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能源转型报告精选(九篇)

能源转型报告

第1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信息中心”:7项主要内容

甘尼特的这场改革早在2006年初就开始酝酿,经过市场调研及策划,7月开始在4家子报试点。11月2日,89家子报全面开始实施。根据其改革时间表,各子报须在12月完成转型方案并上报甘尼特总部,2007年5月前须全面完成由传统的编辑部向“信息中心”的转型。

什么是“信息中心”?甘尼特首席执行官Craig•Dubow的解释是:“信息中心”是以受众需求及参与为核心,全天候、全媒体、全平台采集并新闻和信息的模式。在“信息中心”工作模式下,我们将采集受众需要的极其本地化的新闻和信息,然后在受众喜欢的时间、地点、终端。在操作中,“信息中心”具体化为7项改革:数据(Data)、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社区对话(Community Convers-ation)、本地(Local)、个性化内容(Custom Content)、多媒体(Multimedia) 、数字(Digital)。

数据:各子报将建立数据部,专门负责收集、管理各类与本地受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如本地各种文艺活动、体育赛事、餐馆信息等。

公共服务:代表公众对就政府决策、社会黑暗面进行调查报道。与传统报道方式不同的是,公共服务报道的不仅仅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出现,而将数据库、公众参与等元素引入报道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概念下,甘尼特首次突破了美国报业100多年来的专业化办报传统,让非专业人士参与到新闻采编过程中。一个成功案例发生在佛罗里达州《Fort Myers新闻报》。这家子报就当地政府向居民新建住宅收取非常高的废水处理系统接入费问题进行调查,从读者中邀请了退休的工程师、会计、政府公务员等专业人士,请他们帮助分析相关文件及数据。报道后,该市废水系统接入费降低了30%。

社区对话:这一改革实质上是对传统报纸评论业务的拓展。在“信息中心”模式下,报纸的评论将不仅限于专职评论员和专栏作家的评论,编辑和记者的博客,读者在线参与对新闻事件的评论,甚至由读者自己建立的网上论坛都将列为评论范畴,以此增强与读者的互动,让报纸成为社区的“舆论中心”。

本地:更加全面、细致、深入地报道极其“本地化”的新闻,各子报将在网站上建立本地社区子网站,报道各社区发生的新闻事件。如《Fort Myers 新闻报》在其网站上建立了Fort Myers市9个社区子网站,报道题材从餐馆开张、当天的交通路况、火灾到重要案件等无所不包。

个性化内容:该部门将专注于通过各种平台向细分受众提供个性化内容,如生活消费、潮流趋势、娱乐、育儿、宠物等话题。

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成立专门部门以音频、视频、流媒体图表及其它视觉表现技术编辑,并向各种平台提供新闻与信息。

数字:简之言之,这项改革是将多媒体内容在第一时间在最合适的数字媒体平台或纸质报纸上,甘尼特将在每家子报建立所谓“数字神经中心”负责这项工作。

配套举措:以人力资源转型为核心

将在传统机制中运行了几十年的报纸改造为数字时代的“信息中心”,这一战略的执行最终需要诉诸于最根本行动基础,即组织基层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甘尼特自然深知这一道理,因此,甘尼特重点从员工观念、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源转型措施入手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

员工观念转变是改革首先要面对的课题,而沟通则是促进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甘尼特将沟通贯穿整个改革过程,电子邮件、博客、音频会议、网上讨论区等都成为管理层与员工沟通的渠道。

改革全面推行前,Craig•Dubow向万余名员工发电子邮件,与员工就 “信息中心”概念、内容、实施方式、改革意义进行沟通,Craig指出“成功关键是取得你的支持”。2006年11月中旬,甘尼特在全集团范围专门就“信息中心”召开电话会议,对改革情况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同时,公司内部网站也专门开设频道,政策解释、疑问解答、互动讨论、媒体报道、实践体会等各种相关信息。负责指导子报转型的报业分局副总裁詹妮弗•卡罗尔也在该频道建立博客,与员工沟通,并邀请员工参与互动讨论。

甘尼特管理层一方面向员工阐述改革并非意在裁员,一方面启动大规模音视频培训工作。11月,甘尼特在全美16个城市组织旗下62家报纸的320名采编人员进行第一期音视频培训。效果立竿见影,截至12月底,子报网站上视频新闻数量由原来6000多条上升至55万多条。以《火奴鲁鲁广告人报》为例,28名采编人员培训后一个月,共完成40多条视频报道,其网站问量上升27000人次。

“信息中心”的改革必然要求传统报纸记者编辑向全天候、全媒体、全平台工作模式转型。对于记者业务转型,甘尼特富有创意地提出“MOJO”概念。即Mobile Journalist(移动记者)的简称, MOJO没有办公室,但配有笔记本电脑、录音笔、数字相机及录像机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采访设备;MOJO每天深入所负责的区域,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现场采访,以第一时间完成报道并在车里完成发稿。以试点之一的《Fort Myers News-Press》为例, 14名全职及兼职的MOJO分工负责报道各个社区,报道题材从新餐馆开张、当天的交通路况到火灾、重要案件等无所不包,每天的发稿量最多可达12条。MOJO对于社区全面而深入的报道使得该报网站的人气不断上升,据尼尔森的统计数据,《Fort Myers 新闻报》网站在2006年8至10月期间的独立访问量达到399712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6%。

与记者一样,编辑同样要实现与“信息中心”模式对接。在参加培训基础上,传统报纸编辑要改变工作节奏,向24小时不间断编辑发稿模式转型,还要针对网络、手机等平台的特点,制作新闻标题。为此,甘尼特同样会有相应的培训帮助采编人员学习掌握相应技能。

三问甘尼特变革

美国第一大报团如此大规模的一场变革自然引起业界关注。

甘尼特改革究竟能否代表行业的数字化方向?在其改革刚刚开始,许多措施仍未完全到位的况下,对这一问题的结论可能为时尚早,解读这场改革,至少可以更好地认识报业的数字化。

1. 为什么要实施这次改革?

没有压力就有没有动力。甘尼特变革的动力源自读者市场、广告市场、资本市场的强大压力。自2003年以来,新媒体在内容模式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博客网站、以MYSPACE为代表社区交友网站、以YOUTUBE为代表的UGC网站(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制作的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同时,搜索广告、网上视频广告、分类广告网站等新媒体赢利模式越来越成熟,许多报纸主广告主近年来纷纷削减报纸投放,增加新媒体的广告投入。更加直接威胁是,2006年网络巨头YAHOO开始涉足地方广告市场,该公司与美国7家报业集团的200家地方日报达成广告联盟,很有可能在未来威胁到甘尼特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地方广告。

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传统报纸读者和广告加速了向新媒体转移步伐。具体到甘尼特集团,2003年至2005年期间,集团子报的合并发行量由6133万份下滑至5870万份,降幅达4.3%;广告收入虽然由2003年的增长到2006年的537亿美元,但由于广告销售成本的增长,利润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资本市场上,华尔街对传统报纸前景失去信心,报业股近年全线走低,甘尼特股票价格两年内下降25%。去年7月,美国第三大报业集团奈特里德公司被股东被迫低价出售,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公司也面临可能被分拆出售的命运。资本市场无疑向甘尼特发出的这样信号:如果仍拿不出得力的改革举措,很难说甘尼特不会重蹈奈特里德的覆辙。

2. 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信息中心”框架下的七项改革看似纷繁复杂,但其核心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资源配置的数字化转型。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甘尼特改革的实质其实是打破报纸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确立以网站等新媒体为主、纸介报纸为辅的数字化资源配置方式。自2002年以来,甘尼特先后投资Careerbuilder、Topix等8个数字化项目,试图以此作为数字化腾飞的平台,但由于没有传统报纸内部资源的有力配合,其数字化项目规模和发展前景都受到制约。而“信息中心”变革却彻底颠覆了报纸内部的资源配置模式:报纸记者转变为24小时发稿的MOJO、采访设备由笔和纸转变为多媒体设备、生产内容由单纯的新闻转变为博客、数据库、网上社区等配套措施都是将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转向以数字化媒体为核心。这一改革打破了报业数字道路上的最大阻力―即来自内部的资源制约,为传统报纸的全面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

