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初中物理在线课堂精选(九篇)

初中物理在线课堂

第1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科普教育课;能力导向

初中物理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是落实初中物理新课程目标,有力推进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科普教育课长期以来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科普教育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本文借鉴初中物理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和策略[1](即实现“先学后教、问题教学、“知识树”教学、深度教学、简约教学”的课堂教学),通过对初中物理的科普课《广播与电视》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能力为中心、为主线、为基础的新型科普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真正落实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同时不断完善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高效[2].

下面以“广播与电视”一节课为案例,来阐述如何利用能力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注重在教学环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3]

1教学设计思路

《广播与电视》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节通过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本章属于介绍性的科普常识,知识比较浅显,要求不高,注重科普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了解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初步知识,这对他们将来学习物理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科学常识.[4]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无线电广播与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广播与电视的工作流程,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广播与电视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

2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新年到来了,现在请班长用对讲机在教室外为我们带来新春的祝福

[班长]祝福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万事如意.

[师]班长刚才是借助什么为我们传递祝福的呢?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生活中广泛被利用,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那么电磁波如何将信号传递出去呢?

[以情感祝福激起志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趣味性,让物理走进生活]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古代科技没有这么发达,人们又是如何将信息传递出去的?

[生甲]古代战争时用烟来传递信息,比如长城上的烽火台.

[生乙]“飞鸽传信”利用信鸽来传递信息.

[生丙]现代的快递非常发达,邮差利用车辆、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将信件邮寄出去来传递信息.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发现这些传递信息的共同点都要借助搭载工具完成信息的传递.

(2)进行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古老传递信息方式,以邮差传信为例大家讨论以传递流程图的方式写到我们导学案上.

[建立思维导图将知识图示化,揭示概念间的层次与联系.能力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培养的,培养学生由具体模型延伸到另一模型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为无线电的传递信息做好铺垫.]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完成下面图1

[师]下面请小组同学学会描述它的整个过程.

[生](通过交流、讨论回答出)信件邮寄的整个流程,总结出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无线电通信的载体就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播速度是C=3×108 m/s且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传递信息又快又远,那我们的信号又是如何搭载在电磁波上进行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①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下面请同学预习课本,总结出电台是如何将无线电广播信号传递出去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

[生]在台里播音员对着话筒讲话,将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音频电信号只有转化成电信号才搭载在频率较高的电磁波上进行发射.

[师]对,那么被搭载的电磁波就要求穿透能力要强、频率要高,那么如何获取高频率的电磁波呢?

[生]要靠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激起高频率的电磁波,这样的电磁波传播得远、抗干扰性强,我们要搭载的电磁波就通过载波发生器产生的.

[生]最后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根据登高望远的原理,将发射天线安装在较高电视塔上进行发射.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的好,刚才同学讲的是无线电广播的发射流程,下面请同学思考无线电广播接收流程又是怎样的呢?

[生]空中有很多无线电信号,我们要有选择接收,我们利用收音机上天线与调谐旋钮,选取我们要收听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生]选出电台广播的特定频率信号后,我们要将音频信号从高频率电磁波上卸载下来,把音频信息先进行功率放大再送到扬声器,最后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我们就听到了特定频率的广播电台的节目.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也就基本掌握了无线电广播的流程,下面请同学结合课本里的物理专业用语,将无线电广播的发射与接收流程填入下表中,并用语言描述它的整个过程.

学生轻松完成无线电广播的发射与接收流程图,填入下图3.

请同学上台用投影仪展示交流,如下图4:

[通过概念图,让本节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让学生层层递进、轻松掌握.

[师]那么电视信号即包含音频信号也包含视频信号,那它将如何进行传递的呢?

②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板书]

(播放电视信号的传递流程视频,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

[生]电视信号也需要借助电磁波进行传递的,他传递的是“二条龙”信号,一条传递的是图像信号龙头是摄像机龙尾是显示屏,另一条是传递的声音信号龙头是话筒龙尾是扬声器.

[生]电视信号中的声音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流程大致相同.

[生]电视信号中的图像信号需借助摄像机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像广播信号一样搭载在高频率的电磁波上在空中进行发射.

[生]最后接收时用电视机中的显像管将其还原成图像信号.

(3)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无线电广播与电视的工作流程,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工作流程图,自己学会阐述本节课内容.

