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金融市场趋势分析精选(九篇)

金融市场趋势分析

第1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1)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导向,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

首先是分设了专业银行和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的框架。先后恢复和分设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其次是成立投资信托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1979年至1984年,先后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银行以及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以后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地方性的投资公司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4年以后,不少大中城市相继成立城市信用社,成为为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

三是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在法律上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地位,以及明确了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

(2)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中央银行间接金融调控机制。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中国宏观调控手段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转变的关键。从1979年起,先是在部分地区试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但新体制仍然存在各专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之间吃“大锅饭”的问题,指令性计划指标管理为主的框框仍然没有打破。

(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金融市场,建立了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使人们重新考虑建立金融市场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拆借市场;二是证券市场。货币市场中的贴现业务和同业拆借市场首先得到培育和较快发展。1981年上海市首先出现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正式开办了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94年以后,商业汇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市被广泛使用,成为企业主要的结算方式和融资手段。1985年,中国先后在广州、武汉、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成立了同业拆借中介机构,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为依托,跨地区、跨系统的同业拆借市场。

2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产生广泛影响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仍在稳步进行,金融开放渐进扩大,但也应该看到,我们所处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浪潮滚滚而来。金融变革和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在国内也遇上了经济发展格局从需求过旺到需求不足的变化。在这种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的条件下,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2.1 积极进行金融组织机构的深化改革

今后除应完成机构调整任务,加快新机构同各方面关系的磨合,建立新的工作制度,发挥新机制的优点,进一步搞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工作外,必须花更大的力气加强金融监管。并把这一工作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尤其要与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运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彻底消除新的亏损的各项改革相联系。商业银行要真正企业化,真正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优胜劣汰。

2.2 银行利率市场化

目前我国利率仍处于双轨制,官方规定的利率水平较低,而市场上利率较高,其原因是违约风险贴水较大,这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困境,对此,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降低违约风险,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逐步扩大利率的浮动范围,最终完全放开利率管制。按照自主经营的原则,银行有权自定贷款条件。在中央规定的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幅度内,银行可根据时常资金供求情况自定利率,灵活调整利率,运用利率杠杆,调节资金供求。实现资金商品化和利率市场化。

2.3 谨慎对待金融自由化。稳步把握市场开放的程度

金融自由化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对我们来说,金融自由化也就是走向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持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稳妥地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丰富从事国际金融活动的经验,培养一大批能熟练进行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精通国际金融活动的金融财务人才。具备了这些条件,人民币不但应该实现自由兑换,而且应该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世界货币之一。今后引进外资银行的力度会加强,因为中国需要借鉴其管理体制和操作方式,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与素质,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积累经验。

2.4 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

第2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艾略特波浪理论;技术分析;汇率机制;外汇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32-02

一、艾略特波浪理论及其应用情况

在金融市场走势的技术分析方法中,艾略特波浪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1946年,艾略特发表了《自然的法则》(Nature's Law)一书,系统地论述了这一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大周期之中存在小的周期,而小的周期又可以再细分成更小的周期。每个周期都以8浪结构的模式进行(见图1、图2)。

图1是一个上升过程周期的8浪结构图。前面的上升走势是5浪结构,后面的下跌走势是3浪结构。波浪分为驱动浪和调整浪,1、3、5、a、c浪为驱动浪,2、4、b浪为调整浪。驱动浪起着推动趋势发展的作用,调整浪是对驱动浪运动的调整。每一个驱动浪又可再细分为5个次一级的波浪,而每个调整浪又可再细分为3个次一级的波浪。这就是波浪的层次细分。图2是一个下跌过程周期的8浪结构图,其运动形式与图1所示的上升过程相反。在市场中,每一种波浪还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变体形式,这里不再详述。

几十年里,艾略特波浪理论在金融市场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它也被人们普遍地使用,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听到或者看到评论说:“现在的走势进行到第……浪。”这一理论也被应用于外汇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只在一些局部、分散的短期趋势的分析中收到了一定效果,而在外汇市场长期趋势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趋势分析的结论,就失去了这一理论在分析上的指导意义,其应用价值大为降低,而且可靠度不高。

为什么在艾略特波浪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几十年里,在这一理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今天,其在外汇市场长期趋势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却如此欠佳?原因是:艾略特波浪理论不能应用于外汇市场长期趋势的分析。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就要先弄清楚各种金融产品价格走势的运行特点。

二、不同种类金融产品价格走势的运行特点

我们从商品价格和企业情况开始分析。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经济总地来说是出于发展之中的。在经济的发展中,商品的价格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波段性地增加,在长期中具有成长性。如果持续地大幅提高,则会形成通货膨胀。虽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可能交替出现,但总地来说,商品的价格在长期中整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也是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经济中,尽管有些企业会处于萎缩期,甚至破产,但从一个广义的角度来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其资产规模会不断扩大,企业价值会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企业所具有的长期成长性正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商品、大部分金融产品都具有这种长期成长性的特点。例如,消费品、资本品的价格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高,股票的价格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我们从CPI、股票价格指数的运行上可明确地看到这一点。这也是经济现实。但是从理论上讲,汇率却不具备这一特征。汇率表示的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这种兑换关系在理论上不具备长期的成长性,即使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会有不同程度的相对增长,但这种相对增长并不决定其货币之间的相对汇率一定会长期增长。决定汇率变化的因素很多,且其相关关系十分复杂,有些因素的作用还会相互冲突。总地来看,从理论上讲汇率不具备其他金融产品价格所具备的长期成长性,或者长期负增长性。这是汇率走势不同于商品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对于艾略特波浪理论作用原理的探讨

要弄清艾略特波浪理论的适用范围,就必须探究其作用原理。在艾略特的两部专著、发表在《金融世界》的十几篇论文以及其他文献中,艾略特本人从未提及市场走势呈现出5浪前进和3浪倒退这一基本形态的原因。后继的研究者对市场走势基本形态的原因做了一些探究和解释。普莱切特和弗罗斯特认为:“这是在线性运动中实现振荡和前进的最低要求,因此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浪不允许有震荡,创造震荡的最小细分浪是3浪。在两个方向上的(不限制规模的)3浪不允许有前进,纵使有倒退期,要朝一个方向上的前进,主要趋势上的运动就必须至少是5浪。这不仅比3浪的涵盖更广,而且仍然包含了震荡。尽管可能有比这更多的波浪,但是分段前进的最有效形式是5―3,而且自然界典型地遵循最有效的途径。”

另外,我们也可以由道氏理论对多头市场的三阶段划分,来解释艾略特波浪的5浪上涨形态。道氏理论论述了多头市场三个阶段的情况:

第一阶段,一部分交易者看好后市并开始买进,交易量缓慢增加。

第二阶段,经济基本面向好,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利润增加,股价持续、稳定地上涨,交易量大增。

第三阶段,股市交易活跃。投机泛滥,企业融资增长迅猛,新股趁机大量发行,股市升势趋于尾声。这三个阶段的形势,如果固化其市场表现,就形成了上升趋势中的三个驱动浪的基本形态。

