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

第1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一、党校培训工作

为贯彻落实总行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升中层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与政治理论水平,根据年度党校培训计划,分行党校于2月28日至3月4日和5月23日至5月27日,分别举办两期中级进修班,来自管辖分支行、分行部门任职两年以上的中层管理副职及部分高级经理共90人参加了培训;为有效落实分行转作风工作部署,推进基层管理人员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分行党校于7月17日至7月21日和7月24日至7月28日,分别举办两期初级进修班,任职两年以上的分行部门团队主管、管辖分支行内设部门主任及经营支行正、副行长共137人参加了培训。

工作亮点:

(一)开展摸底测试,印制《学员手册》

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参训学员带着问题学习的自觉性,本年度培训在原有“领导动员并讲党课、外请专家授课、小组讨论交流、个人党性分析、班组总结鉴定”等教学方式基础上,在正式授课前开展了党的基本知识摸底测试,根据学员所掌握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后续的课程中进行难点重点的辅导讲解,并精心选定教材,印制《学员手册》,增进学员对培训内容和师生间了解。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满意度测评

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今年党校培训还组织学员通过手机平台,对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培训材料的完备性、课程通知的及时性等十项内容进行分项评价,对整体组织和讲师安排情况予以总体评价,同时配合线下填写《课程评价表》,对培训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评价结果显示,两期培训主题鲜明,培训内容充实,培训形式多样,培训效果显著,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紧跟“转作风”工作实际,形成案例研究课题

培训除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党性修养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外,同时结合分行从严治行、强化作风转变工作部署,联系日常管理实际进行分析思考,确定改进作风、加强管理方面的课题,形成案例材料并开展小组研讨。分行党校针对学员研究课题进行跟踪评估,对案例研究的改进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并将优秀案例向全辖推广,切实以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全行各项工作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四)增进培训仪式感和荣誉感,助力引领业务发展

建立进修班微信群,引导学员积极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课题研究、感想感受等内容,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培训结束后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对优秀学员和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并由优秀学员代表分享学习体会,在交流互动中有所思、有所悟,从而进一步将培训成果融入工作实际和业务发展。

二、重要岗位轮岗工作

根据总行关于重要岗位轮岗工作要求,我行反复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地毯式”搜索排查,尤其是对基层“1+3”关键岗位人员实质性轮岗情况进行梳理,确保轮岗人员范围全覆盖。

工作亮点:

(一)转换培训思维,采用卡通人物制作讲义

制作并下发了《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重要岗位轮岗和强制休假管理工作讲义》,以卡通人物形象作为不同类型的轮岗主体,从相关制度要求、轮岗职责分工、近期工作安排几大层面,对重要岗位轮岗和强制休假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

(二)下发工作模板,按季度通报完成情况

为及时掌握重要岗位人员的轮岗情况,向全辖下发了《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工作情况说明》模板,实时汇总轮岗数据、加强日常督促指导,并按季度做出情况通报,同时对下一季度轮岗工作做好提示,要求条线部门齐抓共管,对未完成轮岗人员进行重点关注与后期跟踪。

三、微信公众平台工作

本着“以人为本,迎‘人’而解”的理念,2017年全年,人力资源部微信公众平台——“人力之声”图文与H5作品共计44篇,包括【组织召开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举办2017年新员工入行培训结业仪式】、【开展纪念建军90周年座谈会】等内容。自微信公众号创办以来,粉丝数量活跃在1100余人,平均每篇阅读量都保持在500人次以上。

工作亮点:

(一)依托人物漫画形式,宣传解读《党章》

微信公众平台依托人物漫画这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制作了一期《看漫画·学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精讲解读》的图文,后在行内引起广泛好评,作品使原本内容高深、枯燥的党课一下子鲜活起来,增加了教学趣味性和学习自觉性,让党员方便看、愿意看、看得懂,形成了党员主动学党章的良好氛围。

第2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1 合理安排实验室的整体布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在教学楼A 区五楼实验室,分别由6 间实验室构成,实验室编号为: 529、530、531、532、533、534。这几间实验室彼此相邻,以满足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和紧凑性。

2 实验室的具体安排和设计

2. 1 529 实训室( 仪器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仪器分析学、仪器维修。

( 2) 实验室配备。实验室的四面墙均设有电源,分别摆放供实训课程常用的临床仪器: 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沉分析仪、血象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实验室中间摆放由附属医院提供的示教仪器,包括: 不同品牌的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沉分析仪、血象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其中包括希森美康的各型号仪器,如: SYSMEX R - 500、SYSMEX SF - 3000 、SYSMEX UF - 50、SYSMEX KX - 21、SYSMEX F -B20 、SYSMEX AD - 270,这些仪器按照型号排列摆放,相当于此品牌仪器在临床上的一个发展史的展示。实验室配备冰箱1 台,供临床学检验和血液学检验专用,用于存放一些血液标本、血液实验试剂盒和仪器校准试剂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验、尿液分析仪结构、调试、使用、维护等。

