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精选(九篇)

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

第1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为帮助已返校复学的学生缓解面对疫情和学习所产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增强自我调适能力,6月5日上午,南陇中心小学邀请到揭阳市家庭文化协会唐子棣老师,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调适专题讲座。

唐子棣,慧爱教育讲师,揭阳市家庭文化协会公益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年来一向致力于学生的心理教学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讲座中,唐子棣老师引导学生直面疫情和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如:学习模式转换问题(由线上到线下)、学习内容多、时间不够用、晚上睡眠不好、受委屈、消极情绪等,建议同学们通过呼吸法、神游法、肌肉放松法、倾诉、运动等方法予以调节,特殊情况还可以找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唐老师以丰富的肢体语言,结合形象生动的故事和PPT图片,通俗易懂地让学生感悟:情绪即是说出背后的深层渴望,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并通过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平时,要多看、多想、多说鼓励自己的话:

“细心”

“我能行!”

“放松”

“冷静”

第2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1校园暴力成因

2008年10月,浙江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女教师潘伟仙被她的学生丁某杀害。2010年4月,南海九江中学校一名高三男生怀疑同班女同学造谣将其杀死。

1.1个人原因

研究发现: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不同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易导致发生暴力行为。第一,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相比相对缓慢,精力旺盛但又缺乏支配自己的能力,在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他们往往极易采取暴力性的行为来发泄愤怒。第二,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极其强烈,但其认识能力尚不成熟,思维易片面、偏激,有时候处理问题时方式不当。第三,青春期的孩子脑部发育未成熟,情绪波动大,易兴奋,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

1.2家庭原因

第一,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和智力的开发方面很舍得投资,高薪聘请家教,但却忽略了孩子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训练。第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许多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长包办,导致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受不得一点挫折,易产生孤独、自闭、嫉妒等心理问题。第三,一些年轻的父母大多只关心孩子身体发育忽视心理发育,只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缺少为孩子创造坚实的精神支柱,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等。第四,有的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很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生活在重新组建的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管教和疼爱,心理畸形发展。

1.3学校原因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无法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管理不一致,体罚不当等,都是造成学生暴力行为的因素。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老师没有计划的辅导行为偏差的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方式不得当,造成矛盾更加激化,也是一大主因。

1.4环境原因

网络对学生也有负面影响,如暴力电影、电视、群众抗争等,让青少年在崇拜所谓“英雄”的过程中无视法律,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根本没想到暴力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及后果。

2如何加强学生管理

2.1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第一,对孩子多些关注、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促使其学会自尊、自爱,发现自己的价值。第二,家长如果家庭琐事出现不愉快时,避免以暴力解决彼此的争执,造成错误的示范,也不可在子女面前批评老师或学校,以免子女误解意思,造成师生对立。第三,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但应随时注意其情绪的反应,妥善训练其坚强的挫折容忍力、情绪控制力及自我克制力,对已形成的偏差行为,有耐心地慢慢疏导,使其步入正途。第四,所谓家和万事兴,父母之间的体谅、互敬、互信都是子女学习的最真实的典范,也只有在爱的环境下,父母管教态度上有所共识,才能孕育孩子健康成熟的人格。第五,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不要过高,避免给予过高的压力,以免造成过多的挫败,而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2.2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构建校园文化,加强德育教育

第3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职责

对初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深入;带班一般为三年,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班级及本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学生面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学生的认同感、亲和力好。

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依托学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的基础,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班主任能够也应该开展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举办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识讲座,发挥心理知识的作用

由于中学生在心理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对指导其学习大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必然有所提高。在讲授心理学知识时,班主任须要注意不能像心理学教师那样讲授,要有针对性,视情而讲。同时,班主任应该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原理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心理学知识去为学生解除心中的苦闷和学习上的烦恼。如有的学生对考试厌烦,可以讲授遗忘的规律,让学生懂得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明白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天、第七天、第三十一天是唤醒记忆的必要时间,这样学生对老师组织的各种就能够理解了。

2.关注每个学生,学会及时主动进行劝说

首先,班主任在劝说前要深入了解劝说对象,关注每个学生。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要让自己保持一种热情的、友善的、沉稳的心理状态。选择舒适、放松的环境,与学生的距离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使这种热情的、友善的心理为学生所领会。不论学生在交谈过程中出现何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绪,班主任自身必须始终具有这种心态。

