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计算机专业课笔记精选(九篇)

计算机专业课笔记

第1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设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校均设置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然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绝非仅由计算机英语其专业性、实时性、严谨周密性的特点决定。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对目前国内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讨论,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问题当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英语所选教材一般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直接使用国外经典的原版图书。其优点是图书本身质量过硬,内容丰富,语言原汁原味。但缺点同样突出,即文章内容过于深入,用词用句较难,假如受众英语水平不佳,会很快失去学习的动力。第二种情况是使用国内出版的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教材,其优点是所选文章难度适当,符合中国学生英语水平。但缺点是,存在内容老旧,改版更新缓慢,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且具有普通英语教材的痛病,即过于注重教师讲授环节内容的安排而忽视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富于启发性、娱乐性的练习。

2.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具备授课能力的师资不足。一般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本身专业知识丰富,但英语相对薄弱,而公共英语教师虽然对语言本身有着很好的掌握,但由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缺失,显然也无法胜任这门课程。

3.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相比重点及本科二类院校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这就直接造成了一种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在专业英语还没有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就已经从心理上认定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这门课的。

4.传统授课方法中存在的弊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教师以我为主,上课形式单一,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仍旧是“词汇解释”加“文章翻译”。笔者并不是认为这两种手段不可以使用,相反,我们认为,这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方法过于单一,必然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以人为本”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的教育,其中心思想就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努力开发与利用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的学习积极性。

1.教学资料的选择我们强调教学资料的概念,这不仅仅指的是一本高质量的教材,还包括其他一些补充材料。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需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内容丰富,有较宽的知识面。第二,语言规范流畅,用词地道。第三,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但是,笔者认为,再高水平的教材也不能是我们授课的唯一理论来源。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在充分研究教材本身的前提下,取其精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多方面寻找补充材料,这既包括文字材料,也包括其他的视听材料。

2.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具备渊博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扎实的英语功底,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笔者认为,较强的心理启发能力也是授课教师应当具备的。这是因为:第一,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是我们能够出色地完成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基石。第二,我们强调授课老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启发与调整能力,也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的。以笔者的实际经验举例,他人英语学习的成功经验,对树立学生坚定的专业英语学习信念十分有益。

3.丰富教学手段科学的课堂教学手段,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全部参与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来。

(1)针对计算机专业词汇数目庞大,晦涩难记的特点,传授学生多种单词记忆的方法,比如情景记忆法、音标记忆法、分类记忆法、词根记忆法、词义起源法等。比如apache这个单词,就可以结合它取自“apatchyserver”的读音,表示充满补丁的服务器这个典故,帮助学生记住单词的意思。

(2)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中长句、难句较多,各种短语和从句互相搭配,比较复杂的特点。笔者采用教师示范加学生练习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示范阶段,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以语法成分的角度,将长句划分为若干短句,然后再各个击破的方法。在学生练习阶段,既可以请学生独立翻译,也可以将学生们分组,进行翻译比赛,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们学习到了专业英语的核心方法。

(3)针对传统专业英语教学与其他计算机学科仅仅是知识点交叉的弊端,特意引入了“同感教学”。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词汇量庞大,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此时,笔者会类比学生在LINUX课程中遇到的VI编辑器的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就像VI的学习一样,仿佛攀越一座高山,上山路陡而长,看不到尽头,不过一旦坚持下来,登上了山顶,便马上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4)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节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们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不仅包括文档类的作业,比如翻译练习等,还包括其他的形式。如要求大家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尽量使用英文版的操作系统或软件。

(5)在有限的教学环节,笔者还专业挑选国外拍摄的计算机类的优秀的纪录片给学生放映,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使学生们获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

四、总结与展望

第2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 职业岗位需求;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69-03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raining room based on

future posi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en Gaofeng

(Zhejiang Yuying Vocation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raining roo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ocusing on the need of future posi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need of computer maintenance and repair course, a design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computer maintenance and repair training room is proposed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eaching, training, skill contests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exams.

Key words: demand of future position;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raining room

0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逐步兴起,截止2014年7月,全国具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有2246所,其中高职高专1327所,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已占半壁以上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高职院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必然要经历实验实训的模拟仿真阶段,才能顺利进入企业,实现零距离的就业。

在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基石,社会正常运作的纽带。台湾将技职院校学生视为社会的中间力量。台湾职教专家陈博士曾说“是高职生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大量的社会工作是他们完成的,这些孩子要鼓励。当你们老了,载你去看病,做饭给你吃的是他们,帮你们修车的是他们,陪你们安度晚年的也一定是他们;成龙成凤的孩子也许在国外,也许没时间,只是在你生命最后一刻的时候回来看一下[1]。”

高职院校同时还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区域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的任务。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作为培养合格“职业人”的环境,是学校教学、实验、实训的重要基地,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产品、验证成果的重要场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各学校的实验实训室数量逐年增加,使用频率提高,开放时间延长。如何有效地设计一体化的实训室教学与就业岗位衔接,已成为现阶段实训室建设与教学共同关注的焦点。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1.1 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纸上谈兵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最大限度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1.2 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是集理论性、操作性与应用性于一体,以满足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为出发点,同时也辐射到其他开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的相关专业实训需求。从计算机各配件的性能指标、选购、组装,到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调试、分析、排故、维修等环节,逐步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同时在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计配套的考核评分体系,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培养出能适应计算机销售、采购、组装与维修等IT行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需求

2.1 就业岗位需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生产、办公、通信等方面的重要工具。工作岗位中的计算机如果不能正常使用就会对实际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当下以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其卓越的性能与设计赢得了年轻人的追求与热捧,它不仅能实现原手机功能,也增强了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嵌入式结合应用,如移动实时导航、移动网络社交、移动网银支付等功能,推动了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14年11月11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网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电子商务公司利用“双十一”活动载体,有454名学生参与实战,利用电子商务综合一体化实训室平台为合作企业创2亿多元销售总额的奇迹,其中学生实现7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35%,单个学生销售量最大达30多万元[3]。由于提前配备了专业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员调试服务,因而保障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正常运转。这显示出当前各个行业中对电子产品售后维修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计算机组装调试与维护技术课程学习的必要性。

2.2 专业教学需求

人才培养是为市场需求所服务,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用人单位考察一个人时,不仅看学历,更在乎学历背后的综合素养及应用能力。“我们需要的学生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能调整与充实自己知识层面,特别是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是用人单位招聘中常说的话。浙江育英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定位是“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4]”。目前我院每学年开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的专业有4个,共10个班级,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72课时,其他专业是36课时。由于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未及时更新,硬件设备基本处于报废状态,无法开设系统安装维护等相关软件实训,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实践教学需求,课堂中只能展示以往硬件产品、设备的组装等操作,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实训室的更新建设同时也可辐射到开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

2.3 课程配套需求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很多实训项目要依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来完成。通过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更新建设,可以把现阶段的多媒体课堂转移到实训室,形成教、学、做一体化,使任务驱动教学在实训室中得到充分的开展。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更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操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现场使用电烙铁焊接、万用表检查、电热风式拆焊等维修工具的演示,让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接触了实际维修环境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能完成整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同时能满足每班约40名学生的实训教学需求。

