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治疗亚健康的方法精选(九篇)

治疗亚健康的方法

第1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摘要】 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因其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1],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灰色状态”、“潜病状态”等的称谓。亚健康在现代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祖国医学从《内经》即建立了治未病的重要理念,对亚健康研究具有深刻影响。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养生调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亚健康 中医 应用概况 中药调理 生活方式 情志疗法 针灸推拿 养生调治

1 影响因素

翻阅古代医籍,中医虽然没有亚健康这一称谓,但其却是内伤杂病范畴中许多证候的表现。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亚健康和疾病都属于人体的阴阳失衡。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1.1 心理失衡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社会的竞争,角色紧张,角色冲突,心理冲突,若不能妥善解决,便会造成挫折和心理应激。许多研究表明,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健康的大敌,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也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1.2 现代人的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结构(膏梁厚味)往往营养配给不均衡,且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缺乏和营养失衡,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出现紊乱。

1.3 环境恶化,中医学早就提出“天人相应”学说,十分重视生活环境对健康长寿的影响。现代工业的污染、车辆增多、人口增长、装修的污染,噪音干扰,空调的使用,使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1.4 节律紊乱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它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若“以妄为常,以酒为浆,醉以入房,昼夜颠倒,饥饱失常,逆时而作,放纵生活”,就会破坏这种节律,影响正常的机体运行。

1.5 动静失度肢体及脏器组织的活动应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生命在于运动,亦需要静养,它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强身健体要具有针对性,每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的客观情况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如果锻炼不当,也会损坏人体健康。

1.6 乱用药品乱用药物只会对机体产生危害,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稍感疲劳,就大量滥用补药,稍有小恙,就大量服用抗菌素,人为地造成机体功能失调。

1.7 七情内伤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过悲伤肺,惊恐伤肾。人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衰,心理失衡,外伤劳损、过度等都可成为脏器功能失调的诱发原因和过度状态,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防治亚健康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养生调治方法

亚健康状态表现的主要症状是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失于平衡而出现的,因此主要从平衡阴阳及调理脏腑为出发点。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整体治疗和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更具特色。

1.1 整体观对亚健康调治的指导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2]。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1.3 中药调理法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3]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4]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赵永华等[5]运用颐年降压饮治疗亚健康(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明显。

1.4 非药物疗法 ①病理性体质的筛检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6]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② 情志疗法 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7]。

③针灸疗法 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8]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应用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周震等[9]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石学敏[10]针刺治疗亚急性原发高血压病,原则:活血散风,平肝降逆。取穴: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人迎施用捻转补法,合谷,太冲,施用捻转泻法,曲池,足三里,施用捻转补法。结果,证实了针刺治疗本病具有效果迅捷、稳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吴焕林等[11]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方法: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一次,连续七日为一个疗程。手法以泻法为主。治疗结果显示: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及时效应。

④ 推拿疗法 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方法 ,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12]。如黄铁银等[13]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4]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 ⑤ 体育疗法传统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这些方法具有扶正祛邪、调节精神、改善机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延年益寿、减缓衰老等功效。正如《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华佗所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⑥ 其他 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5]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结语

总之,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生老病死,虽然不可抗拒,但我们应该主动地适应自然的规律,增强体质,在未病时应养身健体,在欲病时早期防治,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较为普遍的亚健康状态亟待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心身医学及其纯自然的药物疗法、非药物治疗方法等,在诊断、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对未来世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路星,朱耀平.解读亚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457

[2] 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3] 叶 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4] 温茂兴.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32.

[5] 赵永华等. 颐年降压饮治疗早期原发高血压患者40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2009,9, 798.

[6] 王 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7] 张孝娟,严 灿,高 敏.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J].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第2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未病学;体育疗法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3-0051-04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sub-health” with the increase of knowledge of “Health”. Based on the cause of sub-health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paper outlines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Theory of Disease Prevention” in preventing sub-health and further states the function and advant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ysical Exercise Therapy” in the intervention of sub-health.

Key words: Sub-Health; Theory of Disease Prevention; Physical Exercise Therapy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何防治“亚健康”已经由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转化成一个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社

会热点问题。治疗方法也由单一的外在介入手段发展到医生、患者、社会三方协作的阶段,出现了饮食疗法,音乐疗法,传统体育疗法等众多疗法,其中传统体育疗法是由亚健康患者直接操作,见效显著的一种很好的绿色疗法。它符合防患于未然的指导思想,又遵循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活动原则,其养生保健方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干预亚健康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本文在分析亚健康成因及其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未病学”在预防亚健康中的指导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传统体育疗法在干预亚健康中的优势及作用。为了表述更清晰,图1给出了研究内容基本框图。

1 关于亚健康

1.1 亚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为: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1]。根据这一定义,前苏联Berkman教授以及后来的诸多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2]。 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相当于中医狭义的“未病”(包括潜病未病态和前期未病态)[3]。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似健康又非健康,似病又非病的中间状态,即过渡状态。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均没有疾病,但在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在我国国内采用较为广泛的亚健康定义为:亚健康就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4]。

总之,亚健康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性的疾病前状,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即是指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经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检验无阳性结果,却呈现出生命活力降低,与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也就是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状态[5]。

1.2 亚健康的成因

亚健康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种种问题摆在面前,人们的精神压力过大,大脑长时间地超负荷运转,得不到及时而充分的休息,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现代社会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使人长期处于一种非正常的外周环境中,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心理功能,也能导致“亚健康”。此外,作息没有规律,饮食不合理,缺乏必要、合理的体育锻炼也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

中医认为,机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各种矛盾都处于相对平衡、统一的动态中。当人体正气不足或邪气太盛时,这种阴阳匀平的状态就会受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机体各种平衡、协调、统一的状态被打破,人体便会出现异常的症状,形成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防治就会形成疾病。

