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儿科急救医学精选(九篇)

儿科急救医学

第1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宁夏青铝股份职工医院外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 751603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要点,以提高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 年1 月至2014 年5 月急诊接诊的多种外伤至儿童多发创伤患者45 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39 例(86.67%),死亡6 例,其中2 例为严重创伤性休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4 例,1 例术中死亡,1 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3.33%。结论: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儿童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争取进一步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多发伤;急诊救治;护理要点

多发伤是指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的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造成2 个或2 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至少1 处损伤可危及到生命的创伤[1,5]。多发伤的儿童大多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这对创伤急救技术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

做为急诊科的护士,对病人实施快速、准确的分诊,科学、有序、规范化的紧急处理是从事急危重病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为探讨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要点,提高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现将我院2008 年1 月-2014 年5 月急诊接诊的45 例多发伤的儿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 例,男性31 例,女性14 例。年龄3-14 岁,平均年龄7.2 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57 例,高空坠落伤16 例,生产安全事故8 例,其他6 例;受伤部位:腹部损伤中2 个以上脏器损伤24 例,合并颅脑损伤9 例,胸部损伤、肋骨骨折11 例,四肢、骨盆骨折及胸腰椎骨折或脊髓损伤10 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在0.5-3 小时。

1.2 急救护理

1.2.1 快速准确进行伤情评估

护士简要向相关人员了解有关患儿致伤工具、致伤方式、受伤着力点等情况,并迅速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进展程度,记录准确时间,协助医师检查等。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创伤患儿大多伴有呼吸道梗阻,尤其是有头面部及胸部损伤的患者,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呕吐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层至窒息[3]。因此,需要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或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必要时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1.2.3 稳定循环,控制外在出血

快速评估并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有无创口及严重出血。对于有严重外伤出血的患者应及时予加压包扎止血,准确记录出血量,立即建立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穿刺困难者需进行深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遵医嘱抽取血标本检验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备血或配血等。

1.2.4 密切观察神经系统

包括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通过瞳孔的改变可以快速判断创伤后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和脑病形成意识状态的改变也可以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本组有9 例患儿出现意识障碍,予紧急行头颅CT,并请外科医师会诊后有6 例紧急转诊至有条件急诊开颅手术的医院治疗。

1.2.5 心肺脑复苏

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 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对患儿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100 次/ 分。

迅速清理气道,使用儿童简易呼吸器支持呼吸,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准,胸外按压比例30:2,氧流量10 升/ 分,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迅速建立2 条静脉通路,按每公斤体重20ml 生理盐水30-60 滴/ 分钟输入[4],并给予肾上腺素按每公斤体重0.01mg静脉间断推入。

1.2.6 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护理措施

按时间顺序进行动态、客观、详细记录以上情况。本组45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措施都详细记录在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记录单上,住院或手术患儿接受继续治疗和护理,急诊抢救患者记录单也一同送往相应科室,归入病历保存。

2 结果

本组治愈39 例(86.67%),死亡6 例,其中4 例为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1 例术中死亡,1 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3.33%。36 例创伤患儿经急诊积极救治后送手术室或住院前生命体征平稳。

3 讨论

多发伤的患者抢救关键在于伤后10mni 内(白金时间)给予救命性治疗伤后lh 内(黄金时间)给予准确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治措施。尤其在多发伤患儿大多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这对急诊科护士要求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技术的技能。

3.1 急诊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多发伤患儿的评估方法

创伤患儿的急救评估按4 步进行:

(1)快速初次评估;主要是判断意识、呼吸、大动脉搏动。如如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稳定生命体征(急救处理、紧急复苏)。

(3)再次详细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在一定水平,做交叉配血,完善B 超、CT、化验等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

(4)初步治疗及确定治疗[5]。

3.2 急诊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流程及急救专科技能

对于重症多发创伤的患儿,护士要掌握抢救流程,如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液体复苏等,做到与医生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同时要熟练掌握婴幼儿的CPR 技术、静脉穿刺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导尿、胃管置管术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技术应熟练掌握,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平时科室应加强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急救技能训练,如科室组织培训新版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学习“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练习儿科穿刺技术训练等。

3.3 急诊科护士要熟知常用药物药理学知识

在抢救严重创伤患儿时,常用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护士要对急救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副作用,疗效观察等熟知。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进行提问,提问用药常识,并定期进行考试,使护士能牢固掌握急诊科抢救常用药品的药理学知识。

3.4 做好物品管理, 使抢救物品完好率100%

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保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除成人用品外,还应备好儿童用的抢救器械,如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器等,保证依据不同年龄患儿选择不同的器械;急救护士每班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护士长、仪器管理员每周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任何突发状况均可能出现,面对的不同的就诊人群。因此,在一体化急救过程中,急诊专科护士发挥应有的护理角色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危重患者救治成功至关重要[5]。通过总结对儿童严重创伤的救治经验,制定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儿童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争取进一步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 多发伤的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2] 许峰. 儿童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思维和处理原则[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897-899.

[3] 林小玲. 严重创伤的急救进展[J]. 全科护理,2009,7(10):2602-2603.

[4]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8(8),129-134.

[5] 牟宝华, 叶志弘, 马卫星等. 严重多发伤160 例整体化急救策略的护理配合[J]. 护理与健康,2013,12(9):848-850

第2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

【摘 要】目的:阐述幼师安全急救培训的现状,探索影响幼师安全急救培训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

参考文献分析幼师安全急救培训必要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结论: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幼儿发生意外伤害较多的地方。病情发展迅速,意外伤害致残致死率高。如果能及时采取措施,不仅能减少意外伤害的影响程度,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幼师作为教育者,是否具有安全急救应对能力直接关系着幼儿健康成长及得到相关培训。

关键词 幼师;安全急救培训;影响因素

公民的急救水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从政府的角度来讲,需要建立好相关的应急机制,通过对事件的全程控制和干预达到更好的效果[1]。教育部2012 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基本内容中第28 点,专业知识之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要求幼儿教师“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标准》第43 点,专业能力之一日常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要求幼儿教师具备“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的能力[2]。由此可见,国家特别重视幼儿的安全问题,势必对幼儿教师的安全急救能力有着强烈要求。国家主管部门1989 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1996 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做出了更加详细规定和要求,其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在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安全,以防止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3]。近几年诸多新闻报道各地区幼儿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频发如骨折、流血、溺水、气道异物阻塞等,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4]。幼师作为教育者,其是否具有安全急救应对能力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决定着孩子们从小开始能否得到相关的培训。Lee Dong Hoon 等[5] 的研究结果证实,国外对幼师安全急救培训的研究相对较多,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国内才刚刚起步。为此,本研究对幼师安全急救培训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幼师安全急救培训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及在社区护理中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今后幼师群体的安全急救培训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

