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雾霾污染范文

雾霾污染精选(九篇)

雾霾污染

第1篇:雾霾污染范文

关键词:大气雾霾污染;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已经凸显,各种生态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雾霾污染。近些年来,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趋于频繁,而且雾霾天气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时间也越来越长,当前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污染,必须着手防治。

1.大雾霾天气的概念及特征

媒体报道中的雾霾天气一般指的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通常天气预报中报道的雾霾是对大气中的漂浮细小颗粒的一种表述。但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其实雾霾是雾与霾两种物质的结合体。雾一般指的是空气中漂浮的十分微小的水珠,以液体形式而存在;霾大致指的是空气中悬浮着的硫酸、粉尘以及微小颗粒等,是以固体形式而存在。雾和霾相结合就容易使得大气变得浑浊,并使得大气的能见度大大降低。常听到的PM2.5主要指的是直径在2.5μm以下的雾霾颗粒物,这种颗粒物很微小,容易通过人们的鼻腔或者咽喉进入人体,最终对人的正常呼吸、细血管造成严重损害。

2.大气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气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包括工业生产中工厂排放的废弃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这两个构成了目前我国大气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有其他诸如燃煤、气候变化等也是造成大气雾霾的因素。

2.1 工业生产废气排放

工业生产中的废弃排放是我国大气雾霾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罪魁祸首。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已经达到2500万t,排放的粉尘等污染物超过1700万t,远远超过其他发达的西方国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这已经大大超过了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同时,在每年所有的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中,钢铁、电热等耗煤行业排放的烟尘量占到了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70%左右。然而国家工业部门对于这种废弃污染物的治理水平不足,再加上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净化完成,所以工业生产废弃污染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2.2 汽车尾气排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多,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私家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1亿辆,汽车尾气的排放俨然成为了大气雾霾污染的另一主要凶手。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一种有害气体,里面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等。数据显示,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成因中,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

2.3 燃煤

煤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以及烟尘,而目前我国的主要能源中煤炭又占据了很大比重,每年因煤炭燃烧而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首先表现在工业中,各种大型发电站需要大量的煤炭作为支撑;其次是人们生活用煤,目前燃煤仍然是人们最主要的燃烧方式,尤其是冬春季节北方开始供暖雾霾天气就颇为频繁。

2.4 气候变化

除了人为因素造成大气雾霾污染之外,气候变化也是造成大气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首先表现在冷空气活动偏弱。冷空气活动带来的降水、降雪和风会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然而多年以来,我国受冷空气活动影响呈现减弱的趋势,风速减小,高空中的水汽元素在到达地面之前就已经消失,无法沉降于地面。其次大气逆温层,逆温多造成的相对较暖的空气上升到较冷较重的空气上面,对空气对流形成阻碍,各种有害气体只能在近地面的大气层飘浮着,促成了雾霾的出现。最后是静稳型重污染天气。根据造成污染原因的不同,重污染天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静稳型,另一种是沙尘型。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时候,大气污染物就会不断积累下来,造成大范围污染物的出现就达到了重污染程度。这种情况不断循环,最终造成雾霾的频繁出现。

3.大气雾霾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雾霾污染源自人类,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胁,因此人类必须将大气雾霾污染治理重视起来。

3.1 建立健全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现存的环境保护与防治法律制度还是多年以前制定的,由于目前大气污染主要形式已经发生变化,原有的环境保护与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合目前形势了。当前,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存在处罚力度过轻的情况,一些污染企业面对处罚丝毫不加以重视,也不及时进行整改。因此,针对当前的现实情况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复或者重新制定。一方面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并且屡教不改地进行严厉处罚,另一方面鼓励支持生态发展企业,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比如在政策上大力扶持与帮助,放宽资金贷款等,并授予绿色生态发展企业模范等有关荣誉。各地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污染企业加以整顿,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污染问题。做到不允许污染物的排放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可以减少排放,根据国家出台的污染物排放交易制度,切实去落实执行,尽量不要让企业利用金钱去购买污染物的排放量,而是做到改变,改革创新,引进先进技术,首先做到污染少,进而做到无污染。

3.2 政府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应当明确职能

进行大气雾霾污染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之后,还需要建立并完善相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大气质量和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管理监督。大气污染防治时,部门之间工作应该要分工明确,由专门的人员对特定区域的大气污染进行跟踪,将具体工作明确到个人,对于管理监督工作没做到位或者严重失职的情况必须严厉惩罚,以示警戒,这种权责分明、责任到人的管理监督形式将环境保护与防治制度最大化落实到位。政府部门应在各个存在污染威胁的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监督,还应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相应地处罚,并加以公告,处罚完后仍然要督促企业进行整改,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

3.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由粗放型发展向节约型发展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理好大气污染,一定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加强环境保护,可以破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有效推动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很多制造加工企业正在向“制造+服务”的综合服务方向转型,企业产品也向智能化、节能环保方向转变,重化工企业比重日趋下降。还有更多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了积极成效,显然,转变发展方式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正确道路与途径。目前我国重点行业烟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部分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吸附回收、催化氧化、蓄热燃烧、等离子体等VOCs治理技术也已经在不同行业相继采用。火电厂、水泥厂等采用氨作为还原剂的氮氧化物净化装置,应根据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合理设置氨用量工艺参数,防止投加氨过量逃逸,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倡导人们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以自行车、电动车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就是对环境保护最大的贡献。这种从国家到个人的一整套环境保护与防治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大气雾霾污染起到预防作用。

3.4 大力宣传雾霾防治

各地应该以气象部门为中心,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大力开展雾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定期检测大气环境,将检测出来的有关数据登放在政府部门官方网站上。结合当今人们比较常用的聊天软件,比如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经常一些防治大气雾霾污染的小常识,推送一些小知识。深入到公共场所进行防治大气雾霾污染的宣传演讲等,专家向群众进行专业讲解。

结语

大气雾霾污染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必须着手解决大气雾霾污染。要想解决大气雾霾污染,单单依靠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由政府牵头,依靠全人类的力量去解决。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并切实落实到位,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整治污染企业,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只有通过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相互联动的形式,大气雾霾污染才有可能出现好转。

参考文献

[1]刘宝成.大气雾霾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61(10):88-89.

[2]付聪.浅析大气雾霾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低碳世界,2016,98(20):28-29.

第2篇:雾霾污染范文

关键词:我国雾霾污染;对策;建议

今年来,我国各个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对于社会的正常秩序以及人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京津翼地区,研究显示,经济的发展是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诱因。在城市高空化的发展趋势下,空气扩散能力日益减弱,给污染物的流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何解决我国的雾霾污染问题是现阶段下政府探究的重要议题。

1 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与霾都是天气现象,霾即大量极细微干尘粒均匀漂浮在空气中产生的空气混浊问题,其中的干尘粒子主要为干气溶胶粒子,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那么部分气溶胶就会不断吸水膨胀,形成云雾凝结核,产生云雾滴,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情况下,就是雾,能见度为1~10km则为霾。云雾滴与干气溶胶粒子都会对能见度产生影响,因此,雾与霾也会不断变化角色,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称为雾霾天气的就是指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混浊现象。

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中东部雾霾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显著增加所致,无论是雾还是霾,其形成都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解决雾霾问题,就必须要重视背后的大气气溶胶污染问题。

2 我国解决雾霾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在能源消耗上依然以煤炭和生物质能为主,这也是导致雾霾问题频发的主要诱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如下的对策与建议:

2.1 重点解决大气、水与土壤污染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解决雾霾问题的经验,要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够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目前,无论是环境问题还是气候问题,我国的形式都非常的严峻。为此,在下一阶段,必须要重点先解决大气、水与土壤污染问题。此外,这一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少数的行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动员全体行业与人民参与进来,不仅要抓好质量,还要做好协同控制工作,在重视重点行业的同时抓好分散的污染源,将城市民用能源、城市清洁化问题作为重点问题进行解决。

2.2 改善交通条件与绿化设施

在上世纪80、90年代,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是英国生态环境的主要威胁,为此,英国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在1993年,英国政府强制所有车辆都必须要加装尾气催化器,以便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此外,伦敦政府还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业,予以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此外,英国也非常重视绿化业的发展,明确了发展林业的核心任务,制定了系统性的林业发展战略,采取了保护与建设双管齐下的处理措施。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根据各个地区的情况改善交通条件与绿化设施,为雾霾问题的解决奠定好基础。

2.3 制定出多个部门的监测应急措施

环保部门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构建出雾霾天气的监测应急机制,制定出完善系统的大气污染应急体系。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等级采用限车限号、限产停产等干预措施。在监测体系上,可以设置好地基光学观测点,对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系统的监测,并设置好垂直与水平能见度观测站,掌握污染物与雾霾天气之间的关系。