1.3 国内外亚健康流行病学现状

疲劳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隐形杀手。以疲劳为主并伴生系列症状的亚健康状态,亦越来越困扰着人们。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6]。英国、日本等国家亚健康人群逐年递增。目前我国面临的亚健康问题也相当严峻,专家指出:我国目前已有7亿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占总人口的70%,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

1.4 亚健康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7]。具体表现主要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五个方面[8][9]。陈国元[10]等提出“亚健康”状态分为3个阶段:(1)轻度心身失调,以疲乏无力、失眠、胃纳差、情绪不稳等为主要表现;(2)“潜临床”状态,潜伏着有向某些疾病发展的倾向。其表现比较复杂多变,大致包括: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临床检查可发现临界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力低下;(3)“前临床”状态,是指已经患病,但症状不太明显,医生尚未明确诊断,未开始治疗的状态。

2 未病学与亚健康

2.1 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学中没有“亚健康”的明确概念,认为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直至死亡是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人体从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衡再到阴阳离绝的动态变化过程。亚健康状态是从健康到已病的过渡状态,即所谓“未病”状态。根据中医学的未病学理论,未病学中潜病态、前病态即是亚健康状态[11]。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是由于受到某种原因或致病因素的影响,出现一系列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致使机体阴阳平衡状态被打破。

2.2 治未病的含义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祖国医学理论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了“未病学”的概念,即机体处在一种潜在的疾病状态或疾病易感状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在《八正神明论篇》又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其中的“萌芽”、“微病”等范畴,即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状态。《素问•序》中有“消患于未兆”、“济赢劣以获安”。此处的“未兆”应指未有明显的疾病征兆,“羸劣”当指虚弱或不太健康,可认为是亚健康状态[12]。“未病”的涵义应指健康、亚健康、已病防变等内容。“未病”包括健康、先兆、萌芽、微病、欲病、未传之脏腑。而先兆、萌芽、微病、欲病相当于亚健康状态。大量文献证明我国传统医学对亚健康问题早有认识,并强调了“治未病”及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2.3 治未病对防治亚健康的指导作用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虽有症状或体征但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13]。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给亚健康的防治提供了可行性。从预防入手,从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入手,强调“治未病”对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指导意义。

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包括两层含义: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此即所谓“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一治未病的思想。祖国医学以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思想,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运用综合调理的方法,消除异常、失调的病理状态,并使之恢复正常的协调的生理状态,通过调整阴阳、鼓舞正气,达到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以及康复能力[14]。防治亚健康的方法有:(1)心理疗法:多数亚健康患者都是心理防卫机制较弱的人,合理的心理指导,疏通能使患者从心理亚健康状态走出来;(2)改善饮食起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致病因素。(3)传统体育疗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量体育锻炼能改善循环功能,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促进睡眠。(4)推拿按摩针灸治疗: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是亚健康状态的病理基础,推拿按摩针灸通过手法激发和引导经络系统实现扶正祛邪、调达气机、平衡阴阳。其中,传统体育疗法是干预亚健康的操作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方法之一。

3 传统体育疗法

3.1 传统体育疗法

祖国传统体育疗法有着悠久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它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应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能,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古乐》篇中说:“民气郁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讲到以音乐舞蹈治之,既调节情绪,又活动肢体。《子华子》中有:“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传统体育疗法包括导引(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武术(如太极拳、太极剑)和气功。传统体育疗法强调依靠人体自身能力,调动人体潜能,通过调心、调形,起到改善人体脏腑功能、调节血脉、疏通经络、以调节各种机体失衡状态。应用传统保健体育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并可预防其发生[15]。

3.2 传统体育疗法优势

体疗是利用体育运动和机体功能练习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疾病的综合治疗和预防不可缺少的措施[9]。传统保健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后者的对象是运动员,目的为极大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最佳运动成绩。而前者的对象是广大男女老幼,其目的是强身健体,防病疗疾以增进全社会的健康。传统体育疗法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同的功法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风格特点和运动量。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械的限制,适合不同群体或个人在多种场合进行练习。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以及太极拳等传统保健体育内容作为防治某些慢性疾病的措施以强身健体,源远流长。传统体育疗法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它除了强调形体锻炼外,更注重精神、心理的锻炼。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改善生命质量方面更具优势,从而提高健康水平[16]。

4 传统体育疗法在干预亚健康中的作用

传统体育疗法以中医传统理论为依据,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人体的整体调节,从而为亚健康状态认识和调节提供了确实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鼓舞正气防治亚健康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疾病的发生不仅取决于外因的病邪,而且取决于人体抗病邪、维持健康的能力,即人体的正气。传统体育疗法就是通过锻炼,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以达增进健康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淤滞,病由此生,气血通则百病自愈。”这里的气是人体话动的根本动力[17]。传统保健体育疗法通过锻炼正气,使人体体内元气充沛,血脉流通、脏腑协调、代谢正常,起到“治未病”的作用,以预防亚健康增进健康。

例如,导引可以通过姿势的改变、呼吸锻炼、身心松驰、意念集中等锻炼方法的调节来增强人体各部分的机能,诱导和启发身体内在潜能,培育元气,鼓舞人体正气,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4.2 调节阴阳防治亚健康

祖国医学认为阴阳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平衡的失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出现一系列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是因为机体阴阳平衡状态已破坏。此时应运用“治未病”理论积极防治。《内经》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传统保健体育疗法预防亚健康的机理,必然寓于阴阳变化之中。如对阴盛阳虚的病人,就应选择以动态为主的练习,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的病人,则应选择练习静态为主的功法,以养阴制阳。夏季以静练为主,以防耗阳;而冬季则以动练为主,以防阴盛。病势向上(如肝阳上亢),则意念向下;而病势向下(如脱肛),则意念向上[18]。这些皆为平衡阴阳以“治未病”。