2.4 技能比赛与职业资格考试需求

以赛促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参加技能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习课外技能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5]。2006年9月浙江育英职院信息技术系学生参加了的杭州市首届计算机(微机)调试员大赛和浙江省第二届(微机)调试员大赛,有5名学生进入前10名,并代表杭州市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微机)调试员大赛,其中3名学生获得大赛1、2、3名和团体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时新建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为参赛学生提供了配套的学习场地,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和练,大大增强了实践操作性,这次大赛的主要目的就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取得技能大赛好成绩是对培养人才的肯定,也对学校在实训室配套建设上提出了要求。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2009[3]号文件精神,学院各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定位为“计算机装调员”,目前专业教学与职业证书制度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本实训室的建立不仅可以作为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实践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结合,而且还可作为“计算机装调员”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场所,满足学生的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鉴定需求。

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

3.1 设计理实一体化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结构

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专业教学、课程配套、技能比赛与职业资格考试等需求,结合实训室场地实际情况,实训室建设方案规划如图1所示。

<E:\方正创艺5.1\Fit201501\图\sgf图1.tif>

图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结构图

3.2 产品展示区

产品展示区主要用于对以往计算机主机各主要配件的展示,可以做成展示柜,按年代分层展示各个配件,如CPU、主板、显卡、内存、硬盘、光驱、网卡、声卡、电源等,也可展示一些计算机外部I/O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使学生了解目前主流配件跟历史配件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的对比,了解硬件发展阶段史。

3.3 装配调试区

装配调试是本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学好维护技能的主要实训区域。实训室的场地面积选90平方米左右,放置的电脑数量为40台。装配调试区可以分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两个区域,装配硬件调试区可以利用学院即将淘汰的20台电脑,让学生进行硬件装配调试,可完成台式机的组装流程、硬件故障排除等实训,学生实训过程中难免对硬件造成损伤,即使对硬件造成损伤也能使经济成本最小化。装配软件调试区向市场采购20台主流配置的机器,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电脑硬件配置,可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GHOST软件的使用等实训。上课过程中可以实现软硬件交差实训,避免新主机让学生进行组装调试,大大降低了新机器的损坏率。

3.4 笔记本维修工作室

笔记本电脑以其便携、节能等优势成为目前发展的主流,但笔记本电脑的维护与维修是个问题,市场对笔记本维修人员存在大量缺口,因此在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开辟“笔记本维修工作室”已显得十分必要。

笔记本电脑维修工作室所需的维修工具见表1。本工作室的成立不仅可以面向专业教研服务,还可以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对笔记本电脑故障进行维护维修(如常见的笔记本电脑故障:①笔记本电脑开机后电源指示灯亮,屏幕无显示;②显示屏亮度偏低;③笔记本电脑开机后电源指示灯亮一下就灭,等等。)还可以吸收一部分兴趣学生成为工作室成员,让学生在实践环境锻炼中成长,积累维修技能,本工作室也可成为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载体。

表1 维修笔记本电脑所需主要工具表

[工具类别\&工具名称\&说 明\&拆装工具\&螺丝刀\&4mm*100mm十字形螺丝刀1把,内、外六楞螺丝刀各1把\&镊子\&不锈钢普通型1把\&钳子\&直头和弯头各1把\&拆机撬棒\&1个,主要拆键盘和显示屏\&焊接工具\&电烙铁\&30W外热式和35W内热式各1把\&热风枪\&850型热风枪1台\&吸锡器\&用于吸多余的焊锡1台\&测量工具\&万用表\&UT60数字型1台\&清洁工具\&毛刷\&25mm棕毛刷1把\&皮老虎\&乳胶材质1个\&]

3.5 维修工具存放区

主要存放十字形螺丝刀、一字型螺丝刀、RJ45网线钳、尖嘴钳等各类维修工具。

3.6 材料存放区

主要存放实训辅助设备,如网线、系统安装光盘、空白光盘、水晶头、实训手册、实训报告等。

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后的预期效果

4.1 开设的主要实训项目及理实考核评分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成后,能完成实训项目及理实评分考核卡,见表2。

表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考核项目卡表

[姓名\&学号\&技能考核50%\&理论考核

20%\&平时成绩

15%\&职业资格

证书15%\&总评

成绩\&\&\&\&\&\&\&\&序号\&实训项目\&考核内容\&配分\&得分\&扣分原因\&1\&计算机硬件配件认识\&①了解以往计算机配件②熟悉当前计算机各主流配件\&3\&\&\&2\&Rj45网线制作\&①T568A与T568B的排线顺序②制作技巧及美观度③测线仪进行验证等\&3\&\&\&3\&计算机组装与测试\&①掌握台式机组装流程②高级格式化硬盘③BIOS参数设置等\&5\&\&\&4\&操作系统的安装与测试\&①掌握单机传统安装操作系统方法②掌握U盘引导PE界面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②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③常用软件的安装方法等\&5\&\&\&5\&系统优化和性能检测\&①掌握TuneUp Utilities软件进行优化的方法②掌握使用“鲁大师”软件对系统的组成部件进行性能检测③注册表修改等\&5\&\&\&6\&GHOST软件的使用\&①掌握用GHOST软件来进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②掌握用U盘启动windows PE界面对GHOST软件的运用③通过GHOST软件来恢复网络多台计算机系统等\&5\&\&\&7\&光盘刻录

制作\&掌握数据、音频、视频、映像等格式的CD和DVD光盘制作\&4\&\&\&8\&计算机硬件故障排故(台式机)\&①掌握分析引起故障原因②掌握判断故障方法(点亮硬件故障系统最小法)③理解主板主要电路的维修技巧④掌握各维修工具的使用\&6\&\&\&9\&计算机硬件故障排故(笔记本)\&①掌握分析引起故障原因(开机指示灯显示正常但显示屏无显示等)②掌握判断故障方法(点亮硬件故障系统最小法)③掌握主要故障部件的更换④掌握各维修工具的使用\&6\&\&\&10\&计算机软件故障排故\&①理解引起故障原因②掌握判断故障方法及修复过程等\&4\&\&\&11\&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①掌握家庭网络互联应用②掌握校园局域网的应用③掌握常用网络命令使用并能实现数据共享等功能\&4\&\&\&指导教师签名:\&技能考核实得分:\& 年 月 日\&备注:理论考核(期末安排理论考试,卷面100分,占20%);平时成绩(点名+作业+提问,占15%);职业资格证书(考取高级工“计算机装调员”职业资格证,占15%)。\&]

4.2 贴近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学生在校学习、提升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而在就业问题上,企业对应聘人员的要求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动手操作本领和应聘单位对动手能力的高要求仍然存在很大断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就业难的现象[6]。根据市场计算机维修类岗位特点,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实一体实训室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上岗适应性,学生在掌握主板、笔记本电脑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可向网络设备终端及小型家电产品的维修进行辐射,如电视机、电饭煲、电磁炉等维修,不仅可以满足专业的上岗需求,还可进行自主创业,使学生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加强了就业岗位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沈高峰.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师资培训见闻之启示[J].齐齐哈尔高等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5:28-30

[2] 百度百科.