2.4 发展电力清洁能源

电力是最能清洁利用煤炭的部门,电力部门在用煤炭转化成电力的时候,可以基本消除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煤炭用于发电可以消除雾霾的形成。发达国家将煤炭的80%甚至90%以上供燃煤电厂使用,他们没有出现雾霾等污染空气的状况。中国燃煤电厂的污染控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燃煤电厂是最能清洁利用煤炭的用户,但不能替代其他用煤部门的清洁利用,只有所有的煤炭用户都做到清洁利用,雾霾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因此建议用天然气、电力等干净能源替代分散的不能控制污染的用户所用的煤炭,将替代下来的煤炭交给燃煤电厂和可以严格控制污染的部门去使用。

3 结语

大气污染防治深层次原因多,更与中国前期国家发展策略不无关系。应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全面、纵深发展。一方面要对整个大气环境系统进行科学全面分析,对各种能减轻大气环境污染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进行优化筛选和评价;另一方面更要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宏观入手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大气环境质量管控方案,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地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玉明.绿色新政视域下推行协同治理的战略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

[2]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

第3篇:雾霾污染范文

关键词雾霾污染;动态关联;社会网络分析;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3-0074-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3.009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以及长中游等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2015年12月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大面积的严重雾霾天气,多个城市连续启动了霾红色预警。更为严峻的是,雾霾污染边界的不断扩张使得在一个污染严重的区域内部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能够独善其身,多个城市之间的动态关联构成了一个以城市为节点的复杂网络。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给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严峻挑战,按照行政区域边界的环境管理模式与雾霾污染区域性特征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雾霾污染防治的“各自为战”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当前愈加严重的区域雾霾污染问题[1],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以形成跨区域协同治污合力势在必行。

从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看,大量文献基于空气质量模型证实了污染物可以实现跨界传输[2-5],部分研究基于空间统计技术刻画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特征[6-9],或者应用时间序列统计和计量经济技术描述污染物的时间变动规律[10-12]。然而,受样本数据及研究方法的限制,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出雾霾污染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的动态关联。在此背景下,揭示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特征,并深入探究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对于完善雾霾污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中游等五大地区的96个城市为样本,采用2015年环保部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以及PM2.5、PM10、SO2、CO、NO2、O3等六种分项污染物日报数据,从时间序列数据“预测能力”的视角,在向量自回归框架下构建了区域雾霾污染的动态交互影响模型,实证考察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方法刻画其结构特征。在揭示雾霾污染动态关联效应的基础上,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QAP)方法从分项污染物视角揭示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关键诱因,并利用双变量Moran指数揭示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最终为雾霾污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提供对策建议。

刘华军等: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成因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3期1模型构建与样本数据

1.1雾霾污染的区域间动态交互影响模型

伴随区域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城市、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关联愈发紧密,这已经被大量经验研究文献所证实,而且区域之间的空间关联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在能源、环境领域的联系也日趋紧密[13-14]。对于雾霾污染的空间联系,基于空气质量模型的研究已经表明污染物可以实现跨界传输。在大气环流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下,雾霾污染的相互影响不仅体现在排放量巨大的一次污染物在距离较近的城市之间输送、转化和耦合,某些污染物尤其是形成PM2.5的污染物可以跨越城市甚至省际的行政边界而实现远距离输送,这就意味着雾霾污染不再是发生在单个区域的孤立的污染现象,区域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15]。在大气环流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雾霾污染往往会在区域间传导,某个区域的雾霾污染可能会成为另一区域雾霾污染的诱因,或加剧另一区域雾霾污染的程度,这为从时间序列研究视角探索区域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时间序列数据角度,一个区域雾霾污染的变动可能引起其他区域雾霾污染的变动,换言之,某个区域雾霾污染可能“领先”(preceding)于其他区域,因此该区域对其他区域的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本文通过构造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揭示区域雾霾污染之间的动态关联。

考虑两个区域x、y雾霾污染的时间序列分别为{xt}{yt},为了检验两个区域雾霾污染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和交互影响,构造下面两个VAR模型:

其中,αj、βj、γj(j=1,2)为待估参数,{εj,t}(j=1,2)为残差项,满足{εj,t}~N(0,1)。m、n、p、q为自回归项的滞后阶数。方程(1)检验区域x的雾霾污染是否受到自身以及区域y雾霾污染滞后期的影响;方程(2)则检验区域y的雾霾污染是否受到自身以及区域x雾霾污染滞后期的影响。在VAR模型框架下,可以通过检验自回归项系数的联合显著性来识别变量间的动态关联效应。具体的,若方程(1)中虚拟假设H0:γ1,1=γ1,2=…=γ1,n=0被拒绝,则意味着y的滞后值有助于解释x,即y“领先”于x,两个区域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关系可以直观的表示为“yx”。同理,若方程(2)中虚拟假设H0:γ2,1=γ2,2=…=γ2,q=0被拒绝,则意味着x的历史值有助于解释y,即x “领先”于y,两个区域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关系可以表示为“xy”。若上述两个方程中的虚拟假设均被拒绝,表明x和y存在双向关联关系,则两个区域雾霾污染的关联关系可以表示为“xy”。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检验均适用于平稳序列,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需要进行差分直至平稳后再进行检验。

1.2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在区域内部,雾霾污染在多个城市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将形成多线程的复杂网络。社会网络分析(SNA)为揭示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提供了可行工具。社会网络分析以“关系”作为基本分析单位,以图论工具、代数模型技术描述关系模式,是一种针对“关系数据”的跨学科分析方法,近年来其应用领域已经逐渐从社会学向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拓展[16-17],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18-19]。本文将借助SNA工具来刻画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并利用SNA中的QAP方法从分项污染物的角度揭示城市雾霾污染动态关联的成因。

1.3样本数据

本文以AQI作为衡量城市雾霾污染的综合指标。同时也考虑了PM2.5、PM10、SO2、CO、NO2、O3等六种分项污染物。本文以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中游等五个地区96个城市为研究样本。选择这五个地区的原因在于,它们是中国济规模最大、人口最为密集的部级城市群所在区域,其雾霾污染形势相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上述96个样本城市的污染数据全部来源于环保部数据中心,分项污染物数据则根据当天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每小时数据的均值计算而得。数据时期跨度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部观测值为365×96×7=245 280个。此外,区域雾霾污染根据该地区内部所有城市污染物数据的算术平均测得。

2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网络结构特征在对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动态关联关系进行识别之前,首先对城市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日报数据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满足VAR变量平稳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在VAR模型框架下对两两城市之间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行了识别,并通过构建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复杂网络模型来揭示其网络结构特征。节点、关系、连线是复杂网络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本文选择城市作为节点;按照5%的显著性水平作为阈值来确定城市节点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而确定城市节点之间的连线。依据上述方法,针对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本文分别构建了五个地区以及全部96个样本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表1报告了网络结构特征指标的测算结果。图1则以京津冀的AQI为例对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进行了可视化。由图1可以发现,雾霾污染之间呈现多线程的复杂网络结构形态。

2.1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紧密程度

(1)从AQI的网络密度看,不论五大地区内部还是全部样本城市,AQI的网络密度均超过了0.65,这意味着雾霾污染在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均存在非常紧密的空间关联,而且空间关联已不仅仅局限于地区内部的临近城市之间,

而是呈现出多线程、多城市、跨地区的网络分布态势。在五大地区中,京津冀和长中游地区AQI的网络密度超过0.70,京津冀地区AQI的网络密度最高,而长中游地区AQI的网络密度略低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AQI的网络密度最低,不过也达到0.67以上,长三角和成渝地区AQI的网络密度略高于珠三角地区。而全部样本城市AQI的网络密度均低于五大地区,这说明雾霾污染在地区内部城市之间的关联要比全部样本城市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

(2)从分项污染物的网络密度看,除了珠三角地区的CO和O3的网络密度低于0.50之外,五大地区及全部样本城市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网络密度均超过了0.50,这意味着不同的污染物在城市之间也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关系。相对于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PM2.5和PM10的网络密度在地区之间的差别不大,说明两种污染物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关联特征比较一致,因此不同地区在防控PM2.5和PM10方面可以采取类似的防控措施。而对于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因为它们的网络密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制定具有地区特点的防控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

