以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横向上实行文化、资金、技术、劳动等产业生产要素的集约化;在纵向上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创意组织和协会为依托,以广大农民为基础,以文化知识和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产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系统内“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的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各参与者主体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共同体的运作。从产业产业化的内涵来看,它的核心是经营一体化,关键是“龙头”带动,基础是农民参与,本质是由有关各方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各个组成主体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产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信息大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内在动力推动和引致的自发性体制创新。该体制创新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能够引导分散的农户进入社会化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生成规模优势。
3.人力资本理论。知识和创新代替自然资源和有形的劳动生产率成为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R.Florida, 2005)。文化创意产业选择配置在某个村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该地区的市场和供给网络,更重要的是希望从当地受过良好教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中获得生产力提高的收益。因此,政府与其为了吸引企业投资而实行各种减税政策,不如投入一些资金用于产业便利性的建设,从而吸引创新人才、创意人才,因为他们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
现代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面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现实,当产业投入要素成本上升,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时,就必须努力寻找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型产业模式,来代替上述落后产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文化特性正好适应这样的要求:克服要素报酬递减和要素成本递增的压力,从而成为产业中的“新宠”。
从经济学的角度,创意也是一种资本形式――创意资本,而且它是比人力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更有意义的资本形式。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产业建设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到处都弥漫着创意的氛围,帕累托最优就更容易实现了。经济学家很早就提出不同类型的资本:物质资本(原材料、土地)、金融资本(金融资产)、人力资本(受过教育的人)和社会资本(通力协作的人群)。与当今主流的经济学家依据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来计算人力资本不同的是,那些能够建构新理念、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文化形式和新产业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创意资本”。
4.创新理论与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学家熊彼特很早就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1934)。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也认为,人类伟大的进步都是来源于思想,新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然而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们来自于人的大脑,设计产品的人、开办企业的人、创作音乐和绘画的人等都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活动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我们的生活。“也许创意经济时代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更能使人类的整体潜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哈佛大学教授J.S.Nye (1996)认为,在信息经济时代,资本、自然资源、甚至土地不见得是财富。今天投资驱动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需要创新驱动型经济与知识驱动型经济的领域,需要新创意、新知识来推动。罗默还指出(1986),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阿特金森和科特(Atkinson & Court, 1998)明确解释了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创新和创意为本质的经济。
继产业经济以土地、工业经济以资本和矿藏为最重要资源之后,创意经济使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知识生产和人才资源作为经济资源获得了空前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在创意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术或信息,而是创新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主要是指:(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与“三生”资源(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具有和谐、交融的特性,资源配置具有复合、循环的特性,生产的产品都具有文化、艺术的创意特性,属于智慧型产业。(2)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运用创意的思维范式,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是文化与生产、产品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创意性产物,能够给人以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3)经营机制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要求产业生产、创意设计、市场需求相互衔接,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机制必然要求与传统产业的经营机制有很大区别。
5.产业集聚理论与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群的兴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集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组织形式难以相比的。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自身发展的特性(创新性、经济外部性和知识密集性等)更倾向于在空间上集群或集聚,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从业者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聚。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多源于知识网络和创意场效应。从理论上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家族的新成员,与其他产业活动一样,需要为发挥创意的潜能提供完善的内外部条件,如专业化的创意教育培训和灵活的人才市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支持以及频繁的信息交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生活中的文化和产业结合、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有多样化的宽松的环境、有独特的本地特征。
参考文献:
[1] R.Florida,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2002.