我们还须注意到,市场会体现经济基本面的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是金融市场价格运动的基础。同时,市场走势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无论有什么样的经济基本面,无论经济基本面对市场走势的影响力如何,市场都会以其自身的运动形式体现这些影响。所有形势及突发事件都只能通过市场自身运动的规律来逐步实现其影响,而波浪理论正是市场自身运动规律的描述。

四、艾略特波浪理论不适用于外汇市场长期趋势分析的原因

通过以上对艾略特波浪理论作用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理论描述了在长期中具有单向成长性的产品价格的市场技术走势情况,因此这一理论可以应用于商品市场分析、大部分金融产品的市场分析。其应用范围广泛,与这些产品在经济中分布广泛有关。而汇率总地来看,在理论上不具备长期的单向成长性,或者长期的单向负增长性,所以艾略特波浪理论不适用于外汇市场长期趋势的分析。这就是在艾略特波浪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几十年中,虽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金融领域,却不能成功地应用于外汇市场长期趋势分析的原因。

基于技术走势中所包含的同样的人类预期和市场行为的因素,能不能将艾略特波浪理论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得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使其能够从大略上描述外汇这种不具备相对成长性的金融产品的技术走势的理论模型呢?我在学习研究和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这是可以的,理由有三点:

1.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所基于的三项合理的市场假设:市场行为包括一切信息;价格沿趋势波动并保持趋势;历史会重复;

2.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的产生不是随机的,其发展过程也不是随机漫步;

第3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 数据挖掘证券行情预测

随着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政策分析与决策制定对数据的依赖性和敏感度也越来越高,许多金融机构开始运用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智能决策支持技术,对业务系统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发现各种有价值的规律。

传统的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金融领域中一些新的应用要求,而将数据挖掘相关技术运用到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中将有助于发现数据中的新规律和新特征,并对一些新的应用提供支持,从而拓展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与方法,为证券市场提供新的数量技术支撑,同时为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技术的突破开辟新的研究思路。

一、证券市场预测对象的选择

根据对金融时间序列的预测一般在短期内准确率较高的特点,可选取证券市场中按时间跨度分类的中短期行情预测。在中短期内,人们更加关注单只股票在一定时间内价格的变化幅度及变化趋势,以此决定是否在短时间内介入或退出股票的买卖活动;同时,人们也关心两只或多只股票间是否具有相应的联动反应,即一只股票或某一行业股票的涨跌是否会影响另一只股票或整个行业的涨跌;在对个股进行预测的过程中,综合指数往往是一个评判近期市场走向的重要指标,如果能够对综合指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预测,也能给投资者提供很好的参考建议。

在选择预测研究对象时,可选择的是对某一股票在一天中的某一个时段内价格的变化进行预测、某一股票价格在某一时间段内(大于一天)的突变趋势预测、某一时间段内(大于一天)股票间价格的关联关系预测及月均股指的变化预测,这样四个方面的预测呈现出在时间上和研究的股票数量上的递进关系,所以,可以根据这四个预测方向的递进关系,对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预测,从而为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与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预测结果将对金融机构与投资决策者深刻认识证券市场变化规律、有效进行金融管理提供帮助,为证券市场提供新的数量技术支撑,并对促进证券市场技术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丰富金融管理与投资分析的新方法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二、预测模块建立

目前,存在很多数据挖掘的方法和算法,其中主要方法包括:关联规则方法, 分类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方法,规则归纳,决策树,粗糙集方法,模糊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在数据挖掘中还广泛采用统计方法、优化方法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方法。

在针对证券行情预测的过程中,可选取模糊集、粗糙集、灰色理论、关联规则、神经网络等方法,其中可分局证券行情中具有的不确定性质,适当加入不确定性方法,用于构建证券市场的有效分析方法,并可选取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预处理,从而得到针对证券市场中预测不同侧重点的新方法。在具体预测过程中,可针对不同时间段的预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结合,得到相应的组合预测方法,如模糊粗糙集挖掘预测方法、趋势特征挖掘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模糊关联规则预测方法和多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方法。这四种预测方法分别用以预测在中短时间内,对单只股票的价格变化、股票价格的趋势预测、股票价格间的关联关系预测及股指的变化预测。以下为各模块具体构建过程。

1.模糊粗糙集挖掘预测方法。可根据模糊相似关系下的模糊粗糙集挖掘预测方法对单只股票价格价格进行预测,再根据趋势特征挖掘预测方法对股票价格的突变趋势进行预测,其次根据时间序列模糊关联规则预测方法对多只股票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预测,最后根据和多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方法对上证月均综合指数和深成月均综合指数的变化进行预测。在选取数据时,根据中国股市自身特性,将股市中两段交易时间合并为一个连续的时间段,这样做对实际操作并没有影响,而且能给实验带来很大的方便。这样可以得到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某一股票的股价变动预测。

2.趋势特征挖掘预测方法。可根据金融时间序列自身特征,将股价时序转换为股价变动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首先对时间序列相似性模式挖掘进行分析,给出欧氏距离的定义、性质及表达方式。然后对股价变动时间序列进行平滑处理,在分段线性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相应的趋势特征提取算法,用于对股价变动时间序列提取相应特征序列,将时间序列的预测问题转化为频繁和有效特征集,有效地发现问题,对趋势特征模式进行挖掘预测。根据连续一段时间的涨跌情况判断证券市场股价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以求证券投资者能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正确决策。

3.时间序列模糊关联规则预测方法。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根据股票时间序列自身特性,将时间序列进行化分,将属性域划分后构造正规模糊集的支集及核,产生模糊集的隶属函数,以聚类方法为基础对模糊集属性域进行离散化,能获取各个股票间在某一时间段内彼此存在的关联关系,并能得到不同行业股票间的涨跌关系。这为投资者把握整个证券市场,了解各个行业间的联系及发展动向提供了便利。对小额投资者来说,则能从中得到具体个股之间的关联,为决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第4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证券市场;相关性;行业特征;国际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2-0052-04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竞争环境,作为经济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也将逐步增强与国际主要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正处在开放进程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对其主要行业国际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够帮助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的中国投资者降低国际化投资的风险、提高收益;而且通过对这一变化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国际经济和金融因素对我国证券市场中不同行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机理,为在国际经济金融逐步一体化环境下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抵御跨国风险的能力提供帮助。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中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研究,主要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中各主要行业与国际上主要证券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二是不同行业之间的国际相关性差异及其发展趋势;三是在近期内,国际相关性会有相对显著提高的行业。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模型及主要统计指标