(4)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科普知识的推广)

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阅读课本,并说出你的看法.

②向你的爷爷、奶奶介绍无线电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让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并积极成为科普知识推广者,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3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广播与电视》是本县参加中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课题.本人的这节课教学实践在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荣获县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本节课是一节科普教育课,着重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所以对本节课教学本人始终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导向组织教学,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成为一个科普知识的宣传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自学能力,提高了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优越感与自豪感.同时本节课围绕开展概念图教学,让学生建立学习模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最终上升为学生的学科能力,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不仅增强了科学素养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和能力.这节课结束前学生主动响起了掌声,这是对老师的肯定也是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能力的肯定,这种效果只有在初中物理能力导向的课堂才能呈现,这也是对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次肯定,说明能力导向课堂是有效的、高效的.[2]

参考文献:

[1]余文森.n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明纪.初中物理能力导向课堂的有效教学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4.5

[3]郑明纪,叶德美,郑文生.有效的探究 高质的课堂――谈《机械效率》一节课的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0(11) .

[4]物理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构建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应生活化,也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生活化教学,而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对于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大有裨益。因此,为了构建优质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用物理的眼光看生活,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通过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那么如何通过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将之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当然,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通过收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材料来对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从而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如,教学杠杆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杠杆原理相关的知识:秤杆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来称东西的?吊车、推土机、飞机、活塞式抽水机等等,是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如何运用杠杆原理等等。学生在思考中不难发现,原来生活中杠杆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从而对于物理知识充满了探索的兴趣,这对于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先思考并掌握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来构建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

如,进行热传递的教学时,学生都知道用火来烧一张纸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如果将纸紧紧缠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就会毫发无损。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都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便想一探究竟,这样,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到渠成。

再如,教学重力的方向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进一步促进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先用细绳栓好一个重物,观察其方向后剪断细线,观察物体下落的方向,再结合生活中砌墙师傅所使用的重锤线的原理等来掌握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后,要能利用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达到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目的。比如,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让学生知道买菜时如何对付那些小商贩的缺斤短两问题;学习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相关知识,学生能明白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等等。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以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要构建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毕竟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并将用于生活。因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务必立足于生活,有效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建发.关于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浅议[J].中学课程资源,2012(09).

[2]丁小军.怎样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0(48).

第3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信息化;整合;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化的应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多媒体条件,有选择性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操作,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多媒体教学要注重科学性,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怎样才能让初中数学与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有机整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以动静结合之图文,偶尔结合声像的表现形式和常常让人感受到跨越时空魅力,不断刺激触动学生的感官,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相关事物的感受,加快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数学课堂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数学课堂整合,学生才能时常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滋养,提高数学的求知的兴趣,提高知识理解的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为一线老师的教学提供非同凡响的服务。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内容的时候,教授孩子们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是教学上的难点,可以用利用多媒体动态的展示画面,让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变换中,让学生快速准确找到对应的边或角,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且在课堂上还吸引了后进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力和兴趣的多少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内因。而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恰好激发了这些因素,既培养了学生的对事物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性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初始、中间或结尾。创设情境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过程,还能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景,能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合效率。

例如针对课程中对直线、射线、线段进行的判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有所了解,但却不能准确的应用,常常把握不定。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我就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比如,可以使线段从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并按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延长及把线段两端延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线与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了“线”的特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多媒体整合,利于创造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或看的机会;把文字、声像两者巧妙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跨越,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初中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内外的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实践,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比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软件,在大屏幕中放映:一天清晨在地平线上,太阳公公开始慢慢的露出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色形象地比喻为直线与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能“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将原本看似静止的、枯燥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再利用多媒体技术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多元化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由于是一门工具学科,与其它学科比较起来会更加抽象,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且难以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上的难点。而这多数又恰好是教学上的重点,这重点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走进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尤其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展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上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处理其他教学上难以处理的问题,必能引起学生甚至后进生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我们解决了教学上的重点,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整合手段。

