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雾霾治理措施精选(九篇)

雾霾治理措施

第1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雾霾天气 成因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44-01

最近一两年,雾霾天气不断出现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严峻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大家重点关注和热烈谈论的问题。雾霾笼罩着整个蓝天,雾霾天气的治理应将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 雾霾天气成因

1.1 气象原因

有关的气象环境进一步促进雾霾天气的出现,依照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定分析指出,秋冬季节是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季节,秋冬季的气象条件是造成最近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九月份开始,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冷空气较少,并强度不大,地面风速较小,有助于水汽在大气地层积累,给雾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环境条件。同时,青藏高原南边暖湿空气强度较强,从而导致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这股暖湿气流顺着西南方向将丰富的水汽运送到我国中东地区,从而引起了这些地方空气湿度大,另外也促进了地层逆温的产生,给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众多城市的搞建筑物不断涌现,引起了风流在经过市区时被强有力地阻碍下来并出现了摩擦从而降低了风力,往往产生微风或者静风,从而不能促进悬浮颗粒的分解和消失,最后只能长期积累在城市中或者郊区附近。

1.2 人为原因

有关气象和环保专家支持,雾霾天气除了由气象因素导致的,化学工厂、汽车尾气增多、农作物燃烧和烧煤等人为行为引起了大气中颗粒物含量加大,这是雾霾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当前,许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已经濒临界限,对气象条件十分敏锐,空气在较好的气象环境下能达到标准,但是只要出现了不利的气象环境,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会立刻下降。另外,有些城市还存在地理位置处于不力位置,除了自身城市所产生的废气,还有一些周边地区的废气顺着气流进入,导致了该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加严重。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汽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却不知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气体和悬浮颗粒的产生,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见度。

2 雾霾天气的治理措施

虽然在当前我国治理雾霾天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雾霾天气的质量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大力整治,努力实现空气质量长期达标的目标。如何有效治理雾霾天气,这就需要我们要始终贯穿邓小平同志提到的“三个有利于”原则来开展治理工作。就是说雾霾治理措施要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提升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城市在治理雾霾天气时要根据自己城市的实际,认真贯彻环保部门要求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整治雾霾天气需要从如下方面开展。

2.1 注重研究,制定达标规划

不仅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空气质量信息公布透明力度,更要集中力量尽早开展研究活动,找出规律,确定排放清单和控制措施。根据城市空气质量政治方式和阶段目标以及相关的治理项目技术,鼓励开展全面、科学、深入地研究,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要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最低限制的标准,加强整治,责任落实到人,采取一票否认制。

2.2 积极防护

加大对交通运输重要场所的监管,主要包含了道路和机场的安全监管。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只要是雾天的能见度低于50 m的情况下立即要求封闭道路或飞机跑道,虽然会引起车辆和航班的拥堵,但是却能够有效减少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从而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另外,汽车司机也要有力配合,平时多学习雾霾天气处理方法,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行。

2.3 全面总动员

治理雾霾天气的重要措施就是政府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建设方针,提高环境准入的门槛,严把新项目建设许可关,将环境影响纳入到企业产业发展评价体系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淘汰高污染产业。加大推行清洁能源力度,重点整治煤炭排量。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石化、钢铁、火电等重点产业大气污染排放限定值,保证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总量下降。重点实行多污染物协同限制,避免第二次污染的出现。另外,机动车辆排除的大量尾气也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政府部门要重视机动车辆的污染防治力度,实行奖励和制约两手抓政策,推动汽车使用的燃油质量和机动车排放标准开展速度相一致,提高汽车燃油清洁能力。另外政府要加大对机动车环保监管力度,完善车辆环保验收机构的监督机制,全方位控制汽车排气总量。

另外,治理雾霾天气仅仅依赖政府的治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有效提高治理雾霾天气的效率,扩大范围。总所周知,机动车辆的尾气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频繁的加油门和踩刹车极易导致更多的PM2.5排出,因此机动车辆司机在行驶过程最好保持三四十公里以内的匀速形式,不仅能实现省油,而且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另外,汽车和冰箱等物喷涂的油漆,室内装修中所采用的黏合物品,都会出现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会不断推动大气反映更加强烈,加大大气氧化性,从而增强更多的二次颗粒,所以,社会公众可以尽量减少私家车辆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杜绝过度装修等行为为减少PM2.5做出自己的贡献。

2.4 建立雾霾抬起预报系统

逐步建立各大城市城区雾霾天气预报系统,逐渐加强风险信息判定和预警作用,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保障,完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监测系统。注重加强对雾霾天气防治预警应急预案、建立城市四区应急机制,出现雾霾天气时有效启动应急系统,开展限制重点污染企业排放量、建筑工地立刻停止施工、机动车辆限制出行等方法,加强对防护措施建议的宣传。

随着各大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资源矛盾越来越大,多样,要根本解决雾霾天气,最重要的是认真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合理解决人力资源矛盾,加快经济发展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和谐发展,让大家都达成绿色生产生活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将城市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才能一步步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1、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一是下大力气搞好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近百分之七十,短期难以大幅改变。二是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各地制定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

2、关键是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一是强制要求所有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煤化工装置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在现有大部分独立火电厂已安装脱硫设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要求所有独立火电厂、自建火电厂、燃煤锅炉以及煤化工装置尽快安装脱硫设施。二是加快出台火力发电、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雾霾治理 困境 对策

近几年来,雾霾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每逢冬季,全国许多地区难免出现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PM2. 5浓度大大超标,其中以京津冀地区最为严重,空气质量甚至下降至“极重污染”或“危险” 的级别。曾在雾霾天视察北京胡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可见国家已经将雾霾治理提上工作日程。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到了官员考核体系之中,2015年1月1日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同时环保部门通过派出督查组、约谈相关负责人、加强环保执法等方式,不断强化雾霾治理的举措和实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雾霾问题并未得到根治,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仍出现了多次严重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自然原因,致使当前我国雾霾治理面临着一些困境,制约了治霾的成效。

