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

第1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探讨

学生的预习能力要从初中数学教学开始抓,到了高中之后数学难度变大,学习任务重,高中时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如果学生在初中时形成好的预习习惯,那么对他们高中学习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一、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目的

数学老师为什么要设计预习作业呢?设计预习作业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又是什么?在初中数学老师探讨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前,需要了解其目的,不少老师对预习作业的重要性都不了解,看到别人做也跟着做。

1.发现问题

学习,就是要解决问题,那么找到自己的疑问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初中数学老师教完一节内容,学生都没有什么疑问,那么还要老师教学干嘛?学生没疑问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已经懂了,不需要老师教学;二是学生还没懂,在装懂而已。大多数都是第二种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在教学时候老师感觉不出学生有什么问题,但一旦考试,就发现原来学生还有很多不懂。

2.观察学生预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都是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后,学生回家后也不知道有没有预习,几乎跟老师有没有布置预习任务都差不多那样。而预习作业发挥了预习效果的可检查性,老师提高学生的预习作业,从中观察和监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比学生不解之处跟老师自己备案的联系。

3.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长期布置和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到了高中紧张的学习当中,形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同学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容完成预习任务;在大学比较轻松地学习氛围时,也能够做到习惯成自然。初中数学时抓紧学生预习作业,对学生接下来的好几年学习,都有很多的影响。

二、设计预习作业的注意事项

1.针对教学目的

数学老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先弄清楚该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可以是需要教学的内容。以有理数这节内容为例。老师需要教给学生三方面的内容:①什么是有理数。②有理数的特点。③有理数加减乘除法。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每一节内容,老师设计预习作业时,都要有针对性去设计,根据这个目的来进行

2.结合课本内容和练习册

设计预习作业,老师要结合课本和练习册。比如要求学生从课本中找到有理数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同时在练习册上,每一种计算方法,各找一道类型题,也就是说,加减乘除各找一道题来练习,课本是知识的来源,而练习册是对知识的扩展。在学生预习时,需要简单地了解课本和相应的练习。

3.坚持一段时间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预习作业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成绩,绝对不是一两天时间便能做到的,老师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见不到效果也不要放弃,一般来说最少需要坚持半个学期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同时坚持半个学期之后,学生也已经形成习惯。老师要注意,在这段时间内,不允许部分课堂有预习作业、而部分课程没有进行预习作业,这样间隔性地作业,起到的效果是很差的。

4.批改学生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工作,这还包括老师善后的参与,老师查看学生的作业之后,指点出不足之处,方便学生下次修改;同时也要对认真完成、效果明显地同学进行及时的表扬。如果老师查看预习作业之后,不闻不问,态度消极,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5.设计学生花费时间合理

数学老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明白预期学生完成的时间,由于初中生科目较多,数学的知识稍微有难度,如果单是数学科目已经花费了学生很多时间,务必会挫败学生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建议把学生做预习作业的时间控制在每次十五分钟内。

三、如何设计初中数学预习作业

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跟其他科目有所不同,不过大体看来还是相同点更多,都是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分别为明确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做好记录。

1.明确教学目的

以整式教学为例,数学老师需要先弄明白该章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需要教给学生理解什么是整式,以及整式的加减方法。然后接下来的预习计划的设计必须围绕这两点来进行。可以要求学生简单概括整式的概念和加减法。

2.引导学生思考

在预习作业当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要求学生思考整式的加减跟最近所学的有理数的加减有什么不同、整式的加减原理等等。通过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了解该章的教学内容。预习就是提前思考教学内容的过程,如果不去思考,那只能算是提前看过而已,不能算是预习过。

3.要求学生写出疑问

单单是对教学内容思考还不行,如果不写下来,就容易忘记。做好记录还有个好处是,在上完课之后,学生再次看自己预习作业,看能否对自己预习时留下的疑问做出正确回答,如果不能,就要反省是否是自己上课不够认真,同时还要询问同学和老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预习是学好新知识的第一步,基于初中生自觉程度不够高,需要老师多花时间去要求学生学习,还有预习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的影响最大,初中数学老师需要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甚至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华.浅谈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5):56