太极拳在传统体育各疗法中应用最广,太极拳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是通过“抗亢扶弱”的双调制效应来实现的。太极拳套路中有动静疾徐,虚实刚柔之变化。这些体现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不断变化。掌握练习方法中阴阳变化规律,动静合度,刚柔相济,对人体的阴阳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谓“动静适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得尽天年”。太极拳通过意守、调整呼吸逐步达到缓、细、深、长,给大脑皮层以良好的刺激,使大脑皮层发挥对机体内部的主导调节作用,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促进循环系统功能,提高免疫机能,调和阴阳平衡及影响生化、代谢、内分泌功能等作用[19]。

4.3 调节脏腑以防治亚健康

中医的脏腑理论认为,人类的生命过程依赖着脏腑的正常功能和脏腑之间的相互协调。在五脏中“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在人体衰老的成因中有举足轻重作用。脾和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其他脏腑气血津液之源泉,精气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则百病由生”。因此,保持和维护脾胃功能旺盛,才能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导引以调身、调息为主增强身体变化对气机运行的影响,通过姿势和呼吸的调整来养生治病,归为动功。代表功法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八段锦功法第三式调理脾胃,具有压缩腹腔和舒展腰腹,对腹腔脏器进行按摩的功能,能增强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功能。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具有强腰健肾的功效。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集内外兼修之长,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为宗旨,可达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五禽戏根据中医脏腑学说,五禽配五脏。虎戏主肝,能舒肝理气,舒筋活络;鹿戏主肾,能益气补肾,壮腰健胃;熊戏主脾,能调理脾胃,充实两肢;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鸟戏主肺,能补肺宽胸,调畅气机[20]。

4.4 调节情志干预亚健康

传统保健体育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性神经系统,可使情绪改善,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21]。从而维持人体生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传统体育疗法能促进心理健康,增强免疫功能,无论是太极拳还是导引术,均能消除不良情绪对免疫抑制的影响,产生良好心理效应,使免疫细胞的应答能力明显提高、活力增强,可使免疫细胞的数量增多,进而使人的免疫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2]。

传统保健中的“调心”,就是调心神,心静神凝,则身安气和,并使气、意、志处于协调安全的状态,使内脏安和,心身健康。高速、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常令人感到紧张,传统体育疗法既适度有趣,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和谐、舒畅和愉快之中,因而可以把郁结的情绪释放出来。传统体育运动是走出心理“亚健康”有效的途径。

5 结论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亚健康人群呈增多趋势。众多干预亚健康的方法中,传统体育疗法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体育疗法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练习时可以据体质差异,选择性的练习。现代医学认为较难治疗的亚健康状态,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传统体育疗法这一途径,可以得到有效的干预。

参考文献:

[1]

Begold C.Health care thinking ahead [J].World Health,1997,18:189-192.

[2] Berkman LF.Maintenance of health prevention of disease a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J].Vital Health State,1988,12(25):39-55.

[3] 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3.

[4]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19,(1):10-13.

[5] 赵瑞芹,宋振峰.中国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分析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1,30,(4):55-57.

[6] HolmesGPetal.AnnInternMed,1988,108,(3):387.

[7] 蔡菁菁,黄志军.亚健康诊断、评估、防治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90-2593.

[8] 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759.

[9] 董莉,董玉整.”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1,2,(12):54-55.

[10]陈国元,刘卫东.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1

[11]崔丽娟,罗仁.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7):146.

[12]周宝宽,崔家鹏.治未病与亚健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910-1912.

[13]周宝宽,李德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论述与调治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3,21,(2):250.

[14]吴丽丽,徐志伟,等.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治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80.

[15]李俊杰,刘俊荣.灰色状态的传统保健体育疗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258.?

[16]于宁,丛松.论体育疗法在中医养生学的作用[J].中医药学报,2000:9.

[17]李俊杰.传统保健体育的医疗作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0,(3):42.

[18]苏亚平,祝倩.中医理论对人体保健体育的指导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6):13.

[19]楼文赞.太极拳锻炼对人体作用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6):171.

[20]鄢行辉,林辉.传统保健体育与延缓衰老[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 l3,(2):45-46.

第3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阳虚质;亚健康;临床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64-02

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近年来亚健康状态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亚健康正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显示阳虚在亚健康偏颇体质中所占比例较高[2-3],与心衰、IgA肾病、不孕等多种疾病相关[4-6]。因此,积极探索阳虚质亚健康的有效治疗方法已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阳虚质亚健康的临床研究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的方法众多,且临床疗效显著,主要包括膏方、艾灸、针刺、穴位敷贴、推拿、中成药等。

1.1 膏方 膏方是中国传统的剂型之一。颜德馨教授指出膏方之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以“衡”为期,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目前临床上运用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状态其特点如下:①用药特点:主要运用温阳药如附子[7-10]、肉桂[8]、干姜[9];补肾药如菟丝子[7-9]、鹿角胶[7-9]、山茱萸[8-9]、熟地黄[8-9];补气健脾药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7-10];养血和血药如当归[9-10]。②给药时间:多选在早晨空腹时服用[7、8、10]且需规律服用1~3月[7-10],聂晨[8]所观察的冬令补肾膏则更强调其需在冬令开始一个月服用。③疗效:有效率为76.32%~82.76%[8,10],如聂晨等[8]以冬令补肾膏治疗29例病人,其有效率为82.76%,巴元明等[10]以维肾素膏治疗70例患者,有效率为76.32%。

1.2 针刺 针刺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且手法众多,关于阳虚质亚健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烧山火、立极针法、针刺壮医脐环穴等。

《金针赋》[11]提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除寒之有准”。此法为针刺补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手法使阳气入内,可使患者出现温热感。李雪等[12]选取百会、内关、关元、足三里、太溪、脾俞、肾俞。于每周一、三、五在足三里行烧山火。每周二、四、六在肾俞行烧山火。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相同),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9.28%。杨丽洁等[13]也在足三里行烧山火针法治疗30例脾肾阳虚患者,有效率为96.67%。