[2] 理查德・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 .创意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创意设计是以文化、美学、用户为核心概念,通过智力资源支持生产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将文化和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产品文化内涵与生活环境品质。创意设计产业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面对创意设计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服务需求,需建立创意设计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技术、设计管理营销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创意设计方法、营销、协同、知识管理等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为创意设计企业提供专业化、智能化设计平台,探索创意设计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科技需求及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营销管理模型的同时,优化创意设计资源,构建创意设计产业新的经济模式。从而有利于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孵化小微创意设计企业,帮助其开拓市场,提升其设计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创意设计产业在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创意设计企业在创意设计的理性、设计转化技术、产业环节沟通、产业人才、综合管理等方面实力不足的内部问题,在外部环境方面,不成熟的市场、不稳定的需求、不完善的产业链也给创意设计产业带来了许多问题。综合分析,我国设计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点亟需解决的问题。
1.创意设计企业缺乏专业、智能的设计支撑平台
创意设计产业是以知识为主要推动力的产业,要提高创意设计产业的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多学科理论的指引,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由于专业设计平台的匮乏,我国创意设计企业总体表现为知识更新慢,竞争力差。创意设计知识理论跨度大,更新快。但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特别是设计营销管理及现代艺术设计等跨学科理论的系统转化和融合在我国设计产业并没有得到系统的转化和融合,导致目前普遍存在创意方法僵化,设计营销理念陈旧的问题。其次,目前我国创意设计专业工具严重依赖国外商业软件,在设计信息获取、设计图纸绘制、设计成果测评等关键设计环节缺少符合我国设计师习惯的设计软件。另外,我国设计创意项目目前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师个体的即兴发挥,无法保障各类产品开发在数量、质量和周期上的严格要求和限制。创意设计企业亟需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以保障持续不断的高质量的设计创新。
(二)创意设计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实力不足
目前,小微企业是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对解决就业岗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业运作活力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着自身无法摆脱的困境。由于预算、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小微设计企业无法雇佣高水平的设计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采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再加上现在创意设计市场不成熟,市场进入门槛低,导致设计公司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创意设计项目的运作上追求低成本,制作流程短、平、快,产品系统研发能力在创新性、系统性方面表现不足。在人才、技术、管理方面,我国创意产业仍处于低水平,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三)创意设计产业链不完善,各种创意设计资源有待优化、整合与开发
传统创意设计项目运作形式单一,通常按照制造企业或施工方的设想完成设计,业务形式多数停留在项目委托上,创意项目多数停留在外观创新上,离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距离。创意设计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创意设计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创意设计在用户满意度、设计创新度方面的质量不高,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创意设计产业链的完善,需要成熟的专业化分工,包括设计调查机构,设计项目中介、咨询机构,创意设计服务机构,设计营销机构,产品制造企业,产品分销企业等创意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横向、纵向整合。我国目前创意设计企业大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产业链上下游没能取得很好的联系与整合。需要探索在创意设计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搭建桥梁,优化整合创意设计资源,为构建创意设计产业新的经济模式奠定基础。
(四)创意设计产业缺乏公共营销管理策略,无法树立产品形象
发达国家从政策层面重视创意设计产业,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发展,对创意设计资源系统规划,对创意设计产业进行公共营销与管理,为市场竞争赢得了优势。这么做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大众设计意识,而且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提高本国产品的形象。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实践,设计产业缺乏公共营销管理策略,导致创意设计产品无法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取得优秀的品牌声誉,使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我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过程中,亟需通过各种公共管理手段,推动创意设计产业的整体营销,为创意设计行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创意设计产品形象的树立,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我国创意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1.公司/企业引领创意设计研究。
目前,中国以后来者的身份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我国目前大量的企业尚未摆脱全球化经济竞争的最底端。对全产业链进行整合,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摆脱这一状况的关键。产品设计以及智能软件开发的产业集群是真正创新的所在。传统的研究为线性模型,沿传送带移动的离散单元。在工业经济和体验经济大环境中,价值是由企业/公司创造的。正是由企业/公司驱动着创新设计的理念、方法、工具研究,提高创意设计在全产业链中的效益。公司/企业在价值驱动下从宏观的层面引领者创新设计的研究,从微观的层面进行云设计服务平台的建设。
2.高校在研究中提供结构化的数据
高校研究产品设计方案的信息表达,并从中提取设计信息;对特征属性及约束分析,建立特征筛选矩阵;最后基于选定的设计方法,建构基于特征的设计模型;并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设计资源进行虚拟化,整合到云设计服务平台的资源层中。
3.社会团体在研究中提供非结构化数据
相关产业的企业/公司在价值的驱动下,开展设计创新研究。在研究中,另一重要角色就是由供应商合伙人、顾客、顾客的顾客组成的社会团体对研究提供者非结构化的数据,促使着企业/公司对价值链(附加值)的效益挖掘,从而达到质量和用户需求(质量、成本、时间)的平衡,实现产品全过程可持续发展。
(二)创意设计公共管理服务模式
