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治疗心理的方法精选(九篇)

治疗心理的方法

第1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认知治疗以治疗者为主导,采用会谈为主的方式,一般每周1次,每次30~60分钟,持续数次至十数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可按重点的不同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治疗初期其主要任务是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找出和确定病人的主要问题所在。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治疗者应以真诚、温暖、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病人,与其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按照认知疗法的理论找出和确定病人的主要问题,使病人了解到其情绪和行为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自动式思想与情绪变化和行为不适之间的关联。

治疗中期 由于个体早年经历所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会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产生消极的自动式思想;这些自动式思想又导致了个体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而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又会反过来加强了消极的自动式思想。这种消极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的交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问题更加严重。故此时期的重点是:采用各种技术方法改变病人的认知,帮助病人矫正其消极的自动式思想,应用新的观念行事,以改善其症状。在此基础上,还需帮助病人认识那些消极的自动式思想背后的功能失调性假设,从而改变病人的某些歪曲的认知,建立、学习和掌握新的、合理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模式。并通过不断地反复学习与合理应用,改变那些失调性思想

治疗后期 当病人的症状趋于缓解,情绪与行为问题获得改善时,治疗开始转入后期的工作。此时期工作的重点由病人在对待特殊问题时所具有的假设(如对某事的任意推断)转向改变被病人当做规律的假设(如由于某事未取得成功,认为我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我所向往的成功)上来。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假设往往是形成病人各种问题的结症所在,与其经历和体验有关,是病人在其成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认知疗法就是要抗拒这些适应不良的似设,以新的更为现实的认知系统来取而代之。随着病人的认知更为趋近现实,治疗会淡的次数逐渐减少,在病人症状改善并学会了自己去认识、拮抗其自动式思想和适应不良的假设时,即可结束治疗。

认知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识别和检验自动式思想,识别和改变功能失调性内部假设,这也是治疗中经常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1、识别和检验负性自动式思想

大多数病人不能意识到这些思想的存在及其与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关系。故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让病人学会识别这些想法,特别是在产生愤怒、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之前出现的那些思想。治疗者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病人识别和发掘这些想法。例如将所遭遇的事件或情景作为A,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作为C,那么所应寻找和识别的其间的想法(病人脑中的信念即自动式思想)作为B,B犹如一座桥梁连接A和C,心理治疗学家将之称为ABC技术。如果这样做仍不能查出自动式思想,可以采用让病人想象当时的情景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寻找那些想法,并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随后,治疗者和病人一起将不合理的或负性的自动式思想作为一种假说加以检验。通过尖锐的提问,如:“你这样想有什么证据?”“是否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思路?”“如果事情真的像你所想象的那样发生了,它是不是有你想象的那样严重?”以此使病人重新考察自己想法的正确性,促使其负性自动式思想发生改变。也可以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与病人一起设计出治疗作业,让病人在实践中体验其想法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2、识别和改变功能失调性假设

由于负性自动式思想的产生源于功能失调性假设,因此在治疗中一旦病人能够较熟练地识别和检验其自动式思想,治疗的重点就应转向对功能失调性假设的工作上来。这些假设虽然影响病人的行为规则,却常常不为意识所察觉,多需采用推论的方法。一是从其经常出现的自动式思想中查找,因为同一类负性想法多源于相同的假设。二是从自动式思想中反映出来的逻辑错误发现功能失调性假设,因为自动式思想中的逻辑错误常常来源于有关的假设。也可以采用“盘问追根”的方法,一层一层地追寻其想法背后的一般信念。如某位由于未能做好某件事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病人,经反复询问最终发现他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做事都必须做好,否则他就是一无是处。

第2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Artistic Support Methods i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Trauma Care after Disaster

XU Pei-chen

一、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与艺术支持方法

心理创伤是一种感情上受到的伤害,它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造成持久的损害,易导致精神失常,而这种创伤时常发生在威胁生命的事件中,使人经历强烈的恐惧、害怕和无助。地震、海啸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会对经历者和幸存者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部分人会形成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m stress disorder,即PTSD)。以唐山地震为例,由于当时对灾后心理救助的重视程度不够充分,震后灾民中有1419%的人出现轻生念头, 1715%的人萌生离家出走的想法,很多人对社会事物产生消极情绪。在我国,1994年的克拉玛依特大火灾、1998年长江全流域及松花江和嫩江的特大洪水、2000年洛阳“12•25”特大火灾、2003年的SARS危机及2004年台风“云娜”灾害中,都有心理干预存在,但这些心理干预是零碎的,也是被动的。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现有法律对危机发生之后的心理干预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确保灾难后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解决,已有100多个国家实施了《精神卫生法》,而我国的《精神卫生法》至今仍未出台。