最后,要运用必要的劝说技巧和策略。如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稳定情绪的技巧有:(1)避实就虚。班主任在劝说前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2)“冷处理”。班主任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3)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此外,劝说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根据情况调整劝说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自己察觉到的学生心理,适当调整自己的劝说内容或暗示学生要引起重视。

3.重视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现实生活中会常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学生亲人亡故、车祸、火灾、抢劫、父母离异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学生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溃,因此特需心理辅导与重视。班主任要明确这种偶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这种突发性心理变化在心理学上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1)呆滞期。偶发事件突然来临时,学生一时麻木呆滞,痛哭。

(2)侵袭期。学生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被动承受侵害,内心痛苦悲伤。

(3)冲突期。这时学生心理防卫开始形成,与入侵的危机心理冲突斗争。

(4)消化期。学生澄清是非,确立收拾残局的信念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重建期。学生开始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以达到新的适应。

为了减轻学生偶发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构心理平衡,应做好:呆滞期和侵袭期,这两个阶段时间不长,应当冷静地守候在当事人身旁,不要喋喋不休地劝慰。冲突期是班主任干预的最佳时期,应在这一阶段组织一切可以组织力量,让了解支持当事人,当事人又信得过的人一起来帮助,援助之焦点是帮助当事人必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让当事人有被遗弃和孤立无援的感觉。消化期是学生自我调整最佳时期,班主任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防止心理反复。还要注意有些事情是不能让全班学生知道寻求全班同学帮助的,如学生的父母离异、女生意外身体伤害等;有些事情宜让同学知晓并帮助,如家庭遭劫、亲人亡故等。

4.学会和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健康标准,较注重身体的健康,不太关心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家人的这两种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则过于散漫,缺乏进取心。

那么,班主任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呢?

(1)充分利用好家长会。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向家长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这方面的书籍,如《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哈佛女孩》等,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念。

(2)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帮助家长树立创设良好家庭气氛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观念。目前,大多数的家长比较注重物质条件创造,关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却往往忽视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忽视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同时,对于那些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家长之间应有亲密和谐关系,亲子间应有平等、互爱的关系,形成关怀、爱护、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

第4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呢?

现代心理学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是:(1)智力正常。符合实际年龄的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 (2)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儿童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3)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即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4)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与同龄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伙伴关系。(5)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7)心理自控能力。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儿童、青少年,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难集中,缺乏专注性,其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低,往往导致学习困难。(8)健全的个性特征。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9)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如果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会因盲目自信导致意外失败而沮丧,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若自我评价过低,会产生自卑感,因缺乏勇气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失去机遇而一事无成。恰当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10)心理耐受力。对突发的强烈精神刺激或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为心理耐受力。

那么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对学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环节,永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排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教材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精心设计导语课堂引入,巧妙置疑设问,运用恰当形象的比喻及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正确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教学中教师的自然大方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亲切而关爱语言,恰如其分的手势和期待的目光,充满逻辑性而精确性的讲授,深入浅出的比喻等多种课堂手段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尤其是在课改实验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小组的配合协作,通过小组和教师的积极的评价,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成就感,充分体会自己在团队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愉悦的体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成教材的作用,如语文课本中的名家名篇,字词句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审美的情趣,在教学中应当深层次引导学生加强理解,从中体会意境,比较自己的行为,矫正心理上的障碍。数学教学中,通过对烦琐计算可引导培养学生的耐心而不可毛躁的良好心理品质,对容易出错的问题可对学生进行耐挫折能力和细心的心理品质的教育。

学习是学生在校的主导活动,学生的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理应当与学科渗透相结合。而各科教材都蕴涵相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素材,教学中又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情景,班主任及教师细心挖掘,充分利用,是一定会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具有教育的持久性和广泛的社会性。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塑造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环境。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成因于家庭,显现于学学校,恶化于社会。很多家长又因为工作忙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缺陷,忽视了子女的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其培养和矫正。因此,班主任应通过积极的家访对学生尤其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