比如,讲解“轴对称”,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这只花蝴蝶刚刚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活跃起来。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展开又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含义,并受这种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很多轴对称的实例。在这种结合多媒体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让学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而且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以及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多多深入研究和恰当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使之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课堂互动;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必要性;运用方法;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促使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不断前进,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培养能力型学生,从而推动教育不断进步。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中,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一直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课堂互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课堂互动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实现教学任务。由于学生从刚刚接触物理到深入了解物理的规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反馈共同来完成,如果不进行课堂互动,物理课堂将是教师一人的天下,学生能不能听明白则成了未知数。这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培养不利,不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互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互动的运用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需要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才能调动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学生有没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通通 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用物理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规律,培养学生深入挖掘问题的能力,完成与教师的互动,从而将物理知识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解二力平衡是,教师可以将学生经常玩耍的玻璃球放在课桌上,用两只手给力,使球可以静止,也可以直线行走,曲线行走,力消失后,球还会运动。从这个现象出发,提问学生球为什么静止,为什么直线行走。然后再启发学生提问球为什么会曲线运动,为什么无力后仍运动等等。然后教师进行逐一讲解,不但将二力平衡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又将二力不平衡状态,物体是何反应,惯性原理渗透给学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来演示物理现象,透过现象与学生一起分析其原理;还可以通过课堂小实验来讲解物理知识,一边讲解一边提问,并将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讲解。这些方法的运用,都能很好的完成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同时,教师们还可以采用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进行物理学科的生动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从自己教学的最终目的出发,依据可以营造的基本情境来结合教学的内容,创造出可以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欲望、探索等方面的精神之间的融合,继而创造出十分融洽的教育与学习氛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导入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思考,自动发问,自己解答。从而更为扎实的掌握知识,更为深入的了解知识,更为切实的巩固所学知识。譬如,初中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杠杆章节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即利用一个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充分过渡,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更为宏观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举出现实生活中为数众多的关于杠杆方面的具体例子,继而引出这一个基本概念,第二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在课本中学习过的关于杠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摆出各种关乎杠杆的实例。在将这两点充分结合起来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可以设置出许多关于杠杆的实例,包括学生们小时候常玩的撬动势头、撬开饼干或汽水瓶的盖子,继而引导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用途的杠杆特征来给杠杆下一个十分清晰准确的定义。

三、课堂互动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1.课堂互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通过课堂互动,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渗透,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所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疑问进行归纳,对学生进行再次传授,强化已前学习过的知识,渗透其它物理知识,从而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交往以及互动性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发生的情况进行随时随地的掌握,并且在学生的心理方面给与一定的支持,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许多自身理性的力量,继而很容易进入到一种自主性学习、自由性学习的状态中,继而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自信。

2.课堂互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课堂互动中,应用小实验将学生带到物理天地中,从而改变了教师主为,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它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或参与讨论述,因此,提高学生自学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的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中课堂互动元素比例增加,使物理教学在“开放”状态下完成,因此,课堂互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是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

3.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从课堂互动中学到更多书本中没有的物理例子,不但开拓了学生们的思维,不能够在教学互动中,使学生掌握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素质,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构建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推进物理教学改革。

我们可以采用将实验教学的方式贯穿进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因为中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天生是比较好动的,因而,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加强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为切实的感觉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对于初中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我们进行“长度的测量”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就可以采用实验互动的方式来开展,可以尝试着让四位学生用同一把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对于学生自己测量的最终结果先不进行公布,当四位同学都完成测量之后,让他们将自己测量得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因为学生进行测量的结果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结果的差异性必然会激发学生们探索的兴趣,从而加强对于物理学真理的探知兴趣。

四、总结语

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给教师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高要求,教师们要想努力使得自己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具体有内涵,并且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力,就需要不断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进行动态方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互动就自然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他也是响应素质教育的物理教学手段。通过不断改变课堂互动的运用方法,可以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梁毓厚.谈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3,(14):122.

[2]李琛.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5.

[3]谷友青.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2):89~90.