(3)在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网络中,均不存在孤立的城市节点,这意味着面对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独善其身,均受到来自地区内部和地区以外其他城市以及它们构成的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换言之,当前中国的雾霾污染问题已成为所有城市共同面对的困境,虽然部分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已初步构建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但上述机制仅仅局限于地区内部,这种局部的大气污染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整体上的雾霾污染问题。因此,要跳出“单个地区”的空间概念,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施大气污染的协同防控,为此,在局部地区雾霾污染已经实施联防联控的基础上,中国亟需加快建立跨区域的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2.2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稳定性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通常采用网络效率来刻画网络稳定性。网络效率越低,网络中就存在越多的冗余连线,网络的稳定性就越强。表1报告了五大地区和全部城市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网络效率。①从AQI的网络效率看,五大地区及全部城市样本AQI的网络效率均小于0.10,这表明不论在五大地区内部还是在全部样本城市中,90%以上的连线是“冗余”的,也就是说,城市雾霾污染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存在严重的多重叠加现象,说明雾霾污染动态关联均具有较强的网络稳定性。同时,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五大地区内部AQI的网络效率均低于全部样本城市AQI的网络效率,说明AQI在五大地区内部的关联网络相对于全部样本来说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这就进一步为地区内部率先开展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进而构建跨区域的联防联控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②从分项污染物的网络效率看,PM2.5和PM10具有较低的网络效率。因此,单个城市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所能取得的效果必然受到关联网络的制约,亟需加快构建以细微颗粒物为重点的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2.3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小世界特征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通常采用“平均距离”来定量揭示网络的小世界特征。根据表1的测度结果,五大地区内部及全部样本城市的AQI及六种污染物空间关联的平均距离均处于1―2之间,即使平均距离最大的珠三角地区的CO,其关联网络的平均距离也只有1.679 0。这一结果表明,不论是地区内部还是全部样本城市,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在任意两个城市节点之间通过1―2个中间城市就完全可以建立联系,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明显的小世界特征。空间关联网络的小世界特征促进了雾霾污染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影响,实施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3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分析

3.1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基于分项污染物视角

为了从分项污染物角度揭示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本文以AQI的空间关联网络(矩阵形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网络作为解释变量,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定量考察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由于计量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都是矩阵形式的“关系数据”,而传统的统计分析和回归估计方法对于关系数据的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将失效,因此,本文转向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二次指派程序(QAP)。QAP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研究关系数据之间关系的特定方法,以重复抽样和对矩阵数据的置换为基础,利用非参数方法对系数进行统计检验。

(1)QAP相关分析。根据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QAP相关分析结果,在五大地区内部及全部样本城市中,所有相关系数均为正值;除了几个少数变量之外,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不论是五大地区内部还是全部样本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与六种污染物之间的空间关联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从分项污染物角度,通过对比发现,不论是五大地区内部还是全部样本城市,PM2.5空间关联与AQI空间关联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且其数值在六种污染物中都是最高的,基本保持在0.80左右;PM10的相关系数略低于PM2.5,保持在0.60-0.70左右;而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与AQI空间关联的相关系数远低于PM2.5和PM10。这一结果表明,细微颗粒物尤其是PM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最为关键的成因。

(2)QAP回归分析。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进行了QAP回归分析,表2报告了QAP回归结果。①模型总体上的解释能力。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在五大地区及全部城市的6个回归结果中,调整后的R2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从数值上看,京津冀的R2最高,达到0.764 0,表明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对京津冀地区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解释能力达到76.40%。τ诔と角、珠三角、成渝和长中游四个地区,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对各自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解释能力则分别达到66.90%、67.60%、64.50%和70.30%。对于全部样本城市来说,这种解释能力也达到70%以上。这一结果表明,不论是五大地区还是全部样本城市,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对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在总体上具有非常良好的解释能力。②回归系数与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分析。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PM2.5空间关联矩阵的回归系数在每一列回归结果中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数值均远高于所在列的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这一结果清晰地表明,PM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与PM2.5空间关联矩阵的回归系数相比,PM10空间关联的回归系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中游及全部城市样本中的回归系数也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其数值远低于PM2.5的回归系数,保持在0.20-0.30左右;而在成渝地区,PM10空间关联的回归系数仅为0.103 5,在统计上却并不显著。而对于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它们的回归系数不仅数值非常小,而且在多数回归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例如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SO2、NO2和O3、珠三角地区的CO和NO2、长中游地区的CO、NO2和O3、全部城市样本中的SO2和NO2,它们的空间关联矩阵的回归系数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在成渝地区,只有PM2.5空间关联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他五种分项污染物空间关联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上述回归结果表明,尽管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在不同地区受到不同污染物空间关联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却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PM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大气污染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因此,PM2.5的跨城市、跨区域协同防控构成了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重中之重。

3.2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

为了探寻雾霾污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的途径,在实证考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空间统计中的双变量Moran’s I指数来刻画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进而揭示一个地区的雾霾污染与其他地区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影响因素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在时间上的累积性,本文分别考察经济规模(以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表示)、人口规模(以城市年平均人口数表示)、人口密度(以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表示)、工业规模(以城市工业总产值表示)、建设用地规模(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表示)、投资规模(以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投资密度(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城市行政面积之比表示)、工业排放规模(以城市工业SO2排放量表示)等八个因素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城市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数据按年度均值处理。表3报告了雾霾污染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双变量Moran’s I指数测度结果。

在不考虑空间关联情形下,AQI与PM2.5、PM10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基本一致,三者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投资规模、投资密度及工业排放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与经济规模、工业规模和建设用地之间尽管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在其他分项污染物中,O3仅与工业规模之间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人口密度、工业排放与SO2、CO、NO2之间均存在

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而NO2与所有影响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并非城市雾霾污染的主要诱因,因为在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因此,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以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不会加重大气污染,反而有助于改善大气污染状况。而城市人口因素尤其是人口密度、城市投资扩张规模和强度、工业排放规模则成为影响城市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给城市雾霾污染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与当前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完全一致的,即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大气污染就越严重。同时,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在推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不断增强和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而缺少科学的空间结构规划和合理的内部空间布局,大量人口的涌入以及工业排放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导致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就是这一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最主要表现之一。

在考虑空间关联的情形下,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的双变量Moran’s I指数测度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影响因素与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这表明某个地区的雾霾污染受到其他地区影响因素的制约。对比不同影响因素Moran’s I指数的测度结果,可以发现,在八个影响因素当中,投资密度、人口密度与雾霾污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最强,这意味着某个地区的城市投资强度和人口密度越大,则其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就越严重。此外,投资规模、工业排放和人口规模与雾霾污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也比较强,而经济总量、工业规模和建设用地尽管在多数情况下显著为正,但其数值相对较低,与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相对较弱。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针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区域之间要在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投资强度以及工业减排等方面加强协同性。更进一步地,在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雾霾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同时,将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融入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当中,促进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与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实现良性互动。

4结论与政策启示

4.1研究结论

(1)城市雾霾污染在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均存在普遍的动态关联关系,而且这种关联关系已经超越了地理距离的限制并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联系紧密的多线程复杂网络分布态势。相对于全部样本城市,雾霾污染在五大地区内部的关联网络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而在分项污染物中,PM2.5和PM10的空间关联网络的稳定性明显强于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不仅联系紧密,而且带有明显的小世界特征,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在任意两个城市节点之间通过1―2个中间城市就可以建立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城市雾霾污染之间的联系。

(2)AQI的空间关联与六种污染物之间的空间关联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其中,PM2.5空间关联与AQI空间P联的相关性最强,基本保持在0.80左右;PM10的相关系数略低于PM2.5,保持在0.60―0.70左右;而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与AQI空间关联的相关系数远低于PM2.5和PM10。QAP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尽管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在不同地区受到不同污染物空间关联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细微颗粒物尤其是PM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最为关键的成因。

(3)在雾霾污染的诸多因素当中,城市人口密度、城市投资扩张规模和强度、工业排放规模是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在空间关联上,所有的影响因素与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意味着某个地区的雾霾污染将受到其他地区影响因素的制约。其中,城市投资密度、人口密度、投资规模、工业排放和人口规模等五个影响因素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而经济总量、工业规模和建设用地在多数情况下与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相对较弱。

4.2政策启示

(1)面对雾霾大气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和动态交互影响,创新雾霾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形成跨区域治污合力势在必行。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经初步构建起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而且上海、天津、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也陆续制定实施了省级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面对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及其网络结构,在一个地区内部,没有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能够独善其身,即使某个城市做出了治理雾霾污染的努力,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使当地的空气质量略有好转,但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将很快抵消它所做出的努力。因此,在地区内部率先开展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进而构建跨区域的联防联控体系,是从整体上解决当前雾霾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

(2)雾霾污染已成为所有城市共同面对的困境,局部的雾霾污染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国雾霾污染问题,建立跨地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尤显紧迫。“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面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和动态交互影响,要树立全局意识,从更大格局重新审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建立雾霾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体系的一个可行思路是,依托于五大部级城市群所在地区,以上述地区中心城市为中心,在各个地区内部建立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区域边界,并逐步将多个地区雾霾污染联防联控体系有效地联接在一起,最终构建一个以地区中心城市为中心的、以PM2.5为协同防控重点的跨区域雾霾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在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的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治污合力,加快实现雾霾污染的协同治理。

(3)在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应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区域之间要在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投资强度以及工业减排等方面加强协同性。更进一步的,在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雾霾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同时,将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融入到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之中,不断促进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与雾霾污染联防联控之间的互动,最终在最大限度提升协同治污效果的同时,实现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全方位区域协同发展。然而,要确保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取得成效,仍面临诸多困难。为此,要落实好雾霾污染在城市间、地区之间的联防联控,必须要求网络中的所有城市和地区要首先做好自身的雾霾污染治理,否则在缺少一个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前提下,多个个体之间最终博弈的结果是没有哪个城市和地区愿意做出更多的污染防治努力,最终降低联防联控的效果。此外,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强调的“联”,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措施,要确保空气质量的彻底改善,最根本的途径是要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实现绿色发展,换言之,绿色发展是雾霾污染治理的必经之路和最终选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AI X, SHI P, LIU Y. Society: realizing China’s urban dream [J]. Nature, 2014, 509:158-160.

