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航天技术的核心精选(九篇)

航天技术的核心

第1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数字传媒公司推出了数字发行业务,该公司旗下的卫星影院,以及数字农家书屋项目惠及中国4亿多家庭、13亿人口以及64万个行政村,真正的做到了航天技术造福百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11家专业公司、若干直属单位以及8个区域性航天产业基地、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发射,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科研生产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内蒙古、香港(深圳)、海南等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积极运用航天技术,大力发展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空间生物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发展格局。长期以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4万人,已培养形成了以重点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5支人才队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3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67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科技专项的立项研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共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专利申请数量从1999年的19项上升到2009年的 1780 项,特别是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比例高达80.7%,位居军工集团之首。2006年,作为唯一一家军工企业,集团公司被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并在2008年获得了“创新型企业”称号;2007年,集团公司获得了国家首次设立的“中国工业大奖”。2006年,集团公司党组被中组部、国资委党委授予了“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2010年,集团公司连续2届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任期考核“业绩优秀企业”称号和“科技创新特别奖”。近年来,集团公司还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杰出品牌 ”“ 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最具价值之责任榜样”等荣誉称号。

第2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核心技术和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空客公司以与中国合作的“技术换市场”战略迎合了中国所希望的“市场换技术”方针,实现了双方一定程度上的“互利互赢”的效果。但是,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是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研发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产权。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合作;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大型客机制造和生产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中国政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发展中国的民航制造业。备受瞩目的国产C9型客机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已处于结构总装阶段,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机身结构对接工作,即将于2015年横空出世。尽管中国大飞机的梦想已经触手可及,然而中国目前尚未掌握发动机等相关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如起落架、航电系统等较为关键的零部件均由国外制造商提供。为解决核心技术的瓶颈问题,C919项目选择国外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时要求外资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子公司,通过成立子公司的形式把国外公司的技术逐步转让给国内企业,从而最终实现C9型客机的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

空客公司是航空制造业界领先的飞机制造商,是一家真正的全球性跨国企业,在美国、中国、日本和中东设有全资子公司。空客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商业知识、技术领先地位和制造效率使其跻身行业前沿,与波音公司最终形成了两足鼎立的局面,目前己牢固地掌握了全球约一半的民用飞机订单。近年来,中国市场日益成为空客全球发展的重要战略。为获得中国市场的订单,空客通过与中国合作的“技术换市场”战略,与中国航空工业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工业技术合作,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深化,从而实现了与中国航空制造业“互利互赢”的效果。

一、空客公司与华的技术合作

(一)技术合作方式

1985年,在空客销售第一辆空客飞机到中国之后,空客就马上启动了与中国航空工业公司的合作。在之后的29年里,空客与中国航空工业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工业合作,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深化,这也成为了空客在中国战略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空客与中国企业进行的工业合作主要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为初级的零部件加工转包合同。1985年,法宇航与西飞签署了转包生产协议。根据协议,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和组装空客A300/A31O宽体飞机检查舱门。此外,空客公司的其他合作伙伴还分别将A320翼肋、应急门转包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1998年,法国将A32O后登机门转到成都飞机制造厂。

第二阶段,大型的合资项目的启动和合资公司的建立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就是合资项目的最好例子。2007年,空客公司与由天津保税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组成的中方联合体成立了天津总装线合资企业,空客占合资公司51%的股份而成为第一大股东,其余49%则由中方联合体公司掌握。2014年,中法签署协议:天津A320总装线合作将延长至2025年,并努力扩展和提升天津A320总装线合作。在二期合作计划中,空客天津总装线的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除了增加空客最畅销的A320neo的总装之外,未来还将具备总装轻度到中度的飞机首型机的能力,并继续支持配套零部件供应商落户天津。据悉,除了A320合作项目之外,中国政府与空客签署意向书,计划在中国天津开设第二座工厂,作为其A330宽体客机客舱的总装中心。