( 4) 特点。此实验室是由原来的教师办公室改造而成的,所以已具备空调,可以为实验仪器提供适宜的运行温度,但是电源插座设置不是很充足,水池只有一个符合办公需求的小水池,有待改进。

2. 2 530 实训室( 采血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

( 2) 实验室配备。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荧光显微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3) 主要实训项目。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验等

( 4) 特点。房间较小,相当于正规实验室面积的一半,且模拟临床实景操作,配备采血窗口,以采血窗口为界将实验室划分成两部分。学生可以在采血窗口模拟临床的采血过程,然后运用采血窗口后面区域的常规临检仪器,直接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采血室与其他实验室配合使用,在校医院的监督下,可完成每年新生的体检工作。

2. 3 531 实训室( 显微镜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学。

( 2) 实验室配备。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实验室配备冰箱1 台,供微生物学检验专用,主要存放微生物菌种、血平板和微生物生化管和药敏纸片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球菌检验、培养基制备( ss胨水KIAMIU) 、肠杆菌科检验、非发酵菌检验、真菌检验、线虫、吸虫、绦虫、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镜下观察、复染色法、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生长性状观察及接种技术、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菌种保藏、微生物生化试验( 糖、蛋白质、酶) 、常见致病菌鉴定( 编码技术) 、细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菌体、菌落、芽管、假菌丝)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 、平板菌落计数法( 土壤中细菌总数检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

( 4) 特点。标准的显微镜室,配备45 台显微镜,能够保证实验学生每人一台显微镜,为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提供可靠保障。且实验室两端有水池,适合微生物和临检、血液等较复杂的染色操作。

2. 4 532 实训室

( 1) 承担课程。免疫学检验、仪器分析学、细胞生物学。

( 2) 实验室配备。722 分光光度计、水浴箱、离心机、水浴箱、移动式紫外线杀菌车等。所有玻璃仪器按照名称、规格、数量分别储存在12 个靠墙的柜子里面,抽屉、柜子分别加锁分类储存各检验专业课程的常用实验器材。配备冰箱1 台: 免疫学检验专用,用于储存免疫学试剂盒、标本、标准品、仪器校准试剂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免疫凝集实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甲胎蛋白的定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胶体金法对血HBsAg和尿HCG 的检测、抗体提取纯化实验、甲型肝炎病毒IgM 抗体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离心机结构、调试、使用、维护等。

( 4) 特点。标准的实验室,具有大量的储物功能,相当于医学检验专业的一个小型库房。且实验室一端有水池,具备标准实验台,实验仪器齐全,可以完成很多复杂实验的前处理阶段。

2. 5 533 实训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学。

( 2) 实验室配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箱、离心机、移动式紫外线杀菌车等。配备冰箱1台,微生物学检验专用,主要存放微生物菌种、血平板和微生物生化管和药敏纸片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血细胞计数板使用、RBC计数、WBC 计数plt 计数、血涂片制备、WBC 分类计数、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查、RH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BM 正常形态阅片、贫血阅片、白血病阅片、球菌检验、培养基制备( ss? 胨水? KIA? MIU) 、肠杆菌科检验、非发酵菌检验、真菌检验、线虫、吸虫、绦虫、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镜下观察、不染色法、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生长性状观察及接种技术、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菌种保藏、微生物生化试验( 糖、蛋白质、酶) 、常见致病菌鉴定( 编码技术) 、细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菌体、菌落、芽管、假菌丝)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 、平板菌落计数法( 土壤中细菌总数检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4)特点。标准的显微镜室,配备45 台显微镜,能够保证实验学生每人一台显微镜,为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提供可靠保障。且实验室一端有水池,适合微生物和临检、血液等较复杂的染色操作。

2. 6 534 实训室( PCR 实验室)

( 1) 承担课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2) 实验室配备。PCR 仪、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系统、漩涡混匀振荡器、低温冷藏冰箱、药敏细菌鉴定仪、超净台、摇床、DNA 测序仪、酶标仪和洗板机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乙肝病毒定量、丙肝病毒定量、耐多药基因表达、HIV 抗体。

( 4) 特点。PCR 实验室依据所使用的方法分为试剂制备、标本制备、扩增产量分析四个区域。各区域应完全独立分隔,无任何的空气直通。空气流向应由室外向室内,可通过在室内设置的通风、排风设备达到空气流由室外向室内流动的要求。

第3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我国中小微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其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而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则需依靠有效的培训。

一、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现状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小微企业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它是指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1.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从数量上来说,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之后,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微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60%,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小微企业大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了75%的城镇就业。并且,中小微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2.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特点

(1)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大多为自主创业,文化教育水平差别较大。而在管理能力方面,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也同样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2)流动性较大。中小微企业发展平台较小,发展瓶颈较多,薪资待遇方面差异较大,导致管理人员在发展受到阻碍或是薪资待遇无法达到个人预期的情况下会频繁跳槽,流动性大。(3)实践经验丰富。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通常都是从基层做起,接触实践较多,拥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经验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工作,但另一方面有可能影响其对理论知识的重视。