[4]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应用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

标.

[5] 沈高峰.高职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济南职

业学院学报,2012.2:76-78

第3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计算机;专业教学;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Z443-2015(04)-(0072)-(03)

作者简介:裴春(1976-),男,贵州铜仁人,贵州省铜仁职院信息工程学院高教计算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掌握计算机的技能也显得日愈重要。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提高,来华留学的外国籍学生越来越多,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政府从战略高度对来华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要遵循《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规定》等相关规定,按照教育部“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思路,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形成适应来华留学生的招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机制等。作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所贵州省职业院校,对于留学生的教育而言,截止到目前已经招收了三届外国留学生(留学生来源于: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喀麦隆、越南、蒙古、俄罗斯、叙利亚、埃及等国家)。对于留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不仅取决于本院能否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在学习期间———顺利地完成这种跨国的专业文化交流、学习的心理适应性过程。

一、留学生的文化水平分析

由于留学生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所具备的实际文化水平、汉语能力、学习能力均不尽一致,这就导致了教师与留学生的或多或少的交流障碍。例如:①在本院学习的绝大部分老挝留学生,因其汉语水平本身就极高,常常被一些中国学生误认为其是中国人。而且,绝大部分老挝留学生,其风俗、生活习惯及文化心理适应性皆类似于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这些老挝留学生在中国的专业技术学习和生活,往往能够较快适应,其在校学习成绩亦极好。②非洲喀麦隆的黑人留学生,因为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如语种、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情感体验、行为模式等,加上饮食的适应性,其汉语交流能力就不太理想。这些非洲留学生来华后,其所处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本院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往往会产生大大小小的各项不适应,这就尚需提高。③一些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其来华之前,均参加过中国汉语水平(HSK)的考试,考试成绩也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并获得了颁发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但其在本院的学习积极性上则并不太高,其适应教学环境的心理能力与灵活性亦有待提高。④某些东盟留学生的语种并非英语、法语、俄语等常用的外国官方语言,且外语语种较为生僻。这些东盟留学生与中国师生进行汉语日常性简单对话尚可,但其对中国教师上课时讲授的一些计算机专业术语或某些汉语方语,则相互摇头表示茫然无知了。由此而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让留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时有更好的适应性,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帮助外国留学生克服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适,以使他们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作出适用于留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能让学生学习时立杆见影、学以致用,并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二、制定合理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在当今信息社会,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诸多产业的相互渗透和飞速发展,逐步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工作结构和生活方式。为了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留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在制定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书之前,就应该对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了解留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调查留学生的汉语交流水平、留学生的学习经历、由何校何专业毕业、是否在出国前已掌握某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如:Word、Excel、PowerPoint办公软件)、对中国专业教育的认知程度、对学习的相对适应性、对日常交流及饮食的适应程度等。另外,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留学生所携带来华的笔记本电脑配置,尽可能让其检查一下笔记本电脑的中文版软件/硬件的兼容性,以及安装相应翻译软件的事项等。在充分了解留学生来华前的汉语水平、计算机基础、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与需求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制定相对合理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解决好留学生这一群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适应问题,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留学生教育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选择适宜的理论与实训教学方式

当今计算机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得很快,计算机多媒体中的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通信、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因此,掌握处理计算机专业技术对一个计算机操作人员是必要的,培养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今后一个时期用人单位的迫切要求,也是职业院校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1.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因材施教

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搞好理论授课方式,以突出掌握实际中正在使用的技术和新近有可能推广的新技术。因此,要求上课时必须随时掌握本学科的动态,同时增加技术学习内容,其教学为教师指导、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技能型人才。教学方法的主要流程为:①借助于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功能,明确理论教学的目标,通过对典型的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大胆进行探索实践,结合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②众所周知,“学习=记忆+比较+应用”。根据要完成的课程任务,选择学习资源中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集中性学习,借助于教室多媒体系统的演播投影功能,将学生的操作成果在全体同学中进行展示,从简单的模仿开始,最后学会创新制作等,使用成果展示激励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后续积极学习的热情。③要让学生在具有真实问题情境的任务驱动下探究学习(例如一些模拟练习软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各小组探究的不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异同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最后完成一个个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此外需要强调一点,某些班级可能存在分属两种以上不同国籍的外国留学生(例如中国、老挝、印度尼西亚的学生同在一个班级上课),而该班级的所有计算机专业授课教师,则几乎不可能同时都精通好几门外语。同样,在理论教学中的计算机专业授课教师,更不可能面对A国、B国留学生时,同时同步地讲授起A国、B国的外语。所以,计算机专业授课教师在理论授课前所编写的授课计划、PPT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料,有条件者应需要尽可能将其翻译为外语版资料。同时,对于某些语种生僻的外语,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中的在线翻译系统,将中文版授课计划、PPT电子教案等翻译为留学生能够阅读理解的外语,可将之一并交予留学生以利其学习,同时亦增加了留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因为泰国文字与老挝文字有90%类同(类似于简体字与繁体字),两国的学生均能阅读。笔者就曾在PPT电子教案里的每一行汉字下方,翻译了对应的泰国文字,交予了老挝留学生,并让其在上课时用笔记本电脑翻阅相应参考资料———在课前,发予学生的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既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的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同时又可以让留学生在理论教学中,较为方便的观阅授课内容,不会让留学生在学习中犯某些专业性术语的常识性翻译错误,使之不发生记录于《课堂笔记》中模棱两可的学术失误,从而避免了贻误学习的情况发生。

2.在实训教学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在实训教学规范方面,学习以教师教导与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就目前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遵照老师布置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指导书、手册等规范的规定完成任务。这个过程对实现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必需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原理之外,去熟悉规范和规则,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完善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也使将来实验设备能物尽其用,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要结合工作中的相关指标要求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专业课实验教学大纲和专业课实验项目,对专业课实验报告的规范化也要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使得实验教学向规范、专业的方向迈进。要强化学生能力效果的培养,并及时更新教学手段,提高上机实验操作教学。要组织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但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留学生一般对事物的认知都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在实训教学中常常表现出自身的个性,有比中国学生更强的表现欲,渴望自己才能的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和发挥留学生的积极性,鼓励调动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向上的热情,提供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以满足其荣誉感的需求。

第4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CDIO;实训环境

基金项目:2011年申报武汉属高校科研课题《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NET方向实践教学改革》(编号2011101)

为了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使学生熟悉软件企业软件开发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及动手能力。促进在校大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到实际,广泛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真正解决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脱节,填补中国软件领域的人才缺口。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在实训环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进。