除了工业上的直接合作,空客在中国从1999年开始了与中国新的合作方式一研发合作,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第一次参与了空客的飞机设计任务,中航12名中国工程师参与了A318飞机项目,他们与空客的欧洲伙伴们成功出色的完成了飞机的设计、生产和认证的各个过程,给双方的深度合作设了一个良好的起点。2005年,空客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今后将全面参与空客飞机的设计、制造、投资及利润的分配,使中国成为与空客风险共担的全面合作伙伴。工程技术中心招收的中国工程师在经过专业培训后投入到飞机设计项目工作,可见中国在空客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另外,空客与中国四所在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领先的大学签署合作研发协议。与大学开展研究和技术合作是空客全球研究和技术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寻找最佳的研究合作伙伴、寻求成本效益最好的技术,从而确保其技术领先优势以及空客产品的持续成功发展。

(二)技术合作的特点

呈上文分析,空客公司与华技术合作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方面通过“技术换市场”战略确保空客飞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要更加严格控制技术溢出以保持其技术垄断优势。空客与华技术合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积极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但实际上合作的技术水平仍然偏低。从几乎不含技术含量的转包加工合同,到涉及到核心技术的机翼项目合同,再到合资公司的成立,技术合作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深究巨细,目的旨在与中国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关系,抢占中国市场,并不会将技术轻易转移。首先,目前的两家合资公司,空客都占有绝大部分股份,享有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决策的绝对制定权,因此技术溢出必将得到强有力的控制;另据专家分析,即便像组装线这样的合作项目,究其本质并不像空客所宣传的那样涉及到最核心的技术,但实质上它不会接触到制造飞机的真正核心技术。

第二,合作密度增加,但技术控制加强。2005年成立的空客工程技术中心,空客占70%的股份。A320天津组装线合资公司,空客不仅控股51%,而且核心技术专家组由其任命,全部为外籍人士,我方没有任何参与。有关调查显示:超过90%的跨国公司考虑近几年对华建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但它通过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的方式来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同时利用其牢牢掌握的核心技术,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据调查,绝大多数跨国企业倾向于控股,而且在近几年,外商独资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很大程度上出于技术控制的目的。

二、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技术引进

(一)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现状

民用航空制造可以说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的民用航空制造业刚刚起步,先后成立了中国商飞和中国商发,立足于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和飞机发动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当前,世界民用航空制造业,无论是飞机的整机制造还是飞机零部件的制造,几乎完全为国外企业垄断。飞机整机制造商主要有波音、空客、庞巴迪、巴西航空等,其中波音和空客主要生产中型、大型客机,而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则主要针对中小型支线飞机及商务飞机市场。飞机主要零部件企业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几大民用航空发动机公司罗尔斯罗伊斯、通用电气、赛峰、普拉特・惠特尼集团等,当然也包括其他著名航空部件制造商霍尼韦尔。这些企业始终保持领先主要得益于他们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发。

回顾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几十年的艰难发展历程,无论是从自主创新的运10到国际联合生产的MD82/83/90、AE100、A320系列飞机,还是从大飞机项目到支线飞机项目,中国的民用航空制造走过了一条堪称“屡战屡败”或者“屡败屡战”的曲折而又漫长之路。虽然中国航空工业已具有仅次美国、俄罗斯的产业规模,但客观地说,时至今日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处于仍未成长起来的“孩提时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抱着“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希望通过技术引进来缩短中国民用航空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从历来技术合作的经验来看,单靠市场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技术合作对方的真实目的是通过抢占市场份额获利、保持其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从而将中国隔离在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之外。

(二)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走过的曲折道路证实了单靠市场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的结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是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主创新、自主设计研发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产权。首先,中国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和教育投入,除了吸引国外的成熟人才回流之外,大力培养国内的航空有志人才也刻不容缓;第二,国家的鼎力支持,就波音、空客的例子来说,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单靠波音、空客的自身实力绝难构成对全球民用客机制造市场的垄断。空客公司为取得今天的成功,曾经历了长达25年的亏损,如果没有政府的鼎力支持,空客公司成就不了与波音相比肩的世界航空巨头,因此中国政府也势必下定倾力支持的决心;第三,打造航空制造业的产业链,航空工业覆盖了机械、电子、材料、冶金、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涉及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系统工程学、项目管理等数百种学科,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宽、连带效应强的特点,发展航空工业能够带动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具备良好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苏静.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效应影响因素分析,同济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空中客车.与中国航空市场共同发展.新华网,2007(9)