第2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一 数学 学法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 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 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 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 交流法。学生进入初中后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方法不需成熟,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第3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学会做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自主”是合作与实践的基础。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深化探索的力度。因为缺乏自主的动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敷衍了事,合作也将陷入人云亦云的跟风状态,就更谈不上完全缺乏监督的实践和创新。基于初中数学的特殊性,初中数学教师更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己任。

一、情感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刚进入青春萌动期,他们迫切渴望成长,但他们往往无法正确理解成长的含义,常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来证明自己,例如:抽烟、早恋、打架斗殴等。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从朋友的角度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从师长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引导,要比对这些学生进行打压和禁止强许多倍。教师应当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师生的距离拉得很近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就会变得十分有效。凭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教师积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哪些行为是成熟的表现,哪些又是幼稚的表现;他们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等等。当学生认清了自己的首要任务之后,他们会对学习知识萌发出一种责任感,并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再配合其他手段,将这种求知欲强化、稳定,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形成一股不懈追求的动力,从而学会自主探索,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内方面重点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重逻辑和推理,换言之,需要学生掌握真正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是行不通的。学习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具体的解题方法,如:公理、定理等具体运用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是指大而化之的学习方法,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文中所指的学习方法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在课堂内一方面要传授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更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包括书中出现了几个定理和公式、每个定理和公式的证明方法、有无其他的证明方法、可以以哪几道题作为练手题目等,在此基础上,找出自己认为的重点和疑难点,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帮自己解惑,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拿到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等等。

三、课外方面注重学生的预习工作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就是学生的课外预习。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准备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自主预习,不仅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不预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敷衍了事,认真预习的学生可以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部分是许多学生认为预习占用了他们太多的课外时间,如果认真预习就难以完成课外作业;另一部分是教师的督促不严,放任了学生的懒散。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一定责任。从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完全认同预习的重要性,习惯于灌输式教育的他们懒得自己动手去挖掘知识,总认为课堂上教师会讲,预习纯属浪费时间;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也未必就完全认清了预习的重要性,从他们总是把学习重点放在做练习上、导致学生课业繁重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还有的教师使用方法不当,虽然反复强调甚至用检查等手段威胁学生自主预习,但效果总是不理想。

面对自主学习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要从根本上肃清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动脑筋、下工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自主去钻研、理解和想象,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

参考文献:

[1]高敬华.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初探[J].才智,2009.

第4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注重教师,而非学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主体是教师,教师既是知识的总结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唯一的依靠,而学生则是被动者和接受者,往往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围绕教师的教学展开学习,当学生离开教师后,学生往往不会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过于“沉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缺乏对学习知识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从不主动回答问题,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提问,也不会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造成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浓郁,学生过于沉默的现象,学生缺少积极学习的动机,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3.固定式教育,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思维逻辑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就是多做题,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记住题型,提高做题效率,却导致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只会生搬硬套,借助原有的答案做题,不懂得创新,墨守陈规,造成思维逻辑的固定性.

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身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会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会积极地要求学习和了解新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展现出数学的魅力所在,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的思维逻辑性较强,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和韵味,如图形中的对称美等,教师要揭示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导致学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思维逻辑性强,善于学习和理解初中数学知识,能够自主学习,而有的学生则遇到困难,难以理解和学习教师讲解的有关数学知识,只是照搬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这会使学生缺少思维逻辑,较多依赖教师,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使教学能够真正的因材施教,既不会让某些学生感到数学的困难,也不会限制个别学生的发展.这对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益的,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能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做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前提出一些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对数学的预习.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能够分析问题,并通过预习解决问题,就会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增加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学生的预习中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5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摘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不注意根据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来制定相宜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平时应多与小学教学多联系,多探讨,教学时,多注意与小学所学知识多对比,多比较,平时多指导学生预复习,指导学生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试论 中小学 数学 教学 衔接 工作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多数学生都会不适应。进入初中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多,老师增加,他们习惯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如今面对七、八位任课教师,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少数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由自负变为自卑,由积极变为消极。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成绩不稳定,甚至过去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下降很厉害。如何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初中数学教学,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数学的学法。开学初,一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数学课而言同样很重要。一个思维活跃、善于动脑、踊跃发言的学生,学起数学来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多年初中教学,我认为进入初中的学生应养成几个习惯:

1.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应多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的题目,再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养成专心听讲,乐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无论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公理、定理和法则的理解。

