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交易所市值管理精选(九篇)

交易所市值管理

第1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治理短板引发重股轻债

成熟资本市场首先是估值系统发达且完善的市场,使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应能够得到有效运用。与此相应,其估值体系也应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两个估值系统。

但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偏好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例很小。这样的市场格局除了跟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竞争不利,以及监管制度的制约有关外,也跟上市公司自身的治理文化和决策心理息息相关。债券融资虽有某些优势,但还本付息的刚性约束,让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其融资风险非常谨慎。因此,目前股票估值市场(股价)的表现,在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中仍占据着核心的位置。

尽管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对债券估值系统的重视程度仍很低,但近期欧美债务危机已向我们表明,债券估值体系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这缺失的一环,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补上,上市公司也必然要将债券信用评级与发行定价纳入到内部估值管理体系。

抵御危机发债更从容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增速放缓的趋势开始显露,股东可能面临的摊薄风险有所上升,这必然会推动上市公司谋求债券发行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监管主体、发行主体、投资者、服务商既有交叠,又相对分割。由于定位和参与者结构性差异,最近几年来,银行间市场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交易所市场,债券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都显著占优。

但实际上,交易所市场的流动性、结构性、市场化程度都远较其他市场有优势。一是公司债的创新形态可以发展出权证、转股、结构化等多元化融资选择;二是其估值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有利于优质公司的信用优势转化为融资成本优势。三是交易所市场投资人结构更为丰富,交易活跃度更高,股票和债券两个估值系统的充分运行可以降低企业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从实践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公司债发行人有效地抵御了市场流动性波动和宏观调控的影响,应对更为从容。

从2011年公司债信用评级分布看,发行人和债券的信用评级大多数在AA-及以上,可以说目前我国交易所公司债市场是个优质债市场。从公司债的定价走势上看,在相同信用等级上,公司债与其他债券品种开始体现出信用利差,上市公司治理质量、效率以及竞争优势得到市场认可。这也从侧面表明,交易所市场债券估值体系的有效性正在为上市公司的估值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焦点。

均衡发展完善外部治理

对于资本市场的失衡问题,监管层一直看得很清楚,因此将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在较长时期内作为促进市场均衡发展、引导市场外部治理的重要方面。

第2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增值空间是否存在

众所周知,“新邮”发行后,除发行量较大或设计差强人意、不被“邮人”看好的邮票外,很多“新邮”都在集邮市场高于面值溢价出售。但人们也不难发现,“新邮”的增值并不稳定,市场价格经常是急涨快跌,大幅振荡,甚至一年之内就几起几落,有的邮品发行几天后市价就会从高于面值跌到面值以下,这令很多集邮者和投资者非常无奈。

因此在观察邮票增值和贬值的价格起落过程中,要认清和区别每种邮票的“增值”是属于哪种状态。不难发现邮票增值存在两种状态,即自然增值和人为增值,由于这两种增值的市场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所以两种增值状态的邮票真实“含金量”也是差别很大的。

先说自然增值。收藏界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物以稀为贵”。像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发行的邮票,发行量动则上千万甚至上亿,其价值就可想而知了。当然,有些早期邮票(如“”邮票)虽然发行量大,但消耗量也大,这就另当别论了。

其次一般用于做礼品册的产品票,因为市场上求购的比较多,升值空间也比较大。

人为增值多指那些发行量并不比同期发行的邮票少,没有经历时间的积累,也几乎没有使用和消耗,而被市场人为高估的“新邮”或近些年发行的市价过高的邮票。人为增值的邮票最大特点就是涨跌变化快、价格波动大,导致增值不稳定,风险也很大,不宜长线投资;但其具有较强的投机性,适合能够把握市场行情波动,投资快进快出的邮人。

风险从电子盘开始

邮币卡电子盘也叫邮币卡电子交易平台,就是卖家将邮票、金银币、电话卡等有价值的藏品,拿到文物交易所鉴定,然后以实物挂牌的方式上市交易,让投资人和收藏者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邮票钱币等藏品。

一些从业者和专家认为,这种方式丰富了藏品交易的种类和数量,让买家和卖家不再“跑断腿”,增强了藏品的投资属性,是在互联网大潮中,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的深度结合。

确实,在投资者看来,邮币卡的现货交易有很多弊端,如卖家找不到买家,交易成本过高;现货交易价格混乱,卖家漫天要价;没有鉴定机构,假货问题严重;藏品品相没有评判标准,交易纠纷太多,交易时间过长等。

邮币卡电子盘的出现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卖家再也不用费力地去找买家;交易价格透明,不用担心受骗;有了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文交所”)的鉴定,买家对藏品的真伪、评级、价值也更放心,不用担心藏品的品相问题,采用“T+0”的方式交易,当天买可当天卖,交易时间短。

于是就有人类比邮币卡电子盘为“邮币界的股市”。“其实,炒股票与炒邮币卡并不是一个道理。股票的涨与跌是在经营活动中,有利润、增值,经营的好坏自然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而邮币卡是实物,不存在经营活动,只是对未来邮币卡价值的一个估算,涨跌是一个短期市场现象。如果把这种电子盘交易常态化,从时间上来说,邮币卡本身的价值随着不断被发现,价格肯定会上涨,但如果对一件实物通过‘份额化’、‘证券化’等来炒作价格,那就不是发现价值,而每天变化的价格也不能真正说明价值。因此,‘像炒股票一样炒邮币卡’是不现实的。”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办公室负责人彭中天如是解释。

电子盘交易,投资参照的是藏品的实物价格和收藏价值,但是邮币卡电子盘却出现了与现货交易市场相背离的现象。在现货市场并不受欢迎的邮资封片或其他藏品却在电子盘交易市场上溢价更高,这显然不正常。

原因何在?一方面是因为电子交易平台先天不足,对庄家操纵价格不能管也不愿管。另一方面,虽然文交所声称受到监管,但各省、市级金融办作为文交所的直接监管部门,只监管到申报具体交易品种、交易模式,并没有对具体业务监管,交易过程没有人管,也不用报交易数据,文交所几乎处在监管“真空”中。

这就给了文交所巨大的操作空间,作为企业,文交所也可以参与到邮币卡平台交易,能通过后台随时了解客户的交易和持仓状况,甚至能以虚拟资金参与交易,制造利空或利好消息。这样的文交所“既打牌又看牌”,还能随时“出老千”,自然能将中小投资者玩弄于股掌之间,获得超高收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藏品的价格常常取决于产品的稀缺性和供求关系,收藏行业的透明度又很低,文交所和庄家面对中小投资者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双方的利益又紧密联系,很可能合谋欺诈中小投资者。如一个品种库存有50万个,文交所宣称这个品种只有2万个,此时庄家大肆炒作,拉抬价格,价格上升后,文交所和庄家再悄悄把50万库存全部放出,狠赚一笔。

行业自律是关键

线上线下似乎成了两个世界,邮币卡电子交易有了自己的游戏规则,使得实物和线上的价格几乎没有任何关联。“试想下,今天你在邮币卡电子盘上买了100万元的邮票,明天拿到实物市场变现只有几万元,这种巨大的损失你能承受么?”记者采访到的一名投资者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其实,最重要的是邮币卡电子盘削弱了邮币卡的文化属性,而强化了其金融属性,增强了投资性。失去文化属性的邮币卡成了一种电子符号。彭中天告诉记者:“股票市场交易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它是会获得公司分发的红利的。而邮币卡本身并不产生利润,线上交易频次越高累积成本就越高,这与靠时间堆积效应、收藏分散和消耗等产生的收藏价值导致的价格上涨是相悖的。”

第3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 大股东;盈余管理;关联方交易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27