假设:i为本国市场中的行业类别号(i=1,…,I),其中,I为本国市场中所研究的行业数量;j为外国市场在本文中将中国大陆证券市场作为“本国市场”,而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作为“外国市场”,即外国市场不是某个国家,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如香港)。,其中J为所要研究的外国市场数量;t为时间阶段序号(t=1…,T),其中T为研究所涉及的总时间阶段数;m为计算相关系数时所使用的采样周期,(1≤m≤T);ri(t)和Rj(t)分别为本国市场中第i类行业和第i个外国市场在时间t的收益。则本国市场中第i类行业与第j个外国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ρij=Cov(ri(t),Rj(t))σi(t)σj(t),其中Cov(ri(t),Rj(t))为t时间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收益率与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的协方差,σi(t)和σj(t)分别为t时间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收益率和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的标准差。

在实际中,收益率序列是离散的,而相关系数也与采样周期有关,因此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收益率相关系数是时间t和采样周期m的函数,即由式(1)所定义:

其中:ri(t,m)和Rj(t,m)分别为当采样周期为m时的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和第j个外国市场收益率时间序列的采样周期平均值,即ri(t,m)=1m∑m-1τ=0(ri(t+τ),Rj(t,m)=1m∑m-1τ=0(Rj(t+τ)。

上述相关系数对于各行业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反映了特定采样周期下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和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性的趋势,由式(2)所定义。

对于某个行业而言,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分析其国际相关性的基本变化趋势,即第i个行业与第j个外国市场之间在某一段时间内相关系数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前者体现了相关性的变化状况,而后者则反映了这一变化状况的稳定性,由式(3)所定义。

其中t0和t1分别为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内起始和截止时间阶段的序号。

一般而言,各行业与不同的外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的绝对数值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行业的相对变化状况,本文设置了“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两个指标,以反映该行业与某个外国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在所有行业中的相对地位,见式(4)。

(二)数据及实证研究过程

本文所采用的行业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包括10大行业指数。由于在本文所涉及的时间区间内,部分“新富电信”的数据无法获得,因此本研究不包含该行业指数,其余指数所覆盖的行业分别为:

(1)“新富石气”:包括石油及天然气的生产、输送及相关设备行业;

(2)“新富基材”:包括化工、造纸、钢材、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

(3)“新富工业”:包括建筑、飞机制造、电子、工程、运输、轻工等行业:

(4)“新富消品”:包括汽车及其零配件、食品、烟草及消费品生产等行业;

(5)“新富卫生”:包括药品制造、销售、医疗器械及卫生服务等行业;

(6)“新富消服”:包括零售、传媒、旅游、航空、旅馆等行业;

(7)“新富公用”:包括电力、水和天然气供应等行业;

(8)“新富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等行业;

(9)“新富科技”: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服务、半导体、通信及办公设备等行业。

外国市场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S&P500指数”(代表美国市场)、“日经225指数”(代表日本市场)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市场)的周收益率数据。时间周期为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即共236组数据)。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

研究过程包括:

1.分别计算在不同的采样周期下,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时间序列。

2.分别计算在不同的采样周期下,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行业平均值和行业标准差的时间序列,并对该时间序列按时间(单位:周)进行回归分析。

3.在采样周期为48周的前提下,分别对上述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收益率相关系数的时间序列按照时间进行回归分析。

4.根据上述回归方程,分别计算第200周至第300周之间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率、边际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以对近期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分析。

三、结果及分析

(一)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状况

表1列举了各行业与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采样周期为整个时间跨度)。从表中可以看到,与上述比较成熟的市场相比,即使细化到行业层面,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相关性也是很弱的,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也不超过0.2;而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其中香港市场与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5。从地域上看,中国证券市场与上述三个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港、日本、美国,这显示证券市场的相关性与经济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表1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总体状况(2001.7-2006.3)

(二)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变化趋势

表2显示了当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时,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表2行业国际相关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

1.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行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有增强的趋势,反映在各回归方程的最高次数项的系数均为正(除了采样周期为12周的与日本市场的相关性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采样周期过短,因而短期市场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大)。

2.从相对长期的趋势来看,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美国市场,反映在当采样周期为36和48周时,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按时间的平方变化,而与美国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则呈线性变化,而且有关统计量的显著性也强于后者,显示出证券市场相关性的变化程度也与经济区域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与日本市场相比,各行业与香港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趋势相对较强,反映在回归方程中二次项与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之比相对较大(该比率越大,同一时刻相关性的变化率越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地与香港之间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以及两地资本市场日益呈现的“一体化”效应。

3.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与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逐步显著,反映在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其回归方程中时间系数在数值和显著性两方面均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过程并非单纯地由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所产生,而是有着内在的经济和金融驱动因素。

(三)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程度的变化趋势

表3显示了当采样周期分别为12、24、36和48周时,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趋势。

表3行业国际相关性标准差的变化趋势(2001.7-2006.3)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

1.近年来,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程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反映在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率均为正,而且有关统计量的显著性程度均较高,即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呈现显著的单调扩大态势。这一现象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的差异在逐步明显。

2.各行业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差异程度相对更加明显,尤其当采样周期增加时,有关统计量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但却呈现出强烈的行业特征和行业差异性。

上述“行业差异”对于进行国际化投资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是很重要的:由于其投资组合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于中国市场(这种“本国偏好”效应在世界各国均存在,而且可能由相关法律或投资战略方面的约束),而如果本国的投资组合集中于某些行业,则在通过国际化投资以改善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其国内投资组合中的不同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对于投资绩效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增加。

(四)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变化率的分析和预测

表4显示了根据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近期内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边际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的排名(为尽可能反映中长期趋势,采样周期取48周)。

表4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变化趋势相对排名

从表4中可以发现:

1.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基材”和“公用”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相对较高;“科技”、“消服”和“消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其次;而“石气”、“卫生”和“工业”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相对较低。

2.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和“科技”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相对较高;“基材”和“消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其次;“石气”、“工业”和“卫生”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最低。而“公用”和“消服”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绝对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差距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两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与特定的外国市场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相对而言,“公用”行业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高,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低;而“消服”行业则正好相反。

综合以上分析,在本文所研究的9大行业中,近期内金融、基础材料、科技、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比较显著的增长,其中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变化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差异性。

需要说明的是,市场间相关性的变化受经济、产业、金融以及投资者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任何预测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相对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参考。

四、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9大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三个证券市场之间的收益率相关性的变化状况的实证研究,对中国证券市场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中国证券市场中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从总体上有增强的趋势;其次,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化程度逐步增加,显示国际经济和金融因素对中国经济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性正在日益增加;最后,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也存在差异,金融、基础材料、科技、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其中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变化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差异性。

本文基于历史数据建立了行业国际相关性的经验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与国际市场的经济、产业和金融联系来进行分析。另外,本文所采用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在行业划分上相对是比较粗略的,进一步的研究应当采用更加细致的行业划分标准(例如采用“二级行业指数”),这不仅有利于在投资决策中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信息,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洪永淼,成思危,刘艳辉,汪阳寿.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的大风险溢出效应.经济学,2004(3):703-726

[2]胡安,许萌.上证指数与美国S&P500指数间相关变化的时间路径分析.经济管理,2003,(12):83-85

[3]袁继东.沪、深两市波动性及其与美、港、台股市相关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Eiling,E.Gerard,B.,Roon,F.Asset Allocation in the Euro-zone:Industry or Country Based.2005 Discussion Paper,Tilburg University