1 幼师安全急救培训的研究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安全急救创建时间早, 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以治疗战伤为主,发展成一种多学科、多部门联动的治疗多种创伤的急救体系[6~7]。1990 年WHO 发出呼吁:全世界每个公民应掌握1~2 种救生技能,时至今日美国1/4 的人口已接受培训;在荷兰10 岁儿童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不少国家亦规定应聘人员求职时必须持有急救员资格证[8],挪威有1/5 的人口受训;法国则把能否掌握救生技能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的依据之一[9],新加坡国民接受急救知识的比率是8:1,中国香港为13:1。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曾两次联合发出《关于群众卫生就会训练》的通知,但其普及率较低,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北京市仅有150:1。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青少年、高校师生的安全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研究较多,但对幼师群体的研究较少,仅有少部分学者调查了幼师对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10],幼师群体在社会中处在容易被忽略的位置,对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骨折固定、大出血止血措施、拨打求救电话等安全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研究不多。但也有部分学者质疑非医护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会出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慌乱中对伤员进行抢救,容易造成创伤, 心肺复苏或海姆立克在救护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伤员肋骨骨折,造成二次创伤[11]。因此,普及和培训科学的、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提高非医护人员救助者紧急情况时的心理素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2 幼师安全急救培训的影响因素

2.1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意外伤害事件的反应能力, 即使先前受过正规的安全急救培训,但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意外伤害事件发生时慌乱之余也无法进行准确的急救,有研究表明[12~13],性别对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影响。魏彤儒等[14] 对我国灾难心理素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证实,男性的灾难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在遇到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更胜于女性。龚玲等[15]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研究,抽取全国五大区大学生有效样本1931 人进行调查, 研究结果证实,男生在认知品质和学习适应性上显著优于女生,男生的接受程度更高于女生。而在幼师群体中女幼师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男幼师的比例,女性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能更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尤其是年轻女性经历匮乏、资历尚浅更容易出现慌乱,由此可见加强女幼师安全急救时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2.2 个人因素

文化程度影响着人们对相关知识的获取和接受能力,间接影响人们应对安全急救的反应能力。江晓声[10] 对100 名公办和民办的幼师研究结果证实,现如今幼儿园对幼师招聘条件宽松,学历要求不高,大多为高中以上(含高中)或中专学历,且没有限制专业,导致幼师专业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商报记者李立勋[16] 在《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发文规范幼师改革制度》中提出,应提高幼师的准入门槛。非幼师专业的幼师个人接触到的有关急救知识的机会较少,幼师本身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问题的根源所在。

2.3 社会因素

幼儿园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危险源的辨识及其控制,只有识别了危险源,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风险评估与控制阶段,应评估好幼儿园当下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检查并落实目前对危险源的控制方式,当确定风险重大时,应考虑制定强化控制措施,并制定相应的预案,予以应对。岳滨等[17] 对海淀区安全急救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救响应时间和急救半径指标处于全市较低水平、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急救管理和专业救治能力有待提高、急救体系不完善成为问题的关键,政府在相关政策制定及资金投入方面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急救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范、可操作的规划。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来讲,对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方面普及程度不够广泛,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应急体系。傅瑞等[18] 以南京市为例的研究中指出,政府需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配置急救资源、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倡导全民安全急救培训。再者政府对幼师群体关注度不够,安全急救知识了解匮乏、培训途径获取单一且并没有接受过科学正规的培训。

2.4 幼师安全急救培训的对策

2.4.1 加强幼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定期在幼儿园或社区内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对幼师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和培训,并且适当的进行考核、组织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幼师面对意外伤害事件的处理能力,锻炼幼师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心理素质,争取在黄金时间内让伤员得到有效的救治,这将对事态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其次,Mei-Ying Liao 等[20]对美国和台湾的幼师进行研究发现,在专业院校中应加强对幼师专业的培养,设立大专、本科、研究生等相对应专业,给予幼师队伍晋升空间,同时招生院校应增加男生幼师专业的学习。再次,幼师招聘单位应细化招聘条件,禁止高中或非相关专业的人员进入幼师队伍,将安全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项目合格成绩作为取得幼师资格的标准,保证每个幼师都接受到科学正规的培训,提高整体幼师队伍的文化程度及综合素质。

2.4.2 多途径加强幼师安全急救应对知识和能力培训

国家及政府应提高对幼师群体的重视,在社区和幼儿园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急救知识竞赛活动、应急演练,加大宣传力度,使幼师更具体地熟知各种急救知识,更准确的掌握各种急救技能;积极的给予干预措施,通过社区及专业医护人员周期性指导和培训,让幼师得到科学正规的技能培训;通过提高幼师对安全急救知识的兴趣爱好,拓宽获取途径,利用网络、电教、宣传片等,让幼师更快捷、更方便地学习和了解急救知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采取科学正确的急救措施。

3 讨论

安全急救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培训项目,而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由敏锐的反应能力而折射出的一种抢救措施。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生存链”的概念,强调四个E(Early),即早期通路(也称早期医学救援服务,即早期EMS)、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与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强调非医务人员和第一目击者在现场的早期、初步救助措施对生命的重要性[21]。意外伤害事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突发性,大多数事件是人们所不能预知以做好充足准备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已有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可能带来各种各样反应的素养是特别重要的。尤其在应对能力低、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幼儿人群。因此,有必要强化幼儿教师的安全急救培训,以此来预防和降低幼儿的意外伤害,从小开始培养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救和他救能力。需要加强幼师群体安全急救培训为导向的研究在未来的社区护理中是具有相对前瞻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大将. 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 向晶. 幼儿教师安全应急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朱琳. 幼儿在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钱娜, 尹秀梅. 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教育策略初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7-138

[5]Lee Dong Hoon,Choi Yoon Hee,CheonYoungJin.Emergenciesinth ekindergarten: are kindergartent e a c h e r s aoungJin.Emergenciesinth t o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J].Resuscitation,2010,813-814.

[6] Johannes A. Sturm,Hans-ChristophPape,Thomas Dienstknecht.TraumaCare in Germany: An InclusiveSystem[J]. Clinical Orthopaedicsa n d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 . 2 0 1 3(9):2912-2923

[7] 陈飞, 钟竑. 欧美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与现状[J]. 创伤外科杂志,2014,02:170-172.

[8] 胡吉富, 李利华, 路会侠.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4,02:254-255.

[9] 刘倩. 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01:79-81[10] 江晓声. 幼师对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的调查[J]. 护理研究,2013,19:1954-1955.