灾后的儿童是心理创伤后遗症的高危人群,其 PTSD的发生率约在30%-60%,这些儿童易发抑郁症、孤独症和焦虑症等多种精神性疾病和行为障碍。灾后,由于一些谣言(如灾害将再次发生),人们宁可呆在避难所中,不允许孩子离开或参加社会活动。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并加重了灾后儿童的自我隔绝。对于经历灾难后的儿童来说,灾难的伤害性比成年人要大得多。而且,由于灾后儿童没有丝毫心理准备,通常会采取各种防卫机制来保护自己,例如否认、退化、幻想、逃避等。这样一来,救助人员几乎很难与他们交流,更不要说进行辅导了。

对于受到严重精神创伤的灾区孩子们来说,心理危机干预显得重要而紧迫,因为他们正处在成长时期,精神和神经都很脆弱,在遇到重创后的精神影响非常严重,这在各国都较为普遍,譬如,美国“9•11”事件的8个月后,纽约的很多儿童还在做噩梦。因此,灾后儿童及时的心理重建变得越来越重要。台湾“921”地震两年后,在被调查的744名1-5岁的幼儿中,在地震之后3个月有789%出现PTSD的症状,早期出现PTSD症状的孩子在3年之后出现更多情绪和行为问题。

①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儿童也会存在以上类似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由团省委公布的“汶川大地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受到了地震事件影响,其中有超过一成的孩子觉得“在哪都没有安全感,心里发慌”。哈尔滨医科大学杨艳杰教授应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汶川地震20天后灾区137例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发现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13%,其中强迫症358%,人际关系敏感307%,焦虑241%,抑郁226%,敌意20%,恐惧153%。

②温总理曾对一名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深情说:“不要怕,政府会管你们的,好好地活下去。”这些亲切的语言是最好的心理慰籍,对儿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灾后儿童遭受心理创伤的典型反应按年龄表现为两个层次:其一,(1-5岁)吮手指,尿床,害怕黑暗,黏父母,畏惧夜晚,大小便失禁,说话困难(如口吃),食欲减退等。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因灾难而显得脆弱,期望家人的帮助与安慰。其二,(5-10岁)易怒,哭诉,黏人,出现攻击行为,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畏惧夜晚,做噩梦,害怕黑暗,逃避上学,在同伴中退缩,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等。。

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的艺术支持方法的过程是用艺术(绘画、音乐等)的思考除去受创伤儿童的心理障碍,解决危机以及转化内在的冲突,并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出来,处理他们内心的感受及意念。就艺术对心理的治疗作用而言,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认为艺术具有治疗疾病、改善身心状态的功能,从而奠定了艺术治疗的哲学基础。后来,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荣格也肯定艺术治疗的作用,认为它是比谈话更重要的方法,作品对于患者的意义要远比其美学价值宝贵得多。而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则明确提出艺术治疗也是一种美术教育,指明了艺术治疗与美术教育的融合。艺术治疗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可让灾后受创伤的人们说出失落的故事以及表达哀伤的感受。在悲伤的过程中,能将这些内在的情绪经验表达出来,进而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意念,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上已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灾后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中颇具成效的箱庭疗法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这种疗法使用沙箱、沙、水、玩具模型等象征工具对灾后儿童进行心理援助。疗法中使用的沙、水、模型元素所产生的非语言性特征和游艺性特点,为儿童提供了安全表达内心世界的渠道,从而实现深层次的心理治愈。

以音乐疗法而论,适当地运用也会取得一定效果,然而其操作的难度较大。大多数儿童都有与生俱来的“韧性”,虽然灾难带来创伤,但只要针对性提供艺术治疗等心理修复,儿童会很快扫除灾难的心理阴影。但是,单一的愉悦稳定型的艺术疗法,如欢快乐曲、抒情儿歌,其效果类似单边式鼓励语言,会走入治疗的误区。所以,须严格遵循心理学和艺术治疗的专业原则,把救助方案调整到多元化视角。例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刘小天老师针对川陕甘儿童,遵循多元化视域,既针对儿童的文化特点、家族背景、年龄阶段,同时也融合中国音乐单音深邃特点和西方古典音乐复调优势,搜集了82首三地儿歌、童谣。撷选出中国民乐改编的交响乐、管弦乐等乐曲,因人而异地多元化贯穿执行接触期、认同期、感受期、促动期、辅导期,在一些个案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就绘画疗法而言,它在灾后儿童的心理治疗中具有简便易行的优势。弗洛伊德早就发现一些精神有障碍的病患虽然无法用言语将自己的梦表达出来,但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笔下会流露出一些代表其以往的或者压抑记忆的表象与象征。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除了安排足够的玩具,鼓励他们玩耍之外。还可给孩子一面墙(贴好墙报纸),让他们在上面作画,可以给他们一些小主题,如地震时,我家发生了什么事?或用绘画的方式编故事,再以团体讨论的方式来陈述每个人的经验。