一、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雾霾治理是一个长久性工程,想要治理好雾霾,需要各部门统一协调管理,任重而道远。我国有关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非常多,但均未谈到各级政府协调治理,导致各级政府在雾霾治理方面人心不齐,各自为政,雾霾协同治理难上加难。我国宪法以及地方法规都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依照法律法规,管理本行政区划内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务。显然,这些法律法规只是规定了各政府管理本区域内的相关事务,而没有政府之间协同管理某些事务的具体规定。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失衡

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忽略环境治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层面上。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取舍关系,这需要政府部门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取舍,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维护好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利益补偿机制缺失

治理雾霾,需要各级政府承担一定经济损失,同时还要承担治理过程中的经费支出。想要各级政府共同治理雾霾,需要有一定的利益补偿,合作双方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各级政府的利益要求无法满足,使得政府间合作经费不足,雾霾协同治理难以启动。

(四)治理主体间竞争激烈

雾霾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主体不仅包括各级政府,还包括人民群众以及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各主体直接利益竞争激烈,无法平衡。

(五)约束、激励机制缺乏

当下,官商结合倾向严重,某些政府与排污企业间存在合谋寻租行为,在治理雾霾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投机、选择性施政,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存在包庇倾向,或宽松减排标准,约束力不够;另一方面,对于污染排放量少的企业或个人,政策上缺乏激励制度。

(六)治理过程短暂,达不到效果

目前我国治理雾霾的方式存在漏洞,治理过程短暂,达不到实质效果,治标不治本。任务式作业,比如在大型国际事务来临之前采取紧急措施来治理雾霾。这种治理方式,在短期内,能快速看到成果,空气立即变新鲜;一旦国际事务结束,空气又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所以,这种治理雾霾的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消灭雾霾污染。

二、我国雾霾治理的对策

(一)法律与政策两手抓

法律法规的制定要落到实处,真正为我所用。针对雾霾治理,我国需要出台各级政府协同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同时要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出台相应政策,保证利益主体的应得利益,激励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惩治乱排乱放废水废气的企业。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法律与政策的平衡,法律是基础,避免政策取代法律,成为政府寻求政绩的挡箭牌。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属于粗放型,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要想减少雾霾污染,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第二产业的比例,特别是重工业;多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等。将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污染小,产量高,效益好”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治理F霾,需要从源头抓起,减少污染排放量是最根本的举措。

(三)政府间协同治理

雾霾的极易扩散性和复发性决定了治理雾霾是一个长远工作,单靠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人力、物力或者财力,都需要各级政府联合出力,始终把雾霾治理放在工作计划当中,坚持不懈,共同抵抗雾霾污染。各级政府要真正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不要被利益所驱使。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有效治理好雾霾污染,各地区也都受益于其中。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雾霾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

雾霾治理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一项公众感受度极高的社会问题。因而,政府在雾霾治理工作中,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努力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雾霾污染的危害与应对措施,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减少个人燃煤污染排放。此外,基于环境治理社会协商对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的要求,政府还可将公众满意度作为雾霾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测评标准,强化雾霾治理的多元主体约束,提高环境决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度。

三、结语

雾霾治理最关键的困境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以及各级政府利益驱使,不能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还有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一大难题。总而言之,雾霾污染难以根治,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共同努力,多种手段齐头并进,政府切实执行自身职责,以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政策引导,同时要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雾霾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全面治霾。

参考文献:

[1]韩志明,刘璎.雾霾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困境及其对策[J].阅江学刊,2015,(02).

[2]吴笑谦.浅析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5,(04).

第4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随着工业化生产力度的加深加快,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也逐渐加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雾霾的侵害,严重的雾霾不仅给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治理雾霾,重视雾霾造成的不良后果,为我国国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保证市民的健康。

关键词:雾霾治理;环境治理;现状;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水平的生产工程以及市场生活所排放的废气都对大气层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就导致越来越多地区遭受雾霾污染。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雾霾现状做出具体的治理政策,为我国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1雾霾的由来

在了解治理政策之前,应该了解雾霾的由来,只有了解雾霾的由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的污染问题。雾霾主要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早在2014年就将雾霾天气列入自然灾情,可见雾霾程度已经达到灾情的地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雾霾主要由于市场生产所产生的废气以及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过量废气进入空气中,使得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正是由于雾霾将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污染到影响健康的地步,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措施,解决雾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生活环境并且保证身体的健康。

2雾霾天气的现状及危害

目前,我国的雾霾范围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从蓝色预警一直升级到黄色预警。相关部门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已经有大范围的污染,污染程度甚至达到重度或者严重。当某地出现重度雾霾天气时,会导致许多生产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例如飞机停飞、企业停产等,也就是说雾霾天气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同时,雾霾天气中大颗粒粉尘会给人的呼吸道带来病患,甚至引起头痛、眼睛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的健康。通过前文对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的描述,我们深切认识到雾霾天气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起居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为了减少雾霾,降低环境的污染,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调整污染企业的产业结构,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进行工作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雾霾问题,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为人类服务,而不是给人们带来伤害。

3针对雾霾问题的对策分析

3.1政府针对雾霾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3.1.1加大绿化面积,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量加大。

3.1.2减少企业工厂的污染排放。利用政府的力量,监督并严厉管制企业和工厂的污染供需。对于不合格的企业,要求停产,并且提升其他企业对于环境的重视度,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从根本上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力度。

3.1.3强化监管。经过多年的治理与监管,仍然存在一些地区的治疗现状偏离治理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在环境治理方面为了使其和欧洲的标准看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果没有符合西方的治污水平,汽车的排污尾管不能生产,不合格的烟囱需要推倒重建或者迁移到别处。

3.2社会针对雾霾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我们可以利用社会这个大集体来解决雾霾问题,比如可以增强雾霾的宣传力度,使群众提高对雾霾的认识度,强化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减少环境的污染,都能为解决雾霾问题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3.3个人针对雾霾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3.3.1雾霾时最好不开窗。

3.3.2外出时为了保护自己应该随身携带口罩。

3.3.3因为雾霾时严重缺少紫外线照射,会影响人体合成维生素D,所以应该适时补充维生素D。

4环境治理措施

调节能源结构为了彻底解决雾霾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从根本上认识雾霾的产生原因,通常情况下,环境学者会认为是化石燃料引起了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过度的燃煤,从而带来了废气的过度排放,导致雾霾越来越严重。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使经济能够得到转型。

