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金融科技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金融科技工作总结

第1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通过科技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与金融的整合能力,以资本杠杆撬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扩大创新型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比重,对于加快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

一、科技与金融结合是江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必然要求。创新型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升级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完善的金融支撑作为基础和保障。科技与金融结合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顺应科技创新规律的需要,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科技金融作为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抓手与资源集聚整合平台,是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必然要求。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对于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江苏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而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科技创新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兴产业迅速做大做强的现实“瓶颈”。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和金融的紧密合作,建立科技与金融的互动机制,促进金融要素、资本要素向科技及科技型企业集聚,形成支持科技、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缓解和改善科技及科技型企业在成果转化、技术研发环节的资金问题,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进而推动江苏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科技与金融、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加快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创新创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为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金融拥抱科技,深化科技、金融和管理改革创新,推进“资本”和“智本”的结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对于促进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具有战略意义。

二、江苏科技金融结合的示范效应初显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发展工作。2010年10月,无锡市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三年来,无锡的科技金融以“两级平台(市、区两级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和无锡产权交易所)、三大体系(股权投资体系、科技信贷专营体系、创业板上市推进体系)”建设为抓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总体目标基本实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坚持全过程推动,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股权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初创期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市创业投资种子资金,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向无锡市新兴产业领域的中小科技企业投入,初步建立了包括天使投资、种子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股权投资体系。创投企业快速发展,有力支持了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发展需求。

科技专业信贷模式初步建立,成长期科技企业融资规模迅速扩大。鼓励和引导各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科技支行,探索设立了科技小贷、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担保公司等专业科技贷款服务机构。目前,全市已开业科技支行两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五家,12家商业银行设立了科技贷款服务中心,注资2400万元成立了无锡市(科技)再担保公司。同时,设立无锡市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以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扩大科技信贷规模。全市金融机构科技贷款余额从2010年末的1055.78亿元增加到2012年末的1755.24亿元,增长66.25%,年平均增幅达到33%,超过全市平均信贷增幅21.49个百分点;科技型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由16.82%提高到22.72%。

科技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体系初步建立,成熟期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市、区和镇(街道)“三位一体”的上市工作推进体系,按照“贮备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规范一批”的工作思路,厚基础、排梯队、扶重点,推动企业多渠道、多形式上市。2012年,列入上市科技企业培育计划38家,年度新增上市企业8家。全市累计82家公司上市,首发融资总额530亿元,其中,创业板13家,融资56亿元,另有两家已通过创业板审核,将于近期发行。全市上市企业数量和首发融资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

2.坚持市场化运作,科技金融服务的公司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无锡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从建设起便坚持走社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重点加快发展具备创业投资、投资管理、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等服务功能配套的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新区科技金融投资集团已发展成江苏省四大创投集团之一。公司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商业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3.坚持突出重点,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金融工具创新明显加快

引导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金融机构针对“轻资产”中小企业开发了专利权、商标权、股权、林权和版权等“五权”质押贷款。到2012年末,“五权”质押贷款余额57.89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增幅高达33%。以保费补贴方式支持科技保险发展。截至2012年末,已累计投入财政资助520万元,带动企业投保3.5亿元,承保金额超过千亿。

随着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效应不断显现。科技创新明显加快,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年上升,至2012年底达到2.7%;2012年,无锡市专利申请量达到79873件,是2009年的3.37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对GDP贡献明显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09年末的517家,增加到2012年末的1051家,翻了一番;2012年末,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5669.3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38.7%,比2009年提高8.58个百分点,比全省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三、江苏科技金融发展的瓶颈明显

江苏及无锡市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在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构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两级平台、三大体系”的业务模式和发展经验。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科技金融服务主体相对局限,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有待加强。目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侧重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重视不够。服务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应该成为科技金融重要的工作内容。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着眼长远、兼顾当前,既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关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科技运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各级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更好发挥科技金融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

股权投资总体规模偏小,投资本地企业占比有待提升。以无锡为例,无锡市创业投资基金无论单个基金还是总体规模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国创业投资规模超千亿的城市达四个,国内最大的深圳创业投资公司规模超过400亿元,无锡市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不及千亿级城市的1/2,仅相当于深创投一家基金的规模。从创投资金投向上看,创投企业投资本地占比偏低。至2012年末,全市创投机构总数已达135家,管理资金412亿元,其中,年度新增创投机构23家,新增管理资金90亿元,但投入无锡本地企业仅20亿元,占比明显偏低。相比于发达城市,无锡市政策定位不够明显,政策吸引力不足,知名投资人、产业基金占比较少,求量不求质。创投基金管理水平不高制约着投资业务发展,现有的商业创投基金多数由外地知名团队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多数不在本地,无锡项目得不到重视;本地管理团队组建时间短、知名度低、成功案例少,难以募集和管理更大规模的基金。

科技信贷专营机构专业化水平不高,创新产品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无锡市共有3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除农业银行和江苏银行设立两家科技支行外,其他银行成立了12家科技信贷服务中心。但这些服务中心根据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建立了科学合理有效运营和服务体系的专营机构不多,科技信贷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仍较为落后。截至2012年末,无锡全市金融机构新兴产业贷款余额892.07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1.55%。适应初创期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创新型信贷产品规模偏小,多数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中小微企业还未得到有效的信贷支持。

四、不断完善机制,

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

为打造江苏“有金融助力的科技,有科技特色的金融”,必须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科技金融体系与地区产业政策的衔接融合。在政策衔接融合上,要从单一的科技政策转变为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等一整套政策相融合的综合政策体系,形成科技、金融、经济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一是加强科技与发改委、财税、金融、国资、商务等部门的合作。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角度入手,站在服务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战略高度,谋划部署科技金融创新战略,扩大科技金融服务主体;二是拓宽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深度与范围。由技术、工艺上的创新金融支持延伸到中间试验、商业化模式研究、产业集群推进等环节的科技金融支持,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支持科技创新与创业。三是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夯实科技金融的产业基础。充分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特性和金融运作的规律与特点,深入把握高科技产业及传统产业科技创新的规律,营造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支持政策环境和运作机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信用体系。加快包括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在内的金融资源与科技成果的结合需要政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公共服务,为两者的结合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当前,要积极探索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中小企业征信管理平台上进一步拓展科技型企业征信的内容,探索建立根据科技型企业、股东的征信状况进行评分或评级,构建科技型企业的征信及信用评价体系,为股权投资、银行放贷提供可靠、全面的第三方资信信息,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科技成果为交易标的的交易市场建设。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关键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在实践中,大量的科研成果、技术专利得不到及时的转化,而大量民营企业却急需先进的技术促进产业、产品的升级。这种供给和需求间的信息不对称就需要政府搭建以此为平台的有形或无形市场,逐步形成科技成果转让和应用的市场化机制。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发现可以突破当前知识产权市场价值难以较好估量的瓶颈,促进以科技成果为质押标的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改变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蜻蜓点水”的现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向“重彩浓墨”发展,支持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企业发展。

持续深入推进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的建设。科技创新的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直接融资是不够的,还必须强化间接融资的路径建设,积极推行科技信贷的“专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要加快科技信贷产品创新,发挥财税引导作用,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着力做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积极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金融工具的运用,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私募债、集合票据等新兴债务融资工具;积极创新信贷支持科技企业的业务模式,完善和深化“政府+银行(投资机构)+担保(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的业务模式,探索“先投后贷”或“先贷后投”、“贷投结合”的信贷支持模式。进一步鼓励支持组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的金融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它们服务工具多样、业务政策灵活的优势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2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科技金融;创业投资