[3]新浪航空,2013年3月27。

[4]环球网综合报道,20141011

[5]户海印,李文兴.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逻辑.生产力研究,2012第9期

第3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陕西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航天科技,是世界瞩目的前沿科技。神舟飞船的升空,嫦娥卫星的奔月,航天员的太空漫步,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也揭开了航天技术的神秘面纱。

在欣喜之余,我们高兴地看到,航天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许多尖端技术已深入到民用领域,直接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总部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就是立足西部,打造航天产业高地的典范。

航天科技走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中心和航天液体动力专业研究院,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和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研究院在确保完成国家重点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发挥航天高技术优势,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大展身手。

航天六院下属10个研究所、生产厂,控股上市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专业分工、密切协作的科研生产体系。拥有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泵性能试验室、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室、全箭动力系统试验台、液体推进剂研究中心、国家泵工程技术中心、低温技术研究中心、密封件研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形成了以设计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制造及工艺技术、试验及测控技术为代表的军民共用平台。

航天六院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流体技术、燃烧技术、特种泵技术、特种密封技术等特色技术为依托,开发并形成了特种泵阀、热能石化装备、化工生物装备、液体传动、流体计量、印刷包装设备、环境工程、特种化工、氢能源等主导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服务于国家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化工、消防、环保、工程机械等领域。

航天六院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属领先地位,产品不仅实现了系列化和专业化,而且走上了从设计、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工程化良性发展之路。特别是他们研制的容积为u01123及110m3以上的立式结晶技术,国内目前尚“无人能及”,近两年随着110m3、178m3、220m3至360m3结晶机的研制成功并交付使用,一次次震惊了国内生物化工界,也确立了他们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产品获得9项国家专利,并获得陕西省国防科技一等奖和科技成果奖。这种技术研发成功,直接推动了我国粮食加工行业的科技进步。航天六院的民用产品开发研制,’在促进科技进步和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创新推动航天技术成果转化

航天六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加速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高技术领先作用。他们按照“核心企业带动,重点项目引导,关键技术支撑,全院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将航天技术向民用产业转化,形成了围绕液体技术、热能燃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集群。

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以航天技术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基础,以上市公司为龙头,以装备制造业为引导,流体技术和特种技术产品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的产业布局。航天六院发挥燃烧与传热、流体与气动力学、材料与先进制造、低温与真空特种密封技术特色和优势,通过技术转化和延伸,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能源交通等高新技术装备为市场牵引的产品体系。重点培养和发展了流体机械、热能工程、光电一体化三大核心产业板块。

航天六院生产的“华宇”消防泵,在借鉴国内外高低压消防泵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技术,解决了在高转速下常规消防泵难以解决的气蚀和密封问题。最大特点是变流稳压,即泵从零到所需最大流量范围变化时,其扬程变化在5%以内,且小流量或零流量时不超压,确保消防工作的正常进行,大大提高了消防效率和消防人员的安全可靠性。泵上所用驱动电机为普通电机,不需变速,这是我国消防技术的重大突破。他们研制的系列消防泵在国内属首创,其性能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成为新一代消防车的理想产品,被评为部级重点新产品和部级火炬计划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其主要场馆“鸟巢”、“水立方”、老山自行车馆等场地的726台套消防泵,就是航天六院生产的。就连丰台垒球场等安装的智能Ic燃气表,也出自航天六院之手。高科技、人性化、洁净方便舒适的奥运环保生态厕所,仍是航天六院研制的。此外,这些产品还应用于北京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新址等重点工程项目。

奋力拼搏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石油是工业的血脉,过去我国石油的运输主要靠公路、铁路、航运等方式进行。利用管线运输,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安全性高、环保作用大、自动化程度高。尤其是长距离管道天然气运输,更是解决了易燃易爆的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过去我国石油运输管线的泵阀主要靠国外进口,而今大规模的石油运输,西气东输,航天六院的核心技术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他们利用自己试验、仿真、计算等独特条件,快速攻克技术难题,开发研制出了输油泵机组。一举打败了由美国、德国、瑞士长期垄断的产品,实现了与中国石化集团的良好合作。航天六院生产这种长输管线输油泵,是工业循环系统中的关键产品,其性能具有自和自动冷却的特点,且不易堵塞。循环效率也从70%提高到80%,节能25%~30%,使用寿命从过去的8年延长到20年左右。