立极针法不强调酸、麻、胀、痛等针感,重视温养中州及温补相火。主要取穴为支沟、太白。刘新蕊[14]等采用立极针法,于巳时治疗。取针时先取双侧支沟,留太白5分钟后取针。对照组取脾俞、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5周后,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手足暖,腰暖等,足见其确实可温补阳气,缓解疲劳。考虑其原因可能为疗程太短,在数据上暂时无法反映。

中医认为肚脐( 神阙穴) 为真元汇聚之处,通过针刺脐周穴位可调整脏腑阴阳。壮医脐环穴[15]将脐窝的外侧缘旁0.5寸的圆环上的穴位称脐内穴环。以脐中央(神阙穴)为中心,分别在12时、1.5时、3时、4.5时、6时、7.5时、9时、10.5时等8个点上取穴,称脐内环八穴。李美康等[16]以脐为中心,向外呈100°角放射状平刺脐内八环穴,进针深度约为0.8寸,留针30min。1月后,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 。

1.3 艾灸 灸法借助艾叶燃烧时产生的温热效应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对于阳虚质亚健康,其主要灸的部位为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二线,因督脉为诸阳经之会,膀胱经第一线多为背腧穴所在,灸之更有助于补益阳气,调和脏腑。阳虚质亚健康艾灸治疗方法及疗效相关文献总结见表1。

火龙灸的方法主要为在督脉和腰部铺上中药浸泡好的纱布和4~6 层的温湿治疗巾后喷洒95%酒精并点然,10~20s 后扑灭火龙,反复操作 3~5 次。此方法可借助酒精燃烧的火热之性及督脉为诸阳之会的特点达到温补阳气的作用,有效率可达86.7%~88.9%[17-18]。赵俐黎[17]对照火龙灸与普通艾灸,总有效率分别为88.9% 、62.2%;彭平[18]采用火龙灸配合健康宣教治疗30例女性阳虚患者,对照组仅给予健康宣教,结果两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扶阳灸操作上除了包括火龙灸的方法外,还需在点火前铺上由扶阳药酒(主要成分为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川乌、川芎)制作的药膜。取巾后需在背腰部涂上扶阳药酒。其综合了火龙灸与扶阳药酒的双重作用,因此疗效显著。聂斌等[19]对比扶阳火艾灸、单纯火疗及中药的疗效,结果显示,扶阳组优于火疗组和中药组。石娇[20]用扶阳灸治疗30例脾肾阳虚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0%。

通督温阳灸法,亦称“铺灸”“长蛇灸”“督灸”,施灸部位以督脉为中心,辐射至夹脊穴及膀胱经第一线。其操作主要是在大椎到腰俞铺上督灸粉(主要为温阳、补气、行气药)、桑皮纸及姜泥,并置艾柱点然,共灸3壮。治疗时间主要在上午。王进东等[21]比较通督温阳灸与金匮肾气丸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PF、BP、GH、VT、MH、FS-1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陈日新认为:用艾灸热刺激敏化态腧穴可使患者产生一个或多个非局部和(或)非表面的热感(透热、扩热、传热等),甚至非热感(酸、胀、压、重、痛、麻等),而其它非相关腧穴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这种艾灸热敏化腧穴的方法称为热敏灸[23]。与传统灸法只要求局部温热感不同,热敏灸强调,灸之要,仍然遵循“气至而有效”的针刺疗法古训[24]。庞勇等[25]采用热敏灸,在五脏背俞穴、胃俞、关元俞;百会、大椎、命门、关元、足三里等穴3cm为半径的范围内,寻找热敏点并持续施灸数分钟至45分钟。对照组予以雀啄灸(穴位同上)。结果显示,两组均改善亚健康人群的阳虚体质状况,但前者优于后者。

1.4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疗法,疗效显著,一方面因其能凭借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使其通过经络运行全身,调节五脏六腑;另一个方面在于其较为简便且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穴位敷贴的发展和进步。

在应用穴位敷贴干预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中其有三大特点:①敷贴时间:主要选择在三伏天[26-27],因三伏为全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间,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②所选中药:大多为温阳、散寒、行气之药且多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以白芥子、细辛、甘遂、附子、生姜为主)[26-27]。③选穴:以膀胱经穴和督脉穴为主,如肾俞、命门等[26-27]。李伟男等[26]在命门、肾俞、复溜贴上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38例肾阳虚患者,其主要中药成分为附片、肉桂、细辛、生姜,有效率为86.84%。庞勇[27]交替贴①大椎、肺俞、志室;②风门、膏肓、脾俞;③大杼、心俞、肾俞3组穴位。主要选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中药。结果其阳虚体质积分、CMI总分均有所下降,且优于使用蒲黄的对照组。

1.5 推拿 推拿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及特定部位,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如《内经》曰:“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吴兴全等[28]通过点压腧穴(脾俞、肾俞、肺俞、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膻中),并在督脉及膀胱经使用滚法、掌跟揉、捏提法等治疗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1.6 中成药 王光辉等[29]采用强身益体胶囊(主要成分为黄芪、人参、当归、阿胶等)治疗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振源胶囊,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46.81%。

2 小结

亚健康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30]提出的。中医学并无“亚健康”的病名,但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却是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金匮要略》对中也提到“上工治未病,何也?…当先实脾”。中医治疗亚健康疗效显著,且方法众多,但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来看,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方面:①现有的文献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研究方法上缺乏远期随访及盲法,因此证据等级不高,缺乏说服力。亚健康阳虚的治疗方法大多操作简单,疗程相对较短,完全有条件组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②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多数只选取受试者的主观看法,只有少数文献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26]。虽然目前亚健康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客观评价指标,但在其设定上也应该尽可能选相对客观的指标如VAS、或大多数研究公认的阳性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以尽可能准确客观的评判疗效。③就目前发表的文献来看,阳虚质亚健康的受试人群基线水平比较宽泛,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受试者其阳虚症状的表现及轻重有所差异,故而治疗效果也不同,因此建议这些研究在疗效评价时应根据患者的基线水平分层进行统计,或开展专门针对老年人、青年人、南方人、北方人、男性、女性等的研究,以最终了解不同人群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④临床实践中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的方法众多,除了文献中已提到的外,还包括食疗、浴足、熏蒸、气功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故也可开展进一步研究。同时从已报道的文献来看,尚缺乏卫生经济学评估、禁忌症、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帮助制定出对患者切实可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朱嵘.《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79-80.