然而一谈到家访,学生就紧张,学生一定认为老师要向家长告状,自己免不了一顿斥责甚至惩罚,所以学生不喜欢老师进行家访。但是家访又是一个了解学生很重要的途径。班主任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家访活动时间,例如选择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有问题时和需要帮助时。在进行家访活动中多向家长肯定学习的成绩,少说学生的不是。通过家访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宽容和关心。遇到学生的一些小毛病,班主任要向学生直接提出,千万不可向家长告状,以防止学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的产生。班主任也要注意家访的方式,如将家长请到学校,或手机交流,有条件的也可以QQ、微信交流等,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多提学生的优点和对学生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三、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必须懂得心理学并运用心理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应积极提高自身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修养并运用所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如利用主题班会进行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标准的讲座和讨论,针对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开出具有不同阶段的讲座,如高一年级的“适应”教育。高二年级的“立志”教育,高三年级的“理想”教育等,既对我校普通中学学生进行自信心的讲座,又开展“进入普通中学就没有希望了吗”的讨论和研究性学习。主题班会除可开讲座外,还可以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班主任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好主题班会,以进行各方面的心理教育,补充课外知识,讲中外有意义的故事,讨论社会上的一种现象,参观、看录象、开展竞赛和心理测试等活动。内容可以是专题的,也可以是全面的,可以自己组织找资料也可以请辅导员。从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使学生具有勤奋上进、诚实正义、无私奉献等良好品质,能够分辨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价值观、人生观。

四、利用各种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会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文艺表演、课本剧演出等活动,每个学生的长处各异,班主任应充分挖掘班里各方面的人才,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锻炼的机会,同时采取心理激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让他们认识到成功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使学生形成不甘落后的个人竞争心理和团结协作的集体竞争心理。当比赛竞争中遇到困难时,帮助学生认识取得成功的艰难,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遇到挫折时尽力保持较为平和的心境,能自觉控制好自觉的行为,保持心理平衡,让学生积极上进的情绪始终处于优势。例如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胆小,做事优柔寡断,我在动员他参加学校大队接力越野赛,课本剧演出时鼓励他一定能行,当他为班级获奖时,又对他进行及时的心理引导,使他能认识成功来自于平时的努力,只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积极参与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后来他在学习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学校里还有以德育为主题的多种教育活动,如以“诚信、责任、爱心”为主题教育的演讲比赛,还有其他的辩论赛等都是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机会。

五、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与学生个别谈心

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通过个别谈心,帮助引导一些特殊性格心理的同学。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种别人具有某种优势或取得某种成绩时而产生的不愉快,甚至憎恨,同时伴有屈辱自卑的体验。也可以说嫉妒是一种自私虚荣心基础上的变态心理。它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如:不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不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等。这时候班主任就要采取措施消除,首先要找有嫉妒心理的学生谈心,了解产生他产生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并加以引导。一次,一位数学考试第一名同学的数学试卷莫名其妙的丢掉了,后来又在另一位同学的课桌里找到了并且试卷上划满了“X”符号。我知道后,首先惊叹于中学生中强烈的嫉妒心的存在,又强烈感到个别心理谈话的重要性。我并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而是课后单独找他谈心,我问他:“你平时晚上在家学习数学多长时间?”他说“半小时”,我又问:“你知道被你撕掉试卷的同学用了多长时间?”“不知道”,我就告诉他这位同学每天晚上大致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时间,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他还要看数学开外辅导书,做一些高考题等。他脸红了,我就轻声告诉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努力去做,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到最好。”,最后我又对他讲了一些正当竞争与嫉妒的区别,从此,这位同学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做事也变得很认真,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第5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近年来,高中生心理患疾主要表现为:缺乏爱与温暖没安全感、内向、猜忌、孤僻、疑神疑鬼、情绪不稳定,易暴怒,不服从教师管教。表现在行动上有攻击性、没有朋友、独来独往、给同学起绰号、无来由打架、敲诈等,导致这样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教育的功利性让学生无法适应或者承受,久之,超出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就产生了心理疾患。

1.从学生角度

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是量变的积累,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这一切都源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及时预防设防,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心理疾病和心理异常的学生出现源于长期积累的问题,源于家庭的关爱缺失,源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校园的心理咨询室只是一种摆设。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什么知识都学不会,而要一天八九个小时坐在教室里,而且还要受到纪律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教师的惩戒,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煎熬吗?这与劳教所对服刑犯的监管又有什么区别?

