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隔代育儿范文

隔代育儿精选(九篇)

隔代育儿

第1篇:隔代育儿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隔代教育; 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97-0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80后逐渐为人父母,年轻的他们却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于是祖辈接手养育他们的孩子。据千龙网的一个调查:全国大中城市中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接近6成。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总数的一半。[1]

隔代教育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之一,成为家庭教育中一种非常普通的教育现象,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它的客观存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可以说,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品质,它深刻地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冲击着学校教育,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我们有必要对这样的隔代教育进行研究。

二、我国家庭隔代教育的现状

1.隔代教育人数在三代家庭所占比重大

2004年《新闻周刊》报道: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中国是普遍现象,它与亲子教育共同成为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家长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两种主要的形态。据估计,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2]。

2.隔代教育比重大于亲子教育

当前,家庭中隔代教育的比例要大大超过亲子教育。据人民日报报载,目前小学以下的每10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隔代老人教育,在一些城市的日托幼儿园门口可以看到,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长有许多是老年人。

3.祖辈自觉承担教育责任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1999年底已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许多祖辈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抚养或看护孙辈的责任。

三、隔代教育的存在问题及影响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0-3岁是人生教育的黄金时间,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重任时候,隔代教育能否承担起这个重任呢?[3]答案显然是不能够。总体来看,隔代教育的弊还是大于利:

1.抵消亲子教育效果

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法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存在差别,这样的差别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隔代教育减少了亲子教育机会,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人到老年格外疼爱孩子,把更多的爱无原则地补偿到孙辈身上,不太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培养孩子爱劳动、坚持性、相互谦让、关心他人等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3.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祖辈们由于交往范围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新生事物和新观念接受较慢,对孩子的拆卸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这恰恰扼杀了孩子探究事物特点和规律的好奇心。

四、造成隔代教育的原因

1.家庭伦理观念

家庭伦理观念奠定了隔代教育的历史渊源。长期的宗法制社会,形成了我国民众浓厚而独特的家庭伦理思想。“含饴弄孙”不仅是祖辈追求的理想境界,更是他们肩负的自觉责任。“一切为了孩子”,这曾经是众多父母的不二选择。

2.逐渐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

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面对逐渐加快的工作节奏,日趋剧烈的残酷竞争,这迫使年轻父母在“教育—职业—教育”间不断地循环往复。紧张的学习、繁杂的工作等诸多压力,客观上使一些年轻父母无暇他顾,在子女教育上求助祖辈,就成为他们现实无奈的选择。

3.新一代独生子女为人父母

我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性实施,造成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如今他们已为人父母,被视为“抱大的一代”的他们,虽然与非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养儿育女上更加不知所措,这时祖辈主动地负起隔代教育之责,也就是情理之中、不足为奇的事了。

五、消除隔代教育不良影响的建议

1.相互配合、各自定位

教育子女乃是父母自己应尽的责任,祖辈可以协助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自己的事,要多过问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情感交流,还要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交替管教,以免造成亲子之间[4],孩子的父母应该主动担负起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尊重祖辈家长、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同时,要协调好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做父母的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争取多跟孩子在一起,培养与孩子的感情,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一味地依赖老人来抚养和教育孩子,把老人当免费的保姆,既是对父母的不敬不孝,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2.组织社会力量办好家长学校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组织祖辈和父辈家长进行学习,转变祖辈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他们陈旧的教育方法,向他们介绍科学育儿知识,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老教授、老专家讲课,也可以请一些隔代教育好的祖辈家长介绍好经验,不断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对少数年老多病的特殊家庭,学校要安排老师与学生家庭结对子,采取一帮一的办法,搞好家庭教育。

3.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5]

参考文献:

[1]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7)

[2]黄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6)

第2篇:隔代育儿范文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中国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问题,留守儿童的本质是父母外出打工而无法将其未成年子女带在身边照顾,是亲子分离而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学业和个性的发展都受到影响,导致一些极端的事例的发生。2015年3月21日,全国妇联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的会。在会上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人数、学龄比例以及地区分布等都做了详细的统计。《报告》是将2012年全国1%人口作为调查对象,从《报告》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已超过6000万人,在未成年不满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4000万以上,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69%。尤其是在2006年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及规模迅速增长呈直线上升。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30􀆰19%。由以上的数据显而易见,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国农村儿童中所占的比例之高,且主要以低龄的留守儿童为主。

(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

(1)隔代家庭教育逐渐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教育方式。(2)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有效的引导和监护。(3)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较低。

二、东山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一)云龙县东山村概况

东山村位于云龙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交通较为方便,东山村是宝丰乡的一个自然村,现有农户416户,共有乡村人口169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322人。现今,东山村全村土地面积为65􀆰76平方公里,海拔1988千米,年平均气温为17度,年降水量为940毫米,适合种植核桃等农作物。东山村属于贫困村,主要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本文的调研对象为东山村,目前常住人口共包括101户家庭,共有440人,其中有170人超过55岁,该村的人知识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是文盲不识字和小学学历,最高文化程度是高中,而且仅一人,初中文化水平为6人。30到50岁之间的中青年知识文化程度也并不理想,总人数共有166人,其中大多数为小学学历,只有一人为中专学历,初中水平的人共有9人。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东山村村民的文化程度较低,父辈受教育的情况稍好于祖辈。因此,东山村祖辈教育和父辈教育所存在的差异直接反映在东山村的留守儿童身上。