1.创意设计政策扶植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中,有着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并且低消耗、低污染的创意设计产业是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创意设计产业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大量措施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意产业有深厚根基的城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扶植方法、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意产业扶植系统,对产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支持。但是,各地方的创意产业的基础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十分不均衡,创意设计产业内部也有众多的细分门类,各门类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创意设计产业进行政策扶植不可一概而论,切忌“一刀切”。而要结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创意产业基础情况,在国家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的特征进行具体、科学而深入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植政策。要在对国内外现有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征,应用公共服务、公共资源调配等公共管理原理,从参与主体、组织结构、具体内容等方面科学地,全面地,多层次地制定创意产业扶植政策,做到政策真正为产业服务。
2.创意设计推广策略
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平衡等种种原因,我国创意设计产业链还很不完善。投资方、设计方、生产方、推广方并没能形成紧密的联系。创意设计产业中的各企业主体规模较小,个体力量较弱,而企业间也没能形成强有力的联盟关系,导致国内创意设计产业推广乏力,创意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扭转这种情况,就需要建立一条成熟而完善的创新产业链,构建“创意设计企业—生产制造企业—营销推广企业”这样的一个强大的新型产业联盟,找到一条可操作、低成本、高产出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强对产业的推广。要根据中国创意产业的特点,建立适应中国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设计—制造—营销”的创意设计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创意设计产业链中的各个方面紧密地联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各企业主体的能力与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
3.创意设计投融资服务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特别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创意设计行业,创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融资困难不仅会关系着企业自身的存亡,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因此,创意设计产业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合适的投融资服务机制。要对银行、保险、小贷公司、PE(私募股权基金)、VC(风险投资基金)等多重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政府引导机制、项目评估与监督机制等项目管理机制,构建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信誉建设体系,并从硬件环境、软件政策等方面建设优良的服务环境,形成多方联动的创意设计企业投融资创新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创业平台和环境为创意设计中小企业服务。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开展创意设计企业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与银行、风投、担保等投融资机构开展服务合作,征集创意设计项目融资需求,举办风险投资公司对接会,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探索种子资金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绑定的模式,通过探索各种新型融资模式,为解决创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
4.创意设计人才支撑
创意设计产业在本质上是知识经济,而人才资源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创意设计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我国创意设计产业目前还存在的严重的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因此,加强创意人才培训,为创意设计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是个人提高自身能力,面对挑战,赢得竞争的必要途径,一方面也是设计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意设计是一种综合创新性的活动,要求创意设计人才具有跨领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具有结合艺术思维、技术思维以及商业思维的综合设计思维。因此,创意设计人才的培训要注重跨领域学科技能的训练,将文化、技术与工商有机融合起来。基于我国创意人才的现状,首先要对在创意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调查,了解创意设计知识需求现状。随后要以调查为基础,探索一套适合创意设计人员的人才培训体系,满足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最后,建立人才培训与资源管理库,探索人才的培训、培养方式以及相关服务制度的构建。
(三)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
1.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构建
构建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是完善创意设计产业链,优化、整合开发各种创意设计资源,提高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联盟,设计者、制造者和营销者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设计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缩短创意设计与市场的距离,加大创新程度,实现创意设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内创意设计企业小而分散的特点,可以采用加盟的方式,把创意设计,制造、营销等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小微企业聚集到一起,构成联盟。依照“共担险,共出力,共享利”的原则,充分利用联盟各成员的资源,发挥联盟各成员的优势,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的一体化,提高创意成果的转化率,帮助创意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创意设计-制造-营销联盟,首先要创建创意设计集成化网络平台,通过统一的平台整合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各个企业资源,拓宽企业的联系渠道,方便各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并以统一的范式规范各企业间的业务合作以及资源整合,对联盟的运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其次,要针对性地研发一套适合于现状的利益分享和激励机制,保证联盟内部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并提高各成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增强联盟内各成员的认同和信任,促进联盟内部和谐,维持联盟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效益的提高。再次,要认识到品牌建设在联盟聚合和推广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注重联盟公共品牌和理念的构建。通过共同的品牌和理念为联盟各成员提供较为统一的发展方向,增进联盟各成员的认同,避免各成员间的内部竞争消耗,加强联盟的凝聚力。统一的品牌还为联盟的营销和推广提供了便利,使联盟可以更便捷地发挥品牌优势,提升知名度,并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联盟的构建以及日常运营中,还要注意联盟的产品方向、定位和标准建设,进行联盟产品方向和定位的可行性研究,制定创立产品分类体系,指定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确保联盟中不同企业产品的连续性、统一性、规范性。同时还要注意构建联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联盟知识产权申报、使用、保护的原则、方法和机制,以联合的姿态解决版权保护难题,维护各成员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并最终维护联盟的利益。