1、软件技术专业软帝实习计划—企业认知性实习

根据软帝在软件行业多年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发经验,以实现具体的项目为手段,穿插先进的技术课程讲授,使用企业级软件项目的开发工具和平台,引导学员参与项目讨论,安排资深项目经理指导,让学生感受企业式项目开发流程和技术,加速由在校生向职业人士的转变,从而增强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这是一件三方受益的合作,培养学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的兴趣,让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体会、让学生了解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让学生对软件开发领域的最新技术有本质的了解,参与企业软件开发团队,促进就业;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建立人才储备库,便于及时准确招到合适人才,满足自身及其合作伙伴用人之需。对于学校来说,增加了一个实训合作平台让学生能真正的参与到真实的实训环境,教学内容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变得有血有肉丰满起来。

2、软件技术专业厚薄班与软帝班

从11年开始,软件技术专业与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两个软件厚溥班,与武汉软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一个软帝班,这三个以企业冠名的班级全部由合作公司派出资深程序员授课,教材与教学内容由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发,具体实施见下表。通过引入企业人才,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项目于压力,确切的体会到职场环境。

3、 软件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与无锡海辉软件(国际)集团、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开展了较为深度的联系和合作。这些企业成为我院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批量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并给予实习补贴,同时接收我院应届毕业生就业。建立了成效较好的实训基地。

4、软件技术专业笔记本学院

计算机学院共有实训室47间及一个虚拟三维演播室,承担计算机学院所有计算机专业课程及全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实训室中除思科网络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等7间专业实训室,其它都是通用实训室。每间通用实训室配置计算机50台左右,共计计算机2000余台,还需大量的交换机、机柜、通信介质等配套器材。

由于计算机硬件更新速度快,软件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往往购置的计算机在三到四年已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往往又需购买软硬件进行升级。根据相关规定,实训室计算机最迟会在八年内报废。根据去年建设成本估算,每间实训室硬件费用最少为人民币:210279.62元,成本巨大。

综合考虑,拟成立“笔记本学院”,具体做法为:在计算机学院2014级新生中进行试点,新生进校时必须购买指定参数以上的笔记本,学生自己保管、维护。如果试行情况良好,可逐步在全校学生中推广,把我校建设成为新型“笔记本职业学院”。与之配套工程:改造5号教学楼为全楼层无线局域网覆盖,逐步改造相应楼层桌椅,使之适应学生携带笔记本上课,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教学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教室同时具备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多种功能,可大大缓解学校教学资源的压力。

5、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学分替换计划,见下页图1。

第5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培养与提高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门培养学生实践专业技能的学科。中职生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练就非常熟练的、操作能力极强的专业技能。学好计算机应用专业极强的专业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能力。下面,笔者就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谈几点体会。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既是一次教学业务的创新,更是一次教育思想的革命,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改相关的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触及。那就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到“以岗位技能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以及这一转变带来的管理模式改变、管理内容的增加、对师生转变教育思想的教育引导等工作,也有个从不适应到基本驾驭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给专业发展带来的进步,如教学设备的完善、高技能新技术的引进、专业培养方向的清晰明确、社会反响的肯定等逐渐显现。在改革中,先进教学手段得到应用、教研科研和职称学历都有不断提升;学生在改革中学到了实用技能、专业发展基础和工作就业能力等都得到强化、文化素质提高,大家体会到了改革的好处、看到了改革的意义、更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三、重新研究设计培养计划

关键是对课程进行整合,对培养计划进行修订、重组。改革要求打破了原有的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了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借鉴教育模式中“倒推式”的课程开发方法,以就业岗位群为导向重构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体系。大幅整合课程,加强技能课程比例。重新、分析认识课程性质。积极研究、探索、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实践精华,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办学特色逐渐清晰和凸现,教学模式更加切合我校工作实际,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根本思想。

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中级职业技能及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专业操作、检修、管理及技术等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此,重点是双师型的培养和聘请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规定人数。教师通过带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搞社会技术服务、科研项目等培养能力。

五、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计算机应用专业按照“一结合双兼顾”的指导思想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与科研、科技服务兼顾,专业学习与技能等级考核兼顾。学校加大了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专项经费,贷款扩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所、校内实习工厂,增加实训基地。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等。

六、教材、图书资料建设

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材整合的要求,同时考虑教师提高专业技术层次要求,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教学与教材建设,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编辑改版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等系列教材,在更大范围推广了教改成果,产生一定影响。既要学习理论课程,也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与设计等。

七、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

开展与教改有关的教研科研活动和科技服务,促进科研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管理要正规化、制度健全,教学文件实现计算机管理,配合学校进行各项管理。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实行了学生网上评教。学校制订了教学评价和奖惩制度,并及时兑现,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考试制度也进行了大量改革,专业教学的成绩测试采用了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答辩结合、考试与考查结合、平时与结业结合等多种方式。

八、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

任何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概念的建立,都要经过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而任何一项技能计算机应用专业理论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操作技能都将很快提高。这个专业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实践的学习。学习好这门课,首先要对一些概念进行理解,注意上课做笔记,这门课注重点是理解不是死记硬背。其次这门课主要学习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简单操作,这里你要死记硬背那些指令,必须记住背熟这样编辑程序,这个课程主要靠记性你记住了你就学好了。

九、改革考核评价方法,让学生重视

上机操作课程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门专业行极强的应用技术,该专业主要培养能进行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的人才。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掌握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中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凭借自身专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动手能力必须过硬。当下,许多中职校学生在评价机制中的过程性评价较为匮乏。如果能把学生在计算机室学习的环节设定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相信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操作课程的重视程度,减小上机操作课教学的难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可以达到让整堂课“活”起来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集思广益,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十、结束语

第6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课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30-02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包括手工绘制和使用计算机绘制)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今后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基础和保证。

一、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作图的方法;②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阅读方法;③贯彻国家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了解极限与配合等有关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④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操作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①培养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构思创新能力;②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培养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③掌握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中、高级制图员及计算机绘图师等技能的资格考试,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④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性工作能力;②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③具有工作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1.教学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理论和实践理论的紧密结合。增强全新的、实用的内容和知识点,并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善于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来。采用教师备课与学生预备课,教师讲授与学生讲练、讨论等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总之,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而充分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三维造型软件制作形象的三维立体模型,以表达零件的三维结构,采用flash等动画软件制作形象生动的动画(如常见的几种螺纹连接装配过程,轴类零部件的装配过程),以表达零部件的装配工艺及结构要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构造思维空间模型,有效地降低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③重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到实习车间进行一定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指导实践的哲理。这可利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钳工和车工实习机会,让学生认真观察车间的机械设备,了解常见的零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根据生产要求,先绘制出工程零件图,然后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实际零件。对于一般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在课堂上不易讲清楚,可到车间现场讲解,使其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为了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需注意一下几点:①坚持必须够用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出发,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画图、读图能力是教学任务重点。对于机械类专业应重点系统讲解的内容有正投影规律、基本体三视图、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一般零件图的画法及其读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及其读图的方法。在测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②组合课程内容,注重计算机绘图与手工绘图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各种需求的能力。传统的手工绘图方法是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重要方法,同时,计算机绘图也已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企业很多新产品的设计,老设备的改造,旧技术图样的磁盘保存等技术图样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计算机绘图能力又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能力。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零件、机器设备的测绘,其中很重要的两步工作就是先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再依据草图直接运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满足企业对制图人才要求的重要实践教学。对于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Auto CAD软件的二维绘图的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的应用,使学生具备应用CAD软件绘制一般的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③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正常理论教学环节中的手工绘图训练、草图训练和形体构思训练等,此外,安排零部件测绘周(18学时)、机械AutoCAD上机实训安排40学时,可推荐学生参加国家制图员职业技能考试。