3. 决定改革前景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第2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面对广告持续衰退的严峻形势,许多报纸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加快向新兴媒体的转型和融合。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目前,我国媒体全媒体转型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延伸改良式”;二是以南方都市报社全媒体布局为代表的“整体转换式”;三是以人民日报社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新媒体带动式”。这三种模式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然而,对于地市报来说,资金、技术与人才方面都无法与以上报业集团相比,只有结合地市媒体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本土化和信息服务的特色优势,另寻转型之路。

地市报全媒体转型的潜在优势

1.权威性

目前,我国地市报大都属于官方媒体。报纸的内容也多为政府宣传稿件以及对方针、政策的解读,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得到了保证,这为地市报的全媒体转型提供了权威的平台。

2.受众资源

地市报拥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比如公务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等。虽然麦克卢汉早就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但目前看来,“地球村”只是在互联网的虚拟平台上得以实现。关于街道、社区、农村、医疗、教育等事关民生的事件,本地媒体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地市报才能抓住本地受众资源。

3.城市化进程

据《2013年度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2013年,在报纸广告额下降的情况下,其他品牌企业的广告投放大都呈下降趋势,唯有房地产行业保持大幅增长的投放量。②而在各省会城市房地产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地市级的房地产行业正快速发展,地市媒体也迎来了更多的广告资源。

4.内容与信息服务

内容方面,具有趣味性、贴近性的信息更吸引受众。地市报可以及时推送本土各地的信息,增加民生新闻数量,许多看似小事的新闻恰恰是人们关注的;信息服务方面,官方媒体平台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可以利用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平台推广各种服务信息,如旅游信息、优惠信息、天气状况等,立足本土优势,切实为受众提供服务,解决问题。

广元日报的全媒体转型实践

广元日报拥有广元新闻网、广元手机报、“掌门户”手机新闻客户端、广元日报社官方微信平台和广元日报社官方微博组成的全媒体集群,力求打造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全媒体平台。

1.“掌门户”的本土化运营

“掌门户”是广元日报2013年推出的一款手机新闻APP,“掌门户”以广元日报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在新的平台上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服务。

“掌门户”的新闻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大数据抓取的各大门户网站的重要信息,自动更新并设定一定的选择范围,避免敏感事件,引领主流价值观;另一部分为本地信息,这一部分是人工编辑,首页界面可以随时更改,根据当时的不同侧重和主题相应调整。新闻栏目有分类,比如“汽车”“饮食”“健康”等,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订阅的板块,满足个性化需求。

“掌门户”的政务板块中,市民可以通过“报料”和“投诉”的功能,将待解决的问题上传到客户端后台,经过人工分类之后,客户端会将问题转发给相关部门,以便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另外,各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可以在“掌门户”上建立自己的“子客户端”,通过“掌门户”推广自己的APP或者官方网站,实现点对点传播,同时增加“掌门户”的下载量和浏览量。

新闻地点定位导航方面,即利用LBS定位技术,将新闻地点精确地附在新闻后面,如果用户或者相关部门需要去这个地方,可以直接通过百度地图进行导航。这一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对于广告商来说,这更是一种将用户直接转换为顾客的有效途径。

2.微信公众平台和本地受众的实时互动

广元日报的微信公众平台于2013年推出,目前粉丝数量持续增加。微信平台主要是以举办各种活动的方式吸引粉丝,并与粉丝保持实时互动。广元日报微信公号自开通以来,粉丝量达到1.5万人左右,活跃用户保持在1万人以上。广元日报微信公号常通过举办活动吸引用户,如针对银行员工的电影优惠活动。

此外,广元日报还进行了二次开发,若举办重要活动,可以通过微信公号左下角的平台进行报名或提意见、建议。通过活动拉动粉丝数量增加,将粉丝进行分类,以方便之后投放广告和举办活动。

地市报全媒体转型面临的问题

1.技术开发和财政状况的矛盾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和融合,离不开技术的使用和开发。以广元日报为例,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收入,晚报和新媒体所带来的盈利微乎其微,“一报养一社”的状况还在继续。推出一个新媒体平台需要长期的摸索和改进,新闻客户端、电子阅报栏、微信公号的二次开发和新闻网站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但西南地区地市报的财力离所要求的还相差较远。

2.人力资源的调整和融合困境

在业界,全媒体转型和新旧媒体的融合主要是指技术层面,而工作人员的态度和新闻内容的转变时常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2013年,学者尹连根和刘晓燕曾提出“姿态性融合”的观点,认为报业的技术融合必须与新闻融合(工作室融合)齐头并进。研究发现,在中国,业界谈的“媒介融合”和转型只是一种“姿态性融合”,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其实并不理想。③

报社员工方面,对全媒体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新媒体部门只是报社中的一部分,财政、人员都统一归报社管理。在“挣稿分”的规则下,许多人认为新媒体只是增加了自己工作的负担,从而对为新媒体供稿持消极的态度。另外,在增加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之后,报社的内部结构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新媒体中心没有和其他部门有效融合。

结 语

目前看来,地市报在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适合“以本土化内容驱动新媒体发展”的全媒体转型模式。即以本土化内容和信息服务为优势,带动新媒体的发展与推广,在新媒体平台有了一定的受众群之后,再反过来带动传统报纸的前进。在这样的模式下,地市报还可以致力于打造一个本土化的“信息资料库”,做好、做精本土化内容,并以商品的方式提供给其他媒体。

【本文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新媒介形势下四川省地市报发展研究”(项目编号:WHCY2014B23)成果】

注释:

①郭全中:《2012:缘何重提“中国报业拐点论”》,《新闻前哨》,2012年11月

②《报纸广告衰退加剧,2013年降幅达8.1%》,《中国广播》,2014年第3期

第3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找准原因,再决定如何改变

广告下滑,是报纸目前无法回避的现状。与报纸广告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广告收入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报纸进入“寒冬”的原因,人们习惯归咎于“新媒体冲击”。但这种冲击是如何改变报纸处境的?要找到答案,得看看报纸和网络媒体盈利方式的不同,以及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用户阅读方式的改变。

一直以来,报纸的盈利主要是靠刊登好新闻来售卖广告,广告价格相对高企,且传播人群不确定。而网络媒体擅长对用户作精准分析,再把量化的用户需求与广告关键词更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网络媒体的广告是免费展示,点击才收费,广告价格比报纸低,却能赚取丰厚利润;网络媒体的内容可以集纳传统媒体的内容和用户创造的内容,成本降低了不少。报纸却做不到这些,好新闻要花大钱,成本降不了,广告再降价就入不敷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6.49亿,渗透率已接近半数达到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带来扑面而来的资讯,接近半数的国民只需打开电脑或者小小的手机,就能接收信息、阅读新闻。新科技也让人更忙碌、压力更大,在城市生活且有工作的年轻人,很难再有买份报纸细细品读的时间和心情,捧读报纸的更多是老龄化的读者。

过去,报纸经受住了广播、电视的冲击,是因为那时候的信息是“稀有资源”,依附于新闻的广告价值很高;现在,信息爆炸,网络可以即时传播,信息不再稀缺,比报纸更吸引眼球,广告也奔着比报纸人气更多的网络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报纸仅仅简单地“触网”,依葫芦画瓢地靠电子版、网站、视频、微信就能扳回大局吗?全球的报纸电子版大潮已翻滚了很多年,带来的网络广告只是涓涓细流;若上网拼流量,纸媒比不过搜索引擎网站、社交网络、新闻聚合网站、商业门户网站。

所以,在与网络洪流的搏击中,报纸需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守,有攻。

守卫新闻纸的内容之战

部长刘奇葆在《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文中指出,“报纸”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作为传播内容的“报”,一个是作为传播载体的“纸”。因此,融合发展,是“使‘报’适应和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方式,更好地加以生产和传播”,也是“用新的技术来换旧的技术,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来换‘纸’”。

被新技术替换的“纸”,最后会彻底消失吗?2012年至2014年,国外许多老牌报纸宣布停止印刷版而只做电子版,有业内人士就做出“合理推断”:网络新闻出现后,报纸新闻刊载得再快也都是明日黄花,最终“纸”会死去,而“报”会以另一种形式活下来。