第4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创新驱动航宇华丽转型

海天之间任翱翔

创新驱动专业化发展

船舶工业海潮澎湃

三严三实久久为功

“仓库精神”发祥地的新活力

第二次创业敢叫日月换天地

中国核电王国的起步与构建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企业要变

机器人智能装备发展前景光明

科研不再是单打独斗就能有所成果

“三严三实”的前世今生

的“三严三实”

筑牢“三严三实”的思想根基

认真学习践行“三严三实”

保驾护航核动力安全

惊世核奇迹荣耀地质人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航天工业高空绝响

长安汽车拥抱互联网创新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

以机器人技术推动智能化

船舶工业4.0:以智能化创造新价值

以“梦”之名奔跑在航天“高速”路上

凝心聚智固体春天奋进开拓航天伟业

我的“824”我的“鹦鹉”我的武汉磁电

“一带一路”战略和央企的海外发展

为何力挺国企

登高望远解军民深度融合新题

中核集团:抓住机遇引领世界核工业发展

中国核建: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核心能力

航天科技:明确战略定位探索融合途径

在踏实的创新中追寻中国人的航天梦

中国核建:信仰教育与企业发展完美融合

信仰的力量:江南精神引领江南造船驶向深蓝

中国核建、中船工业、中船重工主要领导调整

军工科研体制改革回望:释放市场的力量

一场成绩的盛宴和一次心灵的凝聚

军民融合:中国国防安全的战略基石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军民融合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创新攀高峰跃上九霄耀寰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从产品走向体系以实力捍卫和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航空情”托举“中国梦”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展示高科技融入国际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亮点纷呈展示前沿技术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推动航天科工转型发展

第5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股价11月份以来呈慢牛盘升态势

公司拥有航天电子产品技术垄断地位

当前股价 目标股价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公司是中国航天关键电子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是航天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平台,目前拥有航天电子产品技术垄断地位。

时代电子公司各成员单位创造了数十项新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我国第一台CMOS 中规模集成电路抗电磁脉冲加固专用计算机,第一个自行设计并研制出32 位RISC(CPU 电路),第一块被型号采用的星用辐射加固大规模CMOS 集成电路,我国第一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 万门GPS/GLONASS多功能专用芯片,我国第一套集遥测、遥控、外测、安控四合一的综合测控系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国家正式立项投入型号应用的光纤陀螺惯测系统等等。

公司业务多元化

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为航天配套电子产品,分为电子元器件和单机及系统级产品。其中电子元器件以桂林、杭州、郑州为主要生产基地,单机及系统级产品主要以航天长征火箭技术公司及上海子公司为核心开展航天遥测系统、传感产品、卫星导航和通信产品的研制开发。

2007 年增发收购的资产涉及的业务系统化集成化程度较高,激光惯导项目、北京光华无线电厂、重庆巴山仪器厂的业务重心为航天军品,北京时代民芯科技公司的业务则是军民两用技术的应用,北京普利门公司的业务体现了军用技术发展民品。公司业务呈现了军民业务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航天传感器国内领先

公司拥有航天领域传感器研制、开发中心,在航天专用传感器研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各型号运载火箭、卫星的成功发射配套了几十万套传感器产品。航天传感器是公司重要支柱产品之一,目前公司开发研制了500 多个品种的传感器及配套仪表,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产品体系,产品包括:压力、压差、温度、液位、振动、冲击、加速度、微机械等等,几乎涵盖了常用物理量传感器的绝大部分,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车辆、石油、化工等众多领域。

公司开发的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业务主要由公司控股的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金泰星测公司为核心单位进行研制开发。

遥感遥测具有技术垄断优势

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航天遥控、遥测设备、研制生产和系统集成的大型专业化工程研究单位,拥有中国航天工业遥测及遥控技术研究中心。公司遥测产品主要有运载火箭无线电遥测系统、卫星飞船测控分系统、多目标遥测遥控与外测综合性测量系统、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星载温控系统、星载高密度磁记录器、星载固态存储器、星载专用通信转发器、航天测控通信加密系统等。公司遥测遥控产品占我国航天卫星火箭发射配套市场90%以上,具有专业技术垄断及配套领域垄断优势。