[11] 蒙莉. 急救部常见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2:30-31.

[12] 张梨花, 赵静. 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0:98-100.

[13] 黎翔.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14,17:99-100.

[14] 魏彤儒, 张小燕, 戈弋. 我国青少年灾难心理素质影响因素评估——基于Logit 和Ordered Probit 模型的估计[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4:15-24.

[15] 龚玲, 张大均, 王金良.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与评估[J].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03:86-92+183.

[16] 商报记者 李立勋 张丹旭. 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幼师专业化水平[N]. 北京商报,2012-12-24D03.

[17] 岳滨. 北京市海淀区院前急救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 南昌大学,2013.

[18] 傅瑞, 彭宇竹, 沈正善. 现代大型城市急救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刍议——以南京市为例[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03:124-127.

[ 1 9 ] MantanaKongpa,PrapapornJantaburom,DenisByneetal.Kindergarten´sScientificConcepts and Skills in the TreeU n i t [ J ] . 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6-118.

第3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安阳市儿科急诊,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在院前小儿急救中的重要意义,以便将医疗急救水平提高,提升抢救患儿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30例患儿在院前急救中都采取气管插管,是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没有采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在30例观察组患儿当中,没有实行气管插管的有1例,主要是因为1例是重度颅脑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了下颌骨错位特别厉害,不宜使用气管插管。成功插管的有29例,而且一次性成功插管的有24例,成功率达到80%,并且插管时间都是控制在1 min之内。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高达96.7%,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仅为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对患儿使用气管插管能将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在院前急救中对患儿使用气管插管。

关键词 院前急救;气管插管;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086-03

[作者简介] 王淑珍(1978.10-) 女,河南安阳人,在职研究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院前急救。

抢救重症患儿的措施之一就是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儿的抢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气管插管,就是在将气管导管通过嘴巴、鼻孔、咽喉插到气管中,这样能够保障呼吸道的顺畅,对于呼吸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蔡铁良[1]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心跳和呼吸虽然微弱但是仍存在患儿实行气管插管,抢救成功率非常高,如果等到患儿没了呼吸或者心跳才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率就大大降低了。因此为了将抢救成功率提高,提倡在院前急救中实行气管插管。现在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患儿院前急救中实行气管插管技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1月该院收集的60例观察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包括了18例男孩,12例女孩,最小年龄有1小时,最大年龄达到4岁,其中4岁以下1岁以上的有4例,1岁以下1个月以上的有6例,1月内的有20例;其中有5例休克,2例颅脑损伤,3例迟发维生素K1缺乏颅内出血的患儿,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2例新生儿窒息,2例重度中毒的。观察组包括了17例男孩,13例女孩,最小年龄有1 h,最大年龄达到4岁,其中4岁以下1岁以上的有5例,1岁以下1个月以上的有5例,1月内的有20例;其中有4例休克,3例颅脑损伤,3例迟发维生素K1缺乏颅内出血的患儿,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2例新生儿窒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一般急救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如果是重度颅脑损伤或者脑出血的现象,可以采取的抢救措施是保护脑细胞、将血压控制、降低颅内压等。如果有休克或者合并出血的患儿,不仅要包扎止血还要将血容量补充[6]。病情有些稳定的时候,要马上送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是急性重度中毒的现象,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采取的抢救措施是给患儿注射抗胆碱药和胆碱酯酶复能剂,情况严重者还要使用到血管活性药物,同时还要赶快将患儿送到急诊科,实行血液灌流或者洗胃[7]。假如是海洛因中毒的情况,需要给中毒者注射纳洛酮。

如果是电击或者淹溺的情况,可以采取的抢救措施是在气管插管之前实行引流,使用的体位是头低俯卧位行体位,要立刻将鼻子和嘴巴里面的分泌物、杂物、水、脏物等清理干净。为了排出气道里的液体,使气道顺畅,要不断的拍打患儿的背部。对于电击者,首先是将电流切断,运用绝缘体隔离电源和患儿[9]。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管插管,具体方法如下。

抢救前先让患儿平躺,为了避免出现窒息、返流、误吸、呕吐等现象,要压迫患儿的环状软骨。将气道开放使用的方法可以是托颌法,也可以是仰头抬颌法,然后将义齿拿出来,接着将各种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异物清理干净,特殊情况下还要麻醉气管粘膜表层。将患儿的双唇打开,在患儿口腔中放入喉镜镜片,镜片由舌背向舌根滑动,将喉镜往上提就能看见楔形软骨、小角状软骨等。镜片接着滑动,直到镜片达到会厌和舌根相交的地方,然后往上及往前提起喉镜,使声门裸露出来,然后在声门中插入气管插管,只需1~2 cm。用手将胸部按压而且右边的脸颊要与导管的外口贴近。根据气流的有无知道气管里面是否有导管,接着将牙垫放进去,再将喉镜取出来,将导管固定之后,并给导管气囊充气,与简易呼吸机连接以达到辅助呼吸的目的。如果第一次的插管失败了,要先利用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之后才能继续实施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主要表现为通气的气囊同时抬起两边的胸廓,而且没有上腹部膨胀的情况,另外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在升高,通气之后渐渐缓解了发钳,此外听诊双肺呼吸音恢复正常[4]。

1.3 评价指标

参照白杨[11]儿科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的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的痊愈比率、好转情况以及急救成功率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急救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在30例观察组患儿当中,没有实行气管插管的有1例,主要是因为1例是重度颅脑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了下颌骨错位特别厉害,不宜使用气管插管。成功插管的有29例,而且一次性成功插管的有24例,成功率达到80%,并且插管时间都是控制在1 min之内。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高达96.7%,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仅为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院前急救主要是针对急性创伤和其他危急重病,所以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现场抢救加上运送医院途中的急救[10]。只有院前急救能够及时并且有效,对于危急重病患儿的抢救有很重要的意义。