[中图分类号] F270.7;F4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50- 05

1 概念界定

在证券市场中,关联方交易有利于企业集团内部充分利用内部的市场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营运效率以及整个集团的资本运营能力,从而帮助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此外,关联方交易还有利于集团中的企业更好的进入新行业领域以及获取专项资产等。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形成的相容利益集团是由契约安排和交易方式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经济节约机制,企业内部交易由市场交易转变而来,这样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避免许多搜寻、谈判、签约成本,节约交易费用(Shin and Park,1999;Kim,2004)。这种关联交易一般被认为是公允性的关联交易。公允性的关联交易一般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和经营绩效。但是,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经理人员的决策通常以大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从而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大股东能够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进行非公平关联交易,从而以其他投资者为代价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这里的非公允关联交易一般认为是恶意的或非规范性的。随着对关联交易监管和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大股东将实质是关联方间的交易转化为非关联交易,使得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日益走向“非关联化”,从而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实现对上市公司财富的掠夺。非公允关联交易为转移公司利润和费用、取得公司控制权以及分散或承担投资风险提供了市场外的合法途径,同时也为大股东操纵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这种非公允性的关联交易容易对企业价值和公司绩效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果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使得企业价值和公司绩效降低,则认为大股东通过非公允性关联交易进行了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变更主要包括“重选”“替代”“缩小”和“扩大”等形式。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更,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经济环境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要求的变化等原因,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进行变更。我国的会计政策变更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强制性变更和自发性变更。所谓强制性变更,是指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强制要求企业做出相应的会计政策变更的行为,而不论企业的管理层愿意与否都必须执行;所谓自发性变更,是指由于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经营目标与生产经营的环境变化的要求而做出的会计政策变更行为,但是该会计政策变更既可能是由于企业的客观环境变化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管理层为粉饰会计报表的需要而做出的随意性调整。由于强制性会计变更是由于国家会计准则变化必须进行的变更,大股东不可以根据其意志进行自愿调整,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只研究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

上市公司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进行合理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一般不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有些上市公司随意进行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从而虚造企业利润,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就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经营绩效。因此,如果大股东通过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方式降低了企业价值和经营绩效,我们则认为大股东通过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了盈余管理。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由于股东缺少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因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等会计方法进行。这主要是利用了权责发生制本身的缺陷以及会计准则所具有的弹性空间,而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更偏向于采用隐蔽性更强的关联方交易。仲娜(2008)对2007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研究发现,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如上市公司逐渐转向利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债务重组等非经营进行盈余管理,这些新手段和新方法在今后几年将成为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的主要方式。可见,在当今的证皇谐≈欣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有大股东存在的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手段。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关联方交易是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

表1对2014年1 321家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30%的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两种常用手段进行了统计。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股东采用这两种方式的企业数,但是仍需要对大股东采用关联方交易和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企业价值效应和经营绩效进行检验,从而进一步验证大股东采用这两种方式是否转移了公司利益,降低了经营绩效,即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

本文将主要采取TOBIN’Q用于衡量企业价值、ROE用于衡量经营绩效从而检验关联方交易和会计政策变或会计估计变更这两种方式的价值效应。

2.2 研究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对控股股东的定义,持股比例达到或者超过30%的上市公司即视为存在控股股东。本文的实证分析以2014年2 21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低于30%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出1 321家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30%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使用的财务数据根据清华金融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到。分析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 22.0。

2.3 变量描述

相关变量定义见表2。

(1)被解释变量。第二个实证分析的被解释变量为

①TOBIN’Q,即公司的市场价值,数值上等于公司的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的比值。公司的市场价值就是公司的股权价值,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采用年末负债总额来计算。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就是公司总资产的账面价值。TOBIN’Q的计算方法如下:

TOBIN’Q=(PPS*CUSHARE+DEBT)/ASSET(1)

其中,ASSET为上市公司年末的资产总额;PPS为上市公司年末的每股收盘价;CUSHARE为公司年末的加权平均流通股份数;PPSi*CUSHARE为公司年末的流通股份市值总额;DEBT为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

②ROE,即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的净利润和公司净资产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ROE的计算方法如下:

ROE=净利润/净资产 (2)

(2)自变量。第二个实证分析的自变量有两个,为Relate和Change,分别用来衡量关联方交易的水平以及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水平。

①Relate,用于衡量关联方交易的水平,具体含义为关联方交易占总交易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Relate=关联交易年度发生金额/年初总资产 (3)

②Change,用于衡量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水平,具体含义为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变更对本年利润影响数额与企业年初总资产的比值。

(3)控制变量。本文第二个实证分析根据对公司价值和公司绩效的影响,选取了5个控制变量。

①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代表着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程度,相对来说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就越容易利用其控制权优势掏空企业价值,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②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抑制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价值。

③公司规模。公司规模也会影响大股东盈余管理的行为,其数值上等于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规模大的公司的未来发展空间相对较小,所以市场价值可能不高。

④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负债率的上市公司较容易引起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使其在融资方面难度相对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营绩效。

⑤流动资产与资产比值。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越大,说明上市公司的流动性相对来说越好,这样来说企业价值就相对越大。

2.4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为了研究TOBIN’Q、ROE与上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该实证分析建立了两个多元回归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是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绩效,而解释变量时上述各种影响因素,相关变量的定义和符号见表2。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TOBIN’Qi,t=α0+α1 Relatei,t+α2 Changei,t+α3 Topi,t+α4 SH2/1i,t+α5 Sizei,t+α6 Levi,t+α7 CAi,t+μi,t (4)

ROEi,t=β0+β1 Relatei,t+β2 Changei,t+β3 Topi,t+β4 SH2/1i,t+β5 Sizei,t+β5 Levi,t+β7 CAi,t+μi,t (5)

其中,TOBIN’Qi,t即托宾Q值,表示企业价值;ROEi,t表示净资产收益率;Relatei,t表示关联交易比重;Changei,t表示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Topi,t表示大股东持股比例;SH2/1i,t表示股权制衡度;Sizei,t表示公司规模;Levi,t表示资产负债率;CAi,t表示流动资产与资产比值。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1 样本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

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

(1)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均值为1.578 4,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均值为0.695 3,也就是说相对于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而言,关联方交易更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所偏爱,关联方交易的发生也较为频繁。

(2)所选取样本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45.96%,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有较强的优势操纵公司盈余。

(3)股权制衡度的均值为0.202 6,且最小值为0.000 9,说明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不强,这使得第一大股东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盈余管理。

3.2 样本多元回归统计数据分析

样本公司的回归结果经整理如表4、表5所示。

从表4、表5可知:

(1)关联方交易与TOBIN’Q的回归系数为-0.113 0,显著性概率为0.001 9,即关联交易与托宾Q(企业价值)负相关且在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关联方交易能够使企业价值显著降低;关联方交易与ROE的回归系数为-0.002 0,显著性概率为0.000 3,即关联方交易与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的关系,且在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关联方交易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关联交易能够使对企业价值和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且较为显著,即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较为显著。

(2)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与TOBIN’Q的回归系数为-0.000 1,显著性概率为0.157 3,即会计政策获会计估计变更与托宾Q(企业价值)负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上市公司大股东采用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降低了企业价值但效果并不明显;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与ROE的回归系数为0.036 0,显著性概率为0.076 0,即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与ROE正相关,且在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上市公司大股东使用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手段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较强,但对经营绩效却产生的是正面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效果不显著。

4 结 语

上述实证分析证明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关联方交易能够显著的降低企业价值和经营绩效,即上市公司大股东采用关联方交易主要是进行盈余管理,且与其关系较为显著;而大股东采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使企业价值降低,但效果并不显著,此外,这种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大股东采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不是仅仅为了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也对企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与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这种手段相比,关联方交易是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即假设得到证实。

对于存在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更偏好于通过隐蔽性更强的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这一情形,有必要以关联方交易作为切入点,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减小大股东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操纵空间,这样既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抑制盈余管理的效率,又可以节约成本,从而保护中小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例如通过完善对关联方交易的定价规定及披露、完善会计报表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增加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影响的披露内容以及加大对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等。

主要参考文献

[1]A Shleifer and R Vishny.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3):461-488.