该业务主要由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电子公司为核心开展研制生产任务。2007 年增发收购的重庆巴山仪器厂是遥测设备专业研制生产厂,是军民用遥测设备、数据采集、记录设备、计算机应用等综合性电子产品生产厂。主要从事用于航天多种型号国防装备、运载火箭、卫星上的遥测传输设备及地面遥测接收、解调、数据处理、终端记录等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其生产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该项资产的收购将使公司遥测设备的研制生产能力进一步加

强。

军用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的卫星导航中心已经被国家计委批准为部级卫星导航工程中心,是我国军用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公司目前已掌握GPS/GLONASS/北斗卫星接收机关键核心技术,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收机专用集成芯片,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提供GPS GPS/GLONASS 系统集成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在卫星导航应用产品方面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基础,产品线几乎覆盖了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品主要包括GPS/GLONASS 兼容接收机芯片、OEM 主板系列产品;GPS/GLONASS 兼容机系列产品;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终端系列产品;GPS 船用导航仪系列产品;高精度授时系列产品;北斗一号用户机系列产品;GPS 数字转发测风系统等等。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船用GPS 导航仪产品供应商,也是国内名列前茅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集成商和设备供应商。公司下属的天合导航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该业务的主要承担者。

公司成长的经营之路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仍以军品(航天类产品)为主,2006 年以前民品收入比重低于10%。

公司业务分布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区域,北京地区的业务占绝对比重,北京地区业务的主要贡献者为航天长征火箭技术公司、北京金泰星测技术有限公司、天合导航通信技术公司以及北京时代民芯科技公司等;北京地区中航天长征火箭技术公司则是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重要贡献者,收入约占37%,2003-2006 年收入复合增长率约20%;其他地区业务增长迅速,其中桂林、杭州、上海2003-2006 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5%以上,郑州2006 年同比增长约65%,发展前景看好。

目前,公司正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等分配激励机制,将利用多种激励手段吸引管理和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内部保证。

投资建议

第6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多年来,集团公司在扎实推进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过程中,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 培育形成了以“国家至上、技术引领、勇于攀登、追求卓越”为指导方针的创新文化,构建了完整、合理并能持续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航天创新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

大力培育具有航天特色的创新文化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史。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文化的因子渗透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在项目论证初期,我们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明确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并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创造性地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地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神舟系列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飞船制导、导航、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我们仅用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就实现了载人首飞,仅用了3次载人飞行就完成了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空间出舱的跨越,仅用了2次飞行就完全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太空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0年,在总结提炼航天事业50多年创新发展积淀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准确把握新时期创新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确立了“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创新推动富国强军、以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价值观,形成了涵盖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三大层次的具有鲜明航天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创新文化。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建设思路和途径,印发了《集团公司创新文化建设纲要》和《航天创新文化员工读本》。《纲要》的推行以及一系列创新文化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创新文化在集团公司的落地生根。

在《纲要》的指导下,集团公司各单位制定了《创新文化建设实施计划》,成立了创新文化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等组织机构,各相关部门从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角度协同推进,循序渐进地建设并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特别是,型号部门与企业文化部门密切沟通、大力协作,共同探索推动创新文化落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进创新文化与创新实践的有机融合,真正将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使创新成为员工的自发行为,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坚持融合共进,