3.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现状

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但随着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断凸显,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开始重视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各地陆续出台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的政策及对其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3年4月23日《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2013年第1批)的通知》(晋政办发[2013]48号),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和山西省财政厅于2013年6月3日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山西省小微企业经营者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在全省范围内选拔100名优秀小微企业经营者到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进行系统进修培训,每人每年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培训补助;在全省范围内选拔1000名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主进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每人每年给予不超过1800元的培训补助;在全省范围内选拔10000名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每人每年给予不超过1200元的培训补助。该方案被称为“三个1”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并自2013年实施以来,逐年开展、不断完善,至今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培训模式。

二、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1.中小微企业方面

(1)企业对管理人员培训投入不足

由于中小微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实力较差,企业管理者往往把资金投入到其“看得见”的地方,即能快速产生效益的生产活动之中,而对于培训这类需要长期投资才能够看到回报的投资,则投入较少。培训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不足。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往往是第一位的,因此,管理者通常会将注意力放在可以迅速取得经济效益的方面,对于培训,不仅关注度低,甚至认为做培训是“赔本买卖”,花钱却产生不了效益。部分小微企业管理者自身受过高等教育,了解并认同培训的效果及带来的长期效益,但这些管理者往往面临这样的现实: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对一些人员投入资金进行培训之后,培训效果尚未完全体现出来,这些管理人员就已经离职,公司对他们虽然有所投入,却难以收到回报。对于资金本就不足的中小微企业来讲,此类事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企业主观上就不愿意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过多。

(2)企业寻求适合的培训资源困难

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涉及各行各业,每一家企业所处的地域、环境、政策和发展水平又不一致,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物流企业来说,同样开展物流工作,有的企业经营仓储业务,有的经营运输业务,有的经营流通加工业务。而同样是经营运输业务,所使用的运输方式也不相同,可以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等不同方式来进行物流运输。顺丰速运就以航空运输为主,而德邦物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同样从事公路运输的两家物流企业,也会存在着以整车业务为主或是以零担业务为主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每家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也存在极大的差异。而大多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的时候,都会从全局角度考虑,进行管理方面的相关培训,以满足各企业总体上的培训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则更希望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培训,有针对性的解决自身实际问题或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双方培训定位的不同,使得很多中小微企业难以寻求到适合他们的培训资源,给培训工作开展带来困难。

(3)企业培训实践效果不理想

很多中小微企业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培训后,却无法看到这些培训的实际效果。一方面,大多数培训主要是进行管理理论方面的学习,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有所欠缺,学员并不能有效地将所学到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能够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培训在培训进行的过程当中或是培训刚刚结束之时会使受训者感到受益匪浅、非常有用,但在回到工作岗位之后,这些管理人员很快便将所学知识抛之脑后,继续以前的工作方法等等。还有部分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本身就是被动的,学习兴趣不强甚至认为去参加培训就是走形式,企业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它想获得的理想效果。

2.培训机构方面

(1)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从而加大培训实施难度

中小微企业虽然组织架构基本齐全,但企业人数较少,企业员工往往是身兼数职,特别是管理人员,通常要同时管理二至三个部门。培训机构要针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策划,往往不能兼顾到这些管理人员“多角色”的情况,仅能针对某一方面对其进行培训,而同时,这些管理人员往往由于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不能频繁地参加培训机构针对不同管理方面开展的培训,从而加大了培训实施的难度。

(2)培训机构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

目前,培训市场上培训机构众多,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培训机构在组织进行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时,仅仅是对管理类课程进行理论性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去调查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不了解这些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点,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课程,从而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在培训的实际过程中,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反馈机制尚未确立,培训效果无法衡量,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提升。

(3)培训内容过于生搬硬套,手段单一

大部分培训机构在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内容不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是生搬硬套一些大型企业的培训内容,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仍然以“填鸭式”的讲授为主,学员学习兴趣难以被带动,课堂上互动交流缺乏,培训重教轻学,手段单一,难以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三、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模式

针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培训工作经验,我们初步探索出了较适合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模式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1.基础模式

该模式是在我院实际工作的经验上总结提出,并进行了相关实践,获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重在实效,培训成果要转化为实际效益,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助力,因此,首先要明确受训对象的需求。为此,我们首先针对受训群体进行调研,了解其需求点,并依据行业、职业的不同将所有人员进行分类,分为若干组别,按组进行专题培训。考虑到受训人员时间、精力的限制,我们将培训时间定为三天:第一天进行全体理论性的培训,聘请一些名牌大学教授进行理论方面的引导;第二天带领学员外出考察,了解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第三天进行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企业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培训期间,穿插一些学员间的经验交流及讨论座谈,群策群力,更加使培训具有实效性。在培训结束后,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及培训满意度,便于把握学员学习收效,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该模式在目前的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收效较好,但仍存在着培训效果不能全面把握、分组较粗、针对性较弱等缺点,还需进一步改进。