第4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摘要:327国债期货事件导致了国债期货试点的失败,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经验教训对股指期货的推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在推出股指期货前,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现货市场基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交易机制,加强风险的控制和完善监管体系。

关键词:327国债期货股指期货启示

327国债期货对应的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简称923国债,其利息是9.5%的票面利率加上保值贴补率,发行总量为240亿元。如果327国债按照票面利率,那么每百元国债到期将兑付128.5元,但与当时的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显然低了许多,于是从1995年春节过后市场上开始传言财政部将对923国债进行贴息,923国债将以148元兑付。面对市场传言,形成了以万国证券为首的空方和以中经开为首的多方。万国证券认为,中国具有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治理通货膨胀,而且中国的财政比较吃紧,财政部没有必要也不会拿出16亿元进行贴补,基于以上认识万国证券坚持做空。而中经开的观点与万国证券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的治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的高通货膨胀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降下来,财政部肯定会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期货的兑付价格肯定会提高,而且中经开是有财政部背景的证券公司,当时中经开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曾是财政部的官员,更重要的是中经开有能力提前了解财政部的政策动向,因此中经开坚持做多。1992年2月后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

在多空双方杀的难分难解的时候,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923国债的票面利率提高5个百分点。这则消息对于多方而言是个天大的喜讯,消息一公布,以中经开为首的多方借利好用300万口(国债期货买卖中,1口为200张期货合约、1张期货合约对应100元面值的国债,每口价值为2万元)将327国债期货从前一天收盘价148.21元拉到151.98元,对于万国证券而言,327国债期货每上涨1元就要损失十几亿,为了减少损失,万国证券巨额透支交易,在交易所下午收盘前8分钟疯狂抛出1056口卖单,将327国债期货的合约从151.30元砸到147.5元,使得当日开场的多头全线爆仓。327国债期货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事发当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关各方紧急磋商,最终权衡利弊,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国债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这就是著名的“327国债期货事件”。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宣布我国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5月31日,全国14家国债期货交易场所平仓清场完毕,历时两年半的国债期货交易便夭折了。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我国金融期货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夜,回顾国债期货的发展历史,对于股指期货的推出无疑有着重耍的启示意义。

一、要有完善的现货市场基础

从国债现券市场规模看,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前,923国债的发行总量仅为240亿元,期货市场可供交割的国债数量十分有限,没有合理的市场规模就没有合理的价格,因此期货的价格容易纵,当天上海证券交易所收盘前8分钟万国证券狂抛1056口卖单,价值2112亿元,是923国债发行量的8.8倍,远远超过923国债的发行量。

我国A股市场已经颇具规模,目前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有1600多家,A股市值约23万亿元,A股市场的总市值是当年国债期货对应标的物总量的200多倍,而且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保证金水平是10%—15%,远远大于327事件发生前的2.5%的水平,可以说推出股指期货后,操纵市场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暴跌之后,又迎来暴涨:2008年我国A股市场的跌幅高达65%,而今年上半年我国A股的涨幅高达70%,这显然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而同期日本股指的涨幅仅为7%。由于股指期货具有助涨助跌的效应,为了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可以看出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还不成熟。

二、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国债期货试点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我国的国债期货试点中,采取的是“先发现,后规范”的做法,1995年全国有14家国债期货交易场所,但是却没有全国统一的期货法律法规。事发后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颁布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全国性效力的国债期货交易法规,但是为时已晚。

鉴于国债期货这一金融期货试点的失败,监管层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是慎之又慎,仿真交易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国务院以及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得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做到有法可依:国务院于2007年3月通过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奠定了法律基础;中国证监会也先后颁布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颁布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等交易所规则。股指期货推出前的法律工作已经准备的比较完善,这是当年国债期货试点时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从长期看,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出股指期货的监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等的具体法律法规。

三、完善交易机制,加强风险控制

期货市场实行是杠杆交易,交易风险比较大,因此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产生,正是由于当初的交易所忽略了最基本的风险管理。

1.关于保证金水平。保证金327国债期货事件前,上交所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仅为2.5%,这一水平意味着把投资者潜在风险放大了40倍。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无疑使市场投机成分更为加大,过度炒作难以避免。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即使是2.5%的保证金水平也没有得到实行,万国证券在最后8分钟抛出1056口国债期货,面值高达2112亿元,需要52.8亿的保证金,很显然万国证券没有能力缴纳如此巨额的保证金。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规定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保证金最低为合约价值的10%,并且有权根据市场风险情况进行调整。根据仿真交易情况,当月和下月的保证金水平为12%,季度月合约保证金为15%,仿真交易的保证金水平是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前的4.8—6倍,但是相比于国外,这一比例有些偏高,不利于市场的流动性。在推出股指期货后初始阶段,由于各方面的不成熟,高的保证金水平能够很好的防范市场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逐渐成熟,可以再逐步降低保证金水平。

2.关于涨停板

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的制度,设置衍生品期货合约单日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可以减缓、抑制投机行为,对投资者也能起到风险提示作用。但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前,交易所根本就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实行价格限制制度,除了10%的涨停板外,在6%处还设有熔断板。涨停板和熔断板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防范类似327事件的发生。

3.关于持仓限制。限仓是指交易所或者会员可持有合约头寸的最大数额,其可以防范衍生品交易的操纵行为,也可以防范少数投资者承担无法承担的巨额风险损失。327事件之前,上交所规定会员单位在国债期货每一品种的持仓不能超过5万口,但是万国证券却能获得40万口的特别优惠,在327事件发生的当天,万国证券实际持有200万口,如果当时上交所能够严格实行持仓限制制度,对超过仓位的部分实行强行平仓,完全可以避免327事件的发生。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关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持仓限额的具体规定如下:(1)对客户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持仓限额为600张;(2)对从事自营业务的交易会员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每一客户号持仓限额为600张;(3)某一合约单边总持仓量超过10万张的,结算会员该合约单边持仓量不得超过该合约单边总持仓量的25%。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客户持仓,不受前款限制。股指期货持仓限额的规定可以有效防范操纵市场的发生,对于超过持仓的部分,交易所应该及时对其强制平仓,这样有利于期货市场的稳定。

四、完善监管体系

国际市场对于股指期货的监管有多种模式,其中以美国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监管和交易所自我管理这一模式最为典型,这种模式也比较适合我国。

1.政府监管

政府对期货市场的监管是宏观层次上的风险管理,是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避免宏观风险的保障。327国债期货事件之前中国一直没有在法律上明确国债期货的主要主管机构,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并参与制定保值贴补率,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和例行管理,并制定和公布保值贴补率,证监会负责交易的监管,而各个交易组织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监管。多头监管导致监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现监管措施上的真空。因此推出股指期货后,有必要加强政府的监管,政府监管主要制度上面,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为股指期货提供保障。

2.行业自律管理

行业组织是介于政府机构和交易者之间的非官方机构,在业务探讨、问题磋商,监督指导方面等方面发挥中重要的作用。327事件发生时我国还没有期货行业的自律组织,直到2000年底中国期货业协会与才成立。期货业成立近十年来,积极推动有关政策规定的落实,配合监管部门做好分类监管工作,组织会员认真开展对新业务的研究和准备。推出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后,中国期货业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推动股指期货交易系统的准备工作,加速行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和高管人员资质管理,为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5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作为20世纪最重要发明的金融衍生产品,期货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最初的商品期货发展到今天,对市场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性有增无减,中国入世和经济国际化对企业经营又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运用期货工具,对原材料、资金、汇率等进行套期保值。

运用期货这个工具进行企业资金的风险管理,要求包括企业高层决策人员在内的人都应具有足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期货作为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德国一家公司因做期货破产。其实,该公司可以不必破产,如果该公司董事会的决策人能稍微多了解一些期货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不硬性地和不考虑时机地要求下面把所有的期货部位平仓,该公司原有的期货部位在一个多月后甚至能为公司获利。