讨论插管技术在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原因,这可能与插管能显著盖上通气效果,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有关。白杨[11]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危急重病患儿的急救,保持呼吸顺畅是最重要的内容,在其研究中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在VAP、腹泻发生率及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上分别低于采用面罩吸氧机械通气。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及时采用插管技术,为患儿手术提供了治疗时间。张晓雪,郑华[12]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呼吸不顺或者心跳骤停患儿实施气管插管的过程可以知道,这些患儿能够最大程度的放松全部肌肉,达到了气管插管的肌肉松弛的要求。另外,心脏性猝死患儿的口腔没有很多的分泌物,不会对气管插管的视野造成影响,所以没有必要实行专门的吸痰。连接呼吸气囊通气是在气管插管成功之后。在这次抢救中,心肺复苏患儿的恢复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患儿旁边的人群没有人上前抢救,一味的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因而错过了最好的抢救时间。另外,主要是患儿得不到早期的专业急救[13]。最后一个原因是一些患儿患有其他严重疾病。金可国等报道了456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插管的效果,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插管后,治愈率为64.28%,严重中毒的患者实施插管后100%安全转送至急诊科。相关比率均显著高于未实施插管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采用插管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达96.7%,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仅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处在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儿,均有程度不一的呼吸不顺畅、呕吐、舌后坠、中枢性功能出现问题、误吸等情况,所以必须将患儿的嘴巴、鼻子以及咽喉里面的杂物如分泌物或呕吐物清楚干净,才能实行气管插管。肖华鑫[14]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颈部又粗又短的肥胖患儿,往往不容易将喉镜往上提,无法将声门充分暴露出来,这时候为了能够看清楚声门,需要对喉结部位进行手工按压,当然为了确定声门是具体位置,可以结合楔形软骨或者小角状软骨来判断。插入声门之前的导管前端一定要翘起来,为了使导管前端充分翘起来,可以先按压导管的中间部分,然后借助上切牙支点就可以了。也可以使用另外一个方法,先将导管弄成L的形状,利用前端导管将会厌挑起来,然后进行插管盲探。实行气管插管后,患儿没有出现呼吸突然停止的情况,包括在运送过程、住院期间、检查时候。在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儿中,有1例因为重度颅脑损伤较为严重,导致了下颌骨错位特别严重,不宜使用气管插管之外,其他的都实行了气管插管,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些患儿的咽喉位置有口腔软组织碎片、血凝块、脱落的牙齿等,这时候需要使用镊子或者钳子将这些全部拿出来后才能实行气管插管。医生的操作技术一定要纯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异物落入气管中,结果引起窒息。

在该次研究中,在30例观察组患儿当中,没有实行气管插管的有1例,主要是因为1例是重度颅脑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了下颌骨错位特别厉害,不宜使用气管插管。成功插管的有29例,而且一次性成功插管的有24例,成功率达到80%,并且插管时间都是控制在1 min之内。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院前急救中对患儿使用气管插管能将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在院前急救中对患儿使用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 蔡铁良.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5(1):123-124.

[2] 袁延青,石改霞.院前急救2928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2,2(4):123-124.

[3] 梁学斌,覃汉华.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施行气管插管对预后的影响[J].内科,2012,2(6):428-429.

[4] 邵效,邓活,陈巍宇,等.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0,4(8):564-565.

[5] 谈珊柏,刘存明,王灿琴,等.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3(12):254-255.

[6] 王均招,朱建军,马晓莲,等.早期气管插管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5(5):454-455.

[7] 潘华明,赖济环,梁色明,等.在基层医院普及抢救性气管插管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3):125-126.

[8] 花海明.普及院前抢救性气管插管技术的体会[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5(11):428-429.

[9] 林金表.两种气管插管方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对比[J].吉林医学,2011,3(9):658-659.

[10] 钟敏华,谢志斌,彭清臻.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5(3):324-325.

[11] 白杨,邱晓明.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拔管时间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45-246.

[12] 张晓雪,郑华.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6(12):528-529.

[13] 王红军,候亚利,聂亚勇.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若干问题的讨论(附56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11,5(4):248-259.

[14] 肖华鑫,肖平.插管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附68例报告)[J].九江医学,2012,4(1):253-254.

第4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1.1对象

培训对象为2010年及2012年参加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并赴香港培训的学员共51名。学员年龄28岁~41岁(33.6岁±2.9岁);护龄5年~20年(10.2年±2.3年);急诊专科工作年限5年~20年,中位数为10年;分别来自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36人,三级乙等医院8人,二级甲等医院7人;本科学历44人,专科学历者7人;主管护师32人,护师19人。

1.2方法

1.2.1培训课程选择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是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与更新的。自1974年以来,其开发的基础生命支持训练(basiclifesupport,BLS)课程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ovascularlifesupport,ACLS)课程使得危急病人的急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美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医院急诊部都将此课程作为急诊医护人员的必需训练课程。我们选择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是香港第一个取得国际认可的美国心脏协会课程资格的培训中心,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

1.2.2课程内容与时间

BLS课程内容包括:①成人单人心肺复苏;②儿童单人心肺复苏;③成人和儿童气囊面罩技术和人工呼吸;④成人和儿童的双人心肺复苏;⑤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操作;⑥婴儿心肺复苏;⑦成人、儿童、婴儿窒息的解除;培训及考核在1d内完成。ACLS课程必须在通过BLS考核后进行,它所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心脏停止病人、危及生命的心律不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休克、肺水肿、与心脏有关的毒物学急症等病人的急救知识和各种特殊状况下的心肺复苏术以及气管插管、心电图辨识、中心静脉注射等急救技术。共有12个学习站,但培训及考核时间只有2d。

1.2.3培训课程形式

包括大课视频上课(<24人)、小组上课(6人或7人)、技术操作、情景演练。ACLS最引人入胜的精彩单元就是MageCode(综合训练),MageCode是一个训练急救小组长的地方,小组成员至少由5人组成,可以训练学员对于ACLS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是学员既期待又害怕的环节,更有人因此环节而未能通过。但导师特殊的表演方式、夸张的动作,让学员获得了耳目一新、刻骨铭心的感受,在寓教于乐中学到了急救知识。

1.2.4培训课程师资

课程培训由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萧玉珍经理负责并全程参与,其为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孩童高级生命支持及基础生命支持区域主任导师,具有双硕士学位,曾多次到国内各省市地区指导培训心肺复苏技术。其他参与BLS及ACLS课程培训的导师包括医师和资深护理人员,均有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导师证书。他们均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中心的培训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烈的事业心。

1.2.5培训考核及评价

BLS的考核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笔试考核以及技术考核(单人、双人成人心肺复苏术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单人、双人儿童心肺复苏术)。ACLS的考核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笔试考核以及MageCode考试。笔试考核低于84分或未通过技术考核,MageCode考试均不能通过测试。通过测试者或得到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有效期2年。急救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员对培训课程反馈情况,内容包括此课程的设备是否妥当、是否有足够用具、不用等太久也有机会练习、导师能解答我的疑问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回收有效率100%。

1.2.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学员BLS及ACLS培训前后考核成绩,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学员对培训课程的反馈情况。

2结果

BLS及ACLS培训前后学员考核成绩比较51名学员培训后理论、技术和MageCode考核成绩均合格,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