2.从教师角度

现在的教师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有些教师已经承受不了身上的担子了,他们是教师也是社会人,也有着社会属性,因此他们根本分解不了更多的精力给这些边缘化的学生更多一份爱。

3.从学校角度

虽然目前提出素质教育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出创个性化教育,但是目前总体来看,还是成绩占主导地位,成绩还决定着对孩子的评价。没有足够地重视孩子们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二、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疾患的对策

1.逐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

心理健康的问题要早入手,早规范,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胜于堵。首先学校应该给高中生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一个温暖而又有爱心的大家庭。同时,体育教师应该激发自身的正能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规划人生,制定奋斗目标,并且为之付出永不懈怠的努力,真正做到目标引领人,过程激励人,评价鼓舞人。

2.对于心理问题的学生运用减法对学生进行疏导,逐步消除学生心理疾患。

对于一些家庭变故、有性格缺陷的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给其一个安全的空间和环境,在家庭的变故中,家长不能把矛盾和情绪转化到学生头上,要让孩子对家庭有归属感,学校教育也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自己是大家庭的一员,感知到教师与同学们并没有放弃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身边有许多朋友,然后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心理教师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应该用哲学的观点辨证地去看待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源于长期缺乏爱的教育,教师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建立家校共同教育机制,对于孩子每取得的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掌声。

3.建立心理异常高中生档案袋。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用,因此,教师视野要开阔,不仅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平时,对于性格有缺陷的胆小懦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让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同样,心理教师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并且要不断更新心理学知识,活学活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要建立心理异常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要跟踪关注心理异常的学生,对这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尤其更要下工夫,多花费时间进行个案心理疏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发挥体育运动的优势和魅力去感染学生。

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优势,体育运动有其独特的魅力,注重集体力量的发挥,强调合作,强调意志品质的坚定顽强,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的学生可以开设运动处方,内向学生可以多参与集体运动项目、注重合作完成运动的项目,易怒型学生要参与些象棋之类的项目,让学生静下心来,形成良好的心境。体育教师可以给一些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开设运动处方,让学生依照运动处方参与体育运动,逐步克服不良心理倾向。

三、结论与建议

第6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心理学中职示范校改革一、引言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干,具备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养能力,在天津市同类学校领先,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等职业学校。随着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新变化的出现,学校高度重视自身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培养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实现特色发展,可谓是任重道远。因此在实际的建设发展中,学校率先在同行业学校中引入心理教育,并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充分渗入到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中。

二、主要做法

(一)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初步探索。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课题,既没有成熟经验借鉴又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和内容。早在2008年学校接收汶川地震后转移来校就读的28名东汽集团高级技术学校学生开始,学校就积极探索心理教育模式。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双重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动态。通过开设讲座、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朋辈督导等形式的心理援助活动,让该班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积极投入学习。在到校后针对该班学生进行的团体辅导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应激障碍,通过一年的系统干预,该班学生在离校前对环境适应良好,课程修业全部合格,实习及就业表现良好。

(二)教学模式改革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职业教育的任务不仅要培养具备专业技术的劳动者,更要培养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为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心理教育对教育教学的辅助功效,学校在中、高级工新生中普遍开设心理健康课,分别从自我意识、情绪疏导、人际关系等层面开展系统讲解,让学生从心理学常识入手,对自身的身心健康状况建立整体觉知,从而改变学习态度。通过改革试点,在一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开展每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增进社会爱心和扩大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活动设计,共开展10次课。为期一学期的试点改革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态度变化情况,学生学习态度变化显著。

(三)以团体辅导促学生成长。通过团体活动课,以学生的个人心理活动体验为中心,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情景中,减轻学生压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情绪缓冲地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接受行为训练,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团体辅导作为一个模块参与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选取学生水平状态一致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对照班,在对实验班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后,对照两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发现,进行团体辅导干预的实验班级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班,从而证明了团体辅导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专业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四)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开拓育人新途径。2011年学校成功获批第二批部级示范校,校领导高度重视,并依此为契机,先后带队走访参观了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天津市双港中学、天津市良友心理咨询中心等一系列专业机构,邀请业内专家对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予以指导,明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开展。通过示范校建设资金支持,建成了总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中心,分为个体咨询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四间可单独使用的心理功能区域,分别兼具了心理测验、个体咨询、图书阅览、团体辅导、情绪宣泄、音乐放松等功能。

(五)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融入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当前大部分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认为到职业学校学习未来就是当工人。因此在接触实习实训课程时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热情不高的情况屡见不鲜。实训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训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积极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通过教学改革,正逐步实现课程的“一体化”,学校在实训教学中,要求老师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实现教学与育人的“一体化”。