成功运用期货工具进行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是管理者要具有非常平衡的心态。期货交易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三个:投机、套利、保值。而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值。企业经营者若能做到保值,通过做期货把风险规避为零,就能获得一个平衡的心态。在这个基础上,若有闲余的资金,则可以考虑做一些套利交易。

在这里介绍一下我对期货交易的看法。我个人认为,金融衍生产品在中国的运用不会对个人投资者有任何危害,而只会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对冲工具。而且个人投资期货,不会对市场造成任何风险。因为期货交易本身采用保证金方式,一旦超过保证金限额就要平仓,损失就是期货市场中这么多,不会再超过平仓后造成的损失。我们知道期货合约只要不平仓,赢和亏都只是账面上的。我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1998年欧洲期货交易所成立,因我们是公司会员制,5万美元建一个公司就可以做会员进行交易。当时,德国一些银行的首席交易员(他们的薪水是很高的)就自己建公司做交易。只有15%的人发财了成为亿万富翁,但是其他人都赔了。为什么呢?这些人自己做的时候,一旦自己的预期跟市场的发展相背离,还像在银行时那样跟进,追加保证金。但是个人资产毕竟很有限度,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行了,就没有了。所以,只好平仓退出市场,自认倒霉。但作为机构投资者就要特别注意了。为什么呢?典型的例子就是巴林银行。利森对市场的预测与现实背离,想通过追加保证金而不平仓,等市场回转以后获利。但事与愿违,造成了巴林银行的破产。大家都知道,各个国家的退休保险金和养老保险金等都要由基金管理公司操作,他们的基金量是非常大的,一旦这方面出现问题的话,会涉及到千千万万人实际的利益。期货交易需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以及严格的监管。所以,作为企业,不管是生产型企业,还是基金管理公司,关键一点就是保值,保值了才会有平衡的心态,然后做其他的事情。这是我的一点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作为用于股票现货市场的对冲工具,期货交易所是全球资本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欧洲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8年9月28日。由于税收原因,注册于瑞士,但经营运作则是在德国。采取运程会员的方式。它的诞生,是欧元单一货币经济区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到2001年底,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美元区占了22%,欧元区占16%,日本占7%。欧洲期货交易所是由瑞士和德国两国期货交易所合并而成的,它是全球惟一的跨国合并而成的交易所。

传统上,交易所往往是各个国家的一个垄断性的机构,因为各国政府规定企业上市或者某些产品如期货的交易只能在指定的交易所进行。那么欧洲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实际上是突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高流通的平台以交易欧洲各国的产品。由于我们没有入会费和年费,只收比较低廉的交易手续费,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投机套利和保值者的参与。到目前为止,欧洲期货交易所在全世界18个国家(欧洲16个国家,再加上美国和澳大利亚)共有421家会员公司。

衡量一个交易所的经营情况往往计算其交易的合约量及其包含的市值量。如果只算合约量,则韩国为多,是8亿多张,我们是6.47多亿张,如果从合约价值量来看,则是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领先。

欧洲期交所的金融衍生产品涵盖面很广,主要分为股票基准产品、指数基准产品、货币市场产品和资本市场产品。在欧洲期交所各产品交易量比例分配上,资本市场产品交易量最多,然后是股票基准产品和指数基准产品,货币市场产品交易量很小。货币市场产品指的是一个月到三个月的银行拆借期货,伦敦国际金融期交所在这方面还是占主导地位。但在资本市场产品方面,即国家长期债券这方面我们是当仁不让的。

除了股票基准产品只有股票期权外,指数基准产品、货币市场产品和资本市场产品既有期货又有期权。香港交易所有股票期货也有股票期权。去年伦敦国际金融期交所也推出了股票期货,但交易量不是很大。因为期权交易要求专业知识多一点,但是资金投入更少一点,在欧洲,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专业人员、机构,所以他们专业知识很多,股票期权操作得很好。近年来,欧洲期交所在投资者的普及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使用期货和期权工具。

欧洲期交所提供的股票期权产品来自欧洲各国,德国(43只)、瑞士(26只)、芬兰(6只)、荷兰(23只)、法国(9只)、意大利(3只),甚至还超出了欧洲包含美国(10只)。仅以诺基亚股票期权为例,今年1到9月共交易了1574.8万张合约,平均每月170多万张合约。指数基准产品也是欧洲期交所的一个长项。比较今年1到9月德国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可以看出,期权合约的交易量(34358198张合约)高于期货合约的交易量(14302597张合约)。

第6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一)网络零售市场中增值税大量流失

2013年网络购物市场继续迅猛地发展,交易金额接近18851亿元,较2012年增长42.8%;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较2012年(6.3%)增长27.6%,预计2014年达9.8%。中国产业洞察网的研究数据显示,B2C市场交易规模在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中的占比近40%,而C2C市场虽在缩小,但占比也高达近60%。在巨额交易规模背后,却没有产生应有的增值税。由于电子商务中交易的直接性,生产者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虽然降低了销售者的销售成本以及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但增加了生产者不开销售发票逃避税收行为。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中发票管理不完善,导致网络零售市场商品流转税负低,尤其是C2C市场甚至完全没有增值税,C2C商家全年未缴税金额或达百亿元。增值税在电子商务中的大量流失,必须引起重视。

(二)增值税税负不公,不利于公平竞争

众所周知,网络零售市场中的商品价格比传统实体经营中的商品价格低,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网络零售市场上不需要固定经营场所,经营成本低;二是网络零售市场上,商品生产者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商品流通过程环节少,价值增值小,再加上消费者不索要发票的习惯,使得商品交易价格为不含税价格。综合来看,网络零售市场经营成本低,商品流通环节少而增值税税负低,这均是电子商务较传统实体经营模式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网络零售市场上电子商务交易虚拟化、电子化、直接性等特点,使得对其实施传统的增值税征管困难,导致了增值税税负不公,不利于网络电子商场与传统实体市场的公平竞争。

(三)电子商务不完全税收管理,会增加企业逃避税收行为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目前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聚美优品、当当网、1号店、国美在线、唯品会、银泰网、凡客V+、走秀网等十余家第三方平台型B2C电商,其卖家均已进行工商注册,并正常纳税。而淘宝网、拍拍网等C2C平台上的中小卖家绝大部分为个人网店,尚未纳入征税范畴。电子商务缺乏税收监管,而C2C电子商务模式几乎是税收管理空白地带。企业打着个人的幌子,转为C2C模式从事网络交易,从而规避电子商务企业税收监管。

二、加强网络零售市场增值税征管的建议

(一)加快电商,尤其是个人网店的税务登记

第三方平台应积极加入到促进电商进行税务登记的行列中,电商相应的网站中,应公开其税务登记号、纳税身份等相应信息。这样对网络零售交易主体进行有效监管,减少税源流失,保证税负公平。还可以为防止企业虚拟个人电商的身份进行非法避税。