3讨论

3.1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课程规范化

国内专科护士的培训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香港专科护士已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是依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制定的各专科的专科护士工作标准,结合临床专科的发展,由专家们共同商榷而定。我们选择的BLS及ACLS课程是有循证的,科学证据提供了课程内容改进的基础。课程由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材和学员手册。在此课程中,学员通过积极参与一系列实践学习站的活动,来提升在诊断和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技能。学习站包括:模拟的临床情景;导师或录像师范;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有效的团队复苏行为。因此有必要借鉴、学习和深入研究美国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和经验,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优秀、合格的专科护士。

3.2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资源标准化

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常年举办BLS及ACLS课程,中心设施完备,具有先进的多媒体声讯教学系统,设有多个独立的学习站,操作练习场所宽敞,练习用品齐全。培训中心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模拟人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与学员比例按照1∶1或1∶2配备。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所用高级医学模拟人设备与学员的比例按照1∶6配备。墙上挂有各种病例学习站的流程检查表,以供学员练习使用。中心采用小班化教学,导师和学生比例不少于1∶6,保证导师能够有足够的注意力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等,帮助学生更快掌握关键技巧。中心的导师来源于香港各家医院,全部具有AHA的BLS/ACLS导师资格,熟悉AHA课程教学运作模式。AHA规定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培训课时,否则会被取消导师资格。

3.3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效果显著化

在BLS及ACLS课程中,强调复苏团队的有效调动,团队中的每一个组员都应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高效的团队合作在实现分工的同时也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基础生命支持得分及高级生命支持得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员对课程的安排及设备满意度为100.00%;对导师的满意度为100.00%;认为能够实践到所学的技能为100.00%;会介绍此课程给其他人。以上数据说明学员对境外培训课程是满意的。

3.4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面临的问题

第5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地处市中心,交通方便,因此急诊病人较多。从2010年5月一2011年5月,平均每日30多人次,其中需要抡救的人数占10%左右。因而,作为急诊护士如何提高报救成功率,使患者起死回生,笔者在急诊科工作十年以来,将体会小结如下:

1 首先要求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急诊科工作护士面对的都是十分痛苦、病危和濒死的患者,因此应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准则,搞好本职工作,视病人为亲人,哪怕有1%的希望,都应该尽100%的努力,争分夺秒地去抢救病人,使病人转危为安。例如:我在今年3月份时,一个3岁患儿误服氰化钾后约10分钟,送到我院急诊科,患儿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我们即刻抢救,使患儿康复出院。

2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急诊科处于全院工作的前哨,一时一刻也不能脱岗,明确每班岗位责任制,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

3 要有较高的理论专业水平 作为一个急诊护士,不但要掌握学过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因为人类是在不断地进步,医学知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人们不断地刻苦地去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例如:我们在急诊科工作时,要了解各种辅助检查的报告单,各种急诊的临床表现,分诊、初诊,鉴别诊断,急救知识,识别急危重病情和急救处理。

4 要有娴熟的、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 要加强技术素质和训练。因为各项技术操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和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反映一个急诊护士技术水平,还能反映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高低。我院急诊科的护士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和理论学习的高年资护师及主管护师的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和小儿头皮及肢静脉穿刺时,―次成功率达99%,其它各种抢救器械的准确使用率达100%,对各种药物中毒的抢救成功率达95%左右。

5 要熟悉抢救室的所有急救物品和抢救的固定位置,工作机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要熟悉抢救车的各种药品的分类、位置、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否则将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

6 要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成为促进病人康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在抢救服毒患者成功后,患者自己觉得无脸见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时我们作为急诊医护人员就要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战胜各种困难,面对现实,树立生活信心,使病人最终配合抢救,接受治疗,直到完全康复。

第6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小儿危重病,急救转运,远距离转运

临床资料

1.1转运指征 转运指征过严或过宽均不利于患儿。由于我国目前尚无规范化的标准,在地区性的NTNP应当有适合于当地情况的转运指征2 ①新生儿重度窒息后伴有呼吸困难、青紫,出生体重<1500g或胎龄《34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核黄胆,新生儿感染(败血症、重症新生儿肺炎、硬肿症),新生儿气胸,先天性心脏病,② 婴幼儿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③频繁抽搐④急性肾功能衰竭

1.2转运申请

①谈话:符合转运指征的与患儿家长谈话,告知需转运及转运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和经济负担,征得患儿家长理解和同意,签订危重患儿转运同意书。由于病情危重,患儿在转运途中及上级医院抢救过程中随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需在转运前向家长交代清楚并签署书面转运同意书,以防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②联系:符合需要转运的病情向上级医院提出转运要求,与上级医院电话联系,详细说清求救医院、详细地址、转运目的、患儿当前病情、需监护或抢救可能。

③转运组织人员,确定转运专业医师、护士和司机,并通知出发时间,要求在10-15min内出发。

④转运前工作,根据患儿病情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现场抢救,稳定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循环、血压、血氧、体温等。建立和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扩容,纠正酸碱紊乱和低血糖、止痉等,重点把握呼吸道处理、 循环情况,检查吸引器、复苏囊通气效果等。做好病历及各种检查结果的记录,记录病情经过和使用药物,填好病情介绍等。

⑤转运中的工作,途中注意保护患儿合适的体位,防止颠簸和跌落,保持呼吸道和输液管道的通畅,避免及矫正各种异常,有效维持患儿体温,密切观察患儿面色、体温、呼吸及皮肤颜色等变化,对于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如痰堵、窒息、频发呼吸暂停、低体温或高热,甚至心跳骤停均需要应急处理。在抢救同时,与上级医院联系,以获得指导,或做好抢救准备。

结果

2.1 一般资料,128例转运危重患儿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分布:新生儿78例占 60.9 %,~1岁的婴儿30例,占23.4%,1岁以上20例,占15.6%。全部危重患儿安全转运至上级医院,收治到新生儿科72例,占56.2%,感染科26例,占20.3%,小儿外科6例,占4.6%,五官科1例占0.7%,、儿科23例,占17.9%,转运在急救室抢救5例,占3.9 %。

2.2原发病分布 转运患儿的原发病有新生儿疾病(尤其早产儿)、重症肺炎和各种感染为主如传染病重症手足口病、重症痢疾;意外伤害有溺水、药物中毒、蜂敕伤等;外科疾病为肠梗阻、肠套叠等;五官科为气管异物;其他如急性喉炎、心律失常、心肺复苏后和重度营养不良等。见表1

表1 转运重症患儿原发病分布情况

原发病 例数 百分数(%)

新生儿疾病 78 60.9

重症肺炎 16 12.5

外科急诊 6 4.6

意外伤害 3 2.3

感染性疾病 20 15.6

五官科 2 1.5

其他 3 2.3

合计 128 100

表2 新生儿转运情况

原发病 例数 百分数(%)