第5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波动性

2010年3月31日,在经历了4年的试点阶段之后,我国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信用交易业务,这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的作用。时至今日,两年多过去了,融资融券标的股数量已从原来的90只增至300多只,规模越来越大。融资融券信用交易业务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其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它的推出对证券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稳定市场还是加剧市场的波动性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不少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验证,却没有统一定论。因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融资融券业务与股市波动的研究相对较多,本文仅选取众多例子中的几个较为有影响的观点。(2005)、(2009)、等(2010)实证分析证明融券卖空业务不会加剧股市的波动,反而会减缓股市的波动。相反地,等(2007)通过研究却发现融券卖空业务会加剧股市的波动。然而,(1969),(1989)等均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和股市波动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由于融资融券业务在国内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有以下几个:龚红霞(2010),郑丹(2010)等通过对香港证券市场与融券卖空业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融券卖空业务具有抑制股价波动,稳定证券市场的结论;蔡笑(2010),杨德勇、吴琼(2011)等通过对上证证券市场实证研究,也得出了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会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以及抑制市场波动性的结论;廖士光(2011)利用沪深证券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交易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市场价格。

二、样本和变量

本文选取2010年3月31日—2012年9月20日的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日融资买入金额(单位:百万元)以及日融券卖出量(单位:百手)作为样本。数据的来源是国泰君安大智慧以及上海证券交所网站并经整理得来,共604组数据。

由于时间序列大多都是非平稳的,引入对数在更容易得到平稳的数据的同时,消除了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现象,且不会影响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本文分别对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融资日买入金额()、融券日卖出量()取自然对数,得到、和的时间序列数据。变量的选取如下:

1.股指期货指数的收益率()和一阶差分序列()表达式如下:

2.融资买入金额的变动率()和一阶差分序列()表达式如下:

3.融券卖出量的变动率()和一阶差分序列()表达式如下:

三、描述性统计

首先,我们从描述性统计上分析融资融券与期货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表1为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融资日买入金额()、融券日卖出量()的数据特征值,图1为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融资日买入金额()、融券日卖出量()变动趋势,图2为股指期货指数的收益率()、融资买入金额的变动率()、融券卖出量的变动率()的变动趋势。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区间内,融资日买入金额()、融券日卖出量()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的特征,这与实际中股指期货市场的规模日渐壮大的事实相符合。

从图1中可以看出,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和融资日买入金额()、融券日卖出量()总体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呈现出下低的趋势,这与现阶段国内疲软的实体经济以及低迷的股市环境是分不开的,而融资日买入金额()、融券日卖出量()则呈现出较相似的趋势,反映出我国证券信用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活跃的状况。经过变量之间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得知,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和融资日买入金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相关系数的P统计值在1%的置信区间内显著;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和融券日卖出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相关系数的P统计值在1%的置信区间内显著。

从图2中可以看出,股指期货指数的收益率()与融资买入金额的变动率()之间呈现出较为相似的趋势,而融券卖出量的变动率()与股指期货指数的收益率()的变动趋势有所不同,这与我国证券信用交易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活跃的状况是分不开的。经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得知,股指期货指数的收益率()和融资买入金额的变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股指期货指数的收益率()和融券卖出量的变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四、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股指期货指数日收盘价()与融资日买入金额()和融券日卖出量()之间的确切性关系,以验证融资融券信用交易与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对时间序列、和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因果检验。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我们先建立如下向量自回归()模型:

其中,为时间序列的最佳滞后阶数,和均为未知系数,为扰动项,为股指期货指数的收益率,为融资买空交易金额的变动率,为融券卖空交易量的波动率。

(一)平稳性检验

对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的常用方法是(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若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则证明该时间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若时间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则证明该时间序列是平稳性时间序列。而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经常采用差分法、滤波、卡尔曼滤波、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滤波、滤波去除其趋势成分,获得其随机平稳部分,进而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将采用检测来验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并用差分法和滤波进行相互验证。

1.单位根检验

对时间序列、和及其一阶差分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

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值;⑤表示一阶差分。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1%置信水平下,、和时间序列的值的绝对值小于1%临界值的绝对值,接受原假设,说明、和的原时间序列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对一阶差分、、序列来说,在1%置信水平下,其值的绝对值大于1%临界值的绝对值,拒绝原假设,说明、、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故、和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即,,。

2.滤波检验

对去除趋势成分后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

由表3检验结果得知,、、序列在1%的置信水平下均为平稳序列,即证明时间序列、和均为一阶单整序列,与上面差分法得出的结论相符合。

(二)协整检验

对于存在的两个同阶单整变量,如果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称作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基于协整分析来检验一阶单整序列、和之间的协整关系。

首先,建立下列回归方程:

其中,为常数项,为回归系数,为残差,为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分别以为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huigui2和以为被解释变量huigui2,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获得回归结果如表4:

其次,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回归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

从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1%的置信水平下,回归残差序列和的值的绝对值均大于1%置信水平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和均为平稳时间序列,说明和以及和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和以及和之间均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验证了股指期货指数的波动与融资买空、融券卖空之间存在着某种稳定的线性组合关系。

(三)因果关系检验

由协整检验结果得知,和以及和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和以及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研究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基于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来验证和以及和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于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阶数非常的敏感,因此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之前,我们先筛选出R和VRZ组合以及R和VRQ组合的最佳滞后期。本文对最佳滞后期的选择根据赤池信息准则()和施瓦茨信息准则()来确定。如果两个准则筛选出的最佳滞后期不一致,则要利用似然比检验标准来确定最佳滞后期。最佳滞后期筛选结果如表6:

由筛选结果可以看出,和均是在滞后5阶取得最小值,两者一致,因此最佳滞后期为。基于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最佳滞后期时,是的原因,而不是的原因,即股指期货指数的变动是融资买入金额变动的原因,而融资买入金额的变动不是股指期货指数变动的原因;是的原因,而不是的原因,即股指期货指数的变动是融券卖出量变动的原因,而融券卖出量的变动不是股指期货指数变动的原因。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可知,股指期货的变动是融资融券交易变动的因素,而融资融券交易的变动不是股指期货变动的引导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说明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不是造成股指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而股指期货指数的波动恰恰是推动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的因素。因此,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短期来看,不会加剧股指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长期来看,具有稳定市场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从现实意义角度来讲,股指期货指数的波动会推动融资融券交易的波动,因此股指期货指数可以作为一个衡量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未来变动趋势的先行指标,对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成思.金融计量学(时间序列分析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4-225.

[2]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1-133.

[3]张宗新.金融计量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9:31-68,113-194.

[4].金融时间序列分析[M].潘家柱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5]周爱民,徐辉,田翠杰等.金融计量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

[6]恒.时间序列与金融数据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8.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刘巍,陈昭.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6.0建模方法与操作技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明晓磊.论融资融券交易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金融发展研究,2011(3):35-38.