4.1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在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要位置的是煤炭,而天然气的使用量是极少的,这就导致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废气急剧上升。只有调整好石油、天然气与煤炭之间的消费结构,优化传统的能源消费比重,才能够有效改善现状。

4.2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在优化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还可以开发新的能源供人们生产生活的使用。例如可以开发生产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这样不仅仅可以降低传统能源所带来的污染,还能够为我国节省更多的能源。同时,使用自然能源比如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这样一来,还可以在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高地。

4.3大力开展节能环保,实现低碳消费。

节能环保、低碳消费是目前社会上提倡的生活方式,为了治理雾霾,人人都应该提高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地实现人人环保,人人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4.4加大政府参与度

在环保事业的建设中,起领导作用的多数是政府。执政部门通过强制力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增砖添瓦,能够领导并指挥各个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防止在环保工作进行中出现差错。只有利用政府的强制力,才能够高效快速地提升我国的环保效果,改善空气质量。

4.5公众积极参与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污染环境的行为,根据新环保法规定,公众有参与并监督环保的权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边出现污染环境的事件,应该及时制止,并且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惩罚,或者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利用自身的权利维护公众环境,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同时,我们也应该参与环保工作,减少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在平时生活中尽量选择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

结束语

雾霾天气是自然对我们的惩罚,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警告,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的雾霾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明.我国雾霾治理的政府责任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4.

[2]孙鹏举.我国雾霾污染法律治理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4.

第5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雾霾天气;交通运输;治理措施

0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运输对于能源的消耗正逐年上升,年耗能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3.5%~4%,石油消耗战全国石油总耗费的1/3。石化能源的消耗,伴随着废弃污染物的排放,雾霾天气因此增多。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雾霾的肆虐。尤其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的持续性雾霾天气,俨然成了“重灾区”。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雾霾天气现象的不断增多,连理论上最不可能出现雾霾的海南,2015年初也出现过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南京更出现了红色雾霾。大范围雾霾天气造成的严重后果,致使现在的人们“谈霾色变”。相比与交通受限、航班延误这些雾霾对于交通行业的影响,身体健康受到的威胁更受到人们的重视[1]。

1 雾霾的概念

雾是自然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水汽,以灰尘为凝结核,基本无毒无害;温度越低,大气中水汽越容易达到饱和,能容纳的水汽就愈少,越容易形成雾。而霾是漂浮在大气中的众多微小尘粒、盐粒或烟粒的集合体,一般为乳白色,它能弱化物体颜色,当这些微小颗粒达到一定数量,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0km以下时,就形成了霾。霾是一种气溶胶,可以在全天任意时间段内出现。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两者的混合物,是对空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随着雾霾天气的频发以及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全国不少地区将雾霾天气归类于一种灾害性天气,并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网,其中PM2.5含量是重要监测指标。

2 雾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1 雾霾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于铁路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雾霾中含有大量吸附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颗粒,这些颗粒很容易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周围集聚,比如,车顶的高压器件、无线电接收设备等。产生的“污闪”现象,有可能导致列车上的输电线路以及无线电通讯设备发生故障,这都给电网输电和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雾霾对公路和航空的限制比铁路大,一旦遇到春运高峰期间的重大雾霾天气,会有大量客流涌向铁路运输,这无疑增加了运输压力。铁路部门应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恶劣天气情况下的运输安全。

2.2 雾霾对公路运输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公路运输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雾天气下,会极大的降低能见度,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干扰驾驶员的观察与判断,甚至高速部分路段常出现雾团,使驾驶员产生错觉。从驾驶员的心理变化角度分析,当行驶过程中遭遇雾霾天气时,驾驶员会主观地设定安全速度与间距,但通常情况下与实际所需的速度及间距有很大差距,恰好这时可见距离要小于绝对安全的间距,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驾驶员的判断难度,只要前面的车减速超过一定值,就容易发生追尾[2]。

通常可通过控制气溶胶含量减小低能见度事件发生的概率,但这种方法对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能见度低于100m的大雾天气条件,是没有影响的。具体来说,雾、霾或雾霾的混合物均能引发500~1000m的低能见度天气,雾和雾霾的混合物可以导致200~500m的低能见度天气,而能见度小于200m的事件,则是受雾天气影响[3]。

2.3 雾霾对航空运输的影响

雾霾对航空运输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雾霾天气引起的低能见度,能见度过低,会干扰到飞行员起降时,对滑翔跑道两侧标线的判断,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降。雾霾过大时,会造成航班延误,致使货物和人员无法及时送达目的地,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鉴于雾霾天气对航空运输的影响,业内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保证飞机的正常起降,比如,盲降系统的逐步完善。这种技术的普及,是人们应对恶劣天气环境下,被动采取的应对措施,治标不治本,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控制雾霾。

3 公路运输引发的雾霾问题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垃圾焚烧、建筑扬尘等。其中,汽车尾气是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以柴油作为动力的车辆是排放污染颗粒的“大头”。以汽油作为动力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诸如氮氧化物的气态污染物,一旦遇到雾天,就极容易结合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4]。

拥堵不堪的路况会使汽车在怠速时较平时排放更多的尾气,而这也是大气污染加重的原因之一。按燃料类别划分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可知,汽油汽车占83%、柴油汽车占16%、燃气汽车占1%。由此可见,99%的汽车都耗费汽油、柴油,现对这些车辆的尾气排量作估算,将污染排放单位全部换算成小客车的排放量,也即等同于拥有1920万普通小客车的汽车尾气污染排放。根据北京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下,北京小客车平均每天的行驶时间1.5小时。一般的小汽车在怠速状态下,PM2.5的平均排放量值为214μg・m-3。当踩下油门,发动机平均转速达到2500转,PM2.5瞬间排放量上升至1095μg・m-3。依据北京市交通的平均时速15公里/小时,发动机转速1000转以上,PM2.5的日均排放量为260万微克。

4 公路运输能在治霾中发挥的作用

浓雾条件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其特点是后车期望紧跟前车行驶,这样可能会带来跟车行为中急加速和急减速的发生次数增加。而这样的特征可以通过交通流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来模拟。CA模型是一种时空变量和状态变量均离散的模型,由于CA模型对车辆运动的模拟非常有效,因此在交通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谭金华[1]研究发现,在CA模型中取区间的下边界值,能减少最多的能耗和CO、NOx排放。即在制定应对浓雾天气下公路应对措施时,可以将能源和环保因素适当进行考虑,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措施。