三、考核评价要求

1.评价理念。本课程为技术基础课,熟练掌握是最终目的,但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变片面、一元、重知识量化(分数)的评价为全面、多元、重个性全面发展(认知、技能、情感)的评价。改传统评价方法为采用过程性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和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能力测试相结合等综合评价方法。

第7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慧锋,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讲师,经济师,广东佛山528041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8―0174―0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的教学,应该根据社会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及其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工作环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相对都比较短,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其技能实训教学,普遍存在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对财会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笔者根据自己20多年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核算管理工作实际及大学所有的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亲身体验,试就会计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建设及实训实操教学改革进行如下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及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高职院校大都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其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本来就比较薄弱,特别是非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理工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问题更为突出。尽管教学计划每年都在更新,但很多弊端还是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

(一)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实践技能实训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不尽合理

只要翻阅最近各高职院校的招生信息及浏览相关网站,就不难发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设置的比例不合理,理论课程过多,职业实践技能实训课程过少,有些院校甚至没有开设专业职业实践技能实训课程。

1.公共及基础理论课程所占学时学分比例过高且专业理论课程偏多。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存在着会计专业公共基础理论课程重复设置及课程所占学分过多的现象,这些课程学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30%~35%。有的公共课程学分太多,如大学英语12学分,英语口语5学分,在校学习有3~4个学期开设英语课;数学课有的院校安排了经济数学、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3个学期约10学分;有些院校开设法律基础、经济法、合同法、税法等法律课,有8~10学分。时下高职院校的专业理论课程,大约占了必修课总学分的65%~70%。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偏多且内容多有重复。如有的会计专业就开设管理学、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经济法、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计学、财政与金融、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职业生涯规划、人文艺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会计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实务(1)、(2)、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税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ERP软件应用、财务软件应用、EXCEL财务应用、数据库应用、会计报表分析、涉外会计、审计实务、银行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专业课程,且多为3~4学分的课程。如此种种,使得本应开设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因被占用大量的学时和学分而无法安排。

2.会计专业的社会实际工作需要的课程没有开设。凡是有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都能从上述情况中看出问题,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者不必要的课程开设过多;另一方面则是工作实用性强的课程却未开设。比如未开设财经应用文、会计英语、公共关系学课程等。

3.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实操课程学时安排较少。按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应达到40%。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有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但课时数不够,有的课程根本就不安排实训课,如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有的课程有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但实际教学时则往往被所谓的案例分析及作业等所替代或被其他课程所挤占。

(二)会计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实训实操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课程实际安排较少,而且还存在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等脱离实际工作需要的现象。

1.专业课程开课时间设置不当。课程安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前置和后续课程的顺序安排错乱,颠三倒四。比如,还未学习“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却先学习“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审计”;还未学习“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就安排学习“审计学”,学生都还不懂得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怎么就知道对其核算进行审计了呢;还未学习“会计实务”就安排学习“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学习“经济法”或“税法”与“会计实务”等就安排学习“税务会计”等等,这使教与学双方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实操实训相脱离。当今我国的经济法规日益完善,不断颁布实施一些新的法规制度,所以财经类教材更新换代很快。但是有的教师为了不用备新课等,多年都使用旧教材授课,使得不少因调整更改而过时了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内容及教材仍然被使用。如财政部已经于2007年1月1日颁布实施38个新财务准则,有的直至现在都没有被更新到现行教材中实施及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还在使用旧的教材及其会计科目授课并进行实操实训。还有的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训训练内容不一致。上理论课讲授的是一个内容,但进行职业技能实训的却是另一个内容,而且该实训内容还是以后的理论课程才学习到接触到的。如还没有讲完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就进行综合的“编制会计分录、税金、工资、成本的计算及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的全套会计实训;实训资料也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有的从第一学期到以后的各个学期实训都使用同一套资料,使用的单位名称还是和第一学期一样,只是增加一些内容,没有新鲜感,学生提不起兴趣。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职院校应当针对会计专业的公共和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太多以及不必要课程的重复设置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增强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的力度。科学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或者是流于形式的,应该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防止出现“教学计划年年换一重复课程换不掉一实训课程增不了”的怪现象。首先要改革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其次增加实践及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及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与时俱进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等等。

(一)着力改革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安排

在每年都更新的教学计划中,各个专业(方向)所安排的课时及学分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公共基础理论课设置太多,课程内容重复,势必占用很多的课时及学分,使本应安排设置的技能实训课程因此而受限制。在每年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调整时,要真正落实教育部“适度、够用”的原则,酌情削减公共理论课程的课时和学分,适当增加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实训课时。要克服专业课程安排设置要“多而全与面面俱到”的思想观念,不必攀今比昔,不必“你有我也要有”、“以前有现在也要有”等等。将改革课程设置所腾挤出的课时安排会计主要课程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除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开设的德育、体育、心理等必修课外,其余不必开设过多。笔者认为,开设4学分《经济数学》、6学分《会计英语》及《英语口语》、4学分《经济法》、2学分《财经应用文》、2学分《公共关系》等课程即可。在这里主张开设《公共关系》课而不开《人文艺术》课,原因是会计人员工作时要与方方面面的人员打交道,既要不违反相关财务规章制度而管好财与理好财,又要学会与人为善,尽量不把彼此的关系搞僵,则学会社交礼仪及与人交流沟通的知识,显然要比学人文艺术具有欣赏不同风格作品的知识重要得多。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的一些课程不必单独开设,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可在授课到该内容时多安排一些课时进行重点的教学即可。主要列举如下:《市场营销》,可以在《企业管理》课程中介绍;《货币银行学》可于《财政与金融》课程中教学;《税法》应于《经济法》《税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几门都有税法内容介绍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作重点教学;《会计报表分析》可于《会计实务》课程介绍;《银行会计》及《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可在《行业会计》中教学;ERP软件中本来就包括有财务软件模块,《财务软件应用》及《EXCEL财务应用》可在《会计电算化》与《ERP软件应用》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中教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门课合并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一门课程。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安排要符合专业教学规律。应把握好会计专业课系列课程的知识结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课程存在着明显的前因后果、先后连续、循序渐进的认识逻辑关系,授课计划中的哪一些课应在前学期教学,哪些应该在后学期教学,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这就会使得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会是事倍功半或一知半解。

(二)加大会计专业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力度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专门的核算方法很多而且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及准则制度,不能随心所欲。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不少内容难以理解且不好记忆。因此,会计专业平时的教学应该加大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力度,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及知识应用在实践和实训教学中变得更加清晰明确,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更充分地体现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要确保40%以上的课时进行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到切实的深化和提高。