[2]薛文博, 付飞, 王金南, 等. 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361-1368. [XUE Wenbo, FU Fei, WANG Jinnan,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transport of PM2.5 in China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 34(6): 1361-1368.]

[3]QIN M, WANG X, HU Y, et al. Formation of particulate sulfate and Nitrate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the fall: diagnostic analysis using the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euality model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5, 112: 81-89.

[4]胡晓宇, 李云鹏, 李金凤, 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PM10的相互影响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 2011, 47(3): 519-524. [HU Xiaoyu, LI Yunpeng, LI Jinfeng, et al. Interraction of ambient PM10 among the cities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J]. Acta scientiarun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es pekinesis, 2011, 47(3): 519-524.]

[5]LI L, HUANG C, HUANG H, et al. An integrated process rate analysis of a regional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pisode over Yangtze River Delta in 2010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4, 91: 60-70.

[6]向遥 宋德勇.中省域PM2.5污染的空间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15, 25(9): 153-159. [XIANG Kun, SONG Deyong. Spatial analysis of China’s PM2.5 pollution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 25(9): 153-159.]

[7]YANG N, JI D, LI S. The application of pearson cor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in air quality analysi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3): 590-593.

[8]马丽梅, 张晓.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4): 19-31. [MA Limei, ZHANG Xiao. The spatial effect of China’s haze pollution and the impact from economic change and energy structure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4 (4): 19-31.]

[9]张殷俊, 陈曦, 谢高地, 等. 中国细颗粒物(PM2.5)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J]. 资源科学, 2015, 37(7): 1339-1346. [ZHANG Yinjun, CHEN Xi, XIE Gaodi, et al. Pollution status and spaital distribution of PM2.5 in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15, 37(7): 1339-1346.]

[10]WANG Y, YING Q, HU J,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ix criteria air pollutants in 31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China during 2013-2014 [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4, 73: 413-422.

[11]任婉侠, 薛冰, 张琳, 等. 中国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时空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0): 2788-2796. [REN Wanxia, XUE Bing, ZHANG Lin,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air pollution index in China’s megacities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3, 32(10): 2788-2796.]

[12]李婕, 腾丽. 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城市观察, 2014 (5): 85-95. [LI Jie, TENG Li. The time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rminants of urban air quality in Pearl River Delta [J]. Urban insight, 2014 (5): 85-95.]

[13]刘华军, 刘传明, 孙亚男. 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5): 83-95. [LIU Huajun, LIU Chuanming, SUN Ya’nan.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 structure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effect in China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5(5): 83-95.]

[14]刘华军, 刘传明, 杨骞. 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及其来源――基于网络分析视角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家, 2015 (10): 28-35. [LIU Huajun, LIU ChuanMing, YANG Qian. Spatial spillover and the sourc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empirical study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analysis [J]. Economist, 2015 (10): 28-35.]

[15]HU J, WANG Y, YING Q,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PM2.5 and PM10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4, 95: 598-609.

[16]刘华军, 何礼伟.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的再考察[J]. 财经研究, 2016, 42(2): 97-107. [LIU Huajun, HE Liwei. The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of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growth: reexamination based on nonlinear granger causality test [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6, 42(2): 97-107.]

[17]李敬, 陈澍, 万广华, 等.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 经济研究, 2014, 49(11): 4-16. [LI Jing, CHEN Shu, WAN Guanghua, et al. Study o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4, 49(11): 4-16.]

[18]DUCRUET C, BEAUGUITTE L. Spatial science and network science: review and outcomes of a complex relationship [J].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 2014, 14(3-4): 297-316.

[19]SCOTT J.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handbook[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2013.

收稿日期:2016-09-27

第4篇:雾霾污染范文

摘要:通过对北京近期雾霾形成的原因、PM2.5的组分特征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利气象条件是北京 2013 年初雾霾天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空气污染物只是雾霾天形成的次要原因的观点。此次雾霾 PM2.5 的主要组分为二次粒子和有机碳粒子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北京雾霾污染的主要措施和建议,并认为治理城市空气污染要坚持标本兼治,且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关键词:雾霾;PM2.5; 高湿条件;数据失真

1.北京近期雾霾形成的原因

通常将相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 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受区域大雾影响,2013年1月,北京市先后出现了四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城市空气质量明显转差,污染的严重程度为近年来同期罕见。这主要是因为近期大气环流异常,出现了极端静稳天气,加上冬季地面夜间的辐射降温明显,使空气中的水汽迅速达到饱和并形成了辐射雾。同时,极端静稳天气形成了低空大气的“逆温层”,使空气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变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空气污染的累积效应,形成了霾。

2.雾霾污染控制对策

2.1 源头控制措施

北京是特大型城市,城市运行带来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基数大,当污染扩散条件不利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空气污染随之加重。欲彻底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必须进一步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源头排放。以上来源解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最大的本地排放污染源为机动车与燃煤,因此,控制机动车与燃煤污染是重中之重。

2.1.1 机动车污染控制

1)倡导绿色出行,为绿色出行创造基础条件 推进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在地铁站、公交枢纽、居住区周边建设自行车停放设施,建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做好区属道路的维修养护工作,完善步行、自行车道路系统,为绿色出行提供良好的道路环境。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加快公共交通站点的停车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轨道和公交枢纽的停车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乘坐轨道交通和公交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落实市有关部门的相关使用鼓励政策,率先在公交、环卫、邮政等行业和政府机关使用纯电动、液化天然气、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鼓励个人购买并使用新能源汽车。

2.1.2 燃煤污染控制

通过严格控制煤炭的使用,逐步削减煤炭用量,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举措。压减煤炭用量的主要工作思路为“建、改、代、转、控”多措并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尽快完成城六区燃煤替代,用最有力的措施治理燃煤污染排放,用最严格的标准提升环保水平,用最先进的技术推动清洁低碳发展。建――在中心城区、远郊新城和重点镇所有新增需求和新建项目全部采用清洁高效能源设施;改――对所有燃煤电厂和锅炉房进行清洁替代或环保升级改造;代――用优质低硫型煤替代劣质散烧原煤;转――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广能源新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控――完善压减燃煤工作管理制度,强化排放标准,严格排放监管。只有这样,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3.北京市为治理雾霾天气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不足

3.1 已经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1)优化产业结构,工业污染治理进一步深化。继续推进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工作和继续加强对工业排放污染的监管等控制煤烟污染,检查了50多家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情况。继首钢搬迁后,今年北新建材完成整体搬迁,燕山石化公司完成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除尘工程。加强煤质和锅炉排放监管、继续巩固平房“煤改电”示范区的工作,加强对经营性小煤炉、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2

3)多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为减少建筑渣土运输车车辆带泥土上路行驶,在全市30多家建筑工地示范安装了转轮式高效洗轮机检查了200多处工地扬尘污染情况。

3.2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在此区域,建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国家考核指标,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北京市新建项目准入关,加强北京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火电、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防止二次污染形成。

3.3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探索建立北京市辖区大气雾霾预报系统,逐步形成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健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研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预警应急预案,构建京津冀地区应急体系。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实行重点排放源限产限排、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应急措施、积极向公众提出防护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 姜冬梅. 雾霾之后警惕大旱多震[EB/OL]. (2013-02-25)[2013-05-06]. http:///cn/article/ 1405_1. html.

[2]中国气象局.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0.

[3]彭应登. 北京氨源排放及其对二次粒子生成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0, 21(6):101-103 .