第5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 知识衔接

在新课程观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进步。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呢?这将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几年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本人深刻体会到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为防止出现放任自流的倾向,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初二物理教材中明确指出:“物理课不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要实现主体和主导的最佳配合,教师应善于挖掘和调动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愉快的学习

高中学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特别是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往往是观察和实验,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通过让学生左手用力压书,右手抽动夹在书中的直尺,体会到“压力越大,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在讲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时,可以让每位同学用手轻压自己的喉头,体会到声带的振动……这样既强化了知识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相信同学们对那些动手参与得出的知识点印象会比较深刻。

同时,适当增加课外的小实验,让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高深莫测,也不遥远,物理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启发性学习

“知识就是力量”,以前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到的往往是知识的结论,却忽略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改革的其中之一就是改革教学方法,以加强实验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初步形成“观察现象(实验)———提出问题———自学讨论———猜想判断———分组实验———启发思维———总结规律———练习运用”的课堂教学结构,而在每一项教学环节中,始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即使学生提出的猜想假设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作适当的指导调控,使课堂呈现合作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精神。当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上述教学结构中各环节可以有所调整。比如讲述《光的反射定律》时,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可以边讲解边实验,边实验边小结,使学生体会和了解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教学过程中,自学讨论、猜想判断这些环节就可省去,但启发思维、总结规律的环节应有所加强。如学生往往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教师可启发说“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就先像有父再有子,只能说儿子像父亲,哪有说父亲像儿子的道理啊?”,使学生懂得一些逻辑知识。为帮助学生记忆,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口诀之类的,寓教于乐,启发心智。如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法线居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角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法线居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斜射时,空大水小(斜射时,在空气中的角较大) ;光垂直入射时,三线合一(光垂直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3、择优性学习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亦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有下列几种:

⑴受力分析法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二力平衡条件”知识密切相关,是属于派生性的知识,可以运用讲授法,通过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得出物体得浮沉条件。

⑵演示实验法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以下一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浮沉条件。

a .木块、钩码放入水中

b .钩码放入水银中

c .牙膏壳鼓着,压平后分别放入水中

⑶实验法

以上三个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提供得物理情景,从而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三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可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及学生的基础水平加以选择。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联系这两方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课堂提问,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在课堂提问中应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

教师面对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机器人,而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由于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学习喜好、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我们的教育应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有较大辐射面,既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学困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因此,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提问最好把握在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高度,切忌过深过难变成教师自问自答唱独角戏。

3.曲与直的关系。

我们听故事讲究一波三折,曲折动人,不喜欢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如同喝白开水一样无味。对于课堂提问也是如此,学生每次都面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会感到单调、枯燥、乏味,因此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具有新意。

4.多与少的关系。

授课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为完成备课任务而对学生狂轰滥炸,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教师所谓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当初设计这些任务的目标究竟有没有达到就不得而知了。而提问过少,将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课堂提问应该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⑴一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问,“满堂灌”;

⑵什么都问,不讲究针对性、目的性,漫无边际,模模糊糊;

⑶偏离主题,为提问而提问;

⑷只问好学生,不问学困生;

⑸表达不清,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

⑹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⑺不能举一反三,根据学生的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在设计提问时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内容,在不同场合进行提问时,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

由于高中生是初次接触物理,所以高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在传授简单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良好的开端。基于以上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简化了某些知识点或是建立了理想模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从开始接触物理就努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典范。

例如,在讨论电阻的串联时,不能只满足于形式上的“串”,而要讲清在连接方法上必须是一个接一个地连接,不能有分支,电流在流动时是依先后次序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同样在讨论并联时,不能局限于“并”的形式,关键在连接时,是几个电阻的一端都接在一起,另一端也都接在一起,然后接入总电路,电流在流动时是同时流过所有并联在一起的电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由电路连接的现象而逐步深入思考其内在的物理过程及规律。

对于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这只是电磁感应诸多方式中的一种,不能在教学中将它作为电磁感应的全部。若全部导体切割磁感线又怎样?是否不切割就不能产生感应电流?这些问题可以在适当情况下向学生提出,但不必解答,具体内容待到高中再学。这样可以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促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不能像有的老师所说:如果不能产生感应电流就不是电磁感应,这样就把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堵死了。如果这样不恰当地断然否决的现象重复多次,势必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之后的学习造成极大障碍。

对于安培右手定则,有些教师这样讲:大拇指就指线圈N极。这样说只是解决了特定情况下的判断问题,对于一般问题,判断磁场时会得到错误结论,原因就是没有抓住问题实质:大拇指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因为在高中没有建立起正确概念的话,在高中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感到吃力,不恰当的认识很难纠正。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这就告诉我们,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一致性,要给学生正确的知识,不能以特殊代替一般,注意开阔其思路,使其积极思考并能提出问题。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波,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只靠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应博采众法之长加以综合运用,发挥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扬长补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就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 1]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课堂 地理教学 建议