(二)网络零售交易支付实现价税分离,完成增值税收缴

在B2B模式中,可以通过完善电子发票来实行对商品的增值税税收监管。与B2B模式交易不同,B2C、C2C模式中,个人消费者一来对索要发票意识不强,二来增值税发票对其并没有用处(个人消费者不需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在网络零售市场中,电子发票能有效实现B2B企业间的商品交易增值税管理,而在B2C、C2C模式中的作用非常有限。建议在B2C、C2C模式中采用价税分离的方式,完成增值税征税管理。价格分离模式在网络交易中很常见,网络零售交易支付金额包含两种金额,一是商品价格,二是运费。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时,非常清楚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运费,但是对于商品的增值税却没有引起注意,误以为商品成交价格是不含税的。而我国公民税收观念薄弱,网络零售交易将商品成交价格进行分解,在清楚分离商品价格与运输成本时,却进一步加强人们以为商品价格不含税的误解,这对于提高人们税收意识是不利的。因此,针对B2C、C2C中交易特点,进行价税分离的结算支付方式来完成对其实施增值税征管是较好的做法。在具体做法上,每一次网络交易支付时,将商品不含税价格、增值税、运费分项列示。对个人消费者来说,能清楚地了解网购商品的成本构成,加强个人对增值税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其税收意识;对税务机关来说,可以清楚地掌握网络商品的增值税信息,防止增值税收入流失,有利于增值税征税管理。在价税分离实现方式上,税务机关、银行、第三方平台等多部门合作,开发运用税收结算工具,将其镶嵌欠于网络支付交易平台,有效地对网络零售交易计征增值税。税务机关与银行、电商支付平台合作,在网购交易支付时,能够针对电商纳税人身份,零售商品的不含税价格与适用税率,迅速确定商品销售的增值税,并与价格分开显示在交易总额中。消费者确认付款并交易成功时,商品不含税价最终汇入电商银行账户,商品增值税最终汇入税务机关银行专户。

(三)结合交易规模,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

为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议结合电商交易规模,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我国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包括优惠税率与起征点政策。优惠税率方面,对几类特殊商品实行13%低税率,零税率。起征点政策方面,结合交易规模,个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含本数);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300——500元(含本数)。根据《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月销售额在2万元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包含个体工商户、其他个人、企业和非企业性单位),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网络零售市场微型企业与个人网店数量占比大,根据网络零售交易的规模,确定合理的增值税起征点,减轻微型企业与个人网店税收负担,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每次交易价税分离后,税务机关的电子商务税收自动征缴平台,应该能在每个月度终了核算电商实际交易规模,当月销售额低于起征点时,征缴平台应将该月度内已收的增值税按原路径返还给电商。

三、结束语

第7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债期货 “327”国债事件 制度设计

国债期货是一种以国债为标的的金融期货产品,是金融机构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对国债期货交易的尝试始于1992年12月28日,但由于当时市场方面和监管方面的准备都不充分,在一系列的风波之后,国债期货试点于1995年5月17日被迫关闭。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阔别市场近17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再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国债期货市场做到监管有力、交易有序、充分发挥国债期货对冲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国债期货试点交易的经验教训,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经验,对我国目前推出国债期货交易的合约设计和制度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债期货的概念和特征

国债期货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国债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以下特征:

(一)国债期货交易最重要的功能在于规避利率风险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债持有量占整个市场的50%以上,是我国国债市场的最主要投资者。据计算,市场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100个基点),我国国债市值所受到的影响在3000亿元以上,其中商业银行所承担的损失在1500亿元以上。国债期货交易开启后,在预期市场将会加息时,持有国债现货的机构就可以买进远期国债期货合约多头,以期货市场的盈利对冲掉现货市场上的损失;并且由于国债期货实行的是保证金交易,购买国债期货合约来对冲风险不会造成大规模的资金占用。

(二)国债期货的交易对象是标准化的期货合约

国债期货交易必须在制定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的标的物是标准化合约,对交易单位、质量等级、交割月份和交割方式进行严格与现货交易不同,国债期货交易不涉及国债现货所有权的转移。

(三)国债期货较少发生实物交割

在国债期货交易中,套期保值者希望锁定成本,规避利率风险,投机者希望赚取价差收益,他们对实物都不感兴趣,并且在实物交割程序比较繁杂的情况下,期货合约持有人更愿意在到期前对冲该合约,因此国债期货很少发生实物交割,交割率一般只有1%~3%。

二、“327”国债事件对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的启示

(一)“327”国债事件始末

在国债期货的实践上,我国曾经遭受过惨痛的教训。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推出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标准合约,从而拉开了我国金融期货品种上市交易的序幕。1995年,由于当时利率未市场化、信息制度不完善、国债现货市场不发达、一些机构蓄意违规、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酿出了314、327、319等一系列风波,作为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的国债期货交易宣告夭折。其中最为典型的、影响最为恶劣的,就是被称为“中国的巴林银行事件”的327国债事件。“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票面利率为9.5%的国库券。由于当时通货膨胀较为严重,财政部给予该券一定的保值贴补率,实际的利息就是票面利率加上保值贴补率,再加上合约期限与标的物兑付几乎是同期,每月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便成为左右合约价格的决定因素。1995年2月,327期货合约中每百元债券的9.5%的票面利加保值补贴率,到期应兑付1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胀率相比,“327”的回报明显偏低。于是有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要高保值贴补率,到时会以148元兑付。但上海三大证券公司之一的万国证券认为高层正狠抓宏观调控,财政部不会再从国库里往外掏出巨额资金来补贴327国债,于是做空。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国债利率的传言得证实,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一直在327品种与万国联手做空的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327国债在1分钟竟上涨了2元,10分钟后共涨了3.77元。327国债每上涨1元,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当时价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万国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实现交割,又不甘心平仓遭受巨额损失,于是铤而走险违规大量透支交易额度,最后8分钟内即16时22分13秒突然发难,打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把价位从151.30打到147元,使327合约暴跌3.8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若以收盘时的价格来计算,这一天做多的机构包括像辽国发这样空翻多的机构都将血本无归,而万国不仅能够摆脱危机,并且还可以赚到42亿元。当天夜里11点,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时22分13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异常,是无效的,该部分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之后,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急通知》,实行了一系列抑制违规交易和降低市场风险的制度,但仍然无法抑制市场的投机氛围,反而在不到一个月后再次酿出了“319”国债事件。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画上了句号。

(二)反思“327”国债事件

1.市场环境方面。一是现货市场不够发达。在期货市场上,投机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过度投机对市场规范运作和保护投资者都是有害的。1995年,我国市场国债余额仅为3330.3亿元,国债品种也不够丰富,导致拥有大量资金的机构容易盯着某几个品种进行炒作,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脱节,为投机行为的猖獗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就327国债期货来说,万国证券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大单面值就有1460亿元,几乎占到了整个市场国债余额的一半。

二是金融环境不稳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大规模通货膨胀也接踵而至,其中1994年的物价上涨率一度达到了27.4%,再加上当时中国脆弱的金融环境,国家对通货膨胀对国债市场和国债期货市场造成的冲击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每月公布的保值贴补率成为影响国债价格的决定因素,保值贴补率的公布会对国债价格造成极为剧烈的影响。而市场倾向于围绕未知的保值贴补率进行博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行为的猖獗。

三是缺乏期货市场的管理经验。我国的期货市场发源于1990年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成立后的近10年间,期货市场都处于不断的试探和整顿过程中,直到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四个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健康的期货市场和发达国债现货市场一样,都是国债期货交易的根基和重要保证,因此期货市场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国债期货交易夭折的重要原因。

四是信息披露不够透明。“327”国债事件中,在财政部公布保值贴补率之前,市场就早有传言,而保值贴补率公布之后,国债价格与传言几乎一致。并且做市商之一的中经开本身就是财政部的下属企业,提前获知了保值贴补率的确切信息,在消息公布之前大规模做多,严重削弱了市场的公平性,损害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2.制度和监管方面。一是合约设计不尽合理。国债期货试点时期,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合约设计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国债期货合约对相关资产的范围规定太小。各种国债期货是以某一年度发行的国债作为相关资产(或标的物),甚至以某一种特定的国债为相关资产。国债期货市场的相关资产市场的容量太小时,国债期货市场的效率会大大降低。第二,所设计的国债期货合约缺乏合理的交割条款。期货到期时,一般的交割方式有实物交割和现金交割两种。在进行实物交割时,应给出各种可用于交割的国债之间的换算关系(即转换系数)。然而,国债期货的交割条款中并没有合理的措施,这容易导致国债期货到期交割时的困难。第三,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各交易所分别拟定了不同的合约,各交易所规定的交易单位、最小变动价位、涨跌幅限制和最后交割日等都不相同,缺乏统一的合约设计使交易变得混乱,同时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二是制度设计存在缺陷。“327”国债事件中,暴露了一系列制度缺陷:一是单个机构的持仓限额过高。万国证券、中经开、辽国发几家大户的持仓,对该券形成了垄断,机构可以轻易操纵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不由市场决定反而有大户决定。二是保证金率和价格波动幅度限制过于宽松。“327”国债事件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分别是2.5%、1.5%和1%,且没有涨跌停板制度。事件当天,该券价格高至151.98元,低至147.4元,价格波动达4.58元,波幅达3.11%。对于2.5%保证金的期货交易,3.11%的波幅要放大40倍,也就是120%,导致当天开仓的多头合约全部爆仓。三是缺乏价格预警系统,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准备。当天夜里,上海证券交易所紧急公布了对该事件的处理办法,宣布16时22分13秒后的所有交易无效,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只是上交所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在事情发生之前,并没有应对此种情况的预案。