第5篇:雾霾污染范文

关键词: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工业效率;交互影响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XX.XX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haze pollu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Firstly, haze pollution is treated as co-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output which is put into the output density model. Based upon this, it selects the data of China’s 31 provinces from the year of 2001 to 2010 and uses 2SLS and 3SLS method to estimate the model. The result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obvious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haze pollu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n intensify degree of haze pollution, but industrial efficiency can reduce haze pollution level; haze pollution can reduc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can promote each other.

Key words: haze pollu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efficiency; interactive influence

引言

以PM2.5为主要构成来源的雾霾污染 近些年来频繁发生,并且其污染程度在不断加深。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天数为29.9天,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出现的雾霾天数达到100天以上(茹少峰、雷振宇,2014)[1]。我国雾霾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东中部地区,而这些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工业经济的集聚区。环保部门测算,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所有排放物中70%来源于制造业。由此可见,雾霾污染与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那么,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作用有多大?雾霾污染又会对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存在何种影响?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如何?这些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也是现实中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1文献综述

学术界关于环境污染与集聚之间关系的研究较为广泛。研究普遍认为,经济集聚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Frank et al.,2001; Rupasingha et al.,2004;朱英明等,2012)[2-4]。有研究进一步指出,工业集聚会产生负外部性从而导致大气污染问题(许和连,邓玉萍,2012;黄志基等,2013)[5-6]。

关于工业效率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问题,有学者从工业能源效率的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沈能,2014;李强,魏巍,2015)[7-8]。李国璋等(2010)[9]的研究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短期波动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关于集聚、效率与雾霾污染关系的研究,已有研究大致从雾霾的经济成因、经济效应和防治雾霾的经济手段等角度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的低下的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是导致雾霾污染的主要因素(Hosseini et al.,2011;马丽梅,张晓,2014)[10-11]。

既有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在以下方面进行扩展和补充:(1)从理论模型中推导出雾霾污染与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2)对我国雾霾污染现状进行描述分析;(3)对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实证检验。

2理论模型

从工业集聚的形成看,工业集聚一方面得益于工业生产资料(如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这使得单位面积工业产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工业集聚也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效率高的地区集聚经济更容易出现。当工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它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会不断增强,从而工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这表明,工业集聚和工业生产效率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当工业生产效率提高,清洁技术和清洁能源有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同等规模的工业集聚必然会产生较低水平的污染。从而,工业生产效率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工业集聚所带来的污染程度。从污染的影响看,它能够导致人力资本和优质企业的迁移,这将促使工业集聚水平降低,进一步表现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最终导致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由此可见,工业集聚、环境污染和工业效率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机制机理。

由此,本文将环境投入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纳入模型生产环节,将雾霾浓度作为一种工业产出纳入模型产出环节,以推导工业集聚、工业效率和雾霾污染之间的理论作用机制,模型由(1)式所示。

由上述推导可以看出,代表雾霾污染浓度的 ,代表工业效率的变量 、 和 以及代表工业集聚的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相一致(涂正革,刘磊珂,2011;朱相宇,乔小勇,2014)[12-13]。

3模型、变量与特征事实

3.1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3.1.1模型构建

根据理论模型,本文构建了能够代表雾霾污染水平、工业集聚水平、工业效率三者之间内生关系的联立方程组,以解释三个变量之间的内生化过程。

3.1.2变量说明

本文雾霾数据来源于巴特尔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该机构在van Donkelaar et al.(2010)[14]方法基础上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测得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转化为2001-2010年栅格数据形式的全球PM2.5数据年均值。该数据指标运用卫星数据转化得到,可信度较高。

本文样本期间为2001-2010年,样本个体为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除港、澳、台)。本文所用数据(除雾霾数据)来源于2002年-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相应年份统计年鉴。本文的变量选取与说明如表1所示。

3.2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布与变化

本文采用空间地图展示雾霾污染空间分布情况。将PM2.5浓度分为5个等级,图中颜色由浅至深的5种颜色代表第1至第5等级的PM2.5浓度。为了体现出PM2.5在不同年份的空间变动,本文固定了各年份不同分位等级的区间范围。第一等级到第五等级的PM2.5浓度区间范围分别为:小于15微克/立方米、15~25微克/立方米、25~35微克/立方米、35~45微克/立方米、大于45微克/立方米。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选取2002和2010年作为描述对象,由图1和图2所示。

从分布范围看,雾霾污染范围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福建省和辽宁省位于第二等级,其余省份均位于第三至第五等级;中部地区河南省和安徽省位于第四等级,其余省份均位于第三等级;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位于第一和第二等级。到2010年,东部地区除北京市和上海市雾霾污染浓度略有下降外,其余省份没有明显变化;中部地区污染严重省份扩大至河南、安徽、湖北三省;西部地区雾霾污染范围则有所缩小。总体来看,工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雾霾污染范围的扩大。

4实证结果与分析

由联立方程模型的阶条件可知,本文构建的模型为过度识别模型,可以进行总体参数估计。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对估计结果造成影响,首先对方程的解释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8,各变量的VIF值均小于6且VIF均值小于3。这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4.1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的交互影响

表2报告了2SLS和3SLS估计结果。从统计结果来看,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工业效率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工业集聚使得雾霾污染程度加深,同时,工业效率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雾霾污染程度;雾霾污染程度加重会导致工业集聚水平下降,同时,工业效率的提高会使工业集聚水平得以提升;雾霾污染程度加重会导致工业效率降低,同时,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工业效率提升。

图3展示的是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所标注的数值为箭头起始方向指标对箭头所指方向指标的估计系数及显著性水平。黑体数值显示的是雾霾污染对工业集聚的影响作用,下划线数值显示的是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作用。当雾霾浓度作为影响的起始端,雾霾浓度水平每提高1%,工业集聚水平将降低0.33%,同时工业效率降低0.83%;此时,工业效率每提高1%,工业集聚将提高0.77%。这一作用过程说明,雾霾污染程度加深,使得工业效率降低,工业效率的降低又会带来工业集聚水平的降低,从而最终表现为雾霾污染程度加深导致工业集聚水平降低。当工业集聚作为作用机制起始端时,工业集聚水平每提高1%,雾霾浓度会提高0.28%,同时工业效率提高0.26%;此时,工业效率每提高1%,雾霾浓度会降低0.40%。这一作用过程表明,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业效率的提升,但提升的工业效率不足以抵消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正向作用,从而最终表现为工业集聚会带来雾霾污染程度加深。从以上作用机制可以看出,工业效率在雾霾污染和工业集聚之间充当中介变量的作用,调节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2控制变量估计结果分析

4.2.1雾霾污染方程估计结果分析

从3SLS估计结果看,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相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工业产业比重越大、外资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加重雾霾污染。科技进步水平和相对城市化水平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水平提升可以有效降低雾霾污染程度。地区虚拟变量,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代表中部地区的常数项显著为正。这表明,相比而言,中部地区污染程度较高。

4.2.2工业集聚方程估计结果分析

工业能源密度和工业资本密度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表明我国工业集聚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业资本和工业能源的集聚。交通便利度、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对城市化水平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交通便利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化水平是吸引资本集聚的有效因素。地区虚拟变量,东部地区和代表中部地区的常数项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西部地区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相对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工业集聚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工业集聚水平较低。

4.2.3工业效率方程估计结果分析

对外开放度、科技进步程度、教育规模、交通便利度以及工业资本效率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这些因素是良好投资环境的必备要素,能够有效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高效率资本和企业集聚,从而提高工业经济整体效率(Graff & Neidell,2012)[15]。地区虚拟变量,东部地区显著为正,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代表中部地区的常数项不显著。这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效率较高,相对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工业效率并不高,西部地区工业效率则显著较低。

5结论与政策启示

5.1主要结论

本文构建了雾霾污染、工业集聚与工业效率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1-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由此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雾霾污染、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关系。工业集聚会加重雾霾污染程度,而工业效率能够降低雾霾污染程度;雾霾污染又会导致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水平下降;工业集聚和工业效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2)工业效率可以降低工业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的负向影响,但工业效率的作用不能改变二者相互作用的正负关系。(3)我国雾霾污染严重地区分布在东中部地区的工业省份。(4)我国中部地区呈现出工业经济“高集聚、低效率”和环境“重污染”的发展现状。

5.2政策启示

(1)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应权衡集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整工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开发区和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引入资本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低污染、低能耗以及高附加值产业给予政策优惠与支持,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其次,对产业集聚区内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应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劳动和资本对能源资源的替代,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污染减排的目标。再次,要引导企业逐步完善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并对此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

(2)充分发挥工业效率对工业集聚与雾霾污染关系的调节作用。可通过工业效率的提高实现工业集聚与防污减排之间的良性互动。工业效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人力资本优势的发挥。从影响工业效率的因素来看,改善工业效率必须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科技和教育支出。

(3)工业集聚与环境治理过程中应重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质量提升。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转移逐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向与之邻接的中部地区转移。一些地区为了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尽快抢占高产值项目,放松了环境管制力度,从而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要改善中部地区面临的现状,须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首先,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提高环境标准,多引进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项目;其次,对中部地区现有污染产业,要加强环境管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技术;再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东中部地区污染防治的联动机制,建立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 茹少峰,雷振宇.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0-93.