[2]李杰. 中医体质分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阳虚体质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3]黄志坚,李杏,刘彬,等.香港地区1022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2):144-148.

[4]邹旭,潘光明,盛小刚,等.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7):903-908.

[5]陈香美,陈以平,李平,等.101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197-201.

[6]杨明,何燕萍,黄李双,等.不孕症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研究[J].新中医,2010,42(5):55-57.

[7]林淑娴.膏方干预亚健康阳虚质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8]聂晨.冬令补肾膏方干预临床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9]吴颂,马艳波,郑红,等.膏滋干预治疗脾肾阳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19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7):994-995.

[10]巴元明.维肾素膏防治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8:4.

[11]黄龙祥.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

[12]李雪.足三里、肾俞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3]杨丽洁.足三里烧山火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14]刘新蕊.立极针法治疗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5]黄瑾明,宋宁,黄凯,等.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10-82.

[16]李美康,李婕,曾家耀,等.针刺壮医脐环穴调理阳虚体质的效果分析[J]. 广西医学,2013,35(10):1343-1345.

[17]赵俐黎,王庆波,陈利,等.火龙灸对亚健康阳虚体质的干预效果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 ):920-922.

[18]彭平,彭鸿, 刘文霞,等.土家医火龙灸调理女性阳虚体质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12(12):33-34.

[19]聂斌,钟旭敏,林湖广,等.扶阳火艾灸对亚健康人群阳虚证调养作用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22-24.

[20]石娇. 扶阳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1]王进东,张春华,胡世平.通督温阳灸法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5,47(2):187-189.

[22]丰芬,阎博华,张晓舒,等.改良长蛇灸治疗阳虚质亚健康患者57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7):55-57.

[23]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4]陈日新,康明非.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中国针灸,2008,28(1):44-46.

[25]庞勇,黄小丽,王晓荷,等.热敏灸疗法调养阳虚质亚健康人群60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3,31(9):151-152.

[26]李伟男.保肾巴布剂穴位敷贴干预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7]庞勇,王晓荷,冯卓,等.三伏天天灸调治阳虚质亚健康人群50例[J].四川中医,2013,31(10):140-141.

[28]吴兴全.固本培元手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

[29]王光辉,张新元,何明菊,等.强身益体胶囊干预亚健康状态脾肾阳虚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11-12.

第4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推拿;亚健康;进展

亚健康状态主要是指患者处于健康与疾病间的一种状态,患者的机体无明显的不适,但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了多种不适感,主要表现在活力降低,对外界的适应力降低等。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及烦躁焦虑、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易感冒、困倦、乏力疲劳等[1-2]。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在临床检查中没有明显的阳性指标,因而既可以经过自身调节后痊愈,也可以继续发展为其他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半数的人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而亚健康状态对我们的威胁也在日益加大,因而在21世纪引起了整个医学界的关注[3-5]。针对亚健康的状态,医学界对其的治疗要秉承安全、有效、自然、无副作用的原则,在这个大原则下,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调理,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疗效较好[6]。

1亚健康的病因机制

在祖国医学中无亚健康这一称谓,但是可以从内伤杂病范畴对其证候的表现进行分析。证候表现主要在:郁病、心悸、眩晕、不寐等方面。临床上一般认为,其病因多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衰、劳逸无度、起居无常、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导致了患者脏腑形神失养,精血亏虚,气血阴阳失调,进而引起了患者出现亚健康状态。国内许多著名学者认为,不良的情绪也会导致其在惊恐、悲伤、忧思、恼怒、压力、紧张等长期刺激下出现亚健康。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心、肝、脾的损伤。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会导致患者的肝失疏泄,而肝失疏泄会进一步的引起患者的脏腑、情志、气机等功能出现改变[7-8]。气虚肝郁、心神失养也是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它主要反映出患者病理的变化过程,例如:低潮时期、身心疾病、自然衰老、过度疲劳等都会造成患者出现形伤和神伤。阴阳失和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与患者的体质也有密切的关系,通常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会有轻重之别[9-11]。

2亚健康的分型

国内外目前对于亚健康的分型有很多种类。我国著名学者何以蓓就将亚健康的状态主要分为肝肾两虚、脾虚湿盛、瘀血内阻、气血亏虚、肝郁气滞5个类型[12]。也有学者将亚健康分为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虚湿困4个类型。著名中医学者余静将亚健康从中医角度分为了秋燥犯肺、肝肾两虚、脾虚湿困、肝气郁滞、心脾两虚5型。其他的分类还有: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湿困型4型[13-15]。分类较多的有:肝胃不和型、心火旺盛型、心肾不交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亏虚型、痰湿内生型、阴虚火旺型、湿热内蕴型、瘀血内阻型、肝郁气滞型等。宫艳华根据五脏虚候,通过心、肝、脾、肺、肾5大系统,将亚健康分为肝脾不调、肝气郁结、心虚胆怯、气血不足等[16-17]。

3推拿治疗

国内学者根据亚健康患者的状态,运用经络整体按摩来对其进行纠正。在患者的头面按揉五经、抹双柳、开天门,在患者的颈肩处搓擦肩胛周围、按压点风池、按肩井,在患者的腰背部揉拿腰背肌、拨揉膀胱经、拿揉上下肢、摩腹、擦腰骶,以到达调节机体的作用。