2.网络模式

针对目前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所面临的瓶颈,我们设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改善。第一种方式:我们将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按行业、职业进行分类,了解其培训需求点。按照这些培训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课程,将所有征集到的课程在网络上公布,由各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课程的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的培训。当某些课程选择人数达到一定量时开课,这样培训将会更加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但此种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受训人员需求多种多样,培训的组织工作较为困难,某一课程开课时间不定,实施较为困难。第二种方式:将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的各类课程录制为视频,设置专门网站供其在线学习。在此种方式下,培训课程多样化,能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并且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可使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在自己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学习,并且针对性很强。但该种方式仅限于视频授课,受训人员无法与培训师当面交流,影响培训效果。并且,通过网络模式,无法带领学员实地考擦,缺乏实际经验的学习交流。

3.基地模式

在该模式下,我们将选取各行各业成功的中小微企业作为标杆企业,使之成为培训基地。一方面,在该培训基地进行培训,使其他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实际观摩和经验交流,更加直观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该基地作为标杆企业,将不断进行管理上的改善,会将一些先进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企业承担部分培训机构的功能,为其他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引导。该模式体验性较强,脱离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但是对选取的标杆企业要求较高,此类企业选取困难,实现该种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重视度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针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培训工作的实际经验,探索出适合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新路径,并将不断对其完善,提高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莹.小微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3.

[2]单贵宽.李敏.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探索[J].石油教育,2014,(5):59.

[3]徐宗全.试析中小企业管理人员选拔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3,(9):223.

第4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中药学微生物教学 建议

1、对教材的思考和建议

药学微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应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论教学以满足生产第一线工人够用为度,因此, 教材的实践课课时应多于理论课课时, 内容要紧密结合微生物技术岗位的需要, 必须具有实用性, 强调生产技术与技能知识的应用, 强调现场技术与新工艺的学习, 理论知识则不求深但求浅、新、易懂、与实际要求同步, 使学生产生兴趣, 能满足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就行。

目前大部分供高职院校使用的药学微生物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缩写本, 主要还是侧重理论教学, 不符合要求, 有必要从实践教学为主这一角度出发, 重新编写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学微生物教学的教材, 建议以技术为主线编写供高职药学微生物课教学使用的教材, 而将一些相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 依于技术要求,穿插到各章, 说清楚为度不必延伸, 重点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2、 对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2.1理论教学

高职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技术能力的目标决定其药学微生物课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因此, 理论课的课时约占微生物课总课时的 1/3比较合理。要保证在课时缩短的情况下能教授给学生够用的理论知识,采用多媒体授课, 以增加课容量,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 注意理论为技术服务。

2.2实践教学

2.2.1实践项目的安排: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 生产企业需要的是稍经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的成熟人才, 要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药学微生物技术岗位的工作, 就必须加强高职学生药学微生物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从心理学角度看, 操作技能要靠有计划有步骤的反复练习来培养, 因此, 在实践课的实验项目安排上, 可按实验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分成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染色制片技术、微生物的人工培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提高实验技术三个模块, 集中安排实验, 每一模块反复训练一类技术, 培养一种能力。如:将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单染色技术、革兰染色技术、酵母观察技术、霉菌观察技术、放线菌观察技术、微生物数目直接测定技术、微生物大小测定技术等实验归在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染色制片技术模块中集中安排, 可不断重复训练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的染色制片技术,培训学生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别微生物种类的技能,做到重复训练技能却不重复实验内容, 每次既是旧技术的训练, 又有新内容, 保证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的质量, 又不因单一的重复而使学生产生厌倦。

2.2.2实践教学课堂实施:一个完整的微生物实验环节包括实验前准备、实施实验、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实验后器具的清洗等, 实验环节拖得较长, 不能在 2 个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应重视让学生接触药学微生物实验的各个环节。若这些实验按传统的安排, 每个实验单独进行, 则一个学期做不了几个实验, 达不到强化训练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 但若将二至三个实验科学合理地穿插安排, 就能做到既能使实验课时间安排紧凑, 又能使学生接触完整的微生物实验环节, 培养出药学微生物基础操作技能全面的人才。如:做分离实验时, 在实验课的前 30 min 让学生在充分预习实验指导的基础上为下次的诱变技术实验准备须提前消毒的东西, 安排值日生负责, 利用中午及下午第三节课后的时间消毒; 在实施实验过程的空挡穿插观察纪录上一次接种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束时让学生按照微生物实验安全规则的要求清洗实验后的器皿和做好实验室卫生, 教师则把握讲授、示范、指导的尺度等。

3、对课程考核的思考和建议

考核的形式和内容要根据高职教育中药学微生物课教学的目标而定。理论部分可采取授课教师命题和阅卷, 技能部分分为口试和实验实地操作两种方式考核, 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是药品企业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其任何操作的失误和不规范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将一些与实验操作相关的规则、注意点等, 如:接种环在使用前后都要消毒等问题, 连带标准答案预先出给学生, 让学生去背后采取抽签面试口答的形式考核; 对于一些基本实验技术, 如:无菌接种技术、显微镜操作技术等, 采取实验实地操作的形式考核, 具体做法是:将实验技术的每一细小操作环节的操作要领, 各环节的评分标准预先告诉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后, 同样也采用抽签的方式由一个老师对应一个学生, 严格考查每一技术的细小操作环节,每个操作环节都记下, 以保证实验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5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模拟实验: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如《显微镜的作用》一课,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模仿操作完显微镜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2.分段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老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第6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结合我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近10年的办学经验以及社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岗位人员素质能力要求,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概括为:通过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训育,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能进行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掌握培养基的制作与灭菌,能够制作培养基平板和试管斜面;会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染色等微生物操作,具备一定的微生物认知、操作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简单