三是制度执行缺乏力度。上交所曾为每家机构分配有持仓限额,但“327”国债事件发生的当天,万国证券不断要求增加和透支持仓份额,无一例外得到了交易所的许可,这直接导致了万国证券8分钟内抛出了1000多万口的天量。此外,在该事件中还存在几个机构联手操纵市场和违规挪用资金的现象,而监管当局并为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1.发达的国债现货市场。国债现货市场作为国债期货交易的基础资产市场,是国债期货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高速扩张,2011年末我国国债余额为72044.51亿元,较1995年增长了21倍,占GDP的比重为15.28%,与美国推出国债期货时的比重(16.67%)大致相当。同时,国债期限结构也趋于合理,基准收益率曲线逐步形成,使得开展国债期货交易有了的坚实的市场基础。

1990年-2011年我国国债余额(单位:亿元)

2.相对稳定的宏观金融环境。90年代初期以后,我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始终维持在8%以上。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稳定。相对稳定的宏观金融环境,为推出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强有力的宏观环境支撑。

3.规范运行的期货市场。国债期货交易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期货交易,与商品期货市场在监督和管理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整顿时期和规范发展时期。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首先推出了期货交易,之后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直到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四个管理办法,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2006年,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获准筹建,沪深300指数被定为首个股指期货标的。2007年,中国国务院第489号令公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成为我国期货市场正式的规范性文件。2010年2月20日,我国推出了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是我国在金融期货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日益规范健全的期货市场和长期积累的期货市场管理经验,为推出国债期货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三、国外成熟市场国债期货的合约和制度设计

(一)主要发达国家国债期货市场的合约设计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推出国债期货交易的国家,交易体系和交易制度都是最完备的。美国的国债期货合约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品种,分别对应1年以下、1年~10年、10年以上期限的国债,每个期限的国债期货合约设计各有不同。短期国库券期货以指数方式报价,报价指数=(1-贴现率)×100,最小变动价位0.01%为一个报价点,每日最高波动幅度为50个报价点,两日累计最高波动幅度为75个报价点;中长期国债以点报价,1点指交易单位的1%,最小变动价位为1点的1/32,每日涨跌幅限制为3个点。

英国的国债期货合约以15年至25年到期的金边债券作为标的物,每份合约面值50000英镑,最小价格变动为1/32英镑。此外,英国还有以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政府公债为标的物的国债期货合约。

日本的国债期货合约品种分为中期、长期和超长期品种,每份合约面值1亿日元。长期合约的涨跌幅限制为2日元,最低保证金为面值的3%;超长期合约的涨跌幅限制为3万元,最低保证金为面值的4.5%。

(二)主要发达国家对国债期货市场的监管

美国的国债期货市场管理体系是政府监管、行业协调组织和期货交易所自我监管的“三级管理体制模式”,管理目标是建立一个监督、协调和操作三位一体的完整有序的国债期货市场结构,控制客户风险的措施有收取保证金、了解客户保证金背景和客户保证金不足时是否有能力追加。

英国是世界上很多商品期货的定价中心,拥有最为现代化的电子化交易系统。其中,指令传递系统(LOTS)促进交易实现高效率,使会员无论在何地,都可以实时输入指令,输入交易执行要求,查对指令执行情况;交易登记系统(TRS)和清算处理系统(CPS)可以使会员不再需要等到收市便可随时获得交易撮合、头寸分摊、持仓状况等信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实时成交状况和头寸情况,从而加强了投资的风险管理;有价证券分析系统(SPAN)系统采用对全部投资组合实行风险分析的方法,以确定对会员的交易保证金要求,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与适度。

与美国类似,日本国债期货市场管理体系也是“三级监管”制,即政府监管、行业自我管理和交易所自我管理相结合。交易所对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注重事前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全方位对交易风险进行实时跟踪。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在总结了“327”国债事件的经验教训并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国债期货合约和制度设计的先进经验之后,本文认为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合约和制度进行规范:

(一)注重将政府监管、交易所监管、行业自我监管相结合,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完备之前,政府应加强对交易所的监督和引导,做到高效监管和有力监管。同时,应注重监管的实时性,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汲取国外国债期货交易和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建立现代化的国债期货交易管理系统。

(二)不同交易所间应采用统一的合约,以免造成交易的混乱

在刚开始时,应设置较为严格的保证金比率和涨跌幅限制,之后可以逐步放松。同时,应针对各机构的资本金和国债现货持有量情况严格设置持仓份额,避免少数机构联手操纵市场。

(三)长期国债期货是国债期货中最重要的品种,应优先发展

针对我国各个期限的国债合约,可以逐步推出长期、中期、短期各个期限的品种。为实现风险的细分,可以对不同期限的品种设置不同的保证金比率和涨跌幅限制。

(四)健康发展的国债现货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是国债期货市场规范运作的基础和前提

应继续促进国债现货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的培育,并将国债现货市场、回购市场和期货市场放在一个框架内统一监管。

参考文献

[1]钱小安.《完善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1995(4).

[2]陈六一.《恢复国债期货市场的管理体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1(3).

[3]何迎新.《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研究》[D].2003.

[4]马庆泉等.《中国证券史(第一卷)》[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第8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关键词]期货现货套期保值

期货交易活动是一种“零和”游戏,有投资者盈利,就必然有投资者亏损,因此,期货合约仅仅是将期货价格变动的风险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从期货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由期货价格本身带来的风险无法监控,也是必然存在的。期货市场上所指的可控风险的主要来源于期货市场环境、投资者结构、交易所本身运作的缺陷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监管真空等方面。

一、1993-2000年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概况

独特的行业特点使中国期货业从一开始就遭遇了过度扩张带来的盲目发展。到1993年底,已开业或正在筹建的期货交易所就有4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可期货交易的会员单位近2000家。由于对期货的功能和风险的认识不足,加之法规监管严重滞后,市场陷入了人们不愿看到的无序状态:交易所过多,分布不平衡;品种重复,设计不合理;地下市场泛滥,盲目开展境外交易;运作不规范,欺诈投资者等等。提及期货市场,人们往往立刻就会联想到一系列的事件和风波,如上海“粳米事件”、“327国债期货风波”、海南“棕榈油506事件”、广联“籼米事件”、苏州“红小豆602事件”、“胶板9607事件”等。

针对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市场稳定,防止出现大的风险,1993年11月,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制定了“规范起步,加强立法,一切经过试验和从严控制”的原则,并授权原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大范围的清理整顿之后,50多家期货交易所被压缩合并为15家,并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对期货交易所进行会员制改造。监管部门的大量工作还包括:审定交易制度,调整交易品种;严格限制境外商品期货和清除外汇期货、外汇按金交易;对期货经纪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严厉查处期货交易中的违规、违纪案件。