[2] Frank A.A.M. de Leeuw, Nicolas Moussiopoulos, Peter Sahm, Alena Bartonova. Urban Air Quality in Larger Conurba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J].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Software, 2001 (4):399-414.

[3] Rupasingha1,A., Stephan J. Goetz, David L. Debertin and Angelos Pagoulatos.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US Countries: 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with Extensions[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4(4):407-424.

[4] 朱英明,杨连盛,吕慧君,沈星.资源短缺、环境损害及其产业集聚效果研究――基于21世纪我国省级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2(11):28-44.

[5] 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管理世界,2012(2):30-43.

[6] 黄志基,马妍,贺灿飞.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排放的新经济地理解释[J].软科学,2013(11):89-92.

[7] 沈能.工业集聚能改善环境效率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非线性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14(3):57-63.

[8] 李强,魏巍.碳排放约束视角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5(4):71-74.

[9]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J].2010(4):50-56.

[10] Hosseini H.M. et al. Spatial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Asian Countries: Study of CO2 and PM10[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1(9):1-14.

[11] 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4):19-31.

[12] 涂正革,刘磊珂.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升级数据分析[J].经济评论,2011(2):55-65.

[13] 朱相宇,乔小勇.北京环境污染治理分析及政策选择[J].中国软科学,2014(2):111-120.

第6篇:雾霾污染范文

关键词:雾霾;汉中市区;演变特征

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3303

1引言

雾霾天气指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是秋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雾霾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大气能见度,导致能见度的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增加,也将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雾霾不仅影响景观、旅游、交通,而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气候的变化,雾霾在城市中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包括其出现的频率、范围、强度,以及相应出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因此,研究雾霾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初步得出雾霾天气的天气成因和污染成因,有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为提出雾霾的治理方案,提高城市大气能见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为此,通过对汉中市区气象建站多年以来的雾霾气候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典型雾霾事件,进行雾霾出现前后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雾霾日气象要素特征规律。弄清随着城市进程和气候变化汉中市区雾霾的变化特征及地面气象要素响应特征规律,为进一步开展汉中市雾霾防治打下基础。

2资料及方法

所用资料为汉中市汉台区1980~2014年35年逐日历史气象资料中能见度、相对湿度的四次定时观测资料和天气现象资料。2015年1月2~5日逐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PM2.5浓度资料。

雾和霾虽同为视程障碍物,但二者之间却有很大差别,对雾霾的特征研究分析已有很多[1~3]。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与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霾是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大气污染所导致。雾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两者可从空气湿度上作出大致判断,通常在相对湿度大于90 %时称之为雾,小于80 %时称之为霾,80 %~90 %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1]。为此设立以下雾霾日判定标准:把能见度小于等于10 km作为基本判别,把08时相对湿度小于90 %,且当日无降水定义为一个霾日,08时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0 %且当日无降水定义为一个雾日[2]进行统计。本文从对雾霾日进行年际和月际变化分析,得出特征和规律,同时选取2015年1月2~5日典型雾霾事件,进行雾霾出现前后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雾霾日气象要素特征规律。

3雾霾日数气候变化特征

3.1年际变化特征

图1~2给出了1980~2014年汉中平均雾日和霾日的时间变化序列。可以看出,汉中年平均雾日和霾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雾日变化幅度没有霾日大,均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低值区,90年代后增加较明显,其中雾日和霾日1990年之前日数较少,小幅波动为主,1991年后雾日和霾日出现跳跃式的增加,雾日在1993年达到极值73 d,霾日在1999年年达到极值26 d,后又回落,2014年出现反复雾日44 d,霾日31 d。1992~2014年间平均每年雾霾日数是96 d,远远超过前期(1980~1991年)平均年雾霾日31d,这反映出1991年后的雾霾天气要比之前雾霾天气发生频繁,说明雾霾天气整体有所增加。分析原因,雾霾日的增加与城市工业化进程,生态环境遭到破花,植被减少等因素都有必然的联系。

3.2月际变化特征

图3给出了1980~2014年汉中各月雾日的逐月累计分布,可以看出,每年深秋到冬季,10~12,1~2月雾日较多,与冬季气温较低,晴朗日数较多,风速较小,大气环流形势稳定,盆地地形水汽较高有关。图4位各月霾日的逐月累计分布。可以看出,每年的1~2月、12月霾日较多,说明冬季是汉中霾天气多发的季节,造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生产生活的排放,而这种排放又受到季风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因为污染源在大气环流形势比较稳定时,有利于污染物在地面的堆积,所以冬季霾日较多;而3~4月处在冬夏环流形势转换的季节,冷空气的频繁南下使得污染物不容易堆积,霾日数相对较少,每年的5~6月,由于夏收夏种阶段秸秆燃烧的影响,空气中污染颗粒物增多,直接导致汉中地区5~6月霾天气增多。7~11月由于处于雨季,降雨可以湿清除污染物,故雾霾天气出现较少。

4一次雾霾污染事件分析

2015年1月2~5日汉中市区出现了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空气污染严重,对市区人民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4.1地面要素特征

图5为2015年1月2~5日汉中市AQI指数值和汉台区国家基本站地面自动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温度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汉中市上空污染物峰值出现于晚上20时到凌晨3时左右,地表温、湿、风与能见度变化紧密配合。AQI指数随着相对湿度增大、风速变小和近地面层温度降低逐渐增大,相对湿度大于90 %以上时,AQI指数逐渐降低;能见度随着雾霾的产生逐渐降低。说明有效辐射较强,散热迅速,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汉中雾霾的生成,当雾霾完全转化为雾时,空气污染程度降低。

4.2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定量的分析本次雾霾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温度平均值与AQI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与AQI指数相关系数最大为-0.684,其次为相对湿度为0.545,风速和温度平均值与AQI指数相关程度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出雾霾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对大气能见度下降和AQI指数升高起到主要作用。而在北方冷空气的入侵之后,相对湿度和AQI指数都迅速减小,雾霾污染过程也随之迅速消散。由于此次过程风速较小、温度变化不明显,AQI指数受两者影响较小。

5结语

(1)汉中雾霾天气,雾日都要远远高于霾日,说明雾天气比霾天气对汉中影响较大,但霾日影响身体健康,不容忽视。汉中雾日和霾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世纪80年代前处于低值区,90年代增加较明显,出现跳跃式的增加,1999年后又回落,2014年出现反复,又呈增长趋势。

(2)从月际变化上看,雾日集中在深秋和冬季,霾日多出现于冬季;全年雾日和霾日均有出现,雾日夏季、霾日盛夏和秋季出现概率较小。

(3)2015年1月2~5日是一次持续性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本次过程显示有效辐射较强,散热迅速,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汉中雾霾的生成,当雾霾完全转化为雾时,空气污染程度降低。能见度、相对湿度对AQI指数影响明显,风速及温度平均值相关程度较小。

参考文献:

[1]

尹承美, 于丽娟, 张永婧,等.济南市雾霾特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68~70.

[2]钱峻屏, 黄菲, 杜鹃, 等. 广东省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空特征分析Ⅰ:季节变化[J]. 生态环境,2006,15(6):1324~1330.

[3]胡周颖.杭州市的雾霾特征分析[J].科技风,2016(1):69~69.