但时至今日环顾四周,国内没有一份报纸决绝地宣布放弃印刷版只做电子版,只有部分报纸停刊,退出新闻市场。这些报纸的告别,是一种空间再造和使命重分。同质化的报纸进行资源整合,将被分流的广告聚拢到更有生命力的报纸身上。

还有很多理由,让我相信中国报纸暂时不会消亡,比如“党报会与党共存”,比如网络上海量信息真假难辨,而报纸版面有限,内容经过认真地筛选、核实、分析、判断;又如中国正处在老龄化社会,闲下来的人们总会怀念捧读文字的习惯,报纸将来会以记录文化生活的“轻奢品”存在。

借用小米公司CEO雷军的话说:“台风来了,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同理,报纸要想腾飞,首先要找到这个风口,修炼好内功,然后等风来。其实这个风已经来了,那就是移动互联网。因此,报纸不能坐等被新技术淘汰,得抓住机遇,坚持“内容为王”这个竞争武器,实现新的腾飞。

这点,中央的思路是清晰的: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并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微”信息,在传播中抢得先机;在服务上做好分众和互动;在展示上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形式,实现多媒体化,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

其次,向下深耕区域性本地新闻,增加报纸的“独家内容”。网络媒体难以动摇的是报纸的本土优势,报纸不能仅仅满足从政府部门等获得“同质化信息”,而应利用积累的资源多做本地策划和深度报道,高品质的深度报道不需要转型。

记者应走进社区、街巷,让人际信息网络覆盖到社区甚至每个家庭。报纸有更多新鲜、热辣、独家的本地新闻,面向区域投放广告的广告商才会愿意为被吸引过来的读者注意力付费。读者也是趋利的,阅读报纸的新闻,除了想知道天下大事,更关心的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大到政策走向、投资资讯,小到菜市场菜价等,都是报纸要做好的分众服务内容。

再次,保护报纸版权,让其保值升值。有人想过报纸电子版付费模式,比如纽约时报,但竖起付费墙后又发现得不偿失,因为纸质版和网络版读者是有重合的,读者成为付费墙用户后,买报纸的就少了,广告也跟着少了,别家却在免费转发新闻,导致广告流向其他网络媒体。

既然不能把报纸的内容藏起来,那就换个思路,以合作的模式与网媒共享成果。合作的基础是报纸电子版加入“防盗技术”,并采用延迟、部分可见等方式处理网络版内容,只有合作网络媒体才能解码转载,以转载后的点击量或转载篇幅向报纸付费。

做好媒体人的转型

目前,传统媒体处于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期,也是最难的阶段。之所以难,是因为媒体不是电脑,换换部件就能升级。媒体由人组成,由人跟着制度运转,光换血不是办法,得有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的媒体人转型办法。

2014年底,《东方今报》公开竞聘高层领导团,以组团演讲的形式,每一个组就是一个完整的领导层,以组为单位完成竞聘。且不论结果如何,这种“国内首现”的媒体高层换血方式,传递出一个信息:领导层达成一致,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是重要的一环。

报纸转型,要从领导层开始转变――改变各自为政、互相掣肘、互相扯皮的现状,只有抱团协作,才能一起应对危机和大胆尝试,才能避免转型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喊口号阶段。

当然,转型不是领导层聚在一起“拍脑袋”,身后必须有强大的“智囊团”支撑其做出判断和决策。“智囊团”急需囊括四种人才:有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的人、有研发技术的人、有资本运作头脑的人和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

1.有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的人,可以从现有的媒体从业人员中转型,他们有工作经验,具备新闻敏感和采编能力。他们转型较为轻松,只需要掌握拍图、拍制短视频、改写网络版稿件、发微信微博等技术,同时关注网络热点和懂得制造热点。

现在各媒体中,这部分工作多由年轻人挑大梁,但所有新闻从业人员都应该有利用多媒体做立体新闻的能力和意识,还要学习如何复合式经营新闻。

另外,要加强校企合作,为新闻专业在校学生提供更多新媒体岗位锻炼机会,学校针对形势变化研究新策略来指导实践,这样才能保证有更多全媒体型人才输入报纸。

2.后三种人才是报纸最缺的,因为以往的重心都放在人员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上。这三种人才却是转型“助攻”的有力保障。

研发技术团队的重要性,从网络媒体可见一斑:2013年,青岛新闻网自主开发了5款手机APP产品,当时他们的员工有350人,开发工程师就有70多人,比例超过五分之一。其总编辑助理董金鹏曾表示:“在开发这些平台类产品的同时,我们学会了合作。”

从长远发展来说,报纸要提高自主建设和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以建立自己的信息集成平台。以南都全媒体集群为例,他们再造全媒体生产流程,建立报料平台、原创库(即素材平台)、中央库、应用库(即集成+平台)等四大平台,将“静态的、有明显截稿时间的报道模式”转变为“全天候动态报道模式”,从“新闻、广告、服务资讯素材的单一使用”到“快速共享和100%被多层次利用加工”。这个非现成的平台系统,没有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供借鉴,需要自身的技术团队围绕转型过程中的需求来研发、构建、完善。

有资本运作头脑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团队,则是报纸新闻与经营两条腿走路的坚强后盾。报纸转型、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都需要资本支持。报业集团整合旗下资源抱团转型的同时,以并购、投资等形式发展,进军实业和跨平台经营,延伸广告价值链,上市经营,能迅速壮大资本提升品牌。

但是,报纸应清醒地意识到,融合不是灵丹妙药,融合也要有边界,有范围。要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知媒体的公信力和品牌力量,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优化和运营创新,明确媒体融合之可为与不可为。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曾表示,上海报业集团整合转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科学、合理、清晰地界定资产,构建新的组织、框架和机构设置,强化资产运营部、审计合规部、战略发展部,成立了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等,为旗下三家报社提供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①李启瑞 甘毅:《在“消亡论”与“繁荣论”之间求索――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报业转型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记者》,2013年第7期

②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③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党建》,2014年5月

④高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难点与对策》,《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12期

⑤张立伟:《赢在守护这张纸――兼论死的是纸活的是报不成立》,《中国记者》,2013年第3期

第4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 传统媒体 数字化 多元化 核心竞争力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还在继续,有预言说此次危机将可能持续几年之久,其影响已远远超过战后数次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中,中国传媒业已经和即将受到何种影响,中国传媒业的对策和出路何在,是当前学界和业界普遍关心并讨论热烈的话题。限于篇幅和为了使论述更有针对性,本文重点讨论经济危机对中国传统媒体的影响及中国传统媒体的对策和出路。

一、经济危机下,中国传统媒体压力重重。

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深远而且广泛,全球金融业、房地产业、商业、文化产业都深受其害。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传媒业在此次危机中也遭遇了空前的挫伤,尤其是传统报纸媒体在这场危机中可谓是伤痕累累:报业股价大幅下挫,几乎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广告收入继续保持负增长并呈加剧趋势;许多报业集团不得不采取减薪、裁员等手段以降低经营成本;一些报纸开始出现变卖资产、停刊、转网、申请破产保护等情况。

经济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也正在逐渐显现并不断扩大,中国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受众流失。近几年来,伴随网络、手机、便携式阅读器等新媒体的出现,中国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的读者群流失严重。而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一流失过程。据《2008年全国报纸印刷量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报纸印刷总印量为1594亿印张,较2007年减少了2.45%,而这也是自1993年以来中国报纸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①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报业市场订阅数、零售数也呈下降趋势,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这一趋势有增无减,且速度加快,与此同时,一些电视媒体的收视率、点击率也出现下降。

广告收入锐减。广告收入是传媒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广告资源受国民经济的波动和循环的影响非常大,经济情况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带来广告收入的相应变化。2009年以来,经济危机对中国广告业的影响逐渐显现,广告收入呈现下降趋势。受经济危机影响,一些企业大幅度减少了它们的广告开支,其中对传媒广告业影响最大的是汽车、房地产、通讯和商业零售业。以房地产为例,其广告投放增长率在2008年第二季度是59%,但到了该年第三季度下滑至-4%,而到了2009年1月份,房地产广告投放量进一步萎缩,增长率为-22%。②伴随这些行业广告投放的大幅削减,传媒广告收入出现震荡,下降趋势明显。有研究数据显示,2009年1月除电视媒体外的各类媒介(报纸、杂志、广播、户外)的广告花费同比都在下降,环比也基本处于下降趋势。

