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微生物学的定义精选(九篇)

微生物学的定义

第1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微博问政;总体性;物化;群体利益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129-03

当前,微博问政的相关学术研究多集中于:微博问政的产生原因、存在状态及价值,进入了一个相对狭隘的探究范围。就微博问政研究的本身进行归纳、总结和评判,对学术研究活动与成果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微博问政学术研究深入发展。分析当前有关学术成果,笔者认为深入研究微博问政还需深化对下述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引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微博问政进行客观把握。

科学地正确地引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微博问政的社会现实、总体属性与发展方向的前提。这里所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特征突出地概括为以下三个基本方面:(1)社会现实的发现;(2)总体性的观点;(3)具体化的路径与实行”[1]。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特征给予我们:全面把握微博问政的内核与客观性的思考维度。

在对待微博问政的问题上,我们要致力于在社会现实中把握其产生的根源,不光要从科学技术的层面找原因,还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找根源;不但要从政治制度方面找根据,而且要从民众政治参与热情方面找依据;不光要从民众述求找起因,还要从利益诉求找源头。在透析关于微博问政的种种社会现实(微博问政的种种事件、相关媒体报道、政务微博、政客微博、明星微博等)之后,应该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微博问政是一个技术与人的需要(不仅仅是政治需求)相结合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技术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能力的延伸和对人的需求的扩大与满足。微博的产生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它是微博问政诞生的技术基础,或可称为技术载体。技术发展的的确确带来微博问政的产生,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同样我们不光面临的是技术发展的社会现实,还要考虑公民的政治述求、利益述求等,以及掩藏在此之下所有的抽象的社会现实。微博问政产生原因、存在状态发展趋势只能放在多数的历史现实之中。社会的现实就是人的现实,一切现实的、毫无归纳总结的现实,都不应该成为微博问政的出现根源。而一切脱离了社会现实人的需要的理论归纳都将失去生命力。

“微博问政”的内涵界定包含着一个思维原则的问题。当前的相关学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一个统摄性的理论界定的。多数学者只是把微博问政的某些表象或某个属性看作是微博问政的根本属性,缺乏对微博问政的内核的总体性把握。“当总体性的观点同社会现实的观点重合起来时,它便再度表现为同主观思想的批判的脱离。那种同样是作为外部反思的主观思想以“事实”――孤立的、个别的事实――的名义,拒斥总体性本身(就像它们曾经以这样的名义拒斥社会现实一样),把它看成是虚假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构造物”,或至少是否定总体对于部分亦即现实对于事实――的优先权或统摄权。”[1]我们是要对这种态势持有忧患意识的。在没有“总体性”意识的学术研究中,对一事物的认知是难以达成共识的。固然我们允许学术争鸣,但是学术共识也相当重要。关于微博问政的界定,从不同的学科来界定,便会产生不同的定义。在一定的“总体性”的原则上进行拓展研究是可行的,亦是必要的。不仅要对微博问政进行总体性的研究,也要在学术研究上,力求一定的“总体性”。

“没有历史的客观性,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科学;就这个根本之点而言,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就意味着:在批判地瓦解立足于自身的思想的同时,去积极地把握和阐明历史运动的全部客观性[2]。”我们要以历史科学所具有的品质去评鉴微博问政,就必须把微博问政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结合这个历史时期所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用发展的、批判性的、扬弃的眼光来看待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还原微博问政的本来面目(本质),坚定认识这一存在的“客观性”。坚持微博问政学术研究的客观性,要从大量的社会现实之中,达成对其“总体性”的认识。借鉴于此,学术研究不能是标新立异,百家争鸣,却无共识。

二、微博问政研究中的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的结合

微博问政学术研究应当重视宏观叙事方法的引入。“在社会现实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语境中,如果不以多样化的微观解读和微观叙事来补充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理论范式,那么,这一社会理论就很难同今天的社会现实建立起真实的关系[3]。”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微博问政是必然的,亦是科学的。我们在关于微博问政的学术研究中,不约而同地走入到了一条微观解读和微观叙事的道路上了。我们不光要以多样化的微观解读和微观叙事来补充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理论范式,还要在这一过程中锻造我们的思维方式,从微观入手去分解、解构一事物,以具体生动的形式、部分去描述一事物的总体、整体形象。以此来看,我国学者在对“微博问政”的微观解读和微观叙事上业已取得积极成果。但我们在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纵观这些理论成果,百花齐放,却“孤芳自赏”,没有学术讨论与论争的焦点。

学术争鸣才能让学术研究繁荣昌盛。过多的对于“微博问政”的微观解读和微观叙事会阻滞微博问政在学术研究上形成总体性的认识。宏观解读或宏观叙事应当引入对微博问政的研究分析中。既尊重客观的、具体的微博问政的个体事件,又能够整体、全面地把握微博问政的总体属性,既分析又综合,由部分上升到整体。达到这种目的,就要把微观解读或微观叙事与宏观叙事或宏观解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术研究才能有对话平台,各家学术思想才能产生共鸣。

针对上述问题,微博问政的相关学术研究要认真对待三个趋势:(1)过分追求研究内容的排他性。研究内容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他人的观点和思想,另辟蹊径,一味地追求新意,却偏离了研究领域。(2)引入其他学科加以研究微博问政,使微博问政的学术研究内容无限扩大,学术研究的点或分支不断增多,却忽略了对微博问政本质总体的把握。(3)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学术观点林立,却未能达成共识,导致对微博问政的学术研究终无定论。

三、微博问政背后的物化批判

微博是技术性的物的客观存在,微博问政自身包含着物化。“这里所说的物化不是人在实践中把自己的思维对象化,而是指这样的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和人在其中活动的社会获得了一种物的特性,而人的意识也受到了这种物化状况的制约,也把人和社会作为一种物的现象来理解[4]。”微博问政研究应当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的探究,固然,已有少数学者已经如此做了,但深度不够。微博问政是如何涉及到意识形态安全的呢?第一,微博问政带有潜在的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社会不同的声音,甚至与主流价值观不和谐的声音,都可以跃然于微博之上,谣言的影响力也被微博推波助澜。而微博问政自从出现以来就固有这些缺陷。这些缺陷却反过来制约着人们对于微博思想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评判。第二,微博问政需要培育公众的自律、道德和公民意识。微博问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自其出现,作为微博问政的参与者就对其注入了一定的思想、价值、意识色彩的成分。微博问政根本上代表利益诉求,但是其总是体现着一定个体、群体的社会意识、精神需要。第三,在很大程度上,即使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化意识客观存在着。马克思与卢卡奇都是在批判物化意识的基础上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即使卢卡奇未能区分清楚物化和异化,但是他由对物化意识的批判推导出阶级意识乃至无产阶级意识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直接等同于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但是它们却有相通之处。我们仍然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抛弃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不谈――可搁置的理论争辩――市场经济之中就满是物化,还在并影响着公众的判断力和鉴别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微博问政存在反映出公民的不良述求的可能性。微博的传播效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夸大公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敌对情绪。第四,微博问政作为一种开放的政治参与与舆论传播力量,使极端力量和西方颠覆力量乘机而入,宣传极端思想和腐朽思想,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威胁。