1.改革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目前会计专业的很多课程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除了会计电算化等少数课有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实操一些单项实训外,其余大都是以案例分析及作业为主。基于会计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性质,不应仅以传统案例分析及作业为主来替代实践教学。如《基础会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行业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有关的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课。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设单项实训、独立环节实践、专业综合实训、计算机会计软件实训等等。

比如《基础会计》课程,就很有必要设置相应的综合的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但有些学校不安排或只安排单项单环节的实训,认为该课程学的只是会计专业基础的知识,要待学生学完“会计实务”再进行综合实训。其实不然,社会工作实际应用的各个会计核算环节及其所涉及的基本账务处理、记账方法与相关规定都是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介绍的,而会计实务课只是在此基础上按照会计科目一一进行介绍,是对会计核算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学习,但其缺乏了会计学原理的会计核算环节与阶段及其核算方法等等明确的特点。因此,学完《基础会计》课程就很需要进行综合的职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对会计的整个核算环节及其方法形成更清晰的认识与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一。其二,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经济类学科专业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而且全国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就有会计基础课程考试,而且这个考试的内容越来越侧重会计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很多经济类学生都会因为已经学习《基础会计》课程而选择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如果在学习《基础会计》时就已进行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也将对这些学生的“会计从业证书”考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会计专业课应该相应开设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道理,本文就不一一探讨。

2.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内容必须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实际进行仿真的教学。由于很多的会计专业课没有相应设置职业技能实训课或是安排的实践教学多数都是就着课本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及练习作业。而会计的很多专业课教学上使用的案例及习题都是将实际工作的业务状况形象转换为语言表述的形式,也就是说用语言表达的形式与实际业务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进行仿真的实践实训,学生学到的只是课本的那些与实际工作中不尽相同的语言知识。

仍然以《会计学》课程为例进行探讨。该课程中的会计核算最基础的账户处理即会计分录的编制,也是最典型的例子。用以编制会计分录的记账凭证及其每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都是具有一定格式与形状的各种票据及发票,但是在教材及课堂教学中,都将这有形的票据上所记载的经济内容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教学。

(1)比如:“某企业于2008年6月18日,将现金6000元存入工商银行”是这笔经济业务的理论教学的语言表述,会计科目为:“‘现金’或‘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而实际上原始凭证就是一张有固定格式的银行“现金缴款单”,这是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差异之一;差异二,即会计分录的编制,这笔经济业务在教材教学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工商银行

6000

贷:库存现金

6000

要掌握会计分录的一般格式:1)先写“借”字,后写“贷”字。2)借贷要分行,文字、数字前高后低错开一字。3)复合分录借贷要各自对齐再错开一个字。4)数字后不写金额单位。

而实际工作中填制会计分录只用一张固定格式的记账凭证(付款凭证)如下(表1):

由此可见,实际工作与理论教学包括上述的实践教学以案例分析及练习作业的差异可谓很大。而且所有的经济业务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都存在着一样的差异。

(2)“会计学”课程中,企业方登记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方登记的“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存在着未达账项,需进行银行余额调节核算。很多省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及在校学生课程结业考试等大都将这个内容作为一个分数较高的重点考题。现有一份实际工作中“银行对账单”(表2),平时每月末进行账目核对时,会计人员于双方账目登记的每笔对应数据旁,同时打勾表示核对,到核对完毕后,在双方账目中,凡是未有打勾标记的数据(假定打勾标记均已核对准确)即为未达账项,直接将这些数据记录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进行调整平衡即结束对账。

目前的教材及练习作业等实践教学,对下面所附例表“对账单”中的“两笔”没有打勾标记的未达账项,用语言文字表述为:“1.供电公司托收电费66910元,银行已从企业存款中划出,但付款通知尚未送到企业,企业尚未付款入账;2.委托银行代收的货款81000元,银行已经收到入账,但收款通知尚未到达企业,企业尚未收款入账。”可见差异很大。

2008年下半年我国一些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中,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考题中(约为10分的大分数题)使用仿真的“对账单”,而未使用一贯的未达账项用语言文字表述考试。在改卷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凡是在培训授课时使用仿真实训的教学点的考生,这道题目几乎都拿满分;凡是在授课时使用一贯的‘未达账项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教学点的考生,该考题几乎都拿零分。

(3)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错账更正方法”介绍有三种,现以“红字更正法”为例探讨。甲公司会计计算本单位销售部门人员工资为1600元,于2008年10月8日误作如下分录且已登记入账。

借:管理费用

1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600

1)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及作业的解决方案为:这笔分录借方“科目”错误,正确科目应为“销售费用”。更正时将原分录的数据用红字(会计教学统一用方框内黑字代表红色)书写,表示冲销:

借:管理费用

1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600

然后重新编制正确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1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600

将冲销分录和正确分录登记入账即可将原错误记录冲销。

2)教学用“T字型”账目演示为(图1):

3)仿真实训[错账的更正方法一红字更正法]为:

另外,“会计学”课程还有很多如会计恒等公式平衡关系中“九小类经济业务变化”,每个会计期末的对账、结账、会计数据调整与报表编制等等核算知识都很抽象,若不进行仿真实训,学生很难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是按教学计划要求“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因此,不同的教学实训模式的差异通过以上几个实际例子由此可见一斑。这同时也充分地证明了本文所探讨的“会计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内容应该紧密结合会计工作实际进行仿真教学”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会计专业课程那些原来“以案例分析及练习作业”代替实践实训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其余专业课如《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的很多类似例子,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

3.会计专业课的实践与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内容及岗位进行仿真教学需要区分主次与轻重。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课程实践与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内容选择及岗位设置应该区分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原则上应选择主要内容进行实训,不应该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没有开设“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等重要课程的实践与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我们翻阅一些最新的教学计划,发现不少高职院校至今也未开设会计专业在社会实际中的重要工作所涉及的一些举足轻重的课程的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反而开设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税务会计”所介绍的税收核算技能几乎是所有企业会计每天核算都要涉及的工作内容,其在企业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一些高职院校未开设“税务会计”专项职业技能实训课,反而开设一星期以上的“纳税申报模拟实训”课。“纳税申报”工作,无论是以前的手工申报还是现在的计算机申报,仅仅是于规定的缴纳期限前在税务部门固定的表格或设计好的软件上填列,工作既简单而时间又很短,不必专门进行一个星期或更多时间的“纳税申报模拟实训”,应该将这些在学校里很难得的实训时间安排给“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重要课程进行专项职业技能实训。