2.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构建
构建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为创意企业之间提供交易、交流、协作的平台,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企业聚集到该平台上,集约整合产业链中的创新资源,同时还可以激发创意设计者的工作热情,切实满足企业的需求。构建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包含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专家技术团队。正如创意设计是一种综合创新性的活动,网络平台的构建团队也应该包含来自人力、设计、技术、制造、营销等不同职业背景的人才,为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团队成员要深入了解网络平台的社会、法律、技术限制等环境,并深入市场,深入企业用户,发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基本方向和重大事项上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规划网络平台的框架,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进行平台运营模式原型设计。在技术团队组建完成并完成详细透彻的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应探讨合适的商业模式组合。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业务单元和流程,应将商业模式尽可能分解到单元和流程的层次,并规划数据挖掘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系统来支持商业模式的执行。基于上述系统对网络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并在适当时机开始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收集并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反馈,并据此对平台进行迭代优化。在创意设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上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库、创意设计产业链信息库、创意设计交易库三部分。创意设计知识库用于收集并储存符合创意产品定位的包括设计、制造、营销的各类知识,并将其编入索引,方便各企业用户检索和使用。创意设计产业链信息库则从设计、制造、销售的系统角度出发,将与创意设计产业链相关的创意设计企业和个人,相关产业、行业的生产制造企业,相关专业销售市场,相关投资运营商、广告运营商等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从而做到对产业集群的有效挖掘,对新制造模式的开拓,最终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设计交易库主要储存成员上传的创意思路、创意产品造型图、创意多媒体作品等创意成果,方便浏览和交易。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在满足产业内部沟通与服务载体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将受众面拓宽到全社会,采用收费和免费相结合、用户自行检索和平台主动服务相结合等多重运营机制,以增加服务的辐射面,实现网络平台的有效运行。
四、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支撑
1.设计资源在资源虚拟化和资源动态能力表述等关键技术的支持下,转变为虚拟资源并整合到云平台中。
由封装物理资源的Web服务和构成虚拟资源池的语义本体组成,语义本体将物理资源转变成逻辑资源,两者共同实现设计资源虚拟化。建立资源数学模型和建立资源本体是构建设计资源虚拟化的基本步骤。
2.储存云设计服务平台所需要的大量的创意设计行业知识资源
并让客户快速而准确地在这大量的资源中找到所需的资源,必须采用可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和分布式水平扩展的数据库系统来储存海量的创意设计数据,可以采用目前成熟的如Bigtable、SQLServer等技术。为了实现精确搜索设计资源和设计能力的功能,还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搜索引擎系统来针对设计资源和设计能力的搜索。相关行业的云设计平台采用基于本体的语义知识进行推理。首先,构建对应领域本体库以实现知识信息的形式化表现;其次,使用Jena自带的推理机制进行推理,并灵活地融入自定义规则对本体模型进行扩展推理,从虚拟资源池中筛选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候选资源;最后,用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本体匹配算法计算每个候选资源与客户需求间的相似度值,确定最终的所需资源,实现资源的搜索。
3.知识产权二维码系统的研发。
对特征化的设计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整合到云设计服务平台的资源层后,要及时以加密二维码呈现基本信息,保护企业、设计师的知识产权。
4.在创意设计项目全面展开之前,对用户需求、市场机会和设计趋势进行系统的预测和规划,可以保证创意设计项目的合理性,提升创意设计项目的质量,并为创意设计项目的成功提供保障。
用户需求分析包括研究用户特征与产品的相关性,识别并分类提取角色模型特征,建立用户角色模型。市场机会分析包括基于市场、技术、用户的信息分析分类,模糊逻辑推理模型,提取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协助设计师寻找市场机会和产品定位。设计趋势预测分析包括识别以往创意设计案例的特征,完成产品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特征提取,指出发展趋势的具体方向。
5.创意设计产品涉及的行业有很多,需要测试的性能指标参数也很多。
可以使用眼动仪提取用户使用产品时的视觉数据,并通过热点图、视线扫描路径、兴趣区域等分析方法分析平均注视时间、回溯性眼跳、区域间转移等指标,获得特定区域上的具体数据,来分析创意产品的创新点以及对人的吸引力等特性。也可以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对用户体验进行分析,利用专用设备产生一种虚拟的环境,给用户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刺激,并使用传感器对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行为和生理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利用该技术测试创意产品的可接受性和用户的各种体验感觉,在创意产品实际大批量生产之前为产品定型推广提供支撑。
五、结论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达国家将其纳入战略和支柱产业的地位,其发展规模和程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创意产业的概念
目前学界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并无统一的说法。根据国内外有关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有关创意产业较有影响的定义主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对创意产业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根据这一概念,创意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
另一个被多次提及且引用较多的是英国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的概念创意产业是指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这一概念中,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它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及推动,蕴含了一种新兴文化理念和经济实践。