(二)东山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东山村全村儿童共有68人,非留守儿童有22人,留守儿童有46人。根据调研,东山村留守儿童各年龄阶段人数0-5岁学龄前儿童:12人;6-11岁小学:16人;12-14岁初中10人;15-17岁大龄8人。监护类型及比重:隔代教育32人比例占70%;叔叔和婶婶教育4人占90%;姑姑和姑父教育3人占6􀆰5%;姨和姨夫教育2人占4%;自我监护教育2人占4%;单亲监护的3人占6􀆰5%。全村留守儿童共有46户,笔者从中选择了20户留守家庭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调查中可以看出,东山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是隔代教育,监护人主要是爷爷、奶奶,其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知识文化程度大多都是文盲不识字,只有极少数的知识文化程度是小学和初中。由此可以得知留守儿童教育是一大问题。爷爷、奶奶思想和观念都比较陈旧,不能很好地引导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东山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1.家庭教育结构呈现多样化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大致可以分为5种:①隔代监护;②单亲监护;③上一代的亲戚监护;④自我监护或同辈监护;⑤非亲属监护,留守儿童寄养在非亲属家中。东山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类型呈现多元化。从调研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调研的20个家庭中,直系亲属监护的有16个,近亲亲属监护的为3个,自我监护的仅一个。祖辈对父辈采取的教育方式同样会运用到孙辈的身上,无法采取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教育方式。2.“隔代教育”成为主流东山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家庭教育方式是隔代教育。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由于城市中的户籍制度、高昂的生活费和学费,导致务工人员无法将其未成年的孩子带在身边照顾,只能留在家中,那么“留守儿童”就这样形成了。

三、东山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1)父母关爱的缺失影响留守儿童人格的发展。在父母外出务工之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会感觉家庭气氛冷清。(2)隔代教育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东山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务工地区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及江浙等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平时很难回家,更别说沟通交流,无法在子女需要时及时给予关心照顾,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上显得力不从心。(3)教育主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影响教育方式。隔代监护教育型的家庭,爷爷、奶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日常的生活花销上。匮乏的物质生活再加之贫瘠的精神世界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极其不利。(4)隔代监护不力,安全缺乏保障,由于父母打工在外,而负有监护责任的爷爷、奶奶等人又无力照看,致使留守儿童受人欺负、被侵害、意外受伤甚至丧失生命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抚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祖辈的身上,但是祖辈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在教育理念上,对孩子的关爱表现在重物质轻精神,重养轻教的教育方式,在很大限度上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2.学校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缺乏基础设施,缺乏优良的师资团队。所以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是目前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解决东山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长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1)加强父母责任心。(2)选择正确的监护人。(3)注重教育方法。

(二)学校担负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

(1)学校应提高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3)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政府履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职责

(1)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构。(2)开展家长培训,重构良好家庭文化氛围。(3)让城乡儿童获得同等教育。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对儿童今后的成才道路是至关重要的。留守儿童大多数受到的是隔代教育,而祖辈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甚至有些观念想法缺乏科学性,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不利。当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求助身边的家人而得不到解决,甚至是得到错误的引导时,还会带来许多连带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个综合的问题,不仅需要更好的家庭教育,更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承担这份责任,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走进校园,构建一个良好而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作者:邵源春 赵晓蓉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隔代育儿范文

关键词:隔代教育;利弊;优化;个性发展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形态,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必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提出可以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隔代教育现状

现在年轻的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教育孩子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已经转移到了祖辈身上,导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自觉地晋升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较早的入学教育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性格,所以他们几乎不存在隔代教育。虽然我国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但也有不容忽视的优势,只有针对隔代教育的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优化建议,才能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2.隔代教育的类型

2.1过分关注型

祖辈对孩子的爱是倾尽更多心血和关爱的,孩子们本来自己能做的事情,由于祖辈们的关怀备至,替他们把所有的事都完成了。孩子本来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能力,也被祖辈们剥夺了。

2.2过分监督型

有的祖辈由于自己对第二代的教育问题,然后会在第三代身上改变教育方式,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这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不自主性,由此还形成了对成人的不信任感以及惧怕感。

2.3严厉惩罚型

这种教育方法遵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认为这样就能督促孩子们学习和提高社会能力。其实不然,过度严厉会阻碍他们性格的发展,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者叛逆心理。

2.4民主、温暖和理解型

这种祖辈对孩子的教育采用积极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他们对孩子的耐心和细心,让他们能用较适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祖辈家长中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

3.隔代教育的优劣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隔代教育作为中国一种很普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隔代教育作为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清楚明确的把握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3.1隔代教育的良性影响

1)由于祖辈时间富裕,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又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安全监管、情感需求等给予相当妥善的保障,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例如:玩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天性,他们通过游戏进行学习和获得发展。而祖辈充裕的时间为幼儿创造了游戏的条件和环境,亲身参与,引导学习。3到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对孩子在身体、智力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而祖辈充裕的时间使这项活动的实现成为可能。

2)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能应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的常规性问题,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例如,在对于感冒这个问题上,年轻家长就可能小题大做,但是祖辈们就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3)祖辈的传统美德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榜样。祖辈们具有大半生的人生阅历,在孩子身上能传承善良美德、是非原则、生活智慧,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在节约食物方面,祖辈的勤俭朴素习惯对幼儿是很好的榜样,祖辈们经常性的习惯会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2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

1)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养观念相对滞后,对孩子的要求很单一,只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这样也容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多数祖辈常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隔代亲”特殊的宠爱泛滥,往往导致“隔代惯”。于是孩子很难再接受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与父母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

2)过分的安全保,使孩子的创新品质受到限制。祖辈对孩子表现出的某些行为总是急于阻止,这使得孩子天生的创新品质难以充分拓展。

3)祖辈的知识水平较低,这种说法是相对的,一些祖辈的知识水平较低,尤其对于英语教学,不能很好的辅导孩子;对于音乐、绘画等特长培训,积极的引导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祖辈对这方面的引导作用明显不够。