4.1 绿化带隔离

绿化隔离带是吸收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最为相关的一项举措。绿化隔离带能够吸收尾气,但出于在绿化过程中的美观需求,栽种树木或草皮时,往往堆积过多的土壤。晴天时,在地表的土壤在汽车驶过后很容易形成扬尘;雨天时,土壤很容易被雨水冲刷形成泥水,造成流失。环保部门因在减小土方量的基础上,将多余的土方运走或加盖挡土布,使绿化带中植被与其需要的土壤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减少水土流失及扬尘[2]。

4.2 尾气吸收路面

光催化汽车尾气吸收路面,是近几年国内研究的热点。该技术是将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铺设于道路表面,催化剂在紫外线的诱发下,体现出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它可以将笼罩在道路表面的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水,二氧化碳及盐类物质,并且催化剂本身只起到了催化作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会产生质量损失。这项技术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得到了探索性应用。在铺设的试验路上,氮氧化物浓度普遍降低了60%~70%。北京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应用此类新技术,对于雾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5]。

4.3 道路吸尘车

北京天路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全气动干式吸尘车,该车与普通道路除尘车不同的地方在于,巧妙地将空气动力学原理运用到车载除尘系统上。全气动干式吸尘车采用高速气流,边吹边收集,通过2层灰箱使气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循环过滤,利用颗粒物自身的重力辅以离心分离技术,使污染颗粒与空气分离,最后再经过特制的抽滤装置对粉尘进行二次过滤,将PM2.5收集到滤网上,随后将除去杂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吹向地面,将地表及路面缝隙中的细土吹起后再吸入灰箱。

全气动干式吸尘车基于其先进的设计思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全气动干式吸尘车清扫路面达到一定周期后,路面积尘将明显减少,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含量将明显减小,这不失为一种从源头治理雾霾的好方法[6]。

5 结语

本文从雾霾的成因起,概括了雾霾对于交通运输的影响,并重点思考了由公路运输行业引发的雾霾问题,指出了尾气排放是公路运输行业中引发雾霾的首要因素。提出了可以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采用尾气吸收路面技术以及道路吸尘车等措施以应对雾霾。但雾霾治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光靠某一个行业单方向的治理,显然是杯水车薪,更应全行业通力协作,树立起全民治霾的理念,建立起全民治霾的信心,方能取得这场应对雾霾攻坚战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谭金华,石京.高速公路间断放行的能耗和排放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499-502.

[2]吴彬贵,解以扬,吴丹朱,等.京津塘高速公路秋冬季低能见度及应对措施[J]. 自然灾害学报,2009,18(4):12-17.

[3]杨晓丹,狄靖月.天气现象影响公路低能见度的特征[J].科技导报,2013(32):58-63.

[4]李霁娆,李卫东.基于交通运输的雾霾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以北京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04):147-150.

第6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在艳阳高照之时,不能忘了还有雾霾重现之日。痛下决心采取果断行动防治雾霾是人们未来病于和死于雾霾,还是战胜雾霾的关键。雾霾成因已经有初步定论,三大类污染物是造成雾霾的主因。一类污染物是有机物,占1/4,另外两类是无机物,分别为硫酸盐和硝酸盐,这三大类污染物占比达60%,是形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PM2.5主要还是来自燃煤、机动车排放以及日常的工业排放。

针对雾霾的主要成因,国家主席也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中央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雾霾之后,决策怎样落实到行动才是关键,这其中就不排除存在病急才投医、不病不投医的心态和行为。

在雾霾严重之时,环保部派出12支督察队伍赴北京和其他地区检查污染企业和建筑施工点,就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及《大气十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察,发现许多问题。

一是面源污染仍然严重。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烧荒、烧秸秆,甚至是工业废弃物,仍然可见。二是燃煤散烧、自建小锅炉现象依旧存在。三是建筑工地、砂石堆放场、煤堆、料堆等地面覆盖率低。四是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排污严重。例如,督察组仅在河北廊坊一天就发现18处问题,甚至霸州一家因污染物超标排放被当地政府责令停业整改的玻璃厂仍在违规生产。

发现这些问题怎么办?是严格按《大气十条》查处,还是纵容包庇和姑息?中央督察是不是只在发生雾霾之时才行动,而在艳阳高照时就收兵回营,偃旗息鼓?

第7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两会之后,一则治霾“军令状”落空的新闻,在舆论圈里回旋。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公报披露,重点监测的全国161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未达标的城市超过90%。此前的2013年,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状况,全国31个省(区、市)与环保部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立下治霾“军令状”。同时,各省级政府也与其下辖城市签定“军令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铁拳治污。但今年统计局的这份公报则无情地表明,治霾“军令状”,事实上已经成为空令状了。

“军令状”何以落空?或许当初主观上都意识到治霾是大局,是利国利民的必需,但能不能完成治霾任务其实也是没底的。而且雾霾成因复杂,其形成没有明显的区域性界限,一旦追责,既可以一推三六九,也可以以法不责众来脱责。可以说,从一开始签定,其结果都是能够想像得到的。

雾霾可不可治?答案是显然的。无论是南京的青奥蓝,还是北京的APEC蓝,都证明,只要统筹有序,痛下决心,治霾不是不可能。但治霾要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和GDP指标为代价,而这个代价之沉重,远不是一两个地方能够承担得起的。治霾要讲政治,更要讲科学。对国家来说,必须全国一盘棋,你治他不治,这既不公平,也达不到实际效果。对国人来说,可以说是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但每个人都可能对雾霾的产生有所“贡献”。因此,治霾不仅是国家的事情,是地方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个人的责任。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对系统的治霾措施有所理解,也容易接受。以南京为例,以往争论不休的禁放烟花爆竹政策,在今年几乎达成了全民共识,执行起来也非常顺利。

必须认识到,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英国为了治理伦敦雾霾,花费了30年时间,我们当然不能指望一两年空气质量会有大的提升。就现实而言,中国的重化工依然占据着国民经济首要位置,这正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而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产业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人们不满意的并不是治霾太慢,而是治霾“军令状”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操作方式。各地在立治霾“军令状”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治理雾霾的艰巨性,制订的计划也要尽量合情合理、易于操作,让治理雾霾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既不期望出现治霾“”,也不能久拖不决、一直耗下去。