当前,贵州省正处于建设“贵州省科技金融战略框架”的关键期,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能够形成贵州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对提高新兴产业,促进科技型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互相渗透,在“十三五”期间,必将成为促进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要求和“能源动力”。本文的研究正是处于贵州省从“十二五”向“十三五”迈进的关键阶段,对贵州省科技金融在“新常态”下的出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贵州省科技金融发展的初步成果

(一)社会科研投入持续长,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2014年,全省R&D活动经费支出55.51亿元,比上年增加8.33亿元;R&D强度为0.6%,比上年增加0.01个百分点。2010年至2014年,贵州省R&D活动经费支出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年均增长20.0%。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财政科技拨款金额年均增长超过35%,至2013年达到34.29亿元,且连续4年全省财政科技拨款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基本保持在1%左右。

(二)创业投资发展良好,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创业投资机构发展加快。2008年-2014年,贵州省年均新设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家数6家,截止2014年,贵州省现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42家。2008年,贵州省创业投资机构仅分布在贵阳市和遵义市,如今,贵州的创投机构已经覆盖全省9个地州市中的7个,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

二是国家支持力度加大。截止2014年底,贵州省创业投资机构管理资本总计27.11亿元,累计服务项目123个,直接服务金额达8.43亿元。2013年-2014年,贵阳工投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安顺富海高技术服务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安顺先进装备制造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获得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国家参股资金合计1.5亿元。

(三)知识产权质押再创新高

2010年,贵州省开始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到2014年全省专利权质押贷款总额达到8.2175亿元,同比增长74.4%,创历史新高,质押贷款总额在全国继续保持第15位。全省第一家新三板上市民营药企――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2013年,通过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1.195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药物研发、生产及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四)多层次资本机构逐渐完善

截止2015年5月,全省证券机构累计74家,其中证券法人机构1家,证券分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69个。2014年,全省全年证券市场累计筹资390.12亿元,比上年增长46.4%。截止2015年6月,全省共有公开上市公司21家,市价总值5812.83亿元,比上年增长67.7%。

二、贵州省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贵州省科技金融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但较之国内科技金融工作发展较为完善的江苏、上海等省市地区,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科技与金融“两张皮”现象仍然严重

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与广大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科技信贷总量较小,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活动融资难的矛盾突出,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有待加大。各部门对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意义把握不准,不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不懈的把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二)创业投资优质项目少、风险抵抗能力差

2015年,被调查创投机构列举的在贵州开展创业风险投资面临的最大困难仍以创业投资项目方面的占比最高,抽样的11家机构中有8家指出最大困难在于创业投资项目方面,主要包括优秀项目少、缺乏潜在项目资源以及项目抗风险能力弱等。

(三)政府对资金引导不给力

一是创投失衡,天使投资不给力。全省创业投资项目多扎堆于中后端,阶段失衡,种子期、初创期对创投资金需求量大,而以政府资金为主体的天使投资发展缓慢。

二是政府对社会资金引导不给力。全省创业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来源是国有创投机构,社会其他资金参与较低。作为全国创业风险资本主要来源的上市企业,由于未能得到有效引导,很少通过基金形式参与到贵州省优质项目培育、产业构建等工作中来。

三、“新常态”下贵州省科技金融发展的出路

(一)加快建立“贵州省科技金融战略框架”,构建良好科技金融环境

着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科技厅(局)、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贵州省科技金融战略框架”。组建省、市州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项引导资金,引导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担保、小贷、创投等全金融行业领域和手段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

搭建科技金融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众筹等创新金融工具,在确保风险基础上鼓励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在既有渠道和工作基础上,配合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改革,将投融资、市场、技术、评估、法律、财务、税收等全方位服务功能统一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

(二)完善科技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资服务体系

一是针对种子期和中早期项目,政府部门应加大引导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成立科技企业天使投资基金,建立比较紧密的天使投资者团体和信息网络,加强投资者之间信息交流和共享,降低天使投资风险。

二是针对成长期和成熟期项目,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继续加大创业投资引导力度,落实已有和国家有关政策,帮助贵州省创业投资机构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其次,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和有条件、有需求的大型科技型企业,组建行业、产业并购基金,在人才、资金、税收、项目上保证该类基金正常运行。

(三)构建全省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搭建全方位的政策制度框架。研究制定支持贵州省科技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投融资战略框架,明确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融资体制、政府职责和导向措施,形成合理有效的促进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完善各种类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在集中社会资金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向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作者单位:1.云南师范大学;2.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管理中心)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管理中心重大调研项目

参考文献:

第3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技金融;政策培育;产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68-04

一、陕西省科技金融的政策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金融体系以及科创道路改革的不断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创业资金来源从最初单一的行政拨款,扩展到了目前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包括科技财政投入、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陕西“关中-天水经济区”是2011年全国16个科技和金融结合首批试点地区之一。近年来,陕西省充分认识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意义,把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协调机制摆在重要位置,陆续出台了多个重要地方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初步构建起保障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2012年5月,陕西省人大颁布《陕西省科技进步条例》,其中明确规定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等方面支持科学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法律角度确保科技金融工作的开展。2012年9月,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陕发z2012{4号),提出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建立科技贷款风险损失补助机制,探索建立科技保险补贴机制、补偿机制,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设立基金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分担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风险。随后,陕西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12〕39号),全面安排部署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2012年10月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意见》,对陕西省金融业发展改革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首批试点为契机,积极开展科技投融资服务模式创新。2014年7月,陕西省政府批准陕西省科技厅增设科技金融处,全面负责组织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工作。

按照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关于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的总体部署,陕西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保障政策。如与财政厅、银监局联合出台了《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细则》;与财政厅联合出台了《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农业厅联合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榆林市以及西安高新区、杨凌示范区等省内8个地市和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示范区作为省级科技金融试点地区先行先试,为全省科技金融工作开展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这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确定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确保了陕西省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政府部门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做法

(一)构建风险担保补偿机制。调查显示,陕西省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后,已到位基金总额近5亿元,出资设立的子基金资金总额约12亿元,目前已投入70余家科技型企业。其中西北地区第一支科技天使投资基金―西科天使基金(一期),累计扶持初创类企业50多家,其中20%的项目已完成二轮融资,部分项目陆续计划在新三板挂牌。陕西省内各科技金融试点地区均积极设立专项基金,构建风险担保补偿机制。西安高新区建立了5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了2000万元科技保险专项资金池,以及1亿元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和5000万元融资性担保业务补贴专项资金。杨凌示范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每年拿出1000万元参股创投资金。宝鸡市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全市27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风险补偿企业名录。

(二)培育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目前,陕西省科技型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达70余家,陕西省科技厅支持培育的拟上市企业中已有27家成功挂牌上市,其中2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自2011年以来,陕西省先后通过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项目,支持上市、挂牌企业科技创新项目70多项,经费支持超亿元,显著加速了科技要素向企业聚集,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直接融资能力。

(三)搭建银企对接融资服务平台。陕西省建立了科技金融超市,组织全省证券、律师、担保、咨询等100多家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I开展中介服务。陕西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全国首条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热线,围绕科技企业融资和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开展常态化科技金融结合系列讲座,举办各项培训及银政企对接活动,提高企业自身意识和运用金融工具解决资金问题的能力。

三、金融行业支持科技创新的措施

(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指引。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特点,将科技金融作为贯彻和落实信贷政策的重点内容,加大窗口指导力度,推动政策实施,构建政策落实机制,有效增强了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2013年起,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每年的信息政策指导文件中,均将科技金融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首批试点为契机,积极开展科技投融资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支行;加大金融机构考核中对科技企业贷款指标的评分比重;鼓励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开展“投贷联动”、“投贷保联动”、“保贷联动”等服务创新,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业务总量;重点引导和扶持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积极推动科技保险,建立保险补贴机制,创新科技保险产品。