四、关注微博问政相关范畴内的群体利益研究

“微博问政”背后涉及众多群体。“微博问政”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微博问政在政治学角度上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政治权利的述求和对权力的监督”,在伦理学角度上来讲“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权益的思想道德的情操约束的体现”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微博问政是人通过传媒传播达到引起社会关注自身利益诉求的行为”等。微博问政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体现着参与主体的价值倾向和利益判断。

微博问政本身就处在众多社会关系交织的网络上,其存在和产生的影响会波及到社会诸多方面。而其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只有在触及到人们最关心的利益时,才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微博问政往往代表群体利益诉求。在社会运行中,个人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维护,因此个体组成群体,群体利益诉求掩盖个人利益诉求。矛盾客观、普遍存在。个体利益的冲突或矛盾被群体利益冲突或矛盾掩盖。矛盾需要解决,方式便是协调。“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解决利益矛盾中推进社会的发展。一般意义上而言,社会群体利益协调是指社会管理者在社会宏观上对群体利益分化格局所进行的有利于社会健康运行的调整,群体利益协调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本质要求[5]。”微博问政作为群体利益诉求的显示器,为社会群体利益协调提供参考。

微博问政彰显群体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并不是自身主动呈现的,它需要经过收集、整理、分析、综合的过程,才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微博问政的学术研究要通过对微博问政的表象的研究深刻分析、科学把握其背后的各种群体利益诉求,正确处理和协调群体利益。中国的群体利益协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群体利益结构的设计、构建、运行、评估、改进是核心。在现实社会中,要防止片段思维、线性思维、静态思维、封闭思维模式的存在,制约当代中国群体利益协调的实效性,坚持整体、非线性、动态、开放的系统思维。由此,我们在研究微博问政的时候,要整体、非线性、动态、开放的系统思维,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要通过收集有关材料,整理分析材料,抽象综合,透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把握微博问政反映现实利益需求的特点,透视社会阶层分化,研究利益协调机制及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2〕吴晓明.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3〕衣俊卿.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J].中国社会科学,2011(3).

第2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人类在历史长河的漫长积累中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任何一次科学的飞跃以及技术的突破,都是历经数代乃至数十代人的共同努力而成的。诚如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牛顿所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63年),数学家刘徽就提出“割圆术”的思想:“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大意就是我们可以用一个与圆内接的正多边形来近似描述一个圆形,在多边形的边数较少的情况下,这种近似的误差较大,不过这种误差在边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将会逐渐减少,最终消失。割圆术在分割的过程中用到的是基础的几何与代数,形象而又直观。不过它最重要的价值是在于提出了一种极限的思想萌芽,告诉我们可以通过逼近的手段得到一个任意精确度的结果。极限的概念和物理中的质点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一般而言,一个宏观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一定是有时间连续性的,也就是说,该质点的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都是随着时间不断地进行着连续过渡,这些物理量在某个时刻的前后并不存在跳跃变化。从极限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若一个时刻与下一个相邻时刻之间的间隔可以被无限小地逼近,那么在这个时间间隔里这些物理量的相应变化也应该是无限微小的。牛顿将这两个无限小量的比值与运动学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无限微分的概念有了一个明确的物理原型。而后,微分的逆过程又和求变速运动、变力做功等问题产生直接对应,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至此,微积分的理论基石被完全奠定,经典力学的结构也由此日趋完整。

二、微积分的思想方法

微积分的思想包含了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在数学上已经得到了严格的证明,因此在物理学特别是经典物理学的范畴内,微积分已成为一种重要工具用于描述并解决各类物理问题。我们以质点运动学中“变力做功”这一经典问题为例,来阐述微积分的思想以及方法。在中学物理中,我们已经对质点运动过程中力的做功有了明确的定义,即力与质点沿着该力方向所发生位移的乘积。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直接获得直线运动情况下恒力的做功。可是一旦涉及到更一般的情况,如运动过程中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不断随着质点所处的空间位置而变化,之前的定义就会遇到困难。此时,运用有限元近似的处理方法将成为一种解决的可能。我们可将质点的运动轨迹分割为有限数量的小段,每一个小段都近似为直线段;另一方面,因为质点经过的每一小段长度都很小,所以在同一个小段内质点的位置改变不明显,所受到的力可以近似看成一个恒力。于是利用之前的做功定义,可以得到质点在任意一个小段内受到的外力做功的近似值,将这些近似值进行累加就获得总功的近似值。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近似值与精确值之间的误差是可以控制到任意小的,只要我们将轨迹分割到足够短、数量足够多即可,这一点与前述“割圆法”是类似的。微积分在思想上的重要突破就是:当这种分割持续到无限,每个小段的长度都任意小的时候,对无限多个微小量的求和数值是收敛的!而且该收敛的数值就是变力做功的精确值。于是,初等数学的求和计算就过渡到了定积分。

众所周知,定积分的计算包含被积函数、积分变量、积分上下限等基本要素,在“变力做功”的例子中,这些基本要素均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的物理内容。因为力是空间位置的函数,而空间位置的变化则体现在每一段无穷小的位移量上,这二者的点乘积即为做功的微元,这些微元的累积代表总功。质点运动轨迹的终点和起点分别由定积分的上、下限来表示。现在“,变力做功”这个初等代数解决不了的问题已经完全转换成了一个定积分计算。定积分实际上就是无限微分(即求导数)的一个逆过程。一个函数的导数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演算:首先假设函数的自变量产生一个有限大小的增量,则函数也随之产生一个相应的变化量,可得变化量与增量的比值,再求得该比值在增量趋近于零时候的极限,就得到了导数函数,之前的函数则称为该导数的原函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告诉我们:对导数函数求定积分等效于求其原函数在上、下限的函数值之差。所以在“变力做功”的问题上,只要能找到力函数的原函数,就意味着存在解析解。