[10]开昌平.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0(4):56-58.

[11]李谦.融资融券业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9(5):72-73.

作者简介:

第6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 赌徒的谬误 趋势理论 实证分析 行为金融学

一、趋势理论的一般原理分析

趋势理论是股票技术分析的精髓。该理论简单的理解就是股票价格的发展有其一定的演变规律,总会按一种既有的方向延续一定的周期。在实践的操作中应该遵循顺势而为的原则。当一个趋势形成的时候,除非遭受到明显的破坏,否则顺应此种趋势发展的方向就成了股票操作实践中首要遵循的纪律。

股票中趋势理论主要是基于股价发展方向来说的,股价运动是由一系列波动组成的,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股价的变化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候股价的波动会朝一个方向发展,并产生明显的波峰和波谷,而根据这些波峰和波谷的构成,可以将股票的主要趋势方向分为三种:一系列相继上升的波峰和波谷为上升趋势;一系列相继下降的波峰和波谷为下降趋势;一系列水平的波峰和波谷为无趋势或者称为水平趋势。

趋势理论应用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原则就是:上涨趋势形成,执行买入操作。除非买到的本趋势的最高点位,否则任何买进操作都是理性的;下跌趋势形成,执行卖出操作,除非卖在本趋势的最底点位,否则任何卖出操作也是理性的;无趋势或者水平趋势形成,执行观望操作,等待方向明朗。

勿容置疑,趋势理论在股票买卖实践操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避免踏空的机会,也可以避免“一厢情愿思维”的阻碍。最终避免直接投资收益的过多损失。但实践的运用中,能够坚定的执行趋势理论的人却比较少。因为这其中有一个行为金融学里的理论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赌徒的谬误理论。

二、赌徒的谬误理论分析

“赌徒的谬误”也被称为“偶然性的成熟”,是指人们相信:当某一事件最近发生过后,该事件在未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尽管事实上某一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同另一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人们习惯于这么去想象。例如玩点数游戏,如果点数6连续出现多次,那么很多人就会觉得下次出现6的概率会大幅度降低,而实际上,已经出现过的6点和接下来要出现什么数字这两个事件之间是完全独立的随即事件,没有任何相关性。

这一原理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在多个领域中发现:一位研究史的历史学家在1909年就指出“在偶然性的游戏中,同样的组合如果发生频繁,那么我们就越可以肯定下次它就不会发生。如同由某一法则规定一样,在这一时刻偶然性成熟了,随后事物就会开始走向平衡”;在赛马比赛中,美国马里州的证明:在该州的购买者表现出强烈的“赌徒的谬误”倾向。每次在某一个号码被抽中后,随后数天中选择该号码的人数急剧下降。数月后,选择该号码的人数才恢复到该号码上次被抽中前的水平。

将“赌徒的谬误”理论应用于股票分析中,可以这么理解:当某只股票近日的价格出现连续大幅度上涨,那么多数人会相信接下来的交易日不会继续大涨;而当某只股票近期出现连续性下跌,则多数人认为接下来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会偏低;于是股市操作中的不要盲目“追涨杀跌”的说法就此产生。

三、两种理论在实践执行过程中产生指令性矛盾的实证分析

综合前面的理论:当股价处于上升过程中,趋势理论发出的是“买进”指令,而“赌徒的谬误”理论则会发出“不要追涨”指令;当股价处于下跌过程中,趋势理论发出的是“卖出”指令,而“赌徒的谬误”理论则会发出“不要杀跌”指令。这就是两种理论的矛盾。

实际中的例证:

其一:中国船舶(600150)2007年1月20日以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该股于2007年1月20日在整体上市预期明朗时开始强势拉高,29日开始连续涨停直到2月6日之后走向盘之后,围绕20日均线不断向上爬升,形成一个明显的上涨趋势。按照趋势理论原理,应该执行买进操作。而按照“赌徒的谬误”原理,应该执行“停止追涨”操作。实际中的情况就是股价连续上涨的时候,市场追涨的人不多。股价短暂调整的时候,市场中人以为“赌徒谬误”理论得到验证。但很快发现股价又继续按原来趋势向上拓展更大的利润空间。股价的不断抬高,更使的“赌徒谬误”的信奉者变得更加恐惧。于是最终只能看着股价不断的上涨而不断后悔。

其二:st罗顿(600209)自2007年5月28日到7月17日新低的价格走势图。

该股从2007年5月28日开始走出了连续的下跌趋势,按照趋势理论,执行卖出股票套现操作;按照“赌徒的谬误”理论,则继续下跌概率不断下降。应该执行“停止杀跌”和“抽底买进”操作,通俗的说,趋势理论信奉者这时候卖出股票求现,而“赌徒谬误”理论信奉者则买进股票或者继续观望。

以上的实证说明,赌徒的谬误在趋势理论的实践运用中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四、结论

传统的股票操作理论在实践的执行中遇到了很多自身弊端突现的困惑,而这些困惑在新的行为金融理论的运用中又越来越被夸大,因而造成了许多的决策失误。

本文中趋势理论是一个传统的金融操作技术的重要理论,但是该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弊端主要是指导中长期操作的。也就是说该理论在我们股票的短期操作中不起明显作用。所以,该理论的效力只能等到相当长一段时间(趋势的明显形成或构建成功)之后才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而且在执行的时候,也不能期望短期中能有明显大的收益,必须等待这个趋势结束才能完全下定论。所以整个趋势理论的执行过程对于投资者的经验要求、专业知识的精通需要较高的水平。同时,对于投资者心理因素和行为执行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赌徒的谬误则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依据主要就是行为人的重要心里暗示。等待一个趋势的形成和等待一个趋势的结束需要投资者很大的心理承受力,而投资者也是行为人,那么就不可能回避行为人的行为金融理论的影响。行为人在赌徒的谬误理论下所产生的回避“追涨杀跌”行为是符合行为人心里承受力影响原理的。要完全摆脱这个影响不现实。

股票市场是一个有限理性的市场,众多理论在其中实现起来只能是一个有限理性的实现。所以,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意见:

1.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与传统的金融操作技术理论在实际执行中产生的很多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去解决这其中的矛盾;

2.股市中价格走势是随机性的,偶然性的,任何理论只能是市场有限理性的一种有限反应,在实践操作中不可完全依靠理论。

3.任何一种理论在建立的时候都是假设了很多条件的,也就是说存在理论的建立的条件制约。因而就也存在了相关理论的具体应用范畴,在实际运用中要把握好这个范畴。

参考文献

[1]李国平.行为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融监管 银行业 集中度 金融购并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2)03-048-03

一、前言

本文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基础来源于产业经济学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的理论。对集中度(竞争程度)的衡量一般采用资产规模集中度指标(CR)。指标表示行业中最大的几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比重,通常取3、4或5。指标数值越高,该行业垄断性越高,经济学家贝恩运用指标对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进行了分类(见表1)。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四种形态。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通常集中度越高,市场的垄断程度就越高。