3.规范作业,强化训练。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以身作则,即教师在解题规范上做好示范;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

4.教会学生记笔记,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复习能力的一种办法。笔记包括三方面:记问题。记课上未听懂的问题,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记疑点。对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及时记下,便于课后与老师商讨。记思路和方法。勤记老师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思路大有好处。

四、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6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为了教学的必然趋势,许多学校都开始探索新的方法,为打造高效的课堂不断地创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首先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当地改革。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数学效率的主要手段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使教学满足学生需求,就必须在打造高效的课堂。所以,改革成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满足学生的要求

为了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要积极地打造高效的课堂,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地创新就势在必行,成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3.数学课堂改革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了使整个初中课堂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

二、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制定预习方案,提高预习的效果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在传统的预习中,学生多数是比较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要想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则需要对预习的方案进行合理地制定。首先,预习方案中要包含学习目标、课前导学以及学后检测三个方面。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方向,课前及时了解导学可以让学生对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学后检测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教师要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教学。在制定预习方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作深入地了解,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的问题研究。在进行预习检测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最后,预习方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并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为高效的课堂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2.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民主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方案都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从以前高高在上的演讲者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看待,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尊重学生,适时地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打造高效课堂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受到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只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地位,这样教师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所以,教师要把民主教学观念深入其中。

3.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7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 布置方法 批改方法

引言

作业,将初中数学教学延续到课堂之外,缺少了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不尽完整的。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地批改作业,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现快速进步和提高。

一、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方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作业布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数学作业的层次性与弹性,提高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灵活性,是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一)加强尝试性作业的布置

所谓的尝试性作业,就是数学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要学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加强独立思考,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完成预习作业,会使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得到增强,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1]。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正数与负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未学习的数学知识加以了解。首先,通过阅读课本,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其次,在自己对于正数与负数理解的基础上,研究正数与负数的关系。最后,发现正数与负数的关系,了解简单的正负数运算。这样会让学生在清晰的学习思路的指导下,更好地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二)加强数学开放性作业的布置

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对于初中学生数学思维与开放思想的形成极为重要。在开放性的作业练习中,学生会习惯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布置开放性作业时,教师需要考虑作业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更需要利用作业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图形的旋转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性的作业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将这些图形原图与其旋转不同角度图形绘画到作业本上。这样的作业,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

(三)加强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的都是数学理论。加强实践作业的布置,会使学生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有用之处,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与知识的应用目标[2]。教师将一些实践性的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会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快速提高。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统计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调查性作业,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出数据。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小区中的垃圾桶数量和所处的位置进行调查与统计,得出具体数据说明垃圾桶的分布是否合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还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分析

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对于初中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及学习目标的明确有积极意义。

(一)提高数学作业批改的及时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用全部批改的方法批改作业。在批改时,教师会利用对勾与错叉对学生的数学作业结果进行机械化的判断。这样的批改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化作业需求的满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作业批改方法,利用作业批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指导。

比如在针对应用类作业进行批改时,教师要在完成最短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批改意见。这时,学生对于作业内容还有一定的印象,还记得自己当时解题的思路。及时的作业批改会使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顺利。

(二)提高数学作业批改的鼓励性

数学作业批改的结果,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讲十分重要。老师的夸奖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而教师不欣赏自己,则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大大降低。在当前的初中数学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模块,从作业的书写、准确度、完成态度等不同的方法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全面的作业批改方法会使初中学生找到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的突破口,完善数学作业批改工作。鼓励性评语会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数学。

结语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方法十分丰富,教师恰当运用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意义。笔者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出发,对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与科学的批改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初中数学教师关注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一、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环节分步骤开展指导。