再融资能力受阻。传媒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并且需要不断追加资本,这使得融资成为世界传媒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中国传媒业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政府投入,产业化时间不长,加之具有较深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传媒业的融资渠道更加有限,融资能力相对较弱。

二、导致中国传统媒体困境的深层原因

经济危机下,中国传统媒体压力重重,但冷静下来思考,其实这些压力和困难早就存在,只是当前的经济危机放大加剧了这样一些困难。

1、新媒体的冲击

目前中国传媒业处于一个新旧媒体共存共生、此消彼长的时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传播中的主角之一,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这首先体现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受众的有力争夺上。传统媒体因为成本负担较重、优势不明显等原因,其受众正在逐渐萎缩;而新媒体倚仗它的便捷、及时、交互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受众,特别是年青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来源。据统计,至2009年1月,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达3亿,网络的渗透率接近25%,并且还在不断扩散。手机上网用户在2008年也已达1.176亿人。③另外,伴随2009年年初3G牌照的发放,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动力将更为强劲。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还体现在它们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据美国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7年,美国报纸印刷广告收入累计下降了15%以上,而自有统计数据的2003年开始,各报纸网站的广告收入却在逐年增加,至2008年5年间增幅超过了160%。④尽管中国传统媒体因受行政垄断等保护,所受到的来自新媒体的冲击相比较而言要小得多,但近年的相关数据也显示,网络等新兴媒体分流了传统媒体重要的广告资源。

2、过度依赖广告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广告收入为主,其他经营方式为辅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中国传媒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统计,广告收入大致占到了中国传媒业总收入的70%-90%,在有些媒体甚至高达98%以上,而发行等其他方面的收入比例则相对很小,资源补偿呈现严重的单一化倾向。

经济危机波及之下,传媒广告业必然受到严重影响,而伴随广告收入的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将是整个传媒产业的摇摆与重创,这一问题在美国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有着悠久历史和巨大影响力的《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太阳时报》在经济危机中纷纷申请破产保护,等等。

3、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中国传媒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早期竞争阶段,而媒体经营层面的创新招数几乎殆尽,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且趋于同质化,传媒在内容服务和营销手段上越来越“大同小异”,不少报纸缺乏特色,电视频道栏目重复,克隆成风,媒体普遍缺乏好的产品和服务。

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背后其实是传媒内容创意的不足,文化市场中的多元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全面的关注,产品定位及功能单一,未能形成传媒品牌和核心竞争力。随着传媒业走向“消费者导向阶段”,竞争将直接体现为对受众的争夺和挽留,受众满意与否是衡量媒体发展的重要指标,核心受众、核心内容、核心人才是中国传统媒体走出同质化竞争困局,提升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经济危机下,中国传统媒体的出路

面对这场经济危机,中国传统媒体应该如何摆脱困境寻求突破呢?根据当前形势和以往经验,加速转型是传统媒体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唯一抉择。

1、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是传统传媒转型的重要内容,近几年中国传统传媒,特别是报业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全国大概有300家以上的报社和关联产业单位加盟了“报业数字化实验室”,这对于整个传媒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但是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地建一个网站,究其实质是要构建起内容的多介质平台,让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时代能够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从而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在以往的数字化转型中,很多传统媒体纷纷建立媒体网站,以为这就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其实它们大多只是报纸的电子版而已,有的甚至成为了传统媒体的负担。

此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会迫使很多传统媒体改变对数字化转型的简单看法,放弃原有思路,更深层次地去思考数字化转型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间,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间的并购整合、强强联手将是大势所趋。

2、多元化转型

多元化又称多角化,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增加收益机会,减少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过分倚重广告的单一化收入格局使中国传统传媒业具有极高的市场风险,另外,广告占一个国家GDP的百分比是有限的,一般在3%左右,尽管目前我国广告市场还有相当大的潜力,但在众多的竞争者争夺之下,早晚会出现饱和。多元化战略是中国传统媒体突破单一化收入格局,寻求产业长久发展之道的必然选择。

其实,当代世界传媒业正在走向“大传媒”产业,运作以传媒产品为主,包括跨媒介、音像出版、网络播放权等,再衍生出如主题公园、书籍玩具等后传媒产品。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媒体巨头的发展,正是通过以传媒产品为核心的大传媒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整合,逐渐形成跨领域、跨行业、跨媒介、跨地区的综合传媒集团。中国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大传媒”产业,必须建构传媒产业的商业运营新模式,重视塑造品牌及产业链,真正提高我国传媒整合产业价值链的能力。

目前中国传媒多元化经营主要采取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进行,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经营来拓宽延伸现有产业价值链。随着产业价值链的拓宽延伸,尤其是后传媒产品的开发,传媒业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游戏、影视等都是传媒业可以拓展的领域。

3、提高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注重品牌等非财富资本的经营

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传媒的生存与发展,在传统媒体数字化和多元化转型过程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关键。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它有着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在经济危机和新媒体的双重夹击下,只有把传统媒体的这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有可能保住传统媒体现有的资源,引领传统媒体走出危机。而在多元化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也应对自身优势和特长了然于心,而不能盲目扩张,不能搞“泛多元化”,不然不但不能分散风险,反而会给自己增加包袱。

在打造传媒核心竞争力过程当中,尤其要重视品牌等非财富资本的经营,而这恰恰是中国传媒业长期以来比较忽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最终体现为品牌的竞争。中国传媒业这些年一直在进行品牌建设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知名品牌。但从整体而言,中国传媒品牌的实力仍然很弱,至今我们都还没有世界知名的传媒品牌。在同质化竞争日益突出的今天,品牌战略理应成为传媒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

经济危机恶化了中国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但真正制约中国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与矛盾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前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只是让问题和矛盾更明显、更突出,中国传统媒体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成功地实现数字化和多元化转型,在此过程中,核心竞争力始终是个关键。■

参考文献

①②蔺玉红,《报业转型 是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下唯一抉择》,《光明日报》2009年4月20日

③陈刚,《经济危机下传媒发展的破局策略》,《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2期

④李乾韬,《美国报业破产警示:报纸广告年增速仅3%》,《南方都市报》,2009年1月20日

第5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一、认真学习领会,迅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上来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要学习宣传贯彻好市党代会精神,关键要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所作的党代会报告。我们既要认真学习报告原文,更要结合实际领会报告精神实质,推动当前工作,切实把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党代会报告精神上来。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深刻领会党代会报告的精神实质。这次市党代会报告坚持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理念,贯彻落实了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这个报告的起草、征求意见经历了2个多月时间,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中央、省委精神,切合发展实际,是一个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内容务实、语言精练的报告。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就要吃透精神实质、领会思想内涵,尤其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思路。一是要深刻领会报告通篇贯穿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就是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打造赣南城市群,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结构转型”、“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转型”。就是要在加快发展的前提下,推进转型发展。二是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四个转化”路径目标,即把人口地域大市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竞争优势,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后发优势。这“四个转化”是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对的发展很有启示,对如何把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核心竞争优势,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三是要深刻领会报告突出“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一个主题和主流,报告提到“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这是非常新颖的观点、全新的理念,对我县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为推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四是要牢牢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目标带给及的压力和挑战。如,报告提出今后五年GDP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分解到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要突破10亿元,五年后我县财政要达到15亿元,对我们新一届县领导班子、各乡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对照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加快跨越发展。五是要牢牢把握报告提出的新举措带给发展的新机遇。整个报告通篇贯穿了绿色发展,提出了很多关于绿色发展的新观点,如,报告提出“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进生态资本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生态旅游业”等等,将为推进绿色崛起、生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二是要迅速抓好市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要精心组织,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座谈研讨、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组织部、宣传部要利用流动党校,组织党代表和宣传骨干组成宣讲团,到乡镇、厂矿企业,宣讲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精神。各基层党委(党组)要立即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把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专门计划,抓好学习培训。县委宣传部要组织县内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我县学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报告的好典型、好经验,要把我县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效果及时上报道。