(2)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仿真教学应该一人多岗,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更全面完整的职业技能。如果确需设置岗位,也要以保证重点及全面核算的岗位为主,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不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仿真教学,设置了“会计主管岗位”等,然后按时段分上旬、中旬、下旬来分配岗位。会计核算是专业性与规范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不能像企业管理、贸易、营销、商务谈判等实训,是要尽量多变换各种角色岗位。另外,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核算具有明显的时段特征。实际工作中,“出纳”是当前会计中工作最简单的岗位,其主要负责日常现金收支与银行存款转账及支票购置、保管、填制,并到银行办理手续及其日记账的登记工作。还有让学生进行“会计主管”轮岗,这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技能实训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该岗位在学生职业技能实训中只是“虚”的,不用动手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实践证明,这些岗位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说明引导即可。

第8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关键词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基础 核心 实验

1 定位为基础核心课程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首先定位要明确,对于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一定要有打好其扎实基础的信心、责任与方法,教师不仅要有教好本课程的责任,还要有引导学生入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方法与责任,故教人者同时兼顾着指引学习者进大门(计算机学科)与入小门(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的责任。

(1)对不同的学校、专业来说,无论是硬件、软件、应用或其他相关专业,各校有自身的基础、底蕴,故对各专业的分类,要求会有所偏重,但“基础”、“核心”应该不可动摇。

(2)无论是本科、专科,还是其他层次类型的学校(公办、民办、独立学院、自考、函授、高职院校)都应重视本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

对“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教育部在各类相关的教学大纲中均规定为必开课程(其重要性在此也不必多说)。

2 领导的重视程度

各高校计算机院、系领导安排此课程的相对重视程度至关重要。

(1)主讲教师、助教、实验课技师要安排精兵强将。我们可比喻上课效果按下棋的段位来分,教授上课未必是九段,讲师也可以是九段。即要由那些课上得棒并且有责任心的人员进行教学。

(2)有较稳定的教学、研究小组。现在较普遍的问题是有些教师搞科研或因其他原因,常常出差,出现换、停课次数较多的现象,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应该建立一些制度,如带实验临时由研究生轮流带不行;教师常出差不行;课程从头至尾必须由固定的老师完成,不能像办讲座式地轮换人员。

(3)领导、教师、实验技师经常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随时掌握教与学、示范与动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本课程既要学理论,又要动手做实验,各环节要环环套上。

(4)选一本恰当的教材,在充分尊重主讲教师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把关。虽然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要开设数字电路课程,但是由于不同的学校、专业的要求,着重点、学生的层次有所不同,在选择教材时也有所区别。这里强调的是“恰当”,即适合学生的层次并经过实践证明选用此教材达到了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南京大学计算机系选用的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材系列中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白中英主编)教材,这是针对普通高校本科生使用的获奖教材,经过论证和试用到正式选定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主讲教师一定要负责

选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且有责任心的主讲教师(同时也是相关教研小组的负责人)是关键的一环。

(1)主讲教师要经常与实验师、助教、学生沟通。

(2)相对来说,各角色要分工明确。

①主讲教师是主线、核心队员。

②实验师首先要教会每个学生真正自己动手(这是一道坎,有人会用别人做好的东西去冒充,硬件上手和软件上手不一样,现在电脑很普及,软件上手实践机会多,而硬件要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提供)做好基础实验;其次才是谁做得更复杂、更好的问题。

③对助教主要要求他发现、总结学生作业及实验中的问题,特别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3)教研小组负责人对各类人员要有考核,亲自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本教学小组成员的工作成效,比如耐心程度,对学生的态度,设备、器材的损坏率等。

(4)积极与院、系领导打交道,以便保持本课程在获得支持、重视程度、投资更新等方面的地位。

4 结合调查意见

结合学校、教务处等有关部门对学生的教学抽样意见调查,将本课程的得分、评价与其他课程作比较,以便相互促进、提高,本作者所主讲的数字逻辑电路课程在综合评分中总是名列前茅。本课程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讲课、实验做得好具有得分优势,而如果不重视实验,做得不好结果正相反。

5 课时的安排要适当

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所选用教材的建议课时,综合考虑实际课时的确定。比如我校计算机系所选用的教材参考课时为64学时,我们认为这是最低课时数,我们是偏重软件的学校,对于为数不多的硬件课程要保质保量,主讲教师要根据情况增加课时,应在正常顺序教课的基础上,对于:(1)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2)习题中带普遍性的问题;(3)增加的某些内容、补充的典型例题等由主讲教师在课堂上讲效果好。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现在普遍采用电化教育,上课放投影,教师如果不掌握好进度(往往难以掌握),学生会无所适从,应给一定时间要求学生记笔记,并给予反应上的缓冲时间。我们试过两个班级做记笔记与不记笔记的对比,最终有一定时间记笔记的班级在学习效果、考试成绩方面均优于不记笔记的班级,现在学生普遍不愿记笔记、不愿动手,这是要引起注意的一种新的惰性。

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同学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动手作实验的积极性。

(1)通过形象的比喻(要结合内容与进度)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学习基本逻辑运算及电路时,将其比喻为建高楼,需要先了解砖、钢筋、水泥等基础建筑材料;当学生学到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电路时,既要肯定又要激励,可比喻为,你可以用砖等基础材料搞创作了,不过还仅仅停留在搭个羊圈、盖个马棚的水平,必须进一步学下去;而在教材基本上讲完后,可比喻为,你现在相当于可以建造人住的普通房屋了,但你要造高楼大厦,建筑精品还需努力学下去。这样类似的比喻学生印象深,已有不止一个已毕业的学生遇见我闲谈时提到教师比喻建筑之事,有的学生对我姓什么都有些模糊,但建筑之事不忘。

(2)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现在的学生普遍好表现,好展示自己,给他舞台,他会用十足的心思。比如讲触发器时,对主从J―K触发器的基本逻辑图,我对学生说,谁5分钟看懂并能正确讲给我听就封他为高手,10分钟看懂水平还可以,15分钟还未看懂就别自己看了;而对维持阻塞D触发器的逻辑图,谁8分钟看懂是高手,12分钟看懂还可以,18分钟还闹不明白就别自己看了。

学生说他学到了相关知识,并能做题目了,我封他水平还可以;要做高手必须用尽量短的时间讲得让别人听懂,这对教师也存在挑战,教师自己懂的东西能否尽快让学生也懂,这是个考验。

(3)结合就业

告诉学生现在硬件越来越重要,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就业机会和工资待遇大有提高,现各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够,会编大型程序的人不多,会硬件设计的人就更少了,若想粮袋里的粮食多一些,那就先跟老师把数字逻辑电路这一基础课学好。如果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硬件作品去找工作,往往比拿一软件作品还管用(别人一看你硬件都会设计,那么普通编程也应该没问题)。

7 目前国内高校本门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经过对国内各层次的高校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教学、实践及相关教材的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

(1)使用教材较为陈旧,讲授内容缺乏时代性。

①教材不少,但更新较慢,有的教师有惰性,不愿轻意换教材或使用更新版本,这与教师太忙,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等多种原因有关。

②出版社与作者对如何更新已有版本的教材缺少沟通。比如涉及到报酬如何算等问题。实际上如果使用同一书的更新版本,既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又有延续性,出版社书的销量也可以增加,这样效果较好,所以出版社应与相关作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只讲授“功能部件”级范围,不涉及“数字系统”级范围。