(六)关注教师心理状况。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面临着招生任务重、精神压力大等现实问题,许多教师在新形势下,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有的教师出现失眠或睡眠状况不好,感到疲劳、烦躁、焦虑、精神不振等症状,对自身健康极为不利。导致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教学丧失热情,甚是厌烦教学工作。因此,如何最低程度降低师源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尽量让学生免受消极心理的影响,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是学校在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学校积极关注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态,先后聘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心理学教授为教师开展师德讲座、心理健康讲座、拓展训练等,让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学会自我调整的方法,积极面对压力、学会自我减压。

(七)引领教师探索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学校通过组织青年教工培训、老教师“一帮一”等形式为青年教师传授经验,先后聘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李春华教授等教学名师为教师带来智慧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等主题的讲座。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中职学生特点,学会挖掘学生优点,并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心理学介入教育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提升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职学生从初中步入中职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往往在心理上会产生多方面的心理困惑问题,通过系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开展新生入校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性测查。每年新生入校后,对学生开展普遍性测查,利用心理测量学专业软件进行测量统计,将筛查出的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归类,并及时反馈相关管理部门。对个别重点学生及时约谈家长,多方予以配合关注。

(二)师生双方以良好的态度共同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系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灵活的处理各类教学场景,例如尝试开展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好学习愿望强烈的学生引导其探索更深层的教学任务,对于基础差学习愿望不高的学生引导其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等等。

(三)拓展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生的问题往往和家庭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家庭、学校共同关注,举办新生家长讲座、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教育的方法,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四)拓展了校企合作新的服务方向。

积极为学校校企合作做好服务,参与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对在校个别培训学员进行心理疏导,为合作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选拔过程提供心理测量学技术指导,为新入职大学生编写职业素质测评试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的思考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学思想尤为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培养他们积极的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教学内容积极向上。心理学注重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的体现“积极”。尽可能迎合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积极吸引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积极向上的力量,充满信心,过着快乐而又有意义的生活。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受限教师要有积极的心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心理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多用积极的词汇尊重、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三)学生管理中要学会运用心理学视角进行管理。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更是学生毕胜发展的直接影响者。日常管理中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改变评价策略,不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使不同学习层次上的学生都能超越自我,不断进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社会构成的这个大系统中,三方面力量的有机结合,才能有实效地进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第7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势所迫、意义重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致在15-20岁左右,正是青春期阶段,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较快,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独立意识强。同时,他们的心理发育又不够成熟,思想极不稳定,疑问多,矛盾多,辨别能力差,在接受一些新鲜事物的同时,极易被一些不健康思想影响着,在情绪上极易偏激,感情上极易冲动,往往简单处事,不顾后果;其次,当今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受宠地位,使他们在生活上依赖性强,行为上个性化,不愿意受约束和制约;再次,随着性生理的迅速发育和多媒体的传播,他们对异性的朦胧感、爱慕感加强,有的因早恋缠情难以自拔,有的为寻找精神寄托搞假性恋爱,找阶段,有的陷入单相思,想入非非,苦恼自己等等。因此,这些心态偏轨的危险信号,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使他们误入歧途,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

二、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

我们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和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中表现出的种种异常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心理问题引起的。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中职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4)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情绪好坏是心理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但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5)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1)全面了解学生,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作为班主任和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主要包括所带班级学生的生源方向、年龄阶段、性别比例、班级基本特点、思想倾向、发展变化情况等,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及校外生活环境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个性特征是教师需要了解的重点,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则往往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出发点。对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更不能忽略,如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家庭的心理气氛等,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

(2)真诚关爱学生,做学生知心朋友

关爱学生,做学生知心朋友,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注重平等和关爱,发现学生的优点或错误,应及时做好鼓励或帮助,这样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成长的信心。如果学生心理受到伤害后无人理解,就会以一种发泄方式的捣乱和“另类”,作为老师应表示理解,更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否则,让他带着仇恨的心理长大,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不利的。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定期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各种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心理潜质,让他们自己探索、发现、体验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建立自我防御机制,开发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建立心理咨询室,内设咨询室、发泄室、体验室,安排咨询老师进行咨询。对每个班级建立学生咨询员,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与咨询老师汇报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4)设立电子邮箱或信箱,开展咨询活动

电子邮箱或信箱有利于与中职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社会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中系统学习,每周2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8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关键词:家庭干预;抑郁症;康复;患者;影响