二、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首先分析世界发达国家银行业集中度,研究可采用CR3和CR5指标,分别代表各国或地区前3(或前5)大银行资产相对于全部银行总资产的比重。

世界发达国家可分为两个体系(王健安,2011)。一种是集中度较高的新荷加银行体系,另一种是集中度较低的日美德银行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大陆银行业集中度属中等集中寡占型。中国大陆银行业集中度不高,存在激烈竞争的影响,并使银行盈利降低。“总行数目多”是激烈竞争的源头。每个银行做的业务类似,从而形成低效率的激烈竞争。“分行数目多”则不是激烈竞争的源头。监管机构经常采用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作为衡量当作一家银行可否新设分行的标准之一。银行分行家数能够满足民众对于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

我们可对2006年-2010年中国上海、美国纽约银行业存款市场集中度指标进行定量测算。上海是中国经济金融活跃地区,正处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而美国纽约是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成熟发达国际金融中心,通过综合比较,可对中国银行业存款集中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分析预测。

根据上表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判断目前上海银行业存款市场为中等寡占型市场,一般上海市存款市场集中度低于全国,竞争更激烈。2006年-2010年上海银行业存款市场CR4指标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上海银行业存款市场处于中(上)集中寡占型,即将步入中(下)集中寡头垄断市场行列;从HH1指数看,上海已由适度集中走向变为低度集中市场。上海银行业存款市场竞争程度较激烈,主要原因:一是上海正大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云集,银行存款市场竞争参与者众多;二是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业务机会不断涌现,各银行都有来自总行的“资源和政策倾斜与支持”,进一步加大了存款市场的竞争程度。

从CR4和HHI指数看,目前上海存款市场的集中度与纽约基本相当,均为中等集中寡头垄断市场,竞争度较高。2006年-2010年上海存款市场CR4和HH1平均值分别为54.76和0.1047,纽约分别为52.73和0.117g,均属于中(上)集中寡头垄断与中(下)集中寡头垄断以及适度集中与低度集中的过渡时期。然而,由于上述两地区处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其集中度指标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上海存款市场集中度指标基本呈下降趋势,而纽约相关指标总体却逐步上升,主要原因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推动了美国大型银行兼并步伐,纽约是国际大型银行总部聚集地,因此存款市场集中度增强。

综上所述,从存款CR4和HHI指数判断,目前上海与纽约存款市场均属中等集中寡头垄断,竞争激烈程度基本相当,反映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速度和力度。从发展趋势看,上海存款市场集中度指标逐年下降。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预见,一方面,中国银行业首先将循迹作为发展建设中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发展路径,存款市场集中度仍会降低;另一方面,根据纽约相关集中度指标的变化趋势预测,随着我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大型商业银行多牌照综合化经营以及国内外兼并收购活动将不断增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国及上海银行业也将重复纽约的发展路径,存款市场集中度逐步回升,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中国银行业存款市场目前以及在未来利率完全市场化后的相当长时期内都将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国际经验表明,集中度高的银行产业结构,享有较高的BOA。因此,一是马来西亚在1999年,政策性要求58家国内金融机构限期合并为6家超级大型银行。二是中国台湾在2004年提出“金控减半”的政策,这里的“金控”是指大型金融控股公司,以大型银行为主。政策效果是,“银行规模大、数目小”的改革思维得以贯彻,“金控”家数2005底实现减半,仅剩7家。由此,文章得出经验结论:(一)银行集中度与银行市场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当银行集中度低时,提高银行集中度会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当银行集中度高时,提高银行集中度会降低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二)银行同业合并及业务整合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建议

前文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做了基本分析,银行监管当局应积极进行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集中度。推进市场机制下的金融机构合并,以降低金融服务价格及市场过度激烈竞争。推进银行通过业务整合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及经营效率,以应对目前经济的探底。相对应的金融监管建议如下:

(一)积极进行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集中度

经验结论认为:银行集中度与银行市场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当银行集中度低时,提高银行集中度会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当银行集中度高时,提高银行集中度会降低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而中国学者(徐忠等,2009)早期则认为:可能是因为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市场集中度已经很低,进一步开放市场已经很难提高银行的效率,而在中国这样高度垄断的市场中,只要有几家新的银行加入,降低市场的集中度,就会对原来的垄断者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从而提高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效率。

上述学者实证分析假设条件错误,没有正确列举和判断国内外市场集中度数据。国外成熟市场新加坡、荷兰、加拿大本身市场集中度就很高。而美国等国家市场集中度也不断提高,接近中国数据。中国的银行市场集中度指标(CR5)在2005年及2011年基本在50%左右,只能算是中等集中寡占型市场,不算高度垄断的市场。

因此,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积极进行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集中度。一是限制新银行牌照的发放。二是限制中小银行区域外设点经营。三是适当控制上海外资银行扩张。

对于上面第三点建议,需要补充的是:一是与中资金融机构相比,2010年上海外资银行贷存比普遍较高,风险较大。最

高的法人金融机构为银行,达到131.45%。18家主要外资法人机构的简均贷存比为77.98%,比本地中资法人银行中的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村镇银行分别高出18个、11个和19.7个百分点。二是外资银行盈利模式与中资银行趋同,利息收入占盈利的比重上升。2010年,上海市外资银行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7.78%,与中资银行趋同;利差收入与税前利润之比为167.85%,比中资银行高出41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看,贷款利息收入占比较高,这与国外银行非利差收入一般占总收入40%以上(有的超过60%)的国际水准差别很大。

(二)推进市场机制下的金融机构购并,降低金融服务价格、防止市场过度竞争

以中国台湾为例,2000年以来,银行监管部门陆续通过金融机构合并法和金融控股法,在2004年推行第二次金融改革,在2008年推动第三次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合并,提高金融机构集中度,降低金融机构恶性竞争(刘景中,2011)。

因此,监管机构应积极推进市场机制下的金融机构合并,以降低金融服务价格及市场过度激烈竞争。实证研究(刘景中,2011;王健安,2011)表明,集中度高的银行产业结构,仍享有较高的ROA。研究也呼应了我国台湾地区“金控减半”政策的正当性。同时,美国和亚洲的案例也支持了这种监管政策。如上文引述的马来西亚,该国在1995年加入WTO,金融市场自由开放。但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后的1999年,该国监管当局要求58家国内金融机构限期合并成为6家超级大型银行,以降低金融服务价格,防止市场过度竞争。

(三)推进银行通过业务整合提高竞争力及经营效率

监管部门应积极推进银行通过业务整合提高竞争力及经营效率,以应对目前经济的探底。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所做的各种金融方案,重点是积极支持银行较单纯的整合过的业务活动,这样较不易引发“太大而不能倒”的传染效果。