2015年,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陕西追赶超越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资金优势,加大与产业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证券、保险等业态的协作,开发符合科技企业需求的交叉性金融产品,打造涵盖科技企业全发展阶段、全方位的支付结算、融资支撑、信息咨询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进一步普及。”2016年,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结合西安市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需求,专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西安高新区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目前,陕西省科技企业贷款余额约370亿元,为1300多家各类科技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意识,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在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及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陕西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科技与金融结合,以科技型企业为核心客户目标,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特色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成立专营机构,优化服务流程。早在2013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科技支行管理办法,陕西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成立20多家科技支行。在管理上,陕西省科技支行基本比照小微金融服务的模式,注重战略定位、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源配置,实施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有流程、专项补偿的四专经营模式,同时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财务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在服务流程上,各商业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特点,通过制定科技贷款管理办法、优化审批流程的方式提升科技企业贷款服务质量。部分金融机构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以下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取消行业预警限制,并配以专项“信贷工厂”服务模式,实行产业集群批量审批授信,同时争取上级行下放审批权限,提升审批效率。

二是加强银政合作,争取政策扶持。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缺少抵押物的特点,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省科技厅的合作,利用省、市级财政部门设立的风险缓释基金及各类担保基金,签订合作协议。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与西安市科技局对接,于2015年8月正式与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财政局签订《科技金融合作协议》,成为“西安市科技金融合作银行”成员单位,将在今后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分别与西安市高新区金融办签订《西安高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补偿合作协议》,与陕西省科技厅签订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金融业务合作协议》;与陕西省科技厅合作,成为“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托管银行,借此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发挥补偿资金的杠杆作用。

三是突破自身局限,推动产品创新。在借助政府加强增信的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展专利权、知识产权、采购订单、应收账款等无形资产抵质押业务,探索研发针对性强的科技信贷产品,通过技术要素和资金要素的有机融合,改善科技企业资金不足现状。一些商业银行成立了科技金融研发中心,借助自身或政府部门的大数据平台,推出了“环保数据贷”、“创业贷”、“税金贷”等系列产品,建立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平台,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实施精准营销。2015年,陕西省成功办理了全国首例知识产权(专利)质押P2P融资业务。

四是促进多元融资,搭建综合服务平台。除了信贷资金支持外,陕西省金融机构联合科技企业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投债联动业务,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优势,打通PE\VC、产业基金、信托、证券、保险等多种直接融资渠道,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全程“融资+融智+融信”综合金融服务。例如部分金融机构整合多方社会资源推出“股债贷”,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服务;或通过融资租赁、表外融资、出口信贷、综合保理等产品的综合运用,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推进各标准化、非标准化债券融资业务;同时,联系各类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他行业商会,组织召开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产品推介会,及银企对接交流活动,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是加大创新力度,开展投贷联动试点。2016年4月,人民银行、银监会、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随即深入国开行、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西安分行、西安银行5家试点银行开展调研,了解各行投贷联动试点业务推动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促成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协调落实风险补偿等政策顺利推出。截至目前,全部试点行均制定了投贷联动实施方案或操作办法,设立投贷联动领导小组或领导机制,成立了专营机构负责科创企业投贷联动金融服务,并积极与政府部门、科技园区、担保机构、风投机构合作。下一步,部分试点行将对股权投资机构入股的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准信用信贷支持,并锁定被投资企业顾问、IPO配套及资金结算等全面业务,切实帮助科技创新企业拓宽融资途径。

四、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专业水平不足。科技型企业多为专业领域创业型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性强,产品属于前沿高精尖类型,其面向的市场和需求主体与传统企业有较大区别。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支行虽然已经配备专门的营销团队,但营销人员欠缺专业知识,不熟悉科技型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在办理知识产权、专利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时,无法对商标权和技术专利的市场价值和前景进行准确研判,加之对风险心存畏惧,办理业务时积极性不高。

(二)银企信息不对称。科技型、初创型企业大部分处于孵化期、投入期,经营管理规范性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无法有效掌握企业财务、资信等情况,无法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与此相对应,科技型、初创期企业对政府、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信贷政策、申贷要求等也知之甚少。同时,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存在依赖于一定法律条件,以商标权为例,法律规定有效期限一般为10年,而在有效期内可能因诉讼、仲裁等被确定为无效、侵权,最终导致被质押商标权失效。由于权属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无形资产质押率较低,目前中国驰名商标质押率为30%-40%,省市驰名商标仅为20%-30%。

(三)金融中介体系不健全。目前科技创业创新领域,政府部门已推出了担保和风险补偿措施,但总体看,政府补偿基金使用条件较为严格,撬动作用尚需提高。如陕西省建立了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以科技贷款逾期最终本金损失金额的50%为限,给予银行业机构风险补偿,但同时又规定,一家银行5年内获得风险补偿额上限为1000万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主要依赖第三方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但市场上缺乏权威评估机构,不同评估机构对于同一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经常差异较大。

(四)配套管理机制不顺。科技金融差别化考核机制尚未普遍实施。调查显示,目前金融机构针对科技金融服务的考核机制与其他业务基本一致,特别是对科技支行的考核中,仅有个别机构在信贷规模、绩效评定、不良容忍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倾斜,与科技金融的特性相比,目前的考核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业务人员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据金融机构反映,在进行股权、知识产权等资产抵质押时,相关手续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便利性低、评估费用高,影响了企业融资效率,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此外,目前科技金融领域统计口径模糊,标准不一,不利于实时对科技金融相关情况开展监测。

(五)直接融资水平滞后。近年来,陕西省直接融资业务发展较快,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显著上升。但从参与直接融资的企业结构看,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类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占比不到1%。同时,由于陕西本省产业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证券、风险投资等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在西安市,科技企业获得股权投资的数量少、金额小。从新三板上市情况看,目前陕西省新三板上市的科技类企业不足40家,占科技企业的比例也处低位。

五、改善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科技金融信息沟通机制。建议政府推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集中提供扶持政策、风险补偿、企业信用、纳税、社保等相关信息记录,便于金融机构综合判断;科技部门通过互联网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专业辅导和相关培训。银政企三方应共同构建交流合作机制,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融资洽谈会,达到共享信息、宣讲政策、推介产品、对接需求,共同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发展的目的。

(二)健全科技金融中介体系。建议政府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扩大相关风险补偿基金的范围和额度,明晰具体管理办法和使用条件,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科技保险和担保机构进一步完善资金补充机制,提高担保能力,因企施策适当减低保险担保准入门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指导意见细化知识产权评估标准,提高评估的公允性和准确性,降低市銎拦莱杀荆同时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有效解决知识产权质押物处置难题。

(三)推进科技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对垂直管理的科技型支行,给予计划管理、资源配置、信贷审批、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方面政策倾斜,明确科技类贷款的不良容忍度范围,下放业务审批权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流程,疏通科技贷款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办贷效率。建议将无形资产抵质押权限下发至省级政府或在省级政府设立代办机构,简化流程和手续,提高无形资产抵质押办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建立科技金融统计体系,明确统计口径和标准,提升相关指标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希义,郭戎,张俊芳.我国科技金融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J].重点关注,2011,(3):18-20。

[2]陆岷峰,张惠.构建以科技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科技金融管理体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 (6):6-10。

[3]陆敏,南爱华,刘国华.山东科技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157-161。

[4]饶彩霞,唐五湘,周飞跃.我国科技金融政策的分析与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3,(20):31-35。

[5]谭璇.江苏科技金融实践探索、问题及发展对策[J].金融经济,2013,(20):42-43。

[6]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8):6-11。

第4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为期三天的大会共促成109个项目成功对接,其中风险投资项目63个,投资金额达78.4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项目40个,金额64.2亿元人民币;银行授信项目6个,金额11.11亿元人民币。