4)家长和祖辈教育理念不一致,祖辈的教育方法老套,主观、简单,而现代家长的教育理念前卫、新潮。现代家长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积极、热情、以及独立自主的社会能力,让他们从小就锻炼成一种开朗的性格,而祖辈对孩子的重视主要是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导致教育理念的偏差。

4.隔代教育的优化建议

4.1从家长角度

父辈和祖辈要相互配合,做好各自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定位。孩子的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和抚养子女的责任,在要祖辈帮忙照顾孩子的同时,协调好祖辈教育和亲自教育的关系,形成合作教育。做父母的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争取多跟孩子在一起,培养与孩子的感情,引导孩子兴趣的发展和性格的养成,而不能把孩子全权交给父母。

4.2从祖辈的角度

祖辈们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不能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孩子,要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干”观念。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儿童自己收拾碗筷、自己穿脱衣服等。并且将一些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对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还应主动阅读一些早教普及性读本,学习一些现代的关于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要靠科学的力量教育孩子,不能单纯的靠经验来培养孩子。

4.3从社会舆论角度

社会舆论的力量对改善隔代教育问题来说不容小觑,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隔代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要鼓励编写和出版祖辈家长读物,增加隔代教育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满足祖辈家长这一广大人群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隔代教育的指导网络,多宣传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结合好的典型。

5.结语

隔代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从家长的角度、祖辈的角度和社会舆论的角度出发,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幼儿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善,使我们的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钱玲玲.关于现代家庭如何跳出隔代教育困境的思考[J].农村教育,2009(10)

第4篇:隔代育儿范文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隔代教育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On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ZHU Chang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sustained development, groups of migrant farmers, seeking economic benefits, resulting in the hollowing out of rural young adults appear.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re has been a huge rural popul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of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while producing thi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mmon topic of concern to the public. This particular phenomenon is accompanie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s appearance is caused by many factors, but it also brings some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impact. More than half of China's rural population,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ring underestimated in China's education cause.

Key words situ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1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时代步伐的加快,一些父母将其子女全权托付给老一辈抚养,由此出现了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的隔代教育或祖孙教育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尚处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①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节凑的增速,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这一现象在我国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农村“空巢”趋势不断上升,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逐渐凸显出来。为此该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

在一次学者对湖南省洞口县、隆回县等欠发达地区的调查中发现, 隆回县109 万人口,长年外出务工或经商者至少有22 万(2000 年隆回县统计局数字)。与亲子教育的孩子相比,缺少亲自教育的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概率是其两倍。②由此看来,亲子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2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彼此缺乏长期的的交流,影响儿童性格全方面的发展

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为了生计长期在外务工,这样就将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隔离。有些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数年都不能与父母相见,他们之间的沟通大多是通过电话。这样一来,孩子与父母缺少有效沟通,他们之间的爱无法传递与表达,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抵触与父母的交流,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长期以来,缺少父母亲情的呵护和行为科学的指导,容易心理健康失衡。同时长时间生活在祖辈身边,祖辈用他们教育他们儿女的方式教育孙辈,或对于他们过分溺爱,不了解新生代他们内心的需求,再加上对于他们性格方面的误区不及时地进行疏导,很容易使他们性格方面养成不好的习惯,形成性格扭曲。

2.2 政府和社会对重视不足,弱化了留守儿童的管理

当地政府和社会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和重视力度不够,基层组织如教育局、妇联、村组织等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还极为不到位,甚至是欠缺有效的管理。同时关于农村的教育:农村的经济落后,对于学校的各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匮乏和教育观念守旧使儿童行为、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教育没有及时得力的指导和重视,缺少具体有效的计划措施。留守儿童正处于系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雏形形成阶段,这时期身心不成熟,自制力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再加上农村村委会等一些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对这方面的认识和投资力度不够,管理方案与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为此不能及时并适当地约束与科学引导,则极易使其受到不良诱惑,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3 留守儿童的监护环境恶化,降低儿童监护效果

留守儿童的监护环境不容乐观。首先在农村祖辈的监护能力不足,这就造成监护质量下降。(1)由于祖辈年龄较大,他们不仅不能为孩子提供生活照料,相反孩子要为祖辈洗衣做饭,这种逆向监护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2)祖辈与孙辈生活的年代不同,尤其在农村祖辈接受的教育较少文化素养较低甚至是文盲,农村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教育孙辈,致使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不能及时了解新生代内心的需求,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代沟。孩子内心的情绪无处排遣和释放,会造成自闭以及情绪暴躁,对孩子身心成长都会造成极大伤害。其次,由于监护方式经常发生变化,使得孩子缺少安全感。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长期疏离父母的监护,在单亲、祖辈甚至一些亲友之间流动监护。孩子需要时间适应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儿童长期对于本该拥有属于他们的关爱和抚慰得不到满足,显而易见的引起了一种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儿童在心理产生失落感和性格的孤僻,或是过于顺从,缺乏主见,或是狂放不羁,调皮捣蛋。监护环境的恶化导致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

2.4 家庭教育缺失,削弱儿童学习能力

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心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家庭是儿童从小到大不可缺少的成长驻地。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指导者和引路人,父母的亲子教育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的培养和思想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现在由于农村教育综合水平普遍较低,同时受教育现状的影响,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一些落后观念,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③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的落后与思想观念的保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因循守旧。祖辈因教育观念的滞后与教育能力的匮乏,不能辅导孩子功课,不能带给给孩子创造浓厚的家教理念和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本来视野就不够开阔,再加上陈旧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们心智的开启、好习惯的培养、对事物的认知都落后于非留守儿童,当然更落后于城市儿童。这样农村留守儿童在长大后,很难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他们会辍学进城务工,给农村教育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3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的路径