三要把党代会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自觉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与我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解放思想、更要解放行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新型工业、城镇建设、生态旅游、党的建设等当前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把市党代会精神贯彻到实处。

二、结合贯彻落实市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明晰和把握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思路

通过学习市党代会精神,让我们感到,我县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思路,符合市党代会报告精神,县委确立的“开明开放、创业创新、兴绿兴游、和谐和美”和“工业强县、林业立县、生态扬县、旅游热县”发展战略,也完全符合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符合省委、市委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要贯彻落实好市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绿色路、打生态牌、创特色园、兴旅游地,争当全省绿色崛起示范县。

第一,走绿色路。前不久总书记在参加亚太合作经济组织部长级会议致辞别提到绿色增长、绿色发展,指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将是今后区域合作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生态是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希望。要把保护绿色生态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按照绿色崛起、绿色增长、绿色发展要求,坚持既要保护好绿色生态,又要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县城、绿色城镇。要做大做强绿色GDP,把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第二,打生态牌。绿色生态是的“金字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既不能为了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能守着丰富的生态资源而停步不前、不去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产业与生态的关系,大力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大力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既要保护好的生态资源,打造好全国一流的空气、水质、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同时又要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建设好生态城镇,打响生态品牌。

第三,创特色园。在做大经济总量上,与其他一些地域位置较好的县(市、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发展工业、现代农业、城市建设等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创建特色园,就是要凸显的特色,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创一流。在新型工业方面,要着力打造全国钨高尖端精深加工基地、全省高档竹木家具及竹木制品深加工基地、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在现代农业方面,要着力打造南酸枣、野生水果、高山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在城镇建设方面,要高起点、高标准把县城规划建设成绿色生态、适宜居住、健身养生的欧洲型城镇,打造中国最佳田园乡村。

第四,兴旅游地。随着明年赣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县交通区位将明显改善,将成为一块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的绿色“乐土”。要充分依托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全国最高、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上堡梯田全国三大梯田之一、聂都溶洞中国南方最大花岗岩溶洞“四个中国之最”,做好做活生态旅游这篇文章,坚定不移推进温泉开发、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建设,加大生态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打响绿色生态旅游品牌,把真正打造成为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绿色后花园,营造国内国际知名的绿谷氧吧、宜居宜业、健身养生的旅游目的地。

三、创造性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奋力开创我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新局面

学习贯彻好市党代会精神,关键要落实新举措。我们要以有力的措施、务实的行动加速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为我县“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要以重大项目加速赶超发展。项目决定着发展速度和效益,是决定经济发展命运的至关重要问题。全县上下要转变观念抓项目,转变行动攻项目,打破常规上项目,极力破解项目征地、资金、审批报批等节点难点问题。挂点县领导和责任单位,要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放大胆子抓落实,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项目;要敢于担当责任,只要是个人在项目建设中没有私利,有什么风险县委政府会承担。要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充分采取市场运作,增强项目建设的实效性。纪检部门、县“两办”要加强项目督查力度,对没有按时完成建设进度的,要给予全县通报并限期整改完成;对通报后仍然没有实质进展的,要采取组织措施;对在重点项目一线中做出贡献的干部,要破格提拔重用。

二是要以特色产业加速转型发展。对照这次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任务,到2015年后我县GDP须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要突破15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关键要把钨、竹木、绿色食品、生物能源四大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要大力发展钨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硬质合金、刀钻具等高尖端产品;大力发展竹木深加工产业,开发高档家具、竹木制品等应用型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力支持齐云山退城进园、君子谷扩大野生果酒生产;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业,促进生物发电、活性碳产业兴起,加强硅、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大力推进以生态旅游为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要全力做好耀升工贸、林业上市的协调服务工作,以上市促企业裂变扩张、集群发展,力争五年内打造产值300亿钨产业、100亿竹木产业、50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三是要以城乡一体化加速统筹发展。加快欧洲型城镇建设。欧洲型城镇就是绿色生态好、空气质量好、建筑布局好、人文生态好。我们要突出城市特色,科学规划县城生产力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县城土地,加大县城征地拆迁和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加快推进东环城路、城西大道改造、北门河“一江两岸”和西湖引水工程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水系,绿化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落实更宽松、更优惠的政策扶持圩镇开发、农民住宅小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观光园、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民美好家园新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城建、旅游、边贸、果业示范乡镇。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重点扶持发展高山茶、南酸枣、野生刺葡萄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鼓励引导私营业主投资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要以生态资本化加速绿色发展。生态资本化就是把生态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转化为生态资本,形成价值货币化。我们要科学利用生态资源,壮大绿色生态经济,尤其要加速生态旅游发展。要大力引进大财团、大客商投资开发建设全省一流的温泉度假村、全国一流的生态体育公园,稳步推进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上堡梯田等重点景区开发,加大生态旅游宣传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真正使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乃至港澳台地区的绿色后花园。

五是要以招商引资加速开放发展。要注重特色招商,围绕我县的钨、竹木、绿色食品、生物能源、非金属矿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资源招商、产业招商,深入推进与深圳福田区在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加快建设过埠、古亭、扬长等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的项目落户。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最优惠、最宽松的政策让利于企业、让利于客商;强化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意识,落实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服务要求;严肃查处影响招商引资和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真正让外商来投资“能赚钱、身体好、没麻烦”。

六是要以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和谐发展。继续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县城农民套房安置新居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建设以新中学为主的县教育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化新人民医院、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机制,积极妥善化解林权纠纷、征地拆迁、养老保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6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会议报告由四个部分组成:一、2007年工作回顾与总结;二、当前面临的宏观形势;三、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思路和要求;四、2008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报告的第一部分指出了2007年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肯定了我们在过去一年工作的肯定,说明我们的企业在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我们的努力公司的整体实力、综合能力、治理水平、公司的品牌形象等有着显著的提高,这20年来我们公司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的建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公司的行业领域不断扩展,公司的发展层面不断提升,公司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社会地位不断的攀升,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处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面对,努力完善我们工作的不足之处:一、前沿意识缺乏,二、部分子公司责任状指标完成不理想,三、竞争层面较低,四、经济效益不高,五、市场开拓乏力,六、履约能力下降,七、资源整合能力缺乏,八、政令执行不畅。春节报告、改革决议、会议精神等长期落实不到位,九、管控不到位,十、腐败现象十分突出,十一、人员素质提升不明显,十二、铁军精神有所削弱,敬业精神、艰苦精神、务实精神大不如前,我认为公司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弊端是难免的,重要的就是我们怎样面对弊端,如何剔除这些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报告的第二部分指出了我们公司当前面临的宏观形势,如何利用这些宏观形势指导我们公司的发展。一、深入领会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指导集团公司的发展,二、2008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但进入了复杂多变期,三、2008年建筑房地产业景气依旧,但挑战突出,四、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性的资源紧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报告的第三部分提出了对公司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思路和要求,一、改革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二、改善和完善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三、改革和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四、改革和完善企划管理体系,五、改革和完善法务管理体系,六、改革和完善检查监督管理体系,七、改革和完善建设产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制度,八、改革和完善建设产业集团项目管理体制,九、改革和完善机具管理体制,十、改革和完善机械产业集团市场化、专业化管理体制。

在经营方面董事长作了六点要求1、调整组织机构,2、改革经营费用机制,3、改革考核激励机制,4、加大总公司对重大项目承接力度,5、推进客户关系管理工程,6、强化以总承包公司为基础,协同安装、装潢公司发展的经营机制,我认为董事长对经营方面的见解非常深刻,及时的调整了各种抑制总承包公司发展的因素,及时提出改革,使得公司的发展又上了一个高度,特别是第一点改变目前“机会导向型”的市场进入方式,建立“主动式”的新市场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机会导向型的企业将越来越难于生存,企业竞争力将逐渐向战略导向型和能力导向型转变,最高层次是文化导向型。

目前的很多企业还都处于机会导向型的阶段,就是寄希望于市场出现的机会,对手出现的失误,自身出现的奇迹。但现实的情况是,客户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等你感觉那是个机会的时候,已经人满为患,充满了恶性竞争,不再是机会;对手也跟你一样在苦苦寻找机会,甚至不惜运用各种手段来蚕食你的市场。