我们可以重视脊背采用推拿脊背方法对亚健康进行治疗,脊背与内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维系着脊背与周围脏器之间关系,当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紊乱时就易产生亚健康,通过对脊背的推拿可以恢复脊柱与肌肉之间的平衡,可以恢复亚健康的状态。通过推拿脊背可以使骨复位,筋归槽,肌肉恢复弹性,保持血管畅通,对生理部分的失常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对其它疾病进行治疗。对于人身体内的各个脏器都有他的生物信息,所以如果生物信息紊乱易产生亚健康,当脊背出现变化时会影响脏器之间的生物信息。通过对脊背神经进行推拿,可以刺激紊乱的生物信息,使之恢复正常,消除亚健康的存在。对于脊背推拿操作简单,在推拿过程中使人感到全身舒适,放松,对亚健康有恢复作用,可以降低因为亚健康引发的各种疾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一种保健作用。

王华认为,对于防治亚健康状态,除了要进行心理疏导以外,“双固一通”针灸法不失为一种标本兼顾的有效措施。“双固”即固护人体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一通”即疏通经脉,通泻病邪。“双固”用穴为强壮要穴,选取补益先天之精的关元(或肾俞)和培补后天之本的足三里(或三阴交)施以针灸,可固护机体之正气,调动机体的潜在抗病能力[18-19]。例如对于肺系证候调理取足三里、气海、膻中。恶寒畏风易感冒者,加灸肺俞、风门;咳嗽,取中府、太渊。

其他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可以对其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以按压的方式为主,辅以点、刮、推、揉、捏、捻等手法,还可以配以按摩器等器械,对患者的亚健康状态通过不同的手法进行论治,这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比如对于肝肾阴虚的患者,要按压其振肩井、百会、搓摩胸胁、按横擦腰骶等以滋水涵木[20]。对于心脾不足的患者,可以用手点按其鱼际,用一指,再按摩其腹部和面部,震按虚里,揉按头,捏脊等来对其心脾功能进行调节。

4问题及展望

由于目前中医对于亚健康状态研究还不够深入,因而问题有:对亚健康状态无明显的界定标准及范围不明确,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借鉴国外的生存量表,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生存质量表,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特点的疗效评价标准,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由于亚健康的范畴较为复杂,范围较广,因而中医对其病因、分型很难达成共识,因而是否等广泛的进行合作,从证候入手,通过调查,对亚健康病因进行统计难度较大。针灸也应运用到亚健康的治疗中,在使用针灸对亚健康状态进行治疗时,要注意统一刺激时间、刺激频率、激量等标准。除此之外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患者采用不同疗法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统计不同疗法下亚健康患者的疗效。由于许多研究证明,推拿作为调节亚健康状态的方法而言具有安全、自然、无副作用的特点,该方法疗效显著,可以对患者的不适进行针对性的调节,这也为亚健康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雷龙鸣,伦轼芳,黄锦军,等.薄荷精油循经推拿调治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93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

[2]雷龙鸣,曾湘玲,伦轼芳,等.背部循经推拿对39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的调治作用[J].中医杂志,2010(2).

[3]李卫东.解郁安神汤配合推拿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6).

[4]宋鸿权,魏晖,徐勇刚,等.经络点穴推拿对人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61-262.

[5]宋鸿权,魏晖,徐勇刚,等.经络点穴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335-336.

[6]黄麟,王继红,刘佳霭.灵龟八法推拿对亚健康人群IgA及血液流变的影响[J].新中医,2012(1):91-92.

[7]王继红,刘佳霭,黄麟.灵龟八法推拿调治亚健康躯体症状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8):1785-1787.

[8]李守栋.浅谈推拿在调治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3):61-62.

[9]温晓妮.浅谈亚健康状态的推拿治疗机理[J].陕西中医,2008(3):335-336.

[10]徐秋娥.全身推拿治疗亚健康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663.

[11]张光宇,杨珊.通督调神推拿术调治亚健康状态[J].内蒙古中医药,2009,(22):19-20.

[12]伦轼芳,雷龙鸣,庞军,等.推拿对亚健康状态调治作用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6).

[13]刘海洲,李旗,蔡国峰.推拿防治亚健康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7).

[14]牛红社,邢卫芳.推拿手法调理亚健康状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631-632.

[15]杨扬,唐宏亮,庞军.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探讨及方法概述[J].双足与保健,2008(1):21-24.

[16]韩晶,胡幼平.亚健康及针灸推拿治疗概况[J].甘肃中医,2009(6):8-9.

[17]唐宏亮,庞军,高丽芳,等.针刺推拿治疗亚健康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10(8):699-704.

[18]陈立早,王井泉,王丽菊,等.针刺五脏俞为主结合点穴推拿干预躯体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10).

第5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亚健康失眠;黄连温胆汤;穴位刺血拔罐;中医药治疗

亚健康指机体虽无明显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弱,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失眠是亚健康状态中最突出表现之一,临床发生率高。失眠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精神涣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中医称失眠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总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2]。中医药在防治亚健康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门诊患者62例,男24例,女38例;年龄27岁~58岁;病程2个月~3年。62例均有睡眠障碍,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烦躁、易怒等亚健康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2001年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医学专家提出的建议,共30项,具备其中6项认定为亚健康状态[4],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且持续1个月以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大于7分。相关理化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痰热内扰证[5]临床表现: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排除标准 焦虑症和抑郁症,滥用酒精及依赖药物,伴随器质性病变,妊娠期、哺乳期及不愿合作者。