3.1 加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

父母在儿童的心理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与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④首先提到的是父母是儿童的应有监护人,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关心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地因势利导,通过亲子互动辅佐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利用更多的接触机会,加强与孩子的内心沟通与了解,建立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使亲子互动始终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其次,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良好品德和综合素养来感染儿童,即使长时间外出务工,利用空余的时间教导孩子,端正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的思想,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孩子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监督自己,鞭策自己。为了能够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监督其学习,外出打工的父母还要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定期与学校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行为动态。使留守儿童通过各种形式能够体会到远在外面父母的关心。

3.2 加大政府和社会重视和管理力度

加大政府基层管理,强化政府职能,在解决农村问题是是至关重要的。在城镇化演进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党和国家的现实问题。如今在城市化过程中派生的隔代教育问题又要亟须解决,其中从问题的根源寻求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政策引发的。为此政府部门就要加强对农村的建设,从根源出发解决农民的生存生活问题,加强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在户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入手,保障农民的权利和权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保障农民的经济生活减少外出务工人员,进而使留守儿童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和关心。国家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大对于农村的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的财政投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使他们平等地享受城市教育。政府基层部门优化政府职能在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辅助。

3.3 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监护环境

学校也应该更多地承担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进行教育,使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政府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学校也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方针政策,针对留守儿童有目的采取各方面的教育措施,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一帮一”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扫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树立正确、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 村委会也可以为安全和健康的监护环境的创建贡献力量,对留守儿童家庭加大帮助力度和工作力度,及时关心留守儿童家庭的动态,做出扶持工作。

3.4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任何个体的成长都不能脱离家庭。家庭教育是透过亲情、家庭文化、亲属关系等维系的,以教养幼儿为中心的活动,家庭中的成年人、老年人都因这种教养活动产生持续的变化,带来种种“异质性因素”。在“给予”和“爱”的基础上,融通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因素”,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大意义上的“给予”和“爱”,将对个人的关怀推广开来,不单纯固守在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和关注上,而能扩展到对整个家庭成员的关注,甚至对全社会的关注,这样更有利一个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父母与孩子经常地疏通感情,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与发展动态,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长的,包括父母和祖辈父母,他们彼此之间对于孩子问题,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隔代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实现共同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应从国家、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角度地给予关心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① 段成荣,杨舸,王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J].学海,2005.

② 范方.欠发达地区的亲子教育缺失与问题行为.教育评论,2001.

第5篇:隔代育儿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隔代教育;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46-01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形态,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必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提出可以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加强各大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对隔代教育的正面宣传

要提升幼儿园隔代教育的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社会大众对隔代教育的重视,因此加大正面的宣传力度及宣传范围很有必要。宣传时可采取传统大媒体及新媒体同时进行的方式,这可以保障宣传效果。媒体的宣传可以选用报刊、电视、书籍、微信、微博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强、传播速度快、民众信任度高的宣传模式,尤其是现在电视上关于幼儿教育的节目。但中国对幼儿隔代教育的重视和指导力度不够,因此要提高家长对其的认知,则需要政府部门引导相关主流思想,然后相关教育学刊、报纸针对隔代教育问题设置专栏,让民众充分认识正确的隔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2.增加对隔代教育支持力度

近几年,为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各类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这也成为目前比较有效的,能够指导家长根性教育观念,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弥补传统观念的不足,掌握正确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养质量。

2.1 提高隔代家长学校的数量。尽管近几年家长教育不断产生,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管理体系,且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市场上的家长教育学校参差不齐,缺乏主流家长教育理念的学校无法长久稳步发展。因此隔代家长学校的兴办需要加大投入和管理,因而投入管理时,可以采取广开门路、多方资产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家长教育学校,使教育的内容和培训模式更符合传统与现代的教育体系。其次是利用社会资源,政府对兴办的隔代家长教育培训给予一定支持,比如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还可通过村委会、居委会办公等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2 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纵观中国多数隔代教育,大部分父辈并不懂全新的幼儿教育规律,教养时全凭个人经验和传统认知,且现代多数的隔代家长培训学校在教育内容上需要不断斟酌改进,培训人员需要结合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年龄段给予适当指导分析。最好按照父辈传统教育的规律进行,了解其教育瓶颈,以此制定相应教学内容,提高父辈学习和教育的积极性。

3.强化幼儿园对隔代教育的影响力度

除了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需要更新提高外,还要注重与学前教育学校之间的配合,让隔代教育能够在家庭和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下有目的、计划、系统和科学的进行下去。

3.1 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学前教育作为奠定幼儿更高阶学习的基础,幼儿教育教师给予隔代教育儿童更多关心,注重培养其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父辈家长在幼儿的接送及家长会的机会向其传递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幼师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为幼儿建立相关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这些档案能够让父辈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了解幼儿的成长。在与幼儿家长有效沟通后,教师和父辈家长能够针对幼儿教育问题给予合理指导意见,以此促进孩子更健康快乐成长,提高隔代教育的成效。

3.2 建立良好系统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隔代幼儿教育必须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建立家长--教师的育儿体系,以此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当然,在创建这个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父辈和教师更加重视幼儿的成长。当然,还要父辈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家园合作模式。幼儿教师不能因为父辈家L文化层次不高、思想稍微老旧失去耐心,为更好沟通,教师采取书面、电子交流软件等方式并不适合,最好采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让父辈家长能够充分融入到幼儿生活中,通常幼儿园教师不足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隔代教育的家长协会,为学校内的父辈家长提供教育的交流平台。收集家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指导,这都可以作为幼儿园与隔代教育家庭开展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第6篇:隔代育儿范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边疆问题研究基地重点课题“广西边境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为例”(BJZD2012006),广西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课题“跨文化视角下中越边境杂居多民族心理健康问题研究”(SKZDS2014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成才(1968―),男,广西马山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是社会化进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衍生物,该问题由来已久,其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为主线,社会参与”为思路,由多方面形成合力推动该问题的解决。本文通过走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以下简称“崇左市”)相关机构及到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等进行实地调查,对崇左市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相关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为推进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优化发展,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助力。