会上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宣读了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批文,这标志着成都高新区正式登上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首航航班。

本届推进会的召开为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对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为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时间,四川高新技术企业新一轮发展已近在眼前。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风险投资

四川有多少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是1325家,其中大型企业46家,中型企业394家,小型企业885家。虽然比之北京中关村25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四川难望其项背,但四川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居西部第一位。

造成落差的原因有很多。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西南片区经理许朝一针见血:缺乏金融支撑是最大的“瓶颈”。传统化解“瓶颈”的做法,是争取银行贷款。高新技术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加上很多企业缺乏足以支撑其获取大额融资的抵押物,这让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难以迈过资金短缺这道坎。

“引入风险投资,是这些企业度过创业期的最好选择。”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称,目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00来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曾得到风险投资支持。

“对于省内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引入更多省外乃至国外的风投机构,应是促进四川高新技术企业从创业期顺利走向成长期,以及上市扩张的重要选择。”专家认为,风投机构对于企业而言,就像是一个“养父”,他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急需的发展资金,还带来诸如企业管理水平、治理结构、拓展产品区域市场、引入更多战略合作者等增值“关照”。另外,由于某些风险投资机构通常同时对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进行投资,又可对同一产业链上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资源。

相对于北京、上海、深圳而言,四川是风险投资的“后来者”。直到1999年,四川的首家风险投资机构才在成都萌芽。近几年来,风险投资在四川发展很快,已吸引省外创投机构落地成都119家,注册资金总规模达到85.7亿;80余家银行、保险、创投、交易所在成都设立了区域性总部。目前可投资于四川的风险资金规模达100多亿元,管理资金总规模达到300亿以上。

风险投资已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动力。它加速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促成了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达,从而产生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和新的商业模式。在美国,由于风险投资的推动,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已高达80%以上。“硅谷”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高科技与风险投资的代名词。

独具特色的“梯形融资模式”

在实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方面,成都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成都高新区分管产业和金融的管委会副主任唐华表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以金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以金融服务提速产业发展”理念,专门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为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同融资工具组合的“梯形融资模式”,打造了将市场化运作和公益性目标有效结合的“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依托全资国有公司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融资服务格局,连续10年实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1年集中建设区实现产业增加值706亿元,财政收入216亿元,综合实力在部级高新区中排名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名列第二。

成都高新区“梯形融资模式”包括企业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等环节,目前这一理论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成都高新区的金融实践,而且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破解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这一模式的提出者――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金融学博士汤继强介绍说,这种随中小企业发展而动态适配的政府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投资解决方案,不仅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了“融资路线图”,为各种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明确了参与方式,还界定了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责任,政府应该也必须在促进以中小企业发展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上下更大决心。

科技与金融“联姻”的春天

3月21日,管理着5亿美元资产的国际风投机构云月投资宣布完成对“中国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强食品有限公司的控股性收购。

以5000万美元入股,约占60%的股份,云月投资成了这家公司的新控股股东。四川智强公司原有股东将继续持有公司约40%的股权,继续投入在核桃领域积累多年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云月投资则将利用其在资金、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增强“中国核桃粉大王”的可持续市场竞争力。

“中西部地区是一片沃土,拥有许多特色资源,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云月投资创始合伙人苏丹瑞认为,当前中国中西部地区企业估值偏低,随着当地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增长潜力并不比东部地区低。

避开竞争激烈、纷纷扰扰的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寻找商机,逐渐成了国际风投机构在中国的新投资策略。目前在东部地区资金密集,投资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起步略晚、市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对风投机构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利差和更多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案例在逐步上升。其中传统行业、能源化学、医疗健康、农林牧渔等中西部特色行业成为投资的热点。

2010年8月,国际投资巨头美国德太集团在重庆专门设立了中国西部成长基金,支持中国境内企业在西部的扩展及成长。该基金已于2012年2月完成首轮募资。另一家国际知名风投凯雷投资集团也向记者透露,集团也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积极拓展。

武汉华工创投副总经理岳蓉表示,中西部地区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多的科技成果,值得投资。此外,在中西部地区有很多特别的中药种植和重要的加工企业,以及一些原料药企业,都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当然,除了项目资源和估值方面的优势外,中央给予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也是吸引风投机构竞相进入的闪光点。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西部大开发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5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对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ivate enterprises is always ahead in our country. In the circumstance of limited resource and increasing cost, private enterprises, which are under high pressure,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The key for them to survive and stay ahead is to accele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

1 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131.3万家,比2011年增加11.5万户;户均注册资本由上年底的302万元提高到322万元,户数、注册资本总额均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50.5%。2012年,民营经济贡献了江苏省56.3%的税收。

据南京海关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高出当年全省进出口总体增速29.7个百分点,占当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6.5%。据介绍,江苏省民企进出口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般贸易为主、机电产品为主的特征。2012年,全省民营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937.1亿美元,增长16.5%,占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64.4%。同期,江苏省民企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方式进出口大幅增长至384.8亿美元,增幅高达1.2倍。

从上可见江苏民营企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江苏民营企业要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

2 江苏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

尽管江苏省的民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制约着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2.1 企业融资困难,金融机制有待健全

创新的一大特点就是高风险,对创新资金的依赖性很强。资金不足是江苏民营经济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主要障碍。

1)创新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银行对创新项目如何评估缺少必要准备,创新信贷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创新资金的需求。江苏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不快,社会创新资金的筹集远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

2)民营企业极难得到创新资金。根据国际经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有创新动力、创新活动最活跃的部门。江苏科技型中小企融资非常困难。据调查,江苏8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困难,融资位居其发展困难的首位。民营企业主要有三种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或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积累。在美国,37%的民营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在江苏,一般很少有银行愿意给民营企业贷款。受政府调控政策及企业内部政策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家较大。

2.2 创新人才短缺,人才队伍有待提升

人才是影响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人才缺乏是民营经济创新能力不强和创新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有58.3%企业反映缺少创新人才,位于制约企业自主创新内部因素的第一位。

人才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技能蓝领人才供不应求。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占工勤岗位人数的1/3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占工勤岗位人数比例只占1/20左右。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蓝领工人的缺位,影响了民营企业创新工作的实施和执行。

2.3 加工贸易为主,自主创新后劲不足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有限、发展的时间较短,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少,发明专利不多,原始创新成果极少,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科技民营企业还缺乏更新换代的主导技术产品以及长期发展自有核心技术储备。由于发明专利少,以及由发明专利所形成的产业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国跨国公司手中,所以形成民营高科技企业其效益比较低,多数企业的平均利税率只为10%左右,其增加值率只有20%左右,甚至有段时间的利税率与增加值率还低于传统工业产业,其原因就是大部分利润被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赚走了,我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只赚了点加工费。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老总们也曾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主要如从专利技术看,近几年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的专利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仍有70%以上企业没有发明专利,只有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他们所拥有的技术主要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技术,其中绝大部分是模仿型技术,自主创新的程度较低。

2.4 政策支持不够,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

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是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江苏目前很多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有待不断完善,存在出台易,落实难的现象。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制约了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执情。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以及冒充专利、假冒他人专利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政策落实不到位。如:税务部门对技术开发费用的认定极为严格,企业实际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很少,弱化了税收对科技产业化的引导作用。

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尤其是南京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较好。在江苏省多家发展较好的企业中,苏南地区的占70%多。全省技工贸收入超亿元的多家民营企业中,宁、苏、锡、常地区就、就占77%左右,而苏北地区具有规模的民营企业却寥寥无几,创新人才严重短缺。江苏省很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难招、才难留的问题,,这就是制约苏中、苏南、苏北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大的因素。

3 加强江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3.1 健全金融机制、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