推动创新文化与创新体系协调发展

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航天人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集团公司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和创新文化的支撑作用,以创新文化建设推动创新体系发展,以创新体系发展来检验创新文化建设成果。在创新文化实践中,集团公司各单位组织开展了创新论坛、创新金点子工程、创新大讲堂、创新案例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并日渐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文化在推进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建设一流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以创新文化推动原始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孵化带动作用。遵循“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价值观,集团公司大力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建设,积极构建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转化平台,努力打造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地,先后建成的部级研发中心以及重点专业研发中心,成为应用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地。当前,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以航天总体和专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以13个部级实验室、10个部级工程中心等为支撑的、涵盖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与集成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一大批建设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以创新文化推动集成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系统集成创新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之一。秉承“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在重大工程的实施中,集团公司作为工程总体研制单位,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和集成创新的“龙头”作用,在项目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注重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创新的有效结合,积极联合国内优势创新资源,高效集成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成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促进航天科技核心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是以创新文化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国航天自创建之日起,始终面向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需求,在推动航天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同步跃升。发扬大力协同的航天优良传统,集团公司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先后与哈工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等著名高校建立了30多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形成了“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机制,为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集团公司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善攻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是以重大工程为牵引,搭建创新人才成长的广阔平台。集团公司坚持以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和型号研制任务作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历练的平台。按照工程任务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注重在工程实践中发掘人才、培育人才、造就人才,以创新人才队伍的优先发展促进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人才选拔和使用方面“不拘一格”,对于综合素质和能力优秀的人才,敢于打破年龄和资历限制,及时把他们推举到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岗位上担当重任,让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对新技术敏感、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特点,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鼓励他们求新。在人才发展方面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针对设计、研发、工艺等技术岗位,集团公司设置了主管师、主任师、总师等分级分类的技术职务发展序列,按专业建立了由部级专家、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院级专家组成的三级专家体系及其相应的后备专家队伍,为创新人才铺设了清晰明确的成长道路,促进创新人才发展。经过长期的培养选拔,集团公司形成了一支以32名两院院士、100余名部级专家、300多名学术技术带头人、400多名型号“两总”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二是以创新机制为推手,实施创新人才的有效驱动。集团公司不断健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通过事业吸引、政治培养、岗位造就、待遇倾斜、精神凝聚等措施,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创新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实行政治待遇、荣誉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聘“五优先”,切实提升创新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实行重大奖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充分激发了优秀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从2010年开始设立航天功勋奖、创新奖、贡献奖等,集团公司每年拿出上千万元专项奖励贡献突出人员,其中航天功勋奖每人100万元,既营造了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也激发了创新活力和创造激情。目前,集团公司400多名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45岁,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团队、嫦娥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东方红四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29岁。正是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刷新着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的高度。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亲临集团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对航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朝气蓬勃、后继有人”的高度评价。

第7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在民品市场上,我国航天军工企业历经了包括前期的无序发展、调整和探索以及后期的战略发展等重大阶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同时在保军促军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地塑造出了独特的航天民品品牌。目前,在我国航空航天军工订单仍处于稳定状态且需求状况适中。由民品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国防预算的削减、军用品订购的不足所导致的国防科技工业困境。

虽然我国军工行业在信息传播、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民用领域都在不断拓展,但其产品的独特优势却很少,航天军工民品产业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核心竞争体系。所以,本文中将航天军工企业的发展作为了出发点,对目前我国航天军工企业民品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工作,从而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希望能够促进航天军工企业在民品领域更快更好地发展,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进而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1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SWOT分析

1.1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优劣势分析

1.1.1 优势分析。航天军工企业对现有的相关技术及资源设备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应用,并凭借自身的企业特点和技术优势,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民品。这些产品与军工技术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提高了成熟技术的利用率,增强军用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相对竞争力,使得航天民品拥有了较高的享誉度。近些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集团重点发展了信息技术、卫星应用、航天特种技术、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和新能源与新材料在内的五个主要民用版块,同时做了信息安全、建筑与房地产、汽车发动机、特种车以及通信服务五大重要标志性工程,而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1.2 劣势分析。虽然中国的航天军工领域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优势,但其中民品经营还是具有一定的劣势,规模较小,而且原材料的优惠等优势也不是很明显。在军工企业的民品领域,对军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转化能力呈现出了一定的不足,而且产业化水平也比较低;严重缺乏成本控制技术的管理能力,使民品在价格上不具备任何优势;未形成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体制,而且对民品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产品严重单一化,对目前市场的选择不准确,产业化发展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比较低。

1.2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的威胁和机会分析

1.2.1 威胁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竞争市场都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市场上总体供大于求和经济紧缩严重的形势不断加剧,造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更加困难,这对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而未形成规模的航天军工企业民品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1.2.2 机会分析。为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发展而提出的重大方针,国家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通过军民结合、军转民,大力发展民品等政策的实施,对航天军工企业设备闲置以及科研生产力量过剩等矛盾的缓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的STP分析