三、从微积分的角度看物理问题

微积分思想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分析各类物理问题的范围。在中学物理中,很多的物理量是通过两个或者多个物理量的乘积来定义的。如位移可表示为速度与时间间隔的乘积,速度可表示为加速度与时间间隔的乘积,做功可表示为力与位移的乘积,电势可表示为电场强度与空间距离的乘积,磁通量可表示为磁感应强度与面积的乘积等等。在这类乘法定义中,均是采用一个恒定量乘以某段时间间隔或空间(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间隔。在经典物理的框架内,时间与空间都是连续且均匀变化的,而恒定的物理量并不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显然都是特殊情况,是为了让初次接触物理者尽快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概念而设定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讨论的物理量均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变量的函数,类似“变力做功”,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微积分的方法来进行求解。由微积分的思维方式理解物理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无穷多次的分割,将目标物理量分解为微小的单元量,每一个单元量都与中学物理的定义相互对应,最后对这些单元量进行累积。

实际上,这种计算方法是非常直观明确的,它们均是建立在物理学的基本定义之上。在写出积分表达式后,如果被积的函数是一个恒量,由提取公因子可知这个恒量可以放在积分号的外面,于是中学物理中的各类定义就能得以重现。如果被积函数是一些常见的函数,此时微积分的计算就会显示出它的强大功能。当然,有一些较复杂的函数不容易找到其原函数的解析表达式,这时候可能需要运用到一些积分的运算技巧,如分部积分、换元法等等。即使这些技巧无效,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困难也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案。“数值定积分”的算法思想就是将函数的积分区间等间距分割为N个点,将这N个点对应的数值代入被积函数将得到N个函数值,这些函数值的总和乘以积分区间上相邻两点的距离就是积分的数值结果。只要让N的数值足够大,最后的结果与精确值之间的误差就会任意小。所以,在大学物理课上讲解微积分,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不应该让繁杂的数学运算阻碍他们看清问题的本质。

四、总结

第3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词汇 类词缀 “微”

“微”字组成的词语在网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成为一个高频词。从现代汉语角度看,“微”是不是类词缀呢?如果是,又是怎样的一个类词缀?本文试从判定标准出发来论证“微”是类词缀,并探讨其所具有的特性。

一、类词缀“微”的判定

词缀鉴定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位置固定、意义虚化、构词能力强、功能类化。像“准”“多”“微”“感”“热”“星”等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构词时位置相对固定,可意义没有完全虚化,所以并是真正的词缀,只能算类词缀或准词缀。

到目前为止,以“微”为词头的词语主要有以下这些:微电脑(即微型电子计算机)、微生物、微图、微付、微付网、微电台、微博、微群(微博群的简称)、微客(即微博客)、微网(微电网)、微传媒、微直播、微信、微长沙(星辰“微长沙”定位“长沙城市微门户”,致力于主打“微政务”“微直播”“微社区”和“微生活”等四大特色服务体系)、微阅读、微整形、微民、微晶、微安、微波、微气象学、微画廊、微杂志、微剧本、微型、微创、微时代、微企(微型企业)、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

位置固定是词缀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微博”“微访谈”“微社区”“微机”“微空间”“微直播”“微杂志”“微电台”等词中,明显可以看出“微”位置固定,即都在词头的位置,可以说是一个“类前缀”。

曾立英认为,类词缀的意义是半虚化的。我们认为“微”成为类词缀后意义并未完全虚化。从刚开始的“microsoft(微软)”到现在的“microblog(微博客)”,把“micro-”翻译成“微”始于微软,本身没有明确的意义,人们慢慢接受microsoft之后就默认了“micro-”这个前缀的意思:微型的。同时“微电台”“微生物”“微客”“微民”“微网”“微社区”“微直播”“微群”“微传媒”等词的出现就顺应了网络的发展。

很多学者不认同把能产性作为判断一个词是否是词缀的标准。但如果一个词没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词缀,所以说,能产性是一个词成为词缀的最基本特征。从以上所列词语可以看出“微”具有非常强的构词能力,这也就保证了它成为一个类词缀的基础。

类词缀的功能类化是指类词缀有标志词性的作用,在以“微”为前缀的许多词中,基本的构成形式是:“‘微’+名词”,如“微电影”“微论坛”“微时代”“微生活”“微小说”“微企”“微表情”……;当然,“‘微’+动词”的结构也越来越普遍,如“微盘点”“微投诉”“微竞争”“微旅行”“微观察”“微创新”……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不管词根是名词还是动词,在加了“微”这一前缀之后都变成了名词。因此,我们可以说“微”不仅仅有构词作用,而且有词性类化作用。

二、类词缀“微”的特殊性

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类词缀除了具有类词缀的共性之外,还当然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的词义是半虚化的;其次,从它所组成的词语来看,它们在音节数量上多数是三音节词;另外,其在语法结构上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音节特点

韩晨宇(2007)在《汉语三音节新词语与类词缀的发展初探》中总结出:语义可偏离原义较远、构词能力强、可类推的类词缀较易与双音节词组成三音节词语。汉语的词汇一直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由词根语素按一定构词法规则组合成的复合词数量最多,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成的派生词数量相对少一些。

从“微”所组成的词语来看,它既能与单音节组合,也能与多音节(以双音节为主)组合。从“微”的使用现状来看,“微”与多音节词的组合占大部分,组合后以三音节为主。很多现在看来是与单音节的组合其实也是它与多音节词组合后的缩写,例如“微博”其实是“微博客”的缩写,“微管”是“微博管理员”的缩写,“微企”是“微企业”的缩写……还有一些词本是多音节,与“微”组合后,为了表达习惯和语用流畅,通常采用其缩写形式。缩写后主要是三音节词,如“微招聘”是“微博招聘”的缩写,“微简历”是“微博简历”的缩写……由此可以发现“微”与多音节词的组合呈现出了更加明显的趋势,即三音节化。

(二)语义特点

在判断一个词是否为词缀时,有四个方面的判断标准。其中的“意义虚化”条件,“微”并未完全满足。但这并不影响将其判定为类词缀,因为词缀的词义是完全虚化,而类词缀的词义是有所保留的。“微”在构成新词的过程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意义虚化;相反,像“微博”“微电影”“微小说”这些词语逐渐体现出一种抽象的“简短,精炼”的印象义。“微”所表示的基本义仍然是“小”。

(三)结构特点

“微博”“微电台”“微生物”“微客”“微民”“微网”“微社区”“微空间”“微群”“微传媒”“微晶”“微安”“微波”“微生物”“微气象学”“微企”“微时代”……这些词可以明显看成是“微”后面加一个名词。