二、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

人类的大脑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这表明绘画、音乐等心理机能为右半球掌控。因此,以语言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效,但在处理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无能为力了。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一种类似自由意志物在意识中的反映。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是表达自我的工具,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因此绘画可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和其他方法相比,一些形式的绘画疗法比较适用于灾后儿童,艺术的过程会给他们营造一个安全的过渡空间,以助于他们将内外世界连接起来。作为艺术工作者,应有责任与义务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活动为媒介帮助灾区儿童早日恢复身心健康,但是需要实现艺术与心理两门学科的交融。

绘画在治疗这些障碍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第一、画画使人拥有满足感,它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均有成功的可能。第二、画画有宣泄情感的作用。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泄不满、压抑和烦闷的情绪,可以尽情抒发思念、兴奋和快乐。总之,绘画艺术治疗能一定程度上帮助灾后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的困惑,过上快乐的儿童生活。

总的看来,针对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的艺术支持方法可以理解为两种方式:其一,艺术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因为当孩子专注于绘画等艺术时,其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变化,身心因投入而放松,这时语言已不重要,艺术的疗效在潜移默化中展开。其二,通过艺术语言进行治疗。艺术作品多从儿童的潜意识中产生出来,对他们的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符号、形式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重要的发现,以便安排更好的心理疏导方法。这两种方式的差异在于前者关心创伤的过程,创伤结束了,治疗也就完成了;而后者主张利用作品本身作进一步的分析,为深入治疗做好准备。

三、绘画疗法的实施方法

1重在心理救治

针对儿童的艺术治疗重在心理救治而不是为教学而辅导,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认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感觉能力均有差异,不能一刀切,要有层次性。

2引导儿童动手

其方法有许多,原则上是要先考虑儿童的肢体功能、手眼协调能力、体力与耐力,然后再为儿童设计出难易度适中,能引发高度兴趣的活动。例如:一个儿童可能喜欢用蜡笔进行创作,这就跨出了第一步。但同样的媒材对另一个儿童来说,或许是幼稚而无趣的,他可能需要别的更富有表现力的媒材。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意愿而不是强迫他,但只要儿童愿意动手创作,便已进入到艺术治疗的领域。

3营造群体氛围

针对儿童的特点,以个体为主,并结合群体治疗,会取得较好效果。让几个儿童在一起创作可以增进彼此学习的机会,儿童不再感到孤单,可有更宽广的视野,提高容忍挫折的能力。

4多维互动活动

在学校开办艺术展览、竞赛、讲座、墙报、兴趣小组等多维的互动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生交往与协作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增强群体意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也得到扩充,这些对学生跨越心理障碍同样是有裨益的。

5慎重诠释作品

教师不能强求儿童在伦理、美学上的判断,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放下自我判断和自我意识的包袱,完全融入到创作当中。艺术治疗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审美,而是治愈心理,因此过程更为重要。对儿童绘画的诠释是我们进入儿童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是每个治疗活动的必要过程。艺术治疗无论治疗的对象是谁,对于作品的诠释均须慎重。注意观察画中有哪些部分是特别强调、夸张的,又有哪些部分是刻意削弱、避开的。因为儿童在画中的构图、笔触、用色

④、内容等无不透露着内在的信息。它们有的丰富性、独特性、复杂性和自发性使得我们不能按照单一特征将其随意分割,而是应该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来解读,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图画创作者本人对图画内容的定义和解释。当今绘画疗法的发展趋势,是由画者协助心理医生确定图画中的意义。

⑤同时也需要注意,过度的解释可能会增加学生对于治疗的抗拒,而过度的赞美与追问可能会让儿童感受到威胁而退缩,甚至放弃。心理上的创伤需要时间慢慢地修复,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治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更是一种持续的关怀。

四、绘画疗法在灾后救助中的运用实例

绘画疗法曾被运用到1989年美国加州大地震的精神救助工作中,治疗师Paul Jo•seph Dowling发展出了以绘画为主要干预手段的艺术治疗方案(art therapy project),其策略是:(1)先让地震灾后受创伤的孩子们随意画下“记忆中的地震”,并邀请他们以说故事的方式来告诉治疗师图画的意义;(2)治疗师邀请一些孩子说出地震过后经常不自觉会浮现出来的想法或图像,并将它画下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孩子们虽然知道是地震,但是却总认为其中有恐龙、怪兽、吸血鬼、魔鬼的侵袭,并且这些怪物基本上都出现在他们的图像中;(3)引导孩子们去谈论对灾后创伤的感受,如悲伤、生气、无助、害怕、失落等;(4)引导孩子们将自己的行为与感受连接,并教导它们学会面对自己的情绪感受,也会教导它们一些解决问题与正向思考的技巧。台湾治疗师赖念华依照华人的特点对此做了修订,并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后进行了运用,也取得一定的疗效。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破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场灾难,其后的心理救援也是我国第一次最大规模的心理救援活动,许多心理医疗人员前往四川进行援助。例如,在本土心理救援和心理咨询发展缓慢的前提下,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震灾心理救助队面对一百多名来自地震灾区的学生,急需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但无法施展一对一的谈话疗法,而是果断地采用了绘画疗法和团体辅导的相结合的形式。