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其《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他的定义强调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扩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把属于自然科学中各个部门的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创意产业,有效地解决了创意活动中科学与文化艺术相分离的问题。
以上有关创意产业的概念,重点突现的是个人的创造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强调的资源主要是知识型的创意和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其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体现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效应。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也应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及创新度很高的任何产业。从上述概念的内涵可以看出创意产业和知识及知识创新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创意产业 集群化 政府职能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现象概述
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相继发生了以“知识”为核心的变革,即所谓的“知识价值革命”。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其概念主要来自英语Creative Industries,CreativeEcono-my或Cuhural Creative Industries。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创意的定义来自英国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创意产业”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这一概念中,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它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是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与推动的新兴文化理念与经济实践。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现象分析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来自于波特的新竞争经济学。他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在特定的区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连接的现象称为产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一是集聚性。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固定的空间内,众多的创意产业内的企业会选择扎堆的存在。第二个特征是专业性。就是说产业集群是以某种专业性分工为基础的企业集聚。比如传媒产业的集群。第三个特征是辐射性。产业集群的外在经济效应使产业集群显示出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结合不同的集群模式,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原因大致归为以下两大类:从内因而言,影响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利益,具体包括范围经济优势、低成本优势和区位品牌优势;从外因而言,影响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政府的政策导向、外部资源环境和城市规划。
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不同原因、条件中,内外因诸要素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群模式,主要分为内生型创意产业集群和政府推动型的创意产业集群。
1、内生型的创意产业集群
内生型创意产业集群的产生和成长主要是依靠产业内部的经济利益推动,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结合各种现有外部环境资源优势,形成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一种发展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外部环境资源优势的外因所起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在内生型创意产业集群中,最主要的力量还是市场,即经济推动,资源是通过市场进行配置的。因此,内生型的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世界上最典型的内生型的产业集群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业。
政府对已经自发集聚的内生性创意产业集群,进行总体规划,并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成为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建立和发展产业园区,形成的集聚效应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之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交换、经营管理等方面节约大量成本。
2、政府主导的创意产业集群
新兴的产业集群和本地没有产业基础的集群,一般都是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集群模式。与内生型的产业集群相比,集群内的资源共享和相互协作是建立在政府的主导上的,基于自发的协作和资源共享比较少。一般来说,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源于政府政策和城市规划的推动,因而比内生型的产业集群在空间的聚集上更加集中,在这些特定的区域内,能够享受更加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创意产业园,其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由产业园区来负责,企业只要交纳一定的资金即可入驻创意产业园区,并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
毫无疑问,创意产业的发展应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产业化经营,但这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从创意产业的基本属性上,还是把创意产业作为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的手段,政府都应该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其服务和引导的作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创意经济模式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政府主要是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创意产业还处在萌芽阶段,政府应积极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多角度、多层次参与,促进形成全方位的创意产业创意渠道;同时也要尊重市场自由,促进市场竞争;各地发展创意产业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英国政府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政府的推动。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将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给予重点政策支持,成立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亲自担任小组主席;还特别成立文化、传媒与体育部,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
1、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上对创意产业的推动
(1)在国家层面,英国的文化、传媒与体育部专门设立了创意产业分部,通过塑造与提升创意产业的形象,帮助该产业充分挖掘自身经济潜力,从而支持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2)地方层面的推进工作表现在艺术机构与地方政府纷纷开展合作,成立了许多专业型组织。这些创意产业支持机构向所在地区提供的服务有一定的相似性,重点是帮助创意产业部门实现发展,对创意企业在创业、融资、经营、人员培训等环节进行指导。