另外,“微”后面加上一个动词的组合现象现在也越来越多,如“微直播”“微创新”“微盘点”“微投诉”“微竞争”“微观察”等等。但不论“微”附在动词还是名词前面,整个词语都具有了名词性质。所以,“微”附在一个动词或名词前面是“微”词的基本组合和构词方式。

三、类词缀“微”兴盛的原因

“微”的使用领域非常广阔,使用人群也越来越广泛。“微”能有今天的“群众基础”其实得益于语言中的经济原则、关系虚拟化和办事高效化的综合作用。

(一)语言经济原则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词汇是语言的物质载体,几乎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快速地反映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使用具有强类推性的派生方式构词是现代汉语词汇本体发展的要求,现代汉语中词缀、类词缀的数目和构词能力都呈上升趋势。如若不影响交际,人们总是希望能用有限的形式传达相对丰富的意义。

类词缀“微”的兴盛,从语言学发展规律来看是语言上的经济原则发挥了良好作用,这是类词缀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微长沙”官方微博中有一个板块叫做“微生活”,也就是关注长沙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晒生活、晒幸福、晒快乐,小小“微长沙”,可以实现一站式打尽长沙“吃喝玩乐”特色资讯。用一个简短的“微生活”概括了后面的一长句解释。无疑这种简约又容易理解的方式是很容易被百姓接受的。

(二)关系虚拟化

凭借网络的日益发达,世界的虚拟化使得人们倾向于在网络中传达信息、处理事情,比如在“微长沙”中“微直播”和“微社区”就是很好的应用。“微直播”致力于让民众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亲身参与焦点事件的发现、传播、评议和分享;“微社区”是街道社区主打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让百姓可以实时了解社区最新的通告、服务等便民信息。网络中身份的虚拟性和人物关系的虚拟性,可以减少一些人因为自己的容貌丑陋、平时交际缺失等因素造成的焦虑,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三)办事高效化

在21世纪,“个体扩大,世界缩小”的心理让我们越来越钟情于“微博”等快捷的网络应用。人们总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这其实也是快餐时代求速成的表现之一。

“微博”的个性化和便捷,保证了信息的新鲜度。就是这140字的微博,如同蝴蝶效应,引发了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和企业营销方式的改变。潘采夫帮农民工讨薪和“快书包”的营销方式都是得益于“微博”的强大的实用功效。在这个追求“高、精、尖”的时代,几乎所有事物都朝着经济性、便携性、实用性发展。

四、类词缀“微”的生命力探微

从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来说,无论是从汉语词根发展而来的类词缀,还是借自外语的类词缀,它们的意义都没有完全虚化,位置比较固定,处于汉语词缀语法化的“中间状态”,要经历“有意义——意义半虚化——意义完全虚化”的汉语词缀语法化过程。

但是,类词缀“微”的发展不一定会经历这些阶段,并走向人们认可的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因为“微”的词义始终不可能完全虚化,一旦完全虚化,那“微博”和“博客”之间的区别呢?“电影”与“微电影”之间的区别呢?这样一对比反而使得“微”在一个词语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是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综合语言经济原则(内因)和社会语用促进(外因)这两个语言发展的因素可以看出类词缀“微”有着坚实的存在基础。运用类推仿造的方法可以创造出大量新词语来满足表达概念的需要。汉语的类词缀化现象还将继续存在、发展,词缀化构成的词群亦会随之继续发展。

但是“微”可能不会发展成为词缀,而是回归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根。词缀的标准之一就是意义虚化。所以类词缀想要发展成为词缀,必须达到意义的完全虚化。但意义能够慢慢完全虚化的类词缀数量不多,大部分类词缀的意义虚化程度并没有那么高,它们与词根语素本义密切联系;或者本来是词根语素随着新现象和新事物的出现而暂时被借用为类词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它们指称的现象或事物不再流行时,这些词语就会逐渐失去活力,不再被广泛使用。这时候,语素就失去了类词缀的身份,还是回到词根语素。综合考量“微”的各方面特点,笔者认为,回归词根是“微”这个类词缀目前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微”从“微软”开始,经过汉语系统规则的改造,意义呈现半虚化状态,构词时位置基本固定,可以说处于汉语构词语素和词缀的“中间状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吸收和利用类似于“微”的类词缀,将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库,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需要简洁明了的语言及表达方式。丰富多彩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语言的前提。只有多样的构词方法才能构筑出丰富的词汇。新时期不断出现新的语言现象,“微软”“微博”的“微”成为新兴的类词缀,构造了大量的派生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微”的词义是半虚化的,“微”既能和单音节组合,也能和多音节组合,它的语法结构一般是“微”加上一个名词(或其简称)或者动词。纵观仿拟类推语言生成、社会语用促进、时展和民众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微”的发展空间极大,但可能不会成为词缀,而是回归词根。

参考文献:

[1]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

2008,(4).

[2]韩晨宇.汉语三音节新词语与类词缀的发展初探[J].北京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2007,(3).

[3]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

(5).

[4]任志萍.小议“类词缀”的判别标准[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

报,2002,(2).

[5]薛莲.汉语类词缀界定问题研究述评[J].宜宾学院学报,2006,

第4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微积分学;物理学;经济学;应用;变量

一、微积分学的建立

讨论和研究微积分学,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微积分学的建立及其发展历程。最早追溯到十七世纪,科学家们就已经将微积分这个概念定位成一门专业学科,因此我们认为微积分学成立于十七世纪。再往前推算和追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曾在三世纪利用类似于近代积分学的思维去研究解决抛物弓形的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面积和旋转双曲体的体积等诸多数学问题,获得了比较客观真实的科学结论。中国的思想家庄子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而数学家刘徽则在割圆术中提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的经典论证,这些都被后人视为古代著名的微分和极限概念。再说十七世纪的微积分学科,当时数学界有诸多的科学问题亟需解决,大致包括四类主要类型的课题:第一类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出现于研究运动的过程中;第二类是求曲线的切线问题,通过函数表达式的系数来求得坐标系中的相应函数曲线的切线问题;第三类,就是最值问题,具体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两种;第四类问题主要是求曲线的长度、曲线围成部分的面积或体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问题、以及物体的重心问题等,这类问题相对比较多且复杂,因此归为一类。在当时,科学界出现了法国费尔玛、笛卡尔、罗伯瓦、笛沙格和英国巴罗、瓦里士以及德国开普勒、意大利卡瓦列利等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为解决上述四大类的问题作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人都提出了大量的有建树意义的理论,为微积分学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特殊贡献。到了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科学家柯西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了微积分理论知识,建立了极限理论学说,之后在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的贡献下,将极限理论演化为微积分学,奠定了微积分学的坚实基础。无论是欧氏几何,还是上古和中世纪代数学,都被认为是一种常量数学,而只有微积分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量数学,这也是数学发展中的一次重大革命。