通过建立和完善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信贷投放,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渠道;优化省级财政经费资助结构,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和贷款贴息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实施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同时加大对金融资本、创业资本及民间资本参与科技项目实施的引导力度。

加强对科技企业信贷服务,研究建立科技贷款统计制度,不断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确保科技贷款增幅高于同期全部贷款的平均增幅。

加快推进创业投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海外资本支持创新创业;积极探索发展科技担保和科技保险,组建地方性的科技担保公司,提高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比。

寻求科技与金融结合新路径,促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融资体系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促进银企合作,引导银行围绕民营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大银行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份额,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3.2 培育创新人才、构造人才优势

江苏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及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创造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有利环境。完善公共人才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以及科技人才数据库等。

要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双千人才工程,进一步向民营科技企业倾斜,拓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引进中的作用,实施民营企业人才国际化,战略重点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优化民营科技企业人才结构;建立健全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引进人才投入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激励机制,让人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地位和实惠;建立我省民营企业家后备队伍培训的长效机制。全面了解我省民营科技企业人才信息和总体状况,及时更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盘活民营科技企业现有人才资源,聚集优秀人才。

3.3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是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是创新的重点。如:吉利主张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以形成自给自足的产业化能力。以自动变速箱为例,技术和市场几乎被美国、日本和欧洲厂商垄断,外方对整体设计、关键参数、相关生产设备和零部件控制得极为严格。技术人员在6个月内自主研发出了自动变速器并进行了搭载试验,随后完成了包括制造工艺设计、生产检验设备制造、产品定型、零部件布点在内的产业化工作,建成了年产量3万台的生产线,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吉利通过重点开发关键零部件技术,突出了自主创新的核心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做好各项宏观方面的工作,如给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应有的自,制定和调整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通过相关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结合;逐步增加对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的投入,并通过政府投资和税收优惠以诱导、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倡导官、产、学、研、中、金相结合,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其次是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在运行机制方面,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使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动为经济建设服务活力。在组织结构方面,改变条块分割,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相脱离,研究开发、中试和成果的产业化隔离的状况,再次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应通过示范增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中介咨询的了解和需求,并通过相关的措施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使用中介服务。

为解决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缺口,应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只有建立风险投资体系,才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筹资能力、国家财政支持、私人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之间不足。

1)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

2)加强风险投资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税率优惠、税收减免、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来激励风险投资机构的积极性。由于政府实行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需要对风险投资机构征收双重税收或者高税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而且增加了风险投资机构对未来的预期收益,可以吸引和激励更多不同的投资资金主体进入风险投资,增大风险投资资本供给规模,促进风险投资多元化发展,从而推动和加快技术创新进程。同时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的关于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规定。

3.4 推进地区科技创新的平衡发展

关注江苏各地区的平衡发展,利用政策扶持苏北的一些民营企业,增加对苏北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缩小苏南苏北民营企业的差距,通过政策倾斜,培养、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苏北民营企业,推进苏北企业的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

[2]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3]林贵.金融市场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1).

[4]吴浪,邵慧力,沈志强.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04).

第6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科技金融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科技投入资金参股,整合区域担保资源,吸收社会民间资本参与,逐步建立适合我市科技金融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技担保机制,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保障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参股、吸收民资

要在坚持政府资本相对控股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促进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结合,满足科技型企业对科技投入多方面的要求。

2、市场运作、政策扶持

科技担保公司的运作要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依法依规经营。同时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扶持支持科技担保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公司良性运行,经营健康发展。

3、强化监管、规避风险

科技担保属于高风险投入行业。在这种背景下,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又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决策的科学化,强化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有效防患风险,确保政府投入资金的保值增值。

二、组织架构及运作模式

(一)组织架构

1、成立“科技担保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各方出资人按出资比例推荐董事及监事,董事会成员3~5人,设董事长1名;监事会由3人组成。

2、“科技担保公司”采取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公司经营及管理人员采取公开招聘。

3、“科技担保公司”下设办公室、业务部、监管部及财务室等4个部门,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要求,分工合作,履行公司各项日常工作。

(二)运作模式

公司的经营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担保项目的开展实行“项目决策委员会”的决策机制和“监事会”参与下的相互制衡机制。

三、注册资本及股权结构

(一)注册资本规模

“科技担保公司”首期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之后,视发展需要,再由公司董事会确定具体增资扩股事宜。

(二)股权结构

市政府出资2000万元(其中从年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划拨1500万元,从历年偿还性项目回收资金中划拨500万元),占注册资本金的40%;

吸收民间资本3000万元,其中:事业有限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注册资本金的30%;广甸投资有限公司出资800万元,占注册资本金的16%;乐金工程有限公司出资700万元,占注册资本金的14%。

四、公司性质和经营范围

(一)公司性质

“科技担保公司”属于政府相对控股的非金融性担保机构,作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试点单位,其主管部门为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

(二)经营范围

“科技担保公司”主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相关业务服务。

五、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一)实施步骤

1)成立“科技担保公司”筹备机构(年2月)

2)编制组建方案,并按程序上报审批(年8月)

3)做好公司组建其他相关工作(年10月)

(二)保障措施

1、成立科技担保公司筹备工作小组

为保证“科技担保公司”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市科技局牵头,科技担保公司股东单位参与成立“市科技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筹备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公司筹建工作。

第7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创新经济的催化、扶持和促进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各国和各地区都在探索可行性模式。现阶段,国际科技投入的管理模式更强调“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2006年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要求在金融支持上,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引导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2008 年科技部万钢部长、刘燕华副部长就进一步加强科技与资本市场结合进行了谈话。2009 年 5 月,银监会会同科技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银行业监管部门、科技部门合作机制,加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开展科技部门与银行之间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自 2010 年开始,安徽省就把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作为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工作,以积极申报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市为契机,在促进银企对接、组织实施“基金宝”专项工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就目前安徽省的筹资渠道而言,科技投入多元化模式已经初显———从主体维度上看,科技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和社会第三方的转移资金。笔者试从安徽省科技投入的现有金融环境出发,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需求规律,构建符合安徽省实际情况的科技投入金融支撑体系。

    二、安徽省科技投入的金融环境分析

    2011年4月,合肥市科技局完成了《合肥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并于5月将其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附件上报。随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安徽省以培育新兴产业、调结构增后劲,振兴重点产业、保增长上水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助企业促创新,广泛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引进来走出去为奋斗目标,形成了以奇瑞轿车为代表的企业自主创新品牌,以合力叉车为代表的产品自主名牌创新,以马钢、海螺水泥为代表的结构调整创新,以华东光电所为代表的军技民用创新,以中国物质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战略前沿自主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为安徽省科技投入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但从总体上看,科技投入的金融环境仍不理想,导致了综合科技水平、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它省市比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显得不足。

    (一)安徽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科技投入的融资平台亟待加强

    目前,安徽省金融部门由于缺乏对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而科技投入涉足高精尖新技术领域,经济与技术复杂,风险难以预测和评估,加上刚刚经历过金融风暴,在放贷尤其是在科技投入方面表现出消极谨慎态度,贷款对象主要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的企业或项目。故而以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的银行不可能成为科技投入的主要资金提供者,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看,想通过银行贷款来发展科技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正因如此,寻求其它科技投入资金来源就成了必然之举。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安徽省科技投入的融资平台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支撑体系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这种融资体制和机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加速科技发展的资金需求,导致融资渠道并不畅通,社会化的投入机制远没有形成。省内科技型企业也因缺乏资金来源而缺乏技术研发和购买技术专利的意愿不强。特别是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科技融资中心,实力与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太远,严重影响了省内科技成果的转化。