早产生活能力低下33 42.3

肺透明膜病 10 12.8

高胆红素血症 5 6.4

胎粪吸入综合症 6 7.6

新生儿肺炎 6 7.6

HIE 9 11.5

新生儿外科疾病 3 3.8

其他 6 7.6

合计 78 100

讨论

转运是以一个三级医院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集转运通讯联络和培训为整体的特殊医疗系统,故近年来又称转运网络3,而儿童尤其是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危重病基层医院难以具备救治条件和缺乏规范的NICU和PICU,三级医院院前急救是医学发展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的提高危重患儿存活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本组报导远距离转诊患儿均在80KM以上,路途耗时较长但均确保了转运安全,我们安全转运的体会是,重点加强转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如下:(1)掌握病史与病情,对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充分预计。转运前对病情所用药物及患儿目前情况充分了解清楚,明确危重性。新生儿还需了解母亲分娩情况,及所用药物;对于抽搐昏迷的患儿除注意突然呼吸停止外还应注意因抽搐所致分泌物或呕吐物所致的窒息;对爆发性心肌炎患儿应注意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对休克早期患儿应注意休克加重,根据病情输入不同抗休克液体,转运途中应反复评估心率、血压、及灌注情况。(2)加强沟通谈话取得家属充分理解并签字同意后才可转运。(3)充分的物品准备,转诊前仔细检查药物仪器,在核对数量同时应特别注意仪器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如电池、吸引器、复苏囊等。估计转运所需时间,备足药物及氧气。(4)转运过程中正确评估病情,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如痰堵、心跳骤停应立即停车就地抢救;途中有效维持患儿体温,新生儿体温中枢不成熟,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如果保暖措施不当,极易造成寒冷损伤,导致疾病恶化,特别对早产儿、刚出生患儿及不能进食的患儿及寒冷季节,保暖尤其重要,不论转运时间长短,应注意保暖,尤其注意头部保暖;取正确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拍背、吸痰、有效吸入氧是危重患儿转运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翻身、拍背、吸痰等操作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SaO2等情况;保持静脉开放、建立有效的循环途径便于快速给予药物。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避免碰撞、损伤患儿,注意防止液体外渗。(5)转运至三级医院前必须事先联系好。B、至目的地后应向接诊医生交代病情、初步诊断、转运前、转运途中情况及处理,如用氧量、方式、持续时间、具体用药、液体用量等,并交接病情记录及辅助检查复印件等

参考文献:

① 李长金,谭忠友,骆键等 三峡库区儿童院前急救系统的实践体会.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4):334

②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47.

第7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发病迅速。高热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惊厥持续10分钟以内,不超过15分钟,发作多在高热12小时内[1],以幼儿多见。小儿高热惊厥如不能及时医治,会持续发作甚至在第一次发作后又存在多次发作,其会导致呼吸衰竭,严重会导致脑缺氧,影响小儿的呼吸功能及脑组织[2-4]。本文通过选取我科2010年9月-2013年10月医治的74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临床资料,通过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患儿均康复出院,现将笔者所在科室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和预后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0年9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4例患儿,其中男39例,女35例,根据病因,上呼吸道感染49例,肺部感染18例,疱疹性咽峡炎5例,脑炎引起2例。

2 急救措施

抽搐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和鼻咽部的分泌物,防止误吸。将小儿衣物解松,减少衣物对小儿呼吸道的压迫。根据患儿病情进展随时准备吸痰,并将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牙齿之间,以防患儿咬伤唇舌。患儿如不能止惊者,应给安定0.2-0.3mg/kg静脉注射,及时给患儿采取低流量高浓度吸氧,避免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密切关注患儿缺氧症状。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确保医疗场所环境整洁、安全,护理过程中操作规范,注意和患儿家长较好沟通。在治疗时除了要配合医生及时医治,更要安抚家长情绪,消除家长的恐惧和焦躁心理。

3.2 控制体温

当患儿高热时易增大耗氧量,从而加重惊厥,导致恶性循环,故应立即给予降温[5]。可在患儿头部放置冰袋或冰枕,额头外用退热贴,并用热水或酒精擦身体,如背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帮助降温;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病情口服降温或者注射降温药物。高热时需30分钟-1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及时记录体温。

3.3 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可以保证静脉药物及时、准确地注入患儿体内,对后期治疗也有重要作用。同时密切关注注射过程中是否通畅、渗漏。

3.4 及时观察病情 在治疗患儿时,密切关注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体温、心率、瞳孔等)的改变,若血压升高、脉率缓慢、呼吸频率慢而不规则,则提示颅内压增高[6],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后期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并注意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和医生做好沟通,确保医生在患儿病情出现变化时第一时间医治。

3.5 心理护理 家长面对小儿突发高热惊厥,患儿家长表现为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治疗的同时告知家长高热惊厥预后良好,惊厥控制后,向家长说明高热惊厥多发生在疾病早期体温骤升时,讲解高热惊厥的预防和急救方法。

3.6 出院后健康宣教

出院时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教会家长掌握简单的物理降温方法和急救措施,发作时立即将患儿侧卧,可将筷子置于患儿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口舌咬伤。高热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故平时应预防感染性疾病,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家中应准备一些常用退热药,并掌握用法。

4 结果

74例患儿经抢救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住院时间5-10天。

小儿高热惊厥一般起病急骤,就医时家长焦急情绪明显,住院期间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给予家长情绪上的安抚,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在其急救处理中,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关键。护士的全面和细心的护理对于降低并发症和惊厥的复发至关重要。教会家长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对预防高热惊厥的早期抢救和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8-259.

[2] 程世和.金莲花合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3(5):278.

[3] 高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8.

[4] 李振聪.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钠浓度12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13):1345.