当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简单、枯燥,多是一些附属于微生物理论的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缺乏新颖性,实验操作内容只着重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以期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开发创新意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索性实验几乎没有,实验操作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2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死板,手段单一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在训育过程中,一般遵循的三步骤是:老师先讲技能训练达到的要求,然后作操作示范,最后老师监督学生操作。老师先讲一般是由实验指导老师先讲技能训练达到的要求,采用的方法、目的、原理,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按步骤示范给学生,最后监督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内容,以实现技能训育目的。整个技能操作训练过程死板,枯燥,缺乏新鲜感。加之技能训育手段单一,多采用讲解、板书、挂图等模式。枯燥的技能训育内容,死板的技能训育方式,单一技能操作训育手段,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学生很难在实验技能操作中感受到主体地位。

2.3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效果评定不合理

目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其训育效果评定主要包括平时成绩30%(主要是依据出勤以及实验操作态度等)+实验操作技能报告70%,这样的实验技能训育效果评定体系,容易出现学生只重视实验操作报告,不注重技能操作规范和操作要求,不重视技能训练过程,实验操作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3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措施分析

3.1更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认识

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更新观念是前提。结合我系实际,由于我系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人数少,个别实验操作指导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甚至有的领导也不重视,导致一些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基本器材缺乏,加之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意义认识不足,积极参与意识不强,从而影响操作技能的提高。为此更新教师和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在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深刻认识在强调“实践性”的高职院校中,校内实验和校内校外实训,是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专业操作技能、求真务实作风、探索创新精神等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充分认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明确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训育目标,从思想上认识和重视其技能培养和形成。

3.2合理选择和安排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

结合高职教育及本系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是提高技能训育效果的内容保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的选择,要坚持学生能用、实用、够用的原则,做到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合理结合,比例适当。在内容选择上不能全是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以免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而无新奇感,也不能不管学生实际,盲目选择过多的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感觉毫无头绪,或是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此外,在保证实验内容多样化的前提下,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实验的求知探索欲和接受能力,二要结合综合性实验的延续性,合理安排实验的先后顺序。

3.3改进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和手段

针对过去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和手段上的不足,本着突出实验操作技能训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科学合理选择好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的前提下,在技能训育过程中建立预习实验报告制,即技能训育前要求学生预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实验材料的收集和准备。此外技能训育人员要深入研究有关理论、大胆探索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有效组织和实施实验技能训育课,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全过程。结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实际,由于有些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为此,实验操作就要更加灵活,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学生开放实验室。经验表明,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学生可以不受学时限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拓展实验内容,增强实验内容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责任心。同时由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中微生物具有体积微小,肉眼难以看见等特点,加之微生物实验很多操作都强调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轻、快、不能讲话。实验操作中讲解与示范操作往往不能同步,而且示范操作时,技能操作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不利于向全部学生展示,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效果。在传统训育手段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采用必要的视频、录像等,融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为一体,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训育中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实验技能训育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效果。

3.4完善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效果评定的体系

第7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农业高校;微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76-0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y, the op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t is also in line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iming at som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mode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t′s discussed the increase of open thinking i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Futhermore, in order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in operating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during the course and make them grasp experimental skills better,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details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icrobiology; opening experimental;teaching model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的教学实际为例,针对农业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现有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开放式思维的培养模式,并对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细节进行了摸索。安徽农业大学大农学类专业包括农学、园艺、林学、植物保护、蔬菜等9个专业,微生物学是大农学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农学、园艺、林学、植物保护、蔬菜等9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来看,都对微生物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可以说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是大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实验,可训练大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更深入地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科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式,对于大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掌握微生物W的基本实验技术,乃至培养其动手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至关重要[2-3]。

1 大农学类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大农学类专业在我校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培养方案中关于微生物学系列课程的设置主要仍然遵循过去的传统模式,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及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目前仍是按照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来安排,只能达到满足学生掌握微生物基本知识和从事微生物相关工作的最低要求,而对于大农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安排相对简单,缺少对学生自发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方式的不足,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发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5]。因此,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对大农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已经做了前期的改革摸索,对开放实验的模式进行了探求,希望能为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借鉴。

2 大农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了探索大农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收集和整理了其他院校和其他实验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经验[4-6],提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大农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案并进行了实施,具体如下。

2.1 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在进行开放实验之前,通过一些基础实验的开设,对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对学生与实验相关的基本技能进行操作考核,合格者将获得进入开放实验阶段的资格。