二、微积分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阶段

微积分学就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和概括。世界上一切的客观事物都在始终运动和变化,因此万物都是一个变量概念,人们在解决诸多问题和现象时都需要用运动观点和手段进行分析。微积分学是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主要出现在高等数学领域。数学家们在研究函数时发现,有时需要从量的方面来研究事物运动的变化规律,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数学上称这种方法叫做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包括微积分、函数论等许多分支学科,这是数学分析的广义概念。现在一般习惯于把数学分析和微积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于是数学分析就变成了微积分的同义词,函数论的概念变得相对次要。顾名思义,微积分学括微分学和积分学两大部分。其中,微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导数、微分等;积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等。微积分学的发展离不开微积分的应用,其最初应用是牛顿在物理学的推理论证,当时牛顿应用微积分学及微分方程等知识,由万有引力定律导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并运用至今。此后,微积分学的推广和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系统的发展和变迁。同时,其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化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工程学、以及经济学等一系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微积分学的创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数学的进步,逐渐解决了很多曾经无法解释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各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的分支学科中倍受青睐,自身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高等数学的主要分支就是微积分学,而且,微积分学不仅仅是局限于在解决力学变速问题中发挥作用,还涉及到诸多的其他学科领域,推动了整个数学界以及科学界的发展进步。微积分学的产生分为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极限概念;第二阶段,求积的无限小方法;第三阶段,积分与微分的互逆关系。其中,第一、第二阶段是由欧洲的大批数学家积年累月铸就成的基本理论和数学方法;第三阶段是由莱布尼兹和牛顿共同完成的。

三、微积分学知识体系论述及其应用领域

高等数学中,实数、函数和极限等知识是建立微积分学的基础,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微分学、积分学等共同构成了完善系统的微积分学体系。追溯其源头,微分学知识最早源于对曲线作切线的问题和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问题,积分学概念则起源于求某些面积、体积或者弧长等问题,其核心思想就在于运用微元法和无限逼近理论解决变量问题,通过上述手段不断地将变量问题分割成常量问题进行处理。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微分与积分的关系:积分是微分的逆运算,即知道了函数的导函数,反求原函数。在应用上,积分作用不仅如此,它被大量应用于求和,通俗的说是求曲边三角形的面积,这巧妙的求解方法是积分特殊的性质决定的。积分是微分的逆运算,若知道了函数的导函数,就能够反求原函数。在微积分学的应用方面,积分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此,已经被大量地应用于求和问题,以及求曲边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一个实变函数[f(x)+C]'=f(x)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是一个实数,其数值等于该函数的一个原函数的b值减去a值。积分则从不同的问题角度分支出来两个数学概念:定积分和不定积分,其中不定积分是为了解决求导和微分的逆运算应运而生。例如:已知定义在区间I上的函数f(x),求一条曲线y=F(x),使其在任意点的切线斜率均为F'(x)=f(x)。函数f(x)的不定积分是f(x)的全体原函数。总体而言,微积分学能够并且已经运用于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求平面曲线的弧长、求立体的体积、求旋转体的体积、以及求旋转体的侧面积等问题的应用中。本文不再重复举例和分析,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微积分学在物理学和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

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都以最简单的规律和现象为依据和基础,比方说,我们习惯从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研究质点运动学,以点电荷为基础研究带电体产生的电场物质。巧妙地利用微积分学知识将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分割成为小空间、小时间范围内的局部问题,通过化整为零的手法,把局部范围分割到无限小,再将这些无限小的局部问题近似处理为可研究的简单问题,最后将这些诸多的局部范围内的结果累加起来,就是问题的结果。物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世界规律的自然科学,深受理工科学生的喜爱。随着物理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以及所研究事物的层次的不断深入,物理学中所运用和涉及的微积分思维也越来越多,例如在考虑物体的运动时,由于其速度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很难求其在某一点的即时速度。数学家们就利用微积分思想,将非匀速运动转化为由一段一段匀速运动构成的片段,再进行常规计算,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都是以最简单的现象和规律为基础的,例如质点运动学是从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带电体产生的电场是以点电荷为基础。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则可以化整为零,把它分割成在小时间、小空间范围内的局部问题,只要局部范围被分割到无限小,小到这些局部问题可近似处理为简单的可研究的问题,把局部范围内的结果累加起来,就是问题的结果。

微积分学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具体在于研究在经济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函数关系,因此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经济分析中常见常用的函数。导数又称导函数,它直观地反映了函数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相应函数值发生变化的快慢程度,即变化率这一概念。其定义是:函数y=f(x)在某一点x0的导数表达式为:函数y=f(x)在某一区间内的每一个点都可导,则称y=f(x)在该区间范围内可导,因此记f(x)为y=f(x)在该区间内的可导函数,简称导数。经济学引入导数概念,推广使用其边际和弹性理论知识,促使经济学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可以定量分析很多之前无法分析和解决的经济学问题。利用经济学中的边际经济变量,解决边际效用、边际收益、边际利润、边际替代等经济学问题。总之,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在经济学中很多函数里面都有导数存在,进而进行某些定量分析,计算得出最优化的结果。根据导数的性质,能够分析一些经济学函数图像的走向问题,查找其曲线变化的原因。函数极限概念的发展,促进了很多微积分学知识的发展,解决了一系列的经济学问题。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积分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求总值(例如求总成本和总利润等数值),包括其他变量时间累计的总量等。这些经济活动内容涉及到很多个领域,而且其函数的表达方式都各不相同,但是这些表达式的基本原理都大致相同。最后,介绍一个关于增长率的例子。假设变量y是时间t的函数y = f (t),则比值为函数f (t)在时间区间上的相对改变量;若函数f (t)可微,则定义极限为函数f (t)在时间点t的瞬时增长率。对于指数函数而言,该函数在任何时间点t上都以常数比率r增长。运用微积分学解决企业经济学问题时,企业资金、投资、收入、人口、劳动力等变量都是时间t的函数,若这些变量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以常数比率增长,都可以用微积分关系式来描述和表达。而此时,指数函数中的“r”在经济学中就一般的解释为在任意时刻点t的增长率;当函数中的r取负值时,亦即瞬时增长率为负值,则将r称为衰减率(与增长率相对),例如贴现问题就是负增长问题。