2、政府积极推动建立研究机构对创意产业进行研究
政府推动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为企业或个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平台。英国政府也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
3、政府积极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政府制定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创意产业规划,建立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后,并通过非政府性的cIDA(创意产业发展局)整合社会资源,搭配相关产业链,推动、协调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传统企业进行创意产业转型,为创意产业寻求风险资金,争取政府基金支持,进行项目策划和评价以及人才培训等。
4、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政策
英国特别强调从源头上培养创意产业的发展力量。经费主要拨向与公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文化单位和艺术品种,并且提高对文化艺术经济价值的认识,积极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也强调必须保证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此外,政府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开放更多的博物馆,将所有的数据档案数字化,通过教育培训、支持公民的创意发展、提供公民的创意接触机会等使人们可以享受创意生活,并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二)英国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目前,整个社会缺乏创意经济的理念,政府一方面缺少指导经验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无法做到有进有退服务先行,使得我国创意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理想。鉴于英国模式中政府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中,政府应该从以下几点人手,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化的长远发展。
1、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集聚区的范围经济优势
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在文化产业领域,集群式发展所产生的范围经济效应是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人才发挥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放开市场,允许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创意产业运作;完善产业链,加强社会相关行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配套支撑;建设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营销网络,最终消除各行业各地区之间的壁垒,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从现阶段来讲,中国发展创意产业,也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类型,具有很强的经济功能;创意作为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创意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已经起主导作用,所以发展创意产业,中国的创造能力会大大增强。
而创意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的主体,即各种创意者,群策群力,集中优势兵力多出好的策划和创意,进而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绿色产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灵活性,在运作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分工体系,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集群式发展可以将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转化为经济成就,提高产业经济的附加值,并且还会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以及对创意资源的激发来提升整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政府,应当在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努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建设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整合优质资源,培育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体系。
3、做好硬件设施配套工作,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一个城市需要有自己的地标和名片,而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性无疑能为城市带来这种所需要的凝重的文化气息。很多的地方政府都已意识到,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这个城市文化底蕴的竞争。在经济发展的同等条件下,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以及科技的整合,把城市的文化资源逐渐转化为核心的经济资源。利用高科技的传媒技术手段,重新整理出城市的文化遗产,从传统中获得新的灵感。随着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得到广泛提升,城市软实力必将带动城市竞争力的增强,从而在城市品位、城市活力、城市人口素质、城市综合竞争力等多方面提升城市形象。
以硬件设施作为高端的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硬件设施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应大力发展自己的服务性作用,努力为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同时,在软环境建设方面,积极制定产业规划、打造诚信、合作的介质环境以及促进产学研的合作。
4、重视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应用
要注意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是智力型的产业,人才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创意产业对人才有着特殊的要求。有人认为,创意产业是一个塔式结构,最顶层的是一定是创意、设计人才,中间是一个厚实的、能消化这些人才的配套产业,第三个层面是为这些人才服务的配套的市场。设计教育应该侧重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推进科技应用,促进高科技同文化内容的融合,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①[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②[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③[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④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⑤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科技与管理》,2005(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观念经济学 产业升级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等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影响着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在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重点发展以西安市为中心的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切实建设融合历史文化创意的国际大都市。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和问题