从1998年开始,根据中央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整顿、撤并期交所,仅保留了上海、郑州和大连3家交易所;并将35个交易品种压缩为12个,调整了期货品种的保证金,修订了期货合约,清理整顿了期货业务,增强了期货经纪公司实力。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随后中国证监会出台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等四个规定,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清理整顿使期货市场摒弃无序,走向规范。然而与此同时,经历磨砺的期货市场却开始逐渐低迷:人才大量流失,交易量逐年下降,尽管有12个交易品种,但实际有交易量的只有大豆、铜、铝、小麦、橡胶、豆泊等7个品种。曾经炙手可热的期货市场,慢慢地从人们的视线中退出。资料显示:1995年全国期货市场合计成交量达10万亿元,到1999年只有2.2万亿元,也就是说,在4年时间交易量年均递减30%。到2000年10月底,除个别市场个别主要品种的交投活跃度有所增强外,期货市场总体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下降了26%和28%。伴随着交易量的下降,期货经纪业也滑入谷底,经纪公司平均年交易量勉强达到100亿元,明亏的比例高达85%以上。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持续高效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期货市场的环境不断完善,玉米等期货品种重新上市,而国债期货、石油期货等期货品种重新上市和创新推出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重新研究从我国期货市场创办之初到2000年整顿基本完成期间,我国期货市场上主要的风险来源,作为今后审视是否具备推出新期货品种的基本条件。

二、1993-2000年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特征描述

通过对1993年至2000年中国期货市场上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的研究,现将中国早期期货市场上的风险来源总结如下:

1、某些期货品种的设计脱离了现货基础,导致期货市场不可控制的风险增大

期货市场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于发现未来价格和进行套期保值。虽然某些期货专家认为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不必进行现货交割,这样可以减少现货存储的成本。但期货品种的标准化合约及市场本身的中介功能,都决定了交割保值应当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中国现货市场不发达,为满足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实现,进行实物交割应当是期货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种认识,期货品种的设计应当依赖于坚实而稳定的现货市场和完善的交割机制,以避免“逼仓”行为的频繁发生。在我国期货市场运作早期,期货市场上交易的多为小品种农产品,但是某些交易所的期货品种设计不甚合理,几乎是在缺乏现货生产基础的地基上建立起来的空中楼阁。

缺乏现货基础而设计的期货合约本身就是一种缺陷,这必然诱使投机大户通过操纵市场的行为来牟取暴利。例如,在1995~1996年期间,我国实际上并不具备咖啡期货运行的条件,因为我国并非咖啡的主要生产地,也不是消费地和中转集散地。海南作为中国咖啡生产的大省,年产咖啡豆约580吨(1996年统计数字),全国咖啡的使用、药用量极其有限,并且也有固定的进货渠道。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咖啡期货缺乏真正的消费性和套期保值需求。这种期限脱节的现状加上不合理的交割制度必然导致咖啡这一期货品种沦为纯粹的投机和操纵市场的工具。对比之下,美国任何一期货品种出台前,都必须向CFTC提交报告,申明该品种所具有的套期保值和发现价格的功能,经过严格审核后方能上市交易。

2、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比例的失衡是中国期货市场上出现多次风险事件的直接原因

(1)中国期货市场早期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完善

从1993年到2000年期间,我国期货市场上明显的缺乏套期保值主体。当时期货市场上运行的交易品种多为农产品,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多为生产规模较小且分散的家庭农户。他们不具备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众多的粮食企业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营主体,缺乏回避交易风险的动力和压力。同时,这些企业及时进入期货市场,也是为了利用多空对峙的有利时机,利用手中的现货去进行投机行为。有关文章显示,2000年以前我国期货市场交易所保值者比例仅占所有投资者的20%左右。著名的期货专家福瓦德乐认为,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上,保值者的比重应占1/3。中国期货市场早期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完善,投机氛围过于浓厚,导致风险事件频频发生。

(2)投机大户操控市场的主要手段

投机大户往往采用非理性的操作手法,完全脱离期货市场的基本规律,认为资金是左右价格的主要因素,全然不顾现货市场的基本行情走势,企图通过拉台价格、强行“逼仓”的方式来获胜和取得暴利。正是这种不顾基本面的疯狂投机心理,最终导致期货市场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极度扭曲,最终引发交易一方的严重亏损。例如在1995年大连玉米C511暴涨事件中,大连玉米C115合约在多头的疯狂炒作下,于5月15日创下玉米期货交易的天价2114元/吨,与现货市场的价差达到600元/吨,造成期货价格的严重扭曲,形成了极大的基差风险。投机大户频频利用期货交易所监管的空隙和制度的频频调整所产生的“规则风险”,采取分仓、联手交易、双向持仓等手法来操纵市场。

又例如,在1996年海南中商所F703事件中,投机大户利用交易所的限量交割制度和监管的空隙,采取双向持仓、对敲锁单的方式做出异乎寻常的交易,并且不计成本地上下振仓,吸引中、散户资金入市,然后计算自己多空的持仓数量,哪一方向数量占优就用另一方向的持仓大规模平仓,以极其惨烈的方式使中、散户无法及时认赔出场,跌停板再扩停板,几次跌幅都高达1000余点,令人触目惊心。其次,主力机构又利用手中的实盘和前1万手的持仓限量,长袖善舞:进可逼空,对方即使有现货也无前1万手的空头持仓,最后的结果无非是自己左手的实盘放在右手,而对手即使有现货也无法交割;退可逼多,用限量中的空头交出现货,用巨额实盘迫使多头认输。

3、现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低也会造成期货市场的不可控制风险增大

这一时期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消费品的价格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控制,市场化程度不高。当时国家物价政策的核心是保证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的稳定,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虽然国家正在逐步放开市场上各种产品的价格,但国家的计划调控机制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政府认为市场上的物价受到扭曲或者波动较大时,就会采取行政手段来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行政手段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一旦出现“政府失灵”的状况,那么政府的人为调节就会造成现货市场价格的进一步扭曲。因此,期货市场上出现多空双方对峙的情形时,国家出台的政策深刻影响着市场投资主体的交易策略和未来预期。例如,1995年海南棕榈油M506事件中,在多空双方争夺激烈,M506合约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急剧放大的关键时刻,国家有关部门突然发出了期货监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投机,加大监管力度,促使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允许原料价格上涨过猛,对粮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可想而知。这就给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最终导致多头的惨重损失,更使得棕榈油交易以后日渐清淡,最终停止。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在现货市场仍然受到国家计划调控机制深刻影响的条件下,期货市场上决定多空交易策略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对未来现货市场的预期,而更重要的在于对国家政策的预期,这无疑会阻碍市场自发调节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且也容易导致因权力寻租,进行内幕信息交易而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

4、在我国期货市场运行早期,投资者对期货的不熟悉导致诈骗事件的频频发生

在我国期货市场运行早期,一方面由于市场上无法可依,国家监管措施不严导致期货欺诈事件频频发生,例如期货监管的第一部法规《期货经济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却是在1993年4月8日才姗姗出台。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期货业的不了解也是欺诈事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权威统计表明,1994年前后,全国有近300家期货公司,2/3以上从事境外期货交易,其中多数公司的客户亏损面超过90%。据估算,这些公司流出境外的保证金达100亿元人民币。

三、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期货与现货市场相脱离,现货市场不足以支持期货市场的运营,市场化程度低,期货交易套期保值需求不旺盛等原因造成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早期的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出现,因此,在推出新的期货品种和重新恢复原有期货品种时,应当着重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基础条件是否已经完全具备。

参考文献:

[1]郭晓利.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N].国际金融报,2003.