现代社会的压力较大,人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很多人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情绪障碍,很多人因此出现崩溃、反常等,甚至患上精神类疾病[1]。在临床治疗中,抑郁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主动性不强、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有自杀倾向[2-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在经临床检查之后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患者年龄为24~52岁;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23~5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药物干预、病情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家庭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会以集中讲座的形式对患者家属实施家庭教育,每2 w开展一次集中讲座,每次讲座时间为90min,家庭教育讲座的内容有以下椎悖

1.2.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会对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向患者家属讲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的病情诱因、抑郁症的病情监测等。此外,在健康宣教中,护理人员还告知家属要保证患者坚持服药治疗,让家属妥善保管好药物,对患者服药进行监督,以此提高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

1.2.2心理教育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在抑郁症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焦虑、疑虑、罪恶感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这时,患者家属需要多理解患者,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与鼓励,不能粗暴指责患者,要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去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

1.2.3生活干预 患者家属需要在家庭干预中实施生活干预,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日常生活计划,并且鼓励患者严格执行。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按时作息、定时吃饭等,还需要让患者自己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叠被、洗碗等,并让患者合理保管个人用品,并且对自己进行适时评价。

1.2.4社交干预 在家庭干预中,患者家属还需要对患者实施社交干预,根据患者个人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等,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患者家属可以带领患者参与太极拳、广场舞、象棋、诗歌朗诵等不同活动。这样,患者对于生活的兴趣可以进一步被激发,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人群多接触[4]。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NORS评分,利用NORS评分量表来进行考核,患者的分值越高,表示其抑郁症状越严重。此外,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病情的复况,并加以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利用t值对其加以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χ2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的数据经检验计算后P

2 结果

2.1患者NORS评分 见表1。

2.2患者病情复况 对照组患者有7例患者病情出现复发,而观察组患者则仅有1例复发,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χ2为5.3182,P=0.021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显著且持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类疾病,其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意识比较迟缓、个人意志力严重减退、存在自杀倾向等[5]。抑郁症的病程比较长,患者在治疗后也很容易出现复发,若是患者的家属对于抑郁症缺乏正确认识,在患者患病期间,家庭氛围会受到严重影响[6]。

在传统的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比较重视的是患者的病情控制及药物服用情况等,但是对于患者康复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影响与联系则未给予足够重视。家庭干预就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各方面教育,让患者家属对抑郁症形成正确认识,并对患者实施各方面不同的家庭因素干预护理,这样可以确保患者的康复进程得以加快。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家庭干预后NORS评分明显下降,这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4 结论

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家庭干预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症状,并且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几率。

参考文献:

[1]马国惠,毛国仙.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1(09):135-136.

[2]邱大宏,谭柏坚,叶百维,等.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57-158.

[3]赵昆鹏.家庭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253-254.

[4]张巧云,叶水仙,黄航,等.家庭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01):56-57.

第9篇: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讲座心得范文

家庭教育是家长们把对孩子教育的自觉意识转化为孩子的各种良好品行、习惯的过程,是自孩子出生起就应该实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教会孩子独立,分享,尊重。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家庭教育理念的推广,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然而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功能与定位存在误解,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配合学校教育进行,这显然是片面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是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的平等互利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主张探索的家庭教育课程化,指的是学校主要利用已经建立的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帮助家长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课程化的方式接受系列的、规范化的指导与培训,以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参与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网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家庭教育课程化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之举,有利于全面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从而推进家庭教育有效进行。目前,我们所做的是根据多年办学经验,针对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通识类的家庭教育指导,并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课程标准,课程教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内容。

二、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2016年8月8日的《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揭示了家长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0到3岁、4到6岁、7到18岁)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其中低龄儿童智力过早开发、孩子素质能力缺失及不同城市衍生的“个性化”等问题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痛点。报告指出,中国青少年(7-18)家庭教育焦点问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生活懒散不爱整理衣物(70%),有拖延倾向喜欢把事情留在最后(58%),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56%)。报告显示,不同地区的家长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大致相同,重合度达80%,只是在不同问题的关注程度上呈现出一定地域性差异。其中排在家长关注的前三位的分别是:一线城市是生活懒散(66.91%)拖延(55.22%)自控力差玩手机(51.79%);二线城市是生活懒散(69.81%)拖延(57.27%)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56.06%);三、四线城市是生活懒散(72.54%)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63.02%)拖延(60.57%)。可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孩子生活懒散,学习缺乏恒心,存在畏难情绪。它折射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家长过早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重点