①与教学计划的革新、课时安排有关。

②与主讲教师、助教、实验技师的观念、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更新有关。

③与学校设备、器材的经费投入有关(这不完全是任课教师的问题)。

(3)不少院校将本课程交给电子系教师讲授,因而与后续课程不易衔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都会存在问题)。

①外系教师的责任感通常与本系教师有差别。实验师、助教的配备也有问题,有的学校还可能是私下请的,无工作量、无考核,只给课时费了结;有的可能连实践课内容都砍掉了。

②对不同专业的后续课,培训人才的侧重点会有较大的偏差,比如对软、硬件设计的结合等问题。

③我们应该偏重围绕计算机这一专门的数字系统进行研究,可称是一种纵深研究,而电子系是一种横向的广泛的研究。

(4)硬件设计语言本科生采用ABEL-HDL语言较易掌握,效果较好,而用VHDL语言效果相对差些。

(5)所用实验设备较为落后,这会涉及到经费的投入问题,有的学校微机购置了许多,而数字电路实验设备却很陈旧,甚至没有。

(6)硬件课程受到挤压,有的地方把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课程合并,有的甚至作为讲座性质或干脆砍掉不上了。这些都是有待规范、解决的问题。

总之,应在把“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真正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的原则下,各校结合自己的情况,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基石与空中楼阁的含义,如果没有学好先行的基础课,那么后续的专业课也是无法学好的。

8 小结

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数字电路课程的地位、授课过程中所经历的课程内、外的某些相关问题而进行的总结,以及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观点。同时对国内一些不同层次的学校作了调查、研究,借鉴了一些经验,并指出了存在且有待克服的问题,对于那些正在讲授数字电路课程的青年教师或即将讲授本课程的教师是值得一读的。作者自认为是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个小小成果,且具有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中英.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John M. Yarbrough 著. 数字逻辑:应用与设计.李书浩,仇广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第9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文/马建军

摘要:本文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详细介绍了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功能模块、构建空间课堂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践提供一套完整的操作过程。

关键词 :云空间特征?课堂活力?教学创新

目前,结合湖南省世界大学城云教学平台的推广,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申购了5000个云空间账号,全校利用云空间网络开展教学创新。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是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为每个人建立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以视频教育为主,融合了国内外最先进的SNS、KNS、WNS架构优点。空间聚合了微博管理、栏目管理、文章视频管理、人脉管理、相册管理、数字图书馆、课堂魔方、留言板、资源附件管理、资源智能编辑、视频直播课堂、视频交流教室、教研苑、仿真大厅、课堂作业、在线考试自测、读世界、受托栏目管理、开心对对碰、财务管理、资源推送汇聚、专递视频课堂、多维课件工具、即时交流工具、在线视频转换等强大的功能模块。利用空间学习,每个学生、每个学校都能轻松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交互式网站。

一、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功能特征

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核心理念是:“大家帮大家,找到你想学习的一切。”云空间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服务平台。

1.机构自主管理的专题培训考试平台

该平台可以开展规模化远程网络学习培训和网络自动考试,例如大规模网络培训及网络自助考试、自动评分统计,全国性或区域性大规模教师或学生网络培训及网络自助考试、自动评分统计等。

2.课堂魔方

课堂魔方既是老师的多媒体备课、上课系统,也是学生的多媒体课程笔记系统,师生资源收集、加工、组合简单便捷,可在一个视窗同时展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pdf等。

(1)功能强大的独创课堂魔方系统使老师的上课、备课、课件制作简单方便,随心所欲,使学生的学习、笔记、作业、交流简单快捷,无处不在。

(2)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pdf的展示方式,使课堂生动活泼,简单方便的课堂资源收集、组合,只需一键操作。老师不但可以利用自己上传的资源,还可以任意组合世界大学城的所有资源,而课件只需组合、确定便立刻生成,非常方便,学生可以任意收藏、组合老师的课件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笔记,简单方便。同时,可以在老师的课堂魔方上进行师生交流、答疑解惑、完成课堂作业。

3.三维立体在线仿真实训

世界大学城仿真大厅平台提供了三维立体在线仿真实训,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的支持下,模拟、再现各种实际操作,足不出户便能完成复杂工作、工种的操作实习实训,每个人都可以上传自主研发的仿真项目,既为本校提供在线仿真学习,也可以面向国内外开展基于仿真实训的在线远程培训。

二、利用云空间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喜好的情绪,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笔者以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课程为例,分以下几个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第一,笔者利用摄像机,把要组装的计算机硬件和安装系统软件的过程、步骤录制下来,编辑、转换成网络空间需要的FLA格式后,上传到教学空间课堂魔方栏目里。

第二,笔者将教授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课程,制作成多媒体PPT文件,上传到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课堂魔方栏目中。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pdf等,展示多媒体课件,可使课堂生动活泼,课堂资源收集、组合简单方便,学生只需登录账号即可进入操作,老师就知道哪些学生在学习,记录学习过程。

第三,在一体化教室中,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学生切实感受到学好这门课程,可以在家里自己排除电脑出现的一些故障,这样的实用型课程既为学生的实际操作做好了铺垫,又体现了专业课程的实用价值。笔者在传授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一体化课程时,先让学生看笔者制作的视频,进入世界大学城的空间,打开课堂魔方栏目,就可以看到这门课程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在实训一体化课堂里,笔者把全班分为12组,每组有4~5名学生,每组有一台能正常工作的电脑。学生看完教师制作的操作视频,笔者会再一次在讲台上进行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笔者组装电脑的每一个步骤。看完演示后,学生动手拆解、安装电脑主机板卡及安装电脑程序。在安装过程中,笔者会一组一组地查看学生安装的结果,在查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生会积极主动学习,努力学好,有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只需专业老师进行引导、排查学生动手操作出现的故障,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技能。

第四,授课后的课堂作业,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账号进入世界大学城的空间,填写交流心得,告诉大家在安装电脑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作用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靠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言传身教,改变了以前的“三环五步”教学法,实施空间立体化教学,不受时空限制,一门课程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科学手段,学生往往在一两个月内就能掌握一学期的授课内容。

在云空间教学资源库中,笔者按照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建立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和实践指导等,并将资源库上传到空间。通过“课程导航”的索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及方法,同时提供辅导答疑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业发展和今后职业生涯取向,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学习、下载教学资源、与教师空间探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有些学生在学习后,喜欢在网络空间里向老师留言提问,老师可以及时回复,不需要面对面作答,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真正做到了时时课堂、处处课堂,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步。云空间教学改变了老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些改变中,突破时间及空间,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最辛苦的是老师,特别是还没有掌握现代信息化工具的年长教师,他们在信息时代里与学生共同成长。

总之,在中职学校上理论及实训一体化课,如果不使用现代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是没办法吸引当代中职学生的。事实证明,利用云空间进行教学创新,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托网络技术,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处处是课堂,人人是老师。

参考文献:

[1]陈鸿俊.谈世界大学城教师个人空间的六大功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