四、微积分学的重要意义

微积分的诞生是世界数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解析几何的诞生是对旧数学的总结,促使几何与代数两门学科融为一体,进而引发出变量的概念。变量,为研究运动问题提供了基础和思路。微积分学的建立集结了先前诸多科学前辈们的心血和经验,代表着人类一步一步顽强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认了理性思维的伟大结晶和果实。微积分推动了人类把握运动和过程,造就了工业革命和大工业生产等著名变革,实现了现代化社会和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进步,毫无疑问,微积分的发现是世界近代科学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熊慧娟。微积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李莎澜。刘清国。张维维。加强数学中美学教育 提高士官数学教学质量[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金永容。微积分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第5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1.引言

诸多化学教材在"物质的量"这一章开篇引言部分会提出:单个或数量非常有限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计数,但质量太小难以称量;当质量大到可以称量时,其微观粒子数目则多到难以计数。之所以出现这种两难困境,是因为在研究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时人们有两个需求:一是在研究反应过程或反应机理时,需要对参与反应物质的微粒进行计数,即需要知道物质微粒之间是按照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反应的;显然,参加反应的物质微粒数量越少越便于计数。为此,人们希望参加反应的物质微粒数量尽可能地少。但是当微粒数量少到便于计数时,由于单个的原子、分子、离子的绝对质量数值太小(以千克为单位,其数量级为10-27),除造成反应现象难以观察的同时;还势必带来样品质量难以称量的实际困难;而如果满足可以称量,样品的质量就必须大到一定程度。但是,当样品质量大到可称量时,其中包含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必然是极其庞大、难以计数。

显然,如方便微观粒子计数,就需要粒子数目尽可能地少,但这样会出现物质质量或体积太小,使得称量难以进行,顾"此"失"彼";如方便参加反应的物质称量,就需要质量或体积要大,但是又会引起其微观粒子数量巨大而难以计数,顾"彼"失"此"。

所以,为解决这种"两难"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物理量,让它担负起"把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功能,这个新的物理量就是"物质的量"。

因此,引言的作用是告知学习者,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解决"两难"问题;另外的一个作用是引入课题。

对于引言部分的作用,不要以为,这不过是几句引言,并非重难点知识,就一带而过甚至放过。教师应该对此高度自觉,否则难以引起学生对"物质的量"学习的重视和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这种"两难",教学中可以打比方的方式给予说明,如:称2~3粒芝麻非常容易计数,因为数量少。但是,称其质量很困难,因为2~3粒芝麻的质量太小:好数不好称(一难)。一大堆的芝麻容易称重,因为它的质量已大到一定的程度;但是,对一大堆的芝麻计数困难,因为它的数量肯定很大(又一难)。最后设问:"物质的量"系统的确可以把这个"两难"很好的解决,难道不应该重视去学习和掌握么?

2.物质的量的定义

"物质的量"的定义的表述在不同的教材中有多种方式,其一表述为:物质的量是表示某一特定数目的基本单元(粒子)为集体数及其倍数的物理量。

该定义中有以下四个要点:

①特定数目

②基本单元

③集体数

④物理量属性定位

表1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L 米 m

质量m 千克 kg

时间 t 秒 s

电流强度 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

发光强度I 坎德拉 cd

对于物质的量的定义教学,要统筹处置以上四个要点。在第一次讲解时,不可能都讲深讲透。对于①可后置,与"物质的量"的单位教学融合②可后置与"物质的量"计算融合,而后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否则,极易形成"夹生"现象。

对于③集体数的解释比较容易,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予说明:如一包香烟、一箱水果、一袋米、一个班级,它们包含的都不是单个数,都是集体数,如一包烟里有20只烟卷;一个班级里肯定不会是一个学生等。最后给出结论,物质的量其中包含的微观粒子数象它们一样,也不是单个的,也是一个数量很大的集合体。

第6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1(a)-0189-03

Analysis on the Positive Rate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Specimens

LI Cong-feng

Midu People's Hospital, Midu, Yunnan Province, 67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sitive rate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different clinical microbiologists and provide valuabl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1 000 cases of specimens clinically exami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and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with 500 cases in each period of time and divided by different specimen types and operated according to standardization, the positive rate was examined by automatic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and drug-sensitivity analyzer made by BioMerieux company in France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microbiological specimen examination of respiratory tract, urine, wound secretion and blood culture were respectively 16.4%, 39.6% and 13.3% in the former period of time and 8.6%, 30.8% and 5.8% in the latter period of time,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P0.05)and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microbiological specimen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can provide safe and effective diseas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epartments and further having a guiding effect 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and prognosis effect.

[Key words] Clinical spicemen; Microbiologists; The positive rate

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中,主要是将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即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但是不同时间段检验临床标本微生物,在阳性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分析不同标本微生物的阳性率差异,对流行性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提高其检验和诊断水平,为诊断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该研究随机纳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以及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标本微生物1 000份,探讨两个时间段检验阳性率差异出现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及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集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1 000份,两个时间段分成不同两组,每组500份。微生物标本的类型包括胸腹水、脑脊液标本、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以及生殖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标本[3]。

1.2 方法

该研究2012年1月―2013年1月及2013年2月―2014年2月不同时间段的1 000份标本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进行检验,均根据规范标准进行检验操作,统计阳性率,并严格控制操作流程,保证操作的规范性[4]。该研究纳入样本最多的为血液标本,采用静脉采血法,其步骤为:①准备相应的采血器材,例如试管、注射器、消毒用品等;②选择静脉,通常都会选择肘正中静脉,使受检者的手臂伸直置于垫枕之上,并暴露穿刺部位,进而选择清晰可见、较易固定的静脉;③采用碘酊、乙醇或者是碘伏对静脉穿刺区域进行消毒;④选择合适的松紧度,在穿刺区域上端扎上压脉带,嘱咐患者握紧拳头,从而使静脉充盈暴露;⑤按照操作流程进针,若出现回血,将针头沿血管方向前进少许,以避免采血针头滑出[5]。严禁用力身刺,以防止穿透血管壁造成血肿;⑥松开压脉带,右手固定注射器,缓缓抽动注射器内芯,在采集到足够血量后,嘱咐患者放松拳头,并用消毒干棉签对穿刺点进行按压,迅速拔出针头,并持续按压穿刺点数分钟;⑦取下针头后,将所学血液注入准备好的容器之中,采用抗凝剂,充分颠倒混匀。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个时间段呼吸道、血培养及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比较

两个时间段内,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12年1月―2013年2月分别为16.4%、39.6%及13.3%;2013年2月―2014年2月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别为8.6%、30.8%及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个时间段粪便标本阳性率比较

两个时间段的粪便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2%、1.0%。两个时间段粪便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在临床检验中,大量临床微生物均通过微量化、自动化、微机及分子生物学完成检验,其检验结果,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6]。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两个时间段呼吸道、血培养及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比较 两个时间段内,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12年1月―2013年2月分别为16.4%、39.6%及13.3%;2013年2月―2014年2月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别为8.6%、30.8%及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董毅娟等[7]于2010―2012年呼吸道及其他非呼吸道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对比,结果发现2010―2011年的呼吸道和其他非呼吸道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分别为35.6%、33.3%,2011―2012年统计发现呼吸道和非呼吸道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分别为26%和23.9%,两个时期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临床标本检验过程中,要全面检验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标本微生物阳性率,且要全面检验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8]。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科室提供安全、全面的病学信息和资料,为后期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奠定基础[9]。

[参考文献]

[1] 秦志洪.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3(6):48-49.