2.2 分组与命题讨论

每4~6人为一组,根据每个学生对相关课题的兴趣,并结合其所学专业进行自由组合,并选出1名学生作为组长,由指导教师进行命题,或者由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实验题目,经过教师论证确定实验题目。

2.3 实验方案设计与指导教师评定

根据指导教师的命题或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实验题目,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出其认为可行的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撰写出实验设计报告,在报告中要求学生对基本原理、实验材料、方法、进度安排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阐释。指导教师结合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根据各小组自行的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提出修改意见并指出课题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

2.4 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及能力培养

各实验小组按照修订后的实验方案,逐步完成实验的实施过程,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出现的问题及实验心得,指导教师全程追踪实验的过程,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予以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式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实验收获的自我总结与主动思考。

2.5 实验报告的提交与总结汇报

实验操作部分完成后,要求所有学生根据其得到的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及实验心得,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评定、总结与备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组长负责做PPT文件汇报总结实验结果、收获以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中进行小范围的学术交流。

3 大农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体会

3.1 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兴趣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常由指导教师先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进而进行操作步骤的演示,指出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由学生依照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势,比如让学生在试验中不易出错,但是从趣味性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来讲,存在着明显不足。学生容易出现惰性思维与消极态度,创造性思维与主管能动性难以得到培养。通过尝试建立开放式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自己提出实验假设,自己制定并完成其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这种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势必要求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形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模式。比如在探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关系的实验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筛选自己感兴趣的作物,进行“植物促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高效促生菌株的筛选”实验。在实验进行中,学生们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条件,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案,从原材料的准备到微生物培养、筛选机鉴定等全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际效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分离得到了高效的促生细菌,不仅巩固了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还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3.2 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都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虽然实验课程学时安排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源有限,目前尚不能完全实现全面的开放式教学,但前期通过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原本偏重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本科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差,而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学生身上看到了其文献调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明显进步。在自主设计与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前后实验的环环相扣要求学生对每个环节都要细心把控,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思维方式,对于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或实际生产实践工作都极为有利。例如“植物促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高效促生菌株的筛选”实验项目中,促生细菌的分离是鉴定的基础,分离得到的促生菌株是高效促生菌株筛选的起始材料,在每一项实验内容的逐步进行过程中,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学思维。

3.3 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规范教学管理

通过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逐步健全教学管理和实验管理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摸索过程中,有利于建立较完备的教学制度,因此目前已经制定出了完备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条例、开放实验室安全条例、开放实验室规则、开放实验室大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并得到严格执行。

4 对大农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思考

4.1 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

常规实验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相对简单,而开放式实验室教学不同,其不仅要求足够的实验室空间,还需要任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员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经费使用上也要求有更多的投入。由于有针对性的教学体制改革是_放实验室教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其中开放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相关教师的工作规范的制定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推进也极为重要。另外,由于微生物学实验大多是面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开设,低年级的学生实验室经验相对较少,所以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室制度和实验室安全教育,才能保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2 开放式实验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学实践证明,开放式的微生物实验教学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对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良性的作用。高校重视“双创型”的人才培养,就是要改革人才培养的实施模式,而开放实验教学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考虑把开放实验室和正常实验教学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起来,进行专业化、个性化推广[8]。

5 结语

当前各高校对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普遍推广,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思维的重要场所,对于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摸索与探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性创新型的生命科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安徽农业大学大农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的改革,即对开放实验模式的初步实践探索,可为大范围推进开放式实验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6 参考文献

[1] 吴萍,李正鹏,史钧,等.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2,19(4):49-55.

[2] 张萍华,申秀英,王跃光,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416-417.

[3] 陆娟,屈长青,朱茂英,等.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230-232.

[4] 刘丹,龚浩,付佑权,等.农林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172-173.

[5] 王战军.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4(27):52-56.

[6] 沈永红,张彭湃.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通报,2005,40(11):41-42.

第8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完全不同,以腹腔镜手术为例:①器械以及切割、分离、结扎、止血等基本操作方面发生根本改变。穿刺套管在腹壁固定无法像传统开放手术那样操作自由,相当多的器械动作变为反方向操作等。②空间和感知的改变。术者视野从三维变为二维带来深度认知变化,要求有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三维空间的感知能力;术中手眼分离,无法对操作组织和器官直接接触,导致触觉减低或消失(如机器人手术)。③学习曲线延长。大多数手术主要由术者独立完成,助手的作用较开放手术有所下降,多从事相对简单辅助操作,由此带来训练机会明显减少、学习曲线延长。

    ④传统手术中专家指导作用减弱。腹腔镜手术中只有操作者自身才能感悟二维显示器上的三维感知能力和手眼运动协调能力,传统的“手把手”及时纠错的教学方式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减弱。⑤技能培训的医学模式发生改变。目前的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人为本,尊重病人、保护病人成为医学实践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活体病人身体上练习操作的方式与新的理念产生了矛盾。因此,传统的手术技能培训对于微创外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手术室外的外科技能训练越发得到重视。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过程中,许多医生希望通过在活体动物或尸体上进行手术技能训练,虽然它们在组织质地、出血、解剖结构等方面与真实手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伦理、准入、来源、设备、麻醉、处理、经济性和解剖区别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而且训练的重复性有限,无法满足规模化培训的需要。因此,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亟待新的培训模式。