治霾“军令状”普遍落空,应该给我们以足够的教训。一方面,需要反思治霾政策的缺漏,并有所改进。另一方面,也要对各地治霾的实际措施进行检讨,对治霾的力度进行评估,对治霾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平衡,进行科学研究和把握。更主要的是,对一些阳奉阴违、不积极履责、唯GDP论的地方领导人,必须进行严厉的问责。“军令状”落空了,治霾的时间表可以调整,但治霾的决心和任务不能打折,这既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承诺,也是考验党和政府执政智慧和能力的一份试卷。

第8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雾霾;格里斯托克斯理论;问题;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4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我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即环境污染。雾霾作为本世纪的新型污染物,席卷世界各地,各国也在治理过程中努力探索有效的治理手段和工具。总所周知,解决雾霾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的博弈。格里斯托克斯理论为雾霾雾治理问题提供了先进的理论知识,本文将其应用与雾霾治理中,希望为后续探索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

1 我国雾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信息封锁,公开度不高。首先,我国环保局在雾霾治理、空气污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信息披露工作仍存在很大不足,信息公开度不高,这表明他们对于雾霾治理工作盲目自信,无法积极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其中,忽视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其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我国部分地区在治理雾霾工作中,将本地环保局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重要的研究机构,它实则隶属于政府,业务范围虽然很广,涵盖了环境科学、环保规划、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清洁生产等工作,但这些工作所披露的信息缺乏有效性,无法为实际雾霾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手段。

(2)市民环保意识差。对环境改善投资比较大,但公众对环境的认识依然非常消极,而且环境质量差。尽管国家在雾霾治理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我们或许会发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公众对环境认识。因此,改善环境和促进公众意识应该是一致的。总体而言,中国公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对雾霾治理十分重要。

(3)政府环保部门治理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地方各级政府负责当地的空气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地区企业接受政府的管理,通过安装脱硫脱硝装置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我国在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控制方法相对比薄弱,没有找到更多技术性手段解决雾霾问题。治理手段的缺乏,无法满足我国治理雾霾的实情,这也暴露了技术发展的滞后性。

2 基于格里斯托克斯理论完善我国雾霆治理的具体对策

(1)制定详细的信息披露计划,不偏离实际。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无法体现雾霾治理实情,阻碍了治理工作的进展。因为雾霾污染信息公开度较低,导致我国大部分公民对政府行为的认识率也很低,而且很可能是对治理雾的措施和行为的误解和冲突。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或是可能产生误会,从根本上打消市民的猜测和偏见,尤其是地方环保局应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制定详细的信息披露计划,深化信息披露程度,丰富信息披露内容,并执行开放、透明的管理方式,主动接受市民的监督检查,获取更多信任,调动公民积极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雾霾治理工作中来。

(2)加强公民参与雾霆治理意识。首先,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宣传是一种倡导雾霾治理理念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够使公民全面、快速地了解治理方针和理念,为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通过政府直接信息,或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让市民对直接受益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造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绿色消费观念植根于公民的思想,逐步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命令与服从,而是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和谐关系。其次,提高公民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应加强人们对雾的认识和了解危害程度,使他们真真切切地认识到雾霾污染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最后,提高公民责任意识。雾霾问题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没有公民参与是无法真正解决的。政府在实施治理计划时,离不开公民的支持,然而,很多公民对自身责任认识不足。如今,公民参与雾霾治理活动已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才能让更多的人以身作则,投身到治理工作中来。

(3)开发多元化雾霾治理工具,实现科学管理。首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根据空气质量问题,地方政府应选择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解决方案,其中最困难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现“美丽城市”必须要通过“绿色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其次,完善技术标准,提供无缝服务。对于网站建设技术标准是同等重要的,以避免“僵尸网站”、“百搭网站”,政府应着力完善网络设计、数据库建设,如规范页面链接,人们询问雾霾相关的治理政策时,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这样的要求,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整合,提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无缝服务。最后,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对治理工作进行公开考核。市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局网站建设和管理作为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要评定治理工作的好坏,必须制度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优化内部管理,给予环保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员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对不合格项目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定期学习、定期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进行公开检查。同时,要建立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在每个环节设立投票渠道,鼓励公民参与投票活动,建立公开型、互动型的考核制度。

3 结语

雾霾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作为工业社会发展的附属品,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我国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应该学习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雾霾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因地制宜的治理理论,丰富技术手段,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争取早日战胜雾霾,让蓝天白云永不离开。

参考文献:

[1]曹运星.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中公民参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15).

[2]戴星翼.论雾霆治理与发展转型[J].探索与争鸣,2013(12).

第9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一、跨行政区划污染与协同治理雾霾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一)雾霾的溢出效应与跨行政区划污染

溢出效应的本意是某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对本组织产生预期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个体或者组织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溢出效应组织活动过程中对非组织成员或者其他组织会产生正外部性效应。与溢出效应相对应的是回波效应,即受到溢出效应的成员或者组织会对产生溢出效应的组织产生正面影响。本文借用溢出效应表示污染源区域对邻近区域产生的负面影响。京津冀三地原本属于统一行政区域,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紧密联系。在北京和天津先后独立为直辖市后,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始出现较大差异,京津的大城市病与城市的高污染问题同时出现,在2013年“雾霾”成为网络关键词后,京津冀区域的雾霾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地在空间上不可分割,在经济发展上紧密联系,在雾霾问题上也被牵扯在一起。雾霾在某个地区产生,会弥散到邻近周围区域,随着雾霾散播区域扩大,其浓度逐渐降低,污染程度也相应降低。雾霾的流动性特征使得京津冀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必须跨区域治理雾霾治理污染,以便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理成效。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呈明显的趋同性特征,北京与周边的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天津、唐山等6市的PM2.5指数具有同涨同落趋势,因此京津冀地区成为了区域性的雾霾污染群落。调查分析表明,北京的PM2.5污染对相邻6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度,并且北京对其他城市污染冲击的衰减速度小于周围城市对北京污染冲击的衰减速度。[1]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在雾霾污染方面已经是相互影响的格局,在这个污染群落中,北京对周边城市的负面影响高于周边城市对北京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相互间存在重要影响并发展成为一个污染群落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跨区域治理雾霾。在污染空气从污染源产生并跨越行政区划边界向区域蔓延后,虽然邻近行政区划不存在污染源或者存在较弱的污染源,但同样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空气的影响。跨区域污染必须与跨区域治理相伴随,否则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污染源区域由于高污染而在达到高经济增长的同时,邻近区域却在低污染且经济在低位徘徊的同时,承担较高的污染治理费用。按照这样的逻辑,任何一个区域均不希望担任后者的角色,于是邻近区域间在污染问题上就会存在博弈。