1.预习指导。初一新生往往不会预习,开展预习停留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老师要求预习就马虎看一遍,找不到什么问题与疑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时要告诉他们首先粗读,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大概浏览,初步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接着要细读,对课本中主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法则以及定理认真默读、感悟、思索,对一时把握不准的内容做出记号,养成做摘记的习惯,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讲。在预习方法上要随课预习,教师在预习前提出预习要点,帮助学生在预习时加强针对性。教学实践说明,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听课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在“听”“思”“记”三方面下工夫。在“听”的方面指导学生认真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一是认真听好知识讲解的过程;二是认真听取教师重点、难点分析,尤其是自己在预习中摘记下来的难点问题;三是认真听取书本例题讲解思路以及思想方法等;四是听好课堂总结。在”思“的方面主要对学生开展思维方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勤思考,在听讲时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要勇于对知识点追本溯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思考,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联想、猜想与归纳;要树立批判意识,开展反思。在“记”的方面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初一新生对于记笔记不太熟悉,往往是教师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用“记”来取代“听”与“思”的作用。学生笔记哪怕记得很全面,但实际效果有限。所以要指导学生科学记笔记,一是记笔记服从认真听讲,在合适的时间记录;二是要把握重点记笔记,着重记知识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途径等;三是记总结、记课后拓展题。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记”是为“听”和“思”开展服务的,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3.复习指导。初一新生在数学学习后,一般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忽略必要的知识内化与巩固过程,甚至会出现照搬例题、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等不正常现象,为交作业而去完成作业,完全背离了作业本身的巩固新知、深化掌握的作用。所以在此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安排学生每天选取一些时间阅读教材,对课堂笔记摘记的一些重难点进行回顾,加深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回忆,同时对公式、定理进行温习,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解题的同时开展反思。

4.总结指导。在进行数学单元总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习惯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复结,其实,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初一就注重学生总结能力的训练。教师在在开展指导时可以点拨复结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要做到一看(看教材、看摘记、看题目),通过看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巩固;二列(列出有关的知识要点,标出重难点,列出各部分之间的关联),这类似于撰写总结要点;三做(有目标、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题型开展训练),通过联系题目进行反馈,发现学习中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

二、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形式

开展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1.讲授式。主要有课程式和讲座式两种,课程式是在新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开始阶段采取的方式,安排一些课时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学习初中数学,教给他们一些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等。讲座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开展,每个月可以开展1~2次,如向学生介绍“如何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方法浅议”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可请一些较为成功的学生向大家介绍数学学习方法。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交流气氛和谐,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探讨,使交流发挥促进作用。

3.辅导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个别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要多加关注。一些后进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对他们要采取辅导知识与辅导学法同步进行的方法,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全体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9篇:初中数学的预习方法范文

尽快掌握自学能力

金伟荣说,小学和中学老师管理的方式和程度截然不同。“进入初中之后,教师的管理会更‘放手’些,会让孩子更自由些。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会不像小学那样,非常地面面俱到。”

在这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下,预初的学生首先要学会“换脑”,即学习方法的改变。“不要被动地学习,要主动学习。尤其是要走在老师前面,包括每天放学回家主动的复习巩固和预习。”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学起来感觉没什么不一样,但是,初中的数学难多了,有时上课听懂了,但到了自己做题就不会做。”不少预初学生都会遇上这样的困惑。金伟荣说,这是因为孩子还没有把自己的大脑“切换”到初中数学思维模式。“举个例子,小学用简便方法计算公式解题,方法就那几种,老师也会带着学生做反复练习,在重复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会明白这种题目的解题方法,但升入初中,孩子在一节课内学到的可能是一个数学概念,老师不会手把手多次反复操练,需要课后自己的消化和理解。初中数学其实是在做‘换脑’,把孩子的‘小学生思维’转变成‘成人思维’。”

练习和总结同样重要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就是——考查的内容和目的不同。金伟荣说,预初第一学期会涉及“数的整除”、“分数”、“比和比例”、“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概念。“对于预初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到的‘数的范围’在扩大。因为以前学生都是在处理整数、自然数的计算,但现在还需要做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因此,很多学生都会遇上一个计算能力的困难。这个学期的突破难点就在于提高计算和分析能力。”

金伟荣建议,计算能力的提高,看似应该多做习题。“实际上,练习确实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听老师的归纳总结,同时,学生自己要主动思考,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总结归纳方式,比如,在这么多种的计算方式中,那种形式应怎么做。”

要有“遇难而上”劲头

预初年级开始,数学学科会逐渐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科考查目的也逐渐向考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过渡,并增加了空间想象能力等。所以,大多数孩子升入初中之后,会突然有不适应感。金伟荣说,到了初中阶段,老师会开始引导学生提高。“每堂课里,老师一般都会准备提高性的问题。作为学生,你要愿意接受这些‘难题’的挑战。有的时候,不要因为题目难了,你就缴械投降,不愿意去做,或者干脆等老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