    2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和优势

    模拟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或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模拟器材具有不同的作用与使用范围,医学模拟技术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基础解剖模型、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计算机辅助模型、虚拟现实模拟系统、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或全方位模拟系统。目前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经过虚拟现实模拟系统训练的外科医师手术时间减少29%,手术失误率下降70%,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医师通过训练均能提高手术技能。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空间技能培训。通过模拟训练,可以掌握在现实内镜手术中所需的空间技能;②手眼协调能力。

第9篇: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微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困境; 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38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77- 03

近年来,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其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就业机会、推进城镇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人力资源逐步成为小微企业竞争中的核心资源。小微企业要想获得快速成长和发展,需要改善和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但是管理制度、管理者意识、培训方式、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制约着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小微企业应当积极探寻符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适应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1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1.1 相关概念界定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例如在工业企业,中、小、微3种类型的企业划分标准是:从业人员1 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 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 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2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状况

根据《2012中国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中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共计1 158万家,占目前注册企业数的九成,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全国企业利税的40%。从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小微企业目前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平均规模只有13人,平均寿命仅为2.5年,其中大部分小微企业正处于缓慢成长期;从小微企业主年龄状况来看,小微企业主年龄在20~30岁的人最多,占总数的39%,其次是年龄在30~40岁的人,占总数的37%;从小微企业主学历状况来看,高中、中专毕业的占36%,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分别仅占24%、23%。依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3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国内小微企业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生存发展、融资、政策方面,对于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但是已逐渐开始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重点。荣鹏飞(2012)认为与大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不同,小微企业更强调对人才的直接使用,而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即在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短视行为;潘江(2012)主要从小微企业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职业经理人的参与管理程度、人力资源的引进、内部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目前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鄂齐(2013)认为许多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手段也过于简单,且随意性很大; 宣晓岚(2013)指出小微企业可以利用云平台提供的人力资源,实现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由固有的聘用获取扩展为根据工作任务的变化而有效利用云平台上的所有虚拟人才,使得小微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丰富的人力资源成为可能; 姚树莲(2011)认为经营理念不佳是导致小微企业陷入困局的原因之一。其中急功近利的理念,导致一些小微企业在获得了前期收益后,未能将资金投入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没有及时进行产业升级。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但是关于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

2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

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小微企业正处于企业成长期,为了维持发展,小微企业主多数会选择关注资金供给、产品销售、市场拓展等层面的事务,人力资源管理在小微企业中仅处于辅助管理的角色。许多小微企业主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方面的问题,片面地关注经济利益,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管理效益。例如,许多小微企业没有建立规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资甚少,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长远规划。事实上,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会给小微企业带来诸多问题,仅仅关注于外部市场,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培训开发、有效激励,难以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充分实现。所以,用人才支撑小微企业的成长是保障小微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2.2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小微企业由于受到经营实力和企业规模的影响,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花费额外的资金聘用专业化的人才。例如,在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企业内部事务时,问题较为突出。小微企业主很多是家族企业成员或是以创业者身份起家,这些企业主在企业中扮演着企业家、创业者、企业所有者以及企业经营者等角色,形成已久的经营管理方式,使他们很难将权利主动下放给职业经理人。因此,职业经理人在小微企业中介入的现象较少。同时,小微企业主中很多人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学历层次偏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作为支撑,在管理方式上常处于经验管理阶段,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管理者的主观意愿往往起了决定性作用,大大降低了执行的规范性,导致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有时可能因为领导的判断失误,而使企业陷入危机与困境中。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科学地配置人力资源,有效激励和管理员工,造成人才短缺和人才过剩的现象可能同时出现,或是小微企业的核心人才和关键员工严重流失。

2.3 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

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由于以下一些原因造成: ① 小微企业主没有认识到培训对其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培训就是一种成本,许多小微企业在培训费用方面的支出很少或是空白,也就更不存在建立规范、完整的培训体系; ② 小微企业主虽然意识到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培训前的需求调研,缺乏对培训体系的规划设计,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方法落后,培训者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教材和资料与实践操作的关联性较差等多方面原因,最终导致了培训内容没有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培训目标没有与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培训评价没有与个人业绩考评紧密联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培训效果不好,受训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于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效果也不明显,培训效果整体不佳; ③ 小微企业主虽然进行培训工作,但采用短效、速成班的形式,只针对当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进行快速培训,缺乏对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的培训,也缺乏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提供适当的培训; ④ 还有一些小微企业主认为企业规模小是客观条件,培训是在变相地给他人做嫁衣,投入很多精力培训员工,一旦员工觉得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变小时,就会流动到其他企业,自己不愿意成为“人才流动站”,因此也就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培训员工。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方式