机会导向的观念使企业每天都疲于奔命,因为他们没有核心,没有专长,结果总是在价格竞争的边缘徘徊,每天都去学“海尔”,但越学越失望;每天都盯着销售数字,却发现增长越来越缓慢,前景越来越黯淡。

只有改革这种机会导向型的模式,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第四部分董事长对2008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做出了要求对我们总承包公司要求确保完成经营产值35亿元,其中自营产值30亿元,我们济南分公司占自营产值5.8亿元,联营产值4000万。

今年是“管理、改革”年,对我们总承包公司的主要工作:1、总承包公司就是建设产业集团。经理层要认真构思和推进整个建筑产业的发展规划,负责对安装、装潢和钢结构公司进行管理、检查、监督和协调。2、加大市场开拓力度。3、着力提高业务质量,逐步实现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移,从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转移,从低价值链环节向高价值链环节转移。4、建立三轨制的经营模式。优先发展自营队伍,有计划的发展分包队伍,积极发展半实体公司。5、提升能力,推进企业逐步由传统的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型。6、高度重视新资质就位工作。

学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我相信08年是辉煌的一年,在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下,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健壮的发展。

总承包济南分公司预算科

第7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转型 战略布局 转型路径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播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百花齐放的传播新技术和新手段,以极其个性化、多样化、分众化的内容产品,吸引满足了极其广泛的受众的各种内容信息的需求。而行业媒体在“众声喧哗”的格局中显得人轻言微的“危机四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转型是当下行业媒体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重大课题,如何及时推进行业媒体转型?出路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行业媒体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行业媒体经营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行业媒体的功能是为行业读者提供全方位信息资讯服务的,媒介内容产品要想吸引行业职工眼球,就必须做足满足行业职工需求的功课。然而,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媒体的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逐渐显示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行业媒体传统的信息内容和媒介产品已经落伍无法适应行业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变化。究其原因,行业媒体僵化的制度体系,经营理念、资源配置、商业模式、内部制度不合理的状态,是阻滞行业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改革这些制度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媒体转型的关键所在。

思路决定出路。“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所揭示的风险与光明提醒我们,行业媒体必须对转型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对我们为什么要转型的自身生存状态要有深刻的认识,对转型要有明确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行业媒体对转型的认识

当前,行业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来势凶猛的个人媒体化浪潮,不动声色地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信息生产和传播,并且以年经营额百万元级、千万元级的微信服务号成批涌现,像桑蚕似地蚕食着原本属于传统媒体和行业媒体的注意力和市场广告份额。这些蚂蚁似的个人微博和微信的年收入,有的就相当于一个行业媒体的收入、或者远远超过了一个行业媒体的收入。行业媒体在他们面前,溃不成军,丢城失地。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行业媒体转型紧迫性的认识,这不仅是行业媒体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且关系到行业媒体长远发展的大课题。另一方面,,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媒体个人化和企业媒体化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不断挤占传统媒体和行业媒体的市场资源,分流行业媒体注意力经济的市场份额,削弱和分流传统媒体和行业媒体的品牌价值。在这样的冲击面前,从供给侧研究视角的来看,行业媒体的“供需错位”的矛盾就更加明显。

行业媒体“供需错位”的矛盾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供给不足,”行业内一些有购买力支撑的内容需求和媒介产品在行业媒体上却得不到有效供给,通过个人媒体或者其他渠道获取信息成为行业员工的新选择;另一方面是“需求不足”,和新媒体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与传统媒体和行业媒体渐渐疏离。有关调查显示,广大受众以及行业人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中,手机占40%,电脑占31%,电视、广播占到了14%,报纸、杂志和行业报纸等纸媒只占到了12%,而且传统媒体和行业媒体的受众以5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据统计,2015年,全国报纸的广告下滑35.4%,而且多数行业报纸经营创收的状态更不乐观。

“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并存造成的“供需错位”,已经成为传统行业媒体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要扫除这种绊脚石,使行业媒体经济摆脱落后被动的局面,迈向经济良性循环的理想局面,就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和淘汰落后过剩内容产能,创新发展和培养行业媒体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实现全面真正意义的行业媒体转型升级。

而要实现行业媒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本内容的的转型升级,仅靠单个的行业媒体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例如,眼下新媒体所采用的盈利方式有原生广告方式、非盈利新闻方式、众筹方式、众包方式、长尾新闻方式、会员制方式等等。而当传统报纸和行业报纸在试水其中的某些盈利方式时,却不得不顾忌原有政策的脸色。这充分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基层改革创新,更要有顶层设计。仅靠行业媒体的孤军奋战显然是无法完成这场改革的。供给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这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因此,顶层设计对行业媒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本内容的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这种设计不仅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更重要的是为行业媒体转型提供新政策供给。与此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制度改革比较有效,顶层设计还要容许传统媒体和行业媒体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方法。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管用。

二、做好行业媒体转型的战略布局

从培育新供给的增量来看,新供给创新的主要源泉是创造以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管理模式等为内容的“新供给”。而这6个培育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内容。基于这一思想,行业媒体转型发展的战略布局应该包括“全、大、新”等三个方面展开的“新供给”。

全是指的全媒体。行业媒体必须向全媒体转型。随着当代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新老媒体和互联网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全媒体”囊括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等一系列的各类媒介传输工具,辐射的范围包括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身体器官,还依据各种不同受众的要求,调整最匹配的媒介工具和传播渠道,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把对受众的全方位服务或全覆盖传播做到极致,达到最理想的传播状态。毫无疑问,行业媒体的转型升级也必须打造构筑自己的全媒体。行业媒体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新技术,针对行业转型、行业受众需求多样化的状态,提供和创造适销对路的内容产品和媒介产品,再经过内容打造、流程创新,调整最般配的媒介工具和鞑デ道,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满足行业不同受众的需要,把对行业受众的全方位服务或全覆盖传播做到极致。这就为行业媒体转型提供了新供给,产生了新需求。

大是指大数据技术。行业媒体必须向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技术是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云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交融发展的一个技术创新。大数据的核心在于为客户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滴滴打车运用大数据已经进入全球前10位,数字旅馆也进入了互联网企业的前10位。而客观情况是,旅馆数量并没有改变,还是过去数量没有变的旅馆,汽车数量并没有改变,还是过去数量没有变的汽车,只是充分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凸显了大数据的经济效益。面对大数据技术的“金矿”,行业媒体没有理由拒绝她,必须毫不犹豫地拥抱她。中国石化报社运用大数据思维创建“中国石化团购网”,整合全国百万石化员工的分散购买力的大数据,建立“厂商直销联盟”;2007年,与一汽大众合作,为石化员工购买一汽大众汽车6202台,为石化员工节省购车费1241万元,为报社创收120万元。“中国石化团购网”创办一年多,就与一汽大众、海尔、太平洋保险等知名厂商合作,实现销售额8亿元,达到了既为行业员工服务,又为企业服务,增加了报社收入。实践证明,大数据既可为行业媒体转型提供新供给,也为行业媒体转型创造了新需求。

新是指新的商业模式。所谓新的商业模式是指行业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摆脱过去陈旧的经营模式,重构自己的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应该“放弃”过去以单一广告为核心的盈利模式。眼下,传统媒体和行业媒体的渠道优势给广告客户带来的商业回报,远远赶不上规模化互联网企业和新媒体给这些广告客户带来的商业回报。以百度阿里京东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自己企业的平台上,逐一展示客户广告,详细介绍客户产品,并在网上实现简捷快速面对面的交易。这种低成本和高商业回报的互联网数字化渠道成为广告客户的首选也就不奇怪了。所以,与其说行业媒体“放弃”过去以单一广告为核心的盈利模式,不如说是广告客户放弃对你的选择。所以,构筑新的商业模式这是行业媒体的转型的必然选择。而重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就是入口。行业媒体的商业模式的重点内容是把关入口,客户进入你的新媒体网站,把关入口的功能就可以收集庞大的客用户数据。再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处理,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门对门的大服务,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变现。在数据化大融合背景下,行业媒体所打造的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就是构筑为你所在行业服务的行业大数据的新型互联网。如中国水运报行业媒体,就应该打造中国水运行业例如造船航运海事等相关产业的大稻萃,充分运用大数据,提供为水运行业的深度和精准服务。行业媒体向新的商业模式转型,必然为行业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供给,带来了新需求。