⑥虽然因为时间与人力的原因没能展开深入的调研,

⑦但是也得到了较多第一手信息,在实践上积累了较多经验,为接下来的心理辅导奠定了基础。我们期待着这一类实践意义较强的成果能够不断涌现。

①转引自张侃、王日出《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科技赈灾》,2008年第4期。

②杨艳杰、乔正学《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第12期。

③刘小天《灾后儿童心理救助呼唤――多元化音乐治疗》,《音乐天地》,2008年第8期。

④一般来说,鲜艳的色彩是一种积极情绪或体验的释放,可使人心情愉快;而柔和的色调代表的是平和宁静的心境,可使人心情放松。灰暗的色调使脉率变缓并抑制紧张状态,鲜亮的色调则使脉率变快、情绪高涨。由于色彩与情感有着密切联系,许多人都对色彩使用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不过这些讨论一般都带有主观性和经验性。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强烈的情感和表现力。明黄与力量、明亮、积极的情感相连。而蓝色则是远景或者消沉的情绪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度使用黑色被认为是否定的、消极的情感表现。

⑤Malchiodi CA著,李、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⑥参见康凯等《绘画疗法在灾后的应用及作品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第9期。

第3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3月收治的68例尿毒症并发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普通透析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尿毒症; 顽固性心衰; 临床治疗

doi:10.14033/ki.cfmr.2016.31.0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36-03

尿毒症患者常常并发心力衰竭,且死亡率明显升高[1],其中少量患者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主要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血液潴留型心衰,经血液透析治疗干体重恢复正常,患者心衰就会得到纠正[2]。但是顽固性心衰患者经透析恢复正常干体重后,辅以常规抗心衰治疗,患者心衰难以被纠正。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尿毒症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合理有效方法,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分析的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

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尿毒症并发顽固性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均为Ⅲ~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透析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试验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39.5±3.9)岁;维持透析8~36个月,每周透析2~3次。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4~72岁,平均(40.5±2.9)岁;维持透析8~36个月,每周透析2~3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础治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以此为基础,辅以透析治疗。

1.2.1 对照组 行常规透析治疗,采用费森尤斯4008 S透析机,应用聚砜膜14 L、F15透析器,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1.2.2 试验组 行连续低效每日透析(SLEDD)治疗,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临时血路。仪器:费森尤斯4008 S血液透析机。以150~200 ml/min为血液流速;以200~300 ml/min为透析液流速,然后同期进行在线血液透析滤过。采用后置换方式,以2000 ml/h为置换液量;以3000~6000 ml/次为超滤量;以8~12 h为单次治疗时间;每日或间日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治疗前即入院后次日及经治疗15 d后做心功能检测,测定心搏量(SV)、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

1.4 疗效判定标准

近期治愈为心功能经治疗达Ⅰ级水平,临床基本症状消失,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显效为心功能经治疗达Ⅰ~Ⅱ级,临床基本症状明显改善,检查结果均明显恢复正常;有效为心功能经治疗达Ⅰ~Ⅱ级,临床基本症状和检查结果均有所恢复;无效为治疗前后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8%(29/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O、CI、SV、LVEF、BNP等心功能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尿毒症常伴发心血管疾病,随着病情的演进最终发生心衰,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与减少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心衰密切相关,这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课题[3]。尿毒症并发心衰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常由于高血压和水钠滞留导致。

顽固性心力衰竭,别名难治性心力衰竭,即在多种方案的治疗下,仍无法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最终促进病情的演进,但是,此时的心脏情况并非到了终末期不可逆的情况。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身器官、组织代谢紊乱,合并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欠佳。临床治疗常予以常规的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但是其具有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症状较为频繁,因此,制约了临床疗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能缓慢、连续地将患者体内的水分和溶质清除,其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较高的溶质清除率、可改善紊乱的酸碱平衡等优点,最终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4];但是与此同时,CRRT也存在不少的缺点,限制了疗效,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及特殊的设备等其他硬件条件,此外,高费用、每次较长的治疗时间及患者较差的耐受性均限制了CRRT的广泛应用 [5]。

SLEDD-f是一种介于 CRRT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之间的新型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模式。特点是以延长、缓慢、低效、低流量为主,杂合CRRT及IHD的优势[6],用价格低廉的普通血液透析机达到平稳高效的血液净化效果[7]。SLEDD-f采用在线血液滤过,理论上增加了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其清除溶质和CRRT相近且费用较低廉[8]。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SLEDD-f具有较低的血流速度和透析液流速,可缓慢清除毒素、溶质和水分,进而缓慢降低体内的毒素水平,避免机体失衡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同时透析时间的延长,单位时间内的超滤量大幅度减少,外周血管再充盈充分,均有效降低发生低血压的可能性。本研究观察发现,试验组患者(行SLEDD-f)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透析),心功能各项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种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上所述,尿毒症并发顽固性心衰患者应用SLEDD-f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Foley R N,Parfrey P S,Sarnak MJ.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1998,32(5):112-119.