小微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多数的小微企业缺乏有竞争性的薪酬;偏重于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分配方式不公平;缺乏规范的晋升机制,仅凭小微企业主的个人意志决定;激励措施相对单一。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小微企业缺乏像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那样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小微企业的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员工更多的物质激励的需求;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岗位数量较少,企业对工作岗位内容很少进行规范化的定义,职责不清,内容不明,也容易造成小微企业的激励措施不畅;小微企业常采用单一的激励方式,例如,生产型的小微企业基本上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方式进行考核和激励,销售型的小微企业依据商品的销售数量进行考核和激励,服务型的小微企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方式进行考核和激励,这些小微企业激励员工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单一的物质激励,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很少能见到;小微企业对于员工绩效考核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与员工收入不挂钩或者是不相关;小微企业缺乏完善的福利制度,不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甚至连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基本生活保障都无法解决和满足,这就使得一些员工无法安心工作,不能将才能发挥出来,工作中缺乏了安全感,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满足感就会降低,进而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

3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

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领域来看,很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本都来源于大型的、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业。现有理论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适用性相对较差,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由于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明显较小,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集中程度比较低等特点,都使得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管理又称基于价值观的管理,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共同价值观为手段的管理模式,即通过企业文化来治理企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形成的一种人们共同拥有的经营理念、信仰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的强度从强到弱连续分布。对于拥有强文化的企业而言,其成员会有意识地了解本企业的价值与信念,完全赞同共享的假设、价值、信念,主动以预期的方式行动。对于弱文化的企业而言,其多数成员不按预期方式行动,甚至他们会挑战组织的文化。小微企业要依托建立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来强化企业制度,减少企业管理中的随意性,营造一种和谐、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树立人才至上的企业氛围,尊重员工、关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将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树立组织特有的企业文化的同时,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

3.2 创新管理方式

3.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小微企业针对现有的企业经营状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明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建立正确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把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的同时,就会发现人才,开发人才,进而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人才。将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受益的不仅是企业,同时还有员工。员工也会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2.2 强化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是指具有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和自由能力的个人,在正确认识自己及其所处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等环节来获得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能动行为。自我管理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管理可以开拓视野,实现更高的目标追求,同时自我管理已成为改变员工动机、提高员工生产力、降低员工缺勤率的管理策略,也是一种改善管理的新方向。小微企业可以尝试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让员工亲自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让员工切身体验管理,感受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和作用,在理解工作内容的同时,会自觉有效地配合他人的工作。也就是说,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是将组织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相结合,让员工通过个人的自觉行为,指导个人的工作,从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改良,真正推动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3.3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3.3.1 转变员工的培训方式

员工培训是通过教学或实验等方法促使员工在知识、技术、品德、动机、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与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减少人员流动的可能性;提高培训与开发实践的成本效率。小微企业要把培训作为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方式。① 要把培训的计划纳入企业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培训目标定位。② 建立和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前期预测,走访和调查员工,了解他们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需要,做好培训前期工作,既减少培训的多余投入,增加培训的有效投入,又可提高员工培训的效率。③ 建立和完善培训评价体制,对于实施培训的岗位和员工,进行整体评估,并与员工的绩效、薪酬、福利相衔接,增强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员工培训的效果。

3.3.2 转变管理者的培训方式

对于管理者的培训应多安排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鼓励管理者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自己岗位特点,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掌握管理的新方法、新知识。同时管理者要从传统的重技能、重知识的培训观念,转化为重创新思维、重新技能、重自我发展的新型培训观念上来。同时,小微企业主也应当积极吸引和接纳职业经理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使企业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综上,应该在小微企业内部构建一种学习型组织,全员参与培训,全员学习的新风气。另外,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努力争取政府和高校的在培训工作上的支持。政府可以委托一些专业的人员或高校教师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给予指导,提高小微企业的发展质量。小微企业也可以将培训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提高小微企业整体的生存能力。

3.4 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的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规模、资金、发展定期等方面的原因,都会影响到小微企业主对激励机制的关注。即使企业内部存在激励,大多也是单一化的激励形式,或者是以短期激励为主,缺乏长期的、多元化的激励形式。首先,小微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和薪酬管理。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明确绩效考评的目的和对象之后,根据不同属性的员工采用不同的绩效考评方法,把考评作为衡量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的标准,并与员工的薪酬挂钩。在薪酬管理方面,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有机地结合,对员工的需求和心理进行前期了解,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激励,一方面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也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其次,小微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例如,通过创造一些机会,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让员工亲自体验企业的成长过程;小微企业在给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时,更多地依据员工的自身情况及特点,及早地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前景,进而可以避免人才流失;小微企业也可以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最后,小微企业还需要重视员工责任感和忠诚感的培养,拉近小微企业主与员工间的劳动关系,促进小微企业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鄂齐. 中国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 王少杰,刘善仕. 对我国小微型企业成长管理路径的探讨[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2).

[3] 宣晓岚,周琛. 基于云管理的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J]. 学术论坛,2013(3).

[4] 王瑞永,刘丽莎,刘胜男.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员工自我管理[J]. 未来与发展,2012(1).

[5] 荣鹏飞,葛玉辉,李良容. 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5).

[6] 潘江.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