[2] 赵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21(7):106-107.

[3] 胡易伯.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药物与人,2014,33(8):123-124.

[4] Y.Anfaniger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clinical samples for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distribution analysis[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2013,11(8): 1893,1895.

[5] C.Sihong Clinic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icrobial testing of clinical specimens positive rate[J].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15,8(5):165-166.

[6] 李春辉,张伟.回顾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中国农村卫生,2015(6):24-25.

[7] 阎莉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173-174.

[8] He Aimin, C.Wing positive rate results from different clinical samples for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comparative study [J].Chinese modern doctors, 2014,32(8):119-120,123.

第7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积分 定积分 二重积分

积分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变量的瞬时变化的重要工具,其理论愈加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本文拟讨论积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求静水压力、设备重心等,其在实际生产和工程技术中可以保证经济合理和设备安全,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计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许多实际的宏观问题都可以用积分解决,把一般问题放在微观中进行处理,使一般问题特殊化,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一、积分的应用。

积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且重要的作用,微元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即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微元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用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解决,使所求问题简单化。

(1)积分微元法。设y=f(x)在区间[a,b]上非负且连续,求由曲线y=f(x)及直线x=a,x=b和y=0所围成的曲边梯形。计算所用方法是分割、取近似、求和、取极限。第一步,求出F(x)的微分式dF=f(x)dx。其中f(x)是已知的,F(x)是所要求的。第二步,利用微分式求f(x)在[a,b]上的定积分,即F(b)-F(a)=f(x)dx. 这里,更重要的是如何写出F(x)的微分式。任取微小区间[x,x+x],求出F(x)=F(x+x)-F(x)≈f(x)x.当x0时,将上面的近似式转变成等式,即dF(x)=f(x)dx.以上方法为定积分的微元法,而且近似公式F(x)≈F(x)dx转化为等式dF(x)=f(x)dx的关键是:F(x)与f(x)dx的误差是x的高阶无穷小(x0时)。

(2)利用积分求变力做功和抽水做功。

定义1:设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定义,在[a,b]内任意插入n-1个分点,a=x0

定义2: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计算公式:W=・,W表示功,表示恒力向量,表示使物移向量。W=(t)・(t),W表示功,(t)表示随时间t变化的变力,(t)表示位移变量。

【变力做功】设物体在变力F(t)作用下沿t轴由a处移到b处,求变力F(t)所做的功。由于力F(t)是关于时间t的变力,所求功是区间[a,b]上非均匀分布的整体量,故可以用定积分来解决。

利用微元法的思想,由于变力F(t)是连续且变化的,故可以假设F(t)在微小区间[t,t+t]上的作用力保持恒定。按照恒力做功公式,求出这一段上变力做功的近似值。

(3)利用定积分求引力。由万有引力定律知道,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相距为r的质点箭的引力为F=k(k为引力常数)。我们知道,一个均匀细杆和一个质点也会产生引力,由于杆上各点对质点的引力方向也是变化的,就不能用此公式计算。下面,我们用定积分的微元法来分析计算这样的实际问题。

例如:设有一长度为l,线密度为ρ的均匀细杆,在杆的中垂线上,并且距杆a个单位长度处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M,求细杆对质点的引力。

解:用定积分的微元法。①取变量,定区间:取杆的中心为原点,杆位于y轴上,建立坐标系,取y为积分变量,积分区间为[-l,l]。②取近似,找微元:在y的变化区间[-l,l]内,视任一小区间[y,y+dy]对应的一小段细杆为一个质点,其质量为ρdy,与M相距r=.因此,可求出这一小段细杆对质点M的引力F的大小为F≈k。于是,F在水平方向Fx的近似值,即微小细杆对质点M的引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微元为dFx=-k.③找整量,求积分:引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Fx=-k=-.另外,由对称性可知,引力在铅直方向的分力为Fy=0.

二、重积分的应用。

在二重积分的应用中,许多求总量的问题可以用定积分的微元法来处理。如果所要计算的某个量U对于闭区域D具有可加性(当闭区域D可以分成许多小闭区域时,所求量U被相应地分成许多部分量,部分量之和等于U),在闭区域D内取一个直径很小的闭区域dδ时,相应的部分量可用f(x,y)dδ的形式来近似表示,其中(x,y)在dδ内,这个f(x,y)dδ称为所求量U的微元,记作dU。所以,它为被积表达式在闭区域D上的积分U=D f(x,y)dδ.

第8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微写作”作为一种正式的写作题目已经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进入2014年北京市高考,大有与传统高考作文一小一大、分庭抗礼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微写作”本身,还是以“微写作”带动传统写作,于高中作文教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微写作”与中国写作传统的联系

“微,隐行也。”从汉字源流来看,“微”的本义是隐蔽,藏匿,引申为“秘密的,不显露的,暗暗的,”“细微的”“精妙、深奥的”等。从“微”字的释义来看,或可对“微写作”的特性有所了解,即私密性、隐蔽性、微小、精短、玄妙而见性灵等,总之一句话,微写作是贴身写作,是及物写作,是性灵写作。它必定是从作者的切身事物出发,抒写真情实感且颇见独特性灵的写作。立足生活,观照自身,及物而抒写性灵,正是中国古典写作传统之一翼,从对联到诗词,以及后来晚明小品,无不与瞬间灵感迸发的即兴式性灵写作有关。此间之道,正与今日“微写作”暗合!而贴身的、及物的、见性灵的写作又几乎是一切成功写作的必备条件。如果能深入挖掘“微写作”这一与生俱来的特性,引领学生从短小而灵妙的角度切入写作,涵养文字,陶冶文思,练成开口即成金玉良言的能力,那无论是对继承中国优良写作传统,还是开拓当今高中作文的新文风,都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