由于航天军工企业不但要承担国民经济建设的重担,还要为国防建设提供支持,所以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还是主要以军品为主。至于民品的发展,就需要处理好民品与军品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现阶段,我国军工企业还处在战略转型的初级阶段,民品资源开发实力的不足和民品资源的有限性直接决定了民品发展宜静不宜多的特点。

现阶段站在世界的科学发展趋势的高度来看问题,军、民技术呈现出了一种日渐融合的趋势。作为世界上所公认的高新技术――航天技术,就需要促使航天军工产企业在军品技术、人力、设备等领域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将军民两用的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所以,在民品市场的选择上,要选择出最能代表军工企业自身核心优势的,并且能够与军品市场形成战略关联的民品细分市场,保证民品行业技术先进化和集中化的实现,进而在这些高新技术领域真正做到精细化,实现成本领先,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市场竞争体系,塑造出航天军工民品的金子品牌。

3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的发展策略分析

3.1 加快军用技术成果的民用转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军用航天技术是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来源,但从以往的相关数据来看,军品民用的转换能力相对较弱,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实现军用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效率的不断提高。

由于军工企业民用发展资源的有限性直接导致了民品发展要实现专业化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专业化协作及规模经济发展的原则,将重点民品企业的核心产品作为主导,进行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真正将具备一定优势的民品做大做强。

3.2 融资渠道的拓展、不断推进民品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资金密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大主要特点,所以为实现航天军工企业民品的不断发展,就要不断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上市以及发起相应的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来确保一个多层次多渠道融投资体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的军工企业的军品管理模式大多都是采用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民品却是应该顺应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所以在民品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与市场的接轨,同时进行品牌定位、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等诸多因素的确定。

3.3 充分借鉴国外民品的发展经验

目前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和平利用军用技术的问题,同时军工级也是国家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领域。我国军工企业要不断采取措施为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创造出一个便利的条件,有效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而推动我国航天工业民品产业的不断发展。

3.4 深化体制改革,明确责任体系

目前,对于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军工集团的民品公司和军工集团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且存在着经营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权责关系比较模糊。自民品企业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其国营的性质,依靠军工集团强大的资金实力及人资实力,很少民品企业能够自己做到自负盈亏,在整体的运营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也不存在精简节约的意识,对军工集团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离开军工集团,民品企业将很难继续生存。

实现军民产业的有机互动,促进军民技术的不断互相融合,是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目标之一。虽然军工民品产业作为了军民两用技术的有效载体和具体实现形式,但从其本质来说还是属于市场的范畴,因此民品的发展也必须要严格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重视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经营。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不断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此来实现军工民品业务的独立运营。推进军工民品的独立运营,有以下好处:(1)在民品实现独立运营后,使其能够及时地对民品市场和技术需求做出准确的反馈,在军工集团的帮助下能够快速地实现军工企业向民用市场的转移,有效地推动了军民技术的产业化进程;(2)促使军工集团能够依据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完善一套自身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多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都做到了有章可循,使军工集团成功的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开来,只需要进行整体发展战略的把控,通过对控股权的利用来进行正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3.5 制定合理的产品结构,创新培育核心民品产业

现代企业经营所重视的就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一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也只有在产业链中发挥出更好的协同作用,进而形成一种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然而,盲目、毫无目的地进行市场拓展是军工民品行业对自身所有的资源及市场机会的极大浪费,虽然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却极为不利。所以在具体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地收缩部门民品业务,要有针对性地培育核心民品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以促使军工集团的核心优势能够得以更好地发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6 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确立全方位服务理念

销售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市场,也是企业运营的第一线。对于一些民营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视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销售政策的制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等工作的,这对于军工集团来说一样重要。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科学政策的制定是军工集团民品业务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问题;另外,现代企业一般都是在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所以航天军工企业民品业务也要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等全过程中认真落实好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第8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在举国上下热烈欢庆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成功,男女航天员入驻“太空家园”的日子里,上海市委宣传部等46家单位在上海展览中心联合举办了一个“城市新印象”大型主题展。在主题展期间,最吸引广大市民眼球、不时引起轰动效应的展台,莫过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展示的载人航天产品和模型,以及图片和文字资料。而由上海航天人历时十七年攻克对接机构这一核心技术项目,不仅在主题展上向广大市民进行了展示,而且该项目作为推动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被列入上海市“十大改革创新”候选展项之一,再次为中国航天赢得了荣誉。