    当前,安徽省科技投融资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一方面,部分技术创新企业不能及时获取所需资金,或因现有融资渠道的成本过高而不能进行有效融资;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拥有大量的富余资金,但没有明确的投资意向,从而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为低下。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建立一个技术创新发展的融资与投资高效匹配的平台。在此平台上,需要筹集资金的技术创新企业可有效地发出融资信号,同时,具有资金节余的投资者可有效地发出投资信号;这样,融资主体根据自身融资规模、融资结构、融资成本等选择合适的投资主体,而投资主体也可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偏好、对收益的要求等选择满意的投资对象。最终,推动融资主体筹集到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而投资主体将资金投放到符合自身风险和收益要求的项目中,并达到预期投资目标,从而实现科技投融资的高效匹配,推动投融资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多层次的金融支撑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建立

    首先,风险投资发展缓慢。目前,安徽省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缺乏 IT、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而且约 10 家左右的创投机构的投资行为发生蜕变,由科技融资、风险投资转为房地产等产业投资,脱离了原风险投资的范畴。安徽风险投资的环境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次,R&D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安徽省的 R&D 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投入强度比较高,处于第二位,但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R&D经费投入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也比较低,政府要么加大投入,要么通过其它方式来增加科技投入,然而财政收入的量在短时期内一般是变化不大的并且数量也有限,这就要求安徽省必须从外部和社会其它机构入手,如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最后,基金投入亟待加强。为了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安徽省财政厅、科技局成立了各种科技发展基金、创新基金及投资基金,最根本的宗旨就是为了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简称“省引导基金”)、省设立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简称“高技术专项资金”)和省财政设立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简称农转资金)。应该说这些资金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安徽省科技型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有关科技的基金投入品种过少且数量不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企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三)产业链融资研发薄弱

    据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 5 802.1 亿元,比 2009 年增加了1 186.1 亿元,增长 25.7%,与 GDP 之比达到 1.7%,再创历史新高。按 R&D 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 25.3 万元,也比省 2009 年增长了 1.8 万元。就执行部门来看,企业经费支出为 4 24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6%;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经费支出 995.9 亿元,增长 22.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68.2亿元,增长20.0%。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2%、17.2%和8.1%。而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则显示,中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27%,国有企业占全国的22.5%,GDP占全国的20%,科研成果占全国的17%左右,但中部地区授权专利的仅占全国的9.1%,科研成果转化率仅占全国的9.5%,风险投资基金占全国的7.9%,风险投资机构占全国的7.8%。市场落差明显,“创新科技”并没有及时转变为“创新经济”,少量“创新科技”转化为“创新经济”的成果中,又有2/3左右变成了沿海地区的成果,中部地区的科研成果、科技力量正被东部和其他地区无偿或者低成本使用。长期以来,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脱节,割裂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积累,科研院所、高校、生产企业三方结合日趋紧密。产学研合作形式,从一般的委托开发、成果转让,逐步向供需合作、共建研究基地和科技实体店方向发展。一批企业控股的科技经济利益共同体诞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正逐步增强。统计显示,有65%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应用研发经费源于企业,75%的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66%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但是由于资金较为分散以及原基数较少,同时由于尚未建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与实际资金需求仍有不少的差距。以 2006 年为例,全省有 12 个市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未达到法定比例(本级财政支出的1%),还有 4个县(区)投入为零。可以说,虽然安徽省政府近年来在优化科技资源结构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高端成果接续难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安徽虽然是科技资源大省,但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尖端科技领域,应用研发领域相对不足。此外,高校和企业的科研成果中原创性的高水平项目并不多,不少是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这也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金融机构一体化尚未实现

    随着产业转移及调整的深入,国际间、省际间的跨区域资本融合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对于科技型的企业更是如此。近年来,我国东部开放城市基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融合,如异地贷款、跨区域外汇资金清算、货币市场往来等都有了相当的发展。相对而言,安徽省在跨区域的资本融合发展方面比较滞后,甚至没有建立起与周边城市如江浙沪的有效金融合作关系,无形之中削弱了安徽省对周边城市科技型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抑制了自身的科技投入发展。此外,地区间的金融机构进驻也需要进一步扩充其市场容量。好在安徽省委领导班子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着力解决,如 2011 年 3 月,合肥市政府与杭州银行合肥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将积极整合金融资源,切实推进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承诺3年内向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不低于30亿元的金融支持。

第8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四川农业科技成果;金融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62-02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农业部科技司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30%~50%,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差甚远,造成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既有成果本身的原因,又有转化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农民和农业企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急需农业科技成果,但却找不到所需的;另一方面,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积压不能满足实践生产。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系现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单位经营创收、外资利用等。政府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农技推广投资主体,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进行投入。据对全国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规模变化情况的分析表明,我国政府财政对农技推广投资在1981―1999年的19年内总体趋势是递增的,按1981年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23%。近年来,我国政府农技推广占财政农业总支出的比重总的趋势是在不断提高的,平均值是9.84%,我国政府农技推广投资占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的比重徘徊在0.22%~0.36%,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截至2005年底,以上各类机构共有124255个。

目前,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2008年,四川省共获科技部无偿资助资金1380万元,立项项目数量与获资助额度较2007年分别增加35%、30%,实现了数量与资金额度。2007年,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共获科技部支持金额达890万元,2006年申请到760万元国家农转资金项目资金,2005年申请到840万元科技部农转资金。2006年实施的项目总共落实资金7457.4万元,其中国家转化资金1516.01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0.33%;单位自筹4706.79万元,占资金总额的63.12%;银行贷款179.72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41%;政府配套资金20.13万元,占资金总额的0.27%;其他资金1035.4万元,占资金总额的13.88%。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建立起以金融资金为主导的农业科技转化金融服务体系。

3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体 系

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商业性金融并存,民间金融辅助的多元化的农村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引领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联动投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

3.1 突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部门应该加大支农力度。比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可以调整职能,延伸服务半径,统一管理目前由商业银行和相关部门管理的其他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扶贫资金和国家其他支农资金,调整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领域。国家开发银行应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对农村建设的拉动作用,与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积极向农村推进。此外,还可以由国家、地方政府出资组建区域性的农业开发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担负对新农村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技术培训等建设项目的开发和资金支持。

3.2 加强“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双方联合监管”的银科合作机制

近年来,四川省科技厅在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营造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把银行科技贷款作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自主创新政策的重要内容。2006年,省科技厅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贷款业务合作的协议书》。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政府可以扩展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银科合作,引导金融资金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融资的主要渠道。

3.3 激活商业性金融支农的补充功能

商业性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商业银行的优势和活力,都是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无法替代的。首先,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支农政策。农业银行应该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巩固和稳定县域分支机构,明确支农政策,制定具体支农措施,并确保落实。其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健全内控制度。最后,就是要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作用,把从农村吸收的资金回流到农村。

3.4 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组织的辅助作用

民间金融组织一般是指未被金融管理当局监管的民间非正式金融组织。郭沛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计算了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规模在2002年为2001亿―2750亿元。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2004年对全国20个省(市,区),82个市县,206个乡村,110家中小企业融资规模,中小企业非正式融资规模进行了基本判断,测算出2003年全国地下金融(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05亿―8164亿元。从总体上看,当前正式金融由于存在垄断化、商业化等倾向,只能提供有限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迄今为止的民间金融组织活动从总体上表现出很高程度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广义上的收益性。其总体的不良贷款率要远远低于正式金融。民间金融组织在农村发展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的作用,民间金融在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5 采用BOT融资方式

BOT即是“建设―经营―转让”,BOT项目融资的基本思路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授予签约方的社会投资者(项目公司)来承担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拥有该项目的经营权,并通过经营,以获取商业利润,特许期满,将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转交给东道国政府。这种融资方式能够开辟稳定盈利的新领域,为投入较大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3.5.1 能够开辟稳定盈利的新领域