三、微写作与高中作文教学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大弊有二,一是丧性灵,二是失魂魄。二者互为因果,以致恶性循环,渐成绝症。今日普遍意义上的高中作文教学,重在呼唤灵性的重归,有灵性方能从内向外生出兴趣。而“微写作”的即时性、趣味性,恰可在消解写作这一显在目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微写作”可赋予传统高中作文以久失的性灵

任何意义上的写作,其实都是作者性灵的舞蹈。而性灵的生长与呈现是需要宽容而自由的环境的,是需要一种私密甚至幽暗的环境来荫庇的,是需要兴趣的激发的。但在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景观中,老师视学生作文如做贼,非当堂布置,当堂完成不可,且严加监督,严加剪伐,将本来活泼泼如幼树的学生束缚修理成了了无生趣的盆景,或者即如梵蒂冈内的园林植物,整齐划一而僵硬呆板,不见一丝一毫的性灵。此一弊,梁启超先生早在九十年前就已教训道“:我是教他作文,不是教他做贼。”意即学生作文需有自由与空间,教师也正该为其创造自由与空间。而“微写作”恰可在自由抒写中重新赋予学生以性灵。“微写作”文字精短,基本在140字到200字之间,学生不视其为畏途,且“微写作”多切学生之身,与其生活距离甚近,言之可有物,不至于强为文而空洞言。尤其重要的是,“微写作”有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学生多可在其中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抒写内心真正的情感,而这些恰可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写作自由与宽松的言说空间。如果能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重视“微写作”,并将其特点与传统作文教学有机相连,则不但“微写作”能有所成,传统的作文亦可性灵顿显,面目一新。

(二)“微写作”可使传统高中作文魂魄立显

当前高中生作文,因丧失性灵而导致学生好空言,洋洋洒洒、连篇累牍,却难见中心,此为空具其形而失其魂魄之病。而要想使文章魂魄立显,必须具备迅速呈现文章核心内容、意旨的能力。其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将某一事物描述清楚,将某一事件叙述完整,或者将某一情感抒发到位,将某一观点论述明白,根本无需长篇大论,只要具备迅速呈现中心的能力,即可在限定字数内直达目的。而“微写作”140字的字数限制,恰恰具备使作者专注于呈现核心内容的功能。所以我们认为,“微写作”所具备的言简意赅以及直接呈现核心的写作技巧,对当前高中生作文长篇累牍却难以抓住中心,难以说清问题的“失魂病”是有对症下药之效的。

四“、微写作”忌浅俗与零碎

第9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方法应用

微生物教学发展的意义在于能够实际的推动微生物领域的发展,能够为微生物产品的研究发明奠定基础,促进微生物作用的拓展,同时能够发展微生物发酵以及微生物处理来代替化学物质,这样能够实际的保护环境,能够保证在经济,生产发展加快步伐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微生物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应用领域较为复杂多样,导致微生物教学进步缓慢,对于我国该领域的发展造成阻碍,需要对此引起重视,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改变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

1.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探究

微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讲解的不仅仅是微生物基础知识,同时需要让学生理解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方向以及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研究手段以及实验方式,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微生物领域的发展现状,微生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意义。微生物教学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微生物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发展空间以及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深入化能够影响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而微生物教学是培养微生物人才以及完善微生物领域知识的重要步骤,因此,针对微生物教学进行相应研究是较为有必要的,在实际教学方式探究过程发现合作学习方法发挥的作用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就是微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研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该种学习方式较为合适微生物教学,但是随着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为保证微生物教学的质量发展,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同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1.1.微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合作学习方法认识探究

微生物教学中教师是引导教学走向的存在,同时能够影响教学具体知识以及具体内容,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主要影响合作学习方法效果体现的问题就是教师对该种学习方法认识存在偏差性以及存在误区,具体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自身为主体,在小组分配上,教师通过自我理解进行分配,在小组研究过程中教师给予过多的干扰以及意见,在小组探讨过程中给予学生独立讨论的时间过于有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比例过多,导致的结果就是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较为缺乏,导致合作学习方法无法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制定相应政策以及进行相应宣传,让教师理解合作学习方法的真正含义,了解其的真正作用,同时学校通过听课以及随机调查课件有效限制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程度。这样能够较为有效的推动合作学习方法的发展,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属于自我的课堂,进而增加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

1.2.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体现模式探究

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体现模式存在问题,在传统微生物教学模式上添加小组探讨模式,具体体现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课题探讨,教师给出固定的课题内容,给予学生固定的资源探讨范围以及固定的资源搜索内容,让学生以此做为基础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一知识,有基本性的了解,学生主要理解以及学习知识的渠道还是教师的讲解,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能够获取较为突出的成绩。根据这一现状提出的对策就是学生根据彼此的了解自主组队,队员组成需要包括不同能力的人员,需要能够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学生探讨的主体为半固定形式,学生探究方向以及探究资料自主确定,并且根据课外搜索探讨结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之间的辨析,能够全面的增加学生知识面,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够获取不同的见解对于教师的自我提升有一定的作用。

1.3.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设计探究

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合作教学方法设计不理想以及不贴合实际是现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具体体现为教师在合作学习方法应用过程中过度参考以及过度引用成功例子以及成功案例,导致的结果就是设计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课件较为脱离实际,不符合具体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成果较为不理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就是教师需要随时把握学生的变化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教师结合微生物教学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配合分析,确定最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

2.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分析

2.1.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使用的效果较为凸显,能够实际的促进微生物教学发展,其使用的方向以及层次方面较为清晰,在全面改进合作学习方法之后,进行其的应用的全面探讨,这样能够为合作学习方法进一步推进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微生物学》中,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中的细菌。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通过学生的意愿以及其的实际能力分为4-6人一组,进行每周2-4次的课堂探讨,每次给出一个半固定课题,比如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让学生自主分析。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形式或者通过文件形式记录探讨过程以及显现探讨结果,在课堂上教师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完善各组的结果。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定,对于表现的优异的给予课程加分的奖励。

2.2.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操作就是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分为2-4人一小组,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与实验,各小组之间相互监督,对于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微生物的形态以及各项数据的变化进行记录,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独立实验,实验主题以及实验内容学生自己制定,教师只提供学生实验场所,学生必须得出实验结果,教师进行随机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情况给予实验分数,独立实验为主要实验分数。

2.3.微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教W中合作学习方法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分为8-10人一小组,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相互帮助,共同合作,达到教师给予的实习目标,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努力学习实践提升自我,给出小组最终成绩以及心得。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