[2]刘成,何丰海,杨建芬,等.CRRT治疗尿毒症合并顽固性心衰及高钠血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7):797-799.

[3]杨伟鹏,许细惠,李长青.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竭58例次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22-23.

[4]何兵.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伴难治性心衰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4-15.

[5] Bell M,Granath F,Schon S,et al.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chronic renal failure than intermittent haemodialysis after acute renal failure[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07,33(5):773-780.

[6] Vanholder R,Van B W,Hoste E,et al.Pro/con debate: continuous versus intermittent dialysis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a never-ending story yet approaching the finish? [J].Critical Care,2011,15(1):12-21.

[7]付平,张凌.杂合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7-9.

第4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方法 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105-02

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1~4]。本文通过对用不同方法治疗的97例高血压病人心理状况及个性进行比较,探讨心理、个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为寻求良好而有较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高血压病组,选自2007年8月~2008年2月间在医院门诊的高血压病人共97例(男58例、女39例),平均54.±5.3岁,全部病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Ⅰ~Ⅱ级的诊断标准[5],排除肝、肾、脑疾病及继发性高血压。设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共40例(男23例,女17例)。两组在年龄、文化、职业、婚姻等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6]对全部受试自评心理状况,用龚氏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EPQ)[7]了解受试的个性特征。全部病人分三组:其中31例很少或没有参加气功、太级、放松及其他体育活动,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称单药组),29例没有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系统治疗,而积极参各类体育运动(称运动组),另有37例既服用抗高血压病药物也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称综合治疗组)。

2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P

2.2高血压组与对照组EPQ评分比较

3 讨论

有人认为高血压病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偏执等[1]。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SCL-90中9个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健康人群,说明高血压病人存在较多的不健康心理,与文献报道一致。

这些不健康心理状况究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心理原因,还是患病后对疾病的必理反映,目前研究者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不稳定人格的人易紧张,常焦虑、情绪波动,可导致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外周血管收缩,肾素与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2]。本研究组中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定,同时还发现:病人中内向不稳定者较外向稳定者的较多的心理障碍,提示个性心理特征和状况与高血压病人有一定的关系。然而另一观点则认为: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QOL)较差,是疾病本身造成,与心理社会因素无关,是由于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后出现的“标签反应” [3]。心理障碍是高血压病的病因还是结果或兼而有之尚需深入研究。

鉴于高血压病人的不良心理状况是客观存在的,临床医师们主张对高血压病除采用取药物治疗外还应综合治疗,如生物反馈、健康教育(低盐、低脂、减体重、增运动等),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社会支持等[4]。本研究还显示:综合治疗病人的心理障碍少于单一治疗组病人、运动治疗组病人心理问题少于单药物组。因此认为:运用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宁,朱昌明.集中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与个性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2):60-63,69.

[2]Burke V, Beilin L, German R, et al. Association of Life Styl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Wish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nsion :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in the eldenly[J]. J-Clin Epidemiol. 1992; 45:1061.

[3]张苏范,栾建安.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初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6-7,5.

[4]张苏范,王成轻.综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三年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41-243.

[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

第5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移情易性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关注的指向性,从而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惩罚治疗指对患者施以责打、旋转、厌恶刺激等适当的惩罚,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以矫正病态行为的方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结果与结论

2.1案例年代见表1。表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国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民国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性别构成见表2。表2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年龄构成见表3。表3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疗程见表4。表4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致病因素见表5。表5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医诊断见表6。表6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2.10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讨论

尽管精神科临床中,药物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社会心理因素的关注将逐渐成为精神科工作的重点,心理治疗也将成为精神科治疗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维方式也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4]。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当前精神分裂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2):64.