1.4治疗方法 已服用西药镇静安眠药者逐渐停药,经1w清洗期后入组。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药物组成:黄连10g,清半夏15g,竹茹10g,茯苓10g,陈皮10g,枳实10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个,酸枣仁10个,夜交藤60g,合欢皮10g。不欲饮食者加砂仁6g消食化积;肝郁气滞者加香附10g疏肝理气;大便不畅、便秘者者加大黄10g理气通便;舌苔黄厚腻较重者加薏米30g加重化湿之力,心悸心烦、焦虑不安者加生龙骨30g重镇安神。水煎服,1剂/d,2次/d。取背部肝俞、脾俞穴,用75%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使用末梢采血针刺络放血,每个穴位扎10次,然后在放血处拔火罐,留罐10min,1次/3d。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1~2mg,每晚临睡前口服。两组均施以饮食、健康教育、心理及睡眠指导。治疗30d后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

1.5疗效判定

1.5.1临床痊愈 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总时数较前增加3h。有效:睡眠总时数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睡眠总时数较前无改善[6]。

1.5.2根据PSQI[7]对患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定,见表2。

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乏力3例,头昏嗜睡1例。

3讨论

黄连温胆汤由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化裁而来,首见于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临床中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疗效满意[8-10]。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则复其宁谧,失眠则愈[11]。

《灵枢・经脉》曰:"热则疾之。"《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诸热者,如手探汤。"指出热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可以不留针,且针用泻法。研究发现背俞穴刺络拔罐能有效地调节不寐患者阳盛阴虚的失衡状态[12]。故取背部肝俞、脾俞穴刺络放血拔火罐,因为泻法故1次/3d。

黄连温胆汤配合穴位刺血拔罐,二者相得益彰,共奏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之功,治疗痰热扰心型亚健康失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菊贤,杜勤.慢性疲劳与失眠是亚健康的重要表现[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1):48-49.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156.

[3]钱会南.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析中医药防治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589-591.

[4]谢雁鸣,刘保延,朴海垠,等.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的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7):612.

[5]孙涛,王天芳,何丽云,等.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8]周春利,孙欣欣,孔立.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6):503.

[9]赵艳红.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9(16):164-165.

[10]王皖洁.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J].吉林中医药,2013,33(11):1125.

第6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采用 WHO 推荐的 MDI 健康评估量表,对被测试者进行健康综合评价,满分 100 分,85 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 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 ~85 分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患者 32 例( 同意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 20 例( 62. 5%) ,女 12 例( 37. 5%) ; 年龄33 ~ 56 岁,中位年龄 42 岁; 其中管理层干部 13 例,个体工商户 19 例。排除标准: ( 1) 近 1 周内有外感、外伤等急性病史; ( 2)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 3) 有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疾病家族史。

1. 2、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or cell,NK) 细胞制备及回输 采集外周血 50 ~80 ml 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洗涤 3 次,用含 γ-干扰素的 GT-551 无血清培养基常规培养24 h 后加入白介素-2 培养13 ~14 d 后,计数总数 >1 ×109,检测无细菌、真菌污染后 0. 9% 氯化钠溶液洗 3 次,加入含 2% 人血白蛋白的复方氯化钠中,回输前检测内毒素试验

1.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NK 细胞治疗前、2 周期后、4 周期后及 6 个月后分别进行 ESAS、睡眠质量评定量表及 SF-36 调查。

1. 3. 1、FSAS: 由 23 个项目组成,可用于评定有疲劳表现的亚健康与各种疾病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及疲劳的干预效果。薛晓琳等研究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

1. 3. 2、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 : 由美国专家于 1993 年编制,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 1 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刘贤臣等认为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国内患者应用,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睡眠质量测量工具。该表由 19 个自评和 5 个他评条目组成,其中前 18 个自评条目组成 7 个因子,第 19 个条目及 5 个他评条目不计分,每个因子按 0 ~3 分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得分为PSQI 总分,范围 0 ~ 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 3. 3、SF-36: 包括 36 个项目,共 8 个维度分别为: 总体健康( general health,GH) ,生理机能( physiologicalfunction,PF) ,生理职能( role physical,RP) ,情感职能( role emotional,BE) ,社交能力( social function,SF) ,躯体疼痛( bodily pain,BP) ,生命活力( vitality,VI) ,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MH) 。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目前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活质量测量工具。

1. 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x珋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P

2、结果

2. 1、治疗前后疲劳情况比较亚健康患者经自体 NK免疫细胞治疗后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 2 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4 周期及 6 个月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 2、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亚健康患者经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后睡眠质量表积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治疗2 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治疗 4 周期及 6 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 3、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亚健康患者经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均有所提高,治疗 2、4 周期后及 6 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3。

3、讨论

亚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关系密切,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系统的干预措施。干预方法已达到分子基因水平,并获得了肯定的疗效。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干预已有 30%人群恢复到了健康状态。

第7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摘要】 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亚健康;未病学;养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20 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人类的健康理念发生了转变,健康被赋予新的内涵。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1

亚健康的基本概念

临床上存在有一组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痠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来就诊的人群,通过运用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自 80 年代被前苏联学者称为“第三状态”这个新概念以来,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与重视,并将其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出现各种不健康的问题,有可能向疾病发展的一种过渡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人体生命活力和功能的低下状态,不仅表现在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的低下,也包含了心理状态的不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低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尚无确切的病变的客观指征,但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亚健康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和多方面不良影响,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中医药历来重视治未病,对亚健康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医疗过程中显示了肯定的疗效优势。

2

中医学的“未病”学说

中医学的健康观念是“天人相应”和“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及外界社会之间及其体内阴阳和谐的动态平衡。受时代所限中医学的术语中虽无亚健康一词,但早在 2000 多年前成书的中医学经典《内经》中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未病”的概念和“治未病”的观念,如《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未病”、“未乱”就是产生疾病前之状态或征兆,是质变成为疾病的量变过程,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亚健康则应属“未病”、“欲病”层次。中医“未病学”的医学思想,其主要体现于治病之未成、治其未传、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可见中医学是极其重视养生的。