第9篇:交易所市值管理范文

1.1市场活跃度较为平稳干散货FFA是目前运费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交易品种,其交易规模与航运市场波动性高度相关,同时交易方式的改革和交易主体的多元化也促使干散货FFA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交易额不断扩大。在FFA诞生的最初10年间,80%以上的交易者为欧洲船舶所有人和贸易商,因为此时的FFA主要被用于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并不高。1999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细分了BDI指数,2001年挪威期货和期权结算所推出了场内远期运费合约,这都为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创造条件,促进了FFA交易量的明显上升。从2002年到2008年,随着航运市场逐渐繁荣,干散货FFA市场交易日益活跃,2008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300亿美元。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行情一落千丈,干散货FFA市值和成交量也出现了较大萎缩,2009―2013年的成交量保持相对平稳。

1.2交易方式由场外为主转为场内为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干散货FFA交易以场外交易为主,占交易总量的80%以上。在航运市场暴跌后,很多航运公司陷入经营困局,资金链断裂,造成FFA交易量骤减,甚至还发生了大量的场外交易违约事件。恶劣的市场环境使各参与主体回归理性,意识到需要有实力强、信用高的结算平台为其提供合约净值结算服务,因此,大量参与者纷纷转到场内交易,以降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虽然通过场内交易的方式交易成本有所上升,但其成交快捷、信息传递及时、交易双方风险小等优势满足了参与者的需求。干散货FFA场内交易量占交易总量的比重从2008年的58%逐年上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99.4%。场内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说明市场正处于逐步重建中,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主要有纽约商品交易所、挪威奥斯陆期货期权结算所、伦敦结算所、新加坡交易所等开展了FFA清算业务。2013年,上海清算所也推出了人民币远期运费协议中央对手清算业务。

1.3交易船型由以巴拿马型为主转为以好望角型为主干散货FFA交易的航线为BDI涉及的所有航线,因而巴拿马型船FFA交易长期占据市场主力地位。但是,随着近年来好望角型船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可操作空间也随之变大,该船型FFA交易量明显上升。大多数好望角型船的经营者直接参与FFA市场交易或以FFA市场为参照操作现货交易。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在干散货FFA交易量中,好望角型船占比超过50%,巴拿马型船占40%,灵便型船仅占10%左右。从各船型平均持仓量比例(见图1)来看,从2011年至2014年第二季度,好望角型船占47%左右,巴拿马型船占37%左右,灵便型船占16%左右。因此,好望角型船FFA交易成为目前FFA市场交易的主力。

1.4交易主体以租家、货主、金融机构为主干散货FFA在经过2008年航运市场暴跌、2009年低谷后,市场交易数量逐渐增加,流动性也有所增强,但因判断失误、操作能力弱、风险认识不足等因素,航运企业在危机中操作FFA时承受了巨大的风险,甚至出现倒闭,而生存下来的企业对FFA市场也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市场参与意愿降低。此时,越来越多的租家、货主、金融机构等逐渐成为干散货FFA交易的主力。大型货主和贸易商在利用FFA套期保值的同时,通过低位建仓、以期推现、哄抬市场、卖空套利等模式操纵市场,赚取利润。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借FFA市场急涨暴跌、操作空间巨大的机会,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炒作,通过“快进快出”的操作方式实现投机获利。尤其是在2011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推出FFA交易平台Baltex后,交易透明度有所提高,程序更加简单、快捷,因而吸引了更多的金融资本涌入FFA市场。据统计,目前金融机构在FFA交易中所占份额已达50%以上。

2我国航运企业应对干散货FFA风险的管理策略

FFA本质上属于风险管理工具,但随着FFA市场的发展和深化及货主、贸易商和金融机构的涌入,FFA基本的套期保值功能开始向高风险、高投机转变。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航运企业因参与干散货FFA交易而造成巨额亏损,充分暴露了其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控制方法欠缺等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航运企业对FFA市场望而却步,很少参与。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我国在国际航运市场上还缺乏有效的话语权,航运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对FFA市场应积极评估、控制其本身存在的风险,合理配置内外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争取获得国际航运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2.1充分认识、评估FFA风险,构建FFA风险控制体系FFA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衍生出的金融合约,具有衍生性、虚拟性、高杠杆性、跨期、透明度差等特点,其风险既具有航运业的风险特征,又有金融衍生品的独特性。航运企业在操作FFA前,应针对FFA金融衍生品的特征,构建一整套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的业务层级作为支撑。根据FFA业务的属性和特点,制定一套有别于现货操作模式的风险管理制度,实现FFA业务与现货业务、风险管控部门的独立运行,筹划组织FFA业务授权审批控制矩阵,制定相应的FFA财务结算、会计处理制度,完善对FFA业务操作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FFA风险控制体系的完整构建。针对目前干散货FFA呈现的新特点,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研究参与FFA操作的交易模式和具体操作流程,做到:(1)事前,应充分评估市场风险,收集市场信息,判断市场走势,选择相应的风险操作策略、合适的对冲船型和有实力的交易对家;(2)事中,严格管控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高度关注自身资金状况,降低财务成本和被动平仓风险,同时时刻评估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和资信,及时掌握风险变动因素,采取积极、稳妥、灵活的操作,确保风险控制在容忍度内;(3)事后,主动接受内外部监督和检查,落实考核奖惩机制。

2.2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坚守套期保值操作套期保值是指通过现货和远期市场的套期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实质在于增加“保值”的确定性;而投机成功与否主要基于操作者对市场运价未来走势的预测正确与否,具有极不确定性,一旦操作失误,易遭受损失。在2008年前后因操作FFA造成巨额损失的航运企业并不是不具有风险意识,而是在操作上脱离了“套期保值”的初衷。在市场出现短期单边上涨或下跌时,很多参与者只追求丰厚利润,而放弃了“套期保值”的操作理念,造成了市场风险难以控制的局面。航运企业大多既拥有自有船也有租入船,因此,同时面临着自有船运费收入下降和租船成本上升的风险。适时通过FFA市场采取对冲操作,可防范运价风险,但如果错判形势,追求高额利润,片面地做多或做空,开展投机套利,从而脱离航运市场的基础形态,必然承受巨大风险。航运企业在操作FFA时,应严格遵守套期保值的原则,避免短期的投机获利。在交易方向上,一般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方向相反的合约,例如,在现货市场租入船舶时,因担心运价下跌,可通过做空FFA合约套期保值,而在租出船舶时,担心运价上涨,可买入FFA合约对冲风险。在交易规模上,应确保FFA的合约价值或数量与需要保值的现货合约相匹配,否则将会出现新的敞口风险。在交易期限上,应尽量避免较长的交易期限,套期保值的时间周期与现货的交易周期大致相当,若出现大量不一致,会产生投机风险。目前,FFA市场出现了大量的FFA短期交易,多以5~10DSPERMONTH为结算单位,进一步增加了市场活跃度。

2.3提高风险辨识、度量准确度,建立高效的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FFA由于“量体裁衣”的模式和跨期交易的特点,使其产品结构复杂多样,单凭主观判断无法完全界定风险规模。由于国内缺乏权威性的国际干散货运价衍生品市场,我国航运企业在识别和度量FFA风险时一贯采用定性方法,缺乏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工具,因此,难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量化模型。对此,航运企业应依据风险管理目标,在套期保值的操作策略下,依据自有船、租入船与货源的数量关系,充分整合市场信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运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价值模型(VaR)、极值、灵敏度等定量分析工具,根据市场趋势、自身敞口风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量化模型,精确分析和评估所面临的风险规模,为减少意外损失、降低经营风险提供参考。在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上,针对FFA风险运行状态,建立较为完整、反应迅速的预警和处理机制。在预警机制上,应时刻关注FFA持仓业务总量与现货总量的匹配,关注交易对家的信用执行情况,持续不断地报告资金状态、盈亏情况、套保效果、敞口风险、市场预测等信息,探索控制多头、空头和敞口头寸规模的规律,为研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奠定基础。在处理机制上,应进一步完善风险应急预案和紧急避险机制,加快反应速度,优化审批流程。当面临超越风险承受能力的紧急事件时,果断“斩仓停损”,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建立止损止赢机制,控制好由数量、期限等方面的不匹配造成的风险敞口,使操作区间始终受控于套期保值的有效盈亏范围内。

3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