第7篇:雾霾污染范文

关键词:雾霾治理 困境 对策

近几年来,雾霾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每逢冬季,全国许多地区难免出现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PM2. 5浓度大大超标,其中以京津冀地区最为严重,空气质量甚至下降至“极重污染”或“危险” 的级别。曾在雾霾天视察北京胡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可见国家已经将雾霾治理提上工作日程。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到了官员考核体系之中,2015年1月1日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同时环保部门通过派出督查组、约谈相关负责人、加强环保执法等方式,不断强化雾霾治理的举措和实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雾霾问题并未得到根治,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仍出现了多次严重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自然原因,致使当前我国雾霾治理面临着一些困境,制约了治霾的成效。

一、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雾霾治理是一个长久性工程,想要治理好雾霾,需要各部门统一协调管理,任重而道远。我国有关雾霾治理的法律法规非常多,但均未谈到各级政府协调治理,导致各级政府在雾霾治理方面人心不齐,各自为政,雾霾协同治理难上加难。我国宪法以及地方法规都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依照法律法规,管理本行政区划内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务。显然,这些法律法规只是规定了各政府管理本区域内的相关事务,而没有政府之间协同管理某些事务的具体规定。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失衡

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忽略环境治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层面上。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取舍关系,这需要政府部门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取舍,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维护好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利益补偿机制缺失

治理雾霾,需要各级政府承担一定经济损失,同时还要承担治理过程中的经费支出。想要各级政府共同治理雾霾,需要有一定的利益补偿,合作双方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各级政府的利益要求无法满足,使得政府间合作经费不足,雾霾协同治理难以启动。

(四)治理主体间竞争激烈

雾霾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主体不仅包括各级政府,还包括人民群众以及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各主体直接利益竞争激烈,无法平衡。

(五)约束、激励机制缺乏

当下,官商结合倾向严重,某些政府与排污企业间存在合谋寻租行为,在治理雾霾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投机、选择性施政,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存在包庇倾向,或宽松减排标准,约束力不够;另一方面,对于污染排放量少的企业或个人,政策上缺乏激励制度。

(六)治理过程短暂,达不到效果

目前我国治理雾霾的方式存在漏洞,治理过程短暂,达不到实质效果,治标不治本。任务式作业,比如在大型国际事务来临之前采取紧急措施来治理雾霾。这种治理方式,在短期内,能快速看到成果,空气立即变新鲜;一旦国际事务结束,空气又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所以,这种治理雾霾的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消灭雾霾污染。

二、我国雾霾治理的对策

(一)法律与政策两手抓

法律法规的制定要落到实处,真正为我所用。针对雾霾治理,我国需要出台各级政府协同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同时要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出台相应政策,保证利益主体的应得利益,激励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惩治乱排乱放废水废气的企业。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法律与政策的平衡,法律是基础,避免政策取代法律,成为政府寻求政绩的挡箭牌。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属于粗放型,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要想减少雾霾污染,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第二产业的比例,特别是重工业;多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等。将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污染小,产量高,效益好”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治理F霾,需要从源头抓起,减少污染排放量是最根本的举措。

(三)政府间协同治理

雾霾的极易扩散性和复发性决定了治理雾霾是一个长远工作,单靠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人力、物力或者财力,都需要各级政府联合出力,始终把雾霾治理放在工作计划当中,坚持不懈,共同抵抗雾霾污染。各级政府要真正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不要被利益所驱使。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有效治理好雾霾污染,各地区也都受益于其中。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雾霾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

雾霾治理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一项公众感受度极高的社会问题。因而,政府在雾霾治理工作中,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努力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雾霾污染的危害与应对措施,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减少个人燃煤污染排放。此外,基于环境治理社会协商对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的要求,政府还可将公众满意度作为雾霾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测评标准,强化雾霾治理的多元主体约束,提高环境决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度。

三、结语

雾霾治理最关键的困境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以及各级政府利益驱使,不能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还有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一大难题。总而言之,雾霾污染难以根治,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共同努力,多种手段齐头并进,政府切实执行自身职责,以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政策引导,同时要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雾霾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全面治霾。

参考文献:

[1]韩志明,刘璎.雾霾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困境及其对策[J].阅江学刊,2015,(02).

[2]吴笑谦.浅析我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5,(04).

第8篇:雾霾污染范文

人地关系是高中地理教材组织的主线,可持续发展是地理的核心理念,而现在频繁出现的雾霾可以说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集中体现,严重地威胁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雾霾教育已成为地理学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当务之急,亟须从教材体系方面补上雾霾这一课。在高中地理课标修订前,地理教师可以在“可持续发展”一章中通过拓展延伸,补上雾霾一课。本文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以抛砖引玉,请教方家。

一、认识雾霾

(一)自主学习 解读雾霾的概念

什么是霾?霾和雾一样吗?PM2.5是什么意思?与霾有关系吗?教材中虽没有这些内容,但各种媒体有关雾霾的报道却铺天盖地,因此,可通过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制作卡片、图解雾霾等活动(详见图1),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加工、比较、概括,区别霾和雾的不同,得出雾霾的概念,知道雾霾和PM2.5的关系,而非简单地接受教师下的定义,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生成了相关知识。

(二)读图分析 了解雾霾的分布

1.雾霾的空间分布

对雾霾空间分布的规律性认识,可通过以下三种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生成”:一是教学时提供中央气象台某日的全国雾霾分布示意图,由学生说出我国雾霾出现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二是由学生在中央气象台网站查询多日雾霾分布图,总结我国雾霾多发区的空间分布规律;三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省份的统计数据,如根据浙江省年度雾霾天数,绘出相应的雾霾地图(图2),看看自己家乡的圈圈大不大,感知小尺度区域雾霾分布的空间差异。

另外,还可以设计“避霾去哪儿”寻找避霾地活动,让学生据图(图3)圈出污染指数最小区域,说出地区名称,概括其分布特点,从而认识中国雾霾多发区的分布规律,提高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

2.雾霾的时间分布

采集环保局网上(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系统)的各监测点在各时间段的监测数据,通过数据统计,把最近几天各监测点总体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PM2.5数值绘成折线图,观察同一地区一天内不同时间段PM2.5的峰值分布,总结出雾霾的日内时间分布规律。以杭州为例,早上八九点、晚上七八点的空气质量指数较大,下午一两点相对较小,因此空气中首要污染物PM2.5,早晚高峰时常常超过临界值1倍以上,从而引导学生得出雾霾形成与早晚高峰车流量大、汽车尾气排放大有关的结论,自然延伸到生活中该绿色出行、择时出行的问题。

(三)通过案例探究 分析雾霾的成因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旨在发现问题、生成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通过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探究雾霾成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成因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地理过程的分析预测能力。

笔者以杭州为例展开雾霾成因分析。

先提供浙江省雾霾带分布图(图4)和杭州有关地形、气象自然条件和工业、交通数据等资料(材料1~4),再让学生通过提取资料中有效信息的方式得出杭州雾霾的成因。

材料一:杭州自西向东地貌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西部地区植被完好,但在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网交叉,植被覆盖指数低,人为活动相对频繁和集中,在湿度、风力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东部地区是扬尘的主要发生地带。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近地面气流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杭州城区静风(距地面10米高处平均风速小于0.5米/秒)频率超过20%,秋冬季最高可达24%。另据统计,杭州城区7时和19时逆温频率平均达到60.5%和39.5%。

材料三:杭州冬季PM2.5有71%来自外地,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分别有65%、59%来自外地(见表1)。杭州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将工业聚集的西北部上游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吹过来,与本地的污染物叠加。

材料四:杭州人均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北京,居全国第一,在PM2.5中,机动车尾气的贡献率为39.5%,工业源排放的贡献率为34.8%。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造成杭州多雾霾的成因有三:一是三面环山的地形地貌所致。杭州位于两条雾霾多发带的交叉点上,一条为杭州―金华―衢州,地形特征为从平原向盆地转换,一条为杭州―绍兴―宁波,地形特征为处于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杭州背山而居,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二是静风天气影响导致污染物扩散条件差。杭州市区静风和早晚逆温频率相对较高,逆温作用如同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导致污染物滞留。三是污染物的传输和排放。冬季北方取暖排放等外地污染源传输是“元凶”,本地工厂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也是大气雾霾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它们都是雾霾形成的物质条件。

根据杭州雾霾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北京多雾霾的成因,从而达成知识迁移、检测学习效果的目的。

北京雾霾成因:京津冀地区西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是燕山山脉,地形条件相对闭塞;遇华北地区冷空气势力弱时,近地面风力小,静稳天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差;煤炭是京津冀地区主导性的燃料污染来源,加上偏南风气象条件,使得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工业排放源排放和外部输送的污染物在山前快速堆积,导致沿山及山前地区空气污染最严重。

二、抵御雾霾

(一)认识雾霾的危害

通过网络搜索、采访卫生医疗机构专家等途径,学生获得如下信息。

材料五:持续不散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出行,增加人们的精神压力,还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大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诱发哮喘、气管炎、咽喉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PM2.5粒径小,可吸附性强,雾霾中携带大量的尘埃、病菌、病毒及细颗粒物,PM2.5物质能穿过鼻腔,通过气管支气管的纤毛,被深吸入到肺部,穿过肺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遍布全身。颗粒物本身或其吸附的有害物也通过血液到达全身,进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过敏,还可能引发肺炎,对健康造成危害。发育阶段儿童、心脏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属于PM2.5的高危人群。