B O T模式具有独特的定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确保农业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资金回报率;B O T模式可以使项目投资者有机会涉足于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为将来的其他投资和采购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5.2 优化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

引导农业企业走股份制联合的道路。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相对于别的企业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而参与BOT项目投资非常有助于引导农业企业克服盲目发展、开发投资机会,实现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力量。

3.5.3 优化农业企业的资本

吸引非农业企业产业化资本投资农业。国内不少著名的民营企业,近年来都有大举投资农业领域,对农业的投入具有投资领域广、规模大、投资项目科技含量高的特征,这样就可以吸引其他领域投资,这样就优化了农业企业的资本质量,提高了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

2012年9月13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中关村发展集团承办、深圳证券交易所协办的“推进金融创新 缔造科技未来”2012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之科技金融专场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以色列风险投资协会创始人埃利泽·马诺,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中关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于军,台湾创新工业技术移转公司资深副总经理张清俊,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军围绕“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发表了真知灼见。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郭庆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金融服务创新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要着力解决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弱,有效抵押担保物少,使它在市场上处于劣势。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作为追求低风险和固定收益的银行资金比较难直接介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在更新服务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继续做出探索和努力,也需要发挥产业、财政、税收等政策合力,为金融资源更好的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要着力解决好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没有收益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或者是其他资金的投入。成长期的科技企业开始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要扩大生产,开发市场,急需大量的资金补充。但是市场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它的融资往往感到不足。而进入发展期和成熟期且获得市场认同,有稳定现金流的科技企业,往往是金融机构争相服务的优质客户。要解决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企业资金的投入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改进资金管理模式,积极发展由政府支持的创业基金,引导市场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银行资金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的合作共赢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要着力解决科技金融深层次结合的问题。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仅仅是融资问题。金融行业在服务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除了提供必须的资金要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进科技企业的充分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做强做大,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动和更有效率的使用。目前,这种深层次的结合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金融市场的功能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的空间。

应该依托科技产业园区汇集产业、政策、人才与资本的平台,努力创设、培育和壮大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发展与之配套的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各类资本运作和产权交易提供金融支持和专业服务,促使金融市场的力量深度作用于科技领域的资源配置,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培育“金融+工程”双学位人才 推动科技创新

李稻葵(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现在的宏观环境不好,出口不利,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越来越薄,想退出但资金不知该如何理财和投资。这是很多老企业家面临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在把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有没有机会再创业,以及如何创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很大,商机非常多,不管是服务行业,还是高科技行业,甚至制造业的升级,都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此外还有很多隐形行业具有投资机遇。但是这种投资机遇靠老企业家是不行的,必须要找年轻人。

目前的问题是,金融和实体经济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清华大学金融系为例,一般情况下,每年全国三分之本文由收集整理一的高考状元都选择这个系,他们学得很好,但是对科技创新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少。而清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则对金融知识了解得非常少,往往是工作了若干年之后,吃了亏了,碰到困难了,再反过来学金融知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担心今天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所以我想,科技金融的创新,应该从年轻人开始做。

在大学阶段,金融专业应该和工程专业联合起来搞双学位。金融课不用学很多,就学三四门,多学一年,或者利用暑假和寒假,多学几门课,多一个学位。这样毕业之后,学生可以把科技想法、创新想法、工程想法跟金融结合在一起。同时,很多学工程类的学生,如果学了金融也可以成为未来孵化器公司的管理者,或者金融界搞科技创新基金的经理。

面对已经走出校门的、正在打拼的创业者们,以及在科技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是不是可以想办法用非常简单的方式给他们补一点金融方面的知识?把一些简单的金融理念,简单的金融知识通过非常有效的方式教给他们,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跟工作结合起来,跟创业中的难点结合起来。让这一部分人懂一点金融,对于那些搞创业基金和天使基金或者pe的企业家来说,他们的发展和沟通会更容易,对金融和科技创新都有好处。

以色列政府

对风险投资的推动作用

埃利泽·马诺(以色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协会创始人、以色列施拉特公司总裁)

风险投资在以色列的发展是一个明智之举,有了政府的促进作用,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基本的政策,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承担企业发展的风险。然后在风险投资之后实际上有政府的支持,在非常短的时间取得了大量的成功。因为在一些风险投资企业建立之

转贴于

后,他们在发展的后期阶段,需要政府或者其他产业基金投资更多的资金。

技术的孵化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之一。因为前苏联很多人都移民到了以色列,以色列在企业经营这一方面不是特别擅长,因此政府想建立高科技的孵化器,然后他们帮助创业企业和科学家来开发和发展自己的企业,再把技术进行商业化。

以色列以前是以出本文由收集整理口橙子为主,现在我们主要以出口高科技产品为主,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序列就像基因一样,我们必须以这种方式来进行高科技的开发,从教育到研究,到创新,到孵化器,然后到风险投资,再到初创期企业,到整个行业,这是一系列的工程。

一个高科技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不仅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而且需要天使基金,孵化器,风险基金,银行等不同融资方的支持。但是政府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发挥推动者的作用。但是车子往哪里走,是由企业来决定的,政府只是一个推手。各种各样的参与方合起来构成了一个交响乐队,要按照同一个调子来行动,否则就是一个噪音。

经济的发展不能只靠廉价的制造和低价的劳动力成本来推动。应该让这些企业去寻找新的产品,打开新的市场,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新产品的原材料实际上要用到很多技术,要把这些技术实现商业化。但是只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乐手,来共同奏出交响乐。我们需要建立起跨国合作,形成一种合力。

以色列的市场是非常小的,也很难进入区域市场,我们也没有太多制造业的基础。但是我们在技术方面非常领先,创新非常领先。中国有很强的制造业的基础,吸收技术后把它转化成商品的能力非常强。中国和以色列建立合作,就是实现优势互补。

推动高科技企业

资本市场融资的三点体会

宋丽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第一,资本市场加强与科技创新的结果已经初见成效。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不仅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战略任务,事实上资本市场也只有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找到高成长性的企业,让投资者真正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2009年10月份创业板顺利推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创业板推出后的短短3个月,中关村就有50多家企业挂牌。在现有350家上市企业当中,中关村占了1/7,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创业板的推出使得一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带动了pe、vc社会资本向科技型企业的聚集。

第二,更大程度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需要配套制度的变革。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实际上是动员社会资本,共担社会风险和共享创新收益,更大程度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吸引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向科技创新领域汇集。

我们注意到,还有不少具有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没有发挥出资本市场平台的作用,企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竞争力也没有预期大的提升。这既有资本市场自身的原因,也有实体经济上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条块分割的问题,产权保护的问题,管理体制的问题等。

以上诸多问题表明,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上市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深入推进改革,破除实体经济层面体制机制创新的障碍。

第三,全面认识资本市场,正确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与科技的结合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释放巨大活力已经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然而资本市场本身确实还不太成熟,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认识也不全面,难免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真正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科技界,金融界更具远见和耐心。为此要防止几个错误的倾向:防止过分突出产业化,削弱了基础性研究投入;防止过度集中在ipo企业;防止过度关注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忽视对上市公司研发能力的培育。

科技金融的中关村实践

于军(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

科技金融的使命就是要实现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资金第一推动力的有效结合,最终形成积极的竞争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初步形成了科技金融服务的体系。

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诞生,是改善原来园区发展方式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园区发展体系中的参与者能够在一个新的环境条件下互动得更好,能够有条件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中关村科技创新金融的建设。在自主创新体系中主要发挥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作为科技金融平台,希望能够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中关村的资源禀赋优势无可比拟,但科技成果转化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还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创新很多的方法。北京市委市政府把财政资金改变成国有资本,以国有资本的股权形式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举措,我认为是一个很有创新的举措。实际上这是带着政府的意图去实现国有资本介入园区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第二,作为国有的科技金融平台,希望成为科技企业加