(二)雾霾治理过程中的博弈问题分析

1.非合作博弈下的搭便车行为与霾污恶化

在治理雾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效,不同行政区域间必须加强合作。邻近区域在雾霾治理问题上存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种情况,前者的结果是邻近区域都会出台较好的治理措施,以期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污染程度尽快降低;后者的结果是邻近区域在治理雾霾过程中持不合作态度,双方都不减少甚至增加污染排放,区域污染程度不但不能降低反而增高。前一种状况下,邻近区域都会从雾霾治理过程中受益,后一种状况下,邻近区域都会因雾霾加重而受损失。图1展示的是A和B两个区域在治理雾霾问题上产生的博弈过程。该图中展示的是两个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过程,参与博弈的个体增加时可以首先将其简化为两个个体的博弈,得出的结论不会受到影响。图中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表示A区域和B区域。图中的曲线A1A1、A2A2、A3A3、A4A4、A5A5向坐标系的左下角突出,表示A区域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得到的效用,越靠近左下角的曲线表示效用水平越低,越靠近右上角的曲线的效用水平越高,如果用U表示效用水平,则存在如下关系:U(A1A1)

2.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帕累托改进与霾污减轻

前文论及,在非合作博弈情况下,“区域A+区域B”的霾污程度会加重,这就需要在两个区域间构建起合作治霾的机制,在合作治霾的情况下,每个区域都要有明确的治霾责任,“区域A+区域B”的治霾力量都锁定霾源,同时实行多治霾多付费的对策,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于两个区域都相对比较合理。在合作博弈情况下,虽然还会存在产霾企业获得的收益与治霾投入付出的成本间存在不对称问题,但不合理程度会尽量减轻,经济发展与治理雾霾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理顺。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是制度设计层面的一次帕累托改进。经济学理论认为,存在甲乙两个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在甲的收益不降低的情况下,乙的收益却能够得到提升,这就是一次帕累托改进。因此在合作博弈情况下,A与B两个区域会将各自的效用水平锁定在图1中的Y区域。以图中枣核区的M点为例,M点可以做出三种选择,每种选择出现的结果都会有差别:在第①种选择中,M沿着B2B2移动,因为同一条效用线上各点的效用相同,因此B的效用不会降低,对A的效用水平却可以由A3上升到A4,即M点在该运动轨迹下,B的效用水平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A的效用水平却能够上升,这样的帕累托改进对A是有利的,但B不会受到损失。因此在合作博弈情况下,A、B两个区域在合作治霾问题上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第②种选择中,M点沿着A3A3移动,在这种情况下A的效用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B的效用水平却从B2B2上升到B3B3,这仍然是在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制度设计上的一次帕累托改进;在第③种选择中,M点不沿着枣核区的边缘移动,而是从M移动到N,再从N沿着NB2’或者NA3’移动,从图上可以看出,A3’和B2’的效用分别高于A3和B2,即U(A3’)>U(A3),U(B2’)>U(B2),因此当M点向枣核区内部移动时,A和B的效用水平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如上3种情形中,第②种情形是最理想的。这需要A、B双方明确各自责任,在治霾付费问题上也要在投资数量上进行详细分割。在第③种情况下,帕累托改进的最佳位置应该是在R―S线上的某点上,这时A、B两个区域都实现了各自的预期,同时对对方的治霾决策也相对比较满意,两个邻近区域在合作治霾问题上达到了较高的合作水平。这种合作水平的维持,一方面需要严格的制度设计做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双方恪守诚信,即在合作治霾过程中任何一方不能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扩大产霾量,从而相应地让合作者受到损失,导致二者又从合作博弈退化到非合作博弈状态,区域霾污又回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聚集节省与外部经济

在有密切联系的邻近区域间通过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能够创造更大的聚集节省。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最先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其研究范围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跨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其研究对象,因此该理论与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收益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收益理论都有很大关系。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中,通过参与合作的各个区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通过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投入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资源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会使参与协同发展的各个区域均受益。图2展示的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创造的聚集节省的情况。假设甲乙两地都同时生产M产品,前者的产量为M1甲,后者的产量为M2乙,在M1甲和M2乙单独生产的情况下,前者的生产成本(C1甲)高于后者的成本(C2乙),产品相同但生产成本有差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有差别,如果M2乙与M1甲以同样的市场价格在出售,前者就会因为利润较低而被逐出市场,而当甲的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市场就会由于存在供给缺口而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在乙被逐出市场后,乙地同时也会存在资源闲置问题。甲乙两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从而出现较大差异。现在将两个区域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生产M产品,于是图2中的左半部分中M1甲向右扩大到M1甲+M2乙,生产成本由原先的C1甲降低为整合之后的C3甲,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C1甲、C2乙和C3甲等三个成本水平中存在C1甲>C2乙>C3甲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区域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展,能够产生较好的聚集经济效应。在资源整合在一起后,两地的生产成本都较各自原先的水平更低,这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非单纯给处于劣势的甲地带来收益(C1甲>C2乙,从而甲地不占优势),给占有优势的乙地也带来收益。因为整合发展后的成本水平C3甲明显低于原先各自的成本水平。如上讨论是建立在两地资源整合不存在外部经济条件下的情况。如果存在外部经济,则资源整合后的“产量―成本”线会由l1甲下降到l2甲,从图中可以看出,后者与前者相比较,在获得相同产量时,后者付出的成本更低,以E3甲与E4甲相比较,两处所对应的产量相同,但E4甲对应的成本C4甲较E3甲对应的成本C3甲稍低,这就是由于聚集效应造成的成本节约。在图2中,沿着箭头a的方向,即从l1甲到l2甲再到l3甲是聚集效应逐渐增加的方向,外部效应越强,l2甲就会越加靠近原点(图中的三条曲线中,l3甲的聚集效应最强),聚集节约越大即图2中的阴影区域就会越大。因此邻近区域通过创新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使得各个区域能够充分发展自身优势并展示比较优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存在行政区划约束与相邻区域发展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优势区域会认为为弱势区域做补贴,从而弱化与弱势区域进行一体化发展的愿望。根据前文分析,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受益者不但是弱势区域,优势区域也会从中受益,当然优势区域较弱势区域的受益程度稍小。在图2中,优势区域乙的受益程度为C2乙-C3甲,其幅度要小于弱势区域甲的受益幅度C1甲-C3甲。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同样存在一体化问题,可以协同治霾的两个邻近区域在各自治霾的情况下,单位治霾投入获得的边际收益都会相对较低,而且霾源在没有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治霾效果就会更差,两个区域合作治霾就产生聚集经济效应,治霾的综合成本就会降低,而且会降低由于非合作博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雾霾的促成因素、分布区域与协同治理的依据分析