再让学生结合雾霾天自身体会,对雾霾的危害进行归纳分类,就能提高地理信息加工能力,深化其危害的认识。

(二)了解雾霾的预警信号

引导学生认识雾霾预警标准。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雾霾预警大家谈”活动,让学生了解雾霾预警级别及标准。2013年1月,中国气象局对霾预警信号标准进行了修订,新规定将霾天气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极重霾。

了解雾霾预警的对应预案。雾霾污染已到了什么程度、什么级别?相应地要避免哪些活动、注意些什么?具体到学校,晨练、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体育课甚至一般上课遇雾霾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拓展,能引导学生掌握雾霾预警的对应预案。现在各地为有效地应对空气污染,保护师生健康,制定了学校雾霾预警对应预案:凡遇重度污染日(Ⅲ级、黄色预警),学校要减少户外运动;凡遇严重污染日(Ⅱ级、橙色预警),学校要停止户外体育课;凡遇极重污染日(Ⅰ级、红色预警),学校要停止户外活动。

(三)应对雾霾的防护措施

结合学生经历,让学生提出雾霾天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举办“雾霾天体育锻炼怎么练”“我为雾霾天保健支一招”(见图5)“防霾知识知多少小竞赛”(见表2)等活动。一方面,通过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的欲望,从而提高雾霾天的应对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将学生的生活经历迁移到学习探究中,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习主动性,释放学习潜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

三、参与治霾

教学时让学生获得防霾治霾知识并不难,难的是让相关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建言献策,共商防霾大计;另一方面要现身说法,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已做的或将来可行的做法,由观念转变为行动,确立个人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建言献策 为日后行动奠基

参与治霾分为“对人”“对己”两方面。“对人”,也就是对社会、政府、企业层面该如何治理雾霾提出看法。可组织“我为防雾霾献一计”活动,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加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开展讨论,形成观点,撰写小论文或研究性学习报告,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以下是学生在开展活动后提出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当今学生的宽阔视野,为日后成为合格公民奠定了责任意识基础。

――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建立公共自行车专用通道,形成“城市慢行系统”;增设自行车停车设施、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措施,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

――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应实施机动车总量控制,推广“摇号”购车等方式,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

――提升燃油品质,供应国Ⅴ汽柴油,尽快全面淘汰“黄标车”。

――推广利用太阳能的“光伏屋顶”和依靠自然通风采光和采用先进建筑材料的“恒温建筑”,以及实现自然雨水收集、中水储存利用的“节水楼宇”。

――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制定煤炭总量控制方案,。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污染宣战,告别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倒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环保的产业,抓住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

――作为政府部门,应出台《清洁空气行动方案》,加强对排污行为的监管。

――企业是排污“大户”,理应肩负起环保责任,实行清洁生产,通过改善设备、提高工艺等来转型升级,尽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总之,面对十面“霾伏”,我们并非只能束手无策,只要各方面积极作为,就能突破“霾伏”。

(二)现身说法 从今天开始行动

防治雾霾人人有责。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现身说法,以可信、可行的事例,触及学生内心世界,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教与互教。

学生A:我家在楼顶安装了一组3千瓦的光伏发电设备和一组1.5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所发的电可一半自用,一半卖给电力公司。

学生B:前不久举行的浙江省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环保行业、环境服务行业用人需求呈现出旺盛增长势头;安徽省合肥市人才中心2013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质量体系、安全、环境保护类岗位首次迈入十大热门应聘职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该省2013届高校本科毕业生中,环境生态类和材料科学类专业就业率相对较高。现在很多行业都涉及环境问题,企业从建设初期到环境监理、检测、污染治理都需要环保类专业人才。从中央到地方,在加大治霾投资力度的带动下,曾经冷门的环保产业逐步升温,成为经济新亮点。环保产业悄然走俏,已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朝阳行业。

第9篇:雾霾污染范文

此轮雾霾波及7省市

由中央气象台的10月6日8时至10月7日8时“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显示,北京、石家庄为紫色六级“极差”气象条件,极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整个京津冀区域和郑州、西安周边的气象条件为红色五级“差”;河北省长假7天中有5天全省几乎都陷入“十面霾伏”之中,河北省气象台4日至7日连续4天大雾和霾预警信号10余次,这使得本来就处于旅游出行高峰的高速交通雪上加霜。橙色四级“较差”气象条件的范围遍布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7省市。

事实上,4日起,华北、黄淮等地就出现雾霾,京津冀等地也持续出现重度雾霾,空气污染重,预计雾霾天气将持续至8日。雾霾天的出现,导致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多条高速公路封闭。

回望2013,已经走了一大半的光阴,几度雾霾重重,蓝天多还是雾霾多?又将留下一个怎样的结论,给2013年的华北。

中广网北京2013年1月29日消息:今日,北京再次迎来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10米。记者观察,由于并未到达早高峰,路上机动车并未受到很大影响,有序行驶,个别车辆大灯、雾灯、双闪全开。公交车站乘客表示,空气质量很差,嗓子极不舒服。

新浪网2013年5月7日消息:北京昨日再度遭遇严重污染天气,气象部门也了霾黄色预警信号,这是自2月底之后,时隔两月,再度霾预警信号。有专家表示,昨日的污染,是典型的夏季光化学污染,PM2.5和臭氧浓度都很高,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重温雾霾危害

在北京,雾霾是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在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排名第八,并被列入全球十大污染城市。雾霾之于北京的影响,早已远远超越了气象意义范畴。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雾霾的危害。

先回顾一下什么是雾霾?简单说,空气中细微的水珠是雾,细小的颗粒是霾,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是雾霾。而雾霾的主要物质是PM2.5,即可被吸入肺的“细颗粒物”,通常PM2.5值越高,说明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雾霾对于人体的危害在于,它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载体,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人体的细颗粒物约有50%将会永久沉积在肺部,导致肺组织部分硬化,甚至造成癌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出现雾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将会是肺癌的高发期。

有专家指出,雾气进入人体后会消耗营养,造成机体内损,还会阻碍正常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脑溢血和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雾是悬浮于近地面低空的水汽凝结物,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近郊区,这些凝结物中往往含有汽车尾气中的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和浮尘、病原微生物等。特别是在连续几天的大雾天气下,由于冷空气不强,无明显的空气流动,近地层的各种污染物堆积。吸入过多这种有害物质,就会诱发气管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鼻炎及各种过敏性疾病等。

霾从何来?北京的车、天津的油、河北的煤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科学家陈良富表示,对北京来说,“除了城市里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和我们自身的排放,周边城市对北京的影响也很大。即使北京自己治理得干净了,周边的污染一过来,污染的来源仍无法改变。”

2013年度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排名前三季度多月榜上有名的天津、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六城,成为环首都大气污染带。有专家称雾霾频发显示中国环境容量已达极限。

先说说北京的车。

截至2013年8月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537.1万辆,年排放污染物达到90万吨左右。机动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分担率比较高,其中一氧化碳分担86%,氮氧化物占57%,碳氢化合物分担38%。从PM2.5来源上说,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了25%。

再说河北的煤,与石家庄的污染相比,重工业城市唐山不遑多让。今年“十大污染城市”月度榜单上,唐山从来没有落榜。从唐山市环保局的窗户望出去,刚好可以看到西郊热电厂的大烟囱正在冒烟。西郊热电厂与唐山市中心近在咫尺,与之相邻的还有丰南贝钢,几根高大的烟囱也一直在冒着烟。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为84万吨,其中唐山28.27万吨,占总排放量的34%,而炼铁最主要的来源便是烧煤。

那么天津,又是因为什么稳居“十大污染城市”前十的呢?10月6日至7日,天津出现了能见度1公里以内的雾霾天气,严重时,甚至出现了能见度40米的浓雾,面对面的两栋建筑都无法相互看清。有环保专家指出,天津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M2.5影响度约达33%。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国三标准成品油是尾气排放对天津空气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因为国三汽油的硫含量为150ppm,升级为国四标准后,其中的硫含量将下降到50ppm。

中央财政50亿元支持治霾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中央财政已于日前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具体包括京津冀晋鲁和内蒙古6个省份,并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

财政部表示,该项资金将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按上述地区预期污染物减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浓度下降比例三项因素分配。

专家指出,华北的雾霾治理是个整体。北京也拟定了2017年PM2.5降至60微克的目标。

在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五年行动方案”中,我们看到,市区19家企业将限时搬迁改造,华药石钢将于2017年迁出。今年年底前所有水泥粉磨站都要关停,2017年年底前,要逐步关闭西部山区全部水泥建材企业。

向雾霾要健康

雾霾天气少开窗、外出戴口罩、适量补充维生素D、饮食清淡多喝水、不要外出晨练,都是专家给出的雾霾天气生活指南。

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