当然,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也应以辩证统一的态度待之。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隔代教育也是不少的。有些农村的孩子能谨记监护人的教导――知识改变命运,在努力帮助年长的监护人完成家务活的同时,始终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孜孜不倦地求学。相信天道酬勤的他们,为了能走出大山,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坚持不懈地在求学路上奋力拼搏。在一些贫困的家庭,虽然物质生活水平还是相对较低,但是家长还是竭尽全力让孩子完成学业,鼓励孩子努力考上大学。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是精神世界绝不匮乏,与物质条件富足的孩子相比,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并存在有些家庭的孩子都特别争气地考上了大学,甚至是考上名校的案例。简而言之,隔代教育背景下,若隔代教养人能秉承着正确的教育理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是能培育出优秀人才的。因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应辩证看待,不能片面地全盘否定,而是保留益处、修正弊处。

一、政府层面:建立健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1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关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不断地深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建立健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

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而很少有直接针对留守儿童保护的法律。因而,为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应该切实完善相关法律,如: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方面的法律,对留守儿童各方面权益的维权法律等。此外,成立公益性质的为农村留守儿童维权的机构,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3优化成长环境

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执行,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寄宿制学校,但教学条件、寄宿条件还是相对落后,因而为了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政府应该加强在财政上的支持,改善留守儿童的校内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校外环境的安全与整治的重视,要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加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会危害到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学校周边的环境。

另外,对于“撤点并校”政策的执行,要在保证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交通不便的地区需保留的教学点,防止因调整布局而造成学生辍学”。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辩证考虑与执行该政策,不宜把重点放在“撤点并校”的执行上却忽略了该政策的前提――“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而盲目地拆除乡村小学;要灵活变通执行,秉承着“宜拆则拆”“宜并则并”“宜留则留”的思路,以实现该政策实施的初衷,不让一个适龄的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确保每一个适龄留守儿童都能有学上,保证其受教育权利的享有。

4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充分挖掘与开发当地的资源开创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就近就业创造条件,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如,利用边境口岸发展对外贸易。同时,逐步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化,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随迁、进城接受教育减少阻力,也是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有益之举。

5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长效帮扶救困机制

为及时了解、更新留守儿童的全方位动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电子档案,掌握他们的成长状况。加强对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进行监测,对于辍学的留守儿童要及时规劝返校,保证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尽量消除留守儿童的辍学现象。对于家庭情况困难的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的帮助,使留守儿童能得到社会的救助,顺利完成学业。为切实改善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要发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效帮扶救困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项目的作用,发挥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逐步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二、学校层面:延伸教育服务,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1建立健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全面准确地掌握外出务工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卫生保健、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奠定基础。为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形式,使关爱工作具体化以便更易于操作。经常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定期进行家访便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并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反映留守儿童的情况,加强学生、家庭、学校间的沟通。同时,可与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合作,开展一些校方与社会企业合力承办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带去更多关爱与切实的帮助。

2提升师资力量,延伸教育服务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农村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人才急缺,存在一些由个别教师教多门学科的情况。因而,为吸纳人才,应改善农村地区教师的薪资水平及福利条件,通过招聘特岗教师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补足动力。同时,要延伸教育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还要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室,培训、配置相关教师,为有心理困惑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疏导心理压力,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品性。

3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

崇左市全市7个县(市、区)都新建了寄宿制学校,其中,一些县的学校还出资让学校的教师到南宁各名校跟班学习一个月,以便于提升农村学校的寄宿制管理服务水平。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推行,便于解决隔代教育中,隔代监护人年纪过大,不能更好地照顾留守儿童的情况。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应秉承着坚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的悉心照顾、学习上的积极辅导、安全上的强化监管的管理理念,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留守儿童能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三、家庭层面:物质生活条件的追求与后代的教育要“两手抓”

1学会沟通,学会理解

很多隔代教育背景下成长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与父母之间沟通甚少的现象,久而久之,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将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之后,几乎很少与孩子联系,只是定期给孩子寄生活费。当询问孩子“长时间不与父母联系是否会牵挂”的问题时,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会的,但早已习惯了。”从调查中发现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是比较少的,一方面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亲子关系淡化,孩子习惯了通过其他方式释放内心的压力与不快,而很少与父母敞开心扉述说心里话;另一方面是父母将对孩子的关爱多依托于物质层面的满足,努力让孩子能够无后顾之忧地精心学习,这反而易造成了一些留守儿童养成奢侈浪费的不良生活习性。因而,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应只是一味地努力去满足孩子对物质方面的要求,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诉求,多与孩子沟通,以便于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2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要不断强化、与时俱进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因而,一方面,监护人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父母应在这方面有开阔的眼界与长远打算,多学习与借鉴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切忌照搬照抄;应活学巧用,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为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监护人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重对良好家庭氛围的塑造,不断地强化与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使孩子能远离“棍棒教育”,实现良性的发展。此外,父母、隔代监护人可参加一些公益性质的家庭教育培训,便于消化、吸收、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为家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强化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3物质追求与家庭教育要协调发展

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如果能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多为下一代的成长考虑。因此,若条件允许,应让父母有一方尽可能地留在孩子身边,照顾孩子与家中的留守老人;如果父母双方都必须外出务工,且条件允许,尽可能让孩子随迁,便于照顾孩子;如若不能随迁,父母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多关心孩子,如:定期向班主任询问孩子的成长状况,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及时排解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孩子能健康成长。