西安市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天优势,历史悠久厚重,科技人才聚集。近几年来,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和有力战略的实施,西安市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据该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在2012年、2013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34.68亿元和436.9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分别达到7.7%和8.94%,呈逐年递增趋势。到2014年,文化产业增速已达到12.4%,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西安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高新技术、动漫游戏、数字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形态。
但从整体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阻碍该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例如:对文化创意产业认识的不到位,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不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不畅,创意投资缺乏。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的如广告、艺术、工艺品、数码娱乐、电影、音乐、表演艺术等产品属于最终消费的观念产品。因此,根据观念产品的特征,结合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从观念经济学视角,探寻解决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难题的有效途径。
完善自身服务,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自身产业的增值,就需要完善自身服务,走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西安市曲江新区、临潼景区和城墙景区等文化创意都在实践融合发展之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高新科技动漫产业等的结合,能够加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能够实现设备、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的集聚,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走出去”路径。由于观念经济产品没有唯一的均衡价格,价格的形成不受供给的影响,因而观念产品的观念认可度越高,产品的价格就越高。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知名度,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吸引更多消费者。曲江新区“曲江会展”品牌服务的“走出去”战略,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等结合产生的集群带动作用,都带动了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扩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作用于西安市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的重要途径。
开发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西安市实力强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开创了特色创新发展之路,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其中,西安市高新区借助高科技与三秦文化的融合,依托高新技术及经济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融合动漫游戏产业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聚集发展。西安曲江新区作为西部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已上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 “文化+科技+金融”投融资路径。观念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来源于消费者的关注,因此生产者需要特别关注消费者的要求和感受,这就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西安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方式进行多元化改革,实施“文化+科技+金融”的投融资之路,实现金融资本与高科技、文化创意资源的有效对接,提高社会资本投资与高技术相结合的创意文化产业。
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策略
首先,制定针对性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深入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借助市场的力量,打破制度路径的依赖,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政策,完善差异化竞争体制机制,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其次,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建设。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以推动实现西安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和系统效益的最大化。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挥其带动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并与西安市城市规划相配合,以产业集聚区发展带动城市的规划与进步。
再次,开发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是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开发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个性化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根据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根据各个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发展特色和方向,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打造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实施错位竞争,找出特色竞争着力点。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渗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整体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升级优势。
最后,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与人才培养。科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关键。西安市应依托本市高新技术开发平台,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应依托西安市高校众多的优势,采取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策略,实施薪酬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全面提升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从业素质,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在创意、研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作者为西安培华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