三、创新行业媒体的转型路径

行业媒体转型发展的路径,关键是解决“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的供给侧问题。并根据“战略布局”的内容,以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优化行业媒体内部的组织结构,激活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激活体制机制,提供有效制度供给。

处于供给老化阶段的行业媒体,其转型路径不应该是简单地关闭一些过剩的内容生产部门,而是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各种资源要素,通过改革、改造内部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的再造,重构内容生产的业务流程,完善人才评估和业绩考核体系,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建立起符合市场要求的有利于行业媒体转型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集报刊、网络、手机、微博、微信、音视频等多业态、多种传播手段于一体、全媒体发展和产业集群的新型行业媒体事业发展格局。把行业媒体从供给过剩、供给僵化的状态向新供给产生、新供给扩张的产业转移,培育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新动力。

2. 创新媒介形态,提供转型的新动力。

以追求更加专业权威的传播品质为核心,创新媒体新技术,充分运用媒体成熟科技力量,着力解决行业媒体客户的个性化、多样性不同诉求问题,以强化行业客户对行业媒体的忠诚度。以大数据、云计算、客户端等技术为要素,针对行业的个性化、多样化诉求,展开定制化、专业化、典型化综合内容生产与精准传播,为行业提供以全媒体、新媒体形态为特征的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在传播上讲究快捷精简,在服务上追求个性化、互动化,在形态上展示多媒体化,达到内容生产和传播从可看到可听、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转型,以满足行业客户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行业媒体的新闻传播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3 重构经营格局,创造源源不断需求。

一是经营格局要与大数据融合。从媒体服务行业的过程来看,无论是为行业提供内容价值,还是服务行业的价值体现,都依赖对行业信息的获取和对行业数据的洞悉能力,依赖对行业客户的大数据有效梳理,科学归纳、“对症”传播、精准服务。二是经营格局要与行业融合。要充分运用所建立的行业大数据资源库功能,构筑行业内容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客户对象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泛搜集行业客户诉求信息,以精准的行业营销策划,为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和单个客户群体,展示信息服务与决策服务,以此提升行业媒体服务功能的附加值,摆脱靠单一广告收入维持生计的局面。三是经营格局要与产业融合。 “企业媒体化”“媒体企业化”是当下互联网带来的传媒生态变革的两大基本格局。在这种格局下我们看到,京、沪、穗、杭、蓉、济六大城市的12家报纸嫁接电商,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推出“码上淘”,之后,上海报业集团等52家媒体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加入到第二批“码上淘”业务的试水行列中。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8万亿元,这么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行业媒体没有理由拒绝她的诱惑。有条件的,可以自己构建网上交易平台,充分运用自己在行业的优势,实现为行业服务的营销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没有条件的,可以像以上媒体那样,嫁接电商,实现转型经营。行业媒体作为企业,融入其他产业或者向其他产业进军的门道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从全球传媒企业来看,其跨界尝试,涵盖影视、娱乐、游戏、旅游、艺术品交易、电商、会展、地产、证券等诸多领域。

4.着力打造品牌,提升品牌扩张价值。

第8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一、党内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报告》的诞生,是一次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凝聚集体智慧,科学研究的过程。从《报告》起草到党代表大会审定通过,经历了四个阶段:起草初稿、征求意见稿、会议讨论稿、审议定稿。每一阶段均充分展示了民主实践的过程。起草初稿阶段,历时8个月。采取了4项举措:一是召开了一系列专家学者和委办、区县领导座谈会,广泛征求对《报告》议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走访听取了老同志对《报告》起草工作的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征求了党员副市级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要求全市基层党支部过一次组织生活,发动广大党员为党代会献计献策;四是召开视频会议,通报《报告》起草情况,努力使《报告》起草过程成为发扬党内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征求意见稿阶段,市委为此专门召开7个座谈会,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听取已调离岗位的九届市委常委的意见,反复推敲斟酌,认真修改完善。会议讨论稿阶段,召开九届市委第十八次全会,在广泛热议、充分修改的基础上,通过了提交第十次党代会的讨论稿。审议定稿阶段,810名党代表通过第十次党代会,人人自觉参与,积极发表意见,群策群力修改,最后审议通过了《报告》。从《报告》形成的过程看,《报告》是上海市全体党员共同努力、上下结合、持续研究而形成的。《报告》诞生的本身就是党内民主实践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新阐述、新目标、新要求

市十次党代会内容十分丰富,大会通过的主题报告,涵盖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过去五年的工作;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上七部分阐述既有新视角,又有新目标和新要求,至少涉及以下五个领域:一是对过去的5年工作概括为开创了8个方面新局面:世博会举办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改革开放不断探索新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布局明显优化;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二是对过去5年实践形成的经验概括为6个必须,即必须坚持把中央精神与上海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扎扎实实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肩负起抓好党建的重大责任。三是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并作出明确判断:外部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日益困难;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创新创业活力不足,改革开放力度不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多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协调难度增大;不适应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行为依然存在,依法治市的力度和执法公信力亟待提高;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多发,管理国际大都市能力亟待增强;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增大,运用和应对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更为紧迫。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针对九方面问题,从四个角度进行深度的原因剖析: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也反映出我们改革创新的意识、攻坚克难决心与形势发展、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影响了一些正确决策的及时形成;决策落实力度不够,执行力还需提高;对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识不足、抓得不够等。四是明确今后5年的新奋斗目标,即为完成建设经济活跃、法治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市安全、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总体要求,重点提出四项主要目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突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左右;社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3.3%;“四个中心”全球配置能力初步形成,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全面提升。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的中心地位;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左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350万平方米,“十二五”新增1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面完成,中心城公交出行比重和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交客运量比重达到50%以上,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新发展,党员主体地位和民利得到有效落实等等。五是通过五大建设的布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方面均有新的概括。如将人的全面发展既作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更视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根本追求;提出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等等。对党校建设也提出明确新要求:市党代会第一次在《报告》中完整强调,要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培训,必须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党史资政育人作用,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任务,注重在实践中、在新挑战新考验中培养锻炼,使党员干部具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把握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规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干部培训必须注重提升四方面能力: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率先推动发展的能力;在开放透明条件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着力创新驱动,使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此次党代会精神,上海要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目的,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人才是关键所在,党的建设是政治保证。若从抓落实,重点突破制约因素角度看,至少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治理结构和人才支撑。

1.创新驱动。转型的力度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创新的程度。无论是区域性转型,还是企业转型,创新始终是推动力量。从创新的全过程看,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等均不可或缺(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是要紧紧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率先走出一条科技支撑作用明显,体制机制活力迸发的转型之路。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建设更有活力的创新型城市),但具有先导作用的无疑是观念变革。思想解放和不满足于现状与追求变革的精神状态是观念创新的基本点。如前一时期上海明确提出“四个不依赖”(减少对投资拉动、房地产业、重化工业、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就属产业转型发展的观念创新。由此,才有可能产生追求新发展的新奋斗目标,进而在新的征程上凝聚共识并产生战略布局和实施上的新聚焦点。追求变革的精神状态则是思想解放进程中,寻求新发展的动力源。它推动着思想解放的成效转化为谋求新发展的思路和见诸于实践的系列举措。任何精神懈怠,均会使思想解放失去生命力,使观念创新失去价值。很显然,创新驱动的精髓在于用新理念去“驱动”发展,无“驱动”绩效,创新就纯粹成为口号。苹果公司之所以走上世界产业链顶端并长时期巩固其地位,强烈的创新驱动力是根本原因,而以“数字枢纽”为理念导航的乔布斯创新欲则始终发挥着驱动源作用。那么,创新驱动的精神状态从何而来?这离不开以下阐述的机制、治理与人才。