第6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1•1对象收集2005•9~2006•6年来北京武警总医院初次就诊新发现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患者既往均无原发性高血压史,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心、脑、肾严重并发症。42例患者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42~60岁;高血压1级30例,2级12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方法分配到A组(中医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B组(现代医学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C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组);每组14人。三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

1•2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方法完全一致,如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酒,调整睡眠,保持大便通畅等。A组(中医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①中医意疗:意疗主要采用语言开导疗法、情志疗法、开导疗法、顺情疗法等。20~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②针灸治疗:针刺患者足三里、太冲、曲池、合谷;手法:平补平泄,留针半小时,每十五分钟捻转一次,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③气功(放松功)、推拿、音乐疗法等。具体操作如下:a•气功法:姿势取平坐式或站式,以三线放松为主,每次练习先做叩齿、咽津等诱导功,然后按三线放松法,最后以五指梳头、鸣天鼓、搓手洗面结束练习。每次3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b•推拿疗法:主要按摩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三条经脉的穴位。每次2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c•音乐疗法:根据以情胜情、补母泻子的规律选择音乐处方。如以肝阳上亢为主者,宜选用微调音乐以泻之。肝肾阴虚明显者,当选用羽调水性音乐治之,如轻快、柔美、舒展的音乐。每次30分钟,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病人同时使用上述方法的一种或几种。4周为一个疗程。④口服卡托普利(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日3次。B组(现代医学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①现代心理治疗:给予松弛治疗、支持疗法、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2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②口服卡托普利(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5mg,每日3次。C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口服卡托普利每次25mg,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血压:由固定医生测量坐位时右上臂血压,重复3次,测量值差异应小于4mmHg,以测量的平均值为准。每次治疗前后测量并记录血压值。

1•4降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血压疗效判定标准:以一个治疗疗程前后血压值的对比。(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矫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降压疗效的比较A组总有效率为92•8%;B组总有效率为85•7%;C组为78•6%。(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其临床总疗效中医心理治疗要优于现代心理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变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第7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近些年,各类虐童图片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不断刺痛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太原儿童被老师狂扇七十余下耳光”“广东番禺女童被摔”和“温岭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新闻报道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幼师师德的大讨论。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些事件的讨论更多的是将其定性为当事人个人道德问题和教育机构的监管问题,很少有人认识到当事人的心理问题,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相似事件中当事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述事件表明,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然而,目前国内的心理疾病治疗方法和心理健康防卫方法仍然在沿用一些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这些传统的治疗和防卫方法难以有效地治愈心理疾病患者,更难以达到广泛防卫教师心理健康的效果。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采用休闲方法来对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大部分的心理咨询机构都提供休闲治疗服务,协助教师保持心理健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确切涵义,国内外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界定。心理学家English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K.Menninger认为:“心理健康者应有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心态。”社会学者Boc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给心理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由此可见,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即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良好个性、处世能力和自我潜能最大发挥的心理特质结构。

二、休闲治疗

休闲治疗(Therapeutic Recreation)的定义最早是由Davis(1936)提出的“以任何自由的、自愿的以及表达性的活动,用以成为有益身心的辅助治疗”。Davis对休闲治疗的定义对后续研究者有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休闲治疗中的休闲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正如Austin & Crawford(2001)通过对各学者关于休闲治疗的定义的回顾,总结出“休闲治疗是一种有目的的介入”,但Austin & Crawford(2001)的研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Davis 认为休闲治疗属于辅助治疗的观点,他们的研究认为参与休闲治疗的患者个人身心健康得以改善是有目的的休闲活动介入的结果;不难看出Austin & Crawford认为休闲治疗的关键是产出有益的“休闲体验”,且强调了休闲治疗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作为独立的病痛治疗方法。与此观点相同的有Frye & Peters(1972)和O'Morrow & Reynolds(1989),他们都认为休闲治疗的核心是让参与休闲治疗者达到其所渴望的休闲体验,并由休闲体验来促进或恢复健康。与上述研究者所下的定义不同,Iso-Ahola(1980)认为休闲治疗的核心是增加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他认为“休闲治疗是透过休闲活动,来增进患者的生活质量”;Malkin&Howe(1993)进一步扩展了Iso-Ahola的观点,他认为“休闲治疗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休闲资源和休闲机会以促进患者的健康和良好的生活”;Carter,Van Aandel and Robb(1995)更是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休闲治疗的终极目标,他认为“休闲治疗是指藉由特殊的休闲和体验活动或介入以协助有特殊需求的个体维持或增进健康以达到其最佳的生活质量”。此外,Kraus & Shank(1992)认为“休闲治疗服务是指以身心障碍者的特殊需求,设计适合的休闲活动”。Wilhite&Keller(1992)也认为“患者个人的内在需求是休闲治疗的关键所在”,他认为休闲治疗必须是能够帮助患者发展、表达和保持自己选择个人内在所需的休闲生活型态,并在过程中消除或将障碍减到最小。Carter,Van Aandel &Robb(1995)也在其定义中强调了患者个人休闲需求的重要性。Faulkner(1991)认为“休闲治疗是有目的地介入患者的生活,而将休闲活动当作介入的工具,依循休闲治疗主要的目标,使病患透过活动而拥有愉悦的休闲体验”。休闲治疗现已被美国社会群众及医院肯定与接受,已有的许多理论与实证研究证明休闲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与适应生活,对于身心障碍者的康复及社会适应有积极的贡献。