四、社会层面:给予农民工一定的特殊照顾与帮助,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添动力

1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由于农民工自身条件有限,对一些维权知识不了解,社会上不乏会存在一些侵害农民工某些合法权益的事件。为此,应以恰当的方式向农民工普及相关维权知识;同时,引导农民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为改善农民工的家庭生活水平而给予更多帮助。另外,应提高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给予农民工一定的特殊帮助与照顾,如:给予一定的假期让农民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留守儿童;或是在假期时,组织亲子见面会等活动。

2多方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长效援助机制

社会的力量对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不可或缺的。组织、号召一些社会有爱心的人士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组成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如:号召一些退休的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开展如“爱心妈妈”的活动,通过“对子帮扶”的形式,让这些“爱心妈妈”多与留守儿童联系,为他们的生活排忧解难。此外,为帮助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借助多方力量,如:社会公益组织,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形成一支强大的帮扶队伍,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构建一个长效的社会援助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衍生的社会性问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切实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而崇左市是一座新兴的边疆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农村地区仍相对落后;加之,该地区地理环境条件有限,导致很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相应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由于隔代监护人的能力有限,而留守儿童尚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且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本文以隔代教育问题的现状及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为思路探索崇左市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并试图从多方面着手寻求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希望能为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建议。

为推进崇左市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解决,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及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及构建帮扶救困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援助。

第二,学校创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提升师资力量,延伸教育服务,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同时,对于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应优化寄宿制管理服务模式,让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第三,家庭方面要注重把握对物质追求与后代教育的平衡;加强监护人与孩子的沟通、理解;强化家庭教育理念并与时俱进。

第四,社会要提升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给予农民工一定的特殊照顾与帮助,让农民工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更好地照顾孩子;同时,凝聚社会力量推动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长效援助机制。

第7篇:隔代育儿范文

如果你一直在为自己家是老人带宝宝而有些不安和焦虑的话,那么下面这 5 位妈妈的故事也许会帮你放松一些。由这 5 个故事带出的隔代育儿的 5 大优势,也许更会给你一些启示。

Mom's Story 1

有一次,我决定带上宝宝陪老妈出去旅游一趟,选来选去决定去海南,不用带那么多衣服,可以轻装前进。我都收拾好行李了,老妈看了一眼宝宝的衣服说:“给他带的都太薄了。万一变天呢?带 2 件厚的吧。”又看了看我带的便携奶粉盒说:“才带这么几顿的奶粉,不够!带上 1 袋。”那时宝宝都可以吃成人的食品了,连这点儿奶粉也是我备用的,有必要带那么多吗?我不情愿地把奶粉和衣服塞进了行李箱。事后证明,我老妈是多么的明智!我们到海南的第三天,就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降温,幸亏给宝宝带了厚衣服,没把他冻病;宝宝在外面 7 天什么也不肯吃,只喝奶粉,那袋奶粉刚刚够他喝的。而且当地还没有卖这个牌子的奶粉的。看来,姜还是老的辣。(Enjoy11,儿子3岁1个月)

优势总结:老人的阅历更丰富

老人教训我们的时候总爱说:“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多;我走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多。”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是老人的人生阅历确实要比我们丰富很多,考虑事情也会比我们谨慎很多,在照顾宝宝上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我们嫌他们口罗唆、麻烦,还觉得他们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确实会因为“不听老人言”而让孩子吃了亏。所以我们还是要充分地尊重老人的意见,至少也要把他们的话听完再做决定。

Mom's Story 2

有一天,宝宝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鲤鱼和鲫鱼谁喜欢吃蚯蚓吗?”我还真一下被问住了。宝宝骄傲地说:“是鲫鱼!鲤鱼更喜欢吃玉米饭团。”我突然反应过来,这一定是爱钓鱼的爷爷没事跟她念叨钓鱼经的时候被她记住了。回想一下,我发现这段时间宝宝跟着爷爷奶奶知道了很多东西,比如她比我会区分连翘和迎春花,知道炒虾仁的时候要先把虾背上的黑线挑出来才好吃,比我还清楚 24 个节气的顺序……以前我还一直担心孩子的爷爷奶奶教不了她数学、唐诗,现在我发现其实这些东西我可以下班后自己教孩子,而爷爷奶奶“教”她的这些知识,我还真是教不了呢。(翘翘妈妈,女儿 3岁)

优势总结:孩子的知识面会更广

老人爱唠叨,但是在带孩子上,这就变成了优势。他们和孩子的聊天内容丰富,远远超过了故事书和卡通片里的内容,孩子的知识面会变得更广。很多知识现在看起来并不重要,但是它们会成为构建孩子生活、工作能力的一部分,让孩子今后也有更多的机遇。另外,很多老人带出来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这也和老人爱唠叨的“优势”分不开。

Mom's Story 3

我生宝宝的时候,婆婆也正好刚做完一次大手术。因此儿子 2 岁前都是保姆带的。那时我还暗自庆幸,总听说婆媳住在一起矛盾就多。但是保姆带大的小天好像性格有点儿问题,特别内向,不怎么会说话,也不爱和小朋友交往……我真担心这孩子,每天上班都觉得特别揪心。难道是我们老换保姆的原因?可是不合适就得换啊。

正好婆婆身体恢复后一直说要来看孙子,我就同意了。婆婆来了半年后,我就发现小天变得活泼了,话也多了,性格也阳光了。我也放松多了。看来奶奶对孙子的爱和照顾与保姆还是不一样啊!由于特别感谢婆婆,我们在一起相处得很愉快。(莹莹,儿子 2岁11个月)

优势总结:老人比保姆让人放心

如果自己不能亲自照顾宝宝,那么请老人帮忙怎么说也比频繁地换保姆强。老人对孙辈的是任何保姆都无法比拟的。这样的爱才会使孩子的心理、情感成长稳定,有充份的安全感。孩子健康地成长,父母也能放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Mom's Story 4