第8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关键词】 创伤护理程序; 中重度创伤; 儿科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rauma care program in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the save tim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ldren survival,reducing children mortality.Method:156 children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7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8 footwork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care program of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cess.The injury to reception time,effective rescue time,rescue success rate,mortality,length of stay,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jury to recep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using 8 footwork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care program of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 and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8%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mort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5.2%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rauma care program;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 Pediatric

First-author’s address: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1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29

创伤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儿童发生创伤的几率更高。每年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交通或生活造成的中重度创伤性损伤而接受住院治疗。中重度创伤后的6~8 h是第二死亡高峰[1],被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患儿的生存率取决于入院前的抢救和护理,如果患儿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治,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很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一个系统、准确、快速、有效的创伤护理程序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描述了本院儿科8步法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在儿科中重度创伤中的应用实例,为儿科护士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抢救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创伤患儿156例,其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4~12岁,来诊时间为伤后15 min~6 h;其中交通事故伤136例,坠落伤12例,机器轧伤8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两组病例均符合中重度创伤标准[2](Injury Severity Score,简称ISS;ISS≥16分),患者的年龄、性别、来诊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按照急诊常规护理程序实施护理[3],即: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处置或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入院以及各项护理记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该程序为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流程为外观伤情评估,保持呼吸畅通,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协助医师处置或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入院,各项护理记录,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 外观伤情评估 接诊后首先按照创伤护理ABCDE法则(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损伤程度评估;E全身检查)进行检查。患儿能否说话,呼吸是否通畅,循环是否正常,运用Glasgow意识程度评分或AVPU系统评估法迅速做出神经功能评估[4]。脱去患者全身衣服,充分查找可能的损伤部位,但要注意保暖,防止患儿体温过低,制动前需特别注意有无颈部或脊椎损伤。同时灵活使用视、听、嗅、味、触等感觉,望、触、叩、听、嗅等体检技巧,以及交谈等方式采集到患儿的资料,迅速对患儿的伤情以及严重性进行正确评估,妥善地安排好各部位的处理,对患儿的主要受伤部位和重要脏器功能及可能发生的病变做出果断的预判,确保对患儿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得到优先处理。在评价患者的病情时要有全局观念,整个初步检查过程应不超过2~5 min[5]。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专业的急诊知识、敏捷的思维、对患儿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对患儿外观预测指标特殊的敏感性。

1.2.2 保持呼吸畅通 由于婴幼儿及头、鼻道和舌体相对较大,多经鼻呼吸,下颌角过大,喉头偏高,会厌相对较大并呈“U”型,环状软骨是喉部最狭窄的部位,从而限制了气管内导管的直径,尤其新生儿,气管只有约4 cm长,只能容纳直径约为2.5或3.0 mm的气管内导管(成人气管约12 cm长)[6],如需要气管插管,对10岁以下的患儿应避免使用带套囊的导管,减少声门下肿胀和黏膜溃疡发生的机会。婴幼儿经口气管插管较经鼻气管容易。

1.2.3 监测生命体征 一般情况下中重度创伤患儿伤情复杂,病情多变,进展迅速,并发症多。中重度创伤患儿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而休克是导致该类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护士需随时严密细致地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神志等[7]。一般每30分钟测量患儿生命体征1次,始终保持收缩压在10.7~12.0 kPa,这样能降低出血量,提高患儿早期存活率;同时检测凝血功能,警惕DIC发生[8]。抢救可使用复温输液装置对重度创伤患者保暖。

1.2.4 开通静脉通道 中重度创伤多伴有大量失血,因此开通静脉通道至关重要[9]。护士在建立静脉通道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婴幼儿和青少年因其生理发育特点,其抢救过程中的开通静脉通道方式略不同于成年人[10]。首先应以置入两个内径较大的套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原则,首先穿刺周围静脉,尽量避免深静脉置管。最佳的置管位置是位于踝关节的大隐静脉和位于腹股沟的股静脉。避开穿刺骨骺生长区选择胫骨结节下胫骨的前中平面作为骨内输液通道进行液体输入相对较安全也较有效。输液的目的是婴幼儿的尿量维持在1~2 mL/(kg・h)或者青少年的尿量维持在0.5~1 mL/(kg・min)。

外伤出血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容易发生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低温和酸中毒又能抑制凝血和纤溶酶原激活,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加重了创伤症状[11],因此需及时大量补血,输注20 mL/kg的全血或10 mL/kg的浓缩红细胞,也可在患儿血色素和血型配型结果未出时以代血浆应急。抢救过程应注意保护患儿外露脏器,出血处加压止血包扎,然后进行伤肢固定,并视患儿状况给氧。

小儿体温过低是一个中重度创伤抢救的主要问题[12]。小儿经头散热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正常人。所以注意保温在儿科液体输入时也很重要,查体时,也应特别注意保暖。

1.2.5 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 在护送患者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要配备抢救药物和器械,确保途中止血包扎,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急诊科护士需熟练掌握各种创伤的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引起的继发性伤害,并在转运过程中做好转运生命体征监测,急诊科护士还需熟练掌握各种创伤的发展,对患儿的病情有一定的预见性,一旦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还需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儿科创伤患者由于其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时,往往焦虑、紧张、惊恐、哭闹,有些患儿会出现情绪失控、抵触治疗的情况,这时候儿科急诊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应该对患儿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生活照顾以及适当的心理疏导。护士应用从容镇静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稳重的姿态等非语言手段,给患儿以信任和安全感,以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安慰患儿,树立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减少患儿的不良生理因素,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关心患儿家属,主动与其交流,说明患儿的病情、发展、预后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力争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理解和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改善护患关系。

1.2.6 协助医师处置或术前准备 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要求护士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积极协助医师进行抢救。遵照医嘱对急诊患儿进行处置:如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各种皮试、导尿、心电图、X线、B超、CT等[13];并及时向医师提供有效的监护数据,同时做好采血、检查、记录、交叉配血、备血等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1.2.7 入手术室、入院 中重度创伤的急救水平,主要在于急救的反应速度和质量,因此争分夺秒地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或办理住院手续,以尽快地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争取在“黄金小时”内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4]。

1.2.8 各项护理记录 各种记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护理记录等的填写要规范、及时、准确,避免伪造涂改,以防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以来诊至术前或入院前的抢救时间、患儿生存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受伤至接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儿的受伤至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死亡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中重度创伤患儿的发生率迅速增高,特别是在伴有大出血或者休克时,有些严重危及生命,抢救的医护人员稍微延误可能就会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及时、准确、快速、有效地采取救护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和保证后继治疗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快速、准确、高效的创伤护理程序不仅体现在流程的科学性上,也要求护士有较高的专业素养[14],业务精通,现代化医疗器械操作技术熟练,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创伤专科理论和技能,有独到的急救意识和观察力,并且能够了解儿科患者的特点[15],快速敏捷地做出抢救反应。同时要求急诊科各班护士需分工明确:一班护士负责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准确抢救药物和器械,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并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另一班护士负责开通患儿静脉通道,协助医师进行各项处置,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加快抢救节奏;各相关科室协调工作,密切配合,缩短辅助检查时间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的保障。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中重度创伤患儿的抢救过程中采用了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在实施生命体征监测之前,先进行了外观伤情评估和保持呼吸畅通,通过对患儿外观伤情进行评估,结合采集到的患儿资料,得到准确的伤情判断及严重性评估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正确伤情等的判断,合理对各创伤部位进行针对性护理,节省了抢救时间。本研究中,通过系统的中重度创伤护理程序8步法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本院的创伤护理程序通过快速、准确、高效的实施抢救,使急救护理工作规范化,大大缩短了中重度创伤儿童的救治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同时该创伤护理程序的实施还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抢救过程动作更迅速敏捷、观察能力更强、急救技能更高,而且提高了中重度创伤儿童的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者的态度,对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爱芝.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35):171-175.