转贴于

速发展的驱动器。中关村发展集团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成长型企业,要让它迅速成为规模性的企业。2年中我们投了130多个项目,成长期的企业大概占了59%。作为国有资本,除了要提高专业能力外,我们更多的是要跟社会投资机构去合作、去配合、去互动,使得我们形成共同的行为。

第三,作为国有的、开放的科技金融平台,我们希望成为创新、创业风险和成本分担者。作为国有资本,在共享利益方面的指向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要保持他们的正常运行和良性运转。作为国有开放的科技金融平台,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一些高风险问题,科技金融的功能确实能给予支持。我们的任务是分担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成本。同时也应该成为国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重点领域。

希望通过我们和其他合作者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功能丰富,运作专业,统一高效,紧贴示范区企业需求的国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

金融创新:台湾经验

张清俊(台湾创新工业技术移转公司资深副总经理)

1962年成立的台湾创新工业研究院,是台湾目前最大的产业科研机构,有5726人,专利14744件。过去30多年中,曾经创立了72家新创公司,包括大家比较熟知的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代工厂台积电。另外在孵化器里培育了173家新创事业。

我们并不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最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台湾产业界的技术水准。每个项目在成立的时候,研究人员就必须回答研究题目在未来几年是不是有技术转移,或者成立新公司的可能性。研究一段时间之后,工业研究院会鼓励这些成果到国际市场参与各种奖项的比赛,以此来检验它的市场竞争和创新性。

要把技术转化成公司,系统必须来协作。研究人员的专业是把技术开发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做一些认证。事实上,技术成果要转换成公司,还必须经过市场可行性的验证。

2009年,工业研究院做了一个规划,要把50%以上的资源放在医疗和绿能这两个主要的领域,并向国际进行募资。

另外在早期投资上,台湾政府也深深了解到台湾创投现在慢慢不投早期的科技事业,因为风险很高。虽然风险很高,但这种早期的事业仍然是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提供了一批信托基金,由我们来管理。这个信托基金有一个比较好的配套,管理的人只要投一块钱,那么信托基金可以投三块。这种比例是合理的。

政府用科技研究基金开发到一定的程度,接近商业化的时候还有一些资金需求,我们会投入一笔钱让他去验证市场,然后去深化知识产权的布局,甚至做一个小量市场,来验证整个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可能性。经验证后,如果发现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就停止。如果发现可行性很高,我们就动用早期的信托基金,用1:3的比例来投资。往后走,我们有40亿的自有资金可用来投资这一类的新创事业。

联电、台积电和华联公司,都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成立的新公司,目前发展得也很顺利。整个创新公司和工研院配套的系统,在台湾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模式。

互动对话:如何融到5000万?

李稻葵:首先请雷军给我们介绍一个虚拟商业案例,一个高科技企业准备要大干一场,但是缺钱,该怎么办?然后请另外两位嘉宾谈解决方案。

雷军:虚拟项目的情况是,以社交网络为业务平台,发展相关的服务。即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方手机支付及数字产品营销的服务。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通过社交网络会最大限度降低人与人相互传播的成本。整个团队由20个金融和软件方面的高端人才组成,拥有相关软件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估计未来6个月内,产品会上线,目前已经有意向的合同。销售额会有1亿元,预计盈利1000万以上。希望能融5000万元,够公司支撑18个月以上。股权和债券方式都可以。

李稻葵:假如这个方案给了以色列孵化器,埃利泽·马诺先生将如何提供融资?

埃利泽·马诺:我觉得如今的大环境非常差,尤其是从风投手里拿到资金,可能相对比较难。因为风投在这一方面非常谨慎,他们就像银行一样,总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因此我建议由政府牵头来做,由政府的产业基金给你投资,而不是风投和私募。

李稻葵:有没有一个办法,不要政府直接投资,而是让政府出一点钱,跟一些私人机构合在一起,重新创办一个新的金融机构呢?

埃利泽·马诺:我认为政府机构不要和公司进行合作,可以和一些投资人进行合作,因为投资人可能对这种创新型的企业有兴趣。比如5年之后,投资人可以卖出他的股权,或者政府会把他的股权买断。

李稻葵:埃利泽·马诺的建议是找政府。政府现在又很难跟这个企业直接对接,政府往往愿意投资大项目。雷军对未来新的金融机构有什么期待?希望这个新的金融机构有什么特点?

雷军:每个国家的金融环境和科技创新的环境都不完全一样,所以采用的融资方案也不同。其实在中国找各个开发区的引导基金是有机会的。

李稻葵:根据你的经验,中国各个开发区的基金,哪些运行得不错?

雷军:比如苏州、无锡的引导基金,其实都蛮

转贴于

活跃。这些引导基金,相对来说是比较激进的,可能和当地的招商是结合在一起的。首先,当你引进了一些优质人才的时候,会给你100—200万的启动基金。其次,当你有了核心技术和意向性的订单的时候,会再投一部分钱给你,将来也可以按照银行利息赎回。

李稻葵:如果雷军的这个项目到了台湾工业研究院,会不会得到资助?

张清俊:如果这个案子到我们手上,我们会跟团队继续就这种模式洽谈,在这个时间点具备了多少完整性,会有多少回报,双方占有的股权是多少,投资人在公司里有什么样的权力。

李稻葵:如果最后你的公司不给他们融资,最有可能出问题的是哪个环节?

张清俊:我觉得有几点,第一,我们会把营运计划跟目前在进行第三方支付的社交网站做一个比较,初步判断有哪些竞争者提供类似的服务。如果觉得公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肯定会犹豫要不要投。第二,牵涉到团队,团队有十几年的经验,又花了很多时间去做技术平台。根据我以往的了解,类似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和中国给的估值都比较高,事实上有相当高的比例,但最后没有办法转换成现金流,实际上造成了投资回报不划算。

李稻葵:如果最后决定融资了,最有可能提出的条件是什么?

张清俊:我们一定会跟团队做深入的讨论,团队如果有所不足,我们当然是希望有人能够进去,参与这个公司的发展。我们也可能会设计一些条件,让我们有一些权力,在这个公司里未来潜在的利益能够实现。

李稻葵:雷军你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投资家,如果这个方案丢给你,你会怎么看?

雷军: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创业者和整个创业团队,他们有十几年的经验,是不是具备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很强的技术门槛,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基于社交网络,既懂互联网又懂金融的人才,我觉得今天的中国是非常非常稀缺的,这两个方面的能力都具备,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包括移动互联网。拥有了这样的经验,整个团队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二个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手机第三方支付系统,如果整个商业模式能够走得通的话,这个案子还是挺有价值的。我给这个团队的建议,就是用多方式来融资,第一是天使投资人,第二是带一定引导性质的政府风险投资。此外,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稻葵:再转换一个角色,站在政府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当这个融资方案被各种各样的基金拒绝之后,我们能否创新创出一个新的机构来给这样的方案融资?

张清俊:如果利用社交网站来做第三方支付,政府觉得这是一个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我如果是政府部门,可能会针对这个商业概念,提出通过一个评审来看看有哪几种人他的团队比较完整,他的商业过程比较健全,从中挑出几种来做投资,从政策上要做这样的创新。

埃利泽·马诺:像这种大规模的投资,我不认为在企业发展这个阶段会有政府机构有兴趣来给你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这么短期拿到这么大笔资金,你怎么花我也不知道。要是我,我只是需要在短期六个月当中融一小部分的资金,不需要这么大额度的资金,然后进入新一轮的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