同事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儿子,就知道牛奶是从超市里买的,根本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奶牛。”所以周末他经常带着孩子去远郊采摘啊、参观牛奶厂啊什么的。这点我也很担心,这代孩子长大了真是要“五谷不分”了。只是我们家妮妮还不到2岁,带她去不了太远的地方。但是慢慢的,我发现这些担心很不必要。妮妮知道土豆长在土里,知道瓜子是向日葵的种子,知道她最爱吃的排骨是“小猪猪的肉”……有一天上午,我回家拿东西,一进门就听见我妈在和妮妮说:“这是新棉花,给你絮上暖和。你知道棉花是怎么来的吗……”我终于彻底放心了,本源生活这一课,即使不带孩子去采摘、参观,老人也能帮着补上了。(Sunny1978,女儿2岁)

优势总结:“慢”生活更真实

孩子和老人在一起,体验的其实是如今最流行的“慢”生活:他们慢悠悠地遛弯,顺道买点儿菜,边玩边摘菜、洗菜……他还能体验到最本源的生活:饺子是先和面,然后把菜包进去才能煮的,不是天生就躺在超市的冰柜里;花生米外面还有一层硬壳呢,不是每次出现在饭桌上的那个“白胖子”……这些细微的感触,都能帮助孩子认识真正地生活,对于他将来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Mom's Story 5

齐齐特别任性,要什么东西马上就得给,不然就大哭大闹。本来上班烦心事就够多的了,回家孩子再一闹,真是烦上加烦。为此我没少跟齐齐发脾气,可他却变本加厉,哭得更凶,我索性不理他了。奶奶来了后,我发现每当齐齐刚说出要什么,奶奶会马上放下手里的事,迅速抱他一起去拿,还一边跟他说着话,哄他,夸他乖。我佩服奶奶耐心的同时也很焦虑:这是不是溺爱?可是奇迹发生了,现在齐齐想要拿什么东西,跟奶奶说完后就会站在那儿等着,有一次甚至等了 10分钟。等奶奶去拿的时候,他还要叮嘱奶奶慢一点儿,别滑倒。是孩子突然懂事了呢?还是奶奶会施法术?(于曼,儿子2岁5 个月)

第8篇:隔代育儿范文

一、隔代教育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影响

(一)祖辈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

1.祖辈在家庭中是幼儿的主要看护人。几乎所有三代同堂家庭中祖辈都是幼儿的主要看护人。年轻的父母大多数有全日制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空余时间远不如已退休的老人多,幼儿和老人相处的时间多于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在三代同堂家庭中,幼儿和老人接触时间多是普遍现象,老人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护孩子。

2.祖辈是家庭中食物的主要购买者。三代同堂中祖辈绝大多数已无日常工作,有时间买菜、做饭。祖辈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买菜,同时会少不了地给孩子购买零食。

3.祖辈在家庭中承担着食物的烹调工作。在家庭中主管饮食的老人,通常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选择烹调方式。北方的老人做面食较多,南方的祖辈则喜欢米饭和炒菜,口味偏咸的老人做菜时盐放得较多,喜欢清淡饮食的老人则家中油脂的消耗量较少。幼儿的饮食习惯从小就受烹调方式和口味的影响,家里经常吃面食的孩子,喜欢吃面食;家里的饭菜清淡的孩子,吃不惯重口味的饭菜;家里口味偏咸的孩子,不喜欢吃清淡的菜。

(二)祖辈对食物的错误认知,促进幼儿过度进食的现象。

1.用食物奖励或惩罚幼儿的行为。将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工具是绝大多数祖辈的做法,“我孙子真乖,都得奖了,快告诉奶奶,今天想吃点什么?”。当幼儿表现好时,多数父母只给予口头表扬,而祖辈则喜欢用食物奖励幼儿。食物是很多家庭塑造幼儿行为的媒介,幼儿的良好行为往往跟随食物奖励,不好的行为则常常以不给予某种食品作为惩罚手段。

2.用食物表达爱。大多数祖辈对爱的理解和表达经常通过食物体现,老人认为首先要让儿童吃好,有的父母表示孩子已经很胖,他奶奶却还经常追着孩子喂饭。老人通过满足小儿的进食要求表达自己的爱。现在的孩子多是独二代,老人对孙辈就更是宠爱,总是会追着孩子问想吃什么,奶奶买给你。老人不仅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食物要求,而且经常提醒和刺激幼儿的摄食欲望。

3.对食物的自身体验影响其对喂养行为和幼儿饮食习惯。祖辈关于饮食的自身体验是影响其对幼儿喂养行为和幼儿饮食习惯的因素之一,老人对饥饿和饱足的记忆,使得他们愿意让幼儿过度进食。他们认为从前有钱买不着吃的,或者食物太贵买不起,现在日子富足了,应该让小儿体验想吃就能吃的快乐。担心小儿没吃饱是大多数祖辈经常的想法,小儿表示吃饱了,总要再三追问是否真的吃饱,鼓励再多吃一点。

(三)祖辈过度的迁就、纵容,忽视饮食习惯的培养,助长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祖辈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是有求必应。花样百出的零食深受孩子的喜爱,这样势必会影响正餐的进食,而零食是不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的。拿饮料代替水给幼儿喝即使幼儿已经吃饱了,遇到他喜欢吃的东西,也会毫不犹豫地买给幼儿。三岁的孩子早就达到可以独立进餐的时候,但需要喂食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游食、玩食的孩子比比皆是。对孩子出现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祖辈大多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祖辈童年时生活的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物质条件比较差并且经受一系列的磨难。相当多的祖辈出于补偿心理,不希望孩子再重复自己的童年经历。再者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祖辈容易对孩子过于关注,孩子就像糖娃娃一样,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注重吃饭的结果而忽视吃饭过程中养成的种种不良饮食习惯,忽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在孩子刚产生不良的饮食习惯时没有及时纠正,祖辈降低对教育的要求,这种纵容和迁就助长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二、对策