银行应积极创新与整合金融服务,应对竞争,支持中国新兴产业,推动建设“智慧中国”。一是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技术创新和整合;运用特色经营,实现产品创新和整合。二是积极创新和整合金融服务,支持中国新兴产业,推动建设“智慧中国”。后世博的“智慧中国”借鉴美国国家和IBM公司“智慧地球”的理念,以转型为核心,通过整合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催生新增长点,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争取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三是积极进行国际化运作。尝试在上海及亚洲地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参照香港离岸市场业务,积极服务市场中的人民币固定利息产品、保险产品、ETF基金产品、人民币IPO业务。积极顺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资本输出+跨国企业”模式,加大与中国跨国企业的互动支持(杨军,2002;殷剑峰,2011)。四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整合住房金融产品,增强对住房金融的风险判断能力(杨军,2003;2011a)。

参考文献:

1 刘景中,银行集中度及效率对市场竞争度的影响:台湾实证分析[J],台湾经济评论,2011,39(1):115-173

2 刘蜀曦,基于市场结构的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策略研究[J],新金融,2011(11):37-43

3,王健安,产业集中度、监理程度、外资股权与银行绩效的关系[J],台湾经济金融月刊,2011,47(4):14-51

第8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076-02

证券市场是一个利益与风险并存的地方,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的金融竞技场所。每个投资人都是有备而来,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证券投资分析的技术、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了解证券价格变动规律,及时地根据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因素或证券价格技术指标变化状况,确定买卖时点。

1 基本分析法

基本分析方法又叫基本面分析,是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的客观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进行分析,以判定证券(主要是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衡量其价格是否合理,提供投资者选择证券的依据。详细来讲就是证券分析师根据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及投资学等基本原理对决定证券价值和价格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判断证券的合理价位,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

具体地讲基本分析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宏观因素分析。一般优先考虑分析是:经济周期分析、市场利率分析、经济政策分析和证券市场调控政策分析。

(2)微观因素分析。微观因素分析就是对上市公司本身进行分析,它构成了基本分析的核心。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公司所属行业性质的分析。②公司素质分析。③财务分析。基本分析方法的优点主要是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适用于波动周期比较长的证券价格预测;缺点是对短线投资者的指导作用比较弱,预测的精度比较低。这些基本走势若能够预测出来,便不能够被轻易左右,没有人可以有实力改变世界商品市场的走势,可见基本分析方法适合于长线投资。

2 证券技术分析法

证券技术分析方法是以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为分析对象,运用图表、形态、逻辑和数学的方法,探索证券市场已有的一些典型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的技术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是“历史会重演”。它以证券市场已有的价、量为基础,运用图示分析法,如K线类、切线类、波浪类;指标分析法,如趋向指标(DMI)、能量潮(OBV)及乖离率(BIAS)等;量价关系分析法,如古典量价关系理论、葛兰碧量价关系理论等。

证券技术分析者特别是新手如果按以下思路或步骤来运用证券技术分析,一般而言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证券技术分析能呈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第一,趋势线的考虑。证券技术分析被认为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艺术,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进行图表分析时首先应当考虑趋势线,正如Ed.Seykota所说,“除非趋势在最后转变了方向,否则它始终是你的朋友”,趋势分析是证券技术分析绝对的核心。证券技术分析者所使用的全部工具诸如支撑和阻挡水平、形态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等,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趋势,从而顺应趋势进行交易。在证券投资中,证券技术分析者要掌握各种趋势判定的基本技巧以及判断主要趋势发生反转的信号。第二,盘整区的考虑。盘整区是指包含了一个长时期价格波动的水平走廊。一般说来,市场大部分时间会处在盘整区里。如果考虑到交易成本,在盘整区里进行交易难以获利,事实上当价格长期处于盘整区时,投资者最好的交易策略就是进场次数最少化。考虑盘整区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使投资者获得一个进场建仓的较好时机,因此,证券技术分析者应当掌握对盘整区突破的确认方式,如突破的最少比例、突破的最少天数以及突破时成交量的配合等,尽管等待突破后的确认会导致对有效信号的反映较慢,但它也会帮助避免许多“虚假”信号。第三,图表形态的考虑。图表分析中,价格形态主要有两类——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反转形态,意味着趋势正在发生重要的反转,重要的反转形态有头肩形、三重顶(底)、双重顶(底)、V形顶(底)以及圆形顶(底);相反,持续形态显示市场很可能仅仅是暂时作一段时间的休整,过后现趋势仍将继续发展,持续形态则主要包括三角形、旗形以及矩形。第四,各种技术指标的考虑。技术指标分析是当今金融证券技术分析最重要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数学、统计或其他方法将金融市场的原始数据处理成具体的数值,并将这些数值制成图表,这些图表就是技术指标。在证券技术分析过程当中,投资者应当考虑指标的取值范围、指标与价格趋势的背离、指标的交叉、指标的转折以及指标的失效条件。第五,成交量的考虑。美国股市分析家Joseph E.Granville认为,成交量是金融市场的元气,没有成交量的变动,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变动,证券价格也就无趋势可言。因此,当证券价格发生变动时,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技术分析时应当考虑到成交量的配合。

3 投资组合分析法

投资组合分析法是根据不同的证券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通过构建多种证券的组合投资以达到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平衡的分析方法,即通过求解在特定的风险条件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或在特定的收益条件下使得风险最低来求得组合内各个证券的组合系数进行组合投资的分析方法。分为传统的证券组合分析方法和现代证券组合分析方法。传统分析方法是根据不同证券对相同的系统性风险的不同反应,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现代组合分析方法是一种数量化的组合管理方法,以实现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平衡,如马克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夏普和林特纳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

投资组合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在投资分析中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定量化描述,寻求收益和风险的制衡(trade—off),在理论上证明了组合投资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的同时,能够运用定量化的方法来求解证券组合中各个证券的最佳比例关系,克服了传统证券组合方法在确定各组合证券比例中的盲目性,来实现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平衡。缺点是计算复杂模型;对证券市场的假定条件过于苛刻,甚至这些条件与实际市场存在很大差距,如果证券市场的发展不是很成熟的话,一些条件不可能满足;计算组合比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且模型没有考虑到有的证券之间根本无法构建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分析方法由于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如交易成本的存在、对多个证券有很透彻的了解不是单个投资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因此这种分析方法比较适合于机构投资者,并且在配合基本面分析的情况下进行。由于考虑到了风险和收益的制衡,使证券组合的收益有时较低,但收益较稳定,比较适合于基金公司和社保公司资本的运作。

4 行为金融分析法

行为金融分析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证券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些与经典理论相悖而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anomaly)问题,如周末现象(一些下个周一的信息提前反映到本周五的股票价格上)、假日现象等,一些投资者利用这些“异象”进行投资确实获得了超常收益。因此这种分析方法是以这些“异象”为研究对象,从对标准金融理论的质疑开始,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投资者的心理行为,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以古典金融理论的严格假定与现实市场相悖为出发点,如市场无摩擦、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而在证券市场中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会用投资理论中的复杂数学方法来推导所谓的理性与均衡价格来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并不总是根据基本面来进行投资决策,有时会根据噪声来决策,成为所谓的噪声交易者。该方法能够使投资者在证券投资中保持正确的观察视角,特别是在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分析上,往往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基于人的不同理和心理假设,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用于指导投资者的行为。