2.体制机制。任何发展方式总是由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作支撑或与之相配套。传统的外延、粗放、高耗、污染、低效,即技术含量和管理效率低,主要依靠投资而增长的发展方式,其依附的体制机制必然具有助推“贡献”。同样,与发展方式转变相一致的转型发展,相应提出体制机制转变要求也就具有了内在必然性。转型发展的设计者必须在目标设计的同时,相应进行体制机制变革设计,以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进而阻滞转型发展的进程,甚至出现扭曲效应。现实生活中,由于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而导致转型无力的状态比比皆是。以资源保护为例,目前人们十分关切矿产、淡水资源等利用问题(加强教育固然不可忽略),其实背后就是未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体制。现在发达国家家庭用水费用一般占总支出5%左右,而我国仅占0.5%。即使考虑到居民承受能力,也可采用分量计价办法,使基本生活用水保障之外的水价合理上升机制产生不可替代的节水效应。当然,适应转型发展迫切需要的根本性体制机制改革还是政府转变职能。对此,第十次党代会十分强调改革“先行先试”,做到不断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报告》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障碍。从具体操作看,加大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力度,着力在完善市场体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率先突破,为全市和全国改革积累经验。当前尤其应牢牢把握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改革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法制,更好地促进“四个中心”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得益彰地发展,更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资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等。

第9篇:能源转型报告范文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报纸发行环境的变化,报纸利润的下滑,更重要的是报纸发行量的减少,自办发行正面临困境,这个曾影响整整一个都市报时代的发行方式或许即将消亡,或彻底转型。

自办发行是“奢侈品”

在自办发行之前,国内报纸基本上都是邮发,邮发面临几个问题,一是发行费率高,二是回款慢,三是服务差,四是发行时效无法保证。对于当时攻城拔寨、高速增长、白热化竞争的都市报而言,前面两条都不是问题,尤其无法忍受第三、四条,发行时效慢,会让报纸没人看,服务差则对报纸竞争力影响很大。由此,能自己掌控的自办发行很快就被普及到各个新创立的都市报。

其实,自办发行从经济角度考虑,甚至要比邮发昂贵,邮发渠道一名邮递员可以投递多份报纸,而自办发行一位发行员只会送一份报纸。成本非常大,北京青年报社副社长、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涵说:“自办发行就是个奢侈品”。但是,对于发行费率高、回款慢等经济上的问题,在都市报广告供小于求,商家做广告需要到报社排队、找关系,报社进账源源不断的背景下,都不是问题。为了能够保证时效和服务,自办发行是都市报必须付出的代价。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诞生,直到本世纪初的2002、2003年,都是都市报最火热的季节,发行大战此起彼伏,送米送面送油送彩电,发行成本高得让人咂舌。但报社不得不这样做,也无所谓,只要报纸的新闻“好看”,能有较高的发行量,广告就源源而来。自办发行大战就是建立在能获得即时收益基础之上的。唾手可得的广告是自办发行能够普遍化的主要原因。

发行“奢靡之风”的没落

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收入剧减之后,是不能够维持奢侈品的巨大消费的。自办发行就是如此。

自办发行在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上遭受过两次重大打击。

第一次是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以适度倾斜保护劳动者。自办发行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原来的用工成本极低,发行员大部分是兼职,很多都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召之即来、来之即发。但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就不能再这样了。一旦签署了劳动合同,确立了劳动关系,自办发行成本就剧增。刘涵说:“报纸是多年来定价唯一不变的产品之一,但是发行的人工成本却增长150%以上。”

第二次就是从近两年开始的报纸危机,主要是由于新媒体的繁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读报人群逐渐离开报纸,都市报的发行在逐年下滑,自办发行的主营业务面临危机。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报纸广告量的减少,2012年报纸广告比上年同期下滑3.26%,2013年上半年报纸广告大幅下滑61%。房地产、汽车、商业零售、医疗保健、邮电通讯、医疗等原来都市报核心的广告都在全线下滑。报业不再是“暴利”行业,成为微利,甚至是亏损的行业。这样一来,没有持续不断的巨大收入来支撑,自办发行所赖以为继的根基就没了。

“不务正业”的转型

据调查,由于用工成本太大,很多报社多年前就想放弃自办发行,但苦于无法安置那么多的发行员,只好作罢。

转型就成为必须的选择。

刘涵介绍,一开始,自办发行转型的理念是朴素的;发行员只投递一份报纸。不想浪费队伍资源,能不能投资点别的东西。

2004年8月23日,以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全国十几家报业发行公司加入的“全国城市报业发行网络联盟”成立,刘涵是这个联盟的理事长。从那时起,全国的自办发行网络一直在积极地为转型踩点布局。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每次年会上讨论的都是“不务正业”的话题。据介绍,全国城市报业发行网络联盟对于转型的探索主要分三个阶段。

2004年联盟刚成立时,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出版总署的全国出版物发行的经营权,于是就想做出版物。但很快就发现出版物发行行业非常细分化,最有前途的教材资源很难拿到。而期刊又都掌握在期刊社手里。

第二个阶段就是做物流,送奶、送水、送油、送面。还尝试着将各地发行网络整合起来,产品互通有无,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很难实现联网,最后基本上都还是一城一地运作。小红帽物流做得较好的是送三元牌奶产品。但后来发现,专业的公司要比自办发行公司做得更好。就又退出了。送水也是如此,社区边的水站送水速度很快,而发行员还要送报纸之后再送。客户不愿意等。只能逐步退出。

第三阶段是快递和落地配,网购电商模式。自办渠道对此的反应慢了一些,其实在2008年左右,一些为报社服务的报商报贩就开始转型做电商的物流快递了。而自办渠道直到2010年后,才开始成立大联盟里的COD联盟。

现在自办发行的转型路径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快递和落地配的转型,迎合的是网购电商模式。发行人员现在每天除了送报纸外,部分员工开始从事落地配的工作,但是一般只是投递,比较多的是做同城的投递。同时还承担直投广告的业务。但是这样的转型还是停留在挣点劳务费、辛苦钱,稳定发行队伍的层面。刘涵坦言,这样的转型解决不了问题,与前两次失败的探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转型的出路,要么向后转,自办既然办不下去了,那就交给邮局吧。但邮局是不可能接收那么多发行员工的。要么就往前走,找出路。现在看来,自办网络也有优势:公信力、品牌、网络系统、投递队伍。还有一定的管理基础。那么,往前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自办发行:往前走!

自办发行网络,除了卖报纸,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在十年前很多发行人就在考虑了,也都尝试过其他努力,但……

1 哪个是主业?

到现在,很多发行人已经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了,是对主业的理解出了问题。在新形势下,自办发行的主业或许就不应该是投递报纸,而是以报纸发行作为依托的数据库营销、配送系统。报纸发行可能仅仅就是副业。如果自办发行渠道在第一轮就抓住机会与电商合作,自办发行网络就不是现在这个水平了。现在,自办发行渠道更应该做的就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数据的挖掘及资源的整合。

2 数据库营销。

车子等红绿灯时被硬塞进的小广告,正是一种精准营销,精准投递。商家对这种精准投递是认可的,就是简单的筛选。自办渠道如果有了数据,就可以这样通过数据进行挖掘联想,选择目标客户,选择相应的产品。2012年,《北京青年报》还与德国邮政合作在北京成立了敦豪互动营销公司,就是在探索数据库营销与精准投递的模式。

数据库营销不仅附加值高,赢利点也很多。发行网络不应仅仅只赚投递的钱,还应该赚行、路、渠道的钱、配送服务的钱,还应该赚“发”的钱。销售的钱要比配送的钱附加值更高,渠道要朝营销方向探索。比如,小红帽现在已经尝试着提取一些目标客户的数据,做水果销售,卖芒果和火龙果,现摘现运,虽然量不大,但是这个业务一是可以实现电话销售的收入,二是还可以有DM投递的费用,另外还有销售费用,比简单的落地配投递收入更多元。现在OTO已经成为流行的电商模式,线下资源怎么整合,这正是发行网络的机会。自办发行很有优势,既有电话坐席,又有投递队伍,又有网络,还有运输仓储。没有其他渠道有这样的优势。

3 跨区域配送联盟。

到了现在,自办渠道如果仅仅靠一城一地的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必须联合起来,进行跨地区的配送联盟。联合整合是转型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