前文论及,雾霾具有流动性特征,因此受雾霾影响的区域不一定就是产霾区域,因此产霾区域需要负责其管辖的行政区域以外的邻近区域的治霾问题。雾霾的制造者会在产废过程中受益,而且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却需要更大区域承受,受益与受损存在严重不对称。经济学理论认为,私人受益高于社会受益的情况下,社会就会为较高的私人受益承担更多的成本,这时私人行为就会对社会产生外部不经济问题。产霾区对非产霾区造成负面影响,而其收益又远远高于周边区域时,外部不经济问题就随之产生。既然如此,在治霾过程中就要以产霾区域为主导,充分整合周边区域,才能够充分展示资源聚集整合优势。

(一)雾霾的促成因素与京津冀产业分布

1.雾霾的促成因素分析

2013年雾霾成为网络热词以来,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雾霾问题。当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的密度超过了空气承荷力时,雾霾就会产生。专家认为,雾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与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以及其他的有机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这些成分与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形成气溶胶,长期漂浮在空中而不能沉淀下来。其中PM2.5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人们在呼吸过程中这些微粒会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从而造成疾病,对人身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雾霾一般有机械污染、化学污染和光化学污染等几种情况,机械污染是由工厂排放烟尘和机动车扬尘所致。化学污染是由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其他氮化合物影响所致。光化学污染是多种有害组分在光照下产生化学反应并进一步形成有害物质所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增加,工厂、矿山等制造的烟尘、机动车引发的扬尘以及建筑工地制造的烟尘,以及多种有害化学气体排放到空中,都成为雾霾产生的重要成分。PM2.5由于表面积巨大,人体吸入后会深入血液,从而会导致难以治愈的呼吸道疾病。同时也会影响能见度从而影响交通,也会通过影响光照而降低农作物产量。正是由于雾霾具有较大的潜在隐患,并且出现该问题后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所以成为关注的焦点话题。雾霾既然是由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程度超出了环境容纳阈限,即自然环境在较短时间内不能对排入的异物进行稀释,就需要从改变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入手,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蚪饩鑫眦参侍猓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2.京津冀产业分布格局分析

图3展示了京津冀各个区域的产业分布情况,各个区域的产霾量存在差异,河北省行政区域呈“空心拳头”形状,将京津包裹了起来。处于主导风向上游的张家口和承德的产业构成中,以非污染类型的产业为主,污染性产业主要分布在主导风向下游即京津东侧和东南侧的河北省地区,图中的F1F7分别表示了石、邯、衡、邢、沧、津、唐等城市对北京产生的影响。由于这些城市到京津的距离存在较大差异,对京津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论及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问题时,需要按照距离京津由近到远,按照“分步走”的方式逐步进行,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近京津的河北省区域内的保定、唐山、衡水、沧州、廊坊等与京津协同治霾的对策,这些城市与京津之间形成高效互动。从图上可以看出,沿“石家庄―衡水―沧州―天津―唐山”一线围绕北京形成弧状污染链,形成环北京污染弧,在西北风和东南风两个主导风向的影响下,污染弧与京津之间的雾霾相互影响。因此“问题空气”在“京津+环京津地区”范围内已经是大范围内产生和大范围内污染的问题,单纯从某个区域着手治霾并不能解决问题。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在治理雾霾问题上也应该采取“联防联治”的措施。治理雾霾需要与建设城市体系“齐步走”,通过“软区划”[2]方式对三地的污染行业进行统一治理,既不应该发生“京津污染、河北买单”的问题,也不应存在“河北污染、京津买单”的问题。京津与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的空气质量都能得到改善。

(二)雾霾的分布区域分析

图4展示了我国雾霾的主要分布区域,雾霾分布区域虽然较广但相对集中,各区域的雾霾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京津冀地区以及豫北地区雾霾比较严重,鲁、晋、鄂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区雾霾也相对比较严重,东北地区的中南部也存在雾霾问题,除此以外的其他地区虽然也有雾霾但程度较轻。从图上可以看出,全国雾霾分布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即图中的①②③④连线以东的地区。京津冀地区在太行山以东,成为雾霾的重灾区。在2013年1月13日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全国污染最严重的石家庄、邯郸、保定、北京、长春、唐山、沈阳、西安、成都、郑州等10个城市中,河北省有4个城市,保定和唐山榜上有名,而这两个城市与京津距离很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与京津大都市逐渐形成“双核+双子”的结构。在全国所有受雾霾影响的区域内,京津冀地区最为严重。京津两个大都市人口密度大、产业分布集中,正在以京津为核心发展成为京津冀城市群。雾霾的严重程度要求人们深刻思考治理雾霾的措施,在合理化产业结构和降烟除尘等方面做文章。前文论及,雾霾是在空气的稀释能力已经饱和情况下出现的大面积污染现象。既然空气对有害烟尘的稀释能力有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排烟排气方面就需要有节制,不能因过度排放有害烟尘而造成作为公共物品的空气的“公地悲剧”问题。在治理雾霾问题上,需要按照行政区划问责,构建一体化机制进行治理。