3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观的异同

“未病”的概念是与“已病”的概念相对而言,即非已具有明显体征的疾病,亦非无病,而是指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态或征兆。因此未病学主要讨论的是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及疾病的转变或转归期等的机体变化。其宗旨可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说中医“未病”的内涵应当是包括了亚健康状态在内的所有机体阴阳失调但尚未至病的状态。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形成的主要机理与中医“三因”学说密切相关,其成因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正气耗伤。而现代医学则认为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和社会压力加重、饮食不规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睡眠不足和自然衰老等,并指出人类疾病的 50% 是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由此可见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亚健康产生的认识是相近的。

4

第8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亚健康有身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两种状态,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亚健康生存状态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于亚健康的防治非常重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先贤们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从方法上,预防亚健康首先应从纠正病因开始,“审因论治”,从平时的生活抓起,要从思想上重视自身健康,做到科学的健身、修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主动调适生活起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把健康知识交给每一个人,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才能提高自己健康水平,从亚健康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中医对于防治亚健康状态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利用针灸方法可以起到保健作用。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百会、四神聪、内关、涌泉、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命门、神阙等穴位配伍和治疗最为常用。

药物治疗,比较经典的方剂,如甘麦大枣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都具有值得参考的辨证思路。此外,中医推拿以及各种方法的相互配合都是解决病患和防治亚健康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饮食疗法,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必有秧祸。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生活调整,人体可以通过食疗,使阴阳、气血处于相对性的平衡状态,在具体的人性本色和需求中,体会生命的饮食,调节自己的生活情趣,达到舒缓和化解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第9篇:治疗亚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字】推拿按摩;亚健康;疾病;疗效

一、定义

推拿按摩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在几千年中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门学科,也是一种传统技艺。推拿按摩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和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感到不适的地方、特定的穴位、疼痛之处,通过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抚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等疗效。

二、推拿按摩发展历程及相关疗效

我们的祖先在和大自然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的过程中,艰巨的劳动损伤和疾病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威胁。按摩应时而生,在不断的实践完善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按摩治疗体系。

推拿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古展历程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先秦时期,初步形成一门疗法。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阐述了按摩推拿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指出各种痹症、痛症、痿症及某些急症可用按摩治疗,而腹部患有脓肿者则应禁止施以切按手法,反映了先秦时期对按摩疗法已有相当的认识。《周礼注疏》记载,战国名医扁鹊曾成功地运用了推拿按摩疗法对昏厥患者采取了急救,这是有关推拿按摩疗法医治实例的最早文献记载。

第二阶段:汉-隋唐时期,逐步成为一个学科。

《汉书.艺文志》记录中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成书于秦汉时期。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金匮要略》中介绍了前胸按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术和膏摩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记有掐人中治疗晕厥患者的急救法。隋唐时期设立有:按摩专科,有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职别,并在太医署展开了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第三阶段:宋-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宋朝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宋代医生已经会运用按摩法催产。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经常按涌泉穴,可以延年益寿。之后各朝代均将推拿列为临床专科,促进了推拿疗法的推广和发展。明清时期,在全面总结推拿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推拿疗法,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有关专著达数十种。

总之,推拿按摩学基本上贯穿于中医发展的全过程,相关疗效一步步的被人们所认识。近现代随着西医的传入,推拿按摩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西医西药的副作用也被科学证实,传统中医的无害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推拿按摩学科也经历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三、推拿按摩临床实践经验浅谈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许多人有脊柱疾病,从而处于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通俗讲就是在健康与不健康的中间状态。亚健康不能通过药物治疗,而是在于调理,推拿按摩正是一种较好的理疗方法。笔者在十几年的临床按摩实践中,治疗过无数的关于脊柱病症方面的问题。下面谈谈对脊柱按摩和健康以及对人们生活影响。

临床中通过对疾病的治疗,我深切体会到按摩脊柱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符合中医学的“未病先治”的理论。脊柱作为人体构造的主躯干,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躯干中的中轴,共有33个椎骨,各部椎骨形态,细节各有所不同, 但都具有共同的构成部位脊柱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是一个人气的平衡系统。其中椎体间的关节、椎间盘、韧带之间的稳定性产生内平衡,附着在脊柱周围的肌肉和稳定性产生外平衡。人体亚健康状态与脊柱的关系非常密切,脊柱变形、小关节紊乱错位是引起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出现头昏头部沉重感,眩晕易疲劳,精力不集中,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头痛耳鸣,情绪紧张,容易感冒,且连治不愈,心烦意乱,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四肢冰冷、记忆力减退、全身酸痛不适等,但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这些是亚健康的症状,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人体生理机能的下降是由于机体组织的缺血缺氧,脊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下降,因循环不畅代谢机能障碍而造成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症状产生呢?亚健康的发生发展和脊柱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脊柱是人体的支柱、生命的脊梁,其本身是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囊、韧带等组织来维持稳定的,脊柱的正常生理活动是在肌肉收缩的推动中和椎间盘小关节韧带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外力作用下,以上任何一种组织成分异常或损伤,都可以使脊柱的平衡功能失调,不协调的脊柱间隙变容,椎间孔变形变小,骨质增生,黄韧带增厚,椎管容积减少等病理变化,刺激和压迫脊柱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椎动脉、颈动脉及临近动脉而导致心脑缺血缺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其早期多表现为亚健康状态。

脊柱按摩通过不同的手法配合使变形的脊柱得到矫正,使脊柱内外得到平衡,从而可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中医理论认为,“看病先看阴阳”,可探知阴阳平衡,可以得知体内各脏腑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若阴阳失衡,则人体的各个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导致疾病发生。脊柱周围存在着督脉,为阳脉之海,主要功能是统摄全身阳气及维系全身之气。督脉有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所以对脊柱按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调节气血平衡,从而达到对某些疾病的防治作用。

综上所述,顺应世界越来越偏爱的绿色疗法的潮流,传统医学的优势逐渐显现。推拿按摩无痛苦、无副作用,却一定程度上能从根本处预防和治疗疾病,特别是对于亚健康和人机体各种慢性病有出色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天源.按摩推拿学. 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