根据埃里克森(Erikson,E.H,1902-1994)提出的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人格)发展理论学说(psychosocialtheory),初中生一方面勤奋学习,期待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但又担心自己会遭遇失败,因此勤奋感和自卑感构成了本阶段的基本冲突。这时,如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学业发生兴趣。初中生的依赖重心已从家庭转到学校、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追溯到本阶段的勤奋感。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阶段的家庭教育重点应是:①鼓励孩子与同伴互动,寻求他们的接纳;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②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勤奋感,体验成功,积累经验,以形成勤奋进取的个性,克服自卑,勇敢面对现实困难;③积极回应孩子的努力,用认同和赞美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概念;④引导孩子建立普遍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活动(知识性、技能性、课外活动)的内驱力;⑤培养孩子求知读书的动机、兴趣、习惯、态度以及意志与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形成一致性的人格特征。⑥指导孩子在学习中学会读书、用功读书、热爱读书。⑦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把家长的信任感内化为学习的潜力和动力,提高学习自我管理能力。⑧家庭充满正能量,父母情绪正向,经常读书看报,对孩子形成正面影响。四、初中生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初步实践苏州市作为人口净流入的二线城市,城乡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础、背景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素养基础的家长群体,原有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需要创新和转型,其中包括探索家庭教育课程化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1.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涵盖以下教育专题:①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成长规律;②初中生家庭教育的责任理念与主要内容;③初中生的心理矫治与健康指导;④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⑤初中生的同伴交往与学习指导;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融合;⑦家庭教育的资源开发与案例积累。具体做法:①用好苏州市教育局编写的《苏州市家庭教育家长读本(中学篇)》,并根据学校与学情不断调整拓展、修改完善家庭教育专题,使之形成适合本校初中学生家长的培训教材,逐渐构建家庭教育校本课程体系;②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整合,学校的网络资源供家长共享,如苏州市“智慧教育教师”APP,“苏州父母”APP,校园网平台,有关班级QQ群、微信群等,供家长自主学习的辅导资料,并开发更多的包括教育案例在内的学习资源;③研发可供不同层次家长和不同时间学习的菜单式培训方案,为本校学生与家长提供个性化、阶梯式的家庭教育指导;④探索并实施家庭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2.培育双师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是关键。近几年,苏州市已举办了七届“中小学家庭指导师”培训班,为家庭教育课程化培育师资力量。学校在分析学情和家庭教育情况的基础上,选拔有丰富教育经验的班主任和优秀家庭教育父母参加,聘请国内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及家庭指导专职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形成了由智慧教师和爱心父母组成的双师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平时就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家长的现身说案例来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目前,团队中的很多优秀者已加入苏州市家长学校的“智慧教育教师”APP和“苏州父母”APP。3.完善多途径家庭教育培训体系。(1)定期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沙龙。学校每学期根据家庭教育课程教材和主题,制定家庭教育讲座和沙龙计划。实现班级、年级、校级三层衔接,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四位一体。做到内容分层,即班级联系学生实际举办有效性讲座,年级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讲座,校级涉及社会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实践性讲座。形式新颖,即专家点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活动观摩与亲身实践相结合。(2)开发丰富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借助“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建立开放、灵活、快捷的安全教育课堂。结合“苏州市家长学校平台”,中的系列活动,组织授课讲座,开展亲子阅读、校园开放等活动,进行家长沙龙研讨、家长互教互学、家访指导、个别咨询等。借助校外少年宫、活动中心、实践学校等教育场所,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借助相关网络平台,为家长提供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4.组织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活动。目前,学校的大小活动都有家长、社区、街道志愿者的身影。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学校设立的志愿岗、绿色食堂管理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听证会等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校每学期开设7个安全教育专题,组织至少3项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学第一课”“防溺水专题”“校车安全”等,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学校安保部门定期检查完成情况,写出评价反馈意见。学校实践家庭教育开放课程,欢迎家长走进学校组织活动,如每学期家长会的策划与组织都由班级家委会成员策划与承担;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学生运动会,由家长担任后勤服务;组织家长参与毕业典礼、成长仪式等的策划与后勤管理、摄像摄影的美篇推送等。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并轨运行与合作互动,形成了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三维”有效教育综合网络。初中生的家庭教育课程化实践是新时代背景下这一综合网络中的新生事物,旨在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有效教育能力。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是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作者:徐海浮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