5 结 论

四种分析方法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各具优缺点,要想在证券市场中获得稳定的利润,只靠一种方法决策投资是不行的,甚至要冒很大风险,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蒋美云.金融市场证券技术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何孝星.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金融市场趋势分析范文

关键词:居民 金融资产 选择行为 中美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2)03-051-04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居民财富不断积累。我国居民的财富主要表现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两个方面。其中,居民金融资产是指居民持有的金融债权及权益性凭证形式的资产,包括手持现金,各种储蓄存款、各种债券和股票、保险基金等,其数量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金融化水平。而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对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的完善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ChoudhuryS(2001)认为,不同民族的居民的选择行为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由于金融资产总额、风险程度、资产收益率等方面的原因。缪钦(2004)指出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王敏(2009)认为,随着家庭金融资产总量的增加和家庭金融资产种类的不断丰富,家庭理财意识日益强化,人们对家庭金融资产的认识及其选择行为开始发生变化。桂忠琴(2010)指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与美国相比,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中非风险性资产所占比重占绝大部分,风险资产占有份额较小。

二、近几年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分析

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一是居民如何将广义的储蓄即居民收入减去消费之后的余额在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进行分割,即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确定。二是居民在用于金融资产投资的部分确定以后,如何在各种金融资产项目上进行分配,即居民资产结构的确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金融资产由单一的储蓄转为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形式。此部分论文将用2001年-2007年的数据说明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从总量上,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从2001年14117.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5098亿元,除了2003年之外,金融资产总量增长的总趋势是逐年递增的。

其次,从结构上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占绝大部分。2005年之前,居民的储蓄存款均占金融资产总量的70%以上,近几年来开始递减,2007年,居民的存款仅占金融资产的29.65%,虽然这与我国2007年的股市大涨,居民资金分流有关,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居民的存款份额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

第三,从所列项目上看,2005年之前,我国统计局并没有单列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和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项目。2006年开始,统计局单独把这两项列出来,并且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两项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2007年,证券投资基金项目占金融资产的总额达到25.6%。说明居民在证券市场越来越活跃。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投资选择行为发生了变化,金融资产总量逐年增长,储蓄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证券、保险、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客户保证金的份额明显增加,金融投资逐渐多元化。这种趋势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截至2007年我国的GDP达到257305.6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47650.4亿元,增长了将近1.5倍。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随之增加。2001年,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61499.21亿元,而到了2007年增长到了150816.3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我国金融资产的总量不断增加,居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也越来越踊跃。

(二)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健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晚,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正式营业,我国的证券交易才有了集中统一的交易场所;1992年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发行;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开始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1998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走向全面开放,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拓展和扩大。2007年之前,我国资本市场又经过了进一步地整改和规范,如2004年国务院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1月,修改后的《证券法》和《公司法》颁布;2007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实施。一系列的法规制度的建立使我国金融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化,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

(三)我国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居民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居民开始投资于股票、基金、期货等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而不仅仅是投资于储蓄和保险等无风险和低风险的产品。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居民的储蓄占居民金融资产的比重明显降低,而证券,基金开始登上居民金融投资的主要舞台,2007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占金融资产总值的29.7%,比2001年下降了40.99个百分比,比2006年下降了32.27个百分比。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2007年股市处于牛市,股票大涨,对我国居民的存款资金起了分流的作用,使存款资金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更趋多元化。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注重民生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住房、教育、保险、医疗和养老等制度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这使得居民减少了对意外或养老问题的担心,从而可以相应减少存款,把资金用来投资,以期望获得较高的收益率。由于人们的后顾之忧减少了,所以我国居民敢于把钱投资于风险资产,居民投资多元化趋势加强。

三、我国与美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比较分析

我国金融市场的法规不够健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居民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由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原因,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将以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为例,说明我国与其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异同,并从中找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不足之处。

表2和图2反映了美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投资结构,通过表1(图1)和表2(图1)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居民与美国居民在金融资产投资选择上的不同之处。首先,存款项的不同,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存款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一度高达70%,即使近年来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较高份额;而美国的存款资金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只有10%左右,所占份额很小。第二,证券资产项,我国证券占居民金融资产的比重比较低,很多年份甚至不到10%;而美国的证券类(包括股票和债券)占居民金融资产的比重高达30%,美国居民把很大一笔资产投资于证券市场,可以反映出美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有效性。第三,从美国和我国金融资产的投资项目上来看,美国居民金融资产投资选择的项目比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项目多,从这可以看出美国金融产品的丰富。第四,总体上来看,如果把通货、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算作非风险资产,而把证券、保险和基金算作风险资产的话,在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非风险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达80%多,风险资产的比重不超过20%;美国居民金融资产中风险资产的比重高达百分之四十多。

中美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有很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但是,通过对中美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结构分析,也可以体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不足之处。

(一)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健全,法制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基础性制度建设缺失,这些使我国居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风险增大,导致我国居民对证券市场望而却步,投资份额很大程度上低于美国。

(二)与美国相比,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近年来虽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结构仍然不合理。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居民的金融资产从现金、存款等非金融资产扩展到各种风险资产,如证券、保险和证券投资基金等。但是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投资结构不合理,居民金融资产中非风险资产所占比重太大,而证券市场投资不足。另外,在家庭金融资产增加的同时,还存在有效保险需求不足的矛盾。

(三)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投资品种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少很多,金融产品数量少,产品创新能力不强,适合居民投资选择的产品就更少,许多金融产品投资都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居民能够投资并且适合投资的产品就更少了。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个人可支配收入由GDP决定。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不断完善。但是我国与美国相比,人均GDP较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相差很远,导致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与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国应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二,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受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金融资产种类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种类很少,而且存款占很大比重,而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的种类很多,金融产品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完善资本市场,不断丰富可供居民选择的金融产品。使居民在金融市场上有更多可选择和更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丰富金融产品,推动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多元化。

第三,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很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程度决定了居民在风险资产投资上的比例。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我国近几年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趋向于多元化,我国居民在风险资产上的投资选择不断增加,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中低风险的金融资产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居民面临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需要大量的存款来保障自己的未来。因此,推进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投资选择行为的多元化需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和福利制度。

第四,居民金融资产的投资选择行为还受到居民自己的观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观念逐步开放了,也敢承受更多的风险,相比以前的保守,现在我国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了加强,风险厌恶程度有所降低,这对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的多元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居民相对于美国居民来说观念还是保守的,美国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通过上面分析的我国居民在金融资产的选择上与美国居民的差距能看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欣欣,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演变的制度分析[J],南方金融,2009,(3):15-18

2 桂忠琴,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0

3 樊伟斌,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的变化趋势[J],理论探讨,2000,(8):10-14.q

4 徐忠,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问题分析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