地理是中学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因为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区别。而且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学好初中地理是摆在初中新生面前的问题。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形式活泼、重点突出、内容精练、图文并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初中地理不参与中考,长期以来,在考试分数重于一切的影响下,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课后时间对初中地理学科来说更是痴心妄想,所以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是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多联系学生每天常见的太阳东升西落,每天气温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学习中国地区差异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甚至可以拓展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运动方面,如“南方米食,北方面食”、“东北地区人大多会滑冰、滑雪,南方沿海的人们更善于游泳”等,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其特定的地理背景;再到全球性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气候变暖、战争冲突等,这些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发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这样留下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课堂效果会更好。

二、认真解读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改中,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积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程教材的改编,内容更简练,地图和图片更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突出强调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教材地图、活动等,也可以补充教学内容,适当拓宽学生视野。如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温分布中介绍温度带和人们生活联系时,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可从学生爱吃的水果入手,列举菠萝、橘子、苹果等一系列不同温度带水果,让学生区分,从而既学习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结合讲述知识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和景观图去理解。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方法

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有些不好,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首先,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很多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提前预习可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可在新课介绍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自主阅读教材,配以预习提纲效果更好。

其次,重视地图阅读。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绝大部分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图时间不宜太长,但要坚持经常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形象、清晰的地图。

再次,作业尽量在课堂让学生独立完成。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地理学习,课后作业是不现实的,时间上也是不允许的;学生课堂作业态度和质量对课堂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四、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常常是老师上课讲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学生则昏昏欲睡,如坠五里雾中,课堂效果可见一斑。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绝不能动摇,动摇了就失去了“学校”的意义,学生不能“无师自通”。在师生互动交流之中,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姿态更有利于交流,课堂氛围更融洽,课堂效果更好。

五、善于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第7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1.高效课堂的含义

所谓的高效,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输出。高效课堂其实就是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减少人力、物力和精力的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物理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理性,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和“闭锁心理”,倘若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充分认识到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地探索打造物理高效课堂的方法。

2.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打造物理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理解教材内容,积极探索物理的奥秘,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生活技能。初中物理主要以运动、力学、电学等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初中生又有一定的难度。打造高效物理课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效课堂的作用主要有: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物理课程较少,时间紧,任务重,打造高效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其次,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再次,打造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在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1.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敏感且情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交朋友,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课堂于学生。

2.运用小组合作,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每8个人为一组,选取一名小组长,上课时合理地设计问题,让小组自主讨论探究,形成观点,让每个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观点并讲明道理,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注意点评要以鼓励为主,补充物理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第8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 联系现象; 课堂实验; 丰富教学; 提高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09-00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和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自然现象,恰当引入课题,利用课堂实验,明晰物理规律,加强教学创新,构建生动课堂,围绕科学育人,提高学生素质。应该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作用,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联系现实生活的物理现象,自然进入课题

初中物理知识虽然较浅,但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教学中要善于在学生的生活圈中发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物理实例,如自行车尾灯的用途、玻璃幕墙的危害、中暑病人的急救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例子,信手拈来,比比皆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如为了对光的折射规律的课题引入,问学生一个问题:甲、乙、丙三人叉水中的鱼,甲对准鱼的上方,乙对准鱼的下方,丙正对着鱼叉过去,谁最有可能叉中?学生中有的答是甲,有的答是丙。我幽默地说:“如果鱼儿学过光的折射,它会不动,并会笑话咱们的。”通过轻轻松松的对话,勾起学生兴趣,自然引入光折射课题。由于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所以学生能够自然的、高兴的、迅速的进入课题。

二、利用简单可见的物理实验,深刻理解规律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优势所在。一辆小车在讲台上滚动一下,就足以将童心极重的初中生吸引住,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验,可把教学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生动。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正确的物理思想的手段。因此,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多带些直观实验教具,多做些补充实验,创造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或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左的演示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纠正原来的错误认识,使相关概念记忆保持长久。例如:将装有水的纸质的锅放在酒精灯上烧,教师问学生:“纸锅里的水能烧开吗?”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后,经一段时间,看到锅内的水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不会改变”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有些演示实验可以变为学生分组进行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兴奋。会为自己实验的结果而感到兴味无穷。学生自己的这种“成功的体验”,将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构建生动课堂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提问:同学们在小学时就做过手影游戏吧?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笑,一起来试一试?你能将竹竿留下的影子踩在脚底吗?当游戏结束了,课题教学也开始了……