三、休闲治疗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Wilhite&Keller(1992)认为休闲治疗的目标是能够帮助患者发展、表达和保持自己选择个人内在所需的休闲生活型态,并在过程中消除或将心理障碍减到最小 。Austin(1992)亦表示休闲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透过休闲活动使患者拥有愉悦的休闲体验,藉此了解病患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交的需求,并能够增强患者的能力与控制力。Malkin & Howe(1993)认为休闲治疗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游憩资源和游憩机会以促进患者的健康和良好的生活;Carter,Van Aandel and Robb(1995)认为休闲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将休闲活动运用到病人身上,使其不佳的身体状态、负面情感、社会偏差行为等方面有所改善。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对比休闲治疗的目标和心理健康标准,不难发现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致性:(1)强调有益的情绪表达;(2)强调愉悦的生活态度;(3)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4)强调自身能力和控制力;(5)强调减少负面情感和社会偏差行为;(6)强调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由此可见,休闲治疗的目标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休闲治疗的目标即是让被治疗者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四、休闲治疗对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一)休闲疗法对教师不健康心理的良好防治效果

国外休闲治疗的先行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不同休闲活动对人类心理健康的防治效果。Charlesworth(1964)认为休闲运动具有增进身体健康、促进发育、调节身心、提升工作效率等功能,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休闲运动对于人体病患康复、心理修复、社会制度治疗方面的功能;Jette etal(1988)对中老年人的研究显示运动可以显著提升自决自觉努力程度的认知,并且对其肌肉组织功能、健全心理与健康状态等都有正面的影响;Relf在1992年指出进行园艺活动可以是发展个人情感和促进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园艺活动具有减缓压力、促进身心正向发展的价值;Hass et al(1995)的研究园艺活动对肯定自我存在价值、拓展人际关系有显著作用;Levin(1998)认为利用音乐可让人的情绪得到发散,从而抒发情绪、净化心灵,达到心理自助的目的;Kerr, Walsh & Marshall(2001)在以焦虑症病患为治疗对象的研究显示以音乐作为辅助之再建构介入模式对于降低焦虑、情绪的调整、以及增进自我形象方面的成效。

国外学者对于休闲治疗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休闲活动对于人类的心理修复、不良情绪的释放、减少内心焦虑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在我国,教师尚未认识到休闲活动对于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有害情绪没有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加以释放,这些有害情绪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导致心理和精神疾病,从这个角度不难发现休闲疗法对于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休闲治疗在防治教师不健康心理中的优势

休闲治疗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防治心理和精神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休闲治疗在西方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延伸出了运动治疗、园艺治疗、音乐治疗、游憩治疗、戏剧治疗、舞蹈治疗和游戏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从休闲治疗的形式来看,休闲疗法在防治心理和精神疾病方面有传统医疗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

1.休闲治疗的参与性更强。休闲治疗的本质是要求心理和精神病患者参与到有针对性设计的休闲活动中,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改善并修复病患的心理和精神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休闲治疗本身要求人们参与到具体的休闲活动中来,这些由专业休闲治疗师所设计的休闲活动有较强的参与性,心理病患在接受休闲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得美好的休闲体验,在这种愉悦的休闲体验中逐渐来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休闲治疗的参与性还体现在心理病患可以参与到休闲治疗的休闲活动设计中,心理病患可以在休闲治疗师的帮助下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改变了传统心理疾病疗法中的心理病患被动接受治疗的缺陷;此外,休闲治疗的参与性强还体现在一旦休闲治疗师为患者制订了休闲活动的计划,心理病患可以自行进行疗程中要求的休闲活动,而不需要有专业人员随时辅助。

第8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肾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护理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的是患者的舒张功能后者是收缩功能出现功能障碍,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及时的从心脏排出,造成了静脉系统血液淤积,进而引发心脏循环障碍。肾衰竭指的是由于各种慢性疾病引发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这两种疾病均是较为严重的临床疾病,而对于肾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为肾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1],本文主要对我院接收的100例肾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及其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100例肾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60.5±10.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0岁~76岁,平均年龄(60.2±10.3)岁,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Ⅳ级,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肿、少尿或者无尿。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12~24h/d,治疗时间为1w。在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干预护理方法,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对照组:在连续血液净化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对所有患者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常规的生理指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做好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处理。