(一)改变祖辈在家庭中的地位。

1.从主要看护人改变为辅助看护人。虽然在家庭成员中,年轻的父母一般都有全日制的工作,比较忙,与孩子的接触相对较少。但家长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多与孩子玩耍沟通,不要因为工作太累,到家就忽略孩子的存在,做孩子真正的看护人。虽然父母的工作忙,但在孩子的一天三餐中,除了午餐孩子在园解决,其他两餐父母还是可以与孩子一起进餐。父母应该利用好这两餐的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听取孩子父母对购买食物和烹调方式的建议。现在的年轻父母的知识一般都丰富,接触了解的食物的种类和烹调方法较多,在这方面祖辈有所欠缺,父母可以给祖辈提出一些建议,多改变食物的种类和烹调方式,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

(二)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合作,共同改善幼儿的饮食行为。

1.幼儿园方面。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网站、广播、信息栏、班级家庭之窗等向家长宣传幼儿的饮食营养,并定期向家长推荐一些营养合理搭配的食谱。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给家长一个直接交流彼此在幼儿早餐方面的经验的平台,帮助家长针对幼儿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纠正家长在幼儿早餐认识上的误区;还可以通过开放日,让家长自己来幼儿园参观一下,幼儿在园是怎么吃饭、吃点心的,与教师交流经验,进行直观的学习。

2.家庭方面。家长要将幼儿在家表现出的不良早餐行为及时地反映给老师,听取教师的意见。另外,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将自身在幼儿饮食习惯方面的经验或是疑惑反应给幼儿园。家长还应主动地获取相关的幼儿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早餐饮食榜样,和孩子一起围坐在桌前吃早餐,尽力做到吃早餐时不看书看报看电视,少说话。

第9篇:隔代育儿范文

关键词:幼儿;隔代教育;“融”;“隔”;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92-01

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融”与“隔”,完善“隔”的策略,已成为当今社会与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论述隔代教育中的“融”与“隔”,以及平衡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策略。

一、隔代教育的社会背景

隔代教育,古已有之。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部分年轻父母育儿观念的变化,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当下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其一,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对年轻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步加大。同时,女性的地位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提高,当代女性步入职场,成为家庭收入来源的一大主力。因此,年轻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孩子,照顾孩子的重任自然就托付给长辈。在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隔代教育现象更加普遍。其二,有些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特殊的情况。比如有的家庭离婚,有的家庭夫妻工作在不同地方,长期分居。这样,父母没有时间、精力、条件亲自对孩子进行教育。于是,祖父母辈不得不担负起抚养孙辈的责任。

二、隔代教育之“融”与“隔”

(1)隔代教育之“融”。其一,隔代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辈虽然有着比祖父母辈更为丰富的知识和适应当今社会的经验,但由于阅历较浅,经验不足,在抚养下一代时经常会碰到困难与疑惑。而祖父母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有较多的育儿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年轻父母。祖父母辈的实践经验和父母辈的知识经验结合,可以更好地培育下一代。其二,长辈分担育儿任务,年轻父母压力得到缓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而长辈因为退休,闲暇时间较多,便为子女分担育儿的任务。这样既缓解了父辈的压力,又可以消遣祖辈们自己的闲暇时间。其三,有助于家庭的和谐,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祖父母辈对孙辈有着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地付出。这对孩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孙辈会受到祖辈各种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与感染,父母辈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体会到祖父母辈的不易,更加感激祖辈的付出。这样,三代人情感融洽,有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

(2)隔代教育之“隔”。其一,“隔代惯”现象,阻碍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隔代惯”现象是很常见的,祖父母辈的过分溺爱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会使得孩子对祖辈产生过分的依赖,形成蛮横、骄纵、自私的不良个性,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个孩子的奶奶对孙女宠爱至极,在这样万般宠爱的环境中,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其二,过多干预,阻碍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教育主要是在亲子关系中进行的。如果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超过了亲子教育,就会使得亲子关系的发展受到阻碍。留守儿童长时间与祖父母相处,与父母相处时间很少。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对祖辈的依赖远远大于对父辈的依赖,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冷淡。

三、完善“隔”的策略与思考

隔代教育在当前家庭教育中较为常见,隔代教育中存在着“融”与“隔”。我们要汲取其中的“融”,把隔代教育中的“隔”转化为“融”。

(1)祖辈实践经验与父辈知识经验相结合。祖辈比父辈有着更多的社会阅历与养育儿女的实践经验,祖辈的许多优秀品德对孙辈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祖辈也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父辈要尊重祖辈养育孙辈的方式,积极向祖辈学习养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重视自己作为新一代父母的知识经验,正确引导与教育孩子。两辈人相互学习,取其中之精华,舍其中之糟粕,形成教育的合力。

(2)两辈人共同努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发展。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培养优秀下一代的有力保障,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需要祖辈与父辈一起共同努力。家庭层次关系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两代人协作,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两辈人在培养与教育孙辈方面,尽量向对方靠拢,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只有两辈人一起努力,相互理解与尊重,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孙辈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3)强化幼儿园对隔代教育的引导作用。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后受到教育的第一个地方,幼儿园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隔代教育的不足,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弥补。教师通过与祖辈的交流,可以更好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祖辈可以利用每天接送孙辈时教师所反馈的信息,了解孩子的不足之处。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通过开展一些家园合作活动,让祖辈亲自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引导祖辈更新教育理念,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