以成语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光现象》复习课上,请学生用汉语成语来描述光。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成语,如:立竿见影、形影不离、杯弓蛇影、一叶障目、井底之蛙、镜花水月、海市蜃楼、一手遮天、五光十色、水中捞月、形单影只、凿壁借光、遮天蔽日等。好似语文课的物理课,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各种光现象,而且理解了不少描摹光的成语,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以数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讲反射角与入射角时,可以说:法线就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组成的角的角平分线。讲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像和物体的连线把平面镜垂直平分。这充分说明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图形。用数学语言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物理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让他们透过物理现象看到了它的本质,并又一次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运用。

四、围绕德才兼备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素质

在做好物理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要兼顾道德教育。“文以载道”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物理教学中应该加以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进行循序渐进,尊重事实,尊重真理的科学规律和科学态度的教育。进行勤奋、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教育。进行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说物理学科的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只要教学中稍加留心,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且可收到很理想的效果,根本无须刻意追求,生拉硬扯。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自己以严谨的教学态度、诲人不倦的模范行为,渊博的专业知识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深理解,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积极进行教学探讨,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踏踏实实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朱道容.湖北省红湖市,教学案例,2009.1

第9篇:初中物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多媒体技术;自主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41-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普遍应用,而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也要将这一手段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加强多媒体与初中物理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

2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低和学习成绩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兴趣的多少,兴趣是学生的不竭动力源泉[1]。对于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而言,物理抽象的知识和复杂的原理是挡在学生面前最大的障碍,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表现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刺激学生感官意识,拉近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杠杆”时,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你们觉得他是在说大话吗?”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抓住了学生的思想,成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随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搜集生活中涉及到杠杆原理的事例,借助学生熟知的镜头导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深入探索的兴趣,比如撬大石头、开啤酒瓶盖,借助杠杆原理,费很小的力却能做到原本不可能的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学习瓶颈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元化、集成化又有丰富性、交互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不但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整理,而且便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充分感受到物理课堂的乐趣[2]。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性课件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所谓模拟性课件,是指用多媒体模仿真实的物理现象,或塑造理论中的理想模型,以供学生观察和学习,帮助学生发现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通过具体教学发现,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

如在教学“光的反射”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束光线碰到物体表面而发生反射的现象,同时出现发射光线。为了进一步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用另一束别的颜色的光线沿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入,可以看到光是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的。这一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光的可逆性,对下一步实验的进行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利用以练习为主的课件突破重难点。练习类型的课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类的课件通常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做出判断之后,再给予相应的指导。如电学中的电路故障、结构、情景分析等都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所有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并有效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微观为宏观。有研究表明,视觉是人们获得信息与感知的主要途径,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视觉体验尤为重要[3]。在具体教学中,不管是概念的构建,还是规律的验证,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没有观察,就没有想象。但是很多物理现象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难以用肉眼观察和体验,所以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一难题,将微观世界变成宏观现象,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忆,从而顺利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

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学生对于“原子推动电子使物体带正电,原子得到电子而使物体带负电”这一物理现象感到茫然,而将其反映在大屏幕上就可以非常形象地展示这一物理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物理世界,并牢牢掌握物理知识。

其次,通过虚拟实验模拟,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呈现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实验受到空间与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常常出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的现象,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利用模拟实验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电流”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点,但是电流在导体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虽然教材中配以很多相关插图,但是这些插图却是静止不动的,不能让学生产生电流流动的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中的动态软件进行设计,则可以很方便地做出导线中正负电流的流动画面,促进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温故而知新”,借助多媒体形象具体的表现特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开展类比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规律,找到物理概念的相同点,不但能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更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有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如压强概念、功率概念、速度概念、密度概念等,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深刻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类比教学法。例如:在学习速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让学生明白速度表示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的单位,从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学习密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类比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表示单位体积内质量的大小;在学习功率、压强时同样可以类比学习。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水到渠成,一举两得,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强物理实验效果。因此,物理教师要将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建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J].科技资讯,

2006(3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