主题展上,对接机构研制设计单位805所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看作是宣传航天事业、展示航天人良好形象、塑造航天企业亮丽风采的大好机会。这天,对接机构研制团队的部分成员来到了展览中心,与天宫一号搭载方案一等奖获得者、航天科技特色学校闵行三中的学生们一起参观了“城市新印象”大型主题展。在“天神一吻举世惊,上海航天建奇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攻克天宫与神八交会对接核心技术”的大型展板前,805所对接机构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靳宗向代表研制团队,向同学们介绍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实施交会对接的精彩过程,以及这支团队发扬载人航天“四个特别”精神,不畏艰难困苦,攻克无数技术难关,终于研制出当今世界顶级航天产品——对接机构的研制历程,并在现场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同学们针对天宫与神舟如何交会对接,针对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如何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以及航天员的太空日常生活等热门话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而靳宗向用他掌握的十分丰富的航天知识,给予了同学们一个个满意的解答,赢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许多市民也围在展台旁,一起聆听航天科普知识教育,使得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对接机构的设计师还向同学们和参观的市民赠送了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企业文化部编辑的《航天报国志气无悔写青春——上海航天“921”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一书,并纷纷在书上写下寄语:“现在学好各门功课,未来做航天事业接班人。”“航天事业是非常诱人的事业,航天舞台是创造奇迹的舞台。”“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发扬“四个特别”载人航天精神,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圆梦未来。树立远大理想,报效伟大祖国。”(游本凤)

时代民芯全力演绎“位置中国”

2012年6月15日,由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民芯公司”)主办的“时代民芯”杯第二届电子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三届大赛新闻会在京举行。

“时代民芯”杯电子设计大赛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素质能力的专业人才,鼓励电子工程设计人员和大学生强化开发和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提高创新积极性。

第三届“时代民芯”杯电子设计大赛的口号是“位置中国”,大赛以时代民芯公司自主研制的北斗/GPS双模兼容拇指型接收机(MXTOS2—200)模块为核心,该模块集成了快速捕获模块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指针”定位软件,既有导航定位功能,又有短报文通信功能,还有精密授时功能,充分展现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特色,对于如应急救援、个人位置服务等既需要位置服务又需要把位置传递出去的时候,其综合性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大赛旨在鼓励北斗接收机的独创性应用,加速北斗在整个社会的普及和推广,助力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打破GPS一枝独秀的局面。

作为北斗核心芯片的承研单位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的芯片主力支撑单位,时代民芯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卫星导航领域积极投入,组建了一支由基带芯片设计、射频芯片设计、算法、卫星导航抗干扰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先后承担了多项北斗国家重大专项及产业化项目,推出了MXT3000系列北斗导航芯片和MXTOS系列模块,目前已经获得航空、航天、海监、渔政、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的用户认可,多项产品实现了批量供货。

第9篇:航天技术的核心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广大干部职工和指战员,向荣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的费俊龙同志、聂海胜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向大力支持和热情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我们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篇章,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奏响的又一壮丽凯歌,也是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无比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航天工作者团结奋斗的结果。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各个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我国基础学科探索的深入,推动了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群体的形成,特别是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广大航天工作者为祖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广大航天工作者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比世界航天大国起步晚30多年的情况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不仅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创造了对大型工程建设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宝贵经验。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广大航天工作者始终坚持把确保成功作为最高原则,坚持把质量建设作为生命工程,以提高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中心,依靠科学,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在成就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凝聚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艰辛和奉献。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书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敬可佩的时代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热血和生命铺就了通往太空的成功之路。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发展科技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向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注重科技运用和推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第一,要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迅速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着力提高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我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我国科技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形成全党全国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显著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五千多年来,我国人民的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精神,完善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支撑,为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强大支撑。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