[2]余翎.ISS与CRAMS创伤评分法在急诊多发伤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4,16(2):99-101.

[3]沈淑芬,陈冰玉,汤萍.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中绩效模式的构建与成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108-111.

[4]陆小琼,郭亮,谭素贞.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73.

[5]张莉.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21):4816.

[6] Ramasubbu B,McNamara R,Deiratany S,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and necessity of fracture clinic referrals in a busy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J].Pediatr Emerg Care,2015,20(4):521-523.

[7] Mattsson J,Forsner M,Castrén M,et al.Caring for childre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an observation study focusing on nurses’ concerns[J].Nurs Ethics,2013,20(5):528-538.

[8] Conner N E,Uddin N.Predictors of intention to refer to pediatric palliative or hospice care[J].Am J Hosp Palliat Care,2015,26(6):210-224.

[9]尹红,李娜,马玉容.集束化护理在CABG围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16-19.

[10] Moyer D L,Carpenter J M,Landon M A,et al.Nonaccidental trauma:guidance for nurses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5,27(2):167-181.

[11]李桃梅,王元凤,董佳丽.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77-78.

[12]魏宝英.预见性护理对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4-25.

[13]杜佩红,魏薇萍,王飞燕,等.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实用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32-34.

[14] Kassam-Adams N,Rzucidlo S,Campbell M,et al.Nurses’ views and current practice of trauma-informed pediatric nursing care[J].J Pediatr Nurs,2015,30(3):478-484.

第9篇: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关键词】转运;固定;暖箱;救护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67-01

婴儿的转运是我专科医院急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儿转运由NICU负责,急诊科就承担了除新生儿以外的转运工作;出色的转运可降低患儿病死率及伤残率,我科于2011年11月至今年3月共长途转运了24例1-10月危重患儿(往返时间4小时),现将长途转运采取的不同方式进行效果比较,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长途转运24例,患儿处于较安静不躁动状态:1月龄患儿2例,2月龄患儿1例,3月龄患儿2例,5月龄患儿9例,6月龄患儿3例,8月龄患儿3例,10月龄患儿4例。13例用改良式暖箱固定转运,其中气管插管患儿4例,1例在车内实施心肺复苏;令11例患儿由医务人员或家长怀抱转运。

1.2 方法

1.2.1 转运人员 有3年以上从事急救工作并熟练掌握救护车内运转设备性能和应用的医生、护士各一,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及吸氧等各种急救操作技术。

1.2.2 转运设备 救护车、拆除透明罩的车载暖箱、吸痰装置、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推注泵、出诊箱、喉镜、复苏盒、各种型号气管导管、氧气。

1.2.3 转运方式

转运前 在前往下级医院的途中预热暖箱,到达下级医院后,先确定患儿是否可以转运,待患儿病情稳定且可以转运后,将13例安静且病情平稳患儿置于拆除透明罩的暖箱上,用暖箱固定带将患儿头朝车头端交叉固定转运;另11例患儿由医务人员或家长怀抱(患儿不配合固定)转运。

转运途中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使用车载监护仪监测心律及氧饱和度、呼吸,适当放宽吸氧的指征,使用面罩吸氧,少数行气管插管患儿,套管固定牢固;固定在暖箱里的患儿取仰卧仰颈位,减少车辆行驶中的颠簸,转运暖箱应与救护车纵轴方向一致,以减少车辆运行时对患儿头部血流的影响。怀抱患儿人员应与患儿一同用安全带固定。

转运后 到达医院后直接进入ICU,做好交接及转运记录,总结本例转运工作。

2.结果

2.1 危重患儿安全转运入院在途中治疗情况如下表

2.2 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患儿死亡。

3、讨论

3.1 用车载暖箱转运患儿的安全性高。在救护车行进过程中,路况随时可能出现颠簸或急刹车、紧急情况,暖箱固定带固定可防止车颠簸震荡对患儿脑部血流的影响,而怀抱式转运的患儿在救护车遇急刹车时由于事发突然有可能被抛出或随抱患儿的人员一起摔倒;由于转运患儿病情较重,转运时都带有监护、氧气通道,大部分患儿都有液体通道,固定在暖箱上的患儿,各部分的通道没有相互缠绕,而用怀抱式患儿身上的各通道易缠绕,不利于医务人员操作或很易脱落;在转运时要尽量保持转运前的监测和治疗的连续性,平卧患儿有利于医务人员观察和护理操作,可降低转运中的风险及转运相关的病情恶化、死亡率。

3.2 车载暖箱转运时有助于患儿的保暖。有效维持患儿体温是转运成功的重要环节,低体温可造成患儿重要脏器的损伤,如肾功能的损害、肺损伤。冬季转运危重患儿时,患儿由于管道较多,衣物穿的都较少,用棉被包裹保暖,,患儿上车时体温较低,因在转运前已提前预热暖箱,且救护车内密闭并开暖风,患儿被固定在暖箱里时背部温度接近32度,在救护车内进行操作时患儿不会因打开包被而体温降低;怀抱式患儿基本是用包被保暖,如操作后回造成患儿体温降低后很长时间恢复。

3.3 平卧位固定使呼吸道通畅。由于婴儿和新生儿特点较相似,颈项短,如使用仰颈卧位可使婴儿呼吸道通畅,怀抱式婴儿的因素易造成患儿气道受阻,面色发绀。对于4例气管插管的患儿,护士在进行吸痰护理操作时,更加容易。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危重患儿(1-10月龄)长途转运时,利用暖箱固定带将患儿固定在暖箱上的方式转运,由于在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安全有效的固定患儿,并采取了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监测生命体征等措施,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患儿家长对在救护车固定患儿,避免车辆行进中突况的二次损害,医务人员可在救护车内实施与在医院内同样治疗的满意度极高。

参考文献:

[1] [英]/LaDuke S∥DimenS Crit Care Nurs.救护车转运病人时护士应注意自身安全2000,19(3).32

[2] 刘大为.重症患者转运的专业化:一个移动的ICU.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1

[3] 姚庆云 肖敏 张德生 林霞 王瑞芬. 41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分析.中国小儿急救杂志,2007,08(14):335

[4] 马文成 王玲. 院间转运危重儿童使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临床研究.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年第1l卷第4期

[5] 于香兰 孙献武 李媛春. 可调颈椎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77

[6] 周玉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