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干预护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①积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之前由于对治疗过程不熟悉,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治疗前详细的向患者讲述治疗过程,并通过说服、鼓励、安慰等方式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出现的恐惧,帮助患者建立自信[2];②所有护理人员均是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责任心等,在护理过程中关心患者,言谈举止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详细的讲解,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③在护理中严密的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以及滤器是否出现凝血堵塞,定期的对患者的CVP、SpO2等的变化进行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记录好每次治疗出入水量数据,并观察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④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结束后,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做好预后工作,指导患者治疗后的运动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主要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心搏量、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氧分压等。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前和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中满意46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2.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满意35例,一般7例,不满意8例,满意率为70.0%,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重症心力衰竭很容易并发肾衰竭,对于肾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采用的主要就是连续性血液净化,该治疗方法指的是通过连续的、缓慢的清除水分和溶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4],在临床上对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肾衰、严重创伤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均比较严重,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地护理方法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3]。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有着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而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可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干预护理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讲解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减少在治疗前产生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让患者了解治疗的过程,避免患者在初次面对机器以及血液被引出到体外产生较大的恐惧感。所有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临床护理要求,在护理中可以更好地为患者着想,加强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让患者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指导患者做好预后工作,帮助患者在治疗后快速的恢复[4]。

我院在对100例肾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均采用的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但是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干预护理方法,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但是观察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的改变程度,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在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肾衰竭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配合有效地临床护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三梅,武亚莉,黄丽丽.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24例临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1):148-149.

[2]何春艳.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05):131.

第9篇:治疗心理的方法范文

、 精神分裂症在传统意义上属于重性精神障碍中的一种,它对个人的功能水平有深远的影响,虽然药物能改善疾病的许多显性症状,并对复发预防有效,本文就试图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了解精神分裂症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及其心理治疗的特点等方面。

一 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病人最被动的缺陷是由于长期住院或脱离社会生活,其社会交往功能差,就业竞争能力下降,尤其是慢性患者,而抗精神病药物对这些行为的改变收效甚微。除了 传统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代币制管理、反复的生活行为训 练外,越来越多的行为治疗研究集中在社交技巧训练、职业 康复训练、自信社区治疗计划等方面。

二 家庭治疗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家庭干预已被普遍接受。家庭治疗也是文献研究最多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对精神分裂症较有针对性的治疗技术有:

(一)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疗大量研究显示,按精神分裂 症复发预防和再住院率来衡量,采纳行为和心理教育技术的 家庭治疗优于传统的门诊照料或个别治疗,牵涉家庭治疗的 复发率接近,而接受常规处理的复发率为。心 理教育的最基本点是解释各种可能的病因和可能进行的各 种治疗,其后为更有效地处理人际之间的问题提供建议。

(二)危机取向家庭干预Goldstein根据危机干预理论 而设计的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精神疾病急性期的问题而发展 的,包括病人及家属定期与医生会见,治疗者帮助家庭成员 有效地识别当前存在的和/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紧张因素或有 潜在破坏倾向的事情,并提供可行的应付手段。

(三)行为模式的家庭治疗

Falloon和Tarrier等人应用 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注重于训练整个家庭成员解决内 部问题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如他们提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 的有效治疗包括:1.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教育内容;2.相互交 流训练,如角色扮演练习、模仿、强化;3.问题解决训练:指导 家庭成员进行结构性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①找出问题所 在;②列出针对这一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③对各种可能的 办法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评估;④家庭成员从可能的 解决办法中找出一种被认为是可行的最好的办法;⑤按此法 做出计划并付诸实施;⑥对实施结果进行回顾并表彰参与者 的努力。4.教会家庭成员行为管理的各种策略、方法,包括 代币制、行为塑造的方法等。

(四)心理动力模式的家庭治疗

有研究者报道对重性精神障碍病人也可采用心理动力模式的家庭治疗。如Jones指出这种治疗模式的主要原理是家庭生活的扰乱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投射过程造成的,这是所有成员都无意识地参与了的过程,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治疗的中心点。但仅有的研究尚不支持心理动力治疗技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应用。

三 认知或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如精神分裂症 病人最主要的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在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 这些认知功能的损害不仅影响病人的社交和职业能力,也与 精神症状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如病人对自身疾病 的认识肯定与认知功能有关,研究也发现幻听可能与人的默 读机制有关等。因此,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有兴趣将认 知或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进行应 用。最初主要将认知行为方法用于病人的症状处理, 如治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尤其是针对那些对传统抗精 神病药物效果不佳的精神病人,也有用认知治疗针对慢性精 神病人的思维障碍等;近来也有研究者针对精神病人脑功能 障碍如注意、记忆等方面进行认知训练;还有人将其用于 急性期的精神病人中。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行为干 预强调合理探索精神症状的主观性质、挑战这些证据、接受 对这些信念或体验的现实检验等。

四 特定诊断的心理治疗

它是一种专为重性精神障碍者而设计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者提出病因性心理治疗和 康复性心理治疗两种说法,认 为大多数常规心理治疗是病因性基础的,而对重性精神病恢 复期或慢性精神病人实施以支持、行为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治 疗则主要是康复性质的,即非病因性的。此疗 法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