(三)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的依据分析

1.污染企业外迁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雾霾

由于京津与近京津的河北省间“包裹与被包裹”的独特的行政区划关系,北京的雾霾能够弥漫到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的雾霾也可以弥漫到京津上空。谁都明白,雾霾发源地的雾霾浓度最高,因而负面影响也最大。京津为了解决雾霾问题,首先做出的抉择是将污染产业外迁,但该举措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雾霾。由于外迁产业仍然分布在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因此雾霾仍然能够笼罩在京津上空。雾霾并不像企业有行政归属,通过“甩包袱”将治霾企业搬迁,邻近区域间只是在进行零和博弈。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只有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治理雾霾。但由于行政区划相对稳定,治理雾霾应该超越行政区划限制,尽早形成治理雾霾的一体化治理措施。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表明,较大规模的城市团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从吸收模式向辐射模式的变化,前者以集聚发展为主,后者以分散发展为主。大型城市团的产业集中度、人口集中度在提升过程中,就会引发城市病,雾霾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城市团在发展过程中,要具有分散布局的前瞻性意识。在分散发展格局下,核心城市的非核心职能外迁,同时导致产业外迁和人口外迁,核心城市与腹地可以实现均衡发展。城市团进入分散发展阶段的职能外迁与前文论及的“甩包袱”并非同等概念,前者是在科学论证和规划基础上,包括产业和人口在较大范围内合理布局的总体安排,不会在为核心城市“解决问题”的同时在周边区域“创造问题”。

2.区域一体化治理雾霾的有效性分析

根据前文,图5中的M点在向枣核区以内或者在枣核区的边缘移动时都是实现帕累托改进。因此只要邻近区域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能够从非合作博弈转向合作博弈,就会减少“公地悲剧”并实现帕累托效率,高层对话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基础。在各个区域分散治理雾霾的情况下,由于治霾投入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间非合作博弈倾向的存在,雾霾不能得到根治,而合作治霾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图5中,X区域的投入为MXMX,产生的效用为IX,Y区域的投入为MYMY,产生的效用为IY。但是当两个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时,总投入不会发生改变,仍然为MX+Y=MX+MY,但所取得的成效IX+Y却远远超出分隔治理条件下产生的效用IX和IY。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前文论及的外部经济效应外,规模效应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即雾霾在规模化治理过程中产生的边际投入取得最大边际收益的状态。而在邻近区域单独治理雾霾情况下,不仅不会促成规模效应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挤出效应,即一个区域投资的增加而导致另外一个区域投资减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在变相地增加邻近区域的治霾负担。假设X区域起初并没有发觉Y区域较少治霾投资,因此即使Y区域投入降低,X区域的投入也不会降低。当X区域考虑到Y区域有减少投资的问题时,X也会相应减少投入。于是两个区域间的关系又回到非合作博弈的老路上来。由于邻近区域的污染源分布密度有差异、污染程度不同,在分区治理过程中投入程度会存在不同,再加上空气的公共资源特征,在缺乏统一标准和严格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治霾过程中出现挤出效应不可避免。因此只有制定一体化的治霾措施,才能够强化治霾效果。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雾霾治理措施探索

(一)京津冀行政区划变迁与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

1.京津冀行政区划的变迁

京津冀三地在历史上是一个整体,后来逐渐分化为三个省级行政单元。该区域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明代为京师(北直隶)、清代为直隶、民国及以后为河北省。在历史上,明代的京师与清代的直`均较目前的“京+津+冀”的面积大,现在的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和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都隶属直隶省(如图6)。京津冀三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保定曾经长时期作为直隶省(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河北省的中心城市位于行政区划中部,并且距离京师很近,因此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区域经济,不存在行政区划间的阻隔。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的顺天府属直隶省,当时辖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霸州、文安、大城、保定、涿州、房山、蓟州、平谷等24州县。因此当时的顺天府所辖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廊坊+部分保定”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北京经济发展需要,先后分四次将隶属河北省的县域行政单元(第一次是昌平;第二次是大兴;第三次是通县、顺义、良乡、房山;第四次是怀柔、密云、平谷、延庆),于是北京有了10个郊县。随后天津也独立为直辖市。三地分解为三个行政区划后,区域经济发展状态也开始分化,京津的大都市优势逐渐显示了出来,京津大都市周围的近京津地区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京津从河北省分离出去后,河北省行政区域也成为了“空心拳头”形状。虽然行政区划被分开,但三地的经济仍然联系在一起,京津也始终担当着京津冀三地的经济中心角色。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

京津冀三地虽然具有紧密的地缘联系,但由于行政区划阻隔,环京津的河北省地区与京津大都市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落差。专家将这种状况称为“环京津贫困带”、“灯下黑”、“大树底下不长草”。为了解决该问题,国家先后提出“首都圈”、[3]“北京经济圈”、“大北京”、“环渤海经济链”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措施,随后又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方案,而后又将其调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核+双城+三轴+多中心”的发展举措将京津大都市与京津周边的中等城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三地进入了实质化的协同发展阶段,京津的很多非核心职能开始向外疏解,京津冀三地的很多金融机构、产业布局开始出现了新格局。以保定为例,天津银行、北京银行、河北银行等都相继落户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很多人率先认识到了京津保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这为以京津大都市为核心向周边的河北省地区由近及远地构建京津冀城市群格局奠定了基础。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创造竞争优势和争取更多机会,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城市先后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定州(原隶属保定)、辛集(原隶属石家庄)等县级城市也先后成为河北省省管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使得这些城市具有了更大的容纳能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扮演的角色也由“承接”转向了“对接”。石家庄作为京津南侧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也开始得到强化,其目标是发展成为与京津大都市三足鼎立的大都市,并在整合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晋中城市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界定方面也经历了由最初的“1+3+6”到随后的“1+3+9”的变化。其中“1”指北京,“3”指天津的武清、蓟县和宝坻三个区县,“6”指隶属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唐山和秦皇岛,“9”是在原先“6”的基础上加上了衡水、石家庄和沧州。至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范围得以明确,实施对策也得以细化,三地整合发展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三地的区域经济、城市体系等都是一个整体,在雾霾治理问题上自然也不能分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